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工业发展质量

2024-08-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共10篇)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工业发展质量 篇1

作者:杨玉鹏

“十二五”期间,是我市由突破发展向跨越发展迈进,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转变,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工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工业与信息化融合,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安康工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和切入点。通过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实现工业的快速率先跨越发展。

——加大工业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

当前,我市工业基本属于传统产业,特色支柱产业大多是资源型的低层次产业。因此,急需转变发展方式,改善产业结构,提升发展层次。

(一)着力构建“两型”工业体系。以推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两型”工业为目标,以节能降耗减排为抓手,逐步构建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链完备、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小、污染排放少、可持续发展的“两型”工业体系。坚持把集聚集约和节能减排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坚持宏观指导与结构调整相结合、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相结合、技术进步与强化管理相结合,在推进节能减排中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大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

(二)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认真落实《陕南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安康新型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和“十二五”规划。突出抓好富硒食品、生物医药、安康丝绸三大特色农业产业化工业,使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相得益彰。以粮油、茶叶、肉类、魔芋、果蔬、饲料、保健食品七大富硒食品产业集群建设为重点,建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国富硒食品加工基地。重点发展激素类原料药、中药饮片、植物提取、配方颗粒和各种剂型成药,推进生物医药现代化进程。着力发展织绸、炼染、服装等深度加工项目,加快科技创新,延长和拓宽茧丝绸产业链,开发旅游产品,促进产业提等升级,打造安康丝绸品牌。清洁能源产业重点完成汉江梯级水电开发和400万千瓦火电项目,积极开发生物质能源和风能。矿产资源注重“点上开发、面上保护”,以金属镍、石煤综合利用、钒钛磁铁项目等为重点,打造新材料产业旗舰,实现循环经济新突破。

(三)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业。装备制造业以汽车制造为核心,加快旬阳宝通特种车、白河力神和圣宝汽车、安康通用汽车配件、平利汽车半轴、石泉汽车配件、汉阴阳光太阳能热水器等项目建设。电子信息产业要依托关天、成渝、江汉国家信息产业制造研发基地和安康优良的自然环境、充足的劳动力资源,积极发展两头在外、劳动密集型的电子元器件、LED照明、电子表机芯等污染小、产值高、就业充分的信息产业项目。

(四)加快 “一体两翼”产业集中区建设。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主业突出”的思路,着力打造月河川道循环产业核心聚集区,建设汉滨、汉阴、石泉为“一体”,平利、旬阳为“两翼”的安康产业发展高地。坚持循环经济理念,以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为方向,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实施产业错位发展,扬长避短,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县域循环经济产业集中区和重点工业小区建设,形成县区工业争先进位竞相发展的局面。坚持“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原则,严格园区准入门槛。发展园区水、电、路、通讯等生产要求统筹供应和废弃物集中处理系统,引导入园企业走相互配套,专业协作的路子,通过产业核心集中区内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物料的闭路循环和污染物的零排放。重点建设汉滨恒五载能、生物医药、富硒食品工业,汉阴新型建筑材料、富硒食品、轻工制品,石泉循环经济产业集中区丝绸纺织、生物医药和新型建筑材料,平利载能工业、新型材料、富硒食品,旬阳烟草食品、新型材料、装备制造等循环经济产业集中区。——加快绿色低碳发展为重要着力点

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紧紧围绕工业生产增速提效、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重点,坚持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之路。

(一)树立低碳经济理念。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可循环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资源和能源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节能减排的任务非常艰巨。必须树立低碳经济的理念,坚定不移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确保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抓好工业清洁生产。认真贯彻执行《清洁生产促进法》和《清洁生产条例》,结合实际推行《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坚持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两型”工业理念和标准指导工业发展,用更先进、更严格的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标准、技术等促进存量能力升级和先进生产能力建设。实践证明,推行清洁生产是促进环境保护从被动治理向污染预防转变的根本途径。通过从源头抓起,实行生产全过程控制,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污染物产生,减轻末端治理的难度和压力,而且使得企业能源、原材料消耗减少,生产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提高,有利于企业找到经济与环境 “双赢”的结合点,调动企业防治污染的积极性。

(三)综合利用、节能降耗。按照《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目录》《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指南》的要求,切实抓好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工作。一要组织一批对行业有重大影响和突出效果的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全面提升重点行业节能降耗和综合利用水平。突出抓好铅锌尾矿渣烧制节能砖技术、“固态废弃物替代粘土生产优质硅酸盐水泥熟料”技术、多功能热循环节能烘茧灶技术、《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等节能技术专项的示范推广,对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从生产源头实现减量化和产业技术升级。二要遵循工信部《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的精神,通过淘汰落后促进优化升级。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及必要的行政手段,重点淘汰小皂素,小砖瓦,小冶炼,小水泥等落后产能。三要进一步完善重点工业设备能效标准,重点用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铁合金、水泥等主要高耗能产品实行强制性产品能耗限额,缓解安康明信铁合金,平利光大特种硅,旬阳尧柏、江华水泥等铁合金、水泥为主的高能耗企业给工业节能降耗带来的压力。

——加强科技进步和创新为重要支撑 深刻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丰富内涵,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意识,坚持把促进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紧密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使我市工业的科技进步和创新迈上一个新台阶。

(一)加快技术进步和创新步伐。紧紧围绕增加品牌、提升质量、清洁生产、节能降耗,安全生产,两化融合等方面,鼓励企业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对现有企业进行改造,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深入推进信息化技术的综合集成利用,带动研发设计能力和后端营服务能力提升,推进动产品以低端走向高端,使工业整体水平大幅提升。

(二)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加快制定各项激励政策及配套措施,推动科技创新型企业快速成长。鼓励和激发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利用政策措施发展壮大科技创新型企业。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工业发展质量 篇2

下面, 我结合调研的思考, 就房地产业为什么要加快转型, 向什么方向转型, 通过哪些途径和方式转型, 谈几点看法, 供大家参考。

一、充分认识加快房地产业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不到二十年时间里经历了市场培育、快速发展、多轮调控和加大保障性住房供应等几个阶段, 在改革中不断发展, 取得了巨大成就, 对拉动经济增长、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改变城镇面貌, 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必须看到, 房地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 也积累了一些矛盾, 特别是近几年, 房价上涨过快, 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 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产业发展方式粗放, 资源能源消耗大, 住宅产业化水平低, 科技创新能力弱, 管理水平与其他行业相比有一定差距, 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不牢。随着资源环境约束的强化,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 房地产业怎样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与日益提高的居民住房需求相适应, 与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相适应, 加快转型发展, 成为摆在我们面前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一) 加快转型发展是落实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的重大任务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领域的深刻变革, 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作为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实现途径, 转变发展方式已经贯穿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也是房地产业科学发展必须遵循的一条主线。

早在“九五”时期, 中央就提出要把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增长转向集约型增长, 但由于种种原因, 十多年来效果不是很明显。党的十七大又提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任务, 强调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三方面加以转变。“十二五”规划纲要更是强调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工作思路。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再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虽然只是几个字的变动, 但表明党和国家对国际形势和国内各个阶段的发展规律和特征, 都有着科学的把握和判断, 也表明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十二五”规划把今后5年GDP增长的指标确定为7%, 就是给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留出空间。当前, 我国人均GDP已近4000美元。从国际经验看, 这个阶段既拥有继续发展的有利条件, 也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 因此, 必须主动适应环境变化, 抓住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这条主线, 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就房地产业而言, 必须顺应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要求, 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 加快转变长期以来依靠“投资拉动、资源投入、规模膨胀”的粗放式发展模式, 实现产业发展向依靠科技进步、资源集约利用、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二) 加快转型发展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要求

资源不足、环境容量有限, 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目前, 我国已处在经济快速发展受资源环境严重制约的矛盾尖锐期。以大量消耗资源能源实现经济增长的传统模式难以为继。去年我国经济总量只占全世界的9.5%, 而钢产量6.27亿吨, 水泥18.8亿吨, 却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石油、铁矿石等资源大量依靠进口, 能源消费总量达32.5亿吨标准煤, 能源消费总量占世界比重的20%左右, 远远超过经济总量所占的比重。如果思想观念不转变, 发展方式不转变, 经济发展将不可持续。

房地产业是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的产业, 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去年,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专门做过调查, 我国民用建筑在建材生产、建造和使用过程中, 能耗已占全社会总能耗的49.5%。住宅产业化水平低, 施工仍以手工现场操作为主, 建设方式粗放, 资源消耗高, 住宅生产和使用造成的环境污染严重。例如, 我国住宅建设用钢量平均每平方米55公斤, 比发达国家高出10至15%, 每一立方米混凝土比发达国家要多消耗80公斤水泥。目前上市销售的住房大多数仍为“毛坯房”, 二次装修产生大量建筑垃圾, 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随着经济社会发展, 城镇化推进, 第三产业比重提高, 建筑能耗总量及比重将持续增加, 转变粗放式的建造方式已经到了等不起、慢不得的关键阶段。

(三) 加快转型发展是应对市场变化和提升发展质量的必然选择

我认为, 前几年房地产业之所以快速发展, 主要在于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地位的确立, 土地要素和杠杆的过度放大, 流动性相对宽松, 以及住房需求的大幅增加, 包括住房的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和投机投资需求增加, 导致房地产业出现了过热现象。但目前, 市场形势正在发生变化。

首先, 政府加强了宏观调控, 在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同时, 加大了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 今年将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 “十二五”时期开工建设3600万套, 市场供求关系将发生明显变化;其次, 要素市场也发生了变化, 流动性收紧, 融资难度加大, 土地优先供应保障性住房, 土地“招拍挂”竞争加剧, 依靠土地增值获取高额利润的时期已经过去。另外, 居民的住房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 设计合理、功能齐全、质量优良、配套完善的中小套型、中低价位住宅产品受到消费者欢迎, 租赁型消费需求逐步增加。如果房地产开发企业不能主动顺应这种变化, 调整发展战略, 转变发展方式, 将面临被动甚至被市场所淘汰。

从另一个角度看, 我认为, 宏观调控也给企业转型升级带来机遇, 促使企业更加重视产品创新和技术进步, 重视住房的质量和性能。早在1999年国家就提出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明确要求, 2005年又提出“四节一环保”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 的产业转型目标, 但由于多年来产业发展过快, 房子盖了不愁卖, 多数企业对转型发展的认识不深, 动力不足, 动作不快, 缺乏忧患意识, 影响了行业的转型发展。目前的形势将迫使企业增强转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迫使企业在转型发展上花大气力、下真功夫、求真实效。早转早主动, 晚转失主动, 不转更被动。

二、进一步明确房地产业转型发展的目的与方向

(一) 理清房地产业转型发展的根本目的

我们探讨房地产业转型发展, 首先要明确房地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 实际上关系到房地产业转型发展的基本方向。我认为, 发展房地产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目的:首先, 要为广大老百姓提供好的产品, 即提供“好房子”, 促进“住有所居”目标的实现 (什么是好房子?就是达到国家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的房子, 包括适用、经济、环境、安全、耐久五个方面的性能) ;其次, 要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概括地说, 就是国计民生。在实现这两个目的同时, 房地产业自身得到稳步发展。因此, 房地产业转变发展方式, 不能脱离目的, 必须围绕产业发展的目的进行。

(二) 把握房地产业转型发展的基本方向

1. 向协调发展转变。

房地产业发展要与整个国家及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与相关产业发展相协调。房地产业向协调发展转变, 不能只重速度, 更要重质量;不能只讲规模, 更要讲究效益。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就要转变国民经济发展过度依赖房地产业的状况, 降低经济运行的风险。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过大, 不利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发展。我们行业自身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主动适应调整。房地产业协调发展, 还要促进产业内部结构, 如住宅与非住宅, 住宅销售与租赁、销售物业与持有物业的协调发展, 促进中介服务、物业管理等的协调发展。许多企业在自身协调发展上都开始转变, 如去年以来, 中海地产从传统住宅产业向提高持有型物业的比例转变, 提高了风险抵御能力。

2. 向绿色发展转变。

在节能减排的国家战略和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下, 房地产业走绿色发展之路是大趋势。房地产业转向绿色发展, 有三个方面, 首先要大力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 通过工业化建造方式和产业链组织方式, 积极发展省地节能环保型住宅。其次, 要推进住宅全装修。近几年, 恒大集团所有住宅开发项目都实行了全装修, 万科集团去年新开工面积中全装修比例达93%。恒大、万科等企业的做法让我们认识到, 推行住宅全装修的障碍, 主要不是缺政策, 不是缺制度, 也不是缺技术, 而是企业缺少绿色发展的强烈愿望和社会责任。第三, 向绿色发展转变, 还要在住宅建造和使用过程中, 加大推广低碳技术, 促进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应用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如万通地产在建立立体城市过程中实践绿色创新, 不仅使建筑总能耗下降30%, 还建立起废品回收和废品再利用机制, 达到零废品的目标。朗诗集团注重实现四个均衡:即绿色目标与商业目标均衡;技术性指标与人性化指标均衡;绿色技术集成解决方案与居住行为方式均衡;一次性建造成本与使用运行成本均衡。通过“四个均衡”, 公司既实现了经济效益又获得社会效益。

3. 向和谐发展转变。

住房问题事关民生, 房地产业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肩负着重要任务。房地产业向和谐发展转变, 就要坚持以人为本, 大力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宅, 尽量满足不同区域、不同层次居民的多元化住房需求;要强化住房的消费品属性, 弱化投资品属性, 回归住房的居住功能;要积极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近年来, 恒大集团树立民生地产的发展理念, 大力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 得到社会认可。重庆地产集团专门成立重庆市公共住房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组织精兵强将开展公租房建设, 实现了“工程质量优、资金保障好、建设速度快、安全无事故”的“四个确保”。首开集团、北京住总、天津泰达、上海地产集团、上海城投控股、南京栖霞建设等一批企业积极参与保障性住房、棚户区和旧城改造项目建设。在这里, 我要特别强调, 参与保障房建设, 虽然不是企业的强制性任务, 但同样是房地产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积极投身保障房建设也能为企业实现稳定发展提供保证。

关于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 我想多讲几点。前面讲了, 房地产业对群众居住条件和城市面貌的改善、对经济社会的发展, 都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 社会上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负面评价较多, 房地产行业被认为是暴利行业, 开发商被认为是无良商人。主要原因是房价过高造成的, 但也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够等原因。我认为, 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应该包含三个层面:一是法律层面, 要合法经营, 照章纳税;二是企业层面, 要对企业负责, 把项目和企业做好, 保持企业发展, 对股东和员工利益负责;三是社会层面, 要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履行企业公民责任, 保护项目所在城市的环境和文化, 对社会和子孙后代负责。我相信, 只要做到这三点,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价值和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就能体现。

当前, 企业家的领军作用, 可能会影响到整个企业的转型发展, 甚至这种作用有时是决定性的。我希望在座的企业家, 内诚于心, 外信于人, 在转型发展过程中, 充分发挥个人魅力和影响力, 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掌好舵。

(三) 处理好房地产业转型发展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转型与发展的关系。转变是为了更好地发展, 发展又是转变的基本前提。要认识到, 不转变, 发展就会重量轻质、不可持续;不谋发展, 转变就会失去目标和动力。这方面, 绿地集团通过区域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 形成了“房地产主业突出, 能源、金融等相关产业并举”的梯度布局, 实现了在发展中促转变, 在转变中谋发展的跨越式发展。

二是专业化与多元化发展的关系。要根据企业的优势和特点, 确定是专业化还是多元化发展, 不能盲目, 更不能跟风。如发展商业地产、城市综合体不能“一窝蜂”都上。要立足企业实际, 不同的发展阶段, 要有不同的发展战略。广义上的多元化, 不仅包括住宅、商业地产等不同业态, 还包括跨行业的发展。这方面, 大连亿达集团扬己所长、专己所精, 自主设计了宜居宜业的生态科技创新城, 既集聚了金融商贸和绿色住区的功能, 又成为了高科技的研发基地。

三是大中小企业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大中小企业在转型发展中要注重发挥各自优势, 在竞争中合作, 在合作中共赢。特别是在产业调整和转型发展时期, 更要相互协作, 结成共生关系, 通过建立战略联盟进行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形成企业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生态链”。如绿城集团成立房产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向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供品牌输出和建设管理服务, 并确定“土地资源委托代建”、“投资资本委托代建”和“政府安置房委托代建”三大业务模式, 形成了符合自己特色的商业运营模式和增值体系。嘉凯城集团与本土企业合作, 帮助政府代建保障性住房。这些都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好影响。

四是提高技术集成度与增加成本的关系。提高技术集成度, 建设长寿命、高品质的住房, 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成本, 但有利于产品品质和企业品牌的提升。如雅世集团在雅世合金公寓建造中采用了集成技术, 实现了结构与管线的分离、同层排水, 虽然增加了建造成本, 但从全寿命周期看, 降低了使用和维护成本, 是值得的。大连永嘉集团从规划设计入手, 通过采用国际先进的消能减震技术, 使抗震设防标准从地震烈度7度提高到8度, 开发的项目受到居民的欢迎, 被中国地震局授予国家级“地震安全社区”称号。在今天大会上, 他们将向全体代表发起倡议。

三、努力创新房地产业转型发展的途径和方式

转变房地产业发展方式, 是理念的变革, 模式的转型, 路径的创新, 同时也是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以优化管理为抓手, 努力推动房地产业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良性发展轨道。

(一) 推进建造方式创新

转变建造方式, 重点是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关于这个问题, 我已讲过多次, 这里我再强调, 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 关键要实现工业化的生产方式, 即设计的标准化、部品部件生产的工厂化、现场施工的装配化和土建装修的一体化。在产业化组织方式上, 重点要完善产业链, 优化资源配置。要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降低建筑能耗, 推进建筑节能。要全面推进“全装修成品房”建设, 取消“毛坯房”。要积极开展性能认定, 通过性能认定, 促进住宅技术进步, 提高住宅综合品质, 建造长寿命、高品质的省地节能环保型住宅, 向老百姓提供真正的“好房子”。在产业化实践方面, 万科集团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其研发和应用, 带动并培育了一大批规划、设计、施工、部品 (件) 、设备等相关技术力量和企业, 并通过其产业化项目和东莞产业化基地的展示交流, 促进了全社会对住宅产业化的认识。天津住宅集团在住宅部品配套开发、集成应用方面也取得了成效。在实施住宅性能认定方面, 甘肃天庆、鞍山大德等企业非常积极, 这是企业重品质、重责任的体现。

(二) 推进产品和业态创新

产品和业态创新是行业发展的持久动力。要根据房地产差异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征, 不断发展新业态和新产品。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 找准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位。在可能的条件下, 有的企业可从单纯依靠住宅开发向兼顾商业地产、旅游地产、工业地产、老年住宅转型;有的企业可从单纯出售型住宅开发向兼顾持有型商业物业和租赁型商品住房转型。在这方面, 不少企业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如万达集团开创了集“商业百货、文化娱乐、电影院线”为一体的商业地产模式, 丰富了当地群众生活;保利地产顺应老龄化社会发展需要, 开发建成了养老地产项目——“西塘安平老年健康生活社区”;绿城集团不仅承接商业代建项目, 所承担的政府代建项目包括安置房、人才公寓、城市广场、社会公园、学校配套等多种类型。

(三) 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

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是加快房地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增强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 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 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要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 形成产业链, 实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与企业技术进步需求的有效对接, 加大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尽快把创新的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要加强技术集成, 通过技术集成和应用, 提高住房的质量功能, 让老百姓住上长寿命、高品质、绿色低碳的“好房子”。在这方面, 浙江宝业集团成立研究院, 专注绿色低碳和产业化技术研发, 加大住宅产业化技术集成, 并与国内外知名部品部件生产企业结成产业联盟, 成效显著。金都房产集团建立以科技为先导的开发战略, 大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 努力打造建筑精品;大连大有房屋开发有限公司注重“四节一环保”集成技术, 采用一张图纸、一个流程、一套标准、一份定单、一个平台的“五合一”开发模式, 为住宅产业化技术集成应用探索出了新路子。

(四) 推进融资方式创新

在新形势下, 新的房地产开发业态将促使住房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发展, 金融产品的创新也将为房地产项目开发提供新的支持和选择。随着未来房地产资源整合的加速, 业态规模对资本要求的加大, 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从单一的银行开发贷款向债券融资、股权融资、基金融资、信托产品等新领域延伸。我认为,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看, 当前金融创新最主要的就是想方设法改变居民对房地产的直接投资为间接投资, 同时扩大企业融资渠道, 解决企业的融资困难。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经验, 如金地集团积极探索房地产融资新渠道, 把基金业务与传统的房地产业务结合起来, 拓宽了资金来源。

(五) 推进管理方式创新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品牌化经营、精细化管理, 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推进管理方式创新, 应围绕以下五个方面展开:一是企业发展战略管理。要从企业实际出发,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变化, 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中长期战略规划, 发挥企业优势, 提升企业竞争力。二是质量和成本管理。百年大计, 质量第一。质量是房地产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成本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要通过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 提高质量, 降低成本。三是人才管理。要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培养优秀人才, 加强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 充分调动人才积极性, 发挥人才第一资源对企业转型发展的带动作用。四是信息化管理。要加强信息化建设, 完善企业内部信息管理平台, 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化项目管理, 积极推进电子商务。五是品牌和文化管理。要把品牌和文化当作企业的“软实力”, 通过企业公民的人格精神塑造, 培养健康向上、诚实守信的企业品牌, 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以上五个方面, 有很多好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如恒大集团重视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提前布局二三线城市和潜力区域, 从项目建设的每个环节, 从集团公司每个部门到每个项目、每个岗位, 实行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的标准化管理, 也就是说恒大做到了事事有标准、项项有考核, 开发出性价比高、老百姓喜爱的精品住宅。杭州滨江集团推进质量和成本管理, 专门成立成本控制部, 对公司两大类五个系列产品, 根据不同定位, 核定出相应的成本考核目标, 决算时对低于成本目标的项目予以奖励, 超出予以处罚。去年, 公司业务人员只有219人, 却实现了116亿元的销售, 成为国内房地产人均产值最高的企业之一。龙湖集团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选拔优秀后备人才, 派到各地分公司培养锻炼。易居中国加强信息化管理, 依托互联网整合数据资源, 在房地产流通方面发挥了电子商务的平台作用。河南建业集团加强品牌建设, 积极投身公益慈善和环保事业, 树立了房地产行业健康向上的形象。这方面很多企业都有成功的经验, 在此不一一列举。

最后,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中国房地产业协会要坚持“服务政府有作为, 服务行业有推动, 服务会员上水平”的宗旨, 充分发挥在推动产业转型方面的作用。两会要推动企业间的战略合作共赢, 鼓励强强联合和上下游一体化经营, 支持优势企业并购落后企业和困难企业, 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要积极推动产业化技术标准规范的制定和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转化应用;要努力为企业转型争取好的政策环境, 加大对转型发展成功经验的交流推广;要通过“广厦奖”的评选、信用评价体系的试点推广, 鼓励企业为老百姓建造“好房子”。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工业发展质量 篇3

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王勇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纪检组组长王瑞生、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国资委副主任金阳出席会议,国资委副主任黄丹华主持大会。

中央企业有关负责同志、国务院国资委各厅局负责人、中央企业红旗班组标杆和先进职工标兵代表共计700余人出席会议。

中央企业职工素质工程和班组建设工作

不断走向深入

国务院国资委在2003年正式挂牌成立,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中央企业班组建设工作,当年11月,即在宝钢集团组织召开了中央企业实施职工素质工程现场推进会,全面启动了中央企业职工素质工程和班组建设工作。2004年4月,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下发了《关于中央企业深入实施职工素质工程的指导意见》,决定在中央企业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红旗班组,争做知识型先进职工”活动,要求“以班组为单位,建章立制,夯实基础,强化质量管理、成本控制和自主管理,提高班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2006年中央企业工会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国资委进一步提出了班组管理与建设的三年工作目标,明确要求中央企业用三年左右时间,把班组长普遍培训一遍。同年8月,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班组建设表彰推进会,隆重表彰中央企业998个学习型红旗班组和104个学习型标杆班组。2007年6月,国务院国资委组织中央企业优秀班组长赴比利时学习考察,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以企业班组长为主要成员组团出国培训,取得了圆满成功。从此,国务院国资委每年都选派中央企业优秀班组长赴国外学习考察。2008年,国务院国资委在清华大学举办首期中央企业优秀班组长培训班;2009年3月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班组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班组建设的工作目标、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同年,国资委与清华大学开发实施了“中央企业班组长岗位管理能力认证远程培训项目”。2010年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了《关于中央企业建设“四个一流”职工队伍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推进职工队伍建设。

国资委在职工素质工程和班组建设工作方面建章立制、培育典型、狠抓培训的同时,制定了职工技能大赛管理办法,先后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信息化部、国家旅游局等部委举办了36个工种决赛。通过举办技能大赛,共有1 682.7万人次参加了各类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127.7万人晋升职业资格,其中,56 702人通过技能竞赛晋升职业资格,201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678人获得“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称号。

“中央企业结合企业实际,开展了多工种、多层次、多渠道的岗位练兵、技能培训和技能大赛等活动,调动了一线职工提高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说。

伴随着中央企业职工素质工程和班组建设工作不断走向深入,中央企业生产经营平稳运行,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稳健增长。2009年末,129家中央企业拥有国有资本及权益为62 930.9亿元,比2003年增加3.4万亿元,年均递增13.7%;中央企业在2009年实际上交税金总额11 474.8亿元(含石油特别收益金680亿元),比上年增长10.1%,比2003年增加7 911.7亿元,六年间年均增加1 318.6亿元,年均递增21.5%。截至2009年底,中央企业资产总额210 580.8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在美国《财富》杂志2010年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中,上榜的中央企业有30家,比2003年增加24家。

大力培养“六型”班组

和建设“四个一流”职工队伍

“几年来,通过班组建设和职工队伍建设各项工作的实施,有力促进了中央企业改革发展。”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王勇指出,中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加强班组建设和职工队伍建设,不仅是中央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提高中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要从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抓起,才能全面贯彻落实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中央企业管理水平,必须把加强班组建设和职工队伍建设,作为提高基础管理工作水平、实施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企业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最终落脚点,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出成效;加快转变中央企业发展方式,必须培养“六型”班组和建设“四个一流”职工队伍,大力建设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现代班组,大力培育高素质、高技能、高适应性的职工队伍;构建和谐中央企业,必须不断加强班组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班组在宣传引导、解疑释惑、凝聚人心等方面的作用,带动和促进职工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

2010年6月28日,国务院国资委在中央企业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到2020年,中央企业人才发展总的目标是:培养造就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出资人代表、经营管理人才、党群工作者、科技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人才规模合理增长,整体素质明显提高,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重点培养造就100名左右战略企业家,复合型党群工作者达到95%以上,国家级和集团公司级科技人才从目前的3.4万人增加到8万人以上,技师、高级技师占技能人才的比例从目前的5.4%提高到9%以上;国际化人才在目前0.75万人的基础上翻两番;人才使用效能显著增强,对企业发展贡献度大幅提高,实现人均营业收入翻一番、累计有效专利翻两番。

如何改善人才发展环境,为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呢?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工业发展质量 篇4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包括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要控制增量,盘活存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化程度,道出了目前我国集约用地的出路。过去我们用土地大手大脚,现在应该精打细算了。

我县在全国率先以亩均投入、亩均销售、亩均税收给

企业排座次的“亩产论英雄”理念是近年来我县积极应对宏观调控和资源环境要素制约、推进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亩产论英雄”的核心是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获取最大的效益产出,加快经济发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前不久,我县相继召开了县委十二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和“狠抓‘三个一批’,加大有效投入现场会”,可以看出,我县将继续围绕“坚持经济中心,推进率先发展”这一总体要求,把握“创新发展、集约发展、和谐发展”原则,始终把“亩产论英雄”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理念,突出亩均效益和单位排放、单位能耗效益,努力在推进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资源、环境的代价最小化和效益、产出的最大化。

作为一名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负责人,我想,我们稽山集团应该不断深化“亩产论英雄”理念,把切实增加有效投入,大力实施“染整革命”,围绕节能节地降耗减排,作为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努力提高稽山集团的经济效益。

在企业做大做强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追求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为此,我们要在联合中国印染行业协会、各省地方行业协会和其他部分大型印染企业共同向全国发出《节能减排倡议书》的基础上;继续对生产采用erp管理,全面实施清洁生产。完善日处理近万吨河水的自来水处理厂,全面投入使用每日可以减少近2000吨排污量的中水回用装置。并着力做好三篇文章。

一是“健全组织”这篇文章

我们稽山集团主要以印染为主,节能减排任务尤其突出。为确保把节能减排工作落实到位,公司成立要及时调整“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和“清洁生产领导小组”,要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组织落实的局面。同时各车间也要相应成立节能环保工作小组,在各班组设立了兼职节能网员,从而建立三级节能管理网络。并将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工作指标纳入到各车间签定的目标责任制考核,完善针对生产一线员工的节能减排激励政策,从而形成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二是“精细管理”这篇文章

要在全公司广泛开展“5s”管理、清洁化生产,“erp”信息化管理,提高提高公司的现场管理水平。

要积极开展清洁生产的审核工作,选派生产技术一线的骨干参加清洁生产小组,并任命公司总经理担任清洁生产审核小组的组长,对全体员工进行宣传、动员、培训,让员工深刻体会到清洁生产审核对降低生产成本、系统性削减污染等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并提高全体员工对清洁生产的认识,在自己的岗位上自觉落实清洁生产的相关要求,抓紧实施对清洁生产审核中提出的方案,从而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全面使用 “erp”管理系统,利用erp具有强大管理功能,配方自动生成功能,全面灵活的工艺流程管理、工艺参数管理功能等,从坯布、采购、生产、工序、成品严密全过程质检控制,并进行成本核算与分析,减少不必要的人为浪费。

三是“科技兴企”这篇文章

公司要始终坚持科技兴企方针,把技术改造作为节能减排、降耗增效的主要手段来抓。

要对能源浪费大,安全系数较低的老轧染生产线进行淘汰;

要继续对公司的定型机进行废气的整治,对定型机排出的高温烟气,通过换热器对外部新鲜的空气进行加热后回供给定型机,换热后的含油烟气通过洗涤塔二次洗涤,净化的空气经过风机排空,以明显改善周围的空气环境质量。

要加大对水的处理,一是借助自来水处理厂以减少自来水的使用量;二是利用中水回用装置,对机缸清洗后色度不是很深的水进行收集、化学处理并重新回用;三是对设备加热后的蒸汽冷凝水、管道夹套的降温水进行收集直接回用于机缸,既减少了水资源的使用量,又降低排污量,并可以减少蒸汽的升温时间;四是借助碱回收装置,对生产中产生的含碱废水进行回收;五是对生产产生的污水集中收集,全部进入绍兴县污水管网进行排放,真正做到“零排放”。

要不断改进节电自控装置和定型机散热系统。

最后,祝各位代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定稿] 篇5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作者:伯霞

来源:《农业知识·乡村季风》2012年第09期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是加速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重要举措,是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也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

一、发展理念由传统转向现代。跳出农业看农业,深刻认识现代农业内涵,努力形成包括“种养加、农机制造、农产品物流业、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等内容的“大农业”概念,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开发集生产、生活和生态于一体的多功能农业。跳出农业抓农业,用现代工业理念组织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把企业化经营管理模式和“规模、标准、质量、品牌”等理念引入农业生产领域,大力推进标准化、机械化生产,建立与农业生产相适应的质量管理制度和经营机制。

二、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快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研投入体系,形成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大幅度增加农业科研投入。着力打造由政府引导、农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农业企业共同参与,集研发、孵化、产业化于一体的农业科技创新载体和技术推广应用平台,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按照产业化的思路组建各市区县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农业科研试验站,加强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普及,加强包括科技基础设施、试验基地、野外台站、信息服务中心和网络科技环境等在内的农业科研基础建设。提高现代物质技术装备水平,用现代化的物质技术装备农业,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产出效率和效益。加快高素质的农业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农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应用能力,逐步形成“专家团队+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和转化机制。

三、生产经营方式由粗放转向集约。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农业要素投入使用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单位面积产出率,力争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由经验型转向科技型。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有序流转,促进农业资源由分散配置转向集中配置。鼓励农民自愿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化经营,切实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加大耕地、水域、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保护和农业物种资源培育的力度,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四、城乡二元结构转向一体化发展。优化城乡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财政、金融、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劳动保障等公共政策,完善农业的政策支持体系。完善农民素质教育培训机制,积极推进新型农民培训工程,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科技水平。统筹城乡、统筹工农业发展,积极探索以城带乡的新路径,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努力构建以工促农发展的新机制。(伯霞)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工业发展质量 篇6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8月18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研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习近平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正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副组长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成员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成员张高丽出席会议。

会议听取了科技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汇报,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讨论。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实现了科技水平整体跃升,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新技术替代旧技术、智能型技术替代劳动密集型技术趋势明显。我国依靠要素成本优势所驱动、大量投入资源和消耗环境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紧紧抓住机遇,及时确立发展战略,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

习近平强调,我们必须认识到,从发展上看,主导国家发展命运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只有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习近平阐述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提出4点意见。一是紧扣发展,牢牢把握正确方向。要跟踪全球科技发展方向,努力赶超,力争缩小关键领域差距,形成比较优势。要坚持问题导向,从国情出发确定跟进和突破策略,按照主动跟进、精心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明确我国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对看准的方向,要超前规划布局,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速赶超甚至引领步伐。二是强化激励,大力集聚创新人才。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为了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要重点在用好、吸引、培养上下功夫。要用好科学家、科技人员、企业家,激发他们的创新激情。要学会招商引资、招人聚才并举,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广泛吸引各类创新人才特别是最缺的人才。三是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体制机制。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精心设计和大力推进改革,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要围绕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来谋划和推进。要按照遵循规律、强化激励、合理分工、分类改革要求,继续深化科研院所改革。要以转变职能为目标,推进政府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四是扩大开放,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水平。

习近平强调,要抓紧出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和部署,抓紧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再选择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集中力量、协同攻关。要加快研究提出创新驱动发展顶层设计方案,研究提出中央财政科技资金管理改革方案。要抓紧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更加积极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要研究在一些省区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形成几个具有创新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区域性创新平台。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篇7

关键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措施

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意义

1.1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现实要求

当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席卷而来的时候, 给我们国家的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转变。早在金融危机发生以前, 中国从中找到了能够让国家向全球化方位进军的莫大机缘, 充足的运用了我国劳动力比其他国家低的因素, 采取对外开放的完美策略, 很快的使我国达到了国际水准上, 变成了不可小觑的制造大国, 经济效益也日渐增加, 收获了非常可观的发展成果。不过由于经济危机给整个世界都带来了不小的打击, 所以使国际形势走向了多极化, 使世界经济活动超越了国界, 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与此同时, 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危害也是非常之深刻长远的, 国际上的经济运营本就属于那种盘根错节的状态, 加上世界经济发展迟缓, 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想真正摆脱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依然需要很长的一段时期。美国的策略改变与中国四面八方的土地所有权的问题也让未来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方面面对着许多的考验。目前, 对现在国家内部发展来说, 我们国家正处于发展的紧要关头,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稳步向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市场需求量也加大了, 国家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沉淀积累, 酝酿了足够的发展潜力。但是, 发展建设中的不均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因素还是存在着, 怎样才能在不出现通货膨胀的基础下让经济达到稳定转型, 怎样才能完成推进经济增强的能源的调动。

1.2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生产成本上升的现实要求

国家过去关键是靠一些成本不高的产品来竞争, 可是如今这种方式越来越不可行了。主要因素有在国际经济繁杂的情况下, 国外需求力降低, 会使我们国家承受着“双反双保护”等一些负担。还有就是国家内部中存在的改变, 工人工资、原材料、土地成本、管理成本等生产成本一直在提高, 导致了想靠低成本竞争的方式根本维持不了了。

1.3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突破我国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压力的现实要求

如今我国的资源情况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总量不足, 另一个是人均少。例如我们国家的矿产资源在世界排名上占第三位, 人均水平还不到全球平均水平的百分之六十;淡水资源总量全球排列第六位, 人均水平降低到全球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全国三分之二的地区吃不上水, 专家估测到2030年淡水能够使用的总量就会达到饱和, 想喝上水都成了大难题了。石油、铁矿石等重要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如今已高达百分之六十, 长时间的处于这种状态中致使我们经济发展出现了比较多的资源过度耗损滥用的局面。如今我们国家的生态环境的总体状况可以用八个字两句话来总结:局部改善, 总体恶化。面对着那么多的障碍和挑战, 一些严重的自然灾害包括洪水、泥石流、地震、沙尘暴、雾霾等频频上演。根据上面讲的内容来看, 改变经济发展的路线是非常有必要的, 要对以前的发展体系进行调动, 不要总走老的路线, 要有创新精神, 加速实行经济发展改革, 创造出崭新的经济前景, 使经济稳定且有效的健康发展。

2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与措施

2.1 根据经济体系着手, 紧抓经济结构策略性为主要着手点, 结构不完善是长时间以来深深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罪魁祸首, 也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大多问题的主要原因。

改变方针策是能够提高需求结构、整合产业结构、增进城镇有序发展等一系列不足达到标准的首要条件。下面是对改革探讨出的几个观点:第一, 要好好的掌控怎么扩大国内需求的基本策略, 加紧建设消费需求使其能够长期保证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经济危机致使那些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不断败退, 国外对我们国家的需求量也就大不如从前了, 根本不能够起到推进我国经济提高的作用。第二, 个别的行业产量过多, 对经济发展根本没有什么潜在的影响, 在国外需求量低和国内投资者较少时, 把寄托放在国内需求上是明智之举。所以, 我们要提高群众的消费能力、改变群众的消费估计、创新消费境况等等, 来达到扩张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第三, 要多发展实体经济。促进工业由弱变强, 实现现代化农业。大力宣扬现代服务业, 着力提升服务业比例。要实现产业内部升华, 一方面着力淘汰落后产能, 优者胜出, 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发新兴产业。把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 信息、新能源汽车, 以及航天航空, 海洋等产业作为主要攻占指标, 努力抢占未来国际竞争的制高点。第四, 调整城乡结构, 着力推进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城镇化既可以增加投资和消费, 又可以缩小城乡差距, 提高国民综合素质。

2.2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作用

一是要引导新文化、新思想、营造气氛和环境。应当要加大力度培创新科技文化, 拥护和重视创新, 渐渐的使之成为崇尚竞争、勇于尝试、不拍失败的优异氛围。二是要增强科技创新。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要体系、市场来引导、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重点地区和领域设立一些水平较高的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和试验基地, 努力使其具有竞争能力和拥有自主产权的产品。三是要加强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人才是具有大胆、创造和革新才能的人, 通过聚集、培养、引导、市校矿协作、招致人才回归等很多办法提升创新型人才的从大众中显现出来。

2.3 坚持“四化”同步, 走协调发展之路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这“四化”是属于一个整体的结构, 需要相互配合合作, 使之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工业进程提速, 但规模数量扩张特征明显、产能过剩, 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融合放大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过51%, 但是按照发达国家城市化率会80%左右, 我国城镇化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发展空间。还有一些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人并没有真正融合到城镇生活集体中去, 没有释放出相应的效果。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跟工业化和城镇化相比较起来还是相差甚远的, 工业化和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效果根本没有发挥到最好。必须着力解决好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土地制度、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问题, 促进经营组织形式向专业化和集约化发展, 推动技术、资本流入, 对农业生产效率有着明显的增加。

2.4 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解决好政府和市场直接的关系, 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优化结构、促进创新和提高效益上的基础性效果, 着力激发市场主体发展的新活力。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 理顺中央地方财权与事权关系,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3 结束语

经济发展的方向与经济发展是紧密联合在一起的。经济能否稳定快速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条件之一, 所有的国家都是想要提高经济发展, 从而一直在对其进行讨论探究, 换言说, 经济发展的方针策略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道路的胜利与否, 是判断出这个国家的发展是否可行的标准。向我们这种处于发展中的国家来说, 转变经济发展方向是目前首要的问题之一, 所以, 要提高改变后的经济发展的策略, 明确出合理的转变方向, 也在现今我国的经济发展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张文婷.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现机制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 2012.

[2]杨志.科技创新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研究[J].江南大学, 2012.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篇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从1978年的1.8%上升到2011年的10%左右,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国经济发展也面临许多深层次矛盾和挑战。

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依然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我国是全球制造业大国,有220多种产品全球产量第一。但制造业发展主要依靠土地、劳动力等廉价生产要素,产品附加值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处于低端地位。随着国内外宏观环境的变化,一方面,国内劳动力成本上涨很快,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竞争优势逐渐减弱;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规模实力的增强,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发达国家的各种贸易壁垒、反倾销等的制约。总体来看,我国这种粗放式的、出口导向型的、处于产业链低端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很难持续下去了。

二是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有限。在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中,投资一直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我国也是进出口贸易大国,贸易总量居世界第二位。与投资和出口相比,我国消费需求,尤其是居民消费需求相对不足,2011年消费对经济贡献率首次超过50%,但与美国、欧盟等相比,差距还很大。迫切需要构建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升级,使之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三是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任务艰巨。2011年城乡收入差距达到3.13:1,基尼系数达到0.55,已经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如何促进区域统筹协调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课题。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八大报告以系统化思维、顶层式设计、统筹式推进,给出了明确而清晰的战略部署。一是全面深化經济体制改革,构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二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科技创新成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三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牢牢把握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四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五是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工业发展质量 篇9

大力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近年来,青岛市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三化”同步发展,以服务城市、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积极推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快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不断拓展农业多种功能,都市型现代农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增产增效、农业持续增收和农村繁荣稳定。

一、深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以打造高端品牌农业聚集区为目标,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布局,积极推动农业提档升级,不断丰富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一是全面实施农业“四百工程”。自2004年起,每年投入4000万元,实施百万亩粮食、百万亩蔬菜、百万亩花生和百万亩果茶示范区建设工程,构建具有青岛特色的优势产业带。目前粮食和蔬菜示范区已全面建成,花生和果茶示范区已步入尾声,实现了主要农产品自给有余,在全市形成了四大产业优势布局:以平度南部、莱西西部、即墨西北部和胶州北部为主的高产优质高效粮食产业区,沿大沽河流域为主的优质蔬菜产业区,以平度、莱西北部山区和胶南丘陵区为主的花生生产区,以大泽山、崂山、珠山山区为主的果品产业带和茶叶产业带。二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坚持用现代科技装备改造农业,大力提高农业设施化水平。按照每个

冬暖大棚补贴5000元的标准,重点扶持建设冬暖大棚规模在10个以上的设施小区,积极推动设施农业规模化发展,目前全市冬暖大棚达到9.4万亩,有力地保证了蔬菜等农产品全年均衡供给。三是积极培育农产品品牌。坚持像抓工业品牌一样抓好农产品品牌建设。进一步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健全完善了农产品质量标准、认证、检测和追溯体系,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监管,保证了农产品质量和品质。积极鼓励商标注册和产品认证,全市获得“三品”认证农产品272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6个,打造出了马家沟芹菜、胶州大白菜等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满足了群众对高端农产品需求,有力地增强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二、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加快推动都市农业服务产业发展

紧紧围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突出抓好农业节会、“一村一品”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三大载体,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积极推动农业观光旅游,全市每年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近千万人次,实现收入10亿多元。一是大力发展农业节会。依托优势特色农产品,按照节令,举办以采摘、体验和观光旅游为主要内容的农业节会,大泽山葡萄节、马家沟芹菜节、明村西瓜节、北宅樱桃节、山色峪樱桃山会、红岛蛤蜊节等在我市家喻户晓,农业节会已成为市民休闲观光的重要选择,北宅樱桃节每年吸引游客50多万人

次,实现收入3500多万元。二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围绕高效、生态、品牌农业,每年投入1000万元,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打造了一大批集生产经营、旅游观光、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例如,胶州三里河的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公园、崂山石老人农业观光园等集观光旅游、餐馆、农耕体验于一体,已成为市民新的休闲中心,目前全市已建设各类示范园区282个,其中市级示范园区47个、国家级“农业科普示范基地”7家、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家、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家。三是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每年投入1200万元,扶持10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10个“一镇一业”示范镇,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全市已发展“一村一品”示范村500个、“一镇一业”示范镇30个,培育出了一大批具有资源优势和人文优势的专业镇村,推动了小水果、农家乐、旅游观光等特色产业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胶南市蓝莓种植达到3万亩,规模居全国第一;发展休闲观光经营单位305个,其中农家乐150多家,在胶州湾沿海一线逐步形成了点片相连的休闲农业产业群。

三、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着力推进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坚持生产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统一,以农村沼气建设、生态循环技术推广和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加快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建设,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促进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是大力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坚持以“一池三改”户用沼气、大中

型沼气工程为重点,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形成了“猪-沼-菜”、“果-沼-菜”等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有效减少了废弃物排放,改善了生态环境,目前全市累计建成户用沼气池6.4万户、大型沼气工程22处、中小型沼气工程144处,年处理农村废弃物12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06吨。二是加快推广生态循环技术。积极推广直接还田、过腹还田等农作物循环利用技术,促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玉米机械化秸秆还田面积达到300万亩,玉米秸秆青贮达到162万吨。积极推广节肥、节药等节约型技术,努力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全市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210万亩、专业化统防统治101万亩、绿色防控面积达到40万亩,实施测土配方施肥532万亩,有效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三是大力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有效解决村庄脏乱差、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从2008年开始,每年投入2亿元,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了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用三年时间全市所有行政村都达到了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标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基本实现垃圾定点存放、畜禽圈养,村容整洁、道路硬化、庭院美化,直接受益群众达到400余万。四是大力实施大沽河综合治理。紧紧围绕大沽河这一生态中轴,从2011年开始,计划投入100多亿元,通过“三区五湖九湿地、绿道连通十五点、二十二桥跨两岸、二十五闸水相连”建设,到“十二五”末,将大沽河流域建设成为贯穿南北的防洪绿色安全屏障、自然生态景观长廊、现代农业集聚带,滨河特色小城镇与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实现大沽河“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人和”,辐射带动两岸1000平方公里、人口100万人,显著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和水平。

四、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推进都市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

大力培育都市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一是大力培育农产品加工经营主体。实施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壮大工程,围绕花生、蔬菜、饲料、肉类、水产五大优势农产品,强化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支持,扶持一批有特色、有潜力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到581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9家、省级达到44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500亿元。二是大力培育农业合作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入开展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四化”合作社创建活动,每年安排1200万元扶持示范性合作社建设,推动了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提高了农业组织化水平,目前全市登记注册合作社达到5185家,入社会员21.5万人。三是大力培育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加快推进规模化家庭农场,建立起了市、区市、镇(街道)、村四级土地流转服务网络,鼓励农民以股份合作、委托流转等多种形式进行土地流转,每年安排1000万元,扶持发展规模化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全市百亩

以上的经营主体已达458家,规模经营土地12.7万亩。四是大力培育农产品市场流通主体。建设了以山东省农产品展示交易中心为龙头、54家产地批发市场为骨干、农贸市场为补充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依托山东省农产品展示交易中心连续举办了6届青岛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已成为国内重要的农产品展会,促进了我市农产品进入国内外市场,2011年全市农产口出口额达到50亿美元,占全国的8.3%。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工业发展质量 篇10

宜宾县委常委、副县长罗平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打造宜居、宜业、绿色、高端城市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宜宾县现代服务业以融入大市发展,建设川滇结合部商贸商务中心为目标,以开拓创新为主线,以开放搞活为动力,紧紧围绕翠柏商贸城、万兴现代城、城北新区等商贸集中圈,调结构、拓市场、扩消费、强服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

(一)流通总量跃上新台阶。2011年,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8亿元,是2006年的1.35倍;商贸流通限上企业达67户,外贸出口企业达17户,预计完成外贸出口300万美元,是2006年的2.41倍。内资企业达2124户,个体工商户达1.8万余户。农家农资店覆盖率乡镇达100%,村级达90%。

(二)外贸总量持续增加。全县有外贸进出口企业16家、出口实绩5家。五年来,全县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出口总额累计达1380万美元;利用外资实现从无到有,实际利用外资达600万美元。对外经济合作业务稳步增长,劳务承包市场不断扩大。

(三)都市商圈展现新形象。以翠柏商贸城为核心,三角路、长江路商业街区和翠柏大道为轴线,蓝天宾馆、花园休闲会所等酒店及大家乐超市、家乐购物中心、苏宁电器商场等卖场为标志,集购物广场、百货商场、建材超市、家居、美食、电影、娱乐等商业区总面积达20万平方米。到2010年末,全县

2000平方米以上商业网点达8个。万兴现代城休闲购物街正被列为省级特色商业步行街。

(四)商贸民生项目取得新进展。累计完成商贸项目建设投资65亿元,先后引进和扶持大家乐、家乐购、苏宁电器等一批规模大、知名度高的零售集团和内资商贸企业。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和社区商业“双进”工程,建成“万村千乡”农家农资店506家、区域性配送中心2个,形成覆盖全县26个乡镇429个村的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强化市场监管,大力实施放心食品工程,改造农村菜市场16个,确保商品质量和消费安全。

(五)新型业态呈现新发展。以推进向家坝水电工程和小城镇建设为契机,特色商业、现代商务、商贸物流、餐饮娱乐休闲等行业快速发展,连锁店、超市、卖场、专卖店、便利店、折扣店等业态不断创新。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宜宾县重点商贸企业市场运行监测系统投入运行,绿源公司商品配送中心、中邮宜宾县分公司商贸物流配送中心建成投运。2010年,全县开设连锁超市5家、绿源公司乡村连锁农家店410家,实现销售额11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6%。

(六)市场调控能力增强。制订完善商品供应保障应急预案,建立商品供求动态监测和屠场、食品网上信息报送与预警监测系统,引进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系统,切实发挥企业外宣效益。实物储备部分重要生活必需品和救灾物资,并与重点粮食、猪肉、蔬菜主产区建立长期稳固的供应渠道,切实加强市场调控能力。

二、我县发展现代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一)商贸企业总体规模小、数量少,现代化程度低。全县商贸流通业仍以传统业态为主,规模小、层次低,先进业态的集聚度不高;连锁超市、配送

中心、电子商务等现代业态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亟待在业态能级、商品种类、品牌档次、市场环境、国际化程度方面进一步提升。

(二)商贸业空间布局、功能拓展与城市建设协同发展有待加强。随着城市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加速推进,商贸流通业竞争激烈,要在规划布局、功能拓展、城市建设与市场流通环境方面不断优化,切实增强竞争力。

(三)商贸企业的业态创新能力不足。物流配送、电子商务、法律咨询、中介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人才短缺,严重制约了商贸业态自主创新和本土化、品牌营销管理、国内外市场开拓以及规范市场秩序等方面的发展。

三、加快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一)促进商贸流通服务业加快发展。一是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制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措施,优化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加强行政性收费管理和监督检查,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监管制度。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强化服务意识,建立国家、省、市服务业重大项目贴息补助或以奖代补机制。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鼓励外资、民间资本和各类社会资金投入现代服务业。着力培养和引进现代服务业优秀人才,完善就业服务网络,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为发展服务业提供智力支持和保障。二是加强农村流通网络建设,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店家和配送中心为依托,建立健全工程建设与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加大县、乡配送中心建设,提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配送率,力争到2016年,全县“万村千乡”连锁农家店达500家以上,乡、村级覆盖率分别达100%和90%。引导支持有条件的乡镇连锁农家店改造升级,进一步提升农村消费设施档次,提高整体服务水平。要引导建立多渠道投资体系,加强农村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农村商贸物流信息

网、商品流通物流链和商品市场网络,实现农村商品集约采购、配送、分销一体化的流通方式,逐步建立运用现代流通方式,覆盖广大农村的新型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努力实现“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互动的流通格局。三是抓好“菜蓝子”工程,推进城区菜市场改造升级。按照《宜宾县市场体系建设发展规划》要求,通过改造升级和规划新建,确保现有菜市场达到标准化要求。力争到2016年,城区菜市场达8家,其中改造4家、新建4家。逐步建立以菜市场为主体,生鲜连锁超市为补充,多业态并存,布局合理,环境优美,便民放心的“菜篮子”商品流通体系。四是着力构建消费促进体系,加强市场监管与调控。引导流通企业结合传统文化与时尚元素,丰富节庆展销活动。组织开展融商业、旅游、文化、休闲为一体的“迎春购物月”等大型活动,发挥消费叠加效应,带动复合型、多元化消费。做好“农超对接”工作,促进农产品流通,扩大农村消费。积极推进“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汽车摩托车下乡、双进工程、家政服务”等工程,用好各项财政补贴政策。加快租赁、旧货行业发展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着力推行绿色低碳流通模式,积极倡导科学消费、循环消费、文明消费。四是加快实施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和重点流通企业三大市场运行信息数据的实时采集与监测,提升商品市场的监测预警能力;建立完善重要生活必需品储备制度,提高突发自然灾害和公共安全事故的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五是加强市场秩序环境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相关市场流通准入标准和行业标准,加强工作指导和监督,推进行业建设。加强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建设,完善屠宰场设置规划,严格控制定点屠宰企业数量,初步建立以互联网、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放心肉质量可追溯系统”和“屠宰监管技术监控系统”。加强商务综合执法体系建设,设立举报投诉服务电话,形成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商务行政执法体系。深入推进市场经济秩序

整顿工作,继续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店、示范街”创建和“诚信兴商”等活动,打击商业欺诈,净化市场环境,保障消费安全。

(二)进一步提升利用外资水平。一是准确把握外资流动趋势,充分发挥我县产业优势,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招商,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重点加大吸收港台、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投资的力度。二是加强现有重点外资项目的跟踪服务力度。力争到2016年,全县外资企业达3-5家,外资金额达5000万美元,企业产值达到5亿元以上,解决就业500人以上。三是加快招商引资平台建设,以向家坝工业集中区为载体,充分利用贸促会、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及有关地区、行业商(协)会的组织作用,开展专业性的区域招商、主题招商,引入工业外资项目。

上一篇: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成绩下一篇:护士实践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