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精选8篇)
虞师、晋师灭夏阳
(《春秋》记载:)虞师、晋师灭夏阳。
非国而曰灭,重夏阳也。虞无师,其曰师何也?以其先晋,不可以不言师也。其先晋何也?为主乎灭夏阳也。夏阳者,虞、虢之塞邑也,灭夏阳而虞、虢举矣。
虞之为主乎灭夏阳何也?晋献公欲伐虢,荀息曰:“君何不以屈产之乘,垂棘之璧,而借道乎虞也?”公曰:“此晋国之宝也!如受吾币,而不借吾道,则如之何?”荀息曰:“此小国之所以事大国也。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币。如受吾币而借吾道,则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取之中厩而置之外厩也。”
公曰:“宫之奇存焉,必不使受之也。”荀息曰:“宫之奇之为人也,达心而懦,又少长于君。达心则其言略,懦则不能强谏,少长于君,则君轻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此中知以上乃能虑之。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公遂借道而伐虢。
宫之奇谏曰:“晋国之使者,其辞卑而币重,必不便于虞。”虞公弗听,遂受其币而借之道。宫之奇又谏曰:“语曰:‘唇亡则齿寒。’其斯之谓与!”挈其妻子以奔曹。献公亡虢,五年,而后举虞。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谷梁传·虞师晋师灭夏阳》
1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君何不以屈产之乘 乘:乘坐
B.此小国之所以事大国也 所以:……的原因
C.晋国之使者,其辞卑而币重 币:钱财
D.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马齿:马的年龄
16、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虞会被晋国灭掉的原因的一组是()
①以其先晋,不可以不言师也 ②为主乎灭夏阳也
③达心则其言略,懦则不能强谏④少长于君,则君轻之
⑤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 ⑥虞公弗听,遂受其币而借之道
⑦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④⑤⑥ D.③⑥⑦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贪图眼前的小利,不顾以后的大患,这就是虞国所以很快被晋国灭亡的原因。
B.文章对荀息的献计与分析写得具体生动,缜密周到,而写宫之奇的劝谏和虞公的.态度就为荀息的分析做了极好的印证,最后以荀息的诙谐作结,更显示了他成竹在胸和老谋深算。
C.虞、虢都是小国,虞贤臣宫之奇看出晋国居心不良,有各个击破、一箭双雕的用意,劝谏虞君不要上当。虞君没有听从他的建议,最终被晋国灭掉。
D.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各自特色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清而婉,就是清通而含蓄,本文语言简练,含蓄地说明了君王要有中等以上智慧的道理。
18、翻译下列句子。
⑴良将劲弩守要害之郡,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⑵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9、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断句。(断句不超过7处)
关键词:文言文,阅读,指导
文言文对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 提高自身修养, 陶冶高尚情操, 传承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各地中考文言文阅读题一般是课内外兼顾, 以课内的一篇基本篇目为主要阅读材料, 辅以相关的一篇浅易的课外阅读材料, 注重考查阅读迁移能力。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方法的指导。
一、读通全文, 理解文意
(1) 整体阅读。先通读、浏览或跳读全文, 大致了解文言选段的文体。这时切忌寄希望于一遍能读懂全文, 片面纠缠于个别难懂的字句, 而应该暂时放过它们, 只在文中相应的地方用圈点法进行标注便可。
(2) 善于借助注释, 揣摩文意。文言文命题者往往会给一些注释, 这些注释往往能给解题带来很大帮助。例如2012年济宁市中考题“宋昭公出亡 (1) , 至于鄙 (2) , ”【注释: (1) 出亡:失国后逃亡。 (2) 鄙:边境。】借助于注释, 考生理解文意就容易多了。理解文意还可以迅速浏览一下试题要求, 特别是内容概括类的选择题, 仔细阅读, 能够了解全文大致内容, 因为这种题往往有一项不符原文, 其他三项都正确, 就是有一项错误也往往是细节问题。那么通过解读这种题, 就会马上了解全文内容, 再去读原文, 就会事半功倍, 化难为易。
(3) 重读课文。经过前面两个步骤, 考生对文段内容已经能够理解七到八成, 有了思考的方向, 所以再读的时候, 就能从更高层次上认知全文, 同时也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差做出纠正。如果碰到比较难的语段, 还要反复通读, 做到“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 前后推敲, 整体把握”, 调用各种手段, 前后推导, 走完解读过程。
二、注重积累, 学以致用
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是文言文必考题, 要答好这类题必须依靠平日的积累。
这几年文言文试题多考查经典的实词的解释, 遇到这些实词, 考生应首先回忆以前学过的文言文中有没有这个词语, 如果有, 它的意思放在此处能不能讲得通。例如2006年潍坊市中考题中有一处要求解释“月景尤为清绝”中的“绝”字, 这句话虽然出自课外, 但课内已学过, 考生应想到《口技》中的“以为妙绝”中的“绝”字释义为“极”, 这个解释用在此处正合适。如果课内没有, 而且难以判断意义, 就应该根据具体语境, 联系上下文, 运用字形分析法或对该词所在语句进行句法分析, 从判断该词词性的角度来推断出它的准确意义。如果有些实词词意在文中根据自己对该词所掌握的用法无法正确解释, 就应该考虑它的通假或活用情况。
有时, 中考题中也涉及常用虚词的用法, 虚词虽然很多, 但是常用的不外乎“之”“其”“而”等, 这就需要我们熟记常用虚词的基本意义和主要用法, 比如说“之”字, 初中阶段常见的义项有“结构助词, 的”“代词, 指人或事物”“动词, 到、往、去”“调节音节的作用”, 课外文言文中遇到“之”的理解, 我们就可以针对以上几种用法逐一对照, 找到合适的义项。
文言语句的翻译, 应以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 逐字对应翻译, 同时做好留、补、删、换、调, 即 (1) 留:保留人名、地名、官名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 (2) 补:补充单音词为双音词, 或补出省略成分等。 (3) 删:删除不需要译出的虚词等。 (4) 换: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词替换古汉语词。 (5) 调:调整词序或语序, 使之合乎现代汉语习惯。
三、整体感知, 揣摩品味
(1) 用原文语句填空。如2012年济宁市中考题有“乙文则认为宋昭公失国逃亡的原因是_ (用原文回答) 。”这类题比较简单, 只要我们做到总体把握, 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抓中心句、找关键句, 分析判断细节, 找准主要信息就可以了。
(2) 理解识记作者抒发的感情、表达的观点。这类题需要通过理解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人物的主次关系、对事件的叙述、详略的安排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写作的意图、文章的主旨。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表现得含蓄、曲折, 这就要注意挖掘有关词语的隐含信息。应注意尊重原文, 实事求是, 不要主观臆断, 不要随意拔高或降低作品的思想内容。
(3) 探索与创新类的题目。近几年不少地区的中考题中考到如“读了上文, 你有什么启示或看法?”这类的题目, 这类题目需要考生做到思路开阔, 积极探究, 善于分析, 避免人云亦云, 被动接受现成的观点。但是要注意做到恰当准确, 避免牵强附会, 脱离原文。
四、形成能力, 迁移课外
一、注重积累基础知识
考试考查的课外文言文都比较短小,不认识的字只有极少数,但学生往往读不懂。究其原因,是基础知识不过关。因此,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我们就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让学生一见到这个词,就能马上想到这个词的意思,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内容的梳理:常见的文言虚词、文言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常见的文言句式等。
另外,在进行新课的教学时,要注意复习前面的内容,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先从文字层面去阅读,即在疏通字、词、句的基础上,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理解文章内容,正确掌握文章传递的各种信息。在课内文言文阅读中,要让学生把文言文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以便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积累了课内文言词汇和文言文特殊句式,就能“功在课内,利在课外”。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中,一些词在课文中已经出现过,上课时教师也已经讲解过,但学生还是读不懂,是因为学生缺乏迁移能力。因此,在平时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只给学生提供一个答案,而应该教会学生一种方法。如在《童趣》一文中,有“故时有物外之趣”“使之冲烟而飞鸣”“观之,兴正浓”“驱之别院”。第一个“之”的用法是“的”,后面三个“之”的用法都是当代词“它”讲。在讲解后面三个句子时,只需讲第一个句子,其他两个句子可先让学生翻译,有错误再纠正。然后再写一个课外的句子如“人皆吊之”,让学生翻译。这样就把课内的知识延伸到了课外,同时完成了知识的迁移。下次再遇到类似的句子,不妨让学生联系前面的课文,使学生对这个文言词的用法理解得更透彻。在讲解课外文言文时,也要多联系课内的句子,随时让学生意识到这个知识点是学过的,并不陌生难学。
三、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
诵读是学好文言文的一把钥匙。文言文虽然已经失去了“活”的语言环境,但它自身却有着很强的可读性,反复读来读去,字词句就会自然而然地进入大脑,课文的内容与意旨随之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自己悟得的知识,比教师教、被动记的效果要好得多。在读过几遍之后,若仍有部分词句不理解的,可查阅字典、词典,或请教他人。学生想要知道这些知识,就会格外用心,记忆也会格外深刻。
诵读文言文有利于知识的积累,有利于明白事理,有利于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在教学中可尝试多种朗读方式,如师生配对朗读、分角色朗读、分组齐读、男女赛读等,形式多样才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诵读,课文烂熟于学生的心里,为丰富文言文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背诵的课文越多,文言文的水平就提高得越快。让学生尽量多诵读,由一知十,由十知百,这对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积累文言文词汇是很有帮助的。
当然,要提高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仅靠二十几篇课内文言文的积累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切实可行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文言文阅读。考虑到学生初学文言文,可由教师选择一些浅显易懂,学生熟悉的、容易感兴趣的、短小的寓言和神话故事的原文,并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如《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叶公好龙》、《鲁人徙越》、《打捞铁牛》、《戴嵩画牛》、《铁杵磨针》、《杞人忧天》、《后羿射日》、《刻舟求剑》、《揠苗助长》等,印发给学生,让他们利用早读或课余时间大声朗读。每周一篇,每天反复读几遍。还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对学生成长有帮助的文言文故事来供他们阅读。也可以选择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长期坚持,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就会有所增强,其文言文阅读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四、进行强化训练
备战中考,可以有针对性地挑选一些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的课外文言文进行强化训练。如先秦诸子散文中的寓言故事,唐宋散文、明清文人笔记中的有关故事,以及志怪志异作品中浅显的短文等,以巩固课文学习所得,实现知识的迁移,举一反三,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可适当结合中考题型让学生自己出题,如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内容理解题。让学生充当出题者,想想假如自己是出题者会怎样出题,在互猜互考的过程中复习,巩固自己的文言文知识。
总之,在课外文言文阅读方面要多下苦工夫。如果做到以上几点,学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就会有所提高。
出题者:梁球容审题者:陈艳辉班别:姓名:
(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
③故愈老而愈益精妙④或答人简札..
2. 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二)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释义。
①啖粥而读②辄以水沃面..
③食不给④乃至被谗受贬 .
2、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3、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①
②
③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 的作用。
答:
(三)颜回好学《史记》
【原文】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①发尽白,蚤死②今也则亡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孔子哭之恸②门人益亲..
③弟子孰为好学④不贰过..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迁怒,不贰过。”
译文:
4. 颜回好学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用原文回答)
答:
(四)学弈
【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②非然也..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④为是其智弗若与..
3.翻译:惟弈秋之为听
译文:
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八年级古诗词鉴赏练习题
出题者:吴玉娟审题者:陈艳辉班别:姓名:
(一)江南春绝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为了突出江南春色,诗人选取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朝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谈到这首诗,认为“千里”的“千”字应改为“ 十”。理由是;“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此言遭到不少学者反驳.你认为杨慎的观点错在何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说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句诗歌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景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全诗所表达出来的意思。(7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说一说“两个黄鹂鸣翠柳”这句诗的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首诗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赠柳
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1、古有临别赠柳的习俗,一个原因是“柳”谐音“”字。此诗描写的对象是:
2、样理解“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所表达的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意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一)曹彬仁爱
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其仁心爱物盖.如此。(张光祖《言行龟鉴》)
[注释] 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其所居堂屋敝()(2)吾为将()..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3.文章开头介绍曹武惠王是“国朝名将”,其作用是什么?
4.文章通过、这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 ”的德行。
(二)狄仁杰
狄仁杰为并州法曹,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使绝域。仁杰曰:“太夫人有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行。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相待.如初。(孔平仲《续世说》)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当使绝域()(2)乃诣长史蔺仁基()..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3.文章后半部分写仁基与司马李孝廉“相待如初”的作用是什么?
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体会?
(三)巨商蓄鹦鹉
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主人惜之,加意笼豢。一旦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到家,就笼与语曰:“鹦哥,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只忆汝,汝还安否?家人喂饮,无失时否?”鹦哥语曰:“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其商大感泣,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祝之曰:“汝却还旧巢,好自随意。”其鹦哥整羽徘徊,似不忍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半年方得释()(2)就笼与语曰()..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
3.文章说“鹦鹉甚慧”,它的“慧”表现在:(1)能诵读诗文;(2)向客人问安;(3);(4)。4.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鲁肃简公二事
鲁肃简公宗道,为人忠实。仁宗在东宫,宗道为谕德。其居侧有酒肆,公微行饮其中。一日,真宗急召,使者及门,而公不在。移时饮归,中使①与约曰:“上若怪公来迟,当托何事以对?”公曰:“但以实告。”.中使曰:“然则当得罪。”公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中使嗟叹而去。真宗果问,中使具如公对。真宗问公何故私入酒家,公谢曰:“臣家贫,无器皿,酒肆百物备具,宾至如归。适有乡里亲客. 自远来,遂与之饮。然臣既易服,市人亦无识臣者。”真宗自此奇公,以为可大用。
鲁肃简贬濮州团练副使,汀州安置。在汀二年,杜门不与人接,日阅书数卷而已。室仅容一榻,坐卧其中,欲将终身焉。人不堪其忧,而公处之裕如②也。
[注释] ①中使:即前面的宫廷“使者”。②裕如:宽绰。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移时饮归()(2)中使具如公对()..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然臣既易服,市人亦无识臣者 3.根据文章分析,“中使嗟叹而去”,他嗟叹什么?
4.这篇短文主要表现了鲁肃简具有、的思想性格。
(五)猿母中箭
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①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墨客挥犀·三》)
[注释]①弋人:射鸟的人。即下文的“射者”。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付子已().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3.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
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体会?
(六)韩休为相
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休为人峭直①,不干②荣利。及为相,甚允③时望。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上掺④临镜,默默不乐。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萧嵩奏事常顺旨,既退,吾寝不安;韩休常力争,既退,吾寝乃安。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注释]①峭直:严峻刚直。②干:求取。③允:与„„相当。④掺[shǎn]:拿。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2)及后苑游猎()..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 3.唐玄宗为什么要“以韩休为相”?
相关课外文言文练习答案
(一)1、(1)居住(2)担任
2、当时正是寒冷的冬天,墙壁瓦石的缝隙里,蛰伏着各种虫子,不能伤害它们的生命
3、为下面的故事作衬托,突出他“仁心爱物”
4、不以个人喜怒杀人 冬日不修敝屋 仁心爱物 翻译:武惠王曹彬,国家的名将,创下了鼎盛的战绩,没人比得过他.他曾经说:“自从我当了将领,杀了很多人,然而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恨他们而乱杀一个人.”他的住所坏了,弟子请求修理,曹彬说:这个时节正好是冬天,墙壁与瓦石之间,有许多虫子在这里居住,不可以杀害它们的生命.'他心爱的东西原来也是像这样的啊。
(二)1、(1)派往(2)到„„去
2、(蔺仁基)因此对李孝廉说:“我们难道不感到惭愧吗?”
3、表现出狄仁杰的品行影响了他人,侧面衬托出狄仁杰品性的高尚
4、人与人之间要真诚相待,友好相处,尽力帮助他人
翻译:当初,狄仁杰为并州法曹,同事郑崇质应当出使遥远的地区。郑崇质的母亲年老又有病,狄仁杰说:“他母亲的情况如此,怎么可以让她有万里离别的忧愁!”于是找到长史蔺仁基,请求代替郑崇质承担出使的任务。蔺仁基一贯与司马李孝廉不和,这时候两人不禁相对说:“我们难道自己不感到羞愧么?”以后两人和睦相处。
(三)1、(1)才(2)说话
2、(商人)就许诺它,说:“我应当亲自送你回归大自然。”
3、(3)思维敏捷,及时倾诉自己的不幸(4)离别时情真意切
4、不要剥夺他人的自由,不要剥夺其它生命的自由
翻译:一个姓段的大商人,养一只鹦鹉,它十分聪明,不仅能朗诵《陇客》和李白的《宫词》和《心经》,还能在客人来时,寒暄问安。主人十分爱惜它,特别的宠爱它。有一天,段生因为一些事情被捕入狱,半年才获得释放。一到家,段生便走到笼子旁边对鹦鹉说:“我在狱中半年无法出来,朝夕所想的只是你,你安好吗?家人没有忘记喂你吧?” 鹦鹉回答:“你在狱中几个月就忍受不了,比得上鹦哥我被关在笼子里这么久了?” 这话感伤得段生泣不成声,于是许诺它说:“我应当亲自送你回去。”于是段生特备车马,将鹦鹉携带到秦陇,揭开笼子,一边哭,一边祈祝:“你可以归巢了,好自随意吧。”然而,这只鹦鹉整羽徘徊,好像不忍离去。
(四)1、(1)回家(2)详细
2、但是我已经换了衣服,街上也没有认识我的人
3、他嗟叹鲁肃简公宁愿受责罚,也说实话,在官场上保持着少有的诚实、正派
4、诚实正派(忠实)安贫乐道
翻译:仁宗在东宫在位的时候,宗道是谕德(相当于太子太傅)。宗道家边上有一家酒馆,店号叫仁和酒,在京师很出名,公(鲁简肃)常常乔装在那里饮酒。有一天,皇上急召宗道,使者到他家里找,但是他不在,过了段时间宗道喝完酒回家来了,使者和宗道商量说:“皇上假若责怪你来迟了,应该用什么事情推托?”宗道说:“就说实话。”使者说:“但是那样会得罪圣上的。”宗道说:“喝酒,是人之常情;欺瞒圣上,就是臣子的大罪了。”使者感叹而去。真宗果然问起这个事情,使者就按宗道说的回答了。真宗问宗道为什么私自去酒馆喝酒,宗道回答说:“我家里贫穷,没有酒具,酒馆里的东西齐全,我去了就像在自家一样自在。正好当时有家乡的亲戚朋友从远方过来,所以去酒馆和他喝酒。但是我换过衣服了,百姓就没有人认识是我了。”真宗从此觉得宗道品行很可贵,认为可以重用他。
后来他被贬为濮州团练副使,安家在汀州。他在汀州两年时间,关门闭户不见人客,每天就是在家里看书读卷。房子里只能容得下一张床,他坐和睡都在里面,准备就这样终老。其他人都为他感到担忧,但是他却处之泰然,并不觉得不好。
(五)1、结束,完
2、射箭的人折断箭,丢弃弓,发誓不再射箭
3、射者为猿母中箭后把子女给托雄猿的情景所震撼
4、我们不要滥杀生灵,应与大自然和睦相处,要尊重、热爱生命。
翻译:三国时代,有一次,邓芝外出,看见一只猿母抱着小猿在树上,弄儿为乐,于是射鸟的人引弓发射,结果,箭射中了猿母的肚子。猿母呼唤雄猿近前,将孩子托付给它后,悲戚地鸣叫了几声后,拔掉身上的箭,掉到地上死了。射猿母的人把箭折断,把弓丢弃,发誓不再射箭。
(六)1、(1)做,担任(2)游玩
2、韩休担任宰相,陛下(变得)很瘦,为什么不罢免(驱逐)他
3、韩休为人正直,不追求功名利禄;为了国家大计,敢于与皇上争执。他是个有良好声誉的官员。
范元琰,字伯蛙,昊郡钱唐人也。及长好学,博通经史,兼精佛义。然性谦故,不以所长骄人。家贫,唯以园蔬为业。尝出行,见人盗共菘①,元琰遽退走。母问其故,具以实答。母问盗者为谁,答日:“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恳不泄也。”于是母予秘之。走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窃。
(选自《南史·隐逸下》)[注]①菘:白菜。
26、解释下列句中括号中的词。(4分)(1)元琰(遽)退走 ___(2)母问其(故)_____,具以实答(3)(向)_______所以退,畏其愧耻(4)自(是)_______盗者大惭
2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1)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恳不泄也。
(2)走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
28、文中的范元琰“待盗者”遽退走“伐木为桥以度之”,你赞同不赞同范元琰的做法?说说你的理由。(4分)
与四弟书①
澄弟左右: 吾不欲多寄银物至家,恐老辈失之奢②,后辈失之骄③,未有钱多而子弟不骄者也。吾兄弟欲为先人留遗泽④,为后人惜余福,除却勤⑤俭二字,别无做法。弟与沅弟皆能勤而不能俭;余微俭而不甚俭;子侄看大眼,吃大口,后来恐难挽,弟须时时留心。同治二年正月十四日。
导读:曾国藩作为清朝显赫一时的高官,却时刻不忘嘱咐自己的兄弟,子侄要勤俭,戒骄奢。“欲为先人留遗泽,为后人惜余福,除却勤俭二字,别无做法”,真是至理名言。
注释:①《与四弟书》:这是曾国藩写给他四弟的家书.在读书,做人,持家等各方面,曾氏对其弟弟和子女们都要求很严.在这封家书中,他诚恳告诫弟弟“勤俭”的意义:要想福泽绵延,“除却勤俭二字,别无做法”。②老辈:长辈.奢:奢侈.③骄:骄横,放纵。④泽:恩泽。⑤勤:勘勉,勤劳。
21、解释加点的词。(4分)(1)总恐老辈失之奢().(2)除却勤俭二字,别无做法()..(3)余微俭而不甚俭().(4)后来恐难挽().
2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总恐老辈失之奢,后辈失之骄,未有钱多而子弟不骄者也.(2)子侄看大眼,吃大口,后来恐难挽,弟须时时留心.23、文中,曾国藩告诫弟弟“勤俭”的意义是什么?(3分)
24、由此文可以看出曾国藩哪些方面的品性,试着概括。(3分)
《晏子谏杀烛邹》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日:“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已毕,请杀之。公日:“勿杀!寡人闻命矣。” 注:①齐景公,姓姜,名杵臼,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②烛邹,齐景公的臣仆。③弋(yì):将绳子系在箭上射。
26、.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①主鸟而亡之()②请数之以其罪()..③以鸟之故杀人()④寡人闻命()..27、翻译句子。(6分)
(1)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3)数烛邹已毕,请杀之。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居五日,李生故②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从,冀③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④,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⑤。”
【注释】
①还:同“旋”,掉转身。②故:特意。③希望。④厌:满足。⑤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请让我把你的话当做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昭:表明,显示。
26.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王生不说 ②王生益愠 ..③莫逾自厌 ④王生惊觉,谢曰 ..27.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
②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
③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从,冀闻道也
28.从选文可以看出,李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从王生身上,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①庄子②欲刺虎,馆竖子③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④之。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注释:①选自《史记•张仪列传》。②庄子:此指卞庄子,春秋时鲁国的勇士。③馆竖子:旅馆的童仆。④须:等待。
26、解释句中加点的多义词。(4分)
(1)两虎方且食牛(2)卞庄子以为然
(3)馆竖子止之(4)有顷,两虎果斗
27、解释句中加点的“之”。(2分)
(1)馆竖子止之(2)从伤而刺之
28、下列句中加点的“之”意义相同的两项是()(2分)A、辍耕之垄上 B、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C、从伤而刺之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翻译句子。(2分)
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29、与这则故事意义相近的成语是。(2分)
30、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提示:可从人和动物两个角度来回答)(4分)
皇甫文备,武后时酷吏也,与徐大理论,诬徐党逆人,奏成其罪。武后特出之。无何,文备为人所告,有功讯之在宽。或曰:“彼曩时将陷公于死,今公反欲出之,何也?”徐曰:“汝所言者,私忿也;我所守者,公法也。安可以私害公?”
【注释】①皇甫文备;复姓皇甫。②武后:指则天。③徐大理:指徐有功。大理是官名,主管刑法。④党逆人:与叛逆分子勾结。
【文言知识】
说“狱”。“狱”指监狱,这是古今相同的,但文言中它还有“案件”之意,这要特别注意。上文“与徐大理论狱”,意不跟徐有功讨论案件。又,《曹刚论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其中“小大之狱”是指大大小小的案件。
【思考与练习】 26.解释: ①无何
②或 ③守 ④狱
27.翻译:
①彼曩时将陷公于死。
②今公反欲出之。
③安可以私害公?
28.你认为徐有功是一个怎样的人
八大山人
清·陈鼎
八大山人①,号人屋。“人屋”者,“广厦万间”之意也。性孤介②,颖异绝伦。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尝写菡萏一枝,半开池中,横斜水面,生意勃然;张堂中如清风徐 来香气常满室。又画龙,丈幅间蜿蜒升降,欲飞欲动;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善诙谐,喜议论,娓娓不倦,常倾倒四座。山人既嗜酒,无他好。人爱其笔墨,多置酒招之,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于座右。醉后见之,则欣然泼墨广幅间。或洒以敝帚,涂以败冠,盈纸肮脏,不可以目。然后捉笔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花鸟竹石,无不入妙。如爱书,则攘臂搦管③,狂叫大呼,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醒时,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虽陈黄金百镒④于前,勿顾也。其颠如此。
(节选《八大山人传》有删改)
【注释】①八大山人:即朱耷,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②介:耿直。③攘臂搦管(nuò guǎn):伸长胳膊,执笔为文。④镒:二十两。2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尝写菡萏一枝()(2)数十幅立就()(3)盈纸肮脏(...)(4)山人既嗜酒,无他好。().27.翻译句子。(6分)(1)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2)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
28.作者最后用一个“颠”字来评价八大山人,根据选文,你是如何看待八大山人的“颠”的?(4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6—28题。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注释:赵威后:赵惠文王妻
26.解释句中加括号的词。(4分)
①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②(书)未发:
③ 使者不(说):
④不(然):
27.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民亦无恙耶?
②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③苟无民,何以有君?
28.赵威后“舍本而问末”体现出什么样的治国主张?请说说你的看法。(4分)
李世民畏魏征
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②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③。尝谒告④上冢,还,言于上日:“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竞不行,何也?”上笑日:“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敌中辍耳。”上尝得佳鹞⑤,自臂⑥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⑦久不已,鹞竞死怀中。
(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回:回转,扭转。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霁威:息怒。④谒告:请假。⑤鹞:猛禽。⑥臂:手臂,这里的意思是用手臂架着。⑦固:故意 2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善回人主意_______________(2)故中辍耳_______________ ..(3)外皆严装已毕_______________(4)上尝得佳鹞_______________ ..2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1)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征奏事固久不已,鹞竞死怀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魏征向皇上奏事时,为什么故意久久不停止?请作简要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 夫 耕 田
农夫耕于田,数息①而后一锄。行者见而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月③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②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
【注释】①息:呼吸。②术:方法。③竟月:满一月,整整一个月。2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1)行者解衣下田()(2)气竭汗雨()...(3)谓农夫曰()(4)行者服而退()..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1)甚矣,农之惰也!
(2)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
(3)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
28.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发?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4分)...
.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 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注释: ① 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26.解释加点的词(4分)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2).术未尽也()
(3)俄而与子期逐()(4)夫诱道争远()
27.翻译(6分)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 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人(北方人)生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日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坐:因为。
2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仕于南方()(2)席上啖菱()..(3)或曰:“啖菱须去壳。”()(4)欲以清热也()..
27、翻译句子:(4分)①其人自护所短。
②夫菱生于水而日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28、下列句中加点的“食”与“席上食菱”中的“食”意思相同的是()(2分)A.衣食所安 B.谨食之,时而献焉C.设酒杀鸡作食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29、下列句中加点的“去”与“欲以去热也”中的”去”意思相同的是()(2分)
A.今日存,明日去 B.去死肌,杀三虫C.乃记之而去 D.俸去书来
30、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2分)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阅读训练:
2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凡得学者 ②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 ③吾徒相教 ④徒以有先生也 ..27. 翻译句子。
①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译文:
②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
译文:
③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译文:
28. 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什么?
一、立足于课内, 夯实基础
所谓“立足于课内”, 就是以教材学过的文言文为基础, 通过反复地诵读复习和归纳整理, 熟练掌握其中的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文言句式以及经常涉及的文学文化常识, 要求背诵的名篇更是要烂熟于心, 逐步养成阅读文言文的良好语感, 从而形成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高考文言文的考查, 无论是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文句理解, 还是翻译语段、默写名篇, 无一不是源于课内;历年的考点设置, 几乎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相关联的知识点。高中生在课本和读本中学过相当数量的文言文, 这是我们复习、提高的基础, 把这个基础打牢, 再来研究课外的语段就容易多了。所以, 教师应在复习课本文言文上花费要多的时间, 使学生把课本知识掌握牢靠。
1. 复习策略
(1) 明确复习课本的总体目标, 做到目标明确, 有的放矢;复习到位, 不留死角;到边到沿, 夯实砸死;不偏难, 不遗漏。高三课本复习应明确以上所述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具体要求, 从而做到心中有数, 复习到位, 既不遗漏基础知识内容, 又有利于下一步的复习, 使学生的水平层层提高。
(2) 针对课本复习的路子, 灵活掌握, 使复习扎实有效。要灵活应用, 不要拘泥于路子, 但又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使学生复习目标明确, 不会出现复习过程中的无所适从的现象。
(3) 搞好两个题组, 用好一个模式, 运行一个路子。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运用好两个题组, 一是“巩固性题组”, 目的是帮助学生及时考查、巩固刚刚复习过的内容, 是准确性、规范性培养的跟踪性训练;二是“复习性题组”, 是每隔一段时间对所复习内容的检测, 其主要方式是通过周测完成。
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中推广运用“堂堂清”的教学模式, 即每节课应明确要处理几个问题, 不能贪多, 也不能安排任务过轻, 需保证处理几个问题, 并能够使学生当堂达标过关。这是减轻学生复习负担, 简洁明快地提高学生自信心和学习成绩的好策略。
“堂堂清”的教学模式是课堂内及时滚动复习达标, “巩固性题组”则是对复习知识的课后滚动再巩固, “复习性题组”是阶段性复习滚动, 以上几个环节, 是课堂、课后、阶段性滚动常用的一个复习路子。
2. 具体措施
课本复习一般采用五步复习的路子, 即“整、背、查、测、补”。
(1) 整。这是指整理课文中的重要“实词” (包括“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 , “虚词” (考纲要求掌握的18个) , “文言句式”等。先由教师精心挑选出重点文言文, 这课中包括重点文言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 然后让学生自己整理, 同学间可以相互交流、切磋。
(2) 背。这是指教师利用早自习、晨读时间要求学生按照计划逐一复习勾画出的重点篇目。要求学生每篇必读两遍, 第一遍连注释一起读, 重点读注释、解义, 还要背诵老师和自己整理出来的知识点;第二遍, 通读全篇, 如有背诵段落, 则复习背诵。背诵文言文不仅仅是为了5分的名句默写, 而且还能增强阅读文言文的语感与兴趣, 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提高听说读写等综合语文能力。这是以学生个体的活动为主, 教师仅指导而已, 目的在于熟悉课文内容, 在浅表意义上, 力图增强语感和熟悉程度。
(3) 查。这是指教师不定期的抽查和定期的必查。考查形式多样, 教师可采用学生同位之间互相口头检测, 或多媒体检测等等, 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夯实, 使学生的理解、翻译能力得到提高。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应让学生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 养成习惯。
(4) 测。这是指定期检测学生掌握的情况。一般两课检测一次, 题量无需太大, 不必面面俱到, 点到为止, 以一节课的时间为宜。检测后教师必须批阅, 这样才能诊断出学生复习中存在的问题, 为讲评做准备。
(5) 补。这是指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 可采用单独面批的方式进行补救, 而对普遍存在的问题, 可采用“学案”和“一天一训练”的形式进行补救, 直到问题解决为止。
二、着力于课外, 提高能力
所谓“着力于课外”, 就是指通过相当数量的语段阅读训练, 形成应试能力。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应通过研究《考试说明》明确高考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 通过研究高考试题明确考试的基本套路, 这样复习训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具体措施如下:
1. 抓重点词, 进行迁移训练
高三复习过程中, 进行“做题”训练是必要的, 关键是教师对此如何认识。如果目的不明, 或为练而练, 效果是不容乐观的。因此, 在夯实课本文言文的基础上, 我们应精选文言文语段, 根据具体语段中学生不熟悉的实词和虚词自制教案进行实、虚词的补充训练, 尽量举课本的例子。我认为, 训练的目的在于“迁移”, 即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价值取向。
2. 抓翻译句, 传授翻译技巧
文言文翻译题的分值是10分, 占的比重很大。在翻译过程中, 学生经常会遇到心里明白, 嘴上说不出来的情况, 导致翻译题得分不高。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传授给学生翻译技巧, 使学生能够得分。
3. 注重讲评, 旨在全面落实
所谓讲评, 是指专项训练题的讲评, 再就是对综合试题的讲评。专项训练要讲深, 注重联系, 如新旧联系、课内与课外的联系、文言与现代汉语的联系、复习与高考的联系等。试题讲评重在以知识点为主线, 以能力提高为主攻目标, 全面提高讲评质量。在讲评的过程中, 教师要讲普遍性的问题, 要讲明白, 讲透彻, 不仅让学生知其然, 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教师还应要求学生把翻译句子写到黑板上, 针对学生展示的答案有重点地讲评, 这样既能鼓舞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也能及时发现学生问题, 进行针对性讲解。
一、注重题目:一般课外文言文的大概内容都可以在题目中反映和体现,如《齐王筑城》、《螳螂捕蝉》、《斗牛图》等等,在掌握文章大概意思的基础上对照文后出现的相关注解去通读全文,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在通读的过程中,卡住的地方不必死死揪住不放,先了解大概再说。
二、注重考题:阅读过程中,不了解的地方有时可通过后面的考试题目变得“豁然开朗”,如有些文言文选择題列出了四个答案,开始并不知道谁对谁错,那么我们可指导学生每个答案都替进文中试试,到时有些难懂的问题也能“浮出水面”。
三、注重技巧:要想做出课外文言文的字词解释、句子翻译、断句停顿等题,关键还是一个“巧”字,要理解“巧”、答题“巧”,那么,如何来做到这个“巧”字呢?
第一步:理解课外文言文的时候,那些国号、年号、人名、器物名、书名等专有名词不必花心思,只要知道有这个人或物就行,这就是所谓的“保留法”;
第二步:有些文言字不理解的时候,可以把这个字进行组词或替换,再回到原句中进行翻译,这就是所谓的“替换法”;
第三步:翻译时找固定文言词组,如“以……为……”、“孰与……”、“犹……之与……也”等,初中语文固定词组可以说是寥寥可数,相信一强调对学生并非是难事,把这几个字作为统一的一体,不要拆开,这就是所谓的“固定法”;
第四步:由于文言文表达的句式和我们现在有所区别,翻译时,应按现在的语言习惯加以调整,如“宋何罪之有?”应调整为“宋有何罪?”又如“胡不见我于王?”应调整为“胡不于王见我?”一经调整,句子马上变得简单通顺,这就是所谓的“移位法”;
第五步:文言文中有许多的虚词,有的表停顿,有的表语气,有的凑音节,如“者”、“也”、“矣”、“夫”等,理解句子意思的时候,这些虚词可忽略不追究;还有的句子省略了前面的人或物,省略了后面的关联词或宾语,那么,理解句子的时候应把它们给补出来。这就是所谓的“增删法”。
讲了这些技巧,以2010年绍兴市中考试卷为例具体了解其中的“巧”,当时课外文言文是《齐王筑城》:
齐王筑城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日:“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日: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②,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日:“大雪应候③,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做题时先看题目,了解大概——齐国的国王建筑城墙;接着对照注解通读全文,了解原来是齐王和大臣的对话,一个想筑城,一个在劝说;然后用到上面所说的几个技巧:
其中可用到保留法的字词为“齐王”、“侍臣”、“东海”、“即墨”、“大行”、“轩辕”、”“武关”等;可用到替换法的有“临”、“顾”、“苦”、“自”、“窥”、“不复”、“即”等等:可用到固定法的是“孰不……”,“岂……耶?”;可用到移位法的是“享永逸者当在何人”,此句可调整为“何人享永逸”的句式;可用到增删法的句子有“问其故”应为“(臣)问其故”;又如“逶迤四千里”应为“(大城)逶迤四千里”。
综上所述,课外文言文除了考察学生平时掌握的基本字词理解之外,还需培养学生应对题目的灵巧程度,有了以上的几点技巧,何惧课外文言文哉?
【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推荐阅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11-25
初中课外英语读书笔记10-18
初中班级课外活动总结06-03
课外活动初中英语作文07-07
初中生必读课外书籍12-04
初中生必读课外书单资料12-02
课外文言文阅读教案05-24
中考说明课外文言文09-29
中考课外文言文及答案06-01
课外文言文阅读之欧阳日华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