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员干部

2024-07-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村党员干部(推荐8篇)

农村党员干部 篇1

关键词:干部,教育,新农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发展现代农业, 增加农民收入, 繁荣农村经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教育是基础, 科技是关键, 人才是保证。面向新农村建设, 要大力培养各级各类农业人才, 加快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 尤其是农村党员干部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一、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 (以下简称农远教育)

本文所指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主要是指, 利用信息技术, 如广播、电视、卫星等先进的现代通信媒体, 依托国家各级政府出资, 由各省、市、县组织部门所开设的远教办所开展的服务于我国农村党员干部培训的一项工程。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现状

“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被提出过。上世纪80年代初, 我国提出“小康社会”概念, 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十六大以来, 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 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三、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意义

(一) 过剩人口和返乡农民工的再教育

目前, 大部分农民基本上从传统的单纯依靠土地来生活的境况中走出来, 加入到现代化大都市的建设当中来了。他们只能依靠体力劳动来维持生活, 当然也不排除一些依靠技能培训班走上技术岗位的群众, 但这毕竟是少数。利用远程教育, 既可以培训使之掌握一技之长, 又可以发家致富。

(二) 农民群众的文化娱乐教育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 乡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大为改善, 人们茶余饭后也多了些关于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利用远程教育, 可以向新农村传递最新娱乐形式, 并且各个娱乐活动的组织者可选择适合大家口味的电影电视节目, 还可以将一些流行的健身节目引入农村, 让大家在闲暇时间走出家门, 集体学习一些健身项目, 交流感情, 提升自信。

(三) 加强了党员干部的学习

作为基层党员干部, 应时刻关注国家政策法规的变化, 了解外边的最新动态, 利用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平台就可以帮助他们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 给村民提供思路和点子, 带领大家共同学习进步;还可以通过学习正反材料来加强自身党性修养。

四、农远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实施的关键

(一) 教学内容应贴近农村需求

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提供先进的文化、卫生、科学等信息资源, 以满足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 并提高其创业致富的本领。基于此, 在充分利用地方“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学习的同时, 要将其重要内容刻录成光盘随时供村民借阅。

(二) 农远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搭建平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强农村三个文明的建设。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呈现新趋势。积极发挥远教的作用, 不但可以给群众提供精神食粮, 还可以激发群众的学习兴趣, 营造农村文明健康的生活环境。

五、农远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 农远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 认识不到位。

数领导干部认为, 目前在农村开展远程教育与当前农村党员干部的素质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时机还不成熟, 因而存在等、看、拖的心态;有的则认为, 远程教育是件花钱的工程, 投入高、产出低、见效慢, 既浪费资金, 又浪费人力和时间;有的还把抓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作与新农村建设中其他的工作对立起来, 看成是一项软指标, 存在敷衍应付的态度。

2. 管理不到位。

在对仪器的日常管理中存在着敷衍的态度, 重建不重管的现象依然很严重。有的站点建成后, 因为多种原因不能按照使用要求进行维护, 诸如一些硬件设备受潮、仪器上灰尘堆积, 致使仪器成为了摆设。

3. 学习培训组织。

由于农村党员干部群众之间存在着年龄、文化、地域和从业类型等多方面的差异, 因此, 他们对学习的需求也各不相同。例如一些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的党员群众渴望了解国家的政策法规和农村的科普常识, 而那些年轻、文化程度较高的党员群众渴望了解关于农村致富、市场行情等方面的信息。这些现象的存在导致了教材编写困难, 活动组织难, 学习需求满足难和学习激情保持难。

(二) 几点建议

上述问题的存在, 既有客观因素的制约, 也有主观认识人为的因素。若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作就难以取得实效, 从而不利于新农村的建设。总结和探索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规律, 寻求问题的解决对策, 是保证农远教育取得预期效果的客观需求。

1. 加强需求调研, 增强农远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从针对性和时效性出发, 在设计农远教育的教学内容时应做到:首先要搞好调查, 积极深入到人民群众之间, 深入村组中调查了解他们所盼所需所急的事情, 收集第一手资料, 为内容的展开打下基础。其次要在坚持“看得懂、听得进、学得会、用得上”的原则下, 积极引进教学资源, 大力开发适合本地口味的乡土教材。最后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参与性。

2. 根据农民特点, 选择适宜的教学组织形式。

依据农村情况, 我们可采用“因人施教”“因地施教”和“因时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因人施教, 我们可根据党员群众的文化层次、年龄等特征进行分班教学;对于因地施教, 可以针对群众难以统一, 村落不集中的情况, 采取选派优秀志愿者、专家去讲解亲传;而对于因时施教, 我们可以采用农忙时少学, 农闲时多学的方针。

参考文献

[1]王晓东, 高宏卿.现代远程教育理论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1) .

[2]杨改学.现代远程教育[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3.

[3]彭坤明.中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论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10) .

农村党员干部 篇2

一、博州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作情况

博州2005年启动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全州22个乡镇(场),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已在14 个乡镇试点运行,现共配备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83个,且均配备了专职管理员。经过多年的试点运行,为党员干部、广大群众传送了新的知识、信息、理念、技术等,对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规范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作相关经验

1.建立组织机构,确保职能到位。为确保远程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试点县、市成立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财政、编委、教育、农业、计生等20个单位为领导小组成员,并明确了领导机构及成员各自的职责。从州、县(市)到村基本形成了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从而确保远程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2.健全管理制度,确保措施到位。在多年的试点工作中,各级党组织把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作为党建工作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乡镇党政正职工作实绩考核范围。通过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实行考核评比,如温泉县制定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考核评分办法》、《终端接收站点管理制度》、《设备管理使用制度》、《终端接收站点信息反馈制度(试行)》、《现代远程教育乡镇接收站工作职责》等,充分调动了广大远程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自治州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度。

3.组建管理队伍,夯实工作基础。在管理队伍方面,建立编制,明确远程教育工作的管理人员,具体负责站点建设、业务培训、课件开发和技术指导服务;在终端站点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方面,将村干部、有高中以上文化的年青村民、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的人员选拔配备到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具体负责设备的管理和应用。

4.搭建四大平台,提高工作成效。一是搭建培训平台。根据党员干部群众的不同需求,结合远程教育网络信息特点,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的大局,分别制定出各站点的学习计划,实施分层次分类别教育培训,有针对性地组织党员群众收看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法律法规、农业实用技术、农产品销售等方面的远程教育课件,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的主动性。二是搭建技术指导推广平台。为保证学习培训效果,采取电话查询、实地考察、走访调查、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各站点学用的指导,全面了解掌握各站点学习培训的实际效果。对学习培训内容不切合实际、没有针对性的个别站点,及时指导其调整教学内容,协调地方科技、农业、畜牧、林业等技术部门的专家现场传授技术要领,帮助党员群众释疑解惑。三是搭建典型宣传平台。建立专门网站,在网站上对先进典型事迹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报道,激发基层党(团)员和群众掀起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当先进的热情。四是搭建学习交流平台。与地方农业、畜牧、林业、司法、广播电视等部门合作,利用远程教育的农村科普节目资源,定期邀请党员科技带头人与创业典型传授致富经验,使广大农牧民在学习致富经验的同时,也加深了对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了解。

新疆博州农广校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 篇3

现代远程教育是将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思想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是工业化和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我们党根据新形势新任务,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信等信息技术和手段,对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村群众实施教育培训的创新举措,是探索让农村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群众长期得实惠的有效途径。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2003年初党中央决定在部分省开展试点工作。2007年初,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这项工作。党的十七大把“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写入大会报告。

2007年7月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国农村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意见》。重要意义: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党中央着眼于加强农村党的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能力和保持农村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为重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建立健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大规模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大幅度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思想政治保证、精神动力和人才支持。目标要求:

1.农村党员作用充分发挥。广大农村党员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进一步增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进一步增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农村干部能力不断增强。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执行政策的能力、加快发展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科学管理的能力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充分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3.农民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培养造就一大批掌握先进适用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具有创业致富本领的实用人才和新型农民,使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有知识的

文化人、讲道德的文明人、懂技术的内行人、会经营的明白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4.农村基层组织得到加强。推动大多数农村基层党组织实现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目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进一步加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巩固。指导原则:

1.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充分整合利用各系统各部门现有的基础设施、教学资源、管理队伍、师资力量、站点场所、技术和资金等资源,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各种资源,共同建设,多方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2.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区分不同情况,量力而行,逐步推进,把工作的力度、推进的速度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统一起来,不增加农民负担。

3.建管并重,学用结合。把教学平台建设、终端站点建设、教学资源开发与教学组织管理结合起来,把教育培训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确保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发挥最大效益。

4.以人为本,务实求效。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既要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学习,又要鼓励欢迎广大农民群众收看。

5.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积极探索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规律,改进方式,更新内容,不断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主要任务:

1.建设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平台。2.建设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

3.开发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多种媒体教学资源。4.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骨干队伍。

农村党员干部培训计划[推荐] 篇4

二、培训内容

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中央、省委关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关文件精神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进一步宣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抓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村级集体经济经营管理知识培训、实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的培训以及村民自治等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

三、培训形式

各乡镇办事处、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和党组织关系在赤的企业除按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统一要求,分期分批组织实施好培训外,结合工作实际,按分级负责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党员干部的常规教育培训工作。在常规教育培训工作中,机关、事业单位党员以自学为主,并充分利用每周集中学习日进行,结合开展党支部活动;企业党员在自学的基础上,由单位组织集中培训;农村党员和村组干部的培训由乡、镇、办事处党委组织,时间不少于一周。各乡镇办事处要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认真做好培训安排,利用好信息通道,切实发挥好远程教育网络的作用。同时,各乡镇办党委要在农村党员中有选择性的集中培训一批掌握一至两门农业适用技术的科技致富带头人,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以推进我市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另外,今年我市将在适当时候举办培训班对全市的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进行集中培训。

四、培训经费

企业党员集中培训经费由企业自身解决,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培训补助经费,由市委组织部和市财政局根据培训安排另行联合行文通知。

农村党员干部 篇5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新时期党建工作和发展农村经济的重大创新。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和技术性很强的系统工程。自2005年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县在远教工作“建、管、学、用”方面做了很多积极的探索,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用这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去真正做到“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工作目标还远远没有实现。如何更好地发挥远教网络作用,近段时间,县远教中心组织人员对我县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对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并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

2009年底我县已基本完成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建设任务,乡镇场村共建成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78个。

一、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用发挥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县是个农牧业结合县城,在农村由于受种种条件和因素的制约,要长期有效地开展和利用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仍然存在和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从我县多年运行来看,当前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难点突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对教育本身认识不足,对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认识更不足。尽管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有百利而无一害,是个民心工程,但由于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时空上相对分离、教与学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一种开放式教育,与传统教育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因而对处于基层的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来说,不免感到有些陌生和茫然,以致于存在以下三种模糊认识:第一种是超前论,认为农村还比较落后,把精力花在干部群众现代远程教育上,脱离了农村工作实际,似乎超前了一点;第二种是无钱论,认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运行维护,要有专人管,要组织学习,这个事情耗资较大且效果不明显,乡村财力又十分紧张,很难拿出相应的资金保持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长效性,存在畏难情绪;第三种是无为论,乡村干部总担心站点“学用”活动难以组织,难以发挥作用,认为现在的教育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由于存在这些模糊认识,导致有些地方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措施不力,先硬后软,工作被动。部分乡镇党委对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重视不够,片面地把经济工作看成是必须抓好的硬指标、硬任务,是一切工作的中心,把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看成是软指标、软任务,认为只要经济工作上去了,其他工作抓不抓无所谓,因此无暇对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进行科学的研究、合理地部署、有效地督促、积极的培训。

(二)基层乡镇资金紧张,都是“要钱”财政,用于远程教育的资金没有保障。从目前工作情况来看,运行经费来源紧张,据调查反映,有的终端接收站点还存在无力开支设备维修、开机和培训用电等费用,影响学习培训的正常开展。由于受资金因素的限制,制约了“学用”活动长效开展,对设备的维护、管理和培训工作都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教育方面环节落实不到位,功能上涉农等各部门没有教育主体意识,远教网络作用发挥艰难。首先从被教育主体的角度来看,要把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的作用发挥好,还需要一个过程。虽然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给干部群众提供了一个“想什么、点什么,点什么、学什么”的自主学习前端平台,但干部群众文化层次不一,学习需求不一,而网络信息又包罗万象,良莠不齐。有些干部群众离开了老师的教学指导,就根本无法从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中捕捉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其次从教学规律的角度来看,还有很多实际问题必须在实践中认真探索解决。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较高形式,同样离不开“教、学、辅、考”等环节,这四大环节如何实现有机的结合,在具体工作中如何落实到位,如何建立学习激励约束机制,不断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等等,都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解决。另外远程教育的平台搭好了,但是靠兼职的操作人员,开展形形色色的培训,显然是不可能的,这个平台上没有涉农部门、科技部门、社会服务部门等各方面作用的发挥,没有他们的技术员去积极开展、组织各类行业培训,肯定是难以达到应有的学习效果。

(四)乡土教材缺乏,卫星下载资源针对性差,因材施教困难。卫星资源及上级下发教材往往是统一片目指定性下发,缺乏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分类施教。现有的课件中,灌输传统政治理论、简单反映先进事迹的多,介绍现代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的少;课件在选材上时过境迁的多,切合当地党员干部群众实际的少。由于上述原因,导致党员和群众提不起观看的兴趣,甚至个别人还产生逆反心理。

二、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发挥作用问题的探索 当前,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正处于纵深发展阶段,工作还存在上述难点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继续分析和解决。今后对发挥远程教育资源、平台等工作优势,还应有更开阔的认识,积极探索好的工作方法,使我县远程教育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我们还需在以下方面多下功夫:

(一)努力把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打造成“一站多用”的有效载体。把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与农村基层党建、各项农村工作有机结合,根据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把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办成农民学文化的夜校、精神文明活动站、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活动室和农村计算机培训基地等,增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服务功能,做到“一站多用”,充分发挥出综合效益。

1、把站点办成农民学习文化的夜校。利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结合文化补习,加大对青壮年教育工作力度,同时,开展政治理论、农业科技知识的培训,提高农民素质。真正使农民文化夜校成为了学习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知识的有效载体。

2、把站点办成农村专业技术活动室。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活动做到“三个紧贴”,即紧贴农村的生产生活实际、紧贴市场发展形势、紧贴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典型经验,使广大群众看得懂、学得进、坐得下、用得上、有成效,自觉把站点作为学科学、用科学的主阵地。

3、把站点办成农村党员干部计算机培训基地。通过站点网络和技术优势,开展计算机培训工作,满足农村不同对象需求。可以在假期利用学校专业人才开展计算机培训,以满足群众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开展培育人才。

4、把站点办成妇女培训学校。加强妇女素质培训,提高农村妇女科技文化和青少年家庭教育素质,是农村党员干部现代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通过创建挂牌的形式推动工作开展,逐步建立农村妇女培训点。

5、把站点办成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心。通过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探索激发农民群众发展生产力和致富奔小康的劳动热情,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生产技能与思想文化素质,丰富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努力把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打造成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的有力平台。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网络,坚持 “两个重点”(一是坚持以提高农村党员干部自身素质和带头致富能力为重点;二是坚持以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为重点。),“三个突出”(一是突出抓好党的先进理论的教育;二是突出抓好对先进管理方法的教育;三是突出抓好对先进实用技术的教育。),对广大农村党员干部进行点播、交互和现场直播等方式教育,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整体综合素质,增强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

(三)努力把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打造成促农增收的直通车。

1、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为纽带,抓好传统产业促农增收。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为进一步发展传统优势产业,推广种植业、养殖业等先进实用技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2、利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立信息及培训平台,实现劳务输出促农增收。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外出务工也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利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网络,建立农村务工人员就业信息中心,及时向社会发布劳务信息,同时发挥劳动等各部门作用,开展外出务工人员法律法规、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非农技能等培训,使外出务工规范化、程序化。

党员干部法治信仰培育研究 篇6

美国著名法学家哈罗德·J.伯尔曼在《法律与宗教》中说:“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法治必须被信仰可以从很多角度说,而本文取的角度是实践、思想和行动三者的关系。

我们经常说“实践第一”,也经常说“思想领先”,似乎看起来是互相矛盾,其实不然。所谓“实践第一”,是在认识论的意义上,就认识和实践的关系而言的,其基本含义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唯一源泉,人的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所谓思想领先,是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意义上,就思想和行动的关系而言的,其基本含义是:思想支配行动,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认识与思想是含义有所不同的两个概念,但由于二者都属于精神、意识的范畴,思想中包含着认识。实践和行动也是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两个概念。“行动”是人为实现某种目的而具体地进行活动。行动只具有主体能动地作用于客体这一层含义,而实践既包括人对客观事物能动的改造,又包括客观事物对人感官的刺激,是主观与客观、物质与精神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桥梁、中介。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实践才能成为认识的来源,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形成对外部世界的思想反应。因此,在某一具体问题上我们可以说实践产生思想,思想决定着行动。信仰属于信念的一部分,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信仰是人的信任所在、价值所在、崇拜所在、行为所在,信仰不只是精神层面的事,同时也指挥着人在实践中的行为。因此,信仰既有思想属性,也有实践属性。

法治信仰是认同、尊敬、依赖法治,赋予其神圣性并奉为最高行动准则的一种思想。自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以来,通过35年来的法治实践的不断探索,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实践给我们的反馈是迫切地需要在思想上真正具备法治精神和法治意识,迫切呼唤法治信仰的树立。法治中国的建设目标需要具体的法治行为去实现,而这些法治行为需要人的法治信仰的指引。因此,无论从实践反馈还是从行动需求来看,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具有法治信仰。以法治的信仰营造出法治的氛围,普及法治的意识,引导法治的行为,是实现法治中国建设的必经之路。

2 法治信仰确立的前提是党员干部先行

信仰,是个人的意识行为,属于个人的思想范畴,既是主观的思想,在时间上就要有个过程,在范围上也会有个先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时,也只是有一部分先进的有识之士率先认同、接受、传播、影响,带动一个又一个不同层次的人,才逐步使共产主义信仰在中国生根发芽。现在,我们要在一个具有传统“人治”精神的国家搞“法治中国”建设,这种建设最终需要的是全社会法治信仰的确立,但法治信仰却不可能全体成员同步确立,必然会有先有后,也不可能从下而上确立,而只能从上而下确立。因此,首先要有一部分人带头在思想上真正认同法治,奉行法治,信仰法治,这部分带头人,只能是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

习近平主席2015年2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提出党的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树立法治信仰。心理学中有个名词“权威效应”,是指一个人要是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那他所说的话及所做的事就容易引起别人重视,并让他们相信其正确性,即“人微言轻、人贵言重”。经济学中有个词“示范效应”,即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要受周围人们消费水准的影响,其特点是感染、播散、仿效。当这两种效应同时应用到社会心理学中,就会使有一定社会地位和有一定权威的人的言行具有强大的引导、示范和暗示作用,而党员领导干部正身处其中。王安石说:“守天下之法者,莫如吏。”中国向来有“民以吏为师”的传统,民众总是向官员看齐,要民众尊法,他们首先看官员能否遵法,如果官员以身作则,民众自然而然也慢慢地遵守法律。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法治轨道上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要靠党员领导干部去组织、去推动,需要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法治素养有一个大的提升。领导干部作为依法治国的引领者、示范者,自身带了头,就能以上率下,带动全体人民弘扬法治精神,积极投身法治中国建设。

3 党员领导干部法治信仰培育路径

树立法治信仰,重要的是要理顺思想,要从主观能动上去树立,所以,需要党员干部从自身思想行为上来入手。同时,作为个人,也有自身人性弱点,在国家民族危难之时这些弱点会被国难危机压制,但在和平时期,这些人性弱点就会爆发出来,若自身没有很强的自律性,再没有适当的监管和约束就会危害自身和国家。这也是为什么战争年代,我们的先辈抛头颅洒热血也要守住心中的马列主义信仰,而在现在的和平年代却有的党员干部廉洁奉公,有的贪赃枉法。因此在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外还需要一定的外部约束,所以我认为,在现阶段党员干部法治信仰的培育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3.1 主观方面

(1)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熟悉法理,知法懂法。

2014年中组部干部监督局在分析违法犯罪的多名原领导干部反省材料后发现,81.4%的人认为自己犯罪与不懂法有关。“在法治已确定为党治国理政基本方式的今天,如果领导干部不学法、不懂法,有的连基本法律常识都不知道,怎么能当好领导?怎么能保证不出事?因此,党员干部树立法治信仰,起码的前提是知法懂法。作为人民公仆的党员领导干部,必须重视学习法律、熟练掌握法律。虽然没有必要对每部法律条文都烂熟于心,但一定要认真学习掌握法理,对与自身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必须熟练掌握。对分管领域涉及的法律法规要做到“通”,对履行职责所需的法律法规要做到“精”,搞清楚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应为的当如何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增强学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实现学法的规范化、常态化。

(2)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敬畏法律,遵法守法。

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卢梭说“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为政者须率先奉法”,领导干部的是否“奉法”,对其他社会成员是潜移默化的示范。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守法用法,是社会公众尊法守法用法的前提条件。尊法,是规范权力运用的前提。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弄明白法律规定我们怎么用权,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心中高悬法律的明镜,手中紧握法律的戒尺,知晓为官做事的尺度。每个党员领导干部都应自觉服从和遵守宪法法律,坚决摒弃任何形式的徇私枉法,杜绝各种突破法律规则、搞“法外开恩”的“变通”,绝不容许以身试法、知法犯法。中国古代,有眼光和智慧的政治家已经意识到,官员这个“关键少数”是否尊法,决定着国家的命运。“正人者先正己,律人者先律己”,领导干部带头守法用法、秉公执法,权力严格在法律划定的轨道之内运行,将示范带动民众守法用法。明朝大儒方孝孺说:“有所畏者,其家必齐;无所畏者,必怠其睽。”常怀敬畏之心,使遵纪守法成为一种自觉行动,方能行稳致远。

(3)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法治思维。

在知法懂法,熟悉法律的前提下,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法治思维。习近平同志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树立法治思维,客观上要求增强法治意识。现在,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仍然存在人治思想和长官意识,认为依法办事条条框框多、束缚手脚,凡事都要自己说了算,根本不知道有法律存在,大搞以言代法、以权压法。这种“有法制、缺法治”的现象,是导致一些地方和部门工作水平不高、矛盾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领导干部只有增强法治意识,遇到问题时才可能运用法治思维。树立法治思维,还需要具有规则意识。法律就是规则,法治就是规则之治。在法治社会,一切行为都要以法律为准则,一切矛盾纠纷的解决也都要以法律为标准。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守法律的规矩,不能把自己放在法律规则之外,要做“规则是用来遵守”的典范,而不能做“规则是用来打破”的示范。时时以法律规则约束自己,才能慢慢具备法治意识,最终才能使法治思维成为必然。

(4)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要有底线意识。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兴一利必生一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中也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道德滑坡、诚信缺失,以及随之而来的人们底线观念的丧失。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宪法法律权限不能突破、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把依法依规作为一种自觉行动,一种本能行为。在工作中尽可能运用法治手段,少用行政命令,要坚持在法律框架内思考和解决问题。带头遵守法律、执行法律,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领导干部尤其是单位部门的一把手,如果缺乏权力的边界意识,把长官意志当作“圣旨”,把法律法规、纪律规矩当作可捏可玩的橡皮泥,手无戒尺、心无敬畏,就很容易出现拍脑袋项目、劳民伤财工程。形形色色的权钱交易、贪污腐败也往往从权力的脱缰中滋生。

(5)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办事。

党员领导干部的言行是人民的目光焦点所在,也是人民对执政者的信任和国家未来期望的依托所在。因此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不仅是政治责任,也是法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必须把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作为履职尽责、安身立命的基本要求,绝不能恃权而骄,置身于法律之外。党员领导干部作为保障法律施行的重要力量,必须始终对法律这个“国之重器”保持敬畏之心,再忙不能忘法、再急不能违法,言必合法、行必守法,绝不能随心所欲、绕法而行。

(6)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推进司法公正。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言:“一次不公正的判决,其危害大于十次犯罪,因为犯罪是忽视法律,只是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判决,却是毁坏法律,是污染了水源。”法律是经由执法司法活动作用于社会的。司法活动是保证法律公正的最后一道关口,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的破坏作用。有能力对司法公正产生干扰的人,都是一些手上有权力的党员领导干部,因此要推进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度必须要由党员干部、权力机关、执法人员严格执法并带头遵守法律,带头捍卫法律尊严。

3.2 客观方面

党员领导干部除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去树立法治信仰外,还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辅助约束,协助修正在树立法治信仰、走法治化道路上会出现的偏差。

(1)惧于法治。

法治信仰需要对法治有敬畏心,但在敬畏心还没形成前,不妨先对其具备惧怕心,因惧怕而不敢违反法治也不失为一时之法。法治的要义在于权责一致,有多大权力就必须承担多大责任,谁行使权力谁就必须承担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讲,法治不仅是规范也是保护,既限制权力,防止权力被滥用,也通过设定法定责任,杜绝因无限权力而引发无限责任问题。法律的实施后果作为法治进程的反映,直接影响民众对法律的信仰和忠诚度,因此必须重视法律事实后果的考量。党员干部不同于普通群众,因为其手中的权力,使得他在违法时危害的是一地之发展,一方之百姓,破坏力巨大。因此,必须要以辅以严厉的处罚措施,使得他违法的成本极其高昂,而不敢违法。以超高的违法成本造成对违法的恐惧之心。

(2)拘于法治。

前文说法治的要义是全责一致,拥有权力必须要承担对等的责任。这个责任怎样赋予,怎样监督?赋予和监督应该还是通过法治来进行。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透明是保证司法公正、防止司法腐败最有效的举措。法治是规则之治不是权力之治,因此法治的公开性也是其特点之一。法治的公开性会客观要求增强民众的立法参与、执法监督和违法辅助问责,而这些外部约束有利于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法治信仰,实践法治行为。要想党员领导干部拘于法治还要把能不能遵法守法和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把法治素养作为干部德才的重要内容。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对领导干部推进法治建设实绩的考核制度进行设计,探索建立对党员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实行述职述廉述法三位一体的考核制度,对个人学法守法情况、重大事项依法决策情况、依法行政或公正司法情况等考核结果运用作出相应规定。这种考核方式必将把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规范在法治框架内,进而从侧面协助慢慢树立法治思维和法治

参考文献

[1]詹姆斯·N.罗希瑙.没有政府的治理——世界政治中的秩序与变革[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3]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4]伯尔曼.法律与宗教[M].梁治平,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5]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

[6]朗·L富勒.法律的道德性[M].郑戈,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7](日)川岛武宜.现代化与法[M].王志安,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8]索国兴.中国框架下法治信仰的确立[J].法治博览,2014(2).

[9]熊英.“法治中国”的主体信仰维度[J].学习与实践,2013(12).

[10]姜明安.如何使法治成为国民信仰[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3(3).

[11]鲁春霞.培育法治信仰推进法治中国建设[J].前线,2014(2).

农村党员干部 篇7

【关键词】学习型党组织;党员学习活动;基层

建设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始于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全会上指出,“在全党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使各级党组织成为学习性党组织、各级领导班子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重点在基层,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党员干部是我党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直接宣传员和执行者,是我党农村工作的基础和中坚力量。那么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学习活动则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多年来,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的党员干部学习活动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下面笔者从四个方面对建设农村学习型基层党组织的党员干部学习活动研究现状做一述评。

一、学习型基层党组织的基本内涵

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是适应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形势而建立的,真正面向农业、立足农村、服务农民、以学习为主特征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新模式①。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学习活动应当有以下特点:

1.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学习活动应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毛泽东同志曾经谈过:“共产党员又应成为学习的模范,他们每天都是民众的教师,但又每天都是民众的学生。只有向民众学习,向环境学习,向友党友军学习,理解了他们,才能对于工作实事求是,对于前途有远见卓识。”②由此可见只有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中来,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才能日臻完善。

2.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学习活动要有明确的目标与方向。农民群众的文化水平相对有限。基层党员干部在制定学习计划时既要有明确的目标与方向,又要有眼前既得的成效。只有这样农民群众才能进一步增强对党组织的信任。

3.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学习活动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学习型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渊源与哲学基础

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渊源就必须追溯到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和恩格斯非常重视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在他们的种种论述中,无一不透露着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谈道:“不学无术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无所帮助,也不会带来利益。”③“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来对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④而研究是更高层次的学习。历史一再证明:革命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是否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马克思、恩格斯一直强调要用理论武装共产党人,用科学理论指引共产党人进行政党建设,进而才能更好地投身到革命实践中去。

崇尚学习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一贯重视学习,从而使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党员由少到多,使我们的党组织不断壮大;在革命的洪流中,坚持学习,探索出了一条不同于苏联的中国模式;在新中国建设中,不断摸索学习,实施了改革开放的英明壮举。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科学武装理论、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本要求。而农村基层党组织要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必须加强党组织自身的建设,而建设的唯一途径就是学习。只有学习,“才有利于提升农村基层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民主决策水平,有利于和谐乡村的构建。”⑤

三、创建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

1.学习内容不够、合理方式比较单调。“把学习作为权宜之计,把开会读中央文件作为组织学习活动的唯一形式。”⑥这种单调枯燥的学习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农村党员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对农村党员所急需的市场经济政策、科技知识、信息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却很少。

2.缺乏人才支持。农村学习型人才的匮乏。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与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一些有文化、有技术的党员干部和青壮年进城务工,造成农村人才的流失;受教育条件的制约,广大农村干部总体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且老龄化严重,这样就很难培养出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技术的合格人才。

3.学习投入和学习氛围不足。“由于党员干部的学习专项经费投入不足或者零投入,使得学习条件简陋,有的没有学习室,学习的场所安排在支书家中。”⑦农村基层党组织由于受农忙,外出务工等限制,缺乏基本的党员活动,无法有效激励党员的学习热情。

四、对建设农村学习型党组织未来的展望

1.增强学习意识,强化学习理念。“学习是一个人获取知识、提高素质、增长本领的重要方式,是一个民则和国家传承文明、繁荣进步的重要途径。重视和善于学习,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也是党的一个重要政治优势。”⑧“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⑨,通过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总结新经验、准确把握大局和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努力保持党员的先进性,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开发学习路径,创新学习载体。从解决修路通水、就医上学、现代养殖等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切实的利益入手。编撰一些适合不同岗位、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党员的可读性强的“口袋书”“半日书。”“利用小品、喜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党的方针政策用大众的、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有效地激发农村党员的学习热情。”依托附近大中专院校资源,聘请专家学者下乡讲课,丰富学习内容和形式。

3.完善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管理机制、保障机制。

要将党员教育培训经费纳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解决基层党支部的学习阵地问题,如宽敞的教室、电脑设备以及图书资料室,供党员学习和远程教育的开展。

明确用人标准,拓宽选拔机制,实行竞争上岗。在基层领导班子上选拔既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理论素养,还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带领村民致富。吸引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充分发挥青年党员的先进模范带头作用。

由于地域,条件的限制,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的学习活动还可能面临不同的困难与问题。只有每一位基层党员干部在基层组织中发挥聪明才智与创造性思维,才能全面建设好学习型基层党组织,才能推动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奋勇前进。

【参考文献】

[1]王政堂:《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机制研究》,《党政论坛》,2011年02期。

[2]《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23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69页。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19页。

[5]曾永平:《新农村建设中的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广西昭平县为例》,《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5期。

[6]张纯,杨志昌:《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思考—以黑龙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例》,《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7]谈家水:《制约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障碍性因素》,《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05期。

[8]刘云山:《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人民日报》,2009-10-15.

[9]《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09-09-28。

[10]中央文献研究室调研组:《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问题与对策》,北京:《党建》,2012年03期。

农村党员、干部主题教育工作总结 篇8

为巩固和发展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形成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省、市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县结合县乡两级同步换届选举和农村党员冬训工作,于20**年元月至2月在全县农村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主题教育(即“小学教”)活动。全县共有*个乡镇、**个村参加,参学对象

4423人。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周密部署。根据省市有关文件通知的要求,结合本县实际,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全县主题教育,于**年1月12日制定下发了《县委组织部关于在农村党员、干部中开展**主题教育的实施意见》,对全县农村主题教育进行了部署和安排。1月13日召开了全县农村党员、干部主题教育动员会,县委副书记**就**农村党员、干部活动进行了动员和部署,要求乡村党员干部要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扎实开展好主题教育。在随后召开的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县委又对主题教育进行了再部署,要求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入所联系的乡村,走访农户,并为乡村党员干部上一堂党课,活动的开展与县乡两级同步换届选举工作及农村党员冬训工作相结合,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1月15日县委组织部举办了全县** 农村党员干部主题教育骨干培训班,各乡镇党委分管书记和指导组成员参加了培训,会议对**农村党员、干部主题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各乡镇党委高度重视,认真部署,及时成立了农村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农村主题教育实施方案,并认真抓好活动的落实。县、乡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联系点检查指导工作。其中,县党员领导干部到联系点达64人(次)。

(二)围绕主题,精心实施。全县农村主题教育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形成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 的长效机制为目标,保持紧扣“学习谋划新农村、构建和谐新家园”这个主题,认真抓好学习培训、承诺践诺二个阶段的工作。

1、认真组织学习培训。利用党员冬训、领导干部授课、党校教员上门辅导、观看电教片、学习先进人物事迹等多种方式,组织乡村干部认真学习十六届五中和六中全会《决定》、省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编写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简明问答》、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课题组编写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十二讲》等教材,重点讲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要求、村庄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建设现代农业、《**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2011—2015年规划》和《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党的“三级联创”活动的意见》等内容。县委对乡镇党委委员和政府领导班子副职以及村“两委”主要负责人进行了为期3天的集中培训;乡镇也对村“两委”其他成员进行了为期不少于2天的培训;全县各村党组织都举办了2 天以上的党员学习班。据统计,县、乡两级共举办培训班 22期,培训干部 1120 人(次)。

2、扎实开展承诺践诺活动。乡村领导班子成员结合“两节”慰问,广泛开展走村入户活动,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和群众、外出务工党员及青年人员座谈会等方式,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查找在思想观念上、为民办实事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针对不同行业和类型党员实际,因人“定诺”,基层党组织把制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规划作为重点;普通党员则结合自身特长和工作特点做一到二项承诺;年迈体弱党员把教育子女、发挥余热、老有所为作为重点;外出务工党员把提高党员意识、组织纪律观念和落实“双向带动”为家乡服务作为重点。据统计,全县乡村党员、干部共访户

5768户,听取群众建议3662条,共有4128名乡村党员、干部作出5126条承诺,现共履行4538条。在主题教育中,全县各地还对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六个更加”的要求,认真查找本乡镇本村存在的差距,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目标,完善了发展思路,在整个主题教育中,我县通过运用五种载体,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开展,做到了与流动党员的全覆盖管理、党务公开、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和先进典型学习等相结合,切实做到“两不误两促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全县8个乡镇、83村都实行了农村党务公开、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开展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

3、注重抓好工作结合。全县各地在开展主题教育同时,注意结合实际,把主题教育的成绩体现到促 进各项工作上,切实做到“两不误、两促进”。一是与当前正在进行的县乡两级人大、政府换届选举工作相结合,引导广大党员、人大代表把思想统一到市、县委的部署上来,确保了县乡两级人大、政府换届选举的顺利完成。二是与贯彻好县委十二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谋划好**年工作相结合,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和任务。三是与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认真落实黟发[2006]61号、黟发[**]1号文件精神,谋划制定乡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规划;同时按照《**年全省选派工作要点》要求,逐人指导和组织好第三批选派干部指导制定好今年的工作计划,使选派村成为主题教育和党建工作的示范村。

(三)加强督查,确保质量。为进一步加强对全县农村主题教育的指导和督查,避免主题教育党员承诺制流于形式,全县今年共成立8个督查组和83个指导组对去年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承诺制履行情况及今年主题教育开展的承诺进行了认真总结和监督。在村级党组织建立专门党员承诺、践诺工作台账,并予以公开,组织群众测评。各乡镇党委都成立了群众监督评估组,对在主题教育期间承诺兑现的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对群众评估满意率在50%以下的,由乡镇党委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达不到要求的进行“补课”,促使党员“言必行、行必果”。县委组织部制定了农村主题教育及村级换届选举指导组工作职责,进一步明确了指导组的各项工作 任务,狠抓工作的落实,确保了整个活动的正常开展。此外,为确保农村主题教育取得实效,我们还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简报、黑板报等媒体,积极开展农村主题教育的宣传。在县电视台开辟了**农村主题教育专栏,及时宣传报道全县各地在农村主题教育中好的做法及先进典型,积极在全县营造良好的农村主题教育舆论氛围。

二、主要成效

一是通过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全县乡村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和为民服务意识,增强了广大干群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是查找了思想观念上、为民办实事上及本乡镇本村在发展差距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开展党员承诺制,进一步在更新思想观念、理清发展思路和为民办实事上取得了新突破。

三是强化了为民服务意识,提高了为民服务水平,乡村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了得到了转变。通过访户住户,乡村干部深切感受到了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从而进一步增强了乡村党员、干部为民办实事的自觉性。据统计,全县农村主题教育期间,县、乡、村共为群众办实事528件。

三、下一步打算

今年我县的农村主题教育,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狠抓实施方案的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上级要求还 有一定的差距。为进一步增强我县农村主题教育效果,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1、继续督促全县各地抓好党员承诺制的落实,不断巩固扩大农村主题教育成果。今年将各地开展农村主题教育情况纳入“五个好”乡镇党委和“五个好”村党组织活动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以促进乡村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

2、认真开展好乡村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农村党务公开和流动党员管理等工作。

3、根据**年选派工作要点要求,进一步加大对第三批选派干部的管理力度,切实抓好选派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中共**县委组织部

上一篇:全运会简介下一篇:对护工行业的思考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