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精选8篇)
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1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问世间什么最美丽,是明媚的阳光?是灵动的山川?还是微风吹拂着的波澜?我说:最美丽的是我们跳跃的青春!对于我们,青春已经伴着我们走进了大学的校园,大家活跃在这美丽的校园中,拿着课本,背着书包,青春的脸盘上洋溢着阳光的气息,青春的梦想更是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编织。
青春的梦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是灯,照亮前行的道路;是火,点燃希望的灯;是路,引你走向黎明。但是,如果我们空有梦想而不付诸于行动,我们将一事无成,就如同一万个零不如一个一。梦想好比是巨轮的罗盘与灯塔,能够指引着前进的方向,而行动则是梦想力量的泉源、智慧的摇篮、是梦想冲锋的战旗、斩棘的利剑,任何梦想,只有脚踏实地得去努力才变得有意义。
有一位哲人说过:“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还是在床上。”它形象地告诉我们:人不能躺在梦幻式的梦想中生活。“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合抱之木,生于毫未,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些都是古人的语言,告诉我们切莫空想,要从点滴开始做起,把梦想真正赋予于实际行动中。
当然,实现梦想的路上免不了坎坷崎岖,我们需要有决心,有信心,有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面对挫折,我们不能望而生畏,就此却步,要拿出客服困难的勇气,不懈地去努力,面对成绩,则不能沾沾自喜,不思进取,要戒骄戒躁,以此为动力去争取更大的成功,因为,青春正在赋予着我们激情、力量,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有丝毫的懈怠,从而消磨浪费它,我们要在不断追求与奋斗中挥洒青春的色彩,让青春飞扬!
正是青春的激情,鼓舞着我们的斗志;正是青春的芬芳,陶醉着我们的心灵;正是青春的奋斗,成就着远大的梦想,昨天的梦想,就是今天的希望,今天的梦想,就是明天的现实!放飞我们的梦想,相信你有改变的力量!放飞我们的梦想,心手相通一齐努力的方向!放飞我们的梦想,让大海掀起巨浪!让我们梦想真正在行动中启航!
谢谢大家!
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2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大海之所以博大,是因为他注重每一滴水珠的力量;高山之所以坚定,是因为他珍惜一土一石的贡献;太阳之所以炽热,是因为他在乎每一缕阳光的付出;而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完善每一个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细节凝聚付出的努力。荀子在《劝说》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每跨一步的汗水,终将开出千里的道路,每一条小溪的汇聚,终将凝成一片海洋。每一份付出,每一次努力,都是在完善一个个细节。而正是这些细节,推动你在前进的道路上越走越稳。赛场上的运动员们不正是在每一个细节的改正、完善,每一个动作的练习中才练成了自己的绝技,才蜕变为优秀的运动员吗?如果没有他们对每一个细节的完善,哪能得到今天的成就。细节决定成败。
细节提升生命的高度。服务员的一抹微笑是一个细节,陌生人的一声问候是一个细节,朋友的一句小心是一个细节。而正是这点点滴滴的细节,架起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提升了人们生命的高度。一年近四十的工人从高楼上掉下,他喊的不是“救命”,而是“快让开”。也许,这并不伟大,但却足以给人震撼心灵的力量,一句“快让开”提升了他的生命的高度。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行走,这样的细节太多太多,然而,有多少人能够看透这些细节背后的深意,有多少人能发现藏在这些细节背后人性的魅力。
细节彰显人生的智慧。出身下层人士的蔺相如,才思敏捷,富有雄韬伟略,在完璧归赵,渑池相会中大显身手,最终被委以重任。如果他不能察言观色,不注意言行的细节,恐怕早在异国被处死了吧!“勿以恶以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人的成败往往倾注于这“恶小”,“善小”之上。行一份善,注重善行的细节,便可增一份德;反之,行恶事,存恶念,这个细节便足有星火缭原之势。翻开历史长卷,一代霸王项羽,千秋之业的秦始皇……他们成在细节,败在细节,而这,方能彰显人生的智慧,完善每一个细节,方使人生而无悔。
让我们的努力在细节中凝聚,让我们的人生在细节中提升,让我们的智慧在细节中彰显。细节,决定成败。
谢谢大家!
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3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每个人都怀揣着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想。然而,什么是梦?什么又是梦想?梦是期待,而梦想是坚强——是你把飘渺的梦坚持作为自己梦想的勇气和执著,是你对自己负责的境界。但扪心自问,我们有多少人能够成就自己心中最初的梦想?
我们的梦想,也许是年少时的豪情壮志;也许是青春期的迷茫与冲动;也许只是一份平淡的渴望:渴望掌声,渴望成功。无数的可能,无数的希望,因为我们的青春岁月充满奇迹,我们心中大大小小的梦,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芬芳弥漫。
人们常说,有志者,事竟成;还有人说,最贫的是无才,最贱的是无志。由此可见立志的重要性,所以,人不可没有梦想。雄鹰和母鸡都有一对翅膀,但雄鹰可以搏击蓝天,而母鸡只能扑腾于庭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母鸡的梦想是一把米糠,雄鹰的梦想是展翅翱翔!所以,我们立志就要立大志,志当存高远!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好的梦想。但如果不经过奋斗,那梦想终究是梦想,绝无实现的可能。大家一定听说过蜀鄙二僧朝南海的故事。穷和尚和富和尚都立志要去南海,结果穷和尚凭一瓶一钵去成了南海,而富和尚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原因何在?就在于穷和尚勇于立志,更勇于践志;富和尚则只敢想,却不敢做。心动不如行动,努力永远不会太迟!让我们马上行动起来吧!做一件事情,只要开始行动就可算是获得了成功的一半。
人都有惰性,都有太多的欲望,有时难免战胜不了身心的卷怠,抵御不住世俗的诱惑。很多人因此半途而废,功亏一篑。我也是如此,做事总喜欢往后拖。一件事情明明可以在今天完成,却偏偏要拖到明天甚至后天。只有早日改掉这个陋习,我才能离成功更近。大多数人都想改造这个世界,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其实改造自己才是最难的事情。只要我们每天改变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我们离成功,离腾飞的日子就会更近一点。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为了我们的梦想,让我们马上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奋斗吧,腾飞吧,我们的梦想!
谢谢大家!
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4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俗话说,“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三百六十行,无论做什么,细节都决定着成败!
什么是细节?就是那些看似普普通通的,却十分重要的事情,一件事的成败,往往都是一些小的事情所影响产生的结果。细小的事情常常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一个细节,可以使你走向你的目的地,也可以使你饱受失败的痛苦。每一件事情都是有无数个小的细节组成的,每一个都很重要。就好比是一条铁链,有无数铁环组成,无论其中哪一个铁环坏了,整个铁链也就没有用了。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是刘备留给他儿子的话。讲述的是,世上的事成败常常在于细节之中,谁会想到在关键的时候会是细节让你出类拔萃,也是细节让你一败涂地。
为什么苹果或从树上掉下来呢?牛顿因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为什么水烧开了之后,水壶的盖子会跳起来呢?瓦特因此发明了蒸汽机……这些事情在我们眼中再也正常不过的了,而那些科学家却能从其中发现出我们所忽略的细节。那些伟大的发明与发现,那一个不是他们认真观察生活中的细节而发现的呢?同样的事,在不同人眼中,他们会发现不同的细节,生活中细节无处不在,只有一个善于发现细节的人,才能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可见,任何一次成功都离不开细节。一根铁链,最脆弱的一环决定其强度;一个木桶,最低的地方决定其容量;而一个人,最差的品格决定其发展!
当今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太少,须知伟业固然令人神往,但构成伟业的却是许许多多毫不起眼的细节。只有做好每一个细节,才有可能成就伟业。我们唯有改变心浮气躁,不求甚解的毛病,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注意细节,才会成功。
但是想要做到重视细节也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它需要你每时每刻都注意着,因为细节不会摆在你的眼前,它需要你去寻找并发现它们。所以,请记住:细节决定成败。只有抓住每一个细节,我们才会更靠近成功!
谢谢大家!
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5
一个小女孩经过一片草地时,看见一只蝴蝶被荆棘弄伤了,于是她小心地为它拔掉刺,让它飞向大自然。后来蝴蝶为了报恩,化做一位仙女,对小女孩说:“请你许个愿吧!我将让它实现。”小女孩想想说,“我希望快乐”于是,仙女在她耳边细语一番便飞走了,后来,这个小女孩果真快乐地度过了一生。而这个快乐的秘密就是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
在3月份里,一部分同学都勇跃地参加了一系列献爱心活动,干得也很卖劲。而我们学校社工队在这几年里都一如既往地定期到城欧敬老院和儿童福利院去为他们打扫卫生,除草,为老人家和孩子们送上食品,为他们表演节目,一起玩,虽然我们并不需要做什么,但却给他们带来了欢笑,带来了尉藉。
在困境中的人,伤心的人,拥有一朵花,感觉就像拥有了整个春天。我们只要为他们献出一片暖暖的关爱,那么,我们就会为他们营造了一个幸福的天堂。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小女孩去医院探望哥哥时捎上了一朵鲜花。隔壁床的一位病人看见了也希望拥有这么一朵漂亮的花。于是,小女孩每次去探病都不忘为这位陌生人也带上一朵花。后来,这位病人为了让幸福散播开去,在医院旁边开了一个小店,让经过他小店去探病的人也带上一朵鲜花。结果医院里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着欢乐。
在我们生活中,我们都喜欢别人关心的那感觉,而更喜欢被关心的感觉。我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支持和理解。而且很好时候,我们帮助别人也等于帮助自己。古语有云:“己欲利,先利人;己欲达,先达人。”我们都处于一个大集体中,每个人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着,有时候,我们也需要别人的帮助,而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帮我们的往往就是那些我们曾经帮过的人。
那么帮助别人是否就是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好事来呢?其实不然。有很多事情我们是可以做的。壁如,看到地面脏了,我们可以去打扫一下。某某同学不舒服了,我们可以去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别人正在学习,我们可以保持安静。上楼梯时,让赶时间的同学先走。这些都是一些小事,而我们完全可以做到,何乐而不为呢?
同学们,只要我们心目中时时刻刻地想到别人,大家互助互爱,我们的生活也会变得更加美好,我们这个大家庭也会更加融洽。别忘了,帮助别人是快乐的源泉,我们要做个快乐的人。
对教师而言, 这样的实践也可以启发老师思考正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新的预设与生成关系。“一方面语文学习过程中结论的丰富性、过程的开放性和思维的多向性决定了生成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过程, 具有不确定性和多样性, 生成的结果是实际意义上的学习目标;另一方面对一定的生成 (结果) 来说, 一定的预设是必不可少的, 它是生成学习的起点, 也是教师核验反馈信息和促进学生下一步学习的一个重要依据。” (引自陈杰著《构建语文教学中预设和生成的新型关系》)
一.操作要点
(一) 演讲顺序方面:按座位进行, 同时课代表提前一周提醒, 充分准备, 确保质量。
这样安排便于学生掌握自己的出场时间, 同时避免了乏味单调。座位的排列是基本固定的, 而且好中差也基本分散。即使偶有几个水平较差的学生连续演讲, 用一位学生的话来说也算是一种调节, 让同学们看到了不足, 为下一轮精彩的演讲铺垫蓄势。
(二) 演讲内容方面:内容不限, 但要有感而发, 不无病呻吟。
演讲内容不限, 能使学生自主性和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当然, 内容不限也并不排除根据班级和学生实际, 偶尔来一次命题演讲或即兴演讲, 这样可以调节气氛, 使演讲更加丰富多彩, 引人人胜。有人担心内容不限会不会导致观点偏颇甚至错误以至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内容。对于前一种情况, 我认为这正是求之不得的教育机缘。通过师生间的评论总结, 孰得孰非, 一目了然。对于后一种情况, 润物无声般的良好氛围, 会保证演讲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行。
(三) 演讲流程方面:学生脱稿演讲, 师生讲评, 尤其注意讲评重在鼓励。
严格要求学生演讲时要脱稿, 以求对所写内容的消化吸收。那种任由学生低头念稿、敷衍了事的做法, 只能助长演讲走向形式主义。至于演讲的形式等, 则不作过多限制, 以留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演讲后的评论是必不可少的, 这样可以起到辨明事理、画龙点睛、给演讲者以鼓励等作用。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自尊心强、渴望受到鼓励的心理特点, 所以教师在讲评时一定要以鼓励为主。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演讲中的闪光点, 如一个别致新疑的题目、一段引人人胜的开头、一段发人深思的结尾、一张从饭店借来的招贴画、一件自制的小道具、配乐演讲、双人合作, 等等。这样既可以使演讲者受到鼓舞, 又可以使听者深受启发, 在以后的演讲中把这些闪光点发扬光大。
(四) 演讲时间方面:灵活掌握时间, 尽量控制在五分钟内。
一般来说, 演讲只需三到五分钟, 用时过多则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但在一些具有重大价值的问题上, 应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 把问题弄懂弄透。演讲后的评论, 甚至渐渐发展成的争论, 则将演讲推向高潮。语文教学不仅要立足于课内, 更要延伸到课外, “学作文, 先学做人”, 这种对于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的争论, 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才、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又使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有了提高。
(五) 创造宽松氛围, 让学生各显其能
在演讲的内容、形式以及其后的评论方面, 教师都要极力创造宽松的氛围, 给学生充分展示才华的空间。允许出错, 鼓励发表不同见解。老师以身作则, 带头点评, 然后请两位学生点评, 使学生不再有拘束的感觉。
二.效果分析
经过几年探索, 课前三分钟演讲取得了始料不及的效果。在调查问卷中, 有90%以上的学生认为课前三分钟演讲有趣味, 其中70%以上的学生认为很有收获。课前演讲能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支持欢迎, 是因为它不仅在形式上生动活泼, 更重要的是在知识的丰富、能力的提高、完善人格的培养方面很有实效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提高了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化社会要求当今的受教育者有很高的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课前三分钟演讲有效地锻炼了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为了写一篇让人耳目一新的演讲稿, 演讲者往往要查阅很多资料, 做一些卡片, 有的还请教同学、老师、家长, 甚至有关方面的专家, 而这本身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二) 增强了竞争与合作意识。
我们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 激烈的竞争是在所难免的, 但竞争中的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演讲实践中, 学生的竞争与合作的意识得到强化, 能力不断提高。演讲前的相互切磋是合作, 而演讲效果孰优孰劣则是竞争。双人相声式的演讲是合作, 而演讲后的唇枪舌剑又是竞争。大家都仿佛在比赛, 看谁新颖, 看谁成功, 都有“语不惊人誓不休”的韧劲儿。
(三) 培养了创新能力。
课前三分钟演讲, 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极大限度的发挥。从标题拟定、题材翻新、主题升华, 甚至到一段音乐伴奏, 不管是内容还是形式, 学生们都表现出了非凡的创造力。体裁从议论文到散文、时事新闻, 甚至言情小说。为了吸引听众注意, 各种各样的小花招更是层出不穷, 令人耳目一新。
(四) 提高了评价、分析能力。
科学地分析问题并做出准确判断、评价, 是高中生必备的素质。但由于目前的高中生大都是独生子女, 心高气傲, 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 普遍存在知识面狭窄的问题, 致使他们看问题常常偏激, 每每以偏概全, 顾此失彼。针对这一弱点, 我在演讲活动中加强了分析、评价能力的训练。通过热烈的讨论, 加上教师适时点拨, 学生的思辨能力, 分析、评价能力得以迅速提高, 学生学会了通过一件很小的事去发掘一个很有用的道理, 学会了辩证地去看待任何一个问题。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作文审题的能力, 作文切题率有较明显的提高。
(五) 锻炼了发表个人见解的胆魄。
在回答“演讲对你各种能力的影响, 请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问卷题中, 绝大部分学生把这一条放在前列。很多学生第一次上台手足无措, 语无伦次, 经过第二次、第三次锻炼以后, 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有一位女学生, 第一次演讲时慌乱异常, 声音小得几乎无人能听得清。当同学评价她的演讲不知所云时, 她几乎是哭着说:“不好意思, 我太紧张了。”她在随笔中写道:“尽管我花了近三个星期去背那篇稿子, 但在演讲时仍大段大段地忘记了, 最后只得读稿。”而就是这样一位女同学, 后来却做出了惊人之举———主动要求演讲, 且口齿伶俐, 潇洒从容。
三.由演讲引发的思考
(一) 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
语文教学改革搞了几十年, 劲费了不少, 成效总不大, 原因何在?我以为主要是观念没有彻底更新。语文课堂讲风太盛, 很多老师还是热衷于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久而久之, 学生变成了一架被动接收知识的机器, 毫无自主性、创造性, 对语文越来越不感兴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我们认为,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 (引自卢家楣著《情感教学心理学》)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我们是搞“填鸭式”还是让学生吃“自助餐”?是以课本为中心还是以生活为中心?是要师道尊严还是要民主平等?是要高分低能还是要全面发展?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深思。
(二) 建立全面的、有利于学生发挥潜能的评价机制。
当前的语文教学, 依然是一张试卷定终身, 重结果而不重过程。新大纲提出“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并重”的新视角, 从而将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质量置于一种动态背景下予以全面完整的科学关照。新大纲提出的对学生的评价, 则立足于“三个有利于”:“有利于促进不同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能力,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一调整, 将有助于引导语文教育去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等运用能力, 进而促进他们摒除维持性和复制性学习, 张扬个体最可宝贵的创造力, 使其审美情趣、文化晶位、道德素养和思维品格都得到和谐、健康、全面的升华, 形成一种无愧于承担中华民族现代化历史使命的人格体系。高中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实践证明, 过程和结果并重的评价机制可以更加全面评价学生, 更加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反对“满堂灌”,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本人尝试在每节课前用三到五分钟时间, 通过演讲的形式探索语文教学的新途径, 以达到提高学生自主提升语文能力、锻炼胆魄、增长知识、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目的, 探索一种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兴趣;任务;课堂教学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是人们从事工作和学习的基础学科。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思维创新能力、思辨表述等能力。然而由于以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差已成为困扰语文教学的一个严重问题。更别提语文课堂的活力了,学生仅仅为了应付考试,却提不了兴趣,往往学生既没考好语文,也忽略了口语的训练。而近年来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的总目标: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生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力呢,我想先从兴趣入手开始,会让学生有事半功倍的收获。近年来,我在教学中首先尝试了在课前三分钟演讲,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我的语文教学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一、分配好学生的任务
1.按照学号学生依次排列,依照语文课的时间,列出演讲排位表,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2.提醒学生注意演讲的内容,一周结束时,布置好下一周的演讲主题,请学生按照主题写好演讲稿,并可提前熟悉演讲稿,做好准备工作。
3.教导学生注意演讲的注意点,一律使用普通话,注意发音,另外还要注意演讲过程中的姿态、眼神、语调等。
4.控制好演讲的时间,演讲加评价的时间控制在五分钟之内,不影响学生主体课堂的时间。
二、安排好学生的演讲内容
1.要求学生做自我介绍。教师要提前告诉学生介绍的内容、方法,并要求学生尽量做到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有特点,有个性,富有吸引力,切忌人云亦云。
2.可谈一谈最新的广告语。从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中收集广告用语,演讲时先向同学们展示广告,再从语文的角度分析广告语。
3.说说自己喜爱的名言警句。除了要求学生讲出句子外,还要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谈认识、谈感受、谈启迪。
4.平常阅读中遇到的精彩片段赏析。将平常阅读中最喜欢的精彩片段或文章背诵出来和同学们一起欣赏,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分析,以加深大家对文章的理解。
5.制定演讲主题。就大家熟悉的关注的某一个话题,发表对话题的看法及感想。如:“父母与我”“当今社会中的热点”等等。
6.编演课本剧。在学完课文后,进行课本剧表演或课文片段表演。
此外,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演讲内容起名字,如环保意识、热门话题、新闻故事、感动中国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明确三分钟演讲的理论依据
1.趣味性原则。学生为演讲查资料,找论据,忙个不停,说明了语文“三分钟演讲”符合趣味性原则,符合学生增长才干、提高综合能力的心理需求。
2.广泛参与性原则。“每堂三分钟演讲”,要求人人参与,给每位同学都提供了充分表现自我的均等机会,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场所,给与了驰骋想象的自由。
3.示范性原则。学生的才干,主要是通过学习、实践获得的。听别人演讲,从示范中学到知识、受到启发,会使自己的综合能力逐步得到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示范是无声的老师”。
4.创新求异原则。在“每堂三分钟演讲”中,许多学生力求张扬独特的个性,常常能讲出“我有人无,人有我新,人新我奇,人奇我特”的见解,这种创新求异的思想,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增长才干的必要条件。
5.循序渐进原则。“每堂三分钟演讲”,分几轮进行,从易到难,符合人们认知事物循序渐进的原则,是培养同学思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维创新能力的目的,也是在学生中开展每堂三分钟演讲的目的
四、注意评价的重要性
1.明确评价的方法,可从学生的普通话、演讲的语调、姿势语等方面着手。
2.明确评价的过程,教师点评为中心,学生点评为主体,以“师生共舞”为原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且融洽了学生之间的关系,也让老师融入了学生之中。
五、注意演讲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课堂时间比较宝贵,所以许多教师会利用预备的时间安排学生演讲,这样的效果收获甚微,学生才刚进入课堂,心思还没稳定,怎能激情演讲,怎能认真听讲?
2.不可过多地占用课堂时间,活动准备要充分有序。一周前安排好演讲的主题,以备学生周末可以做一些准备,在课堂中可表现自如。
3.对于初一刚入学的学生来说,活动的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大部分学生要么羞羞答答、满脸通红、局促不安地站在讲台上无话可说,要么语无伦次、前言不搭后语、声音像蜜峰般嗡嗡咕哝两句。这就需要教师循循善诱,一再启发和鼓励。如第一次课前五分钟演讲之前,我先出了几道智力思考题,要求学生在我提出问题后马上回答,这样一来,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我顺势找一两个人登台即兴演讲,效果很好。
4.课前演讲也像作文训练一样,要有一个整体计划,逐渐让学生在演讲中有话可说,知道从何说起,并在各个阶段对学生进行阅读、收集资料以及演讲技巧和方法的指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
5.要定期检查学生的演讲准备和听演讲的记录本。学生的记录本是检验学生准备演讲和记录同学演讲的重要依据。从记录本的内容可以看出学生筛选、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
课前三分钟演讲训练案例
课前三分钟演讲对于某些成绩优异,口语能力较强的同学是驾轻就熟的,但是刚开始进行课前三分钟的时候,有的学生把这当做负担,觉得这是一种负担。有的学生觉得自己不敢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开口,害怕说不好,害怕说错,害怕丢脸。于是在轮到自己演讲前的一段时间,就开始不安了,我们班的陈璐萍同学就属于这种学生。她平时的表达能力还是不错的,只是很害怕在公众场合、在人多的场合下表现自己,极度的缺乏自信,但是只有有人陪她一起,她又会变现得很好。在第一次论到她进行课前三分钟的演讲时,她站上台满脸通红,说话断断续续。
在这种情况下,我首先告诉他口语表达的重要性。鼓励她、夸奖她,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她的自信心。我每次只给她提一个小要求,这次,老师希望你能在大家面前朗诵一段诗歌。由于是她比较熟悉的诗歌,她在准备之后,很流畅地完成了任务,这时候我就引导学生对她的进步进行了夸赞,并对她提出下一步的要求。第二步,上台演讲的内容是我帮她准备的,利用课余时间监督她学习背诵,训练表情和动作,这次的效果非常不错。她能在课前三分钟的时间里比较流畅地说出我给她准备的内容,这次大家主动给了她掌声。每个学生都有一展风采、不甘落后的良好心愿,就像这种平时基础比较差的同学也一样,这时候教师要因势利导。让他们准备充分,及时鼓励,树立自信,相信自己能演讲好。再经过一段时间我开始让她根据我给的主题自己准备内容。经过一个学期的时间,她的进步非常大,不仅仅是在课前三分钟演讲上,包括学习的积极性上面都有了比较大的提高。而且和班上的同学的交流也多了起来。只要给孩子一个平台,教给她们一个路径,她们总是会还给我们一个个美丽的惊喜。
大学课前演讲稿1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们演讲的题目是《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
古人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这句话说出了读书的必要性。的确,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眼界,获得丰富的知识;读书,能引导我们明理,学会做人;读书,还能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书的世界里,可以领略广阔的天地,欣赏壮丽的山河,可以知文史经,品诗词赋,可以回味古老的悠长,眺望未来的瑰丽!我们虽无法丈量自己生命的长度,但读书可以拓展我们生命的宽度,读一本让人受益的好书,也许就是一次生命的拓展。
曾经有个海外媒体发布过一个读书报告,说美国人平均每人每年读书21本,日本人平均每人每年读书17本,我国还不到3本,全世界平均每人每年看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人,为64本。这些数据,真的值得我们去深思。
作为小学生,我们正处在读书、求知的黄金阶段,我们应该和好书交朋友。只要是适合自己的书都应该去认真地读,只要是有图书的地方,就应该留下我们的身影。也许有的同学会说:“我的功课忙、时间紧,没有时间读书。”或者说,“再等等,玩会儿再去看书。”可是同学们,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少读书或不读书,到头来,只能是时间逝去,腹中空空。
因此,在这里我们想借此机会向大家发出“六个一”的读书倡议:
1、每天坚持读书一小时;
2、每天坚持朗读一篇美文;
3、每天积累一句名人名言或一个成语;
4、每天积累一句优美句子;
5、每周坚持写一篇读后感;
6、每月坚持读一本好书。
同学们!起跑在今天,收获在明天,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吧!多读书,读好书,真正享受读书的快乐,做快乐的读书人。我们的生活会因读书而精彩,我们的校园会因充满书香而更加美丽!谢谢大家!
大学课前演讲稿2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谦让也是一种美德》。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是一个讲究品德教育、个人修养的民族,一个甜蜜的微笑,一种执著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宽容,都会融会成美德赞颂曲上一个个拨动人心的音符。
我认为,谦让是的美德。有些人认为谦让只是表面上谈谈,实际也不用去做的,其实他们错了,生活中你不一定只做大事,对小事却置之不理,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你都能做,如上车先让老人先上,看见老人要让座……
谦让这个词语对人们既陌生又熟悉,早在我们跨进校门时,我们的老师就教导我们要学会谦让,随着时间的流失,在我们的记忆里,谦让这个词似乎已渐渐淡忘了……记得有一次,我在公交车上,人很多,座位上都坐满了人。到了广顺站时,上来了一位满头银发、拄着拐杖的老奶奶,还带着一位年幼的小孙子,可是没有人让座。尽管那位老奶奶领着孙子在颠簸的车内从车门口一直走到车尾,可他们却毫不在乎,视若无睹。坐着的人心安理得,连正眼都不去瞧一下他们。满车的人都冷漠地看着这一老一少,只是冷漠地看着……这时,车上又传来了播音员亲切的话语——“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请您主动让座”听着这耳熟能详的话语,我愤愤地想,这简直是极大的讽刺。我都已经听过几百遍了,想必经常坐车的人听了也不止100遍,可今天,需要让座的今天,满座的人,却对他们不加理睬。我认为,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让座只是我们应尽的一种义务。现在,人们都把自己的利益看得很重,谁也不愿意吃个亏——正如让座这个简单的动作。此刻的让座已成了那变质的面包,像个足球似的被人们踢来踢去。身处新世纪的我们,怎能对此视若无睹,怎能自私自利,怎能被这世俗的陋习所污染呢?
我们大家在学校里也会有一些小事发生。如同学之间偶尔的一些吵嘴、打架、闹小矛盾……但同学与同学之间,应该互相谦让,互相宽容,我们要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谦让是一种美德,谦让其实很容易做到。事在人为,新世纪的我们首先必须要具备小学生的美德,具备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没有美德的人,不算高尚,亲爱的同学们,别让陋习沾染如花的青春,更别让陋习陪伴你度过最美好的人生!让我们的校园从此绽放美丽,让我们的社会迸发出文明的火花,让我们拥抱文明,和美德手拉手,结伴同行!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大学课前演讲稿3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学生会副主席__x,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法治与生活》。我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越来越多地听到“依法治国”和“法治”。但是什么是法,“法治”与我们的生活又有什么关系,却很少有人去思考过。
古罗马的法学家西塞罗在其著作中提到,在实在法,也就是各民族制定的各种法律之上有一更高的适用于一切民族永恒的自然法。自然法是与自然即事物的本质相适应的法,其本质为正确的理性。所以,自然法效力高于实在法。实在法必须反映和体现自然法的要求。因此“恶法非法”,法律必须体现正义和公正。
我国自周朝法家起,就已有法治的雏形。法家提出了“缘法而治”、“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观点,认为法是高于君主的权利而存在的,这与西塞罗的观点也有相近之处。
在我们今天的社会,法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除了国家的法律之外,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规章制度是法,行为准则也是法,若是按照斯多葛学派的.观点,自然规律也是一种法。
而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为社会的一员,法律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
若是你觉得这件事距今已相隔甚远,和你没有多少关系。那么3.15消费者权益日就和我们的生活更加密切了。在以往的消费者权益日中,我们能在媒体的报道上看到许多打假、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报道,这是法对我们权益不因为他人的作假、伪造而受到侵害的保护。
因此,我们要学好法律,懂得法律,知道如何正确而有效的维护自己的权益。
在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中认为,整个社会是由每一个公民与整个社会形成一种契约的关系而建立起来的。而这个民主政治早已代替了卢梭时专制统治的时代,我们每一个都应是这个社会的一份子。因此,我们在享受法带给我们的人身、财产上的保护的同时,也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来推动整个社会向前发展。
那么我们又应该如何做到这看似伟大而遥不可及的目标呢?
首先,“大事始于细末”,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认真学习有关学科,做一个知法懂法的好学生。
其次,在自己的权益受到侵损时要敢于维护自己的权利。就如你在消费时购买的了假的、伪劣的产品,不能只是哀声叹气,抱怨自己的运气不佳,而是应该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因为当你能够向有关部门指出商家的非法行为,就可以让其他消费者免于遭受同样的损失。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体现了你作为一名优秀的社会公民的素养与品格。
除此之外,同学们还可以在平日里路过电教楼南侧的展板时留心其上的新闻与消息。时时关注我国法治建设的进展。因为就如前文所言,这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在坐的每一位师生的努力。
古人有言“无法无天”,可见法律在古人心目中就已是同天一般让人敬畏。而如今身处于一个正在向法治社会发展的社会时期,我们也应该对具有自然法精神的法律充满尊敬之心,并且为法治社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
谢谢大家!
大学课前演讲稿4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想和大家谈一谈生活。
生活是什么?有人说生活是一杯龙井茶,要你去细细品味其中的美妙滋味;有人说生活是一杯咖啡,回味起来会口齿清香:有人说生活本是一张洁净的白纸,要你在纸上绘出五颜六色的画;也有人说生活是小河,没有人知道它的尽头在哪里。
那么,你认为的生活呢?
在我看来,生活是一段旅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谁都希望能够一帆风顺,可是谁也没有真正一帆风顺。因为生活中有快乐与痛苦。快乐,需要痛苦衬托;痛苦,需要快乐点缀。单纯的快乐,单纯的痛苦,都会使人沉陷另一个世界的沼泽,无法挣脱。痛苦与快乐,只有结合在一起,才能组合出我们这个世界,这个生活。于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不得不学会战胜困难,打败挫折。否则,前方再美,你也看不到。莫泊桑说过:“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糟”我们都还在亲人的庇佑下生活,没有经历过人生,但希望,在我们都经历过生活,看清楚它本来的面目后,还能热爱生活。
我们正值花样年华,充满激情与梦想,人生是一场漫漫旅途,我们都是生命的。奔跑者,从上一个终点线到这一个起跑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是年轻的,我们又是成熟的。路在延伸,未来怎样,要靠我们去奋斗,去创造。不断地耕耘才会有不断地收获,生命对每个人说是平等的,路途中时而坎坷艰辛、波澜不惊,时而垂柳轻拂、平淡如水,关键是看你如何来把握生活,享受生命。记得有个作家曾经说过:“要么你去驾驭生活,要么生活驾驭你。”我们不怕目标定得高远,只是怕没有追寻的勇气、热情和执著。只要心头时时燃烧着坚定的信念,一往无前地行进下去,你就会惊讶地发现:很多所谓的远方其实并不遥远。但愿我们都能做自己生活的领跑者。
马上就要高考了,我想对高三的学哥学姐说:如果你已经奋斗了11年多,那么剩下的几天只是11年的很小一部分,再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辉煌;如果你以前的11年多没有奋斗,那么剩下的几天希望你能够豁出去奋斗一下,别给自己的未来留下遗憾。无论怎么,面对高考,我们一样需要信心!我们要有信心用自己的能力创造我们的未来。
最后,祝福你们在即将到来的考试中披荆斩棘,金榜题名,也祝你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成就自我,铸就辉煌。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大学课前演讲稿5
各位年轻的朋友:
大家好!
如果有人问你:什么是精彩?你会怎样回答?战争年代的踊跃参军,八十年代的文学热,还是九十年代的出国热?对,它们都是精彩。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精彩,每个时代也造就了不同的精彩,但无论怎样,精彩总是与青春紧紧相连。
记得走进大学的第一天,辅导员就告诉们,老狼校园民谣里轻松自如的大学生活在这个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九十年代宣扬的“读书无用论”也早已被热火朝天的“考研”、“考证”热吹得无影无踪。时代已经将新一代的青年推向了社会的最前沿。因此,要寻找属于这一代人的精彩。
为了活得精彩,要拥有目标和信念。目标是心头的一盏明灯,信念是鼓舞你向着目标迈进的力量源泉。目标可能飘渺,路途可能坎坷。然而只要确定一盏明灯,就能让你顺利地泅过危难的海洋!传说中的火凤凰,它迎着太阳飞翔,为的就是将自己的身体点燃,因为只有燃烧才能重生。这多少有一些悲壮。但又确是一幅壮美的画面。因为奋斗拼搏的过程无比精彩!
为了活得精彩,必须拥有知识和技能。知识是成功的基础,技能是实现成功的工具。人类步入二十一世纪,世界多极化,信息全球化,知识信息量在以百倍的速度递增。面对这样的现实,昔日象牙塔里轻松自在的场景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寻找精彩的一双双炽热的目光。社会将竞争的残酷带到了的身边,从而也造就了新一代青年的自强和向上。有一句话说“机遇留给有所准备的人”,那么,年青的朋友们,让早早准备。
为了活得精彩,还要有不断超越的精神。鲁迅先生曾说,“不满是向上的灵魂”。时代的进步使新事物以让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发展。没什么铁饭碗,没什么保质期。无论什么时候,都必须以起跑线上的姿态去迎接挑战。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提高,才能跟得上这个精彩的大时代。
永远究竟有多远?没有人知道。只是历史长河中的小小一滴水。然而既是青春的拥有者,就没有理由不为自己喝彩,没有理由不活得精彩!都将老去,但不是为了永远的青春而来,而是为了感受和不同的青春而来。从现在开始,让活得精彩!
不似别家的女儿,是母亲的小棉袄,爱和母亲说几句悄悄话。我却很少和我的母亲在一起聊天。不知道我们上辈子是不是仇人,我和她总是透着无尽的疏离,似有一层薄薄的纱把我们阻隔在了两个不同的世界,隔在中间的是一堵厚厚的心墙,无法逾越的是心灵的代沟……
我的母亲是一个“闷葫芦”,总是那么的沉默寡言,默默地辛勤劳作着,平凡得近乎卑微。每次放学回家,和她独处时,感觉空气是压抑沉闷的,我和她无言以对,十分尴尬。或许是为了打破这沉寂的气氛,她总是愣愣地傻笑,继而说道:“囡囡回来了,肚子一定饿了吧!我做饭去。”之后,便听见厨房一阵锅碗瓢勺相互碰撞发出的敲打声。
母亲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在初三那年紧张的学习中,她给了我些许暖暖的感动。
初三是忙碌的,是升学的最后阶段。每天我都得上晚自习,很晚才回家,大大小小的考试测试,让我显得无精打采。晚上回到家,总会看到一碗热气腾腾的汤摆在书桌上。母亲总是变着方儿,有时是猪骨汤,还有时是鸡汤,也有时是老鸭汤······开始我对这些汤有些惊讶,日子久了,疲惫的我便也习惯了这“一碗汤”。可是我从来不知道为了这些汤,母亲花费了多少心思。
这些都是后来外婆告诉我的。母亲每天很早就要去菜市场一丝不苟地挑选炖汤要用的新鲜食材,拿到家中,清洗干净,先用大火熬一阵,再慢慢用细火熬煮,每一次母亲都会守在一旁,害怕汤会炖干。外婆还说,每天我很晚回家,她总是早早地在窗户边张望,看是不是我回来了。汤凉了,母亲不知来来回回热了多少回儿,才让我看见这泛着热气的汤,有一次还因此烫伤了手。
母亲总是默不吭声地早早为我在书桌旁准备一碗汤,想让我在疲惫的时候喝一口,暖暖身。看似一碗小小的汤却融进了母亲对我深沉的爱,却被我忽略掉了。如果不是外婆,或许我不会注意到母亲的这些小细节。我喝着暖暖的汤,不经意抬头,看到母亲欣慰地看着我,眼角的皱纹更深了,我突然发现母亲老了。
我变得若有所思起来。张晓风说,每一位母亲,在她们还是女孩的时候,都是穿着漂亮羽衣的仙女,可是在她们成为了母亲后,那美丽的羽衣被锁在箱子里藏了起来。我想的确如此!每一位平凡的父母,把她们年轻时的一些美好的东西封藏了起来,几乎把她们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这些献给儿女的小细节中,或许是儿女的忽略,总是没有发现!我想母亲年轻时一定很美。
后来,通过我的不懈努力,被保送到市里的一所重点高中。母亲有些乐了,我有些欣慰。我想,我永远不会忘记那黑夜里的一碗热汤,是它在我疲惫的时候,给了我能量,让我有了学习的动力啊!
一、三分钟演讲的好处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激发说话兴趣。 每次对新的一届学生说要进行三分钟演讲时, 学生都一片哗然, 对于上讲台演讲, 认为是件难为情的事, 感到心里害怕。 这难怪, 初次上台总是会感到心慌意乱, 很难直面下面将近六十双眼睛侃侃而谈。我就引导他们, 让学生把下面的同学当做萝卜白菜, 是对着空气在自言自语。 不必过于计较他人的看法, 鼓足勇气, 态度大方, 声音洪亮有力, 讲话流畅, 内容完整, 就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而且我要求每次学生演讲开始和结束时, 无论好坏, 在座的学生都要用热烈的掌声鼓励, 掌声代表学生对演讲同学的肯定评价。课标要求“耐心专注地倾听, 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 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而演讲的学生则在结束时要说声:“我的演讲结束了, 谢谢大家。 ”这样培养了学生的文明礼貌, 注重养成教育。经过一阵磨合之后, 学生态度由最初的羞涩胆怯转变为开朗大方, 声音响亮, 咬字清晰, 能说标准普通话, 口齿流利。 能够如课标中所要求的:“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而且学生的态度比老师更加踊跃, 有时我因事多一时忘了请同学上台演讲时, 学生们往往会主动提醒我:“老师, 还要三分钟演讲呢! ”,
2.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三分钟演讲初期重在让学生敢于开口说话, 于是七年级伊始, 我结合“这就是我”的综合性活动, 让他们对新同学做自我介绍, 从自己说起, 这样有内容可说, 可以说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爱好特长、自己的趣事乐事甚至是糗事都可以。 对说得好完整流畅的, 予以积极的评价;对说得不太好有些敷衍了事的, 则指出其不足之处。 这样一轮下来, 学生觉得演讲并不难, 能轻易取得成功, 激发了演讲兴趣。 第二轮我则让他们推荐一篇优美的文章, 可以带书上台念, 并说明推荐理由:“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 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第二阶段就要求学生每次演讲要脱稿, 不得带书上场。 要求背诵文章中精彩的部分, 并做点评。 这样达到课标中要求的:“说话大方得体, 讲述见闻, 内容具体、语言生动。 复述转述, 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第三阶段就可以围绕各种主题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 能就适当的话题作有准备的主题演讲, 有自己的观点, 有一定说服力。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训练, 学生已经适应不断提高的要求, 能够流利地演讲, 并注意表情和语气, 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
3.训练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积淀语文知识。 《语文课程标准》说:“要重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 ”演讲的第三阶段要求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展开, 自己搜集材料, 整理资料以备演讲。 学生为了搜集到有特点的材料, 在同学们面前露一手, 往往用心准备, 到处翻看书籍, 广泛积累, 细心琢磨, 既开阔视野, 扩大知识面, 又丰富语文知识, 从而厚积薄发, 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提高。 有次以“古诗苑漫步”为主题的演讲活动中, 学生旁征博引, 所介绍的古诗词及对其的鉴赏, 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我本以为学生可能只会说说课本上的名人名篇而已, 不料有的学生却说到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还有一个学生则提到清初词人纳兰性德的《木兰辞》:“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屏。 等闲变故人心, 却道故人心易变。 ”并且对诗词的评价鉴赏都头头是道, 口若悬河。 听到他们对此侃侃而谈, 我却不由羞愧在心, 因为我对这两首词都知之甚少, 回去恶补一通, 才不孤陋寡闻。
课前三分钟演讲在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同时, 也提高了他们的欣赏水平、写作水平, 在学校和市里的各级各类演讲比赛、作文比赛中, 我班越来越多的学生获得好成绩。 2011年, 以我班学生为主力的学校代表队还力克群雄, 获得南平市中学生辩论赛的冠军。
二、三分钟演讲的内容选择
刚开始推行三分钟演讲时较乱, 大多数学生讲故事或是笑话, 过于简短, 固然有趣, 但既缺少内涵, 又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不利于接下来的课堂教学。 后来反复琢磨, 发现要分不同阶段, 循序渐进。 由自我介绍开始, 用推荐名篇佳作为过渡, 到根据不同主题作主题演讲。 课标指出, 开始是“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 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接着要求:“讲述见闻, 内容具体、语言生动。 复述转述, 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最后“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 有自己的观点, 有一定说服力”。 我的安排进度则体现出这明显的梯度变化。 在内容的选择上, 可以从下列几方面考虑。
1.名篇推荐。 可以和每册中的名著阅读相结合, 介绍名著作者, 复述名著名篇, 分析人物形象。 这种方式难度不大, 内容比较丰富, 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描写或是人物描写来说, 比如《骆驼祥子》中关于烈日和冒雨的描写, 就十分生动形象, 让学生得到很好的启发。 尤其是在九年级中考复习时, 可以结合中考必考的名著作品, 让学生概括其中的故事情节, 比如背诵《水浒传》中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 增强学生的记忆, 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
2.主题演讲。 可结合每单元综合性学习内容, 分阶段确立不同的主题, 利用三分钟演讲, 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化大为小, 化繁为简。 比如我把七下时三分钟演讲主题确定为“诉说烦恼, 感悟成长”、“爱护母亲河, 建设新家园”、“追星利弊之我见”、“戏中小天地, 人生大舞台”、“览山川之美, 话探险英雄”、“人马情未了, 青史名长留”, 充分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 从而要求学生实现“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的目标。
3.时事点评。 与时事教育相结合,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关心时事, 学会思考, 善于思考, 指导学生观看央视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面对面》等, 了解诸如神舟飞船、嫦娥探月计划、钓鱼岛争端等时事。 在课前三分钟演讲中能够针对社会焦点问题, 做到不肤浅幼稚、不盲目偏激, 而是积极发表看法, 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 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比如有次学生就针对我校门口饮食流动小摊多的问题, 发表见解, 认为城管不能一味禁止流动小摊, 而是应做好管理服务工作, 规范流动小摊的经营, 为学生的饮食安全提供保障, 具有一定的见地。
那么,如何在课堂上把握好前三分钟,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和探索,谈谈自己的做法和认识,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温故导入法
“温故而知新”。语文课中不少课文之间或在题材、思想内容,或在写作体裁、表现方法等方面都有着比较紧密的联系。因此,复习、联系旧课或已有知识可以作为学习新课的开始,以故引新,以旧启新,“温故”是手段,导入新课才是真正的目的。这在初三阶段,联系同一作家的两篇或多篇课文,或串联相关文章,这在教学中使用频率较高。但是,每次以旧带新进行复习时,应有新意,不要“炒冷饭”。
二、故事导入法
学生喜欢听故事,故事本身有一种吸引的魅力。教师可结合课文实际,从故事、趣事、轶事、寓言、典故等方面导入,语言铺陈渲染,绘声绘色,学生的兴趣会更加浓厚。比如学习《皇帝的新装》,就可由学生熟知的《白雪公主》等童话故事引入。
三、诗词导入法
在教学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时,就可以引用古诗文名句来导入。秋,是成熟的季節,是丰收的季节,然而古往今来的文人对秋的感受都各有不同。大家一定还记得一些描写秋的诗句吧!(教师提问)如“日夕凉风至,闻蝉但愈悲。”“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等(这些诗句由学生回答)这些诗句在写景和抒情上有什么共同特点?(让学生从萧瑟的秋风、飘落的黄叶中体会出诗人忧愁、悲凉的心情)由此看来,中国古代文人多借秋景抒发凄苦的心情。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看看作者描写了怎样的景,抒发了怎样的情?
必须注意所引诗文要短小精悍,浅显易懂,不要给学生增加新的难度,防止因引用诗词而转移教学目标。
四、情境导入法
有些文章含有很浓的感情因素,教学这类文章时,教师可先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多变的动作,设置浓厚的情境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联想或想象。如同身临其境,在心灵上受到感染,从而感同身受,亲悟其意。如教学《听潮》一课就可创设如下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来导入。
那恬静平和的美妙音乐声,把我们引入风平浪静的大海边,去欣赏大海那种静谧的柔和美!那巨浪排空击岸的声响,又把我们带到惊涛拍岸的大海上,去领略大海发怒时的那种雄壮美和阳刚之气。
五、悬念导入法
语文课中的悬念,即关注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紧张心情。悬念使作品峰峦叠嶂,摇曳多姿,曲折迷人,被称为“引人入胜的绝招”。在教读课文前,依据课文内容,有意设置悬念,能够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种种疑问,并由此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求欲,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内容上来。如教学《杨修之死》,可首先用疑问设置悬念,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杨修之父杨彪在董卓作乱时,为保汉献帝几乎死难,可谓忠于汉室的名臣。杨修机敏过人,才智不在王粲、陈琳、孔融之下,真可谓忠父智子,而作为汉献帝时魏王的曹操为何妄杀杨修呢?
导入设置的这个问题,撞击着学生的心灵,形成他们心理上的悬念,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急于要弄清问题的心情,驱使他们认真学习课文。但是设置悬念要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不能故弄玄虚。卖关子、设卡子,那样就失掉了悬念的意义,甚至把学生弄糊涂了。
六、文题导入法
文题导入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是在接触新课时,抓住文题特点和它与课文的内容联系,通过对文题解释、加标点或改写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求知欲,从而导入课文的一种方法。有些文题的含义,或艰深难懂,或另有所指,教师可以从提议题意导入,让学生循题识文。如贾谊的《过秦论》,鲁迅的有关文章,就需要从解释题意开始。
在学习《药》一文时,可先要求学生在文题后分别加上不同的标点符号,看它们所表达的意义侧重点有什么不同。加感叹号,侧重点为:多么令人震惊、颤栗的药啊!加上问号,侧重点为:疗救病态中国社会药在哪里!加冒号,侧重点为:疗救中国病态社会的药应该是这样的。然后以此为契机,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
七、乐曲导入法
音乐是人类心灵的诗章,真正的音乐能打动所有真诚而丰富的心灵。用音乐导入,能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进入或体会到课文所描写的境界,使学生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收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如教学《明湖居听书》时,就可这样导入:
20世纪70年代中期,欧洲某乐团深入中非一个部落为那里的土著居民演奏舒伯特小夜曲。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几乎没有接触过现代文明的原始部落的居民居然被小夜曲感动得如痴如醉!19世纪末,当俄国大文学家托尔斯泰听了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后,禁不住老泪纵横,说自己“触摸到了俄罗斯民族的灵魂”,现在让我们也来聆听这首《如歌的行板》吧!(放音乐)此后不久,在中国有一位名叫刘鄂的奇人,也被一段音乐陶醉了,请看《明湖居听书》——
八、图画导入法
图画具有可视性、直观性,借助多媒体或幻灯机用图画导入可使学生具体直观地感受到所学课文的内容,尤其是对于难以理解的课文,运用图画导入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又生动形象,容易激发学习兴趣。如教学《苏州园林》等就可用幻灯片或挂图展示苏州园林的有关图片。
【大学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推荐阅读:
初中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稿06-22
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小故事范文09-10
语文课前三分钟11-05
语文课前3分钟演讲01-18
语文课前一分钟演讲稿06-07
大学生一分钟演讲10-15
英语三分钟演讲稿大学09-18
大学生演讲稿3分钟06-07
大学英语演讲稿五分钟07-18
大学毕业典礼演讲稿一分钟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