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单质押融资中介服务协议书

2024-07-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仓单质押融资中介服务协议书(精选7篇)

仓单质押融资中介服务协议书 篇1

来源: 作者: 日期:2011-05-10 仓储协议 甲方: 乙方:

为充分整合双方的资源,达到优势互补、互利多赢的经营目标,经双方平等友好协商,自愿达成以下合作协议:

一、自2009年4月8日开始,乙方利用自有资金优势开展为甲方货仓内塑胶原料的存货方提供货物套现融资服务业务。

二、乙方业务过程中产生的转仓费用、仓储费用等甲方全按照收费标准向存货方收取,并确保在业务过程中保持与甲方货物仓储保管关系的情况。

三、为保证双方合作的权益,在乙方经营期间,甲方不得自营或与除银行以外的公司机构或者个人合作开展与乙方合作的相同或类似的业务。

四、甲方应加强对质押货物的监管,保证仓单与商品存储情况相符、手续齐备,发现仓储货物变质或损坏时应及进通知乙方。

五、质押期间无乙方同意不向借款人(存货方)或任意第三人发货,客户提货应在乙方的监管下采取仓单提货。

六、如乙方业务涉及货物不合法来源,或假料等货源问题所引起的损失,甲方概不负责。

七、乙方经营期间,租赁甲方货仓小办公室作为办公地点,月租三千元。乙方可在甲方货仓管理区域内进行广告形式的业务推广。

八、甲方应全力协助乙方行使质权,不以存货方未付有关保管费为由阻挠、干涉、妨碍乙方行使质押权;

九、当乙方提出要求检验仓储物或提取样品时,甲方不得拒绝,应全力配合协助。

十、存货方货物套现后的回购权保留期间,乙方名下的货物由甲方监管并承担保管责任,且由甲方向客户提供保证:存货方有权在买回条件成立时买回货物。

十一、乙方经营业务所涉及的工商、税务及经营许可等问题由乙方自行处理并承担相关责任,甲方概不负责。

十二、本合作协议期限暂定为3年,期限届满,乙方未要求终止的,本协议自动延期至2015年3月31日。

十三、本协议项下未尽事宜,在履行过程中可予以书面补充或变更,变更或补充内容作为本协议附件,对协议双方具有约束力。

十四、本协议自双方(或授权代表)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仓单质押融资中介服务协议书 篇2

TPL (Third Part Logistics) 是企业内部物流外向发展的产物, Wallenburg CM提出目前80%的制造型企业将内部接近60% (以物流成本衡量) 的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的TPL企业[1], Jayaram J, Tan K-C提出TPL在供应链协作和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强调了TPL在供应链整合中的作用[2], TPL只有深入到企业的供应链体系之中, 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一体化的物流服务, 不断进行业务创新, 为供应链整合发展助力, 才不会被现代企业淘汰。市场化运作当中, 风险的存在是必然的, 但如何有效地规避风险成为市场参与者必须要加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在风险规避的过程中, 首先需要考量的是如何识别和判断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 但是TPL作为专业的物流公司, 其缺乏专业化的风险评估手段, 甚至缺乏必要的风险规避意识, 更不用谈对企业的风险进行评价。本文在相关研究人员的理论研究基础之上, 结合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发展实践, 以最常见的仓单质押模式为例, 尝试提出TPL开展供应链金融过程中的风险类型和风险评价方法, 以供TPL业务开展提供参考, 并为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研究做出贡献。

1 文献综述

供应链金融最早产生于西方国家企业的运作实践当中, 理论界对供应链金融的研究也远早于我国, Alen N Berger, Gregor F.Udell最早提出了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些新的设想及框架, 初步提出了供应链金融的思想[3], Leora Mlapper就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采用存货融资模式的机理及功能进行了分析[4]。

在供应链金融风险的评价方面, 我国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规范和实证方面的研究。站在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对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评价的角度, 国内学者如鲍旭红分析了供应链金融融资在改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优势, 提出以核心企业参与的供应链融资中, 核心企业的信用和强有力的市场地位优势给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融资增加了砝码, 既有利于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银行业务开拓的瓶颈[5]。张伟斌, 刘可从现金—现金流敏感性角度出发, 经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中小企业存在明显的现金—现金流敏感性, 即企业受到了明显的融资约束, 而供应链金融可以缓解这一问题[6]。熊熊, 马佳等人研究了在供应链融资模式下的信用风险评价, 用主成分分析法和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信用风险评价模型, 比较了传统融资和供应链金融融资的不同, 揭示了供应链金融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并在模型预测的基础上提出要加强企业的数据库建设, 为风险预测提供数据支持[7]。

如何就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价, 很多研究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李莉莉, 蒋啸冰从供应链整体视角提出了建立银行主导、3PL自律、参与方监督的“三位一体”的供应链监管体系, 强调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加强制度和企业员工的素质建设, 防范风险的发生[8]。党志军则从具体的质押融资业务实务的角度, 提出第三方物流企业发生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业务记录未能及时正确交接、未能对质押物资的货权进行有效确认、质物出库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银行指令[9]。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学者们多从供应链金融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入手, 关注对供应链金融风险的识别, 多从规范的视角进行分析, 并多从供应链整体的视角去评价, 虽然熊熊运用实证分析工具对供应链金融的风险进行了论证, 但缺乏对TPL风险评价的关注。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 借鉴赵芹在论文创作过程结合企业实践提出的第三方物流面临的潜在的风险类型, 即质物风险、出质人道德及资质评价风险、银行合同和法律风险、管理及业务操作风险、环境风险[10], 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TPL风险评价模型, 并结合具体的一个仓单质押融资的案例分析了模型的运用, 在论文结尾部分提出了第三方物流企业风险防范的对策及建议。论文以下部分介绍研究设计过程以及研究结论。

2 研究设计

2.1 指标体系的构建。

通过查阅文献和企业实践相关的具体情况, 本文根据指标体系构建所遵循的目的性、全面性、客观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基本原则, 构建的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2.2 权重的确定。

由于供应链金融的风险评价指标主观性较强, 很难搜集定量的数据, 因此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本人通过网上邀请5名物流在职中层人员和5名研究人员共10人组成专家组进行评判打分。其具体步骤如下:

(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如图1所示。

(2) 构造判断矩阵。在层次结构中, 对于从属于上一层的同一层次因素进行两两比较, 确定相对于上一层因素的重要程度, 构造出判断矩阵。可通过1~9比例标度法构造比较判断矩阵。

(3) 根据判断矩阵, 采用特征根法计算指标权重, 得出最大特征λmax, 并对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目的是排除由于人为判断存在的逻辑性错误, 并用CR衡量, 当CR<0.1时通过一致性检验。最后算出相对权重Wi。本文利用yaahp软件计算得出各风险评价指标的权重如表1至表6。

(1) 目标层A—准则层B判断矩阵如表1所示。

(2) 准则层B—方案层C判断矩阵如表2至表6所示。

2.3 模糊数学风险评价模型。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使用模糊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对现实世界中存在的模糊事物进行定量化, 从而做出相对客观、正确、符合实际的评价, 进而解决实际问题。其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 易于理解, 在解决定性问题定量化决策中, 发挥突出作用。其具体步骤如下:

(1) 确定评价因素集和评语集

评价因素集合其中uii=, 1, 2, …, n, 为评价因素, n是同一层次上单个因素的个数, 这一集合构成了评价框架。本模型风险程度的评语集为:V=高风险、较高风险、一般风险、较低风险、忽略=v1, v2, v3, v4, v5。为了便于评价, 通常为不同的风险等级赋予不同的值域, 所以设对应v1, v2, v3, v4, v5的值域为[80, 100) , [60, 80) , [40, 60) , [20, 40) , [0, 20) , 为了增强评价的可操作性, 将v1, v2, v3, v4, v5的标准值设定为90, 70, 50, 30, 10。

(2) 构建模糊矩阵R

其中rij表示因素ui被评为vj的隶属程度, 矩阵R上的某一行为单个因素的评价, 它就是V上的模糊子集。

(3) 确定因素的权向量

在上文中采用AHP已经计算出各指标的权向量, 如W, W1, W2, W3, W4, W5。

(4) 计算综合评判向量和评判分数

一级综合评判向量:Di=Wi×Ri=’d1, d2, …, dn (, 二级综合评判向量D=W×’D1, D2, …, Dn) , 最后引入分数集E, 计算各指标的综合评判分数Fi和最终综合评判分数F, 其中:Fi=Di×E, F=D×E。

3 实证分析

本文通过向10名专家发放关于第三方物流公司A开展仓单质押业务的案例, 并请专家就本研究设计中提出的评价指标进行评判, 并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结果进行计算处理, 得出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就第三方物流公司A的业务开展现状, 专家的评判结果如表7所示。

3.1 单因素评价矩阵

3.2 计算一级综合评判向量Di和二级综合评判向量D

3.3 计算风险得分

3.4 研究小结

从计算结果可知, 第三方物流企业A在仓单质押供应链金融业务中, F1质押物风险、F2融资方评价与道德风险、F3银行合同与法律风险得分分别为59.33、58.5、44.717, 都为一般风险;F4内部管理和操作风险得分为64.998, 为较高风险;最终综合风险得分57.64, 为一般风险。说明A企业在开展此项业务过程中, 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且需要引起企业高层的重视, 其中内部管理和操作风险属于较高风险, 从A企业的具体运作过程中, 发现A企业中的个别管理人员和融资企业存在较为亲密的关系, 在库存尚未满足合约要求时就向银行出具足额的仓单报告, 且在未收到银行发货指令时, 就向融资企业发放部分质押物。由于部分融资企业是A企业的老客户其信用风险相对较小, 但是也存在少量质物质量不达标的情况, 且有部分质押物的市场价格波动较大。A企业在对融资企业的风险管理方面, 采取会员制度管理, 对融资企业的前期风险控制具有一套规范化标准, 如对企业财务风险情况、与本企业的业务往来情况、融资企业信息透明化程度等的考察具有一定的制度化约束, 因而相对风险不是很大, 总体处于尚可控制风险范围内。企业接下来需要加强对风险的测控, 特别注意对企业内部管理和业务操作方面的控制与完善。

4 对策与建议

4.1 加强风险防范意识。

金融风险往往很难确定且不易控制, 第三方物流企业由于多以仓储、运输等传统职能为主营业务并逐步向外延伸, 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了解以及风险意识都有待提高。因而物流企业应该加强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了解, 在准备涉足该领域前应做好相关的前期工作, 如对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具体相关政策的正确解读、对专门仓库的标准化建设、对拟融资企业的考察、对员工进行相关业务的培训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企业高层领导需要统一意识, 并组织成立风险防控小组, 并加强自身自律建设, 抵制参与和融资企业的合谋欺诈行为。

4.2 对质押物监管与操作风险的防范。

要配合银行根据易储运、易交接、易变现、易流通的原则对质押物品种进行审慎选择;对质押的物权归属进行严格把关, 对物权相关单据进行勘验核实, 防止融资企业的转手倒卖行为;对于质押物的监管问题, 第三方物流公司应该加强和银行沟通, 对质押物的计量方法和验收标准问题进行交流, 由专人对质物进行出入库的计量记录, 并加强在库期间的盘查清点工作, 建立专人负责制, 防止内外串谋行为的发生;在监管过程中第三方物流公司要严格遵守仓储协议, 不动用质押物品, 且建立严格的防范约束机制, 对于不由本企业仓库存储的质押物, 要与实际保管人签订仓储保管协议, 明细责任归属, 并加强信息沟通。

4.3 对合作各方的风险防范

4.3.1 对银行合同与法律风险的防范。

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与银行就合作事宜进行洽谈时, 应该注意对自己责任风险的把握, 并由相关人员对固定样本合同进行研读, 并就相关事宜进行磋商, 积极维护自身对合同的可操作性, 避免被动接受部分不公平条款, 保证合同的完整性, 明晰责任要求。在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实践中, 第三方物流企业往往被动地接受过多的责任且权益不受保障, 比如在融通仓业务中, 第三方物流面临融资企业违约的风险, 但是对于融通仓的质押物品却没有优先求偿权, 在此过程中遭受风险。因此, 物流企业可以与银行就相关风险与银行商约相关联保责任, 并就意外情况进行投保, 规避意外风险。

4.3.2 对融资企业的风险防范。

对融资企业的资质进行调查, 如企业工商登记证明、税务登记证明、完税证明等进行查验, 也可以配合银行对融资企业进行实地考察, 对生产和销售情况就行了解。对融资企业进行会员制管理, 在供应链中了解其上下游企业的业务状况, 并结合相关情况决定是否授予融资企业会员资格, 并对合作企业的信用状况记录备案, 对不合格的企业进行剔除, 完善约束机制。

4.4 对政策环境风险的防范。

关于仓单质押融资模式的探讨分析 篇3

关键词:仓单质押 保兑仓 融通仓

仓单质押是物流金融的一种主要模式,是指企业通过自身流动性资产质押给银行以获得融资的一种方式。仓单质押融资本质来看还是抵押贷款,有别于传统固定资产抵押的模式,仓单质押的质押物是企业所拥有的在库商品,银行审核批准之后发放一定比例的贷款,在此过程中,允许质押物品正常的市场流动,企业用商品流动回收的资金来偿还贷款,采取滚动操作的模式。仓单质押融资模式是多方共赢的结果,中小企业通过向银行质押自己的流动资产来获得更多的融资资金支撑企业业务规模的拓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通过提供流动货物监管、储存等物流服务来增加收入;银行引入第三方物流公司之后,可以有效的减少与中小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继而对融资风险进行严格的预控。但是在实际运作中,融资风险仍然是影响企业业务拓展的主要因素。仓单质押融资模式从传统的固定资产抵押贷款模式基础之上转变而来,起初形成基本模式,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拓展,仓单质押的工作模式已逐渐变得多样化。

1 仓单质押的基本模式

仓单质押最初的模式是融资企业通过在物流公司存放货物获得物流公司开具的仓单,然后向银行提供可供质押的仓单以获得银行的贷款,物流公司受银行委托负责货物的监管工作。

这种模式发展比较成熟,其模式也形成了一般的标准,大致流程如下:①融资企业与物流公司签署《仓储保管合同》,将存储物品交由物流公司保管,物流公司开具仓单给融资企业。②融资企业向银行申请仓单质押融资,银行检验仓单并综合评估融资风险,获得许可后,融资企业将银行作为第一受益人向保险公司申请存储物保险。③信贷银行、融资企业和物流公司共同签订《仓单质押合作协议》,融资企业向银行质押物流公司开具的仓单。④信贷银行和物流公司签订《不可撤销的协助银行行使质押权保证书》。信贷银行和融资企业签订《账户监管协议》。⑤银行确定融资质押率并向融资企业发放贷款。⑥融资企业追加保证金或者增加物品存储数量,向银行申请部分货物出库。⑦银行审查之后指令物流企业出货。⑧融资企业偿还全部贷款后,银行归还仓单给融资企业,融资业务结束。⑨若融资企业违约,银行对质押物进行处置。⑩银行和物流公司对仓储物进行拍卖或销售。

随着业务的发展,仓单质押模式经过不断创新,现已从基本模式衍生出保兑仓和融通仓两种仓单质押模式。

2 保兑仓

保兑仓模式的特点是“先票后货”,这种模式中涉及到融资企业的供貨商,多适用于融资企业在购买原材料时委托银行先行垫付的情况。融资企业向银行支付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后,银行向融资企业的供货商开承兑汇票,供货商随即将货物发送至银行指定的物流公司,货物运至物流公司后转为仓单质押基本模式。供货商在整个流程中承担回购义务。

①融资企业与其供货商签订《购货合同》。②融资企业与物流公司签订《仓储协议》。③融资企业向银行提出融资申请,经银行审核后签订《贷款(承兑)协议》。④融资企业、银行、物流公司、供货商签署《买方信贷四方协议》。⑤银行接收融资企业支付的保证金后向供货商付款或开承兑汇票,供货商发货给银行制定的物流公司。⑥物流公司开具仓单并由融资企业背书后直接交给银行。⑦融资企业向银行追加一定数额的保证金申请货物出库。⑧银行通知物流公司货物出库。⑨融资企业支付足额的保证金后,物流公司将货物全部出库给融资企业,解除仓单质押协议,银行归还仓单。⑩若融资企业违约,银行对质押物进行及时处理。

3 融通仓

融通仓模式需要融资企业、银行、物流企业协调、供货商多方协调运作。最初,银行直接授权给物流企业一定的融资额度,物流企业参考融资企业的需求进行质押贷款和最终结算。在供应链上游,融资企业采购原材料或生产资料时,可以参照保兑仓模式委托银行付款,然后再转为仓单质押基本模式。

在供应链的另一端,融资企业生产的成品或半成品需要托管在内部仓库,或交由第三方物流公司保管,这种情况下可应用基本模式进行仓单质押融资。在融通仓业务中,物流企业可以迅速融入融资企业产销供应链之中,为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同时缓解其资金压力,以促进整条供应链高效运作。

从本质来分析,融通仓模式的流程就是从保兑仓业务开始逐渐形成基本模式业务。在供应链核心生产企业和物流公司签订委托监管原材料和产成品协议的基础上,供应链上游采用保兑仓的流程,供应链下游采用基本模式的流程。

综上三种模式,保兑仓和融通仓这两种模式是从最早的基本模式的基础之上演变而来,随着物流金融的不断发展,为方便信、贷、储三方的业务操作和风险控制而出现的。对比来看,三种模式适合不同的经营情境,我们在融资实践中需要根据现实情况审慎选择模式,从而使得物流流通企业融资更方便更顺畅。

参考文献:

[1]成志平.基于风险对冲机制的仓单质押融资风险控制[D].西南财经大学,2011-03-01.

[2]刘金明.仓单质押风险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04

-01.

[3]席萍.仓单质押风险控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7-09-01.

[4]公晶晶.粮食物流企业仓单质押风险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9-05-01.

仓单质押流程 篇4

流程涉及对象:银行、市场、仓库、交易商(客户)

1、银行与市场签订业务合作协议。

2、交易商将标的物存入指定监管仓库,仓库出具仓单。

3、交易商按银行要求准备授信资料,提交授信申请交市场认可。

4、银行派2人、交易商派1人、市场储运部派1人一起到指定仓库核实货物,同时由银行、指定仓库、交易商、市场四方签订《仓储监管协议》。

5、办理质押物检验、保险手续,由指定仓库将质押物挂牌明示“该批货物___吨已质押给某某银行”。

6、在仓单背面粘单,粘单上由出质人(交易商)、指定仓库签章确认。

7、出质人向银行出具《出质确认书》。

8、银行向指定仓库发出《仓单查询书》。

9、指定仓库根据查询书内容向银行出具《仓单查复书》。

10、银行向指定仓库发出《出质通知书》;同时向市场发出《出质通知书》。

11、指定仓库和市场向银行出具《出质通知书(回执)》。

12、交易商将仓单、质检报告、保险单及银行要求的授信资料提交给银行。

13、交易商、银行、市场三方签订《质物处置协议书》,明确银行有权按协议约定委托市场处置质物。

14、银行按标的物近10个交易日平均价格与上月平均价格孰低之价格(基准价格)的70%向交易商发放授信,期限不超过6个月。

15、银行将仓单正本、保单正本、质检单正本入库保管。

16、授信期内如果标的物价格跌到基准价格的80%以下时,银行向交易商发出《通知书》,要求交易商以保证金的方式补足价格变动的差额款(基准价格与现货市场价格的差额),或追加新的标的物作为质押担保。若2个工作日内交易商不补足保证金或追加质物,银行根据《质物处置协议书》向市场发出《委托书》,直接将质物通过市场变现以收回授信本息。

17、授信到期若交易商不主动归还授信,银行在到期日向交易商发出《通知书》,交易

商2个工作日内不归还授信,银行根据《质物处置协议书》向市场发出《委托书》,直接将质押物通过市场变现以收回授信本息。

18、贷款按月结息,每月20日银行直接从交易商帐户扣收。

19、交易商提前或按期归还授信本息后,向银行出具《提货申请书》。

20、银行签发《提货通知书》,经市场签章确认,将《提货通知书》及银行背书后的《仓单》交给交易商。

21、仓库根据《提货通知书》及《仓单》办理提货出库手续,并向银行发出《提货通知书(回执)》。

22、根据《仓储监管协议》,当银行须处置质物收回授信本息时,仓库根据银行指定的任意第三方办理提货出库手续。

23、经办客户经理须每日记录标的物价格波动情况,以便及时掌握仓单的变现能力和变现价格。

仓单质押基本知识 篇5

仓单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特点

1、仓单中小企业融资与特定的生产贸易活动相联系,是一种自偿性贷款。一般的,贷款随货物的销售实现而收回,与具有固定期限的流动资金贷款、抵押贷款相比,周期短、安全性高、流动性强。

2、适用范围广。仓单中小企业融资不但适用于商品流通企业,而且适用于各种生产企业,能够有效地解决企业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难的问题。当企业缺乏合适的固定资产作抵押,又难以找到合适的保证单位提供担保时,就可以利用自有存货的仓单作为质押申请贷款。

3、质押物受限制程度低。与固定资产抵押贷款不同,质押仓单项下货物受限制程度较低,货物允许周转,通常可以采取以银行存款置换仓单和以仓单置换仓单两种方式。质押物受限制程度低,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也较小。

4、仓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要求银行有较高的风险监控能力和较高的操作技能。仓单中小企业融资中,抵押货物的管理和控制非常重要,由于银行一般不具有对实物商品的专业管理能力,就需要选择有实力、信誉高的专业仓储公司进行合作。同时,银行需要确认仓单是否是完全的货权凭证、银行在处理仓单时的合法地位、抵押物价值的评估等问题。仓单中小企业融资的作用

仓单中小企业融资是现代生产经济条件下企业物资流动、经营活动与银行中小企业融资活动有机融合在一起的、多方得益的一种中小企业融资模式。

1、对中小企业融资企业的作用。通过以存货作抵押,解决了中小企业缺乏固定资产作抵押、担保难的问题,盘活了存货资金,有助于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支持;存货资金的盘活,使企业的存货周转速度加快,有助于企业获取采购的主动权,同时能够使企业增加销售客户,扩大市场份额;存货资金的盘活,也就是经营资金的节约;通过与银行的中小企业融资活动,能够为后续的中小企业融资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2、对仓储公司的作用。通过与银行的合作协议,通过提供保管、监管、保证服务,为服务企业获得银行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保证,从而能够加深仓储公司与服务企业的业务合作关系;通过提供金融服务功能,可以增加仓储公司的客户数量。

3、对银行的作用。通过三方合作,解决了存货抵押监管难的问题,通过仓储公司的保管、保证,有助于实现信贷风险控制的目标,扩大业务范围,增加客户规模。质押中小企业融资与信用中小企业融资相比,有仓储公司负责监管,质押物变现能力强,因此,信贷资金风险较低。而且在贷款收益之外,还可以获得包括结算、汇兑差价等中间业务收入。

通过仓单中小企业融资开展金融服务,对于中小企业、银行、第三方仓储公司(或物流

公司)都具有重要作用,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而且能够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抵押难的贷款问题,提高银行的资源分配效率。

仓单中小企业融资的模式

仓单中小企业融资在实践中有多种做法,为了满足企业的需求,便利企业中小企业融资和经营,银行也在不断创新,不断在仓单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基础上拓展新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目前国内外金融机构的仓单中小企业融资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仓单质押贷款的基本模式

仓单质押贷款,是制造企业或流通企业把商品存储在仓储公司仓库中,仓储公司向银行开具仓单,银行根据仓单向申请人提供一定比例的贷款,仓储公司代为监管商品。开展仓单质押业务,既解决了借款人流动资金不足的困难,同时通过仓单质押可以降低银行发放贷款的风险,保证贷款安全,还能增加仓储公司的仓库服务功能,增加货源,提高仓储公司的经济效益。

流程说明:(1)企业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按照银行要求把货物存放在银行指定的仓储公司;(2)仓储公司向银行提交企业交存货物的仓单,进行质押,承诺将保证货物的完好,并严格按照银行的指令行事;(3)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4)企业实现货物的销售,购买方(客户)将货款汇入银行的企业账户;(5)仓储公司根据银行的指令,向购买方移交货物;(6)企业归还银行的贷款本息。

仓单质押贷款实质是存货抵押贷款,由于银行难以有效地监管抵押物,就需要借助第三方仓储公司形成的仓单,以及仓储公司提供的保管、监督、评估作用实现对企业的中小企业融资。在实践中,以仓单质押模式为基础,通过拓展仓储仓单的范围、强化仓储公司担保职能、以未来仓单作质押等,又可以形成异地仓库仓单质押贷款、统一授信担保贷款和保兑仓中小企业融资模式。

2、异地仓库仓单质押贷款

异地仓库仓单质押贷款是在仓单质押贷款中小企业融资基本模式的基础上,对地理位置的一种拓展。仓储公司根据客户需要,或利用全国的仓储网络,或利用其他仓储公司仓库,甚至是客户自身的仓库,就近进行质押监管,提供仓单,企业根据仓储公司的仓单向银行申请借款。

异地仓库仓单质押贷款充分考虑客户的需要,可以把需要质押的存货等保管在方便企业生产或销售的仓库中,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质押成本。

3、保兑仓中小企业融资模式

保兑仓或称买方信贷,相对于企业仓单质押业务的特点是先票后货,即银行在买方(客户)交纳一定的保证金后开出承兑汇票,收票人为生产企业,生产企业在收到银行承兑汇票后向银行指定的仓库发货,货到仓库后转为仓单质押。在这一模式中,需要生产企业、经销商、仓储公司、银行四方签署“保兑仓”合作协议,经销商根据与生产企业签订的《购销合同》

向银行交纳一定比率的保证金,申请开立银行承兑汇票,专项用于向生产企业支付货款,由第三方仓储公司提供承兑担保,经销商以货物对第三方仓储公司提供反担保。银行向生产企业开出承兑汇票后,生产企业向保兑仓交货,此时转为仓单质押。

流程说明:(1)经销商向银行提出借款申请,并支付一定保证金;(2)仓储公司向银行提供承兑担保;(3)经销商向仓储公司提供反担保;(4)银行向生产企业开出银行承兑汇票;(5)生产企业按照汇票要求,向仓储公司交货;(6)仓储公司提货、存仓,并向银行签发仓单;(7)在仓单中小企业融资期限内,经销商向购货方销售货物;(8)购货方将货款汇入银行的企业账户,归还经销商的质押贷款;(9)根据银行指令,仓储公司向购货方移交货物。

4、统一授信的担保模式

统一授信的担保模式是指银行根据仓储公司的规模、经营业绩、运营现状、资产负债比例以及信用程度等,把一定的贷款额度直接授权给仓储公司,再由仓储公司根据客户的条件、需求等进行质押贷款和最终清算。仓储公司向银行提供信用担保,并直接利用信贷额度向相关企业提供灵活的质押贷款业务。银行则基本上不参与质押贷款项目的具体运作。

统一授信的担保模式有利于企业更加便捷地获得中小企业融资,减少原先向银行申请质押贷款时的多个申请环节;同时也有利于银行充分利用仓储公司监管货物的管理经验,通过仓储公司的担保,强化银行对质押贷款全过程监控的能力,更加灵活地开展质押贷款服务,降低贷款风险。

仓单中小企业融资的具体程序

1、供货商与贸易公司签订购货合同。

2、贸易公司作为借款人向中小企业融资银行缴纳保证金,请求该银行开出信用证。

3、中小企业融资银行开出以供货商为受益人的信用证,并由供货商所在地银行通知信用证。

4、供货商审证后发货。

5、供货商将包括提单在内的全套L/C要求的单据交至供货商所在地银行。

6、供货商地银行向开证行即中小企业融资银行交单。

7、中小企业融资银行作为开证行在审核单据无误后付款。

8、供货商所在地银行向供货商划拨款项。

9、中小企业融资银行将代表货物所有权的单据—提单交给物流公司。

10、物流公司提货,存仓,并签发仓单给中小企业融资银行。

11、在仓单中小企业融资期内,贸易公司向境内进口商转售货物;

12、境内进口商向贸易公司支付货款。

13、贸易公司用该货款偿还银行贷款。

14、中小企业融资银行向物流公司发出指令,要求放货给贸易公司。

15、贸易公司结清有关仓储费用。

16、物流公司向贸易公司放货。

17、贸易公司向进口商放货。

在这种仓单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下,在中小企业融资开始前,中小企业融资银行、贸易公司与物流公司签订保税仓库抵押物管理协议,中小企业融资银行与贸易公司签订仓单中小企业融资协议。

仓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条件

一、将可用于质押的货物(现货)存储于本行认可的仓储方,并持有仓储方出具的相应的仓单;

二、应当对仓单上载明的货物拥有完全所有权,并且是仓单上载明的货主或提货人;

三、以经销仓单质押项下货物为主要经营活动,从事该货品经销年限大于等于一年,熟知市场行情,拥有稳定的购销渠道;

四、资信可靠,经营管理良好,具有偿付债务的能力,在我行及他行均无不良记录;

五、中小企业融资用途应为针对仓单货物的贸易业务;

六、本行要求的其他条件

仓单质押的中小企业融资额度及方式

1、单质押的中小企业融资额度可根据申请人及货物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质押率,最高不超过所质押仓单项下货物总价值的70%。

仓单质押融资中介服务协议书 篇6

仓单质押业务是物流企业与银行合作开展的物流金融服务。本文从物流公司的角度介绍了仓单质押业务的运作模式,并对该业务的法律关系和法律风险进行分析,以促进物流仓单质押业务在法律框架内的良性发展,减少和避免法律风险。

物流;仓单质押;法律分析

仓单是仓储物流企业接受货主的委托,将货物收存入库以后向存货人开具的说明存货情况的存单。仓单不仅是提取委托仓储物的证明文件,也可以作为仓储物品的转让证明,同时仓单还可以作为质押担保。质押担保包括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两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63条规定:“本法所称动产质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本法规定以动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动产的价款优先受偿。”权利质押则是以权利为质押的标的,而不是动产,其他内涵与动产质押基本相同。以仓单作担保是一种以提取仓储物的权利为标的的担保,属于权利质押。

目前物流企业充分运用仓单质押功能与银行合作开展新型物流金融服务,仓单质押比较适应我国目前企业融资难、银行放贷难的市场现状,能够较好地解决银行和企业之间的矛盾。它通过物流仓储企业作为第三方担保人,有效地规避了金融风险。目前一些大型的物流企业如中储与十几家金融机构联合,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仓单质押业务。

1物流仓单质押的具体运作模式

在实践中,仓单质押业务模式主要有:现有存货质押贷款、异地仓库监管质押贷款、买方信贷、综合授信等。

1.1现有存货质押贷款

现有存货质押贷款是指货主企业把质押品存储在物流公司的仓库中,然后凭借仓单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根据质押品的价值和其他相关因素向客户企业提供一定比例的贷款。

1.2异地仓库监管质押贷款

异地仓库监管质押贷款是在仓单质押的基本模式上,对地理位置的一种拓展。物流公司根据客户不同,或利用遍布全国的仓储网络,或整合社会仓库资源,甚至是客户自身的仓库,就近进行质押监管,这一过程中物流公司受银行委托,对贷款企业存放在物流公司认可的仓库、货场、码头的货物进行监管,并对监管质押货物开具仓单,贷款企业将物流公司开出的仓单质押给银行,银行审核后对贷款企业发放贷款。这种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客户的质押成本。

1.3买方信贷或保兑仓

买方信贷(保兑仓)是银行以客户与厂家(供货方)签订贸易合同的金额为依据,为客户提供专项用于向合同的厂家(供货方)支付货款的融资授信方式。它是针对买卖合同的买方要买的未来货物进行仓单质押,其特点是先票后货,即银行在客户(买方)交纳一定的保证金后开出承兑汇票,收票人为生产企业,生产企业在收到银行承兑汇票后按银行指定的仓库发货,货到仓库后由物流公司签发仓单,然后将仓单质押给银行。保兑仓业务有效地放大了仓单质押业务量,更大程度上满足客户对资金的需求,银行资金的安全性也得到了有效保障,这是一种买方、卖方(生产企业)、银行、物流公司四方共赢的合作。

1.4质押贷款统一授信

统一授信就是银行把贷款额度直接授权给物流公司,再由物流公司根据客户的需求和条件进行质押贷款和最终结算。物流公司代替银行向客户融资,开展质押业务,获取利差。物流公司向银行按企业信用担保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提供信用担保,并直接利用这些信贷额度向相关企业提供灵活的质押贷款业务,银行则基本上不参与质押贷款项目的具体运作。

2仓单质押运作中的法律关系分析

2.1仓单质押业务当事人的法律地位

仓单质押业务中存在三个当事人:物流公司、银行和货主企业。在仓单质押的法律关系中,物流公司属于保证人的角色。物流公司作为银行的保证人,负有向银行保证协助监管的责任;银行担当质权人的角色,银行根据企业的质押物总价值向企业发放贷款并委托物流公司对质押物进行监管;货主企业担当出质人的角色,企业向银行提供仓单或动产质押,通过物流企业的担保作用,获取银行贷款。

2.2仓单质押业务的法律关系

在上述四种仓单质押业务的模式中,现有存货质押贷款模式的法律关系是最基本的,保兑仓业务的法律关系是最为复杂的,下面以该两种模式来分析仓单质押业务的法律关系。

2.2.1仓单质押业务的基本法律关系

物流公司、银行和货主企业之间存在着三个法律关系:

(1)银行与物流公司的保证合同关系。

(2)物流公司与货主企业之间的仓储合同关系。物流公司是保管人,货主企业是存货人。

(3)银行与货主企业之间的以质押为担保的借款合同关系。在这个法律关系中,银行是贷款人和质权人,货主企业是借款人和出质人。

具体法律操作程序为:货主(借款人)与银行签订《银企合作协议》、《账户监管协议》;仓储企业、货主和银行签订《仓储协议》;同时仓储企业与银行签订《不可撤销的协助行使质押权保证书》。货主按照约定数量送货到指定的仓库,物流仓储企业接到通知后,经验货确认后开立仓单;货主当场对仓单作质押背书,由仓库签章后,货主将仓单交付银行并提出仓单质押贷款申请。银行审核后,签署贷款合同和仓单质押合同,按照仓单价值的一定比例放款至货主在银行开立的监管账户。

2.2.2保兑仓质押业务中的特殊法律关系

保兑仓质押业务的法律关系比较复杂,共存在着四个法律关系:

(1)买方(未来货主企业,经销商)与卖方(供应商,生产企业)之间的买卖合同关系。

(2)银行与物流公司的保证合同关系。物流公司作为银行的保证人,监管货主企业在仓库中存储货物的种类、品种和数量等,并协助银行行使质押权。

(3)买方、卖方与银行之间的以仓单质押担保的银行承兑汇票关系(保兑仓协议)。银行是汇票付款人和质权人,买方是借款人和出质人,卖方是回购担保人。

(4)买方与物流公司之间的仓储合同关系,物流公司是保管人,买方是存货人。

保兑仓质押业务是一个动态的质押业务,其具体法律操作程序如下:物流公司与银行要签订保兑仓业务质押监管协议(相当于保证协议),经销商与生产商签订买卖合同后,经销商和生产商即可向银行申请签订保兑仓协议,银行审查生产商的资信状况和回购能力,并与生产商签订回购及质量保证协议;在保兑仓协议中,规定由经销商交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银行向经销商开出以生产商为收款人的银行承兑汇票。生产商收到银行承兑汇票后向银行指定的物流公司发货,银行凭经销商存入的保证金签发等额的《提货通知书》,经销商持《提货通知书》向物流公司提货;经销商实现销售,货款回笼追加保证金从物流公司的仓库提货,如此循环操作,直至足额交付保证金,到期兑付银行承兑汇票。

3物流仓单质押模式的法律风险分析

3.1注意仓单与出货单、存货单的区别

仓单是质押贷款和提货的凭证,是可转让的有价证券,也是物权凭证,是仓单质押业务开展的重要法律依据和凭证。但目前我国出现了形式不一的仓单,使仓单的管理具有较大难度。有的物流公司收取质押物时,并没有开具有效的仓单,而是使用存货单或入库单。由于我国法律上对提取货物时是否必须是存货人没有明确规定,实际操作中,各物流企业遵循各自的规定,有的认单不认人,有的认单还要认人,仓单的操作风险隐藏在无律管理中。因此,物流企业在开具仓单时一定要按照标准的仓单格式签发,以保证仓单的有效性。

3.2注意仓单项下的货物所有权转移和风险问题

仓单是具有流通性的,物流公司在出货过程中只需确定仓单的真实性,不需确认仓单项下的货物是否属于仓单持有人。因此仓单质押一般不需考虑货物所有权问题。但在保兑仓质押业务中,由于企业方面是涉及买方和卖方两个企业,为了买方信贷的方便,货物所有权的问题还应该明确,主要是买卖双方在买卖合同中要明确货物一旦进入物流公司的仓库,所有权即应转移给买方。这样能够使物流公司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仓单是提取仓储物的凭证,仓单作为质押担保的价值体现在仓储物上,如果仓储物发生了灭失,则作为质权人银行的权利就会受到损害,同样对物流公司的担保信誉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在仓单质押中物流公司要注意仓单项下货物的风险问题,可以要求货主企业对仓储物向指定的保险公司申请办理仓储货物的保险,确保仓储货物出现损毁时,保险公司可以赔偿。

3.3明确出质人、质权人、监管人的法律关系及权利义务

物流公司仓单质押业务涉及多方主体,仓单项下的货物所有权在各主体间进行流动,很可能产生所有权纠纷;加之该业务开展时间较短,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款可以遵循,也没有行业性指导文件可以依据,因此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各方主体应尽可能地完善相关的法律合同文本,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将法律风险降低到最小。

在履行合同过程中注意货物的验收确认、货物出质、质押货物的置换和解除监管等关键环节的控制。特别是物流公司要加强对质押货物的监督管理。物流公司在开展仓单质押业务时,要与银行签订《不可撤销的协助行使质押权保证书》,对货物的保管负责,如有丢失或损坏由物流公司承担责任。因此,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履行对银行的承诺,物流公司要加强对质押货物的监管,保证仓单与货物货单一致,手续完备,货物完好无损。

3.4注意非法质押问题

物流公司同银行之间可能信息不对称,信息失真或信息滞后,会导致双方决策的失误,造成质押商品的监管风险。特别是异地仓库监管,潜藏着更大的风险,一是同一商品出现两个仓单,被重复质押,二是质押商品被非法挪用,都会使债权人银行的质权落空。物流公司作为银行的保证人,要切实履行好监管的责任。

4结束语

在国外仓单质押已经成为企业与银行融通资金的重要手段,也是仓储业增值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我国仓单质押是近几年物流企业发展的新型物流金融服务项目,在实践中一直是摸索着向前走,没有任何经验可言。物流企业仓单质押无论在法学理论上还是在法律制度上都还不够完善,而仓单质押业务涉及的法律问题又很多,因此可能产生不少法律风险及纠纷,如果仓储物流企业能处理好各方面的法律关系,并能够有效地防范以上风险,仓单质押业务会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媛,徐萍.仓单质押贷款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储运,2006(2):104-106.[2]曹艺.关于物流银行业务中风险防范的思考[J].物流科技,2007(10):126-127.[3]王耀明.银行法律实务报告[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16-17.钢材贸易项下仓单质押贷款初步研究

1、钢材贸易商必须将其主要结算账户开在指定的金融机构,主要目的是便于了解及掌控钢材贸易商资金流情况。

2、钢材贸易商必须定期提供会计报表和钢材出入库明细表,金融机构及担保公司应当定期结合报表和明细表至仓库现场核对最低库存钢材数。

3、在联合监管协议中,必须明确担保公司和仓库企业的最低库存责任,必须约定当库存钢材价值(以每日钢材种类平均市场价为准)低于最低库存时,钢材贸易商不得提货,仓库企业不得允许任何人或单位提货的责任。

浅析仓单质押融资过程中的法律风险

中小企业融资难,难在哪?缺少金融机构认可的担保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物权法》自生效以来,应收账款、仓单等权利质押担保方式重新获得市场的青睐,被视为银企合作的“新途径”。但以现实案例拷问实际操作效果,其中包含的相关法律问题似有必要重新思考和检讨一番。

现有操作模式的法律漏洞——谁负有验货义务

在仓单(本文不涉及期货交易中的标准仓单)质押担保融资业务中,一般的操作模式是,借款人以其自有或第三方持有的由仓储公司签发的仓单作为质押物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借款人与仓储公司三方签订仓储货物监管协议,明确三方的权利义务。仓储协议中对仓储公司的义务一般规定为:仓储公司应在存储期间对仓单项下的货物负责保管;未经银行同意,仓储公司不得以任何理由接受出质人对仓单的任何挂失、更改、注销等申请;只有经银行签发的解除监管的仓单释放通知书方可给出质人发货。

【案例一】在一起仓单质押融资业务中,当银行在执行质权时却发现,质押仓单上列明的“冰箱”和“空调”,其中竟有一部分莫名变成了木头框、草袋子等填充物(细节在下文分析时展开)。

由此案例引申开去,笔者认为有以下问题需要明晰:

第一,本案中的质押权是否生效,质物是什么?

第二,本案中,仓储公司与银行、借款人是什么法律关系?

第三,谁应当承担责任?

本案是一起仓单质押纠纷。本案中银行接受借款人持有的仓单时,虽与仓储公司进行了仓单真实性的确认,并签订了《监督协议》,但银行并未“实质性”地查验仓单中货物的真实情况,详言之,银行仅仅在仓储公司检查了货物的表面真实性,由于仓储的“冰箱”和“空调”均包装完好,银行仅核对了外包装与仓单清单是否一致,至于包装中是否是合格的“冰箱”和“空调”,银行并没有实际勘查。仓储公司与借款人(存货人)之间成立仓储合同关系。

根据《物权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质权自权利凭证交付质权人时设立。从形式上看,本案中的质押权是成立的,但质物不是仓单中列明的货物本身,而是仓单项下的权利,即提货权。

在一个理想的法律环境中,仓单质押后并不必然要求质权人与仓储公司签订一份监管协议,因为仓单质押的生效要件仅是权利凭证的实际交付,并以此区别于动产质押生效所要求的质押物的交付。本案中《监管协议》的本义在于限制出质人擅自提货和通知仓储公司本笔仓单已质押的事实,并无其它更多的限制仓储公司或课以仓储公司更多额外义务的初衷。

另外,根据《合同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保管人应当按照约定对入库仓储物进行验收”。当保管人与委托人没有约定或约定不验收的仓储物的,仓储公司仅负合理注意义务,并不负必然之法律义务。

与目前动产质押物流融资模式相比较,笔者认为,验货义务均属于银行(质权人)。在动产质押融资中,银行以委托仓储公司代保管(监管)仓管动产的形式转移占有质物(实为民法上“占有改定”性质),第三人仓储公司在验货方面仅负合理注意义务。

综上所述,本案中借款人应当承担民事清偿责任自不言说,但笔者认为仓储公司并无承担责任的根据。

从本案可以看出,法律并不强制要求仓储公司验收货物,特别是当存货人与仓储公司明确在保管合同中约定不验货时,银行如再寄希望于仓储公司的审查,结果只能是所托非人、责任自担。金融机构应当从本案中汲取教训。

质押担保中的无权处分行为——对善意第三人的保护

【案例二】存货人将所有权属于他人的货物储存于仓储公司,并以仓储公司出具的真实仓单向银行质押融资,银行受理并向出质人发放了贷款,后发现仓单所列货物属于他人,质权人银行的权利如何保护?

对于银行来说,判断仓单项下货物的所有权归属的确不易,在一般操作模式中,银行会要求出质人提供购物发票、纳税凭证或买卖合同等文件,并据此判断仓储货物的归属。笔者认为,仓单质押虽作为权利质押,但却不同于存货(动产)质押,不能以动产质押的操作套路来框衡仓单质押。既然质押物是权利,那么判断权利是否真实有效应当是仓单质押的应有之义,而不宜扩大至判决仓单项下货物的权利归属问题上。

在动产质押中,也仅仅是依法律意义上的“占有”,来判决借款人是否有权出质。根据《担保法司法解释》第八十四条的规定,“出质人以其不具有所有权但合法占有的动产出质的,不知出质人无处分权的质权人行使质权后,因此给动产所有人造成损失的,由出质人承担赔偿责任”,但质权并不受影响,立法上称之为“动产质押权的善意取得制度”。

“举重以明轻”,法律不会将动产质押中都没有要求的义务强赋予仓单质押方式中。否则,仓单质押融资方式将会因此而被束之高阁,被银行弃而不用。

从另一方面说,权利质押的善意取得制度也是为立法所确认的,即仓单所含权利既使不属于名义出质人,在一定条件下,质权仍然受法律保护。根据《物权法》第一百零六条规定,笔者认为,在满足以下条件时,质权人接受无权处分人(出质人)的出质才受法律保护:

其一,质权人接受仓单(权利)时是善意的;

其二,存在合理的对价基础;

其三,仓单已经合法交付质权人,并以适当方式通知仓储公司。

其中,“善意”应当以仓单在形式上是否真实、是否合法占有(比如下文讨论的仓单转让问题)作为判断标准,此时要求接受出质的银行应尽合理审查义务。

仓单的背书转让与质权的实现——立法的混乱

对比目前仓单质押方面的相关立法,我们会发现其中存在“矛盾”:

其一,根据《物权法》第二百二十五条、《担保法司法解释》第一百零二条条规定,仓单的提货日期先于主债权到期的,质权人可以提货,并与出质人协议将提取的货物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仓单提货日期后于债务履行期的,质权人只能在提货日期届满时提取货物。

其二,根据《担保法》第六十六条和第八十一条规定,出质人和质权人在合同中不得约定在债务履行期届满质权人未受清偿时,仓单项下的动产所有权转移为质权人所有(但能否约定仓单转让?)。且新出台的《物权法》在质押一章中未规定此“禁止流质条款”。

其三,《合同法》第三百八十七条规定,仓单是提取仓储物的凭证,存货人或者仓单持有人在仓单上背书并经保管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可以转让提取仓储物的权利。

笔者认为以下问题有待讨论解决:

第一,在《物权法》背景下,原质押流质禁止规定是否已经被废止,质押合同可否约定质权人未受清偿时有权继受该仓单项下货物的所有权或约定直接受让仓单权利?

第二,质权人行使质权时,仓单如果没有进行背书并经保管人签章,质权人能否直接提货?如果在没有司法权界入的情况下,保管人仓储公司是否有法定之配合义务?

第三,如果仓单提货日期后于债务履行期的,质权人是否可以与出质人协议提前取货?如果协议不成,是否也必须等到提货日届满方才能进行司法强制执行?

回答以上问题前请先看一则案例:

【案例三】银行接受甲仓储公司出具的仓单,为出质人乙公司发放了贷款,银行、仓储公司及借款人三方签订了监管协议。银行与乙公司的质押合同约定,在银行行使质权时,银行可以直接凭仓单提取货物,并以提货日当天的市场价折价受让仓单项下货物所有权,对此乙公司无异议。银行实际行使质押时,提货日并未到期,且仓单也未背书。仓储公司认为,银行只能在提货日提货,且必须同时提供法院判决书和协助执行通知书,否则不予配合。

在《物权法》背景下,司法判决并不是强制执行的必经程序。在本案中,仓储公司并不是直接的债务人或保证人,不负有债务清偿责任,在仓储公司监管货物无其它过错的情况下,银行如果将仓储公司作为被告求之诉讼,要求仓储公司配合执行,则无疑会徒增成本、本末倒置。但如果事先将仓单办理背书并经保管人签章同意,则又有违反“禁止流质条款”之嫌,银行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处理方式最终只能是重新又回到司法强制执行思路,交易主体原本想依据《物权法》中的新规定进行双方合意,达到节约交易成本、减少环节的目的,结果也付之东流。

笔者认为,立法的混乱是造成本案“剪不断、理还乱”的主要原因,客观上也造成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仓单质押融资方式的猜疑。有一句著名的法律谚语说道“法律规则如果不明确,人们就无所适从”,期望正在酝酿的《物权法司法解释》能够消除这些混乱。

物流银行业务的法律风险识别和防范

物流银行,也称“物流金融”、“供应链融资”,指银行根据特定产品供应链上的真实贸易背景和供应链主导企业的信用水平,以企业贸易行为所产生的确定未来现金流为直接还款来源,同时引入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监管,借助其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封闭贷款操作所进行的单笔或额度授信方式的综合融资业务。

物流银行作为一项金融创新业务,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都在积极开展,主要有:广东发展银行的“厂商银”、深圳发展银行的“供应链融资”、建设银行的“货押融资”、“融通仓”、“海陆仓”、招商银行的“点金物流金融”、华夏银行的“物流银行”等。

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单纯的金融服务抑或物流服务,物流银行业务具有以下优点:

(一)物流银行业务的开展建立在对供应链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充分掌握基础上,银行围绕贸易本身作为还款第一来源并进行贷款管理操作程序设置,突破传统担保模式,大量灵活采用动产抵押或动产指向的仓单权利质押、应收账款质押或转让等动产担保方式,解决了中小企业担保难、融资难的问题,有助于加快生产销售的效率。

(二)银行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信息和物流监管。物流银行引入第三方物流企业,产品的验收、保管和监管均由物流企业进行,银行可以通过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随时查询押品的情况。在银行与供应链客户的关系中,第三方物流扮演了银行风险管理代理人的角色。它们不仅代表银行管理和控制抵质押物,还对受信企业的经营活动实施某种程度的现场观测,为银行提供预警信号,并在应急处理中扮演相关的角色。

由上可见,物流银行涉及供应链上、中、下游各企业、银行与物流公司多方当事人,供应链中的贸易商品也不断变化,各当事人间的权利、义务如何明确,相关协议如何约定并合法有效;相应的灵活多变的担保方式如何确保合法并持续有效,相关法律风险如何防范,都是物流银行业务安全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物流银行业务的法律风险进行识别和防范,就很有必要。

一、物流银行业务的法律环境分析

总体而言,由于我国禁止流质契约的规定以及对动产质押、仓单质押模糊、缺乏操作性的法律规定,物流银行业务的法律环境并不十分有利。

(一)我国《物权法》禁止流质契约,银行不能对运输或储藏的抵押/质押的货物取得货权(货物所有权)

在有关物流银行的描述中,多认为银行可以取得供应链融资中运输过程或储藏的抵押/质押货物的货权,以保障银行权益,而根据《物权法》第186条禁止流质契约的规定:“抵押权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前,不得与抵押人约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抵押财产归债权人所有”,银行并不能取得运输过程或储藏的抵押/质押货物的货权。而通过以物抵债的方式实现银行对货物的货权也并不现实,所以银行只能通过相关抵押/质押取得相应担保权益。

有的物流银行操作中,将仓单的提货人或收货人列为银行,按照上述法律规定,应为无效,只有通过三方监管协议限制借款人提货的权利,并通过持有仓单正本和仓单质押背书保障银行的质权。

(二)相关法律对物流银行所采用的动产质押、仓单质押等担保方式规定较模糊、缺乏操作性

物流银行主要是资产支持型信贷业务,有关担保的安排及其法律效力,将直接影响物流银行业务的安全性,但是相关法律规定较模糊,缺乏操作性,这将给物流银行业务的安全带来不确定性。

1、浮动抵押。《物权法》虽然首次规定了“浮动抵押”的方式,但仅181条、189条作了简单规定,有关浮动抵押的优先受偿权、与其他担保物权冲突时的效力、浮动抵押如何实现等等问题均未作规定;

2、仓单质押。《物权法》仅在223、224条规定,仓单质押的质权自权利凭证交付质权人时设立,有关仓单的格式要件、仓单是否需背书、仓单变化时如何影响质权等等问题均未作规定;

3、动产质押。《物权法》第212条规定,动产质权自出质人交付质押财产时设立,但物流银行业务中银行并不直接占有质押货物,而是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代为占有、保管和监管,对此法律并无直接规定;

4、上述各抵押、质押之间发生冲突时,何种担保物权的效力优先,法律无具体规定,无法解决不同担保债权人之间的权利冲突问题。

(三)动产担保物权的实现也存在一定问题

因法律规定禁止流质契约,银行不得事先约定质物归银行所有;银行只能在实现抵押、质押权利时,与抵押人、出质人协议折价或变卖、拍卖担保财产,但实践中因为双方已经发生争议,抵押人、出质人往往并不配合,银行只能通过漫长的诉讼程序解决。

二、物流银行业务中最佳担保方式的选择

物流银行采用灵活多变的物权担保方式,但各物权担保方式的法律要件并不相同,在实际业务中,银行如何选择?

(一)动产抵押与浮动抵押的选择

动产抵押与浮动抵押的共同点是:抵押物均为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等动产;不转移抵押财产的占有;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应向抵押人住所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不同点在于动产抵押仅为某具体动产的抵押,如发生变化,应及时办理抵押变更登记手续,而浮动抵押的抵押财产范围包括抵押人现有的及将有的动产,范围要广得多。因此,浮动抵押更适合物流银行业务中货物流动频繁的特点,可以将流动过程中的货物全部纳入抵押范围内。但浮动抵押不要求转移抵押财产的占有对银行和第三方物流公司对货物流程的实际监控要求很高,否则银行实现抵押权时,有可能因监管不力,抵押财产所剩无几或化为乌有。实践中银行可通过设置警戒线、平仓线、跌价补偿、提货流程监控等方式进行监管。

(二)动产质押与仓单质押的选择

抵押与质押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转移担保物的占有为强化货物的占有和监管,物流银行中选择质押的情况较多,但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动产质押和仓单质押两者如何选择,或者将两者混为一谈,缺乏法定要件,从而影响担保效力。

从本质来说,动产质押和仓单质押均指向出质人自有的货物,两者的法律后果是一致的。但是,由于法律性质分别为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两者的法律生效要件并不相同,根据《物权法》和《担保法》,动产质权自出质人交付质押财产时设立;仓单质权自权利凭证交付质权人时设立。

动产质押的质物直接交付银行占有和保管并不现实,实际业务中以银行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保管质物的方式实现质押财产的交付。根据《担保法司法解释》第88条,出质人以间接占有的财产出质的,质押合同自书面通知送达占有人时视为移交。因此,动产质押中,为确保质权有效,应确认质物已交由物流公司保管,且物流公司已签收《出质通知书确认函》。

从银行的角度来说,选择仓单质押比动产质押更为有利。根据《担保法司法解释》,质押合同约定的出质财产与实际移交的财产不一致的,以实际交付占有的财产为准。如出质人实际移交物流公司占有的财产比质押合同约定的减少,则银行的质物以减少后的财产为准;而仓单质押中,即使发生货物的减少、灭失,银行的质权也以仓单记载的货物为准。

三、物流银行业务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在相对不利的法律环境中,银行应在权衡选择最佳担保方式的基础上,充分识别和防范相应法律风险,保障物流银行业务的安全。

(一)物流银行业务中浮动抵押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浮动抵押的抵押物范围与传统的固定性、特定性的抵押相比具有复杂性、不特定性和浮动性,抵押物形态具有变化性。浮动抵押的法律风险主要在于抵押财产本身的风险,如银行或银行委托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日常监管不力,使抵押人恶意转移财产或抵押财产不足值,银行将面临封押实现抵押权时抵押财产落空的风险;抵押人如将浮动抵押财产又进行动产质押、动产抵押,或抵押财产的买卖合同设有所有权保留条款,抵押财产的产权存在瑕疵,也会使银行面临实现抵押权的法律障碍。

从保护债权人利益的角度,银行可以考虑在浮动抵押合同中增加有关限制型条款,要求抵押财产库存保持一定的限额;禁止抵押人设立优先于该浮动抵押权得到清偿或与该浮动抵押权按比例同时受偿的其他担保的条款,如约定未经银行事先书面同意,抵押人不得在抵押财产上以任何方式或形式设立任何担保权,不管这些担保权是和银行债权平等受偿,还是优先或次于银行债权受偿;或者进一步约定限制抵押人未经银行同意以某些其他方式处分抵押财产,如设定所有权保留、债务抵销或限定流动资金帐户的管理方式等,或者限制抵押人处分财产的限额,并在实践中对上述条款的履行进行严格监管。

(二)物流银行业务中仓单质押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1、仓单的要式。

物流银行业务中的仓单多为非标准仓单,且每一物流公司出具的仓单格式也不尽相同。对仓单应记载的事项,《合同法》第386条规定:“仓单包括下列事项:

(一)存货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

(二)存储物的品种、数量、质量、包装、件数和标记;

(三)仓储物的损耗标准;

(四)储存场所;

(五)储存期间;

(六)仓储费;

(七)仓储物已办理保险的,其保险金额、期间以及保险人的名称;

(八)填发人、填发地和填发日期。”上述法律规定是否属绝对必要记载事项,即缺少其中任何一项是否使仓单无效?对此存在争议,为确保仓单的效力,应尽可能要求物流公司按照《合同法》的规定出具仓单;如确实会有缺项,笔者认为,上述

(一)、(二)、(八)项必不可少。

2、仓单质押的背书。

《物权法》和《担保法》对仓单质押是否需要背书没有明文规定,但通常认为,应按同为权利质押的票据质押一样,进行质押背书。为确保仓单质押的效力,物流银行业务中应要求质押背书。

3、物流银行业务中,货物不可避免发生流动,如何时时确保相应的仓单质押的效力?

物流银行业务中,货物发生流动而对应的质押仓单未相应变换,将直接导致仓单质押落空的风险。因此,应根据《物权法》对“仓单质权自权利凭证交付质权人时设立”的规定,进行仓单变更和交付。实践中,货物变换的情况较复杂,如全部提货,则物流公司应及时更换新的仓单,交付银行并进行质押背书;如分次部分提货,为确保相应的仓单质押的效力,在开始进行仓单质押时,应要求物流公司出具多张仓单为同一笔授信提供质押,每次提货仅提取单张仓单项下货物,分单分次提货而不影响其他原仓单的质押,如有新货物补充,应及时补充新仓单质押。同时,应要求物流公司签具相应的《出质通知书确认函》。

仓单变更时,仓单是否可以细分或合并开具,法律对此并无明文规定,实践中应为可行。

(三)动产质押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物流银行业务中最大的法律风险在于不能满足“动产质押动产质权自出质人交付质押财产时设立”的法定要件,导致质权无效和落空。如果任由借款人提供质押的原材料、产成品、半成品在借款人厂区自有仓库内存放,任由借款人自行出入调出进,并不符合动产交付质权人的法定要求,质押无效。实践中就有过类此案例,法院认定质物一直由出质人占有,从未转移给银行占有,银行质权无效。因此,为防范质权无效的风险,银行在办理动产质押时,质物须存入第三方物流公司或银行租用的仓库,可要求第三方物流公司出具仓单,及时取得动产质押的法律凭证,确保质物交付银行占有或银行委托的第三方占有,使质权合法有效。

(四)银行、借款人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签订的监管协议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实践中有关物流银行的案例多出现在仓储阶段,如某银行诉借款人、某仓储公司合同纠纷一案,诉因是质物被借款人转移,而仓储公司称不知情,系客户强行提走;另一案件是存储在某仓储公司仓库价值近千万元的质押物被发现“调包”,仓单上载明的“冰箱”、“空调”,竟变成了木头框、草袋子等填充物。在发生纠纷和争议时,三方监管协议是解决纠纷和损失赔偿的重要依据。

《物权法》对质权人对质押货物的监管权利并无规定,银行对货物的监管权利仅来源于各方的协议约定,所以须通过银行、借款人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签订的三方监管协议明确开展仓单质押授信业务中各方的权利义务。协议中应明确约定仓单质押的实现方式,质押仓单项下货物的提取、补充新仓单等程序,各方在仓单质押期间的职责,监管的内容及违约责任;对三方有交叉重叠和重要、主要的权利义务,应特别予以明确,避免容易引起争议和责任的推诿。

1、注意监管与保管的区别,明确监管义务的内容。

保管和监管两者只有一字之差,但含义却有所不同,有的物流公司为缩小其义务和责任范围,往往模糊两者的区别,或要求签订的三方协议仅为保管协议而非监管协议。从物流银行业务的顺利发展和银行权益的维护来看,三方协议中保管和监管义务的同时约定必不可少。

“保管”侧重于妥善保管货物,通过间接占有的方式帮助银行满足银行动产质押生效的法定要件,使货物保持原状不致受损;“监管”则侧重于借助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管理系统实现对货物流动和变更的监管,三方协议中对此应对具体流程和义务、违约责任等明确予以约定。

2、物流公司应放弃对保管物的留置权。

三方协议中一般约定,相关货物保管和监管的费用由借款人支付。根据《合同法》第380条,保管人对保管货物享有留置权,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为防止借款人拖延不付费用而影响银行对货物的担保权益,有必要在协议中明确物流公司放弃对全部保管物的留置权,同时借款人与物流公司的仓储合同也应作出同样约定。

3、因仓单记载的存货人为借款人,应在协议中限制借款人的提货权。

因我国法律禁止“流质契约”,笔者不建议仓单的收货人记载为银行,“收货人/提货人”也并非仓单记载的要素,可以不注明,但应列明“存货人”为借款人,同时通过三方协议约定,未经银行同意,借款人不得任意提取或补充货物,限制借款人的提货权利。

4、注意三方协议与仓储合同的关系。

物流银行业务中,借款人与物流公司的仓储合同和上述三方协议是同时存在的,应注意两者的关系。两个协议既有联系,又有相对独立性。两个协议中,仓储公司对货物所负的保管义务应是相同的,但三方协议独立于仓储合同,仓储合同的期限届满、效力应不影响三方协议的效力,且关于提货的约定,仓储合同不应与三方协议不一致。

5、物流公司对货物的验收义务。

在上述“掉包”案件中,涉及到谁对入库货物负有验收义务的问题。根据《合同法》第384条,保管人应当按照约定对入库仓储物进行验收,因此物流公司负有对货物的验收义务,仓储合同和三方协议中对此应明确予以约定。

总之,物流银行业务是整合企业物流、信息流和现金流的金融创新产品,需要银行、借款企业和物流公司三者相互配合和协助,在动态的系统工程中实现三方共赢,其中的法律风险的识别和防范、相关协议的严格履行有助于物流银行业务顺利开展。

仓单质押贷款:操作与风险控制

近年来,各商业银行尝试推出的仓单质押贷款较好地满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并为银行自身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我国《物权法》将质权明确规定于担保物权中,并扩大了权利质押的范围,再次明确了仓单可以作为质权的标的。这类新型的仓单质押贷款业务因经验不足,尚存在一些风险,这些风险的防范和处理最终都要借助于法律手段和法律途径。根据《担保法》、《物权法》理论和操作仓单质押贷款的实践,对仓单质押的法律性质、贷款的操作要素、风险控制了做了初步探讨,现作如下总结,以期与业界同行交流。

一、仓单的分类及其性质

仓单是仓储方出具的,载明持单人或权利人凭单可以在仓储方提取一定货物的权利凭证。实践中,根据制作仓单的机构是否为期货交易所可以把仓单分为标准仓单和普通仓单。标准仓单是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并指定交割仓库在完成商品入库验收、确认合格后签发给货主的提货凭证。因其有期货交易所的信誉保证,其流通性、变现性较强。普通仓单则是期货交易所之外的仓储机构出具的,载明存货人或持单人享有提取货物权利的凭证。

从性质上讲,仓单为一种有价证券,具有证券的文义性、无因性、流通性等性质。根据我国《合同法》规定,仓单上应当载明存货人的名称或姓名和住所。因此,仓单为记名证券。

实践中还存在一种记名提货单,是仓储公司开出的证明存放在仓储公司的某批特定货物为存货人所有,但需存货人本人或其代理人到公司提货的凭证。此种情况下,仓储公司是看人出货而非凭单出货,该记名提货单没有流通性,不可以作为仓单质押的标的,以此提货单质押借款,并不构成仓单质押,而是动产质押。

二、仓单质押的性质和背书

仓单质押在性质上为动产质押还是权利质押,曾经存在争议。我们认为,从我国《担保法》和《物权法》的规定看,仓单质押是明确规定在权利质押中的,仓单质押在性质上应为权利质押。

由于仓单属于记名证券,因此,以仓单设质的,一般要求出质人在仓单上为仓单设质背书。我国《物权法》、《担保法》虽然没有规定仓单出质应当进行背书或登记,但是根据仓单为背书证券和文义证券的性质,设立仓单质押应当背书,没有背书的,不影响质押合同的效力,但不得对抗第三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8条规定:“以汇票、支票、本票出质,出质人与质权人没有背书记载„质押‟字样,以票据出质对抗善意第三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第99条规定:“以公司债券出质的,出质人和质权人没有背书记载„质押‟字样,以债券出质对抗公司和第三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因此,设立仓单质押,除签订书面的质押合同外,还应在仓单上背书。

三、仓单质押担保的债权范围

《担保法》第81条规定:“权利质押除适用本节规定外,适用本章第一节的规定。”而该法第67条规定:“质押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质物保管费用和实现质权的费用。质押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据此,仓单质押所担保的债权范围,除仓单质押合同另有约定外,应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质物保管费用和实现质权的费用。

四、仓单质押贷款的操作流程

仓单质押贷款,可按照以下程序操作:

1、仓储企业和贷款企业签订《仓储协议》,明确货物的入库验收和保管要求。货主将货物送往指定仓库,仓库经审核确认接收后,开具仓单;

2、贷款企业以仓库开具的仓单为凭证,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对仓单进行审核;

3、贷款企业、银行和仓库在协商的基础上,达成合作意向,并签署《仓单质押贷款三方合作协议书》,仓单出质背书并通知仓库后交银行;

4、仓储企业同银行签订《协助银行行使质押权保证书》,确定双方在合作中各自履行的责任;银行与贷款企业签订《账户监管协议》,为资金流通提供保障和便利;

5、仓单审核通过,在协议、手续齐备的基础上,银行向贷款企业按货物价值的一定比例发放贷款;

6、仓单质押期间,由仓储企业监管,仓储企业只接收银行的出库指令;

7、仓储企业按《仓储协议》的相关规定对货物进行监管,直至接收到银行的出库指令,并按指令将货物出库;

8、贷款企业履行同银行约定的义务,银行解除仓单质押,并将仓单归还贷款企业;

9、如若贷款企业不能到期归还贷款,银行有权将该仓单转让变现或者凭仓单提取货物变现,来实现担保债权;

10、在贷款未到期之前,若贷款企业想要置换所质押仓单或进行出库,应向风险保证金户打入与其仓单价值相等数目的货款,在贷款主办行确认重新质押足额仓单或归还相应贷款后,把该部分货款从风险保证金专户上退还给贷款企业。

五、仓单质押贷款风险表现及控制对银行而言,仓单质押贷款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风险: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导致仓单上货物灭失;

2、商业风险:市场因素导致仓单上货物价格下降;

3、政府风险:政府因素导致货物价格重大变化,政府设定为禁止、限制流通物、政府征收;

4、仓单风险:仓单制作不规范,入库单、提货单等作为仓单质押的凭证等;

5、仓储企业对贷款企业的债权风险:根据《担保法》和《合同法》,保管合同的保管人对保管货物享有留置权,该留置权优先于质权行使,导致质权受损。

针对以上风险,可考虑采用以下法律方法予以控制:

1、如果仓单上为特定货物,应通过制定三方协议来约定不可抗力的范围,并要求企业办理相应的商业保险,指定银行为受益人;

2、在质押合同中约定,当市场价格发生的变化或者政府因素可能害及质权时,质权人可以要求出质人另行提供担保,或提前将仓单变现,优先受偿;为避免引起争议,建议在质押合同中明确约定质物下跌的具体幅度和标准,确定警戒线或处置线,质物处理前应通知出质人;

3、严格审查仓单真实性、有效性、规范性,仓单上必须载明必要的记载事项,背书应明确、完整、连续。不能仅以名称是否为仓单来判断可否质押,而应根据单据的内容和效力进行判断。可质押的仓单必须具有流通行、文义性和独立价值等特点,上文中提到的记名提货单或“仓单”不是仓单质押,而是动产质押;

4、关于存货单、出货单。从立法角度看,仓单是唯一可质押的仓储权利凭证;从诸多仓储公司了解,出货单、存货单仅仅是仓库用于内部出入库管理的自制凭证,并不能排除仓储公司另行向存货人出具仓单的可能。故银行不宜接受以出货单、存货单等类似凭证进行的质押;

5、与仓储企业签订协议中约定,仓储企业对贷款企业留置权的行使,不应优先于质权;

6、在最高额仓单质押情况下,应根据“最高额担保授信事项”中的有关规则进行操作,涉及浮动担保的,还应参照适用“浮动担保的风险管理”中的有关风险管理规则。

综上,仓单质押贷款在国外已经成为企业与银行融通资金的重要手段,也是仓储业增值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仓单质押贷款业务需求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探索该业务涉及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应当成为业界的新课题。

仓单质押贷款风险管理研究

仓单质押贷款是一项新兴的物流服务,是传统储运向现代物流发展的一个延伸业务,同时,它也被看成是一种金融产品。通过仓储企业作为第三方担保人,有效地规避了金融风险,可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解决我国目前信用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因此,近年来这项业务受到了生产企业、物流企业、银行的广泛关注。

所谓仓单质押贷款是指货主企业把货物存储在仓库中,然后可以凭仓库开具的货物仓储凭证——仓单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根据货物的价值向货主企业提供一定比例的贷款,同时,由仓库代理监管货物。仓单质押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项目,为仓储企业拓展服务项目,开展多种经营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特别是在传统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过程中,仓单质押作为一种新型的业务应该得到广泛应用。

仓单质押贷款的潜在风险

仓单质押贷款业务开展以后所引起的资金流动,和涉及到法律、管理体制、信息安全等一系列问题,会随着实践的深入逐渐显露。因此,仓单质押是有一定风险的。对于仓储物流业来说,仓单质押业务的风险主要有:

客户资信风险

客户的业务能力、业务量及商品来源的合法性,对仓库来说都是潜在的风险。在滚动提取时提好补坏,有坏货风险,还有以次充好的质量风险。

仓单风险

仓单是质押贷款和提货的凭证,是有价证券,也是物权证券,但目前仓库所开的仓单还不够规范,如有的仓库甚至以入库单作质押凭证,以提货单作提货凭证。

质押商品选择风险

并不是所有的商品都适合作仓单质押,因为商品在某段时间的价格和质量都是会随时发生变化的,也就是说会有一定程度的风险。

商品监管风险

在质押商品的监管方面,由于仓库同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信息失真或信息滞后都会导致任何一方决策的失误,造成质押商品的监管风险。

内部管理和操作风险

许多仓库的信息化程度很低,还停留在人工作业的阶段,会增加内部人员作业和操作失误的机会,形成管理和操作风险。

规避风险的相关措施

针对上述仓单质押贷款的潜在风险,主要采取如下的防范措施(若存储商品发生损毁,需保险公司理赔的,应遵循保险公司相应的规范程序):

仓单的真实性、有效性

防范措施包括:指定印刷、固定格式、预留印鉴、由指定专人送至银行,并在仓单上和银企合作协议中申明;由借款人保证仓单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否则因此产生的贷款资金风险由借款人负完全责任。

对仓单质押商品要有一定的限制

该种商品应尽量是一种适用广泛,易于处置,价格波幅较小且不易变质(保存期至少一年)的商品,如:各类基础生产资料。为避免仓储、运输过程中对货物的损毁而带来的资金风险,应要求借款人在提供仓单的同时提交相应的“财产一切险”保单,第一受益人应为质押权人,即贷款银行。

对质押货物的监管

借款企业、仓库和银行三方保持信息畅通,在协商合作的基础上就相关的合作事宜达成一致,并签署协议。协议一经签署,双方均需严格按照执行。

仓单质押价格的确定

可以根据货物存放地的市场价或生产商与交易市场签订的代销暂定价来认定仓单价值。同时通过分析该种货物三年来的市场价格波动情况来判定其波幅空间,波幅小的折扣率可以大一些,七折甚至八折;波幅大的折扣率则必须有所下降,六折或五折不等。作为补充保证,还应设立风险保证金制度。

仓单质押货物的释放

由于一张仓单项下的货物是在不同时间,根据销售进度以多张不等量“专用仓单分提单”方式释放的,因此从仓单进入银行获准质押放款开始就要由管户信贷员按仓单编号、日期、金额、仓储地等要素登记明细台帐,每释放一笔,就要在相应仓单项下作销账记录,直至销售完成,货款全部回笼为止。

仓单质押贷款的操作流程

仓单质押业务是一项在国外较为成熟的金融服务业务。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仓单质押业务在我国许多地区和行业逐渐开展起来,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也正是由于仓单质押业务在国内存在时间较短,发展得并不完善,存在这大量的风险。这其中也缺乏严密的操作流程,规范流程的操作,对于规避风险,降低损失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仓单质押贷款业务主要有两大形式。一是现有存货的仓单质押贷款,其基本要点是:货主企业把货物存放在仓储企业中,然后凭货物仓储凭证——仓单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根据货物的价值向货主提供一定比例的贷款,而由仓库代理监管货物。二是拟购买货物的仓单质押贷款,即保兑仓业务,它相对于前者的特点是先票后货,即银行在买方客户交纳一定的保证金后开出承兑汇票,收票人为生产企业,生产企业在收到银行承兑汇票后按银行指定的仓库发货,货到仓库后转为仓单质押。

规范现有存货的仓单质押贷款操作流程:

现有存货仓单质押贷款的标准化操作流程为:

仓库和货主签订《仓储协议》,明确货物的入库验收和保护要求。货主将货物送往指定仓库,仓库经审核确认接收后,开具仓单。

货主以仓库开具的仓单为凭证,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以减少风险为前提对仓单进行审核。

货主、银行和仓库在协商的基础上,达成合作意向,并签署《仓单质押贷款三方合作协议书》,仓单出质背书登记交银行。

仓库同银行签订《不可撤销的协助银行行使质押权保证书》,确定双方在合作中各自履行的责任;银行与客户签订《账户监管协议》,为资金流通提供保障和便利。

仓单审核通过,在协议、手续齐备的基础上,银行向货主按货物价值的一定比例发放贷款。

货物质押期间,由仓库监管,货物的使用权归银行所有,仓库只接收银行的出库指令。

仓库按《仓储协议》的相关规定对货物进行监管,直至接收到银行的出库指令,并按指令将货物出库。

货主履行同银行约定的义务,银行解除仓单质押,并将仓单归还货主。

如若货主违约,银行有权处置质押在仓库的货物,并将处置指令下达给仓库。

仓库接收处置指令后,依据货物性质,对其进行拍卖或回购,来回笼资金。

规范拟购买货物的仓单质押信贷操作流程:

拟购买货物仓单质押贷款的标准化操作流程为:

买方贷款进货方在确保货物的一定市场需求后,同供方生产厂签订相应的购货合同。

买方贷款进货方同仓库签订《仓储协议》。

买方贷款进货方、银行、仓库和供方生产厂就合作事宜进行协商,达成一致后,签署《买方信贷四方协议》。

买方贷款进货方同银行签订《贷款(承兑)协议》,并交纳20%的保证金。

买方贷款进货方委托银行付款给供货生产厂。

银行在买方贷款进货方交纳保证金后,接受其委托,按协议规定付款给供方生产厂。

供方生产厂收到银行付款后,将货物发送至仓库。

仓库对货物进行验收,合格后入库保存,并通知银行

商品需求方向买方贷款进货方买X数量的该货物,并付相应款。

买方贷款进货方将X数量货物的保证金款交付给银行。

银行通知仓库放X数量的货。

仓库按银行下达的指令,出库X数量的货物直接至商品需求方。

当银行收到足额保证金后,通知仓库全部放货,并解除质押监管。

仓库按买方指令将所有货物全部出库。

如若买方贷款进货方没有按时交纳保证金,或违反《贷款协议》的其他规定,银行有权处置质押货物,并通知仓库实行。

仓库可按商品性质及需要,对其进行仓库回购或厂商回购。

根据货物性质及实际操作需要,最好向指定的保险公司申请办理仓储货物的保险,确保仓储货物出现损毁时,保险公司可以赔偿。

结论

仓单质押在国外已经成为企业与银行融通资金的重要手段,也是仓储业增值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仓单质押作为一项新兴的服务项目,在现实中没有经验可言,同时由于仓单质押业务涉及法律、管理体制、信息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可能产生不少风险及纠纷,如果仓储企业能够有效的防范以上风险,相信仓单质押业务会大有所为的。

物流公司怎样做仓单质押

1.开展仓单质押贷款的原则

开展仓单质押贷款业务对提高市场资源的使用效率,加快资金周转,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进行质押贷款应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1)首先要合乎国家的法律、法规。开展仓单质押贷款业务要做到合法经营,贷款业务符合国家信贷政策。同时,仓单质押贷款的程序要合法,对借款人的资信审查,还贷能力,信贷资金使用状况,借款手续是否完备,借款人的业务量及商品来源的合法性等有关事项必须事先审核,事中跟踪,确保每个环节不出现纰漏。

(2)风险防范原则。仓单质押贷款业务是质押贷款的一种形式,由于借款人向贷款人出质的是在期货市场中流通的标准仓单,所以,其风险系数相对较小。但是银行质押贷款可能面临以下的风险:商品的市场价格始终处于不断涨跌过程中,对应仓单的价值也处于不断变化当中,如果银行对质押物评估过高,就可能造成借款人还贷不积极;在质押商品的监管方面,由于仓库同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信息失真或信息滞后都会导致任何一方决策的失误,造成质押商品的监管风险等等。

(3)对借款人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原则。质押贷款是商业银行的常规贷款业务之一,也是商业银行获取盈利的一个途径。银行开展质押贷款既要讲究安全性、流动性,也要注重盈利性。仓单质押贷款经济风险偏低,可银行在办理贷款之前也须慎重选择和审核贷款对象。

2.仓单质押贷款的业务流程

如图简要地介绍的仓单质押的过程,首先是货主(借款人)与银行签订《银企合作协议》、《帐户监管协议》;仓储企业、货主和银行签订《仓储协议》;同时仓储企业与银行签订《不可撤消的协助行使质押权保证书》。

货主按照约定的数量将商品存放在仓库中,仓储企业在接到通知后,验货确认,然后开专用商品储存凭证———仓单给存货的货主;货主当场对专用仓单做质押背书,由仓库盖章后,货主凭仓单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银行向仓库核实货主储存商品的详细情况,包括商品的品种、数量、质量以及商品的情况,决定是否向货主提供质押贷款,以及质押贷款的数额;把经过银行同意的进行质押贷款的商品交由仓库代理监管;最后就是商品的具体处置。

3.仓单质押的优势与风险

仓单质押业务是一种具有多边三赢性质的新兴业务。第一,允许客户利用在市场经营的商品做质押贷款,可以解决企业经营融资问题,争取更多的流动资金,达到实现规模经营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第二,仓库与银行合作,监管客户在银行质押贷款商品,一方面增加了配套服务功能,吸引更多的货主企业进驻,增加了仓储附加值,提高了仓库空间的利用率,提升了企业综合价值和竞争力;另一方面,仓库作为银行和客户都相互信任的第三方,可以更好地融入到客户的商品产销供应链中去,有利于物流企业的业务整合,同时也加强了同银行的同盟关系。第三,银行发放质押贷款,由仓库负责质押物资,既放贷又吸引了储户,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又由于由货物做抵押,贷款的风险大大降低,规避了风险,并能产生新的经济效益。

仓单质押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利润来源之一,而信贷风险是贷款人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商业银行必须发展信贷业务,同时还必须保证按时收回贷款的本金和利息,不能出现呆坏账。仓单是信用程度较高的有价证券,它与高质量的商品相对应,包含着交割仓库、期货交易所对质量、数量的信用担保,但是低风险不等于无风险。仓单质押过程中包含着以下的风险:

(1)客户资信风险。客户的业务能力、业务量及商品来源的合法性(走私商品有罚没风险),商品质量等诸多方面对仓库来说都是潜在的风险。

(2)仓单风险。仓单是质押贷款和提货的凭证,是有价证券,也是物权证券,但目前仓库所开的仓单还不够规范,如有的仓库甚至以入库单作质押凭证,以提货单作提货凭证,因此,必须有科学的管理程序,保证仓单的唯一性与物权凭证性质。

(3)质押物选择风险。并不是所有的商品都适合作仓单质押,因为商品在某段时间的价格和质量都是会随时发生变化的,也就是说会有一定程度的风险。因此,要选择价格涨跌幅度不大、质量稳定的品种,如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大豆等。

(4)商品监管风险。在质押商品的监管方面,仓储企业必须对质押商品的种类、数量、品种进行有效监管,作好防潮、防霉等安全保障,严防货损货差,严格出入库的盘点,防止仓储保管不善而给仓单的持有人造成损失的风险。

(5)内部管理和操作风险。许多仓库的信息化程度很低,还停留在人工作业的阶段,会增加内部人员作案和操作失误的机会,形成管理和操作风险。

4.控制风险的对策

(1)建立和整合客户和银行信用。客户资信风险、仓单风险、商品的监管风险都与信用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三方物流作为联结货主与金融机构的服务平台,就需要在开展仓单质押业务时建立和整合这些信用。第三方物流公司作为货主的代理人,监管仓库中的商品,因此,第三方物流公司要与货主建立信用。银行质押贷款业务的开展则是建立在仓单的真实有效性和对第三方物流公司仓库监管的信任之上。所以,信用的建立是基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实力。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利用双方都信任的关系开展仓单质押业务,完成信用的整合。

(2)加强对仓单的管理。仓单是在仓库接受存货人要存放的商品以后,向存货人开具的说明存货情况的存单。这种存单具备特殊的功能和特殊的作用———有效证券。即仓单可以作为一种有价证券进行质押,实现资金融通,辅助完成现货交易,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的功能。它是仓单质押业务开展的重要法律依据和凭证。因此仓单的管理问题是最为紧迫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3)限定质押商品的范围和确定价格。在开展仓单质押业务时,货主希望质押商品品种、数量和标准化程度能不受限制;而对于银行和仓库来说,则要求质押的商品要有所限制。因为第三方物流公司要考虑自身的存储能力、管理水平能否满足客户的需求,并协同银行做好商品的限制工作。受仓储条件的限制,目前一些开展此项业务的仓库基本上是尽量选择适用广泛、易于处置、价格波幅较小且不易变质的商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管理经验的丰富,可用于仓单质押的商品的种类会不断增加。对商品价值的综合评估确定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客户本身的信用和实力,二是商品自身的属性,三是该种商品近几年来的市场价格波动情况。这个价格目前都是由银行确定的,仓储作为双方信任的委托代理方,它在价格的确定过程中也应起到监管和提供参考的作用。随着仓单质押业务不断深化,银行对仓储信任的日益提升,很有可能由仓储来确定价格。

5.监管和处置质押商品。第三方物流公司作为银行和客户双方信任的第三方,在商品的监管和处置环节扮演着特殊的角色,负有特殊的责任。所以,在开展仓单质押业务时,应尽量使各项手续完备,严格按合同行使权利。

在仓储环节,首先,要和客户企业签订“仓储协议”,明确商品的入库验收和养护要求,并开具明确表明商品已属抵押给银行的专用仓单;并向指定的保险公司申请办理仓储物的保险,确保仓储物出现损毁时,保险公司可以赔偿。其次,要与银行签订“不可撤销的协助银行行使质押权保证书”,保证仓单与商品存储情况相符,手续完备;质押期间无银行同意不得向借款人或任意第三人发货;不以存货方未付有关保管费为由阻挠、干涉、妨碍银行行使质押权等;客户提货要在银行的监管下采取仓单提货。

在商品处置环节,要视具体情况具体处理。一是贷款还未到期,由于市场价格下降,银行通知借款人追加风险保证金,在双方所确定的日期期限内借款人仍未履行追加义务的,银行可委托第三方(很有可能是仓储)对尚未销售商品按现行市场价下浮一定比率以尽快实现销售,收回贷款本金。二是贷款到期,但监管账户内销售回笼款不足偿还贷款本息且无其他资金来源作为补充,银行也可委托第三方(很有可能是仓储)对仓储的相应数量商品按现行市场价下浮一定比率以内实现销售处理,直到收回贷款本息。仓单质押货物的处置,受市场影响大,需事先各方签订协议就处置方式作出明确规定,确保各方利益。

6.加快仓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仓储信息化的过程中会不断改善和优化管理和业务过程。仓储的信息化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内部管理流程的信息化;和其合作伙伴、客户以及监管机构协同作业的信息化。内部的信息化能优化其“仓储物流”,更好地完成内部的管理和操作;协同作业的信息化是优化其物流网络和服务体系。信息化降低内部人员作案和操作的失误,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了同客户与银行进行信息沟通和共享的效率,降低了仓储和银行的风险,方便了银行对仓储的监管,完善了为客户提供的物流服务。

如何规避仓单质押贷款风险

仓单质押贷款是指货主企业把货物存储在仓库中,然后凭仓库开具的货物仓储凭证——仓单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根据货物的价值向货主企业提供一定比例的贷款,同时,由仓库代理监管货物。仓单质押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项目,为仓储企业拓展服务项目,开展多种经营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特别是在传统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过程中,仓单质押作为一种新型的业务得到了广泛应用。不过开展仓单质押贷款业务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仓单质押业务的风险

1、客户资信风险:客户的业务能力、业务量及商品来源的合法性,对仓库来说都是潜在的风险。在滚动提取时提好补坏,有坏货风险,还有以次充好的质量风险。

2、仓单风险:仓单是质押贷款和提货的凭证,是有价证券,也是物权证券,但目前仓库所开的仓单还不够规范,如有的仓库甚至以入库单作质押凭证,以提货单作提货凭证。

3、质押商品选择风险:并不是所有的商品都适合作仓单质押,因为商品在某段时间的价格和质量都是会随时发生变化的,也就是说会有一定程度的风险。

4、商品监管风险:在质押商品的监管方面,由于仓库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信息失真或信息滞后都会导致任何一方决策的失误,造成质押商品的监管风险。

5、内部管理和操作风险许多仓库的信息化程度很低,还停留在人工作业的阶段,会增加内部人员作业和操作失误的机会,形成管理和操作风险。

二、规避风险的相关措施

根据上述存在的风险情况,建议采取如下的规避风险措施(若存储商品发生损毁,需保险公司理赔的,应遵循保险公司相应的规范程序)。

1、仓单的真实性、有效性。防范措施包括:指定印刷、固定格式、预留印鉴、由指定专人送至银行,并在仓单上和银企合作协议中申明;由借款人保证仓单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否则因此产生的贷款资金风险由借款人负完全责任。

2、对仓单质押商品要有一定的限制。该种商品应尽量是一种适用广泛,易于处置,价格波幅较小且不易变质(保存期至少一年)的商品,如:各类基础生产资料。为避免仓储、运输过程中对货物的损毁而带来的资金风险,应要求借款人在提供仓单的同时提交相应的“财产一切险”保单,第一受益人应为质押权人,即贷款银行。

3、对质押货物的监管。借款企业、仓库和银行三方保持信息畅通,在协商合作的基础上就相关的合作事宜达成一致,并签署协议。协议一经签署,双方均需严格按照执行。

4、仓单质押价格的确定。可以根据货物存放地的市场价或生产商与交易市场签订的代销暂定价来认定仓单价值。同时通过分析该种货物三年来的市场价格波动情况来判定其波幅空间,波幅小的折扣率可以大一些,七折甚至八折;波幅大的折扣率则必须有所下降,六折或五折不等。作为补充保证,还应设立风险保证金制度。

5、仓单质押货物的释放。由于一张仓单项下的货物是在不同时间,根据销售进度以多张不等量“专用仓单分提单”方式释放的,因此从仓单进入银行获准质押放款开始就要由管户信贷员按仓单编号、日期、金额、仓储地等要素登记明细台帐,每释放一笔,就要在相应仓单项下作销账记录,直至销售完成,货款全部回笼为止。

仓单质押融资中介服务协议书 篇7

仓单 (Warehouse receipt) 是保管人收到仓储物后给存货人开付的提取仓储物的凭证。标准仓单 (Standard warehouse receipt) 是指指定在完成入库商品验收、确认合格并签发《货物存储证明》后, 按统一格式制定并经交易所注册可以在交易所流通的实物所有权凭证。普通仓单是指非标准仓单以外的仓单。

普通仓单质押融资方式中的参与者众多 (下文中会提到, 此处不赘述) , 有时在特定的情况下, 这种融资模式也把供应链主体企业引入进来充当回购保证人或者要求仓储机构提供回购保证。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为了有效地防范信用风险, 金融机构对仓储机构的选择要慎重, 要极力避免仓储机构与供应链中小企业的勾结。具体而言, 普通仓单质押融资方式又可以分为两种基本方式:供应链中小企业先单质押融资方式和供应链中小企业后单质押融资方式。

一、供应链中小企业先单质押融资方式

供应链中小企业把物资存入仓储机构, 在先取得普通仓单后, 然后拿着仓单到商业银行进行质押贷款申请, 商业银行对仓单的价值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评估后, 根据评估后的价值, 为这些企业发放贷款 (一般为评估价值的百分之七十) 。

详见供应链中小企业先单质押融资方式的示意图 (图1) 。

融资方式的过程简要说明如下:

第一, 在这个步骤中, 融资企业 (中小企业) 将有价物资送抵达第三方物流企业 (通常是仓储企业) , 第三方物流企业验收审查收储物资, 为融资企业开仓单。融资企业取得第三方物流企业开的仓单后, 还可以办理保险 (视具体的情况而定, 这一环节不是必须的) 。保险合同中, 商业银行必须是第一的受益人, 合同中不能有任何限制商业银行的款项。第二, 商业银行审验融资企业的仓单。第三, 商业银行、第三方物流企业和融资企业签订三方协议, 融资企业将仓单质押给商业银行;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商业银行签订协助商业银行行使质押权的协议;商企之间还要订立监管协议 (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 。第四, 商业银行发放贷款 (金额为评估仓单价值的百分之七十左右) 。第五, 金融机构 (商行) 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出放出货物的指令。第六, 第三方物流企业审查指令, 如无疑问, 放出融资企业之有价物资。第七, 商业银行收回本息, 归还融资企业质押的仓单。第八, 如果融资企业没遵守协议, 商业银行向第三方物流企业下达货物处置指令。第九, 第三方物流企业接到处置指令, 如无疑问, 对融资企业的有机物资进行处理。

供应链中小企业先单质押融资方式在实际的运作中, 还有以下的两个小变种:供应链中小企业质押直接融资方式和供应链中小企业先单质押担保融资方式。

供应链中小企业质押直接融资方式下, 仓储机构作用增强了。金融机构根据仓储机构的实际情况, 授予其一定数量的信贷额度。仓储机构利用这些额度直接为供应链中小企业提供融资资金。此方式下, 金融机构并不直接参与供应链中小企业的融资的过程。此方式的好处在于:融资的操作流程省去了金融机构的参与, 缩短了融资的实际, 提高了融资的效率。

供应链中小企业先单质押担保融资方式是金融机构为了进一步防范信用风险采取的一种改进融资方式。在此方式中, 仓储机构或供应链主体企业为供应链中小企业申请普通仓单质押融资提供担保, 间接提升其信用水平, 从而获得金融机构提供的供应链融资资金。

二、供应链中小企业后单质押融资方式

供应链中小企业采购物资时, 先向金融机构提交一定数量的保证金 (或以金融机构认可的财产作抵押) , 取得供应链融资资金后, 采购所需物资, 采购后将物资送进仓储机构, 获取仓单做质押。

融资方式的过程简要说明如下:

供应链中小企业与供应链上游厂商订立采购合约。仓储机构与供应链中小企业就采购的物资订立仓储合约。仓储机构、金融机构、供应链中小企业和供应链上游厂商就融资问题订立四方合约。供应链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缴纳一定数量的保证金 (或以金融机构认可的财产作抵押) 。在此基础上, 供应链中小企业委托金融机构向供应链上游厂商支付购物款。金融机构受供应链中小企业的委托, 将购物款支付给供应链上游厂商。

收到金融机构替供应链中小企业支付的购物款后, 供应链上游厂商将货物发送给仓储机构保存。仓储机构对送来的货物验收, 合格后保存并出具仓单, 按照四方合约, 告知金融机构 (仓单给金融机构质押) 。供应链中小企业为获得采购物资, 继续缴纳保证金给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在以上基础上, 要求仓储机构放适量的货。仓储机构按照金融机构的要求出货。最后三步骤反复循环, 直到金融机构的供应链融资资金全部回收为止。全部收回时, 金融机构要求仓储机构把剩下的货出完, 并解除仓单质押。仓储机构按照金融机构的要求, 出完全部货物。如果供应链中的需融资企业 (一般中小企业) 违背合约 (包括不可抗力的情况) , 商业银行向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出下达处置货物的指令 (如拍卖) 。第三方物流公司按照金融机构的要求, 或自己或供应链上游厂商回购。

三、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措施

在该模式下, 虚假物权或物权控制丧失是风险的主要来源。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金融机构的主要风险控制措施有 (不同的控制环节下可交叉) 。

第一, 贷前:贷前的主要控制措施是进行授信调查控制, 比如质押货物购买、销售情况记录 (数量、价格) 、销售半径及区域销售优势, 区域市场容量、价格波动因素、行业盈利前景;货物的技术特性、目标市场定位、营销政策、现有主要合作伙伴;主要竞争对手、相互间的竞争优势及劣势;仓储机构的经营状况、财务实力、资信记录、管理能力;货物是否仍适销对路、是否有积压情况;结合质押货物的数量和价格水平分析质押货物的变现能力;承诺回购方的市场地位、资信状况和经营状况。

第二, 贷中:贷中的主要控制措施是进行授信审查控制, 除审查货物特征 (如本例中的纸张、纸型) 与约定式样是否一致外, 可在存货质押协议中让融资企业作出保证, 保证自己是协议项下的仓单的完全、有效、合法的所有者, 且仓单不存在所有权方面的争议, 用于融资项下的质押不会受到任何限制, 保证不将合约项下的质物作出馈赠、转让、再抵押或任何其他方式的处分。

第三, 贷后:贷后的主要控制措施有三种, 逐日盯市与跌价补偿 (一般针对的是标准仓单质押融资) 。查库、核库与出库、过户:这四项制度是保障对货权控制的基本制度, 如果违背这四项制度, 容易导致货权丧失, 进而导致风险失控。金融机构是否进行查库、如何查库 (查库的方式方法等) 应该由金融机构行独立自主的决定, 任何相关方不得进行干预。根据查库核库结果, 对不满足存货质押业务的情况, 金融机构要适时提出 (主要针对存货质押融资人、第三方物流监管企业) 整补修正措施和建议, 并交由独立的相关机构负责处理和落实。至于质押货物的出库和过户, 必须经过金融机构的同意才能操作 (在实际运作过程中, 必须出具商业银行的真实书面通知或其它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而且在存货质押融资的合约中, 需要注明在合约的执行期间, 没有经过金融机构的正式同意 (以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本为准) , 任何相关方都不能对质押物或质押相关物进行任何处理, 已经处理了的, 从初始起就无效;在处理过程中, 损害了商业银行利益的, 商业银行有权要求法律介入。总之, 金融机构应通过各种手段, 确保自己的利益不被侵害并防范风险。出账与日常管理:只有金融机构的发放贷款的要求的得到有效的保证后, 相关部门才可以为相应的款项做出账的流程。一般来说, 金融机构要求得到保证的条件有:合规性要求, 比如各种融资文件 (纸质的或电子版的) 的完整性。具体到实际情况, 主要要看各种协议、证明、通知书 (含回执) 等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建立和执行严格的日常管理制度, 严密地监控可能存在和发生的风险。比如建立以业务为基础的融资项目管理台账, 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更新和检核。

摘要:从风险管控的角度来划分, 供应链融资模式的一个子种类是风险载体主要为物权控制的供应链融资模式。在现实的融资实践中, 普通仓单质押融资和标准仓单质押融资是这种供应链融资模式的典型运作方式, 本文以前一种方式为例, 集中探讨了该方式各个子类别的流程和适用规范, 最后从金融机构的角度对该融资模式的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供应链,普通仓单质押,物权控制

参考文献

[1]张伟斌、刘可:供应链金融发展能降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吗?[J].经济科学, 2012 (6) .

[2]屈文洲等:信息不对称、融资约束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J].经济研究, 2011 (6) .

上一篇:小学征兵宣传工作总结下一篇:提成计算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