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干法经典语录

2024-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稻盛和夫干法经典语录(共7篇)

稻盛和夫干法经典语录 篇1

――稻盛和夫《干法》

所谓人生,归根到底,就是“一瞬间、一瞬间持续的积累”,如此而已。每一秒钟的积累成为今天这一天;每一天的积累成为一周、一月、一年,乃至人的一生。那些让人惊奇的伟业,实际上,几乎都是极为普通的人兢兢业业、一步一步持续积累的结果。

――稻盛和夫《干法》

劳动的意义不仅在于追求业绩,更在于完善人的心灵。

――稻盛和夫《干法》

“工作造就人格”,就是要通过每一天认真踏实的工作,逐步铸成自己独立的、优秀的人格,可以修身养性。这样的道德说教,同现在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我也曾不屑一顾,但是,大学毕业后的经历使我对年轻人的这种浅薄的想法就被现实彻底地粉碎了。

――稻盛和夫《干法》

只有通过长时间不懈的工作,磨砺了心志,才会具备厚重的人格,在生活中沉稳而不摇摆。每次与这样的人接触,就能引起我的重新思索,思索工作这一行为的神圣性。

――稻盛和夫《干法》

为了自我诫勉,为了不让邪恶之心轻易地控制自己,不知何时起,我就采用了一种自诫的仪式。当骄傲自满、自以为是这一类邪恶的念头在心中冒头时,我就立即给自己一个反省的机会。我年轻时就开始做这种努力。这种习惯起到了修正轨道的作用,使我至今的人生,没有脱轨,仍能勇往直前。

――稻盛和夫《干法》

“愚直地、认真地、专业地、诚实地”投身于自己的工作,长此以往,人就能很自然地抑制自身的欲望。此外,热衷于工作,还能镇住愤怒之心,也会无暇发牢骚,而且日复一日努力工作,还能一点一点提升自己的人格。

――稻盛和夫《干法》

苦难不会没完没了,当然幸运也不会永远持续。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消沉,这比什么都重要。

――稻盛和夫《干法》

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正是我人生的起点,或许也正是我最大的“幸运”。

――稻盛和夫《干法》

热爱工作,投身事业,在这一过程中,抑制私心,陶冶人格,同时积累经验,提高能力。这样,才能获得周围人们的信任和尊敬。

――稻盛和夫《干法》

万幸的是,我不痛恨自己的工作,每天早上我都期待着邮件和短信给我带来的信息。我只能说,我是幸运地撞上了“该做”、“能做”、“愿意做”三个圆圈的交集。

――稻盛和夫《干法》

人的烦恼据说有108种之多。其中“欲望”、“烦恼”、“愚痴”这三者都是卑怯之心,是让人陷于烦恼的最厉害的东西。他们纠缠于人的内心,要驱赶也驱赶不走。释迦牟尼把这三者成为“三毒”,它们是将人的行动导向错误道路的万恶之源。

――稻盛和夫《干法》

工作最重要的目的在于通过工作来磨练自己的心志、提高自己的人格。就是说,全身心投入当前自己该做的事情中去,聚精会神,精益求精。

――稻盛和夫《干法》

从一定程度上说,人类生活、生命的意义都是由工作创造的意义所支撑的,真正理解了工作的意义,也就掌握了理解整个人生意义的“金钥匙”。掌握了这把“金钥匙”,我们就不难建立积极、健康的工作态度和人生态度。

――稻盛和夫《干法》

难得来这世上走一回,你的人生真的有价值吗?

――稻盛和夫《干法》

刚踏进社会的年轻人,把工作视作是剥夺人性的苦役。甚至很多人干脆不求职、不工作,而选择在父母的庇护之下混日子。要不然就不务正业,靠打零工糊口。无固定工作的自由职业者的增加,是劳动观念、工作意识改变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稻盛和夫《干法》

热恋中的恋人,在旁人看来目瞪口呆的事情,他们却处之泰然。工作也一样,只有迷恋工作、热爱工作,才能长期坚持艰苦的工作,一以贯之,无怨无悔。

――稻盛和夫《干法》

劳动是医治百病的良药;工作能够克服人生的磨难,让你的命运获得转机。

――稻盛和夫《干法》

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心志――这是我的观点。提高心志是一件非常困难度事情,有的僧人经历长期严格的修行,也未必能够做到。但是,在工作中却隐藏着可以达到这个目的的巨大力量。

――稻盛和夫《干法》

有情人相会,千里变一里,这句话真实地表达了我当时的心情。

读稻盛和夫--干法有感 篇2

--------------读稻盛和夫《干法》有感

不知不觉又来到了公司的读书月,去年公司组织全员学习《没有任何借口》后,在工作中大家找借口的少了,勇于担当积极工作的人多了。今年我们开展的是“像稻盛和夫学经营”。

拜读了稻盛和夫的《干法》一书,感觉书中的每一标题都是催人奋进的励志短语,从简单质朴的字里行间感受引人深思的人生哲学。从开篇的序言开始,就点出了当今社会具有警示意义的话题-什么是真确的工作劳动观?工作是对万病都奏效的灵丹妙药,通过工作你可以克服各种困难和考验,让自己的人生时来运转。

我们为什么要工作?答案其实很简单 因为工作能够锻炼人性、磨砺心志,工作是人生最尊贵、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工作时间长了,我们慢慢的觉得工作就是日复一日重复做一件事,不知道自己工作的目标是什么,一直把做好工作看成是对生活负责的一种态度,只是尽自己的努力做好份内工作。读了稻盛先生的《干法》,忽然明白了自己的目标和意义: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心志。工作可以起到锻炼心志、提升人性的作用,长时间不懈的工作可以磨砺心志。工作是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我们寒窗苦读来的专业知识,我们的应变力、决断力、适应力、协调能力和常年积累的经验都将在这样的一个舞台上得到展示和提高。

我们要如何工作?首先就是运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去喜欢上自己的工作,热爱工作。当然这个方法很难做到,尤其在困难的环境下,我们很难用纯意志力去达成,所以下面有几个小方法:当工作进展顺利时,就要直率地表达出快乐;当成果受到别人的夸奖时,就要诚挚

地表示感谢。继而将这种喜悦和感动当做精神食粮,然后继续投入艰苦的工作。记得我们刚开始产品转型时,开发在公司来说没有任何基础,大部分的同事也没有经历过的新东西,在开发的过程中出现了坯布织布问题,印染新工艺不稳定问题,整个流程不顺畅,营销不了解产品等等很多问题。抱着自己的产品睡,要全部投入工作、热衷于工作,达到与工作“共生死”的程度,而不在乎别人的看法。看起来平凡的、不起眼的工作,能坚韧不拔地去做,坚持不懈地去做,这种“持续的力量”是事业成功的最重要基石,公司转型的艰难没有击倒我们,依然坚持到今天。将努力变为“持续的力量”,就能让一个“平凡的人”变为一个“非凡的人”,就会拥有强大的能量!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消沉,每天每日勤奋工作,这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如何才能做的更好?稻盛先生说,要想度过一个充实的人生,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另一种是让自己喜欢上工作。能够碰上自己喜欢的工作,这种机率恐怕不足千分之

一、万分之一。与其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如先喜欢上自己已有的工作。喜欢自己的工作,快乐的工作,就能忍受任何艰苦;只要不懈努力,任何事情都能成功。”在我们周围,听到的多是报怨和牢骚,别人如何不配合自己的工作,谈得最少的是工作的开心和乐趣。其实不管自己处在何种境遇,都要抱着积极的心态朝前看,任何时候都要拼命工作,持续努力,这才是最重要的。很多时候,我们在工作的时候,总是说尽力而为;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说尽力而为。我们可以原谅这种说法,但不能原谅这种做法。我们要在工作上树立必胜的信心,在战略上藐视困难,在战术上重视困难,付出自己百分之百的努力,成功的机会是不会错过的。想到困难,正视困难,克服困难,解决困难,到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自我的心理斗争过程,就像稻盛先生所说:当你竭尽全力时神灵将会现身。专心致志于一行一业,不腻烦、不焦躁,埋头苦干,不屈服于任何困难,坚持不懈。每天不断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即使一天的进步微不足道,但若经过十年的积累,就一定可以孕育巨大的变化。我们要在日常的简单工作中不断寻找创新点,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使工作中每件平凡事都能有闪亮之处。只要肯开动脑筋,就可以想出许多又快又好的方法。无论多么渺小的工作,都积极去做。

稻盛和夫的《干法》告诉我们: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磨砺灵魂,提升心志,以“利他”之心为准则,倾尽所能,日日“精进”,这才是人生的目的,也是最引以为荣的活法

稻盛和夫干法读后感 篇3

偶看完《干法》,体会到一点感悟,诉诸笔端,自娱一下

成功三要素

干法这本书,我是一口气读完的。看的出来,稻盛前辈写书很用心,跟目前充斥在市面上的那些所谓的成功学之类东拼西凑的货色完全不同。说实话,这本书给我的震惊着实不轻,之前我只是听说过他,没想到他居然是这样强悍,这样恐怖。稻盛和夫可以说是白手起家,自己创建的两家企业都是在极为强大的竞争对手压迫下顽强地存活下来,慢慢发展壮大并成为业内难以企及的高峰存在的。稻盛哲学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多花点时间研究,探索和学习,我从此书中获得一点心得体会,现在分享出来,不是很拿得出手,希望大家不要嫌弃。看完这本书,我初步得出这样的结论:

如果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做出一点成绩,有三点要素必不可少:

第一,热爱自己的工作

干法上说,如果想做好自己的工作,首先要喜欢自己的工作、如果不行,就强制喜欢上自己的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全部潜力。没错,这一点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能领会。在这个世界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我们如果想获得别人的认可,创造价值,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必须强制自己喜欢上自己的工作,因为只有喜欢,才会用心,只有用心,才有可能成事。而稻盛和夫在这方面就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在松风工业的工作他一开始并不喜欢,也矛盾了很久,曾想过甩手走人,可是自从意识到自己正在做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事业后,他改变了心态,变得积极,变得坚定,眼睛里全是产品,心里想的全是技术,日夜与火炉和铁锅为伴,吃睡都在实验室,于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办公条件极为简陋的前提下他居然用创新的土方法成功制作出了世界领先的陶瓷材料,掌握了这一举世瞩目的新技术。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如果不是出于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他不会投入如此多的精力和心血,如果我们也能像他一样,对自己的工作无比用心,相信没有任何工作做不好。我们的大脑是个沉睡的巨人,常人一般只用了大脑的2%-5%,而伟大如爱因斯坦不过也用了12%所以,倘若我们真的能做到用心,热爱自己的工作并全力付出,那么像稻盛和夫那样取得工作上的巨大突破也是大有可能的。

第二,坚韧的意志和过人的胆识

稻盛和夫的京瓷建立起来之后,面对着垄断寡头一般的竞争对手,硬没有被打趴下,而是倔强地坚持不懈地缓慢占领一个又一个市场,最后成为同类市场上的佼佼者,这其中的艰辛又岂是一般人所能承受得了的?当时现有产品市场几乎全被几大竞争对手瓜分,谁会对这个新成立的小公司正眼相看?更何况这家小公司无论人手,技术还是设备都远远不能和竞争对手们相提并论?那它是怎么成功的呢?它是这样做的:无论哪家公司抛给它一个产品问他“你可以做吗?”他都说“能!”为什么会在有那么强大的供货商的同时,会有一家公司问某种产品是否京瓷可以做,答案显而易见,因为那些强大的供货商做不了,那些技术成熟,设备先进的公司尚且做不出,京瓷怎么可能做得出来,不过正相反,通过稻盛和夫和他手下员工的疯狂加班和全力攻关,这些貌似不可能全部变成了可能,而且京瓷竟然在不知不觉之间掌握了同行业最先进的技术,生产出了市场上最先进的陶瓷材料,并一跃成为行业龙头老大!这是一种什么概念,没有坚韧的意志和过人的胆识,怎么可能出现这样的结果?恐怕一般公司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早就支支吾吾一句:“不能做”然后就灰头土脸地逃之夭夭了,他们的顾虑是可以理解的:接这个活儿办不成事陪人家损失不说企业名声也扫地了,那还混不混了!所以他们连尝试一下也都不敢了,这失败的代价可是很大的,可是殊不知他们拒绝尝试从而避免失败的同时也失去了这个可能成功的机会,尽管成功的希望很渺茫,但却彻底与成功无缘。这样的机会只有有胆量的人才有资格获得,也唯有意志坚定者才能最终笑到最后。中国有句古话:叫人又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当时说来确实有戏谑的意味,但何尝不是一句真理,连想都不敢想的人还谈什么成功,有再多成功的机会向他招手,他都会望而却步,落荒而逃。所以,当我们面临挑战时,我们要勇敢地对自己说,我可以!朋友们,当领导想提拔你问你能不能胜任,或是当主管想为你的业绩设一个高指标问你能不能完成时,你要说能!因为只有你有了肯定的回答,你才拥有了取得成功的机会!

第三,做最好的产品

相信大家看了这本书肯定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稻盛和夫是个完美主义者,而且是完美的过分那种。他让自己的工程师设计一款新产品,该工程师不分昼夜,日夜钻研,做了几百次实验,终于在规定时间内做出了成品,兴奋异常地来到稻盛和夫面前邀功,不料稻盛和夫只看了一眼,就直截了当地泼了他一头冷水,原因无非是那产品表面上貌似因为氧化物燃烧的关系而出现了黑色烟状杂质,稻盛随即毫不掩饰地做了产品不合格的结论。这位工程师自然四郁闷得不行,但经过稻盛解释也就释然了。没错,一件产品的好坏不是外观所能决定的,但是带有杂质的外观直接会让顾客看了第一眼之后就抛到一边,因为外观尚且不能保证过关,性能能好到哪儿去?更有甚者甚至会想到这是个态度问题,外观做的这么潦草,在内在价值方面又能有多上心„等等等等,所以正如某位先贤所说的:细节决定成败。()稻盛和夫要的是完美的产品,要的是同类产品的标杆和范本,而不是一个参与者,他近乎偏执的严格要求最终使他的产品始终站在业界顶峰高度,所以他的成功绝对是必然的。不管是产品还是服务,无论发展多少年始终都有改进的余地,无论哪个行业都会有领头羊和落后者,但不论做什么,我们心里都要有这样的觉悟:一定要做到最好!只有抱着这样的想法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才有可能打出自己的天地。

这三点体会必会成为我今后生活和工作的指针,指导我不断前进,感谢公司领导推荐的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干法一书无疑是一本体验稻盛哲学的经典,值得我们每个人反复读,细细读,用心读,而每再读一次必然都会有新的体会。很高兴今日能有这个机会与大家一起交流读书心得,共同进步,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谢谢大家!

篇二:稻盛和夫干法读后感

读《干法》的时候,我心里感触颇深,首先是被稻盛和夫本人对于工作的精神所感动,毫无疑问,他是一位“工作狂”,他对工作有一种真诚的坦直的执着,并且有着必胜的信念。

同时,我注意到,他是一位有神论者,并简单查阅他的生平,发现他在退休后,未出任日航统帅及日本内阁顾问前,曾到寺庙中修行,这让我释然他在书中对于基督教的扭曲论述。但他在《干法》一书中多次提到“神”,并用“仁慈的主”、“万能的神”来称呼,很多都显示出基督教的要义,他提到“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感谢!”的论述,也正是基督对于门徒的教导。无论他真正是何种信仰,他对于“当你竭尽全力时神将会现身”的理论,我完全同意,当人事全部尽到,剩下的只有神的旨意。

稻盛和夫对于《干法》一书的成文,有一定的背景,是在他的企业成功之后。他在书中多次提到他创业之初时,面对公司无法完成的订单,所做的让很多人“匪夷所思”的决定,他会对顾客说“我们能做!”,他会对员工说“我们能做”,他的这种强大的自信(能强烈影响别人的),来源于他大学毕业后进入松风工业研究新型材料并大获成功的经历,他说那个研究,他是全世界第二家,并且他成功了,也就是说他在创建自己的公司时,虽然年轻,但他已是专业领域的顶级权威专家。

稻盛和夫对于“自燃型”人,“必须得想(你目前能力达不到,但却要去做)”,“潜意识”、“能力要用将来进行时”、“创造性的工作”、“敢于走别人没走过的路”等等,给我的启发很大,也是《干法》一书我觉得对于我意义最大的地方!我的性格过于谨慎,因此限制了我创造力、能量发挥和胆量,面对事情时,我常想到的都是“保守打法”,要尽量不出错,但是正是这种不愿意出错的谨小慎微,反而使我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受到了严重的束缚!太过规矩,确时常忘记规矩是人所创造的,()规矩不是约束的条框,而是双方达成共同目标的桥梁。现在我自己已逐渐认识到这个问题,并且有意识的去思考、打破固有的束缚,用全新的思维思考问题,而《干法》给了我启示与例子。

最后,我用《干法》中给我启示最大的一段话来结束“你说你也想让自己的经营有余裕,但是怎样做才能使经营有余裕,方法千差万别。„„ 你必须自己认真去想,认真去思考,这种思考是一切的开始”,当读到这段时,我特别想说“感谢上帝”!

篇三:稻盛和夫干法读后感

给自己一颗定心丸,让自己彻底的清醒,彻底的明朗前方的道路,以及行走的姿态。让自己的心,有一个良好的开始,从现在,从此刻。

你向神祈祷了吗?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曾经感觉的伟大,都是那么卑劣的微不足道。稻盛和夫,如此简单朴素的话语,勾勒出一个不断奋斗,不屑世俗的身影。有多少种不可能,就有多少种奇迹。“年轻时的苦难,花钱也该买。”这句话太真实,太直白,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拥有这样的心态呢?“用格斗的气魄”,想想来自己曾经多么的轻狂的称自己气魄非凡,可真正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用格斗的气魄去完成的事情——。我不得不为之感到惭愧。不断地告诉自己,要活的精彩!平凡,非凡„„丰富自己的生活,无论从工作上来讲还是从学习钻研的角度上讲,要精彩,就必须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我喜欢这样的信仰,我相信,如果真的到了向神祈祷的时候,那么神也自会护之于臂膀。

现在满大街听到的统统是抱怨,无法想象如果这世界上没有抱怨,将会变成怎样。社会的意识形态在努力的争取言论自由的同时,也在充分的自我放纵。如此无用功,却如此受青睐,可见这不是一个时代造就的。而是人类本身所带有的“高能量品质”吧。

稻盛和夫《干法》读后感 篇4

针对解决如何投入工作这个问题,稻盛和夫告诉我们:首先是要调整心态,喜欢上自己的工作。

如何调整心态?则是要自我燃烧、卷起漩涡,主动成为工作中的核心人物。具体工作的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什么?稻盛和夫也给出了答案,他认为,最重要的四个方面是:志存高远、定下目标;每天努力、持续进步;出色工作、追求完美;日积月累、锐意创新。这些经验和方法,是被多家企业的成功实践所印证了的正确哲学,稻盛和夫金针度人、倾囊而授,让读者受益良多。

稻盛和夫还用一个独特的方程式概括了本书宗旨:人生和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x热情x能力。要成就一番事业,既需要有包括智能、运动神经或者健康等的“能力”,也需要对人生和工作充满火焰般的“热情”,更需要不厌辛劳、愿他人好、愿为大家的幸福而拼命工作的“正直”的“思维方式”。

《干法》不能被简单地误读为,“只要埋头苦干,经年累月就能成功”的鸡汤说教,它实际是“不能放弃对自我的人生责任”的信念。

稻盛和夫通过这本书告诉我们,与其杞人忧天为明天担忧,与其苦思冥想制定长远的计划,不如全力以赴过好每一个今天,抱着“无论如何也要让事业成功”这种强烈的愿望去把工作做到极致,用“极度”认真工作的态度来扭转人生命运——在浮躁的当下,这一思想无疑具有重大而深刻的现实意义。

稻盛和夫《干法》读后感2

干法这本书,读起来我的感觉是非常的踏实,里面的很多内容与时下流行的心灵鸡汤,成功学在根本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但是,同样的内容在稻盛和夫的笔下,却是非常的自然,而心灵鸡汤,成功学大多让人感觉虚浮。

言归书上,干法,字面意思就是干事的方法,讲的是怎么做事,怎么做工作,应该是教授我们如何去做,品读完以后,回味一下,这本书更多的讲的是道这个层面的哲学,或者说,是建立在稻盛和夫先生工作观,劳动观这一哲学层面上的干事法则的。这也正应了那句话,做事先做人,只有先把人做好了,才能把事做的漂亮,做的完美。先生的那种对工作的态度,值得现在年轻人去学习效仿,现在年轻人工作虚浮的很多,一山看着一山高,不能够脚踏实地的去工作,想的永远比做的多,在老一辈的人眼中,很难看得上现在年轻人对待工作的态度。

在先生看来,工作就是一种修行,一个磨砺自己心志的方式,所以说,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热爱甚至迷恋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做好每一天的工作,以完美这种目标要求自己,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去挑战新的完美,通过不断的反思和创新,一直行走在前进的路上,不原地踏步,更不倒退,虽然,或许身体上会劳累,但是每一次的精神收获的喜悦势必会将身体的劳累抹去,使自己身心更加健全,更加高尚!拜读完这本书,对于工作,我充满自信。

稻盛和夫《干法》读后感3

很久没有一本书能让我一口气读完的,《干法》做到了。《干法》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能让对书愈发挑剔的我一口气读完?

火车上人来人往,总算买到了靠窗的位置。以前没有买到靠窗的位置,总会和别人换,喜欢靠在窗前,低头埋首看旅途带的书,在眼困体乏之间,抬头看看窗外,思考也就随着远去的景物发散远方。

《干法》到了忍住不看,就希望找个合适的时间,好好看看这本书。静静翻开书页,一个叫稻盛和夫的人,一个叫张旭明的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相遇了。

稻盛君写过很多书,由于都是写给企业家们高管们看的,所以如果你身边不是很多企业家高管朋友的话,能接触到他的书也是有限。不过有一个系列在朋友圈很流行,就是《活法》了。

《活法》探讨的是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要如何地活着,人应该树立怎么样的人生态度等等,大家有兴趣可以网上购买。《活法》的姐妹篇就是今天要分享的《干法》。

倘若说《活法》探讨的是人生的态度问题,那么《干法》探讨的就是工作态度和工作伦理的问题了。同样地,《干法》也是写给企业家们高管们看的,但是我看完后,给企业家们高管们看,实在是浪费了,我认为更加适合正在职场奋斗的年轻人。

1、人为什么要工作?

刚看到这个问题,说实话我是愣了几秒,我还特意看看书名,以为买错买了成功学的书了。确认无误后,带着怀疑的眼光,小心翼翼地看每个字词,看看一个曾经创办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的老人,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人为什么要工作,得到一般的答案不外乎是为了食物,为了名为了利。但是稻盛君的回答很了不得: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心志。认为工作能锻炼人性,磨砺心志的。我看到这,瞬间觉得稻盛君不是一本人,格局和眼界非常了得。于是迫不及待继续往下看。

2、如何让自己喜欢上所从事的工作?

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是磨练心志,万一从事不是自己喜欢的工作怎么办?岂不是由磨砺变折磨了?这又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稻盛君给的的建议是让自己喜欢所从事的工作。但是怎么样才能让自己喜欢所从事的工作呢?那就是投入工作。

投入工作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改变心态。由于很多人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想让他喜欢自己的工作是很难的。别说喜欢,不消极怠工已经是很好了。然后这种心态去工作,是无法投入工作的。改变心态是投入工作的最快的方法。

再则就是成为“自燃人”。稻盛君说人有三种,即点火就着的“自燃人”,点火也不着的“不燃人”,自己就能燃烧的“自燃人”。自燃人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概念,因为我就是一个自燃人。让自己燃烧起来可以搅动一切。

3、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咋一看,似乎很承重的话题。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身边的环境变得不再努力工作。稻盛君指的努力不是说“到这种程度就行了”,而是“没有终点,永无止境的努力”。

看完这句,压力感迎面而来,但也有一丝惊喜,因为我又找到一条卓越的道路了。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能做到的有多少人?但是能做到的觉得是卓越之人。

我曾在所在的公司,包括现在的公司,都不提倡艰苦工作。公司大环境没有努力工作的氛围,你也不好意思努力工作。公司的新人也就没有机会积累努力工作的资本,错失了很多成长的机会。

同时,我们的时代到处充斥着矫情做作、好吃懒做的社会风气,工作也是挑三拣四,拈轻怕重,能够下班正点走是王道,回去加班那不好意思了拜拜。所以提倡努力工作很有现实意义。

4、怎样才能出色工作?

出色的工作产生于完美主义。曾经我还一度认为不应该追求完美,至少完美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曾经做过咨询顾问的同事建议我写方案先不管完不完美,先完成了再说。互联网思维狂刷朋友圈,工作也讲究迭代优化。我也在这种工作理念中慢慢妥协,不以追求完美主义了。

可是稻盛君却主张完美主义,理由也很简单。

一个产品,一项工作,只做了99%,如果1%出了差错,所有一切全部泡汤,这些太常见了。

那怎么做到完美主义呢?稻盛君建议在平常工作中就要做到“有意注意”,并在平时不断练习,养成习惯。

最后,就是要舍弃“最佳”,追求“完美”。“最佳”是和别人比较,意思是比起来是最好的,在低水平的群体中也有“最佳”。“完美”具有绝对性,不同别人比较,依靠自身价值而定。

稻盛和夫干法读后感 篇5

稻盛和夫可以说是白手起家,自己创建的两家企业都是在极为强大的竞争对手压迫下顽强地存活下来,慢慢发展壮大并成为业内难以企及的高峰存在的。这本书值得我多花点时间研究,探索和学习。

如果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做出一点成绩,需做最好的产品。看了这本书得出这样的结论,稻盛和夫是个完美主义者,而且是完美的过分那种。他让自己的工程师设计一款新产品,该工程师不分昼夜,日夜钻研,做了几百次实验,终于在规定时间内做出了成品,兴奋异常地来到稻盛和夫面前邀功,不料稻盛和夫只看了一眼,就直截了当地泼了他一头冷水,原因无非是那产品表面上貌似因为氧化物燃烧的关系而出现了黑色烟状杂质,稻盛随即毫不掩饰地做了产品不合格的结论。这位工程师自然是郁闷得不行,但经过稻盛解释也就释然了。没错,一件产品的好坏不是外观所能决定的,但是带有杂质的外观直接会让顾客看了第一眼之后就抛到一边,因为外观尚且不能保证过关,性能能好到哪儿去?更有甚者甚至会想到这是个态度问题,外观做的这么潦草,在内在价值方面又能有多上心等,所以正如某位先贤所说的:细节决定成败。稻盛和夫要的是完美的产品,要的是同类产品的标杆,而不是一个参与者,他近乎偏执的严格要求最终使他的产品始终站在业界顶峰高度,所以他的成功绝对是必然的。不管是产品还是服务,无论发展多少年始终都有改进的余地,无论哪个行业都会有领头羊和落后者,但不论做什么,我们心里都要有这样的觉悟:一定要做到最好!只有抱着这样的想法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才有可能打出自己的天地。

稻盛和夫之《干法》读后感 篇6

说实话,这本书的名字很丑,没见过这么没有色彩的书名;但是这本书的内容却极具营养,让我不忍心把它释手,更不忍心一人独享这美味的工作哲学,因此我特意与大家一道,来分享我读后的收获。

一 稻盛和夫何许人也

日本“经营四圣”中目前唯一健在的一位,被誉为“当代松下幸之助”。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52岁创办第二电电(原名“DDI”,现名“KDDI”,目前是日本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讯公司),这两家公司都位列世界500强企业。2010年临危受命,接掌日航CEO帅印,同时被前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任命为内阁特别顾问。

二 《干法》其书

这是稻盛和夫以78岁高龄出任日航CEO之后推出的第一本书,也是稻盛和夫首次与读者分享自己在工作上的做法和心得。稻盛先生结合自己70余年的切身经历所获得的工作经验,与读者探讨工作真正的意义以及如何在工作中取得成绩,为身在职场的读者点燃了指路明灯。这是他不可动摇的“信念”,也是他被实践所证明了的正确的“工作哲学”。

看了稻盛先生这本书,我受益良多。不得不感叹稻盛先生的过人和他这本书伟大。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知道工作是为了什么,如何投入工作,以及如何去工作。

现代这个社会,对于工作很多人都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包括以前的我。当代我们这些年轻人真的很缺少工作的热情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为什么去工作,很多人认为,是为了解决温饱而工作,为了工作而工作。以前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是在我看了《干法》之后,我觉得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工资解决温饱,工作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可以增加自己的阅历,丰富自己的视野,可以提升自己的技能,促进自己人生的进步。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工作舞台,埋头苦干,孜孜不倦,这样的人生才有魅力,这样的人生可以让我们感觉的幸福。记住书中一句话“工作能够锻炼人性、磨砺心智,工作是人最尊贵、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我想如果每个人都这样想的话,那么工作便不再是工作,而是一个提高自己心志的试验场,一个诞生最伟大人格的地方。

如何投入工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投入方法。我们可以不好好工作、懒懒散散过日子;我们也可以努力工作、拼命劳动。普通的工作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不断地重复一个动作,这很容易会让人产生焦躁,让人感到压抑无聊。如果每天我们都是糊里糊涂的上班,对工作表现出无聊的态度,那么你的人生就堕落了。因为无聊是最让人堕落的根源,无聊的工作态度会让你对工作失去热情,对工作不再认真,渐渐会让你离开你的工作,然后你开始无休止的换工作,在人生末年之时,你会做了许许多多的工作,但没有一件是做的好的,而这样的人生无疑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想要的。为了自己年轻的时候不必虚度光阴,在自己年老之时不会黯然伤感,我们要决定在自己年轻的时候过一个充实的人生。而稻盛先生说,要想度过一个充实的人生,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另一种是让自己喜欢上工作。能够碰上自己喜欢的工作,这种机率恐怕不足千分之

一、万分之一。与其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如先喜欢上自己已有的工作。喜欢自己的工作,就能忍受任何艰苦;只要不懈努力,任何事情都能成功。卡耐基曾经说过说:“除非喜欢自己所做的工作,否则永远无法成功。”那么我们该如何去投入工作呢,借用稻盛先生的话就是“让自己喜欢上所从事的工作”,改变过去不好的“心态”,从今天起 “迷恋”自己的工作,给自己注入新的动力,勇敢地去追求。

我们工作是为了自己的人生会变得幸福,让自己的追求变得高远;我们为了工作会去想办法

热爱自己的工作。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工作呢?以“高目标”为动力,始终“以百米赛的速度奔跑”,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无论什么事,只要用心去做,用心思考,都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如果连想都不能大胆一点,那我们将原地踏步,毫无成绩。相信事都是人做的,别人能做好的,我们也能做好。学会说“没问题”,要用将来的能力去衡量自己,勇敢接受眼下没能力做好的事,将来才会有这个能力。成为勇于在斡旋中心工作的人,要有格局,格局决定命运。持续就是力量:抓紧今天这一天。相信持续和坚持的力量,持续就能把“平凡”变为“非凡” 每天坚持全力过好今天这一天,比昨天更进一步,不断坚持,那么工作中将没有什么“不可能”。

最后让我们重温一下稻盛先生闪光的思维:

为什么要工作

“只有长时间不懈的工作,磨砺了心志,才会具备厚重的人格,在生活中稳重而不摇摆”

“工作能够锻炼人性,磨砺心志,工作是人生最尊贵,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

工作造就人格

“想好好活,就得好好干”

“出色的工作,唯有出色的人才能完成”

努力工作的彼岸是美好的人生

“拼命工作的背后隐藏着快乐和欢喜,正像漫漫长夜结束后,黎明的曙光就会到来一样。欢乐和幸福就会从幸福的彼岸露出她优美的身姿。”

坚持“愚直地,认真地、诚实地”工作

“人若要提升心志,重要的是抑制自己的邪恶之心”

“欲望、恼怒、愚痴,是让人陷入烦恼最厉害的东西”

稻盛和夫语录100条 篇7

曹岫云

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2年10月23日,在日本航空重新上市后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有人向稻盛提出一个问题:“京瓷哲学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佛教的影响?还有,在佛教并不普及的美国等国家,京瓷哲学能否适用?”

稻盛回答说,我的哲学是在研究精密陶瓷的过程中产生的,并不是在当了僧人之后才构建哲学的。

我认为,说清楚稻盛哲学是从哪里来的,这不仅能够澄清误解或增加知识,更重要的是:理解稻盛哲学产生的过程,理解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懂得“心纯见真”的道理,我们就可以破除神秘感,就有信心更好地实践稻盛哲学,在生活、工作、经营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第一,稻盛哲学是从佛教思想中来的吗

稻盛的父母信佛,稻盛在五六岁时就有过“隐蔽念佛”的体验,并从此学会了感谢,终生实践。

稻盛13岁患肺结核时,读到了佛教色彩浓厚的《生命的实相》这本书,初步理解了“思念造因”、“心中描绘的事物,会作为现象呈现”。躺在病床上,拼命努力在内心描画善念,并觉悟到了“为社会、为世人作奉献”是善念的最高境界。

后来,稻盛有缘同京都圆福寺长老西片担雪相识,当遭遇挫折、感觉烦闷时,时常得到西片禅师的点拨。稻盛65岁时又在圆福寺剃度出家。

综上所述,稻盛的确受到过佛教思想的熏陶和影响。尽管如此,却并不能说稻盛哲学来自佛教。第二,稻盛哲学是从日本文化中来的吗

稻盛从小敬仰明治维新的英杰西乡隆盛,稻盛创办京瓷时就将西乡的“敬天爱人”作为社训。同时,稻盛又赞赏另一位明治维新的英杰大久保利通冷静明澈、注重规则、不讲情面的风格。

另外,日本近代思想家中村天风和安冈正笃也对稻盛产生过重要影响。中村的“积极哲学”,安冈介绍的《了凡四训》,都丰富了稻盛哲学的内涵。

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的“水库经营”曾给予稻盛强烈的思想冲击,而本田宗一郎“在经营中学经营”的主张,稻盛也深以为然。

在稻盛的著作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二宫尊德、福泽谕吉等历史人物的影响。但所有这些并不足以说明稻盛哲学来源于日本文化。第三,稻盛哲学是从中国圣贤思想中来的吗

在稻盛的著作和讲演中,中国圣贤思想的影响随处可见。《易经》、孔子、孟子、老子、《菜根谭》、《呻吟语》、阳明哲学等经典中的格言警句,稻盛不仅经常引用,而且贯彻实行。

特别是,《了凡四训》的精髓,就是命运法则和因果报应法则交织构成人生,而运用因果报应法则,持续不断地想好事、做好事就能改变命运的走向。这一思想对稻盛的人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不但自己一辈子践行这一思想,而且经常给盛和塾的企业家们分享。而在市民讲演中,在谈及自己的人生观时,稻盛几乎每次都要提到袁了凡的故事。

然而,稻盛哲学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的说法也不够正确。因为在学习中国的古代典籍之前,就是二十四五岁在松风工业打工时,稻盛已经开始构建他的哲学。那么,稻盛哲学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 第四,稻盛哲学的真正来源

稻盛哲学是在稻盛亲身经历的科学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稻盛哲学来自亏本企业松风工业的简陋实验室。

稻盛大学毕业后进入松风工业,被安排在技术科,从事精密陶瓷的研究开发。由于排除了杂念、全身心投入研究,稻盛不断获得优秀的研究成果。仅仅一年,他就发明了镁橄榄石这种精密陶瓷的新材料,并用它开发了电视机显像管中必需的U形绝缘体,因而获得了来自松下电器的大量订单。

在这里我们设问:

物质文明的进步来源于哪里呢? 来源于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的进步来源于哪里呢? 来源于发明创造。发明创造来源于哪里呢? 来源于人的灵感。人的灵感又来源于哪里呢?

灵感,这种代表人类最高智慧的闪光,它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 这是一个哲学问题。

爱迪生说:创造发明来自99%的汗水和1%的灵感。

换句话说,创造发明主要来自勤奋。这当然是对的,没有99%的汗水就不会有1%的灵感。但是有了99%的汗水,就一定会产生宝贵的1%的灵感吗?那也不一定。稻盛认为,灵感不仅来源于勤奋,更来源于心灵的纯粹。科学实验的本质在于追究事物包含的真理。

那么,真理,即事物的真相怎样才能反映到人的心里呢?

稻盛说:“从年轻时开始,我对自己就十分严格,要求自己集中高度的注意力。我原本是技术员,从事精密陶瓷的研究开发,每天都要反复做实验。为了从实验中发现真理,就必须冷静地、细致周密地观察实验中发生的现象。这些现象告诉我们真理,我们必须具备提炼这种真理的能力。我认真专注,死死盯住实验中发生的现象,拼命去发现现象所要告诉我的真理。”“在用这种态度做实验的过程中,我产生一种感觉,就是说,为了看破现象想要告诉我们的真理,那么,映射出这种真理的我们的心灵这面镜子必须纯粹透明。如果我们心存杂念,或者持有某种先入观念,那么我们就不可能如实接受现象想要告诉我们的真理。”

这就是说:心纯才能见真。只有心灵纯粹,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看到自己过去没看见的东西,包括技术诀窍、商业模式乃至经营哲学。

稻盛用他哲学家的头脑来描述他作为科学家的感觉。这是其他科学家,包括比稻盛的发明创造多很多的科学家,都没有达到的境界。

稻盛说:“在排除一切杂念,专注于一项研究的时候,我感觉某种人生观在心里萌动,并以此为基础开始建立自己的哲学。我隐隐约约地意识到,这样的人生观或者说哲学是极其重要的东西。”

稻盛年轻时研究精密陶瓷,因为忽然来的灵感而使新材料、新产品的开发获得成功。这样的灵感凡是科学家大概都有体验吧。

如果把这种灵感称为“科学的灵感”,那么稻盛先生却有双重的灵感:首先是科学的灵感;除此之外,稻盛还感觉这种科学灵感其实与自身心灵的状态密切相关。他意识到这种关联极其重要。稻盛25岁时已经悟到了这一点。

就是说,只有清澈纯粹的心灵才能看见事物的真相,看透事物的本质。这就是“哲学的灵感”,是更重大的灵感。

既然纯粹的心灵有如此巨大的作用,那么保持心灵的纯粹状态不就行了吗?

科学的灵感或许可以解决某个特定的问题,而“哲学的灵感”或称开悟,不仅可以让科学灵感接二连三,而且关联所有人的心灵和生活。

如果把某个科学灵感称作“小悟”,那么这种哲学灵感堪称“大悟”。可以说,这样的开悟达至了“真我”的境界,也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

稻盛和所有科学家、企业家,包括那些卓越的大科学家、大企业家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同时还是一位思想家和哲学家。他更深刻地洞察人的心灵,更深刻地理解纯粹的心灵对于人生和工作有多么重要。他紧紧抓住与科学的灵感同时产生的哲学灵感,针对自己这方面的切身感受,注入了深刻的思考,他把自己科学实验的经验和经营企业的经验提升到哲学的高度,成为普遍适用的原理原则。这是前无古人的事。稻盛又善于用普通员工都能理解的、朴实的语言表达他的哲学思想,因而能让全体员工共同拥有、共同实践。

可以说,后来稻盛判断事物的基准、京瓷的经营理念、京瓷哲学78条,乃至阿米巴经营模式等,都是稻盛的纯粹心灵的产物。进一步讲,京瓷的成功、KDDI的成功、拯救日本航空的成功,稻盛事业人生的一切成功,都是稻盛的纯粹心灵的产物。纯化心灵、提升心性这件事,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我们学习和实践稻盛哲学,就是要纯化心灵、提升心性。只要持续这种努力,拥有一颗纯粹的心灵,我们就可以向稻盛靠拢,我们也可以发现真理,可以推进工作,拓展经营,使事业成功,使人生幸福,使社会进步。如果人有来世,还可以开拓来世的起点和前程。

前言

稻盛和夫出身是科学家,出名是企业家,但本质上,稻盛先生是一位哲学家。有人说经营是科学,有人说经营是艺术,但稻盛先生把经营与哲学相结合,创造了“经营哲学”这个词汇。稻盛先生是人类企业经营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用哲学来经营企业的企业经营者。

稻盛经营哲学是稻盛先生在实践中,也就是在生活和工作中、在科学实验中、在企业经营中,在针对“作为人,何谓正确”这一命题的自问自答中,自己领悟和归纳出来的。

在实践中产生的哲学又用来指导实践。

在这种哲学的指引下,稻盛先生赤手空拳创建了京瓷和KDDI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京瓷创立55年来从未出现过一次亏损,平均利润率一直保持在10%以上,而且京瓷从未解雇过一名员工。KDDI的发展速度则更快。

在这种哲学的指引下,濒临破产的日本航空公司迅速恢复了生机,重建第一年就创造了日航60年历史上最高的利润,这个利润还在当年全世界727家航空企业中名列第一,而且遥遥领先。

1983年,在许多中小企业经营者的再三恳求下,稻盛先生创办了企业家的学习型组织“盛和塾”。30余年来,盛和塾的塾生企业已经超过9000家。因为认真实践稻盛经营哲学,其中100多家企业已成功上市。

因为稻盛经营哲学的核心是:“把作为人应该做的正确的事情以正确的方式贯彻到底”,所以它不仅是经营者成功经营企业的哲学,而且是希望度过幸福人生的所有的人都可以学习和实践的哲学。我们衷心希望《稻盛和夫语录100条》能够更好地帮助读者获得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幸福。

第一部分 为了度过美好的人生

01 敬天爱人

始终以光明正大、谦虚之心对待工作,敬奉天理,关爱世人。热爱工作,热爱公司,热爱国家。

第1章 人生方程式(成功方程式)02 人生方程式(成功方程式)

我们应该把什么当作行动的指针呢?成功的关键在于“人生·工作的方程式”。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人格·理念)×努力(热情)×能力

人生和工作的结果由“思维方式”、“努力”和“能力”三个要素的乘积决定。这个“能力”和“努力”分别可以从0分到100分打分,两者相乘。这样的话,与自以为能力强、骄傲自满、不肯努力的人相比,认为自己能力平平,但比谁都努力、有燃烧般热情的人能够取得更为出色的工作成果。

在这之上,再乘上“思维方式”。所谓“思维方式”就是人生态度。从负100分到正100分打分。因为是相乘关系,稍稍负面的“思维方式”,就会带来负的人生结果。能力和努力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具备作为人应该有的正确的思维方式。

第2章 人生的目的和意义

03 人生的意义在于磨炼灵魂

如果说人生有不灭之物,那就是“灵魂”。当死亡来临的时候,你在今世所创造的地位、名誉、财产就得统统放弃,只能带着你的“灵魂”开始新的征程。

因此,如果有人问我:“你为何来到这世上?”我会毫不含糊地回答:“是为了在人生谢幕之时的灵魂,比人生开幕之初更纯洁一点,或者说带着更美好、更崇高的灵魂去迎接死亡。”

宇宙间存在着因果的法则。原因和结果之间,简直可用等号连接,原因和结果吻合的程度之高甚至可以用“可怕”两个字来形容。短期来说或许不尽然,从长期看,善因结善果,恶因招恶果,因果报应准确无误。“行善而不见其益,犹如草里冬瓜”,中国明代的《菜根谭》中有这样的句子。意思是,行善没有见到报答,好比草丛里的冬瓜,即使人眼看不到,它照样茁壮成长。

因果必报,但需要时间。记住这句话,不要因为一时不见效果而焦躁,重要的是,平日里不弛不倦,行善积德,坚持不懈。

你在心中描绘怎样的蓝图,决定了你将度过怎样的人生。强烈的意念,将作为现象显现,请你首先铭记这个“宇宙的法则”。

让自己拥有一颗纯洁美好的心灵,这是我们思考如何度过人生时的一个大前提。因为一颗美好的心灵,特别是“为世人、为社会”做奉献的思想,就是这个宇宙本身的意志。

宇宙中存在一股力量,它要让万物进化发展、变得更加美好。我们可以称这股力量为“宇宙的意志”。如果顺着“宇宙的意志”产生的潮流而动,我们的人生就会带来成功和繁荣;如果逆着这股潮流而动,就必然走向没落和衰退。事情的结果由心中如何描绘而定。如果心里总是思考“无论如何都要成功”,那就一定能够成功;“可能不行,也许会失败”,这种想法占据心灵时就会失败。

心里没有呼唤过的东西,不会自动来到自己身边,现在自己周围发生的所有的现象都不过是自己心灵的反映。

所以我们心里不应该有愤怒、怀恨、嫉妒、猜疑等,不要在心里描绘一些带有否定性的、阴暗的东西,而应该时常抱有梦想,在心里描绘积极的、美丽的事物。只要这样做,实际的人生就会变得美好。

现实很严峻,或许度过今天一天都很难。但是,就在这严峻的现实中,面对未来,能否描绘出理想,这将决定我们的人生。对自己的人生和工作而言,“希望自己成为这样的人”、“希望自己做成那样的事”,就是说,具备大梦想、树立高目标,这一点很重要。

京瓷从创业开始,就描绘自己的蓝图,“首先是西京区第一,接着是京都第一,再接下来是日本第一、世界第一”。不断描绘这样的理想,并持续付出巨大的努力,这才有了今天的京瓷。

描绘远大的理想,用一生来追求这个理想,这就体现了人生的价值,人生因此也会幸福快乐。

如果不以纯洁的心灵来描绘愿望,就不会有卓越的成功。即使抱有强烈的愿望,如果这种愿望是处于私利私欲,那么也许能够带来一时的成功,但这种成功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

基于反社会的动机产生的愿望,越强烈越会与社会发生碰撞与摩擦,结果只会带来更大的失败。

要想把成功长期持续下去,描绘的愿望和焕发的热情必须是纯洁的。换言之,渗透到意识里面的愿望纯洁与否,才是问题的关键。持有纯洁的愿望,坚持不懈地努力,那么愿望一定会实现。

我们在工作中,要达到看见事情的结果这样一种心理状态。

最初只是梦想或者愿望,之后在大脑中进行认真反复的模拟演练,这样做如何,那样做又如何。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梦想和现实的界线逐渐消失,尚未着手的事情却感觉仿佛已经做过,由此逐渐产生出一定能做好的自信。这就是所谓“看见结果“的状态。

只有 深思熟虑到这种“看见结果“的状态,才能完成前人从未做过的事业、创造性的事业,或者需要突破重重壁障的极度困难的事业。

描绘远大的理想,并要付诸实施时,必须问一问自己“动机善否”。通过自问自答来判断自己动机的善恶。

所谓善,就是普遍认为好。所谓普遍,就是无论由谁来看,都认为是好事。因此,不是只符合自己的利益,方便、形象就行。这种动机必须是自己和他人都能接受的。另外,在工作过程中,还要自问“私心有无”。必须查检自己的心,在工作中防止以自我为中心。

动机善,又无私心,那么就不必追问结果了,结果必定是成功。

观察世上的种种现象:宇宙中物质的产生、生命的诞生以及进化的演绎,我们不得不认为,这些现象并不是偶然的产物,其中存在着必然性。

在这个世界上,万物都有进化发展的趋势,这可称为“宇宙的意志”。宇宙的意志充满着爱、真诚以及和谐。所以,我们个人的思维所发出的能量与宇宙的意志协调与否,决定了我们各自的命运。

如果你拥有美好的心性,和宇宙的意志协调和谐,那么你的人生必将充满光明。

具备正确的思维方式

以“作为人,何谓正确?”进行判断

哲学的根本就在于“作为人,何谓正确?”这一句话。“要正直”、“不可撒谎”、“不可骗人”、“要信守承诺”、“要关爱他人”,等等,这是孩童时代,父母和老师教给我们的最朴实的道德观。大家会觉得:“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吗?”但实际上,恐怕没有人百分之百地实践了这些道德观吧。

不断地用“作为人,何谓正确?”来扪心自问,拿出勇气,把正确的事情贯穿到底。这一点非常重要。

爱、真诚及和谐之心

要在人生中、工作中做出出色的成果,人的思维方式、人的心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导致人类成功的是一颗好心,这颗好心用“爱”、“真诚”及“和谐”这些词汇来表达。我们人类在灵魂深处本来就拥有这样的好心。所谓爱之心,就是把别人的欢乐视为自己的欢乐。所谓真诚之心,就是总想着为社会,为别人做些什么。所谓和谐之心,就是不仅希望自己,同时也希望身边所有的人都能得到幸福。

从爱、真诚及和谐之心中产生的思想,就是引导人们走向成功的基础。

把利他之心作为判断基准

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既有“只要对自己有利就行”的利己心,也有“即便牺牲自己,也要帮助他人”的利他心。要想把工作做得更好,在作判断时,就不能只考虑自己,还应该顾及周围的人,要满怀关爱别人的“利他之心”。

戒除私心才能正确判断

在做出某项决定的时候,哪怕夹杂些许私心,都会影响判断的正确性,结果就会导致错误和失策。

人心往往偏向于利己。如果大家都把对对方的关心和同情抛在脑后,而把“私”字放在首位,那么就得不到周围人的帮助,工作也不可能顺利推进。而且,这样的想法,会使团队的道德衰退、活力减弱。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抑制“只要自己好就行”的利己心。在判断事情时,经常自问自答:自己做人是否正确,是否夹杂着私心。

要把事物简单化

我们往往有一种倾向,就是把事物考虑得过于复杂。但是,为了把握事物的本质,有必要把复杂现象简单化。把事情看得越简单,就越接近事物的本来面目,也就是说,越接近真理。

例如,看起来很复杂的经营,说到底,只不过是彻底追求“销售最大化和经费最小化”这样一个简单的原则而已。

如何把复杂现象简单化,这种思维方式或想法非常重要。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往往会把事情想得过于复杂、过于困难,一定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只要不为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能把事物简单化,我们就能够依据事物的本质做出正确的判断。

要如实观察

心纯见真,清澈纯粹的心灵可以看见真相。在充满利己的心中,只会看到复杂的事物和现象。比如一事当前,先问自己可获得多少好处,这种自私的欲望,会使最单纯的问题变得复杂起来。我们总想让别人看好自己,这也是一种利己的动机,它往往会模糊问题的焦点,延迟问题的解决。

我们应该努力保持一颗纯洁的心,才能按照事物本来的面目来观察和认识事物。在被利己欲望弄得混浊的心里,再简单的问题看起来也非常复杂。

如实观察事实,即使自我牺牲,也要贯彻真理,有这种觉悟,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拥有美好的心灵

在做某种决定的时候,如果优先考虑对自己有利,那么判断就会失误,结果走向错误的方向。人往往偏向考虑自身的利益,忘却对对方的同情,突出一个“我”字,这样就不可能得到周围人们的协助,工作就无法顺利开展。

某位哲学家说过:在人的内心中,同居着“善良之心”和“邪恶之心”。所谓“善良之心”,就是充满同情和爱,是一颗关爱客户、伙伴、他人的“利他之心”;所谓“邪恶之心”,就是“只要自己好就行”,充满自私的“利己之心”。

我们必须做出努力,增加自己内心的“善良之心”,减少“邪恶之心”。不仅要考虑对自己有利,还要考虑对周围的人有利。做出努力,让自己拥有充满同情和爱的美好心灵,那么我们就一定能走上幸福的人生之路。

保持谦虚、坦诚之心

人心中都有希望满足自己欲望的利己的一面。一旦发生问题,人们往往不是检讨自己,而是责备别人。受到别人的警告或指责,谁都会感到不舒服,会马上为自己辩护:“那不可能!我没有那种意图。”

抑制这类情绪,首先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样的话,就会意识到自身存在的某些问题。

比如,有人批评:“企业员工有官僚气。”有人马上会反驳:“我没有。”但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言谈举止确确实实造成了社会对企业形象的负面印象。

我们要保持谦虚、坦诚之心,自我反省,努力塑造一个理想的企业。有这种胸怀的人,就能坦诚接受别人的忠告,宛如干燥的沙地吸收水分一样,吸收更多有益的东西,促进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常抱感动之心

在工作中要为小小的成功而欢喜,要常抱感动之心。把从感动中涌现出的能量,作为拼命工作的动力。这是在漫长的人生中坚强生活的最佳方法。

小善乃大恶,大善似无情

人际关系的基本要点是:要抱有爱心与人交往。但是,那并不是溺爱。有的人以为自己的孩子可爱,而对其过分溺爱,百依百顺,放任自流。这样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对孩子的骄纵是一种小善,结果孩子长大后变成了坏人,这是大恶。

在职场里,上司和部下的关系也一样。上司缺乏信念,只知迎合部下,不严格要求,看上去很有爱心,结果却是害了部下。

相反,抱有信念,对部下严格指导的上司,可能会令人感到不亲切,但是从长远来看却能培养部下,使其成长,这就是大善。施行大善时,看起来不讲情面,可以说:“大善似无情”。

有这样一则寓言:“狮子把自己的孩子推下谷底,只有能独自爬上来的小狮子,才予养育。”在外人看来严酷的行为,正是把人培育成才的“爱的鞭策”。

真正的爱心,是指无论何事,都要认真想清楚是否确实有利于对方。

要克制“三毒”

佛教称“贪、嗔、痴”为“三毒”。人要完全消除“三毒”是不可能的,但可以努力去抑制它们、控制它们。例如,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对各种事情做出判断。这时,瞬间产生的第一反应,往往出于本能(“三毒”)。因此,在做出正式的决定前,暂且保留条件反射式的判断,然后自问自答:“我这个想法、这个判断,是否出于‘三毒’,是否夹杂私心?”控制住“三毒”,抑制住私心,利他之心就会抬头。忘我利他,把自己放在后面,先为世人、为社会尽力。当这种利他心出现时,烦恼的“三毒”就会消解,人生就会幸福。

人格=性格+哲学

我用“人格=性格+哲学”这个公式来定义人格。与生俱来的性格,加上在人生道路上学习、领会的哲学,这两者相加就形成了人格。就是说,先天的性格加上后天的哲学造就了我们的人格——我们人的精神品格。

任何人先天的“性格”都有不足之处,最好的“性格”也不可能完美无缺。因此,我们必须学习和掌握高尚的人生“哲学”,用以提升自己的“人格”。

兼备事物的两极

理性和人性,大胆和细心,温情和严厉,看起来都是性质相反的东西。但人只有兼备这两个极端,并让其正常的发挥作用,才能真正把事情做好。

所谓“兼备两极”并不是“中庸”,也不可能偏向一方,更不是两者相加除以2取中间值。而是兼备这两个极端,按不同场合运用自如。这样做非常重要。

比如,为把工作做得更出色,我们既要有科学家那样的合理性,又要有与人亲密相处的丰富的人情味。

就是说,为了实现目标,在制订具体计划的时候,必须进行彻底的逻辑性思考,而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又需要领导者卓越的人格魅力,把周围的人们裹挟进来。

彻底追求逻辑的合理性和感动人心的深厚友谊,兼备这种性质不同的两极,才能把工作做得完美无缺。

大胆与细心兼备

大胆与细心这两者看起来相互矛盾,但这两种极端必须同时具备,才能把工作做得完美。

这两种极端兼备,并不是要讲“中庸”。这好比织成绫缎的丝线,如果把纵线比作大胆,那么横线就是细心,大胆和细心交互使用。因为大胆,就能有力地推动事业向前发展;而同时因为细心,就能防止失败。

一开始就要兼备大胆和细心很不容易。但只要在日常工作中,在各种场合下,有意识地磨练自己,这两种极端就能同时兼备。

抱纯粹之心,走人生之旅

古印度的梵文中留下一位圣人的话语:“伟大人物行动的成功,与其说凭借他行动的手段,不如说凭借他心灵的纯粹。”所谓纯粹之心,换句话说,就是做事的动机纯粹,没有私心。这与“作为人,何谓正确”这个说法是同一个道理。

只要抱有纯粹之心,我们就会走上没有错误的人生道路。

纯粹而没有私心,就是具备了做人的很高的见识、很深的见解,以此作为判断的基准,做决定,度人生,那么他的人生一定会顺畅,一定会硕果累累。

谦虚的本质

不管具备多么卓越的才能,不管这种才能孕育了多么巨大的成果,所有这一切属于我,却不归我所有。才能和功劳不可独占、不可私有,而应用于为世人、为社会谋福利。换言之,自己的才能为“公”所用是第一位,为“私”所用是第二位。这是“谦虚”这一美德的本质所在。

拥有率直之心

所谓率直之心,就是承认自己有不足,从而发愤努力的谦虚谨慎的态度。有能力的人,性情急躁的人,自我意识强烈的人,往往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即使听了,也会反驳。但是,真正能够上进的人,是怀着率直之心,经常听取别人的意见,经常自我反省,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有了这样的率直之心,这个人的周围就会聚集同样心态的人,这样,力量就能凝聚起来,就能推动事业向更好的方向前进。

听起来刺耳的话,往往是对自己的发展有帮助的良言。我认为,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态度非常重要。

将灵魂注入语言

语言是人们心中所悟,用大脑加以整理,然后通过声音传递出去的工具。但是,仅仅将心中所感用头脑思索,再用声音传达,并不能说服他人,或给他人增添勇气。日本古语中有“言灵”这个词,就是说必须将灵魂注入语言。

言为心声,“自己认为非这样做不可”,讲这话时必须抱着信念,在语言中注进自己的灵魂,这样才能发挥语言的威力。做不到这点,就无法震撼人心,人们就不受感动,也不会行动。我从年轻时起就一直按这条原则思考并行动。

不可将个人才能私有化

京瓷也好,KDDI也好,对现代社会这一舞台来说,它们的存在也许是必要的,但建立和培育这些公司的人,却并不必非稻盛和夫不可。因此,我不能利用上苍赋予我的才能来为自己谋私利。

在意识到这一点时,我不禁悚然而惊。因为我也曾认为:是我的技术为公司创业打下了基础;是我夜以继日忘我工作,促进了企业的发展;是我的才能给公司带来了成功。获取与贡献相对应的报酬,难道有什么不对吗?

幸好当时我已悟得,才能属天赐,不得据为己有。才能由上苍偶然授予自己,上苍要求将它回报世人、回报社会。将它视作私人资产而独享恩惠,就违背了上苍的意志。我们应该将自己的才能贡献给员工、股东、客户以及社会。

苦难和成功都是考验

遭遇失败和苦难的时候,不是牢骚满腹,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忍受考验,坚持努力,将逆境转化为顺境。而在成功和幸运的时候,不骄不躁,抱着真诚的感谢之心,坚持努力,使成功得以长期持续。

苦难不会没完没了,当然幸运也不会永远持续。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消沉,每天每日勤奋工作,这比什么都重要。

保持开朗的、积极向上的态度

对自己的未来怀抱希望,用开朗的态度积极采取行动,这对工作和人生而言,十分重要。

在人生中,有时即使拼命努力,事情的进展仍不顺利。这时候,不要从外界寻找理由,发泄牢骚。而是把挫折当作让自己成长的机会,用开朗的、积极的态度,从正面向困难发起挑战。无论什么现象,只要观念正确,不从坏的、负的方面去理解,就可以从正的、积极的方面去接受和应对。

如果是这样,那么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们都应该保持开朗的情绪,持续不懈地、拼命地努力。因为无论遭遇多么困难的状况,只要以开朗的态度积极努力,就一定能克服。自己的精神状态如何,事情的结果就会随之变化。

同时,我们的态度积极开朗,周围的同事也会笑颜常开,客户也会愉快。

自己的路自己开拓

没有人能够保证我们的未来。即使目前公司的业绩优秀,那也是过去努力的结果,谁也无法预测将来会怎样。

要使我们的公司将来依然出色,只能靠我们每个人在各自的岗位上、职责内,竭尽全力地履行自己应尽的责任。

依赖别人出手相助,期待他人为自己排忧解难,这类想法要不得。首先要认清自己应尽的职责,然后靠自己的努力把事情办好。必须保持这样的心态。

把自己逼入困境

即使遇到困难,也绝不逃避。当你陷入困境苦苦挣扎时,如果抱有“无论如何也要完成”的紧迫感,就会注意到平时忽视的现象,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

正如“火灾现场的爆发力”这句话所形容的那样,当人被逼入绝境时,只要抱着诚实的态度,正视现实,迎难而上,就能绝处逢生。

人往往趋向于避难就易,因此,要时时把自己逼入后无退路的精神状态,这样就能够催生出连自己都感到惊讶的成果。

在土俵正中相扑

“在土俵正中相扑”,指的是把土俵(相扑台)的中央视作边界,一步不让,使出浑身解数。要用这样的心态对待工作。就是说,在工作中,要在尚有余裕的时候就全力以赴。

在相扑中,有的力士要被对方逼到足踏土俵边缘,才发力把对方扔出去(在土俵边缘逆转)。但这种招数不奏效、直接被对方推出土俵而失败的例子占绝对多数。

还有,很多人在学生时代,直到考试前都不认真学习,最后一天通宵开夜车应付考试。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应该尽早认真做准备,这点谁都明白,却很难实行。

人生也一样。我们处在土俵正中时,因为尚有余裕而疏忽大意,到走投无路时才慌张起来。要考虑留有余地,在被逼至危险边缘之前,就使出浑身的力量。这样就可以在事前采取措施,防止陷入穷途末路。

在尚有余裕时不可怠慢、不可自满,始终保持紧张感而全力以赴。养成这种习惯,工作和人生都能稳定进展。

打造激情四射的团队

以德制才

人们希望领导者具有杰出的才能,但更要求他们具备高尚的人格。越是才能出众的人,越容易成为自己才能的奴隶,而把可贵的能力用错方向。而能够控制才能发挥方向的人格,就是道德。

重视伙伴关系

京瓷自创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建立心心相印、相互信赖的伙伴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工作。因此员工之间,经营者与员工之间不是纵向的从属关系,而是为了同一个目标、为了实现共同理想的同志关系,也就是说把横向的伙伴关系作为基础。京瓷有今天的发展,不是靠常见的由权利和权威形成的上下级关系,而是由志同道合的伙伴,为了公司的发展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

正因为同事之间作为伙伴结成相互理解、相互信赖的关系,才使得这一切成为可能。

直言相谏

为了以负责的态度完成工作,与工作相关的人们,要抱着积极进取的心态:“想把现在的工作做得更好”,“想把公司变得更出色”。为此。即使对上司,也要毫不客气地指出发现的缺点和问题。营造这种风气很重要。

在日常业务工作中,不能敷衍马虎。当意识到“这不对头”、“那不正常”时,要相互指出,直言相告。

讨论的出发点是:“什么是对的”,而不是“谁是对的”。这样就能做到直言相谏。发现了缺点和问题却因担心引发周围的矛盾,或被人讨厌而不敢指明,保持一团和气,这就大错特错了。

靠空洞的原则和所谓的常识做不好工作。重要的是鼓起勇气,直言相告,真心诚意地指出问题所在。要营造这样的气氛。“期望公司发展得更好”,从这一善意出发,互相说真心话,就能加深彼此的理解,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关系。工作就一定能做得更加出色。

率先垂范

在工作上想得到部下和周围人的帮助,自己必须率先垂范。哪怕是别人都讨厌的工作,自己也要一马当先,采取积极挑战扥态度。无论堆砌多少令人动听的辞藻,如果自己不带头实行,就不能抓住人心。想让别人做的事,首先自己要冲在前面,用行动做出表率,这样,周围的人才会追随你。

虽然率先垂范需要勇气和信念,但是只要不断地用心实践,就能够自我提升。不仅领导者,公司里所有的人都应该共同营造率先垂范的风气。在这样的公司里,全体员工都生机勃勃,都能愉快地工作。

成为漩涡的中心

自己一个人单枪匹马做不好的工作,必须与上级、部下,以及周围的人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工作才能做好。在这种情况下,自己首先要主动积极地找事情做,这样周围的人自然而然会来协助你,你就能“在漩涡的中心工作”。

在公司里某项工作是本部门该做的,还是他部门该做的,分工不清晰。这时候,不要认为这项工作与自己无关,而是带着问题意识,自己举手,主动开口,把周围的人带动起来,将工作展开。以自己为中心,卷起漩涡。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如果总是以别人为中心,自己只是在外围跟转,自己总处在协助的位置,那么就体会不到工作的快乐。与其这样,就不如自己成为漩涡的中心,把周围的人卷挟进来,就能品尝愉快工作的滋味,那或许是最高的享受。

翻卷起工作的漩涡,这跟年龄和经验无关。带着问题意识,把周围的人带动起来,把人会聚到一起,这个人就成为漩涡的中心。公司卷起漩涡的人越多,到处都翻滚着工作的漩涡,公司就会充满活力。

构筑信赖的关系

京瓷自创业以来,就把同事之间心心相连的密切关系作为经营的基础,员工彼此怀着感激和诚意,在互相信赖的基础上开展工作。成为全员敞开心扉、增强联系的机会,公司一贯重视酒话会等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

即使是上下级,只要有信赖关系作为基础,相互之间就可以明确地说出想说的真心话。这样一来,问题就会一目了然,工作就会顺利开展。

构筑这样的信赖关系,需要在平时不断作出努力,把大家的心紧密地联系起来。

信赖关系从自己内心构筑

怎样才能构筑相互信赖的人际关系呢?我首先想到的是,值得依赖的合作伙伴,就是说从自身之外去寻求信赖关系。

然而我错了。我意识到,如果自己不能成为一个值得别人信赖的人,与别人之间信赖关系就无法建立。

信赖,应从自己内心而不是从外面求得。

深怀感谢之心

我们能有今天,能尽情地工作,离不开客户、有关合作伙伴、工作同事以及家人等周围人的帮助。只要缺了其中的一部分,就没有我们的今天。这一点我们要牢记在心,这样来度过每一天,那么,不仅仅对客户,而且对周围所有的人,我们就会自然地生出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同时,还要常常反省自己:有没有忘记了谦虚的态度?是否拥有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形式上敷衍地说一声“谢谢”,并不能传递到对方的心里。

始终保持谦虚的、坦诚的态度,对周围的人抱着感激之心。这样不仅可以把每天的工作做的更好,而且可以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明朗、更幸福。

必须经常保持谦虚的态度

据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持有“自我中心”价值观的人,即自我主张强烈的人会不断增加。但是,抱有这种观念的人之间,必然会产生“自我”与“自我”的冲突。这样需要团队间相互配合的工作就无法开展。

陶醉于自己的能力或微不足道的成功,骄傲自满,就得不到周围人的帮助,还会妨碍自己的成长。

为了形成团队合力,在和谐的气氛中有效地开展工作,必须意识到“有了大家才会有自己”,持续保持谦虚的态度,这是非常重要的。

点燃团队的斗志

工作是真刀真枪决胜负的赛场,必须时刻以必胜的信念去参与格斗。

但是越想取胜,迎面而来的各种困难和压力就越大。这时我们往往胆怯,进而放弃初衷以妥协告终。克服这些困难和压力的动力来自当事人不屈不挠的斗争心。类似格斗士的那种斗争心,可以冲破一切壁障,引领我们走向胜利。无论多么艰难困苦,“绝不服输,一定要胜利“——必须燃起这种激烈的斗志。无论如何都要完成计划,我们必须成为具备这种坚强意志的、燃烧般的团队。

设立具体的目标

把月度和销售额利润等所有目标都用具体的数值表述出来,然后告诉全体员工,并让大家彻底了解这是必须完成的目标,这样就能提高每个人的参与意识,从而形成实现目标的巨大能量。

领导者不仅要制定未来的目标,同时还必须找出实现这个目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向下属揭示说明制定这个目标的理由、领导者自身对于这个目标的认识和想法,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法和途径。

在这个过程中,领导者与下属必须开展彻底的沟通,以期获得他们的真心认同,使得企业成员能够为了目标的实现而共同奋斗。

目标要众所周知,彻底贯彻

为了达成目标,一定要让全体员工都知晓这个目标,并彻底贯彻。也就是说,这个目标要为全员所有,大家都把目标当做自己的东西。

不论是营业部门,还是制造部门,当天的“销售额”、“生产总值”、“附加值”、“单位时间附加值”,这类数字,一定要装进全体员工的头脑里,在职场里不论问谁,都能马上脱口而出。在京瓷的“阿米巴经营”和“单位时间核算制度”里,由于追求全员知晓目标、并共同贯彻目标,这样就提高了每个人的参与意识,从而形成齐心协力实现目标的巨大能量。

齐心协力

汇聚在企业的全体员工,都是心心相印、相互信赖的伙伴。让我们团结一致,开展总体战,朝着目标前进。

我们要营造一种心心相印、相互信赖的伙伴并以此为基础推进工作。在这里,我们不主张以权力或权威为基础的上下级关系,而是将志向相同的伙伴的心凝聚起来,协调行动,以这种横向关系作为基础。

让我们全员齐心协力,信赖自己的伙伴,以关爱之心支援他们,组成“最佳接力赛”团队。作为志向相同的,我们朝着共同的目的地团结奋进,我们就能带给客户最高水平的服务和商品。

形成合力

看看棒球,或者足球之类团体性的比赛就会发现,那些各自为战、只显耀个人本领的团队,同全体队员向着获胜的目标齐心协力的团队之间,实力的差距一目了然。

公司也一样。如果每个员工都按照各自的想法各行其是,力量就会分散,一加一不会等于二了。但是,当全体员工的力量向着同一个方向凝聚在一起的时候,就会产生成倍的力量,创造出惊人的成果。那时一加一就不是二,就会等于五,甚至等于十。让大家共有相同的价值观,凝聚全员的合力,朝着同一目标,大家一齐使劲,就能更加确凿地实现目标。

贯彻实力主义

运营一个组织最重要的是,这个组织各部门负责人是否由真正有实力的人来担任。真正有实力的人,不仅拥有胜任职务的能力,同时具备人格魅力,得到部下的尊敬,能构筑与部下的信赖关系。同时,不是为自己,而愿意为众人的利益发挥自己的能力。要给这样的人提供出任组织负责人的机会,并让他们充分地施展才能,一定要形成这样的组织氛围。贯彻实力主义,组织就会得到强化,并最终达到为全体员工谋福利的目的。

实力与年龄或者资历无关。提高工作能力,磨练人格,拥有了真正的实力,这才具备了当领导者的能力。

以关怀之心,诚实做事

所谓经营者就是无论身处何种逆境,都要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不放弃梦想和希望,还必须有一颗纯洁的坦诚之心。

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抱着梦想和希望,以坦诚之心处事。

光明正大地追求利润

光明正大地追求利润

作为企业,没有利润就无法生存。追求利润既不是可耻的事,也不违背做人的基本道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由正当的竞争结果决定的价格是合理的价格,以这个价格堂堂正正地做生意所赚得的利润,就是正当的利润。全体员工用光明正大的方法,付出不懈的努力、,作为结果而获得的利润是值得尊重的、无可非议的。

在所获利润中,要交纳税金,支付员工工资,给股东分红,并为将来投资做准备。同时,利润的一部分作为内部留存积蓄起来,以强化企业的财务体质。这样就可以承受因经济和国际形势变动等不测事件带来的业绩恶化。

作为结果,员工可以带着自豪感安心工作,企业也对社会作出了贡献。

销售最大化,费用最小化

企业经营看起来似乎很难,其实非常单纯,只需致力于如何扩大销售额、缩小费用。利润就是销售额与费用的差额,因此我们只要把力量集中到“销售最大化,费用最小化”这一点就行了。

要做到销售最大化,必须具备销售意识:“座位哪怕多卖一席,货物哪怕多装1公斤,价格能否稍高一点”等。扩大销售没有捷径可走。负责营业的员工为达到销售最大化的目标必须不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同时,直接与客户接触的员工要真心诚意地为客户服务,取得客户的信任。我们全体人员平时都要为提高商品的价值作出努力,以实现销售最大化的目标。

在费用最小化方面,究竟用了多少费用,全体员工都要切身感受,以加深理解。每个月,在哪个科目上,使用了多少经费,都要用数字清楚表达,一目了然。这样,自己在日常业务中分别用了多少钱,都能随时随地仔细地把握。这样就能考虑职场全员降低哪些费用、如何减少等具体的对策。

全体员工都瞄准“销售最大化、费用最小化”这个目标不断努力,就是让企业发展成高收益企业的最可靠方法。

提高核算意识

作为一个民营企业的员工,我们必须始终具备很强的核算意识。一般来说,在核算意识薄弱的企业里,即使实现销售目标很困难,却将费用照样100%用光。反正“预算=既得利益”,很多企业以这种观念花钱,似乎没有任何疑问。但是,这样绝对不可能构筑高收益的企业体质。

在企业经营中,即使在销售无法达到的状况下,通过消减费用,仍有可能死守着利润目标。意识到利润是销售和费用之差,必须达到计划中的利润目标是理所当然的事。无论在任何状况下,我们都必须努力让利润最大化。这样不断积累,才能增加企业的内部留存,巩固企业的基础,以应付不测事件的冲击。

另外,经营数字并不是靠期末或月末的仓促统计得出的,而是在每天每日、每个航班等过程中,就是在每天的企业活动中所发生的销售和费用的积累。比如,航运部门考虑:“节约了100磅燃料相当于多少钱”;维修部门考虑:“这个部件花多少钱”;其它部门考虑:“这项作业人工费花多少,有没有可以少花人力和时间的更好的方法”。关心这些,就能提高核算意识。

为此,我们全体员工都要具备自觉参与经营的强烈意识。

定价即经营

定价关乎经营的死活,在制定价格时,是薄利多销还是厚利少销,可以说定价有无数种选择。决定了利润率后,销售量能有多少,能创出多少利润,要对这些问题作出预测非常困难。经营者必须在正确认识自己产品价值的基础上,找到销售量与利润率的乘积最大的某一点。而且这一点必须是客户和企业双方都乐于接受的价格。为了找出这一点,定价时必须深思熟虑。

以节俭为本

当公司的资金宽裕时,我们往往容易放松对经费的控制,觉得“花一点小钱无所谓”,或是“不必要那么小里小气的”。这样一来,各部门的浪费积累起来,就会极大地损害整个公司。一旦养成自我放松的习惯,当形式变得严峻时,即使想要紧缩经费,也很很难恢复到原有的状态。因此,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必须注意节俭。

把经费压缩到最小限度费用,可以说这是我们参与经营最切近的方法。

必要的时候购买必要的物品

在购买物品和原材料的时候,因为大量购入能降低单价,于是轻率地购进超出需要的东西,这是不应该的。

买得过多会造成使用的上的浪费,即使一时购入大量的便宜货,但因此需要保管货物的仓库,需要支付仓库的利息,这样就增加了额外的支出。而且,由于产品变更等原因,有时买进的材料会变得根本无法使用,这样很危险。总之,厂家就是厂家,因专注于制造本身,要靠制造获得利润。只在必要之时购进必要之物,这一点非常重要。

贯彻健全资产原则

京瓷严格防止不良资产的发生。在必要的时候,买进必要的原料,生产必要的产品,这是原则。买了多余的东西,或者生产了过剩的产品,就会出现不良的库存,浪费不必要的经费。而万一出现不良资产时,要立即处理。这虽然会造成一时的损失,但不要顾忌眼前的数字,要拿出勇气,坚决把不良资产处理掉。如果不这样做,将问题搁置,只会带来更大的损失。一定要坚持在健全资产状态下经营企业。

经营要依据正确的数字

会计数字表达了公司经营事业的结果,这同飞机驾驶舱仪表上显示的数字意义相同。

飞机驾驶舱仪表上,如果人们不能正确地、即时地表示出飞机现在何处、朝什么方向、以什么速度飞行的话,飞机就无法安全地到达目的地。经营企业也一样。每天处在何处、有什么费用、花了多少,每天的销售又有多少,如果人们不能正确、及时地掌握,就无法正确的判断。如果这数字是“盖浇饭”式的笼统账,就会导致判断失误,就不能达成经营目标。在经营中,表达企业实态的真实数字是唯一的,这个数字不是事后可以修正的。为了得出正确的数字,必须贯彻“一一对应原则”、“双重确认原则”。所谓“一一对应原则”,就是随着现金和物品的流动,必须同时进行票据处理,让它们一一对应。彻底贯彻这一原则,实态,也就是正确的数字就能呈现出来。另外,所谓“双重确认原则”,就是在公司的现金等处理上,要有复数的部门或个人参与。虽然实行起来有些麻烦,但彻底贯彻这一条,就能把差错和不正之风防患于未然,就能保护员工。

我们每天都要意识到正确的经营数字,各个部门分别据此进行经营判断。

玻璃般透明的经营

京瓷以信赖关系为基础开展经营,包括会计在内的所有业务全部公开,形成了无懈可击的体系。

举例来说,“单位时间核算制度”里,所有部门经营业绩都向全体员工公开。自己的阿米巴组织的利润是多少,具体的内容如何,任何人都可以轻易了解。另一方面,每个人都敞开心扉,在工作上追求公开性。像这样,公司内部如同玻璃般透明开放,这就使我们能够聚精会神地、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

现场有神灵

打开智慧的宝库

可以设想,在这个世界上,在这个宇宙的某个地方,存在着“智慧的宝库”。我们在无意识中从那里吸取了隐藏的智慧,激起了我们思想的闪光和创造的灵感。那么怎样才能打开宝库之门获取智慧呢?除了倾注燃烧般的热情、持续付出真挚的努力之外别无他法。就是说,要想获得成果,必须怀抱善念拼命努力,对于这样的一个人,神灵才肯给与他火炬,照亮他前进之路,才会从“智慧的宝库”中授予他一束光明,让他走向成功。

工作是万病良药 我认为工作是对万病都奏效的灵丹妙药——通过工作可以克服种种困难和考验,让人生时来运转。

我们的人生由种种苦难构成。苦难既不是我们希望的,也不是我们招致的,然而意想不到的困难却接踵而来。苦难和不幸袭击我们、“翻弄”我们,我们就会怨恨自己的命运,甚至灰心丧气,为苦难所击垮。

然而工作却秘藏一种伟大的力量,它能够克服严酷的命运,给人生带来光明和希望。回顾我自己的人生,这个真理洞若观火。

实践重于知识

企业从事技术开发和物品制造项目,经验不可或缺,仅有理论是远远不够的。以陶瓷制品为例,把原料的粉末搅拌混合,然后成型,再经高温烧结后完成。这一点只要学习,谁都能理解。可是,粉末的搅拌混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不亲手操作,不经过辛苦体验,是绝对领会不到的。如果是液体或气体,当然可以充分混合,可是粉末状的固体,究竟要搅拌到何种程度,才能称之为完全混合呢?这只有在经验的世界中才能体会到。只有将经验与理论结合起来,出色的技术开发和物品制造才能实现。

贯彻现场主义

对企业而言,现场是基本的。某种问题发生时,要开始某项新的事业时,首先需要回到现场。脱离现场,在办公桌旁煞费苦心,空谈理论,绝对解决不了问题。

经常听说“现场主义”这句话。但总部及间接部门果真与现场真心对话了吗?日本航空要实现的目标果真是基于现场而设定的吗? 人们常说,“现场是宝山”,现场蕴含着第一手信息,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经常去现场,对于磨练总部、间接部门的现场感觉很有必要。

同时,现场人员要提出只有现场才能发现的解决问题的线索,提出新的点子,并自己负责实行。有效利用现场发出的声音,企业会变得更加强大。

倾听产品的声音

当出现问题或是工作陷入困境时,应该认真地、虚心地对相关事物和现象进行连续观察。例如,在生产现场,用尽一切办法,材料利用率仍然不高,我们经常会碰到这类障碍。这时候,应该从产品、机器到原材料、工夹具,观察整个工序中的每个细节、用真诚的目光认真注视有关的现象。如果生产不良产品或有维护不佳的机器,我们就能听到他们的“哭泣声”。产品自身会告诉我们解决问题的线索。

不抱成见、偏见,谦虚地观察事物得真实状态,这一点十分重要。

制造完美无瑕的产品

我们制造的产品,必须是“完美无瑕的产品”。就像崭新的钞票一样,看上去就能让人感觉到锋利,手感好。

产品能够反映出制作者的心地。心地粗糙的人制造出来的东西是粗糙的,心地细腻的人制造出来的东西是细腻的。制造大量的产品,再从中选出合格品,抱这种想法,就不可能制造出令客户满意的产品。产品的生产工艺完整无缺,在此基础上,全员集中精神,精心操作,不允许出现一个不良品。目标必须是每个产品都完美无瑕。

不断创新

今天胜过昨天,明天胜过今天

我们常认为,相同的工作,只要不厌其烦、努力去做就好。这是不对的。拼命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这一点虽然重要,但仅仅这样还不够。决不能漫不经心地重复相同的工作。

在各自的职场,全体人员都要不断钻研创新,孕育出新的、创造性的事物,提升附加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在严酷的竞争中取胜。

为此,在每天的工作中,要经常带着“为什么”这样的疑问,思考“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这一点很重要。不管什么工种、什么工作,都要相信有进一步改善改良的余地,“今天要比昨天好,明天要比今天好”,反复钻研创新。不满足于今天的工作,哪怕是微小的改善改良,都要积极去做,不断积累。

这样每个人的小小的创意改进积累起来,就能带来巨大的进步,就能提高企业的价值。

重视独创性

京瓷自创业之时,就非常重视独创性,从不模仿他人,一直凭借独特的技术与对手一决胜负。其他公司不敢接手的产品订单,我们欣然接受,之后由全体员工拼命努力,创造出这种产品。随之也就确立并积蓄了一项独创性的技术。

譬如,京瓷曾获得过大河内纪念特别生产奖、科学技术厅长官奖等等奖项,而为京瓷带来巨大发展的多层封装技术的成功开发,更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抱着不管怎样,也要成功的强烈的使命感,每天钻研创新,一步一步地积累,必将孕育出卓越的发明创造。

乐观构思,悲观计划,乐观实行

想要成就新的事业,首先应抱有“非这样不可”的梦想和希望,乐观地设定目标。这比什么都重要。要开创新视野,要进行革新,如果顾虑重重,先在头脑里把事情想的太难,结果就不敢动手,当然也不会成功。凡事不着手干,就无从开始。

要相信自己具备无限的可能性,自己对自己说“我行,一定成功”。自我激励,乐观构思,振奋自己。

但到了制定计划的阶段,在保持“无论如何必须成功”的强烈意志的同时,对构想的具体内容却要悲观地审视,在什么地方可能出现什么障碍,要设想到可能发生的一切问题,慎重地、细致地思考对策,做好充分的准备。

而在实行的阶段,又要抱定无论如何非实现不可的决心,抱定“必然成功”的自信,积极、乐观、无所顾忌、勇往直前。

勇于挑战

人往往愿意维持现状而不喜变革。但科学技术在进步,客户的期望、需求在变化,我们如果拘泥于过去,不进步,公司不仅不会发展,甚至连维持现状都不可能。我们必须预先察知客户的需求,不断创造新的价值。

所谓挑战,就是制定高目标,在否定现状的同时不断创造新事物。“挑战”一词听起来似乎勇猛而豪爽,但它意味着挑起战斗,在它的背后,必须有与困难正面对峙的勇气,必须有不辞任何劳苦的忍耐力,必须付出非凡的努力。是我们公司开创了这项事业的历史,人们没有做过的事,谁也没有走过的道路,由我们开拓。如果我们不能继承这种开拓者的精神,公司就不可能发展。

向全新的事情发动挑战,比起维持现状,比起追随他人,风险更大,或许得不到周围人的理解而要付出格外的辛劳。但其反面,挑战成功时的喜悦也是其他任何东西无法替代的。不要怕失败,尝试全新的事情。“企业在不断发展”,为了获得这样的评价,让我们果断地向新事物发起挑战吧。

树立高目标

在自己的人生和工作中,自己“想要这样”、“想成为那样”,就是要具备很大的梦想和很高的目标,这一点非常重要。只有拥有高目标的人,才能够取得伟大的成功。只追求低目标的人,所得亦低。

但是,瞄准高目标,需要相应的准备。以登山为例,登什么样的山、登山者所需的准备(包括心理准备)都不同。如果是登一座小山,那么着轻装,抱着郊游的心态就行。但是如果要攀登险峻的高山,那么就需要相应的装备和精神上的准备。

上一篇:变更设计委托书下一篇:政治听课心得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