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精选8篇)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增强发展民营经济的紧迫感、责任感
我们这里是一个传统观念比较多的城市,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会后,有关部门要在全市组织一次发展民营经济思想大解放的大讨论,进一步统一全体干部的思想认识。解放思想要体现在,形成全社会支持关心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上,体现在各级对民营经济的服务上,体现在为民营经济发展排忧解难上。否则,解放思想就是一句空话。
当前,我市改革发展的任务相当艰巨。民营经济发展如何是影响全市经济全局的大问题。发展民营经济对于提高我市的综合实力,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农民收入,增强经济活力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市与先进地市的差距,主要落后在民营经济和经济外向度上。目前,我省不管经济发达的地方还是欠发达的地方,都在大抓民营经济。在各地竞相发展,“标兵走远、追兵逼近”的形式面前,如果我们不奋起直追,尽快把民营经济搞上去,一方面的差距就可能变成整体上的差距。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切实增强危机感、紧迫感,认真发挥我们现有的基础、优势、条件,认真解决好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大工作措施,创造性的开展好工作,掀起发展民营经济高潮。
二、理清思路,突出重点,推动民营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
市委、市政府确定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富民强市的一条重要途径,作为全市的工作重点之一,把民营经济培养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总的要求是:以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努力扩大总量,提高质量,拓宽领域,增加份额,实现民营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尽快使民营经济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支撑力量,以此增加社会总量、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就业机会、增加群众收入。奋斗目标是:力争今年年底,民营经济占全市gdp达到40%以上;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20%以上。围绕上述目标和要求,就全市来讲,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放宽领域,扩大民营经济总量
在发展民营经济问题上,我们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主要是总量偏小、规模不大。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进一步放宽领域,放手发展,力争在总量规模上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要在所有制结构调整中拓展,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大胆进入公有经济逐步退出的竞争性、服务性领域。针对我市国有经济比重大、国有、集体中小企业众多的实际,要按照“有进有退”的原则,放手让各类民营企业发展,鼓励让他们积极参与国有、集体经济改制、改组和改造,并在偿还贷款、职工安置、费用收取、企业税收等方面,享受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关政策。要向农业和农村拓展,围绕发展农业、繁荣农村、致富农民,引导民营经济向种植业、养殖业和都市型农业发展;围绕农副产品深加工,发展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向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拓展,支持私营个体企业在继续从事商贸、饮食等传统行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咨询、技术、法律、会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业。要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拓展,鼓励私营个体经济参与水利、交通、能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参与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今后,在经营领域上,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允许民营经济生产经营;凡是允许外资经营的,都要向民营经济放开;凡是国有、集体资本退出的领域,都要支持鼓励民营经济大胆进入。
(二)培植骨干,择优扶持,提高发展水平
扶持不起骨干企业和市场,就带不起产业,形不成行业优势。我们要发挥我市工业基础较好、科技实力较强等方面的优势,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的要求,形成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有关部门要对民营企业家进行分类排队,排出部分骨干大户,在项目审批、银行贷款、产品销售、人才引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帮扶,切实为他们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促其向规模化、集体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培植骨干企业,要突出三点:一是加快科技型民营企业发展。目前我市科技型民营企业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基础,科技型民营企业已经发展到了520多家,但还很不够。要积极引导和帮助民营企业同国有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利用高新技术,开发关键技术,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做到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储备一代,使新产品和适销对路产品不断投向市场,确保企业长盛不衰。要大力支持在职技术人员,海外留学人员以及大中专毕业生创办、领办、承包民营科技型企业。力争今年年底,全市科技型私营企业发展到700家,产值、利税达到全市个体和私营相关指标的20%以上。二是加强发展一批规模型私营企业。要积极引导民营企业以资本为纽带,以名牌、拳头产品为依托,以龙头企业为骨干,进行联合与合作,组建成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集团,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三是发挥农业优势,发展一批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三)加大村、镇、园建设力度,培育发展民营经济的有效载体
搞好村、镇、园建设,有利于民营经济的规模化发展,有利于集中统一管理和实施有效保护,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促进信息、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迅速聚集,加快区域经济发展。近年来,我市通过发展村、镇、园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好的解决了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单体分散的问题。下一步要坚持数量与质量并举、发展与管理并重,把村、镇、园建设纳入全市经济发展规划,科学论证,分类指导,合理布局,构建特色鲜明、资源共享、良性运转的民营经济村、镇、园新格局。要按照“整体规划、分布实施、循序渐进、滚动发展”的总体要求,扎扎实实的抓好民营经济园区建设,把园区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载体和招商引资的基础。原则上,新上的民营企业都要向园区集中。对于市里确定的重点园区,可以按照园中园的思路,建设民营经济园。市里定的20个强乡镇,要结合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建设一处高标准的民营经济园。要继续加大现有园区的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功能,改善条件,不断增强园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
(四)扩大对外开放,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
我市民营经济要实现跨跃式发展,必须走对外开放、借力发展的路子。各区县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力量,充分发挥民营经济机制灵活的优势,以出口创汇、招商引资为突破口,提高民营经济外向度,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要继续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财团来我市投资办厂、合资合作。支持民营企业到国外、境外投资办厂,开展加工贸易、劳务合作和国际经贸活动,努力推动跨国经营。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大搞外贸业务,在产品出口、进出口配额、出口退税、贸发基金使用等方面,实行与国有企业同等待遇,充分利用国家鼓励非公有制企业自营进出口的时机,扩大对外开放的水平。同时,要鼓励我市民营企业积极参与西部开发,到西部办厂、发展实业。这方面,我市已有很多的成功的例子,大家一定要做好这方面的文章。
(五)加快机制、管理、技术三个创新,提高民营经济的整体素质
民营经济要再上新台阶、实现大突破,就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逐步由家庭经营型向合作经营型、公司经营型转变,由用亲型向用贤型转变。这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发展的方向。一是要抓机制创新。民营企业虽具有产权明晰,机制灵活、利益直接等优势,但也需要不断深化改革,通过机制创新,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民营企业要推进资本运营,抓住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这一时机,通过兼并、租赁、收购、等形式实现低成本扩张。民营企业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二是抓管理创新。引导民营企业,从制度出发,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具有自身特点的企业管理路子。要突出管理重点,切实加强基础管理,抓好专项管理,优化现场管理,推进现代化管理。要广泛开展向海尔学习的活动,对照先进找差距。民营企业要注重对员工的智力投资,选派有前途的员工到大中专院校进修、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要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尽快形成一批在全国、全省叫得响的名牌产品,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三是技术创新。科技进步的力度有多大,民营企业发展就有多快。要引导民营企业多积累,少分配,集中资金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尽快改变技术装备茶、工艺落后、产品档次低的现状。市直有关部门要帮助民营企业向上积极争取各类扶持基金,要与国有企业同等对待。民营企业要继续完善厂办科研机构,对具备条件的加快建立国家、省级开发中心。要进一步加快“产学研”的结合,采取以共建中试基地、联合攻关、技术入股、技术承包等形式与大专院校及科研单位结成利益共同体。
三、完善政策,加强服务,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上,张高丽代省长指出:环境也是生产力。环境是一个地方思想解放程度、市场发育程度和依法行政水平的集中体现。形成良好的发展环境,对民营经济来说比什么都重要、都迫切。我认为,张代省长的讲话非常精辟,充分肯定了环境对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这几年我市发展民营经济之所以没有大的突破,环境不宽松是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把制定落实政策,优化经营环境作为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重点来抓。
(一)发挥政策威力,全面放开搞活。市委、市政府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制定了一个新的文件,有关部门还制定了具体实施意见。这次制定的文件,与以往相比有较大的突破,可操作性强。这个文件主要遵循了三个原则:进一步放开限制。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不限发展比例、不限发展速度、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规模。降低民营经济进入的门槛。二是放水养鱼。本着先予后取得原则,实行轻赋薄税。三是放手支持。鼓励民营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和资产重组,鼓励金融部门加大信贷力度,坚决制止“三乱”行为,建立担保基金等。这些政策的调整和制定,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发展民营经济的决心。通过这些政策,要在全市掀起新一轮发展民营经济的高潮,还要看各级各部门以多大的决心、以什么样的态度来抓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对于这个文件,各级各部门都要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只能突破,更不能顶着不办。根据这个文件,各部门制定的实施意见,要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凡是过去的一些政策与现行政策相抵触的,一律以现行政策为准。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各级新闻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舆论阵地,采取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个体私营经济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宣传党和国家鼓励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宣传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努力创造一种予个体私营经济光荣;勤劳致富、守法经营高尚的社会舆论氛围,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鸣锣开道,同时也以此教育、影响和引导更多的有志者加入到个体私营经济行列中来。要通过宣传,提高民营企业家的声誉和社会地位,让他们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各级党政领导,应该打消一切顾虑,关心支持民营企业家,敢于同他们交朋友,为他们解忧排难,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让他们心情舒畅,全身心的干事业。市委、市政府决定,从今年开始,每年都要召开民营经济会议,表彰奖励发展民营经济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企业和个人。
(三)改进服务方法,提高服务水平。要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简化登记注册手续,推行“工商管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期办结”的审批制度,借助市计算机网络为企业提供网上管理、网上审批、网上核准的“一网式”服务,通过网上为企业办理核准、年检、注册等手续。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为民营经济开拓市场铺路搭桥。如组织到外地举办新闻发布会、产品展销会,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信息,等等。通过优质高效的服务,为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打开方便之门。
(四)坚决制止 “三乱”,维护个体私营业户的合法权益。群众对 “三乱”问题深恶痛绝。经过多年治理,“三乱”清理工作已经大见成效,但各种巧立名目的乱收费、乱摊派层出不穷,屡禁不止,直接阻碍了民营经济的发展。个别地方由于乱查车、乱罚款严重,外地客商不仅不敢来投资,而且不敢和当地业户做生意。今后,纪检、中小办、监察、审计、物价等部门要组成专门班子,定期对各类收费项目进行检查清理。坚决取消法律法规和省政府以上的文件规定外的一切收费项目,市直部门一律不准出台收费项目。要实行“一个漏斗向下”的收费项目。有市里统一核发收费证,表明收费项目,用途、数额。部门持证收费,业户持证监督。对超出规定范围的,业户有权拒缴。严禁任何部门和个人向民营企业摊派出版物、录像制品等,严禁向企业强买强卖,严禁强制企业购买产品和接受服务,已经发现,严肃查处。现在许多部门对民营企业检查过多过滥,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的工作秩序,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推行一家检查,多家认可,给企业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为了便于企业投诉,市里决定由纪委、监察、中小办等部门成立维权中心,设立举报电话,负责查处各种“三乱”行为,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范文网】
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形成推动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我市的民营经济能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在领导的认识和领导的决心。这是上上下下一致的看法。因此,我们在领导问题上必须采取一些硬措施。
一要强化领导,全面落实责任制。要拿出德州、临沂等市的劲头来抓个体私营经济。从现在开始,从区县到乡村,都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整个国民经济和改革调整突出重点来抓。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要投入很大精力研究达个问题,下大力推动这项工作;分管领导要真正做到亲自抓、直接管,实施强有力的领导;具体工作要按照职责范围进一步分工细化,责任到部门、到人。要实行严格的任期目标责任制,真正把责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身上。要调整各级党委、政府政绩考核评比内容和办法,把民营经济发展纳入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作为“两个文明”建设评比、表彰的重要内容。每年年底都要对民营经济发展进行检查验收和考评,主要看哪个区县、乡镇、村民营经济的群体规模大、发展快、效益好;培育出了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特色产品、专业市场和知名度较高的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在整个经济中占的比重高、交税多、对经济拉动大。对工作成绩突出的领导干部要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对在领导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中无所作为的干部,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决不能让无能的人、有能力不干工作的人误事。组织部门要考虑是否采取干部下派的办法,组织优秀干部到民营企业去帮助工作,既提高了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又把信息和政策带给了企业,一举双得。各级领导同志要拿出当年搞 “乡镇企业”那样的决心和气魄来发展民营经济;要象抓国有企业改革一样来抓民营经济。真正形成上边领导重视、支持,下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万众一心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强大合力。积极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各类人才大胆下海创业,这方面的政策各地有很多,有些也不一定写在文件上,只要别人能办,我们也能办。
二要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健全服务机构。一是要调整充实个体私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或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担任组长,分管的领导同志任副组长,成员由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担任。今后属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都要由领导小组决定。个体私营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社在世中小企业办公室,负责制订协调落实有关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规划、政策。对个体私营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就象安全生产局那样,给编、给钱、给车,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好的条件。各区县也要在机构改革中,按照上下对口的原则,设立相应机构,配备素质高的干部,努力建设强有力的工作网络。二是要在市纪检监察部门设立经济环境保护办公室。负责整治经济领域的“三乱”及其它违法违纪行为,切实保护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对民营企业大户实行重点保护,挂牌服务。三是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商会的建设,在其内部尽快建立各行业协会,不断扩大会员队伍,引导个体私经济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路子。
三要掉转架子,转变作风,全力帮助个体私营业者排忧解难。在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中,各职能部门承担着引导发展和为发展服务的重要职能。要针对本部门的业务特点,在系统和行业管理上,对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要一视同仁,积极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排忧解难,保驾护航。市委、市政府要求,各职能部门从领导到一般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的大局观念和服从服务经济建设的中心意识,正确处理监督管理与搞好服务的关系,增强领导就是服务、权力就是责任的观念,做开明的领导者,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促进派。今后,衡量职能部门在这方面工作实绩的一条重要标准,就是看你是否从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角度履行职能,搞好服务。对此,不光要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下一步,我们要在部门服务上开展“一比一评”活动:“一比”就是比谁服务优、效果好。“一评”就是开展“下评上”活动,组织个体私营业户评比职能部门工作。“一比一评”活动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对连续两次评比后三名的职能部门,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批评;连续三次评比后三名的,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我们要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大力倡导开拓进取、铺下身子干事业的风气。特别是市直各部门要适应市场经济包括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既善于从宏观上想问题,又注意在微观上抓落实,坚决反对和摒弃脱离实际空谈阔论,只注意宏观上部署指导,高高在上不抓落实,以及形式主义等不良风气。提倡少开会、开短会,减少应酬活动,多挤出一些时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问题。要善于发展、培养总结和推广发展民营经济方面的好典型、新经验,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运输业,规模经济,政策措施
0 引言
经过多年的经营, 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不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也在我国经济发展上发挥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但是任何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出现行业结构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 经济效率下滑等的问题, 运输行业也不例外。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 运输业出现了诸多问题, 对运输市场结构进行调整已经刻不容缓, 而通过形成运输规模经济来提高运输经济效率是运输结构调整所追求的基本目标。
到目前为止, 我国运输市场的规模经济效应还不明显。诸如, 未形成大规模的运输经营企业、从业者的素质普遍偏低、先进的运输组织方式发展缓慢、对运输市场纵深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明显等问题普遍存在。为此, 我们必须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 对运输规模经济加以鼓励和引导, 促使尽快实现运输规模经济效应。
1 运输规模经济的内涵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规模经济的概念。所谓规模经济 (Economies of scale) , 就是指在一个给定的技术水平上, 随着规模扩大和产出的增加, 平均成本 (单位产出成本) 逐步下降。规模经济可分为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其中内部规模经济是指随着产量的增加, 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下降;外部规模经济是指在同一个地方同行业企业的增加, 多个同行企业共享当地的辅助性生产、共同的基础设施与服务、劳动力供给与培训所带来的成本的节约。规模经济理论最早可追溯到1776年, 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中提出分工提高生产效率、交易费用影响分工的发展、贸易扩大市场规模并促进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等理论, 这些理论都是规模经济理论的雏形。
与规模经济相对的是规模不经济。规模不经济 (Diseconomies of scale) 指随着企业生产规模扩大, 而边际效益却渐渐下降, 甚至跌破零、成为负值。造成此现象的原因, 可能是内部结构因规模扩大而更趋复杂, 这种复杂性会消耗内部资源, 而此耗损使规模扩大本应带来的好处相互消减, 因此出现了规模不经济的现象。
规模经济运用到运输行业中就形成了运输规模经济, 它反映了随着运输总产出的扩大, 平均运输成本不断下降的现象。运输规模经济的相关研究包括运输网络幅员经济、线路通过密度经济、港站 (或枢纽) 处理能力经济、车 (船、机) 队规模经济、载运工具能力经济和运输距离经济等等。
2 加快实现我国运输规模经济效应的政策措施
运输业属于我国的基础性产业, 具有社会公益性和私人盈利性的双重属性。要想尽快实现运输业的规模经济效应, 国家应该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等方面的优势, 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 推动整个运输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结合我国国情, 具体来说, 笔者认为政策措施大体有以下几点:
2.1 继续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为运输规模经济效应的实现奠定基础
目前我国基础设施总量不足, 且有效供给率也不高, 这就严重制约了运输规模经济的发展。运输规模经济效应要想实现, 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运输网络, 运输基础设施达到一个完善的地步。所以未来我们的任务是加大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其有效的供给, 提高交通运输发展质量和效益, 提升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全面推进交通运输安全发展、高效发展、协调发展、创新发展, 为实现运输规模经济效应奠定基础。
2.2 改变不合理的运输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使之向集约经营转变
交通运输企业以其对外提供运输劳务取得营业收入, 其经营形式多种多样, 不同的经营方式, 虽然表面上都属交通运输业范畴, 但其业务本质却不相同。有些企业的粗放经营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下企业的发展, 影响到运输规模经济效应的形成。因此, 政府可以适时通过经济政策等手段, 引导运输企业转变经营方式, 朝着以分工协作为主的集约经营转变。这些政策措施, 除目前在经营资质管理、运输线路服务质量招投标中予以体现外, 还应该考虑在运输产业组织政策中得到体现。对企业创新运输组织方式、提高运输组织化程度等方面, 应该予以必要的支持和倾斜, 使经营方式与管理模式朝着有利于运输规模经济效应形成的方向发展。
2.3 加大力度扶植大型运输企业, 实现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
从事运输业的经营企业, 大多规模较小, 无法形成主导运输市场的合力。针对这一情况, 应该鼓励企业之间开展合作与实施兼并, 加大“扶优限劣”的力度, 给有较大规模, 发展良好的企业以更多的资源和市场, 促使其更加发展壮大。大型运输企业由于其大规模、专业化的生产, 效率会得到极大提高, 成为稳定和主导运输市场的重要因素, 从而提高整个运输行业的生产效率和社会经济效益, 实现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
2.4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为运输规模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
21世纪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时代, 随着时代的发展, 信息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国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目标最重要的技术。根据对运输市场规模经济理论的分析, 可以发现, 现代信息技术对运输市场规模经济的实现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运输经济效应的实现, 不仅仅是运输企业规模的扩大, 服务范围的拓展, 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也是值得我们去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一个信息技术的时代, 环境的变化要求我们与时俱进, 采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 来更好的管理企业。政府应积极促进运输业经营主体应用现代技术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运输组织化程度, 为运输规模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
2.5 鼓励创新技术, 有效提高运输经济效率, 尽可能节约运输成本
创新历来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实践中创新, 在创新中发展, 这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的目标。十八大报告中就再次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建设国际创新体系, 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常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 实施国家技术重大专项,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针对于运输行业, 我们要想实现规模经济效应, 一个方面就是应该以促进科技创新与行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 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 进一步加快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提升交通科技创新总体水平。这样一来整个运输行业的运输经济效率就会得到有效提高, 从而加快实现运输规模经济效应。
3 结束语
目前我国运输市场还存在种种问题, 规模经济效应不明显, 甚至还出现了规模不经济的状况, 因此政府合理的政策措施对运输规模经济效应的形成至关重要。运输市场规模经济的实现不是一个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任务, 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我们要有耐心和恒心, 相信运输规模经济必可以将运输业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陈引社.道路运输市场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2.
[2]杭文.运输经济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8.
[3]陈引社.我国道路运输的规模经济问题[J].综合运输, 2004, (6) :72-74.
【关键词】 经济管理 政策措施 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建设的基本国情和中国经济发展有着自身的实际规律,所以单纯的采用西方的许多经济理论在分析与解决中国的经济问题上就会呈现出明显的脆弱性,尽管许多人找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诸多问题和弊端,也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和建议,但是他们并没有看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所具有的优越性,也没有看到中国经济建设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因此,解决中国的经济问题必须紧密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来分析,从而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经济建设规律的经济增长之路。
1.防治通货膨胀的政策建议
中国这种高投入型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是以高通货膨胀为代价的。尽管货币主义认为通货膨胀本质上是一个货币现象,但是处于转轨时期的中国经济,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和完善,经济建设面临着极为复杂的问题与矛盾,不能简单的像西方某些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那样,把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都归结于货币供应,造成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则是多方面的,货币供应和经济增长对物价上涨都起到明显的剌激作用。因此,在我国防治通货膨胀不能仅仅依靠紧缩的货币政策,过度的提高利率,压制物价甚至适得其反,加剧流动性过剩,政府应当综合考虑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國民收入分配政策等,尤其是加强各项政策之间的相互协调,避免出现政策之间的相互冲突与抵消。
通过单位根检验发现,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货币供应、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在5%的显著水平下均是一阶单整的,这就说明他们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也就是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之间、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通货膨胀受到货币供应和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因此,我国防止通货膨胀的发生必须充分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尤其在经济持续过热增长、货币持续过热供应的情况下,一定要注意采取通货膨胀的预防措施,不能一味的注重经济增长而忽略了通货膨胀的危机。
政府在现实的经济建设的实施中,要适时注意消费者价格整体数据的变化,从而分析物价的变化方式和实际的范围。因为每个国家有着不同的价格指数规定的设置和商品分类上的不同,所以使用这一指标看到的各国的实际的通货膨胀的真实水平也就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于整体物价指数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有一个准确科学的编制,在结合国情,让这样一个指标准确的反映中国物价水平的实际的情况。
本国发生的通货膨胀有着延展性,它产生了便会有继续下去的发展趋势,这也就说明通货膨胀在一段时间之内是不会马上消失的,更何况经济的发展对于它还有一定的滞后性,就是说这对于物价的作用将是长期的,这一切都在说明反通货膨胀相关的措施和策略的实施都是要做好长期战斗的心理要素的,是不可以一次性解决的。进而在世界上很多的国家对于制定这样的政策方面都是有不同的,都有着不同的政策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财政、货币、汇率等等方面的措施来处理,这样的处理的差异是因为每个国家的通货膨胀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不同,发展的情况也不同,但是一致的是在制定上不能片面和极端。还要注意各项政策的协调发展和使用,最好是准确分析政策之间的关系,使他们可以相互适应的发展利用,达到最好的效果。
2.抑制经济过热的政策建议
在其他的变量被控制的状态下,经济的变化对于通货膨胀的作用会比货币明显。所以对于中国反通货膨胀的的策略和措施就必须要重视经济的结构和改变其增长的方式来入手,真正的做到扩大内需,靠内需来拉动经济的不断发展,这样不但可以一定程度减少了对外贸易的矛盾,还可以减少本国对于国家经济的依靠,从而减少风险,还能够一定程度上把国内一些过剩的产能消化,从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经济增长持续发展很有意义。
我国经济增长仍然属于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即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扩张来实现经济的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质是数量型的经济增长,其结果必然导致大量的能源原材料消耗,拉动初级产品的价格上涨,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并且这种原材料价格上涨不断的向下游传递,最终引起与人民的、燃料、原材料和环境污染的压力,尤其是在当前国际市场上的原油、铁矿砂、氧化铝等初级产品价格暴涨的背景下,对提高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产业结构上,必须打破现在第二产业投资过热,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投资不足的局面,合理设置农、轻、重的发展比例,尤其是重视落后产业和经济薄弱环节的发展,从而避免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比例失调的问题,减少价格波动的风险。
3.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3.1实施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改革
经济形式的转变发展,自主的开创和结构的整体优化这些都是长期的努力才可以达到的。那么做好行政管理的革新就是十分必要的,要保证官员行为的长期影响,这样才使有利于经济的方式转变的。要在体制上保证政府代理人们管理的实际构架,形成权力为民所有,政府的权力是来自人们的,从而实现政府的官员是人们选出的,他们就要为人们负责到底的机制。
3.2消除垄断,更多地由市场决定自然资源、劳动力的价格
只要整体的行业存在垄断,对于那些垄断企业来说他们是没有什么积极性去改变经济方式的改变的,因为他们没有竞争的要求,不需要科研,不需要提高科技力量加强竞争力。所以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去除垄断,达成公平的竞争,从而激发企业的竞争意识,参与技术的革新和经济方式的转变。
3.3对外开放要从引进资本为主转变为引进智力资源为主
整体经济方式的转变,加强自主创新,这些其实最根本的都是靠科技人才的作用,这里不是说靠单个的出色的人才,而是要靠整体的人力资源的优势,那么人才的培养就是关键,这就需要大学体制的改变,根据实际的需要培养大学人才,提高实际的能力和学识地位,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需要长期的发展的,那么在这个培养的过程中就需要利用国际优秀的人才,要放开眼界,引进外来的人才,不断的积聚人才的力量,从而推动经济的转型和发展。
3.4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改革财税制度
经济的发展方式的转变不是单方面的事情,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需要多方面的结合和努力的,其中税收和财政的激励政策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例如对于那些采用新技术,新研发的企业给予减税的政策,必然会推动其的发展,带动其的研发积极性,从而促进这方面企业的产生和发展。还要对于那些自己研发产品的企业,政府可以给予鼓励,首先采用这样的产品,对其予以奖励和栽培。那些有着优势的知识产权的企业给予平台,对其资助和支持,从而带动科技的发展,最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任保平.以质量看待增长;对新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与反思,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
在一个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里,发展低碳经济必将和国际贸易接洽起来,国际贸易法则在应对于气候变化的国际框架下将会有所调解。我国应适时兴小调解贸易政策,美化外贸出口商品结构,适当限制高能耗产品的出口,并扩大工业制制品入口,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外贸发展标准样式。
应对于气候变化所鞭策的低碳技术和财产的最近兴起与发展,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未来的企业竞争一定基于低碳产品与技术的竞争。当局应路程经过过程低碳财产计划、财政税收的扶持、金融融资的撑持,指导企业进人低碳财产、发展低碳产品。同时,鼓励企业积极介入全球建立低碳领域的技术创新机制,力争在清洁和高效能源技术方面取患上突破,在国际碳减排市场中取患上竞争上风。
发展低碳经济,技术创新是底子,制度创新是保障。联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性社会的事情方针要求,借鉴和接收低碳经济的先进理念,深入研究和拟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构建完美的低碳经济法令法例系统,鞭策社会经济朝着低碳方向转型。
放眼全球,温室效应逐渐闪现,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过分排放,致使过去100年地球空气温度升高0.6摄氏度,导致极地冰雪溶解海最简单的面上升了近10厘米,引发了生活习性环境的失衡和各种灾害性的气候。天下而言,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进程项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疑难题目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我国目前环境污染紧张,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位居世界熬头,二氧化硫排放量位居世界熬头,二氧化碳(CO2)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发展低碳经济,鞭策节能减排是建设生活习性文明最有力的突破口,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在全球气候变暖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孕育发生严峻挑战的背景下,“低碳经济”等新概念应运而生,低碳经济是从化石汽油为特性的工业文明转向生活习性文明的一次巨大进步,将为慢慢迈向生活习性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加标准样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路程经过过程低碳经济标准样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在包管经济社会康健、迅速发展的条件下上限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是一种更具竞争力、更可持续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经之路。
开展低碳经济试点树模,探索建立顺应我国国情、撑持低碳经济的政策系统和市场环境,追求神州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发达国家的经验表白,建立碳交易市场机制是鞭策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手眼。从我国的现实情况起航,可实行试试碳排放强度查核制度,在特定地区范围和行业内开展碳排放交易。国内地区范围性排放交易系统的建立需要联合地区经济和财产结构,同时思量高中低碳排放地区范围。目前,长江三角学洲和珠江山角洲打造业集中,也是高碳排放集中区,可先行建立试点碳交易系统。先从地区范围着手探索碳交易是循序逐渐进展的一个选择,而行业碳交易的阶段性探索,初期可选择能源、化工等高能耗、高污染等行业试点。
我国作为一个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的发展中大国,经济和贸易增加与资源、环境约束的抵牾一天比一天突出,随着世界低碳经济趋势深入发展,传统的高碳经济和贸易发展标准样式面对于严峻挑战。我国应从战略的高度正视低碳经济发展,积极借鉴发达国家低碳经济发展经验,慢慢建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框架。
(口播)近年来,我县在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的同时,狠抓污染减排和生态创建,加强环境管理,严格环境执法,有力促进了全县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配音)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新型工业化要求,我县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并重,积极扶持引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符合环保要求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着力打造一批优势生态工业产业集群。2009年至2011年三年间,全县万元GDP能耗分别较上年下降
4.424%、7.427%、6.139%,COD削减1175吨,SO2削减44.4吨,使COD排放强度始终控制在4.0以下,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指标。
同时,我县还围绕发展壮大茶叶、蚕桑、蔬菜、粮食、畜禽等优势农业产业,创新生产经营方式,坚持用先进科学技术装备提升农业,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生态农业转变。扎实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大力推广生态健康种养模式,切实抓好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认证工作,截至去年年底,我县通过了“有机、绿色和无公害”三品认证的农作物基地面积为40.166万亩,占全县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的66 %。
此外,我县还以参与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积极拓宽和深化生态旅游的概念和内涵,不断配齐配强“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产业要素,大力发展以生态旅游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力度,集中精力打造一批生态旅游景点景区,积极发展乡村特色旅游,强化旅游市场和景区环境质量监管,扎实推进旅游行业标准化建设,旅游综合服务体系逐步形成。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理念,体现了资源价值与环境价值、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5月下旬,榆林市统计局工业投资科对神木县、府谷县、靖边县的三个企业集团的循环经济项目进行了调研,对他们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这种建立在“三种生产”(物质生产、人的生产和环境生产)理论、生态学理论、环境价值论、复合系统论基础上的经济理论,对于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对于榆林其它资源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深度转型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指导意义。
一、陕西北元化工集团有限公司100万吨/年聚氯乙烯循环综合利用项目
陕西北元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成了于2003年5月18日,是由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十户民营企业合股组建的大型盐化工企业。集团公司下设九个职能部门、六个业务中心和六个分、子公司,现有员工3000余人。
北元依托榆林地区丰富的煤炭、电石和原盐资源优势,坚持规模化、多元化、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在一期10万吨/年聚氯乙烯项目稳定运行的基础上,2008年6月开工建设投资83.8亿元的全国最大的100万吨/年聚氯乙烯循环综合利用二期项目。该项目主要建设装置包括:100万吨/年聚氯乙烯、80万吨/年烧碱装置,4×125MW抽气式直接空冷汽轮发电装置,240万吨/年工业废渣水泥装置。聚氯乙烯生产采用悬浮聚合技术,烧碱采用离子膜电解热槽工艺,热电装置选用背式机组,水泥生产采用干法旋窑生产工艺。项目在设计上体现了循环经济理念,以高起点、高技术、节能环保为指导思想选择装置,完全实现了“三废”零排放。热电装置为化工、水泥装置提供蒸汽,余热发电,化工装置所产生的电石泥、盐泥废渣和热电装置所产生的粉煤灰,全部作为生产水泥的原料。产业链全部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70亿元,上缴各类税费21亿元。该项目建成后,对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安排3000人就业,年直接转化原盐165万吨、电石165万吨,间接转化原煤600万吨,并可引导产生一批PVC上下游企业,促进地方煤炭、电力、运输、服务等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
“十一五”期间,公司在经营规模迅速壮大的同时,高度重视管理创新和文化领航的作用,积极实施信息化建设和企业文化与品牌建设,不断提高工业自动化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企业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而且也获得了多项荣誉,先后获得“陕西省十佳经营诚信示范单位”、“陕西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陕西省质量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公司“北元”牌聚氯乙烯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产品”,“北元”商标被评为“陕西省著名商标”。
“十二五”期间,公司将继续坚持走循环发展之路,加快产品升级,调整产业结构;秉承“敢于负责、勇于创新”的企业精神,科学管理,不断超越,努力实现企业上市,全力打造一流盐化工企业,奉献低碳多彩新生活。
二、陕西普宇集团恒源(南区)循环经济综合利用项目
陕西普宇集团公司创建于2008年,注册资本4.58亿元,现拥有固定资产100亿元,有员工1000余人,下辖陕西普宇煤电集团昊源发展有限公司、陕西普宇煤电集团如雨实业有限公司、府谷县普宇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普宇集团矿业有限公司、陕西普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陕西普宇实业有限公司、府谷县亿源煤矿有限公司、府谷县福庆煤矿有限公司8个控股子公司。
集团于2011年9月开工建设计划总投资26亿元的恒源循环经济示范小区(南区)98万吨/年半焦综合利用项目,位于府谷县田家寨乡小教场村,地处陕西省最北端,晋陕蒙三省(区)交界处。紧靠大一石一级运煤专线。距神府高速路约3公里,属于丘陵沟壑区,总占地面积约1949亩(其中:生产厂区车间占地875亩;生活服务区占地371.5亩、公用辅助设施(含园区道路、护坡、绿化等)702.5亩,其中:绿化占地240亩,绿化用地率20%)。
项目规模为:300万吨/年洗选煤车间;98万吨/年半焦生产线;4×31500KVA硅铁炉;30万吨/年煤焦油加氢;2×60MW的荒煤气、焦末混烧的自备发电机组;2万吨/年镁合金生产线;20万吨/年免烧砖厂。
该项目利用洗选煤车间煤矸石、煤泥和焦炉产生的焦末进行发电,解决各生产车间的用电问题,电厂产生的粉煤灰和炉渣是免烧砖的原料;焦炉产生的荒废气进入煤焦油加氢车间生产,它所产生的解吸气再进行发电。项目计划2013年10月建成,投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上缴税费8亿元。
集团公司本着“和谐发展、创造财富、奉献社会、追求卓越”的企业宗旨,秉持“诚信、专注、负责、共赢”的经营理念,坚持走集团化发展、多元化经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示范经济,积极打造诚信民企集团。
由于受道路堵车等因素的影响,我们没有对府谷的其他企业进行深入调研,但和统计局工作人员的攀谈中了解到,府谷县现在看谁行不行,不是看他钱有多少,而是看他搞不搞循环经济。有再多的钱,你不搞循环经济,也不能算是个真正的企业家,企业的路也会越走越窄。比如,民营企业府谷县恒源煤焦电化公司,坚持自主创新,推动产品结构升级发展战略。企业实施的年产30万吨冶金型焦及其配套发电、水泥、甲醇、焦油深加工产业链循环项目,全部将生产环节做到“吃干榨净”,将上游废料变为下游原料,每年节约原煤18万吨以上,降低电耗约4000万千瓦时,减排废水约44万立方米。法人代表王乃荣就是众人交口称赞的企业家。
三、靖边能源化工综合利用一期项目
2007年,为了贯彻落实陕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第五次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座谈会精神,根据陕西省委、省政府对榆林能源化工基地“两区多园”总体建设布局,靖边县在充分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确定规划建设靖边能源化工综合利用产业园区。
园区定位按照煤、油、气、盐资源综合利用、优势互补的原则,形成以能源、有机化工产品、合成材料为核心的产业链。园区将建成产业链横向藕合、纵向闭合,具有比较优势的能源化工基地及循环经济示范园和生态工业示范园。园区于2007年11月经陕西省政府审定、省发改委正式批复了园区发展规划。在2008年4月28日第六次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座谈会期间成功举行了靖边能化综合利用产业园区开园、项目开工奠基仪式。
园区主要投资主体为延长石油集团,项目有180万吨/年甲醇、150万吨/年渣油热裂解、60万吨DMTO、60万吨聚乙烯、60万吨聚丙烯和8万吨乙烯装置及下游产品项目,总投资270.75亿元,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72.9亿元,年可实现利税42.3亿元。截止目前已经累计完成投资99.91亿元。
园区一期项目真正实现了煤、油、气、盐四大资源综合利用,形成了优势互补,合理配置的加工转化,开创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精细化工产业的新思路;园区规划起点高、思路新,做到了零排放、无污染和循环利用的有机结合,以及规划建设生态型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体现了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新战略;园区目前已开工建设的项目在国内乃至亚洲,实现了化工产业单套装置最大、技术装备最新、产业链最长、附加值最高,实现了我国化工产业发展规模集聚和技术创新的新模式。
四、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体会
2007年11月,榆林市被列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以来,大力推行煤向电力转化、煤电向载能工业品转化、煤油气盐向化工产品的转化。目前围绕资源的深度转化利用,初步形成了原煤-发电-粉煤灰-建材工业、原煤-甲醇-下游产品-建材-食用级二氧化碳、盐-烧碱-聚氯乙烯等多个循环经济链条。几天的深入企业,见证了企业超前的发展理念和员工朝气蓬勃的工作状态,也对循环经济的概念有了一定认识和了解,体会颇深。
一是发展循环经济是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
由于煤炭是不可再生的一次性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而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沿着煤炭产业链生产多种相关产品,把资源吃干榨净。因此,要发挥煤炭资源的更大效用,就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产业链上下游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价值含量。比如每吨煤500元,卖掉一顿煤,只有500元;转化成电,可以卖800元;做成甲醇,就变成1100元;甲醇在往下走,发展精细加工,价值可能上万元。因此,对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走精细化的路子,既节约资源,又有可观的经济价值。
二是发展循环经济是煤炭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措施。
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几十年来,我国煤炭企业的发展基本上走的是一条粗放开发、简易加工、低效利用的数量速度型道路,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问题。为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国家大力倡导发展循环经济,2007年,榆林市被列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煤炭企业应当把握好这一发展机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使企业做到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可持续,推动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转变。
三是发展循环经济是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保证。
循环经济必须要与规模经济相结合。煤矿每年都要产生大量煤矸石、中煤和煤泥等废料,热电厂每年要排出大量的粉煤灰和其它的工业废料。这样的次级产品和伴生产品的大量排放,就为发展有规模的循环经济提供了条件。煤炭生产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如何做到“减量化”和“资源化”,是企业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形成“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生产模式,煤炭在“吃干榨净”中价值得到充分利用,延伸了煤炭产业链,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极,使电力、建材、焦化、煤化工逐步成长为企业经济的半壁江山,为企业做大做强奠定基础。
四是发展循环经济是资源型城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是资源型城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而发展循环经济最直接的效果就是降低了资源消耗,减少了环境污染。把以前排放的“三废”当“宝”利用,既可降低生产成本,也将大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五是发展循环经济是企业要解决好自身的问题。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自己拥有竞争对手不能模仿的能力;要有一个好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使循环经济发展从一开始就有一个指导长远、统率全局的总纲领和总谋划;要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加强管理工作;要注意研究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特别是要加强对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研究,未雨绸缪;要做好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分析,研究市场需要,尤其是在上循环经济项目时,要注意研究市场的变化和发展趋势,比如甲醇等产品的市场饱和度等,“想好了再干”,而不是“干完了再想”。同时要解决好资金等问题。
五、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落后。目前榆林市大多数煤炭企业受传统主业的影响,资金、技术投入不够,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和环保产业技术水平不高。高科技的项目少,与煤炭等资源相关产业的嫁接力度普遍水平较低,综合利用装备规模小、工艺落后。同时,目前的环保工作依然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用循环经济的系统观点来解决环保问题。建议政府加
大综合利用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力度,支持开发、建设技术含量高、废弃物利用量大、产品附加值高的综合利用项目。
(2)循环经济发展资金不足。由于循环经济项目初期投资大、市场开拓周期长,企业投资建设的资金压力很大。尤其是民营企业,仅靠企业自身的积累来发展循环经济是远远不够的。通过与陕西普宇集团恒源(南区)循环经济综合利用项目部负责人攀谈了解到,他们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自筹,民营企业银行贷款难度大,手续审核严格、周期长。建议政府一方面要加大对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财政支持力度,提供优惠的财税、金融信贷政策;另一方面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每年缴纳的排污费应全部返还企业,用于循环经济项目的建设。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轨迹来看, 在一定时期一定的生产条件下, 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采取了不同的发展方式, 大体经历了从“发展=经济增长”, 到“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变革”、“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演进过程。而可持续发展是对传统发展方式进行深刻总结和反思的结果, 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世界工业化发展的初期, 人类还没有深切体会到自然资源供给和环境容量的有限性, 也就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观念。西方国家通过大规模的开采和投入、大量的消耗和排放, 大力追求增长速度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工业文明和极大的物质财富, 在世人面前展现了繁荣的经济现象和发达的社会时代。而到了20世纪中后期, 随着人口的持续增加, 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 带来了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迫使人类进行深刻反思, 发现传统的生产模式再也不能发展下去了, 必须转变发展模式,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962年, 美国生物学家卡逊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 用触目惊心的案例阐述了大量使用杀虫剂对人类的危害, 敲响了工业社会环境危机的警钟。同年, 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从经济的角度提出了循环经济的概念, 他将人类生活的地球比做太空中的宇宙飞船, 提出如果不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 当超过地球承载能力时就会1走向毁灭, 只有循环利用资源, 才能持续发展下去。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上, 联合国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 提出了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的同时, 也要承担维护自然的责任和义务。1992年, 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通过了《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 正式提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号召世界各国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不仅要关注发展的数量和速度, 更要重视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2002年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 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和反思, 人们终于得出这个结论: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得以长久、安定、健康和永续发展的发展观和应该选择的道路。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007年, 中国的GDP总值已超过24万亿元人民币, 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而位居世界第四, 中国的人均GDP已超过2000美元, 人民的生活由实现温饱奔向小康。但是我们回过头来仔细看看, 发现原来我们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外延的粗放型扩张、以耗竭资源能源、以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为代价的。2007年7月,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和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发布了《中国环境绩效评估》报告:中国GDP以每年8%~1 2%的速度增长, 环境损失也占当年GDP的8%~1 3%。长期以来我们走的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 使的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一些问题, 在我国20多年里集中出现, 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特点。尤其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但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而且危害群众健康, 影响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如北方的沙尘暴让人们生活在灰暗的黄沙之中;太湖蓝藻大规模爆发, 让无锡城200多万市民喝不上一口干净的水;山西临汾等城市的大气污染严重超标已经威胁到居民的身体健康, 这说明传统的发展模式再也不能发展下去了。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姜春云主编的《偿还生态欠债》这本长达32万字的巨著, 系统地对我国工业文明的进程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指出我国生态和环境现状“形势严峻, 令人忧虑;生态赤字, 触目惊心;偿还欠债, 刻不容缓”。因此, 要彻底纠正我国发展中的偏差就必须转变发展方式, 要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要采用新的发展模式, 即又好又快地发展。2007年6月25日,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了重要讲话, 指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这个重要观点的提出表明我们党的发展观, 是从维护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 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出发, 来把握我国今后发展的方向和规律。这是我们党在汲取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教训、借鉴国外发展理论的有益成果, 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 而得出的科学论断和指导思想。
三、“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含义不同
中央提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同以往我们所讲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比, 虽然只改了一个词, 即把“增长”改为“发展”, 但是含义却不同。 (1) 经济增长主要指是数量的增加, 即GDP或人均GDP的增加;经济发展则不仅要求有数量的增加, 而且要求有结构的改善和质量的提高。 (2) 增长不等于发展。经济发展包含经济增长, 但是经济增长却不一定包含经济发展, 这就是有的地方经济虽然增长了, 但没有发展, 即“有增长无发展”。单纯的经济增长不能实现经济全面发展的目标。 (3)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经济增长是促成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 是一切经济进步的首要物质条件, 也为实现经济发展的其他目标提供基础。 (4)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包括的内涵丰富的多, 方式复杂得多。经济增长方式比较单一, 主要是指数量的增加, 也包括结构、质量、效益等方面的一些内容;但经济发展方式要复杂得多, 其中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 而且要涉及到诸如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经济效益、质量的提高和优化, 经济体制、制度的不断完善, 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 资源的节约利用和优化, 摆脱贫困、公平分配及增加社会福利等等。因此, 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 当经济增长积累到了一定量的程度时, 就不能一味地单纯追求增长的速度, 而是应该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注重经济、社会、生态之间的相互协调, 注重社会公平分配与社会和谐发展。现在我们需要的发展不单纯是数量的增加, 而是要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我们的发展方式要由经济发展的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由单纯追求增长速度型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提高思想认识, 转变发展理念。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首先要转变发展理念, 要把粗放式经济增长转变为集约式经济增长;把盲目地单纯追求GDP量的扩张转变到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质量上来。发展中要更加注重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更加注重好与快的发展。发展理念的核心要转变到以人为本上来, 更加注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切实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新的发展理念上来。
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六大以来, 党中央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我们首先要正确理解其科学涵义。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其次,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切实做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 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 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科学把握经济发展规律。
把握好经济发展规律, 就是把握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发展质量的关系, 就是要实现速度和效益的有机统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 提高发展质量, 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一方面, 我们要继续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 要积极地扩大经济总量。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 就没有充足的物质基础做社会发展的保证。另一方面, 我们所要的发展速度是在显著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讲求效益前提下的速度, 是扎实的没有水分的速度, 是切实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发展速度。在我国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 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社会基础。
4.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十一五”期间, 中国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正在进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阶段, 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矛盾会更加突出。从我国资源现状来看, 主要资源包括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气的人均拥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我国经济结构现状来看, 又以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的产业为主。这种依赖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经济的增长方式不但使资源需求量大幅度增加, 而且使生态环境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这就为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节能、减排两个指标增加了更大的难度。因此, 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才能彻底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 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可持续发展是对人类社会传统发展方式进行深刻总结和反思的结果,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 当经济增长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 就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经济发展的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由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因此,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增长速度,发展质量,发展方式,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汪纪戎:在“六五”环境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市长峰会上的专题发言[N].中国环境报, 2005-06-03
[2]中央党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N].《学习时报》, 2007-7-10
[3]姜春云:生态文明是一切文明的根基, 绿色中国[N].2008-01-17
[4]李君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N].《学习时报》, 2007-9-28
[5]洪银兴孙宁华:《发展经济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年10月
摘要: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注重清洁生产和环保和绿色消费,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其目的就是保护日益稀缺的环境资源,提高环境资源的配制效率。同时,它又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本文旨在通过理论、实现途径、操作模式等问题上的借鉴与探索,不断推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策略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能源、资源的消耗也随之增加。研究表明,20年后中国经济的总量将是现在的4倍,按现在经济发展和能源需求规律计算,那么就需要有4倍于当前资源总量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据统计现时我国的煤炭资源仅能维持20年,石油年进口量达到1.1亿吨,GDP水资源耗费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环境污染严重。因此,保护日益稀缺的环境资源,提高环境资源的配置效率,扫清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保持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刻不容缓。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其特征
循环经济是“新经济”概念中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另一部分即知识经济,如果说知识经济主要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智力资源对物质资源的替代,那么,循环经济就是指用自然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也就是说,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其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
循环经济和传统经济的不同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在这种经济模式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开发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弃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也就是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它导致了自生资源的枯竭并酿成了灾难性的环境污染后果。循环经济则倡导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生产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
循环经济的几个特点:(1)循环经济创新性地将传统经济的要素之一的“自然资源”进行系统的研究;(2)循环经济将固有的生产方式进行了变革,将开链生产变为闭环生产;(3)循环经济是知识经济的第一阶段,在技术制约下知识经济实现有困难,而循环经济比较现实,可以立即实行;(4)循环经济是将“环境”由经济外部的制约性因素提升为经济内部的新的生产要素。
我国人口多,资源相对贫乏,生态环境脆弱。在资源存量和环境承载力方面已经经不起传统经济形式下的高强度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随着未来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也必然要求我们选择建立循环经济,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
二、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与策略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是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目前,尽管在我国也开始了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建设,但从总体来讲,我国的循环经济建设更多地还停留在概念层次上。因此,要全面推动我国循环经济建设,使循环经济融入国民经济的发展之中,还需要政府、企业、科技界、公众的共同努力,通过在理论思维、实现途径、操作方式等问题上的借鉴与创新,推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1.探索新的循环经济实践模式
目前我国开展循环经济主要是遵循“3+1”模式。一是在企业层面上建立以清洁生产为核心的物质小循环,也就是根据生态效率的理念,推行清洁生产,减少产品和服务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实现污染排放的最小量化。二是在区域的层面上形成的中循环,即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企业间的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建立工业生态园区。当有些废弃物无法在企业内部完全消化掉的时候,就需要建立这种模式。使上游企业的废料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材料,尽可能减少污染排放,争取做到“零排放”。丹麦的卡伦堡生态工业园是目前国际上工业生态系统运行最为典型的代表。三是在区域层面上形成大循环。目前世界上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日本。日本资源有限,所以特别注重资源的再利用,尤其强调建立循环型社会。日本的资源再生系统由3个子系统构成的:废物回收系统、废物拆解、利用系统以及无害化处理系统。所谓的“3+1”是指建立虚拟的生态工业网络和工业废旧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以从根本上解决废旧资源在全社会的循环利用问题。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推进循环经济中的作用,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使循环经济具体模式中的各个主体形成互补互动、共生共利的关系。
2.发展循环经济的策略
第一、制度创新。建立适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制度体系,可单独立法。通过法规对循环经济加以规范,做到有法可依,制度创新是最为根本的问题,循环经济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问题,其本质是社会物质利益的再分配。生态环境过去被视作可以自由享用的东西,但现在环境变成了资源,应当被当作生产资料来看待,由社会行使产权,建立健全全各类废物回收制度,明确工业废物和产品包装由物产企业负责回收,建筑废物由建设和施工单位负责回收,生活垃圾回收主要是政府的责任,排放垃圾的居民和单位要适当缴纳一些费用;制订充分利用废物资源的经济政策,在税收和投资等环节对废物回收采取经济激励措施。所以必须首先以制度的保障循环经济的发展。
第二、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选择适当的产业优先推进循环经济,所选的产业既要有利于降低环境污染,又要能够扩大就业。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在一些边远地区,首要的任务仍是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如果强行推行环保产业,往往事倍功半,一些地区的地方政府与当地企业合谋欺骗上级部门,为这些达不到环保标准的企业掩饰,就是因为这些企业是当地经济发展的依靠。因而必须要优先选择那些比较容易产生经济效益的产业作为突破口,只有这样,才能使循规蹈矩环经济较为顺利地推进。先做那些国内技术已经成熟的,而资源又非常短缺的项目。比如说节水问题,从技术方面来说,已经相当成熟,清华大学就在推广他们的节水技术,而且成本不高,只要政府能够适当地给予补贴,就能够顺利得到推广。例如在小区内安装一套节水系统,政府能够给小区居民在水费上一定优惠政策,或是给予小区开发商一定的减税政策,都有助于节水技术的推广。有了这样的节水系统,洗脸用的水就可以自动通过中水处理系统去冲马桶,如此一来,就可以收到良好的节水效果了。对排污大户,例如钢铁、化工等行业,采取增加水费等惩罚性措施,强制他们节约使用能源。锁定重点的污染物,由政府组织技术攻关,帮助企业尽快解决技术问题。其实有些企业是愿意做好环保工作的,但是要他们自行进行技术研发很不现实,所以需要政府的帮助。分地区处理循环经济问题,在城市以清洁生产为主,在农村推广种植绿色产品。我们国家正在建立政府采购制度,可以像国外一样,通过政府采购绿色产品来支持循环经济在广大农村的推广。
第三、以绿色消费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绿色消费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绿色消费,优先采购经济生态设计或通过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以及经济清洁生产审计或通过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的产品,鼓励节约使用和重复利用办公用品;要逐步制订鼓励绿色消费的经济政策。
第四、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在经济核算体系中,要改变过去重经济指标,忽视环境效益的评价方法,开展绿色经济核算,并纳入国家统计体系和干部考核体系。目前,应重点开展环境污染和生态损失及环境保持效益计量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工作,并进行统计和核算试点。
第五、开发建立循环经济的绿色技术支撑体系。以发展高新技术为基础,开发和建立包括环境工程技术、废物资源化工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在内的“绿色技术”体系。通过采用和推广无害或低害新工艺、新技术,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实现投入少、产出高、污染低,尽可能把污染排放和环境损害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
第六、发展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已经成为循环经济一个重要的发展形态。生态工业园区正在成为许多国家工业园区改造的方向,同时也正为成为我国第三代工业园区的主要发展形态。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生态工业园区的目标是尽量减少废物,将园区内一个工厂或企业生产的副产品用作另一个工厂的投入或原材料,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手段,最终实现园区的污染“零排放”。生态工业园区采用的环境管理是一种直接运用工业生态学的生态管理模式。
总之,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现实需要,是一项符合国情、利国利民、前景广阔的事业。只要各地、各部门和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以点带面,群策群力,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就一定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戈晶晶:循环经济的摸索路 [J], 新经济导刊,2004,5.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推荐阅读:
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09-29
实现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06-08
临海市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01-09
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突破09-11
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12-17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06-08
发展农业经济的措施05-31
发展生态经济的具体措施12-21
实现职业目标的措施——积极行动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