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村庄规划编制办法

2025-01-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长沙市村庄规划编制办法(精选8篇)

长沙市村庄规划编制办法 篇1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村庄规划编制组织 第三章 村庄规划编制要求 第一节 村庄资料收集整理 第二节 村域总体规划 第三节 村庄居民点详细规划

第四章 规划成果格式、内容及深度要求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规划说明书 第三节 规划图纸的主要内容 第五章 附则

附件:

附录一:《长沙市村庄规划编制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 附录二:《长沙市村庄规划编制成果标准(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1.0.1 为规范长沙地区村庄规划的编制,提高村庄规划编制的质量,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村镇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加快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建设部《村庄规划编制办法(试行)》第[2000]36号、《关于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湖南省村庄和集镇规划编制审批办法(试行)》、《湖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整建规划导则》,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1.0.2 本办法适用于长沙市市域范围内村庄(不含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规划。本标准所称村庄,是指农村居民居住和从事各种生产的聚居点,包括中心村和基层村。

1.0.3 村庄规划的编制是在乡(镇)域规划的指导下,结合村庄的实际情况,对村庄各项建设进行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1.0.4 编制村庄规划,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基本目标,坚持五个统筹,坚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文资源,注重历史文化延伸,挖掘农村潜力,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农村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1.0.5 编制村庄规划应当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确定的规划原则。符合《村镇规划标准》(GB 50188—93)等有关技术规定。

1.0.6 承担村庄规划的编制单位,应当取得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1.0.7 村庄规划的范围和期限:各村庄村域范围一般以行政区划确定的村庄范围为准。中心村规划范围还应将村庄未来发展所要控制的区域纳入规划范围。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宜参照此标准执行。村庄规划期限:近期5年,远期10年。

第二章 村庄规划编制组织

2.0.1 村庄规划由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具体由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承担,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

2.0.2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支持规划编制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并组织有关部门提供编制村庄规划所需要的基础资料。2.0.3 编制村庄规划的工作程序分三个阶段(现状调研及方案阶段,初步成果阶段,正式成果阶段)进行,统称“两审一验”,具体程序如下:

(1)规划设计单位在对乡域村庄和集镇的基础资料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之后,提出两个以上的村庄规划方案;(2)在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由县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比较方案审查,并在征询广大村民意见,经村民大会讨论后确定方案;

(3)规划设计单位根据确定的方案进行深入设计;

(4)县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对规划成果进行评审,提出审查报告;

(5)村庄规划最终成果,由乡(镇)人民政府报县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验收批准,并予以公布并组织实施。

2.0.4各阶段应提交彩色挂图一套,供审查会使用。所有阶段都必须提交相应成果的电子文档。书面文件应采用A3幅面装订(图纸大于A3幅面则折叠为A3幅面装订)。

2.0.5提交审查的村庄规划成果由规划说明书(含基础资料汇编)和图纸(现状图,土地利用规划图,居民点规划图,村庄设施规划图,产业规划图)两部分组成。规划说明书(含基础资料汇编)及图纸应装订为一册,简称“六图一书”。2.0.6审批所需提交资料内容:

序号

名 称

份数 1 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审批报告 6 2 规划图件及说明书 6 3 会议纪要 6 4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审查通过意见或村民会议、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意见 6

2.0.7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经村民会议同意,乡级人民政府可以对村庄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并报县级人民政府备案。涉及村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重大变更的,须报请原审查审批机关同意后方可进行,并重新办理审查审批手续。第三章 村庄规划编制要求

3.0.1 编制村庄规划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求,以乡(镇)域规划为指导,与其他规划及相关部门相协调,突出当地特色,统筹城乡发展,避免重复建设。

3.0.2 编制村庄规划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各项建设应当相对集中,充分利用原有建设用地,新建、扩建工程及住宅应当尽量不占用耕地和林地。

3.0.3 要重视各种资源的集节约利用,体现对传统农村住宅水,电,厕布置方式的改造以及人畜相对分离的设计原则。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强绿化和村容镇貌、环境卫生建设,保护农村资源和环境。3.0.4编制村庄规划要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完善配套公建与基础设施,合理确定耕作半径,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协调和全面发展,并适当留有发展余地。

3.0.5 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村庄实际,并结合当地现状,因地制宜,贯彻“田园城市”思想,突出江南山水特色,把乡村环境、田园风光与城市生活结合起来,并注重城乡历史文化延伸。根据村庄实际确定适合保护、保留、整治、撤并、新建的范围,没有必要都搞大拆大建。

3.0.6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讲究实效、分步实施。规划编制过程必须广泛听取村民意见,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规划方案须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决议,以符合该村实际;确保规划分步实施。

3.0.7 编制村庄规划一般分为村域总体规划和居民点详细规划两部分。村域总体规划深度应达到控制性规划深度要求,居民点规划达到修建性详细规划深度要求。

3.0.8 编制村域总体规划,应从区域角度给村庄性质规模定位。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目标,推进农村人口、产业、资源、环境、空间等各项建设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明确近期建设规划内容,近期内规划实施的重点和发展时序,确定近期建设范围,居住用地安排和布局,布置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出自然遗产的保护、河湖水系、绿化生态环境建设与村容治理措施。

3.0.9 居民点详细规划是要做好村庄规划的重点。要根据村域总体规划要求,合理配置各项基础设施和主要公建,安排主要建设项目时序,并落实近期建设项目,为村庄居民提供切合当地特点、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居环境。

3.0.10 确定符合当地村民生产生活实际需要的典型村居单体布置模式。

第一节 村庄资料收集整理

3.1.2 基础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编制村庄规划应对村庄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

3.1.3 规划调查研究的范围应当包括自然条件、经济社会情况、用地和各类设施现状、生态环境以有历史沿革等。具体收集以下基础资料:(1)乡(镇)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要基础设施规划、有关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

(2)村域土地利用现状,包括用地结构,数量,用地分类划分至中类。

(3)村域人口发展情况和现状人口性别、年龄、劳动构成资料。(4)村域建筑物分布,包括房屋用途、产权、建筑面积、层数、建筑质量、占地面积资料。

(5)村域基础公用设施及道路、管网现状,农林水利设施等资料。(6)当地历史文化、建筑特色、风景名胜等资料。(7)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资料,农业区划和农业生产情况。(8)当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资料。(9)地方材料及建筑工程造价资料。

(10)村域、村庄地形图:比例为1:1000~1:10000 3.1.4基础资料汇编:收集资料后要进行整理分析,去伪存真,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资料整理的成果可用图表、统计表、平衡表及文字说明等来反映。

第二节 村域总体规划

3.2.1 村域总体规划是根据乡镇域规划,结合村庄的实际情况,对村庄各项建设进行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同时可以对村庄远景发展和布局提出设想。

3.2.2 村域总体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1)根据县(市)域布点规划,特别是乡(镇)域规划要求及重要建设项目的部署,确定村庄在村镇体系中的地位、性质和规模。

(2)根据村庄本身发展优势、潜力与局限性的分析,明确村庄发展阶段与长远目标。

(3)对现有村庄进行调查、分析、评价,确定适合保护、保留、整治、撤并、新建的范围和村庄整建保护要求。

(4)分析预测村庄人口和用地规模,对村庄建设用地进行统筹规划,提出科学的村庄布局方案,划定保护区、控制区、建成区并提出相关控制要求,确定布局形态和农村居民点用地的位置。

人口规模的的确定:应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分别计算出从事一、二、三产业所需人口数,估算规划期内有可能进入和迁出规划范围的人口数,预测人口的分布。

建设用地规模的确定:根据现状用地分析,土地资源总量以及建设发展的需要,按照《村镇规划标准》(GB 50188—93)确定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结合人口的分布,确定各主要居民点与生产基地的用地规模和大致范围。

(5)进行用地布局,确定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生产仓储、公用工程、道路交通、绿地等建筑与设施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做到联系方便、分工明确、划清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线。

(6)制定村庄公共设施配套标准,确定公共设施布局和规模;制定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确定工程管网走向和技术选型,适应农民生活发展要求。

(7)提出村庄防洪、消防、地质灾害等防灾体系布置原则,合理安排防灾设施。

(8)确定村庄原有居民点改造和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9)提出环境建设目标和实施步骤措施。

第三节 村庄居民点详细规划

3.3.1 村庄居民点详细规划是在村域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村庄建设进行的具体安排。3.3.2 村庄居民点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

(1)具体界定居民点内不同性质建设用地范围,分析场地现状条件(2)对村庄公共中心及居民点详细规划方案构思,选择合适的村民用房组织模式或建筑类型,确定宅基地标准,容积率等各项用地标准和规模

(3)具体布置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并对中心和其他重要地段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提出原则性要求。

(4)进行道路设计,确定道路红线宽度、断面形式和控制点坐标标高,进行竖向设计,保证地面排水,尽量减少土石方量。

(5)结合道路系统和用地布局,布置绿化、环卫及各项公用工程设施。(6)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进行核算。(7)估算工程量和投资;

(8)落实近期建设项目,列出规划需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清单,提出建设计划,规划实施的步骤、措施和建议。

3.3.3 对整治为主的村庄,要划定旧区范围,确定旧区有机更新的原则和方法,提出改善旧区生产、生活环境的标准和要求。

第四章 规划成果格式、内容及深度要求

第一节 一般规定

4.1.1 规划成果分为:规划说明书(含基础资料汇编)、图纸两部分,简称“六图一书”。

4.1.2 城市规划编制单位应当严格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编制村庄规划,提交的规划成果应当符合本办法和国家有关标准。4.1.3 规划说明中目标任务的确定和提出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是整个规划的重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可根据村庄实际按拆迁新建、整改结合、环境治理、迁村并点等四种类进行。

4.1.4 对不同规模、类型的村庄可以按照下列规划成果要求内容进行适当增减。

第二节 规划说明书

4.2.1 前言部分:说明规划编制的背景,编制的主要过程,包括委托、论证、修改和审批的全过程及其他需说明的问题。

4.2.2 总则部分:制定规划的依据、原则与目标。确定规划的适用范围和重点。规划执行主体和管理权限。

4.2.3 现状概况与规划分析:阐明现状概况,分析提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优势;明确村庄功能定位与提出发展目标;进行人口与用地规模预测,初步计算人均用地指标。

4.2.4 土地利用:对村域产业发展和全村社会发展提出规划意见,按土地适建性对建设用地进行等级评定;明确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并对村域土地利用进行规划布局;划定村庄整治区、新建区,明确村庄整治建设及居住建筑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广场用地、绿化用地、村用工程设施用地布局和公共服务设施布点。

4.2.5 公共服务设施:按照《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和乡镇总体规划要求,确定公共服务设施项目、规模及用地安排。4.2.6 基础设施:明确各类配套村用工程设施的数值、布局依据及理由,说明其用地规模、服务半径的计算和划分方法;明确其它对环境有特殊影响(或特殊要求)的设施所需卫生与安全防护距离和范围。

(1)道路交通:对外交通方面,明确铁路、公路、渡口与村庄道路关系与保护控制要求;内部交通方面,明确规划道路功能构成及等级划分,道路技术标准、红线宽度、重要交叉口意向、控制点标高等;明确公共停车场(库)数值、布置依据及场地现状地籍等。

(2)给、排水:说明用水标准,预测总用水量,水源、水质,配水、排水体制,管线管径、走向,明确原有供水设施是否需要改扩建,并确定其用地规模,用地范围内所安排的主要内容。

(3)电力、电信:选取用电标准,预测总用电负荷;选择电源位置,引入方向,电压等级,供电范围,说明电力线缆敷设方式,明确10kv以上电力架空线路的保护要求;明确电信模块局、邮政所(邮政代办点)的布局,确定电话装机指标,估算电话发展数量,确定电话交换机容量及位置等。

(4)广播电视:结合道路布置广播电视设施、网络通道位置等。

(5)环卫设施:确定村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和去向,明确公共厕所、垃圾收集点等的设置数量及位置,有条件的可考虑设置垃圾中转站。

(6)防灾减灾:村庄公共中心主要建筑物和公共场所按规范设置消防通道、消防设施。明确规划区地质灾害的防治、防洪、防震等方面的标准。明确选择防洪标准的依据,确定防洪堤的走向、形式、长度等。

4.2.7 公共绿地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确定村庄绿化景观规划的设计原则以及村庄公共中心绿地的选址、范围和规模。

4.2.8 历史文化与景观风貌保护规划:对属于风景名胜资源、历史文化遗产、自然保护区等的村庄划定保护区范围,提出保护、开发的规划措施。(已列入县级以上各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的按已批准的规划实施保护和开发利用)4.2.9 住宅、主要公建的标准及要求,新建和改建住宅形式与比例(独立式、联立式、公寓式等),建筑方案(平、立、剖面)设计构思,提出符合当地村民生产生活实际需要的典型村居单体布置模式建议。4.2.10 村庄公共中心及居民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村庄用地计算表;总户数、总人口数;总建筑面积和住宅、公建等其他建设面积;住宅用地容积率与建筑密度、绿地率等其它建设指标。4.2.11 工程量及投资估算,对资金来源做出分析。

4.2.12近期建设规划:列出实施村庄规划需要的近期建设工程项目表,提出建设计划、措施和进度安排。4.2.13 实施规划的保障体系及效益分析。

第三节 规划图纸的主要内容

4.3.1 图纸内容与要求: 1.现状图(1:2000~1:5000)

现状图是绘制在地形图上,该图图幅应覆盖规划区范围。主要标明村庄各类现状 建筑物的性质、位置、体量和质量,土地使用和地上、地下各设施分布情况,它是村庄规划的最基本图纸。可结合乡(镇)域规划图一并绘制。

2.土地利用规划图(1:2000~1:5000)

规划内容是根据该村近5~10年或更长一个时期发展要求进行总体布局,划出各类发展用地,确定工业、副业、居民点、村中心公共设施、对外交通、乡村道路、居民点道路及绿化等。3.产业发展规划图(1:2000~1:5000)

要结合村庄现状特点,按照方便生活、有利生产的原则对农村产业进行总体布局,尤其是农业用地的适植性等进行评价,合理安排各项生产。

4.设施规划图(1:2000~1:5000)

该图是村级各专业工程管线规划图。包括道路网干线、给排水管线、电力、电讯广播线等管线的走向、管径、主要控制点标高,及相关设施和构筑物位置、规模。5.居民点规划图(1:1000~1:2000)在村庄内所有居民点都要做好比较详细的规划,主要标明规划的各类建筑、道路、绿地、广场、停车场、河湖水面等的位置和范围,还应把规划期限内需要保留、调整和新建的每户农宅位置和用地范围、规划用地平衡表等落实在图纸上。6.典型村居布置模式图(1:100~1:200)

提出符合当地村民生产生活实际需要的典型村居单体布置模式。可结合村庄居民点规划图一并绘制。

4.3.2 其他辅助设计图纸:根据需要,可以增加村庄公共中心总平面图;其他表达设计意图的分析图,如:道路平面与竖向规划图、绿化与景观规划图、功能区划图等;住宅单体设计的平、立、剖面图,效果图等。

第五章 附则

5.0.1 农场、林场的各基层居民点的规划亦可参照本办法编制。5.0.2 本办法由长沙市规划管理局负责解释。5.0.3 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长沙市村庄规划编制办法 篇2

目前, 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正在组织开展受灾村庄损毁房屋的安全排查鉴定和损毁房屋重建准备工作。同时, 海南省住建厅下发通知要求, 各有关单位加快编制、深化受台风灾害影响村庄规划。

海南省住建厅要求, 加快编制、深化受灾重建村庄规划。房屋倒塌数量较大的村庄, 要通过村庄规划科学指导村庄重建, 做到有“新房”又有“新村”;受灾较为严重且已经编制村庄规划的村庄, 要尽快组织原规划编制单位投入技术力量, 对村庄选址、宅基地安排、路网布置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和深化;仍未编制规划的受灾村庄, 要加快村庄规划编制, 为村庄重建提供科学指导。同时, 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受灾村庄就近集中到中心村重建, 统筹安排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海南省住建厅指出, 要为农民重建房屋提供经济实用且美观的设计方案。对于房屋受损严重需要拆除重建的房屋, 由原来村庄规划编制单位建筑设计人员负责, 在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 补充重建房屋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在结构、工艺和材料上应充分考虑防风抗震、节约成本、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的需要, 并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采用坡屋顶或小坡屋顶, 原则上不超过3层。此外, 还要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要借村庄重建的机会, 合理规划村庄水、电、路、电信、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 既要满足日常生活生产需要, 又要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 适当提高建设标准, 满足防范自然灾害的要求, 并合理规划学校、便利店、农贸市场、公厕、体育文化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 满足村民生活需要。要特别重视人员疏散、避险场所的规划, 根据合理服务范围, 做到每个自然村有一处紧急避险处、每个行政村有一处临时安置处, 其房屋要求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所处地势较高, 以两层为宜, 面积满足服务人口的要求。

长沙市村庄规划编制办法 篇3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村庄规划编制;办法与建议

1.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地区发展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它是基于我国目前发展近况下的科学发展计划。在性质特点上,新型城镇化对于地区发展与建设有如下要求:

1.1法制与行政特征

相对于美国的城镇化90%与韩国城镇化80%而言,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仍旧较为落后,要想实现向发达地区看齐的目标,就必须将城镇化视为重头戏。而农村建设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固有矛盾不断激化,导致国家不得不思考如何稳妥地解决这一系列的难题。在十八大会议上,发改委主任张平就表示:发改委正在编制有关中国城镇化的相应规划,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建设已经被纳入国家新时期发展战略当中。《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公布实施后,我国新型城镇化正式被纳入行政干预范围中,与之相应的相关工作也须遵照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于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合法事宜应当依法追究相应的责任。因此,新城镇化背景下的地区发展是由人民政府为主要的以相应的法制手段为保障的建设。

1.2以人为本特征

2013年7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广西主持召开部分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李克强说,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要求以基层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对群众的住房、生活、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事宜进行妥善安排,构建良性的公共服务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及农村社区。此外,在农村人口城镇化的规划方面,要求遵照自主自愿原则,分步有序推动人口转移。总之,以人为本的核心内容即是努力实现全民参与,同时兼顾各地区群众的综合利益,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与建设。

1.3生态文明特征

①环保。人类社会自刀耕火种时期直至先下,整个发展历程无一不与自然环境产生矛盾,例如: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如何实现环境的有效保护,构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态社会环境,是亟待认真思考的问题。②节能。地球资源是有限的,诸如石油、土地等不可再生资源,必须谨慎规划和使用,农村地区的规划,能源消耗是个大问题,特别是集中建设的新型农村社区,如何解决日常生活生产中的资源消耗,以及如何实现资源的节约利用,都是规划编制中必须考虑的环节。③社会文明。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滞后、教育文化程度低等原因,导致居民普遍素质较差,如果实现了集中居住或者是给予相应的公共设施进行服务,是否会因为建设程度与居民素质不合拍而出现问题,如服务设施闲置等。因此还应当考虑规划建设之后的管理及居民素质培养与提高相关工作。

2.我国村庄规划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2.1前期的规划编制中的问题

前期规划编制中的问题是指在规划村庄编制的过程中,缺乏对于具体的村庄规划编制的研究,具体体现在一下几方面:缺乏对村庄土地利用的规划。在我国的村庄周围,通常有林地、农田、牧场、草场、山林等农业用地,而在目前的村庄规划过程中,对这些土地缺乏能使其适应机械化耕种条件的整体性规划。对村庄产业发展缺乏研究。当前的村庄自主产业大多为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类型单一的问题,造成农村整体资源配置不合理。而目前的村庄规划在村庄产业的规划方面缺少研究。对于村庄的分类缺乏研究。我国地域广阔,各地村庄因其气候不同,所处地域侧重的发展方向不同,所以从事的产业各有不同。现有的规划编制对于村庄的分类缺乏系统研究,无法对各地的村庄规划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指导。

2.2规划编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村庄规划通常是政府为主体自上而下发起的,因此在规划编制实施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性,而规划编制者对农村往往缺乏深入的、具体的了解,因此规划自身容易存在不切实际的问题,容易被村民所排斥,使得规划的实施较为困难。此外,规划实施存在法律支持不足的问题。现有的村庄规划要求村民集中建房,但按照目前的法律,村民无法取得聚居点的土地使用权。目前农村建设的管理体系不完善,农村建设项目的一般审批程序是通过村民会议讨论、乡级政府批准后才能建设,并在有关部门验收后才能交付使用。在这个程序中,相应的规划并未作为项目审批的依据,这使得村镇规划在实施中缺乏法律地位。

3.应对办法及建议

3.1实现依法开展,促进公众参与

基于新型城镇化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必须实现依法开展才能保证规划编制和建设的有序性与合理化,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地区城乡规划条例、以及国家和政府的其他相关政策和规定开展。务必以普遍发展、综合统筹为基本,以人本、自愿、平等、节约等为原则。特别是在农村规划当中,牵涉到土地、山林、住宅等居民关心的实际问题,更应当理性对待,杜绝强制规划,实现公众参与,减少规划中的基层矛盾。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所设想的方案不应当局限于设计单位、规划单位等部门,而应当多开展一些诸如“村民座谈会”“问卷调查”“挨户走访”等多种形式了解群众真实所想,集思广益,以便制定有益于群众利益诉求的规划项目。

3.2因地制宜

村庄规划应当科学考虑当地实情,例如风土人文、历史文化、产业情况、交通情况等,事先搜集和评估村庄资源,对相应的信息和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打造特色村庄。例如:根据村庄的土壤、温湿度等情况,规划今后村庄建设之后的经济项目,利用地理环境集中生产一些农作物或畜牧业产品,在发展良好之后,还可以考虑驻地建设发展深加工企业。基于一些村庄的悠久历史,如寺庙、祠堂等古建筑遗迹,可以进行保留和修缮,还原旧时代实情,渲染历史文化气息。对于有良好的经济项目的村庄,除了考虑基本的设施建设之外,还应当对村庄后续发展进行预想,例如政府力量帮助宣传等,为村庄营造更为广阔的市场。

3.3做好前期预算

为保证规划编制的科学性,还应当针对规划做好相应的预算工作。①根据村庄实际情况,如建设能力、经济能力和交通运输能力等,对后期建设项目中的各种消耗进行运算,得出建设消耗,并统筹安排,划分建设区域分批次进行,力求最大程度压缩成本,同时又能保障建设效果与质量。②编写目标计划书,对建设工程进行有效約束,按照工期、项目等进行分别立项,逐一进行规模预想和消耗估算,在不同阶段做好相应的投资和募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建设。

4.总结

伴随着环境、经济、社会等诸多新问题出现,国家在针对未来建设方面做足了工作,“可持续发展”仅仅是一个口号和设想,如何去真正实现,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总体来看,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提出与实施,是目前理性与科学解决诸多现实问题最为稳妥的办法。无论是规划编制亦或是实际建设方面,均离不开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支撑,因此不仅仅是要确保各项配套制度和指令更加科学有效,同时还应当对各种配套设施与资源进行保障。

参考文献:

[1]申兵.2015年新型城镇化进程展望[J].施工企业管理.2015(01)

[2]余小芸.生态城镇化的多元发展模式[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

[3]孔令仙.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

长沙市村庄规划编制办法 篇4

摘要:村庄规划将成为村庄发展、建设事业的引领,而村庄的发展、建设离不开其所处的区域。本文通过论述镇域村庄统筹规划的编制思路,探索一种村庄与区域、村庄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协调方法,从而在村庄规划层面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关键词:村庄规划;统筹;镇域

1引言

为有效推进村庄的有序建设,《城乡规划法》明确了村庄规划的法定地位,提出了村庄建设布局的规划内容要求,但村庄的发展不仅是一个建设问题,更涉及到产业引导、空间统筹等一系列需要从更大的空间区域进行思考的问题。2014年,针对村庄规划的编制,珠海市提出要以镇域村庄统筹规划为先导,强化各村庄规划在区域层面的统筹协调。本文以珠海市乾务镇为例,简要分析镇域村庄统筹规划的内涵和意义。

2村庄规划编制的现状及问题

2.1村庄规划编制的现状

我国村庄规划的实践主要始于2005年开始的“新农村规划”,“新农村规划”强调村庄人居环境的改善,规划内容更侧重于基础设施和住宅单元的布局。

随着2008年《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全国各地陆续开展了一系列村庄规划的实践,普遍侧重于建设规划的内容”。为更好地指导村庄的发展、建设,珠海市近年开展的村庄规划包含了发展定位、规划布局、建设项目等内容,兼顾了从总体规划到建设规划的层次。

2.2村庄规划编制存在地问题

2.2.1缺乏对村域范围的统筹。从地理空间上来看,村庄是农村地理环境中的基本聚落单元,一般由村庄建设区和村域构成,村庄建设区是村民的生活集聚地,也是村庄建设规划的主要开展范围:村域一方面是村庄的行政管辖范围,另一方面也是村民经济活动的开展范围和可达范围。传统村庄规划侧重于村庄建设区的空间布局,无法全面分析村庄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2.2.2缺乏区域层面的定位考量。乡村区域发展具有多样性更需要需要从区域的角度来审视村庄的发展。对于农业村,经济作物的引入、观光农业的运营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而发展的规模性和风险性既需要从区域角度进行判断,更需要村庄间的联动合作:对于城郊村,服务业的活动高度依赖于周边城镇化或工业化的发展。

2.2.3缺乏与城市规划的协调。集体建设用地、国有建设用地在土地管理制度上的二元化安排,使村庄和城镇在空间发展上具有显著的差异。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市建成区往往逐渐将村庄建设用地包围,却无法实现融合,形成“城中村”,成为城市建成区中的“异类”。在当前土地制度下,虽然“城中村”的形成不可避免,但是如果在村庄规划阶段能够充分考虑与城市规划的衔接,或许可以使“城中村”成为未来城市建成区中的社区单元。

3镇域村庄统筹规划的思路

3.1城乡发展的统筹观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社会矛盾突出的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是当前国家发展的首要任务,而改革长久失衡、脱节的城乡关系更是重中之重。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之间缺乏有效互动,使乡村的自身发展难以从城市的爆炸式扩张中获益,而城市的要素流动也缺乏面向乡村的方向和途径,从而在结构层面产生一系列城乡矛盾。理顺城乡发展关系必须立足区域,将村庄视为区域发展的单元,从区域整体发展的角度协调城乡之间的经济、社会、空间关系。

3.2镇域村庄统筹规划的思路

镇域村庄统筹规划通过综合分析镇域村庄的区位条件、资源等基础因素,挖掘发展潜力,结合城市规划布局,明确村居发展定位,并着重从发展方向、产业、设施等多个方面进行统筹协调,指导具体村庄规划的编制,以实现城乡之间、各村庄之间的统筹发展。

4镇域村庄统筹规划的实践――以珠海市乾务镇为例

4.1乾务镇概况

乾务镇位于珠海市斗门区西南部,距离珠海市中心城区46公里,共有16个行政村、2个社区。乾务镇以工业为主导,形成了二、一、三的产业结构。村庄经济以第一产业为主,临近镇区和园区的村庄发展有一定规模的生活配套产业。

4.2发展方向的统筹

发展方向是对村庄长远发展的战略引导。从镇域来看,村庄可以看做点状分布的功能节点,村庄的发展方向应与区域的城镇化形成协调一致的步伐。

规划首先根据上位城市规划明确乾务镇域未来的功能布局,在此框架下,结合各个村庄的区位和发展条件,划分为城镇化型、城镇化兼顾农业化型、农业化型三类村庄。发展方向的确定可以使村庄在发展中有所侧重,与城镇化形成同步,分享城镇化带来的红利。

比如,确定为城镇化型的村庄在未来的发展中,应紧跟区域城镇化的发展路径,适时引导村庄产业逐步由传统农业向第三产业、观光农业转型,避免因所处区域城镇化建设伴随的土地“农转非”活动造成村庄生产力的突变式丧失。

4.3产业发展的统筹

相对于城镇来说,村庄产业的发展规模较小,且由村民主导,受市场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较大,因此规划更强调对特色产业的引导。重点针对各村的功能区位、发展方向、资源特点,提出各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引导。一方面,希望通过特色产业的引导提升村庄产业的发展层次,符合城镇化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提出村际产业的统筹重点,希望各村能凸显特色,实现空间上的错位?l展,集聚规模,实现同类型产业的抱团发展。

以镇区周边的乾东村、乾北村、乾西村三村为例,三村是“乾务飘色”民俗文化的传承地,均组织有各自的“飘色”表演队,在文化的传承、利用上也有各自的计划。规划从镇域角度出发,提出三村应整合“飘色”的文化资源,共建文化基础设施,从而壮大“飘色”文化的资源厚度,形成合力,更好地拓展“飘色”文化的传承广度和挖掘深度,以形成地域文化品牌和旅游节点,才能融入区域旅游发展链条。

4.4公共服务设施的统筹

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合理性主要通过可达性、共享性体现,公共服务设施的统筹即是通过分析区域设施的可达性和村庄设施的共享性,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同时也避免村庄在设施布局方面各自为政、重复建设。

在区域设施可达性方面,本规划分析了小学、初中、医院、市场等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范围,并通过比较服务范围和村庄建设用地的重叠程度,一方面从服务村庄的角度,提出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优化的建议,另一方面引导新村建设向更能接受城镇公共服务设施服务的区域布局。

在村庄设施共享性方面,特别针对村庄建设区接壤的村庄,规划分析了幼儿园、社区卫生服务站、运动场地等村庄级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和服务范围,从空间上对设施的服务能力进行评价,提出优化布局的方向和措施。一方面,最大限度的发挥设施的服务效能,另一方面,尽可能避免各村单独规划建设造成的设施重复建设。

4.5市政工程的统筹

重点考虑各村庄规划的市政管线系统与区域市政管网的衔接。其中,在污水处理方面,由于镇域尚未形成系统的污水管网,规划根据镇域污水系统的建设现状和未来建设时序,近远期相结合,对各村的生活污水处理方式提出指引。从管网和设施布局上体现多村共享,减少投资成本,同时也提高了单个村庄规划在市政规划方面的合理性。

丽江市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 篇5

编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公文文号:丽政办发〔2011〕6号

2011年3月3日主题词:城乡建设 乡镇 村庄规划△,我市制定了《丽江市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

二〇一一年一月十七日乡镇村庄规划△通知2011年1静

通知【编辑录入: 17日印(共42】

提高村庄规。

发表日期: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相关部门:为切实做好丽江市村庄规划编制试点工作,规范村庄规划编制,划质量,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和《云南省村庄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执行。

主题词:城乡建设

—————————————————————————————————————丽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月份)—————————————————————————————————————打字:马校对:顾永康

丽江市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实施省、市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好丽江市村庄规划编制试点工作,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云政发〔2010〕143号)和《云南省村庄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结合丽江市村庄规划工作情况,特制定丽江市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城乡统筹原则,按照“政府引导、群众主体、实事求是、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科学编制”的原则,遵循“适度集聚、节约用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适度超前、留有余地、体现地方特色”和“看得懂、管得住、易实施”的要求,立足改善居住条件和村庄环境面貌,加快全市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步伐,充分发挥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保障农村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二、工作原则

丽江市2011年必须完成全市

工作,达到全市村庄规划编制覆盖率

工作目标责任制要求,结合各自实际,明确目标任务。

(一)坚持政策,把握原则。

庄的性质定位、人口和用地规模、产业布局与发展、市政基础设施、公用服务设施等进行规模预测和科学规划。二是村庄规划建设要落实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立足于整治环境,抓好村庄规划,配套建设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整治农村人居环境。规划内容应简洁易懂、便于实施。

(二)发动群众,广泛宣传。

村民代表大会的作用,让村民参与规划,在规划前期、中期、后期都要征求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农村的风俗和习惯,力求规划切合实际,让村民接受。规划450个行政村,100%。各县(区)要按照丽江市村庄规划一是村庄规划包括整治和建设两个部分,对村要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村庄规划编制:一要发挥 4452个自然村的村庄规划编制

经报批后还要公开展示,广泛宣传,并辅以村规民约的形式把规划确定下来,使规划具有约束力,形成执行规划的自觉性,维护规划的严肃性;二要深入开展法规宣传活动,普及村镇规划知识,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使干部群众了解、支持、参与、监督村庄规划工作。

(三)突出重点,完善规划内容。重点村规划成果要达到“三图一书”标准:即村庄现状分析图、村庄布局总平面规划图、建筑方案选型图及说明书。比例尺要求1:5000或1:10000。

(四)认真评审,按法定程序报批。

府,县(区)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技术指导。规划成果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后,由乡(镇)人民政府审批,并送县(区)规划建设、国土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站、土地管理所、村委会各存档一份。

各县(区)村庄规划编制进度采取月报制度,每月

面上报市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次工作进度。

三、工作要求

(一)各县(区)必须在施方案,结合县情、区情尽快编制出符合本县(区)实际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完成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培训工作,并将实施方案及培训工作情况上报丽江市村庄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2011年2—8月为各县(区)野外数据采集收集阶段,完成地形图数据采集和所有村庄规划编制内业工作,方案修改、文本制作工作。

(三)2011年9—102011年1 包括村庄规划编制、5日前(节假日顺延)书征求意见、专家评审、村庄规划编制的主体是乡(镇)人民政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向全市通报一月底,按照丽江市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实 月为各县(区)村庄规划成果上报、审批阶段。

(四)2011年11月为各县(区)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总结阶段。各县(区)务必于2011年11月30日前将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总结上报丽江市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11年12月为丽江市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总结阶段。

(五)各县(区)要成立相应的村庄规划编制专家组,负责对各县(区)村庄规划编制技术成果的审查。

(六)丽江市村庄规划编制专家组由市级专家组成,负责对全市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进行指导,专家组组成人员名单另行通知。

(七)村庄规划编制人员的组成由各县(区)根据各自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组成,可以组成由乡镇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三结合一体化”规划编制工作机构。可以由规划编制专业队伍承包,也可以由县、乡集中人员、集中财力、集中设备统一规划编制,或者由各县(区)规划管理人员、大学生村官、乡领导及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村民共同承担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八)村庄规划编制应与上位法定规划为依据,根据《云南省村庄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进行科学编制。村庄规划编制必须符合有关的技术规定。

(九)各县(区)要建立村庄规划编制信息平台,经批准后的村庄规划成果录入全市村庄规划档案管理电子信息系统。

四、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依据丽江市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情况,丽江市人民政府成立市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丽江市村庄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丽江市规划局,负责日常工作。

县(区)、乡(镇)政府要加强对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统一领导,充分做好组织协调。各县(区)成立县(区)村庄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由县(区)长任组长全面负责做好各县(区)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明确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责任人,制定村庄规划编制实施方案,明确乡(镇)村庄规划编制任务和目标,签定目标

责任书,并于2011年1月20日前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各乡(镇)长为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乡(镇)要成立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管理办公室,具体承担村庄规划管理工作。

长沙市村庄规划编制办法 篇6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州、县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规范村庄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完成好我镇村庄规划编制任务,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村庄规划前期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大政办电[2010]167号)、《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大理州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大政办发[2011)121号)和《鹤庆县村庄规划编制十年工作方案》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委托昆明理工大学城乡规划研究院为我镇进行村庄规划编制,现已完成了我镇14格行政村的村庄规划任务,经镇人民政府研究决定提请镇人大主席团审议。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整体推进、优化布局、分类指导、典型示范的要求,加快村庄规划编制步伐,提高村庄规划编制水平,规范村庄建设行为,充分发挥村镇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引导和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开展,为我镇新农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二、工作原则

(一)政府引导,村民参与。加强政策指导,坚持阳光操作。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村庄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同时要重点考虑村民比较关心、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项目。及时公开

村庄规划成果,接受村民监督,确保规划确定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方法充分体现村民合理的意愿和利益。

(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因地制宜,立足实际,分类指导,稳步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切忌照搬城市建设模式,避免大拆大建。

(三)整体规划,分期实施。我镇人民政府从统筹本地区城乡发展的需要出发,结合村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明确村庄长远建没的整体思路,做好分期组织实施的安排,并处理好了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改建与新建的关系。

(四)科学建设,节约集约用地。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引导村镇住宅建设,认真落实农村“一户一宅基地”政策,节约集约用地。

(五)延续特色,保护环境。在我镇的规划中合理确定村庄发展规模和建设标准,提出保护田园风光的规划控制要求,划定禁止、限制和适宜建没的规划控制范围。努力保持村庄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体现地方和农村特色,大力推广大理州农村民居建筑图集,最大限度做到不推山、不砍树、不填池塘(河流)、不盲目改直道路、不改变河道的自然流向、不破坏历史文化风貌。

(六)简洁规范,通俗易懂。我镇完成的规划成果图文表达方式简明扼要、规范平实、通俗易懂,确保广大村民关心规划、理解规划、支持规划,促进了规划的顺利实施。

三、总体目标

总体目标。根据省、州、县要求,我镇在2010—2012年全面完成我镇集镇规划区范围外的村庄规划编制任务,即完成14个行政村总体规划和133个自然村建设规划。

四、规划编制要求

(一)编制主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云 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村庄规划前期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大政办电[2010]167号)和《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大理州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大政办发[2011)121号)等相关文件要求,我镇成立了村庄规划编制领导小组。(二)编制内容及技术要求。

1.编制内容。村庄规划按照两个层次进行编制,即编制行政村总体规划和自然村建设规划。行政村总体规划要求编制“二图一书”,即现状分析图、总体规划图和总图规划编制说明书;自然村建设规划要求编制“三图—书”,即现状分析图、建设规划图、住房建筑方案图和建设规划编制说明书。

2.我镇本项村庄规划的编制和成果提交遵守《大理州村庄规划编制技术标准》等相关技术规范和要求。

3.历史文化名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应按照国家和省有

关管理规定和技术规范执行。我镇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镇)和风景名胜区范围的村庄规划编制应符合历史文化名城(镇)保护规划和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要求。

(三)基础资料和保障机制: 1.基础资料中的地形资料。

我镇的村庄规划图纸采用了县住建局购买的快鸟卫星图片作为地形基础资料。

2.保障机制。

(1)组织领导。

我镇人民政府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组,负责组织本乡镇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和信息录入工作,宣传、动员工作,落实完成村民动员、培训,管理好村庄规划编制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并按时提交规划成果。

(2)规划编制经费。

1)、规划编制直接费用。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云政发[2010)143号)、州财政局和州规划局《关于下达2010年城乡规划专项经费补助的通知》(大财政[2010)260号)和《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大理州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大政办发[2011]121号),行政村总体规划编制经费控制在2万元/个;自然村建设规划编制经费控制在0.4万元/个。其中:省补助0.1万元/行政村,0.1万元/自然村;州

补助0.15万元/自然村,2010年补助1.1万元/行政村,2011、2012年补助1万元/行政村;其余不足规划编制资金由县级自筹。

2)、基础资料收集费用。计划580元/自然村(包括购买卫星影像数据资料、补测特殊区域地形和社会基础资料收集等方面费用),其中:州级补助12万元,其余县级全额自筹7.06万元。

3)、我镇及村级工作费用。1000元/自然村,主要用于编制工作宣传及动员,工作人员培训,向村民征求意见,规划批前、批后论证、公示,相关会议讨论和乡镇审核报批等方面的费用,由县级全额自筹70.6万元。

(四)编制程序,、1.由于村庄规划编制时间紧、任务重,为提高效率,节约编制成本,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我镇的村庄规划编制由我镇人民政府以议标的方式委托有规划编制资质的设计单位昆明理工大学设计院为主体进行编制。

2.我镇成立的工作组按照规划编制要求收集相关基础资料,并协助编制人员进行现场调查。

3.编制设计单位的编制技术人员依据基础资料进行村庄规划编制并按合同于2011年12月提交了规划草案。

4.2011年12初,我镇以行政村为单位对编制草案进行公示。公示期满后以行政村为单位,由我镇人民政府组织村

民代表大会和入户征求意见并将书面意见反馈至设计单位及编制人员。

5.2012年2月设计单位根据修改意见提交规划成果。

新农村建设是当今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内容之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搞好村庄整建规划编制,坚持规划先行。但是在实施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的问题。

1、村庄规划所涉及的土地权属、土地流转问题难解决导致农民对村庄整建规划的实施持怀疑态度。多年来,农民只能在其土地权属范围内享有宅基地,早已成为基层干群的共识。《土地管理法》及《农村土地承包法》均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的规定。后者第九条还明确规定:“国家保护集体土地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保护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因此,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要将分散到农户的土地集中以建设中心村居民点或公共基础设施或适当规模的土地经营存在土地流转难解决的问题。我们所作村庄整建规划的中心村居民点和公共基础设施规划有些是打破了村民小组组界的。这样在村庄规划进入征求村民代表大会意见这一程序时,我们就遇到了设计人员难以解决的中心村居民点土地权属、流转问题。一方面按规划要求村民以后在统一设计的居民点建房,另一方面又存在土地

政策的限制,想在规划居民点建房的村民不一定能取得该规划居民点的土地使用权。由此也导致了村民对新农村村庄整建规划可实施性的怀疑。

2、村民对村庄规划的认识有不同的理解,主要表现在:由于群众的农户传统意识较强和本地经济条件的制约,认为离开祖祖辈辈居住的村庄,集中到中心村或居民点,根本不现实,也无法实现。

3、村庄规划收费无依据。在农村村庄规划收费方面,国家还没有具体收费标准,这给组织编制规划单位和规划设计单位的收费都造成一定的困难,由于经费限制,从成本核算的角度出发,规划设计单位不排除可能以航测图代替实测现状图,减少专题研究和调查研究等办法来降低收入不多的村庄规划的成本。

4、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匮乏,“乡风文明”难实现。虽然遇到了许多的问题,我镇的村庄规划建设还将继续下去,下一步我们打算:

1、妥善解决好村庄整建规划土地权属的调整问题。解决新农村居民点土地权属矛盾,落实好规划居民点居民建设用地,是引导村民向规划居民点聚集,提高新农村基础设施效率,进行村庄环境整治,改变农村面貌的重要前提。2005年3月1日起施行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当在坚持农户家庭承包经营

制度和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遵循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乡(镇)村在完善土地承包责任制、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集体土地流转时,可以考虑安排为到规划居民点建房的农户或人口统一调整和预留建设用地。长远规划,分步实施,渐进性的靠近村庄整建规划的目标。也可以考虑把闲置的宅基地依法收归集体,置换为规划中心村居民点建设用地。还可通过建立超标宅基地的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农村宅基地调节基金等办法来调整村庄规划居民点的土地权属问题。建议在调整农村土地使用权,新一轮向农民所承包土地发放长期土地使用权证时,进一步明确农民对于土地使用,转让和处理的权利,允许在土地用途不发生从农地向非农地转换的前提下,土地可以进行转租、转让,土地使用权也可以进行抵押。同时建议强化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在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二三产业发展较快的地方,要改变农户分散承包土地的经营格局,允许集体将土地集中连片,形成规模产业,实现土地规模经营。但这样作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土地流转的收益应归农民所有,以免侵犯农民利益。

2、村庄规划要尊重历史和现状,一切从实际出发。一个村落是当地人选择适居地、当地人为了生活而采取的对自然过程和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及格局的适用方式,是当地人生活方式在大地上的显现。它的形成有其必然性,它可能有

一块湿地来清洁人们产生的污垢,可能有一条小河或池塘来改善村落小气候。所有这些都不应该被忽视。村庄规划要成为一种衔接历史和未来的桥梁、联系和纽带。

3、建议上级政府有关部门能够引起足够重视,并抓紧研究落实,完善村庄规划设计收费的依据、标准和程序,以便进一步作好新农村规划和新农村建设工作。

长沙市村庄规划编制办法 篇7

关键词:村庄规划,云南玉溪,编制方法,实施机制

玉溪市在2015年启动了“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行动(以下简称“百千项目”),目的是针对村庄发展的现状和实际问题,在上一轮编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各县区村庄建设规划设计,达成农村民房改造、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场所建设和村庄绿化美化亮化等目标,切实改善村民生活质量。笔者参与了此次行动中多个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对编制中遇到的问题和应对策略有思考。要求编制规划的村庄,既有位于玉溪市城市近郊区的平原型村落,又有位于乡镇的山区型村落;既有要求高、编制程度深的示范村,又有相对简单的整治型村落,因此具有一定代表性。如何使村庄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更具效率更加规范,平衡村庄特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城市规划从业者应当共同思考的问题。本文希望通过总结分析本次村庄规划编制的经验,对乡村规划的编制方法以及实施体制与机制提供借鉴。

1.村庄规划编制中的问题

1.1基础资料收集困难

截至2013年,云南省已全面完成131533个村庄近50万张图纸的规划编制工作,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村庄规划全覆盖,庞杂的规划工作也伴随着许多疑难杂症。笔者在本次村庄规划编制中遇到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资料收集困难。规划主管部门给出的资料常常不是最新版本,往往使得规划工作出现反复。如笔者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就遇到了村庄及规划局提供的现状地形图不符合实际建设的情况;交通部门负责的高速公路和国道改线的工程类基础资料提供较晚,取得准确的国道改线方案图纸后,不得不重新进行方案修改,导致编制时间延长、工作量加大。

1.2村民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与规划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云南省村庄是多民族融合的聚集地,这里自然景观绚丽,但是由于交通不便、相对闭塞,因而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村民对于提高生活质量有十分美好的愿景,希望通过配合规划工作改善居住环境,缩小与城市之间的差距。年轻一代走出农村求学打工,眼界开阔的同时也带回了自己的喜好,在进行自家农房改造时形成不同建设风格,往往与村庄整体风格存在很大差异,导致村庄风貌不伦不类难以统一。

1.3村庄规划编制的地方标准不系统不公开不合理

村庄规划中涉及的指标和规范并不少,国家层面的规范以及具有地方指导意义的指标均需遵守,云南省及玉溪市已经出台了很多省市级的重要标准和要求,指标内容大多细分至确切控制数据,如户均人口及人均建设用地面积等执行标准,对规划编制具有一定约束,但仍然缺乏系统性。

再如高速公路退线的云南省执行标准也未公开公布,在编制规划时,我们按照一般退线30米的要求执行,但在汇报后,被告知某一高速工程受影响的范围在50米左右,规划方案不符合要求需要重新修改。

1.4规划成果千篇一律缺乏地域特色

中央明确提出:“村庄治理要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而云南省全面开展村庄规划工作,由于时间紧、任务量大、编制经费有限,导致了机械化的规划内容,流水线式的出图标准,使得规划成果千篇一律,规划格局缺乏地域特色,按照这样的规划建设实施,必然导致传统村庄布局逐渐消失。

2.形成问题的主要原因

2.1职能部门缺乏沟通

资料收集问题突出,侧面反映了云南省规划管理工作的一定纰漏。规划局、土地局、交通局等平级部门之间沟通不够紧密,工作联系不畅,仍以前述高速公路退线问题为例,交通部门较少会同规划主管部门联合办公,常常不能明确告知规划设计单位具体限制。除平级部门缺乏沟通外,各部门上下级之间管理脱节也是原因之一。

2.2前期工作薄弱,村民参与不足

云南省历时三年即完成13万多村庄的规划编制任务,项目周期短、参与单位多。部分规划单位力求“短、平、快”的效益最大化模式,往往前期工作不扎实,对村庄现状调研时间不足,了解不够深入。只知埋头画图,过分在意图面效果以及汇报会议,缺乏与村民的沟通交流,不能充分听取村民的意见和愿望。规划者有责任有义务服务于村民的利益,同时平衡村民需求与规划建设要求之间的矛盾。

2.3指标无处可查或与现状冲突

指标要求不系统、难落实。不同村庄情况各异,有时很难掌握某一区县全部村庄的条件,无法保证规范完全适于所有村庄。如玉溪市制定的村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需在90平方米以下的标准,许多村庄现状就已经超过这个数值,而新建农房仍需占用其余建设用地,就会存在不符合标准的现象,指标规范难以形成体系全面适用。

2.4对自然历史文化资源缺乏认识,创新能力不强

千村一面的村庄建设,主要是由于缺乏对不同村庄的底蕴挖掘和独特定位,未意识到村庄景观的优美及重要性。如王棋村曾是辛亥革命名人故居所在地,随着村庄发展和历史变迁,很多当地人都不甚清楚,规划人员即使进行了调查走访有时也难以获得完整资料,而类似的历史文化内涵才是村庄建设需要追溯、融合和传承的本源。

3.实施机制探索

在寻求适宜编制单位的规划编制方法的同时,我们建议政府应当加强管理工作,带动村民参与,创新工作模式与监督机制,从而保证村庄规划的顺利实施。

3.1确保配套资金到位及时

玉溪市已经整合了中央、省、市有关项目资金,捆绑使用、集中投向示范村、整治村建设。同时从2015年开始,国开行每年提供10亿元贷款,连续5年为云南省提供贷款支持,每年补助500个村,每个村补助约200万元,重点用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由此可见,云南省在资金投入方面力度较大,以银行贷款和政府出资为主。除此之外在资金筹措上,各县区可以加大贴息力度、出台福利政策等,撬动社会各方资金投入。也可借鉴我国北方城中村及棚户区改造项目中的融资模式,探索“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机制,政府牵头制订政策,引入公众资源,加强市场运作,形成多方融资结构。

作为村庄规划实施中的基本保障,如何快速及时地落实配套资金,是政府部门需要面对的难题。在强调规划重要地位的同时,应当保障对编制工作的资金支持,尽量避免需要村庄垫付设计经费的现象。可以成立专项工作小组,专职负责资金审核下发,秉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对外公布资金用途等事宜,接受公众监督,保证专款专用。

3.2调动村民积极性

玉溪市政府、社区、街道目前信息公开工作尤为不足,规划相关部门有责任对村民进行规划知识的传布,公开规划方案后应及时听取村民的反馈建议,与村民交流规划方案的可取之处,让村民从心底认同排除为难情绪,积极参与到村庄改造的工作中来,为规划建设提供便利条件。对村民进行审美普及也十分重要,有助于协调村庄整体风貌和建筑形式。由村委会召开座谈会是较为有效的手段,定期与村民沟通联系,了解村民实际难处并有针对性地解决,有助于提供对话平台,持续激活村民的参与意识。只有村民知晓规划的科学性、适宜性,才愿意主动落实规划内容,才能够提高规划实施的质量,才利于保证工程建设的进度。

3.3创新工作模式,建立监督机制

革新工作模式对于规划部门迫在眉睫,应有专人整理国家、省级、市级等各个层面的最新标准,反复核对实时更新,明确适用范围和条件,及时下发给规划单位,并将综合规范发布在相关网络平台,便于编制单位及公众查询。借助信息时代的互联网手段,能够便利高效地展开相关工作。如云南数字乡村新农村建设信息网,在本次规划编制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此网站可以查询云南所有乡镇村庄的基本信息和资讯,包括人口、经济、教育、党务等方面。创建内部网络集合平台,村镇测绘地形、规划成果的提交与审核以及后续监督等,都可以通过平台进行,有助于不同时期、不同层次规划的对接和实施。

村民私搭乱建等违法行为,迫切需要通过有效机制进行监管。具体措施可分为线上、线下两部分,线下由政府部门及乡镇街道进行不定期监察,利用科学仪器实测建筑物坐标信息;线上可启用数字化监控,由专业人员依托GPS(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影像等技术,比对查看村内建设情况是否按照法定规划有序进行。线上、线下分别检测、同时评估,共同记录在内部网络集合平台内。发现违章建筑应当责令拆除,对于产生较大影响的工程则需制订有效弥补措施,并对村民进行一定处罚。

4.小结

玉溪市“百千项目”大规模推动了村庄规划的进程,由于时间紧、任务重、缺乏经验等因素,出现一些问题也在情理之中。玉溪市政府及规划相关部门,宜对之前的工作进行总结,及时调整村庄规划方向,尽可能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提高村庄规划质量。在规划编制阶段,规划单位应积极应对,加强与政府部门、村民等的协调沟通,创新工作流程应用高新技术,落实入户走访调研,梳理空间肌理和建筑格局,编制独具特色、切实可行的村庄规划,避免千村一面。在规划实施阶段,政府的主导作用比较突出,应当探索多方融资模式,保障资金及时到位,调动村民参与意识并帮助村民解决实际困难,建立数字化集合平台,便于村庄规划方案的审核,并对规划实施进行有效监管。从规划编制方法和实施落实两方面入手,把控村庄规划的各个环节。无论是玉溪市、云南省,乃至全国范围,村庄规划任务依旧任重而道远,这场艰巨的持久战需要我们所有规划从业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包卫兵.编制村庄规划必须解决好的六个基本问题[J].小城镇建设,2010,02:37-39.

[2]曾无己,张协奎.当前村庄整建规划编制中存在题与建议[J].广西城镇建设,2006,12:27-28.

[3]王冠贤,朱倩琼.广州市村庄规划编制与实施的实践、问题及建议[J].规划师,2012,05:81-85.

[4]刘宇红,梅耀林,陈翀.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村庄规划方法研究--以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实践为例[J].城市规划,2008,10:75-79.

[5]姜秀娟.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村庄规划研究[D].中南大学,2007.

长沙市村庄规划编制办法 篇8

第一条 为加强村庄、集镇的规划建设管理,改善村庄、集镇的生产条件、居住条件和环境条件,促进农村城市化,根据《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制定和实施村庄、集镇规划,在村庄、集镇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必须遵守本办法。国家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重点工程项目征用集体所有的土地进行建设,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在城市规划区内的村庄、集镇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执行。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村庄,是指农村村民居住和从事各种生产的聚居点。

本办法所称集镇,是指乡人民政府所在地或经县级人民政府确认,由集市发展而形成的农村一定区域的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的非建制镇。

本办法所称村庄、集镇规划区,是指村庄、集镇建成区和因村庄、集镇建设及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村庄、集镇规划区的具体范围,在村庄、集镇总体规划中划定。

第四条 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应当坚持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的原则,全面规划,正确引导,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逐步建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第五条 地处洪涝、地震、台风、滑坡等自然灾害易发地区的村庄、集镇,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在村庄集镇规划中制定防灾措施。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计划、土地、工商、卫生、环境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各司其职,配合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乡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乡级人民政府应设立乡村建设办公室或配备乡村建设助理员,其业务受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

第七条 国家鼓励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的科学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提倡在村庄、集镇建设中,结合当地特点,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

第二章 村庄和集镇规划的制定

第八条 村庄、集镇规划由乡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并监督实施。

制定村庄、集镇规划,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结合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和历史情况等,统筹兼顾,综合部署村庄和集镇的各项建设。

(二)处理好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改造与新建的关系,使村庄、集镇的性质和建设的规模、速度和标准,同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相适应。

(三)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各项建设应当相对集中,充分利用原有建设用地,可以规划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和林地;可以规划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不得占用河道、铁路、公路及其它重要设施用地。

(四)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合理布局,统筹安排住宅、乡(镇)村企业、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等的建设,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并适当留有发展余地。

(五)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加强绿化和村容镇貌、环境卫生建设。

第九条 村庄、集镇规划的编制,应当以县域规划、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区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并同有关部门的专业规划相协调。

县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县域规划,应当包括村庄、集镇建设体系规划。

第十条 编制村庄、集镇规划,分为村庄、集镇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建设规划两个阶段进行。

第十一条 村庄、集镇总体规划,是乡级行政区域内村庄和集镇布点规划及相应的各项建设的整体部署。

村庄、集镇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确定乡级行政区域内村庄、集镇布局和主要村庄、集镇性质、发展方向,人口、用地规模和规划区范围;

(二)村庄、集镇间道路交通系统布局;

(三)供水、排水、电力、电讯线路布局,环保、防灾工程措施;

(四)确定为乡级行政区域服务的主要公共建筑、公用设施的布点位置、规模;

(五)重要工副生产基地的布局。

村庄、集镇总体规划的年限为十五年,到期续编。

第十二条 村庄、集镇建设规划,是依据村庄、集镇总体规划,具体安排村庄、集镇的各项建设。

村庄、集镇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按照有关规定,具体选用村庄、集镇规划的各项定额指标;

(二)各项建设用地布局;

(三)确定主要地段建筑和设施的规划建设方案;

(四)规划道路交通网络、绿化及环境卫生工程;

(五)确定道路红线、断面和控制点的坐标、标高;

(六)布置各项工程管线及设施;

(七)规划近二、三年内进行建设的各类工程项目建设位置、界限;

(八)规划实施方案。

村庄、集镇建设规划的规划年限为五年,到期续编;

第十三条 村庄、集镇总体规划,集镇建设规划,经乡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同意,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村庄建设规划,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由乡级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或其授权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四条 村庄、集镇规划经批准后,由乡级人民政府公布。

第十五条 经过批准的村庄、集镇规划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时,经乡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村民会议讨论,乡级人民政府可以对村庄、集镇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并报县级人民政府或其授权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但涉及下列重大变更的,应修订村庄、集镇规划,并按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的程序报经批准。

(一)村庄、集镇性质的重大变更,即因大中型工业、水利、交通项目布点,使村庄、集镇性质发生重大变更的,或因其他原因使村庄、集镇性质产生重大变化的。

(二)村庄、集镇规模大幅度变动,即村庄、集镇人口、建设用地规模已突破,或者在今后五年内将突破。

(三)村庄、集镇总体布局重大修改,即村庄、集镇建设用地发展方向发生重大变化的;或者村庄、集镇重要建筑、设施的规划建设位置重大改变,使村庄、集镇建设用地功能布局形态发生重大变更的;或者村庄、集镇建设用地由原定不跨越铁路、公路、江河,改为跨越发展的;或者村庄、集镇道路的干道网和干道红线宽度重大修改的;或者因其它原因,使村庄、集镇建设用地布局发生重大变更的。

第三章 村庄和集镇规划的实施

第十六条 村庄、集镇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村庄、集镇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乡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村庄、集镇规划作出的调整用地决定。

第十七条 单位和个人新建、扩建、改建任何建筑物、构筑物和工程设施,应在村庄、集镇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确需建设在村庄、集镇规划区范围外的工程项目,建设位置须由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决定,并参照本办法规定,办理规划建设审批手续。

第十八条 农村村民在村庄、集镇建造住宅的,应当先向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提出建房申请,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后,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需要使用耕地的,经乡级人民政府审核、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出具规划选址意见书后,方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浙江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向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用地,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划拨土地;

(二)使用原有宅基地、村内空闲地和其它土地的,由乡级人民政府根据村庄、集镇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批准,并出具规划选址意见书。

城镇非农业户口居民在村庄、集镇规划区内需要使用集体所有的土地建住宅的,应当经其所在单位或者居民委员会同意后,依照前款第(一)项规定的审批程序办理。

回原籍村庄、集镇落户的职工、退伍军人和离休、退休干部以及回乡定居的华侨、港澳台同胞,在村庄、集镇规划区内需要使用集体所有的土地建住宅的,依照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审批程序办理。

第十九条 兴建乡(镇)村企业,必须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或者其他批准文件,向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选址定点,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出具规划选址意见书后,建设单位方可依法向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用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土地管理部门划拨土地。

第二十条 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须经乡级人民政府审核、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出具规划选址意见书后,建设单位方可依法向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用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土地管理部门划拨土地。

第二十一条 乡(镇)村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等建设,在开工前,建设单位和个人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开工申请,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设计、施工条件予以审查批准,并领取建设许可证后,方可开工。

农村居民建造住宅,须在开工前向乡级人民政府提出开工申请,报经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受其委托的乡级人民政府审查批准、领取建设许可证后,方可开工。

第二十二条 取得建设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必须按照核定的建筑使用性质、建设位置、面积、层次、标高、立面、环境等规划设计条件要求进行建设。

建设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确需对建设许可证中规定的内容作变更的,须经原发证部门核准;对建设许可证规定的内容需要作重大变更的,应按规定程序重新办理建设许可证后,方可施工。

第二十三条 在村庄、集镇规划区内进行临时建设的,必须向乡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审查同意出具临时建设规划选址意见书,并按《浙江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的规定办妥临时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后,方可建设。

临时建设的建筑物及其设施必须在批准的使用期限内拆除。农村专业户生产营业临时用房,专业生产停止应立即拆除,未经批准,不准改变使用性质。

禁止在批准临时建设用地上建设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和其它设施。

第二十四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对村庄、集镇范围内的建设工程是否符合规划要求进行检查。

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人员持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印制的《浙江省村庄、集镇建设监察证》进行检查时,被检查者应如实提供情况和必要的资料,不准隐瞒和阻挠。检查者有责任为被检查者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第四章 村庄和集镇建设的设计、施工管理

第二十五条 村庄、集镇建筑设计应当贯彻适用、经济、安全和美观的原则,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节约资源、抗御灾害的规定,并注意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保持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

村庄、集镇农(居)民住宅设计应当符合紧凑、合理、卫生和安全的要求。

第二十六条 村庄、集镇公共建筑、生产建筑和公用设施,应由取得设计资质证书的设计单位承担设计,或采用通用设计和标准设计,严禁无证设计。设计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勘察设计管理的规定,分等级承担设计任务;超越设计范围承担设计工程项目的,须经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由具备资格的设计单位对其设计图纸、文件进行审查,承担技术责任。

设计图纸文件要按批准权限逐级报批。经审查批准的设计图纸文件,不得擅自更改,确需更改的,必须取得原设计单位同意,涉及建设规模、内容、标准重大变更的,应报原审批部门批准。

第二十七条 村庄、集镇建二层以上(含二层)农(居)民住宅,应有取得设计资质证书的设计单位设计的施工图或住宅通用图。

第二十八条 村庄、集镇公共建筑、生产建筑、公用设施和预制构配件的通用设计、标准设计,由省建筑标准设计部门组织编制,报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村庄、集镇农(居)民住宅建设的通用设计,由县级以上设计部门组织编制,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九条 承担村庄、集镇建设工程的施工企业,必须持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资质等级证书或资质审查证书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在企业技术资质等级所规定的工程范围内承担施工任务。

第三十条 承担农(居)民住宅建设施工的建筑专业户,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经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技术考核认可,持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在技术资质等级规定的工程范围内承担农(居)民住宅建设施工任务。

第三十一条 生产农村建筑构件的预制厂(场)、专业户,须经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技术资质审查合格,方能生产。产品必须按照设计图纸和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生产制作,保证产品质量,严禁不合格产品出厂。

第三十二条 村庄、集镇建设工程项目,必须遵守施工操作规程和施工验收规范,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村庄、集镇建设的施工质量进行监督检查。村庄、集镇的建设工程竣工后,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经有关部门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第三十三条 村庄、集镇建设应建立档案,实行分级管理。

村庄、集镇规划的档案由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乡级人民政府分别保管。

工程建设项目的档案由建设单位保管,重要建设项目的档案由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分别保管。

村庄、集镇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的档案由乡级人民政府保管;重要的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的档案由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乡级人民政府分别保管。

第五章 房屋、公共设施、村容镇貌和环境卫生管理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村庄、集镇房屋的产权、产籍的管理,依法保护房屋所有人对房屋的所有权。具体办法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三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村庄、集镇的房屋、公共设施的管理规定,保证房屋的使用安全和公共设施的正常使用不得破坏或者损毁村庄、集镇的道路、桥梁、供水、排水、供电、邮电、绿化等设施。

第三十六条 村庄、集镇建设资金应立足于自身经济的发展,依靠群众,广辟来源,采取多种方式吸收社会资金。

对在集镇新建房屋的单位和个人,可收取配套设施建设费。收费办法,由县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报省物价、财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国家和地方财政支持村庄、集镇建设的资金和按规定从集镇收取的城市维护建设税、配套设施建设费等,应当用于公共设施的维护和建设,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第三十七条 乡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护村庄、集镇饮用水源,有条件的村庄、集镇,应实行集中供水,使水质逐步达到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第三十八条 村庄、集镇各项建设活动,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切实保护和改善村庄、集镇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它公害。

第三十九条 村庄、集镇绿化应有规划,有计划地进行,充分利用宅旁、路旁、水旁、村旁植树,实行谁种、谁管、谁有的原则,养护树木花草,美化环境。

村庄、集镇规划确定的公共绿地、苗圃和防护林带等,以及按规划批准的建设项目专用绿地,不得任意占用和改作他用。

第四十条 注重村庄、集镇环境卫生建设,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实行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责任制,妥善处理粪堆、垃圾堆、柴草堆,有条件的集镇应建立专业环卫队伍,改善村容镇貌。

第四十一条 村庄、集镇内的文物古迹、古树名木和风景名胜、军事设施、防汛设施以及国家邮电、通信、输变电、交通、输油管道等设施,不得损坏,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在村庄、集镇规划建设中,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

第六章 罚 则

第四十二条 村庄、集镇建设工程项目,未按规划建设审批程序批准而取得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占用土地的,批准文件无效,占用的土地由乡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退回。

第四十三条 村庄、集镇建设工程项目未按规划建设审批程序批准或者违反规划的规定进行建设,严重影响村庄、集镇规划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建设,限期拆除或者没收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和其它设施;影响村庄、集镇规划,尚可采取改正措施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每平方米建筑面积10元以上,50元以下的罚款;未按规划建设审批程序批准,但不影响村庄、集镇规划的,责令其补办规划建设审批手续,并处每平方米建筑面积10元以上,50元以下的罚款。

农村居民未经规划建设审批或者违反规划的规定建住宅的,乡级人民政府可以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第四十四条 违反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的单位或个人,在接到关于责令停止建设的通知后,应当立即停止建设;施工单位应立即停止施工,继续违法建设或施工的,作出责令停止建设的机关有权予以制止。

第四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设计或者施工,限期改正,造成损失的,应予赔偿,并可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对情节严重,设计、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的设计、施工单位和建筑专业户,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设计或者施工资质证书。

(一)未取得设计资质证书或者未按设计资质证书规定的经营范围,承担设计任务的;

(二)未取得施工资质证书或者未按施工资质证书规定的经营范围,承担施工任务的;

(三)不按有关技术规定施工或者使用不符合工程质量要求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构件的;

(四)擅自修改设计图纸或者未按设计图纸施工的。

第四十六条 擅自在村庄、集镇规划区内修建或不按使用期限拆除的临时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设施的,由乡级人民政府责令其限期拆除,并可处10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七条 损坏村庄、集镇房屋、公共设施、村容镇貌和环境卫生的,由乡级人民政府责令其停止侵害,并可处200元以下罚款, 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第四十八条 损坏村庄、集镇内的文物古迹、古树名木和风景名胜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四十九条 村庄、集镇建设管理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拒绝、阻碍依法实施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一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决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决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

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二条 未设镇建制的国营农场(林场)场部及其基层居民点的规划建设管理,分别由国营农场(林场)主管部门负责,参照本办法执行。

建制镇(不含县城关镇)规划区内的建设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具体执行中的问题由省人民政府法制局负责解释。

上一篇:乡镇2021年上半年党建工作总结及下一步工作安排下一篇:【热门】放飞梦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