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读书笔记(精选11篇)
读书笔记不是一种独立的文体,它只是人们读书时为了能够更好地记住并使用所读的内容所作的笔记,所以没有所谓的严格的样式,勤写读书笔记,可以提高读书的效果,克服边读边忘的毛病,避免重蹈熊瞎子掰苞米的覆辙。这里向大家介绍六种读书笔记的写法。
一、摘录式。读书时,把书报上精彩的、有意义的、富有哲理的语句、重要的片断摘抄下来。摘录时要注意,不能全抄,而要把书中的优美词语按人物类、景物类、状物类、警句类等摘抄下来。日积月累,积少成多,积沙成塔,写作文需要时,就可以从“词语仓库”里搬出来,参考使用。
范文网【】
二、体会式。读书之后,有自己的收获、心得、体会或认识、感想等,再联系自己实际写下来,这叫读书体会或读后感。这种体会式的笔记,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适当地引用原文作例证,表达自己的看法、想法,写出真情实感来。如有位同学读了《少年毛泽东》一文,感受最深的是毛泽东放牛,把一份草送给穷孩子的事,从中总结出毛泽东从小同情、关心穷人的好思想。联系到“我”与小伙伴一次偷西瓜的事,损害了别人的利益,同少年毛泽东一比,心里很惭愧、内疚,这样联系实际合情合理,真实感人。
三、提纲式。盖房子要按图纸搭好框架,框架搞好,再进行房子装修;写文章也一样,要先想好文章的主要内容、层次结构,这叫做列提纲。我们读一篇文章,要逐段地把作者隐含的提纲找出来,记下来,弄清楚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编提纲可以采用文中语句和自己语言相结合的方式写,提纲的语言要简洁扼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提纲式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抓住中心,记住要点,理清思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如读了《妈妈的“病”》一文,可按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路编列提纲:(1)妈妈犯了一种“怪”病,既不上“医院”,也不让人说;(2)妈妈给奶奶送年礼是一只又瘦又小的鸡;(3)妈妈给外婆送年礼是四只又大又肥的鸡和一大包的年礼;(4)作者抨击少数妇女对母亲和婆婆的两种不同态度——孝敬与不孝顺。这样列提纲,对文章内容了如指掌,印象深刻。
四、批注式。在阅读自己订阅的报刊和购买的书籍时,为了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边读边在书报上写写画画,把书中的重点词句和重要内容用圈、点、画等标记勾划出来,或在空白处写上批语、心得体会、意见。如毛泽东读书就经常采用批注法,有时整篇文章画满了符号,空白处写出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和意见。有的文章内容写得有出入,不符合实际,他就写上批语,提出修改意见。毛泽东多读书,多记笔记,所以才能写出许多光辉的着作。
五、书签式。平时读书时,遇到需要背诵的内容,可以记在书签上。把书签夹在课本里、放在口袋里或插在房间专放书签的袋子里,一有空就读一读、念一念、背一背,直到背得滚瓜烂熟,记得牢为止,再把它存放起来。这种书签式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如此反复,脑子里积累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多了。
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发现思维导图完全符合以上的要求,而且可以与传统的读书笔记融合,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大工具。下面是笔者的具体做法,大致分为三步。
第一步:激发兴趣,轻松上手。
刚开始的时候,教师有必要通过一些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尽快地喜欢上思维导图。
笔者一方面从网上搜集了一些精彩的思维导图播放给学生看,同时将自己前段时间读完《简单的逻辑学》这本书后在博客上发布的一张全书知识要点思维导图也播放给学生看。看到自己的老师也用思维导图记笔记,学生们果然来了兴趣。
另一方面,我当堂以教科书上的一篇文章为例子,用思维导图进行条理分析,让学生觉得思维导图一点儿也不难,身边的文章就可以随时用它来分析。
接下来我就布置了几次简单的练习,放手让学生大胆使用思维导图。
第二步:加强训练,形成规范。
孟子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个阶段,重点在于通过训练,形成以下规范:
首先是形式方面。笔者要求学生画图要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统一风格,同时推荐了几款思维导图软件中的风格给学生参考。
其次是内容方面。在第一阶段,学生对于如何用思维导图对文章进行条理分析还不太熟练,有的不知从哪里入手,有的胡乱堆砌,质量都不高。对此,笔者针对课外阅读的方法进行了强化训练,比如优美的散文往往有“文眼”或者说“线索”,抓住“文眼”或“线索”就能厘清文章条理。
接着对思维导图的分支数和层次数做了必要的硬性规定,要求每张思维导图的分支数至少有两个,层次数至少有三个,促使学生在阅读时积极开动脑筋,尽快确定切入点,找出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厘清文章的条理。
制定了这些规范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读书笔记整体美观性获得提升,读书笔记基本形成好词好句好段摘抄、读后心得、条理分析三大模块。
第三步:整体优化,自成风格。
在第三阶段,笔者的目光不再局限于读书笔记一个方面,而是从读物选择、读书方法、读书笔记风格等各方面入手,树立典型,促进整体提升。
比如,在读物的选择上,只有获得老师许可的优秀读物才能进入阅读书目。鼓励学生在一段时期内就读一本书,专写这一整本书的系列读书笔记。如,有个学生平时喜爱朱自清的散文,有段时间课外读的是《朱自清散文》,她就写了一个关于《朱自清散文》的读书笔记系列,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再如,读书方法的指导也可以从某一文体切入进行重点训练。小学中高年级主要接触的是记叙文和说明文,因此,可以在某一段时间内专门指导如何写好说明文的读书笔记,让学生掌握其中的一些规律和技巧,这样的指导就做到了循序渐进、重点突出。
经过指导和训练,一些学生在画图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让别人一看到其思维导图,就能立刻猜出是谁画的。如,林婧同学习惯把文章中的一个特定人物或景物画出来作为背景,一般是主要人物或者是线索,然后在这个背景上写字,图文交相辉映,非常有趣。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就是读通读懂的意思,怎样才能读通读懂呢?徐特立的“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最好的答案,古往今来的学者都是通过写读书笔记来加深理解,巩固记忆,总结收获,交流经验,积累资料增加知识提高写作水平的。
写读书笔记没有固定的格式,常用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在书上做记号加批注。这是写读书笔记最简便易行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就是把书中优美的重要的词句和段落,最有参考价值的地方划上曲线,加上着重号。这种做法随看随划随批,用起来方便,有助于对原著深入钻研便于日后翻阅和查阅。
但这种做法过于随意和简便,不能形成系统的资料,日后查阅费时费力,再就是只有在自己的书上才能运用此法,在别人的书上就不能如此。
二、做摘要摘抄,就是依据需要,把文中主要内容重要段落准确无误的摘录在本子上或卡片上,并注明书(篇)名、版本和页码。为了以后查阅方便,要分类摘抄。摘抄时必须注意上下文的意思,避免断章取义。
三、编写提纲归纳内容提要
所谓写提纲就是把文章的内容加以分析综合,写出它的中心和各部分的意思,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和思维能力,便提纲时要尽量用自己的话概括,一般不要摘录原文。另外,对自己阅读的好书(文章)为了加强记忆,增加知识,可以编写简单的故事概括。
四、写读书体会就是读完书(文章)后,将自己的收获和感受写下来,可以谈一谈自己对本书总的看法,也可以对某一观点加以补充,还可以就某一问题提出批评或商榷的意见。写读后感不要把自己所有的感想体会,不分主次、不分轻重,一股脑都是赛到文章中去,而要把自己读书和实践中体会最深,收获最大的问题集中写下来。
一、具备三大原则:
1.内容和思考的平衡:要兼顾介绍内容和阐述自己的思考
如果一篇读书笔记只是内容的概述,而没有自己的思考,我们只能说这是一种对知识的复述和概况,并没有加入自己的思考,去和我们已有知识网络建立一种联系。往前一步,多思考一步,你就能把新的“砖”(新书)“塞进”自己的知识结构“大楼”里,形成有机的联系。
2.思考和行动的平衡:要积极行动,运用书里介绍的方法,或者自己读书之后的变化;
有些书,完全是需要你去实践的,比如断舍离,这种书籍不需要对内容有100%的掌握,你只需要去思考如何去行动,行动后再去反思自己要如何理解这套思维和理论。
读书的目的就是要把每本书的知识,去给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法带来影响,这样才能“用好”每本书的精华思想,否则,概念终会随着时间淡忘。
3.给自己看和给读者看的平衡:作为自己的读书记录,也要引导读者去了解
这个问题我也是思考了很久的,给读者看的读书笔记应该可读性更强,而不是真的是给自己做提示的“笔记”,怎么去平衡?
现在开始我要严格控制每篇读书笔记的字数,不求覆盖书中内容“高大全”,但求做到以点带面,从一个细小的点去挖掘一本书的内涵,至于细枝末节可以用思维导图搞定,无需复述给每位读者。如果说一本书是一棵大树,你可以给读者去看树的全貌,也可以折下一个枝杈或者一片树叶,娓娓道来;却没有必要把每一片树叶呈现在读者面前。
二、形式:因地制宜,不拘泥于某种固定形式
积极开发各种读书笔记的形式,为自己所用,让读者读的更高效。读书笔记有很多形式:word文字版,PPT图文、思维导图,甚至excel,Process on……这些会根据你的书籍不同去调整,没有定式,还要,用自己最熟悉的方式,最游刃有余的那把刀。其实,用好文字版的人才是“大家”。
三、语言:没有一个字的废话,高度凝练
最近看到一篇好的读书笔记,真的是没有一个字的废话,可以高度凝练一个章节的内容核心,还不抄原文。三个要求:简洁,凝练,有力!目前我自己的语言处于“由少到多”的过程,之后的目标开始要求自己“从多到少”,精炼文字。
我们应该怎样写出一篇优秀的读书笔记呢?
一、何时写读书笔记效果最好
到底是边读边写好,还是读后一起写?说说我自己的习惯。何时写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拉长看一本书的时间。大家有没有觉得,如果一本书拉开太长时间看,比如一周以上,就没有继续阅读下去的兴趣了,而且过长时间将大脑之前书籍结构的认知割裂开,无法很好的链接起之前的意识。所以应当学会尽快读,尽快写。
如果是经典书或者大部头,比如《营销管理》或者《经济学原理》那样的书籍,就要给自己规划一个读书周期了,比如两个月读完《营销管理》,每周的学习内容是多少,每天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这样,我们应该每隔一个时间段或者每读完一个章节就写出一篇读书笔记,以此巩固记忆。
二、书籍中的细节过多怎么办?
对细节的把握会影响对书籍全局的了解。我们把一本书看成一棵树,作者的核心思想就是书的主干,枝杈就是分支论点,树叶以及树叶的脉络则是文中细节。我们不能说细节不重要,但是过于纠结在细节,会严重影响我们读书的进度和效率。
对于大部分书籍,我们第一次阅读的时候只要掌握了主干就完全可以了,如果需要掌握细节,可以通过第二次、第三次的阅读逐层延伸。
对于某些专业书籍(或者考试教材),我们需要了解大部分细节知识点,我建议第一次阅读时,就用思维导图、PPT、逻辑图等的形式将知识结构的网络展现出来,这样更利于我们去记忆每个知识点。
三、问题阅读法:早早把读书笔记的提纲列好!
我介绍一个我自己写读书笔记的方法,供大家参考。比如我读《马未都说收藏之瓷器》这本书,我就在阅读目录内容之后,给自己提出了几个问题?
1)中国瓷器是什么时候生产出来的?鼎盛时期是什么朝代?
2)陶器和瓷器的不同?哪个更好?为什么?
3)宋代五大名窑各有什么特点?
4)明清瓷器有哪些发展,品类都有什么?
基于这些问题,我再带着问题去阅读,当然这些问题最好是一本书的主干脉络,而不是细枝末节。这样我一旦找到这些答案,立刻就能补充到读书笔记中。自问自答的读书模式会更加高效。
四、为每一类型的书籍找到适合的方法,慢慢摸索
最后,我们对不同类别书籍的读书笔记应当摸索出最好的输出模式。如果我们把一个作者在一本书里的思维精华看做一群星罗棋布的繁星,我们可以拿出来一个观点无限展开,也可以拿出若干个不同作者对同一个问题的对比,同样,也可以用书里的观点联系自己生活,亦可以去驳斥书中的观点……
不过,写好一篇优秀的读书笔记有点难,但先写出一篇合格的读书笔记却还算是简单的。慢慢摸索,不懈坚持,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笔记写作策略。
1、以为买了就等于读了;
2、读了目录和前言就以为懂了;
3、匆匆一目十行,一小时就可以翻完一本书;
4、觉得大多数书籍没有新意觉得作者很水;
5、更喜欢杂志而非书籍,已经很久没有看超过300页的书籍了;
6、很少做读书笔记了;7、更喜欢网上阅读、搜索阅读、浅阅读。读书养眼养心。
如果身有同感的话,就说明你还不太会读书,学习啦小编今日介绍一下读书技巧之如何做读书笔记。
读书技巧:“读厚,读透,读薄”三阶段。
1,先看目录,掌握书的结构布局,心中有数。
2,细读。研读每句话,做读书笔记,重点记录或做记号,将书读厚。
3,重读,把握布局,按条理记忆重点,不断消化吸收,将书读透。
4,粗读,强化布局,强化重点,形成逻辑记忆,形成知识体系,将书读薄。
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1.摘录式。这是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主要摘录书籍、报刊、杂记、调查报告、文书档案中,与自己学习钻研内容有关的原始材料。
2.提要式。即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对文中的某一观点、事件、情节或某一章节、定理等,进行分析、归纳,用自己的话把其内容、要点写出来。这不仅可备忘、备查,而且可训练你的综合、概括能力。列宁的哲学笔记,有很多就是采用的这种形式。
3.心得式。记下的是对某一问题思考的心得。如李贺的《史纲评要》,脂砚斋的《重评石头记》,皆是这样的著作。心得也可以是礼记、体会。札记多为旁征博引,辩证考订;体会多为引申阐发、借题发挥。
4.索引式。即写下有关的论文题目或书名等。在阵习中可能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看到某些东西感到十分有用,但内容却太多,上述三种笔记法又都不易采用.或者是这个内容,你本身就有这本书,所以也不必采用上述方法。但是往往到要用这个内容时,你却忘记了或找不到了。
做读书笔记的另外几点经验:1,边读书边做出记号,哪些是难点需要反复读的,哪些是精彩需要记忆的,哪些是今后要运用的;
2,将读书感悟、联想随时地、简要地记录在书籍内容旁边;
我很少看介绍学习方法之类的书籍,这是第一本。学校的杨老师把它推荐给了我,让我好好学习。看完之后觉得有必要写个读书笔记,用作者的话说,检验学习成果的最好办法是能够学以致用。我写个读书总结,就当是读书效果检验吧。
书中,作者首先提出了“整体性学习策略”的概念,他认为各个学科并不是单独存在的,所有学科之间存在关联性,认为我们应该把所有的知识看成是一个体系,在书中他用“结构、模型以及高速公路”来表示。结构就好象是一座城市,模型是城市中的`各个建筑,而高速公路则是把城市中模型连接起来的通道。相对于我们的知识体系来说,每个人掌握的所有知识是结构,对各个学科知识的理解是模型,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就是高速公路。如果我们把现有的知识看成一个整体,通过不同的关联点,把所有知识串连在一起,不仅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记忆知识。
其次,作者介绍了整体性学习的六个步骤:获取、理解、拓展、纠错、应用以及测试。
不论是老师教授,或是自己学习,我们需要获取并且理解这些知识。对于知识的理解,我们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偏差,因此纠错阶段会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我们的整个知识网络体系而言是一个修剪过程。读书笔记.我们需要添加一些特殊的例子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同时我们还需要删除一些不存在的联系。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相反观点的书籍或文章,或者把结论放到现实世界中进行观察等方法进行纠错。
作者还总结了一些高效学生的关键点。如能量管理,保证自己的身体和头脑充满活力。绝不拖延,提高自己的专注度,合理分配自己的工作量,制订计划,不让自己一直处于一种“假学习”状态。
所有的知识学习都是一个过程,也许刚开始应用这些方法会降低效率,但随着练习的增多,熟练程度的增加,知识会变得越来越清晰,也会越来越牢固,我们在解决现实世界中问题的时候,也会越来越得心应手。
一、从学生自身发展的角度看,它有助于学生增强记忆力,培养他们思维品质,提高其学习成绩
笔记不仅可帮助记忆,而且还可引导学生仔细去想,刺激他的思考。做读书笔记这一过程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分析综合能力。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在平日的学习中和考试时快速、准确的解答试题,从而提高其学习成绩。
二、从教学的角度看,它有助于加深对阅读书目内容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读书笔记就是读和想的阅读产物。即便是对原文内容进行摘抄,也应该去深入思考应该抄什么,不应该抄什么,也要开动脑筋。同时要发挥自身的主观意识与思维,增强对阅读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实现透彻而全方面的阅读。老师可利用学生熟悉名著的有利条件和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设计合理的教案和高效的教学方法,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使学生更全面、更彻底地了解课外阅读书籍,全面地掌握应该学习的文化知识。
三、从阅读本身的角度看,写读书笔记有助于阅读注意力的集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众所周知,我们去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的过程,是发挥他们多种感官,即眼、脑、手同时并用的过程。这过程有助于集中阅读的注意力,培养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据相关调查可知,在小学时期,学生是否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其语文成绩影响不大。但是从学生升至中学,甚至进入到社会上之后,这两种人在学习等方面就有了明显的差异,因为一个人见识面广了,各方面的知识是会融会贯通的。
四、从写作的角度看,写读书笔记有助于积累资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文中的许多素材都是由资料积累而成的,而能够积累资料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记录读书笔记。除了做摘录外,还要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将阅读后的感触写在书上,亦或是在阅读一部分内容之后,就把阅读重点与意见写在本子上,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拿出来查看。在这些记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学生认知问题的能力。以后,在写作文时不至于使学生搜索枯肠,无从落笔。
那么,如何作读书笔记呢?根据中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他们自身的阅读特点,我归纳了以下几点。
1.符号笔记
对一些重点内容可以要画着重号,而自己十分欣赏的内容画“√”或五星,不懂或不同意的地方用“?”,几个并列的重要论点可以写上“1、2、3”等数字,划文章层次用“|”隔开等。这种笔记,一般在学生初次阅读时使用,目的是引起注意。但要强调的是书必须是自己的,才能这样做。
2.批注笔记
批注笔记就是在书眉上写上订误、提示、感悟、评语等眉批,在行与行之间加上行批,在空白处写上旁批,在最精妙处加上旁圈。如果书不是自己的可写在读书卡片上。
3.摘录笔记
学生把自己需要的材料记录于本子上,然后对其评论,这样可以培养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可以说这样的能力远比仅仅去阅读重要得多。
摘录式笔记简单宜行,但也要注意下面几点:
(1)摘录后要经过核对,必须和原文一模一样,连标点符号也不能有误,否则有可能把原意弄错,以致于影响自己的语言表达,影响自己的考试。
(2)摘录的内容是为了保存之后使用,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因此在每次摘录之后一定要注明资料的来源、书名或刊名、著者、出版日期等等,以便以后的查询。
(3)如果摘录后及时地写一些感想、体会,可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4)注意省略号的运用,就是要把你在摘录时使用的省略号和作者文章中使用的省略号区别开来。
4.提纲笔记
在读完全书或全文后,学生需要通过分析归纳,把文章的主要内容简单归纳总结出来,这样的笔记内容有助于学生掌握文章要点,并且理清作者思路与主题情感。
总之,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学生尽量要选择统一格式的笔记本,并为其取名,在上面记录好是阅读书目的第几卷或第几辑,时间是从哪年哪月到哪年哪月。等着日积月累,学生们胸中点墨自然会起来,就可以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了。
甘棠中学
付雨辰
我们如何思维
第一部分:思维训练的问题
第一章:什么是思维
第一节:这一名词的几种不同的含义
第一种:广泛的,甚至可以说是不严谨的用法:凡是脑子里想到的,都可以说是思维。
第二种:是指我们对于自己并未直观见到、听到、嗅到、接触到的事物的想法第三种是指人们根据某种征象或某种象征或某种证据而得出自己的信念
第二节:思维的中心因素
先举例说明一种介于用心思考和随便想想的思维活动。得出他们的共同因素就是都是由此及彼地联想到并未见到的事情。还分析得出思考的中心功能:想到一件事物预示或者显示出另一个事物,从而考虑一件事物能在多大程度上被视为另一个事物的信念的根据。点明本书所指的思维就是这种思想活动
第三节:思考过程中的要素
通过对第二节举例的解释,谈到思考过程中的一些次级过程:
(1)产生问题,信念受到挑战,变得捉摸不定,出现推测
(2)回答第一步的问题,经过调查研究/查明情况,证实/否定了第一步的推测。掌握和感知新的事实。
第四节:总结
总结前文的论述,总结了思维缘由和激发,联想与以往经验的关系。
第二章:思维训练的必要性
第一节:思维的价值
1、思维是避免单纯冲动或单纯惯动的唯一方法(即人类区别于动物之处。低级)
2、通过思维,人们还想出和安排出各种人为的标志来提醒大家预见到各种后果,以及获取或避免这些后果的方式(即文明人区别于野人的特征)(属于行为层面,高于前层)(数学符号算不算这些标志?)
3、思维会给自然的事件和物体赋予很不相同的地位和价值,远远不同于那些无思维力者对他们的感受(诗歌散文等美的缘由,取决于个人的阅历、经历,是高等文明人的特点)(属于心理层面,远高于前两层)
第二节:需要引导以实现价值
通过引约翰,洛克的话,思维也会走偏,所以需要引导思维
第三节:需要经常加以调节的倾向
正确的思维对人类是有益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的认识会走偏,只有系统区分自己进行观察的条件和严格调节自己进行联想的习惯才能掌握自己信念的对错。
树立信念犯错的原因
培根的观点:主要有四点1部族2市场3巢穴4剧院。也就是人的错误想法、交
往、特性、某一时期的时尚习俗。
洛克的观点:(两种表述)1不爱动脑筋学别人2以爱好代替理智3思路不开阔,见识不广想的不周全信条的作用2思想闭塞3利我4盲从权威
两者都说了错误思维的社会原因,所以教育工作者就要让人们不但要克服个人的一些毛病还要扭转和纠正社会上千百年积存流传的各种偏见帮助人们端正自己的思维习惯和信
念。
第四节:通过调节使推理成为证明
需要调节(调节好完成联想功能的条件,调节好队联想到的事物赋予信任的条件)。调节充分即可得证明。
第三章:思维训练中的自然资源
只有有自然资源(一定的经历和实施以引起联想、有迅速,灵活,丰富的联想力、联想要有条理性,连贯性和恰当性)才能接受训练。我们要学的是如何思维而不是思维。
第一节:好奇心
即希望得到充分的体会。我们的身体不论何处都在感受,而不管我们是愿意还是不愿意
(1)好奇心最先表现为一种生命力的外流,一种丰富的有机体能的表露(即身体接触)
(2)在社会次级因素的影响下,好奇心会发展到一个较高的阶段(即社会接触)
(3)好奇心上升到体能层面和社会层面之上,就到了智力层面,此时是在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基础上发现了问题而加以探索。(智力探索是建立在前两项接触之上的)
第二节:联想
不论题材重要与否,宽窄与否,人们都会从现在经历的事物产生联想,对尚未见闻的相关事物产生一些想法或信念(不可造就,但无法消灭)
联想有三个方面:
(1)联想的快慢,是人们通常区分聪敏不聪敏的依据(但是不聪敏的人在某些事情上可以很好,对所有事情都反应迟钝和傻里傻气的人还是比较少见的)
(2)联想的范围有宽窄,但这一差别与上述的反应快慢并无关系
(3)深度。表现出他们的反应的实质。
作者是想说反应的越快,联想越宽,就越聪敏吗?我认为只有深度可以表明人是否聪敏,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在看速度。所以我认为,第一项应是深度,再是快慢,三是宽窄
第三节:条理性:它的本质
思维应该连续而有序,在青少年的正确思维习惯训练中要考虑到他们和成人的区别
第四章:学校状况与思维训练
第一节:导言:方法与环境
要注意学校除了有意识地设计和运用智力训练方法还要注意非有意识
地因素,即学校氛围和校务之中能对学生好奇心,反应力及有条理活动产生影响的因素。学校环境的影响可以分三类:接触的人的态度习惯、学校所授科目、教育的目的和理想。
第二节:旁人习惯的影响
学生会对环境有反应,教师的习惯岁学生也有影响,所以教师本人的思维习惯需要严格注意,防止其负面作用,否则就有可能导致学生只研究教师的特点而放松对科目的研究
第三节:学业性质的影响
(1)在侧重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科目中,存在一种风险,就是使智力活
动孤立于日常生活之外。如数学和规范语法
(2)在主要侧重技能的科目中,存在的危险倾向则正好相反,即人们企图
尽可能的走捷径以达到所要求的目的,舅舅会让这些科目变成机械性的,而不利于智力的培育。如阅读、作文、图画、音乐
(3)在侧重知识,注重信息量和信息准确度的科目中,也存在着差不多同
样的问题。如地理和历史
三类学业特别容易产生偏差,教师要注意避免
此处为何与前处举例顺序不同?不大符合作者的思维方式啊。
第四节:显示目标和理想的影响
1、在教学中,以外在成果为标准的做法表现在人们只重视“答案正确”
2、在学生的操性方面,外在成果的理想也有重大影响
第五章:智力训练的手段和目的:心理与逻辑
第一节:引言:逻辑的意义
人们通常所说的逻辑(就是从教学课程角度所说的逻辑),实际上是指成年人的受过训练的思维逻辑。实际上,一个人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它自己的逻辑。有人以为字的的思维倾向无逻辑可言,是错误的,没有看到即便是在一个小学生的生活中,好奇、推理、实验和检测就已经起着重大作用。
第二节:纪律与自由
教育的目的是让人培养律己的精神。纪律是正面的和建设性的。
第三部分:思维的训练
第十二章:活动和思维训练
第一节:活动的早期阶段
宝宝的问题决定了他的思考的内容,儿童很少是通过有意识的模仿来学习的,就是说,他的模仿是无意识的。成人的活动在儿童心智的发展中起着重大作用。控制身体为思维提供真正的训练。社会活动可生成刺激,使人的注意力集中在较高层次。模仿能引起思维的进步,但模仿不能引起思维。
第二节:游戏,工作及类似的活动形式
在某种情况下,兴趣所在的活动或多或少是偶然的,由于环境中的偶然事件和一时而起的念头,或受别人的偶然的指使,在另一种情况下,活动因有所趋向,有所成就而意义更加丰富起来。
第三节:创造性作业
当前教育上最为紧迫的问题是如何组织和联系这些学科,使它们成为养成活跃、持续、富有成效的理智习惯的工具。
第十三章:语言和思维工具
第一节: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关于思维和语言的关系一直存在着三种典型的观点:第一,认为二者是等同的;第二,认为文字是思维的外表和衣服,思维本身并不需要语言,只有当传递思维时,语言才是必需的;第三(这是我们这里所要坚持的观点),认为尽管语言并不是思维,但他对于交流思想,以及对于思维本身来讲却是必要的。
第二节:语言方法在教育方法上的误用
首先,只有具备了和意义有实际联系的某些情境情景的经验才能掌握符号的意
义。其次,没有新事物的计入,文字也能提供新思想,但可能有局限。再次,代表观念的文字,会变成一种单纯的号码,失去本身含义的意义。
第三节:语言在教育上的应用
语言的首要动机是去影响(通过渴望,情绪和思想的表现)别人的行动;语言的第二个用途在于用语言形式与别人更亲密的社交关系;语言用来作为思想和知识的有意识的运载工具,这个用途居于第三位。如何把处理日常事务的习惯转化成为表达精确概念的习惯。要顺利地完成这一转变,需要:(1)扩充学生的词汇量;(2)更准确的表达词汇的意义;(3)养成连贯的口语表达的习惯。
第十四章:观察和思维训练知识
第一节:观察的性质和价值
杰文斯阐述的原则,即科学工作者从来不把积累观察本身作为目的,而是经常把观察作为取得理智结论的手段,这一原则是绝对正确的。如果在教育工作中,对这一原则的力量没有足够的认识,那么所谓的观察就将大体上成为乏味呆板的作业,或者是获取技能的形式,而没有理智的价值。
第二节:学校中的观察方法和材料
观察应具有科学的性质,这种观察要遵循着广博和细致之间的有节奏的变化。科学的观察,并不能简单的代替以享乐本身为目的的观察,后者的观察可以磨炼才智,对于书写、绘画、唱歌等艺术用途大有裨益,而能变成真正艺术的观察,喜欢看喜欢听的人就是最好的观察者。
第三节:知识的传授
1、学校根据合理的假设,即观察使一种主动的过程。
2、适当的观察材料,引起对观察的渴望,能使观察更精密。
3、最初的观察是为了实际目的,或仅仅为了爱看爱听。
总之,观察遵循广播和细致之间有节奏的变化。
第十五章:讲课和思维训练
第一节:指导的阶段
赫尔巴特教学法分析
第二节:讲课中涉及的几个因素
(1)从学生这一方面说,讲课的第一需要是准备。最好的,实际上是唯一的准
备,是引起一种对那些需要解释的,意外的,费解的,特殊的事物的直觉
作用。
(2)理性分析的反思阶段的显著特点。
(3)运用和总结密不可分。
第十六章:一般性的结论
第一节: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理解”作为无意识的假定,“询问”作为有意识的构想。不能通过获得平衡来赋予规则,要避免过度分析。对错误的观察和对真理的掌握,需要有意识的陈述。
第二节:过程和结果
再次阐述玩耍和工作的关系。强调不可做苦差事,也不可以糊弄“玩耍”。要平衡玩耍和严肃这种智力上的想法。
第三节:远和近
学生对于过于熟悉的事情不感兴趣。熟悉的和详尽的教材,本身并不能引起思维或使思维做出反应。只有用他们来理解陌生的和襄垣的教材时,才是有用处的。
这一点我部分同意,但有意见。比如我们北京版数学的教材讲有理数的乘法一节时,用到了水库蓄水的问题。这个例子离生活较远,但是同学们都不感兴趣。相反,人教版引入了蜗牛的例子,同学们反倒很感兴趣。还有北师版有一个舞台灯光的例子,也能引起同学们兴趣。有的时候,说一些身边的事情反倒会引起同学们的兴趣。这是为什么?
问题,就是红色标志的地方。
1、第二章,第二节,数学符号算不算这些标志?
2、第三章,第二节,第三小条目下,作者是想说反应的越快,联想越宽,就越聪敏吗?
我认为只有深度可以表明人是否聪敏,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在看速度。所以我认为,第一项应是深度,再是快慢,三是宽窄
3、第四章,第二节,作者此处的说明与之前的综述顺序不同。作者是逻辑非常清晰的人,此处顺序的颠倒是否有什么意味?
4、第十六章,第三节。对于熟悉与陌生,这一点我部分同意,但有意见。比如我们北
京版数学的教材讲有理数的乘法一节时,用到了水库蓄水的问题。这个例子离生活较远,但是同学们都不感兴趣。相反,人教版引入了蜗牛的例子,同学们反倒很感兴趣。还有北师版有一个舞台灯光的例子,也能引起同学们兴趣。有的时候,说一些身边的事情反倒会引起同学们的兴趣。这是为什么?
收获太多了。我知道了
1、什么是思维,2、为什么会有思维
3、我为我经常胡思乱想找到了借口:人是不能控制的4、对于利用思维对学生的影响,安排课程,有了些初步的认识
5、对于思维对于学生的不利影响,如何规避,有了一些想法。
6、。。。我以后会多读几遍,这本书真是我看过的学术界的书中最好的了,不枯燥,还有用。希望以后有多多收获。
《生命该如何度量》读书笔记
看了克莱顿克里斯滕森的《生命该如何度量》,对其中的某些段落理解不是很深刻,就在网上看了一些别人的心得与读书笔记,想借此来更好地理解全文,却发现他们大都将目光放在了克里斯滕教授给学生的3个问题(见注释)上,这一点让我颇感不解。我认为,这3个问题并非本文重点,只是一块教授给那些即将从哈佛桑学院毕业的已经很聪明的人的警示牌,告诫那些已经很聪明的人不要犯目光短浅的错误,而非如本文一样,给所有的人以启迪、警示。
对我而言,本文有两个方面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通过模型来给人以启迪和教人如何对生命进行度量。
看到文中克里斯滕森教授通过介绍在一个差别很大的行业里,模型里的程序步骤如何产生作用,让有疑惑的人最终可以解答自己的问题且达到一个非常深的认知程度。这种认知的收获并非单纯的作用于一个问题上的思想,而是开拓了受益者的思维宽度,如同中文和英文语法结构代表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一样。其实很多问题,教授可以通过自己渊博的知识直接解答,可他仍选择了这种授之以渔的方法宁愿耗费更多的时间只为他人,我觉得这不是为了他以前所在意的名誉,而是他的人生信条(见注释),宗教信仰潜移默化的结果,是一种与人为善的体现,因为他坚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掌握了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取得进步。
生命该如何度量,教授在文末已经给出了他的见解,是他经历过九死一生之后给出的,与他病前所想迥然不同,而这短短的几十字在我看来却是全文最重要的部分。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种时刻,他思考出的人生的意义,才是最真实的,最可信的。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乐趣在于享受奉献的过程。如同欧阳修所说的,独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我想,这才是教授最想要传递给学生的信息,而他们最终也真正的领悟了教授的用意,对钱的看法由“到哪可以赚到更多的钱,实现更高的人生目标?”变为了“我对收入的最低要求是多少?我在生活中还有什么别的追求?”
我们不妨假设这样的情景——你是一个国内某一公司的老总,为了发展你注释:《生命如何度量》中克里斯滕教授给出的三个问题:
1、怎样才能让自己在职业生涯中感到快乐?
2、怎样才能让自己与配偶与家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成为长久幸福的源泉?
3、怎样才能保证自己永不触犯法律? 克里斯滕教授信封一生的原则:工作快乐、家庭幸福、永不违反法律
信息资源管理课堂作业的事业,你和一个你不爱但是却能帮助你的公司进军国际的女士结婚,婚后一心搞事业、谋发展,就想着如何成为超级富翁,出卖朋友兄弟,牺牲儿女幸福,背弃糟糠之妻,终于有一天,你站在了世界的最高峰俯瞰一切,你有大把大把的钱,你可以买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但是,钱却买不到温暖填满你的心,你没有家人、没有朋友,有的只是保险柜中那一张张冰冷的钞票或房产,此时,你快乐吗?答案是很显然的。问问自己的心,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思考一下你这一生的评判标准,并下定决心每天坚持,这样你的一生终会是成功的一生。
注释:《生命如何度量》中克里斯滕教授给出的三个问题:
1、怎样才能让自己在职业生涯中感到快乐?
2、怎样才能让自己与配偶与家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成为长久幸福的源泉?
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即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如何做读书笔记及其形式。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做好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对于深入理解、牢固掌握所学到的知识,对于积累学习资料,以备不时之需,很有必要。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
俗话说:“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要求自己:身边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的时候碰到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现代著名教育家徐特立曾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学言道:“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宋代史学家司马光的巨著《资治通鉴》就是用“苟有可取,随手记录”的方法,坚持不懈做了三十余本读书笔记,并以此为基础编写而成的。我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很重视读书笔记,他说,抄录或笔记是读书极笨极麻烦而又极必要的方法,“大抵凡一个大学者平日用功,总是有无数小册子或单纸片,读书看见一段资料,觉其有用者即刻抄下,资料渐渐积得丰富,再用眼光来整理分析它,便成一篇名著”。可见,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读书笔记一般分为摘录、评注、心得三大种,格式及写法并不艰深。
1、摘录式读书笔记
摘录式读书笔记,即将书中或文章中一些重要观点、精彩精辟语句,有用数据和材料摘抄下来,目的是积累各种资料。可按原书或原文系统摘录;也可摘录重要论点和段落;还可摘录重要数字。
摘录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时把与自己学习、工作、研究的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摘录要有选择,以是否有用作为摘录的标准。比如你自修文科,便可摘录有关的学习资料、重要文章、警句格言、词语典故等。如果学理工科,就得摘录有关文献、重要的结论与证明、独特的技巧,等等。这样便可备你不时之需。
摘录式笔记可分为:
(1)索引读书笔记
在读书学习中可能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看到某些东西感到十分有用,但内容却太多,其它读书笔记法又都不易采用.自学成名的史学家陈垣曾说:“教学和研究要从目录学入手”,“目录学就好象一个账本,打开账本,前人留给我们的历史著作概况,可以了然”。所以,平时应把所有的资料,按照内容本身的性质搞出一个索引来,以备查用之便。因此,做索引读书笔记就非常必要。索引读书笔记是记录文章的题目、出处的笔记。如书刊篇目名、编著者、出版年月日、藏书处。如果是书,要记册、章、节,如果是期刊,要记期号,报纸要记年月日和版面,以备日后查找方便。例如:庄照:《也谈为谁立传》,《光明日报·〈史学〉》
(2)摘录原文读书笔记
抄录原文读书笔记就是照抄书刊文献中与自己学习、研究有关的精彩语句、段落等作为日后应用的原始材料。摘抄原文要写上分类题目,在引文后面注明出处。列宁的哲学笔记,有很多就是采用的这种形式。如《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一书摘要》等著作,读后感《如何做读书笔记及其形式》。而且他对摘录内容,还往往写出自己的意见、批评或注释,以及自己独创的符号和评注。比如“注意”“说得对”“辩证的精华”等提示性简明字样。明确地表明了列宁对某段论述的意见或批评。
2、评注式读书笔记
评注式读书笔记不单是摘录,而且要把自己对读物内容的主要观点、材料的看法写出来,其中自然也包括表达出笔记作者的.感情。评注式笔记有时对摘录的要点做概括的说明。
评注式读书笔记常用方法有书头批注。即在书中重要地方用笔打上符号或在空白处加批注、折页作记号;也可用提纲方法把书和文章论点或主要论据扼要记叙下来;还可用摘要式综合全文要点、记下主要内容;读完全书或全文对得失加以评论也是一种方法。
评注式笔记有下列几种:
(1)书头批注
书头批注,是一种最简易的读书笔记作法。就是在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用笔在字句旁边的空白处打上个符号,或者在空白处加批注,或者是折页、夹纸条作记号等等。这种笔记方法不但对书中的内容可以加深理解,也为日后查找提供了方便。
(2)提纲
提纲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论点、论据提纲挚领地叙述出来,提纲可按原文的章节、段落层次,把主要的内容扼要地写出来。提纲读书笔记可以采用原文的语句和自己的语言相结合的方式来写。
(3)提要
提要和提纲不同。提纲是逐段写出来的要点,提要是综合全文写出要点。提要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写出读物的内容。提要除客观叙述读物内容外,带有一些评述的性质。
另一种提要,是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内容梗概作简要的说明。
(4)评注读书笔记
评注读书笔记,是读完读物后对它的得失加以评论,或对疑难之点加以注释,这样的读书笔记叫作评注笔记。其中有种质疑式笔记,即阅读中的重点准点,自己不能解决或理解不深、模棱两可时,把这出一问题先记录下来,暂时搁置起来。随着知识的丰富、思维能力的提高,再回过头来学习,或是请教他人加以解答。例如鲁迅读《蕙櫋杂志》中的一段:清严无照《蕙櫋杂志》:西湖有严嵩和鄂王《满江红》词石刻,甚宏壮。词即慷慨,书亦瘦劲可观,末题华盖大学士。后人磨去姓名,改题夏言。虽属可笔,然亦足以惩奸矣。
(5)补充原文读书笔记
补充原文的读书笔记,是在读完原书或文章之后,感到有不满足的地方进行补充。需要注意的是补充原文不是随意地加以补充,而是要围绕中心思想加以引申或发挥。
3、心得式读书笔记
心得式读书笔记也叫读后感,即记下对某一问题思考的心得,即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对文中的某一观点、事件、情节或某一章节、定理等,进行分析、归纳,用自己的话把其内容、要点写出来,并加以评述。如李贺的《史纲评要》,脂砚斋的《重评石头记》,皆是这样的著作。心得也可以是礼记、体会。札记多为旁征博引,辩证考订;体会多为引申阐发、借题发挥。沈括的《梦溪笔谈》,茅盾的《读书札记》,马克思的《数学手稿》,就是用的这种方式。
其形式有如下几种:
(1)札记
札记,是读书时把摘记的要点和心得结合起来写成的。这种札记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可长可短。
(2)心得
心得笔记也叫读后感。读书后把自己的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这些读书笔记,可以写读书时的心得体会,也可以写对原文的某些论点的发挥或提出批评、商榷的意见。写这种笔记,一般是以自己的语言为主,也可适当地引用原文。
(3)综合读书笔记
综合读书笔记是读了几本或几篇论述同一问题的书文后,抓住中心评论它们的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看法的笔记。
读书笔记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形式有:
1)笔记本
成册笔记本可用来抄原文、写提纲、记心得、写综述。长处是便于保存,缺点是不便分类,但可按类单独成册。
2)活页本
可用来记各种各样笔记。便于分类,节约纸张也便于日后查阅。
3)卡片
便于分类,可按目排列,便于灵活调动又节省纸张,但篇幅小,内容不宜长。一是每张卡片最好只写一个问题,一个事例。这样既灵活,又不乱,便于分类整理装订成册。二是每张卡片须注明资料来源、书名、篇名、版本、卷首、页码等,便于查找。三是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应注意积累卡片向某些方面集中,使之更加系统化和深化。四是一定要养成定期整理的习惯,按性质或需要把卡片编上页码,分类插放。既为查找使用提供方便,又可在整理过程中使自己平时分散、零碎的知识系统、条理起来。
4)剪报
把报纸和有用资料剪下来,长文章可贴在笔记本或活页本上,短小材料可贴在卡片上。剪报材料可加评注,也可分类张贴,要注明出处,以便使用。
5)全文复印
重要读书材料,为保持完整性,可全文复印编目分类留用。
6)书签式
平时读书时遇到需要背诵的内容,可记在书签上,夹在书里、放在口袋里或插在专放书签的袋子里,一有空就读一读背一背,记得牢为止,再把它存放起来。可以帮助记忆。
7)台历式笔记
可以利用台历,把阅读中看到的精辟的箴言、警句、典故、谚语、学习中的疑问和心得记录在台历上。这些台历上的只言片语经过日积月累,汇聚起来却如同珍宝。台历笔记还可用来自我督促捡查学习情况,哪天记了,哪天没记,一目了然。
读书笔记的写作模式应该会遵循这样一个过程:
(职业、技能、工具类书籍)提出问题–挑选书目–阅读笔记–付诸实践–总结
(文学类书籍)选择感兴趣的书目–阅读–写读后感–转述或复述给身边的人听
至于感恩日记,发现每天打开公众号记录好像笔记麻烦,故而通过手机日历记载,到周末统一上传本周的感恩日记集。
9月份读完了第一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读此书的目的是为了掌握一些高效的阅读方法,纠正自己错误的阅读习惯。具体的说,在阅读本书之前,关于阅读方面,有一些困惑和难题。如下:
1、看过的书常常合起书本就忘了内容
2、即便记得内容,想要复述却很艰难,无法向身边的人分享
3、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但是好像效果不怎么好。
4、读书的时候不够专注,无法维持较长时间的专注力。
带着解决上述问题的目的,我找到了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的《如何阅读一本书》,期望书中能帮我找到答案。以下是我用百度脑图做的思维导图笔记。
不知道图片清晰不,百度脑图是经常用,但是第一次保存为图片上传到别的平台上来。这本书读了两遍,总共花了5个多小时,第一遍扫读花了1个半小时左右,第二遍精读花了3个多小时。阅读过程中的笔记都记载在微信读书APP上,共21条笔记34处划线。
几年前读过艾德勒的《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一次听到主题阅读这个概念,学得之后爱上了这种阅读方法,常常喜欢就同一主题甚至同一题材同一作者阅读相关的一系列书。主题阅读是阅读方法里难度最大耗时最长效果最好的一种方法,但是现在要兼顾工作、家庭和休闲,不同于当年上学时一样有大把的光阴用来消遣,所以才又买了这本介绍阅读方法的书籍看看。
这本书针对阅读方法做了很全面的介绍,语言很平实但很有力道,不仅很详细的介绍了几个不同层次的阅读方法,而且开篇就从读书的根本意义出发引导读者要发自内心的正视读书的意义,重技巧更重态度。用主食、美食、果蔬和零食对书本进行分类,比喻非常贴切!读书笔记。第二篇介绍阅读的各种层次,主要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这几种阅读层次也是许多名人推崇的,只不过说法不同而已。第三章是关于速读的介绍和相关的训练方法。第四章介绍的是精读法,包括如何写读书笔记、如何反复阅读、如何复述和评论一本书。第五章主要是介绍主题阅读,第六章介绍了读和写的关系,第七章介绍的是读书的实践意义,最后一章则介绍了与读书有关的买书、借书、整理书架、结交书友还有阅读的三条道路。还有就是后记中有一段作者描述的关于阅读一本书的经过的文字,写得很优美,一不小心就把它背下来了哈哈。看得出来作者文字功力很深厚,只是写这样一本工具书尽量当然得保持严肃负责的文风了。
全书虽然介绍的很详细,但是看过之后感觉全书结构上有些逻辑不通,比如第二章介绍各层次的阅读方法时末尾两节突然开始介绍主食类的主题阅读法和美食类书籍的分析阅读法,然后第四、五章又分别介绍了这两种阅读方法,让人读的有点云里雾里。到第六章关于读写关系的描写时又突然开始介绍不同作品的阅读方法和如何学以致用,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这些问题出现在我阅读过程中和读完全书做思维导图的时候。不过作者一直都在告诫读者:尽信书不如无书,求同存异和而不同,阅读的目的不是一味接受作者的观点。
总之,该书是作者很用心编写的一本书,力图大而全的介绍跟阅读相关的技巧和知识,如果能一边读一边将书中介绍的阅读方法立即付诸实践,作者的目的就达到了,你想提高阅读水平的愿望也一定会实现的!
关于读此书前想解决的三个问题,此书基本给出了答案
1、看过的书常常合起书本就忘了内容
解决办法:忘了的原因是没有真正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最好的方法是好书多读、多做笔记、多思考回顾、多实践。
2、即便记得内容,想要复述却很艰难,无法向身边的人分享
解决办法: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不亚于理解能力,在做到第一点的同时,多跟身边的人分享交流。
3、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但是好像效果不怎么好。
解决办法:没效果的原因是,做完之后没有回顾。好书多翻阅,多回顾,多实践
4、读书的时候不够专注,无法维持较长时间的专注力。
【如何写好读书笔记】推荐阅读:
英语读书笔记_中小学生如何写英语读书笔记07-04
如何正确的使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12-09
如何引导孩子有效的读书范文06-27
如何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09-08
营销人应该如何读书与学习12-10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书摘录)20110-09
如何写好歌词11-25
如何写好信贷报告06-23
如何写好企业新闻09-23
作文如何写好题目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