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说明书的编写规范

2024-07-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岗位说明书的编写规范(精选9篇)

岗位说明书的编写规范 篇1

为了节约编制岗位说明书的成本,其结果可能是浪费更多的人力成本,因此,具体岗位具体分析,一点也马虎不得。一份科学的岗位说明书出炉,通常遵循着这样的流程:

1、在开展编写工作之前,人力资源经理应和相关高层领导进行讨论,使高层领导率先树立岗位责任意识,对各项工作实行归口管理,改变自由随意的管理风格。

2、编写过程中,各部门的主管以及员工积极配合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为其提供编写技术的培训、指导和审核。

3、人力资源部可灵活选用问卷调查法、面谈法、工作日志法、实地观察法等方法,进行认真的工作分析和调查,了解每一个岗位的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工作条件、上下级关系、对内对外的联系、任职资格等要素。

4、岗位说明书的编写不是一劳永逸,行业的发展、企业的变革会给岗位提出新的要求,

资料

因此,企业编写出规范的岗位说明书后,还应建立起岗位说明书的动态管理制度,由专人负责管理更新。

岗位说明书撰写中出现的问题 在岗位说明书的撰写中往往会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争议:

1、直接上级如何填写。

我们很多岗位上面有几个领导同时指挥安排工作,在填写直接上级的时候,相关岗位的人员往往会把指派自己工作的领导统统认为是自己的直接上级。其实每个岗位的直接上级只能只有一个,否则两个领导同时安排工作究竟是先做哪位领导的工作呢?这种现象表面上看是多头领导,但追究本源看其实是本岗位的职责没有界定清楚、本岗位承担的职能不归属一类,跨度几项职能或者就是本岗位人员能力素质比较高得到领导们的认同。咨询人员一旦发现这种现象就需要立即与相关领导进行职能确认,辨别清楚本岗位所在部门的关键职责,以及本岗位在本部门所承担的责任,通过分析判断出本岗位应该承担的主要工作职责,而其它职能项只能安排其它岗位完成,倘若在所有部门中没有合适的人选完成,我们也不能把此项任务作为本岗位应该完成的工作,只能够作为临时性工作,添加在“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这一项,一旦有合适的人选或者是其它相关岗位出现,则需要把此项工作进行转移。

2、直接下级如何填写。

岗位说明书的编写规范 篇2

1) 报道性摘要。即资料性摘要或情报性摘要。用来报道论文作者的主要研究成果, 说明研究的目的、方法及主要结果与结论, 向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定性或定量的信息, 充分反映该研究的创新之处。尤其适用于试验研究和专题研究类论文。篇幅以200~300字为宜。

2) 指示性摘要。即概述性摘要或简介性摘要。他只简要地介绍论文的论题, 或者概括的表述研究的目的, 仅是读者对论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概括地了解。适用于试验简报、技术讨论、经营管理等创新内容较少的论文。篇幅一般在100字左右。

3) 报道-指示性摘要。这种摘要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以报道性摘要的形式表达论文中信息价值较高的部分, 而以指示性摘要的形式表达其余部分。篇幅以100~200字为宜。

2 编写要求

1) 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 即无须铺垫, 一般不要阐述研究的理由和背景等, 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自我评价或价值评判。

2) 简短精炼, 明确具体。指以有限的篇幅摘录出原文的精华, 提供较多且有用的定性和定量信息。摘要一般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几个方面, 哪项祥写, 哪项简写, 可因文而异, 而重点是结果和结论。不得简单的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 并切忌罗列层次标题来代替摘要。摘要字数有限, 但过于简单, 或空洞无物, 也就失去了编写的意义。

3) 以第三人称语气书写。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研究过程 (或现状) ”、“进行了……调查”或“分析了……问题”、“阐释了……现象 (或观点) ”、“提出了……对策 (或意见) ”等记述方法, 不必使用“本文”、“作者”、“本人”、“我”等作为主语。

岗位说明书的编写规范 篇3

关键词:地市供电企业 岗位工作说明书 岗位职责 工作流程 匹配

2012年以来,伴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加快推进,A供电公司原有机构设置及岗位发生了变化,构建一个权责明确的岗位责任体系是适应变革的迫切需要。按照“更集约、更扁平、更专业”的要求,A供电公司依据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方案,对原职能部室进行机构精简与合并。针对部门具体职责发生的重大变化和调整,为解决好岗位与职责不匹配的问题,公司组织各职能部室开展岗位工作说明书编写工作,在传统的岗位工作说明书基础上增加了详细的工作步骤、工作流程、晋升阶梯及从时间角度对岗位工作的考评要求。岗位工作说明书颁布实施后效果显著,在规范工作流程、理顺部室间、岗位间的关系的同时,为员工明确权责、把握标准提供帮助,也为有效落实绩效管理工作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从根本上做到了岗位与工作职责之间相匹配、工作要求与员工素质之间相匹配、岗位与岗位之间相匹配、员工与员工之间相匹配。

一、A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作界面划分不清

工作界面划分就是要明确各层级、各部门的责权范围,确保各项工作职责不交叉、无空白,着重体现公司不同层级之间的纵向管控及各部门间的横向贯通。在“三集五大”体系建成初期,公司对原职能部室进行机构精简与合并后,经过梳理发现个别层级、个别部门存在职权范围及工作职责交叉、空白的现象,导致执行力较低,甚至推卸责任;层级之间、部室内部还会出现较严重的越级现象,不能充分发挥各个层级的作用。

(二)职责范围不明确

按照《国网A供电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操作方案》要求,A公司对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进行全面调整,劳动定员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为实现专业化要求,达到相互监督、风险防控的目的,每一项工作都被细化为多岗位、多节点、多步骤共同完成。但是由于个别管理人员职业素养较低,工作效率低下,不愿承担较重的工作任务,导致工作能力较强的管理人员工作量被强制性增加;另外,在部门内部部分管理岗位之间工作职责存在交叉,难免会出现推卸责任、相互扯皮的现象。

(三)工作流程不规范

“三集五大”体系建成后,公司机构设置、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工作流程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体系建成初期,部门间、岗位间对各自的工作界面、职责范围没有完全掌握清楚,各项工作还没有完全梳理顺畅,导致部分工作推进的进度较慢,工作效率较低。同时,在个别环节上,由于工作管理职责范围不清、甚至职责交叉,还会出现一项工作多头管理的现象。

为进一步划清工作界面、明确职责分工,规范工作流程,加强各部门、各岗位工作的“横向协同、纵向贯通”,提升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公司紧紧围绕“抓发展、抓管理、抓队伍、创一流”的工作思路,以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纠建并举为原则,在职能部室开展工作说明书编写工作,调整和明确各岗位员工的具体工作范围、职责和工作流程,用标准化管理规范员工行为。

二、编写岗位工作说明书的主要做法

(一)成立专门机构,编制工作流程

一是成立岗位工作说明书编制管理小组。为强化责任落实,A公司成立以公司领导为组长的岗位工作说明书编制管理小组,全面负责部署、组织、协调、指导工作,并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整个工作的组织协调。

二是编制工作流程。人力资源部积极响应,周密部署,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安排此项工作。从开展专题培训到初稿编写、初审再到初稿修改、复审,各职能部室积极配合,经过人力资源部严格把关,分管领导、各部室主任审核,均按时间节点完成岗位工作说明书编写任务。

(二)深入调查研究,做好准备工作

一是调查研究,明确思路。人力资源部积极组织本部室工作人员翻阅有关工作说明书的资料、书籍,并与以往的工作标准、同行业已有的工作说明书进行比较,理清工作说明书编写的思路、主旨、目的和作用。

二是深入学习,设计格式。根据公司岗位设置的实际情况以及岗位工作说明书的用途,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相关书籍中相对成熟的文本格式,设计出适合本公司应用的岗位工作说明书格式,供职能部室员工通用。

三是先行试点,提供范本。遵循“客观性、对应性、规范性”的原则,在人力资源部内部进行试点,要求各岗位专业管理人员根据岗位实际工作职责编写岗位工作说明书,编写完成后集中讨论编写过程中模板需改进的要素,并进行修改,修改完成后开展第二轮讨论,由公司领导参加,最终确定岗位工作说明书范本,按岗位层级制定统一模板,供各职能部室不同岗位层级人员使用。

(三)有序组织实施,保证工作质量

一是宣传动员,统一思想。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广泛动员,培训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觉悟,充分认识理清岗位职责、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做好整个编制任务奠定思想基础。在公司层面对各部室主任及相关负责人进行专业培训,并要求公司各职能部室召开动员会,进一步明确此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作出统一部署,提出具体要求,为保质保量完成编制工作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

二是认真严谨,启动编写。按岗位层级制定统一模板,在公司各职能部室开展编写工作。自上而下把各项工作落实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落实到承担工作的每一个人,做到事事有人负责,件件有人落实。编写工作分为三步进行,初稿、二稿和终稿。要求各部室按时间节点准时报送。

三是层层落实,审核讨论。为确保岗位工作说明书保质保量完成,审核工作实行层层审核制,由公司分管领导、负责人依据各岗位职责对其工作说明书内容、文字、格式进行初审、复审,并要求编写人员对不符合编写规范的工作说明书进行整改,审核通过后由公司管理小组成员对格式进行终审,终审通过后由公司领导审批。

三、成效与结论

经公司领导审批后的岗位工作说明书,按照规定在全公司范围内发布执行,一式三份(公司人资部一份、各部室一份、本岗位人员一份),并作为公司人员招聘、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工作评价、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参考依据。

(一)主要成效

一是A公司将所有工作进行分解后安排至各职能部室,各职能部室又将工作进一步分解至各岗位管理人员,为划清职责范围,做好工作衔接,形成闭环式管理,提高整个公司的工作效率,公司开展本次岗位工作说明书编制工作,借助工作说明书中清晰的流程化描述,可以帮助管理层快速分析某部室、某岗位工作或者某工作环节存在的问题,以迅速作出人员或工作调整,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二是创新性将工作内容进行步骤化分解、流程化描述,清楚阐明某岗位应该从事哪些工作、在企业内的权责范围、各项工作的工作步骤与要点流程,以及从事工作的员工应当具备哪些条件,便于本岗位和非本岗位员工快速掌握工作要领、工作步骤及工作交接单位和负责人。特别是当本岗位员工暂时性离开岗位时,翻阅工作说明书能够使非本岗位员工快速掌握工作要领,高效率完成工作任务。

三是与以往岗位工作说明书不同,该说明书新增岗位晋升阶梯部分,用职务晋升阶梯图、专业技术资格 (技能)晋升阶梯图和人才发展通道晋升阶梯图,为员工指明职业发展通道,激发员工积极性,挖掘自身能力和潜能,改善业绩,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发展。

四是岗位工作说明书中加入本岗位工作从时间角度考评要求,可作为部室进行绩效管理、教育培训的重要依据。对非本岗位员工暂时性从事该项工作来说,能够迅速掌握哪些工作必须按时间节点完成并报送,避免耽误工作进度。

(二)基本结论

一是岗位工作说明书的颁布实施,进一步理顺了部室间、岗位间的关系,有效解决相互推诿、不愿承担责任以及上下级间越级的现象,为员工明确职责、把握标准提供帮助。

二是公司借助岗位工作说明书,根据岗位特征为员工提供充分的培训与开发的条件和机会,最大限度使员工的个人素质与工作需求相匹配,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三是岗位工作说明书的内容既明确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和要求、任职条件,又理清重点工作和辅助支持性的工作,为有效落实绩效考核工作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2

[2]周勇.浅谈人力资源工作说明书的写作[J].应用写作,2011(2)

岗位说明书的编写规范 篇4

天津财经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编写格式规范

2014年4月版

为进一步规范天津财经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格式,特制定本文件。我校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和编辑以本格式规范统一要求。

一、学位论文的结构格式

学位论文的各个组成部分按下述顺序依次排列 1.封面 2.扉页

3.原创性声明及版权使用授权书 4.内容摘要 5.Abstract 6.目录 7.正文

8.附录(可选)9.参考文献 10.后记

二、学位论文编辑的具体要求

1.封面:全校采用统一格式。封面只要求中文题目,宋体二号字加黑居中,题目应以简明的词语概括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不超过20字),避免使用不常用的缩略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副标题要求宋体小二号加黑居中,副标题前加破折号。顶端为“天津财经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两行居中排列。上方为论文题目,下方为签名栏,自上而下为:一级学科、二级学科、论文作者、指导教师,最末一行为提交论文日期(中文大写,例:二○一四年五月)。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封面参见《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编写规范封皮(硕士专业学位适用)》。封面由研究生院统一印发。

2.扉页:中文题目为宋体二号加黑,副标题宋体小二号加黑居中,副标题前加破折号;英文题目为Times New Roman小三号字加黑,副标题Times New Roman四号加黑居中,副标题前加破折号。除论文题目外为宋体四号字加黑。扉页的顶端为“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两行居中排列。上方为论文题目(中英文对照);下方为签名栏,自上而下为:所属学院、所在系别、年级、学号、论文作者。二个字的姓名文字之间加一个汉字的空格,三个字的姓名文字之间不加空格。

3.原创性声明及版权使用授权书:见例文。

4.内容摘要(中文):仿宋小四号字,硕士论文的内容摘要为600-800字;博士论文不做字数要求。摘要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成果和结论,要突出本论文的新见解,语言精炼。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是本论文的高度概括;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做主语;不应引用文中层次标题、图表、表题和文献的序号。为便于检索,在本页左下方注明本文的中文关键词(黑体小四号字,硕士论文3—5个;博士论文5—8个)。

5.Abstract(英文):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内容与中文摘要相同;在本页左下方注明与中文摘要对应的英文关键词(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加粗,硕士论文3—5个;博士论文5—8个)。

6.目录:包含:内容摘要、Abstract、正文、参考文献、后记等。页码编排需从正文开始至最末页,依据正文中页码顺序按章节排列至三级标题,一级标题宋体四号字,二、三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字。一级章节号空二个汉字的空格填写标题,二级、二级章节号后空一个汉字的空格填写标题。

7.正文:是学位论文的核心,占主要篇幅。要求逻辑严密、观点明确、结构合理、紧凑而充实。第1章为导论,应包括写作目的、意义,国内外对本论文研究内容的综述,论文结构、创新点、研究方法等。论文其他内容接续排列。论文不得模糊作者与他人研究成果的界限,严禁抄袭、非法占有他人成果。

 文字:字数要求:硕士论文正文要求3万字以上;博士论文正文要求10万字以上。采用宋体小四号字,统一按1.5倍行间距编排,无段间距。要求打印,不得手写。

 标题:采用三级标题形式。二级标题上下均要求空行,其他标题不空行。一级标题:黑体三号字,第1章 第2章 第3章 „(新篇章另起一页); 二级标题:黑体四号字,1.1 1.2 1.3 „2.1„(一级序号.二级序号); 三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字加黑,1.1.1 1.1.2 1.1.3 „2.1.1„(一级序号.二级序号.三级序号)。

在三级标题下,标号的顺序依次为:(1)① 第一

页码:宋体六号字。从“正文”数(包括正文、参考文献、后记等),用阿拉伯数字按自然数升序编排,居于页面底端右侧。

脚注:脚注分为两类:引用和注释。采用宋体小五号字。具体要求如下:

引用:直接引用的文字、数据等应加脚注说明,此类脚注应在本页中直接标注于正文引用处的右上方(按①、②、③„„顺序);并在本页的最末行按编号(如①)相关内容依照参考文献的列示格式执行。引用的文献统一列示于正文之后的参考文献之中。

注释:对文章中有必要向读者说明的文字应加脚注说明,脚注应在本页中直接标注于正文引用处的右上方(按①、②、③„„顺序);并在本页的最末行按编号(如①)、注释内容的顺序注释。

两种类型脚注的编号统一排序,单页编号。

 图:图应按章编号排序,图中的内容用宋体五号字。图应有图号和标题(图说明),并注明资料来源。图号及标题在图下方居中标明,采用黑体五号字,格式为:章节数.图序号;资料来源在图的左下方列示,采用宋体五号字,格式要求:作者,书名(文章题目),出版者(期刊名),出版日期(期刊号):引用起止页码。

 表:表应按章编号排序,表中的内容用宋体五号字。表应有表号和标题(表说明),并注明资料来源。统计类型表的左右两边不封口。表号及标题应在表上方居中标明,采用黑体五号字,格式为:章节数.表序号;资料来源在表的左下方列示,采用宋体五号字,格式要求:作者,书名(文章题目),出版者(期刊名),出版日期:引用起止页码。

 公式:宋体小四号字,按章编号排序,并在公式右方列标号,标号格式:章序号.公式序号。

8.附录:附录是对正文的补充,为可选项。附录格式要求完全依照正文执 行,不做单独要求。

9. 参考文献:宋体小四号字。参考文献是作者在论文中直接或间接引用的文献。国家的法律法规,政府的规章制度不作为参考文献列示。

具体要求如下:

 论文文献占参考文献整体的三分之二以上;其中中文文献占论文文献的三分之二以上;

 我校认定的B类以上级别核心期刊的论文占论文文献的二分之一以上。 为近5年内发表的文献占参考文献中二分之一以上。

 硕士论文的参考文献不少于三十篇,不多于五十篇;博士论文的参考文献篇数不做具体要求。

参考文献的排序规则:中文专著、中文期刊、中文论文集、中文学位论文、中文专利文献、中文电子文献、外文专著、外文期刊、外文论文集、外文学位论文、外文专利文献、外文电子文献。

具体格式要求如下:文献作者三名以内全部列出;四名以上则列前三名,后加“,等”(中文)或“,et al”(外文)。外文作者姓在前,全大写;名缩写,不加缩写点。

(1)专著:[序号]作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码-止页码。

(2)期刊:[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页码-止页码。(3)论文集:[序号]作者.题名[A].编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码-止页码。

(4)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起页码-止页码。

(5)专利文献:[序号]专利申请者.题名.专利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P].公告日期。

(6)电子文献:[序号]作者.题名[EB/OL].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引用的电子文献必须是政府级的官方网站上的文献。10.后记:楷体小四号字。后记即致谢部分。主要感谢导师和对论文写作有直接贡献及帮助的人士和单位。谢词要实事求是。

三、学位论文排版及规范要求

1.纸型:A4复印纸,页边距上、左为2.5厘米;下、右为2厘米,以便装订。2.题头:每部分题头如“目录”二字为黑体三号字居中排列。

3.日期:全文的日期要求统一用“年月日”标示,如:2007年3月3日;外文日期格式按英文日期格式规范,如:May 3rd,2007。

4.其他:中文期刊号列示统一规定为:XXXX年第X期,如:2007年第3期;外文期刊号列示规定为:年(期),如:2007(3)。

四、本格式规范适用于天津财经大学隶属于管理学、经济学的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以及在职申请硕士学位人员、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人员的学位论文;理学、工学、法学、文学类学员的学位论文参照执行。本格式规范自2014年4月开始执行。

编写职位说明书的注意事项 篇5

在规模很小的时候,企业一般是不需要《职位说明书》的,比如企业只有十几或二十几个人。这个时期,资源紧缺,一切以市场销售为中心,企业要集中一切资源开拓市场以求生存下来。老板只要敬业,认真盯住每个人、每件事就行了。

但是,企业做到了一定规模之后,如果还是没有一套清晰、合理、科学的《职位说明书》,就很难保证公司的高效运转,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出现推诿扯皮和消极怠工的现象,出现人浮于事和执行不力的现象,企业的绩效管理和薪酬激励系统也很难令人满意。有人把职位说明书比喻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石,以表明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与重要性。可想而知,一家企业如果没有了“基石”,或者“基石”不牢固,那么这个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如人才的“选、育、用、留”上面的执行效果将可想而知,进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将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根据本人多年来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咨询经验,我总结出在编写《职位说明书》时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供大家参考:

1、把重点放在“职责描述”和“任职资格”上

千万不要陷入追求尽善尽美的误区!要始终牢记编写职位说明书的目的,编写的最主要目的在于明确职责和关键工作任务,同时确定每一个职位的基本任职资格条件,对于职位说明书中的一些不是非常必要的内容完全可以精简掉,不要照搬其它企业的职位说明书。

在对工作职责进行描述时,尽可能地将属于同一工作职责的若干工作任务描述清楚,以工作职责作为职位的基本构成单元,将职责变成一个由若干项重要任务组成的类似于计算机上的那种可以“插拔”的独立组件。一旦组织需要将某项工作职责分配给另外一个职位,就只需要将这一职责连同其所属的关键工作任务整体“插拔”到另外一个职位上即可,这样一方面可以适应企业的职责频繁调整需要,另一方面至少还可以做到同一职责内部的关键工作任务不至于因为职责的转移而被分拆得七零八落,从而导致重要工作任务出现缺失。在描述职位所承担的工作职责时要基于现实,不要将在成熟企业中本来应当由某一职位来做,但是现在却做不到的事情也写进去,尽管适当地增加对任职者的职责要求是可以的,但是这种增加必须适度,具有可操作性。

在描述任职者所需具备的任职资格时,也要基于组织的现实,不能好高骛远,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和所能够雇用到的人员水平来确定。比如,公司目前所能够雇用到的部门一级的文员也就只能是中专毕业生,那就不要非将文员职位的任职资格条件设定为大专甚至本科。等到公司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有实力同时也有可能雇用到大专或本科毕业生来从事文员工作时,再调整任职资格条件要求不迟。

2、有条件的企业,可考虑借助外部咨询公司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尤其要学会整合外部资源,以提升企业竞争力。目前,我国已经有很多专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和服务的管理顾问公司,这些公司在很多不同的行业和企业中从事过职位分析工作与《职位说明书》编写,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与各类职位有关的较为详细的信息,对企业的一般性通用职位设置情况也比较了解。借助外部专业机构的帮助是一种可以帮助企业快速完成职位分析的便捷途径。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中小企业的职位经常变化,因此,在求助咨询公司时,企业必须要求咨询公司将职位分析的方法和技术传授给公司内部的人,以便将来可以由内部人来做好职位的再分析工作,以及在新的职位出现以后,公司内部的人有能力独立完成对新职位的分析工作。

3、坚持简洁、实用的原则,尽量减轻管理者和企业领导者的负担

《职位说明书》编写的一般流程是:首先由人力资源部门沟通、讲解职位说明书的编写意义、原则和要求,提供职位说明书的基本模板,编写出几份不同部门的职位说明书的样板,然后由任职者本人填写职位说明书草稿。在任职者的上级进行初步审查之后,接着由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审查,并提出修改意见,然后发回任职者本人修改。接下来,人力资源部门再根据在职位分析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与任职者及其上级进行探讨,对职位设置方案和职责调整情况达成共识,最后形成定稿的职位说明书。结合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职位说明书编写工作恐怕主要还是应当由人力资源部门或人力资源管理专职人员来承担,由他们来负责完成职位说明书的编写工作,各级管理者以及员工本人提供一些基本的信息,然后通过逐一访谈来将职位说明书中的各项内容用规范的文字描述清楚。

4、处理好一人身兼多职的情况

在一些企业,普遍存在员工同时兼任多种职能甚至兼任多种不是很相关的职能的现象。如有些公司的财务会计可能同时还要负责审核公司所签订的一些合同,一些文秘人员同时还要兼做公司的出纳。这种情况并不影响我们对这些人占据的职位所应当承担的工作职责范围的描述,只不过要将职责条理清楚地加以总结和归纳罢了,只要将各项职责都清楚地列举出来,同时对每一项职责中所包括的关键工作任务也都够一一加以描述和说明,我们同样可以完成一份逻辑清楚同时便于根据形势发展随时加以调整的职位说明书。

5、处理好工作流程不的情况

在职责描述的过程中,要求对工作的流程有一个清楚的交代。在进行职位分析时,应当尽可能地将已经明文确定的流程,或者尽管没有文字描述但是已经成为事实的流程交代清楚,同时通过职位分析过程来发现不清楚的流程,推动企业流程的逐渐规范和明确,力争在经过多次职位分析之后,企业的各项工作流程都能够得到不断梳理和清晰化。

6、职位说明书应根据企业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

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与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下,企业只有紧密结合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才能长期生存与发展,企业的目标与职能也会不断调整。因此,可以考虑在半年或一个季度的时候对职位说明书进行一次系统的审核,或者是在工作职责发生明显变动的时候,随时注意对职位说明书加以修订,以确保职位说明书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出组织中的各个职位所承担的具体职责和工作任务。

《概要设计说明书》编写指南1 篇6

一、问题的提出

概要设计写什么?概要设计怎么做?

如何判断设计的模块是完整的?

为什么说设计阶段过于重视业务流程是个误区?

以需求分析文档还是以概要设计文档来评估开发工作量、指导开发计划准确?

结构化好还是面向对象好?

以上问题的答案请在文章中找。

二、概要设计的目的

将软件系统需求转换为未来系统的设计;

逐步开发强壮的系统构架;

使设计适合于实施环境,为提高性能而进行设计;

结构应该被分解为模块和库。

三、概要设计的任务

制定规范:代码体系、接口规约、命名规则。这是项目小组今后共同作战的基础,有了开发规范和程序模块之间和项目成员彼此之间的接口规则、方式方法,大家就有了共同的工作语言、共同的工作平台,使整个软件开发工作可以协调有序地进行。

总体结构设计:

功能(加工)->模块:每个功能用那些模块实现,保证每个功能都有相应的模块来实现;

模块层次结构:某个角度的软件框架视图;

模块间的调用关系:模块间的接口的总体描述;

模块间的接口:传递的信息及其结构;

处理方式设计:满足功能和性能的算法

用户界面设计;

数据结构设计:

详细的数据结构:表、索引、文件;

算法相关逻辑数据结构及其操作;

上述操作的程序模块说明(在前台?在后台?用视图?用过程?······)

接口控制表的数据结构和使用规则

其他性能设计。

四、概要设计写什么

结构化软件设计说明书结构

任务:目标、环境、需求、局限;

总体设计:处理流程、总体结构与模块、功能与模块的关系;

接口设计:总体说明外部用户、软、硬件接口;内部模块间接口(注:接口≈系统界面)

数据结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与程序结构的关系;

模块设计:每个模块“做什么”、简要说明“怎么做”(输入、输出、处理逻辑、与其它模块的接口,与其它系统或硬件的接口),处在什么逻辑位置、物理位置;

运行设计:运行模块组合、控制、时间;

出错设计:出错信息、处错处理;

其他设计:保密、维护;

OO软件设计说明书结构 概述

系统简述、软件设计目标、参考资料、修订版本记录

这部分论述整个系统的设计目标,明确地说明哪些功能是系统决定实现而哪些不准备实现的。同时,对于非功能性的需求例如性能、可用性等,亦需提及。需求规格说明书对于这部分的内容来说是很重要的参考,看看其中明确了的功能性以及非功能性的需求。

这部分必须说清楚设计的全貌如何,务必使读者看后知道将实现的系统有什么特点和功能。在随后的文档部分,将解释设计是怎么来实现这些的。术语表

对本文档中所使用的各种术语进行说明。如果一些术语在需求规格说明书中已经说明过了,此处不用再重复,可以指引读者参考需求说明。

用例

此处要求系统用用例图表述(UML),对每个用例(正常处理的情况)要有中文叙述。

设计概述

4.1 简述

这部分要求突出整个设计所采用的方法(是面向对象设计还是结构化设计)、系统的体系结构(例如客户/服务器结构)以及使用到的相应技术和工具(例如OMT、Rose)

4.2 系统结构设计

这部分要求提供高层系统结构(顶层系统结构、各子系统结构)的描述,使用方框图来显示主要的组件及组件间的交互。最好是把逻辑结构同物理结构分离,对前者进行描述。别忘了说明图中用到的俗语和符号。

4.3 系统界面

各种提供给用户的界面以及外部系统在此处要予以说明。如果在需求规格说明书中已经对用户界面有了叙述,此处不用再重复,可以指引读者参考需求说明。如果系统提供了对其它系统的接口,比如说从其它软件系统导入/导出数据,必须在此说明。

4.4 约束和假定

描述系统设计中最主要的约束,这些是由客户强制要求并在需求说明书写明的。说明系统是如何来适应这些约束的。

另外如果本系统跟其它外部系统交互或者依赖其它外部系统提供一些功能辅助,那么系统可能还受到其它的约束。这种情况下,要求清楚地描述与本系统有交互的软件类型以及这样导致的约束。

实现的语言和平台也会对系统有约束,同样在此予以说明。

对于因选择具体的设计实现而导致对系统的约束,简要地描述你的想法思路,经过怎么样的权衡,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设计等等。

对象模型

提供整个系统的对象模型,如果模型过大,按照可行的标准把它划分成小块,例如可以把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对象模型分开成两个图表述。在其中应该包含所有的系统对象。这些对象都是从理解需求后得到的。要明确哪些应该、哪些不应该被放进图中。所有对象之间的关联必须被确定并且必须指明联系的基数。聚合和继承关系必须清楚地确定下来。每个图必须附有简单的说明。对象描述

在这个部分叙述每个对象的细节,它的属性、它的方法。在这之前必须从逻辑上对对象进行组织。你可能需要用结构图把对象按子系统划分好。

为每个对象做一个条目。在系统对象模型中简要的描述它的用途、约束(如只能有一个实例),列出它的属性和方法。如果对象是存储在持久的数据容器中,标明它是持久对象,否则说明它是个临时对象(transient object)。

对每个对象的每个属性详细说明:名字、类型,如果属性不是很直观或者有约束(例如,每个对象的该属性必须有一个唯一的值或者值域是有限正整数等)。

对每个对象的每个方法详细说明:方法名,返回类型,返回值,参数,用途以及使用的算法的简要说明(如果不是特别简单的话)。如果对变量或者返回值由什么假定的话,Pre-conditions和Post-conditions必须在此说明。列出它或者被它调用的方法需要访问或者修改的属性。最后,提供可以验证实现方法的测试案例。动态模型

这部分的作用是描述系统如何响应各种事件。一般使用顺序图和状态图。

确定不同的场景(Scenario)是第一步,不需要确定所有可能的场景,但是必须至少要覆盖典型的系统用例。不要自己去想当然地创造场景,通常的策略是描述那些客户可以感受得到的场景。

7.1 场景(Scenarios)

对每个场景做一则条目,包括以下内容:

场景名:给它一个可以望文生义的名字

场景描述:简要叙述场景是干什么的以及发生的动作的顺序。

顺序图:描述各种事件及事件发生的相对时间顺序。

7.2 状态图

这部分的内容包括系统动态模型重要的部分的状态图。可能你想为每个对象画一个状态图,但事实上会导致太多不期望的细节信息,只需要确定系统中一些重要的对象并为之提供状态图即可。非功能性需求

五、概要设计怎么做

结构化软件设计方法:

详细阅读需求规格说明书,理解系统建设目标、业务现状、现有系统、客户需求的各功能说明;

分析数据流图,弄清数据流加工的过程;

根据数据流图决定数据处理问题的类型(变换型、事务型、其他型);

通过以上分析,推导出系统的初始结构图;

对初始结构图进行改进完善:所有的加工都要能对应到相应模块(模块的完整性在于他们完成了需求中的所有加工),消除完全相似或局部相似的重复功能(智者察同),理清模块间的层次、控制关系,减少高扇出结构,随着深度增大扇入,平衡模块大小。

由对数据字典的修改补充完善,导出逻辑数据结构,导出每种数据结构上的操作,这些操作应当属于某个模块。

确定系统包含哪些应用服务系统、客户端、数据库管理系统;

确定每个模块放在哪个应用服务器或客户端的哪个目录、哪个文件(库),或是在数据库内部建立的对象。

对每个筛选后的模块进行列表说明。

对逻辑数据结构进行列表说明。

根据结构化软件设计说明书结构对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进行补充说明,形成概要设计说明书。

OO软件设计方法:

在OOA基础上设计对象与类:在问题领域分析(业务建模和需求分析)之后,开始建立系统构架。

第一步是抽取建立领域的概念模型,在UML中表现为建立对象类图、活动图和交互图。对象类就是从对象中经过“察同”找出某组对象之间的共同特征而形成类:

对象与类的属性:数据结构;

对象与类的服务操作:操作的实现算法;

对象与类的各外部联系的实现结构;

设计策略:充分利用现有的类;

方法:继承、复用、演化;

活动图用于定义工作流,主要说明工作流的5W(Do What、Who Do、When Do、Where Do、Why Do)等问题,交互图把人员和业务联系在一起是为了理解交互过程,发现业务工作流中相互交互的各种角色。

第二步是构建完善系统结构:对系统进行分解,将大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子系统分解为若干软件组件,并说明子系统之间的静态和动态接口,每个子系统可以由用例模型、分析模型、设计模型、测试模型表示。软件系统结构的两种方式:层次、块状

层次结构:系统、子系统、模块、组件(同一层之间具有独立性);

块状结构:相互之间弱耦合 系统的组成部分:

问题论域:业务相关类和对象(OOA的重点);

人机界面:窗口、菜单、按钮、命令等等;

数据管理:数据管理方法、逻辑物理结构、操作对象类;

任务管理:任务协调和管理进程;

第三步是利用“4+1”视图描述系统架构:用例视图及剧本;说明体系结构的设计视图;以模块形式组成包和层包含概要实现模型的实现视图;说明进程与线程及其架构、分配和相互交互关系的过程视图;说明系统在操作平台上的物理节点和其上的任务分配的配置视图。在RUP中还有可选的数据视图。

第四步是性能优化(速度、资源、内存)、模型清晰化、简单化(简单就是享受)。

六、概要设计的原则

总体原则和方法:由粗到细的原则,互相结合的原则,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解和协调的方法和模型化方法。

要系统考虑系统的一般性、关联性、整体性和层次性。

分解协调:目的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系统。系统分解是指将一个复杂的系统分解为若干个子系统,系统协调一是系统内协调,即根据系统的总结构、总功能、总任务和总目标的要求,使各个子系统之间互相协调配合,在各个子系统局部优化基础上,通过内部平衡的协调控制,实现系统的整体优化;

屏蔽抽象:从简单的框架开始,隐含细节;

一致性:统一的规范、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文件模式;

每个模块应当有一个统一命名的容易理解的名字;

编码:由外向内(界面->核心);

面向用户:概要设计是对于按钮按下后系统“怎么做”的简要说明;

模块、组件的充分独立性、封闭性;

同时考虑静态结构与动态运行;

每个逻辑对象都应当说明其所处物理对象(非一一对应);

每个物理对象都有合适的开发人员,并且利于分工与组装。(详细说明见本人另一篇文章:系统构架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确立每个构架视图的整体结构:视图的详细组织结构、元素的分组以及这些主要分组之间的接口;

软件构架与使用的技术平台密切相关,目前常用的平台有J2EE、.NET、CORBA等等,因此具体的软件构架人员应当具备使用这些平台的软件开发经验;

通过需求功能与设计模块之间的列表对应,检查每个需求功能是否都有相应的模块来实现,保证需求功能的可追溯性和需求实现(模块)的完整性,同时可以检查重复和不必要的模块。

在需求调研分析过程中对业务处理过程了解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非常重要。调查了解清楚所有的业务流程才能设计出适合各流程业务节点用户业务特点和习惯的软件,使开发出来的软件更受欢迎。当然在进行软件概要设计时,要尽量排除业务流程的制约,即把流程中的各项业务结点工作作为独立的对象,设计成独立的模块,充分考虑他们与其他各种业务对象模块的接口,在流程之间通过业务对象模块的相互调用实现各种业务,这样,在业务流程发生有限的变化时(每个业务模块本身的业务逻辑没有变的情况下),就能够比较方便地修改系统程序模块间的调用关系而实现新的需求。如果这种调用关系被设计成存储在配置库的数据字典里,则连程序代码都不用修改,只需修改数据字典里的模块调用规则即可。

七、概要设计的重要输出

编码规范:信息形式、接口规约、命名规则;

物理模型:组件图、配置图;

不同角度的构架视图:用例视图、逻辑视图、进程视图、部署视图、实施视图、数据视图(可选);

系统总体布局: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在物理上、逻辑上的相互关系;

两个不可忽视的输出:

与需求功能的关系:对于需求中的每一个功能,用哪一层、哪个模块、哪个类、哪个对象来实现(一对多关系);反过来,应当说明将要创建的系统每一层、每个模块、每个对象、每一个类“做什么”,他们是为了帮助实现哪些功能(一对多关系)。(需求的颗粒度在一开始往往是比较粗的,因此根据功能点对于整体项目规模的估计或得到项目WBS其误差范围也是比较大的。更为重要的原因是,需求往往不是编码工作分解的准确依据,因为一个需求的功能点可能对应多个代码模块,而多个需求的功能点也可能只对应一个或少数代码模块,同时还有软件复用等因素要考虑,因此只有在概要设计完成以后才能准确地得到详细设计或编码阶段的二次WBS,并估计较为准确的整体项目规模。)

逻辑与物理位置:每个对象在逻辑上分别落在哪一层、哪个模块、哪个类;在物理上每个模块、每个对象、每一个类放在哪个应用服务器或客户端的哪个目录、哪个文件(库),或者是建立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什么东东(过程、函数、视图、触发器等等)。

八、结构化与面向对象方法特点比较

1.从概念方面看,结构化软件是功能的集合,通过模块以及模块和模块之间的分层调用关系实现;面向对象软件是事物的集合,通过对象以及对象和对象之间的通讯联系实现;

2.从构成方面看,结构化软件=过程+数据,以过程为中心;面向对象软件=(数据+相应操作)的封装,以数据为中心;

3.从运行控制方面看,结构化软件采用顺序处理方式,由过程驱动控制;面向对象软件采用交互式、并行处理方式,由消息驱动控制;

4.从开发方面看,结构化方法的工作重点是设计;面向对象方法的工作重点是分析;但是,在结构化方法中,分析阶段和设计阶段采用了不相吻合的表达方式,需要把在分析阶段采用的具有网络特征的数据流图转换为设计阶段采用的具有分层特征的结构图,在面向对象方法中则不存在这一问题。

5.从应用方面看,相对而言,结构化方法更加适合数据类型比较简单的数值计算和数据统计管理软件的开发;面向对象方法更加适合大型复杂的人机交互式软件和数据统计管理软件的开发;

参考文献:

《实用软件工程》第二版,郑人杰、殷人昆、陶永雷等著

《微软项目:求生法则》Steve McConnell著,余孟学译

《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第5版)Roger S.Pressman著

《软件构架实践》SEI软件工程译丛,林·巴斯著

《RUP2000》电子版;

《UML与系统分析设计》张龙祥著;

《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杨正甫著;

本文来自CSDN博客,转载请http://blog.csdn.net/nengyu/archive/2009/01/12/3758312.aspx

岗位说明书的编写规范 篇7

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 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 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 其基本主要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 并拥有与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

1.1 摘要分类

a.报道性摘要。报道性摘要是指明一次文献的主题范围及内容梗概的简明摘要, 一般用来反映科技论文的目的、方法及主要结果与结论, 在有限的字数内向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定性或定量的信息, 充分反映该研究的创新之处。

b.指示性摘要。指示性摘要是指明一次文献的论题及取得的成果和性质和水平的摘要, 其目的是使读者对该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一个轮廓性的了解。创新内容较少的论文, 可写成指示性摘要, 一般适用于学术期刊的简报、问题讨论等栏目及技术性期刊等。

c.报道一指示性摘要。这种摘要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以报道性摘要的形式表达一次文献中信息价值较高的部分, 而以指示性摘要的形式表达其余部分。

1.2 编写要求

a.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引言中出现的内容与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

b.结构严谨, 表达简明, 语义确切。先写什么, 后写什么, 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名子之间要上下连贯, 互相呼应;慎用长句, 名型应力求简明。

c.以第三人称语气书写。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 不必使用“本文”、“作者”、“本人”、“我”等作为主语。

d.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 不用非化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采用法定计量单位表示量值, 数字、外文字符的使用应符合标准及规定。

2“关键词”的编写规范

关键词是科技论文的文献检索知识, 是表达文献主题概念的自然语言词汇。科技论文的关键词是从其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中选出来的, 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

2.1 关键词的分类

a.叙词 (正式主题词) :指收入《汉语主题词表》 (叙词表) 中可用于标引文献主题概念的即经过规范化的词或词组。

b.直接从文章的题名、摘要、层次标题或文章其他内容中抽出来的, 能反映该文章主题概念的自然语言 (词或词组) , 即汉语主题词表中的上位词、下位词、替代词等非正式主题词, 和词表中找不到的自由词。

2.2 自由词的使用

教案编写说明 篇8

教案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基础,是教师在研究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学法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经过周密策划而编制的关于课程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是授课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技能的客观反映。教案既不同于教学大纲,也不等同于讲稿。根据近期学校开展的优秀教案评比活动存在的问题,现将教案编写的基本格式与要求规范说明如下:

一、基本格式

一份完整的教案应包括教案的封面、课程教学目标、各章节课时分配表和分课时教案的内容。

1、教案封面

主要包括课程名称、授课班级、任课教师、教师所属学院。

2、课程教学目标和各章节课时分配表

主要包括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使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各章次学时分配。

课程教学目的:是具有导向性的学科阶段目标,是对教学所要达到的程度的一般的、基本的规定和要求。是学生通过整个课程的学习,预期达到的效果。

3、分教案的内容

主要包括每章节次名称、教学目的、基本教学内容以及课时分配、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具、作业、思考题和课后记,等。

(1)课堂教学目的:是教师依据课程大纲、课程资源(如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设计的在一章节次课内要达到的具体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列出各节主要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教学进程,教学步骤的时间分配。是通过对教学大纲、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的研析,确定课程教学或课堂教学知识信息的总和,是教案的主体部分。

(3)重点、难点及其对策:本次课程讲授的重点、难点及解决的对策。教学重点指教学大纲的重点内容或本次课要解决的关键性问 题。作为重点的教学目标不管难易都要求学生掌握;难点是教学目标达成过程中,学生容易产生困难的知识点。

(4)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方式(讲授、演示、实验、实作、讨论、案例分析、仿真或真实现场实作指导等)、教学辅助手段(使用教具、模型、图表、实物、现代教学设施设备,以及特殊教学或实践环境等)、师生互动、板书等的设计。

(5)教具:教学时用来讲解说明某事物的模型、实物、图表、幻灯等,可填写模型、挂图、投影仪、实验仪器等。

(6)作业、思考题:是指为引导学生掌握所学知识而布置的作业题和思考题,应做到题量适中,能够覆盖本次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

(7)课后记:主要是教师完成本教学单元教学后对教学设计、教学重难点把握、教学方法应用、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情况和出勤率等课堂教学过程的总结与分析,为以后教学提供经验和素材。

二、教案编写的基本要求及步骤

1.以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基本教材为依据。熟悉并研究使用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明确教学目标与要求。确定本章节或本次课的教学目的,可包含应掌握的知识和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等;

3.建议以每一课次单元(一般为2学时)的教学内容的学时分配编写授课教案。

4.确定本章节或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科学安排进度,突出重点,讲清难点,注重启发。

5.根据授课内容,设计授课类型(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或习题课等形式)及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6.设计本章节或本次课教学过程的程序及作业布置等。

三、教案和讲稿的关系

教案承载的是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信息,受教学过程的管理逻辑所支配。要求简洁、明了。

讲稿是教师的讲课稿,所承载的是知识信息,受教学过程的知识逻辑支配,是对讲授内容的具体组织和表达,要求尽可能详细、全面,篇幅较长。任课教师在编写教案的同时应有完整的讲稿,并根据学科发展和课程教学需要不断补充和更新。

四、关于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件

1.电子教案是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供教师授课和学生复习时使用。

2.CAI课件是用于辅助教学的计算机软件,它是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并反映某种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

3.网络课件是通过网络形式表现的某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课件,主要用于学生自主学习。

电子教案、CAI课件和网络课件等均不能代替授课纸质教案。

附件:

年鉴编写规范 篇9

一、选题。

坚持“重事业、轻部门”、“重事件、轻个人”、“重实践活动、轻礼仪活动”的原则,面向教育教学改革第一线,重点记述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活动,突出办学特色、体现办学成就的重要事项。

要求: ㈠撰写年鉴内容坚持“一事一条”原则,各单位选送内容要做到大事不漏、综合平衡。

㈡遵循合并原则,避免内容重复。

㈢遵循属时原则。记述时间从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㈣团体、机构、单位名称首次出现时应写全称;

㈤专用名词(如:国际组织名称、学校、学院名称、人名、地名、商标名称、科研成果名称等)须注明中英文。

㈥对于涉及学校保密的有关事项、数据要报请主管领导把关,该交流的交流,该保密的保密。

二、条目标题要求

㈠务必要准确、精练、朴实无华。㈡标题中尽量不出现领导姓名。

㈢尽可能简练,综合性条目,如概况、发展概况、科研工作等用名词格式,典型性条目用动宾格式,如举办×××××论坛。

㈣标题中一般不出现标点符号(书名号和双引号除外)。㈤尽量控制在一行以内,最好不折行。

三、语言规范。㈠语言。

⒈语言客观、平实,客观记录历史。不使用渲染、宣传、广告性、表决心和评价性语言。如不宜用“收获很大”、“意义重大”、“高度赞扬”、“一致好评”、“再上新台阶”等语言。尽量用数字说话,不用“最多”、“最高水平”等表述。

⒉政治类用语只保留在综述中,概况和条目中的全部删除。⒊删除某些不必要的虚词。

删除表示完成时态的“了”和可有可无的“的”字等虚词。删除分数与百分数前“约”后的“以上”、“左右”。整数后的“多”和“余”。

删除不必要的“为”字,如:“本科生为×××人,研究生为××××人”,改为“本科生×××人,研究生×××人”。

⒋已形成固定含义的缩略语,必须加引号,如“非典”、“211工程”等。

⒌文字统一。

文凭 全部统一为“证书”,如毕业证书、肄业证书,不用毕业文凭。

用学生,不用同学,称教师,不用老师。比较数据时不使用“去年”,使用“上年”。

关于学校学院、部门、学校建筑物等名称要规范用法:蔡冠深博物馆、颜乐天纪念楼(附属中学教学楼)、图书馆、惠全楼、行政办

公楼、医学院楼、梁仲景楼(教育学院楼)、教学大楼、曾宪梓科学馆、旭日集团运动场、蒙民伟理工楼、第二文科楼、礼堂、第二理工楼、何耀光土木工程实验楼、校友楼、吴炳昌楼(附属幼儿园楼)、邵逸夫体育馆等。

(二)文字。一律按照1992年7月7日新闻出版署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严格使用规范汉字,不要随意简化或生造汉字,一般也不使用繁体字和异体字(条目涉及古代人名、地名、书名中的繁体字、异体字,如使用简化字会发生歧义或引起误会的,可使用繁体字、异体字)。

(三)称谓。一律使用第三人称,如“我国”用“中国”,“我省”用“某某省”。人物一般直称其姓名,后面不加“同志”、“先生”等称谓,必要时可加职务或职称。部门、行业一般直称“某某部门”、“某某行业”、“某某界”,而不称“某某系统”、“某某战线”。

(四)时间表述。一般要求写出准确的年、月、日,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时间代词,如“今年”、“去年”、“明年”、“当前”、“最近”、“近年”、“近几个月来”等。同一条目中年份已有前提的,后面不必重复出现,可采用“年内”的提法,也可直接交代“某月”或“某月某日”。

具体时间(公历年代、年、月、日及时、分),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述,如“80年代”、“1994年5月1日”、“7时18分”;年份不能简写,如“1995年”不能写成“95年”。星期顺序也用汉字表述,如“星期一”。

(五)数字用法。数目字除特殊情况外均用阿拉伯数字,如“7

人(次)”、“20件”、“100辆”、“1230平方米”等。但一般叙述文字中的数字,或者并非表示科学计量和不具有统计意义数字中的一位数,应使用汉字,如“一个人”、“五条意见”、“十项规定”、“八五计划”、“七八十种之多”等。倍数、成数、分数、百分数、千分数用阿拉伯数字,但万分之几、十万分之几、百万分之几等要用汉字表示。

使用超过5位以上的数字,一般要求改写成以万、亿作单位。凡以万、亿作单位的数据小数点后面保留2位约数。百分比的小数点后面一般只保留一位约数。

约数可用“约”、“左右”、“上下”、“多”、“余”等表示,但不能叠用,如可用“1000多人”、“约5000字”,而不能用“约1000多人”、“约5000字左右”。用小数表述的数据,不用“多”字,如“1.3万多人”中“多”字要去掉。

数字统计口径一律使用统一口径,相关数据由学校指定数据统计出口单位提供,统计数据时间以自然年年底即当年12月31日统计为准。

数字不能折行,不能让标点符号出现在首字,必要时可以加字或减字。

(六)计量单位。统一执行1984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严格使用公制。

计量单位名称符号的使用,有如下区别:(1)文中涉及的计量单位,其名称用中文表示,而不用外文符号;(2)公式中的计量单位使用符号,不用中文名称;(3)附表中的计量单位,一般使用中文名称,必要时也可以使用符号,但同一表格中的用法须一致。

(七)标点符号。

重大历史事件日期中一律不加点,而加引号,如“一二九”运动、“五四”运动。

课程、教材名称用书名号。歌曲、舞曲、舞蹈、戏剧、作品名称用书名号。

通知、规定、条例等文件名称用书名号,文件标题用书名号,报告统一用书名号,会议名称太长时可以用“”号。

文中的×月×日到×月×日,或者数据之间的至号,用“~”号,不用“-”号,如“11月1~5日”,“2002~2005”年。

四、内容规范

㈠所有“检查”、“抽查”、“评估”、“普查”、“评议”活动必须有结果。没有结果的原则上应删除。

㈡会议条目要有具体研讨问题和结论,工作会议应以总结过去为主。空洞的会议要删除,若有收录必要,编辑可以在一审时要求供稿单位根据需要提供相关信息。

工作会议应以总结为主,不以展望立目。

㈢正文中可以出现的领导姓名有:正处级以上(不含正处级)。㈣务求以下信息的准确、并核实:

对于涉及部门的信息编辑要逐项核对,要与部门领导进一步核实。

涉及民族、宗教、涉外政策,要反复核实。与学校教育教学、科

研等无关的原则上删除。

数字核实,尤其注意单项是否与合计相等,绝对数与百分比的核实,注意统计表与全书概况的核实。

史实核实,人名、地名、书名、引文、专业、课程名称要核实。所报奖项名称要核实、比赛名称第一次用全称。

所有人名、地名、单位、文件、会议、科研成果、会议等信息首次出现一定要使用全称,部分专有名词还要有英文对照。

㈤人物类

逝世人物应附有背景资料(含人物履历,事业沿革等),其背景资料应突出教育教学和科研成果等。

㈥对于民族和性别处理如下:

人物性别只保留在名单和逝世人物中,一般写“女”,“男”略。民族只写少数民族。如满族、蒙古族、藏族等。㈦关于年龄

避免使用“现年××岁”,文中书写××年出生。

㈧各院、部门概况中要注意数据、信息与学校概况和学校事业发展数据统计表中的一致。

五、句式规范

㈠记述事实全部使用过去时态,不用现在进行时态或将来时态。㈡行文使用简单句,一般一句只有一个谓语动词。

㈢会议记述格式,应直述×月×日,召开××会议,或者×月×日,××会议召开。

㈣事物列举三个以上的一般只列举三个,即“××、××和××等”句式,确有必要全部列出的,后面不能用“等”。

㈤简化句式,只保留有实际的内容的文字。

对于“从……出发达到……目的”、“在……基础上,加强了……”、“以……为龙头,带动了……”等句式,只保留实际内容。

叙事不涉及原因、根据等句式,“根据……精神”、“经……批准”、“为了……”等句式全部删除。

“以……为依托”、“利用……优势”全部删除。

避免使用“不但……而且……”、“既……又……”、“不仅……而且……”等带有连接词的复合句、并列句。禁止使用排比句。

六、书写格式

条目书写(打印)格式,有如下要求:

条目标题用四号宋体、加粗,外括【】,顶格书写,后空一格接正文。正文用五号宋体。

上一篇:开心的事叙事作文下一篇:心育之花学习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