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景画现代诗歌(精选4篇)
看着眼前的春景画,我被它的美所吸引了,画上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有树有鸟,还有古典式的房子。
看那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峰,拔地而起,高耸入云,一座连着一座,犹如手拉手的小朋友,玩得多开心啊!一片纯洁的.白云把山腰,宛如一把锯齿把山腰截成两半。
再看那郁郁葱葱的树木,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一片树林,足足地充满着绿意,那绿意使人心旷神怡。也让人感到了空气的新鲜。
看,那正中间上有一座红色大拱桥,桥下没有桥墩,桥横垮在湖面上,就像一肿色彩的彩虹,又像一位红衣少女躺在上面。桥上还站着一群古灵精怪的小朋友,他们不想站亭子里观看,而想更进一步接近山山水水。
桥下是水平如镜的湖水,清澈透明,湖面上倒影着美丽拱桥,把影子和正桥一起看,就像一只大大的眼睛,又像弯弯的月牙。湖里还有小鱼小虾,一簇簇、一群群,它们在湖底下无拘无束地嬉戏。
湖面上还有一棵桃树的一根树枝突出来,枝上长出了许多粉红色的桃花,每到春风姐姐来亲吻桃花时,他们便不好意思地离开树枝,纷纷扬扬地落在湖面静静地躺着,舍不得离开。
前面是一簇簇杜鹃花,粉红粉红的,美丽极了,在叶子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夺目,翩翩起舞的蝴蝶,一会儿在这朵花上停,一会儿在那朵花上歇,显得生机勃勃。
旁边还有一排排古典式的房子,显得朴素古典。
那儿还有一座亭子,挺直的站着,犹如那亭亭玉立的少女,亭子里坐满了旅客,欣赏着这美丽的景色。
蓝蓝的天空在湖水的衬托下,更加显得纯洁......
一、现代中国雪景画特别技法“纸卷法”
《白桦情》是陈侃大先生在北京出差时, 以宣纸卷蘸墨皴染而成。浓淡干湿, 力透纸背。饱含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冬雪白桦情深谊长跃然纸上。近景用宽阔的视野迎接着欣赏者, 观者好似成为了画中人, 已经随着自己的眼光在不知不觉之中走进了白桦林中, 沿着自然有序的林木踩着厚厚的白雪向上攀登, 顿觉那一望无际的白桦林, 亲切雄壮, 伫立在莽莽雪原上, 不畏严寒, 天地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内心充满了力量, 油然而生出了浓浓的白桦情, 很想要抚摸它、拥抱它。画家精确严谨的“纸卷法”, 引领着观者的视知觉, 令人有一种动力, 向着前方攀登, 在二维平面的宣纸上, 展现了三维的空间感, 画家以手指的力度助墨运行, 推动宣纸造型晕染, 渗入自己的气质血脉, 与雪林共呼吸。此时, 真气充盈, 画面的质感、诗意, 酣畅淋漓, 同时, 汇入了白桦精神和情感, 洋溢着着雪中生存的潇洒和自信。英国美学家贡布利希说:“艺术的倾向是看到他要画的东西, 而不是画出他所见到的东西”2。画面上, 墨点、墨线、墨块的组和, 墨与宣的交融、渗化, 奥妙无穷, 化成了气韵、神采, 白宣纯洁无瑕, 构图朴素典雅, 令人赏心悦目。我们知道绘画的三个境界, 1.手中有笔, 心中无笔;2.手中有笔, 心中有笔;3.手中无笔, 心中无笔。手指草木竹石棉签布团纸卷均可为笔, 极致的水墨皴染脉络融入自己的风骨真情, 达到手中无笔的境界。章法布局, 意在笔先。做到真正的笔到意随, 气贯神通, 从心所欲, 天人合一。美籍德国艺术理论家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阐述了视觉所具有的倾向于最简洁结构的趋势。大道至简, 这幅画令人不得不惊叹陈侃大先生的艺术魅力是提取了哲学、美学的精髓。抽象出现代雾凇冰雪画极简主义图式, 是目前能看到的陈侃大先生唯一一幅“纸卷法”。蕴含着一种超凡脱俗的审美意境。开创出了“纸卷法”现代雪景画的崭新视觉。
二、现代中国雪景画特别技法“拓雪法”
在全景式的《雪谷鹿鸣》中, 陈侃大先生的特别技法“拓雪法”, 留白虚实相映。各种纹理化墨为色。形成了一种动势。令人感觉到了风雪正浓。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具有故事般的情节性。由它的名字“雪谷鹿鸣”带给观者悬念:鹿在哪里呢?听到鸣了吗?它激起了人们的好奇心, 不由自主地找寻鹿的踪迹, 由此而延伸吸引着观众的视觉, 再注目细细观看, 直至茂密林中, 发现了许多各种形态的、可爱的小梅花鹿, 点缀林间, 充满了生命的跳跃与动力, 立时, 一阵惊喜!鹿代表“禄”和福;松象征坚强和长寿;雪寓丰年。最妙的就是鹿身上的点点梅花、点点枝叶, 伴随着点点雪花, 彼此交融, 难以分辨了。正所谓:“白雪飘飞, 谁辨其花”。对于观者而言, 有一种在探求谜底的过程中得到了无限的乐趣, 充满了罕见的戏剧性, 从中感受到了一种具有东方智慧的含蓄之美。同时, 画家在墨拓中留出了大片空白。“这种无形之形, 产生了无限的意象。”3不仅使画面具有辽阔的空间层次感, 而且带给观者无尽的想象空间。画家以实带虚, 用梅花鹿的欢喜雀跃, 引发了观者的联想, “雪谷山林, 呦呦鹿鸣”, 仿佛听到鹿鸣回荡空中, 悦耳萦绕。实在是笔墨有尽, 妙境无穷啊!令人啧啧称奇。清代笪重光《画鉴》中说:“虚实相生, 无画处皆成妙景”。从而使画面获得一种透气深远、意韵不尽的视觉感。画家不落痕迹的巧妙构思带来了浓郁的雪林情趣。犹如裴迪诗:“不知深林事, 但有麏麚迹”, 妙趣盎然。不仅洋溢着内在的诗情画意, 而且蕴含了鹿禄松寿瑞雪丰年的祝福。这幅独有之品是陈侃大先生“拓雪法”为现代雾凇冰雪画开拓出的新的艺术境界。
陈侃大先生以精湛的“纸卷法”“拓雪法”, 点染墨拓成迹。古朴苍劲、雄健飞扬, 充满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中, 他不仅创造性地拓展了现代雾凇冰雪画新领域, 而且创立了雾凇冰雪画新的绘画语言, 是我们年轻画家们创新发展现代中国雪景画多元化道路的典范。
摘要:当代艺术的发展脉络更加趋于多元化。年轻的艺术家们不要顾虑和被传统约束。开阔视野, 寻找新的突破点, 拓展中国雪景画表现技法, 形成现代新视觉, 成为我们的永恒课题。在这里介绍的陈侃大先生的“纸卷法”“拓雪法”, 仿佛为年轻画家打开了一扇窗户, 开启了艺术梦想的翅膀。
关键词:陈侃大,雪景画,雾凇冰雪画,技法
注释
11 .周尤美.《陈侃大及其中国雾凇冰雪画技法的发展研究》.美与时代, 2013 (7) :39、40页.
22 .贡布利希.《艺术与错觉》.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59页.
一、成本企画产生与定义
成本企画也叫原价企画, 最初产生在上世纪60年代初, 应用于丰田汽车公司的新车开发和车型更新中, 后广泛推广以丰田、本田、雅马哈等知名日系公司。日本成本企画特别委员会将其定义为:“成本企画是指在产品的策划、开发中.根据顾客需求, 设定相应的目标, 同时达成这些目标的综合性利润管理活动。”所以说成本企画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管理理论, 概括为:是全面、全过程、全系统的对公司即将的经营发展, 进行综合分析、评定, 提出新建议、项目规划, 并主导实施, 提供前馈型控制, 为公司决策者提供决策方案的边缘科学。
二、现代企业成本企画基本特征
成本企画的基本特征即目标成本 (Target Costing, TC) 与顾客满意 (Customer Satisfaction, CS) 。它把成本思考的出发点从传统的制造现场, 发展为“设计-制造-市场”的全产品生命周期, 不断削减新品设计, 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的阶段成本, 使最终产品成本不高于目标成本。
1. 顾客与市场导向
成本企画把公司经营的眼光放在“顾客满意”上, 以现实和潜在的市场为导向, 依据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开发新品, 设计目标成本方案, 引导采购、物流、制造、营销工作, 所以说成本企画是一种价格引导机制的管理工程。
2. 成本开源与节流管理
日本企业家认为, 绝大部分产品成本在产品设计阶段已经确定, 因此公司更应该重视“开源”;而新产品一经投产, 降低成本的潜力就相对较小, 这叫“节流”。因此, 成本企画提出成本“源流管理”的思想, 现代企业成本削减的重心更应该从制造过程转移到产品设计策划阶段。
3. 前馈式成本控制
成本企画中新品设计研发, 应前瞻性地对将来产品的生产、制造和市场进行全过程设计、模拟, 通过新品“品确-段确-段产-量确-量产”等步骤, 及时修补设计方案或功能缺陷, 以实现对成本前馈管理。
4. 综合性成本管理与团队思维
成本企画工作体现了集体主义和团队创造的精神。新品的设计制造, 由上至总经理、总工程师、项目经理, 下至一线员工构成, 甚或包括供应商参加。大量使用“三现主义”、“DST-PDCA”循环和“改善提案”等手法, 目的则是在保证目标利润前提下, 创造出具有良好功能、品质、价格的产品服务特定顾客。设计的基本原则:市场否认的产品立即消除。
三、成本企画的运行模式
1. 以产品生命周期为循环、以顾客满意为终极, 设定目标成本
所谓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和顾客满意是指产品成本的核算不仅要联系产品研发、策划、生产、销售等过程, 而且还要把消费者使用便利、维修服务成本也加以考虑。产品要取得成功, 就要满足顾客在质量、功能及性价方面的需求。目标成本的设定需要使用价值工程、行为科学确定。基本公式:目标成本=预计市场售价-目标利润
2. 产品研发阶段的成本削减
任何一种成功的新品方案都要在最初的合理设计的基础上。将这种成本企画的模式看作是产品生产、销售的预演, 通过这种不断提高的模拟, 成功地实施对最初产品的改善, 实现对成本地挤压, 直达目标成本。
3. 产品制造过程的成本分解
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 强化对作业成本的挤压, 细化到班组、设备、配套体系中。具体分两步, 第一步是成本横向挤压, 将成本压力传递到了各成本中心;第二步成本纵向分解, 将成本削减指标分解至配套商、分销体系, 扩展削减空间和领域。
4. 重视正式量产之前的情报反馈
产品功能、制造方案和营销网络是否便利有效, 需要市场的反馈。通过试产、试销情报馈, 及早发现不具合缺陷, 修正错误, 增补功能。
四、日式成本企画对中国管理会计的启示
日式成本企画重视设计、创新、预算、预测等功能, 其实这些非常接近我们的管理会计理论, 我们也有“预算控制”、“差异分析”、“本量利分析”、“责任会计”等学科。因此研究和学习日本成本企画, 可以为我们的管理会计学提供更多启发:
1. 重视产品设计, 赢在起步阶段
一直以来, 我国成本管理和控制重心聚焦生产制造过程, 关注的重心是对于生产制造阶段成本产生的追溯与分析。而日本企业界认为, 一种新产品的成本, 受技术和市场的影响非常大, 绝大部分在设计成型之前, 它的成本规模已基本确定。成本企画正是区别于传统的作业成本管理模式而发展的新型源流式成本管理科学。
2. 强化过程管理和情报前馈
成本企画重视目标成本的全过程, 它重视分解从设计、作业到使用的全过程的成本压力, 并细化和推广到各工序、操作者、设备中, 甚或其配套体系、分销商都严格地执行其高效的成本改善宗旨, 强化情报信息反馈, 融为一个有机整体。
3. 集体主义思想与团队精神
集体主义和团队创造的精神更是日本文化的精髓之一, 在成本企画中更是体现无遗, 他们还强调“三现”主义, 既是指「亲自到现场 (现地) 」、「亲自接触实物 (现物) 」、「亲自了解现实情况」, 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摘要:本文作者以在日系企业多年工作经验, 阐释了源于日本的成本企画理论。首先介绍成本企画的产生和定义, 然后提出了现代企业成本企画的基本特征, 以顾客市场为导向, 成本的开源与节流, 前馈式管理和企画的团队精神。再而阐释成本企画的运行模式, 如产品全生命周期设计, 研发、制造阶段的成本削减以及情报收集工作等, 全文最后总结了日本成本企画的优势和如何为我国企业借鉴的宝贵经验。
关键词:成本企画,顾客满意,前馈管理,目标成本
参考文献
[1][日]西村明作, 陈胜群译.日本型管理会计的构造与特质.上海会计, 1998.11.
经典文学在传播的过程中保持着鲜明的个人特色, 正如马克思所说:“风格就是人”, 创作主体的精神个性不同, 其文学风格也就不同。孟郊诗歌清寒凄苦的审美意境和瘦硬峻峭的诗风, 正是其文学作品得以广泛传播的主因。而精神个性又是个人与社会、主观与客观相互融合的产物, 包含着多种复杂的因素, 因此, 只有通过对孟郊的人格理想、审美情趣、心理素质、艺术修养及时代背景等诸多因素的探讨分析, 才能从整体上把握这一经典文学个案的人文精神, 进而探求其中所蕴涵的与文学发展、文学传播有关的规律性现象和理论, 以期对目前及今后我国的文学活动有所启示。
一
孟郊一生受儒学思想影响很深, 虽然“垂老抱佛脚, 教妻读黄经” (《读经》) , 但儒家正统的伦理道德观念早已根深蒂固地占据着他的精神世界, 因此, 孟郊的价值观念和人格理想完全是建立在儒家的思想基础上的。
首先, 孟郊具有儒家积极用世的思想。他在《上常州卢使君书》中说:“道德仁义, 天地之常也, 将有人主张之乎, 将无人主张乎, 曰, 贤人君子有其位言之, 可以周天下而行也。无其位, 则周身言之可也。”这正是儒家“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的表白。
其次, 孟郊具有儒家的伦理价值观念和人格理想。他的道德观念和人格理想是建立在以儒家的“义”为基本核心的基础之上的。因此, 孟郊十分重视道德情操的完善。孔子在《荀子·法行》一文中提出君子所具有的品德应包括仁、知、义、勇、诚等, 孟郊则终身以此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 以青松自娱自勉, 以坚而不屈、折而不挠、仁慈廉洁的标准要求自己。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孟郊的价值观念和人格理想是完全建立在儒家的思想基础上的。与此不同, 孟郊的审美情趣对儒家的传统美学思想则是在继承之外又有所背逆, 表现出了独特的个性特征。
第一, 孟郊继承了儒家“比德”的审美观, “比德”是指审美主体能够从自然物象中意识到人的某些品德美。孟郊在其诗作中常以松、荷、竹、玉、琼、霞、鹤等自然物象比喻高洁, 以刀、刃、剑、石等物像比喻坚贞、刚强, 以冰、霜、雪等物象比喻清寒、洁净。
第二, 孟郊对儒家“抒情言志、以理节情”的审美观有所继承又有所背逆。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认为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既能使人感发志意, 陶冶性情, 又能提高人们观察、辨别事物的能力, 还能疏导抑郁的思想感情。但孔子同时也提出了《诗》可“抒情言志”, 表现人的思想感情, 但要受到一定伦理道德规范的限制, “发乎情, 止乎礼义”、“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 否则便流于“邪”和“淫”。孟郊的诗歌在继承“抒情言志”审美观的同时, 冲破了“以礼节情”的束缚, 表达出了他“不平则鸣”的诗魂和精神。孟郊在诗歌中揭露贫富悬殊的不合理现象、抒写民生疾苦、吟唱自己贫困饥寒的生活, 充满着浓郁的哀痛忧伤的悲苦情调, 诗人郁闷不平的内心情感在诗歌中得到了最为强烈的宣泄。
二
“诗人独立的个性和人格的确立, 是诗的美学价值赖以获得的基本前提。诗人的个性和人格闪耀着什么样的光泽, 他的诗歌就吐着什么样的芳香。” (1) 作家的生活经历、心理素质对于精神个性的形成有着直接具体的影响。
首先是科场的失利。孟郊四十一岁结束隐读生活, 第一次到长安应进士试。本以为苦读积学几十年, 一旦应试, 必马到成功, 却不料现实无情地粉碎了他的美梦, 他失败了, 这对他的打击之大不言而喻, 他在《落第》诗中道:“晓月难为光, 愁人难为肠……弃置复弃置, 情如刀刃伤。”
其次是仕途极其不顺, 一生做官不过县尉、参谋之类, 官小位卑, 与他远大的政治理想相去太远。
再次是他的家庭生活极其不幸, 三个爱子先后夭折, 又加上伴随终身的贫穷, 世俗人情的虚伪冷酷, 使心高气傲的诗人备受打击。
以上种种挫折与不幸使孟郊的人生观、世界观乃至性格都逐渐发生了改变。《旧唐书》说孟郊的性格“孤僻寡合”, 最推崇他的韩愈也说他“色夷气清, 可畏而亲”, 可见孟郊是个神清气爽、才情俊杰、孤傲狷介、外貌冷峻的人。生活遭遇导致了他孤僻狷介的个性, 同时, 他的个性又是蔑视世俗、自视清高又怀才落魄的内心世界的展示。孟郊孤僻狷介的独特个性实际来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激切不平”, “正是愤世嫉俗的心理, 促使一部分人采取了不拘常格的狂放作风。同样道理, 诗歌领域里的追新逐奇, 趋险入怪, 也是也是一种‘不平则鸣’的反映。诗人在现实生活中受到‘穷饿其生, 思愁其心肠’的待遇, ‘郁于中而泄于外’, 往往会发出不同凡响的新声异调。所谓‘搜其抉怪, 雕镂文字’, 就是这种基于不平而力图矫俗的人生态度在艺术创作上的独特表现”。 (2)
三
艺术修养也是创作主体主观世界中十分重要的方面。孟郊诗歌独特的审美取向和艺术风格也是继承和发扬前人文化遗产的结果。孟郊在诗歌创作的内容、技巧甚至创作态度和精神上, 都比较全面地吸取了杜甫的创作经验, 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
孟郊继承了杜甫苦心孤诣的创作态度, 并将这种创作态度发展到了以毕生精力和心血苦吟的程度, 苦心为诗以至于“夜吟晓不休, 苦吟鬼神愁。如何不自闲, 心与生为仇” (《夜感自遣》) , 诗人已经不是用笔在写诗, 而是在用生命和心血在唱诗。孟郊正是继承了杜甫的创作态度, 潜心于诗歌艺术的探索, 才形成了自己高古清远、鲜峭峻瘦的语言特征。
孟郊继承了杜甫写实的创作精神。孟郊在《读张碧集》一诗中叙述了自己的文学见解:“天宝太白殁, 六义已消歇。大哉国风本, 丧而王泽竭。先生今复生, 斯文信难却。下笔证兴亡, 陈词各风骨。”显然, 孟郊对大历以来诗坛上盛行的那些流连光景、平庸浮艳的娱乐统治阶级的诗风是极为不满的, 明确地提出了诗歌创作应继承“六义”的传统精神, 这正是杜甫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体现。
孟郊继承了杜甫创作内容“苦寒”的一面, 并不遗余力地在诗歌中予以展现, 构成其诗歌审美主题的特质之一。可是, 孟郊的“苦寒”与杜甫的“苦寒”是不尽相同的, 杜甫“苦寒”诗中那种幽默而近于乐观、悲壮而近于豪迈的博大宽阔的襟怀和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孟郊是没有的。究其原因, 乃是时代环境所致。杜甫生活在唐自盛转衰的时期, 曾经历过“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忆昔》) 的鼎盛, 因而具有盛唐恢弘的气势, 昂扬的精神和博大的胸怀, 虽经离乱、贫寒的境遇, 但对平定叛乱、恢复盛世充满信心。而中唐时期, 国势已逐渐趋于衰落, 元和中兴也只是昙花一现, 一些有志于复兴的士人们盼望和等待来的只是更大的幻灭和绝望。因而, 孟郊诗歌更多的是表现秋天暮日、吟虫枯叶、贫病老死、凄清寒冷, 让人感到的是一种悲观、绝望、消沉的气息。这便是孟郊继承发扬了杜甫诗歌奇险苦寒的传统而缺乏其乐观进取精神的时代根源。
综上所述, “文学传播不是简单的同化, 而是内外互动、多元共生。” (3) 孟郊诗歌审美意境的内核结构正是在诗人主观自我的内在蕴涵和社会文化的外在动因相互结合、不断演变的条件下形成的。因此, 其诗歌审美意境既具有自我的独特性, 又表现出时代的、社会的共同性。因此, 揭示其生存方式、心态变化与其文学创作的互动关系, 对深入了解其创作的整体走向, 对正确把握古代文学的特质及其与人生苦难的关系, 进而把握其传播特征都是颇具开拓意义的积极探索。
摘要:孟郊的诗歌创作发扬并拓宽了我国古代文学的现实主义领域, 其独特的审美意境和艺术风格是作家个性精神与社会现实、内在世界与外在表象相互冲突、融合的结晶。
关键词:文化传播,孟郊,诗歌,审美意境,精神个性
注释
1 孙子威主编:《文学原理》, 华中师大出版社, 1989, P.163
2 陈伯海:《唐诗引论》, 知识出版社, 1988, P.125
【春景画现代诗歌】推荐阅读:
春景高中作文12-01
小区春景作文12-22
江南春景小学作文07-23
描写春景的古诗01-13
写春景初二作文结尾11-29
写出描写春景的诗句01-11
《玉楼春·春景》原文及赏析06-08
山庄春景的作文300字07-13
描写春景的作文700字10-08
春景的小学三年级作文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