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建设是创造和谐校园之本

2024-11-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师德建设是创造和谐校园之本

师德建设是创造和谐校园之本 篇1

作为一名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在对学生的教学及常规管理中,常常会碰到这类问题:学生屡次犯错误,教师多次教育,学生仍没有改正的迹象,而且对老师的教育是徐庶进曹营_____一言不发。这该怎么办?笔者在任班主任的第二周,就遇到了这个难题。现在,这个问题基本上是解决了。现将我的处理方法及心得写下来,作为一块砖抛出来,请大家斧正。班上在一次清退费用后_____那是上晚自习之时退的。学生因为突然之间有了一笔意外之财,于是就有三个学生罗*、蔡*、邓*就窜到了另一间学生寝室去赌博。被生活管理老师清查出来,事后,因为我是才当的班主任,对新学校的管理细则没有底细,因此没有对违反纪律的学生作什么处理,但是我却是把此事记在了心里。事隔一天,我去上班会课,发现有三个同学没到,就问班上其它同学,都说打牌被老师叫去了。我到生活管理老师那儿一看,居然又是他们三个。真是气不打一处来,把他们叫到办公室,单间问了几句,然后去上我的课,把他们摞在了办公室。当我上完课后,又填写了家校联系卡。这时,我想:这种事情,应该通知学生家长到校配合学生进行教育,毕竟学校的教育力度有限。当我通知完罗*、邓*的家长,准备通知蔡*的家长时,却没有联系的电话。没办法___只有让学生自己回家通知。星期天晚上,我到学校上班会课,我得再提醒一下三个违反纪律的学生,一定要通知家长到校,都说通知了的。当我再问是不是都把家校联系卡交给家长看了,蔡*却说忘在学校了。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事到如今,也只好这样了,于是我就放心等到第二天家长到校与我配合教育。为得到领导的支持,我将情况作了汇报,领导告诉我蔡*是一个很让人头痛的角色,这下,我更感到问题的棘手了,怎么办?我问自己。如果这件事处理不好,以后的班主任工作将如何开展?

星期一一整天,都没有一个学生的家长到校,我心里开始着急。下午,我到班上去对三个学生很严厉地说:“如果明天你们的家长还不到学校来,我就亲自到你们家里去”。三个学生信誓旦旦地说:家长明天一定来。我再一次相信了。

星期二上午,罗*、邓*的家长先后来到学校,配合老师进行了教育。两个学生都表示一定改正错误。可是蔡*的家长中午过后仍没有来。我想,我得好好惩罚一下他了。下午一上课,我就把蔡*请到了办公室,蔡*来了以后,我问了好几个问题,他都不开口说话。是不是我的方法不对?我想有可能是。于是我到办公室外面去走了一圈回来。蔡*仍然站在那里,没有说话的意思。

“你爸爸在家没有?”

“没有”

“打工去了?”

沉默好一阵,没有回答。

“你妈妈呢?”

“在”

“为什么没有来?”

师德建设是创造和谐校园之本 篇2

一、教师的师德直接关系到师生关系的和谐

1. 师德的基本内涵。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一要忠诚于教育事业,对教育尽心竭力,处理好事业需要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二要关心爱护学生, 一切工作都要以学生为本。三要遵守学术工作道德。

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高尚的师德是一部活的教科书,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受益终生。

2.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顺利开展的前提。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和谐,具体表现为教与学关系的和谐统一。只有具备高尚的人格魅力,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首先,良好的师德使学生与老师产生亲近感。教师要亲近学生,要让学生接纳你,才谈得上认真听你的课。学生接近教师有很多原因。除了道德,教师的学识、权力、外表等都会成为促使学生接近的因素。但学识只能满足学生一时的求知愿望,权力只能维系短暂的顺从与亲近,外表只能吸引肤浅的注意。真正打动学生内心的,是人格和道德的力量。这力量才是长久的,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是学生未来的立身之本。其次,良好的师德能弥补某些知识方面的暂时不足。但丁说过, 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 却永远弥补不了道德的空白。教师在知识结构等方面可能有不足, 但良好的师德可以弥补。就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来讲,学识、权力、外表等加在一起,也远不如道德重要。因此,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关键,也是教学过程顺利开展的前提。

3.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任务实施和完成的保证。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人数最多,涉及面最广的两个层面,在人数上占有绝对多数,在性质上关系到教育教学的具体实施及其成效。《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与学习做人的过程是合二为一的,是统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同样,教书与育人也必然是合而为一的,也是统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教师在师生关系中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这就决定了教师的师德, 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书与育人、学生的学习知识与学习做人能否完美统一的大问题。因此,抓好教师的师德建设,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任务实施和完成的保证。

二、教师的师德直接关系到校园的和谐

1. 加强师德建设,有利于提升学校的软环境。

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教师是学生阅读的道德书籍,师生形象是流动的精神文化。加强师德建设,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升学校的软环境。在构建和谐校园的一系列关系中,人自身和谐是校园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造就和谐的人的个体,就是要使一个人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合理地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做到融入环境、融入校园。这里的“人”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学校的软环境是由师生员工共同营造的,教师自身的和谐发展是营造良好的校园软环境,引导学生和谐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 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教师要了解学生在想什么、做什么、需要什么, 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实施教育和教学,增强其实效性。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形成融洽的关系,才会有和谐的校园氛围。

2. 良好的师德水平保证高校作为道德教育的基地, 能为社会道德建设提供精神支持。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不仅应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而且也要为社会道德建设提供精神支持。因此,高等学校在培养各类专门人才的同时,应该成为道德教育的基地。高校的培养目标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公民;二是要教育学生成为有文化,掌握现代知识,有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高校也应该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基地,以校园良好的道德风气、精神面貌影响社会。因此,教育担负着提高人的素质的使命,把学校建成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师德建设是关键。教育的好坏取决于教师的质量、水平,而道德教育的好坏取决于师德的水平;没有一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高校就不可能成为道德教育的基地,当然也不可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加强师德建设,构建和谐校园

“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优化制度环境,不断提高师德水平……。”温家宝总理也给教师提出了几点希望:“一要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二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三要严谨笃学、与时俱进。”

1. 加强政治思想教育,保证师德建设的方向。

在当今社会, 经济全球化,政治格局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意识形态斗争日益复杂化。在全球化环境中,多种文化相互激荡, 随着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外来的文化产业、文化产品大幅度地进入中国, 西方国家不失时机地利用文化交流、学术活动向我国输出其政治制度、价值观念乃至腐朽的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造成我国公民的主权观、价值观、道德观发生混乱。那些崇尚商业价值、追求感官享乐、信奉个人主义等价值观念,将淡化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理性关怀和集体观念,弱化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在消费主义、娱乐人生观对中国社会影响日渐突出的形势下,有些教师也不甘心清苦了。近年来某些高校教师在道德上出现的一些问题,说明我们的师德建设确实遇到新的难题。因此,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

就像温家宝总理所讲,“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就是传授知识,传承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为中国和人民培养合格的人才。教师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以培养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积极引导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因此,广大教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行为表现影响学生,以高尚的情操和品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2. 坚持为人师表,打好师德建设的基础。

作为教师,只有为人师表,品德高尚,才能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温家宝总理在会见农村中小学优秀教师代表和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时的谈话中讲到,“让为人师表成为每个教师的行为准则。‘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今天,我们的老师传道,就是要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之道;授业,就是要教授学生建设祖国的知识和技能;解惑,就是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创新,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老师的师表作用体现为德才统一,学生看老师既看才,也看德。无才无德,学生厌恶你;有才无德,学生敬畏你;有德无才,学生同情你;德才兼备,学生才会真心拥戴你。所以,高校必须以德求师,欲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必先有德才兼备的教师。要以德修身、率先垂范,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和人格力量教育和感染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学术道德,帮助学生养成恪守学术规范的习惯。从做人、做事和做学问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

3. 践行教书育人,抓住师德建设的重点。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在片面强调专业技术教育,把学校看作只是传授和创造知识的场所的思想影响下,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自己的职责只是传授专业知识和进行科学研究,没有把教学生“学会做人”纳入培养目标和自己的职责范围之内。加强师德建设,必须从教育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地位来看教师这个职业,

在任何社会,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人是立身之本,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只是服务社会的手段。前者的学习是根本性的,后者的学习是工具性的。做人教育和知识教育都是密不可分的,教师在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中负有光荣的使命,他的根本职责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学校要成为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教师也要成为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力军。教师不应该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不能只是教书匠,而要成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如果没有这样的认识,教师只把自己当作教书匠,或只把教师职业当作赖以糊口的饭碗,师德建设就失去了根据。因此,师德建设必须抓住教书育人这个重点,坚持“学为人师”,提高教师对做“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自觉性认识,并身体力行教书育人。

4. 培育敬业精神,抓好师德建设的核心。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和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教师应该是追求知识、献身学术的模范,应该用自己的执著与献身精神感染学生,培养起学生对知识与科学的神圣感和崇敬感。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 经济成分的多样化、价值观念的多样化、就业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生活的多样化愈来愈明显,社会转型加快引发越来越多的矛盾冲突。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高校教师如果不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认识和处理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就会产生思想混乱,甚至放弃敬业奉献、为人师表的高尚师德,随波逐流地去参与急功近利、弄虚作假、欺骗学生等教育和学术腐败。一个不爱知识、贬损科学的人,怎么可能激起学生接受知识和献身科学的动机和热情呢?因此,作为教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不断追求新知识,增强献身科教、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要在学生面前树立起坚持真理、独立思考的正义感和人格魅力;要正确对待学术研究中的名和利,将个人的事业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发展需要结合起来,坚决反对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违背学术规范的不端行为。总之,教师应该坚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准则,要向青年学生积极倡导求真务实的学术作风,传播科学方法,用自己严谨认真、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治学精神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态度。

综上所述,从政治思想教育、坚持为人师表、践行教书育人、培育敬业精神等方面加强师德建设,可以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校园氛围,为社会道德建设提供精神支持,为高校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从而为构建和谐校园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温家宝.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人民日报, 2009.1.5

教师是立校之本 师德是教育之魂 篇3

——xx中学师德建设汇报材料

师德不仅是教师自律的准则,也是社会对教师行为的规范要求。教师的师德修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好坏,影响着教育这一伟大事业的兴旺和成败。所以,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是办好一所学校的根本。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我校始终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现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精神引领,提升师德。

人活精气神,没有精神的人,只是一具行尸走肉的躯壳。同样的道理,教师要有思想和教育理想,没有思想和理想的教师,最多只能是一名教书匠。一个教育团队更需要有一个统一的精神来引领,否则就是一盘散沙。

xx中学一直非常重视对老师们的精神引领,树立高标准,凝聚正能量。

一是强化“家”的意识,浓化“家”的氛围。我们在平时工作中始终强调“以校为家”的理念。首先是学校领导真诚地把每位教师、每位职工当作自己的家人对待。始终站在教师的位置考虑问题,始终为教职工着想。其次才是要求教职工顾全大局,要把学校当作家来看待。

二是强化合作意识,打造优秀团队。人是社会的人,不可能独立存在。合作是当今社会的人们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教育是学生与老

师的双边活动,双边合作,才能互利共赢。我们推行合作教育,倡导师生合作,实行同伴互助,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老师们在集体中享受了平等的喜悦,收获了分享的快乐,愉悦了心情,开阔了胸襟。他们不再会看某某学生不顺眼,遇到丁点事就烦心。这样师生交流沟通了,老师的师德也提升了。

三是强化奉献意识,提炼老中精神。教师是清贫的职业,选择了这一职业,也就选择了奉献。为提高老师的师德修养,引导教师自觉抵制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我们提炼出了“合作、奉献、高标准”这一老中精神。我们把这一精神悬挂在各个办公室的醒目位置,作为老师们的手机通话铃声,写进《教师一日常规》,让老师们天天看得见,时时听得见,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根植于心。

二、健全制度,规范师德。

制度是实现某种功能和特定目标的社会组织乃至整个社会的一系列规范体系。是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加强我校的师德师风建设,我们形成了学习培训制度、主题活动制度、师德责任追究制度、师德一票否决制度等。为了时刻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办人民满意教育,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建立健全了师德档案制度,狠抓了师德监督和师德考评这两项工作。使师德监督常态化,师德考评制度化。

一是师德监督常态化。每月末,由党支部、工会牵头,开展师德问卷调查和学生座谈活动,对班级任课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一次全方位的调查评价。在期中期末,学校组织两次专题师德现状报告会。把

在问卷调查和学生座谈中反映出的问题,在大会上向全体教师公开交流,并将学生对每位老师的评价存放在师德档案中。

二是师德考评制度化。学校的每次评优,如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都严格参考学生对教师的师德评价。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度。

三、加强学习,净化师德。

学习是提高修养的前提,不断地加强学习才能不断地净化心灵,净化师德。我们经常组织教师们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1、学习政策法规,规范教育行为

《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松滋市教师行为六条禁令》、《松滋市教育局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的十五条禁令》等一系列教育法规、政策的颁布,进一步以法律的形式规范了学校的办学行为,规范了教师的从教行为,为我们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政策准绳。我校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使大家作到知法、懂法、守法。使教师增强法制意识,树立依法执教的观念。我校还从实际出发,制定了《xx中学教师一日常规》,从细处着眼规范教师的行为,提高老师的师德意识。

2、学习先进理念,提升师德水准。

人们的意识和观念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取向。“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先进的教育理念一定有崇高的师德思想支撑,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也能够

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准。

我校在加强课程改革和大力推行合作教育的同时,特别强调了师德的建设,强调了德艺双馨。

课程改革要求建立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抛弃师道尊严,成为与学生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个性张扬的促进者。只要老师接受并实践了这些思想,那他的师德也就自然高尚了。我校正在推行合作教育,要求老师们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名学生掉队。如果老师们接受并实践了这一理念,他还会歧视差生吗?所以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师德建设是能够相辅相成的,一位教师如果拥有了先进的教育思想,那他一定是一位师德高尚的老师。

3、学习先进事迹,树立身边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身边的榜样其作用更是巨大。我校每年开学之初,都要认真组织教师们进行集中政治学习。政治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学习上学期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近几年来,我们树立了各个方面的典型:有长期带病坚持工作的王怀孝老师;有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杨文素老师;有优秀班主任胡兆芹老师;有课改带头人王俊华老师等。

榜样就是标杆,榜样就是学习的方向。身边的榜样看得见、学得到,有利于提升整个教师团队的师德水平。

师德建设是创造和谐校园之本 篇4

元月6日下午,沅江代表团分组审议了人大、“两院”工作报告,并继续就政府、计划、财政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赵孟强等代表说:“绿色益阳”建设是益阳人民共同的期盼。沅江境内的赤山岛则是“绿色益阳”标志性品牌之一。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城市绿化需求增大,长年生长在赤山岛的名贵树木被大批量移栽到全国各大中小城市。树木移植,不是砍伐。林业主管部门“无法”干涉;农户自留地、承包山的书面属其私有财产,户主变卖自己种植的树木,各级政府和部门无权干涉。建议将赤山岛列为地区级自然保护区,争取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国家级森林公园。同时,建议将具有20年以上树龄的名贵树种纳入地区级财政预算,每年给予所属农户适当补贴。由林业主管部门依法对名贵树木建立台账,镇政府据账管理,不准移栽。

曹新春、易跃辉等代表谈到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时认为,村干部在促进地方经济建设,维护社会安定和谐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推进,村干部的工资待遇采用了由国家转移支付来解决的方式。这几年,村级干部工资标准最高的为每月350元,最低的仅300元。村干部普遍反映待遇太低。今年,沅江市政府作出了调整村干部待遇的规定,但村级没有资金来源。为此,我们建议上级采取有效措施,如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等,妥善解决好村干部的工资待遇过低的问题。为了有利于村干部安心工作和基层政权的稳定,我们还建议,采取政府和村干部个人分担,根据工作年限长短确定比例的办法,解决好村干部的社保问题。1

詹萍、周凤仙等代表说,法制建设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贯彻落实《法治湖南建设纲要》等相关规定,全面推进我市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人人守法,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我们建议成立法治益阳法律顾问团,选聘一批优秀律师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依法治市,为重大工程建设、招商引资、经济结构调整、信访、民生等领域提供法律服务,为加快后发赶超、建设绿色益阳添砖加瓦。

蔡光辉、王柏林代表说,近年来,非法集资活动在我国一些地区频繁发生,致使老百姓损失惨重,严重影响了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做好预防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要优化民间金融的生态环境,合理疏导和管控民间资本,着力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要加大对公众宣传教育,增强其辨别能力,促使其理性投资;要加强执法人员经验积累,完善法规体系,为查处非法集资提供法制保障;要加大监管资源配备,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确保监管形成合力。

肖晓红、刘佩期代表说,各级政府始终把“菜篮子”作为民心工程来抓,蔬菜供应逐步趋于稳定。近年来,受种种因素制约菜农的收益很难保证,种菜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据调查,市场上本地蔬菜的占有量仅在20%左右。如果对菜农种植蔬菜不加以扶持和保护,那么未来市民餐桌上受大家喜爱的本地蔬菜将越来越少。建议市政府进一步重视“菜篮子”工程,减少流通环节和流通环节的成本,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在加强对农贸市场管理的同时,要保障菜农利益,参照粮食直补政策对菜农进行直接补贴,让菜农真正享受到国家惠民政策,提高种菜积极性。

在审议人大、“两院”工作报告时,代表们认为,这三个报告全面、客观、实事求是地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对2012年的工作安排针对性强,重点突出,思路清晰。邓宗祥、刘国腾、崔建平等代表说:人大报告和政府报告相辅相成,语言精练,重点突出,有深度、有内容,特别是对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做了很多工作。作为代表感到非常满意。建议市人大常委会依法运用审议、检查、视察等方式,采取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手段,丰富监督形式、增强监督实效,特别是要继续加强对民生热点问题的关注,加强对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城乡低收入群众生活改善等工作的监督。

肖胜利、胡国洪、卢建群等代表说:2012年县乡人大进行换届,建议市人大常委会继续加大对基层人大工作的指导。同时,要进一步创造条件,认真组织闭会期间的代表活动,在政策法律的宣传、发展氛围的营造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夯实构建绿色益阳的群众基础,为加快推进益阳后发赶超提供民主法治、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

杨建军、刘放军、汤建平等代表建议,人民法院要认真实践司法为民宗旨,依法审理好每起案件,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在审理行政诉讼方面的案件时,多与有关方面联系沟通,最大限度地依法维护好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人民检察院在做好案件查处的同时,重点做好预防和教育工作,减少领导干部的职务犯罪;要充分运用检察职能,有效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重点打击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非法集资、传销等涉众型犯罪及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的聚众斗殴、强揽工程、强装强卸等

师德建设是创造和谐校园之本 篇5

一、确立以德育为核心的高校师德教育, 推进教师观念创新

实施高校教师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在师德建设工作中必须明确以下师德教育方面的内涵:

1. 与时俱进, 身体力行———是师德之本。

近代思想教育家梁启超警示:“在教育界立身的人, 应该以教育为唯一的趣味, 更不消说了。一个人若是在教育上不感觉有趣味, 我劝他立刻改行。”教育工作者, 首先要热爱教育, 这是师德之本。教师像渡翁, 让学生过河鹏程, 而自己在河中来回游弋;教师像蜡烛, 照亮了学生而燃尽了自己;教师像蚕虫, 丝抽尽而自逝, 这是人们对辛勤而光荣的教师的赞誉。传统的论人观对“德”的要求是以“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人师, 必须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尽管时代不同, “德”的内涵也不尽相同, 但对教师的“德”的要求核心却是基本一致的。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可以看到有很多献身于教育事业的优秀教师, 他们的修养之深、师德之高, 令人赞羡不已。作为教师就应该学习他们这种精神, 应该仿效他们这种精神。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目前的高校教师队伍中, 对热爱教育事业的程度还有所差异, 也缺乏教育观念的创新。

邓小平同志指出:“思想战线上的战士, 都应当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必须从教育者自身做起, 与时俱进, 身体力行。在社会变革和快速发展时期,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 教育者的责任尤其重大。”他强调:“作为灵魂工程师, 应当高举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的旗帜, 用自己的文章、作品、教学、讲演、表演, 教育和引导人民正确地对待历史, 认识现实, 坚信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 鼓舞人民奋发努力, 积极向上, 真正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为伟大壮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英勇奋斗。”所以, 教育者必须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浇铸自己的价值观, 去教育感召学生, 最终达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目的。

2. 目标明确, 坚持正确思想———是师德之魂。

人的行动受思想支配, 思想的动机, 产生行为的效果;思想的差异, 势必带来行动的区别。只有坚持正确的思想, 才能产生正确的效果。思想, 是人的灵魂。舍去思想, 人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魂之躯了。所以, 坚持正确的思想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之魂。作为教育工作者, 责任重大, 要完成党和人民这个重托, 必须坚持正确思想。

虽然当前高校教师师德状况总体较好, 但还存在着诸如学校师德建设工作力度不够, 极少部分教师的师德素养与合格的人民教师还有较大差距等问题。在一些教育行为过程中, 体现出思想还有不正确之处, 魂还有飘忽之态。在新形势下, 高校的师德建设和师德状况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虽是个别现象, 但如果长此以往地发展下去, 对高校师德建设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徐特立先生指出:“教师工作不仅是一个光荣重要的岗位, 而且是一种崇高而愉快的事业。它对国家人材的培养, 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 以及后一代的成长, 起着重大作用。”如果我们离开了这个正确的方向去教, 就很危险了。古代很早就有“修犹切磋琢磨, 养犹涵养熏陶”及“传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 把修养作为培养人才、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孔子曾曰:“德之修, 学之不讲, 闻之不能步, 不美不能改。”所以, 作为教师必须方向明确, 无任何杂念, 无一点偏差, 为代表无产阶级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而教, 这是师德之魂。这个魂一定要附系全身, 不能离魂弃舍。

3. 重心突出, 坚持为教学而学———是师德之源。

一是高校师德教育的重心要放在以下四点: (1) 培养教师要有的民族责任感。一名没有民族责任感的教师, 很难说能全心全意为祖国教育事业效力。在国际竞争愈加激烈的时代, 一定要唤醒一代教师的这种责任感。 (2) 强调自主意识。在知识经济时代来临之际, 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 必须努力培养自立型的教师, 而这种人才培养的着力点, 更应建立在“三观”教育之中。 (3) 激发竞争意识。竞争意识的激发, 是培养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有效途径。 (4) 培养辩证观念。在高校师德建设中要引导教师正确对待社会, 明确奋斗目标。

二是培养人才是教育的主要职能, 教好功课是教师的根本任务。所以先学后教、教学结合、为教而学, 是教师职业道德不可缺少的内容。教师苦学不厌, 是古往今来教师的美德。子曰:“墨而识之,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何有于我哉?”可见, 二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懂得和提倡教师应该为教而学的师德修养。反之, 正如夸美纽斯所说:“不学无术的教师, 消极地指导别人的人是没有躯体的人影, 是无雨之云, 无水之源, 无光之灯, 因而是空洞无物的。”所以, 教师搞好教学的原动力在于学, 更是师德之源泉。

4. 注重过程教育, 坚持为人师表———是师德之最。

古今之教育家, 都把教师的师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子曰:“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荀子曰:“师述有四, 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 可以为师;耆文而信, 可以为师;通说而不陵不犯, 可以为师;知微而论, 可以为师。”教育学家蔡元培说:“什么叫师范?就是模范, 可为人榜样。自己的行为, 做别人的模范……模范不是短时间能成就的, 须慢慢养成。”作为教师, 如何为人师表, 是师德最重要的方面。加强师德修养, 必须在为人师表上有所造诣。叶圣陶指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可见, 教育者要教好人, 必须首先达到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 而要达到这样的道德要求, 必须注重实践的教育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一切教育行为的活动中必须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来规范, 严于律己, 养成正性, 具有浩然之气, 做一个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学生、无愧于社会和民族, 受到欢迎和称赞的光荣高尚的人民教师, 这才是真正的其乐无穷, 真正的不枉过一生。

邓小平同志多次讲过,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则, 也是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 同样, 也是德育工作的根本方法。他指出:“教育一定要联系实际。……这样, 理想纪律教育、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才会有效。”强调要“坚持对思想上的不正确倾向以说服教育为主的方针”。据此, 师德建设要坚持正面教育, 加强正确思想的灌输教育;要进行说服疏导, 既要实事求是, 又要讲清道理, 以理服人;要力戒形式主义, 注重实际效果, 加强针对性。只有这样, 才能使广大教师科学地对待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人生的目的和理想、人生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处理好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 处理好实现人生价值目的和手段之间的关系, 树立起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把个人融入振兴中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事业中, 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奋发学习、无私奉献, 担负起当代大学教师最神圣的使命和责任。

二、贴近社会实际, 推动师德教育实践创新

要做好以德育为核心的高校师德教育工作, 关键是内容和方法的创新。高校要紧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世界经济所引起的变化, 有针对性地采用多样、多渠道、多载体的方法。

1. 理论指导与社会教育并举。

当前的高校师德教育必须给广大教师以超前的理论指导, 使理论教育紧密联系社会实际, 从理论上帮助他们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之“矢”射社会生活、教师思想实际之“的”。必须有理性和正当的道德理由作为支撑, 有理有据地说服教师, 从正反两方面引导教师自我剖析:我为什么必须这样做?为什么这样做是正常的、善意的?要以丰富的人类社会发展的知识为背景, 在认识人类公理和公共秩序的层次上, 在个人生命质量和生活意义的层次上理解价值观教育、道德教育的正当性。

2. 扩大教育的内涵和外延。

高校要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积极影响, 进一步扩大教育的内涵和外延, 有效地指导教师把自己塑造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优秀高校教师。要充分明确:完整的“师德”教育应当是学校、家庭、事业、社会的共同教育, 这也可称为“师德”教育的大教育观。如何实施这一教育观念, 有一个如何调动、开发各类教育资源的问题。首先, 要积极调动教师的自动力, 配合学校师德教育的凝聚力;其次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 借助社会力量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人生价值教育。

三、以环境陶冶为依托, 强化师德教育方式创新

1. 积极转变教育理念, 提高思想认识。

从制度上和政策上维护广大教师的基本权利和合法利益, 通过多种途径, 为广大教师搭建自主发展的平台, 促进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深刻认识师德建设在高校发展、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地位, 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舆论氛围。

由于我国教师职业远没有真正成为受人羡慕和尊敬的职业, 因此, 只有加大对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 大力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和社会地位, 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 为师德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支撑和舆论保证, 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

3. 加强对教师师德风范和敬业精神的培养。

要教育广大教师自觉地实践党的教育方针, 为人师表, 恪守学术道德, 尊重他人的智力成果, 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和人格力量教育和感染学生。新教师上岗后, 要指定德才兼备的教师带教, 把师德教育纳入到教师的职务培训中去。

4. 建立师德准入制度, 构建师德评价长效机制。

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和完善教师招聘中的准入制度, 把有真才实学而且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人安排到教师岗位上, 因为师德具有以身立教的作用, 客观上要求教师必须达到比常人更高的道德标准, 需要更加重视道德修养。对要成为教师的人员, 除了教师资格证书外, 必须建立一套严格的师德考核体系。同时要引入竞争管理制度, 建立系统完善的师德约束制度, 从责任和义务上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约束和规范。学校对师德师风、教学质量、科研成果三个主要方面的评价, 应将师德放在首位。学校各级党政领导一定要在思想上重视, 在措施上得力, 把师德建设工作列入重要的工作日程, 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推进师德建设。

参考文献

[1]姚义钊.强化师德修养, 热心搞好教育.

[2]王胜利.高校师德建设的现状分析.

上一篇:秋小学开学典礼校长致辞下一篇:信息管理体系内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