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综合训练

2024-11-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古诗文综合训练(共8篇)

古诗文综合训练 篇1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士大夫之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记》《左传》,少者不失《毛诗》《论语》。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向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

(选自《颜氏家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况凡庶乎( )

(2)以启寤汝耳( )

(3)因此天机( )

(4)文士则讲议经书(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士大夫之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生在世,会当有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事遍于经史”与“因此天机”中的“此”各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述了哪一中心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表明了作者怎样的观点?(用原文回答)

古诗文综合训练 篇2

一、诵读古诗文的意义

初中语文教学强调工具性, 也注重人文性, 注重语文学科的文化内涵, 因此语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古典诗文是汉语言文学的经典、精华, 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品格的文化传承;古诗文的语言是最具想象力和感染力的语言, 是学习民族文化的最好途径。古诗文用词准确凝练, 字斟句酌, 诗句精深华丽, 充分表现了汉语言的魅力。通过诵读, 理解古诗文的字词句, 欣赏古诗文的节奏和韵律, 体会蕴藏的意境, 把握古诗文的思想感情, 能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 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最终得到美的升华。

在教学实践中, 我发现感情朗诵能成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表达感情, 让课堂充满浓烈的学习气氛, 从而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二、诵读古诗文的方法

诵读是朗读和背诵的结合, 要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把握语调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欣赏音韵美, 体会意境美, 最后在鉴赏、品味、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在教学中可从以下六个环节具体展开。

1.初读正音, 初通文意

这是朗读的入门阶段, 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和所学诗文的特点, 激发学生自由读的动力, 再以教师范读或听录音跟读的方式正音, 最后以全班齐读、小组读、个人读、接龙读、分角色读、比赛读等方式朗读, 其中比赛读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正音不仅是读准音, 还要让学生注意文言文的特点, 读准生僻字、多音多义字、通假字等, 掌握其意义、用法, 把文章读得字顺文通。

2.正确停顿, 把握节奏

先介绍诗文停顿的有关知识, 掌握停顿要领。古诗文通常根据音节和意义来停顿, 一般在词或词组间停顿, 但与文意相连则停顿不同。如《干将莫邪》中“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一句, 正确的句读应是“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 而非“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 因为“即”是“就”, “将”是“拿”的意思, 而不是“即将”一个词义。

明确了方法后, 让学生独自在书中用停顿符号标注要停顿的地方, 然后同桌交流, 最后当堂朗读, 说明停顿的理由, 师生共同评价、点拨。师生各抒己见, 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停顿的技巧, 逐渐培养朗诵的节奏感, 可用节奏传达情感的起伏。

3.读出重音, 把握基调

重音是感情的直接表现, 哪个字、哪个词、哪个句子是最要突出、最要表达、最含情感的, 在诵读时用重音, 就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如读《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重音落在“谁无死”“照汗青”上。因为这六个字气势磅礴, 高亢激荡, 使人们被文天祥为了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所震撼。学生明确了重音, 也就对诗文的情感有所把握, 把握到诗情的跌宕起伏, 朗读就有了一些味道。

4.巧读语调, 体味诗文

朗诵的语调, 就是把握其中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喜怒哀乐, 体现诗文的音韵美, 体味诗文的情感, 产生强大的感染力。要根据诗文内容、诗文情感处理好语速、语气、语调。如《木兰诗》“木兰辞官”部分, 读时语调由庄严转为热烈, “归来见天子, 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节奏稍快, “可汗问所欲,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 送儿还故乡”放慢节奏, 读得亲切、朴实, 感受木兰的英雄本色———功成身退, 不慕富贵, 眷恋家乡的品格, 读出诗的韵味, 品出诗的情感。

5.背诵课文, 感悟诗文

在情感朗诵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感悟诗文之美, 得到美的升华。抓住诗文内容、结构、意象, 来调动学生的记忆表象展开想象, 从而感知形象, 品味诗意, 走进诗文的意境。例如《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三个意象呈现的是悲苍之景, 而“小桥、流水、人家”三个意象呈现的却是一个温馨的家园, 这时在西风吹动的古道上, 一匹瘦马上的旅人怎不会“断肠天涯”呢?

6.运用体态, 陶醉诗蕴

表情、眼神、手势、姿态等也是朗诵中有机组成的一部分。恰当地运用体态语, 能准确地表达古诗文的感情, 升华朗诵效果, 使诵者和听者都化身文蕴, 陶醉于诗文中。如朗诵苏轼的《水调歌头》时, 双手做举酒杯状, 双目向上做望明月状, 双脚轻移, 口中吟诵诗词, 不由沉醉于词人的因政治上的失意及和弟弟的别离, 中秋对月时产生抑郁惆怅之意, 旋即又超然达观, 排除忧患, 对人间生活充满热爱。

古诗文阅读专项训练 篇3

九词日①

□李 白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携壶酌流霞②,搴菊泛寒荣③。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落帽④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俗称重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所以这天又叫重阳节。②流霞:美酒名。③寒荣:寒冷天气开放的花,指菊花。④落帽:据《晋书》载,大司马桓温和他的参军孟嘉与友人去龙山登高,孟嘉醉后,风吹落帽,自己却没有发觉,此举在当时有伤大雅,孙盛作文嘲笑他,孟嘉即兴写下“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作答,文采优美,语惊四座。后人以此典比喻文人不拘小节,风度潇洒。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自然景色?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子 规

□吴 融①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②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注]①作者吴融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居荆南(“荆楚”是一个历史的地域概念,大体上以今湖北全境和湖南北部为中心,向周边扩展到一定的范围),本篇大约就写在这个时候。②旧苑,指京城。

1.诗人借子规抒发了内心情感,请简要概括诗人的形象,并结合子规加以分析。

答:

2.本诗在颔联处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答:

南柯子·忆旧

□仲 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注]?

[注]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这首词的上阕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

答: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秋 霖[注]

□张维屏

秋霖十日失高秋,独眺江天起暮愁。

正寂寥时惟有雁,极空蒙处并无舟。

蒙蒙路滑征夫骑,漠漠寒生思妇楼。

已若阴霾害禾稼,更催霜雪上人头。

[注]秋霖:秋天的淫雨。

1.首联“独眺”起统领作用,扣“眺”字,作者在诗中具体描绘了几幅画面?

答:

2.尾联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诗的内容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下列各题。

满江红

□赵 鼎[注]

丁未九月南渡,泊舟仪真江口作。

惨结秋阴,西风送、霏霏雨湿。凄望眼、征鸿几字,暮投沙碛。试问乡关何处是,水云浩荡迷南北。但一抹、寒青有无中,遥山色。

天涯路,江上客。肠欲断,头应白。空搔首兴叹,暮年离拆。须信道消忧除是酒,奈酒行有尽情无极。便挽取、长江入尊罍,浇胸肊。

[注]赵鼎,南宋初年贤相,此词写于靖康之变后,作者奉宋高宗之命,告别中原南渡,途经仪真江口时。

1.上阕选取了哪些典型景物?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

2.下闋抒情,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

满江红·中秋寄远

□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管,一声吹裂。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令有愁无?应华发。

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1.此词中的月亮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2.同是望月怀远,这首词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一)

孟业,字敬业,巨鹿安国人。家本寒微,少为州吏。性廉谨,同僚诸人侵盗官绢,分三十匹与之,拒而不受。魏彭城王韶拜定州,除典签。长史刘仁之谓业曰:“我处其外,君居其内,同心戮力,庶有济乎。”未几仁之征入为中书令,临路启韶云:“殿下左右可信任者唯有孟业,愿专任之。余人不可信也。”又与业别,执手曰:“今我出都[注]君便失援恐君在后不自保全唯正与直愿君自勉。”业唯有一马,因瘦而死。韶以业家贫,令州府官人同食马肉,欲令厚偿,业固辞不敢。韶乃戏业曰:“卿邀名人也。”对曰:“业以细微,伏事节下,既不能裨益,宁可损败清风。”后高祖书与韶云:“典签姓孟者极能用心,何不置之目前?”韶,高祖之婿也,仁之后为兖州,临别谓吏部崔暹曰:“贵州人士,唯有孟业,宜铨举之,他人不可信也。”崔暹問业曰:“君往在定州,有何政绩,使刘西兖如此钦叹?”答曰:“禀性愚直,唯知自修,无他长也。”

天保初,清河王岳拜司州牧,闻业名行,复召为法曹。业形貌短小,及谒见,岳心鄙其渺小,笑而不言。后寻业断决之处,乃谓业曰:“卿断决之明,可谓有过躯貌之用。”寻迁东郡守,以宽惠著。其年,麦一茎五穗,其余三穗四穗共一茎,合郡人以为政化所感。寻以病卒。

(选自《北齐书·循吏传》)

[注]出都:六朝时人谓出至京城为出都。

1.对文段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nlc202309091359

A.魏彭城王韶拜定州(授予官职)

B.除典签(革除官职)

C.同心戮力,庶有济乎(成功)

D.寻以病卒(不久)

2.下面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业出身贫寒低微,年轻时在州府任官吏,他秉性廉谨,不接受同僚分给的不义之财,长史刘仁之表示要与他同心戮力,并希望会取得成功。

B.长史刘仁之对孟业颇为信赖,后征召入朝为官,临行向彭城王极力举荐孟业。虑及孟业日后孤立无援的处境,勉励他恪守正直的人格。

C.孟业唯一的马死后,彭城王为帮助家贫的孟业,想让官吏们同吃马肉,再加倍还给他钱,孟业坚决推辞。彭城王戏说那些名人是孟业请来的,孟业仍婉言谢绝。

D.孟业后来任司州长官的法曹官,因形貌短小,遭到鄙视。但后来孟业的断决之明折服了司州长官,不久,孟业升迁东郡守,为政以宽和仁厚而著称。

3.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业以细微,伏事节下,既不能裨益,宁可损败清风。

译文:

(2)禀性愚直,唯知自修,无他长也。

译文:

4.用“/”为文段中划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今我出都君便失援恐君在后不自保全唯正与直愿君自勉

(二)

赵师旦字潜叔,枢密副使稹之从子。美容仪,身长六尺。少年颇涉书史,尤刻意刑名之学。用稹荫,试将作监主簿,累迁宁海军节度推官。知江山县,断治出己,吏不能得民一钱,弃物道上,人无敢取。以荐者改大理寺丞、知彭城县,迁太子右赞善大夫,移知康州。

侬智高破邕州,顺流东下,师旦使人觇贼,还报曰:“诸州守皆弃城走矣!”师旦叱曰:“汝亦欲吾走矣。”乃大索,得谍者三人,斩以徇。而贼已薄城下,师旦止有兵三百,开门迎战,杀数十人。会暮,贼稍却,师旦语其妻,取州印佩之,使负其子以匿,曰:“明日贼必大至,吾知不敌,然不可以去,尔留,死无益也。”遂与监押马贵部士卒固守州城。召贵食,贵不能食,师旦独饱如平时;至夜,贵卧不安席,师旦即卧内大鼾。迟明,贼攻城愈急,左右请少避,师旦曰:“战死与戮死何如?”众皆曰:“愿为国家死。”至城破无一人逃者。矢尽,与贵俱还,据堂而坐。智高麾兵鼓噪爭入,胁师旦,师旦大骂曰:“饿獠,朝廷负若何事,乃敢反邪!天子发一校兵,汝无遗类矣。”智高怒,并贵害之。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平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录其子弟并从子三人。师旦遇害时,年四十二。柩过江山,江山之人迎师旦丧,哭祭于路,络绎数百里不绝。

同时有王从政者,以东头供奉官、阁门祗候,与侬智高战于太平场,被执,骂贼不已,至以沸汤沃之,终不屈而死。赠信州刺史,录其孙二人。

(选自《宋史·忠义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平∕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录其子弟∕并从子三人

B.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平∕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录其子弟∕并从子三人

C.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平∕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录其子弟并从子三人

D.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平∕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录其子弟并从子三人

2.下列对文中黑体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子指同曾祖父不共父的平辈兄弟——从祖兄弟、从父兄弟——的孩子,称为从子。这里指的赵师旦是赵稹的侄儿。

B.荫是恩荫之意。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勞而得到封赏或免罪。这里指赵师旦因赵稹的恩荫而得以任官。

C.大理寺是古代负责审判复核案件的官署名。因地方官员的司法权力过大,可自行勾决死刑犯人,造成不少冤假错案。为了使刑狱汇总,始置大理寺,作为复审机关。

D.赠本义是把东西无代价地送给别人。后来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也叫赠,文中就是此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师旦年少之时,尤其钻研刑名方面的学问,并因叔父赵稹的恩荫,试任将作监主簿,多次升迁为宁海军节度推官。

B.等到邕州被侬智高率兵攻破,城中守兵没有一个人逃走。守兵弹尽箭竭,赵师旦与监押马贵一起回到府衙,据厅堂而坐。

C.赵师旦与侬智高作战被抓住,责骂贼敌不已,最终不屈而死,被朝廷追赠为信州刺史,朝廷录用了他的两个孙子为官吏。

D.敌贼已经逼近邕州城下,赵师旦仅仅有士兵三百人,打开城门迎战敌贼,歼灭敌贼几十个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暮,贼稍却,师旦语其妻,取州印佩之,使负其子以匿。

译文:

(2)迟明,贼攻城愈急,左右请少避,师旦曰:“战死与戮死何如?”

译文:

答:

古诗文阅读训练29 篇4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5~8题.张九龄传

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九龄幼聪敏,善属文。年十三,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大嗟赏之,曰:“此子必能致远。”

开元十年,三迁司勋员外郎。时张说为中书令,与九龄同姓,叙为昭穆,尤亲重之。十三年,车驾东巡,行封禅之礼。说自定侍从升中之官,多引两省录事主书及己之所亲摄官而上,遂加特进阶,超授五品。初,令九龄草诏,九龄言于说曰:“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唯令公审筹之,无贻后悔也。”竟不从。及制出,内外甚咎于说。

初,张说知集贤院事,常荐九龄堪为学士,以备顾问。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珪以裨将安禄山讨奚、契丹败衄,执送京师,请行朝典。九龄奏曰:“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绝后患。”上曰:“卿勿以王夷甫知石勒故事,误害忠良。”遂放归籓。

二十三年,加金紫光禄大夫,累封始兴县伯。李林甫自无学术,以九龄文行为上所知,心颇忌之。乃引牛仙客知政事,九龄屡言不可,帝不悦。二十四年,迁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后宰执每荐引公卿,上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

九龄为中书令时,天长节百僚上寿,多献珍异,唯九龄进《金镜录》五卷,言前古兴废之道,上赏异之。又与中书侍郎严挺之、尚书左丞袁仁敬、右庶子梁升卿、御史中丞卢怡结交友善。挺之等有才干,而交道终始不渝,甚为当时之所称。

至德初,上皇在蜀,思九龄之先觉,下诏褒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唯令公审筹之,无贻后悔也.贻:造成,遗留.B卿勿以王夷甫知石勒故事故事:旧例

C竟不从竟:竟然.D下诏褒赠褒:褒奖.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说利用皇帝泰山封禅的机会,推荐和自己亲近的官员代理官职登山,并对他们特别加以晋级,张九龄认为这样做会引来非议和职责.B.张九龄认为防患于未然,处死安禄山,但皇上特别赦免了他,后来玄宗到了蜀地,才体会张九龄的先知先觉。

C.张九龄的品行被皇帝赏识,而李林甫不学无术又嫉妒他,于是张九龄张九龄只好推荐牛仙客担任参政知事。

D.中书侍郎颜挺之,尚书左丞袁仁敬,右庶子梁升卿,御史中丞卢怡都是有才干的人,他们与张九龄的交情被世人广泛地称道。

7.用几个短语概括张九龄的主要品质(不超过15个字)。(3分).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

②初,张说知集贤院事,常荐九龄堪为学士,以备顾问。

古诗文阅读训练(旭丽教案) 篇5

一、本大题7小题,共35分,古诗文阅读训练(旭丽教案)。

焦竑,字弱侯,江宁人。为诸生,有盛名。从督学御史耿定向学,复质疑于罗汝芳。举嘉靖四十三年乡试,下第还。定向遴十四郡名士读书崇正书院,以竑为之长。及定向里居,复往从之。万历十七年,始以殿试第一人官翰林修撰,益讨习国朝典章。二十二年,大学士陈于陛建议修国史,欲竑专领其事,竑逊谢,乃撰经籍志,其他率无所撰。翰林教小内侍书者,众视为具文①,竑独曰:“此曹他日在帝左右,安得忽之?”取古奄人善恶,时与论说。

皇长子出阁②,竑为讲官。故事,讲官进讲罕有问者,竑讲毕,徐曰:“博学审问,功用维均,敷陈或未尽,惟殿下赐明问。”皇长子称善,然无所质难也。一日,竑复进曰:“殿下言不易发,得毋讳其误耶?解则有误,问复何误?古人不耻下问,愿以为法。”皇长子复称善,亦竟无所问。竑乃与同列谋先启其端,适讲舜典,竑举“稽于众,舍己从人”为问,皇长子曰:“稽者,考也。考集众思,然后舍己之短,从人之长。”时方十三龄,答问无滞,竑亦竭诚启迪。尝讲次,群鸟飞鸣,皇长子仰视,竑辍讲肃立,皇长子敛容听,乃复讲如初。竑尝采古储君事之可为法戒者,拟为《养正图说》进之,同官郭正域辈恶其不相闻,目为贾誉,竑遂止。竑既负重名,性复疏直,时事有不可,辄形之言论,政府亦恶之。二十五年主顺天乡试,举子曹蕃等九人文多险诞语,竑被劾,谪福宁州同知。岁馀大计③,复鑴秩④,竑遂不出。

竑博极群书自经史至稗官杂说无不淹贯善为古文典正训雅卓然名家集名澹园竑所自号也讲学以汝芳为宗而善定向兄弟及李贽时颇以禅学讥之。万历四十八年卒,年八十。(选自《明史·焦竑》)

【注释】①具文:徒有形式而无实际作用的空文。②出阁:皇子出就封国。③大计:官吏每三年一次的考绩:明、清两代考核外官的制度叫大计,每三年举行一次。④鑴秩:降职或降级。

5.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定向遴十四郡名士读书崇正书院

遴:挑选。

b.始以殿试第一人官翰林修撰

官:做官。

c.乃先撰经籍志,其他率无所撰

率:一律。

d.皇长子称善,然无所质难也

难:疑难。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以竑为之长

始以殿试第一人官翰林修撰

b.

乃撰经籍志

皇长子敛容听,乃复讲如初

c. 时与论说

竑乃与同列谋先启其端

d. 复往从之

竑尝采古储君事之可为法戒者

7.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焦竑“性复疏直”的一组是(3分)

①益讨习国朝典章

②欲竑专领其事,竑逊谢 ③取古奄人善恶,时与论说

④皇长子仰视,竑辍讲肃立 ⑤竑被劾,谪福宁州同知 ⑥复鑴秩,竑遂不出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③④⑥ d.②③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焦竑作生员时就已经很有名气,在学业上他师从耿定向和罗汝芳、李贽等人,并且贯之始终。

b.焦竑任职翰林期间,众人对教小内侍读书一事敷衍,只有他考虑长远,做事认真,悉心引导。

c.焦竑担任太子讲官之后,并不囿于旧例照本宣科,而是大力启发,使之从容辩驳,对答如流。

d.焦竑为人粗疏率直,主持乡试之时,将应试举子的文章多批为险怪荒诞之语,因而落职罢官。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竑博极群书自经史至稗官杂说无不淹贯善为古文典正训雅卓然名家集名澹园竑所自号也讲学以汝芳为宗而善定向兄弟及李贽时颇以禅学讥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古人不耻下问,愿以为法。(2分)

②同官郭正域辈恶其不相闻,目为贾誉,竑遂止。(4分)

参考答案

一、古诗文阅读(35分,5~8题,每小题3分)

5.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意义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教案《古诗文阅读训练(旭丽教案)》。d(动词,诘难,问难)

6.考查对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

c(a.动词,任命

/介词,凭借。b.副词,只是/副词,才。c.介词,和,跟。d.代词,代定向/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7.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c(c(“疏直”当为迂阔率直之意,应据此判断。①说的是焦竑潜心研习,注意关键词“益”。②说的是焦竑为人谦逊,注意关键词“逊”。⑤说的是焦竑因“性复疏直”而得罪人,最终被找借口弹劾,是结果而非表现。)

8.考查对相关文意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层级为c。

b(a.师从“李贽”不合文意,参考文段首尾两段即可知。c.不是“太子”,是“皇长子”,且文中并无交代皇长子“从容辩驳”之句。d.“险诞语”并非焦竑对“举子曹蕃等九人”之文的评语,而是说这九个人的文章多奸邪虚妄之辞,作为主考官,焦竑自是责无旁贷。)

9.考查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

(1)竑博极群书/自经史至稗官杂说/无不淹贯/善为古文/典正训雅/卓然名家/集名澹园/竑所自号也/讲学以汝芳为宗/而善定向兄弟及李贽/时颇以禅学讥之。

[4分。错、漏两处扣1分,扣完4分为止。]

(2)①古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询问为耻,希望殿下能把(这些人)当成学习效法的榜样。

[2分。“以为”、“法”各1分。注意“以为”的省略句式以及“法”的词类活用。“不耻下问”作为一句成语,没有将“耻”翻译成意动用法也不扣分。]

②同僚郭正域等人嫉妒焦竑没有让他们知道,把焦竑(撰写《养正图说》)看成是沽名钓誉之举,竑就停止了撰写。

[4分。“恶”、“相”、“贾”等词的落实,各1分,“同官郭正域辈”大意1分。] 【文言文阅读参考译文】

焦竑,字弱侯,江宁人,做生员时就有很大的名气。跟随督学御史耿定向学习,又向罗汝芳质疑请教。参加嘉靖四十三年乡试,落榜而归。耿定向挑选郡中十四知名人士到崇正书院读书,任命竑做他们的头。等到耿定向辞官返乡居住,竑又跟随他回到乡里。万历十七年,竑才凭借殿试第一名的身份做翰林修撰的官,入翰林后,更加潜心研究本朝的典章制度。二十二年,大学士陈于陛建议撰写国史,想让竑一人负责这个事情,竑谦逊地拒绝了,只是撰写了经籍志,其余的内容一律没写。翰林负责宫中小内侍的读书教育,大家都认为这徒具形式,走走过程而已,竑却说:“这些人有朝一日要在皇帝身边做事,怎么能够忽视这件事呢?”竑选取古时阉人善恶之事,时常向他们阐述解说。

皇长子出就封国,竑担任讲官。旧例,讲官为帝王讲述诗书文史时很少有提问的,竑授课结吏,慢慢地说:“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询问,(他们的)作用是一样的。臣虽作详尽的陈述,但或许还有遗漏的地方,希望殿下多加提问。”皇长子说好,但是却没有质疑发问。一天,竑又进言道:“殿下您的话不轻易说出来,怕不是忌讳自己会说错吧?解答可能会有错误,提问又有什么错误呢?古时人不耻下问,希望殿下能以这些人作为学习的榜样。”皇长子又说好吧,但最终也没有问什么。竑于是就与同僚商议如何想办法去启发引导,恰逢讲到舜的事,竑就举“稽于众,舍已从人”来问,皇长子答曰:“稽,就是考证考查的意思。考查收集众人的想法意见,这之后放弃自己不擅长的东西,听取他人意见,发挥他们擅长的东西。”当时皇长子只有十三岁,回答问题流利顺畅,竑也是竭尽全力去启发引导。一次讲课的时候,一群鸟叽叽喳喳的飞过,皇长子不觉抬头看,竑就停止讲课,一脸严肃,神色庄重地站在那里,皇长子脸色郑重严肃起来,才又像先前那样继续讲课。竑曾经收集了古时王位继承者的能够作为楷式(典范)和鉴戒(可以对照引为教训)的事,打算写一本书,叫《养正图书》,进献给皇长子学习,同僚郭正域等人嫉妒焦竑没有让他们知道,把焦竑(撰写《养正图说》)看成是沽名钓誉之举,竑就停止了撰写。竑名望很大,性情又迂阔率直,如果一些时事认为不可,就会说出来,宰相府也很讨厌他。二十五主持顺天乡试,举子曹蕃等九人的文章多奸佞虚妄之语,竑因此被弹劾,被贬官为福宁州(今福建霞浦县)同知。岁末政绩考核,职务又降了一级,竑于是就不再出仕为官。

古诗文综合训练 篇6

一、填诗句。

1、春雨常常是历代诗人们吟颂的对象。“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你像牛毛,像花针,伴着温和的春风,打在身上将湿未湿。此刻,我想到了唐代诗人韩愈的一句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还想到了另一位唐代诗人杜甫的一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三句诗都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细细密密的特点。春雨也有不高兴的时候。如:“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也有突如其来的,令许多花儿“绿肥红瘦”的春雨,如“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诗人贺知章的眼里,春风是巧夺天工的裁缝,而在我最喜欢的是和风细雨,“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

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刚刚开始开放的荷花,亭亭玉立,令人喜爱,而盛开的荷花却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到“荷尽已无擎雨盖”的时候,预示着夏天已进入尾声了。

4、按要求写诗句:

(1)秋“霜”:“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2)秋“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3)秋“月”“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4)秋“露”“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5、“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文天祥说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临终前还告诫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王昌龄发出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满脸豪情,而丘逢甲在万紫千红的春天却这样悲叹“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岳飞则怒发冲冠,仰天长啸“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6、“酒”与中华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酒能消愁,曹操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能使人心旷神怡,李白说:“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酒能增进友谊,王维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出了庐山的多姿多彩,“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写出了敬亭山的百挑不厌。

8、儿童是那样天真可爱。“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写出了儿童捕蝉前的专注,“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写出了垂钓时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写

出了儿童剥莲蓬时的稚态,“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写出了儿童模仿大人种瓜时的讨人喜欢的样子。我还想到了描写儿童的这样一句诗“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9、根据“松竹梅风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写出至少4句相关的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春光二月迎新绿,四季常青不老松” “潇洒自然成族居,心中有节不全虚 ”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李次第开。”” “南园桃李花落尽,春风寂寞摇空枝。”“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10、“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不错,正如一句诗“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所说的那样,美好的事物是任何禁锢也阻止不了的。

1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告诉我们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诉我们死读书是没有用的,要做到知行统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告诉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只要敢于探索,展现在你眼前的景色将别有洞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告诉我们时间如流水,不会倒流,我们要珍惜时间;“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告诉我们今日事,今日毕。

12、《墨梅》、《竹石》、《石灰吟》三首古诗的共同特点是,看起来写的是物,实际上是在写人,其中“梅”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特点,“竹” 具有刚强勇敢特点。请写出《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明)。

1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妈妈常用“谁只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来教导我们,你能写出另一首《悯农》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

14、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她写了一首赞颂项羽,抒发爱国情怀的诗——《夏日绝句》。诗句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5、当我们回忆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情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中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6、当我们在外地过年时,常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17、离家在外的游子对着一轮明月思乡思亲,这样的诗句有:《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泊船瓜州》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8、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诗人的绝笔是《示儿》,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我还知道其他的爱国诗,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句是剑外

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19、我们学过的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有王昌龄的《出塞》,诗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卢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王之涣的《凉州词》,诗为: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20、20、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了这个问题。

21、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个性。

22、湖边那株丰姿绰约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望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缠缠绵绵。此景象真可谓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3、即将告别母校,告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自然会想到送别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李白送别 孟浩然时写下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离别之情。他还在送别好友汪伦时,写下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高适在送别董大时也写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表达了对好友的美好祝福。此情此景,我们还想到了用诗歌来表达我们的送别之情:“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24、历代诗人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诗作很多,如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登楼远眺,视野更为开阔,你会想到王之涣在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坐在顺水疾驶的船中,两岸景色一晃而过,不由令人想起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5、新春佳节,一派喜庆的气氛,人们也异常喜悦,用各种方法来喜迎这个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如燃放鞭炮等,正如(王安石)所写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6、若是欢迎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应该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7、每当月亮升起,你的心中会有一种美好的对幸福、团圆的一种向往,就会想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8、每当看到春光将桃、李、梨的花一夜间催开时,你自然的想起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数梨花开。

29、汗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说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的“于” 当“比”讲,它与(唐)代诗人(杜牧)写的《山行》中的霜叶红于二月花(诗句)中的“于”意思完全相同。

30、.春天是什么?是白居易记忆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红花绿波;是杜甫笔下似春雨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悄无声息;是唤醒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夏天是什么?是毛主席眼里“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的七色彩虹;是令杨万里惊叹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西湖风光。

31、我们几个手挽手默默地走在去火车站的路上,彼此无语。朝夕相处三年的挚友呀,怎舍得刹那间的分离。“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大家泪眼相视,情意无限!

32、人们常用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句来赞美老师对学生默默无闻的培育,潜移默化的熏陶。

33、每逢佳节,我们会给远方的亲人写信或发邮件,可以引用“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34、要写好作文,不光要看书,还要多参加实践活动,正如古人说的那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35、每当祖国需要你的时候,用“粉身碎骨全不怕。”来表达自己的决心。

36、同学们,当你们的朋友在学习浪费时间,有所松懈时,我们可以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样的名句来劝告他。

37、面对人生中的成功和失败,我们应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

38、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先进人物层出不穷,我们可以用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词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来赞美他们。

39、《白雪歌送武判断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0、《天净沙•秋思》中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1、苏轼名词《明月几时有》中富有哲理的名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42、生活中既要善于学习他人好的方面,又要善于从不好的方面吸取教训,这正如孔子《论语》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传诵千古的名句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44、《赠汪伦》一诗中,李白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表达他与汪伦之间的深厚情谊。

45、《示儿》一诗中,写作者心事的诗句是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46、读了《匆匆》,我想借用“《长歌行》中的诗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名言警句来提醒自己莫让时间“匆匆而逝”。

47、看到自己的朋友虚度时光,不好好学习,你会用这样一句名言告诫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48、教育人要积极向上,好上加好: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9、说明生命力顽强,用来礼赞百折不挠、蓬勃向上、积极有为的顽强精神和人生态度: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或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50、教育我们只有不断读书学习,吸取新鲜知识,思想、才学、智慧才会永不枯竭,永不陈旧,永远充满活力和生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51、教育我们面对严峻的考验要从容不迫、无所畏惧: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52、我们的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53、又一次竞选的失败,将我的心抛入到万丈深渊。哎,要知道我投入了多少精力,花费了多少时间应对这两次竞选呀,老天爷怎么对我一点也不开恩呢?我几时才能“何当金络脑,快步踏清秋”呀!

54、中秋佳节,皓月当空。那一轮圆月被黄灿灿的月晕衬托着,月光如透明的薄纱,朦朦胧胧地罩在大地上,清风拂面,不由撩动我思乡的情怀:离别故土几载,家乡的亲人可好!酸楚的我不禁潸然泪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亲人啊,可知道海外游子的心!

55、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此景象真可谓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56、月亮渐渐西沉,星星又悄悄地眨起了眼睛。望着满天星星,我不由得想起了爸爸白天对我说的话,是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爸爸,请你放心,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57、中秋佳节,手捧着香香甜甜的月饼,凝神眺望着皎洁的月亮,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远

在大连的表弟,心里默默祈祷着:“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58、战火连连,兵荒马乱,“望湖楼”酒家却依然是一片灯红酒绿,歌舞升平,歌女搔首弄姿,这真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达官贵人竟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这被侵占之地何时才能收复。

59、时光流逝,不能倒流,人们无力挽回,经常用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两句诗表示慨叹。

60、李玉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学习有些松懈了。你这样告诫他: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61、《过故人庄》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62、走到桂林,这里的景色好美呀。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63、我们的小草,在那纤细弱小的身躯里,竟然蕴藏着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啊!难怪古代诗人写下的咏草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千载之后,读来仍然使人激动不已。64、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字面上没有提到“情”字,但是通过景物描写却透出了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这两句诗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65、小军同学不知道立志的重要性,请你用《古今贤文》中的一句话送给他,让他明白人活着可不 能没有志向:年怕中秋月怕半,男儿立志在少年。或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66、“慈善一日捐”活动那天,社会各界人士慷慨解囊,由此你想到了卢梭的名言:装饰对于德行也同样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德行是灵魂的力量和生气。—— 卢梭 67、要想学好语文,不光要多读书,还要多参加实践活动。正如陆游所说的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68、历代诗人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诗作很多,如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69、登楼远眺,视野更为开阔,你会想到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的诗句: 欲穷千 里目, 更上一层楼。

70、坐在顺水疾驶的船中,两岸景色一晃而过,不由令人想起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71、“六一”儿童节那天,班上举行小小联欢会,同学们纷纷登台展示才艺,这时你会想到哪些四字词语来描述他们的表演呢?才华横溢、各显身手、各展其才、各显神通、余音绕梁、惟妙惟肖

72、本学期,同学们学习了不少文质兼美的课文。我们仿佛跟着作者来到了“桂林山水”,不禁想起了(汪洋大海 波涛汹涌 无边无际 奔腾不息 滚滚东流 一泻千里 江水茫茫 白浪滔天)等描写大海的成语;随着“孔子游春”,不由想起了(春暖花开,春意盎然,满面春风,春光无限,四季回春 绿草如荫,春风和气 春光漏泄 春光明媚)等描写春光的成语;观赏了“黄果树瀑布”,自然想起了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73、毕业典礼后,我将离开自己的母校。六年来,母校的老师和同学与我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离别的时候,我不禁想起了古代诗人送别朋友的一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74、这枚校徽让我找得好苦,差不多把整个房间都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我打开文具盒一看,没想到校徽就在这里!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75、每逢佳节,我们会给远方的亲人写信或发电子邮件,可以引用九月九日忆山东送兄弟除外或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这句诗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76、六年的学习生活老师对我们倾注了满腔的热血,你由此想到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或“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名言,以此表达你对老师的热爱和赞美。

77、要写好作文,不光要看书,还要多参加实践活动,正如古人说的那样: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78、我们爱你——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杭州西湖的(浓妆淡抹),(黄山)、(庐山)的云雾飘渺,(长江、黄河)的波澜壮阔。

80、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很多,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关于“学习”的成语则更多,你能想到哪些?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等。8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可以使我们眼界开阔。当我泛舟西湖,欣赏着美如画卷的景色时,情不自禁地想起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当我们来到枫叶似火的香山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回荡在我心间;来到北京天安门广场,面对高耸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让我想起诗人于谦的诗句“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当我手抚长城,联想到孟姜女盼丈夫归来,哭倒长城的凄惨故事时,《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的诗句再次跃然眼前;而当我置身庐山,则再次加深了对《题西林壁》中“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一“旁观者清”的朴素道理的认识……

82、在你即将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时,你会想起哪些关于送别的古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或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8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84、古语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凡立功名于世者,无不是从小处做起,注意点点滴滴的积累,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品德才能,不断自我完善的。

85、读书使人睿智,要想获得广博的知识,就得像鲁迅先生所说:我好象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可是,好多同学总是认为没有时间读书,却在游戏机里肆意耗费时间,这让我们想起鲁迅先生的另一句名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86、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古时,《老子》中说:“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庄子》中言:“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现在,你会说:“诚信是做人之根本,立业之基。”

87、历代诗人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诗作很多,如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88、教育孩子不能大骂,我们的老师教育我们时,常常和风细雨,正似“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滋润着我们心田。

89、“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诵读这流传千古的名句,谁不为背井离乡绵绵无尽的思乡之情所感动?

90、“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读着这优美的诗句,哪个浪迹天涯的浪子不希望飞回生我养我的故乡?

91、“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吟诵这豪迈的诗句,谁不为在外面建功立业的健儿们的思乡之情所感动?

9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读着这凄婉的诗句,谁不理解浪迹天涯的游子那浓浓的思乡之情?

9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来临,读着这千古名句,那些身在国外留学的学子们,谁不想念自己的祖国和亲人啊?

9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读着这伤感的诗句,哪个游子不会涌起乡愁?

95、我们曾学过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绘了一幅无边草原里牛羊成群的草原图画。

96、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在《七步诗 》写到: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表达了诗人对骨肉相残、同根相煎的悲愤之情。

97、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诗人的绝笔是(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句表达了之死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天下安定。你还能写出其他的爱国诗吗?诗名诗《从军行》,诗句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98、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被中国文坛合称为(李杜)。其中,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杜甫生平第一快诗是《闻官收河南河北》,抒发了故乡被收复时的狂喜心情。我们还学过杜甫写景的诗《望岳》和《绝句》。

99、赠别诗在我国古诗占重要地位,许多著名诗人都有优秀作品,如李白的《赠汪伦》写到(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杜甫的《江南缝李龟年》写到(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王维的《 送元二使安西 》写到(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高适的《 送别 》写到(昨夜离心正郁陶,三更白露西风高。萤飞木落何淅沥,此时梦见西归客。曙钟寥亮三四声,东邻嘶马使人惊。揽衣出户一相送,唯见归云纵复横。)。

100、我们还学过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有王昌龄的《 出塞 》,王之涣的《 凉州词 》。

101、“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除了《 古朗月行 》,我们还学过选自“汉乐府”中的《长歌行》其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句含有很深的哲理,劝导人们要从小努力奋斗。

二、古诗七彩园:(填色彩)(3.5分)

1、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2、(青)蓑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4、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5、(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6、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8、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9、(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10、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1、(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12、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4、(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15、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16、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7、(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三、古诗百花园填花名。(2.5分)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5、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四、古诗动物园:(填动物)(3.5分)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3、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4、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5、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7、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8、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9、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1、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12、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五、古诗数字园:(填数字)(4分)

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2、白发

(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

(三)人。

4、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5、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6、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六、古诗地名园:(填地名)

1、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4、(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5、(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7、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8、(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9、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10、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4、(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1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6、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7、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19、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七、请你根据诗句内容,写出与它相关的名胜。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洞庭湖)

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西湖

3、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

华山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

6、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苏州

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

8、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庐山

9、“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 桂林

八、将诗句中隐藏的成语写在横线上。

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淡妆浓抹)

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拘一格)

3、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草长莺飞)

4、千锤万击出深山,要留青白在人间。(千锤万击)

5、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万马齐喑)yīn 喑:哑

九、填古诗句。

1、来到瀑布脚下,望着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昨天晚上,有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岸花明又一村”。

3、人们常常用“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来比喻知音觅或乐曲高妙。

4、“明日复明白,明日何其多,今日若不为,此事何时了。”是啊,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呢,却是一去不复返。不抓住今天,永远期盼着明天,幸运会向你招手吗?

5、我们几个手挽手默默地走在去火车站的路上,彼此无语。朝夕相处三年的挚友呀,怎舍得刹那间的分离。“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大家泪眼相视,情意无限!

6、我们的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7、又一次竞选的失败,将我的心抛入到万丈深渊。哎,要知道我投入了多少精力,花费了多少时间应对这两次竞选呀,老天爷怎么对我一点也不开恩呢?我几时才能“何当金络脑,快步踏清秋”呀!

8、中秋佳节,皓月当空。那一轮圆月被黄灿灿的月晕衬托着,月光如透明的薄纱,朦朦胧胧地罩在大地上,清风拂面,不由撩动我思乡的情怀:离别故土几载,家乡的亲人可好!酸楚的我不禁潸然泪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亲人啊,可知道海外游子的心!

9、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此景象真可谓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0、到了瀑布脚下,捧着清澈的泉水,舒服极了。昂首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朵朵美丽的玉花。望着这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来。眼前这瀑布里没诗中那瀑布的壮景,却也有“飞落数来崖,碎玉叹飞花”的奇观。

11、深秋,校园的梧桐叶枯黄了,时而像打着秋千,飘飘悠悠;时而像降落伞,摇摇欲坠;时而像一群燕子,自由飞翔„„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地面上像是铺上一条无比宽大的金毯子。望着这景象,我不由地吟诵起龚自珍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落叶虽不是春天的“落红”,却具有“落红”的献身精神,不正像我们的老师冯?

12、梅,自古以来就倍受人们的称赞。要说古人赞颂梅的诗句,就更是数不胜数了。“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便是一个例子。梅独自傲立于风雪中的顽强精神,确实令人感慨万千。

13、“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不错,桃花的花瓣上还带着昨夜的露珠,还不停地催促其他小花儿快快开放,笼罩在烟雨之中的柳树绿得翠生生的,绿得碧澄澄的,此情此景真令人心旷神怡!

14、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踏破铁鞋无觅处”时,爸爸走了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于是迅速地解开了这道难题。

15、老师,你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您那眼角的皱纹,有一条是为我而生,您那头上的银发,有一丝为我而白。“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

16、春雨,古今中外多少人赞美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大诗人杜甫描述你来到人间的佳句。你来了,如烟似粉,悄无声息,垂柳在你的抚慰下吐出新芽,竹子在你的滋润下拔节,禾苗在您的沐浴下盈盈闪光„„

17、“吹而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泥土的信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

18、月亮渐渐西沉,星星又悄悄地眨起了眼睛。望着满天星星,我不由得想起了爸爸白天对我说的话,是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爸爸,请你放心,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19、中秋佳节,手捧着香香甜甜的月饼,凝神眺望着皎洁的月亮,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远在大连的表弟,心里默默祈祷着:“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0、战火连连,兵荒马乱,“望湖楼”酒家却依然是一片灯红酒绿,歌舞升平,歌女搔首弄姿,这真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达官贵人竟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这被侵占之地何时才能收复,21、爷爷70大寿,亲朋好友都前来祝贺。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可爷爷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霜叶红于二月花”。爷爷,你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爷爷笑了,摸摸我的头:“就你会耍贫嘴!”

22、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更上一层楼。”)

23、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4、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5、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26、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7、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28、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29、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

30、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踏破铁鞋无觅处)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1、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霜叶红于二月花‟)。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爷爷高兴地笑了。

32、老师,你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您那眼角的皱纹,有一条是为我而生,您那头上的银发,有一丝为我而白。“_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

33、深秋,校园的梧桐叶枯黄了,时而像打着秋千,飘飘悠悠;时而像降落伞,摇摇欲坠;时而像一群燕子,自由飞翔……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地面上像是铺上一条无比宽大的金毯子。望着这景象,我不由地吟诵起龚自珍的诗句:“_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落叶虽不是春天的“落红”,却具有“落红”的献身精神,不正像我们的老师冯?

34、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此景象真可谓是“_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35、“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写出了儿童捕蝉前的专注,36、“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写出了垂钓时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

37、“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38、“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写出了儿童剥莲蓬时的稚态,39、“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写出了儿童模仿大人种瓜时的讨人喜欢的样子。

4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告诉我们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4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4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告诉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只要敢于探索,展现在你眼前的景色将别有洞天;

十、古诗词知识竞赛题。(只填序号)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出自《汉乐府·长歌行》。(1)悲伤(2)伤悲(3)忧伤

2.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

(1)似曾相识鸟归来

(2)似曾相识雁归来

(3)似曾相识燕归来 3.《七步诗》的作者是()。(1)曹植(2)曹丕(3)曹操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1)阴山(2)边关(3)燕山

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1)花重绵阳城(2)花重锦州城(3)花重锦官城

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1)《游园不值》(2)《春望》(3)《春夜喜雨》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的诗句。(1)王勃(2)李白(3)白居易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是文天祥的诗句。(1)汉青(2)汗青(3)汗清

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1)因为(2)坐下(3)座位

10.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1)多少楼台烟波中(2)多少楼台风雨中(3)多少楼台烟雨中 1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的诗句。(1)王维(2)王之涣(3)王勃

12.《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1)张养浩(2)马致远(3)元好问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

(1)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2)王昌龄《出塞》(3)杜牧《江南春》 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1)春色(2)梨花(3)雪景

1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的《无题》。(1)李贺(2)李清照(3)李商隐

1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的()。(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登高》(3)《蜀相》 17.“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的词句。(1)岳飞(2)辛弃疾(3)陆游

18.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句中,()。

(1)红色(2)花(3)树叶

19.“海上生明月,()共此时”是张九龄的名句。(1)天地(2)天下(3)天涯

2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的《别董大》。(1)高适(2)岑参(3)王昌龄

2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君”是指()。(1)李延年(2)李龟年(3)崔九

22.“别时容易见时难”“相见时难别亦难”分别是()的诗句。(1)李煜、柳永(2)柳永、李清照(3)李煜、李商隐

“红”是指

答案: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2))”出自《汉乐府·长歌行》。(1)悲伤(2)伤悲(3)忧伤

2.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3))。

(1)似曾相识鸟归来

(2)似曾相识雁归来

(3)似曾相识燕归来 3.《七步诗》的作者是((1))。(1)曹植(2)曹丕(3)曹操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1))”。(1)阴山(2)边关(3)燕山

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3))。(1)花重绵阳城(2)花重锦州城(3)花重锦官城

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1))。(1)《游园不值》(2)《春望》(3)《春夜喜雨》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1))的诗句。(1)王勃(2)李白(3)白居易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2))”是文天祥的诗句。(1)汉青(2)汗青(3)汗清

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1))。(1)因为(2)坐下(3)座位

10.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3))。(1)多少楼台烟波中(2)多少楼台风雨中(3)多少楼台烟雨中 1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1))的诗句。(1)王维(2)王之涣(3)王勃

12.《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2))。

(1)张养浩(2)马致远(3)元好问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1))。

(1)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2)王昌龄《出塞》(3)杜牧《江南春》 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3))。(1)春色(2)梨花(3)雪景

1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3))的《无题》。(1)李贺(2)李清照(3)李商隐

1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的((2))。(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登高》(3)《蜀相》 17.“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1))的词句。(1)岳飞(2)辛弃疾(3)陆游

18.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句中,“红”是指((2))。

(1)红色(2)花(3)树叶

19.“海上生明月,((3))共此时”是张九龄的名句。(1)天地(2)天下(3)天涯

2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1))的《别董大》。(1)高适(2)岑参(3)王昌龄

2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君”是指((2))。(1)李延年(2)李龟年(3)崔九

22.“别时容易见时难”“相见时难别亦难”分别是((3))的诗句。(1)李煜、柳永(2)柳永、李清照(3)李煜、李商隐 十一.名句联句。

1、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唐】李白

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宋】杨万里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唐】贺知章

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6、(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凉州词》【唐】王翰

7、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逢雪宿芙蓉山》【唐】刘长卿

8、(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唐】 高适

9、(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唐】李白

10、(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原》【唐】李商隐

1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四时田园杂兴》【南宋】范成大

1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1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北宋】王安石

1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唐】白居易

15、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唐】杜牧

1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水调歌头》【宋】苏轼

1、迟日江山雨,春风花草香。——春季——诗圣——杜甫——《绝句》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秋季——诗魔——白居易——《暮江吟》

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夏季——山水诗人——杨万里——《小池》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冬季——山水诗人——柳宗元 ——《江雪》

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边塞诗人——王昌龄——《出塞》

6、你了解下列诗人吗?他们分别是谁?

大杜:(杜甫)小杜:(杜牧)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诗鬼:(李贺)堪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王维)

古诗文综合训练 篇7

在目前初中七到九年级的语文教学中, 囊括了各种题材的文学作品, 其中最具中国特色的就是中国古诗词。中国古诗词的悠久历史和独特的结构特点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事实上, 抑扬顿挫的古诗词有着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的独特韵味, 正因如此, 古代的诗词教学, 非常重视诵读, 吟诗在古代如同现代人写字一样, 是每个读书人必备的基本功。古人把读诗叫做“吟诗”, 吟, 又称吟诵, 或吟咏, 吟唱, 吟诗时摇头晃脑, 读得入迷了, 身体常常跟随着节律摇动, 进而入诗情会诗意。“动言曰吟, 长言曰咏。作诗必歌故言吟咏情性也。” (孔颖达) 很多古代诗人就是通过“吟”来欣赏、创作诗歌的。吟诗自有其法, 吟要遵从语言的规律, 即通过强化诗歌的音乐节奏来表达吟诵者对于诗词的理解, 其过程也是对原作的二度创作。发源于战国时代, 明、清盛极一时的“常州吟诵” (史称“吴吟”) 就已进入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 可惜, 由于吟诗调子没有准谱, 没有定调, 没有被很好地记录、保存和整理, 只是在教授者与学习者之间口耳相传, 因此很多吟诗的方法没能像“常州吟诵”一样传续下来。

朱光潜在《诗论》中说“中国人诵诗似不很讲究, 颇类似和尚念经, 既不合语言的节奏, 又不合音乐的节奏”。朱光潜这番话就是相对于古人吟诗而言的。现如今, 吟诗的传统在语文课堂上已全然消失, 即便语文教师也会指导学生朗诗读词, 但多半按照读文的方式来指导, 属于不得古人吟诗要领不合古诗内在节律的读法, 这对于让学生通过读达到“得其法、会其意”的效果是没有多大帮助的, 从某种程度上说, 也就造成了现在的初中生不愿读诗不愿学诗厌学情绪的蔓延。那么, 如何来改变初中古诗词教学这一长期存在的问题呢?本人认为可以洋为中用, 中西合璧。卡尔·奥尔夫 (1895—1982) , 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在其长期的音乐教育实践中, 提出了“原本性音乐”的概念, “原本性音乐”的教育本身就具有古老的传统。“原本”是指属于基本元素的、原始素材的、原始起点的、适合于开端的。原本性音乐决不只是单纯的音乐, 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即于教学中, 将语言、动作、音乐融为一体, 通过教师的指导, 由学生亲自参与, 甚至自行设计, 即兴进行表演。需要指出的是奥尔夫教学法中最核心的内容是节奏, 节奏训练在这里既是入门的先导, 也是其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基础。这种教学方式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可操作性及其由此带来的显著的实效性。二战以后, 奥尔夫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并且也在各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中国古典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性, 而且特别讲究韵律, 而奥尔夫在其音乐教育实践中提出的“原本的音乐”, 在教育行为上就是将语言、动作、音乐融为一体。在教师的指导下, 由学生亲自参与, 甚至自行设计, 即兴地去进行表现, 而能够把语言、动作、音乐融在一起的最核心、最基本的要素就是节奏。节奏训练在这里既是入门的先导, 也是其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基础。所以, 总的来说,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就是语言、动作、音乐三位一体, 并且以节奏贯穿于其中, 将其三者连接。与此同时, 奥尔夫十分提倡音乐与本土文化的结合, 例如在奥尔夫教学法中, 音值这个音乐要素经常与人名、地名等相结合, 如图1——1和例1—2从简单的音乐和名词、句子的相结合可以看出, 简单的日常生活名词并不是只有循规蹈矩的学习方式, 我们可以通过与音乐的节奏的结合来增加学习乐趣。

例1—1

例1—2

在语文课程的古诗词教学上, 奥尔夫教学法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据调查,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 古诗词有100多首, 占教材的比重的15%—18%, 在升学考试中占的比重高达6%。古诗词教学之重要, 越来越挑战着语文教学的难度。随着多元化教育的逐渐深入, 目前的传统古诗词教学显得并不能太引起学生的兴趣, 更多时候陷入了死背、硬背的误区。这样不仅不能很好地掌握古诗的特点, 同时还会让学生对学习传统文化产生抵触的心理。笔者通过将古诗词与音乐节奏相结合, 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古诗词学习中, 将枯燥转变为兴趣, 将死记硬背转换为即兴创作, 如例1——3, 例1—4

例1—3

例1—4

据笔者整理, 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中, 必须学习掌握的古诗词有四首:《观沧海》 (曹操) 、《次北固山下》 (王湾)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这四首古诗词当中, 音韵对账的有三首, 而《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由于其音韵的特殊性, 暂不列入研究的范围。

《观沧海》 (曹操) 是一首八言对账诗, 共有六句, 押韵工整。可以从“奥尔夫节奏基石”中, 可以找一些简单的节奏来运用于这首古诗。如例1—5, 在这首诗的语文教学中,

例1—5

可以将这些简单的音乐节奏编排进古诗中, 如例1—6同时我们也可以把简单的节奏基石做成多种卡片, 让学生自由选择, 只要符合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即可。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中, 课外古诗词背诵部分共有10篇, 除了一篇《如梦令》 (李清照) , 其他古诗均可变成朗朗上口的短小节奏练习。在课外部分, 节奏不需要只拘泥于简单的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可以加入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例1—7。如果有同学对这样的方式十分感兴趣, 可以鼓励学生用复杂的节奏编写《如梦令》 (李清照) 。

例1—6

例1—7

而对于七言的古诗, 在节奏的选择和编排上就比五言的古诗多了很多的选择空间, 不仅可以利用1—5的节奏, 同时也可以利用1—7的节奏, 这样就可以依照古诗的韵律, 更加能表现突出古诗一开始最原始的形态“诵读”, 如例1—8。在五言古诗的原则上, 由于其节奏短小, 并不需要很多复杂的节奏, 不然会让学生产生到底是在学语文还是在学音乐的顾忌。而七言古诗由于其音韵的特点, 不仅可以在节奏的编排上比五言古诗多出更多的选择, 同时也可以在音乐课上, 借助音乐老师的专业知识来辅助诗歌教学。

例1—8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中, 必须学习掌握的是《木兰诗》、这是一首北方的乐府民歌, 本就可以唱成曲调来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 原本的模式均是老师解释其中词语的含义, 分段理解分析, 并且要求学生全篇背诵, 通常在背诵上学生会出现重复背诵但是不见效果的现象, 并且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 对于语文老师来说也是一种很大的负担。对于这样的长篇却有音韵的诗作, 参考“奥尔夫节奏训练”的方法, 首先需要将长诗分成块, 第一段和第二段都是五言诗句, 参考之前的节奏, 可以运用到例1—5的简单节奏, 第一段和第二段在全诗中属于在字面上可以被学生理解的两段, 在前两段的编排上, 完全可以将1—5的节奏制作成小卡片, 让学生分成小组来逐一来将卡片贴到相应的诗句底下, 每个学生贴的节奏都是不一样的, 需要在组里统一出一个“小组节奏”, 再把“小组节奏”上交汇总, 由每个小组的学生来将其演奏出来, 大家一起选择一个最为合适诗句的节奏, 这样第一段和第二段的节奏就可以在学生的齐心协力下完成。课外共有10篇古诗, 共有三篇五言古诗和七篇七言古诗, 除了将节奏编进古诗, 在掌握了方法以后, 可以加入拍手、跺脚、捻指等声势, 这样古诗学习的方式就会更加具有多样性, 同时回归了古人“摇头晃脑“的时代, 古诗就变成了一项可以随时随地随处更加可以调动身体的一切进行的诵读活动,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 是某种程度上打破了沉闷的课堂教学。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 必学科目中有诗歌词五首, 特别注意地是其中有一首《水调歌头》, 这首意境优美的词早就被变成了郎朗上口的歌曲开始传唱。通过这首歌曲, 也可以看出诗歌可以跟音乐可以结合地十分自然。在语文教学中, 这首词是学习“奥尔夫节奏”的一个很好的范例, 例1—9。从谱子中可以看出, 整首歌词都没有复杂的节奏, 均是1—5和1—6的简单节奏型, 但是却紧跟着诗歌的节奏和意境。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先参照歌曲谱来帮助学生打出诗歌的节奏, 在掌握基本节奏, 有了对诗词的一定理解以后, 老师可以把这首歌放给学生听, 来感受真正意义上诗歌、音乐合二为一的感觉, 与此同时, 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创造, 因为节奏是音乐的基石, 只要掌握好了节奏, 对于之后的诗歌教学会取得很大的成功。

例1—9

在八年级以后的语文教材中, 九年级上册课内有词五首, 分别是《望江南》《渔家傲》《江城子》《武陵春》《破阵子》, 都是不规整的词的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参照《水调歌头》, 如果这些词有现成的歌, 那么可以先将谱子找出来让学生熟悉, 然后试着用歌曲的形式将词唱出来。课外的诗歌基本上是工整的形式, 依旧可以参照1—5, 1—7给出的节奏形式进行编写。九年级下册中课内有诗经两首, 这两首诗在音韵上都属于短小精悍的类型, 不宜使用太过于复杂的节奏, 但是可以加入一些拍手、跺脚、捻指的声势, 这样在听觉上不仅更加具有节奏感, 同时也加强了诗歌朗诵的气质, 不失让人想起古时千人诵读的景观。在课外古诗词中, 古诗类型变得丰富而多样, 同时也加深了理解难度, 在这一部分, 可以综合利用节奏、声势, 甚至还可以鼓励学生将其编成曲, 吟唱出来。

古诗文综合训练 篇8

【关键词】语文 古诗文 诵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72-02

中学语文课本的古诗文往往包含了许多优秀古诗文,从先秦文集到明清词曲,课本都有涉及,尽管课本中包含的古诗文部分相对于整个中国文学宝库来说还只是沧海一粟,但是对于初中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来说已经有极大帮助了。要学生能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就需要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进行技巧教学,提升教学的效率,而诵读训练对于学生学习古诗文具有极大的帮助。

一、纠正读音,文字通顺

古人对于古诗文的学习就曾说过诵读次数多了,那么诗文的意义就自然理解了,因而可以看出诵读的重要性。而诵读对于字音的要求也是相对较高的,由于部分汉字具有多音多义的特点,因此教师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应当要注重对多音字的讲解,要让学生在进行文章诵读时不仅能够记住读音而且能够掌握其意义。除了多音字、多义字,在古诗文中还可能存在通假字,通假字产生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点:(一)汉字用法未统一,可以使用几个同音或者相似的字来代替,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较早时期的古诗文中,如先秦时期。(二)作者误写。这种情况主要是作者在进行写作时不小心写了别字,因此导致了通假字。(三)誊写者错写。由于古代书籍是依靠誊写来流传的,人工誊写校对难免出错,这就导致了错字别字,因而也就导致了通假字的出现。对于这些特殊字,教师应当要学生认真诵读,在正音的情况下再以自然的状态理解意义。

二、学会停顿,理解句义

之所以进行诵读训练,主要是为了理解古诗文。古诗文十分讲究停顿,停顿不同,句义也往往会发生变化。假设进行了错误的停顿,那么就不能够很好地理解意思,导致对文章内容的误解。那么怎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停顿呢?停顿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把握。第一点就是进行不同的停顿,再让学生进行对比,再者就是利用录音来进行停顿判断,从而让学生能够把握正确的停顿方式进行停顿。不同的停顿对于句子的意思理解会有影响,因而应当要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有正确的停顿意识,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三、进行模仿,读出韵味

掌握正确的读音,把握正确的停顿,这还仅仅是诵读训练的初始阶段。诵读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体会文章的深层含义,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诵读的初期阶段。作者在进行古诗文撰写时,往往怀抱着情感,这种情感体现在字里行间,诵读能够将这种感情进行外化,要实现外化就必须要奠定自身的情感基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诵读时对照录音进行模仿比对,要读出录音中的韵味,要实现眼耳口心的统一。诵读的抑扬顿挫可以充分表达出朗诵者的个人情感。

四、图文并赏,把握结构

学习古诗文,不仅要利用诵读把握文章结构,还需要更好地把握内涵。理解能够加速背诵,而背诵也能够加速理解,二者是一个相互的过程。要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对文章的理解速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静态的文章动态化,给学生提供动态思维。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古诗文的诵读时为学生配乐,提升学生的诵读兴趣,感悟其中的诗意。如在教授古诗时,可以搭配与诗文相关的图片以及古风音乐,从而帮助学生提升兴趣。教师在进行古诗文教授时,也可以充分利用PPT的动态化特点,对重点词句进行标注,让学生了解其在稳重的重要作用。

五、仔细诵读,创设意境

多次阅读能够加速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诵读训练时,还应当要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古诗文不同于现代文,其语言更为简练,短短数语却包含无数深意,因此要展开想象才能够体会其中的含义。教师在教授古诗文时,要要求学生在想象中进行诵读,在诵读时,要在脑海中形成一幅画,要将古诗文中的句子还原到画中,利用想象去丰盈古诗文内容,加深自身对于古诗文的理解程度,进一步靠近作者,领悟作者的个人情感特征。

六、进行比赛,引发兴趣

这种比赛并不是指的是每个学生进行单一诵读,单一诵读的形式过于呆板,很容易消磨学生的兴趣,因而在记性比赛的设定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情感特征,要进行多层次、多样化的比赛项目,让学生能够产生新鲜感,从而提升对比赛的兴趣。教师设定的比赛方式可以由齐读、教师领读、分组读、配乐读以及自由读等等。教师要求学生在进行诵读时必须要配带感情,不能够仅仅是朗读。教师可以先将学生进行分组,利用诵读来评选出最佳小组,在有竞争的状态下,学生往往会竭尽全力朗读,以为小组赢得荣誉。在为小组努力的同时,由于进行了多次诵读,因此学生对于古诗文的熟悉度也进一步提升,从而加深了对古诗文的理解,再者,进行小组比赛能够活跃课堂,引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文章从来都不是冰冷的,每篇文章都是融入了作者的个人情感。而古诗文的表达方式和现代文并不一样,因而要体会作者的情感特点,就需要进行多次诵读,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多次诵读能够很好地消除现代人与股改人之间的情感差距,能够让学生体会作者的个人情感,从而获得共鸣。

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对于诵读法就十分认同,他也认为多加诵读对于读者理解作者的情感有莫大帮助。古诗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先辈们的智慧累积,尽管现今已经不再使用文言文,但是仍旧应当要掌握古诗文的学习方法。诵读法对于理解古诗文含义来说具有极大的帮助,只有不断诵读,才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解力。

参考文献:

[1]易闻晓著.中国古代诗法纲要[M].齐鲁书社,2005

[2]张新强著.语文教学科研的成果表达[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上一篇:如何写贫困生补贴申请书?下一篇:教研组校本研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