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教学设计及课件

2024-05-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狼教学设计及课件(共9篇)

狼教学设计及课件 篇1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

(2)积累文言词汇:止、敌、顾、前、去、犬、意、洞、隧等。

(3)理清情节结构,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讨论探究,自己解决生难字词,自己感悟课文,教师适时点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屠户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2)学会勇敢机智地与邪恶势力作斗争。教学重点:积累词汇,理解文意,体会道理。教学难点:怎样理解文章的主旨。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知道,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由于他过分仁慈,险些丧命,幸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现在有一个屠户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那么屠户是否从东郭先生身上汲取了教训,或又重蹈旧辙?狼也许变善良了?那么究竟如何,现在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狼》这篇课文。

2、作者、作品介绍

蒲松龄。字,一字,别号,世称,清代文学家、小说家。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他毕生精力完成《 》,该书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的意思是记述,“异”指奇异的故事。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现实意义。

郭沫若曾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老舍曾评价: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二、加点字注音:

缀行 屠大窘 苫蔽成丘 弛担持刀 zhuì jiǒng shàn bì chí

眈眈相向 目似瞑 隧入 狼亦黠矣 尻尾 顷刻 dān dān míng suì xiá Kāo qǐng

三、课文故事情节。

【注:以下只是内容归结。上课时按小组分工,每组重点朗读、解析一个段落,其它段落标出不懂之处,疑惑之处,向重点分析小组提问解决,各小组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探究,最后把内容整合在一起,来完成对课文的理解。(术业有专攻,既节省时间,又锻炼能力,还解析了课文,一举三得!)】

(一)重点词语

(1)词类活用现象:

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

隧:名词作动词,“从隧道中打洞”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前:名词作动词,“上前”(2)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3)一词多义:

止:①同“只”,止有剩骨。

②停止,一狼得骨止。

意:①神情,意暇甚。

②想,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敌:①攻击,恐前后受其敌。

②敌方,盖以诱敌。

前:①前面,恐前后受其敌。

②上前,向前,狼不敢前。

(二)引导学生理解文本。

按所分派任务,每组两位同学展示,一位朗读,一位翻译文意,同时还要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提问。

【整理问题方面,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主要内容如以下展示。如果学生不能发掘出知识点,要进行适当的补充。】(1)通读全篇、整体感知

①课文开篇向我们交代了几大要素?分别是什么? ②“缀行甚远”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③屠夫急中生智想出了什么办法? ④狼的狡猾体现在什么地方? ⑤“并驱如故”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⑥请指出描写屠夫心理的句子 ⑦屠夫决定奋起自卫,表现在哪?(通过以上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狼的狡猾贪婪,以及把握屠户的心理变化)(2)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三段,用原文回答课件上的问题。①两狼的计谋: ②前狼假寐的姿势:

③前狼假寐的神态: ④前狼假寐的目的:

⑤后狼径去的目的: ⑥此节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3)文章最后一段,引导学生分析故事的道理所在。

师:本段通过议论来嘲讽恶狼,但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

(可让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引导总结:不是,狼在此实际上是恶人的化身,代表的是那种贪婪、凶狠、狡诈、愚蠢的恶人,说明对待这种象恶狼的恶人就应该象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正是此文的寓意所在。)(4)借助课件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

(三)请说说你所知道的有关狼的成语、谚语或俗语。

引狼入室 豺狼当道 狼子野心 狼心狗肺

狼吞虎咽 狼狈不堪 狼狈为奸 狼奔豕突 如狼似虎 声名狼藉 狼烟四起 鬼哭狼嚎 前怕狼,后怕虎 前门惧狼,后门进狼

(四)拓展阅读

本文中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这正是蒲松龄的狼的故事所告诉我们的。

四、布置作业: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写出自己的感悟。

学校实施“狼”的教育,狼雕变为少年偶像

6月24日《广州日报》报道,昨日上午,一个狼群雕塑在深圳市南山区一小学揭幕,这组雕塑的底座上刻有说明:“东方似‘羊’的教育,培养的是温文尔雅、逆来顺受、安于现状的人。西方似‘狼’的教育,培养的是个性张扬、敢于挑战,不断超越的人。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世界里,我们通过对狼的性格剖析,教育我们的孩子要成为强者。”该校校长表示,目前他们倡导的是对孩子进行“狼”的教育,建一座狼群雕塑也是为了让孩子们学习“狼”的精神。

狼教学设计及课件 篇2

1 演示型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原则

应用多媒体课件之前要设计并制作相应的课件。如何设计制作演示型多媒体课件, 应掌握以下四个原则:

1.1 科学教育原则

所谓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 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教育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 目前主要指计算机技术、数字音像技术、电子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卫星广播技术、远程通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及多媒体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 。它是现代教学设计、现代教学媒体和现代媒体教学法的综合体现。是以实现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效果、教学效益最优化为目的。一个课程的内容或主要思想从书本上“搬迁”到幻灯片上, 知识以课件做为载体, 所以课件的设计和制作首先要有科学性和教育性。

科学性:多媒体课件必须遵循科学性的设计原则, 应该做到内容正确、容量大, 思维清晰, 逻辑严谨、层次清楚。

教育性:多媒体课件的最终目的是用于辅助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 因此课件的设计应该紧扣教学大纲, 渗透进新课改理念, 做到选题得当, 突出重点, 分散难点, 深入浅出, 使学生易于接受。

1.2 精益求精原则

演示型课件这个载体上载的信息量一般是很大的, 教师要传给学生的是知识, 但是信息不等于知识 (但知识等于信息) , 所以要求课件中信息量虽大, 但一定要做到精益求精。如何达到精益求精的目的, 是教师在掌握整个课程的前提下, 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简单化的问题形象化。这样教师教起来不难, 学生学起来更不累。

1.3 应用软件工具运用自如原则

教师要将自己的思想表现出来, 要么口述, 要么板书, 要么肢体动作, 在课堂了除了以上几种最好的方式就是使用多媒体制作工具来体现。演示型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使用涉及到任课教师与课件设计制作者之间教学思想兼容问题, 如果教师使用的课件不是教师自己开发设计的作品, 那么溶解在课件中的思想、行进的思路、表现形式、体系结构和技巧运用可能与任课教师就会产生代沟, 任课老师使用起课件来僵硬, 甚至使整个课堂气氛窒息。所以灵活自如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是体现教师思想, 传授知识的重要转换工具。

多数教师使用微软产品Powerpoint是一个很好的开放式演示型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 容易上手, 用它可以很方便的创作出一个演示型课件。在制作课件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挖掘它的功能实现。如动画功能有多种方式实现, 其中一种是通过“自定义动画”的闪烁定义加以实现;交互功能通过“动作按钮”或“链接”来实现。Powerpoint还有“控件工具箱”及VBA提供功能扩展。课件设计工具还有金山公司的“WPS2010”, “几何画板”, CSC的“CSC多媒体课件创作工具”等;Frontpage也可以用作制作开放式多媒体课件。WPS2010和Frontpage相对于Powerpint更有优势。不打包的Author Ware等课件也应列入多媒体课件。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有些教师对以上工具都不太会使用, 可以利用网络搜索一些具有向导功能的课件制作系统 (例如奥龙 (AOLONG) 课件制作系统) 来完成。

1.4 动态交互原则

“动态”和“静态”的区别不言而喻, 表达的效果大相径庭。动态交互就是为更好的配合教学, 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课件中加入的一种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使用课件,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学”是为了更好的用, 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支架式教学法”、“抛锚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等, 都需要动态交互才有可能实现, 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 选择的不同教学策略和不同的教学方法, 动态交互与静态交互相有机结合, 有效组织教学资源, 动态展示教学内容。其次,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在交互式教学中能大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 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学会学习, 学会创新。

2 演示型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原则

为了使带有作者思想及课程知识的演示型多媒体课件更有效地发挥的淋漓尽致, 达到其预期效果, 运用演示型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应把握如下三个原则:

2.1 非用才用, 适量运用原则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满堂灌”, 将课件上的内容原封不动的口述给学生的话, 后果可想而知, 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 没有主动性, 长期就会产生抵触学习的心理。即使课件上有优美的音乐和刺激大脑的动画, 课后学生回忆起上课内容也无非是绚丽多彩的画面, 没有多少实质性的知识。如果现代教师过度的依赖课件, 不能关了课件不会讲课, 停了电等于下课, 那课件就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了。

非用才用, 说的是非要用时才可使用, 课件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 适量运用原则就是以优化教学过程为目的, 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 根据教学设计, 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 创设联想意境, 使学生通过眼耳多个感觉器官来获取相关信息, 提高教学知识的传授效率, 增强教学过程的生动性,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联想力和创造性。如果演示型多媒体课件在学科教学中应用适量的话, 学生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理解、思考、提出问题, 学生和教师能有足够的时间一起交流、讨论。

2.2 结合实际原则

演示型多媒体教学课信息量太大的现象普遍存在。信息量大的原因之一是教师想通过多媒体课件把足够多的信息传给需要不同信息的同学。如果教师将大量的信息进行加工, 信息中充满“实际”, 相信我们的学生会在“大海”中找到他所需要的“针”。例如:对于医学、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机电等专业的同学使用的课件都是同一个课件的话, 学生根据自己专业的特点很难找到课件上信息中对自己实用的知识, 但是如果我们将课件上的信息加工成一些大众专业都能懂的, 身边经常发生或使用的例题、实例的话, 相信各专业的学生不会对课程产生囫囵吞枣的听课现象。

2.3 有机结合, 以不变应万变原则

不同的课程, 教学方法也有不同, 不是所有的课都用多媒体课件表现效果最好。例如:高等数学中数学方程公式推算、函数和公式推导等, 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就不会比教师与学生一起边推导边用板书的好。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各有特点, 如有机结合一下教学效果会很好。其次如果加上现场教学设备, 有机结合, 以不变应万变, 课堂教学更会生动活泼, 事半功倍。例如: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Excel章节中难点相对引用、绝对引用、混合引用, 如果教师将脚底下的地板砖作为Excel中工作表的单元格来使用, 教师和学生充当单元格中的数据, 相信学生学起来会更有兴趣。

理论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个体劳动付出很重的一项工作, 不同层次的教师对同一教材的处理可能各有特点。在众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下, 加上演示型多媒体课件的支持, 相信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将会更加深入, 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也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摘要:该文结合现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改进, 结合课件创作和教学实践经验, 对演示型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及应用问题提出了探索和研究, 重点讨论了演示型课件设计及应用原则, 提出演示型多媒体课件设计四原则:科学教育原则、精益求精原则、应用软件工具运用自如原则、动态交互原则;演示型多媒体课件应用三原则:非用才用, 适量运用原则、结合实际原则、有机结合, 以不变应万变原则。

关键词:演示型多媒体课件,动态交互,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何克抗.CAI的理论基础和以学为中心的课件设计[J].四川教育, 2001 (2) :84-85.

狼教学设计及课件 篇3

针对上述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这些误区,我们不妨从下面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矫正措施:

一、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件设计应充分体现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双方积极性的要求,尤其要注意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能是灌注知识的传授器,应充分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遇到难题时才巧妙点拨学生。比如在学习“解直角三角形”中把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这个难点问题时,先让学生自学课本例题及之前的内容,有学生提出疑问“如何把实际问题和解直角三角形联系起来呀?”,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由实物到直角三角形的过程,大部分学生恍然大悟,此时再追问“离地面10米处”、“离树根24米处”对应直角三角形中的哪些元素?“大树在折断之前高多少?”相当于求解直角三角形中的什么?学生立刻就可以回答出来,然后再用多媒体演示加以证实,一个难点无形中就这样化解了。

二、突出教学重点,注重关键标识的合理应用

在课件设计中,还应注意课件内容一定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切忌过多的图片、动画、背景音乐,以免学生把过多注意力放在多彩多变的画面中,而忽略了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我们在应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借助其交互优势和视听优势,充分利用图片、文字、声音等关键标识去营造一定的情境和气氛,从听觉、视觉、空间等多种信息途径将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来表达的概念和理论以形象的易于接受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以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思维效果。但是该发挥学生想象力的,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就应该让屏幕简洁而富于内涵,启人思考。

三、增加问题情景设计,激起课堂高潮

多数的数学教学课件因程序化太浓,难以达到学习的高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接受媒体,课件设计的内容与问题,应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积极性。设计的问题不能过于简单,画面也不能过于明了,要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大家都参与到问题的思考与探索中来。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问题的梯度和思维力度,同时还可以设计一些有启发式问题,但不设置固定不变的答案,应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开放、发散地思考问题,并把学生思考的结果用视频展示台投影到屏幕上,如我们对《轴对称》设计采用了四个问题情景:首先是向学生提出在生活中有哪些轴对称的实物?等学生回答后,用计算机展示轴对称的图片,让学生集中精力观看后,情绪高涨,思路开阔;在对轴对称的判别中,设计插入展示轴称及其特性的动画,使学生对轴对称的的性质豁然醒悟;在区分“一个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两个相近概念时,设计了一个分组讨论,探究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对一堂课的归纳、小结时,把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思想和解题技巧归于一个画面上,并配上轻松的背景音乐,使同学能轻松愉快地掌握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四、把握好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最佳作用时机

(一)转无意为有意,实现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自然转换

对初中生来说,注意力相对集中的时间较短,加上数学课的特点,无优美的词句、动听的故事来吸引学生。针对这一点,教师要灵活地运用转换原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景,设计教学环节、提出的问题、安排游戏,尽可能地张弛有度、收放自如,于细微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现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自然转换,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使学习变得轻松而愉快。学生个个兴趣盎然,最佳课堂时机很好地展现了出来。

(二)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思维

教材上的知识,都是以静态形式呈现的。只有把这些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即由静而动,呈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才能打破学生平静的思维状态,激发其思维转向活跃。信息技术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发现、学习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如在《画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教学中,利用动画展示不同的视图的形成过程,化静为动,让学生在电脑操作中观察、比较。最终自己探索出视图的画法,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的优越性。整堂课上得有声有色、气氛轻松活跃,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了。

(三)促动态为理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自己实行“再创造”,要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让学生在“创造”数学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在共同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思考、讨论、探究。让学生自主探索,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但也并不是放任自流,而应该有一定的探索方向。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为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制止学生的盲目、放任,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轴对称》一节的教学中先设计了动手操作“把一张纸对折,从折叠处任意剪出一个图形。先自己剪,再把图形拿到小组交流、讨论。接着提问①先自己折一折你手中的图形,观察有什么特点? ②在小组内讨论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你能用一句话归纳这个特点吗?学生回答结束后再展示轴对称的动画,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思考,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自己探索归纳出了轴对称及其特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由活跃状态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认识也升华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把握好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最佳作用时机,才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积极的心理变化,有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保证学习的有效进行并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于柏良.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例谈[J].中小学电教,2006.7:43

狼教学设计及课件 篇4

一、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大胆讲述,并进行合理想象,猜测故事情节。

2、学说故事中狼大叔的话,并能进行简单的情景模仿,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3、理解狼大叔前后的转变,从中领悟到友善待人能够化敌为友。

二、活动准备

1、PPT《狼大叔的红焖鸡》

2、图片三幅(煎饼、甜甜圈、蛋糕)、一盘小饼干。

三、活动过程

(一)分别出示封面中“狼”、“鸡”的文字和图片形象,引发幼儿思考猜测。

1、出示文字“狼”。师:这是什么字?在你的印象中,狼是个怎样的动物?

2、出示“狼”的图片。师:你们看,这只狼是做什么的?(厨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头戴厨师帽,手拿烹饪大全)请你猜猜它是一只怎样的狼呢?(喜欢美食)

3、出示文字“鸡”。师:刚才看见了狼,现在又来了一只鸡,你会想到些什么?

4、出示“狼”的图片。师:这只鸡妈妈看见狼的表情是怎样的?(脸上有笑容)它有没有害怕,逃走呢?猜猜这是为什么呢?

师: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我们就来讲《狼大叔的红焖鸡》这个有趣的故事。

(二)观看ppt第1—4幅图,分析画面,猜测故事情节。

1、出示ppt一。分析:狼大叔在干什么?(吃东西)从哪里看出东西已经吃完了?(盘子空了,鱼只剩骨头了)它现在的样子是在干什么?(想事情)想什么事情呢?(请幼儿模仿狼下顿想吃什么,说说喜欢的美食)

2、出示ppt二。讲解画面内容:这只狼最想吃的就是红焖鸡,有一天,他在森林里真的发现了一只鸡,它想,这只鸡红烧正合适。

3、出示ppt三。分析:狼大叔在干吗?(抓鸡)鸡妈妈又没有发现呢?(没有)狼大叔是怎么做的鸡妈妈没有发现它。(狼大叔蹑手蹑脚跟在鸡妈妈后面)情景表演:教师扮演鸡妈妈,幼儿模仿狼大叔蹑手蹑脚的跟在母鸡后面不被鸡妈妈发现。

4、出示ppt四。分析画面,狼大叔有没有抓鸡妈妈?(没有)为什么把到手的母鸡放走了,它在想什么呢?(播放录音——如果有什么办法,能让这只鸡长的再胖一点,我就能多吃几口肉了)

(三)看ppt第5—8幅图,了解故事发展,学说老狼的话。

1、幼儿观看画面,倾听老狼的话。

2、提炼画面内容,学说老狼的话。

师:狼大叔为了让母鸡长胖一点,做了哪些东西送给母鸡?去送东西的时候,还说了什么话?一起学一学。

师:此时狼大叔做了这么多好吃的东西是好心送给母鸡吃吗?(恶意的行为)

3、情景表演:幼儿模仿狼大叔送东西的样子,并学用狼大叔的语气说说。

(四)观看ppt第9—13幅图,观察分析画面,引导幼儿进行讲述,了解故事情节。

1、出示ppt9。师:狼大叔去哪里了?它想干什么?(请幼儿完整地说一说)猜猜它此时的表情怎样?

2、出示ppt10。师:狼大叔来到谁的家(母鸡家)门上写着什么(小鸡之家)猜猜家里还会有谁?(鸡宝宝)狼大叔它在干吗?(偷看)你从哪里看出来?他有时怎么想的呢?(播放录音——这只鸡现在一定肥的像个气球了)

3、出示ppt11。师:这时,门突然打开了,发生了什么事?(狼没有马上去吃鸡,反而很吃惊,母鸡拍着翅膀好像在欢迎狼大叔)母鸡会说什么呢?幼儿猜一猜。(播放录音——亲爱的狼大叔,原来是您呀,孩子们,孩子们!快来看哪,煎饼、甜甜圈和那个香甜的大蛋糕,不是圣诞老公公送来的,那些都是狼大叔送给我们的礼物!)

4、出示ppt12。师:小鸡们听了妈妈的话,他们会怎么说呢?你们看,它们是怎么做的?“(小鸡亲狼:这些亲吻凝聚成一股爱的力量,让狼大叔晕陶陶的,心中想吃鸡的恶念瞬间消失)狼大叔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你看它的表情是不是有点不知所措,因为他本来坏心,是要去吃掉母鸡的,却没想到受到了母鸡一家的欢迎和感谢,有些意外,有些不好意思。)

5、情景表演:狼大叔来到鸡妈妈家后发生的事情。

(五)了解故事的结局,理解狼大叔的转变。

出示ppt13、14。讲解故事的结局。

师:狼后来有没有吃到红焖鸡?为什么没有吃它们?(因为母鸡一家友好地对待,把他当成了朋友,狼大叔也从心里喜欢上了这些小鸡,改变了一开始的想法。)后来它又是怎么做的?(送小饼干给小鸡吃)你觉得它这次是真心想送饼干给小鸡们吃吗?

(六)品尝饼干。

师:孩子们,狼大叔被你们感动了,真心送饼干来了,快来尝尝狼大叔的手艺。

(七)评一评故事中的狼大叔和鸡妈妈。

1、你喜欢故事里的狼大叔吗?为什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狼?

(对啊,这是一只厨艺高超,可爱有亲切的狼,所以会称呼它为狼大叔,而且它很善良)

2、我们还要向故事中的谁学习?学什么?(向鸡妈妈学习,遇到坏人很冷静,不害怕,很聪明很会动脑筋,用它的方法改变了狼大叔的吃它们的想法,让狼大叔爱上了它们。)

3、另外,这个故事中有没有闻到一股什么味道?(爱的味道:小鸡们用它的爱感化了狼大叔,狼大叔才没有吃它们,狼大叔最后也爱上了小鸡,给小鸡们做了香喷喷的饼干)

四、活动延伸语言区提供图书让幼儿完整的阅读故事,简单的进行故事表演。

活动反思:

总结教学设计及课件的 篇5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阅读下面的文章,写出一篇完整的教学设计(包括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教学过程、设计简要说明等)以及完成本节课的课件制作。

选手最后提交教学设计的电子版、课件。文件夹名称为抽签号+姓名+学校,如:1号李白(××中学)。

叶子下面

包利民

故乡给我记忆最深的,就是那些树了。它们就那样站在每一户人家的周围,都是浓荫笼罩,整个村子都隐藏在密密匝匝的绿色之中。那些杨树、榆树还有槐树,已不知生长了多少年,将遒劲的枝丫横伸出来,如一支支有力的臂膀,呵护着一方的水土。

在那树影之下,是矮矮的屋檐,屋檐下,是曾经年轻的父母。干完了一天的农活,父亲坐在树下抽烟,那一点火光很快点亮了满天的星星。母亲却是在一旁洗衣服,仿佛有着洗不完的衣服,那个陈年的大木盆,那双手舞动其中,揉碎了满天的星光月色,揉走了那些美丽的年华,也把对家的一片挚爱,一点点地揉进了岁月之中。

那么多的日子,就在枝枝叶叶间悄然流走。有些人长大了,有些人却老了,走了;不变的,仿佛只有那些树,重复着年年岁岁的秋黄春绿。依然记得儿时,在漫漫的夜里,在母亲的怀抱里,听那些叶子沙沙地响,母亲会说:“起风了,明早会凉!”或者在炎炎的烈日下,躲进那一处阴凉,看着母亲在树下依然挥汗如雨。

多少年过去,当我从那些树的包围中走出,走进钢筋水泥的都市,见惯了钢筋水泥般的无情与冰冷,却没有让心上生起层层的茧。我的心仍在保持着童年的温度,那不是一种软弱或脆弱,就像那些记忆中的树一般,不坚硬却坚韧,不棱角分明却充满生机。这是故乡所给我的传承,那些树就长在我的心里。

如今的家,上不依天,下不着地,再没有了当年踏实的感觉。楼上楼下都有人在生息,心也如悬浮于半空,无依无着。家的周围很难看到一棵像样的树,那些被精心修剪过的,不是真正的树,它们不能恣意生长,只是一种景致,一种生命的畸型。忽然就怀念起高大树木中矮矮的屋檐来,那里所盛装的温暖与眷恋,这个家中永远都不会有。那低矮的屋檐,在我的生命中,高出了万仞的摩天大厦。

有一个夜里,母亲从遥远的家乡打来电话,只为了告诉我,她看了我所在城市的天气预报,明天降温,别忘了多穿衣服。那个寒冷的夜里,感觉到了久违的温暖。忽然觉得,现在的这个家,也是在一片树荫之中。而父亲母亲,就是那两株树,他们的臂膀如树枝般横伸千里,依然为我挡风遮雨,给我呵护。他们的爱就如那些永不疲倦的叶子,风来时沙沙作响给我提醒;落雨时为我挡雨;没有风雨的时候,便为我献上一份清凉。安睡在他们的庇护之中,无烦无忧,好人好梦。

是的,不管十年百年,无论千里万里,我的家都永远在那些叶子底下,在那份爱的温暖之中。生命中亲情的树永远站立,于是有了力量,有了希望,有了无尽的感恩与感谢。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散文,散文的特点“形散神不散”。本文按时间顺序以叶子下面父母的爱为线索选取了两个场景:小时候在故乡,长大后在城市。但都体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

语言形象生动、隽永含蓄。

教学目标:

1、 理清本文线索,领会散文“形散神不散” 的特点。

2、 体会父母的辛劳以及对自己的爱,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3、 通过教学,会赏析优美的语言,体会象征的写法

教学重点:

1、 理清本文线索,领会散文“形散神不散” 的特点。

2、 体会父母的辛劳以及对自己的爱,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教学难点:

1、 赏析优美的语言.

2、 能选取朴素的小事来表现人物性格

教学流程:

一、 导入:

由朱自清《背影》导入,让学生回忆,在情感上酝酿。

二、 整体感知

(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1、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 本文写了哪两个时段?写了父母亲的什么事?

(父亲在树影下休息,母亲仍在劳作的`场景;写了母亲从农村打电话告诉我天气变凉的事)

三、再读课文、概括父母特点

句式:

父母亲是————的人,由——————看出。

四、赏析语言,体会感情

例:那双手舞动其中,揉碎了满天的星光月色,揉走了那些美丽的年华,也把对家的一片挚爱,一点点地揉进了岁月之中。

(通过排比的修辞手法,细腻生动地写出岁月的流逝,母亲对家的日复一日地辛劳付出与关爱。)

1、那些杨树、榆树还有槐树,已不知生长了多少年,将遒劲的枝丫横伸出来,如一支支有力的臂膀,呵护着一方的水土。

2、在母亲的怀抱里,听那些叶子沙沙地响,母亲会说:“起风了,明早会凉!”或者在炎炎的烈日下,躲进那一处阴凉,看着母亲在树下依然挥汗如雨。

3、而父亲母亲,就是那两株树,他们的臂膀如树枝般横伸千里,依然为我挡风遮雨,给我呵护。他们的爱就如那些永不疲倦的叶子,风来时沙沙作响给我提醒;落雨时为我挡雨;没有风雨的时候,便为我献上一份清凉。

五、读出作者对父母的感情,对城市、农村的态度

对父母的感恩与感谢,

对农村生活的怀念

对城市生活的含蓄的否定

六、读出自己

写表现父母对自己关爱的一个片段。

七、总结归纳

1、 象征手法,“叶子下面”象征了父母对自己的爱。

2、 通过细节表现父母的辛劳以及对自己的爱。

3、 以父母的爱为线索写了“小时候”“如今”两个时段,清晰明了。

八、推荐书目

1、《乡愁》

2、《台阶》

九、作业

1、摘抄优美语句

2、读上述两篇文章,简要写写感受

设计简要说明

1、旨在培养学生能体会父母的辛劳、关爱,从而学会感恩。

《黄山奇石》课件设计及说明 篇6

《黄山奇石》课件设计和说明

依安县三兴镇中心小学 高国英

《黄山奇石》课件设计及说明

三兴镇中心小学 高国英

一、选材

《黄山奇石》是九年义务教育教科版语文下册第一课。是写黄山美景,进而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的思想感情。

二、课件设计理念

《黄山奇石》一课的教学,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究中获得新知,培养能力,真正发挥课件在教学中应有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第一步: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第二步:课件引领,探究新知 第三步:小组交流,拓展延伸 第四步:借助板书,回顾体会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去过黄山吗?可知道黄山在什么地方? 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的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

神奇,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黄山有四种景象被称为黄山四绝,你知道是哪四绝吗?当同学们边看黄山风景的课件边发出赞叹时,我引导说:是啊,黄山的风景真的好美啊!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细细地观赏黄山的四绝之一《黄山奇石》。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让我们先来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你们能用合作学习的方法来完成这几道思考题吗?

老师这儿还有一组黄山奇石的图片。你们能用一句话夸夸它吗?再次理解词语“秀丽神奇”。

2、出示仙桃石的图片。孩子们,瞧瞧这块大石头的形状像什么?展开你丰富的想象力来描述一下吧!

孩子们,你们的描述跟作者一样吗?指名读课文。

3、接下来,老师带你们去看另外一块奇石,看看它像什么?读读作者是怎么样描写它的。

猴子是最爱动的动物,此时它凝神不动在做什么? 孩子们,谁能表演一下猴子观海的动作呢?

猴子的注意力都可以这样集中,那么我们上课时应该怎么做呢?

4、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其他美景。课件播放“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两处美景。老师想让你们自学,然后以小导游的身份来介绍这两幅图。

5、孩子们,我们已经欣赏了很多黄山美丽的石景,你想知道还有那些奇石吗?读最后一段。读过后,你能解决以下问题吗?

<三>拓展训练

想一想:除了课文讲到的这些奇石,你认为黄山还会有哪些美景呢?那么可不可以把你们想到的景色画出来呢?

老师这里还有几幅黄山的美景,让我们欣赏一下。课件展示。孩子们,这短短的一节课,我们欣赏不完黄山美丽的景色。在我国这块幅员辽阔的土地上,还有很多很多的美景,等待你们去领略它们的风采!让我们为能拥有这样一个美丽的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吧!<四>板书设计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这节课都欣赏了那些奇石。(出示板书设计)<五>作业

黄山的这些石头真是太神奇了,你们愿意把它留在脑海中吗?请选择自己最喜爱的部分背诵下来。

再用一个小本子积累本课的一些好词佳句,并能像小导游一样,把这些美景分享给爸爸妈妈。好吗?

四、课件创意说明

㈠谈话导入,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老师问:“小朋友们,你们去过黄山吗?你知道是什么吸引了中外游客对它赞叹不已吗?”这之后,教师马上播放黄山风景的课件,让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此环节利用课件,创设生动活泼、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初步感知黄山奇石的特点,从而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㈡制作风格突出黄山石“奇”的特点。

让学生看到图,想到文中所写的奇石拟物的特点。突出黄山石景“秀丽神奇”的特征。

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多媒体课件直观性强的作用。“猴子观海”、“仙人指路”是全课重点,学生看课件、读语句,加深理解。学生读文感知,看图体会,讨论交流,突破难点。

教师顺势引导,激发情感,培养了学生热爱黄山,进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五、素材的获取及采用原因

采用自我制作和下载的方法,考虑到农村实际情况,尽可能使课件符合教学要求,达到预期效果。

六、技术实现

狼教学设计及课件 篇7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提高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关键仍然是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其区别在于设计多媒体课件时需要同时考虑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方法和技巧。因此,一个优秀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不仅是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成果,也体现了教学设计的理念、方法和教学技巧。

1 多媒体课件存在的问题

目前,VB、AUTHORWARE和方正奥思等多媒体开发平台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缺点,即设计过于复杂,教师难于掌握课件的设计和修改[2]。而Power Point软件具有简单易学、操作方便的优点,因此,PPT多媒体课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PPT课件虽然容易制作,但在教学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两个大的方面。

( 1) 课件设计以教师为中心,内容单一,只有教师讲授内容,没有学生自学内容,多媒体课件的功能并没有得到全面体现,不适合学生自主学习。

( 2) 课件设计为线性结构,缺乏多层次、多维度的选择性功能,即缺乏其它的课程流向,教师只能被动的按课程流向上课,其结果是“课件指挥教师”。

2 多媒体课件的非线性教学设计

化学教学是一个非线性的复杂系统[3],要求多媒体课件具有多层次和多选择的内容[4],因此,非线性教学的PPT多媒体课件必须按以下要求设计。

2. 1 按非线性结构设计 PPT 课件

目前,多数PPT课件的设计采用顺序结构,教师上课只能按顺序向下翻页进行,即使有超连接的转换,也并非真正意义的非线性教学设计。这样的课件忽视了教学对象的多样性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无论哪个教师上课,都是同样的内容; 无论什么样的学生,也没有可供选择的内容。这种课件的设计忽视了教师能力的不同和教学对象及环境的多样性。而非线性教学设计则正好相反,考虑到了教师、学生和环境等多种因素,为教师、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内容与素材,启发教师和学生的多元智能,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素质情况和实际课时情况选择讲授内容。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内容,充分理解课堂理论,巩固所学化学知识。也就是说多媒体课件的非线性教学设计要具有多层次、多选择和多路径的特点。

基于非线性教学设计的理念及要求,无机及分析化学多媒体课件进行了非线性结构设计 ( 见图1) 。可以看出,课件设计了双路线结构,其中一个是教师课堂教学路线 ( 图1左侧) , 一个是学生自学复习路线 ( 图1右侧辅导园地) 。为了体现多层次、多选择和多路径的特点,课件设计了众多模块[5]( 见图1) ,为教师上课提供了多种选择,为学生自学提供了空间。双箭头表示可以随时互访。

2. 2 内容设计远大于实际内容

目前,PPT课件的内容主要以教材内容为主,没有安排不同层次学生的选讲内容,也很少安排适合学生练习的思考题、判断题和选择题等内容,更没有启发学生思维和扩展学生视野的课外阅读。因此,教师上课没有过多的选择,只能按直线方式讲授课件内容,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直线式的课件内容不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更谈不上非线性教学的开展。针对上述问题,无机及分析化学多媒体课件增加了第二条学习通道 ( 辅导园地) 。学生可以通过第二条学习通道进入到每一模块进行学习,并能在遇到问题时返回到理论模块学习理论知识,使理论联系实际更加紧密。

2. 3 采用循环路线的交互方式

目前,直线式的PPT多媒体课件交互方式较少,一般采用顺序结构设计,课件的可控性极差,教师无法随意控制课件, 反而成了课件的奴隶。无机及分析化学课件采用双路线、多模块的循环路线设计,较大的增加了课件的灵活性。教师能够根据教学需要随意控制课件流向,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自主性, 扩大了教师发挥自主教学能力的空间,课件指挥教师的被动局面再也不会出现。双路线、多模块的循环路线设计,也为学生学习增加了多层次、多维性的学习内容,为学生营造了积极、主动及自适应的学习环境,较好的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自组织教学思想。

3 PPT 课件的非线性教学设计特色分析

( 1) 较强的修改功能和可移植性

无机及分析化学PPT多媒体课件的双路线、多模块循环路线设计将一个复杂的过程分解成为多个相对独立的模块进行处理,降低了对每个模块制作的技术要求。各模块之间互相独立,通过增加某一模块的内容即可达到修改目的。

( 2) 很好的适用性

无机及分析化学PPT多媒体课件的内容设计远大于实际讲授内容,并具有较多的选择功能,因此,无论教师变动还是学生层次的变化,教师都可通过课件的选择通道找到适合自己教和学生学的内容和方法,课件的适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 3) 方便的可控性

无机及分析化学PPT多媒体课件的模块之间、版面之间采用循环路线设计,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节课程流向,改变学习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 4) 良好的复习功能

无机及分析化学PPT多媒体课件的双路线、多模块循环路线设计,教师可随时调节课程流向,即无论你在什么位置,你都可以随时跳转到某一节的目录、小结、思考题、判断题、选择题等内容,因此,非线性设计的PPT多媒体课件具有良好的复习总结等功能。

4 结 论

PPT多媒体课件的非线性教学设计不仅可以很好的体现非线性教学思想和理念,也增强了课件的通用性和可移植性,提高了多媒体课件的控制课程流向能力,能够最大程度发挥教师的个性和自我掌控能力,是一种适合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理想课件,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摘要:基于PPT多媒体课件存在的缺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非线性教学的理念,对PPT课件的非线性结构、内容、交互方式和循环特征等进行了探讨。提出的既适合教师“教”,又适合学生“学”的双路线、多模块和循环路线的课件结构,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方案,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模块,化学教学,Power Point,非线性教学

参考文献

[1]赵福岐,董丽花,刘一兵.化学教学设计的概念、对象和理论基础[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3,25(6):116-118.

[2]苍圣,高魏魏,马宪敏.《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多媒体课件整体制作方案研究[J].硅谷,2009(19):161-162.

[3]贺表梅.非线性教学:主要特征与基本理念[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4):129-131.

[4]刘彩虹.非线性网络课件设计研究与实践[J].南昌教育学院党报,2010,25(6):78-79.

狼教学设计及课件 篇8

關键词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学方法

一、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件制作缺乏通用性,效率低

通用性是考察课件效果的重要标准。许多教师制作课件的出发点不是为教学整体服务,而是仅为了满足上公开课的需要。很多教师花费了很多时间、精力或金钱来制作课件。因为这个课件就是为了某一节特定的课程而设计的,所以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课应该收到的效果是比较好的。比如:课件制作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信息量大,课堂气氛好,比传统教学方式效果好等等。但是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未必是可取的办法。平时用三个小时就可以备好的课,利用多媒体,却要花六十个小时的时间做准备,也就是比原来多投入了二十倍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这节课的效果未必能好二十倍。很显然,运用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但工作效率却降低了。

(二)课件制作不能体现计算机的优点

超文本、人机互动和网络功能是计算机制作课件的优点。但是目前许多课件,都不能体现这三大功能,只不过是把图片、影视或文本简单地转换为计算机进行操作、演示罢了。与其花如此多时间、如此大的精力把它们制作成计算机课件,还不如直接使用投影、录象更方便省事。总之,计算机课件的制作必须至少体现上述三大功能之一,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否则还是不要选择使用计算机。

(三)课件制作简单地以计算机代替一切工作

计算机的功能十分强大,可以用它来代替传统的教学手段。所以有些教师认为使用了计算机,黑板、粉笔、投影仪等都可以不要了。他们认为多媒体课就是用计算机上课,多媒体课成了独媒体课。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计算机拥有传统教学工具无法超越的优点,但没有必要让计算机来代替一切。如果计算机转存影视文件需要花很多时间,在效率和效益问题上,这时间花的不值得。我们应当换一种思路,想想什么内容可以不用计算机。别的工具也可达到预想的效果时,就选择别的工具。如果仅把教材、教案、图片简单地‘搬’到电脑上,重形式而轻内容,那多媒体课件实际就变成了一块块美观漂亮但内容贫乏的黑板报。

二、多媒体教学使用中存在的误区

(一)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崇拜”现象

目前,在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中,存在着“赶时髦”和“盲目崇拜”的现象。大学、中学、小学、甚至幼儿园,都在积极筹措资金建设多媒体教室,教师更是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笔者经过一些调查,分析发现多媒体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教师和学生的崇拜物。几乎所有的课程都排在多媒体教室上课,一天下来学生要听十几节课的多媒体教学。这样学生每天眼睛盯着屏幕的时间就是450分钟。多媒体教室屏幕亮度很高,对学生的眼睛刺激很强烈。长时间看着屏幕,容易引起视觉疲劳、头脑发昏,学习效率肯定很低。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因此,过度使用多媒体教学,不但发挥不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而且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二)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霸权”现象

现代教学的理念是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但是在多媒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几乎都成了被动的教和学,导致学生成了“看戏”者,教师成了“放戏”者,而“演戏”的却成了多媒体设备。在这一过程中,多媒体“霸占”了整个课堂,指挥着教和学。教师和学生都失去了自己的身份。因此,教师首先应把握住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不能只当“解说员”和“播放”的执行者。而应探讨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通过灵活多变的操作,使多媒体教学实现价值最大化、效率最高化。从而使多媒体在教师的驾驶下有的放矢地发挥其作用。

(三)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包办”现象

多媒体教学不但替代了粉笔黑板,还替代了其它媒体的地位,“包办”了所有的教学工作。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多媒体无法替代的。比如黑板随写随看,还可以方便地增删内容。好的手工板书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学生抬头一看,很快便懂得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多媒体应当作为辅助教学,应针对教学内容有选择性的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优缺互补,交互使用。这样才能发挥综合功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实验”现象

实验特点在其实践性。利用多媒体模拟不能实践的实验和没有条件做的实验是可取的。但绝对不能用多媒体来代替所有的实验。因为起不到实际的效果。多媒体教学应当起到辅助作用。用多媒体摸拟实验真实地再现变化过程,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例如摸拟一些不易观察、有危险性、无法或没有条件实现的实验,的确能起到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它和真实的实验还是有差别的,只能让学生在“看”中来学习,而无法让学生将“看”、“听”、“做”等多种方式结合起来学习。因此要尽可能采用真实的实验进行教学。

(五)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花样”现象

多媒体课件不能华而不实,哗众取宠。多媒体为教学注入了许多活力但是教师往往对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效果,比如动画、声音、特效等很感兴趣,将它们用到教学中去,让多媒体课件在点击鼠标发出声音,产生动画。其实有的动画和声音跟自己的教学内容丝毫没有关系,学生看的眼花缭乱,听的心里厌烦,这样起不到传播知识、沟通交流的作用。

三、结语

鉴于以上问题及误区,笔者认为多媒体教学如果用得不当或过度,会成为教学的干扰源,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起不到最初的效果。所以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绝对不能华而不实,要用之有度。应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视角出发,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做好多媒体课件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倪文锦,语文教学参考书配套多媒体软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认识角教案——配设计及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直观认识平面图形中的角。

2、通过“摆一摆、认一认、指一指”等活动,直观认识角。

3、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角在生活中的应用和联系。教学重难点:

通过“认一认,摆一摆,比一比”等活动,直观认识平面图形中的角;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认识角。

1、“角是什么样子的?”

2、角的各部分名称,标记,记作及读作。3、“我们身边你还能找到其他的角吗?“” 4、“你能用手里的两根小棒摆出个角吗?” 5、教材中67页练习。

三、比角

1、“拿起活动角,摆出一个角,同桌互相比一比,讨论并思考下列问题。” 2、比角的方法

3、“你能用活动角摆出一个比老师手上的角更小的角吗?” 4、验证:三角板上的直角比大小

5、提高与拓展:①体会一种在钟面上比角的方法,并理解角的大小与方向无关。②数角,理解弧线及数字的作用。

四、总结

上一篇:道路景观绿化工程竣工下一篇:珍惜自己演讲稿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