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长》教学方案设计

2025-01-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船长》教学方案设计(精选8篇)

《船长》教学方案设计 篇1

秀教学设计(共1)

篇一:《船长》教学设计

船 长

一、导入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灵魂。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就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伟大的灵魂。他就是——(齐读)船长。出示课题,板书课题,让我们再次带着崇敬的心情齐读。

二、初读课文

初读要求:

1、先让我们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词语:

侧舷 舰桥 肇祸 斗殴 巍然屹立 调遣 呼号 薄雾 哈尔威船长 洛克机械师 奥克勒大副 见习水手克莱芒

南安普敦 格恩西岛 “玛丽”号 “诺曼底”号

3、我们可以利用上面的词语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之时,哈尔威船长镇定自如地指挥60名乘客脱险,自己却以身殉职的事。

4.根据概括内容板书:

一、遇险

二、指挥

三、脱险 殉职

5.根据内容快速划分课文段落。在黑板上补上自然段。

一、遇险 1——2

二、指挥 3——28

三、脱险 殉职29——30

6.看着板书大家觉得,最值得研究 的是哪部分?

确定学习重点内容——指挥部分

7.这部分内容,大家想解决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问题,归类板书:为什么?怎样?结果?

8.请大家细读3——28自然段,找找答案,做做批注。

三、细读课文指挥部分。

解决为什么要指挥?

1.交流句子,出示句子。

你能用一个词来描述当时的情形吗?

谁来试试读出这种危急?你来读。

你来读

2.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

老师想为大家读读这个片段,请大家闭上眼睛,感受和想象当时的场面。读完,师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

3.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片段。

师:更乱的是,继续读:

为什么整个人群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了呢? 谁不想???

出示: 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

怎样指挥?

就是在这样慌乱、急迫的情势下,哈尔威船长是怎样沉着镇定地指挥呢?

1.“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 “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快救克莱芒!”船长喊道。

“动作再快点!”船长又叫道。

.师:我们来好好读一读哈尔威船长的这四句语言,读完,问:你体会到什么?

请你读出船长的镇定果断!的确是一个沉着冷静的船长!(板书:临危不乱)请你读!一个临危不乱的船长!

师:平时,女士优先是一种风度!但是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让女人、孩子先走行的就是做人之道。来,男孩子来一起学习这种做人之道。

拓展想象:

大家试想,船长除了特别爱护女人和孩子这些弱势群体,还会考虑那些人?

师小结:是啊,船长把每一个需要照顾的人都考虑到了,唯独忘了自己。

2.大家先自由读读这组对话。

我们一起来配合读读,老师读船长的话,同学读回答的话。每个人都有可能是洛克机械师或奥克勒大副。准备好了吗?

师生合作读。

感受到了什么?

为什么要用这样简短有力的语言来描述他们的对话呢?

大家还能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同桌合作读读。

船长的话中关注到了火、机器等,当时的船像火车一样靠火靠蒸汽带动航行。“火灭了”意味着?“机器停了”意味着只有20分钟的救援时间,在这样急迫的形势下,船长最需要的是什么?

来,让我们一起读船长的话,把你的体会都融入到朗读中去。

《船长》教学方案设计 篇2

《船长》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选自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的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课文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 镇定自若, 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 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 随着客轮一起沉入了深渊, 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通过朗读课文和咀嚼文字, 让学生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认真体会、感悟船长的风采和精神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目标预设:

1.学生通过自主研读、合作探究、讨论学习、观看课件等方式, 了解在船长沉着冷静的指挥下旅客和船员安全脱险的经过, 感受船长临危不惧、忠于职守的英雄魅力。

2.读中思考, 充分展开与文本和人物的对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对课文的学习, 学生的品德境界得到提升, 明白危难来临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教学中应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遵循这一教学理念, 本课教学将着眼整体, 通过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领学生在比较与联系中自主探究, 在朗读与静思中深刻感悟,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强化语言实践,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读中体验。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文, 培养情绪

1. 同学们,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雨果的经典作品《船长》。船长哈尔威在你的心中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要求学生用文中词句或其他词语进行表达。

2. 一位面对死亡镇定自若的船长, 一位忠于职守的船长, 一位舍己救人的船长已经让我们深深震撼, 今天, 我们再次研读雨果给我们带来的这个感人故事, 再次聆听来自船长灵魂深处的声音。

二、咀嚼语言, 感悟灵魂

1. 第一次命令。

(1) 课件出示:“大家安静, 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 其他乘客跟上, 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

(2) 读一读, 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从哪里看出来?

(3) 出示第2自然段, 体会当时混乱的场面。大家为什么这样混乱?他们怎么想?

(4) 指导学生朗读“顷刻间……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从“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体会当时的混乱场面。此时此刻, 如果你就在这艘船上,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 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所以绝对不能让这样的悲剧发生, 此时此刻, 船长只能“大声吼道”, 才能让所有的人都听得到, 都冷静下来。

(5) 船长为什么能够这样沉着镇定呢? (经验丰富、敬业精神、非常专业。) 如果你是一名船员, 你会有哪些想法和做法?对这位船长, 你有什么看法?

(6) 带着由衷的敬佩再读船长的话。 (相机板书:镇定果断舍己救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立场去思考、去体会船上每一个人的心灵世界和各种表现, 从而真正走进文中的世界, 和文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随着与文本对话的逐步深入, 船长的英雄形象也必然会在学生心中渐渐高大、丰满起来。

2. 第二次命令。

(1) 过渡:这是在整个抢险过程中, 船长下达的第一次命令, 后来船长又发出了怎样的命令?找一找。

(2) 课件出示:“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 你就开枪打死他!” (指导学生读一读, 揣摩船长的想法, 说说你的感受。) 师加以引导:作为船长, 他的职责是保护乘客的安全, 而此时, 哈尔威为什么要下这样的命令?

(3) 出示第5自然段, 边读边悟。甲板上的情况可以用哪个词语形容? (一窝蜂。) 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你从这些词句中读出了什么? (险些把小艇弄翻了;拼命维持秩序;简直像疯了, 乱得不可开交。) (情况紧急, 可能船毁人亡, 千钧一发。)

(4) 分角色读船长和船员的对话。 (提醒学生快读, 急促而有力, 争分夺秒。) 从这段话你又看出这是一名怎样的船长? (相机板书:果敢机智关心妇女)

(5) 轻声自读22~25自然段, 思考:命令下达后情况怎样?议答。课文中哪个成语可看出? (井然有序。) 为什么人们会自觉听从哈尔威船长的话?

(6) 船长的第二次命令起作用了吗?有人说男人是怕被打死才守秩序的, 你认为呢?船长会开枪吗?为什么?人们遵守秩序的原因是什么? (被船长的言行所感染、所震撼, 没有人会违背他的意愿。)

课件出示:“哈尔威巍然屹立……一切似乎都在听从他的调遣。”出示船长站立船头的图片, 逐渐高大起来。看图片, 听教师范读。学生也跟着音乐朗读一遍, 感受船长巍然屹立的高大形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对话来体会船长的威严与果断。通过朗读和讨论, 让学生在语言的诵读和思维的撞击中, 对课文内容深刻领悟, 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

3. 第三次命令。

(1) 过渡:还找出船长的其他命令了吗?课件出示:“快救克莱芒!”这句话体现出哈尔威是怎样的人? (板书:关爱孩子)

(2) 小结:在整个自救过程中, 哈尔威船长始终没有离开自己的岗位。为了乘客和船员的安全, 他临危不惧, 镇定果断。

三、激情诵读, 升华情感

1. 反复吟诵:“20分钟到了, 轮船沉没了, 船头先下去, 很快船尾也浸没了……”

2. 如果你就是“诺曼底”号上的乘客, 此时已经被救上了“玛丽”号巨轮, 可回头望去…… (生有感情地读。)

3. 如果你是“诺曼底”号上的船员, 你们在船长哈尔威的指挥下, 挽救了所有乘客的生命, 此时你们也脱离了险境, 可回头望去…… (再读。)

4. 如果你就是那个见习水手克莱芒, 在船长的关爱下, 此时也已经脱离了险境, 可回头望去…… (指名学生再读, 反复体会船长的伟大人格。)

5. 出示哈尔威船长图, 逐渐放大!同时播放音乐, 请一名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第29自然段。看着船长渐渐消失的身影, 这一刻你的心里又会有怎么样的疑问呢? (就船长为何不自救进行小型辩论。)

6.船长哈尔威多么崇高, 多么伟大, 大作家雨果在文章的结尾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生齐读。) (板书: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

师:同学们, 这样的英雄怎能不激起我们的情感, 那么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 对哈尔威船长表达你的心声吧!学生根据课件提示, 以不同身份和角度写出心中想要说的话。 (生交流心里话。)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写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 珍视学生在尊重文本价值前提下的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感受, 从而引导学生体会船长人性的美, 为他的人性美而感动。

四、总结延伸, 提升境界

1. 师总结:面对生死的考验, 我们看到了人们的害怕和惊慌, 这是正常的表现。但在船长哈尔威的身上, 我们看到的却是镇定自若、忠于职守、舍己救人、视死如归, 这就是英雄本色。

全班学生齐声呼唤船长的名字———哈尔威船长!

2. 课件出示“9.1 1”美国世贸中心被轰炸的相关图片和一篇华人亲历者所撰写的关于当时人们有秩序地逃离现场的描述。

3. 学生自由交流读后感想,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在危难来临时, 我们应该怎么做?

4. 布置作业。

(1) 查查大作家雨果的资料, 读读他的有关书籍。

(2) 背诵课文中感人的片段。

设计意图:夯实学生的语文积累, 在感悟人物品质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和精神境界的提升。

总评:

《船长》教学设计的体会 篇3

谈话导入,认识文体特点

《船长》是法国著名文学家维克多·雨果的一篇短篇小说。笔者一边板书小说,一边讲解:小说是文学中表现力最强的一种体裁。小说人物个性鲜明,情节曲折生动,环境描写细致具体。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这节课,我们就来感受小说的魅力。笔者领读课文《船长》,然后提出问题: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作者围绕主人公,主要讲了什么事?简要地介绍一下。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用“文学的眼光”切入,从小说的角度去阅读课文。

品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感受紧急环境 第一,哈尔威船长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走进这场可怕的灾难。请同学们读读这一段文字:(出示)只听一声巨响,“诺曼底”号的船身一下被剖开了一个大口子。船发生了可怕的震荡。顷刻间,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男人、女人、孩子,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①从这一段文字中,你感到诺曼底号遇上了一场什么样的灾难?追问:从哪儿感受到的?(可怕、意外、突如其来)②小说为什么一开始就渲染场面的可怕、慌乱和紧张呢?③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当时场面的混乱与可怕吧!一起读。(学生齐读)

感知四次命令 诺曼底号遇险了,如何带领船上的人脱险是摆在船长面前十分棘手的问题,此时船长的每一步命令都至关重要。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课文的3至28小节。找一找,哈尔威船长在带领人们脱险的过程中一共下达了几次命令?

第一次命令。①我们来看哈尔威船长下达的第一次命令。谁来读?(出示)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它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部救出去!” ②从这一次命令中,你读出了什么?(引导读出船长的镇定和决心)③谁再来读一读,进一步体会。④指导“吼”的读法:注意这一道命令是“吼”出来的。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吼”字的呢?⑤是呀,船长的语言充满力量与威严,富有震撼力!我们再吼一吼船长的命令。

第二次命令。①而此时此刻事与愿违,船上发生了更可怕的事,发生了什么?同学们找出来读一读。(第五自然段)②“乱得不可开交”你是怎么理解的?③哪些词句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当时船上“乱得不可开交”?④照这样乱下去,意味着什么?⑤就在这时,人们在黑暗中听到一段对话——(出示对话,播放录音)⑥这段对话中有三个人物,分别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这段对话,你从他们的对话中了解到了什么?出示:“哪一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⑦从这段对话中你又一次感觉到这是一位怎样的船长?⑧同学们,请你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从“怎么写”的角度,你发现这一段对话什么秘密?⑨听了这段话后,人们又是怎么做的?“伟大的灵魂”在这里指什么?是呀,他是用自己伟大的灵魂在拯救这场灾难,拯救灾难中的人们。他犹如铸铁一般,巍然屹立于上空。谁来读这段话?

第三、四次命令。①这是船长发出的第三次命令,他连一个见习水手的克莱芒都没有忘记。②第四次命令,这是他发出的最后一道命令。③就在这样危机的时刻,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他仿佛不是在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一切似乎都在听从他的调遣。④作家雨果仅仅通过对人物语言的细腻描写,便刻画了一位沉着、细心、威严、伟岸的船长形象,真不亏称作文学巨匠。

设计意图:果戈里说:“语言是理解人物的钥匙。”教学中紧紧扣住小说的写作特点,大胆整合教学内容,品析人物的语言,提取哈尔威船长的四次命令提取,深刻体会当时的十万火急的处理方式,进而感受到了哈尔威船长的伟大。

感悟悲壮的沉没 20分钟过去了,诺曼底的船头先沉下去,很快船尾也下去了。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

①静心读读这段文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船长吗?②现在你们就是船长,你怎么解答这个问题?③是啊,中国的剑客有这样的誓言,剑在人在。作为船长,他坚守这样一句诺言:船在人在,船毁人亡。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船长的内心或许在想些什么?④船长就要被无情的大海吞没,此刻得救的人们心里该有多少话要向船长倾诉啊!⑤人们情不自禁地从心底发出了这样的赞叹,出示最后一小节,引读。⑥学到这里,同学们,船长在你们心目中一定是一位伟岸至上的大英雄,你想怎么赞美船长呢?(板书好词)

设计意图:为了延续肃穆悲壮的课堂氛围,换一种方式落实默读训练,演绎并聆听学生心底的声音。课堂小结:向英雄致敬。

船长教学设计 篇4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船长》,在这篇小说里,雨果塑造了一位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他就是——哈尔威(板书)。

2、文中雨果是如何赞扬他的呢?出示:哈尔威船长„„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3、让我们回到两船相撞的那一刻,去认识这位英雄船长,感受他的做人之道,看看他是如何指挥这场战斗的。

二、精读课文

过渡: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28,哈尔威船长指挥这场战斗下达了几道命令,哪些表现你感受深刻,读一读,画一画,然后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思考或发现。

1、大家读得都很认真,我想一定也思考得很深入,哈尔威船长在组织自救的过程中,一共下了几次命令?(3次,分别是?)命令一:

(1)我们先看船长下的第一个命令,船长的那些表现让你感受深刻?谁来读一读?

出示: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必须把60人全部救出去!” “60人”“全部”(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丢!一个也不能遇难!这是船长的职责。)“必须”(坚定的决心)

“大声吼道”,为什么?回忆两船相撞时乘客们的反映?(顷刻间,„„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当时情况如此慌乱、可怕、紧张,船长不得不大声吼道。(朗读:在这么危急的时刻,在这么嘈杂的时刻,不吼能行吗?谁来吼一吼?)在如此慌乱紧张的情况下,船长一共说了4句话,简洁而明了,把各人该做什么说得清清楚楚,把逃生行动安排得井井有条,这是一位怎样的船长?(沉着冷静,临危不惧、镇定自若)(朗读:用短促的句子来表达,越是到最后越要读的慌乱、急促,才能敲打读者的心,谁再来读一读。我们一起来!)③“实际上船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④你这段话中从中感受到哈尔威是一位怎样的船长?(先人后己、舍己为人„„)小结:作者花了较多的笔墨描写险情,船长的冷静,乘客的慌张形成对比,从侧面突出船长在危险来临时只想到别人,不顾自己的安危,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这是作为一位船长的职责,这也是他的做人之道!(板书:侧面烘托)

命令二:出示5——22自然段。

1、船长下达的第二道命令:——读。这是在什么情况下下达的呢?我们先请三位同学来读读这部分内容。

这是在什么情况下下达的呢?(第一条命令没有执行,当时情况如何?)出示第五小节。

(1)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呢?(人们急于逃命,秩序难以维持,慌乱„„)(一窝蜂、拥、险些儿、拼命、疯、乱得不可开交。)朗读:能把这种乱的劲头读出来吗?

(2)在如此混乱的场合下,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我们听到了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只读说的话。

A船长为什么要问“炉子”“火”“机器”?(船长表面上是在了解船此时的状况,实际上是告诉人们此时的情况十分危急,刻不容缓,必须服从指挥才能更好地抓紧时间逃出去。)

B只剩二十分钟时间了,可船长怎么又说“够了”呢?(实际上是想告诉人们,尽管情况十分危急,但只要听从命令和安排,足够时间逃命。)

C“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你从船长的这条命令中读出了什么?(秩序混乱、逃生时间紧急,船长的命令斩钉截铁、不容质疑)指导读:怎么来读这条命令?(语气中带有几分威严。)

(3)在灾难面前,女人和孩子往往是弱者。遇到危难的时候保护弱小,这就是哈尔威船长的做人之道——板书:保护弱小。

(4)由于船长的第一条命令,船上的人并没有遵守,船长下达这样的命令,是为了尽快结束混乱的场面,节省救援时间,使大家都能安全撤离。

(5)再分角色朗读(你看到了船长的表情、动作了吗?)带着你的想象练读这段对话。

小结:干净利索、果断有力、简洁快速的短句式言语,渲染了当时情况的紧急;也表现了哈威尔船长在危急关头的临危不乱与沉着应战。

2、船长的第二次命令下达后,情况有了什么变化? 大家沉默了,„„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A为什么“沉默”?(*人们从对话中明白了船长的意思,不敢违抗他的意志。*了解情况危急,明白只要服从安排,就一定能逃出灾难,不需要恐慌;*被船长本人所折服,由衷地崇敬和信服。)

B、“伟大的灵魂”又是指什么?(临危不乱、沉着镇定、指挥有方,能够救大家于危难之中。人们被他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品德所感动,这就是“伟大的灵魂”,这是对哈尔威船长崇高品质的高度赞美)齐读本句话。⑦小结:这是作者的看法、观点,是作者的心里话,像这样的句子就是作者的“议论”。边叙述故事边融入议论是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使文章有了深意。(板书:边叙边议)命令三:

(3)一次对话,两次命令,救援工作进行的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和斗殴,船长将一场可能船毁人亡的大灾难控制住了。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一切似乎都在听从他的调遣。” ①指名读。船长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什么?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连灾难都要服从船长的命令,服从船长的调遣,这集中体现了哈尔威船长那沉着临危不乱、冷静处理灾难的能力与人格魅力。齐读本句。小结:同学们,作者就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来展现哈尔威船长的高大形象。(板书:语言行动)

②船长把每件事和每一个人都考虑到了。甚至见习水手——克莱芒。船长下达了第三个命令——快救克莱芒!

在生命倒计时如此紧张的时刻,船长还想到这个孩子,而却把自己给忘了,那种心细如尘却又把自己忘了的“粗心”,实在让人敬佩又心疼!他真正做到要把60个人全都救出去。

③小结:因为哈尔威船长的考虑周密,指挥镇定,因为他的调遣一切可能出现的灾难即将避免。

(三)赞“英雄本色”

1、二十分钟很快过去了,所有的人都得救了,人们却看到了这样的一幕—— 出示:“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 ①(音乐)“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他心里在想什么呢?(指名说)

②出示: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③作为一名船长,你觉得他的做人之道是什么?再来读读这段话。

④ 这段话中还有一个“又一次”,你是怎么理解的?多次这样。显然,每次遇到类似问题时,船长都会这样做,这是他做人、做船长的一贯原则。

司马迁曾经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哈尔威船长虽然离我们而去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人们心里,他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英雄“船长”!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话。音乐起。

三、总结全文。

1、同学们,《船长》原文的题目是《诺曼底号遇难记》,现在改成了船长,你觉得为什么要用船长为题呢?(课文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船长”一词更能直接体现文章要表达的中心,那就是船长不仅仅是一船之长,更是意志与信念的象征,哈尔威用自己的生命注解了责任与道义,还诠释了这种职业的操守。因此,编者才把课题改为“船长”。)

船长 教学设计 篇5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片段。

2、理解叙事写人中含义深刻的语句.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受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精神及临 危不惧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片段。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哈尔威船长在四次命令中所表现出来的临危不惧、沉着果敢、镇定指挥、以身殉职的高尚品质和忠于职守、先人后己、爱护弱小的做人之道。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过渡:1780年3月17日夜晚,哈尔威船长像平常一样,把“诺曼底”号轮船开往格恩西岛。谁也没有想到,一场可怕的灾难降临到了“诺曼底”号上,人们都惊慌失措。这时,船长哈尔威履行起了自己的职责——迅速组织大家自救。那么,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哈尔威船长是怎样指挥救援工作的呢?结果如何呢?

二、学习第二段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好后思考,哈尔威船长在组织自救的过程中,一共下了几次命令?每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出的?可以划划注注。

2、交流讨论: 哈尔威船长在组织自救的过程中,一共下了几次命令?(4次)

3、投影出示四次命令:

(1)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它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部救出去!”(2)“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3)“快救克莱芒!”(4)“动作再快点!”

4、哈尔威船长的第一次命令是:

句1: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1)船长是怎么说这句话的?(大声吼道)他为什么要大声吼?

(2)从中你能感受到他是怎样的一个船长?(临危不乱、沉着冷静、镇定果敢)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关心妇女,关心乘客,并且要求船员尽力尽职,做到先人后己。)(3)是呀,必须把60人——全部——(救出去),这时候,哈尔威始终记着自己是一名——(船长)在灾难面前,救人就是船长的职责呀!船上真的只有60人吗?他真的把自己给忘了吗?(“他把自己给忘了”,可能吗?哈尔威船长一生之中不知碰到了多少险情,对于“生死”已经不知想过多少次了,怎么会忘了自己呢?是他不顾自己的安危,发自肺腑的要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这是他的职责,也是他的做人之道!)

(4)我们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这位临危不乱、镇定果敢的船长读出来吗?自己先练一练。

过渡:然而,此时此刻,正面临着死亡威胁的人们并没有这样去做,船上发生了更可怕的事。看,发生了什么?

(1)“大家一窝蜂拥上去,„„”说明了什么?(2)“不可开交”是乱成什么样?(没有办法维持秩序了)能把这乱的劲头读出来吗?照这样乱下去,意味着什么?(船毁——人亡。)于是船长又发了第二个命令。

“哪一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A、这个命令是对话中的一句,我把对话全打出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这段对话。

B、这是哈尔威在和(机械师和奥克勒大副)对话,仅仅是这两位听到了对话吗?(不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一起读,C、人们从这威严的声音中了解到了哪些情况?(炉子被海水淹了,火灭了,机器停了,船只能坚持20分钟了,„)但不管怎样,哈尔威船长还是觉得20分钟——够了!(练读)(简短、自信、威严)这20分钟足以给每个人生的希望。

人们还了解到什么?(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面前„„)练习读(果断、坚定有力、斩钉截铁)

D、“哪一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船长发了这样一个命令,你没觉得船长有些残暴吗?为什么?他真的会开枪吗?在最危急时为了保护大多数人能安全撤离,这是一个船长的权力,当然更是他——职责。

E、从这段对话当中,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船长。(做事果断、忠于职守,把自己的职责考虑得那样清清楚楚)

(3)感情练习读对话。

过渡:多么精彩而传神的对话呀,我们学习了对话一位临危不乱、忠于职守的船长就出现在了我们面前。

这一次人们都执行了船长的命令!于是,读。

句2:大家沉默了,没有一个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上空。(1)“伟大的灵魂”指什么?船长临危不乱,富有谋略,沉着镇定,指挥有方,能够救大家于突如其来的灾难之中,所以大家都从心底里升腾起崇敬之情,他就成了出现在大家上空的“伟大的灵魂”了。(2)“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上空”,这是因为——(确实,此时此刻的船长已成了一个伟大灵魂的化身,巍然屹立于上空。)

(3)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4)哈尔威的英雄本色震撼了人们的心,这就是伟大的灵魂,能通过朗读来表现吗?

过渡:事实上,在整个救援过程中,哈尔威船长时刻都牢记自己是一名——船长。F、与“不可开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井然有序”,“井然有序”是什么意思?(井井有条)不可开交与井然有序是一次根本性的转变。

句3: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他仿佛不是在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一切似乎都在听从他的调遣。

他真的把每个人都考虑到了吗?

5、“快救克莱芒”,这是船长发出的第三个命令。

他连一个见习水手的克莱芒都没有忘记。理解他关心孩子的品质。联系上文“妇女先走”,可以看出他爱护、关心弱小的为人之道。

6、“动作再快点”这是船长的第四个命令。

他关心每一个人,在与死神抢时间争速度。

是呀,他连最小的见习水手都考虑到了。却把自己给忘记了,面对灾难,他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诺曼底号的船头先沉了下去,很快,船尾也浸没了。

三、学习第三段。

1、配乐,范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句4: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同时投影出示

挂图)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哈尔威船长没有豪言壮语,他那敬业、尽责精神,坚定、刚强的意志,以身殉职、舍己救人的精神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2、质疑:哈尔威船长与轮船一起沉入大海,值得吗?在沉船之前就没有办法救出自己了吗?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四人小组讨论)

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走进了语言文字,与哈尔威船长进行了一次心灵的对话,更是得到了一次精神的洗礼。望着这无情的大海,面对这样一位船长,我想,你们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哈尔威说吧?

3、说话练习: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徐徐沉入大海的黑色雕像,我想对船长说——

句5: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1)“做人之道”,这里主要表现他哪些方面呢?(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对妇幼弱势群体的优先保护„„)

(2)“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是因为——(面对死亡,哈尔威船长做出了以身殉职的选择,他忠于职守,舍己为人,有一次表现了崇高的品质。)(3)你心中的英雄有哪些呢?

(4)师述:在战争年代有气吞山河的热血英雄,在和平年代,同样有生与死的考验,同样可以产生光照日月的英雄。在生死抉择时,哈尔威船长镇定地指挥救援工作,而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5)想象:假如你就是“诺曼底”号轮船上的一员(船长、乘客、工作人员),在这生死存亡的瞬间,你将会怎样想,怎样做?(逃生?将生的希望让给别人?和船共存亡?为什么?)

(6)小结:面对死亡,他想到的是忠于职守,想到的是履行做人之道,充分表现了他高尚的品质。可敬可爱的哈尔威船长用自己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伟大人格魅力,为我们树起了一座伟大的丰碑。

四、总结全文: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哈尔威船长挽救了60人的生命,自己确抱定了誓与轮船共存亡的信念。他的这一壮举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到了一种来自心灵的震撼。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哈尔威船长临危不乱,舍己救人,用它的生命造就了英雄的业绩,谱写了英雄的乐章,铸就了伟大的灵魂。让我们深情地呼唤英雄的名字——哈尔威。

最后让我们用一首诗结束这节课。

人生,犹如一艘/在/大海上/航行的帆船。谁/也不能预想:前方的风景/怎样? 或/风平浪静,或/惊涛骇浪,你都得,扬起风帆/驶向远方。遇到惊涛,或是骇浪,你/不必惊讶,不必胆怯; 不必畏缩,不必退却。你要冷静,临危不惧,你要/沉着,机智/勇敢。

只有这样,你/才是/真正的舵手。

才能/掌握好/自己的行驶方向,到达/成功的彼岸!

五、拓展延伸:课件出示作业

1、爱读书的你,阅读《丰碑》吧,课文将让你的心怀再次涌动无穷的敬意„„

2、爱说故事的你,回家后把《船长》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家人听吧„„

3、爱写作的你,此时的心儿一定很不平静吧,拿笔写下你想说的吧„„ 板书:

英雄——船长 遇险

临危不惧 自救

忠于职守 牺牲

船长教学设计 篇6

学习课文透过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述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关词语。

2、初步理解课文资料,领会船长舍己救人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灵魂,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一篇短篇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伟大的人物形象。这就是我们这天要学习的课文——《船长》

看了课题,你想明白什么?(文中写了他的一件什么事为什么说他的灵魂是伟大的)

请同学们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震荡调遣大副井然有序

威严履行深渊忠于职守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哭泣机械灵魂争执控制

调遣呼号斗殴克莱芒可怖

(2)指名朗读,指导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了解词语掌握状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哭泣:小声地哭。

调遣:调派,差遣。

威严:威武而又严肃的样貌。

履行:实践(自己答应做的或就应做的事)。

肇祸:闯祸。

大副:船长的主要助手,驾驶工作的负责人。

深渊:很深的水。

井然有序:形容严谨而有条理,一点都不紊乱。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4、默读课文,按提纲“遇险一自救一牺牲”给全文分段。

讨论:第一段(第1、2自然段)

第二段(第3-28自然段)

三、作业

1、生字描红、临写,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上课时间

教学

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透过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片断的训练,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指名说说课文大意。(板书:遇险自救牺牲)

二、精读训练

1、谈话引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哈尔威船长是个怎样的人(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出示: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应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忠于职守”、“做人之道”的好处。你怎样理解句中的“又”的意思?朗读这段话就应用怎样的语气读为什么

(这段话是对哈尔威船长一生品质的赞颂。他应对死亡,想到的是忠于职守,想到的是履行做人之道,充分表现了他高尚的品质,应怀着崇敬之情,用赞颂的语气来读)

范读、指名读、齐读。过渡:课文怎样具体写他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

2、朗读理解课文第一段。

(1)默读、思考:“诺曼底”号是在什么状况下被撞的当时情形怎样(画出有关词句)

(2)交流讨论:“像平常一样“可见这条航线是诺曼底号”的定期航线。

“薄雾笼罩”是事故发生之因。“一声巨响”、“剖开了一个大口子”、“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可见事故之大,状况之危急。这紧急的状况可用什么词来形容”(万分紧急,千钧一发……)(板书:千钧一发)

(3)朗读指导。

指名试读,相机指导。(开始时语调平缓、轻快,之后要急促,最后一句话要用紧张的语调读,因为状况危急)

指名再读,及时鼓励。过渡:如此重大的灾难降临了,哈尔威船长是怎样做的

3、朗读理解第二段。

(1)速读,找出最能表现船长沉着镇定的一段话。

(2)出示: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

领导着。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思考到了,他仿佛不是在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一切似乎都在听从他的调遣。

(3)出示挂图。

(4)图文结合,理解船长的“沉着镇定”。看图说说船长的神态和动作。(板书:巍然屹立)指名感情朗读这段话。看图听老师背这一段话。群众看图背诵这段话。

(5)他真的把每一个人都思考到了吗(他把自己给忘了,应对灾难,他早巳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

(6)哈尔威船长分别是在什么状况下下达了哪些不同命令结果怎样从中我们可体会到他的哪些品质小组交流,讨论。

(7)出示: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此刻他们的上空。指名读。为什么没有人违抗他的意志“伟大的灵魂”指什么

(8)指导朗读第二段。指导:读哈尔威船长的命令时应凝重有力,作者的议论应读得稍慢、庄重,对话部分应急促。指名分主角朗读。

三、总结全文四、巩固练习

1、分主角感情朗读全文。提问: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哈尔威船长的从中你能感受到哈尔威船长的哪些品质举例说明。从行动和语言上来描述的,我们今后在写作中要学习这种写法。

2、看板书总结。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遇险的万分紧急的时刻,巍然屹立在船长的岗位上,沉着镇定地组织指挥着救援工作,果断地下达了一个又一个命令,使船上60人脱险,他自己却以身殉职,英勇牺牲。课文歌颂了他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板书:忠于职守舍己救人)3、背诵课文最后两小节齐背指名学生背

《船长》教学方案设计 篇7

小学语文教材中《船长》一文是大作家雨果的经典作品, 文本本身有它特殊的年代背景和文化背景, 同时也附着了作者的个性化表达手法和审美情趣。对这种文学作品的教学, 就应该通过还原的方法, 打通文字的隔阂、意义的阻断, 去除陌生感, 才能有效地把学生引入作品的情境, 在文本呈现的特殊语境中咀嚼文字、体会情感, 从而真正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一、还原场景, 感悟文字

《船长》教学可以从“英雄”入手, 这是这篇小说的基调。但是, “英雄”这个概念如果先入为主, 学生的阅读就会变成一种求证性阅读。这样自然就缺少学生的自主发现, 一切都是验证罢了。因此, 在设计时, 我考虑到, 在什么情况下引出船长这个人物, 这自然是和当时的处境紧密相关的。于是, 就安排首先让学生通过阅读去寻找有关描写场面混乱的语句, 场面越乱, 也许对船长的阅读期待就越强。“乱世出英雄”嘛!

课文中有两段描写场面混乱的, 学生对这样的文字理解起来应该不难。但是灾难来临时的恐怖氛围、紧张心理, 学生是没有体会的, 他们没有经历过, 也就不能进入到那种场景中去。这一环节我是这样教学的:

师谈话导入:在一个大雾弥漫的早晨, “诺曼底”号被撞了, 那是一个怎样的场面呀?课文中有这样的文字描述吗?找一找。 (生自主阅读, 圈画, 指名学生发言。)

出示一:“顷刻间, 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 男人、女人、孩子, 半裸着身子, 奔跑着, 呼喊着, 哭泣着, 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

出示二: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上的绳索。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 险些儿把小艇弄翻了。奥克勒大副和三名二副拼命维持秩序, 但整个人群简直像疯了似的, 乱得不可开交。

师:读一读, 体会体会。你看到了什么?

生:船上全乱了, 人们在拼命逃生。

生:人们什么也顾不上了, 只想到自己的性命。

播放电影《泰坦尼克号》的一个片段。

师:现在再来读读这两段文字, 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觉人们非常害怕, 灾难突然降临, 死神一下子来到身边, 人们一个个逃到甲板上, 感觉是多么无助!

……

师:看着这样的场面, 读着这样的描写, 你想到了哪些成语或者词语?

(交流:乱七八糟、不可开交、混乱不堪、恐惧吓人、不可收拾、一塌糊涂、杂乱无章、纷乱如麻……) 师:是呀, 这样的场面真是一片狼藉、混乱不堪呀!

学生读着书中的描写, 感受还只是浅表化、概念化的, 而借助媒体对场景的还原, 他们的体会才深入到心灵中去, 对文本文字的理解才有了自己独特的体验, 因为孩子们自己并没有这样的亲身经历。当然我们成人很多人也没有经历什么大的灾难或突发性变故, 不过成人的生活体验是可以迁移的, 生活中的很多积淀、体验可以从书本或别人的讲述中间接获得, 孩子们还没有这个能力和经验。因此, 在组织这个内容教学时, 我从电影《泰坦尼克号》上截取了一个片段, 帮助孩子体验那种氛围, 感受那种混乱与恐怖, 很好地理解了文本内容。

二、还原情境, 关注表达

当人们几乎疯了, 船员们无法维持秩序时, 哈尔威船长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 他与船员的对话表现出他在大难来临时的丰富经验和无比镇定。这段对话看似简单, 可简短有力的声音背后透出的不仅仅是威严和恐吓, 无比丰富的信息只有在进入到那种情境之中才能体会到。

请看这一过程:

师: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船长与船员的对话。 (学生自读)

指名读。

集体评价:不能感觉到简短有力, 这样的声音似乎也不能压倒船上的呼号和嘈杂。

师:我们不妨来研究一下这段对话, 船长与船员的对话可以变成这样吗?

大屏幕出示:“洛克机械师, 你现在在哪儿呢?”

“船长叫我吗?我在这儿哩。”

“你赶紧看一看, 炉子怎么样了?”

“刚刚看过, 炉子已经被海水淹了。”

“那你告诉我, 炉子的火到底怎样了?”

“火已经灭了。”

“你再查一查, 机器是否停了?”

“也查了, 机器停了。”

……

交流明确:屏幕上的对话拖沓、繁琐、节奏太慢, 不符合当时的特殊情况。书中的对话简短有力, 凸显了当时的情境, 虽然情况紧急, 但船长丝毫不乱。船长也借机在第一时间把船上的实际情况告知每一位乘客, 提醒人们逃生的时间是足够的, 让大家放心。 (学生尝试再读)

教师安排分角色朗读,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当时的紧张氛围, 同时, 面对混乱的情况体会到: (1) 船长询问机器怎样、炉子怎样, 感知船长临危不惧, 要尽力排除其他后患, 这是“镇定”; (2) 船长跟大副了解还能坚持多长时间, 这是要让大家知道时间是足够的, 一定不要惊慌, 这是“理智”。 (3) 船长对大副下达命令, 哪个男人要是走在女人前面就开枪打死他, 这是船长对大家的警告, 从这里又可看出船长的“果断”。

这一段对话, 在混乱的场面中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 应该引导学生好好体会。一是体会这样的对话说明了什么, 从中能感受到什么?二是通过阅读领会这样的写法带来的效果, 从表达的层面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还原到真实的情境中, 可以看到, 学生的朗读语气凝重、节奏紧凑, 但却无半点紧张和恐惧, 音调铿锵有力、斩钉截铁, 显示出必胜的信念和决心。在这样的阅读中, 学生对文字的理解溢于言表, 也充分感受到了文字表达的特殊效果, 可谓言意兼得。

三、还原形象, 感悟心灵

《船长》文本的艺术特色在于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作家雨果对船长这个人物的赞誉也是极其所能。例如文中这样的句子:“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 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 一个手势也没有做, 一句话也没有说, 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森恐怖的薄雾, 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 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 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伟大的灵魂”“黑色的雕塑”“英雄”这样的评价和褒扬体现出作家对船长这个人物的独特感悟和理解, 这样极具个性化的文学语言对于小学生来说, 理解起来难度是相当大的。

这堂课的教学对船长这个人物的处理, 首先是要把船长还原到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上来。不否认船长是“伟大的灵魂”“黑色的雕塑”和“英雄”, 但首先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他也会有生命的渴求、求生的本能。按照这样的思路教学, 船长才能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中, 或者说, 孩子们才有可能逐步走进船长的精神世界。

出示:大家沉默了, 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 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上空。

师:灵魂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为什么要称船长是一个伟大的灵魂呢?你认为从哪些地方能看出船长就像一个伟大的灵魂? (学生自读课文)

交流: (1) 当船被撞之后, 船长大声地指挥, 要求把60人全都救出去, 唯独忘了自己。 (2) 哈尔威船长坚守船长岗位, 沉着镇定地指挥和控制, 大家不再慌乱了, 每一个人都在听从他的安排。 (3) 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 救援工作有条不紊。灾难似乎都在听从他的调遣, 不去伤害任何人。

师:是啊, 这就是伟大的灵魂, 仿佛命运也听从他的安排。只有在灾难面前我们才能感受到灵魂的伟大。当人们坐上小艇离开危险地带, 当人们听着船长还在说着“动作再快点”, 回过头再看看, 这时……

出示: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 一个手势也没有做, 一句话也没有说, 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森恐怖的薄雾, 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

师:这时, 在人们的眼中, 船长从一个伟大的灵魂又演变成了一尊———雕像, 为什么这么说呢?

交流体会: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 一句话也没说, 特别是, 当船渐渐沉入大海, 船长没有一丝恐惧, 没有一点颤抖……他知道自己面临的是死亡, 但是毫不畏惧, 他要与“诺曼底”号共存亡!

师:在人们的心中, 船长哈尔威更是一名永恒的英雄。真正的英雄是什么样的? (出示:忠于职守, 履行做人之道)

讨论理解“忠于职守, 履行做人之道”。

师:是啊, 英雄不是天上的神, 他是生活中的人, 实实在在的人, 只因为他们在生活中能做到忠于职守, 履行做人之道。他们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达到自己的精神追求, 这就是英雄。

在黑暗无边、波涛汹涌、极其恐怖的大海上, 当人们都在为本能的求生欲望燃烧得几乎疯狂的时候, 多么需要一个强大的力量来控制这样的场面, 这就是一个伟大的灵魂的真实意义。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船长也许有很多话要说, 也会对乘客和船员做出最后的姿势。但是, 他面临的是生死诀别, 他知道自己将去向哪里, 他是非常镇定地面对死亡。从这样一个特写镜头去感受船长的视死如归和淡定自若, 他就像一尊雕塑铭刻在人们的心中。船长怎么可能是雕塑呢?他在救援, 他要指挥, 怎么可能“一个手势也没有做, 一句话也没有说”?通过“还原”, 进一步感受, 船长凝望着远去的人们已感欣慰, 此时, 他面对着波涛汹涌的大海, 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作为一名船长的使命他已经完成, 他完全可以走得从容一些、自尊一些, 没有什么可遗憾的, 他会毫不迟疑、毅然决然地投向大海的怀抱, 与“诺曼底号”共存亡。此时的形象是船长离去的身影, 其实更是留在人们脑海中的一个意象, 一个有着丰富的航海经验的英雄形象。

四、还原故事, 应对召唤

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非常注意留白, 就像传统的山水画在留白中留下想象的空间, 每个读者都会因自身的个性化理解和填充而使作品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接受美学认为, 文本是一个不确定的“召唤结构”, 它召唤读者对其进行个性化诠释和再创造。

《船长》一文最大的留白是当救援工作井然有序地进行时, 只写到船长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 一直到最后, 所有的乘客和船员似乎都销声匿迹了。只提到一句:“人们尽力加快速度划着小艇, 在‘诺曼底’号和‘玛丽’号之间来回穿梭。”在文本的后半段, 故事的情节被虚化, 作者却用了大量的笔墨来表达自己对船长的赞美和歌颂。从叙事到抒情的过程是作者直抒胸臆、上升精神的过程, 但同时也是读者实现精神跨越的过程。如果不能真正地进入文本的情境和人物的精神领域, 对船长的形象认知就不会升华。这里, 我相机安排这样一个环节, 让学生观看画面, 目送船长离去, 回想船长所做的一切举动, 把自己当成现场的一名乘客或船员, 说说自己的心里话。此时的表达是文本中略去的情节内容, 也算是应对了文本内在的召唤。

教师先是深情地表白:“同学们, 人们又怎会忘记这位英雄。当救生艇慢慢地离去, 获救的船员和乘客透过薄雾, 依稀看见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 神态平静而安详, 似乎在为每一个人祈祷……”

画面显示:船长站在舰桥上, 在夜色中渐渐模糊, “诺曼底号”渐渐沉没。《命运交响曲》音乐响起。画外音:英雄在大海中永生, 在人们的记忆中永存, 在历史的长河中永驻……

师:哈尔威船长站在舰桥上, 随着“诺曼底号”缓缓沉入大海, 一个伟大的灵魂、一尊永恒的雕塑、一位让人敬佩的英雄就这样在我们的眼前慢慢消失了。

此时, 你就是坐在小艇上的船员或者乘客, 你凝望着船长, 有什么话要说吗?

出示练笔。

船长的离去, 这悲壮的一幕是能引发学生很多感慨的一个教学资源, 教学时, 我充分利用这个资源, 安排学生去练笔。这悲剧的结局会激荡人心, 也会唤起言语的潜能, 此时安排说或写会有很好的效果。因为真正的表达是不吐不快的表达, 自由自在的表达才最接近语文教学的本真意义。

船长的勇气 篇8

□翻译/沈玮

很多年前,在辛辛那提州,我偶然走进一家书店,看到一个男孩儿在问老板是否有地理书出售。他大约12岁,看上去眉清目秀,可是衣衫褴褛。

“多极了。”营业员说。

“多少钱一本?”

“1美元,我的小家伙。”

“呀,对不起,我不知道书会这么贵。”他转过身,向门口走去。脚刚迈出门槛,忽然又转过身,走了回来。

“我口袋里只有62美分。”他说,“先生,我赊账行吗?过几天,我就来还清不足的部分。”

小家伙多么渴望得到一个肯定的回答啊!当营业员断然拒绝了他的请求时,他显得那么沮丧!一脸失望的小家伙抬起头,苦笑着看了看我,脚步沉重地走出了书店。

“你准备怎么办呢?”我问。

“我到别的地方再试试,先生。”

“我也去,看着你最后是怎么成功的,你不会介意吧?”

“不会。”

我跟他连续进了四家书店,我们都碰了壁。小家伙的脸上布满了失望的阴云。

“你还要试试吗?”我问。

“不错,先生,我要到所有的书店都去试一试,说不定我会成功的!”

我们来到第五家书店,小家伙勇敢地走到书店老板面前,讲明了自己的请求。

“你十分需要这本书吗?”老板问。

“是的,先生。十分需要。”

“为什么?”

“学习,先生。我没钱上学,一有空,我就在家自学。学校里每个学生都有书,假如我没有,会落后的。再说,我父亲是个水手,我想知道他去过哪些地方。”

“你父亲还出海吗?”

“他已经死了。”男孩儿的头低下了,眼里淌出一串泪珠,“我长大了也要当水手。”

“是吗,孩子?”老板盯着他,惊讶地问。

“是的,先生,只要我还活着。”

“呃,小家伙,我告诉你我要怎么做。这本新书现在就给你,至于不够的部分你什么时候来还都可以。或者,我给你一本旧的,只要50美分……”

男孩儿付款时,老板用探询的目光看着我,于是,我把前面发生的事一股脑儿倒了出来。老板在给男孩儿书的同时,又给了他一支崭新的铅笔,外加一沓雪白的纸。

“至少,小家伙,你这种不屈不挠敢于尝试的精神,会使你出名的。”老板最后对男孩儿说。

“谢谢您,先生,您太好了。”

“你叫什么名字,小伙子?”我又问。

“威廉·哈特雷。”

“你还需要什么书吗?”

“当然,越多越好。”他迟疑地说。

我拿出2美元,说:“这点儿钱给你吧。”

只见两行快乐的泪水从他的眼睛里流了出来。

“我可以用这钱给我妈妈买本书吗?”

“当然可以。”

他的眼泪流得更欢了。他说:“你真好,我得好好谢谢你。我希望将来有一天能报答你。”他记下了我的名字。

几十年时间飞快地过去了。

有一次,我乘船到欧洲去。这是当时最好的一艘船,它曾经远航过大西洋。开始,绝大部分航程,天气好极了,可是到了后来,天公不作美,我们遇上一场罕见的风暴,它足以使任何有经验的船长束手无策。所有的桅杆全断了,船就像是煮沸的锅里的一片菜叶。更糟糕的是,船还漏水了,水不断地从一个大窟窿里涌进来。水泵一刻不停地转动着,可水仍然越积越多。船几乎失去了作用。水手们全是体格强壮、意志坚强的男子汉,大副、二副也都是经验丰富的一流海员。但是,他们全都绝望了,离开了岗位,决定听天由命。

刚才一直研究着海图的船长,神态自若地走了过来,看看事情究竟糟到什么地步。

过了一会儿,他镇定地命令水手们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去。那些强壮的水手在船长强烈的信念面前不由得折服了。

船长经过我面前的时候,我问他,船是否还有得救的希望。他仔细地看了看我,说:“有希望,先生,只要还有一英寸甲板露在水面上,那就有希望。你要相信,我决不会抛弃我的船,除非它不得不沉。我们正采取各种措施来挽救船。”他转过脸去,对所有围在旁边的旅客说:“旅客们,大家都去排水!”

那天,我们多次失望了,然而,在船长的勇气、他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他的强烈的信念鼓舞下,我们又重新振作起来,比原来干得更猛。“我要带领你们每个人安全地到达利物浦港,”他说,“只要你们不愧是个人。”

他终于指挥着船安全到达了利物浦港。旅客们下船时,船长一动不动地站在渐渐下沉的船上,频频点着头,接受旅客们的祝贺。我经过他身边时,他拉住了我的手,问:“普莱斯顿法官,您不记得我了?”我想了想,遗憾地摇了摇头。

“三十多年前,在辛辛那提州,您曾经跟着一个男孩儿去买书,他多次碰了壁,您还记得吗?”

“哦,不错,我记得很清楚,他的名字叫威廉·哈特雷。”

“我就是威廉·哈特雷,”船长说,“上帝保佑您!”

上一篇:济南九如山导游词下一篇:党员冬训安排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