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张微课教案(共14篇)
一、教学目标
1、能辨别夸张的修辞手法。
2、了解几种夸张的方法。
3、能运用夸张的手法改写句子。
4、了解夸张的修辞手法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导入:大家好,在我们学习的《长征》一诗中有两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本微课就为大家讲解夸张的修辞手法。
二、什么是夸张?夸张就是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二、夸张的作用:使用夸张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例句:
1、大虫怒吼一声,就像晴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山冈都动了。
2、芝麻粒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3、敌人处处挨打,寸步难行。
4、太阳刚一出来了,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三、夸张的三种方法。
①扩大夸张。即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等。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缩小夸张。即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等。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③超前夸张。即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例如: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小判断: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巴掌大的地方不能建房子。()
农民们说,看到绿油油的麦苗,就闻到了馒头的香味。(用夸张改写句子: 教室里很安静。
教室里安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得见。用夸张的手法进行表达: 富得(流油)、气得(火冒三丈)、思念(一日三秋)、浪费(一掷千金)、穷得(揭不开锅)、危急(千钧一发)艰难(水深火热)、干净得(一尘不染)、四、使用夸张需要注意的问题:
(1)夸张不是浮夸,必须合乎情理,不能脱离生活的基础和依据。
(2)夸张和真实要有一定的距离。否则就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关系代词that,which,who的基础知识。
[课型]
新授语法课。
[所属板块]
九年级Unit 9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教材版本]
人教版2013。
[教学流程]
Step 1关系词who/that
下面我们来学习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that,which和who的基本用法。
首先,我们来看一张图片(歌手张杰)。Look,what is the man?(Yeah,he is a singer.)
What does he look like?(He'sthin.He always wears suits.And most girls like him.)
I like the singer,too.
好啦,现在我们写出了四个句子(如下)。
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呢?我们想把“I like the singer.”与“He is thin.”这两个句子合并成一个句子。我们该怎么办呢?细心的你发现了什么吗?对了,这两个句子都含有共同的部分,那就是the singer和第二句中的He指的是同一个人。
这时,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只要将第二句中的He用关系词that来替换就可以了。然后,再把that引导的这个句子放在另一个共同部分the singer的后面。这样,就是“I like the singer that is thin.”又因为the singer指的是人,可用关系词that也可以用who,也可以说成“I like the singer who is thin.”你明白了吗?(如下)
那么用这种方法,你能将“I like the singer.”与下面两个句子“He always wears suits.”“Most girls like him.”合并吗?
是的,只要将其中的he/him替换成who或者that,再把整个句子放在the singer的后面。
Step 2 Let's read and conclude!
Read the three examples together,andtry to find out what the Attributive clause is.
好,现在再来认真观察以上三个句子,能发现有什么规律吗?定语从句是哪一部分?放在什么位置的?关系词who/that引导的那部分就是定语从句,放在名词the singer的后面,所以the singer叫先行词。我们把who和that称为关系词,它们能引导定语从句,修饰其前面的先行词。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叫定语从句呢?我们说,在复合句中,修饰名词或代词的句子叫定语从句。而被修饰的名词或代词,就叫先行词。定语从句一般放在先行词(被修饰词)的后面。
Step 3关系词which/that
先来看一看幻灯片上的句子:
上面各句中,它们的定语从句是哪一部分呢?对!that/which引导的那部分就是定语从句。其前面的名词the music叫先行词,that/which称为关系词。那么,之前的who怎么不见呢?who到哪里去了?你想到了吗?——那是因为先行词的缘故!这里的先行词the music指的是物,所以用that或which来引导定语从句。你明白了吗?
最后,回忆一下定语从句的窍门在哪里,判断引导定语从句的关系词关键是看先行词,指人还是指物。即:
Step 4 Let's do it!
好啦,现在留一些作业给你复习巩固吧!
Fill in the blanks with“who/that/which”.
1.The actor______used to bea teacher is ready to help others.
2.The girl______I spoke tojust now is my best friend.
3.The dress______you boughtin the city mall is made of silk.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把握卡通艺术特征,自己创作与设计卡通形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课前查找资料,课堂欣赏,思考,讨论的形式归纳出卡通画的特点,并尝试创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生活,养成对周围环境的审美习惯,培养学生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热爱本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难点:通过学习让学生扩大对卡通的认识,能够欣赏各种不同形式的卡通作品。
重点:学生自己创作,设计卡通形象,夸张、变形、形象特征的捕捉。
三、教学方法
欣赏法、引导法、讲解法、讨论法、示范法、训练法、教学多媒体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分小组完成预习
五、教学课时 2学时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请同学们欣赏以下几首歌,从音乐中你们想起了哪些形象?(用动画主题曲引出卡通画画面)
2、大屏幕打出几张色彩设计突出的图片引出课题
3、展示课题(幽默夸张 生动可爱 ――卡通形象)
(学生认真思考、激发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二)讲授授课
现在我们接触到的漫画以日韩、港台地区的漫画居多,这一类作品在内容上比较多样,制作相对于国内漫画作品相对会有比较大的吸引力,但是日韩、港台地区的漫画不少涉及到暴力、肤浅的内容。我们很多同学面对本土漫画艺术的历史却不甚了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本土漫画的历史,欣赏我们本土的漫画艺术。
1、讲授新课以活动进入
活动一:请各小组展示本小组课前准备的卡通形象资料,并思考的问题:你熟悉的中外卡通形象以及他们的作者有哪些?(学生上台演示,讨论问题)
(1)、不同国家地域卡通(漫画)作品的特色
(2)、卡通画的共同艺术特征
2、卡通形象浅谈(认识卡通艺术的审美特点和价值。)
知识点一:中国卡通画:想象丰富、颜色夸张鲜艳、画面装饰性强,民族特色浓。欧美卡通画:造型栩栩如生,诙谐幽默,以动画电影见长 ,日本卡通画:画面细腻,强调 感情和气氛的描写 。
3、从卡通形象中寻找相关的艺术特征(通过对卡通形象与相关的艺术特征的探讨,体会蕴含在卡通形象之中的审美因素。)
知识点二:卡通形象的.艺术特征:、
(1)简洁夸张的造型手法
(2)赋予人的情态特征
(3)鲜明而表现主体的色彩
4、创作一个或以组可爱的卡通形象
活动二:学生进行创作(每小组创作一件作品。)
5、课堂知识的延伸
活动三:评述、评价(学生互相评价作品)
七:板书设计 (略)
八:课堂小结
我们喜爱卡通形象,不仅仅因为他们生动幽默的外形,更因为他们的勇敢、智慧、善良友好的品质打动人心,使人们在笑中识别善恶,学习笑对人生。(学生反思)
九:课外作业
《4.翻越远方的大山》微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刘翔为实现目标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进取精神。
4、明白人生路上需要确定目标、积极进取、不断超越,有梦想就有可能。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语言文字,感知刘翔不断超越、挑战自我、实现梦想的过程,学习刘翔敢于挑战、执着追求、不断超越的精神。
难点:理解“翻越远方的大山”的含义,学习刘翔的精神,努力翻越自己心中“远方的大山”。
三、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板块
一、导入新课,了解人物.1.导入:无数的鲜花与掌声背后,一次次成功与超越的背后,往往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与汗水。“亚洲飞人”刘翔是如何变成“跨栏王”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4课《翻越远方的大山》。
2.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刘翔:
“跨栏王”
两夺世界冠军
曾创造“12秒88”世界纪录。
3.在刘翔心里,有一座远方的大山,那是谁?阿兰·约翰逊。简介阿兰·约翰逊:
美国著名的跨栏运动员
8次夺得世界冠军 统治110米跨栏20年
4.原来,约翰逊是个这么有名的运动员,难怪被刘翔视为一座“大山”。那么,刘翔是如何跨越这座大山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俩之间的交锋吧。
板块二:四个回合,逐步赶超。
第一回合:初战完败,遥不可及。
时间:2001年
地点:埃德蒙顿 比赛:世界田径锦标赛 结果:刘翔:没能进入决赛
阿兰·约翰逊:冠军 第二回合:再战失败,收获信心。时间:2002年 地点:希腊雅典 比赛:国际室内田径赛 结果:刘翔进入决赛,但摔倒;
阿兰·约翰逊:冠军 第三回合:多次过招,信心大增。时间:2003年 比赛:近10次
结果:刘翔屡屡第二,阿兰·约翰逊总是第一 第四回合:巅峰对决,成功超越。时间:2004年5月8日 地点:日本大阪 比赛:国际田联大奖赛
结果:刘翔:创造13秒06的亚洲纪录,冠军
阿兰·约翰逊:第二 板块三:理清层次,小结启示。
1、掌握扩句要求和常用的扩句技巧。
2、通过归纳学习,能正确熟练地扩写句子。
教学重难点:掌握扩句要领,能按要求正确扩充句子。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看到这光秃秃的树干和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你更喜欢哪一棵呢?相信很多同学都会和老师一样,更喜欢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课件出示)同样,为了让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完整、具体、生动,我们就在句子的“主干”上“添枝加叶”,这就是扩句。扩句就是在原来句子的主干词语前后添加适当的修饰词语。(课件出示)
二、扩句原则(课件出示)
(一)不能改变原意。
(二)不能改变句型。
(三)修饰词语搭配得当。
(四)符合例句要求。例举病句:
1、我们热爱家乡。我们热爱家乡的田野。
2、大地是个宝库。
地大物博的大地真是一个宝库啊!
注:第一组例句是在原句的基础上扩充,原句的意思是“我们热爱家乡。”但是扩充后改为“我们热爱田野。”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所以这样的扩句是不正确的。
第二组例句中,扩充的词语“地大物博”与原句的“大地”搭配不得当,而且原句是陈述句,扩充后却成了感叹句,改变了句型,所以在扩句时任意加词,最后弄巧成拙,产生病句。同时有的题目要求照例子扩句,所以要扩句前,首先要明确例句的要求,明确需要在什么地方添加词语。
三、扩句步骤
第一步:找一找,在什么地方扩充。第二步:想一想,加上哪些修饰词语。第三步:读一读,扩充后句子是否通顺。重点:第二步:想一想,加上修饰词语的方法。
1、在句子的主干词语前添加合适的修饰词语,修饰词语可以是一处或多处。如扩句:孩子们看书。
主干词语“孩子们”前可以加上“可爱”来描写孩子们,还可以加上表示数量的词语“一群”。主干词语“看书”前可以加上表示状况的词语“认真地”,还可以加上表示地点的词语“在教室里”。
扩句后:一群可爱的孩子们在教室里认真地看书。
2、主干词语后面还可能添加补充说明的成分。如扩句:孩子们高兴。
主干词语“高兴”后面可以添加补充说明孩子们高兴得怎么样。扩句后:孩子们高兴得手舞足蹈。
四、教师小结
总的来说,扩句要根据表达需要合理增添有效的成份,只要我们遵循扩句的原则,按照扩句的方法,相信同学们自然也就明白了如何在句子的主干上添加枝叶,把话说得更明白,更生动,更具体。
扩句的方法
一、扩句的定义
扩句,就是通过添加词语把简单的句子,扩充为具体、生动、形象的句子。我们知道,一般句子会包括主要成分,即:谁(或什么)、干什么(或怎么样或是什么)。如果在主要成分上添加附加成分,对原来的句子加以修饰、限制或补充,就是在进行扩句。一个简单的句子一般包括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说的是“谁”、“什么”,后一部分说的是“是什么”、“做什么”、“怎么样”。
二、扩句的基本步骤
要先找出句子的主干词语,在句子的主干词语前填加合适的修饰、限制词语。还可以抓住句子的主干词语,自己提一些问题,如果回答了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在进行扩句。
三、举例
例 ① 老班长钓鱼。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的老班长在草地的水塘边专心致志地钓鱼。(扩句)
(分析)这句话的意思表达不具体。如果加上修饰限制的成份就会完整地表达清楚了。方法:先提出问题,什么样的老班长?在什么地方?怎样地钓鱼?然后填上适当的词语,这就是扩句的过程。
②我看着这一幕。瘦小的我呆呆地看着这感人的一幕。(扩句)
四、扩句的注意事项
1、扩句不能另加主干,如:主语“我”不能变成“我们”或“我和某某”。
2、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句型。
3、增添的词语要和原句中的词语搭配恰当。
五、扩句的练习及答案一
1、老师批改作业。
2、战士保卫边疆。
3、洪水淹没了村庄。
4、海鸥飞过海面。
5、兄妹俩陶醉了。
6、小马驹瞪着眼睛。
7、几句话印在心上。
8、同学们做作业。
9、战士脸红。
10、春风吹遍大地。
11、少先队员挥舞着花束。
1、我们的黄老师认真地批改我们的语文作业。
2、边防战士日日夜夜保卫祖国的边疆。
3、咆哮的洪水很快地淹没了村庄。
4、一群可爱的海鸥飞过风平浪静的海面。
5、善良的兄妹俩在优美的琴声中陶醉了。
6、愤怒的小马驹瞪着铜铃般的眼睛。
7、老师富有哲理的几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8、同学们在教室认真地做老师布置的作业。
9、这个可爱的战士脸红得像个大苹果。
10、温暖的春风吹遍绿色的大地。
11、戴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高兴地挥舞着花束。
12、六(1)班的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这个消息。
学生1:我认为“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是比喻句, 是把作者看到战友邱少云被烈火烧身却无能为力的痛苦比喻成刀绞的痛苦, 形象、贴切地将作者内心的痛苦描写了出来。
学生2:我不同意你的看法。能说把“痛苦”比喻成“痛苦”吗?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不能是同类事物, 就像不能说“我长得像爸爸”是比喻句一样, 所以, 不能说这句话是比喻句。我认为这句话是夸张句, 是作者故意把内心痛苦的程度夸大了。刀绞的痛苦根本就是人体所不能忍受的, 刀绞该多痛苦呀!再说, 又有谁体验过?体验过了还能活着?所以, 我认为这句话是夸张句。
学生3:我觉得这句话是比喻句, 是把邱少云被烈火烧身这件事比喻成刀, 它们的相似之处是:都在作者的身体里绞, 让作者痛不欲生。
学生4:你说得不对吧。单独看刀绞和邱少云被烈火烧身这件事, 它们有相似之处吗?而且也不能说刀绞是喻体, 邱少云被烈火烧身是本体。我认为这句话是夸张句。
学生5:我觉得说这句话是夸张句也不妥。我们都不是作者, 所以根本就不知道作者内心有多痛苦。而且, 刀绞有多痛苦我们也不知道, 能说是把痛苦夸大吗?
……
全班学生对于这个句子争论不休。我备课时认为这句话是夸张句, 但又觉得学生们的看法也有一定的道理, 一时也不敢下定论, 索性安排学生们下课后再查一查资料, 下节课再来解决这个问题。下课后, 我不敢闲着, 赶紧和其他老师讨论这个问题。结果也是争论不休, 意见不一。
下班后, 赶紧到图书馆找相关书籍, 上网查阅资料。通过反复比较, 对照比喻和夸张的概念, 最终我认为“我的心像刀绞一般”应该是个夸张句。首先, 我们来看看比喻和夸张的概念。比喻即“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 彼此之间有相似点, 便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从比喻的概念来看,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所以肯定不能说是把此痛苦比喻成彼痛苦, 因为它们都是痛苦;也不能说把邱少云被烈火烧身这件事比喻成刀, 因为它们本身没有相似点;更不能说把“我的心”比喻成“刀绞”。这句话中找不到本体和喻体, 根本不能说它是比喻句。我们再来看看夸张的概念。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的需要,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对照“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来看, 这句话是作者故意把自己内心痛苦的程度夸大, 以让读者能更好地体会。所以, 我认为这句话是夸张句。
在教学中, 还有好些句子的修辞手法都和“我的心像刀绞一般”一样, 也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如:“寒风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我的心像刀割一样。”而且, 有好些句子的修辞手法都似是而非, 如“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赠我情”这两句诗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希望专家、同仁们能答疑。
---《认识平角和周角》
张掖市山丹县东街小学 陈艳红
教学内容及背景:
这节微课展现的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中第四课时《旋转与角》中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钝角,感知了图形的旋转,在此基础上,本课从旋 转活动角(纸条)入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入平角和周角的概念。本课教学内容具有活动性、过程性和体验性的特点。
设计思路:
《认识平角和周角》是《旋转与角》中的重点内容,我紧紧抓住旋转这个主要活动,通过视频展示角的旋转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平角和周角的形成过程。视频教学中我将直观的课件和精炼的讲解恰当地结合起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生动直观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能够在主讲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教学目标:
1.认识平角的周角,初步建立平角和周角的概念。2.掌握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3.通过转一转、量一量、拼一拼等活动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平角和周角并掌握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
掌握平角和周角的特征。教学方法:
通过视频引导学生跟随主讲老师动手操作,开动脑筋,积极热情地参与到各个教学环节中。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我们已经认识过锐角、直角、和钝角,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两种特殊的角。
二、复习过渡
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活动角的旋转过程(将角的一边固定,另一边进行旋转),带领学生旋转自制的活动角,进一步熟识锐角、直角和钝角。
三、探索新知
1.认识平角,建立平角的概念。(1)认识平角的特征。将角的一边固定,另一边继续旋转,当旋转到两条边在同一直线上时形成平角。
平角的特征: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并且两边在同一直线上。
(2)画平角
方法:首先画一个顶点,然后向左右两边各引出一条射线(两条射线必须是在同一条直线上),然后用弧线标出一条边旋转的方向。
(3)测量平角的度数
质疑:你们能测量出平角的度数吗?
方法一:用量角器测量。(结论:平角=180°)方法二:用两个三角板的直角拼。结论:(平角=180°=2直角)
2.认识周角,建立周角的概念。(1)认识周角的特征。
将角的一边固定,另一边继续旋转,当旋转到两条边完全重合时形成周角。
周角的特征: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两条边完全重合在一起。
(2)画周角
方法:首先画一个顶点,然后向一边引出一条射线,为了表示出两边是完全重合的,我们用弧线标出一边旋转的方向。
(3)测量周角的度数
质疑:我们用什么方法去测量周角的度数呢? 方法一:用4个三角板的直角拼。(结论:周角=360°=4直角)
方法二:用两个量角器拼。(结论:周角=360°=2平角)
四、联系实际,感受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
钟面上6时整的时候分针和时针在同一条直线上,形成的角是平角。
钟面上12时整的时候分针和时针完全重合,形成的角是周角。
五、知识小结
1.通过旋转活动使学生认识了平角和周角,并测量出平角=180°=2直角,周角=360°=4直角。
2.归纳学过的角一共有五种,从小到大依次是: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六、课后反思
视频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紧紧抓住旋转这个主要活动,通过视频展示角的旋转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配合精炼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这样就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生动直观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能够和主讲老师一起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平角和周角的形成过程。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我认为自己这几个方面做得较好:
1.围绕本课重难点开展了多样的课堂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又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湖北省黄梅县第三小学
王恺
教学目标:
1、认识什么是外貌描写。
2、了解外貌描写的种类。
3、掌握外貌描写的方法和注意要点。教学重点:掌握外貌描写的方法。教学重点:明晰外貌描写的注意要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羊和狼两组图片的对比引导学生体会外貌描写的作用。
二、介绍外貌描写的定义。
简单来讲就是人的样子。具体来说即是人物的体貌特征,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三、外貌描写的种类。
通过图片和优秀描写例文来展示: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一般包括神态描写与肖像描写两部分。
四、外貌描写的注意事项和要点。
1、抓住外貌特征有选择,有顺序地描写。
2、外貌描写应突出人物性格。
3、善用修辞。
五、实践训练。
1、写一写。
2、评一评。
诗歌运用夸张的手法是一种普遍现象, 夸张这种手法几乎是与我国古典诗歌同时产生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经常运用夸张的手法。《河广》篇“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诗人脱口而出, 向上天发问以宣泄心中的不平。河面并不宽广, 一根芦苇就可以渡到对岸;故国并不遥远, 踮起脚就可以望到。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客子思归而不得的焦急心情。《木兰诗》中“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通过数字的夸张, 表明了木兰功勋之特殊, 封赏之厚, 从而强调木兰不为名利所累的高洁情操, 也反衬出木兰淳朴善良的品质。李白的诗歌中对夸张的运用可谓丰富至极, 精妙至极。在《秋浦歌》中“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可以说是一个不着边际的夸张, 就《望庐山瀑布》而言, 也只不过是“飞流直下三千尺”, 在《赠汪伦》中也不过“桃花潭水深千尺”, 而这里, 诗人却把一个人的头发夸张到三千丈长。这样离奇的夸张, 表现了自己的愁太多太深了, 但读者读来并不感到离奇, 反而深深感受到诗人内心的苦闷与忧愁之深、之长。毛泽东诗词意象海纳万物, 气象万千, 也十分喜欢运用夸张的手法。如《七律·长征》中“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诗人把五岭山脉看作“细浪”, 把乌蒙山脉视为“泥丸”, 极言其小以显红军形象的高大, 也是“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具体描绘, 形象地表现出了红军的乐观心境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让人震惊, 令人叹服。
在这里笔者特别要指出的是在诗歌创作中, 用夸张的手法便于抒写慷慨悲壮的心灵。李白就常用此法来抒发报国之志和对国事的关切, 对君王的忠诚和眷念以及咏歌友谊。如《走笔赠独孤驸马》中的“长揖蒙垂国士恩, 壮心剖出酬知己”;《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杜甫也有不少这样的诗句, 如《登高》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登岳阳楼》中的“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等都是心理夸张。
小说是最古老的文学样式之一, 各种手法都在其中得到了出神入化的运用。如《三国演义》写张飞的肖像:“身长八尺, 豹头环眼, 燕颔虎须, 声若巨雷, 势如奔马。”作者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 用夸张的手法, 几斧头砍成的肖像十分传奇地绘出了张飞粗直勇猛的性格, 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范进中举》中有这样一句:“胡老爷方才这个嘴巴打得很亲切, 少顷范老爷洗脸, 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采用夸张的手法把通过打范进的嘴巴, 而范进脸上竟然能洗下半盆猪油, 突出胡屠夫手上的油多;《暴风骤雨》中“这种媳妇, 才算媳妇, 要照如今的妇女呀, 哼, 别说守一年, 男人眼没闭, 她早就瞧上旁人了。”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事情提到了先出现的事情的前面, 自然令人难忘;《绿化树》中“我一点点地啃着、嚼着、嚼着、嚼着……尽量表现得很斯文。我已经有四年没有吃过白面做的面食了———而我总共才活了25年。它宛如外面飘落的雪花, 一进我的嘴就融化了。”其中, “它宛如外面飘落的雪花, 一进我的嘴就融化了”, 通过比喻来夸张, 也就是说白面馍如同外面飘落的雪花, 一进嘴就融化了。虽然这很不符合实际, 但在那艰难的岁月里, 这种因饥饿而表现出来的嘴馋是感受得到的, 很富有真实性。
散文也不乏运用夸张的例子。庄子的散文所使用的夸张手法, 常常出人意料, 新颖奇特, 与众不同。如大家熟知的《逍遥游》就是其中的典范。鲁迅的《藤野先生》开头:“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 头顶上盘着大辫子, 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 形成一座富士山”, 夸张兼比喻的手法, 尽力从大处去表现, 揭示了“清国留学生”庸俗腐朽的思想本质, 也反映了鲁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之情;朱自清在《绿》的第三段中, 围绕梅雨潭之绿的“离合的神光”, 运用了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 描绘出了充满生机、变换万千的“绿”, 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奇妙的联想。
议论性的文章运用夸张的手法并不多见。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写道:“他们看见那些受人尊敬的小财东, 往往垂着一尺长的涎水。”对流涎水的样子给以夸张的说法, 很有风趣地说明了想发财的小私有者的心理状态;鲁迅在《势必所在, 理所固然》中写道:“谁用文字说‘文学不是宣传’的, 也就是宣传———这也是我们已经听得耳膜起茧了的议论。”“耳膜起茧了”是听得多的夸张说法, 表露了鲁迅对这种“议论”的反感。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的脉络,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写信部分的学习,了解凡卡的悲惨遭遇,培养学生“悲悯”的情怀。
3、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
了解凡卡的悲惨遭遇,体会他内心的痛苦,引起人们的同情。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1、了解作者:契诃夫(1860—1904)俄国作家,全名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出生于小商人家庭,做过店员,当过医生,后弃医学文。他生活在十九世纪末期,是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代。他用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制度的腐朽和罪恶。
2、了解时代背景:《凡卡》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尼古拉三世时,无数破产了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所深受的被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的父亲开杂货店,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从小了解学徒生活,同情学徒的遭遇,所以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从中表现了旧俄时代劳动人民生活的悲惨。
八岭山小学:欧宏娟
黄俊玲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片段,体会动作描写对于表现人物心理、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2、指导学生进行人物动作的描写。教学重点:
体会动作描写的准确连贯和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重点讲解人物动作的描写。一篇优秀的写人文章里,以动作描写来折射人物性格,是大家常用的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段文字 播放幻灯片1
这段文字写了人物的一系列动作:(重点词语)蹦来蹦去、塌、合、三抓两挠、揪、推拉拽顶、扳、钩、别、推。这段文字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了嘎子争强好胜、机灵、顽皮、富有心机的特点,也刻画了胖墩儿沉稳、憨厚、老实的特点。那么,在作文中如何进行动作描写呢? 播放幻灯片2 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准确、细致、生动的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体状况、身份、地位、心理、习惯、情感等的描写方法。
懂得运用这种方法,能使描写文段中的人物更加形象生动,会让文字动起来。下面,老师就给你们讲讲人物动作描写的要点吧!播放幻灯片3 我们来看一张图片,发挥自己的想象,这个叫小丽的女孩在干什么? 播放幻灯片4 你能接着写下去吗?
同学们,运用动作描写,首先要注意人物的每一个动作,你能想象出小丽的动作吗?一共有八个,你们看。播放幻灯片5 进行动作描写的第一要是:细观察。接着你再看,原来,每个行为都可以选用几个动词的,要注意每个人物特点不同,情境不同,要表达的感情也不同,所以动作描写的第二个要点是善选词,那就是选择合适的词语进行描写,才能突出人物特征。
刚才小丽捉蝴蝶的动作片段为: 播放幻灯片6 同学们,你也是这样想的吗?细观察,善选词,是进行动作描写的两个要点,注意这两个要点,然后把动作按顺序描写出来,就可以把文段叙述清楚了。播放幻灯片7 师:同学们,看完这段文字,你们觉得还缺少些什么呢?
生:老师,这段文字把小丽捉蝴蝶的动作都写出来了,但是捉的时候那种沉稳、紧张的情感没有体现出来哦!
师:没错,如果要把人物的情感表现出来,除了(播放幻灯片8)细致观察,善于选词,还要注意第三要点:用修饰,就是在动作的前面加上合适的修饰词,使人物形象更具活力,你们看,老师给这段文字加上这些修饰词。(继续播放幻灯片8),加上去之后,小丽捉蝴蝶的情境就更生动了,文字仿佛也动起来了。播放幻灯片9 师:同学们,现在知道了人物动作描写的方法了吧?
生:老师,知道了,我们会记住这三个要点:细观察、善选词、用修饰。师:下面我们来练一练 播放幻灯片10 请你把动作写细致,有位同学是这样写的:(继续播放幻灯10)上个星期,我们举行了一场跳绳比赛。瞧,曹杰身轻如燕地跳过去了。再看看徐威就大不一样了,他像一只胆怯的小老鼠,灰溜溜地从甩绳人的手底钻过去了。
身轻如燕的比喻写出了曹杰的敏捷,胆怯的小老鼠的比喻,灰溜溜的表情则写出了徐威的胆怯。
一、夸张技法的介绍
早在东晋到唐宋年间, 园林造型艺术这个概念就已经在我国流传了。出于对自然的崇拜, 我国出现了大量的山水诗、山水画等名著。园林造型艺术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从最开始只注重建筑设计到更多地融入自然元素作为一种艺术。在英国、意大利、法国等一些欧洲国家, 园林艺术已然成为一种独特的、新颖的艺术, 更甚至高于美术、音乐…作为一门综合艺术, 园林艺术与大多数艺术如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门类有着许多的共通之处。园林艺术中的绘画、浮雕、雕塑等基本造型艺术为园林打造着坚实的基础。而在园林造型艺术中, 夸张技法的应用更加可以称得上是为园林画龙点睛的一笔。那么, 何所谓夸张呢。夸张是对事物的外观、特色、意义、程度等等一些方面刻意的夸大或缩小, 以此来达到想要强调的目的。运用夸张, 我们需要丰富多彩的想象力, 利用我们的想象力来对事物进行夸张才是最好的夸张技法。但是在此同时有几点需要注意的, 夸张技法是艺术的一种, 艺术源于生活, 所以说, 再怎么夸张也不能脱离生活轨道, 不能过分的夸张, 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夸张法并不等于有失事实或者不要事实。园林造型艺术中, 夸张技法可以得到很多的应用。引用整体形体的某个面或者是某个部分进行抽象夸张, 它可以使得园林在被人浏览时更加的引人注目, 是游客流连忘返。也可以给前来观光的旅人们留下深刻而精彩印象。
二、夸张技法在园林中的几种应用。
1. 形体的直接应用
众所周知, 传统造型元素的形体特征或是局部特征都非常的具有代表性。比如一看到樱花可以想到日本, 一看到牡丹可以联想到洛阳, 看见火锅脑海里可以浮现出重庆、四川等等。这些传统造型的局部往往比整体更有吸引力, 它不仅仅是一个局部, 更加象征着一个主体。济南被称作泉城, 因为它有独特的泉水, 济南的泉城广场的设计就非常的符合形体的直接应用, 泉水、荷花相结合, 整个广场给人一种美轮美奂的感觉。这样利用某个形体的特色局部, 对其进行夸张技法的应用, 加之对细节的注重, 整体的配合, 更可以营造出不一样的感觉, 更加令人难以忘怀。
2. 形态的重新组合
将多种不同类型的元素进行组合, 相当于穿着方面的混搭。这样的组合也是别有一番风情, 中国的古典元素与欧洲的时尚潮流。南方温婉的气息与北方旷野的辽阔。这样不同元素之间的组合更加可以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3. 精粹事物的抽象化
国粹京剧中的脸谱、龙灯、舞狮等民间艺术造型, 被广大人民群众深深地喜爱着, 它们的形态千奇百怪异常夸张, 往往比真实的形态更加的浓重。但是却在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国被传承下来。说明奇特多变的审美观所产生的变形夸张手法, 得到大家的认可。园林的门口可以雕刻上石狮子, 既可以用来守门, 又给人一种威严的感觉。所以这些精粹才不得不被提到并加以运用。适当的对它们进行夸张, 可以使园林造型更为独特, 古朴美观, 大气低调。
4. 其他元素和特殊手法的运用
大致的举几个例子。诗词歌赋、文学神话、历史事件、乱石瓷片等元素都可以通过夸张技法运用于园林造型艺术中。
5. 利用外界条件
人工和自然的外界条件也可以很好的被利用。光可以营造出多种气氛。利用光的照射, 可以为园林的夜景增添很多的色彩。静止的光线给人以柔和, 跳动的光线给人以动感。总的来说, 光线是夸张技法一定要运用到的地方。如同上面我们所提到的泉城广场, 它的夜景设计除了泉水和荷花以外肯定要加上灯光的配合。其周围的建筑、景色在受到灯光的照射下亦能够变得活泼可爱。灯光既可以起到装饰作用, 又能够烘托出各种各样的气氛。音乐也是不可缺少的外界条件, 音乐可以带人们进入各种各样的环境中去, 或兴奋、或忧郁、或安静、或喧嚣。利用音乐对园林进行夸张, 是一种新奇的夸张技法。
6. 色彩搭配
色彩搭配在园林艺术造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可以表现很多东西, 环境气氛、视觉效果、空间特征等等。人们感知事物最快的器官便是眼睛。眼睛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生动可爱的东西。然而这些美好的东西, 色彩搭配肯定要非常的谨慎。利用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相结合, 利用不同的颜色谨慎的搭配, 无疑不是一种见效最快的夸张技法。热情的红色、寂寞的蓝色、优雅的紫色、纯洁的白色以及清新的绿色…多种颜色在合理而夸张的搭配下可以成就一个博人眼球的园林。颜色不像其他东西。颜色没有美丑, 关键就在于如何去调配颜色, 如何去运用夸张, 可以使其充分的发挥到它的作用。桌椅板凳, 我们大可以换一种材质来表达我们想要的夸张效果, 当然, 一定要注意材质与屋内设计的搭配, 不能让人觉得家具与墙壁格格不入的感觉。
7. 夸张在材质上的表现
材质分为很多种。磨砂、镜面、纹理等等。如果我们能把握好节奏, 对材质进行有意的夸张, 一样能得要意想不到的结果。比如园林里的建筑, 就拿屋子里的摆设来说吧,
三、植物与假山对园林的影响
把草本植物、灌木丛还有花花草草修剪成天上的飞龙、地上的老虎、飞着的天鹅等等一些可爱的动物形象, 这也不失为一种夸张的技法。只要将植物修剪的有模有样, 一样能够美不胜收。小至低矮的草本植物, 大到参天的茏葱树木都可以作为被运用夸张技法的表现对象进行修剪以表达出想要的结果来。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 不仅为了绿化, 且要具有画意。窗外花树一角, 即折枝尺幅;山间古树三五, 幽篁一丛, 乃模拟枯木竹石图。重姿态, 不讲品种, 和盆栽一样, 能“入画”。拙政园的枫杨、网师园的古柏, 都是一园之胜, 左右大局, 如果这些饶有画意的古木去了, 一园景色顿减。而树木的品种又有许多, 最为平常不过的杨树、柳树、槐树, 还有杏树、梨树、桂花树、海棠树这些香气逼人的花果树, 各具风貌。
园林中有植物动物怎么能少的了假山呢。假山是表现夸张最贴切的东西。奇石怪石在各个园林中都不少出现。有的聚众扎堆, 有的孑然一人。无不表现出大自然的美的姿态。我见青山多妩媚, 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我们在见到山的时候总会发出这样那样的感叹, 青山可以宽阔我们的胸襟, 陶冶我们的情绪节操。青山如此, 假山亦是如此, 我们不可能在园林中移一座泰山或是黄山、华山过来, 但是我们可以根据环境的需要, 结合所需因素, 在园林中建一座假山, 也可以达到相同的结果。但是在利用假山这一元素时需要注意的东西也很多。造型、尺度、风格都要好好把握。一个不小心就会将原来的点睛之笔变成一个园林的败笔。
园林造型艺术在美的基础上, 进行自然的改造, 扩充, 夸张, 使之比之前更为靓丽美观, 更加的引人注目。园林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形象, 它还是一种物质环境, 一种我国独有的, 有着艺术气息的物质环境。园林是在中国文化大熔炉中千锤百炼出来的精品。它与我国的历史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最后, 园林艺术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学科了。它更多地是一种艺术, 一种包含着中国气息的艺术。
在信息化时代,微课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概念和教学模式,受到了教师的普遍关注。随着微课教学的全面推进,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也加速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成为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成效的突破口。下面是《雨巷》的微课教学设计,为大家提供参考。
一、微课主题设计
微课主题设计是微课教学设计的起点和基础。明确的主题设计有利于把握教学内容的正确方向,也能让学生明确学习主题,带着目标开展学习,这样学习起来更有针对性,学习效果也能得到相应程度的提高。
戴望舒的《雨巷》是一首抒情诗歌,是学生在高中诗歌学习中最早接触的一首,在学生接下来的诗歌学习中具有良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在就本课内容进行微课设计时,教师要对《雨巷》的内容进行全面分析,同时也要明确教学目标和大纲要求,从而确定微课设计的主题。本课要求学生能够全面了解《雨巷》的内容和含义,掌握重点象征手法,引导学生掌握抒情诗的鉴赏技巧。在接下来的微课设计当中,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一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优化,提高微课教学设计水平,确保《雨巷》教学效果。
二、微课整体设计
微课的整体设计是整个微课教学设计的架构,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确定微课进度
在《雨巷》一课的教学当中,由于诗歌教学重难点内容较多,而且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较为复杂,可以适当延长教学课时,一般以1~2个课时为宜。雨巷教学的微课进度设计可以根据其内容划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雨巷的作者和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进行介绍。本诗的作者是戴望舒,在法国象征派的影响和熏陶之下形成了追求朦胧和意境的创作风格,而且这首诗的创作是在发生反革命四一二政变之后,作者在这首诗中体现的是对社会的惆怅和无奈,同时也表达出了作者自己的理想追求。
第二部分,对诗歌当中的具体意象进行深入解读。在雨巷这首诗歌当中出现了“雨巷”“丁香姑娘”等不同的意象,而这些意象具有不同的内涵。教师在这部分教学视频设计当中要重点对这些意象进行解读,从而揭示诗歌内涵和主题所在。
第三部分,对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分析,深刻体会诗歌结尾呈现的意境,从整体角度对全诗进行情感解读。
第四部分,对象征主义进行深刻阐述,在微课设计当中着重对象征主义的内涵、作用、理解、方法等进行讲解。
2.编排微课内容
编排微课内容最为常见的排序标准有重要性、时间、地点、结构等,但是雨巷是一首抒情诗歌,在对备课内容进行编排时要采用重要性这一标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对本课内容进行编排时需要将重要性顺序和教学的重难点知识结合起来,并在编排当中突出对诗歌当中不同意象内涵的解读和象征手法的释义。这首诗歌当中的重点字词、语言、背景等方面的内容可以作为次要方面,辅助学生加强对诗歌的学习和理解。
三、微课单元设计
高中语文微课教学当中的单元内容设计主要指单元内容的构成和编排。在对微课单元进行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微课单元内容的构成设计必须遵循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原则,更为重要的是要明确设计目标,突出设计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让学生在学习微课的.过程中有更深刻的收获和感悟。
学习《雨巷》,重点是掌握象征的写作手法。那么在单元内容构成设计时,必须首先让学生明确象征写作手法究竟是什么,也就是象征手法的基本概念和含义。接下来要让学生了解戴望舒为什么采用象征手法,他选择象征写作手法想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最后也是最为主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象征手法的鉴赏技巧,同时也要求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对象征手法进行应用。
高中语文微课单元内容的编排要保证主次有序和详略得当。就《雨巷》的微课单元内容编排而言,教师首先要明确《雨巷》教学的三大目标:第一,增强学生对诗歌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感受诗歌内涵,提高生活感悟,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进而形成审美素质。第二,对诗歌的情境之美和意象之美进行全面了解,透过诗歌的情感了解作者想要借助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三,对诗歌的特征以及表现手法进行掌握,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诗歌创作的尝试。《雨巷》教学的三大目标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和重要性。因此,教师在微课单元内容的编排设计当中必须体现主次关系,让学生明确必须了解、应该了解以及重点要求的知识内容。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微课教案(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微课教案1一、教学背景
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大背景下,帮助学生解决应用“的地得”的疑惑与困难。
二、设计思路
针对学生对于“的地得”的误用与忽视展开教学,规范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展开教学,总结归纳优化的方式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道“怎么样的什么、怎么样地干什么、干得怎么样”三种固定搭配。
2、掌握“的、地、得”的区别与联系。
3、运用小儿歌“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的口诀帮助正确使用“的、地、得”。
四、教学重难点
1、知道“的、地、得”的区别。
2、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的、地、得”。
五、教学时间
8分钟微课堂
六、教学适用对象
义务教育九年制内的学生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屏软件
八、教学设计与过程
开场白:
你们好!我是来自文一街小学文一校区的语文老师金颖,以下是我的微课作品《“的、地、得”的区分与使用》。
(一)问题与疑惑
1、重要性
同学们,汉字中的“的地得”作为一级字表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常用字,经测算,每100个汉字中就会出现四次。可是,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却经常出错!你瞧!
2、错误使用案例的纠正
(1)使用错误:
因为我地表现好,老师高兴得奖励我一颗星,相信我会表现地更好!
疑问:这个句子哪里出问题了呢?
(2)纠正错误:
因为我的表现好,老师高兴地奖励我一颗星,相信我会表现得更好!
释疑:原来正确答案应该是这样的!
3、过渡质疑:我们该如何正确使用?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区分“的、地、得”呢?赶紧来找
找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吧!
(二)区别与联系
1、相同之处:原来它们都是念轻声“DE”,都是结构助词,起连接作用。
2、不同之处:但是它们的搭配及用法却各不相同。
(1)怎么样的什么
(2)怎样样地干什么
(3)干得怎么样
3、区分的方式与方法:小儿歌小结: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
(三)巩固操练
1、练习巩固
(1)形近区分
静静的()河面
静静地()写字
欢乐的()山谷
欢乐地()歌唱
满意地()点头
满意的()作品
(2)类别区分
1)跑得飞快
飞快地跑
2)愉快的旅行
旅行得愉快
3)强烈的渴望
强烈地渴望
(3)综合杂糅
小雏鹰飞到大树的上方,高兴地喊起来:
“我真的会飞啦!而且飞得很高呢!
小结:能填对这个句子的你肯定就已经学会它们的用法了!
2、特殊情况
质疑:假如遇到特殊情况怎么办呢?
我从书包里拿出书交给她们,她们高兴得围着我跳起舞来。
(1)质疑:为什么这里要使用“得”呢?
(2)释疑:原来这里强调的是心情,动词在后,形容词在前,相当于后置,“得”修饰“跳舞”而非“围”。现在你明白了吧?
3、小结归纳:
同学们,只要你记住口诀: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相信你再也不会弄错“的地得”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
语文微课教案2一、概述
1、课名:《礼仪展风采》,是思想品德人教课标版八年级上册的一堂思想品德课;
2、本节课所需课时为1课时,10分钟;
3、本课对应的课标为“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交往与沟通”部分: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懂得礼仪对个人的要求,讲礼仪有什么意义。
(2)能够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学会以礼待人。
2、过程与方法
(1)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课堂交流等方式,知晓基本社交礼仪姿势。
(2)通过多媒体给他们演示相应的影像资料、图片、感受礼仪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乐于以礼待人;形成讲文明、讲礼貌的交往态度;体验举止优雅、文明礼貌带给自己的乐趣以及对人生发展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懂得与中学生有关的礼仪规范,并能熟练掌握社交的一般礼节是本框的教学重点。如何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落实礼仪知识,从而展示自己的风采是本框的难点。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
学生是中学八年级学生;
学生对基本生活礼仪知识的欠缺;
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讨论,口头汇报的能力较强;
学生面临的是青年社会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与人交往,礼貌、礼仪的学习很重要;
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教师要注意做好调控。
五、教学策略
本课以学生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为主,引导学生自己体验、感悟,归纳、提炼出主题;
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在具体教学中,恰当运用角色扮演、自我反省等方法,使学习过程充满趣味。
六、课前准备
⑴、教师准备:
1、查阅有关礼仪方面的书籍、资料;
2、浏览与礼仪有关的网页;
3、准备与礼仪有关的图片,制作幻灯片。
⑵、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并查阅收集与礼仪有关的资料;
2、思考展示中学生风采的礼仪及做好表演的准备。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师生课前问好是我们每天都要进行的,所以再熟悉不过,同学们认为“课前问好有无必要”?通过学生发言,导入本课主题——礼仪展风采。
礼仪习惯的培养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纠正自身的不文明言行。那么,你都知道哪些礼仪知识?
活动:礼仪知识大擂台
1、说一说:
社交礼仪的掌握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请同学们列举基本的社交礼仪。
学生分学习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老师总结:
社交礼仪有很多,并且就在我们身边,如:路遇熟人主动打招呼;上公交车女士优先,老人孩子优先,主动让座;还有餐桌礼仪、握手礼仪、待客礼仪、电话礼仪等。
打电话是现代人交往、沟通的很重要的方式,讲究电话礼仪更能展示我们的风采,有助于塑造我们良好的自身形象。
2、演一演
请小主持人主持学生表演见面礼仪。(发现优点,提出改进意见,明确认识。)请学生设计、展示古今中外见面时的不同礼仪。
学生通过现场演示,能够懂得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见面礼仪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无论何种形式都体现了一种礼貌,一种文明。
3、想一想
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表演,我们发现他们都很讲礼仪,面对这些礼仪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对中国古代的传统礼仪、对外国礼仪、对少数民族礼仪。)
礼仪对我们个人都有哪些要求?
如此讲礼仪有什么意义?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展示。老师评价并提出希望。
4、课下思考
在学校生活中,哪些场合最能展示我们的风采?这些场合都有哪些特定的要求?
语文微课教案3【学习目标】
1、感知斑羚飞渡的过程,体悟飞渡场面的悲壮。
2、反思人类行为,学习斑羚在飞渡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精神。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爱生命,学会感恩。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有情朗读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联想拓展法。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合作探究斑羚精神。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爱生命,学会感恩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近沈石溪的《斑羚飞渡》,在这个神奇的世界里,一群生性温顺的斑羚,在面临种群灭绝的生死关头,为我们上演了一幕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壮举。那一群悲壮的生灵让我们震撼,那一个个陨落的身躯,让我们泪流满面,那一幕生死的抉择,将永驻你我心间。”
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静静地回忆,在那个雨后彩虹高悬的日子里,在险峻的伤心崖上,一群斑羚进退维谷,猎狗,前面万丈深渊,涧下水流湍急——他们……
温馨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第9段。
1、圈画动词,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斑羚飞渡的画面。
半大斑羚朝前(飞奔),同时,老年斑羚也快速(起跑),到悬崖边缘,半大斑羚纵身(一跃),朝山涧对面(跳)去,老年斑羚(紧跟)在后面,头一(钩),也从悬崖上(蹿跃出去),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一高一低。半大斑羚在老斑羚背上(猛蹬)一下,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坠的身体也再度(升高),轻巧地(落)在对面山峰上,而老斑羚则笔直(坠落)山崖。
2、圈画动词,发挥想象,画出飞渡的情景。(我参与,我展示)
3、试着利用手势比划飞渡的情景。(结合文字,尝试动手,同伴交流,体验快乐)(我比划,我快乐)
我们现在根据文意,完成这样一个比喻:(我仿写,我接龙)
老斑羚像跳板,助同伴跨越了死亡之崖;
老斑羚像——---,---同伴----------------;
老斑羚像——---,---同伴----------------;
老斑羚像——---,---同伴----------------;
老斑羚像——---,---同伴----------------;
本文中的斑羚已经不再是自然意义上的斑羚,而是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的化身。我们生活中有哪些“斑羚”?请向同伴讲述你所知道的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我讲述,我聆听)
在甘萍的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中结束。
语文微课教案4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的达成:
懂得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能力目标的达成:
在老师的.重点讲解下,学会描写人物外貌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提升习作水平。
情感目标的达成:
通过微课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写作的积极性、自主性。
教学背景:
这堂课教学的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有着五年的写作功底,积累了一定的词语,但是,文章的创新意识不强,千篇一律,没什么特色。怎样通过外貌的描写就能突出人物的性格?外貌描写要注意什么?如何抓住人物特征进行细致地描写?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却是有难度的。希望通过这短短的视频,紧紧抓住外貌描写的技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教学重难点:
人物描写需要掌握的几个要点:有顺序、抓特点、用修辞、积词语。
学会观察人物的特点。
教学策略:
由于是采用“一对一”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简单,重点突出,简单易懂,教学的有效性高。老师总结描写方法,直接传授习作技巧,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了解含义。
什么是外貌描写?外貌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喜好。(微点评: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明确本次微课目的。)
二、掌握方法。
方法一:描写有一定的顺序。
片段对比,思考喜欢哪个片段描写?为什么?
出示两个片段:
(1)门一开,班主任领进一位女生。她长得很好看,衣着朴素。“我叫小丽,请多关照。”简单的开场白后,她被分到我的旁边,以后我们成了同桌。
(2)门一开,班主任领进一位女生。她中等个儿,梳着两根羊角辫,黑里透红的脸上,有一对明亮的眼睛。穿着一身洗的褪了色的学生装,裤子的膝盖处还缀着两个像眼睛一样的补丁。“我叫小丽,请多关照。”简单的开场白后,她被分到我的旁边,以后我们成了同桌。
我们不难发现,在第二个片段里对人物的外表进行了透彻地分析,从整体到局部,从上至下,让读者一下子就记住小丽。
总结:人物片段描写首先要注意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上至下。(微点评:从片段中寻找差异,迅速掌握观察的顺序。片段简单易懂,适合微课方式的学习内容。)
方法二:抓住人物特点。
1、游戏:“猜猜他是谁?
出示三个片段,让学生猜一猜描写的是谁?
(1)只见他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件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衣服,系一条花布手巾,提一柄九齿钉耙。
(2)他有三头六臂,脖子上套着乾坤圈,脚踏风火轮,威风八面。
(3)他身穿金光闪闪的战袍,头戴金冠,手持从东海龙宫掠来的金箍棒,显出一副威武霸气的样子。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透露出铲除一切妖魔的决心。浑身透露出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
没错,就是猪八戒、哪吒、孙悟空。因为这三段话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这点是最重要的,就像画漫画一样,要能够让大家一眼就可以看出是谁,那是因为作者仅仅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进行夸张化,写作文也是一样的。
总结:外貌描写最重要的是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微点评:选取学生熟悉的人物,更便于学习人物描写的技巧——抓住人物特点。)
2、练习巩固:诊断毛病。
出示片段:走到镜子前面看一看:浓密的眉毛下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还有一张红红的小嘴巴能说会道,这就构成了一个这样的我。
分析:外貌描写模式化,没有突出特征。
修改:我呀,小头长脸像母亲,浓眉大眼像父亲。不够白净的脸上有许多褐色的雀斑。由于读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我成了近视眼,这不,最近我的鼻梁上又多了一副眼镜。别看我不漂亮,我可从来没为我的容貌烦恼过。
总结:抓住外貌特征具体描写,文章不仅形象生动,读者对主人公也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微点评:在前面简单而有针对性的学习后,学习分析片段并进行适当的补充,让文段更具体。有了之前的铺垫,学习者会有更多的想法。)
3、片段赏析(一):
(1)金豆才七岁,头发披散着,垂到脖子边,见人就羞得把头低下去,或者跑开了又悄悄地望着人,或者等你不知不觉时猛然叫一声来吓唬你。
(2)她大概叫琅琅,一头柔软的卷发,凸额头、塌鼻梁,穿一件红底白点小罩衣,总是不声不响,像个静默的小哲学家似的。
(3)女儿长得像她娘,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清,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
总结:抓住特点的外貌描写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从以上三个片段我们发现金豆是个怕羞但天真、活泼的小女孩;琅琅则是个非常文静的小孩子;而片段三的小女孩应该非常聪明。
4、片段赏析(二)
除夕晚上,儿子、孙子都来到她身边,她满脸皱纹都舒展开了,就像盛开的菊花瓣,每根皱纹里都洋溢着笑意。
一天,她的老伴儿病倒了,她脸上珠网般的皱纹更深了,两道眉毛拧成的疙瘩锁到一块儿了。
她望着老伴儿的遗像,嘴唇微微抖动着,刀刻般的皱纹里,流淌着串串泪珠。
总结:人物的外貌描写不仅能体人物的性格特点,还能反映人物的内心情感。仔细欣赏一下三个片段。你能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吗?(微点评:选取了表现人物性格明显的片段,让学生知道外貌描写不仅是外貌的描述,更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与之前的片段不同的是,体现出更深的层次。)
方法三:妙用修辞手法
片段对比,突出运用修辞的优势。
运用前: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你带的孩子又脏又瘦,人家带的孩子又白又胖。
运用后: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怎么你带的就跟才从垃圾堆拣出来的似的,人家带的就像才剥壳的鸡蛋心子,又白又光鲜。
总结: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更生动形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微点评:让学习者知道,适当运用修辞手法能使人物更形象。教学目的明确,片段的选取有针对性。)
方法四:积累词语
出示描写人物各部分特点的成语,有描写脸部、头发、身材等,为学生提供参考。(微点评:不仅能给学习者提供适当的资源,也让他们能积累一定的学习素材。)
三、归纳提炼
希望你拥有一双发现个性的眼睛去观察生活,有一支神笔去描绘生活,都有一颗盲人似的心灵去感悟生活,这样我们的文章就会多姿多彩形象生动。(微点评:用鼓励的话语结束本次微课学习,希望学习者能以积极的、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习作当中,掌握描写人物的基本技巧。)
语文微课教案5教学目标:
1、学习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2、学习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培养探求世界的好奇心和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1、重点:
(1)说明事物要抓住主要特征;
(2)培养探求世界的好奇心和热爱自然的感情。
2、难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学习说明赵州桥和卢沟桥的文段;
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
看课文前面的彩页,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赵州桥:
1、位置
2、形态
3、结构
4、材料
5、周围环境
6、给人的感觉和联想
7、有关赵州桥的故事。
请几位同学说话。
二、看课文是怎么说明的:
读课文说明赵州桥的文字:
提问:读了这段文字你对这座桥有什么了解
1、建筑位置;2、建筑时间;3、使用时间;4、长度宽度、建筑特点……
提问:为什么说赵州桥是惊人的杰作?
1)历史悠久;
2)非常雄伟;
3)制造奇特。
提问:赵州桥的四个特点各说明了什么?顺序能否调换?
第一个特点说明大拱的长度以及形状;第二个特点说明拱上加拱的创造性的设计;第三个特点说明大拱的拱圈的作用;第四个特点说明全桥的结构匀称和四周的景色配合。四个特点按从主到次的顺序安排,不能互换。
总结赵州桥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读课文说明卢沟桥的文字?
你掌握了哪些知识?有关卢沟桥的?桥的特点是什么?
试比较两座桥的异同点。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整体把握课文。
教学过程:
一、通过对赵州桥以及卢沟桥的说明文字的分析,我们对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有什么认识?
——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
讨论第三段以及第九段的内容以及作用。
第三段总领着两座石拱桥的说明文字;总括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状况。
第九段说明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那么1~2段说明了什么?最后一段呢?
通读全文对你有什么启发?你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有什么认识?
自由发言。
二、研究说明的语言的特点
处理课后联系第二题。
再读课文找出语言准确的另外的例子再加体会。
三、对你所了解的世界名桥加以介绍。
【夸张微课教案】推荐阅读:
夸张的词语有哪些06-28
有点夸张的搞笑短信06-04
小学生常见夸张句07-04
比喻拟人夸张的练习题09-09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夸张10-04
小学生常用的夸张句摘抄10-07
《aieiui》微课教案10-03
荷花淀微课教案10-04
安全教育课微课教案06-22
七年级下册《木兰诗》微课教案设计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