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总结

2024-10-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总结(共11篇)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总结 篇1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开展大学生青年志愿者行动,既能服务社会,又是大学生自觉成材的有效途径。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通过这次服务我学到了很多,认识到了很多人,我们都在用自己的行动为全运会服务这,能够得到这些不仅是我,我想是所有志愿者共同的体会。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助人,也是自助志愿者工作是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社会,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

在志愿服务的同时,我也获得了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机会,从丰富生动的社会 实践中学会和理解了很多原来陌生的东西,大大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提高了能力。在与不同的人打交道的同时,扩大了自己的生活圈子,培养了自己的组织及领导能力。在志愿服务的时间里,我也正有一种与以前不一样的感觉,生活 原来是这样的真切,真切的可以用舌头尝到,用鼻子闻到,用耳朵听到,用眼睛看到,用双手触摸到,用心感觉到,用脑子思考过,生活也真的在慢慢升华!虽然可能因为周围环境改变,时间过得是那样的快,但是我相信自己很快适应并开始自己扎实、有效的志愿服务工作。同时我也发现,自从我参加志愿服务以来,我迈入了真正的社会生活,由于环境的改变,我也开始了崭新的生活,因为各方面的冲击,自己也暴露出许多缺点和毛病,有很多是与自己先前想 象相悖的。因此,我也开始重新认识自己。发展对自己的自我认识,这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也接受到锻炼,对工作能力的锻炼、对学习能力的锻炼、对意志和信念的锻炼。这些都非常有利于自身的快速成长和成才,真正地实现了“服务社会,帮助他人,完善自己,弘扬新风”的青年志愿者行动宗旨。在志愿服务中我也发信了一些问题。在工作过程中,我对工作的认识不够,对工作方法缺乏总结,做起事情来总是眉毛 胡子一起抓,结果常常是力气费了不少,但做了无用功。所以,在以后的日子,我应该把理 论知识与自己现在的实际工作相结合起来,更新观念,创新工作思路。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总结 篇2

一、原则

1、Web服务的CAP原理

CAP指的是三个要素:一致性(Consistency)、可用性(Availability)、分区容忍性(Partition tolerance)。CAP原理指的是这三个要素最多只能同时实现两点,不可能三者兼顾,对于海量级服务,一般这是一条常记心中的基准准则。

面向海量级的分布式服务设计,基本上分区容忍性(Partition tolerance)是第一要素,因此根据业务的情况,我们需要在一致性(Consistency)和可用性(Availability)之间做取舍。对于一些业务,譬如支付宝或财付通,一致性会是第一考虑要素,即使是延迟的一致性也是不可接受的,这种时候只能牺牲可用性以保证一致性。对于一些应用,譬如淘宝或拍拍交易中的评价信息,一般用户是可以接受延迟的一致性,这种时候可以优先考虑可用性,而用最终一致性来保证数据一致,譬如通过某种对帐机制。对于一些应用,甚至一致性都并非要求,只需要保证差不多一致性即可,譬如Q-zone中的农场游戏中的偷菜。

2、柔性可用

面向海量级的分布式服务设计,我们要意识到,一切都是不可靠的,在不可靠的环境中构建可靠的应用,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持系统的柔性。

(1)不可靠的环境

我们可能已经见惯一个远程服务提供不了服务了,运行一段时间后WebServer突然不响应了,数据库随着负载的不断增加再放上一条SQL语句就会垮掉。但是,硬盘坏掉、电源断掉、光纤中断,听起来似乎多么不可思议,然而,当一个海量服务需要成千上万台服务器、需要部署全国各地的数十个数据中心、需要横跨电信网通教育网三大网络的时候,一切听起来不可思议的事情会变成常态。一切都是不可靠的,唯一可靠的就是不可靠本身。

(2)划分服务级别

我们应该意识到,在这种不可靠的环境中提供完美的服务,本身就是一个神话,即使不是说完全不可能,但至少是代价高昂的,因此,当某些问题发生(环境变的不可靠的时候),我们必须做出取舍,选择为用户提供用户最关心的服务,这种服务虽然听起来是有损的(至少是不完美的),但却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大部分的需求。譬如,当网络带宽无法为用户提供最好的体验而扩容又不是短期可以达到的时候,选择降低一些非重要服务的体验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3)尽快响应

互联网用户的耐心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一个页面需要3秒以上才能看到,也许大部分用户的第一选择就是关掉浏览器。在构建柔性可用的互联网服务的时候,响应时间大部分情况下都是需要最优先考虑。还是一句话,环境是不可靠的,当我们无法尽快从远程服务获得数据、当数据库已经慢如蜗牛,也许当后台还在吭哧吭哧干活的时候,用户老早已经关闭了页面,处理返回的数据也只是在浪费表情,面向互联网用户,响应就是生命。

二、策略

如何让我们的应用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呢,这里是一些在日常开发使用到或者观察到的一些策略的总结:

1、数据sharding

海量服务相应也意味着海量的用户和海量的用户数据,大家都知道,即使是再强大的数据库、再强大服务器,在单表上亿规模的数据足够让一条简单的SQL语句慢如蜗牛,一般处理这种千万上亿级数据的大家基本上都会想到的就是数据sharding,将数据切割成多个数据集,分散到多个数据库的多个表中,由于每个表数据足够小可以让我们的SQL语句快速地执行。而至于如何切割,实际上跟具体的业务策略有关系。

当然,我们要认识到,这种数据sharding并非全无代价的,这也意味着我们需要做出一些折中,譬如可能很难进行跨表数据集的查询、联表和排序也变地非常困难、同时数据库client程序编写也会变地更加复杂、保证数据一致性在某些情况下会变地困难重重。sharding并非万能药,选择是否sharding、如何sharding、为sharding如何换用一个近似的业务描述方式,这是业务设计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

2、Cache

面向海量服务,Cache基本上是一个必选项,分布式Cache更是一个不二选择,根据我们的需要,我们可以选择memcached(非持久化)、memcachedb/Tokyo Tyrant(持久化),甚至构建自己的cache平台。在使用Cache上,下面是需要仔细考虑的点:

选择合适的Cache分布算法,基本上我们会发现使用取模方式决定Cache位置是不可靠的。

Cache管理:在大量的机器上,只要有空闲内存,则运行Cache实例,将Cache实例分成多个组,每个组就是一个完整的Cache池,而多个应用共享一个Cache池。

合理的序列化格式:使用紧凑的序列化方案存储Cache数据,尽量少存储冗余数据。

容量估算:在开始运行之前,先为自己的应用可能使用到的容量做一个容量预估,以合理地分配合适的Cache池,同时为可能的容量扩充提供参考。

容量监控:Cache命中率怎么样,Cache的存储饱和度怎么样,Client的Socket连接数等等,对这些数据的采集和监控,将为业务的调整和容量的扩充提供了数据支持。

3、服务集群

面向海量服务,系统的横向扩展基本上是第一要素,服务集群需要考虑如下因素:

分层:合理地对系统进行分层,将系统资源要求不同的部分进行合理地逻辑/物理分层,一般对于简单业务,Client层、Web Server层和DB层已经足够,对于更复杂业务,可能要切分成Client层、Web Server层、业务层、数据访问层、数据存储层(DB),太多的分层会导致处理流程变长,但相应系统地灵活性和部署性会更强。

功能细粒度化:将功能进行细粒度的划分,并使用独立的进程部署,一方面能更有利于错误的隔离,另一方面在功能变更的时候避免一个功能对其他功能产生影响快慢分离/按优先级分离部署:不同的服务具备不同的特点,有些服务访问速度快有些访问速度慢,访问慢的服务可能会阻塞住导致整个服务不可用,有些服务优先级别比较高,有些服务优先级别低,优先级别低的服务可能会阻塞住优先级别高的服务,在部署上将不同特点的应用分离部署避免相互影响是一个常用的做法。

按数据集部署:如果每一层都允许对下一层所有的服务接口进行访问, 将存在几个严重的缺陷, 一是随着部署服务的增长, 会发现下一层必须允许数量非常庞大的Socket连接进来, 二是我们可能必须把不同的服务部署在不同的数据中心 (DC) 的不同机房上, 即便是上G的光纤专线, 机房间的穿梭流量也会变地不可接受, 三是每个服务节点都是全数据容量接入, 并不利于做一些有效的内部优化机制, 四是只能采用代码级控制的灰度发布和部署。当部署规模达到一定数量级的时候, 按数据集横向切割成多组服务集合, 每组服务集合只为特定的数据集服务, 在部署上, 每组服务集合可以部署在独立的相同的数据中心 (DC) 上。

无状态:状态将为系统的横向扩容带来无穷尽的烦恼。对于状态信息比少的情况, 可以选择将全部状态信息放在请求发器端, 对于状态信息比较多的情况, 可以考虑维持一个统一的Session中心。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总结 篇3

【摘 要】大学生志愿文化是促进和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精神保障,注重对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和志愿文化方面的研究,可以有效针对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妥善处理。因此,本文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特征表现和志愿文化的发展及内涵两方面进行了相应阐述,希望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良性发展和责任意识的建立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 志愿服务 志愿文化

志愿服务是指个人基于社会责任及义务,自愿贡献自己的时间、精力、技能,为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无偿地参与社会服务的工作,其倡导的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志愿者行动在我国蓬勃发展的十多年中,青年大学生已成为主要的参与群体。因为这个群体的整体素质较高,因此在志愿服务中形成了独特优势,但同时因为起步较晚,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而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应用社会科学,在长期助人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的理论和模式。在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导入社会工作理念和手法,不仅能使志愿服务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用,而且能让大学生个体在参与服务的过程中实现个人成长,并且有利于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责任意识,以满足当今各种社会问题对志愿服务的广泛需求。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特征及表现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具备较好的组织基础

目前,绝大部分大学生志愿服务以青年志愿协会、服务队等社团为有形依托,充分借助党团组织的号召力与组织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大面积整合、调动资源,组织架构相对简单,管理上相对方便,较易实现统一的目标、统一的行动。同时,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可度和参与度都很高,志愿服务已经成为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载体。良好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使得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开展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良性发展,特别是责任意识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

经过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和人文环境的熏陶,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有着更丰富的理论知识作指导,同时,大学生仍处于学习阶段,比较善于发现新问题、学习新技能,专业水平即使不能和社会上资深的专业人士相比,但是与社会一般人员相比,专业能力优势仍非常明显。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具备较强的时间保障

志愿服务的开展需要一定的时间投入。我国高校目前的学制为3-5年(不包括研究生阶段),以笔者从事多年志愿者组织工作的经验看,在校大学生除到了毕业年级外,都会一定程度地参与志愿工作。也就是说,在校期间学生参与志愿工作可长达2-4年。

二、大学生志愿文化的发展及内涵

从2001年开始,党和国家逐渐把志愿服务事业确定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载体、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力量、推动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并做出总体部署,加强组织,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实现长足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中。志愿服务队伍由以青年为主向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转变,志愿服务活动由以阶段性为主向常态化、多元化、品牌化转变,志愿服务管理由松散型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转变,志愿文化也初步孕育生成。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历史发展轨迹表明,当代中国大学生志愿文化具有其鲜明特征:

一是建立在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基础上。雷锋精神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志愿服务具有“利他”的共同特征。学雷锋活动是我国最具有志愿服务特征的行动,为以后志愿服务事业在中国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是对西方志愿文化的整合扬弃。一方面,吸收西方志愿文化中的先进因素,如重视志愿者与被服务群体双方需求的满足,将志愿服务视为公民意识的具体体现,将“责任”作为坚持参与志愿服务的主要动力;另一方面,改变西方以宗教作为志愿服务精神支撑的做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友善、仁爱、奉献作为参与志愿服务的重要推动力,充分发挥学生党团组织在志愿服务中的带头作用,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为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条件支持。

三是把思想引领、实践育人作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重要导向。把大学生志愿服务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实现自我发展有机结合,与大学精神中共有和凸显的人文情怀以及社会责任有机融通,使大学生志愿服务从个体的自发走向群体的自觉。

四是与大学生群体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精神需求、兴趣爱好、行为选择上呈现出的许多新特点、新变化有机互动,使大学生志愿文化成为青年文化的一部分。

三、结语

大学生志愿文化以大学生志愿者为主体,以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内核,以利他、自愿、无偿为基本特征,是具有高校和青年学生显著特征的志愿服务文化。大学生志愿服务责任意识的建立意义重大,其根本意义在于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宗旨。大学育人,德育为先,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创新载体,建立志愿服务责任意识对实现高校育人目标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静萍.浅谈高校志愿服务与大学生公民责任意识的培养[J].才智,2014(21):25,27.

[2]陈敬道.大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的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01):239-240.

大学生暑期志愿服务活动总结 篇4

我们整个志愿者工作者分成五个小组,每三个小组去不同的地区进行简单的家庭访谈。根据每个团队的反馈,我们总结如下:

1、社区里的小广告确实需要及时处理。一方面有一些虚假信息以免让别人误入歧途;另一方面,它太难看了。所以让每一个住户都觉得不舒服。

2、社区的宠物问题。家用宠物越来越多,但出门散步时不捆绑,可能会给人带来恐惧,宠物也容易产生一些小摩擦甚至咬人,需要及时治疗。

3、社会健身娱乐设施需要定期维护,很多设备已经生锈,居民不敢使用,害怕会发生不好的事情。

虽然反馈问题还是很多,但这三个问题确实是现阶段较高的反馈。所以,志愿者在总结后,也将这些情况向社区委员会进行了汇报,使他们真正了解了社区成员的需求,并决心立即采取纠正措施。同时,他们也对我们的志愿者表示感谢,肯定了他们的努力。

通过这次活动,我真的觉得每一个志愿者都很有能力,有勇气和每一个居民沟通,在沟通过程中及时捕捉到关键信息,得到了高度的赞扬。在这次活动中,每个成员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突破了自己,为社区的改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让每个志愿者都以这种方式成长和改变。

志愿者活动是对社会和他人的自愿行为。就这样成长,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得更好,让别人因为自己的行为做出更大的改变。这项志愿者活动为社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虽然它的效果还不够明显,但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大的变化,每个家庭都会从中获得一定的好处。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思想总结 篇5

20xx年8月,带着年轻的激情与梦想,我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来到了瓮安县鱼河乡人民政府,立志要在这里书写自己新人生篇章。几个月的志愿者生活瞬间即逝,就像天空的流星,来不及感受它的光芒就消失在朗朗夜空。回首几个月的志愿者点点滴滴,让我从一名活泼可爱、浪漫天真的少女,渐渐变成坚强镇定、沉着稳重的志愿者。

记得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季,我刚到瓮安县鱼河乡人民政府的时候,水已停有半个多月,当时我的感受是:条件很差很艰苦,每天的日常生活用水都要去井边用桶提提到自己的寝室,更别说洗澡这样浪费水资源的事了。每天早上起来,最痛苦的莫过于百米冲刺,就为了上个厕所。睁眼的瞬间,遍地是小虫们的尸体,这就是乡村的生活。厕所会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因为你的腿上或者其他地方一定要奉献一小部分给蚊子,那就是农村厕所的特色。吃饭的时候,如果不在敲钟的第一时间赶到,那么剩下的就是残羹冷炙。这样的生活让我想起了学校食堂那“抢饭”片段。每一天醒来,都会有不一样的体会,早上看着缓缓升起的太阳,心里就愤怒,百姓的旱情意味着又会更加的严重,所以再美的景色也不值得我们去多加的留恋。

刚到鱼河乡人民政府的时候,感觉一切都很亲切,因为这里的领导很重视我们“志愿者”,所以对我们的关心自然很多。一开始,我的工作是包村(所谓包村:就是你负责整个村的大小事情,必须要熟悉村里的一切事情,以及党的方针政策等宣传,必须第一时间通知和告知群众),这件事对于刚出大学校门的我来说,是那样的困难。虽然我出生在农村,可是在我有记忆以来就没有在农村生活过,这样的工作对于我来说,是一项挑战,我并没有畏惧,我欣然的接受了上级党组织交代给我的任务,我相信只要我勤奋努力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每天我都下队,每天都和群众聊一些家常,关注一下群众需要我们帮助的地方等等。

短短的一个月,我就把我包的三个组弄得清清楚楚。每家每户我都亲自走到,争取让每一户都认识我,知道有像我这样的志愿者。由于工作认真,上级领导把我调到了最能锻炼自身能力的地方--鱼河乡党政办。这个部门是整个政府的核心部门,虽然看不出表面的成绩,可是却很重要,负责的事情很杂乱,牵涉的范围很广泛,学到的知识也会很多。在这里我真正的找到了自我。每天都是一种挑战“练习着公文写作、学会与人交流沟通、言谈举止的表达、知识的运用”等等,这些都让我获益良多。在这短短的数月,我学会了坚强,学会了怎样去体会生活,把自己锻炼的更加的强壮是我的目标,不管以后的日子如何,只知道现在的我必须努力去学习未知的事情。

作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我时刻不忘青年志愿者服务宗旨,弘扬支援精神。在生活工作上严要求,在思想政治上高标准,坚持认真负责、敬业专业、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在学习过程中,结合自己工作实际,我对党和人民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面对工作、生活、学习中的诸多困难,不畏惧、不退缩,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克服。同时,作为党政办工作人员,我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服从乡政府领导的安排,遵守乡政府各项规章制度;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青春激情燃烧的岁月就在“西部计划”的行走当中慢慢上演。生命,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生活过的更好,而是必须建立在国家强大的机制下,去实现自我的价值。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总结 篇6

会上,县项目办对至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及今年招募情况做了汇报,团县委负责人宣读了表彰决定并向大学生志愿者颁发了服务证。

黄陵县作为全市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招募人数最多的服务项目县,坚持“培养与使用并重、管理与服务并举”的方针,积极做好大学生志愿管理和服务工作。青年志愿者们积极参与了支医支教、法律援助、社区建设等服务工作,为黄陵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总结 篇7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90”大学生,志愿服务,思考

“90后”大学生是指是20世纪90年代后出生的、年龄在19~23岁之间的高校学生。从2008年以后, “90后”开始陆续进入大学校园, 现在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体。根据2012年高校学生思想状况滚动调查, 当前大学生思想的主流仍然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 如他们思想活跃、独立自尊、开放务实。但是, 他们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他们乐天, 但是没有吃苦的思想准备;他们独立, 但是对集体的事情关心不够;他们知识丰富, 但是他们的知识多半是来自书本, 缺乏直接经验和生活体验等等。如此个性鲜明的90后大学生, 有着以往大学生所不具备的活力, 但同时也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一、用辩证的眼光来认识“90”后大学生的新变化

“90后”大学生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生和成长的一代人, 他们深受市场化改革、社会转型以及网络普遍化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在他们身上呈现出许多新特点, 分析和研究“90”后大学生的新变化, 对于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 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但缺乏合作精神。

“90后”大学生是一个高智商的群体, 他们智力发展水平比较高, 思维的独立性、创造性和批判性较强, 所以, 他们在思想上和行为上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 他们希望通过争论和碰撞形成观点, 摸索新的思路和方法, 而不是被动接受单向的灌输。但同时, 90后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逐年增高, 在其成长过程中, 一直被当作“中心”, 受到家长及其社会关系的过分关心甚至溺爱, 有相当一部分独生子女大学生或多或少地习惯了从家庭和社会索取, 喜欢以自己为中心, 表现为在行为选择上就是宽于律己、严以待人, 这种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也使得他们在与人交往和团队活动中不能很好地与他人相处, 削弱了他们对团队的认知感和归属感, 降低了他们对社会、对集体和对他人的责任意识。

2. 有强烈的参与意识但缺乏实践动手能力。

今天的时代是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时代, 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90后”大学生比其早出生的人思路更开阔, 学习能力强, 接受新事物快, 富有创新精神, 自我选择性极强, 有个性、有主见。他们更希望按照自己的兴趣, 形成以自己为主体的模式来完成自己想做的事。他们注重生活的质量, 善于与他人沟通、表达自己并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同。另外, 在“90”后大学生群体中, 大学生与社会脱节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 因为学生长期在学校里生活、学习, 很少有机会了解社会, 缺少实践能力。

3. 有强烈的自我成长愿望但缺乏坚定信仰。

现在的学生面对信息丰富的网络, 使得他们视野开阔、选择多样, 对社会和自己的认知更加趋于理性化。他们在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同时比较注意追求个人价值, 这点无可厚非。但是, 我们也要看到, 由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利益关系的复杂多变, 使得许多“90后”大学生价值观的趋向更加多元化和现实化, 许多大学生的精神无所皈依, 人生的目标模糊不清, 对自己的价值不能正确估量。

二、“90后”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作用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奉献社会, 培养品格, 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实践有多种形式, 其中志愿服务越来越成为社会实践的最有效的形式。因为它作为一项奉献爱心、服务他人和社会, 提升自我、使人生价值得到升华的公益事业, 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融合, 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载体。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政治教育功能, 使政治教育和社会管理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有机统一于大学生教育过程之中。

1. 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就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 每个人在心里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作为一种道德情感, 它是知、情、意、行的统一, 而志愿服务则是实现这种统一的最佳方式。首先, 志愿服务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需要。我国大学教育的一个根本目标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有用人才, 而“有用人才”不仅仅要求掌握一定的知识和能力, 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完善社会、造福国家和人民的责任心。可以设想, 一个对国情不了解、对时事不关心、对人民没有感情的人, 怎么可能去服务人民、献身国家呢?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可以拉近他们与社会的距离, 激发他们了解世情和国情的热情, 增强他们奉献社会的意识。其次, 志愿服务为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提供了广阔背景, 具有不可替代性。爱因斯坦曾讲过, 一个人为人民最好的服务, 是让他们去做某种提高思想境界的工作, 并且由此间接地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因此, 要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必须在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的同时, 让大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 通过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 奉献爱心, 增强责任感。

2.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它体现在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之中, 是架构主、客观的桥梁。志愿服务作为一种直接的社会实践活动, 是学校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体。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既是理论付诸实践、学以致用的过程;也是向社会、向他人学习的过程。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深入接触社会、与社会提前进行“磨合”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 大学生逐步认识社会、认清自己的社会位置, 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工作经历和人生阅历, 更明确了自己的努力方向, 为实现社会角色的转化做好准备, 从而达到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

3. 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国民素质的竞争, 长远来看是青年综合素质的竞争。随着就业市场人才竞争日趋激烈, 当前高学历的优势逐渐被高素质、高能力的优势所代替, 这就迫使每一个大学生为了明天的生存和发展, 今天必须要提高素质和能力。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因为志愿服务过程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就使学习有了实际价值。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 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 能够调动起大学生追求新知的自觉性。志愿服务还有助于帮助大学生走出狭窄的生活圈子,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 学到许多课堂上和书本中不曾有的东西,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锤炼程有益于和谐社会建设的优秀人才。

三、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对策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 志愿服务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也不能忽视, 如:社会的支持不足、活动的管理尚显粗放、服务水平和质量达不到要求、志愿者的素质参差不齐、活动资金不足等等。为实现志愿服务活动规范化、科学化和社会化的发展, 就需要积极研究对策, 不断建立健全其工作机制。

1. 提高志愿服务的专业性。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引导他们明确为什么学、怎样学, 应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 要始终坚持一个思路: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志愿服务的统一, 并秉持突出专业化方向、力求知识化的志愿服务的理念, 使志愿服务的主题更加鲜明。当今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助人为乐、扶困助残。越来越多的服务内容与专业学习、就业创业紧密结合而受到同学的青睐。因此, 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 一定要根据现在大学生自身特点和专业素质, 发挥自己的文化知识优势, 逐步推进志愿活动的顺利开展。

2. 完善志愿服务的运行机制。

要提升志愿服务的整体水平, 我们不仅要积极创造条件, 打造高校与地方联系的渠道, 建立一种直接、便捷、稳固的协作关系, 并按照相互认同、优势互补、共求进步的原则整合校内外资源, 加强志愿服务的基地建设;而且还要善于总结经验, 不断拓展丰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容和形式。目前, 我们很多的志愿活动还只是在浅层次上开展, 如对困难群体的帮扶、献爱心、文化科普宣传。要使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容更加广泛形式更加丰富, 我们应该深入了解社会需要, 根据社会实际情况来开展服务活动, 而不是“以不变应万变”只采取单一形式开展活动;同时, 还要建立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建设, 激励机制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物质激励可以体现在对大学生活动往返交通路费方面的支持和基本保障的支持, 而精神激励是鼓励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最根本措施, 是提高积极性和给予志愿服务者价值肯定的有效措施, 在这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对修课学分的补偿作为激励, 也可以将参与志愿服务过程中的表现情况与学生德、智、体综合测评成绩挂钩, 这样可以调动大学生来积极参与。我们还可以要求老师也要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学校各院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配备负责这项工作的专项辅导老师。

3. 社会应对志愿服务活动提供支持和鼓励。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篇8

摘 要:志愿者服务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大学生健康人格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了现阶段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力图推进当前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建设,进一步加强青年大学生志愿者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服务精神

一、引言

志愿服务通常是指社会成员不以追求物质报酬为目的,自愿贡献时间、精力和知识,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无偿性、自愿性与利他性是志愿服务的本质特点。志愿服务最近几年越来越成为一种国际潮流。西方有学者指出,“如果说人类发展前500年是技术革命带动全球的经济发展,那么今天人类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后500年社会学、社会服务将成为地球上生存的重点,人类也将开始重新调整自己”。目前我们国内最大的两支志愿队伍是社区志愿者和高校大学生青年志愿者。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分析

我们对现如今的大学生志愿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每当有志愿者活动的时候,总有很多学生自愿报名。进行志愿服务的时候,大多数志愿者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能尽快地适应自己所要执行的任务,并且礼貌待人,给市民们留下了较好的印象。志愿者服务不仅服务了大众,给市民群众们带来较多的便利,同时也能够帮助青年志愿者更好地了解现代社会融入社会,将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志愿者年级特征

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有参加志愿服务的愿望。然而,不同特征的学生在参加志愿服务的情况是有差异的,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有着年级特征。低年级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学生较多,次数也明显比高年级的要多。所以高校在组织服务队伍时,依据不同年级而由不同的服务意向和专业技能特长的学生组成团体。学生干部是校园活动中的积极组织者和主要参与者,更是学校育人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以学习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重点,开展了集思想性、教育性、知识性为一身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当代大学生风采的舞台,也在学校创建了争先创优的良好风气。因此,在志愿服务的教育和管理中,应该发挥学生干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使其积累社会经验,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2.志愿服务的内容

现阶段大学生开展志愿者活动主要在帮困扶贫、支教扫盲、社区建设、公益服务等方面,开展的范围较狭窄,活动内容比较单调,缺乏真正有意义的大活动,有一些志愿者活动停留在表面上,不能帮助最需要帮助的人,而且在活动的形式、类型方面都很有限。因而,高校要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学生参与的愿望,改革志愿服务活动的就近原则和形式主义倾向,不断拓展新的服务领域,不断推出新的服务项目,逐步建立起长短项目齐头并进、不同领域项目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库,并推出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项目菜单,为更多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提供便利。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应该走出去,走进农村,走进偏远、贫穷地区,开展长期扶贫、重点服务、建立重点项目等志愿服务形式。此外,还应该走阵地化、基地化的道路,保持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持续化、经常化,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

3.权益保障

大学生志愿服务主要出于自愿。但在志愿服务中的各项权利的保障还应该由相关部门负责。如提供相关的物质保障、相关服务的证明以及路费、伙食费补贴等。只有权益得到保障,才会有更多的人更加积极地参加志愿者活动。目前的大学生志愿者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大学生从事的志愿服务多由学校社团及各种学生会组织,所以无法取得必要的权益保障。

4.经费支持

由于绝大多数志愿服务活动的经费有限,许多大学生志愿者活动需要自己处理路费和伙食费,这使得有些貧困家庭的学生即使有想帮助别人的念头,也会力不从心,所以应该加大对志愿者活动的经费支持。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对策

1.正确引导,培养积极的志愿服务精神

帮助大学生树立“志愿者既是奉献者又是受益者”的观念,志愿活动对志愿者的教育作用和锻炼作用不容忽视。重视志愿精神教育中“体验”的功能,将道德教育寓于丰富多彩的志愿者活动中。依照“服从、同化、内化”三个阶段积极展开,引导受帮扶的同学主动用爱心回报社会。把活动的参与者从“少数同学”扩展到“多数同学”,从“特别的人”扩展到“普通的人”,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志愿服务”的体验,这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竞争能力都有所帮助。

2.规范建设,探索制度正规化建设

促使志愿行动的组织工作更加正规化势在必行。应不断完善志愿服务网络化建设,提高网络平台的利用效率,探索志愿服务形式的多样性及开发措施。完善对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的管理和考评、奖励机制,可以借鉴国外好的做法,在志愿者组织中推行标准制度,制定更完备的自愿服务标准手册,以服务标准为准绳,建设完善的激励机制。一方面是总结志愿者的行为价值,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志愿者自觉改进服务技巧,提高服务质量。

3.科学培育,扩充志愿培训的新模式

随着服务外延扩大、内涵加深,对志愿者服务的理解已经不再停留在简单的爱心互助层面,而是提升为更专业化、科学化的综合行为,对志愿者的服务知识和技能要求进一步提高。志愿者的服务效果是由其工作精神和工作能力共同决定的,提高服务能力是完成工作任务的根本保障。目前,与活动内容配套的短期培训在广度深度上有待提高,除培训学习外,对外交流访问也是一种自我提升、强化理念的有益方式。同时,还应继续注意结合专业安排志愿者的工作,让志愿者在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取得更大成绩。

4.加强保障,政府、社会、高校三方共同扶持

可以尝试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专项基金。从志愿服务近百年的历史看,拥有雄厚的资金是开展这项事业的重要条件之一。如中国大学生志愿扶贫接力计划西部支教团获得国内知名企业的赞助,从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过去的工作看,很多高校支持志愿活动的资金主要来源是学校支持。为减轻志愿活动发展给学校财政带来的负担和压力,今后应更多依靠政府补贴和社会捐助,并积极寻求与基金组织的合作。

5.搭建桥梁,与社会民间志愿组织加强合作交流

高校志愿者组织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有效的行动力,并在各自的学校里积极地开展各种各样的公益活动。然而,由于自身的资源有限,再加上彼此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和配合,这些因素大大影响了高校志愿者组织作用的发挥。因此,急需有外在的力量对其提供各种形式的支援和帮助。鼓励大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民间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可以将大学生志愿服务者的爱心撒满社会的每个角落,而且还能提供最贴近社会需要的志愿服务。

鼓励与社会其他公益社团合作,还可以为大学生志愿者提供一个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促进志愿者之间经验的交流和分享。同时,高校要通过培训,在高校校园里传播公益理念,提升公益社团骨干的能力,培养一批具有感恩理念、服务社会、有良好的工作能力、掌握社会发展工作技巧的大学生,从而促进高校志愿组织的发展,繁荣高校志愿服务事业,进而推动公民社会的建构,引导大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北京志愿者协会.志愿组织建设与管理[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6.

[2]俞慧斐.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可持续发展探析[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1).

[3]邓清华.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机制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9).

[4]周红杏.大学生体育志愿者志愿行为分析[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总结 篇9

11年盛夏火热的朝阳辉映着我满腔的热血,我积极响应团中央的号召,在校团委报名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经过层层筛选,毕业后终于如愿以偿的成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铭刻在我心中不可动摇的信念。光阴荏苒,朝云暮土,时间总是在我们的掌控之外,很快就到11年的年底了,感谢西部计划给了我一个自我磨炼的舞台。不仅充实了我的阅历,磨练了我的意志,提升了我的修养,实现了我的价值,而且还增强了我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意识,同时,我的基层工作经验有所增加。现从政治思想感悟、服务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个人总结,具体如下:

一、政治思想感悟方面

时间无情的在我们年轻的脸上留下岁月的痕迹。刚踏足入社会的我,伴随着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的变化,刚开始我对自己的人生道路充满了迷茫,显现出一种无所适从的状态。“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时这句话走进了我的心间,指引着我走出了人生的迷茫期,带领着我大步迈向幸福的阳光大道。使我形成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为逐渐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合格者和接班人,打下了扎实的道德修养基础,意义重大而深远。几个月以来,我坚持把加强学习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关键措施。服务基层社会,为人民服务,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领悟人生真谛,实现人生价值。我们在县团委的正确领导下乘风破浪,搏击沧海,追求崇高的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作为一名忠诚的爱国者,我们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二、服务工作方面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是昌吉回族自治州最东边的一个县。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奇台县以东,巴里坤县以西,南倚天山与鄯善县隔山相望,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交界,地理座标为东经 89°51′至92°19′,北纬43°34′至 45°15′,国境线长达150公里;全县总面积17700平方千米,总人口86344人(2003年)。有汉、哈萨克、维吾尔、乌孜别克、回等13个民族。

几个月以来,我对自身严格要求,始终把耐得平淡、舍得付出、默默无闻作为自己的准则,始终把作风建设的重点放在严谨、细致、扎实、求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上。在工作中,以制度、纪律规,范自己的一切言行,严格遵守机关各项规章制度,尊重领导,团结同志,谦虚谨慎,主动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坚持做到不利于服务单位形象的事不做,不利于服务单位形象的话不说,积极维护服务单位的良好形象。坚持协助领导和同事努力做好2011年安居富民工程工作,截止目前为止全县安居富民工程开工率2995户,开工率达103%,竣工2908户,竣工率100%,圆满完成任务。

三、学习生活方面

在办公室工作中,我总是喜欢看各类报纸和一些书籍,并从中我汲取了很多写作的养分,同时积极学习一些有助于将来自己就业的知识,这东西的学习有戏提高了我的写作水平,为更好的做好工作提供了帮助,为将来的就业奠定了基础,使我能够更好的践行志愿服务精神。

生活上,我勤俭节约,特别喜爱劳动。一直以来我坚持着自己做饭,因为平时我很爱做饭和研究各类菜谱,每次做出一道可口的菜肴我都会非常的兴奋。每当闲下来的周末业余时间,在学习之余我都会和朋友们去外面走走,用脚步丈量着祖国的壮丽山河。

总之,半年来,通过在服务期间努力学习和不断摸索,我收获了许许多多,我坚信只要尽心去做、努力去做,就一定能够做好。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工作更加积极主动,更加勤奋努力,我将不畏艰难,尽职尽责,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继续发挥我的青春和力量。

西部志愿者:熊佳琦

大学生志愿活动总结 篇10

xx区人社局组织青年职工开展体育竞技活动。活动项目分为个人热身赛和团体赛,个人项目为定点投篮、托球跑;团体项目为5分钟跳绳、拔河等多项内容。活动展现出了青年干部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这次体育竞技活动是xx区人社局“全局五四青年节活动月”系列活动中的一项,系列活动以“传承五四薪火,展现青春风采”为主题,还将开展五四青年节朗诵会和观看优秀共产党员典型事迹电教片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xx区水务局举行了“我为水利事业发展献计献策”暨迎“五四”青年节主题演讲比赛。演讲比赛以爱岗敬业,履职尽责,励志奉献为主题,围绕全区水利工作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水务局机关干部讲述了自己和身边他人爱岗敬业、忠诚奉献的典型事迹,充分展现了水利干部职工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总结 篇11

关键词:新媒体 大学生 志愿服务 互动

在我国加强社会治理创新的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对社会、对自身成长的价值越来越受到关注。志愿服务在社会层面能够为政府分忧,在社区层面能够为居民排忧,在校园层面可以为同学、为朋友、为师长提供帮助。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对于维护社会和谐、增加社会保障能力、弘扬正能量的社会文化、加强健康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校声誉、锻炼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高自我修养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在过去一段时间中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在新媒体时代,伴随无线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终端的广泛应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也存在着新的机遇。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和问题

1、活动运行项目化。目前高校的志愿服务多以节日、纪念日和大型校园或社会活动为载体和契机,组织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开展短期的服务工作。大学生没有更多的机会利用志愿服务活动本身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服务他人的能力。现有的志愿服务培训大多是集中在项目活动内容的层面,而忽视了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基本素养培养。志愿服务组织及活动的开展周期较短,志愿者参与的活动之间缺乏连贯性,工作的种类缺乏稳定性。

2、专业技能服务水平。近年来各高校设置的专业方向与社会的行业岗位需求越来越契合,成为大学生利用专业技能服务社会的大好机会。高校对大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与社会实践的关联正在加强。但由于大学生志愿者个人和校内志愿者协会组织与社会需求对接的能力有限、困难凸显。如何从高校层面主动搭建起专业技能服务的桥梁,给大学生志愿者提供一个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施展的平台,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3、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弱化。大学生志愿者接受多年的系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乐于助人、有志于社会公益事业。但客观上大学生志愿者把业余时间和专业知识与技能作为一种劳务投入到了志愿服务中,需要得到具有客观标准的评价和认可。目前高校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奖励和认可更偏重于精神层面,如:荣誉证书、荣誉称号等。符合时代特点的、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引导大学生在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方面达到新的平衡点。

4、志愿服务组织层级化。大学生志愿者在校期间接受志愿者协会的管理和学校共青团组织的领导。作为学校院系部的学生,这些志愿者在校的学习生活又是以班级为单位接受专业系部的直接管理,进而接受学院的管理,直至学校层面。这就使得志愿服务组织层级变多、志愿服务活动更趋向项目化,激励机制弱化、专业技能水平不强,从而影响志愿服务的连续性和志愿者队伍的稳定性。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阶梯式"定位及其作用

当大学生志愿者应当首先学会如何与同学相处、如何服务校园里的同学,在其中找到实现自我价值,也是进一步走出校园开展志愿服务的必经之路。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应当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性的,由易到难、由内到外的"阶梯式"的模式,通过相互帮助和进步,首先在校园内培养志愿者精神,逐步成熟到能够满足校园外的社会服务需求。

循序渐进的"阶梯式"志愿服务可以挖掘出校园内日常生活学习中随时会出现的简单志愿服务需求。例如:不同年级同学之间的互助、不同专业同学之间的互助、学生与校园公共服务部门之间的互助、学生与学校管理部门之间的互助,学生与学生管理部门之间的互助等。将实际存在的互助需求纳入校园志愿服务的管理体系中,统筹规划、统一监督,在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下,自主、自愿、自由匹配,从而达到志愿服务的自觉状态。这将大大提高志愿服务活动在学生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也将形成连续的、多元的志愿服务活动格局,志愿者服务队伍稳定性的问题相应地得到了解决。

三、基于新媒体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校园互动平台构建的思路

对于学校的管理和指导部门而言,"阶梯式"的志愿者活动管理模式需要解决的是校园日常志愿服务需求信息量大、自由度高和不确定性强的问题。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面对大量的常规日常活动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在新媒体快速成长的背景下,构建一个基于无限互联网和手机智能终端的志愿服务信息管理和交互平台对"阶梯式"志愿者活动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志愿服务信息管理和交互平台可以由校园内的志愿服务需求方(学生、教师、管理人员、教辅人员、公共服务人员)自主地即时地在公共平台上发布需求的具体信息、征集志愿,登录信息平台的用户可以即时获取信息,从而根据自身的时间安排和服务能力接受服务的邀约,待志愿服务完成后,由服务的征集方依据服务的效果进行工作完成的确认和评价,并随时完成服务成果的结算。服务成果的结算通过共同认可的客观标准表达。(如:积分、点赞等)。作为交互平台的管理方只需要在后台对服务的内容进行必要的抽检或审核,对服务过程中出现的投诉和建议进行仲裁和处理,对"积分"的宏观调整,以及对大型的、公共的或者涉及社会服务的项目进行征集、组织、实施和结果认定结算。

四、基于新媒体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校园信息互动平台运行的展望

目前部分高校已经建立了"微校园"或"I校园"公共平台APP应用,其中整合了与校园生活和公共服务相关的信息和内容,例如:新生报到指引、教室使用情况、交通车信息等内容。有些还包括了学生论坛和学生跳蚤市场等动态平台。这些为志愿服务互动平台的构建和运行提供了很好的应用基础和技术支持,平台构建可以参考现有的网购APP应用。从技术层面上,即时信息的推送和服务过程监督以及效果评价乃至服务成果结算的环节也可以参照目前现有的商业APP应用(如:定位服务、打车软件、支付结算软件等)得到解决。现有技术的平行移植只是时间问题。

五、大学生志愿服务校园互动平台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基于新媒体构建的志愿服务互动平台为大学生志愿服务"阶梯式"的运行提供了有效的管理工具。为大学生的公民教育提供了的新方式、新途径,改变了过去单纯"理论灌输"、"被动参加"、"项目化开展"的教育模式。为大学生更多地提供认识自我、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的机会,这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平台的使用、过程的监督和服务的管理中加以适当的引导,可以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鲜活、更加有趣味、更易于接受,促使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朝向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潜移默化,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教育的效果和影响大大增强。

参考文献:

[1]苏红,基于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动机的激励机制研究,出国与就业,2010 年 7 月15-17;

[2]张扬、丁彬彬,完善青年志愿者服务保障机制,《合肥日报》,2014年2月27日第五版(理论);

[3]赵新宇,关于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模式研究,高等教育,2013年第六期,15;

[4]汪江平,医学高等院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发展现状及制度建设,科技信息,2009 年第3期,143-144;

[5]杨建、金小红,湖北省青年志愿服务的保障机制分析--基于组织社会学的视野,《青年探索》, 2013年第6期·总第184期,84-89。

上一篇:工匠精神的范文下一篇:北京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四首》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