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小鸭》第二课时的教案

2024-08-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丑小鸭》第二课时的教案(精选14篇)

《丑小鸭》第二课时的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朗读体会丑小鸭在家的孤单以及离家后的不幸遭遇,朗读感悟变成白天鹅后的复杂心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感受故事的积极意义,体会到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只要坚持追求美好的理想,逆境是会改变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3分钟)

师: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跟随安徒生爷爷认识了丑小鸭,今天呀,一群小鸭子带着词语宝宝来了,我们赶快去认认吧!

出示词语:讥笑、讨厌、蛋壳、欺负、翅膀、鸡鸭、冻僵、惊奇、羡慕(男女生读,齐读)

小朋友真棒,和词语宝宝交上朋友了,接着我们再次走进丑小鸭的故事。

二、品读课文,体悟感情(27分钟)

(一)学习第一、二自然段(5分钟)

1、瞧,鸭妈妈的宝宝纷纷出世了,最后孵出来的丑小鸭长得怎么样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一、二自然段,把描写丑小鸭样子的句子找出来。开始读。(提示好习惯:注意坐姿,读完后轻放书)

2、丑小鸭长得怎么样?谁来说说?

师:你找的句子很准确,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咱们来对照图片看看:

出示:他的毛(),嘴巴(),身子(),大家都叫他“丑小鸭”。

看图填空引读。

3、语言迁移训练:

再来看看他的哥哥、姐姐们:

出示:他的哥哥、姐姐毛(),嘴巴(),身子(),真()。你们能像上面这样填一填吗?

4、这样一比较,它真是一只丑小鸭啊!谁再来读读它的丑?

老师听出来了,丑小鸭真的长得很怪异!(怪模怪样)

从你的读中,老师看到了一只丑陋的小鸭子!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5分钟)

1、这只小鸭子样子丑陋来到世界上,在家里过得会怎样呢?请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

2、师:丑小鸭在家里过得怎样?

出示: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哥哥、姐姐咬他,公鸡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

师:是呀,“咬他、啄他、讨厌他”这是多么可怕的字眼呀!如果你就是这只被欺负被啄被咬的丑小鸭,此时此刻你的心情会怎样?

生:(伤心、难过)

师:请带着你的伤心,带着你的难过来读一读。谁还想来读?(生读)

评价语:真是一只可怜的鸭子啊!孩子们,家本应是最安全,最温暖的地方,可是现在连亲人都欺侮他,丑小鸭多么可怜啊!于是,他想到了离家出走,在临走前,他给唯一爱他的妈妈留下了一封信,可是这封信被丑小鸭伤心的泪水弄得模糊不清了,你们能把它填写完整吗?(指名填、全班同学配乐读)

(三)学习第四、五、六自然段(12分钟)

1、孩子们,丑小鸭在家里看够了白眼,受尽了欺负,他终于离家出走了。可是,离家后丑小鸭的命运改变了吗?(没有)是的,他还是那么可怜,那么孤单。文中是怎么说的呢?请同学们默读四、五、六自然段,画出描写丑小鸭孤单可怜的句子。

2、你找到了哪些句子,读给同学们听听吧!

出示①: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他只好白天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

师:在这几句话中,你从哪些词可以感受到丑小鸭的可怜?

师:“讥笑”是什么意思?

师:如果你是那只小鸟你会怎样讥笑丑小鸭?(生模仿小鸟的讥笑)

师:是啊!因为他长的丑,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他白天只好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一个“躲”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将丑小鸭的可怜、害怕融入到这段文字当中吧,个别读,齐读。

它被哥哥姐姐咬,被公鸡啄,被小鸟讥笑,被猎狗追赶都是因为它——长得丑!所以大家都来嘲笑丑小鸭,就因为它丑,所以大家都欺负它,丑小鸭就是在别人的欺负和担惊受怕中悄悄地过日子,转眼间到了秋天„„(引读)

出示②:一天傍晚,一群天鹅从空中飞过。丑小鸭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又惊奇又羡慕。

师:丑小鸭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惊奇极了,她心里想„„(请做出惊奇的表情)

丑小鸭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羡慕极了,她心里想„„

师:天鹅有的丑小鸭没有,但他又希望自己也要有,这就叫“羡慕”。想一想,你们在什么情况下会羡慕别人呢?

学生汇报。

师:是啊!洁白的天鹅从天边飞过,那么优雅,那么高贵,丑小鸭多么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变成美丽的天鹅,带着这种惊奇,带着这种羡慕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自由读,小组赛读)

5、同学们,丑小鸭想变的跟天鹅一样美丽,最后他的愿望实现了吗?(实现了)可是,实现愿望的道路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要经历很多的磨难,它的痛苦还没有结束呢!

出示③:天越来越冷,湖面结了厚厚的冰。丑小鸭趴在冰上冻僵了。

师:怎样叫冻僵了?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丑小鸭冻僵前,他也曾经勇敢地奋斗过,[出示课件(画面,文字材料),配上音乐。

现在你想对丑小鸭说些什么?(交流汇报)

(四)学习第七自然段(5分钟)

师:正像同学们所希望的那样,丑小鸭在好心农夫的帮助下,终于坚强地活了下来。漫长的冬天过去了,温暖的春天来到了,他(他扑扑翅膀,向湖边飞去,忽然看见镜子似的湖面上,映出一个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美丽极了)(学生读,出示)

现在他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他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板书:白天鹅)

这只美丽的天鹅,让我们不禁想到一首古诗,鹅„„

师:是呀,太美了,美的让丑小鸭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自己。这是多么令人激动和兴奋的时刻,谁愿意来分享受他的快乐呢?(个别读)

出示:他扑扑翅膀,向湖边飞去,忽然看见镜子似的湖面上,映出一个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美丽极了!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

师:是呀,这个天大的惊喜怎能让它不高兴,怎能让它不激动呢,我们和它一起高兴,一起激动吧!(齐读)

师:感谢同学们精彩的朗读,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仅读出了声,更重要的读出了情。读着读着,我们仿佛已经看到了那只美丽的白天鹅!

三.课堂小结,课外延伸(10分钟)

师:孩子们,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小时候的丑小鸭因为丑,总是受尽别人的欺负,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可是它依然很坚强,没有放弃自己对美丽的向往,没有放弃对美丽地追求。最后终于美梦成真:他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读到这里,小朋友们一定会有许多想法:(课件出示)

“读了课文,你想说什么?你想对故事中的角色说些什么?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课文,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一题,然后交流。

1、我想说„„

2、我想对丑小鸭说„„

3、我想对丑小鸭的哥哥姐姐,养鸭的小姑娘,树林里的小鸟及猎狗说„„

4、我想对农夫说„„”

全班交流。

师:是呀,小朋友对课文中的角色说了那么多,说得真好!我心里也有一些话也想对小朋友说,想听吗?

师:我们同学之间要互相尊重,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他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也不要灰心,相信自己总会克服困难的。当别人遇到不幸,我们也不能讥笑他们,而要深处双手帮助他们。

师:在上节课时,我们已经知道这课的作者是——你知道安徒生为什么要写《丑小鸭》吗?

安徒生简介

在舒伯特的《小夜曲》中,教师引领学生深情地讲述:

师:安徒生曾说过:我就是一只丑小鸭。十年前,他遭到了嘲笑和否定,十年后,他变成了──生齐答:白天鹅!

师(动情地):他终于成功了,得到了公众的承认。十年,这是一个多么漫长的时间!当他静静地坐在大剧院的那个角落里,望着那些他所创作的人物形象活生生地出现在观众的面前,此时此刻,他最想说的一句话是:生齐: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啊!

师(饱含深情地):当他听到观众的喝彩,一行行热泪情不自禁地流淌着。他最想说的一句话一定是: 生齐: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啊!

师(富有激情地):安徒生的生活中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他却是那么努力地追求新生活,那么执着地热爱着生命。作品中这只了不起的丑小鸭多像他呀!小朋友们,站起来吧,你们就是白天鹅,扬起有力的翅膀,再次发出幸福的呼喊吧!生齐:啊,原来我不

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啊!

《丑小鸭》第二课时的教案 篇2

运用观察图片、实物对比、联系生活、部件组合等方法识字;运用人物比较、图片对比、结合实际、说话练习等方法识词。在识字、识词的过程中, 利用叠词形式“××的”, 把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按时间顺序串联起来。通过丑小鸭和白天鹅两幅图片的对比, 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外形及心理的变化, 从而理解文本。识字、识词、阅读三者融会贯通, 相辅相成, 实现低年级识字与阅读教学的有机结合。

教学目标:

1.掌握“堆、特、瘦”三个生字。

2.能够运用“特别”和“××的”词语说话。

3.理清课文的时间线索, 了解不同时间里丑小鸭的境遇。

4.通过对比课文, 体会丑小鸭外形及心理的变化, 从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互动, 导入形象

1. 认识动物, 营造氛围。

出示几幅小动物的图片 (如大嘴巴的河马、红屁股的猴子、黑眼圈的熊猫、长脖子的长颈鹿等) , 让学生说出小动物的名字, 营造学习氛围。

2. 由词入手, 直入形象。

(1) 以“砸蛋游戏”的形式, 复习学习过的词语:芦苇、洁白、哥哥、猎人、暖烘烘、丑小鸭。

(2) 在黑板上出示丑小鸭的图片。

3. 这就是那只丑小鸭, 今天他又来了, 那就让我们继续走进丑小鸭的世界。

【评析:在学生认识小动物的基础上, 以“砸蛋游戏”的形式, 带领学生温习学过的词语,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能很快进入到学习的情境之中。引出课题的同时, 为课文的后续学习埋下伏笔。】

二、随文识字, 感知形象

1. 学习“堆”字。

(1) 观察图片, 形象感知。

出示鸭妈妈孵蛋的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 关注鸭妈妈在哪里孵蛋。结合“稻草堆”一词, 相机出示“堆”的识字卡片。

(2) 关注字义, 深入感知。

解释“堆”的字义, 教师领读“堆”字, 并让学生发散体会“沙堆”“土堆”。结合课文, 联系生活, 感知“堆”字量词的使用, 如“一堆稻草”“一堆玩具”“一堆垃圾”等。

【评析:有层次性地、有目的性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之中, 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在识字的同时, 发展语言, 提高认识能力。可以说, 在语言环境中学到的字词是活的, 带着感情记忆的东西是牢固的,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学习“特”字。

(1) 关注字形, 部首识字。

学生观察鸭妈妈身下的蛋, 教师相机出示“特别”一词, 拼读“特”字。教师范写“特”字, 提示:左边是牛字旁, 注意, “牛”字变偏旁最后两画的笔顺发生了变化, 要先写竖, 最后一笔横还要变成提;右边是遗爱寺的“寺”。

(2) 教师给“特”字换部首, 带领学生拓展识字。翻字卡:特、诗、待、持等。

(3) 借助图片, 练习说话。

(出示姚明的图片) 引导学生结合画面, 尝试用“特别”说话。 (如:姚明的个子特别高等)

【评析:教学中, 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 抓住汉字的构字规律, 掌握识字方法, 培养识字能力, 扩展识字量。借助画面, 尝试用“特别”说话, 使学生学以致用。】

3. 学习“瘦”字。

出示:他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 大家都叫他“丑小鸭”。

(1) 关注字音, 拼读识字。

读一读这句话。出示生字“瘦”。仔细观察, 它的音节有什么特点?开火车拼读。

(2) 形象比较, 直观感受。

教师分别请体型较胖、比较瘦、非常瘦三名同学到前面做模特, 引导同学们分别用“瘦的”“瘦瘦的”两个词语进行描述, 并说出理由。

(3) 读描写丑小鸭样子的语句, 直观感受丑小鸭的形象。

【评析: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的机会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形象比较, 直观感受“瘦的”与“瘦瘦的”的区别, 加深了对“瘦”的理解, 以及对叠词修饰效果的理解。教学生识字、识词, 就是在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不但能很快记住这些字, 而且能将“丑小鸭”的形象铭刻于心。】

三、图片对比, 出示形象

1. 读描写丑小鸭的语句, 找出与“瘦瘦的”相似的词 (如:灰灰的、大大的) 。引导学生体会这三个叠词描写出的丑小鸭的样子。

2. 出示其他小鸭子的图片,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是些什么样的小鸭子。 (可爱的、小小的等)

3. 出示丑小鸭图片, 组织学生交流评价他长得怎么样。 (难看的、丑陋的等)

4. 通过学生朗读、教师范读等形式, 反复读描写丑小鸭的语句, 体会丑小鸭的特点。

【评析:通过图片对比, 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小鸭子的“美”, 和丑小鸭的“丑”形成鲜明的对比。或评价, 或朗读, 在多种形式的学习中, 让学生体会丑小鸭的特点, 揭示丑小鸭的形象。】

四、关注叠词, 理清顺序

1. 练习用叠词说话。

从课前互动环节出示的小动物中, 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 用“××的”形式的叠词说话。 (如:河马的嘴巴大大的)

2. 浏览课文, 圈画叠词。

这篇课文里, 还有一些“××的”这样的词, 你能找到它们吗?快速地读一遍课文, 把这样的词圈出来。

3. 理清顺序, 了解丑小鸭生活过的四季。

说说这些词语描写的都是什么季节里发生的事情, 并相机把词卡贴在黑板上。

秋天———悄悄地过日子

冬天———厚厚的冰上

春天———长长的脖子

4. 借助原著, 促进理解。

丑小鸭“灰灰的、大大的、瘦瘦的”, 这是什么季节里的事, 课文中没有直接告诉我们。今天, 老师把安徒生的原著带来了, 我们去那里找找答案。

出示:乡下真是非常美丽。这正是夏天!小麦是金黄的……所有的蛋黄现在都变成了小动物。他们把小头都伸出来。

【评析:以叠词为线索, 进行练习说话, 与课前的互动环节相呼应, 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匠心。叠词贯穿课文始终, 用它理清课文顺序, 提纲挈领, 牵一发而动全身。适时引入原著, 既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给其一个明确的答案, 又可令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不同妙处, 乃至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体现了深挖教材、紧扣文本、尊重原著的价值取向。】

五、概括全文, 揭示形象

1. 补充板书, 概括全文内容。

夏天, 丑小鸭出生了, 他生来 (板书:生来) 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秋天, 丑小鸭独自 (板书:独自) 悄悄地过日子;冬天, 丑小鸭趴在 (板书:趴在) 厚厚的冰上;第二年春天, 丑小鸭长出 (板书:长出) 长长的脖子。

2. 出示白天鹅的图片, 指导朗读文中描写白天鹅的语句。

3. 现在的丑小鸭还丑吗?结合文章说一说他长得怎么样。

4. 揭示形象, 交流体会。

如果你就是这只丑小鸭, 因为生来难看, 大家都不喜欢你, 你只好在秋天悄悄地过日子, 在冬天趴在厚厚的冰上。那么现在, 你美丽极了, 你是什么心情?

5. 结合交流, 相机指导朗读。

【评析:这个教学环节, 营造了一种倾诉的氛围, 让学生在对比中积蓄情感, 在交流中倾吐情感。丑小鸭与白天鹅心灵深处的相互呼应自有其强烈的感染力, 且一定会在学生的言说、体味及其朗读中得以升华。】

《散步》第二课时教案 篇3

本文是莫怀戚先生的一篇言辞真切的散文,它虽选取生活中的感人的平凡故事,但意蕴十分丰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词语,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3)感知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教法学法】

教法: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语言。学法:先整体感知课文,再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最后领悟课文深长意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檢查预习,认识亲情

(1)整体感知文本,谈最深感受。(2)以小男孩的身份简练讲述散步过程。

(三)走进文本,感受亲情

1.散步是多么平凡的生活小事,而作者却抓住了瞬间的美丽,感受了特有的温馨和美好。看看谁有发现美的眼睛?

(1)从文章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最感人的地方,读一读。(2)采用句式:“我喜欢的是___________,因为它美在(写出了)________。”谈谈你喜欢这句话的理由。

2.走近四人

(1)阅读赏析文中一对年轻的母子。小孩子:天真、可爱、聪明、伶俐。妻子:一言不发,尊重丈夫,贤妻良母,疼爱孩子!(2)阅读欣赏文中一对年长的母子。

赏析母亲:

a.组织现场表演,邀请母亲散步。母亲信服儿子的善举,体谅儿子的孝心,对儿子言听计从,多么慈祥。

b.赏析品悟对孙子的疼爱。

c.品读小路的景色,感悟母亲看得远,预料到路障,体会母子深情。

小结:母亲——善解人意、疼爱孙子。

阅读赏析:

他很孝敬母亲。哪里看得出来?(1)体会母亲过冬的艰难。(2)体会生命如此美好!(3)体悟作者对母亲最大的孝顺。

(四)品析体会,感悟中心

(1)让学生谈谈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2)总结:“尊老爱幼,就是中华传统美德。”本文结尾的这句话就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它让我们感受到了“我和妻子”对老人和孩子那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我们感受到尊老爱幼的世界才是完美的世界。

(五)拓展迁移,实践创新

我们随莫怀戚一家散步,真是让我们感受到幸福的家庭生活中,小小的细节都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真切感人的关爱。

(六)抒发情感,课堂总结

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让我们的家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意。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五中学)

丑小鸭第二课时课件 篇4

1、知识目标:学习课文3-7段,带着感受朗读体会丑小鸭在家的孤单以及离家后的不幸遭遇,朗读感悟变成白天鹅后的复杂心情。

2、情感目标:体会丑小鸭面对艰难曲折的历程却永不放弃的坚强品质,感受他变成天鹅后的无比快乐。

3、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安徒生,产生阅读安徒生童话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悟出真情。

[教学难点]

体会丑小鸭一心一意地追求美好理想的坚强品质。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8、丑小鸭》,相信你们已经和课文中的词语宝宝交上了朋友。出示词语

指名读。齐读一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出示填空,一起说。

你会填吗?完成填空  齐读句子。

二、感情朗读,品味天鹅的美丽

1、又大又丑的丑小鸭慢慢长大了,他还是那样丑吗?请你读读课文第七自然段,画出它长大后样子的句子。

2、交流,指名读句子

出示填空,一起说下去

你觉得它美吗?那你就美美地读读这个句子吧!自由读

指名读,配上音乐     这真是一只漂亮的——板书:白天鹅

3、小朋友,从丑小鸭到这样美丽的天鹅这是一个惊人的变化?它是一下子变化的吗?(不是)是呀,因为它长得丑,所以在他的成长过程中遇了许多不幸。那他到底遇到了哪些不幸呢?他又是怎样面对的呢?我们一起去读读课文第3—6自然段吧!

三、品读课文3—6自然段,体会丑小鸭的自强不息

1、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2、反馈交流  指名读句子

A、  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哥哥、姐姐咬他,公鸡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

(1)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师:你在为丑小鸭伤心吗?为什么?哥哥、姐姐是丑小鸭的什么人?公鸡呢?养鸭的小姑娘呢?

(2)齐读

师:亲人、朋友、主人都欺负他,丑小鸭能不伤心吗?带着自己的感受,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3)句式训练

当哥哥、姐姐咬丑小鸭的时候,他恳求着说:“__________。”

当公鸡啄丑小鸭的时候,他哀求着说:“ __________。”

当小姑娘讨厌丑小鸭的时候,他乞求着说:“__________。”

(4)尽管丑小鸭一次又一次地求哥哥姐姐伙伴主人不要欺负他,可是没有人喜欢他,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

引导学生朗读上面的句子,

丑小鸭在家里过得怎样?(板书:孤单)

(5)如果你就是这只孤单的丑小鸭,心里会想些什么?指名说

(6)多么孤单的丑小鸭啊!你们能把这种心情再次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指名读——齐读。

为了寻找幸福和快乐,他终于离开了家。

B、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他白天只好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

(1)指名读,评价

师:你让我看到了一只泪流满面的丑小鸭。你让我看到了一只胆战心惊的丑小鸭。追问:你仿佛看到猎狗怎样追赶他?丑小鸭又怎样逃跑的?

那小鸟又是怎样讥笑他的呢?随机理解“讥笑”。

(2)师:比他大的猎狗欺负他,甚至比他小的小鸟也欺负他,也许还有很多的动物也来欺负他,会是谁呢?

出示句式:

丑小鸭来到小河里,(          )。

丑小鸭来到草丛里,(          )。

丑小鸭来到马路边,(          )。

丑小鸭来到(     ),(        )。

(3)此时的丑小鸭心里——(害怕极了)板书:害怕

所以他白天只好……到了晚上……(学生接着说)

丑小鸭在家里没有得到亲人的疼爱,在外面也没有找到朋友。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他还是白天…….(学生接:躲起来),

到了晚上……(学生接:才敢出来找吃的)。

师:很快地,秋天到了,树叶黄了,丑小鸭来到湖边的芦苇里。

C、   秋天到了,树叶黄了,丑小鸭来到湖边的芦苇里,悄悄地过日子。

你从这句话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悄悄地”(孤独、可怜)  你来读一读

就是在这种孤单、寂寞、无助的日子里,丑小鸭看到了什么?

一天傍晚,一群天鹅从空中飞过。丑小鸭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又惊奇又羡慕。

(1)指名读,评价

丑小鸭惊奇的是什么?所以他心里会怎么想?

那又在羡慕什么呢?所以他会怎么想?

(2)我们也来当当丑小鸭,读一读句子。

丑小鸭看到了这一群美丽的天鹅,这让他看到了希望,使他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他觉得一定要坚强地生活下去,哪怕是冬天来了。

D、第6自然段

引读(播放音乐):天——(越来越冷),湖面结了——(厚厚的冰)。丑小鸭——(趴在冰上冻僵了)。

师:在这生命的最后一刻。

出示:丑小鸭趴在冰上,轻轻地对自己说:“丑小鸭,丑小鸭    。”

师:也许老天真的被这只可怜的`、善良的丑小鸭感动了,

他竟然被一位农夫给带回家,救活了。

小朋友,你现在被这只丑小鸭的什么感动了?(板书:勇敢、顽强)

四、学习第七自然段。

漫长的冬天过去了,温暖的春天终于来了,丑小鸭也长大了。原来他就是

一只美丽的天鹅呀!如果你也为丑小鸭感到幸福和快乐,那就请你放声尽情地朗读第七自然段吧!

(1)齐读。

(2)师:美丽的春天来了,丑小鸭的春天也到来了。原来灰灰的毛变的

——(雪白雪白),大大的嘴巴、瘦瘦的身子也变了,还有了——(长长的脖子,美丽极了!

(3)激情朗读:

①当丑小鸭看到湖面上映出的影子,他想:(齐读最后一句)

②原来自己就是美丽的天鹅,他怎能不高兴,怎能不激动,再读——

③让我们的心也和丑小鸭一起跳动,一起读——

五、拓展延伸

1、丑小鸭经历了那么多的不幸,真为他感到伤心,丑小鸭在不幸中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一直在追求梦想,又让我们这样的感动。(板书:追求梦想)最后他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让我们不由地为他高兴,为他激动。此刻你想对白天鹅说些什么呢?老师也想说:……

2、这么美妙的童话,你们知道它是谁写的吗?(板书:安徒生) 他是丹麦人。  这位世界著名的童话大师,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有趣的童话故事,你知道的还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封面图片《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衣》、《卖火柴的小女孩》……

《丑小鸭》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5

1、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遇到不幸遭遇,不要灰心,别人遇到不幸,不要嘲笑。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读懂了什么?师出示幻灯片2(回顾课文内容)

2、这节课,你最想知道些什么?(丑小鸭遇到了那些遭遇?后来怎么样了?它变成白天鹅后为什么那么高兴?)

二、研读课文,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一)、引导学习描写丑小鸭丑的部分。

1、学生自读课文2自然段,勾划出具体描写丑小鸭丑的词句,并自读品悟丑小鸭的“丑”。

2、学生组内品读具体描写丑小鸭丑的词句。并注意读出“丑”味。

3、展示交流。师结合“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与“灰灰的毛、大大的嘴巴、瘦瘦的身子”词语对比作语言训练。并拓展练习“又……又……”的词语形式。(结合幻灯片3—5)。

(二)、全面品悟叙述丑小鸭不幸遭遇的部分。对比品析丑小鸭不幸中的“有幸”。

1、学生自读课文3—6自然段,勾划出具体叙述丑小鸭不幸遭遇的词句,并自读品悟丑小鸭的“不幸”。

2、组内交流丑小鸭的不幸遭遇,并结合具体的语句在读中品悟。

3、引:丑小鸭来到那么多地方,在寻找什么呢?(朋友、家、伙伴、快乐、自由、幸福)

集体交流丑小鸭的不幸遭遇,并结合具体的语句在读中品悟。(结合幻灯片6—14)。

4、讨论:丑小鸭有哪些幸运的地方?(结合幻灯片15—18体会)。

(1) 当家中人人都欺负他的时候,兴庆的是感受到鸭妈妈偶尔的关爱。

(2) 当野外灰心绝望的时候,幸运地看到空中洁白美丽的天鹅,帮助他点燃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当趴在冰上冻僵的时候,幸亏遇到善良的.农夫及时帮助。

(三)、体验丑小鸭的快乐。

引:丑小鸭遇到了种种不幸,那他后来怎样了呢?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7自然段,勾划出描写天鹅美丽的语句。

2、交流。(结合幻灯片19—21)在对比中学习语言文字。

3、回顾诗歌《鹅》,体会天鹅的美丽。

4、引导学生品悟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时快乐的心情。

三、听课文朗读材料,进一步体会文章感情和作者的意图。

四、拓展训练,升华对文本的体会。

议题:学习了课文内容,你最想对文中的谁说说心里话?(结合幻灯片22)

1、学生组内交流。

2、集体交流,教师注意从语言规范性、意思完整性、思想健康性引导。

五、课外延伸,培养学生对童话的喜爱。

《恐龙》第二课时的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了解恐龙的种类、千奇百怪的形态以及独特的生活习性。

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重点难点:恐龙千奇百怪的形态特征。

课前准备:图片、录像、事物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恐龙》。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适时板书)

二、形象展示,自主探究

(一)学习第2、3两节

过渡:同学们对上一节课的知识掌握得很好!下面我们先学习恐龙的种类。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2、3小节,围绕题目以学习小组形式讨论,重点讨论第二题。

出示问题:

1、文章第2节是围绕哪一句话来讲的?你了解了哪几种恐龙,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课文是怎样来具体介绍这些恐龙的特点的?

教学设计:小组讨论、自由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恐龙本身就是学生敢兴趣的动物,英国心理学家布鲁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因此,当老师布置了自学任务时,学生个个精神振奋,积极寻找、思考,以便尽快地解决问题。

交流:1、解决第一题。

A、文章是围绕恐龙的种类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来写的。

B、学生对照图片讲述自己了解的恐龙。

教学设计:恐龙千奇百怪的外形学生极感兴趣,但却很抽象。这里图文结合,把抽象语言文字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图片,让学生眼前一亮,把各种恐龙的模样牢记在心中。

C、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D、选择你喜欢的恐龙来读一读。

E、请你用第一人称或导游的身份来介绍一下你喜欢的恐龙。

教学设计:加强说的训练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在这里的教学中,让学生以第一人称或导游的身份介绍一种恐龙,不但使学生深入地了解了课文内容课堂教学显得生动活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发展了他们的说话能力,为学生的创新性思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2、解决第二题。

A、找出用说明方法的语句。

雷龙比较说明、比喻说明。梁龙数字说明、比喻说明。

剑龙比喻说明。鱼龙比喻说明。

B、自读2、3两节,体会这些说明方法的妙用。

(二)学习第4节。

过渡:恐龙这么千奇百怪,这么庞大,它们吃什么呢?

1、指名读课文。

2、出示图片:霸王龙。

3、学生看图简介。

4、播放霸王龙捕食时的录像。

教学设计:对于恐龙中的霸王龙,学生也许都是只闻其名,未见其行。在此,霸王龙捕食时精彩片段的展示不仅让学生闻其声,见其行,更体会到了霸王龙极度的凶残,给学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三)学习第5节。

1、是怎样生育后代的呢?

2、学生讲述,并举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说明卵生。

教学设计:卵生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不能完全理解,但是却在生活中见过许多卵生现象。因此,例举生活中常见的鸡、鸭、鹅的卵生现象,使学生易于理解恐龙的生殖方式。

3、自由朗读课文2-5节,感悟恐龙奇特的外形和独特的生活习性。

三、课堂延伸,展示激趣

过渡:恐龙是这样有趣,这样神奇,你们还了解恐龙的其它知识吗?

请学生自己上台当一回小老师,介绍有关恐龙的其它知识。(可以带参考书、模型、图片等。)

教学设计:书本上的知识往往是有限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却远远没有满足,为了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延伸至课外,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良好习惯,教师预先叫学生课余收集了有关恐龙的其它资料,课堂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收集的资料。这样,不仅让学生丰富了知识,不局限于书本,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收集资料的综合实践能力。

四、结全文,引导探究

恐龙这个大家族在地球上生活着、繁衍着,它们统治了地球1.7亿年之久,直到65以前,这些恐龙突然神秘地消失了,它们为什么会消失呢?至今仍是个谜!

请同学们课余查找资料,现在开始研究,将来揭开这个千古之谜!

《丑小鸭》第二课时的教案 篇7

师:第一课时,同学们已经把课文读得很流畅了。下面,老师想报几个句子让大家听写,可以吗?(1.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2.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生听写,对照屏幕批改订正)

师:猜猜看,老师为什么听写这两句话?

生:因为这两句话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特点。

【评析】在复习导入时,教者让学生听写了两句话,“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这两句话点明了庐山云雾的特点,是第2、3两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学生在听写两句话的过程中,不仅做到正确书写,也学会了关注文章的关键句,为后续教学触摸语言,深入浅出地交流奠定了基础。这样的听写设计,不仅是一个复习环节,也暗合了本课的重点,接下来的教学也依此展开。

【教学片段二】

师: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特点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2、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并用笔勾画出相关词句,再在小组中交流。

师:作者是怎样写出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的?

生:我从“刚刚、转眼间、明明、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这些词句中看出庐山云雾是瞬息万变的。

师:如果把这些词都换成“一会儿”好不好?自己读读看。

生:感觉不好。都换成“一会儿”读起来感觉一直在重复。

师:语文用词讲究变化,这些词语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表现得淋漓尽致!你能读出云雾的瞬息万变吗?(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只有这四种变化吗?

生:不止这四种变化。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我从省略号知道的。

生:我从瞬息万变的“万”字中看出来的。

师:还会有哪些变化呢?(出示: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 ,转眼间 ;明明, ,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 ……)

生:刚刚还是一只可爱的小绵羊,转眼间就变成了一串甜甜的棉花糖;明明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北极熊,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香喷喷的奶油蛋糕。

【评析】用“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特点的呢?”这样一个问题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自主阅读,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有了自己的感悟后,先试着和小组中的伙伴说一说,在和伙伴的合作交流中,思维在不断刷新、完善。正是因为有了以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小组讨论为前提,加上教师的适时引导和点拨,学生才能真正理解作者准确的用词、形象的比喻、不同角度的观察等写作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地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体验和探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反复揣摩文本的语言,用心体味文本的意蕴,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片段三】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关注一下第2、3两个自然段,你有什么发现?

生:这两个自然段都是先用一个中心句概括,再进行具体地描写。

师:你真会发现,这样的构段方式叫总分式。

生:作者想象很丰富,并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师:作者正是用了巧妙的构段方式,再用形象的比喻,把庐山的云雾描写得如此令人神往。请你也用总分的构段方式介绍一处景或一种事物,如果能用上一些比喻句就更棒了。(生练习仿写,交流点评)

【评析】《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无论在结构特点还是语言表达上都具有鲜明的特点,教者抓住文中形象的比喻手法、总分的构段方式这些特点,从语言文字入手,由外及内,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进行迁移模仿。学生感悟了文本的语言之美,领悟了文本的形式之美,再学以致用,就更加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当学生练习了片段写作后,读一读,评一评,改一改,也必不可少。教师如果能发挥教学智慧,抓住有效生成,再次对照文本,引导学生明白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学生的语言表达会更加顺畅,更加灵动。

《云雀的心愿》第二课时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

2知道森林的宝贵作用,懂得不爱护森林人类带来的危害;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从文的语句中体会“森林实在太重要了”;

2体会森林的重要性,产生热爱森林、保护环境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心愿。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样心愿呢?

2上节我们认识了两位新朋友,它们的心愿你知道是什么吗?(指名说,相机板书: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

3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指名说,师板书: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指导朗读。)

4你们把小云雀的话记得这么清楚,小云雀知道了一定会高兴的。如果你们能把它说的话读好,那小云雀会更高兴的,谁有信心读好?

(出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明年春天,我一定邀上小伙伴,到那片沙漠上去种树,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这是我的心愿。)

这不仅仅是小云雀的心愿,也是云雀妈妈的心愿。(齐读)

过渡: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那么在云雀妈妈的眼里,森林究竟是什么样儿?

二、精读文,夸赞森林。

请大家自由朗读文9-12自然段。用“——”划出相关句子;

2学生边读边思考,师巡问指导;

3反馈、交流。(板书:大水库、空调器);

(1)体会森林是个大水库;

a森林就是森林,怎么能说森林是“大水库”呢?

b用一句话告诉我?(指答,理解蓄水)文中哪些句子具体介绍了森林是怎样的蓄水的?(指读)

云雀妈妈说话可有条理了,咱们一起来品读一下吧。(出示:大树蓄水图,了解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明森林为什么是大水库的。以后的作文中,我们也应该学会有顺序地描写事物。)

d对照图片,你会像云雀妈妈这样有条理地讲清楚是怎样蓄水的吗?最好能用上“因为……所以……(指名复述)”

e森林不就是一座大水库吗?你能给这句话换个说法吗?(比较不同)

小结:森林是个大水库,它能蓄水保土。(板书:蓄水保土)所以人们常说“山上多种树,等于修个水库”。难怪小云雀会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齐读)

过渡:我们再去云雀的家里作作客吧!谁能用一个词来说说小云雀家给人的感觉。(凉快)为什么这么凉快呢?

(2)森林也是一个巨大的空调器。

a空调器有什么作用?(调节温度)哦,原来森林还可以像空调器一样调节温度。(相机板书:调节温度)

b谁来说说它是怎样调节温度的?(指读)

你喜欢这个大自然的空调器吗?(读出喜欢的感觉,男女生互读)

小结:多么舒适的环境呀!难怪小云雀会说:森林…太重要了!

(3)补充森林的其它作用

a除了刚才我们学的,森林还有哪些作用?学生交流前搜集到的资料。(师出示)

b你可以用“可以…也可以…”的名式,来夸夸我们的森林宝库吗?

(出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它可以——也可以——。)

小结:森林的作用可真多呀!难怪小云雀会说:“森…了!”

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美丽的森林正在发生什么变化吗?我们随着小云雀一起去看看吧。

三、品读感悟,以学促情。

小声地读文第2-4自然段。

(出示阅读要求:用“。。”找出它们去了哪,用“——”划出它们见到了什么?用“~~~~”找出原因。)

2反馈。

a说说你眼中的沙漠。(飞沙走石、不毛之地、黄沙漫天)

b出示句子:一阵…睁不开眼。

用一个词来告诉我们造成今天这个现状的原因。“乱砍滥伐”理解词语。

d出示图片,直观感受。师用“因为…所以…”说出原因。(板书:防风固沙)用心疼的语气齐读这段话。

小结:面对这荒凉的沙漠,我们也想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过渡:我们已不忍心再看,快飞过去吧,咦,我们那冬暖夏凉的绿色家园呢?

3默读文第~8自然段,用刚才的学习方式,找一找它们来到哪儿?看到了什么?原因呢?然后小组交流。

(1)交流反馈;

(2)出示:洪水的情景;

(3)面对凶猛的洪水,人类显得那么无助,那么的渺小。此时,你仿佛听到了——,看到了——,河堤——,村庄——,人们失去了自己美好的家园,这是多么可怕的空难。生齐读第自然段;

(4)小云雀看到这个景象,不由地挨近了妈妈,它恐惧地问:引读第6自然段;

()指读云雀妈妈的话,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原因。

四、情感迁移,发出呼吁

面对眼前可怕的现实,小云雀深深感到:“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2面对贫瘠的沙漠,面对肆意的洪水,你想说些什么?(自由说,发出呼唤)

3那么,同学们,让我们和小云雀一起去植树。“一人种棵树,千人植片林。”让我们用森林来防风固沙,使沙漠变成绿洲;让我们用森林来蓄水保土,使江河之水静静流淌;让我们用森林来调节气温,使我们的家园永远和谐、美丽。

4这不仅是云雀的心愿,也是我们的心愿,更是全人类的心愿。让我们再一次将这美丽的、绿色的心愿深情地说出来吧。

(出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明年春天,我一定邀上小伙伴,到那片沙漠上去种树,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

(机动):让我们一起背诵《走,让我们去植树》。

6布置作业。

写一则有关绿化方面的广告语,用自己的实践行动来证明自己是一个真正的环保小卫士。

板书设计:

云雀的心愿

大水库

沙漠变绿洲

防风固沙

蓄水保土

空调器

森林实在太重要了

《姥姥的剪纸》教案(第二课时) 篇9

教学时间:2012年10月31日

教学年级:六(1)班 研讨课题: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执教教师:肖胜科 教学课题:

12.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渗透课题。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过渡:同学们,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第十二课《姥姥的剪纸》。1.教师板书课题:12.《姥姥的剪纸》,学生齐读课题 2.复习词语

过渡:大家读的不错,在上节课,咱们熟读了课文,作家笑源在写这篇课文时,用了很多词语,请同学们看电视屏幕:

教师课件出示下列词语:

心灵手巧 无所不能 广结善缘 有求必应 数九隆冬 三伏盛夏 熟能生巧 无可挑剔 拴在屋檐下 缠着姥姥

师:文章之所以好,是因为它是由生动具体的句子构成,而句子的生动则离不开生动的词语,现在请同学们读读这些词语,选两个自己最喜欢的记在心里好吗?

3.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词语(指名读,齐读)

过渡:读得很准确。是啊,笑源正是因为用了这些朴实无华的词语,才使文章显得生动。课文一开始,他就用了“心灵手巧”这个词语来赞美姥姥剪纸的技艺,剪纸的确是需要心灵手巧的,你认为课文中那些句子描写了姥姥的心灵手巧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找找吧。

二、读课文,感悟姥姥剪纸技艺的“神” 师:找到了吗?赶快和全班同学交流一下吧 1.学生读自己找到的句子

2.教师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感悟奶奶剪纸技术的“神”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1)指名学生读,谈感受

(2)师引读:是啊,同学们,在姥姥的手里,一把„„一张„„,在姥姥的手里„„,便要什么就„„,人物、动物、植物、器物,„„。

(3)教师小结:无所不能,多好的剪纸技术啊,这是作者从正面来描写了姥姥的剪纸技术(教师出示“正面描写”),除了正面的描写,笑源还借用了邻居的话来描写了姥姥剪纸技术的高超,那就是“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刚才那是正面描写,现在同学们一定知道这是什么描写了吧?对,是侧面描写(出示侧面描写)

是啊,描写一件事物,可以从正面和侧面来进行描写,这样会使作文更加生动,真实。

(4)感悟姥姥剪纸技术的“神”

过渡:在作者的眼中,姥姥的剪纸艺术是“无所不能”,而在别人的眼中,姥姥的剪纸艺术就一个字,是什么呢?

学生再读别人赞美姥姥的话,感悟“神”字 教师小结:是啊,“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这不是神了吗?这是别人对姥姥剪纸技术的最高赞美。姥姥的这种剪纸艺术的神,“我”也亲自体验了一回,不是吗?我们读读第二句描写姥姥心灵手巧的句子看看。

(5)读我的体验,感受姥姥剪纸艺术的“神” 教师引读:岂知„„,一幅„„。出示“喜鹊登枝”图片

提问:多好的剪纸艺术啊,但是你可知道这是姥姥在什么情况下完成的剪纸吗?(6)齐读感悟

过渡:蒙着眼都能剪出无可挑剔的“喜鹊登枝”,难怪别人会用“神”这个字来赞美姥姥了,现在我们带着这个“神”字的赞美之情来读读刚才这两段话吧。

(指名读,学生齐读感悟)

三、感受姥姥剪纸技艺来自于“熟”

过渡:唉,姥姥蒙着眼都能剪出剪纸,她的剪纸技艺为什么会这么神呢?谁能用姥姥的话来回答这个问题呢?

1.学生读,教师出示姥姥说的话:

“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2.学生齐读这句话,提问:姥姥剪纸的神,可用她说的一个字来概括,是哪一个呢? 教师小结:对,是“熟”字,因为“熟”所以才生“巧”,一个人做某一件事的时候,只要长期做,坚持不懈的做,总能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的。姥姥就是因为总剪,剪多了,所以才熟的。

3.联系下文,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过渡:不过,我们读起来感觉姥姥说的这句话很轻松,可是实际上要达到“熟”字轻松吗?为什么?课文中那些句子可以看出姥姥的“熟”来的并不轻松呢?

4.教师出示句子:

“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1)学生齐读,指名学生读,谈感受: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2)读了这句话,我们知道姥姥是练多了才熟的,关于练,你想到了什么谚语 学生说,教师出示小结 a.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b.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C.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d.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e.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再读理解感悟姥姥的剪纸技术的“熟”来自于“练”(4)理解姥姥说的这句话的含义

师:从姥姥说的这句话中,再结合上面这些谚语,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师小结:是啊,同学们,姥姥说的这句话并不是一句简单的话,她是在告诉我们:做一件事要想熟练,必须具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品质,必须长久练习。

(5)学生齐读这句话

(6)教师小结姥姥的剪纸艺术的神是从练——熟——神的过程

四、感受姥姥善良的品格。

过渡:同学们,姥姥把自己的剪纸艺术练到了“神”,剪了那么多的剪纸,她剪这么多的剪纸做什么呢?又是剪给谁的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看看我们能从中读懂什么?

1.教师出示句子:

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姥姥撩起蓝布围裙擦擦手:“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帖?”看人乐颠颠地走了,她接着干活儿:洗衣服、纳鞋底、择菜、淘米、喂猪、薅草……

2.指名学生读,读后谈感受,感知姥姥的善良

3.教师小结:对,姥姥就是这样一个广结善缘、有求必应的人,任谁开口都行的人,所以在邻居们的眼中,姥姥不仅是一个剪纸技艺高超的人,更是一个善良的人。

五、理解姥姥和我之间的感情

过渡:在邻居的眼中,姥姥是善良的人,在我的眼中,姥姥是什么样的人呢?对,正因为姥姥的善良,正因为姥姥的慈祥,所以姥姥和“我”之间发生了许多剪纸的故事,读读课文,看看姥姥一共为我剪了几幅剪纸呢?

1.学生读课文7-10自然段。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生谈感受: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3.教师引读小结:是啊,因为我是调皮蛋,所以经常„„,还蒙着姥姥的眼睛让姥姥剪纸,姥姥用它极其熟练的技艺为我剪了“喜鹊登枝”,因为姥姥怕我到河里游泳,便用剪纸„„,为我剪了“小兔骑牛”图,我不满,还要,姥姥又为我剪了“牛图啃草”。这三幅剪纸不仅仅说明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还将“我”和姥姥连接在一起,成了“我”和姥姥之间永恒的回忆。

4.教师板书:姥姥 剪纸 我

师:剪纸连接了我姥姥之间的感情,开始是姥姥想用剪纸把“我”“拴”住,后来,变成我“缠” 住姥姥要剪纸,看看在“我”那一“缠”之下,姥姥都剪了些什么呢?

5.教师出示句子,学生齐读

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对活泼的兔子与敦厚的老牛充满了好感。

提问:读了这对话,你读出了什么?

教师小结:是啊,同学们,在我的一“缠”之下,姥姥剪出了各式各样的兔子,剪出了各种形状的老牛,这时候,姥姥剪出的仅仅是兔子和牛吗?姥姥剪出的是亲情,是婆孙之间的亲情,现在请同学们怀着对亲情的赞美再读读这段话吧

6.学生再读句子,教师小结

过渡:是啊,亲情是什么,亲情是亲人彼此之间的相互挂念,正是姥姥的剪纸剪出的缕缕亲情,让笑源终身铭记于心,请同学们看电视——

教师出示句子:

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1)读文,谈感受

(2)引导学生理解是“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3)教师小结:同学们,一副副剪纸,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姥姥剪纸的神态,更是在我的梦中萦绕,我对姥姥的思念是如何的强烈啊。虽然我和姥姥相隔一方,但我和姥姥的亲情却因剪纸而连接在一起。姥姥对我,我对姥姥的思念永远不断,这真是:剪纸连接婆孙情,牛兔千里永不分

六、课堂小结

教师再次小结亲情的永恒

七、作业

练笔:写写你和姥姥或者祖母间的亲情

板书设计:

12.姥姥的剪纸

姥姥

剪纸

我剪纸连接婆孙情

《丑小鸭》第二课时的教案 篇10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生齐读课题)《云雀的心愿》。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云雀的心愿是什么?(板书:沙漠变成绿洲)

2. 小云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呢?(板书: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二、 以读促悟,感受“重要”

1. 默读课文第2~13自然段。你从哪儿感受到森林的“重要”?画出相关的语句,请你用“没有了森林,__________”这样的语句来回答。

2. 学生围绕课文第2~4自然段的相关语句用“没有了森林,____________________”交流。

(1) 没有了森林,只要“一阵狂风刮过,地上的黄沙漫天飞舞”。“漫天飞舞”是什么样子,你见到过吗?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这黄沙漫天的情景呢?(课件映示沙漠风暴的图片)

① 看到这么大的风沙,你有怎样的感受?

② 小云雀跟你们有同样的感受,让我们带着埋怨的语气来读读它的话。

③ 同学们读得真动情,这里原来并不是沙漠,而是茂密的森林,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状况的呢?

④ 小云雀的妈妈看到这样的场景十分心疼,谁来读一读云雀妈妈的话,读出心疼的感觉。

(2) 没有了森林,土地“就慢慢地变成了贫瘠的沙漠”。失去了森林,想不到会有这么大变化,可见,森林具有什么作用呢?(板书:防风固沙)

(3) 学生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内容,体会森林的重要性。

3. 学生围绕课文第5~10自然段的相关语句,用“没有了森林,____________________”交流。

(1) 引导学生理解“泛滥成灾”。

① “泛滥成灾”这个词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呢?你能用上文中的词句来描绘一下吗?

② 出示语段:“只见大河的水位很高,浑黄的河水像脱缰的野马,咆哮着向下游冲去。有几处河堤被冲垮了,一些村庄淹没在洪水之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脱缰”“咆哮”“冲垮”“淹没”。

③ 学生初步交流后,多媒体播放“洪水泛滥”的视频。看到这样的画面,你对哪些话或词语理解得更加深刻了?大家再来读一读,想象“泛滥成灾”的样子。

(2) 引导学生理解“森林水库”。

① 同学们,云雀妈妈告诉我们出现洪水泛滥的场面,全是因为失去了“森林水库”的保护啊!那么,为什么把森林说成“森林水库”呢?细细品读课文第10自然段,然后回答。(板书:蓄水保土)

② 出示语段:“孩子,森林也是可以蓄水的呀。森林的树冠就像一把把大伞,可以挡住一部分雨水,不让它们直接冲刷地面。树干上的苔藓和树下的枯枝败叶也可以吸收一部分雨水。森林里土壤的蓄水能力就更大了,剩下来的雨水渗进土壤,大都能够被储存起来。你看,森林不就是一座大水库吗?”这段话中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话,与中间的内容有什么联系?

③ 根据学生回答,由上而下板书“树冠”“树干”“树下的枯枝败叶”“土壤”,体会写作的顺序。

(3) 让学生扮演小云雀的妈妈,有条理、具体地说说森林为什么称之为“水库”。

4. 围绕课文第11~13自然段的相关语句,用“没有了森林,__________”交流。

(1) 你能从文中的哪些话中感受到森林的好处?

(2) 学生读小云雀的话和云雀妈妈的话。(板书:调节气温)

(3) 体悟小云雀的话语,想想这句话应该怎样读?引导学生关注提示语,读好这段话。

(4) 仔细读读云雀妈妈的话?用上我们学习第10自然段的方法,看看你会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学习云雀妈妈说话的表达方式。

三、 再扣“心愿”,拓展文本

1. 同学们,跟随着云雀一家的旅行,我们的确发现了森林实在太重要了。因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没有了森林,__________;没有了森林,__________;没有了森林,__________。”

2. 同学们,这篇课文是在对话中让我们深深懂得了森林的重要,下面我们就来扮演云雀的一家,再读读这篇课文。

《奇妙的克隆》第二课时教案 篇11

1、说明方法有哪些?《奇妙的克隆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说明顺序主要有哪几种?

二、新课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奇妙的克隆》这篇课文,知识点如下:

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克隆知识。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3、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4、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辨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探索新知:

1、无性繁殖来自一个祖先,经过无性繁殖产出的`一群个体。(克隆定义)

2、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克隆成果?

3、作者在介绍时为什么不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

4、文章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说明?

5、思考:“多利”的克隆过程如何?

6、克隆羊的诞生,为什么在全世界引起轰动?

7、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

8、阶段小结:事理说明文主要特点就是讲解分明,层次清晰。同时本文语言也是严谨、生动,体现了科学研究需要严谨、精细、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

9、科学研究需要严谨、精细、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请从课文第二部分中找出反映这种精神的句子。

四、知识扩展:可不可以克隆人

1、多克隆几个爱因斯坦,社会发展一定会快得多。

2、如果克隆了希特勒,是否又要爆发世界大战?

五、课堂小结:“许多生物学家,特别是那些从事无性繁殖研究的科学家,将会严肃地考虑它的含义,并展开科学讨论,用以教育世界人民。”

――著名分子生物学家J、D。沃森

六、课后作业:

1、对本文的学习,以“通过对《奇妙的克隆》这篇课文的学习,我到了”进行小结。

2、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看法,可以编述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500字左右。

七、预习内容:

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

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学生明确:

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

时间、空间、逻辑

生听

读学习任务

举例子:列举人们熟悉的生物现象来说明,把艰深的科学知识说得简明易懂。

作诠释:对克隆一词溯源并解释。

引用:引《西游记》中拔毛变猴的故事,生动形象说明。

学生明确:实验对象类别研究成果

“克隆试验”按两条线索说明:

一是从中国的写到外国的,突出我国科学家在克隆研究中的成就和贡献;

二是从鱼类、两栖类再到哺乳类,体现“对科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为下文克隆羊的诞生作铺垫。

逻辑顺序

学生口述

明确:

原因有二:一是它标志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而且,“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二是它既可能是人类的福音,也可能成为人类的凶兆,也就是说,它既可以为人类造福,也可能给人类造成危害。

课文从三方面写了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

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

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

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看图表,体味文章特色。

明确:

1、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

2、把玻璃管吸出的核移放到空出位置的鲫鱼卵细胞内。

3、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

生讨论回答

学生讨论并回答

生回答

生构思

写评论

蟋蟀的住宅教案第二课时 篇12

黄光凤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2、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领悟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3、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抽读词语 要求:读一横排中的两个词语,每个读一遍

2、齐读词语

3师做评价

二、谈话,揭示新授内容。

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蟋蟀的出名是由于什么?(住宅和唱歌)板书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七自然段,找出蟋蟀住宅的内部布置的特点。出示媒体

1、默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勾出内部布置的特点。抽生说(光滑,平整,简朴,清洁,干燥,卫生)小结:简朴,清洁、干燥,卫生是内部的特点。师板书

2、齐读

3、简朴,清洁,干燥,卫生,这几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抽生说。

4、齐读最后一句话,你是抓住哪些词语来理解的。理解简单和伟大,举例。我们在修房子或大型建筑时,借助了先进的建筑工具,对于我们来说很简单,但是对于蟋蟀来说并不简单,并不容易,蟋蟀用自己柔弱的工具来修建住宅,这难道不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吗?

三、学习第七自然段 出示媒体

1、默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勾出用了哪些工具来盖房子?抽生说(前足、钳子、后足、后腿)出示图片认识前足、后足,后退,锯子,触须。师:它们用这些工具怎样盖房子的?文中用了哪些词来说明的,动笔勾一勾。出示媒体

2、齐读,让学生记住用了哪些工具,再次出示媒体,让学生记住盖房子是怎样盖的。

3、认识各部分的名称

4师小结:从这一段的学习中,让我们知道了蟋蟀修建住宅全靠自己柔弱的工具来建造住宅,体会到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还让我们明白,抓住表示动作的词来进行描写,使语言表达生动,具体,形象,从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描写来看,还说明作者善于观察,热爱蟋蟀。

3、谈话: 蟋蟀的住宅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即便是重要部分修好了,也要长时间的整修,整修会随着身体的增长而加深加阔,即使是冬天,也有可能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蟋蟀就是这样不断地修建自己的住宅让自己住的舒舒服服的。

四、回顾全文,总结

1、出示媒体,师生合作完成填空。

2、齐读。

五、布置作业

1、引导背诵第七自然段。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品读作者的思念之情,感悟体会刘老师的乐观顽强、热爱生活和师生间的深厚情谊。③习得写作的基本表达方法。学习作者选取典型事例、深入细节、直抒胸臆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披文入情,复沓回环,通过对具体的语言文字的朗读、品悟,体会刘老师乐观幽默、敬业顽强、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教学难点:①理解《理想的风筝》深刻的含义。②揣摩表达效果,习得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感悟“思念”

⑴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近他的刘老师,跟他一起去放飞——(读题)用我们的朗读,让风筝飞得再高一点儿!⑵上节课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了刘老师的三件事——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板书)。⑶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三件事来写(板书:选典型)?⑷选取这三件典型事例,表达了作者对刘老师的什么情感(思念之情)?⑸文中哪段话最能体现这种感情?出示:“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还能再深情一些吗?)

二、研读细节,体验“思念”

⑴过渡:作者为什么思念刘老师?他到底有什么可值得思念的呢?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苏叔阳的内心世界,一起体验他这种绵延不绝的情感。⑵这三件事中,你对哪件事最感兴趣?我们先来学习(根据学生选择决定)。⑶作者怎么写的?刘老师的哪些细节拨动了你的心弦?将相关语句圈画出来,用心读一读,想一想,写写批注。

⑷组织交流:预设一:研读“谈腿疾”,体验“思念”之情。①学生交流“谈腿疾”。②着重引导学生品悟“笑说”这一镜头。(板书:乐观幽默)③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品悟“笑声”“酸涩”“尊重”。淡淡的同情与理解在学生心里油然而生,同时刘老师身体虽残疾,但乐观幽默的形象深深地刻在了他学生的心里。也让他刻在我们的心里(齐读)。④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抓住了刘老师的外貌、语言、表情这些细节,抒发了当时微妙的情感变化(板书:写细节)。⑤是呀,刘老师以他的乐观开朗、幽默风趣折服了每一位学生,这么的好老师怎么会忘记呢?难怪作者会发自内心地呼唤——

预设二:研读“写板书”,体验“思念”之情。①学生交流“写板书”。②出示相关内容。体会动作:学生圈出动作的词语,为了一次板书,刘老师竟要做上这么多艰难的动作,你体会到什么(板书:敬业顽强)?③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谁来读出此中的艰难?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年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谁再来读出此中的顽强?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辈子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谁又能来读出此中的执著?④他每转一次都会引起同学们一阵激动的心跳,你听懂这“心跳”里有什么吗?

如果说讲台是老师生命的舞台,那么,刘老师的每一次旋转都是一次舞蹈,是学生心中最美的舞蹈。让他再一次在我们心中舞动(齐读)!⑤这每一次旋转都令人难忘、动人心弦,所以作者深情地呼唤——

预设三:研读“放风筝”,体验“思念”之情。①学生交流“放风筝”。 ②品味刘老师“甜蜜的笑”。刘老师到底想到了什么会笑得如此甜蜜呢?他可能想到些什么?③品味追赶风筝。他为什么“撒脱手”?他可能在想什么?从他的喊声中你听出了什么?自信地喊一声。看看此刻的刘老师,他还仅仅是在追风筝吗,他还在追什么?定格追赶的画面,铭记幸福的瞬间,记住最美的文字(齐读)。④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刘老师(板书:热爱生活)?⑤虽然生活是清苦的,身体是残疾的,但是刘老师却用各种各样的风筝装点生活,让自己和学生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在作者的心里又怎能忘怀呢?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发自肺腑地呼唤——

三、品悟心声,升华“思念”

⑴思念着刘老师的乐观幽默、敬业顽强、热爱生活,这一念就思念了近30年啊!出示第10节,我们一起来听听苏叔阳的真情告白。(板书:抒真情)轻声读,说说作者思念什么?⑵体会“圆木棍”的“功德无量”。⑶感悟“理想”。让我们再次体验作者的真情流露。(指名配乐朗读)听了你的深情朗读,我渐渐明白刘老师在苏叔阳心中放飞的不仅仅是风筝,还是什么?⑷这样的刘老师让人敬重,让人难忘——他用自身的行动启迪学生感悟人生哲理,树立学生对人生的理想希望!所以,近30年了,苏叔阳和刘老师在精神上从来都没有分开过!再次出示:“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齐读)。

四、拓展延伸,放飞“思念”

⑴(板书:……)多么余味无穷的省略号呀!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另两处作用与它一样吗?⑵知道作者为什么这么思念刘老师?出示作者生平简介,自由读。出示作者名言:不管我多么衰弱,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我就会走,哪怕是爬行,也还在这路上挣扎——⑶作者的言行也深深地打动着我们。那就让我们大家记住苏叔阳,记住他的——理想的风筝,记住他的刘老师,让“乐观幽默、敬业顽强、热爱生活”也像风筝一样,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放飞(在板书上简笔画一只蝴蝶风筝)。

五、习得方法,迁移“思念”

⑴回顾本节课的写作方法。⑵苏叔阳不见刘老师近30年,而你也肯定有多时不见的老师、朋友,他曾经陪伴你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趁你还没有淡忘,那就像苏叔阳写他的老师一样,用今天习得的方法,写一写你的老师、朋友,给自己的小学时光留下一段美丽的记忆。

板书设计: 理想的风筝

谈腿疾 乐观幽默 选典型

写板书 敬业顽强 写细节

放风筝 热爱生活 抒真情

……

《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篇14

剪枝的学问

西山中心小学戴玲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精读课文,感受“我”的心理变化。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

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重点难点:通过读中感悟,体会种桃能手王大伯话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简单的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学生齐读课题。(引导把课题读好听)

2.听写词语: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全对请举手并给自己加“☆”(点击“☆”播放掌声)

[通过听写词语,列出“我”的心理变化线索。同时课件中的掌声给予学生表扬与鼓励,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3.对这四个描述心情的词语,大家会产生什么问题?(学生提出四个“为什么”:为什么满怀好奇? 为什么一脸疑惑? 为什么将信将疑? 为什么又惊又喜?)

师表扬学生会提问,并指出这几个问题正是本课学习的主要目标。

[通过质疑,让学生在开放的氛围中积极思考,大胆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并且将文章重点要解决的问题集中起来,有利于下一步教学的有的放矢。同时围绕重点词语改“被动应答”为“主动提问”,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能得到很好地培养。]

二、品读感悟。

1、(点击)认真轻声读课文,圈圈划划,从课文中找到四个为什么的答案,在有关句子处做好记号,再读读想想。(为什么满怀好奇? 为什么一脸疑惑? 为什么将信将疑? 为什么又惊又喜?)

2、引导学生反馈交流为什么满怀好奇。

我为什么满怀好奇呢?先来理解什么是“满怀好奇”?

(满怀好奇:对自己不解的事物心中充满新奇很感兴趣)

我进桃园为什么“满怀好奇”?

(因为我进的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王大伯的桃园,王大伯既然是远远近近的人都知道的种桃能手,他的桃园肯定与众不同,究竟怎样的呢?我当然满怀好奇了。)

(点击第一节)

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从哪里可以看出?抓住“远近闻名、总是、大、甜”(加点变红)让我们读好这一段,读出好奇之情。

如果此时王大伯出现在你眼前,你有什么问题问他吗?

引导学生提问。(王大伯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他是怎样种的呢?)

师:我跟你一样好奇,怎么他的桃子就能结得那么大,那么甜呢?跟着老师一起去看一看,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问个究竟。

[引导学生进行想像,扣住关键词提问,体会我的好奇之情,这样更能让学生身临其境。]

3.引导学生反馈交流为什么一脸疑惑? 为什么将信将疑?

“我”是满怀好奇进入桃园的。为什么转眼间一脸疑惑了呢?“疑惑”什么意思?我“疑惑”什么呢?

引导学生交流:“我”进入桃园看到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正挥舞剪刀剪下桃树枝条,不明白原因,当然疑惑了。······

(点击第二、三节)

我看到王大伯他们在剪枝,他们怎样剪的?他们的动作说明什么?

(抓住“咔嚓、咔嚓,挥舞。一根根”(点击变红)说明剪枝动作熟练。)朗读体会。

王大伯剪下的枝条在“我”看来,都是“好好的”,这不只使“我”疑惑,更让“我”着急地问:“······” 学生接读,体会我的疑惑与着急。

从“我”的着急地问中你体会到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朗读、品析,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体验,激励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对于“我”的一脸疑惑、着急发问,王大伯是怎么做的?(王大伯给“我”讲了剪枝的学问。)

指名学生读王大伯的话。(点击王大伯的话)

从王大伯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抓住“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疯长,养分夺走”(点击变红))

王大伯还讲了什么?(他抚摸着留下的枝条,充满信心地告诉我们来年就靠它们多结桃子。)“抚摸”表示什么?王大伯为什么充满信心?(因为剪掉无用有害的枝条,留下有用的枝条,保证来年桃子有充足的养分,所以王大伯对来年的丰收充满信心。)

齐读王大伯的话。感受王大伯的充满信心。

对于王大伯的话,“我” 听了却是――生接答:将信将疑

“将信将疑”怎样理解?“我”信什么?又疑什么?联系前后课文内容加以体会。(“我”听了王大伯的话。觉得有些道理,种桃能手不会做不利于桃子丰收的事,但王大伯和叔叔剪掉了那么多枝条,留下的枝条真的能结出更多更大的桃子吗?换作是我,也有怀疑的。)

[让学生在自我阅读后获得独立感悟,在此基础上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促进师生在彼此的聆听和诉说中进行心灵的对话、思维的碰撞,从而获得深层次的感悟。]

4.引导学生反馈交流为什么又惊又喜

“我”的这一怀疑在春天第二次走进桃园时还存在吗?(点击桃园图)师描述:春天到了,桃花开了,王大伯的桃园红云片片······

此时的你会想些什么?

美美地读一读第4自然段,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学生交流,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语气轻松、愉快。

桃树春天开花,夏天结果。所以暑假一到,“我”就来到了王大伯的桃园。这时的我看到了什么景象呢?(点击桃园丰收图)

【必要的媒体手段,给予学生学习的辅助,学生在生活阅历上的缺憾就能得到补充,对于

文本的理解较有裨益。】

课文中怎样描写的?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感情朗读句子。通过“一棵棵、挂满”体会桃子的多,通过“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体会桃子的大,好,甜。(点击变红)

看到这些桃子的我心情怎样?惊讶、高兴,即又惊又喜。读好“啊”这个语气词中代表的感情,再读我看到的景象。

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会又惊又喜,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

学生交流:(惊的是:大伯的预料成了现实,剪枝果真实现了丰产;喜的是:桃园丰收了,结了那么多光鲜红润的大桃子。)

此时的“我”不禁想起什么?(点击王大伯的话)读读体会。

现在的“我”还“将信将疑”吗?“我”明白了什么?

(剪掉无用的、不结果实的枝条,枝条少了,却能结出更多的桃子;剪掉有害的、抢夺养分的枝条,留下的枝条养分充足,能结更大的桃子。要获得必须舍得,只有去掉无用有害的,才能得到更多更大的。)

剪去枝条,是为了让桃子长的好,看来“减少”是为了“增加”啊。

板书:“减少”是为了“增加”

[ 让学生通过边读边思、读后批注、进一步贴近文字,与文本对话,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三、研读拓展。

1、看来,剪枝的确是有大学问的,用自己的话说说剪枝的学问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味课文内容中蕴含的道理:剪枝是为了来年能获得更多更大的桃子,“减少”是为了“增加”······

2、在我们的西山农业生产中或者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存在呢?

学生交流:“减少”是为了“增加”;要获得必须舍得;枇杷的匀花、匀果;碧螺春茶树的剪枝·····

我们平时背英语单词,每天背100个,十天下来,只能记住50个。改变方法,每天背10个,10天后,可以记住100个。······

3、拓展作业: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现象,哪些事情中隐含着这样的道理?请将自己的发现写下来,多多益善。(学生试着将自己的发现写下来)

小结:

“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生产劳动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各行各业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能人。我们要随时留心周围的事物,注意向生活学习,向一切有经验的人学习。

[引导学生回味品析领悟课文内容中蕴含的道理;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思考、发现和探索,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板书设计:

剪枝的学问

“减少”是为了“增加”

上一篇:120个字作文寓言故事下一篇:学校集中学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