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人间真情

2024-07-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二单元 人间真情

第二单元 人间真情 篇1

人间有大爱,世间有真情

——人教七下第二单元同步作文指导

湖北 王代福

【文题设计】

在这个世界上,爱是无处不在的。我们爱亲人,爱朋友,爱动物,爱花草,也爱家乡,爱祖国……同时,我们也无时不在承受着他人的爱。这种爱有来自于父母的疼爱,来自于老师的严爱,甚至也有来自于社会上陌生人的关爱……

请以“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篇幅不少于600字。【写作导航】

“爱”是个开放性很强的话题作文,大家写作时首先要放飞联想,搜寻自己生活、阅读中所积累的素材,然后根据占有的材料和自己的特长选择好文体。话题作文虽然范围极大,但仍是有规律可循的。就本文来说,我们可以采用如下步骤来完成这篇作文。

一、审读文题,精选素材。

“爱”这个话题人人皆知,人人会说,在审题方面难度较小,但千万不能想当然的动笔就写。在选材上,可让思维发散开来,从多个角度考虑。我们爱的对象不仅包括父母、老师、亲戚、同学、朋友,也包括动物、植物、学校、家乡、祖国,还有希望工程、红十字会、星火义工、宗教、保护动植物协会、保护海洋协会等机构所体现、所昭示的爱。突显“爱”主题,不仅可以选择父爱、母爱、友爱、师恩、陌生人的援助等这些凡人小事来写,还可以高瞻远瞩,与时代接轨,抒写平民英雄的人间大爱,讴歌世间的真善美。如捐献爱女遗体的“大爱父母”黄宏林夫妇;退休后20年坚持每天出诊的仁医胡佩兰;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为子女筹学费,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的重病母亲姚厚芝„„这些都是写作的理想素材,大气新鲜,与时俱进,感召力强。总之,“爱”字是全文题眼,文章要围绕“爱”字做文章,突出“爱”字的中心地位。

二、精心构思,抒写真情。

其实,表现“爱”的主题并非难事,难的是如何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来抒写真情,让文章吸引人打动人。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确定抒情对象,然后仔细想一想你对他(它)怀有的感情。在写作时,可以直接表达对某人某物的感情,也可以在写景、叙事中渗透感情。值得重点提醒的是,表现“爱”的主题,必须以情动人。那么,怎样做到“以情动人”呢?这就需要在情节的处理上下些工夫,在行文中运用一些技巧,精心雕琢文章的动情点,力求以流淌的真情来感染读者。

其一,用亲身经历打动读者。写作需要生活,越是亲身经历过、体验过的生活,写在文章中往往就越真实,越感动人。在构思过程中,我们要尽量从自己经历的生活中筛选素材。作为中学生,生活经历虽然并不算丰富,但只要认真回忆和筛选,再进行适当的加工和组合,就一定能找到具体的材料,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

其二,化抽象情感为具体事件。有的同学写文章时,内容空洞,光喊口号,没有将自己心中的爱或恨具体表现出来,因此,文章就缺少了真情实感,并不能真正打动读者。那么,如何表达出真情实感呢?这就要“化虚为实”,即把无形的情感化为有形的生活小事,在叙事中做到情物交融、情事交融、情人交融。这

样,便能让读者通过对文字的阅读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在情感。

其三,用细节描写打开读者心扉。并不是说有事件就有真情实感,一篇成功的文章,离不开生动的、典型的细节,细节的多少和真实与否,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体验程度,也直接关系到文章的真情实感。如果文章中都是些笼统的、概括的叙述,即使是亲身经历过的,也往往会给人不真实的感觉。

其四,用议论抒情点染作者情志。写人叙事的文章,如果能在叙述描写后适当地抒情议论,是一种极好的点染,既可以使细节得到点化,情感得到渲染,又可以使主题得到升华,可能收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当然,也可以在叙事描写的过程中穿插抒情议论。

三.标题亮眼,文体分明。

人们常把标题比作“文章的眼睛”。还有人说,好的标题就等于一篇文章成功了一半,因此,在构思文章的时候,把精力多用一点在题目上是十分关键和重要的,要力求文题醒目亮眼。就“爱”这个话题来说,大家可以给话题前面或后面加上修饰语,把大题变小,或者是标题中不出现话题,而是作文内容或中心的体现。如《爱的华美乐章》、《于生活细节处发现美》、《爱的羽翼》、《温馨的港湾》等。拟好了文题,还必须确定文体。虽然话题作文的要求往往是文体不限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散文、寓言、童话、日记、书信等都可以。这就给了同学们自由选择的机会。但是一般来说,我们在写作时,文体特征必须分明。大家绝对不能胡乱地写成一篇“四不象”的文章,而应该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一种文体来写。如写记叙文,首先就要注意材料的选择。当你从亲身经历中选取某一事件展开叙述时,可以就近联想相类似的其他事件,用其他事件的细节丰富完善作文的内容;或者用相反事件进行反衬,强化文章的表现力。其次要讲究结构的安排。可以只写一件事,按情节的发展推进故事;也可撷取若干事件,以片段组合的形式,表现“爱”的主旨。如写议论类的文章,除了论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的思路清晰之外,最好能写出一定的文采来。

[佳作展台]

分开,爱却相随

湖北省当阳市庙前中学七年级 周雨

“丁零零……”

一个很熟悉的电话号码,我不耐烦地摁了下接听键。电话里传来的是一个沙哑的声音:“是小雨吗?我是妈妈呀!你晚上放学后,来我这里吃晚饭,好吗?”我没有回答。妈妈见我半天没说话,便接着说:“如果你还没有拿定主意,那等你想好了再告诉我吧,我等你电话……”

我拿着电话待在那儿,过了许久,听见电话那头传来“嘟嘟嘟”的忙音,这才缓缓地放下了电话。或许大家会问:既然是妈妈接你去吃饭,这有什么犹豫的?每每提起这件事,我心里总有一种酸楚!

其实,在我小的时候,我也有个幸福而温暖的家,那时候爸爸、妈妈对我都很好。尤其是妈妈,她经常带我到公园去玩儿。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妈妈和爸爸开始吵架,不停地吵,终于在一次“大战”后,妈妈离开了。我成了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单亲”孩子。

刚开始时,我还无所谓。但在一次家长会上,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没有妈妈的孤独和羞辱。那天来家长会的都是妈妈,唯独我的家长是爸爸。别的同学都跟自己的妈妈聊得那么亲热,而我的爸爸只是默默地坐在那儿。这时,坐在前排的一个男生故意带着嘲弄的口气对我说:“咦,你爸爸不就是我们学校那个管水电的工人吗?你妈妈怎么没来呢?哦,我想起来了,你没有妈妈,哈哈!”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足以让教室的每一个人听到。当时,我开

始在心里怨恨爸爸和妈妈了。

这件事之后,我便越来越怨恨我的妈妈,我恨她当时太过绝情,我还那么小,她竟然能忍下心一走了之!如果她能看在年幼女儿的份上,忍受一点委屈,那么我至少还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直到前不久,同桌跟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她的爸爸曾经从亲戚家里抱回一只小狗,抱回来后,那只小狗不吃也不喝,朝着狗妈妈的方向不停地“汪汪”叫,三天后,竟然在墙角边饿死了。我好奇地问同桌:“那是为什么?”“因为它想它的妈妈呀!小狗认为只有妈妈才是它最值得信赖、依靠的。”小狗的这件事消除了我心中的怨恨。

在去见妈妈的路上,我想:或许妈妈当时的离开有些绝情,但她肯定也有自己的苦衷;况且,我分明已感受到她对我流露出的一种深沉的母爱;还有她和我之间血浓于水的母女亲情,那是怎么也割舍不掉的。我只真心地希望爸爸、妈妈能破镜重圆,我的家仍然像以前一样其乐融融的。

【点评】

本文围绕“爱”的话题展开叙述,文首,小作者运用顺叙的手法,写妈妈打给“我”一个电话,约“我”放学后去吃晚饭,“我”没有回答。文中,采用插叙手法,写妈妈离开了“我”;在一次家长会上,“我”遭受到同学的嘲笑和羞辱,并由此对妈妈产生了怨恨之情;接着,运用补叙手法,写“我”听同桌讲了一个故事后,平息了“我”对妈妈的怨恨。文尾,写“我”对美满家庭的期待。文章表达了割舍不掉的深沉母爱和血浓于水的母女亲情,凸显了“人间有大爱,世间有真情”的主题。文章选材典型真实,情感炽烈率直,内容充实完整,语言细腻流畅。尤其是文中采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并巧妙地运用顺叙、插叙、补叙等多种叙述手法,使得文章结构简约而又波澜跌宕,过渡自然而又不留凿痕,情节曲折而又意旨鲜明。

[佳作展台]

您是我的亲人

湖北省当阳市庙前中学七年级 吕传丹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中国人往往含蓄内敛,面对亲人或朋友,“爱”这个字眼总是令我们难以启齿;但我也曾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或许与你毫无血缘关系的人,却是你的亲人。

记得在我三岁那年,由于家中添了一个小弟弟,我的亲生父母嫌我是个女娃子,狠心地抛弃了我。我在饥寒交迫的折磨下,头昏眼花,浑身无力,昏倒在了马路边……当我再次吃力地睁开眼睛时,我已经到了一个陌生人的家里,躺在了一张温暖的床上。原来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大伯见我趴在路边的草丛里,奄奄一息,于是把我抱到了他的家里。他给我喂了一些米粥,我才慢慢地苏醒了过来。由于陌生,我醒来后并没有和他说话,只是好奇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我看到床边放着许多好吃的东西。大伯见我醒来,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他用一双温暖的大手握着我的小手,关切地问道:“小姑娘,你的爸爸妈妈呢?”一提起爸妈,我既伤心又气愤,眼泪禁不住扑簌簌地往下掉。大伯见我很伤心的样子,似乎明白了一切。他不再追问什么了,一边用手擦掉我的眼泪,一边对我说:“孩子,别哭!我也没有什么亲人,从今往后,你就是我的亲闺女!只要有我一口吃的,也就有你吃的!孩子,你愿意做我的闺女吗?”由于我当时没有任何去处,大伯又对我这么好,我便止住哭声,点头答应了。

此后,我便和大伯生活在了一起,大伯家境虽然不大好,但他从来没有使我受到过委屈。有点什么好吃的,他总是首先满足我;逢年过节,他自己不买新衣服,却总要给我买上一套。大伯平时常常教给我一些处世待物的方法,使我懂得了一些基本的礼仪和为人之道。他对我非常好,但从不给我以溺爱。记得我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和邻居家的小胖因一点小事而起了纠纷,争执中小胖骂我是没人要的野孩子,我非常生气地打了他一巴掌。他的妈妈就去向大伯告状,大伯当着邻居的面狠狠地训斥了我一顿,说我不该动手打人,要我向小胖认错并道歉,完了后还罚我对着墙壁站了大半天,午饭也没给我吃。当时我真的恨死大伯了,我不明白他为什么要偏袒别人家的孩子,我越想越气愤,整整地三天没和大伯说话呢!直到后来大伯又向我道歉,并向我讲了一大套做人要与人为善的道理后,我才原谅了他,现在想起来我真后悔,大伯其实什么错也没有啊!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和大伯已经生活十年了。今年我十三岁,已经是个乖巧懂事的中学生了。和大伯在一起的日子,我觉得很幸福。我计划着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将来考上大学,找份好工作,然后好好地报答大伯的养育之恩。可是没有想到,今年暑假的一件事情打破了我平静的生活。我的亲身父母竟然找到了大伯家里,他们居然要求拿走我的抚养权。当时,老实巴交的大伯选择了沉默。但我想:父母的要求完全是无理的。因为他们在我小时就抛弃了我,实际上就放弃了对我的抚养权;现在看到我已经长大了,忽然又良心发现似的来要我的抚养权,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我当然也知道大伯的心情:这么多年来,他含辛茹苦地抚养我容易吗?他对我付出的简直太多了!他肯定也舍不得我走啊!但他确实又不想让我为难,所以大伯最后让我做出选择。当我面对十多年未见的亲身父母时,我的感觉是那么地陌生,内心没有一丝温暖和兴奋,倒有一些似恨非恨的怪怪的感觉。母亲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一把将我拉到墙角,眼睛红红地对我说:“小丹,你已经长大了,有了判断事物的能力了。如果你不愿意回去,可至少你应该回去看看你的亲奶奶啊!她现在已经得了绝症卧床不起了,但她整天地还在念叨着你呢!看来她已经支撑不了几天了!”说起奶奶,我儿时的印象还比较好,记得她有了什么好吃的,总是舍不得吃,偷偷地给我留着。听说她病得这么重,我决定回家去看看奶奶。

回到那个我已经完全陌生了的家,顾不上听妈妈那似乎假惺惺地关照和絮叨,我径直来到奶奶的病榻前,奶奶确实已经憔悴不堪,她拉着我的手,禁不住老泪纵横,她颤抖着对我说:“小丹啊!我们对不住你啊……!”我的眼泪也像决堤的洪水一般奔涌而出,我嗫嚅道:“奶奶,我不怪您……您放心,我和大伯生活得很好!我只希望您好起来……”奶奶高兴地点点头,说道:“傻孩子,奶奶老了,不中用了!只要你好,我就放心了!”……

告别奶奶,当晚我就回到了大伯——不,我的家。快走到时,我隐约地看见暮色中大伯那孤单的身影,原来他正坐在门槛上抹着眼泪呢!我这才想到,刚走时忘了给他解释了,他肯定以为我走后不回来了,所以伤心难过。我决定逗逗大伯,便悄悄地从后面走近他,然后猛地蒙住了他的眼睛。呀!我的手上抹了一大把泪水,只好把手松开了。大伯看见我又回来了,顿时转悲为喜,他孩子似的笑着,那张布满皱纹的脸,正像一朵盛开的秋菊……

我们对视着,笑着,良久,大伯才轻轻地问我:“小丹啊,你不要你父母了吗?”我看着大伯的脸,认真地说:“爸爸,我永远是您的闺女,您永远是我的亲人!”

[点评] 这是一篇催人泪下的习作。小作者写“我”幼年时被亲身父母遗弃,幸亏一位善良的大伯收养了“我”,含辛茹苦地抚养了“我”十多年,直到“我”十三岁时,父母突然又找到“我”,想要回“我”的抚养权,“我”毅然拒绝了父母的无理要求,回家看望了病重的奶奶后,又回到了大伯的身边。文章鞭鞑了父母薄情寡义、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表现了大伯乐善好施、宽厚仁慈的高尚品德,讴歌了大伯与“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美好亲情。本文选材典型而真实,叙事生动而感人,语言流畅而洗练,结构完整而清晰,尤其是文中对于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描写形象逼真,较好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突出了文章的主题思想。

人间自有真情在 篇2

寻找“卖瓜的小女孩”

近读贵刊《卖瓜的小女孩》,被高平主席17年的关爱深情所动。作为老作家,时时关注的是社会,关爱的是生命。他对那“特别健美、淳朴,善良的小脸上透着几分羞涩”,“也许是正值暑假期间而没去学校p巴”的卖瓜女孩,悬着一颗关注的心。牵情之下,凭我40多年的农村工作,一定能帮先生找到18年前的卖瓜女孩。

躺在床上晨读,我心已飞向山丹种瓜名地即我的故里陈户乡的西门、刘伏、三十里堡瓜农中间。下床后即上街复印了几张先生佳作,一边托人回忆,一边自己访问。原打算三五月找到,因天公作美,只八天便圆了先生近18年的梦。

4月3日,当年的卖瓜女孩(13岁)小兰,现在的秦莉看到已是“老”的而又十分崭新的照片时,心情特别激动。她含着滚滚泪水看了又看。我起身准备回家时看到她恋恋不舍那张彩照,便割爱剪下来送给了她。

这一天,她在繁忙中看透了照片的每一个细节和熟读了那篇字里行间溢满关爱之情的文章。晚上9点多,小秦给我打来了电话询问作者的住址,说要表示一点对作家关爱农村孩童之心的回报之意。

(袁学儒)

致季成家总编的信季总编:

近好!又有几月未见了,常念。

您想必会有印象,我曾在贵刊《丝绸之路》今年第1期上发表过一篇短文,题目是《卖瓜的小女孩》,我在丈中说,1986年我陪同部队作家代表团访问河西走廊,路过山丹的长城豁口时,看到有个可爱的农村小女孩蹲在路边卖瓜,我给她拍了一张照片。由于忘了问她的住址和姓名,多年来几次路过原地企图把照片交给她,却再也未见她的踪影。我一直担心她是否上得起学,期望她会改变未来的命运。我在文中最后写道:“丝绸古道上的那个长城豁口,已经建成了旅游景点。当年那个卖瓜的小女孩,你在哪里?你的生活可像河西的瓜一样甜么?”

昨天,我收到贵刊工作人员转来的邮件,打开一看,惊喜非常。其中一件是贵刊工作人员特地复印给我的山丹农业银行袁学儒先生题为《人间自有真情在》的文字。他复印了我的短丈,一面托人回忆,一面自己不辞劳苦地奔波,只八天时间就找到了本人——原来的小兰,现在的秦莉。

另一件事就是秦莉写给我的信。信中说袁学儒先生跑到她家。 “看到童年卖瓜的自己,读着那溢满关爱之情的文章,我流泪不止……从不知道,十几年来,竟会有一位素昧平生的作家默默牵挂着一个普通卖瓜小女孩的命运。”她告诉我,她“已是一位光荣的人民教师,并拥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这使我感到无限欣慰,悬了多年的心终于放下了。

通过她的成长,也可以看出古丝绸之路上发生的巨大变化。她的童年是贫困的,不到20年的时间,河西走廊已经有了足可称道的发展。

贵刊除了起到一系列的重大社会作用以外,还沟通了丝绸之路上人们的情感,为此,我要向您,向《丝绸之路》杂志社,向社里的工作人员致谢!同时借此机会,向贵刊的读者、热心的袁学儒先生致谢!也深深祝福秦莉和她的家人。

高平

2004年4月29日

致高平先生的信尊敬的高产师:

您好!

收到这封信,您可能感到很意外。我只是想告诉您:我看到了17年前您为我拍的照片,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收到照片的那一天,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我从外面回来,屋里坐着一位老大爷,经丈夫介绍才知道老人就是我们早已听说过的历经磨难仍笔耕不辍的袁学儒老师。未及寒暄,热心的老人便指着他手里《丝绸之路》杂志上的照片问我认不认得那照片上的小女孩。当目光触及那张照片时,我的心骤然狂跳起来,我看到了自己童年卖瓜时的照片,刹那间所有童年的记忆都在这一瞬间从脑海深处浮现出来。

迫不及待地读您写的文章,才知道那个卖瓜女孩您找寻了17年。直到17年后的今天我才看到这张照片。17年中,承载了您对一个素昧平生女孩的多少情愫啊!手捧着这本薄薄的杂志,看到童年卖瓜的自己,读着那溢满关爱之情的文章,我流泪不止。从不曾想,童年卖瓜的一幕会被拍成照片,从不知道,十几年来,竟会有一位素昧平生的作家默默牵挂着一个普通卖瓜女孩的命运。我心底顿时升腾出一种不可名状的幸福和感动。这些年来,自己为工作、为生活而忙碌奔波之余,偶而想起那艰难的童年生活,也只觉得,我之所以拥有幸福的今天,是由于想急于奔出农门而执著奋斗的结果。却不知,有一位富有热心的作家,用他的关爱牵挂我的幸福,牵挂一个农村女孩的命运!

望着照片,我思绪翻滚,心潮澎湃。手捧着的,难道仅是一张注满人间真情的纸,感受到的也仅仅是看到童年照片的激动吗?我仿佛看到您在繁忙工作之余急切地向您所认识的每个人打听那个女孩的情况;我仿佛看到当您经过山丹时,那久久地停留在长城豁口上的急切、深情、渴望奇迹出现的目光……

我无法用语言表述我内心的激动与感激,我只想告诉您:尊敬的高老师,当年那卖瓜的女孩已是一位光荣的人民教师,并拥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我的丈夫在山丹县委组织邯工仟,女儿巳经上小学一年级了,我在山丹县清泉镇双桥学校教学。我及我的家人将为您充满爱心的博大胸怀感动一生。您的爱激励着我,使我更加热爱工作、热爱生活。当您再次经过丝绸古道上的那个长城豁口时,您感受到的不仅是瓜的香味,还有那卖瓜女孩深深的感激之情!虽然我知道您很忙,但我还是希望您能再次光临山丹。在难以遏制激动的这几天中,我无数次地想象您充满爱意的笑容,无数次地想象见到您时的情景。还有那张您精心保存了17年而我想保存终生的照片。我只想亲口对您说:谢谢您,因为您使我拥有了人世间最珍贵的关爱,感受了人间最温暖的真情。我想这也就足够了。因为这暖暖的充满爱心的温情将会充盈我的一生!

最后,再次真诚地邀请您到我的家乡做客。我和全家人捧着甜甜的西瓜渴盼您的到来!也在此深深地祝福您身体健康、合家欢乐!

第二单元 人间真情 篇3

一、教学内容分析:

版 本: 湘美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模 块:《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4课《人间生活》(中国部分)教材内容:

结合前面几节美术课的教学使得学生懂得①美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主要是为宗教服务和政治信仰服务的,比如青铜器、秦始皇兵马俑,敦煌壁画等;②佛教艺术在中国真正的盛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阶段盛行的原因是因为战乱——“五胡乱华”。人在面临巨大的灾难面前非常容易信仰宗教,因为佛教所提出的“无常”观念去领悟人生中“苦”的真谛。

本课《人间生活》中大量美术作品对现实生活描绘自然是特定时代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变化改变了的人们生活所致。生活中的“乐”的场景描绘相较于佛教教义对“苦”的领悟在现今高中生的生活经验中更为容易让他们理解和把握。

本课教学内容将通过不同时代的美术家所表现得仕女生活、贵族生活、平民生活、现代生活为文本,通过美术家们笔下生动的生活画卷让学生一方面体会到作为对现实生活的真实记录的描绘,在绘画图式上将生活 的“乐”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典型代表作为《捣练图》、《簪花仕女图》等;五代顾闳中描绘韩熙载夜半歌舞狂欢之景的《韩熙载夜宴图》;另有风俗画的代表作《清明上河图》等以及现代画家作品(教师拓展)。另一方面通过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中国历代美术作品中的美,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高一学生基于前几次课对美术作品政治、宗教功能性的了解,从美术作品文化宣化功能的强调到这堂课导入“人间生活”这一主题,单就绘画内容而言,因其接近生活常态学生能够更有亲切感;但是对于绘画的形式感而言,本节课中所涉及的多幅叙事性的绘画文本,多采用长卷形式。学生对于中国所独有的长卷绘画形式的陌生;对于古代文人与学生现今阅读习惯的不同;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从长卷形式的陌生感着手去看世俗的绘画内容,去品古代世俗生活的意趣,去悟长卷的形式构图同绘画内容的散点透视设置的统一。试图一改学生用惯用的西方的焦点透视去地辨认绘画人物的叙事性。我认为学生习惯性“看图说话”的方式去“鉴赏”美术作品具有极大的普遍性。这样的习惯使得学生在鉴赏形式感很强的绘画作品时带有极大的困惑乃至存在“集体失语”的现象。通过对反映生活,表现生活的美术作品的解读,加强学生对不同鉴赏方式的灵活理解与运用,并使得学生们重视对本土美术家作品的关注。让学生在课堂参与交流过程 2 中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美术作品及生活中所蕴含的美,提高对中国及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三、教学准备:PPT课件;美术课本、学案探究等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隋唐、五代、宋代以及现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及代表画家;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形式和内容的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观察、模拟、师生互动交流等诸多方法,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将形式与内容结合创作的。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世俗绘画作品的理解及文化认同感;在积极参与的心态中体验和深刻地理解美术相关知识点;通过学生对中国美术作品的欣赏,使他们感受到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美,培养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 点: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难 点:体会作品所表现的世俗生活的生动性和真性情;绘画作品形式和内容是如何统一的。

六、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设计过程(实录):

一、导入:

师:同学们,回忆前面几节课的内容,可能会感受到,美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主要是为宗教服务和政治信仰服务的,比如青铜器、秦始皇兵马俑,敦煌壁画等。确实,在特定的历史阶段,绘画的主要任务是为宗教和政治服务,但随着历史的演进与发展,我们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改变,宗教和政治权威逐渐减弱,加上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美好,艺术家纷纷将目光由天上转向人间,他们开始用他们手中的画笔描绘美好的人间生活,这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来学习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请同学们将课本翻到31页。板书并(课件出示课题《人间生活》)。相信同学们在面对生活的时候想说的一定不少,但在我国真正表现人间生活题材的作品主要开始于隋唐时代,这节课老师将带着大家从仕女生活、贵族生活、平民生活、现代生活四个方面了解隋唐一直到现代比较有代表性德风俗画人物画。

二、讲授新课:

1.欣赏唐朝的人物画《捣练图》——张萱

(1)师:让我们先来看一看真人版模拟古代绘画的图像,请大家认真观看,注意图像中所表现的内容,人物的服饰特点,场景发生的时期。请同学告诉老师这个场面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那幅绘画?作者又是谁呢?(学生回答)很显然,这是一个反映古代仕女生活的片段。这个短片表现的是古代什么时期的内容?学生回答。(唐朝)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学生回答。(从人物的体态和服饰)师:很好,那么唐朝的宫廷生活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唐朝的宫廷画家是怎样表现后宫仕女生活的吧。

(2)课件出示《捣练图》)师:你或许有这样的疑问——请一个同学告诉说说什么叫练?

学生回答。(练是古代的一种丝织品,织成时比较硬,而且带黄色,要经过漂洗和冲捣后才会变白变软。)

师:很好,你或许还有这样的疑问——她们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师小结:这是唐朝的宫廷画家张萱的一幅仕女画,张萱主要以宫廷仕女为描绘对象,画了很多仕女日常起居、劳动的画,我们看到的这幅《捣练图》就是表现宫廷仕女捣练时候的情景。画面将劳动的妇女有序的分为三组,分别为“捣”、“熨”、“制”,描绘了一个由“布”到“衣”的劳动过程。

(课件出示《捣练图》第三组)师:1.当时人们的审美标准是怎样的呢?

师生互动,学生回答。(思想开放,以丰腴为美)。师归纳:(以“胖”为美,曲眉丰颊,体态肥硕)

2.当时人物的服饰和着装又有什么特点呢? 师生互动,学生回答。(颜色很鲜艳、低领,比较开放)师归纳:(繁缛华丽,宽松飘逸,比较 开放)。

师小结:从唐朝的社会观念和审美风尚以及服饰特点让我们看到到大唐王朝经济富强,人们生活富足,更重要的是唐朝得服饰文化以及妆面影响到我们现在的日本,课件展示唐朝服饰对日本和服的影响,以及现代影视剧中所表现得那时唐朝的审美风尚——代表人物,杨贵妃。

师:你觉得这个片段什么地方最有生活情趣?学生回答。(钻到练下面的小女孩)(补充,其实还有其他细节也表现了生活情趣)。

师:是的,画家抓住了小女孩儿钻在练下的的调皮可爱动作,由此推断张宣非常善于把生活中富有情趣的场景表现出来。

过渡到下一幅作品欣赏:以上看到的是表现(宫廷生活的中国人物画)唐代仕女劳动的生活画卷,然而在我国古代贵族又是怎样生活的呢?由视频——青歌赛对选手的常识题考察,导入《韩熙载夜宴图》。

2.欣赏《韩熙载夜宴图》——五代南唐——本课重中之重

(1)师:我国古代绘画史上,五代时期的《韩熙载夜宴图》是表现人物神韵非常经典的官场画面,点出余秋雨的评价——最美丽的情报。画家顾闳中就是最有智慧,最有品位的谍报员,并顺势问学生有谁知道这幅画的创作背景,(教师也可以自己道出,语言要凝练)。

师:请哪位同学做老师的助手,根据你的了解向同学们介绍这幅画(课件出示《韩熙载夜宴图》)(学生介绍)。师顺势概括出:采用连环画式的构图分听乐——观舞——休憩——轻吹——散宴五个场面。(2)重点之一:欣赏第一个场景听琵琶演奏部分(课件播放《听琵琶演奏》片段)。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提出问题:①画中描绘了怎样的一个场面呢?②我们感觉到全场的气氛如何?③画中的主人公韩熙载和其他人又有怎样的表现呢?其他人呢?

让学生相互讨论并归纳提炼: ①描绘夜宴开始时,宴会上每个人都在听琵琶演奏的情景。②画上每一个人物的精神和视线,都集中到了琵琶女的手上。演奏刚开始,全场气氛凝注在一刹那,仿佛所有人都沉浸在美妙的乐曲声中。③主人公韩熙载着玄色(黑里带点红)衣服。正襟危坐于围床。两手自然下垂,凝神注视着演奏者。旁边状元郎则身着朱衣,右手撑床,向前倾斜,左手紧抓膝盖,保持着身体的平衡。其余宾客有的垂手,有的抱手,有的侧耳倾听,有的回顾,目光多聚集于演奏者。(以上学生回答)

师:找一找哪位是中书侍郎韩熙载,也就是画面的主人公?他可是一位有地位的人物噢。学生回答。

师:你是怎么判断他是韩熙载?学生回答。(提示结合上面的创作背景考虑,画得比较大,衣服,帽子、胡子、脸等特征)

师:画家表现韩熙载是怎样的动态?学生回答。(正襟危坐)、表情严肃,一本正经······教师小结:画家对于不同的人物,根据他们不同的身份和年龄,刻画出他们各自不同的姿态、性格和表情,显示出作者不同凡响的画艺。点出对比手法,以及古代中国画创作方式的一个特质— —目识心记。

(提示:学生发问:旁边的红漆羯鼓是干什么的?引导观者进入下一段鼓舞场景)

重点之二:让学生跟随画家的描绘进入第二个场景——观舞场景,再一次让学生观察主人公的表现?学生回答:老师,我们发现主人公韩熙载亲擂“羯鼓”助兴,虽然服饰和动作各有不同,但形貌,表情整体上却是一样的(虽然角度不同)。在这个场景中同学们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回答:和尚的出现,让学生推测作者的意图? 老师再一次补充说明:关于僧人的出现——一位僧人专注地看着韩熙载击鼓,对身边的舞女似乎视而不见,和尚本不该出现在这种场合,在舞会中究竟有些不好意思,只注视着韩熙载击鼓而不看舞女,这种对和尚的出现及心态刻画使宴会显得真实可信。史料记载,这个僧人也是韩的常客与好友,和尚的尴尬神态似乎也暗示着主人公某种情怀。

简要的欣赏第三、四、五所描绘的场景,提出质疑:比如韩熙载洗手时却要那么多仕女伺候;作为封建的士大夫(中书侍郎)手持一把蝉翼纱的蒲扇,袒胸露怀?(提示学生:画家真的要表现韩熙载纵情声色,陶醉于灯红酒绿、欢歌笑语的宴会之中吗?)他为什么这样做呢?让学生推断画家这样表现得目的?而在散宴场景中,韩熙载只是轻轻挥手和宾客告别,面部表情如一,而其他人有的交谈着,有点与韩府的舞伎们告别······(更加烘托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为了更好地把握韩熙载的人物形象,出示课件:韩熙载在每个场景中的形象,让学生观察体会——通过画面你能感受到韩熙载的心情吗?

学生回答:郁郁沉闷、寂寞寡欢。表现了主人公不得不借酒宴来摆脱烦恼并求自保的尴尬心态。

师解疑:他身材魁梧,气宇轩昂,长须美髯,丰颊圆鼻,置身嬉闹的欢乐场却郁郁寡欢,闷闷不乐,仍保持着庄重的神情,毫无纵情欢乐之意,更是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主人公韩熙载外表的刻画与其他形象与众不同,戴着高高的轻纱帽,身躯魁伟,长脸美髯,脸目慈和,显示出一种超脱、豁达大度的精神气质,这种气质在我国古代的传统观念中完全是一个有抱负有才学的正人君子形象也恰恰也说明了韩的形象是古代君子的形象。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到作者以铁线描沟线,线条工整精细,有粗细、轻重,缓急等不同变化(虚实相生),流畅而沉着;设色上绚丽清雅,层层加深,但也配以淡彩,变化自然,亮丽的单色与浓重的黑白、红相互穿插对比鲜明。

提问:你认为这幅画表现最成功之处(艺术特色是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小结:

1、采用连环画式的构图分五个场景再现了我国古代士大夫真实的生活场面,更重要的是作者用绘画的方式深入的刻画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2、教师拓展——作者从一个生活的侧面,生动的反映了上层贵族们的生活。用惊人的观察力和对主人公命运 与思想的时刻理解,创作出了这幅精彩的作品,因此,画画的目的不仅在于描绘生活,表现生活,更重要的是在于传递人类的情感,作者与画中人,与历代的观者之间形成了特定的情感对话与交流。

衔接过渡:前面两幅作品我们分别欣赏到了古代仕女生活,官场生活的场面都是表现上层社会的生活,到北宋时期,美术作品的市场化导致了职业画家的出现,画家开始关注平民、市井生活,风俗画出现了。他们往往将普通人的生活纳入到绘画表现中,在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展示上海世博会视频画面,并心定气足的诵出:历经风雨八百年,繁华古都在眼前。千姿百态众生像,尽在绵绵画中间。让学生猜测这是宋代那个画家的哪幅作品,学生回答,导出《清明上河图》

3.欣赏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张择端

由远及近,由整体及局部,并分别让学生说出主观感受?学生回答(长,场面大,细致,细,精致等)

教师解疑:引出黄宾虹说过:中国画有三大不朽:笔墨之不朽,诗书画印之不朽;远观其势,近取其质之不朽,因此画家张择端正是能够远取势,近取质,纵观全局,胸有成竹的将北宋汴梁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尽收在咫尺之间,堪称我国古代风俗画中得神品。

引导学生一步步观察细节,对照课件中放大的特写,体会画家的精彩表现。可见没有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细致入微的深入观察,任何一个画家都不可能表现出的这么生动的“生活”画面。提示学生关注其中的一个细节,我们从中可以发现什么呢?学生回答:正店,脚店

师:让学生猜测正店招牌是什么意思?(出示视频——国宝档案中专家的答疑(正店指当时誉满京都的大酒店,其余的酒楼饭铺都被称为脚店)。

教师小结:画家张择端描写北宋京城汴梁各个社会层面生活的人,人物的服饰、发型,室内的家具陈设,建筑形式、交通工具等都是有生活依据的,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形象的历史记录,画面中人物的动态描写非常生动,比如挑担的人、卖东西的人、店里的小

二、抬轿的人等,诸如正店、脚店这样的招牌更是比比皆是,其中蕴含了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由于时间关系,这里就不作细究,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下自己探索发现,也可以与我再作进一步交流探讨。

教师总结:从北宋的东京到今天的开封,市井平民生活一层层的被埋在地底,唯有传统文化,生生不息,代代相传,这些文化中隐含着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生活和智慧,也包含着当时画家心中隐隐约约的美感诉诸与表达,绘画作为一种最佳形象载体使得现实生活、使得这些文化得以保留至今,相信每一个同学都会由此更加热爱中国的文化,热爱自己的生活。

4、第四部分——现代生活:

衔接过渡:时间过得很快,一晃我们就鉴赏到了现代生活部分,让我们再来看看现代画家们怎样用他们的心灵之笔来描绘的。课件出示:陈丹青的《西藏组画》,老师简要概括;出示罗中立的《父亲》,提问,谁的作品?老师娓娓道来;出示王沂东作品,老师声情并茂的解析,(时间控制在三两分钟)。

思考与交流: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能选择这几个有代表性的画家,同学们,经过这堂课的学习你们是如何看待艺术和生活的关系的呢?学生回答(提问一个学生即可)。

三、教师最后总结:(一分钟左右)

今天这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了解了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再到现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感知了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体验到了艺术家所表现的人间生活中所蕴含的美和情感,希望大家从中受到启发,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更好地学习生活。让艺术来更好地丰富我们的生活。下课,起立,同学们再见!

四、课后拓展: 学校图书馆相关书籍:

《中国美术简史》、《外国美术简史》等。部分资料网址:

1.(中华图书网)2.(中国美术网)3.配乐可以配《雨霖铃或昭君怨》 附录:

1、陈丹青西藏组画简析:

《西藏组画》是中国油画界划时代的里程碑,它放弃了当时流行的强调文革“主题性、思想性”的做法,直接果断的描绘了西藏人民的日常生活。真诚的表达了对人,对人的生命力的礼赞。

2、罗中立的《父亲》: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罗还是四川美院的一名学生,放大表现得老农——父亲,采用了当时画领袖肖像的大幅画面,以纪念碑式的宏伟构图,饱含深情的刻画了中国式的农民的典型形象,深深的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夹在左耳朵的一只圆珠笔似乎是那个时代永远抹不去的记忆,父亲诠释的可能不只是一位平凡的老农民形象,而是一段历史,一种视觉图像的永恒。

3、王沂东的作品《沂蒙山——那山、那水、那人》: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又是古老而又永新的事物,在王沂东的作品中交织着传统与新潮,以山东沂蒙山区人们的生活为原型所呈现的视觉作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其表现技法、内涵、视觉等独步当今画坛,既有着文艺复兴时的醇厚,又有着宋代工笔画的悠悠意蕴。他努力的想把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一些好东西杂糅进去,比如:黑白对比,诗境,焦墨等,同时画家用独特的视角向我们展现了那些在生活中常常容易被忽略的情感和美感。在画笔游走之间,对于世世代代生活在那片热土上的勤劳 淳朴的农民,倾注了无限的爱。、4、《韩熙载夜宴图》的表现技法堪称精湛娴熟,用笔挺拔劲秀,线条流畅自如,色墨相映,神采动人,芸芸众生,刻画的栩栩如生,重要的是他使得后人了解了那个时代的生活、服饰、陈设、美食等特征和细节,通过对比(烘托)把主人公的心理刻画的惟妙惟肖。宴会本身对历史并无影响,但这是现在能看到的古代唯一一次(待商榷)宴会场景,而且这次宴会留下的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二单元 人间真情 篇4

孟德斯鸠曾说:“喜爱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无聊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我有许多喜爱的书。有的像一束郁金香,沁人心鼻;有的像一轮红日,拨开我心中的云雾;还有的像一支画笔,为我的生活锦上添花。而我最喜爱的书是曹文轩的一部长篇小说——曾获《中国时报》“十大好书奖”的《青铜葵花》。

全文讲述了这样一个催人泪下故事:

青铜,一个脾性古怪的乡村野子。他五岁时,在一场大火后,他因发烧而成为了大麦地人口中的“哑巴青铜”。

葵花,一个来自城市的女孩。她的妈妈在她五岁时得病死了,她的爸爸妈妈又都是孤儿,她,这个懵懂无知的小女孩只剩下了爸爸。爸爸要去芦苇荡劳作,她只能跟着爸爸来到了在大麦地对面的那片一望无际的芦苇荡。

葵花爸爸的死,使这个无依无靠的小女孩成为了青铜家的一员。他们以兄妹相称,一起生活了五年——从葵花七岁到葵花十二岁。在这五年中,兄妹互相帮助,互相爱护,成功地度过了众多历经坎坷的岁月。也就是在葵花十二岁那年命运将葵花召回了那个开满青铜葵花的城市。

得知葵花的离去,哑巴青铜没有哭也没有闹,只是坐在河边的大草垛上眺望,这种毫无结果的眺望,在青铜吐字不清地大喊“葵花——”时停止,喊声盘旋在大麦地的上空,最后,变成了难以终了的思念。

全文描写了众多“美丽的苦难”,而曹文轩本人也说“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人的苦难。苦难决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苦难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他是想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凡能体味苦难和欢乐这两姐妹的,方能懂得人生的价值和甜蜜。也就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个深刻的道理。

而葵花在文中之所以能屡次得到他惹不得帮助,也和大麦地人的热心肠和爱心是紧密相连的。这是让众多人为之感动的原因。

这本写苦难——大苦难,见苦难写到深刻之处;写美——大美,将美写到极致;写爱——至爱,将爱写的充满生机与情谊的作品便是我最喜爱的一本书——《青铜葵花》,它反映了人间珍贵的真情,听完我对它的介绍,你也一定会喜欢它的。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夜空因为有了星光才灿烂动人,人生因为有了关怀才变得美好,关怀是一句问候,一个笑容,哪怕只是一件小小的事。

奶奶家住在我家隔壁楼栋。每次奶奶做了好吃的妈妈就让我去拿。我十分乐意效劳,因为这样就可以在奶奶家看一会动画片。

有一次,奶奶打电话来,让我拿东西去。我赶紧穿上外套,飞奔到奶奶家。看了两集动画片,妈妈催促我赶快回家写作业。没办法了,我十分不情愿地拿起东西回家。刚开始的时候还不觉得重,等我下了楼再上我家的楼就感觉手背勒得像断了一样。这么沉!一气之下吧袋子摔在地上,里面的饭盒“咣当”一声。这时候,在我身后有人说:“小雨,怎么拿这么多东西啊!”我回头一看,原来是楼上的张奶奶。想起刚才摔袋子的情景,觉得不好意思起来,忙说:“没什么,刚从奶奶家拿东西,太沉了掉在地上。”张奶奶伸手帮我把袋子捡了起来,说:“我帮你拿吧!”我忙说“不用了,还是我自己拿吧。”“别逞强了,我提都很重,你这么小拿不了这么多东西的。”说着,张奶奶提着袋子上楼了。张奶奶吃力地蹬着台阶,还不时地将袋子从左手换到右手,又从右手换到左手。好不容易到了家门口,我对张奶奶说:“真是谢谢您了。”张奶奶气喘吁吁地说:“别客气,你爸爸还帮我背过大米呢,咱们这叫尊老爱幼!”说着,用手摸摸我的头。这时我看到张奶奶的手被勒出了两道深深的紫印,头上的汗水也淌了下来。

看着张奶奶上楼的背影,心中马上感到了温暖,是呀!人们常说: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帮助别人是快乐的,被别人帮助是幸福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我们这个大家庭就会成为美好的人间。

人间真情—一对父子

现在放暑假了,我每天和爸爸都要日上三竿才起床,我们这对懒父女,每天早上起床后就上旁边的西餐厅,要上两个汉堡、两杯可乐,早餐就算是打发了,现在,这西餐厅推出了优惠活动。早上十点之前于下午8点之后实行买一赠一的优惠活动!在我看来这就是我的幸福生活。

我们今天进去刚刚做定,店里突然来了一对父子俩,我瞅了瞅他们穿的衣服,应该是农村的吧,那对父子的衣服与这家西餐厅显得格格不入。

那对父子向前走去,那位父亲说:“同志,来两份汉堡。”服务员对这个称呼似乎有些意外,服务员抿嘴一笑,便问道:“先生想要什么样的汉堡?”那位父亲犹豫了一下,显然,这是他第一次来西餐店,有一些恐慌“来份这样的”哪位父亲指了价格最便宜的,“就是那个十元的”“好的,先生共二十元,请您稍等”

哪位父亲愣了愣,“不是说买一送一的吗”服务员微笑的解释说:“先生,我们店的规定是:早上十点之前与晚上八点之后实行买一赠一的活动,先生您看。”服务员指了指墙上的钟表,“现在已经十点三分了。”哪位父亲他掏钱手不动了,失望凝固在了脸上。

他的儿子似乎很懂事,举起了那双稚嫩的小手,,轻轻地摇了摇哪位乡下父亲的衣袖,说到:“爸爸,要不我们不买了,就当我没有考双百。”乡下父亲有些惭愧地看了看儿子,转身对售货员说:“同志,能不能宽限几分钟?”服务员答道:“对不起,先生,这是我们公司的规定,我也做不了主。”那位乡下父亲有些失望,垂下头对儿子说:“要不咱明天再来?”“不,明天,我们还得去看妈妈呀”“要不我们今晚再来?”“爸爸,十几里路,咋走啊?”

那位父亲摸索着钱袋,似乎做了一个很重要的决定,正在这时,我的父亲掏出了手机,我的心里瞬时冒出了一个主意,故意大声地问道:“爸爸,现在几点了?”爸爸抬起头,,惊讶的看着我,我眨了一下眼睛,看了看那对乡下父子。我的爸爸似乎明白了我的用意,应声说道:“现在刚刚十点。”也许是父亲的声音大了一些,服务员用惊讶的眼神看了看我们,又看看了墙上的钟表,刚要说什么,就有一位用餐者说道:“是啊,才刚刚十点,服务员,墙上的表也许是坏了。”随后,大部分就餐者应声说道:“是啊,才刚刚十点。”有的还赶紧调好手机,举起来让服务员看。

人间真情[范文] 篇5

星期六,我们全家去逛街,走到一半,就遇到一个老乞丐。他衣衫褴褛,头发乱乱的,旁边还有一个小孩,那小孩是个兔唇,正盖着一块破布睡觉呢,这场景,让我不由地心里泛起一阵同情和怜悯,他的破碗里只有一个包子和几角钱。我再也忍不住了,对姐姐说:我们让妈妈给他们一点钱吧!他们太可怜了!”嗯!“于是我们向妈妈拿了几元钱,投进碗里,周围的人见了,纷纷向他们投钱,我想:那些大人心里肯定想连小孩子都有同情心,我作为一个大人,怎么能这样呢!破碗里的钱越来越多,有一毛、五角、一元、五元、十元„„,那个老乞丐连声说:谢谢!谢谢!我替老天爷谢谢你们这些好人。

我的眼睛湿润了,忽然,我发现碗里并不是钱,而是一颗颗滚烫的爱心„„使这个夜晚更加富有动人、感人的画面,我似乎看见那些人的心里像天堂一样,那么亮丽、那么美好!

人间有真情!真情在人间!

人间最美是真情 篇6

他是一家电影院的放映员,经常送电影下乡;她是村里的一枝花,她所在的村庄非常偏僻。一次送电影下乡的时候,他与她相识。一天晚上,电影散场时她塞给他一双绣有并蒂莲的鞋垫。第二天,他送她一方新买的手绢。后来,他们就偷偷地约会了。

他不幸卷入一场政治运动被押送到农场劳改,从此两人音信隔绝。她跑去找他,始终没能见上他一面。这时候,有人为她说媒,对方是邻村书记的儿子。新婚前夜,她把一根绳子拴在了自己脖子上。被发现时,她只剩下一口气。从此,她疯了。

几年后,他被释放,回村找她。她只会傻笑,已经不认识他了。他提出要带她走,她的家人同意了。从此,他一直守着她,两人再没离开过。又过了几年,电影院改制。作为老职工,他没要补贴,只要了那台老放映机。他将放映机搬回家,每天给她放映老片子。她的眼光渐渐地柔和起来,看着看着,她突然喃喃地叫出了他的名字。他流下了幸福的眼泪……

真情历经磨難更显珍贵。爱到深处,一定会有穿透人心的力量。

前段时间,一位朋友约我一起吃饭。饭桌上,我认识了一对中年夫妇,丈夫失去了双脚,用拐杖支撑着身体;妻子小心地扶着他,显得优雅温和。

朋友向我讲述了他们的故事。他原是我国台湾地区的一位知名人士,在政界和商界很有影响。由于政治原因,早些年,他被扣押在一个很偏僻的地方审讯。妻子得知丈夫被远送,千辛万苦追到丈夫被关押的地方,租房子住下。此后的每一天,她都会到丈夫被关押的地方探望。见不到丈夫,她就在门口呼喊,想让丈夫听到她的声音,告诉丈夫她和他在一起。风雨无阻,整整6年,她以这种方式陪伴着丈夫,直至丈夫失去双脚,保外就医。她的爱给了丈夫活下去的信念和勇气。

听了这个故事,我流泪了,在座的人眼睛都湿润了。此时,我发现她的右手紧握着丈夫的左手,丈夫用右手夹菜送到她嘴里。丈夫动情地对大家说:“今生我没了双脚,我要每一时、每一秒用双手去爱她。”妻子一直用微笑回应大家对她的尊重,没有过多话语。

作文人间真情 篇7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如果每个人都以爱心待人,那么就会给别人带来丝丝意。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人间处处有真情!这样的体会我就有。那是一个晴朗的早晨,学校好不容易放了假,于是我决定独自坐车去姥姥家。我的姥姥住在乡下,去一趟需要三四多个小时呢!还要换四五趟车。本来我以为我可以的,可是小孩子就是小孩子,刚下车我就迷路了,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我哭了起来,不久,一位老大爷从远处走来,看见我哭了,就问我为什么哭,我说:“我迷路了,找不到家了!”“恩”那个爷爷捋了捋山羊胡子问清了姥姥家的住址就让我跟他走。一路上我半信半疑,小心谨慎地跟在老爷爷的身后,老爷爷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一边走,一边讲着笑话给我听。就这样在既紧张又不时会被老爷爷的笑话逗的偷着笑中,终于见到了姥姥家的房子了。于是我谢别了老爷爷往姥姥家跑去。

虽然这只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可那微驮着背,长着山羊胡子的老爷爷却印记在我的生命里了!他给予我

人间真情

从我记事起,有些事发生了就过去了,再也记不起来了:但有一件事,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至今难以忘怀。那年我才9岁。

有一天,我和妈妈去逛街。忽然,从不远处传来“抓小偷呀!抓小偷呀!”撕心裂肺的呼唤声,人们忙循声追去,我和妈妈也随着人流向远处飞奔。

只见不远处一个穿花格子衣服的男青年正慌张地向这边逃窜。还没等我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后面的一位妇女拉着一个小孩,哭哭涕涕地向这边追来,一边跑一边叫着:“天哪,我的钱!”一打听,原来这位妇女是从乡下赶到百官来给她的孩子买衣服的,没想到带来的钱全被小偷偷走了。

正当我发呆的时候,前面的人都自觉地停下自行车、三轮车……把前面的道路死死挡住,不留一点空隙。正向这边跑来的小偷见势不妙,想往后跑,可一看,后面的人也追上来了。正当他无计可施的时候,看见路边有一条小巷,便忙往小巷子逃去。人们一疏忽,让他跑了。这时,小巷口一个卖鸡蛋的老爷爷见状,不顾一切,冲上前去,抓住了小偷,可在忙乱中打翻了自己的鸡蛋筐,鸡蛋都碎了。可老爷爷还是牢牢抓住了小偷不放,还大声说:“快来人呀!快来人呀!小偷在这儿!”旁边一个卖茶水的老奶奶,也颤着一双小脚,上来抓住了小偷的衣襟。眼看后面的人就要追上来了,小偷一不做,二不休,一拳打在老爷爷的脸上,鲜血立刻流了出来。可是,老人全然不顾,还是死死抓住小偷不松手。小偷又朝着老奶奶狠狠地踢了一脚,老奶奶“哎哟”一声,慢慢地倒下了……小偷拼命地挣扎,但最终没能逃脱,被后面追上来的人们一下子抓住了,只好乖乖地交出钱,束手就擒。

这时,派出所的人也赶来了,把垂头丧气的小偷带走了。妇女接过失而复得的钱,向四面八方的人们不停地说“谢谢,谢谢”。人们把老爷爷和老奶奶扶了起来。那位妇女拿出一些钱给两位老人,可那两位老人硬是不要,其他人也欣慰地笑了。

人群渐渐散去了,待那位妇女回过神来,人们都已经离去了。妇女感动得热泪盈眶,不知说什么好。

看着这街头激动人心的一幕,我在心里默默呼喊:“啊,世界还是充满正义和爱的!”

同学们,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他是我们建设祖国的无声的力量。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应该努力弘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优秀的文化,做一个优秀文化的使者,成为真正热爱祖国的一代,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一代,爱好和平的一代,勤劳勇敢的一代,自强不息的一代,富有朝气和激情的一代,让民族精神代代相传!

上一篇:遵纪守法从我做起总结下一篇:蒲公英的困惑五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