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一年级学生读书笔记精选故事

2024-08-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小学一年级学生读书笔记精选故事(共10篇)

关于小学一年级学生读书笔记精选故事 篇1

内容提要:

一位住在糖果镇的吉米哈特,闯进钟楼,偷走一颗蛋!竟然因此展开一场奇幻冒险-竞逐”众神之神”的宝座,从银色飞龙蛋蹦出的飞龙,带着吉米哈特突破困境,而始终一路相伴的飞龙,甚至吐出生命之珠,力挺吉米哈特!顽强抵抗的吉米哈特,打败了某的伊库尔,夺下了众神之神的宝位。

读后感想:

关于小学一年级学生读书笔记精选故事 篇2

这是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一年级老师对所有学生的爱心督促, 下课四件事是哪四件事呢?首先第一件事提醒孩子们把桌面收拾整齐, 养成孩子整洁干净的好习惯, 从每一节下课监督起。第二件事, 提醒孩子上厕所。一年级的孩子, 有时会忙着疯玩, 没意识到要去上厕所, 到了上课, 坐定了, 突然意识到自己想去上厕所, 老师当然不能让孩子憋着, 但是班里如果太多孩子在课堂中间去卫生间, 肯定会影响课堂秩序, 也影响别的孩子上课, 所以最治本的方法是让孩子每节下课都提醒孩子去上厕所, 让孩子们养成习惯, 下课去厕所, 时间一长, 甚至生物钟也可能形成规律, 知道课间的时候想去厕所。第三件事, 提醒学生喝水。对孩子来说, 喝水很重要, 多喝些水对身体新陈代谢有好处。但小孩子自己有时不知道要喝水, 只有很渴了才会喝, 但那是不够的, 应该提醒孩子多喝水。第四件事, 现在可以出去玩了。孩子的天性喜欢自由, 在教室里坐上40分钟后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出去跑跑跳跳了, 只要孩子们收拾好了书桌, 上了厕所, 也喝了水, 就可以随意去玩了。这样也无形中告诉学生们明白:把需要完成的任务做完才去玩, 这样以后对待作业他们也会明白, 先把作业写完再去玩, 抓紧时间的好习惯不知不觉就自然形成了。

看似简单的四件事, 但每一天、每一个课间都去提醒,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一年级的老师们坚持着这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的原则, 就是这样疼爱着学生们。正是老师对孩子们的疼爱, 让孩子们每天带着对学校的情感走进校园。

李佳:老师就是妈妈

转眼开学已经是第二周了, 每天早上, 李佳老师都早早进到班里, 等待着可爱的孩子们一个个高高兴兴地走进教室, 真是一种幸福和快乐。

可是今天小储同学是怎么了?低垂着头, 脸上闷闷不乐的, 好像有什么心事, 要知道小储可是一向热情活泼的“小机灵鬼”。她知道孩子细微的变化一定是有缘由的, 就问道:“孩子, 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能和李老师说说吗?”小储见李老师看透了她的心思, 就大哭起来, 越哭越委屈。

李老师拉着她的小手走到门外, 问清了原因。原来小储同学还有个1岁的小妹妹, 每次放学回家觉得妈妈陪伴妹妹的时间多, 自己受到了冷落, 心里不舒服。于是她拉着小储的手跟她讲:“你看妈妈多辛苦啊!你小的时候, 妈妈就是这样细心照顾你的。再说你到了学校, 老师就是你的妈妈啊!”小储是个懂事的孩子, 听了李老师的一番话, 一会儿就平静了下来, 能安心上课了。

晚上李老师特意给小储妈妈打了电话, 告诉她早上发生的一幕。妈妈说最近由于家里正在搬家, 事情比较多, 对孩子是有些疏忽了。这孩子心很重, 如果不是老师的提醒自己真的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变化, 后果不堪设想。特别感谢老师对孩子的关爱!

老师的爱是阳光, 是空气, 是水, 是孩子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作为低年级的班主任, 更要心细如发, 每天细致观察学生的外表、情感和行为;读懂每一个学生的长短、困难和需求, 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倾听他们的喜怒哀乐, 适时适当地帮助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班主任做到了“知彼”“胸中有数”, 一切班中事便有条不紊, 一切困难亦能迎刃而解。

赵春燕:让老师帮助你

新生培训的第一天, 刚刚入学的学生进行了短暂的队列练习之后, 赵老师让他们喝水, 有的孩子没有带水杯, 便发给他们每人一个纸杯。孩子们尽情地喝着, 她环视着教室的四周, 忽然发现一个孩子没有喝水, 便走上前去, 问他为什么不喝。孩子低着头, 赵老师翻了一下他的书包, 发现没有水杯。她捧起他的头, 问他为什么不来领纸杯, 孩子只是哭, 不说话。赵老师仔细观察他的脸, 发现这个孩子的一只耳朵没有外耳。她让其他老师看着学生, 把这个孩子领出了教室, 坐在石凳上, 仔细地询问孩子原因。孩子说姥爷去世了, 想姥爷了, 赵老师抱紧了孩子, 随手给了他两块糖, 孩子的哭止住了。这时家长们从阶梯教室开会也回来了, 孩子的妈妈走过来, 悄悄地和她说, 由于孩子耳朵的原因, 每次进入新的环境, 孩子都有抵触情绪, 都要适应半个来月, 这时她才真正领会了孩子哭的原因。

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 赵老师特意地关注着这个孩子, 像妈妈一样经常抱抱他, 选他为收作业的组长, 让他和其他的孩子一起做游戏, 这样孩子很快就适应了学校的生活。

还以为会一帆风顺下去, 没几天就开始了菜单课的选择。在课堂上只见他噘着小嘴, 就是哪门课都不选。赵老师没有出声, 脑子迅速地转起来, 难道是他又怕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下课之后老师把这个孩子叫到外边, 和他讲菜单课也是同年级的孩子在一起上课, 不要怕。经过反复的谈话, 孩子高兴地选择了一门菜单课程。

疼爱孩子, 不仅要从生活上去关心他们, 在学习上去引导他们, 更要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 让孩子的心灵得到慰藉和抚慰。

刘颖:让每个学生都养成“倾听”的习惯

记得刚开学时, 课堂上一年级学生所体现出来的学习习惯很不尽如人意:说话的、做小动作的、精神开小差的……特别是回答问题的时候, 老师已经请一个孩子起来回答了, 可其他孩子依旧高高举着小手喊着:“老师, 我来我来!”当起来回答问题的孩子说得断断续续时, 孩子们更是沉不住气了:“老师, 还是我来吧!”“老师, 我可以说得比他好!”“老师, 我来帮助他……”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老师的声音在孩子们此起彼伏的呼喊声中显得如此地苍白无力。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在以后的课堂上, 刘老师特别关注孩子的倾听习惯, 特别注意捕捉那些认真倾听的孩子, 通过表扬他们来促进其他孩子学会倾听, 如:“XX同学是老师的好孩子, 因为老师在讲课时, 他听得特别认真。”“XX同学是有礼貌的孩子, 刚才小朋友回答时, 他听得很专心……”她发现在自己表扬某一个孩子会倾听之后, 总会有几个孩子加入这个队伍, 虽然他们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时间不是很长, 但他们已经有意识地要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 只要给他们多一些时间和多一些提醒, 相信一切会慢慢好起来的。

在以后的一个星期以来, 刘老师发现孩子的倾听习惯有所改观, 当她提出一个问题时, 他们会高高举起小手, 用期待的目光看看她, 小声地说着:“老师, 我来。”“老师, 给我一个机会。”可当刘老师请同学起来回答时, 他们会把手放下, 听得很专注。但是孩子们的过分安静让刘老师感到担忧, 经验告诉她:有一些孩子坐得挺直, 表面上很专注, 但他们的大脑却处于游离状态, 纯粹是为了倾听而倾听。

为了使孩子的倾听成为一种有效的倾听, 刘老师又在课堂上改变了教学策略———在倾听的过程中给孩子们布置了任务。如:“你能把他说的再说一遍吗?”“你能把他说的问题说得更大声吗?”“对于刚才XX小朋友的回答, 谁还有补充?”当孩子站起来把别人的回答再复述一遍时或进行补充时, 她及时表扬了他们:“因为你是一个认真倾听的孩子, 所以你能把别人说过的话再说一遍。”“因为你听得特别认真细致, 所以补充得特别好。”刘老师发现孩子们为了得到表扬, 听得格外认真。只有认真倾听, 孩子才能获得相关信息。在倾听———思考——评价的这一过程中, 孩子的倾听愈来愈有价值。

张艳: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那盏烛光

在张老师的班上有一个个头不高, 皮肤黝黑, 有着一对儿大耳朵的小男生, 他就是小信。小信课上小动作多, 注意力不集中, 口齿不清, 不会与其他同学交往, 总是自己干自己的事, 跟老师说话从来不看老师。后来和他妈妈的交谈中得知, 他从小在注意力方面有障碍, 希望他能和其他的孩子一样受教育。他妈妈那企盼的眼神中, 充满着期望。同样作为一位母亲, 张老师深深体会到当这样一个特殊孩子的母亲该有多么的不容易, 她将比一般的妈妈付出更多的心血, 她多么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像其他的孩子一样快乐地成长啊!作为他的班主任, 张老师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全力去帮助他。

在学习上, 张老师有意提问他一些简单的问题, 让他能够有在班级中大声发言的机会;给他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 使他有在班级中表现的机会;给他一些特殊的偏爱, 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在作业本上给他批上“加油, 继续努力!”“你真棒!”, 让他感受到在学习上我能行……开学三周了, 虽然他还是会在课上经常走神, 不知道该做哪道题了, 但他每天都是快乐的。

在生活中, 张老师主动找他谈心。开始时, 他根本就不理老师, 看都不看她一眼。但张老师有放弃, 继续找他聊, 到后来他终于有反应了。对于一个问题, 如果老师多问几次, 他就能回答老师的问题了。这对张老师来说, 已经很开心了。

从这件事上张老师感受到, 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所有学生, 无论是智商高的, 还是智商低的, 无论是安静听话的, 还是调皮的, 都需要老师的关爱, 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那盏烛光。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张老师深信, 爱是一种传递, 当真诚地的付出爱时, 收获的必定是孩子更多的爱!感受孩子的心灵之语, 便是自己最快乐的一件事!

郭翠琴:尊重是一种爱

第一次教一年级, 面对40个孩子稚嫩的脸庞, 郭老师知道自己需要付出的是更多的爱。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 她要更加关注每个孩子的心理, 呵护他们幼小的心灵, 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上进心。

郭老师班上有一个叫小蕾的女孩。记得小蕾第一次交上来的拼音作业让郭老师大吃一惊, 这个给她印象很不错的小姑娘, aoe写得歪歪扭扭, 很显然书写不合格。郭老师本想在班内批评小蕾, 让她多加练习, 但是想到小蕾是一个内向文静的女孩, 这样做很可能伤害到孩子的自尊, 使她对学习产生抵触。于是郭老师采用了个别谈话的方法, 把她带到办公室, 和她聊天谈心。在孩子信任老师后, 手把手地教她写拼音。小蕾学得很认真, 可郭老师仍然感到小蕾在其他老师的注视下显得局促不安。郭老师拉着小蕾的小手, 鼓励她说:“你可学得真快, 说明你特别聪明。回家以后你多练练, 明天一定写得特别好!”孩子听了郭老师的话眼神中有了小小的自信。晚上郭老师接到小蕾妈妈的电话, 妈妈说, 回家以后孩子特别高兴, 练习书写很有劲头。从此以后, 小蕾的书写进步很快, 每天早晨都能看到她高高兴兴充满自信地走进学校。

这个故事让郭老师感到, 尊重就是一种爱, 真正的爱不能没有尊重。别看一年级的孩子小, 但小小的人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自尊心。教师在关爱学生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保持他们的自尊心。一个善于爱的教师, 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尊严。

张江:宽严相济才是疼

自从知道自己此次将担任一年级班主任, 张江老师心中一直在进行“思想风暴”:自己是男老师, 难免粗犷一些, 怎样带好这群一年级的孩子呢?经过一个假期的思索, 张江老师决定, 要更耐心、更温柔地疼孩子们, 要像父亲一样去爱孩子们。

于是, 在最初的一周, 张老师对学生们非常宽容、慈爱。比如, 班里有一个学生小A, 读书量很大, 最初表现也很好, 站起队来, 身姿笔直, 看来是个非常聪明的乖孩子, 于是当他偶尔犯些小错误的时候, 张老师从没有太批评他, 只是含笑说上一句。可是张老师的疼爱似乎并没有收到预想的效果。经过一周的相互熟悉之后, 孩子似乎摸准了老师不会批评自己, 表现变得松懈了。上课公然看课外书, 甚至该站起来问老师好的时候也不起立, 张老师真的有些生气了:那个站得笔直的小A哪里去了?于是严肃地叫他起来, 没想到小家伙不情不愿地站了起来, 还来了句“谁怕谁呀”。这一句话惊醒了张老师, 疼孩子不能只是温柔、不批评, 有时过于宽容反倒让孩子养成了不好的习惯, 这是害了孩子呀!张老师决定改变策略:接下来的一周, 对孩子们稍微“严”一点、“冷”一点。对小A也是如此, 每当他不守纪律时张老师都会提醒或是批评, 一次次的提醒让小A明白了, 原来在学校、在课堂上是不可以随心所欲的, 老师也不会无条件地纵容他。明白了这个道理, 也因为慢慢适应了学校的环境, 小A的表现渐入佳境, 该起立问好时就起立, 可以看书时再自由读自己的书, 成了班里的“阅读王子”。

一宽一严之间, 张老师摸索出了疼孩子的正确方式, 不能一味地“宽”, 免得学生没有集体和纪律的概念;也不能一味地“严”, 以免遏制了学生爱读书的爱好。只有宽严相济, 才是疼孩子的真谛。

岳志刚:用“心”关注孩子

对于“疼”孩子, 岳志刚老师说:不需要太多外在的表示, 最重要的是用心去观察每个孩子真正需要的。

刚一开学, 就有一位家长拨通了岳老师的电话, 她的孩子小B在岳老师的班级里读书, 之所以特地打电话过来, 是因为孩子本身是三级残疾, 腿有些不方便, 行动起来肯定稍逊于其他学生。希望老师能向全班同学说明一下, 大家多照顾一下她的孩子。

一位母亲的拳拳爱子之心怎能辜负?岳老师下定决心要多关注这个学生。从第一天上课, 岳老师便悉心观察着小B的行动。事实上, 孩子与其他同学并没有很大的区别, 只是动作有些慢。岳老师心想:让大家多照顾他是一种保护, 可是在孩子并没有显现出多大差异的情况下特意把残疾的情况公之于众也许会起反效果, 岳老师决定在“暗处”保护孩子, 不要公开他的短处。岳老师将这个想法与他的妈妈沟通, 她也觉得岳老师说得在理, 也同意不在班里公布这件事了。

刚巧班里有一个“物品摆放监督员”的岗位, 需要多用眼, 多看同学, 但不需要太多腿部的动作, 这个职务刚好适合小B。对, 就让小B来做物品摆放监督员!这样小B会更有自信, 也必须更多地和其他同学交流。岳老师马上任命小B做物品摆放监督员。自从走马上任后, 小B渐渐发生了变化, 原来沉默的他现在用心管起三个小组的物品摆放;原来见了老师低头不敢吱声的他现在见到岳老师马上爽朗地问“老师好”!

看着小B可喜的变化, 岳老师知道, 自己不将小B的短处在课堂上讲出来, 而是“暗暗”地引导他, 这样用“心”疼孩子的方式是对的!

刘彦萍:让孩子快乐地劳动

现在的小孩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 在家中都被家长宠成了手心里的宝, 很多本该自己做的事情都是家长代劳, 更不用说做家务活了。

可是刘彦萍老师一直觉得:疼爱孩子, 也不能忽视对孩子劳动的教育, 劳动对孩子很重要。让学生爱上劳动并不是单纯地要孩子“干活”, 而是要在劳动过程中, 让孩子们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使孩子们懂得道理, 要懂得付出, 要懂得和他人合作等等。因此, 刘老师在自己的班里很注重培养学生们劳动的意识, 鼓励每个人都劳动。

刘老师虽然要求每个孩子都要劳动、不许娇气, 可是对孩子的疼爱却不少分毫。细心的刘老师发现班级里的扫帚比较粗糙, 把上面有一些小毛刺, 一年级的孩子还不是很懂得保护自己, 这些小毛刺很可能会扎到孩子们娇嫩的小手。发现了这个问题后, 刘老师忙了一整个中午, 亲手用胶条把每一把笤帚都一圈一圈缠好、粘好, 这样孩子们拿起扫帚就很安全、舒服, 不用担心被扎到了。

要学生安全劳动, 更要让学生快乐地劳动。刘老师没有把培养劳动意识停留在口号上, 相反, 她利用班会课, 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应该怎样扫地, 扫和擦的顺序, 让学生们真正明白值日时应该怎样做才能又快又干净, 还会在班里进行卫生评比, 让孩子们在劳动中收获荣誉感和自豪感。

有了老师的亲自示范和“爱心扫帚”, 现在班里的孩子们都特别爱劳动。以前都是刘老师安排学生做值日, 现在学生都会主动做值日, 而且每次值日表现得特别积极, 有什么活都抢着干, 还要比一比谁做得更好。刘老师对孩子的疼爱就隐藏在一层层的胶条中, 而这种疼爱教会了孩子们快乐地去劳动!

赵洪波:假期里的生日祝福

“怎样才算是疼孩子?”“疼孩子, 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孩子有安全感。”被问及疼孩子的经验, 赵洪波老师如是说。

暑假时, 赵老师便已经知道自己新学期要接手的班级。为了更快地了解自己的学生, 赵老师仔细翻阅学生的资料, 还和各位家长建立起了飞信群。通过对学生资料的整理, 赵老师发现班里有几位同学暑假里就过生日了。虽然还没开学, 可是也是自己的孩子呀?再说, 等到开学, 孩子们的生日就过了。应该给孩子们送点生日祝福, 让孩子对未来的新班级、新老师有亲近感。对, 就这么办!于是赵老师特意查清每位学生生日的具体日期, 在生日当天向“小寿星”发出了自己的祝福短信, 短信中温暖的话语都透露出对孩子的欢迎和喜爱。

家长收到短信后都感动不已, “没想到老师这么负责任, 还没开始教就这么关心我们孩子!”各位家长都对赵老师赞赏有加。而同学从家长那得知未来的班主任居然知道自己的生日、还祝自己生日快乐时更是掩饰不住地开心。这之前, 也许孩子们还不知道赵老师的存在, 也没有什么直观的认识, 而祝福短信则一下子拉近了孩子们与老师的心理距离。他们觉得老师像妈妈一样, 关心自己, 记得自己的生日。

开学之后, 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爱上了这个班级, 对班级充满感情。孩子们见到赵老师都觉得特别亲, 觉得在这个班级里很有安全感、很舒服;而家长们也支持赵老师的管理, 当赵老师为了让班里学生多读书号召家长捐一些书时, 各位家长积极踊跃, 甚至将家里的小书架都拿过来了。因为家长都认可:这个教室, 这个班级, 就是孩子们的另一个家。为班里作贡献, 就是为孩子的家添砖加瓦。

这就是赵老师的班级, 孩子们都将这里当作自己的家, 在教室里很有安全感。而让孩子有安全感, 正是赵老师疼孩子的方式。

张荣普:“特需便签”中的疼爱

对于接手新班级的班主任来说, 开学初的一段日子很重要。因为一群孩子各有各的特点和需求, 而老师又刚刚认识每一个人, 需要好好去观察、了解每一个孩子, 可这毕竟需要时间。如何尽快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特殊情况呢?张老师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好主意:特需便签。在开学第一天与家长的见面会中, 张老师便发给每位家长一个便签, 让各位家长就自己孩子的情况来填写, 比如饮食方面有没有什么过敏原, 身体有没有什么特殊情况, 性格特点、情绪啊都可以写。

收到家长的便签后, 张老师开始细心地整理查看便签的内容。果然通过便签, 张老师提前知道了许多情况。比如班上一个孩子在肩膀处有一个血管瘤, 因为藏在衣服下面, 平时根本看不出来, 而张老师通过特需便签知道了这个情况, 便迅速和体育老师交流了情况, 请体育老师在全班体育锻炼时酌情照顾这个学生;班里有位同学有哮喘, 张老师就将他父母的电话号码记下来, 放在讲台上的注意事项表上, 一旦有什么情况, 不管是哪位老师正在上课, 都可以尽快联系到父母;有的同学不能吃辣椒, 张老师牢记于心, 不过根据学校的安排, 每天中午可能有不同的老师来值饭班, 张老师也将学生的名字写在注意事项表里, 放在讲台上, 这样, 每天中午来负责分饭的老师就会看到, 就会在盛饭时格外注意不去盛哪个菜, 孩子的饮食安全得以保证。

正是“特需便签”提供的情况, 让张老师从一开学便开始深入了解每个学生, 从许多注意事项的细节入手, 关心孩子, 疼爱孩子。“特需便签”中整理出的是孩子们的特需, 折射出的是张荣普老师对学生的疼爱之情。

董彩云:为孩子梳梳头

董彩云老师一向倡导课堂常规的重要性, 因此培养学生行为习惯时, 她都是不遗余力, 有时甚至是严厉的, 因为只有这样, 学生才记得牢, 学得快。

但包裹在严厉外衣下的, 是董老师慈母般的心。其实董老师也深深懂得:成长是需要等待的, 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 需要给他们时间去理解、掌握规矩, 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 只要达到了教育效果, 董老师就不会再严肃地对待孩子, 反倒非常温柔细腻。董老师有个自己的原则, 如果今天狠狠地批过某个孩子, 放学时一定找个理由表扬一下他, 让孩子又重新高兴自信起来。所以, 即使是受了批评的孩子, 放学时也是高高兴兴回家的。细致的董老师笔袋里总放着一把小梳子, 每到课间, 看到某个学生头发乱了, 或是近几天可能对孩子有些严厉, 应该多跟她亲近亲近了, 便会把孩子叫到身边, “来, 头发有点乱, 老师给你梳梳头”, 于是便像妈妈一样帮孩子梳头, 孩子也享受着这温柔的待遇, 不知不觉间, 与孩子的距离拉近了, 隔膜消除了。

有时严厉, 坚决要求孩子遵守纪律;有时慈爱, 为孩子梳梳头, 董彩云老师就是这样疼着班里每一个孩子。

丁宝林:让孩子多哭一会儿

“对于学生, 凡事要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 从大人的角度去指导他。”这是丁宝林老师总结出的疼孩子的心得。

实际生活中, 丁老师也是这样做的。开学第二周的周一早上, 班里有一个孩子从上操就开始哭, 丁老师赶忙蹲下身去问学生:“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哭啊?”孩子因为正哭着, 一喘一喘地, 话说得并不连贯, 再加上一年级的小学生, 表达能力本也有限, 所以孩子哭着说了半天, 丁老师却没听出事情的来龙去脉来。丁老师看着眼前的学生, 是啊, 只是一年级的小孩子, 说不清楚很正常, 何况他正难过呢, 于是耐心地说:“好, 你肯定是有什么委屈, 那就先哭一会吧, 哭完了痛快了再告诉老师发生了什么事。”孩子还真的哭上了好一阵, 等到哭痛快了, 孩子也平静下来, 这才清楚地说出了事情的缘由。原来他送给班里同学一条丝带, 可是后来后悔了, 想要回来, 同学哪里肯依, 两个人都说“丝带是我的”, 争抢之中, 同学就将丝带扔到厕所冲走了!他心爱的丝带找不回来了, 于是大哭了一场。

这在成人的眼中, 是一个有些幼稚可笑的故事, 可是丁老师却从孩子的角度理解了他的委屈, 但是要引导他:“既然你亲口答应送给了同学, 那这个丝带就是别人的了, 我们要做说话算话的人呀!”说着抹着孩子小脸上未干的泪痕, 孩子也不好意思了:“我是答应给他了, 后来……又觉得好看……”“虽然好看, 但那是别人的了, 对不对?”孩子点了点头, 知道是自己出尔反尔造成的, 已经明白了。

丁老师想起办公室里有学生送来的鲜花, 鲜花的包装纸上不就有丝带吗?她又心生一计:“好, 既然已经知道自己哪儿不对了, 就好好表现, 如果表现得好, 老师就会奖励你漂亮的丝带!如果又犯错误就拿不到了!”孩子的脸顿时亮了起来, 欢天喜地地回座位, 坐得那叫一个端正!其他的学生也想得到老师的礼物, 都比赛似的坐得整整齐齐。

丁老师看着这群坐得端正笔直的孩子们, 欣慰地笑了。

梁秀清:疼孩子从吃好每顿中午饭开始

一年级小朋友刚从幼儿园进入学校学习, 还需要过渡期, 怎样让他们顺利度过这段时期, 让孩子们无压力地进入学习状态, 顺利地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对孩子、家长、老师来说都是一个考验。

在开学前的家长培训会上, 梁秀清老师就倾听了她班上一名叫朱允睿的孩子的妈妈的“诉苦”, 她反映道:孩子平时在家就不爱吃饭, 有些担心孩子。闻此消息, 梁老师很负责任地告诉这位家长:她一定会好好关注这位孩子。她肯定的答复自然换来了家长的放心。

从此, 看好孩子吃饭这件事就成了梁老师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她从关心、引导孩子们吃好每顿中午饭开始, 让孩子们感受学校生活的温馨幸福。

每天午饭时间, 梁老师不仅照顾孩子们吃好每一顿饭, 还要求他们把饭盒的饭全部吃光, 并在放回饭盒之前一一检查。现在的孩子挑食的很多, 为了保证孩子饮食上的全面营养, 逢不吃青菜的孩子皱着眉头告诉她“青菜不好吃”时, 梁老师就微笑着鼓舞她“女孩子吃青菜长得漂亮”, 还真管用, 话音刚落, 那孩子竟然几口就把青菜吃光了。而朱允睿吃饭时总是一边吃一边玩, 对饭菜特别挑剔。整个午餐时间梁老师都会一直关注他, 帮他把饭菜拌好, 和他交流饭菜的味道, 哄着他把饭吃完。餐后水果, 也经常会有孩子忘记吃。所以, 每次饭后, 梁老师都会特别嘱咐孩子吃水果, 并逐个检查水果盒。班里还有一位叫王思亦的孩子, 瘦瘦小小的, 吃饭超级慢。开学前几天, 每天都是全班最后一个吃完的。发现这件事以后, 梁老师并没有急于批评她, 而是看着她, 以示她注意吃饭的速度, 可却收效甚微。第二天梁老师便在班里调侃着问:“昨天谁最后一名吃完饭呢?”王思亦微笑着不好意思地举起了自己的小手, 梁老师接着又问, “你今天能不能快一些呢?”面对教师善意、亲切的要求, 孩子用力的、还是面带微笑地点了点头, 就这样, 王思亦当天第一次和同学们一起把午饭吃完了。

梁老师就是这样与孩子们在宽松愉快的相处环境中, 用诙谐、智慧和孩子们快乐地生活在一起。一天, 在教室楼道里, 一个稚嫩的声音追着梁老师说:“MISS LIANG, 我喜欢死你了!”这“喜欢死”, 这份淳朴天真, 难道不是孩子们对梁老师所的付出所给予的最高回报吗?

小学生读书笔记方法指导 篇3

一、什么是读书笔记

俗话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真正的读书要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手到。将自己在读书时获得的资料或感受记下来,这就是读书笔记。

二、读书笔记的种类

1.符号式笔记

这是最常用的读书笔记。在日常读书看报的时候,如遇到精彩之处或对自己有用的句子或者有疑问的地方,都可以用各种符号勾划出来,这样,下一次再看的时候就比较有目的性了。常用的符号有直线、曲线、括号、三角、问号等等。(如:重点词用“△△△”,好句子用“ ”,中心句用“~~”,文章的段落划分用“//” 等)

我们读书的时候,在书的空白处写上批注,这种笔记,也是符号式笔记。

符号式笔记使读过的书上的重点问题、疑难问题一目了然,这就为提纲式笔记、摘录式笔记、感想式笔记等其它形式的笔记作好了准备。批注可以是对书中一段内容的概括,也可以是心得体会,或者是对书中某一个问题没有看懂所表示的疑问等。

做符号式笔记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所读的书必须是自己的。图书馆的或借别人的图书,不应该乱批乱画。

(2)每一种符号所代表的意思,自己应该固定下来,不要随意改动。比如,用直线表示重要的内容,用“…”表示精采的句子或优美的词汇,用“ ”表示应当特别注意的地方,用“ ?”表示尚未弄懂的问题等,以后看书,就都要按自己的这个规定去使用这些符号。

(3)符号和批注不能作得过多。如果整页整页都围上圈,划上线,全都成了重点,就等于没有了重点,符号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4)要清楚整齐。不要把书弄得很脏,涂划得连原文都看不清楚了。

2.摘录式笔记

读书过程中,大家常会发现一些精彩的段落或名言、警句或自己非常喜歡的优美词句吧,那就把它记下来吧。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又或者,这书不是自己而要还人的,那么,记住它们的最好方法就是把它们抄下来,这便是摘录。建议中低年级的同学使用这种方法。它不仅能提高同学们的欣赏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积累了作文的素材,方便自己运用。所以,我建议同学们可以自备一本摘录本,专门摘录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者古诗词。当然,摘录是“多多益善”,不过,还是需要“精益求精”哟!顺便提一句,为以后查找原文方便,同学在摘录完之后最好注明一下出处,即你是从哪本书上摘录的。

做摘录式笔记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有选择地抄录。把文中对我们最有用、最有启发的内容抄下来,每条抄录笔记应当“少而精”。“少”指字数较少,“精”指内容把握要点。

(2)要忠实原文。书里有段话,我们觉得挺好,想把它抄下来。抄的时候,又觉得某个词用得别扭,干脆另换一个词代替,这样不行。既然是摘录,作者怎样写,我们就应怎样抄,不但词句不能改动,就连标点符号也不能改动。一段话中,前后和中间不需要摘录的文字,可以用省略号表示。

(3)要注明出处。每条材料都要注明是从哪本书里第几页抄录的,作者是谁。如果是在报纸、杂志上抄录的,就要把报纸、杂志的名称、日期写上。还要注明文章的标题和作者。这样便于以后使用时查对。

3.剪贴式笔记

在自己订阅的报纸、杂志上看到好的文章或者其它有用的资料及时剪下来,经过整理就是剪贴式笔记。这种方法收集材料快,也很简便。

做剪贴式笔记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进行剪贴式笔记时要按不同的内容分类。可以准备几个用来贴剪报的本子,或者把一个本子分成几个部分,把语文知识、历史知识、自然常识等内容分别贴进去。

(2)每一条剪贴的内容要注明出处、时间。即剪自哪一种杂志或报纸,哪一年哪一期等。

(3)短小的剪贴笔记也可以作为读书卡片的内容。

4.感想式笔记

这是做读书笔记的一种高级形式,但它没有大家想得那样“恐怖”, 非常简单:读完一本好书或一篇好的文章,你一定有自己的感想和体会,把这些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出来,整理成文,这种读书笔记就是感想式笔记,也叫心得式笔记或读后感。这种读书笔记重在训练同学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也是我们小学生在写作时需要用到的。如何写感想式笔记,我们将在五六年级时候专门学习。因此,这是高年级学生常用的一种方法。经常写读后感,可以提高阅读和作文的能力;还可以增长知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做感想式笔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读后感不是对课文内容的简单复述或概括,它的重点是在“感”:大至一本书,小至一句话,你看了之后是怎么想的,就怎么写。

(2)写心得笔记,可以就整篇文章谈感想,也可以就文章的某一点,比如,文章的重点句子,段落来写体会。总之,要选择自己感触最大和体会最深的一点来写。

(3)要紧扣原文,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也不能脱离文章内容空谈感想,要注意依照原文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联系实际,要注意捕捉生活中的火花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读书笔记最能显示出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学欣赏水平,希望各位同学在平日的看书阅读过程中,能熟练地综合运用以上一些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写出真正如自己所想的“读书笔记”;如此,你也就真正意义上读懂了一篇文章一本书。

写读书笔记的方法还不止这些。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读书的习惯去创新。假如我们把每一篇好文章比喻成一朵花,写读书笔记就好像在万花丛中采集花蜜。天长日久,我们会发现读书笔记对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有一位同学读了《詹天佑》后的感想是这样写的: 读了《詹天佑》这篇文章,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詹天佑是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1905年,他在清政府腐败无能的情况下,在帝国主义的嘲笑声中,毅然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这正是他爱国主义的表现,也是我学习的榜样。

詹天佑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晚上在油灯下绘图计算,和工人同吃同住,还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他克服种种困难,使铁路提前两年竣工。想想自己,做数学习题的时候,常常害怕困难,抄袭同学的答案,比比詹天佑,我多惭愧呀!我决心以詹天佑为榜样,长大了也为祖国争光。

这篇短短的“读后感”,既要表达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自己学习的榜样,又要叙述自己被詹天佑“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感动,其结果,文章内容显得分散、干巴巴,倒像是一份“决心书”。

小学一年级读书笔记 篇4

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作者海明威是这样评价他的作品《老人与海》的。

“《老人与海》是一首田园诗,大海就是大海,不是拜伦式的,不是麦尔维尔式的,好比荷马的手笔:行文又沉着又动人,犹如荷马的诗。真正的艺术家既不象征化,也不寓言化——海明威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但是任何一部真正的艺术品都能散发出象征和寓言的意味,这一部短小但并不渺小的杰作也是如此。”美国艺术史家贝瑞孙是这么评价《老人与海》的。

小说描写的是一个年近六旬的老渔夫,在一次单身出海打鱼时,钓到了一条大鱼,却拉不上来。老渔夫同鱼周旋了几天后,才发现这是一条超过自己渔船数倍的大马林鱼,虽然明知很难取胜,但仍不放弃。后来又因大马林鱼伤口上的鱼腥味引来了几群鲨鱼抢食,但老人仍不愿就这样放弃,最终突出重围,将大鱼带回了渔港,让其他渔夫佩服不已。当我读到“老渔夫想:这里离海岸实在是太近了,也许在更远的地方会有更大的鱼„„”时,我十分佩服这位老渔夫,因为他这时已经打到了一些鱼,但他没有安于现状,而是向着更大的目标前进。再看看我们,平时遇到一点小困难,我们都叫苦连天。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应该像这位老人一样胸怀大志,去追求更好、更大的目标。当我读到“大马林鱼开始快速地围着小渔船游动,将缆绳缠绕到了桅杆上,老人右手高举着钢叉,在它跃出水面的一瞬间,竭尽全力地向它的心脏掷去,一声哀鸣结束了大鱼的生命,它静静地浮在水面上„„”时,我的心也像一块大石头落了地。我非常钦佩老人那种毫不畏惧、坚持不懈的精神,虽然知道对手实力很强,但他没有丝毫退缩,而是迎难而上。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老渔夫才获得了这场生死较量的胜利。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学习老渔夫的精神,做事情不怕困难,才能取得成功。在读到大鱼的血腥味被一群鲨鱼嗅到了,争相游来抢食,老人的左手正好在抽筋,他只能使用右手,用木棒、捕到的剑鱼的嘴等一切可以用来攻击的武器自卫,并最终赶走了这群鲨鱼。但大鱼的肉已经被吃了一大半,而老人还风趣地批评自己的左手“该工作的时候却在休息”的时候,我也被老人乐观的精神所折服。在生活中,有些损失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该以乐观的态度来对待,不能斤斤计较。最后,小说以一个少年看到老渔夫在度量足有十八英尺长的大马林鱼,再次描写了这条鱼的巨大,说明老渔夫所克服的困难之大,非比寻常。小说歌颂了老渔夫不畏艰险努力奋斗的精神,我们也应该像他那样,不能满足于现状,应该积极向上,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不懈,遇到困难要迎难而上,决不能半途而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和胜利。

海明威为什么没有让老人最终胜利呢?用小说中老人的话来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这就是《老人与海》想揭示的哲理。不可否认,只要是人就都会有缺陷。当一个人承认了这个缺陷并努力去战胜它而不是去屈从它的时候,无论最后是捕到一条完整的马林鱼还是一副空骨架,这都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已在那追捕马林鱼的过程中充分地体现了。曾经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过、奋斗过,难道他不是一个胜利者吗?老渔夫就是敢于挑战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气和信心的胜利者。从世俗胜利观的角度看,老渔夫不是最后的胜利者,因为尽管开始他战胜了大马林鱼,但是最终大马林鱼还是让鲨鱼吃了,他只是带着大马林鱼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说,鲨鱼才是胜利者。可是,在理想主义者眼里,老渔夫就是胜利者,因为他始终没有向大海没有向大马林鱼更没有向鲨鱼妥协和投降。就如音乐大师贝多芬所说“我可以被摧毁,但我不能被征服”。

人性是强悍的,人类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为有了老渔夫这样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战,超越它们,这个限度才一次次扩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战摆在了人类面前。在这个意义上,老渔夫桑地亚哥这样的英雄,不管他们挑战限度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因为,他带给我们的是人类最为高贵的自信!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他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每一本书,都有它自己的“灵魂”,当你阅读一本书时,自己也就在不知不觉当中,陷入了《老人与海》中所构想的世界。因为书所有的“灵魂”不同,自然那个所构想的世界也不一样。而我所指的“灵魂”,就是每本书,其自身要表达的思想,或者愿望。

看《老人与海》这本节的时候,我会经常性的感觉到老人仿佛是海中一条久经沙场的大鱼,也许这样的形容不准确,或者说老人就是海,可却是历尽沧桑的海。老人的眼睛如文中所提一样,时间在变老,可那双眼睛却像海水一样蓝,是愉快的,毫不沮丧的。

老人与小孩都时常用谎言去修饰那穷迫的生活,小孩对老人的尊重甚至充满了崇拜,他对老人的信心有增无减,并不断地激励他、照顾他。我有时在想,老人就像一条大鱼,虽然身疲力尽,可是绝不向大海和渔人屈服。老人的身体、力量在逐渐缩小,可老人那长年积累的经验和技巧促使他存有信心,能捕捉到大鱼的信心。

老人始终做着与别人不同的事,他做的是别人敢想而不敢做的事,虽然有许多人不理解他,可他照样做。老人在海中经历了太多的事,当他捕到一条大青花鱼的时候,也兴奋的嚷了起来,经过两个多月来,他没有捕到一条鱼的事实,他开始自言自语,在海上交谈是一件不好的事情,这仿佛成了所有出海的渔人之间的一种品德,可老人却由于孤单也许有其他的外在因素,促成老人嚷出了自己心中的话,老人渴望遇见走失的鱼群,因为大鱼肯定会在其中,老人在八十五天的时候用大青花鱼做为诱饵,太阳在他的脑后,海岸远离了他,在他的视眼里有的只有一片一望无际的海与那青青的山。

《老人与海》却是一本能让人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人生,什么才是坚强的书,一本实实在在的好书。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不断地受到挫折、失败还有许多负面的情绪,许多人因此而消极、失去对生活的热爱。而《老人与海》却刻画出一个与大海搏斗,在艰难的环境下,奋力生活的老渔夫。大家应该记得,在书中提到过,老人的渔船上那破旧的帆布,就像是一面失败的旗帜,仿佛在宣告着老人永远都捕不到鱼的倒霉运气。但是,他没有放弃,仍然出海捕鱼。而在现实中,某些人却不能坚持,面对挫折就选择了放弃,选择了逃避。和那已经生活窘迫的老渔夫相比,那些逃避的人真的是不知道什么才是挫折。我们可能会因为考试的失利,而对自己失去信心。或者因为别人的批评,而自暴自弃。在那时候,想想这个坚强的老渔夫,他是如何面对生活的。自己的心,自然就会释然许多。

他的手已经沾满老茧,皮肤也已经被刺眼的阳光晒出斑点,那艘破烂的渔船也不能抵御什么风暴,自己那破旧的小屋也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的那种。但是,他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他仍然天天早上迎着第一缕阳光出海捕鱼。无论有没有收获,他都会坚持出海捕鱼,这不只是因为他要依靠捕鱼谋生,而是捕鱼已经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他的一种记忆。最后一次捕鱼,他抓到了一条大鱼,可是,在回港的路上,他碰到了鲨鱼攻击,他毅然拿起鱼叉扞卫自己辛苦得来的劳动果实。虽然,最后那条大鱼被鲨鱼吃光了,只剩下白色的骨架。但是,老渔夫那种不言败的精神,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他勇敢去付出的那种行为,却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无论是与书中那个老渔夫相比,还是在现实生活中与那些艰难生活的人相比,我们的生活已经是很好的了,我们更应该热爱生活,并且学会坚强的面对一切的挫折。我们的路还有很长,在今后我们会遇到比曾经更加多的,更加严重的挫折与失败,但我相信,只要想到那个老渔夫,他的坚强和对生活的热爱。我们也会学着坚强,自己面对困难!我酷爱读书

因为我是一个酷爱读书的人,所以读书已经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我读书时有一种好习惯,我会将一些精彩的语句摘抄下来,比方说:我正在看书,突然看到一段文字“我正心烦意乱,突然门铃响了,我打开门,一下子呆住了,面前站着一个外星人,它身材矮小,细胳膊细腿的,头却很大,戴着头盔,头盔里露出两只大眼睛,胸前的小匣子说着普通话„小同学,千万别害怕,我们是从天极星来的,是你们的朋友‟。”我赶忙拿了笔记本抄了下来,接着,我又摘抄了许多好段,有写人的、写事的……

读书还能让我开旷视野。我在《中国国家地理图鉴》中知道了中国有960万平方千米。在百科全书中,我还知道了,中国是世界上的第三大国,第一大国是俄罗斯,第二大国是加拿大以及尼加拉瓜是世界上最大的瀑布。最后,我在历史书上看到了中国的历史……

读书,还给我带来了许多感悟。这种感悟源于各类书籍,在《上下五千年》中,我仿佛看到了中国大陆上曾经出现过的那些国家的辉煌成就,又看到了那些国家的黑暗。于是我总认为唐朝的覆灭是不应该有的,它毁于宦官乱政,是我见过的最悲惨的一个朝代。读书,还让我在礼仪上大胆的认识了,我的书中有介绍如何吃西餐的,帮助我解决了一个难题,那次,爸爸和他的同事带着各自的孩子去吃西餐,除了年纪大点的和我外,其他的孩子都不会吃,使我脸上大放光彩。读书,还让我在外交方面大于进步。以前,我是个不敢与外人接触的孩子,自从读书使我在外交方面进步后,我在也不怕问路,招待客人……当然,我也翻过一些大人的书,那些有关经商的书,上面还说了如何招揽生意呢,是呀,读书,可以为我们打开知识王国的大门,可以让你从无知变得渊博。

来吧,来读书吧!让读书帮你跨入21世纪新主人的行列!读书使人快乐,读书使人进步

书,我的好朋友,我的桌上总会有你;书,我的好朋友,我的床头总会有你;书,我的好朋友,有时你也会跑到我的梦里。

自从认识了书后,我成了书忠诚的“粉丝”,整天是“书不离手”,每天,我总要腾出时间看书,从小时的连环画到现在的“十万个为什么”,我的书架上已经有90几本书了。我最快乐的事就是看书了。

好朋友——-书,还使我学到了许许多多的知识。去年的“小博士”竟赛,选手们都天天超负荷的准备,复习着,我呢?一边复习一边看我喜欢的“101位名人故事”,结果一下子取得了“语文3等奖”、“数学2等奖”、“英语3等奖”的不错成绩。

在学习上,因为常常看书,我语文的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就因为我常常看书缘故,几乎回回考第一哩!书,我的好朋友,在我有不认识的生字词时你帮了我;书,我的好朋友,在我有不会的问题是你悄悄把答案告诉了我;书,我的好朋友,在我写作文时你给了我灵感……读书吧,书里有一个精彩的世界!读书,生命飞翔的羽翼

向往飞翔,羽翼是一个前提。——题记

一、初出茅庐

童年,告诉母亲:我想飞,母亲回答:书能帮我。所以,我就去读书。

生平第一次读的是《海的女儿》。当读到结尾:“公主觉得自己变成了许多泡沫,飞向天堂……”一段时,很伤心的哇哇大哭,为公主最后变成泡沫而感到倒霉。所以,在这个故事围绕着我的一段时间里,总觉得公主变成的泡沫就在我身边。当时,很气愤地问妈妈:“公主为什么要变成泡沫,王子是个坏蛋。”

“不啊,公主很善良,所以她在天堂会生活得很好,还能飞呢?”妈妈微笑着回答。善良就能飞吗?我善良就能飞去见公主了!我心想。可是书是完了,我还没飞!我认为一定是我不够善良,书看得不够,所以,往后我就分给乞讨者饼干,钱,书呢,也读得多了起来。

二、热爱沉醉

从《海的女儿》教会我善良开始,由于读得书日渐增多,书也就不仅教会我善良: 《简·爱》教会我如何做一个智趣高尚,心灵丰富的人;《基督山伯爵》教会我如何做一个沉着,毅力强的人;《巴黎圣母院》教会我如何学习如加西莫多般外表丑恶,却心地善良的人,《澎澎澎》教会我如何看待友谊……

书读得多,道理也懂得多,心灵丰富了,但我仍未理解什么才是真正地飞翔。所以,我要去读,去寻求。

三、引申、理解

当指腹触摸到一本书时,我才顿悟,何为真正地飞翔。它叫《悲惨世界》。冉阿让、芳汀都是巴黎那时代的历史缩影。

芳汀曾经是多好的可人儿,但是不曾想,她却成为了妓女。一切都是为了抱弃她的男人和她远在乡村的女儿。因为一对抚养她女儿夫妇的欺骗,她无奈拔洁白的门牙去抵债,剪去秀丽的长发去治女儿没虚有的病。她在夜晚来回踱步,我似乎可以听见她撕心裂肺的伤痛,她恨,她怨,她无奈,终于她还是成为公娼。

我的心在芳汀决定成为妓女的一刻停止了跳动。原来,远望过去,悲的是无奈,惨的还是无奈。我感觉有种感觉我快要触碰到了。

冉阿让也是因为一张囚犯释放后所执的黄卡让他不能正常生活,他到处受歧视,到处流浪。眼前,仿佛看见了冉阿让正哭泣地问着天主为什么?为什么富人可以欢乐,可怜人却只能哭泣?

泪的出现,终于掀开了那种感觉的面纱:今天,我找到了飞翔!

《女巫》小学一年级的读书笔记 篇5

今天,我看了一本罗尔德·达尔写的女巫。讲了“我”没有了爸爸妈妈,和姥姥生活在一起,姥姥讲了许多关于女巫的故事。

“我”见过两次女巫,第一次从女巫手中逃出来了,而第二次是在女巫开会的时候,被她们发现了,被发现时,女巫大王刚好研制出了86号慢性变鼠药。女巫们把要给“我”吃下去,“我”立刻变成了一只小老鼠。

等“我”找到了姥姥,我们一起齐心协力。趁着女巫喝茶的时候,拿到了86号慢性变鼠药,把这种药放到了女巫们的晚饭里,让英国的女巫全部变成了老鼠!

关于小学一年级学生读书笔记精选故事 篇6

卷毛老师穿着不同的服装,让我们跟着她了解了很多自然知识。又让我们认识到地球,风的来历,奇妙的太阳系,气候的变化,恐龙的生活,海底的发觉,人类的五官变化……

我最喜欢的一本是神奇校车里的追寻恐龙,因为这本书里的恐龙化石和恐龙的样子,都令我好奇,令我探索,令我发现。

小学一年级故事精选 篇7

所以那种开心,只有一瞬。

就在这一瞬的开心之下,阿木很奇怪地突然就落在了主人阿幕的鼻子上。阿幕刚吃饱午饭正腆着肚子在晒太阳,这个小家伙出现后他也只是看了看它,对它说一句“那么你叫阿木,跟着我吧。”然后继续晒着太阳,安安静静,微微地笑。

所以它总是安静地停在一旁,微微笑着,很多年很多年,宛如当年晒着太阳的主人一般。

也随着主人少年当歌,仰天长啸,也随着主人凄凄艾艾,独自流泪。悲欢离合,便这样一直随着主人经历着……

但阿木也就是这样了,安安静静,微微笑着,停在一边。看着主人靠近幸福看着主人远离幸福。直到它蓦然回首,惊诧于主人这一生的一个个路口原来就像自己一般安然地停在不经意的一个个瞬间,它依旧也只是安静地微微地笑着停在一边,望着主人一脸的无奈,懊悔抑或庆幸,悲伤惆怅抑或满心欢喜,仿佛一个看客。然后一个人的一生便真的如戏剧般呈现在它眼里,刻在它的脑海中。

人生如戏……然后它就看着主人一幕幕地演到了戏的结尾。那一瞬间,它忽然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不安,但它也不明白这不安的缘由。很久很久以后,它才明白,这种不安,叫做思念。于是它便很怀念和主人一起的日子。回忆里的一幕幕就像一场电影一般,总是让它很感动。但电影到最后终于还是要结束,每到这时,它的心就会紧紧地缩一下接着一股淡淡的忧伤便会积淤在心口,而后它就很难过。它希望这种感动能一直延续下去,它希望一直陪着阿幕。它开始许愿,诚恳地,日复一日,还是安安静静地,一幅微微的笑……

终于,天使被它所感动。

“你真的想回到主人身边么”

它不说话,只是安安静静地微笑着,回忆着……

“我可以让你回到你的主人身边,但是……”天使叹一口气:“也许是另一种方式,你还是坚持么?”

它依旧不说话,还是微笑着,开始憧憬着……

“那么,你将经历人世,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勾心斗角以及那一度的开心,有限的开心。你愿意?”

沉默……以及微笑。

“那好,无怨无悔。第18个年头,你会实现你的愿望……”

天使消失,世上从此多了一个叫做阿木的男孩。安安静静地,总是微微笑着的一个男孩。

他等待着,经历着。时间漫长,以致它甚至忘记了自己来到人世的初衷,单纯地认为只是一个叫做阿木的孩子。

......

《小故事大道理》读书笔记精选 篇8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分别是“向和尚出售木梳”与“珍惜一美元”。

“向和尚出售木梳”,大家听到这个题目,会想:和尚没有头发,怎么向他们出售木梳呢?许多人中,有的只售出一把,有的售出十几把,可一个年轻人售出了一千多把,并说还有更大的市场需求!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那个年轻人去了一家香火很旺的寺院,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一般情况下寺院应给这些礼佛之人一些礼品。于是他去找住持,建议住持在木梳上刻下“善”字,赠与礼佛之人。

住持很高兴,当即买了一把。果然,自从寺院赠与礼佛之人木梳,香火就更旺了,住持说木梳用完了,还会来买木梳!

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只要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这个故事还可以鼓励我们在面对难题的时,永不放弃的精神!

而“珍惜一美元”则告诉我们什么渺小的东西在关键的时刻也会起到关键的作用的,不要小看生活中的每一样东西!

《小故事大道理》这本书使我懂得了许多:干什么事都要坚持;不怕困难;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不要小看渺小的事物;朋友之间要友好相处;信任对方等等。

小学生五年级读书笔记 篇9

小学生五年级读书笔记

读最后一片叶子有感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小说《最后一片叶子》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年轻的女画家 琼西因患肺炎,危在旦夕,用医生的话说:“他的病只有十分之一的恢复希望,这一分希望就是他想活下去的念头。”已是深秋的时分了,琼西开始数窗外一棵 老极了的长青藤上的叶片。她确信,当最后一片叶子脱落的时候,自己就该去了。可是,藤条上剩下的最后一片叶子却任凭风吹雨打,总也肯脱落。琼西因此受到 了鼓舞,病势一天天好起来,最后,她终于感到“想死是有罪过的”,在医生的 治疗下,身体奇迹般地痊愈了。可见信念的力量是多么强大。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一个发生在非洲真实的故事:名矿工在很深的矿井下采煤。突然,矿井 倒塌,出口被堵住,矿工们顿时与外界隔绝。这种事故在当地并不少见,凭借经 验,他们意识到自己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氧气,井下的空气最多还能让他们生 存3 个半小时。6 人当中只有一人有手表。于是大家商定,由戴表的人每半小时通报一次。当第 一个半小时过去的时候,戴表的矿工轻描淡写地说:“过了半小时了。”但是他的 心里却是异常地紧张和焦虑,因为这是在向大家通报死亡线的临近。这时他突然 灵机一动,决定不让大家死得那么痛苦。第二个半小时到了,他没有出声,又过 了一刻钟,他打起精神说:“一个小时了。”其实时间已经过了 75 分钟。又过了 一个小时,戴表的矿工才第三次通报所谓的“半小时”。同伴们都以为时间只过 了90 分钟,只有他知道,135 分钟已经过去了。事故发生四个半小时后,救援人员终于进来了,令他们感到惊异的是,6 人中竟 有5 人还活着,只有一个人窒息而死——他就是那个戴表的矿工。这就是信念的力量。由于幸存者意识模糊,人们无法知道那位牺牲者是何时停止 报时的,但他给了同伴求生的希望,自己却因为知道真相而没能坚持到底。

小学生二年级读书笔记 篇10

今天,我看了一本名叫《格林童话》的书,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十二个兄弟》这一个故事了。

这个故事讲的`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国王的王后生了十二个男孩,而国王却想要女儿,他还发誓,如果王后生了女儿,国王宁愿把十二个兄弟给杀。王后知道后就叫他们躲到森林里去,小王子也是勇敢的,心地善良的没有因为这样而不开心,还乐观地面对并克服困难。最后还救了小公主。我看到这里,我觉得那十二个兄弟太可怜了!而我们现在多快乐多幸福呀!

读了这个故事我知道母爱是伟大的她给了我们吃,穿,我们长大了一定要报答我的母亲,知道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做任何事要勇敢,要多动脑筋。

上一篇:《陈涉世家》课文翻译下一篇:马克思作业——关于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