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2024-08-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精选9篇)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篇1

XXXX小学——XXX

摘要:初中物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新的课程,研究的是生活实际现象的一门学科,更是一门实验科学。初中生缺乏观察归纳总结的能力,在物理教学中更多的是探究生活现象的本质,每个概念的建立、每个定律的发现,都建立在坚实的实验基础之上的,因此只有让学生充分参与,通过实验探寻相关现象变化的本质,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物理实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好实验教学,争取做到教学未动,实验先行。关键词:物理教学

多媒体技术

演示实验

探究性实验

初中物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新的课程,研究的是生活实际现象的一门学科,更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学家帕格尔斯曾说:“没有实验的物理理论是空洞的,没有理论的实验是盲目的。” 物理学家丁肇中说:“实验可以推翻理论,而理论永远无法推翻实验。” 因此,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学科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不可或缺的作用。初中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缺少总结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更多的使学生参与,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亲身感受物理想象的发生,以及产生的结果,从而达到认识物理想象发生的原因和产生结果,掌握相关知识。在物理学中,每个概念的建立、每个定律的发现,都建立在坚实的实验基础之上的。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中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并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实验不仅赋予了物理学科思想与内容,实验还极大的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当然,物理学发展的同时,物理实验自身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在学科教育中,要搞好物理教学,必须抓好实验教学。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还可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初中物理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小实验,它们都是很好的素材,只要教师做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心人,对它们合理的加以应用,一定会在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为了搞好实验教学,应着重抓以下三点:

一、认识物理实验教学在新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物理实验教学不仅是学校开展科学教育和物理学科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方法之一。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主要表现为这五个方面:①实验教学是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式教学的重要途径。②实验教学是变单纯的理论灌输为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方式。③实验教学是变外力强迫式教学为内在诱导思维式教学的重要手段。④加强实验教学既是理科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搞好理科教育的根本保证。⑤实验教学是变学科本位为学生本位的重要体现。

二、了解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分类及形式

(一)、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① 实验内容的科学性;② 实验方式的探究性;③ 实验资料的多样性;④实验过程的完整性;⑤实验形式的开放性;⑥ 实验实施的协作性; ⑦ 实验操作的主体性;⑧ 实验信息的交流性;⑨实验教学的情感性;⑩ 实验评价的过程性。

(二)、物理实验教学的分类:①测量型实验;②探究型实验 ;③设计型实验;④开放型实验;⑤操作型实验;⑥演示型实验。

1、测量型实验分为直接测量型和间接测量型: A、直接测量型:如,用刻度尺测长度、用量筒测体积、用天平测质量、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等。B、间接测量型:根据待测物理量与其他物理量的关系式,先测出式中其他量,然后算出该量。例如,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探究型实验:通过一些实验现象,探索并总结物理规律。如,探究水的沸腾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等。

3、演示型实验:根据实验装置的图文信息,说明研究什么;观察现象并能根据实验现象或数据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如,液体压强特点实验、浮力产生的原因实验、扩散现象等。

4、设计型实验:根据题目提出的问题,运用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进行实验设计,选取适当器材,规范地进行物理实验操作,设计表格、记录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如,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等。

5、开放型实验:用多种实验方案得出同一结论(或验证同一结论),给出一定的实验器材进行多种实验。如,测物体的密度、探究压力产生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等。

6、操作型实验: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实际连接、安装、设计。如,组装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等。

(三)、物理实验教学的形式:物理实验由课堂教学、学生实验、教具学具的制作、小发明小创造、实验设计、专题讲座六个形式组成。六个形式组成的实验教学系统的总功能不是各自直接地、单独地体现出来的,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特殊联系间接地、综合地表现出来。教学中,实现物理实验教学的多元化。如,学生独立或分组实验;与教师互动实验、课内实验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等。

三、物理实验教学设计优化研究

1、能用实验表达的物理现象,不要用课件,除非不能做或不允许做的实验。生动有趣的演示的实验可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官刺激,让学生留下难忘的记忆,从而提高实验的观察效果。

2、作为引入的实验是关键。如何才能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印象,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呢?作为引入的实验是关键。当人们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时,将在大脑中形成兴奋灶,这种兴奋会使人们对该事物的认识、理解和记忆处于最佳状态,并从中激励出创造性的火花。抓住学生生性好奇的心理,巧妙地设计、表演新奇有趣的实验,使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探讨问题,接受知识。实验表演通常在较大的场合进行,须注意提高实验的可见度。为使所有的学生都能观察清楚,首先要求所展示的物理过程中的变化显著;第二,实验器材,特别是供观察部分的尺寸一定要大;第三,要使被观察的主体对比强烈,可采用染色、生烟、照明、发声等手段增强效果。

3、对学生边学边实验仪器的准备要做到 “ 五不一保证 ”,即仪器不宜复杂,操作技能要求不宜过高,实验规模不宜过大,一次实验所用仪器数量不宜过多,实验时间不宜过长;实验安全要有保证。

4、提倡和鼓励利用身边物品进行物理实验。如果实验所用的材料是学生所熟悉的,就会使学生感觉到亲切,较容易克服思维障碍,能较好的达到实验的目的;如果实验所用的仪器是学生亲手制作的,那么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建立起牢固的相关物理表象,敏锐地洞察其中发生的物理过程,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顺手拈来的、所熟悉的物品做物理实验,这样可以丰富学生实验物品,弥补实验仪器不足,拓展实验探究的时空,让学生真正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

5、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始终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做到“盯住研究对象不放松,时刻注意物理现象的变化,认真思考变化的理论论据。”实验过程中,中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往往会表层、片面甚至错误。而物理规律的表现形式又是多层次、多侧面的。因此,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适当的拓展和补充,尽量让学生能从多层面、全方位去认识物理规律的全貌。

6、注意日常生活中物理现象的积累。注意物理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总之,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必要的一环,也是上好物理课的关键手段之一。只有搞好物理实验教学,才能更好的实现新课程总目标:

1、让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够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

2、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4、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5、养成实事求是,能独立思考,又敢于有根据地怀疑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6、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通过进行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观察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培养学生识别和应用实验仪器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使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总之,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而创造的本质是“创新”,只要对学生个人来说是新的,前所未有的就行,不必过于苛求。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其中,探寻相关想象的变化本质,通过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堂教学气氛宽松、思维活跃,学生的主体性和师生的平等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得到培养,知识面宽,思考问题周密,学习主动性强。学生不仅在学科的学习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还搞了一些科技活动、动手制作简单的实验器材等。“创新”应从基础教育抓起,并落实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上,要不断总结推广,而物理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参与,亲身感受现象到本质的变化过程,探寻七根源。惟其如此,才能学生创新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才能在课堂教学这块沃土上结出丰硕之果。

参考文献:

1、《八年级上下册物理教材》 教育科学出版社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篇2

一、实施反例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 注意反例教学的引入

根据学生年龄、生理及心理特征,以及所学知识结构的不完整性,有时还不具备独立系统地推理论证的能力,思维受到一定的局限,考虑问题可能还会不够全面,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反例教学引入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 注意反例教学的构建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但要适当地使用反例,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构建反例,这实际上是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探索情景.又由于在通常情况下,许多反例的构建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深刻、透彻的理解,并调动他们全部的数学功底,充分展开想象.因此,构建反例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发挥和训练的过程.

例如,在讲授《实数》一节时,我曾安排了这样一个思考题:两个无理数的和是否一定是无理数?学生们马上举出几个反例,如π与-π;它们的和都等于零是有理数.这些反例的共同特征是: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无理数的和为有理数.

在此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地追问:两个无理数的积是否一定是无理数?两个有理数的和或者积是否一定是有理数?一个无理数与一个有理数的和是否一定是无理数?一个无理数与一个有理数的积是否一定是无理数?

这一事例说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经常选择一些典型的数学知识或问题,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构建反例,引导学生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爱护,支持和鼓励学生中的一切含有创造因素的思想和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注意反例教学的逐层深入性

在教学时,反例的构建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结构逐层深入地进行,把某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为一些小的梯度题.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时,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几个判定定理(SSS, SAS, ASA, AAS)后,教师可让学生判断:三个角对应全等的三角形全等;有两边及其中一边所对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全等的反例比较容易列举,例如三角板中的两个三角形.但是有两边及其中一边所对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反例却较难构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先固定某些边或者某些角对应相等以后再让学生构建反例.可以先固定∠A=∠A′,AC=A′C′,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若BC=B′C′=a,说明BC或B′C′可以通过以下作图方法来画出:以C或者C′为圆心,a为半径画弧,a只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此时所画的弧就很可能与AB或者A′B′所在的直线有两个交点,这时再构造出不全等的三角形就减少了难度.

二、反例教学的重要作用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过程应是缜密的.教师可以把以往学生易犯的错误设置成反例,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

例如,判断:对于任意的自然数n, n2-n+11一定是质数.

对于反例的列举,学生最容易想到的办法就是代入几个特殊的数值进行计算.对于这一题,假如从第一个自然数0开始代入验证,我们发现结论是正确的,以后继续代数,一直到10结论也都是正确的.学生往往还没有代到10就已认为结论是正确的了.因为对于代值验证的问题,我们通常能代入三五个值验证都已经很不错了.这一题反例的构建需要从式子本身的角度去思考,通过对式子的观察,大部分学生不难得出n=11时,n2-n+11就已经不是质数了.

在此,常用的构造反例的特殊值法却行不通了,因此反例构建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一个过程,注重反例教学的适当引入不但能使学生发现错误和漏洞,而且可以修补相关知识,学会多角度考虑问题,从而提高思维的全面性.

反例构建是猜想、试验、推理等多重并举的一项综合性、创造性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诱发学生创造力的一种很好的载体.

又如,判断:底面是正三角形,侧面均为等腰三角形的棱锥是正三棱锥.

这个命题看起来条件比较苛刻,似乎正确性不容怀疑,但是条件“侧面是等腰三角形”并不等同于条件“侧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如图,底面三角形ABC是正三角形,DA垂直于平面ABC,并且DA=AB,这样侧面△ABD,△ACD均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BC是等腰三角形,符合题设诸条件.显然此棱锥不是正三棱锥.

在上述反例的探索过程中,学生在新的问题情景中,能享受到创造的乐趣,从而能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刻苦钻研数学问题的热情和毅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篇3

关键词:实验教学;初中物理;重要性;

随着新课改教学的引进,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初中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物理,对物理课难免生疏不感兴趣,学习方法及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形成,因此,教师应从实验课抓起做好各个方面的指导,通过课堂实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同时实验课也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提高物理课教学有效手段。

一、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视实验,才能使物理教学获得成功,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面对枯燥无味的物理课堂有不少学生一上课就睡觉或做其他小动作,因为他们上课听不懂,渐渐对物理课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如何帮助学习学好这门课程是很多教师比较关注的问题。兴趣是影响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只要让学生产生兴趣学好物理课就变得很容易了。

1.通过有趣的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

例如,观察水被加热至沸腾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边实验、边思考:

a.开始加热的烧杯底和内壁是否有小气泡?怎样产生的?

b.初始阶段水温有什么变化?小气泡在上升至水面过程中其体积有什么变化?

c.当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并迅速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增大,到水面破裂时,温度是否变化?瓶口出现的“白气”是什么?

d.如果沸腾时间较长,还会看到水位比加热前有些下降,为什么?

这将膨胀、热传递、气化、液化等知识有机联系起来,通过教师的演示和讲解学生能够很快的理解本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2.利用实验引入课堂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测量长度为例: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教师可以问学生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学生回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教师又问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学生回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西藏到上海的铁路长吗?

学生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西藏到上海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习思想问题,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有利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

二、物理實验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多做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操作能力主要是对基本仪器的使用和数据读出能力,仪器、设备的组装或连接能力,故障的排除能力等三方面的培养。

1、基本仪器及规范使用。

初中物理学生实验涉及的基本仪器主要有:米尺、天平、停表、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等。

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使用这些实验仪器,注意使用的仪器时的规范要求:

第一,了解仪器的使用方法,明确测量范围(量程)和精密程度(分度值);第二,对某些仪器使用前的调零或记下零点误差;第三,牢记使用规则和操作程序;第四,做到正确读取数据。

2、仪器、设备的组装或连接。

要进行一个物理实验之前需要先把各个仪器、部件、设备组装起来,并要求装配和连接必须正确无误,布局要合理,要便于观察和操作;连接要正确、简单;实验前要检查,必要时进行预备性调节。

例如:针对电路连接一例,对于一个电路的连接,我们一般是让学生按照电路图从电源正极出发沿电流方向进行连接,亦可从电源负极出发逆着电流方向进行连接,连接完成后要认真检查连接的正确性,甚至进行试触,以检查连接的正确性。

3、探究实验故障的排除。

实验中的故障排除,不但是一种操作能力。它涉及对实验原理的掌握程度,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对各部件工作情况的了解等,是一种综合运用能力。比如: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电压表的操作规则等等。

例如,在电学实验中,教师要反复强调安培表、伏特表的连接特点及接线位置,让学生学会用欧姆定律正确估算量程,避免量程过大使测量值误差偏大,又避免量程过小使电流烧坏仪表。

每次做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弄懂实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物理仪器,掌握计数、读数和处理实验结果的技巧,能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

三、组织课外动手实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开设课外实验,以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物理课外兴趣活动,指导学生动手做一些简易的小制作,如制作橡皮测力计、潜望镜等。组织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开展实地测量、电路安装等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通过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

综上所述,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动手演示和课外实验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帮助。生动有趣的实验,把"外在"的信息,即物理课题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学习了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和模型,进行各种物理实验,切实加强物理实验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运红、王峰峰.探析设计性研究性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12年12期。

[2]王彬武、张月英。浅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J].山东教育,2012年8期。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篇4

摘要:由于音标教学的缺失或者不重视,使得学生在英语单词记忆和阅读方面有困难,从而影响他们的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学好音标能够让学生提高单词记忆和阅读能力,使他们的综合语言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加强音标学习也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符合新课标下英语教学的要求。

关键词:音标教学

单词记忆

语言能力

自主学习

某七年级学生小D,在英语学习中接受能力很强,对于语法知识能够很快地领悟,也乐于积极开动脑筋思考,但是他的成绩始终处于中游,无法提升。老师和小D都发现他在单词记忆方面有困难,经常把单词拼写得面目全非,综其原因,小D没有学过音标,所以无法找到单词拼写的规律。

还有一个九年级学生小F,在口语测试中只能得到4分。老师在辅导过程中发现他对于大部分单词都不认识,找不到发音规律,往往刚刚学过的单词转眼就忘记了。经了解,小F也没有接触过音标,所以对于字母的发音规律完全把握不到,导致他连口语测试第一部分的阅读材料也无法读顺。

以上两位同学由于没有接受过统一规范的音标教学,在英语学习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由于没有学好音标,无法找到读、写的规律,他们往往比别人多花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仍然无法学好英语。所以统一规范的音标教学在英语学习中是有必要的,这能够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尽快地发现规律,从而避免很多由于不认识音标或音标知识掌握不好遇到的困难,在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音标教学的过去和现在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英语教育极其重视。直到上个世纪末,音标教学在英语教育中居于很重要的地位,考试中语音或辨音题也占一定比重,音标教学始终贯穿于英语教育的整个过程。我国的英语音标教学主要是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完成。学生从接触英语的同时开始接触音标,一般在小学三四年级开始,在初中一年级进行系统学习,音标教学在初中三年级结束(有一部分学生在初中开始学习英语,也在三年中系统地完成学习音标)。这一阶段的教学涵盖了全部的音标和语音知识,学生处在音标的学习和运用阶段。高中阶段和大学则是音标的巩固和受益阶段。

在我国,音标教学使用的是国际音标。国际音标符号(音标)是19世纪末Henry Sweet,William Vietor和Paul Passy受“改革运动”(The Reform Movement)的影响在成立国际音标协会的同时确定的,也是语言学家为了记录语言的语音而发明的一种符号系统。

到了八九十年代,有人提出国际音标过于繁琐,不适用于中国的英语教学;又加上由于考试中有让学生辨音的要求,教材中不仅要求掌握单词的拼写,还要求学生能够写出单词的音标,或者看到音标能够写出单词,加重了学生的负担。2001年中央教育部就规定从2001年秋季起小学英语课不用再教授国际音标,中高考取消了单词辨音的环节,中小学普遍使用的牛津英语教材中也没有了音标教学模块。于是大多数中学将英语教学的重点主要放在阅读、语法、词汇、写作上,而音标教学往往被匆匆带过,一般老师花费5、6个课时就结束了音标教学,这样就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音标一知半解,甚至一头雾水,虽然有些老师在教授新单词时会提及,但是很多学生还是对音标缺乏系统的、全面的认识和运用,仅有的语音知识主要停留在对英语音标单个音素符号的辨认上,不会拼读新单词,特别是多音节的词读不通顺或根本不会读,不会根据读音来拼写单词,记忆单词费力并且容易忘记。

二、音标教学的缺失或不重视可能导致的一些问题

本文一开始出现的两个学生小D和小F,由于语音知识的匮乏,无法找出单词的拼写和发音规则,故产生了单词记忆和阅读方面的障碍,这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他们英语学习的进步,小D还会跟读单词,对语法也有一定了解,但是小F对英语几乎一点都不会。

笔者在所在学校的八年级作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图。结果显示大多数英语达到优秀的学生都学习过音标,并能基本掌握,中等或以下的学生中有部分学习过英标,但是并未掌握好,或者甚至跟本没有学过。大部分学生认为不学习英标或学得不好会在单词记忆和拼读方面影响他们的英语学习。他们所学习的牛津英语教材中虽然单词表部分有音标标注,但是课文中并没有专门的音标教学模块,大多数学生认为增加这一模块是有帮助并且必要的。

正如本文中的事例以及调查结果,学生不学音标或没有学好音标而导致的语音知识匮乏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单词发音和单词记忆方面。虽然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发音跟读单词以及死记硬背记住单词,然而一旦时间久了,他们仍然无法记住这些单词。单词记不住就会影响学生的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学习。学生听不懂,说不出,不会写,就会放弃对英语的学习。这是英语学习的恶性循环。

9%2%24%2%27%37%52%47%学的很好学的一般学的较差没学过

学的很好学的一般学的较差没学过

优秀学生音标学习情况

中等或以下学生音标学习情况

9%2%27%37%单词记忆能力 阅读能力生词拼读能力 听力52%18%55%

有必要增加 不必要说不清

音标学习对于英语学习的帮助作用

学生对于增加音标教学的意见

三、统一规范的音标教学的必要性

1、学好音标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单词记忆能力、阅读能力,以及其他综合技能

单词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英国语言学家George Wilkins说过:“没有语法就只能传递有限的信息,然而如果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传达不了。”新课标下的英语教材以话题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而这要求学生有很大的词汇量,新课标中要求的中考词汇量接近两千,因此单词的记忆问题成为很多学生英语学习的瓶颈。要想突破这个瓶颈,只有让学生掌握扎实的音标知识,了解和学习字母组合的规则,掌握英语拼读规律,就能轻松记住和拼写出单词,且记得牢固。这既能有效避免单词拼写错误,又不需要耗时费力死记硬背,因为扎实地掌握音标知识和字母组合规律之后,就能通过词的读音来记忆字形(拼写),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音标【∫ən】由字母组合-tion,-sion发出,因此学生可以轻松地记住以-tion,-sion结尾的复合词,不再害怕这些看起来长长的多音节单词,如station, translation, pronunciation, decision等。

同样的道理,当学生看到这个字母组合的时候,他们也能够迅速反应这些后缀的发音,可以大致猜测有此类后缀的单词的发音,那么在真正学习这些词的时候就会比较轻松并且印象深刻。最终的学习目的是见到生词就会读,会读的生词就会写,会写的单词就会说。发音准确之后,不仅能提高阅读能力,听力水平也会相应地得到提高。词汇量大大增加,听、说、读的能力也能提高,那么写作水平当然也会得到改进。

2、学好音标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学习效率教学音标的目的不仅是认识48个音标,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音标的拼读来学习英语的能力。如上所述,一旦学生掌握扎实的音标基础和字母组合规律,他们就能够自己根据音标准确发出生词的音,并且能够轻松地记住这些词。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学好音标之后可以自己查阅字典,学习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这能够让学生减少对老师教学的依赖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不仅仅体现在学习能力的提高上,也体现在学生的心理认知上,也就是说,学生不仅要“会自学”,也要“想自学”。积极的心态能够对学习产生促进作用。初学外语的第一大障碍就是发音问题。发音不正确就听不准,读不好,更谈不上用英语交流,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语汇的记忆和积累,长此以往,学习者会对英语产生畏惧心理,甚至在英语学习中失去信心。相反,学好音标之后,学生就能够读准音,单词记忆能力得到改进,学习效率大大改进,对老师教学的依赖性减少。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成就感、自信心也不断提高,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这就是使学生愿意自主学习英语的动力。

3、学好音标符合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学习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音、词汇、语法的掌握是基础,属于基本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新课准》通过一张课程目标结构图直观地展现出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这五个部分的整合发展基础之上的。《新课标》共有七个附录。主要收录了语言知识部分的学习项目,如:语音项目表、语法项目表、功能意念表、话题项目表和词汇表。其中语音、词汇、语法的掌握是基础,属于基本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语音学习是《新课标》所要求的教学内容之一。语音是语言结构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学习任何一种语言总是从学习发音开始,所以音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据一定的地位。

加强音标教学是当前英语教学的趋势,能够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中的一些问题,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也符合新课程标准下英语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尽管过去我们的音标教学中存在着过于繁琐、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问题,音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仍然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我们注意音标教学方法,增加趣味性和使用性,而不是为考试而教学,相信我们会让学生学好音标,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篇5

文安县大柳河镇中学 王震

摘要:英语听力教学不断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英语教学师资队伍也日益递升专业水平。但是,初中学生在听力方面依然是薄弱环节,必须加强听力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英语 听力教学 朗读

参考文献:顾曰国《英语教学法》,外语教学与研究社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1,3,6期 作者:赵芳

听、说、读、写在英语教学中尤为重要,其中,听是获得语言信息和语言感受的最主要的途径,是其他技能的基础。训练听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语感,让学生增强学好英语的信心,从而以“听”带动“说、读、写”,提高英语综合水平。然而如何有效地组织听力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水平,却是一件令师生头痛的事,也是摆在师生面前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一、听力训练中常见问题在听力训练过程中,学生普遍反应听力水平无法提高,听力效果不够明显。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存在以下障碍:

1、心理障碍:许多学生在做听力训练时,往往感到心理紧张,甚至大脑一片空白,什么也没听进去。

2、读音障碍:有些学生对读音重视不够,没有掌握单词的准确发音,尤其是对语音相同或相近的词,不能辨听一些易混淆的音素。有些学生即使掌握了单词的准确发音,但遇到连读、弱读、爆破等朗读技巧时,又显得束手无策。

3、词汇障碍:在听力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生词,有些即使不是生词,但由于不常用或是有些生疏的词汇,也会给听力效果带来一些障碍。

4、文化背景知识障碍:由于所属同家不同,所接触的异国文化习俗、风土人情、日常生活、传说、时事、人物、科普等与自己国家的有所不同,这也会给听力中某些涉及异国文化背景的片段造成文化上的stock。学生如果对西方的感恩节、愚人节不了解,就会感到迷茫。

5、方法问题:有些同学的英语基础很好,可就是提不高听力,这可能就是方法问题。听力训练到了一定阶段,要侧重于整句整段甚至于整篇的理解,而不能只停留在词与句的理解上。如果只注重词与句的理解,语速快了,就跟不上,自然也就听不懂。

二、排除听力问题的技巧和方法自我放松在做听力训练时,教师告诉学生要消除紧张心理,自我放松,就像旁听者在听两人对话一样,尤其是对初听者,自我放松尤为重要。对于初听者,可以采取多次重放重听的方式,使其消除紧张状态。带着问题听有些学生特别是初

一、初二的学生,材料听了两遍,结果一脸茫然,根本没听进去。这是由于他们跟不上说话者的速度,反应不过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指导学生在听录音之前先浏览一遍题目,有时也可充分利用题与题之间的暂停时间间隔去浏览答卷上的内容,先对所听范围和大意有个大致了解,然后再带着问题听,并让学生养成这样一种习惯。听清关键词通常情况下,我们有可能不能彻底听清、听懂每一个音素、音节、单词或词组,但只要我们听清了关键词或关键因素,同样可以做出正确的答案。例如有这样的一则听力材料:Did

在听短文时,由于短文较长,为防止听了下句忘了上句,可对文中一些关键词如时间、年龄、人名、数字等作一些速记。集中注意力听力训练有别于其它训练,其特点是所听内容在规定时间内听完后不会再现,特别是在考试中不可能中途停下或反复去听。这就要求听力训练时保持头脑清醒,注意力高度集中,但注意力集中并不等于紧张害怕。平时在组织听力训练时,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注重上述除去听力障碍的方法与技巧,给予学生必要的听力方法指导,使之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同时教师在常规教学中也要采取积极的教学方式来加强听力训练,提高学生听力水平,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

三、听力训练要贯穿常规教学听力从根本上说,是语音、语法、词汇综合应用的能力,在信息反映到大脑的一瞬间,听者必须将所有英语知识调动起来去听音辨义,这一过程不仅涉及英语语音、语法、词汇等基础知识,还涉及对有关事物背景知识的熟悉程度及个人经验和积极参与等等。因此听力水平的提高并不是独立的,它与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

①夯实基本功教师基本功要扎实人们常说:“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中国人学外语,缺乏交际氛围,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小县城、小城镇,几乎没有外国人,更谈不上有交际的机会。学生学习外语主要依靠教师,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标准的口语,丰富的词汇和过硬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这里,学生听到的第一句外语来自教师,学生所学的第一个音标出自教师,只有教师教得标准,学生才能学得正确。因此教师要不断充电,提高自身素质。学生基本功要扎实前面已经谈到“读音障碍”是影响听力效果的障碍之一。因此学生在学第一个音标、第一个单词时,就要重视读音问题,力求标准。听力理解的过程是从辨音开始的。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语音、语调不过关,就无法辨别听力材料中语句的含义。同时还要注意朗读技巧,如连读、爆破等。

②功夫在平时听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停滞不前,亦不可操之过急,要注重把日常教学过程贯穿其中。尽量使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新教学大纲指出英语学科教学要“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与学生交流、阐述课文内容、讲解练习,一开始,学生感到不适应、困惑,但坚持下来,不但使学生养成用英语思考的习惯,而且能使学生更注意听讲,跟上教师的步伐,渐渐的潜移默化,听的能力也就提高了。利用教材组织听力中学教材几乎每一课都配有适量的录音,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部分进行听力教学。有的教师在处理这一部分时,听一遍算了;有的由于某些条件限制(如经常停电等),认为学生反正会读,干脆不听;有的以教师领读取而代之,笔者认为这一部分非但要听,且要多听,要采取多种形式来听。因为:首先,磁带上的录音都是由权威人士朗读录制,是相对地道的英语,比一般教师读得更标准。其次,听力取材要精,要与教材同步。那么听教材上的课文、对话是再没有比这更同步的了。

第三,学生一般都不同程度的预习了教材上的课文、对话,因此听力材料相对来说比较熟悉,听熟悉的材料使学生没有了心理负担,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听力水平,增强学生自信心。那么针对课文,对话,笔者认为可以这样进行听力训练:A、先让学生合上书,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有关课文、对话的问题,让学生听录音回答问题,看能听懂多少。B、打开书本,重放录音,让学生听朗读技巧。C、跟读。这样听三遍若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可多听几遍。认真处理好每单元的词汇和听力初中课本每单元都有一些听力题,每单元的词汇也都配有录

音。有些教师为了赶上课进度,常把这部分省去,殊不知这不但是练习听力的好素材,而且能纠正单词的读音,可千万要处理好哟。

广泛阅读,扩大词汇量掌握大量的词汇,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对于词汇问题,第一要求学生熟记已学过的词汇,要经常复习,以防遗忘;第二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对于阅读中遇到的词汇(特别是生词)要做适当记载,扩大词汇量,同时要多阅读介绍异国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的文章。

专项训练不可少只靠平时的练习是不够的。因为尽管平时的听力训练多,但学生却是被动的听,很少设置配套的训练题,导致学生动脑机会较少,而且听的材料也不够全面,故学生听力水平提高不大。因此每周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听力专项训练。利用听力训练册与课本同步的《初中英语听力训练》为我们的听力练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此《听力训练》难易适度,紧扣教材,题型全面,还附有答案和听力材料,是很好的听力素材。每学完一个单元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听力练习。在听的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听力技巧,同时处理一些突发问题,既不可看完录音材料后再听,也不可边看边听,因为任何形式的听前看材料都会掩盖或削弱在听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不利于听力水平的真正提高。如果反复听还是听不懂的话,此时可带着问题看录音材料,然后再听;这时要特别注意外国人的朗读习惯和技巧。总结经验,悟到语感,这也许就是听力水平提高的过程。课外作业上的听力材料不可忽视与教材同步的课外作业,每单元也分为听力训练和笔头练习两部分。这部分听力训练的有些内容就是从书本上摘下的句子,然后进行听录音填空。笔者认为它也是相当有价值的:一,它可以重现书本知识,但又不仅仅是简单的听,还要动手动脑,所以它不但可以练习听力,而且可以检测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熟练程度。

二、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书本知识。

三、是练习听力好材料,达到较好的听力效果。

努力营造英语氛围亚力三大曾经说过:“掌握一种语言,首先是听懂,听懂比重占90%。能听懂你才觉得舒服,听不懂就会觉得不自在。”练习听力时,许多学生抱怨听不懂,因而丧失了听的兴趣,往往半途而废。其实,即使听不懂也是一种学习,只不过自己觉察不到而已。虽然暂时听不懂,但耳膜已经开始尝试着适应一种新的语言发音,大脑在调整频率,准备接受一种新的信息代码,这本身就是一次飞跃。

所以切记:听不懂时,也在进步。练习听力,要充分利用心理学上的无意注意,只要一有时间,就要打开录音机播放外语磁带,使学生处于外语的语言环境中,也许没听清楚说些什么,这不要紧,学生可以随便做其他事情,不用去有意听,只要他们的周围有外语环境的发音,他们的听力就会提高。

四、多方位挖掘新资源提高听力水平并非一日之功,它需要你常听不懈。因此除了在日常教学中落实听力训练外,课外时间也不能中断。教学大纲指出:“课外活动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有利于激发兴趣,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培养能力”。因此,可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举行一些课外活动,如:学唱英语歌,朗读比赛,组织学生看一些英语原版经典电影、VCD,电视等。笔者清楚地记得曾让学生观看英语原版经典VCD《白雪公主》,《魂断蓝桥》。学生不仅能够接触到优美的英语语言文化,激发他们学英语的兴趣,而且能由被动的听变为主动的学(模仿),完成一定的听力信息量,逐渐由量变产生质变,在听力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英语听力更是如此,即使中断一个短暂的时期也会忘掉许多学过的词汇和用语,且“三天不听耳生”,听起来“似曾相识”的词,却无法快速反应过来。似乎少了什么。少了什么呢?语感!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篇6

摘要:中国有句古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说明诵读是学生了解文化、走进语文世界的重要敲门砖,特殊捷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语文教学知识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艺术、文化、思想都离不开语文教学,先天优势,使得语言教学在各教育阶段都占据重要地位。《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诵读教学的相关规范与控制指标,强调了通过诵读提升初中生语文文化常识、素养的主导作用。基于此,本文将结合诵读教学在实践中的魅力,深度解析对于初中生来讲,语文学习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初中语文;素质教育;诵读教学;魅力所在

初中是学生语文文化、素质积累的关键期,为了使学生拥有更广阔的眼界、了解认识到更多的知识,语文教师们通常会选择提高学生阅读量,积极鼓励他们诵读国内外名著,使其提升语文整体感知。朗诵看似是教学中一种独特的方式方法,但其教育效果显著,从古至今,一直传承不息。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受现代化教育潮流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学在发展上推陈出新,多媒体、现代化学习区、远程教育等教学模式被引入,并先后充当教育主体。经过多年实践,教育专家们、教师意识到,语文教学虽应融入社会、时代,但依然要秉承传统教育的模式,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挥。作为初中教育的关键环节,诵读教学一直备受重视,如:在许多初中学校中,“早读”已经成为习惯,或朗读文章、或背诵课文,亦或研习英语文章,在一天的黄金阶段,教师将宝贵时间留给了诵读。(鑫翔 文字 Q 一 八 二五零 二八 二七)又如:在教学中,老师会在课文学习之前,让学生每人朗诵一段课文,总体捋一遍之后,再开始教学,与默读相比,诵读在课堂上引起的学生关注度要强很多,这也从侧面的展现出了诵读的重要价值。从教学表现上看,诵读教学并不属于独立的教育体系,其穿插到了语文课堂教学、课后教育引导中各个步骤,使用率很高。

二、诵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育中的应用解析

上文提到,在语文教育中诵读教学备受教师青睐,是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此,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围绕诵读教学具体的实践应用问题,展开讨论。

2.1充分发挥朗诵的“未知价值”

人都有求知欲望,当面对一个未知的事物时,人的学习欲望是最强的,这点在初中教学中屡试不爽,同样的,朗诵也巧妙的把握住了这一心理特点。诵读的时候,学生的思想是独立的,存在特殊的空间中,只跟随文字的心理指向而变化,产生的“阅读期待”,会引学生“入境”,加深对文字的体验和思考。如:在《喂——出来》教学中,由于课文科幻微小说,与叙事类文章不同,其背后隐藏着深刻含义,人终将会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而付出代价。课文题目很吸引人,老师首先让一组学生阅读,分好段,每个学生按次序阅读,阅读完毕后,由下一组同学讲述文章具体讲了哪些问题,那个“洞”有什么寓意吗?最后掉下来的石子和“喂——出来”又代表了什么?(鑫翔 文字 Q 一 八 二五零 二八 二七)学生们的回答各异,之后,再让下一组学生,朗诵课文,同样的分段,阅读后,由最后一组同学再一次回答上述问题。反复朗诵、反复思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在心目中对文章故事的记忆,还能最大限度的让文章突出的几个点扎根在学生思维中,深入研习。在这里,诵读教学的关键是强调文章重点、使文章结构清晰,尤其是老师在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文章之后,“喂——出来”在语气上的震慑力被充分发挥出来,更能引起学生关注。由此可见,朗诵的目的有很多种,实现路径也有很多条,它的“未知价值”非常丰富,仿佛一个引子,让学生透过一次次朗读,带着问题阅读,从而找到答案。2.2烘托“诵读”的美

每个学生的朗诵能力不同,一般情况下,女生在朗读时的情感会饱满一些,而男生相对差。在很多初中学校,设有“朗读比赛”,其目的是锻炼、培养学生朗诵能力,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认识到诵读的“美”。好的朗读,能愉悦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还能让朗读者有一种成功的满足感,在能力培养阶段,语文教师们通常会树立代表,引用例子。如:王在恩创作的《好嘴杨巴》是一篇民俗文章,作为一部小小说它十分适合在朗诵比赛中表演。为了让学生领悟到阅读的魅力,语文教师会使用“先由教师范读,后由学生跟着读,再由学生练习着读,有时还得背诵”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按照既定的“模板”有感情的阅读。此外,诵读还为语文教学增添了活力和生气,原本鼓噪、乏味的课文,会压抑学生思维、情感,以朗读、比赛的形式丰富课文,有助于建设不一样的学习情境。又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课文中描写春的词汇轻柔、优美,充满生机,比方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在阅读情感上,必须要有期望、欢快、缓慢的语调,方能展现出时间的“过程”,让文章富有空间感。揣摩文章在朗诵过程中的美,也是学生深度解析文章的必要,二者互帮互助,共同促进,十分有效。此外,学生还能通过朗诵《春》,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在脑海中分别勾画出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的画面,将文章中深藏的“美”表现的淋漓尽致。

三、基于素质能力培养目标的教学发展

对于初中学生来讲,语文是较为轻松的学习科目,因为它来源于生活,出自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情感上亲切、在思想上贴近于学生,所以学生们更乐于积极的投入语文科目的学习中。然而,为了推行基于素质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目标与任务,广大教师应积极改革诵读教学,优化朗诵的教学价值和能力,促进其承袭与发展。首先,诵读教学必须贴合语文教学实际,以课文为主,课外教材为辅,如:老师在课堂上针对适宜朗诵、诵读的文章展开专项训练,锻炼学生的诵读能力与习惯,并鼓励学生在课外生活中多读一些国内外名著、文章,以丰富自己的知识素养;(鑫翔 文字 Q 一 八 二五零 二八 二七)其次,重视诵读教学技巧和理论的推陈出新,一方面,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不要限制、过度规范他们在朗诵时的语音和腔调,允许他们运用新方法、新技巧,另一方面,引入一些具有时代感的文章,透过诵读教学,将这些文章中的先进思想转接到学生脑中,使他们在阅读文章、理解文章时的思想丰富起来;最后,重视教师范读,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过硬的诵读基本功,有熟练的朗读技巧,能传授给学生一定的朗读知识和朗读技巧。

四、结论

总而言之,诵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在未来教育发展中,它的影响地位依旧会有增不减。快节奏的社会,让教育教学的目的性更强、任务更加繁重,尤其是初中学生们,他们每天需要面对大量的学习任务,高强度的学习节奏严重压榨了他们解放思想、释放天性的机会和空间。为此,广大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诵读教学,净化学生们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拥有更加自由、独立的认知空间和惬意环境。

参考文献: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篇7

关键词:物理实验,学习兴趣,观察能力,创新精神,德育教育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物理概念、规律、原理等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出来的, 初中物理教材大篇幅安排了探究实验, 为物理教学提供了支撑, 离开了实验, 物理教学便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所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 就会主动去求知, 去探索, 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 好奇心比较强, 上好实验课,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是把学生领进物理学习之门的钥匙, 所以课堂上要多做生动、新奇的实验, 吸引学生注意力。比如在讲沸点与气压的关系的实验时, 先将烧瓶中的水烧至沸腾, 然后停止加热, 待水刚刚停止沸腾时, 用塞子塞住瓶口, 将烧杯倒过来, 向烧瓶底浇冷水, 会看到水重新沸腾。学生会很费解, 觉得不可思议, 可奇迹却偏偏发生了, 学生很想知道其中的奥秘, 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演示实验直观和清楚, 老师可以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直接做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比如在学习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一节《杠杆》一节导入新课时, 我将生活中常见常用的剪刀、修剪树木花草的长剪刀、瓶启子、指甲刀直接演示给同学们, 并顺势势询问“这是什么?生活中我们使用时会觉得省力还是费力?”从而有效迅速的导入教学。有些章节可用实验室里的仪器模型, 比如电流表、电压表的表盘、托盘天平、游码标尺等实验器材直接演示, 既直观又形象。有些特别抽象的物理情景、原理, 可以通过制作幻灯片配上恰当的、幽默的旁白或者是教师在一旁适时地口头演说, 变抽象为形象, 变枯燥为乐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下载相关教学视频,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比如说像磁感线的分布情况, 电流的流动方向, 光线的传播方向等等, 这样不仅便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共同参与学习, 促进学生实现立体思维, 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也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虽然辛苦了些, 但对学生来说却是受益匪浅。

三、实验可以使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科学探究作为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 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动手操作能力, 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 使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比如在讲导体电阻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巧妙的把平面镜换成玻璃板, 从而确定像的准确位置, 进而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使学生学会等效替代法;音叉的振动不易观察, 用乒乓球摆动的幅度放大音叉的振动, 使学生领会转换法, 物理教学中还常用模型法、类比法等科学研究方法, 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建立科学的方法论。

四、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以往的教学纸上谈兵, 导致理论与实际脱节, 即使实验也是验证性实验, 很少有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 而课改后的物理教材中的探究性实验要求学生从器材的选择、实验的设计及实验操作进行探索,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了素材。

在实验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不断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激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探索手段提出种种假设和猜想, 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如凸透镜的实验教学时, 有学生就大胆地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果用一块不透明的薄木板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 光屏上还能呈现一个完整的像吗?这个像与未遮挡时的像有没有区别?要鼓励学生们亲自动手齐心协力并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设想、验证, 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个过程中, 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 学生才是主体。教师要适时地鼓励他们自主地探究与合作学习。分组实验中有几点要注意: (1) 组员的合理搭配, 特别是组长 (必要时可培训) 要起到领军人物的作用 (也就是其它组员的一个小老师) ; (2) 实验前, 一定要预习实验内容, 原理, 步骤, 注意事项等, 做到成竹在胸; (3) 组长带头, 指导和督促组员完成实验; (4) 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异常情况或一些学生有独到见解的地方, 对新的思路, 要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教师在这个环节一定要做好指导工作,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另一方面使学生在从问题的提出、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价总结中主动地探索, 获取知识, 从而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除了通过教科书中的实验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之外, 还可以通过一些有趣有用的实验性题目, 达到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比如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试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 更换保险丝, 正确连接日光灯、楼道声控灯、安装空气开关等, 使学生能够解决日常生活的电路故障, 从而达到学以致用。

小实验、小制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用饮料瓶做系列实验、讲浮力用土豆挖船、用医用点滴管做潜水艇模型, 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实验, 使学生乐于动手, 勤于动手, 不断享受成功的喜悦。

五、有机渗透德育教育

物理实验是用事实说话的, 所以要尊重客观事实, 不能主观臆断, 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以及严谨的科学精神。奥斯特实验证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电磁感应现象证明磁可以生电, 培养学生联系的观点;手拍桌子手会疼,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则说明矛盾的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作为摩擦, 人走路时是有益的, 而大机器的轴与轴承之间的摩擦又是有害的, 教会学生要会一分为二的看问题。所以我们要做好每一个物理实验, 寓德育教育于教学之中。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3-009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3.060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只有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的是引导作用,一切忽视学生个体主动性的课堂,都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也不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家的实力强弱和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密不可分,其中阅读能力成为重要的部分。文言文作为古老民族的文化,在整个民族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一、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学习文言文可以真正地认识和了解历史文化

只有学好了文言文,才能了解并深刻地认识到我们的祖先,懂得我们的历史,从而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民族文化。在初中阶段学习文言文,是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起点,为进一步地认识了解并热爱祖国文化打下基础,对学生的文化素养的形成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初中阶段学好文言文,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更是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初中语文教学要承担的使命。

(二)学习文言文是进一步学习汉语必备的基础和工具

学好文言文,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整我古代汉语知识,了解汉语源远流长的历史,热爱我们丰富的汉语文化。初中文言文的教学如果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开端,那么学生在初步接触古代汉语的同时,就会对文言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文言文还具有德育功能,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德育摆在首位,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关注。中国古代的许多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也都可以开发其德育的功能,批判地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发扬民族精神。现在,初中语文课本的文言文大多是思想内容纯正的作用,方便学生加深记忆,领会掌握。

(三)学习文言文能够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

文言文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本,很多优秀的文言文都是我们创作的题材,也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素材。因为文言文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的人文风俗。古为今用,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都可以提高现代的写作能力。文言文还是医治中学生不良文风的良药。文言文的背后是我们几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这些历史文化不管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题材上都是中学生学习写作的范文。中学生由于课业负担过重,很多时间都用在练题上,忽视了语文的课外阅读,因此很难积累一定的素材,写起作文来比较困难,这就出现了“学语文,怕作文”的现象。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语言上的简练,内容上的言之有物,形式上的构思巧妙,学生只有经过丰富的阅读和积累,才能信手拈来。

(四)学习文言文可以提升学生人格,培养学生的审美

文言文教学具有的认识作用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求真精神,而文言文具有的提升人格的作用侧重在于培养的品质。我国传统的文化蕴涵着深厚的人文内涵,传统文化中的生命意识、宽容意识等,都是当代中学生必不可少的。因此,对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重视,就是对语文素养的重视,就是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视。中国历来都是讲究美德和道义的,古人写文章能以此为责任,引导学生在透析古代汉语的同时,学习古代仁人志士的为人处事。文言文的审美价值是学生热爱文言文的前提,学生只有突破古今语言的局限,深入到文言文的内容中,才能对阅读的激情加深,学生在认识上才会超越时空。

二、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

(一)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提高文言文教学,需要从日常生活入手,也就是试图从学生的经验中获取教学的灵感和预设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课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达到最佳的状态。

(二)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地评价,更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增强自信心。新课程改革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在平时的备课中,不仅要吃透教材,还要尽量地搜集、制作和教材相关的知识,善于从学生的心理出发,使学生和教师产生共鸣。

(三)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新课程改革要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作为引导者。在我们的周围,教学中仍然还有很多现象,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熟悉清楚的地方,教师会不断地讲解,但是真正需要学习的东西,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文言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的语文水平起着关键的作用。相信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将文言文学习做到最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玉.文言文价值的再认识[J].科技创新,2011(4).

[2] 张冰洋.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J].时代周刊,2010(1).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篇9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试论“三生教育”在初中教学中的重要性

姓名:王立军

学校:和田电大本部 专业:教育管理

年级:2011春教育管理本科班 学号:1165001211144 指导老师:冯志宁 时间:2012年10月 试论“三生教育”在初中教学中的重要性

目 录

一、“三生教育”的涉及内容的分析„„„„„„„„„„„„„„„„„1

(一)生命教育内容的分析„„„„„„„„„„„„„„„„„„„„1

(二)生存教育的内容分析„„„„„„„„„„„„„„„„„„„„2

(三)生活教育的内容分析„„„„„„„„„„„„„„„„„„„„2

二、“三生教育”在初中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3

(一)初中教育中的辍学问题„„„„„„„„„„„„„„„„„„„3

(二)初中学生的生存能力问题„„„„„„„„„„„„„„„„„„3

(三)中学生教育过程中理论与生活实践脱节问题„„„„„„„„„„4

三、“三生教育”在初中教育阶段的完善措施„„„„„„„„„„„„„4

(一)引导学生全面系统的认识“三生教育”

„„„„„„„„„„„4

(二)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引导„„„„„„„„„„„„„„5

(三)充分利用社会新闻资源,理论联系实际„„„„„„„„„„„„5

(四)利用好家庭中的有利因素„„„„„„„„„„„„„„„„„„6

(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6

(六)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6

(七)善于学习和借鉴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7

四、结束语„„„„„„„„„„„„„„„„„„„„„„„„„„„„7

五、参考文献„„„„„„„„„„„„„„„„„„„„„„„„„„„8

试论“三生教育”在初中教学中的重要性

【内容摘要】 初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团体,可塑性很大,因此在初中开展“三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非常重要。通过“三生教育”,让学生知道生命是宝贵的,从而懂得热爱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关注安全;学会保护自我;感恩父母,报效社会。

【关键词】“三生教育”;初中教育;重要性。

“三生教育”是以学生为本,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紧密联系,融为一体的系统教育,之间互为条件,密不可分,相辅相成。通过实施“三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最终实现能为自身,为家庭,为社会,为人类缔造幸福,和谐的人生价值。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学家将这一年龄段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期”,这时期的学生感情特别敏锐发达,思维特别活跃,开始对各种事物提出疑问,并试图去探索和解答,形成自己的看法和判断,这些生理变化引发了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在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三生教育”尤为重要.通过生命教育使教育者知道什么是有意义的生命,什么是自然生命;通过生存教育使受教育者知道什么生存,什么是有意义的生存,学会生存,挑战生存,提高生存能力;通过生活教育,使受教育者知道什么是生活,什么是有意义的生活,怎样来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幸福包括个人幸福,他人幸福,家庭幸福,人类幸福,还包括自然幸福。就是通过“三生教育”使受教育者认知生命的价值,增长生存的智慧,培养生活的信仰。“三生教育”其实在着力构建现代教育价值体系。从根本上讲,“三生教育”的意义在于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确立正确的价值观,而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地讲,“三生教育”并不是教育理论创新,而是对教育本真的一种回归。

一、“三生教育”的涉及内容试析:(一)生命教育的内容试析:

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和发展生命。尊重生命是基础,珍爱生命是关键,发展生命是目的。生命教育就是要让每个学生懂得生命的可贵,让他们知道,母亲生育了我们,极不容易。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因为它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它是承载着家人,朋友的真挚的爱。那种想活就活,想死就死的念头是一种极不负责的表现。要让学生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认识个体生命和他人生命的生老病死的过程;认识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最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二)生存教育的内容试析:

“生存教育”是关键。生存的概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危机状态下的生存,涉及生存意识和逃生,救护知识。生存意识属于人生观和心理问题。逃生救护知识适宜于专题讲座和模拟演练的方式进行。二是生活条件极其恶劣,人们只能处在最低要求的状态和由此产生的意识和行为;三是一般意义的生存,也就是认得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生存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认识生存及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把握生存规律,提升生存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强化生存意志,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正确的生存观。通过生存教育要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的有效知识和技能,建立适合个体生存的要求,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难,善待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劳动能力,能够合法、高效和较好的解决安生立命的问题。

(三)生活教育的内容试析:

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他认为生活教育具有六大特点: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树立正确的生活观。要使学生理解生活的最终意义就是追求幸福生活。要帮助学生确立为个人、家庭、国家和人类的幸福生活而努力的奋斗理想。要帮助学生理解生活是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和公共生活等组成的复合体。要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学习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要帮助学生学会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生活追求。要教育学生学会正确的生活比较和生活选择,理解生活的真谛,能够处理好收入与消费,学习与休闲,工作与生活的关系。生活是“三生教育”的核心内容,人生在具体的时空中表现为生活,生活的总体就是人生,对生活起指导作用的人生观,是解开人生之谜的金钥匙。

二、“三生教育”在初中教育中所遇到的问题:

“三生教育”坚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三生教育”应坚持七项基本原则:一要坚持人本性原则;二要坚持求真性原则;三要坚持实践性原则;四是坚持整合性原则;五要坚持规约性原则;六要坚持开放性原则;七要坚持创新性原则。实施“三生教育”要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系统一的基本途径;要把握科学的方式方法,克服初中教育面临的困难,结合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要求,依据新课程理念,本人通过研究,“三生教育”在初中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初中教育现状,初中的教育主要是由于经济、教育、文化等多方面影响,体现在贫困学生多,学生家庭苦难;家长对教育的不够重视;家庭教育问题严重;学校资源不足,教学环境落后;教师资源流动性大;教育观念滞后,总体素质不高;新的理念和现实矛盾突出,而“三生教育”在初中的实施更具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初中教育的辍学问题

初中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是家庭贫困和厌学造成的。现在国家和教育部门的关心和帮助下,一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是没问题的,可见学生的辍学和他们的生活教育有很大的关系。他们没有生活目标,也没有生活的条件,因此常常会感到生活的无聊,学习无聊。左拉说过,“生活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

(二)初中学生的生存能力问题

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生存观念的教育。莎士比亚说:“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生存教育是指人们对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泥石流、龙卷风、雪崩。事故事件如传染病疫情,动物疫情等;社会安全事件如恐怖主义等造成的危害和影响人的认识,指导人们在各类出发事件发生时,如何面对事故,冷静判断,规避风险,自救救人,提高人的生存能力。从这一理论出发,结合初中生的特殊性,在生存教育方面,应该突出的的是适应科技发展的生存能力,即科技能力,例如:电脑电子产品在初中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等。

(三)中学生教育过程中理论与生活实践脱节问题:

许多中学生独立意识和生存能力欠佳,大部分学生只读书学习,生活常识一无所知,例如:不会洗衣服,不会做家务,出现“会读书的不会干活,会干活的会不读书”的尴尬教育。例如:某校初一新生入学不到一个月,一个年级八个班里,竟有40多名学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有的是在上学路上摔了手脚,有的是在楼道里打闹伤了头脑,有的是在体育课上弄成了骨折等。

三、“三生教育”在初中教育阶段的完善措施:

实施“三生教育”,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社会教育是保障,必须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统一的基本途径。开设“三生教育”教育课程,真正使“三生教育”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具体完善措施如下:

(一)引导学生全面系统的认识“三生教育”

通过对“三生教育”基本内容进行学理分析,由此来认识“三生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以学生为本,对刚入学的新生进行“生命、生存、生活”的系统教育。有教育人士说过,在人的自然生命不断成长完善过程中,培养人的生存能力,是每一个人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生存中所需要的每一项技能,都是通过教育来获得的。当然,不少中学生的生存能力较弱,生存教育只在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生存观念,学习有自我保护,有自救知识和技能,有利于远离危害和侵害,从而使生命得以维持和延续,同时又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初中是学生独立思考性和依赖性并存交错的时期。他们一方面已产生独立感和成人感,但另一方面,对自立带有不少片面的理解,对父母老师以及他人有着很强的依赖性。生活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确立正确的生活目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教育。当代中学生叛逆思想很严重,比如:回家跟父母要钱,如果要多少给多少,就说爸妈真好。如果得不到满足,就对父母说:“你们是不是我爸妈?”或者说“我是不是你们亲生的?”这让父母听后很痛心,许多孩子不理解父母的苦衷,上学不用功学习,常常惹是生非,甚至跟父母“唱反调”。结合这些实际情况,在“三生教育”课上,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换位思考,现身说法。具体办法是,请一名同学扮演“父母”角色,几个同学扮演“子女”角色。让他们自己来明辨是非,探讨如何处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亲子”矛盾,怎样才能到才能让家人和谐相处。通过这种教育活动,让大多数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而达到“三生教育”课的教育目的。

(二)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引导

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从简单到复杂,从概念到事例,深入浅出的,通过易懂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例如:在教学《珍惜生命,与爱同行》一课时,创设一下两个情境:第一个情境: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一幅幅悲壮而惨烈的图片,看到这些图片,学生和教师都沉浸在一种悲壮的气氛中。第二个情境:播放媒体《生命的列车》,并让学生轻轻的趴在桌子上闭上眼睛,然后想象自己和同班学生被困在一个山洞里,山洞就要倒塌,只有一个人离开的机会。而老师则随着媒体中悠扬的口哨声,轻轻朗读着“不久从前,我读了一本书,书中把人生当做一次旅行,人生一世,就好像搭车旅行„„”。媒体播放完后,抬起头来的学生都已热泪盈眶,当问到“你会把生的希望留给谁?”时,没有一个学生回答是自己,都希望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而在模拟写遗书时,很多学生都写到:“爸爸,妈妈:请原谅我的不懂事,我无法报答你们的恩情„„”等。通过两个情境的设置,音乐的烘托和教师激情的渲染,把学生们的情绪、情感一步步推向高潮。这是一堂成功的“三生教育”课,它不仅仅是说教,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

(三)充分利用社会新闻资源,理论联系实际:

充分利用社会新闻资源,理论联系实际,有效的引导学生来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他们树立社会责任感。

教材是以本有字的书,会生活却是一本无字的书,它本身就是一本内容及其丰富的“活教材”。使用好这本活教材,会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利用课余时间,组织部分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把生命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学生对自己,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增强爱心和责任感,以培养自信、乐观、顽强、自律、宽容、合作为主线,结合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发展要求,构建沟通学生心理的桥梁,采取预防与疏导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个别咨询与辅导,开设心理咨询室,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增强调节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四)利用好家庭中有利因素

多与家长联系,利用好家庭中的有利因素,沟通亲子关系,排解亲子矛盾,帮助学生树立家庭责任感。

有家庭责任感是初中生必备的思想品质,一个有家庭责任感的人,长大才能有社会责任感,有社会责任感的才能有所作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每一个人应具有家庭责任感,应培养学生关心家庭中发生的事,主动为家庭分忧解难,体谅父母的疾苦。让学生知道每一个家庭成员不论年龄大小,在家庭中都应承担不同的责任,当在享受家庭温暖的同时,也要为家庭生活美满幸福奉献一份力量,让初中生具体做到主动承担家务,当家庭遇到困难时要尽量分忧解难,不向父母过分要求等。多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彰,从而带动在家庭中表现不好的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家庭责任感。

(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把生命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学生对自己、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增强爱心和责任感。以培养自信、乐观、顽强、自律、宽容的良好品质。结合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发展需求,构建沟通学生心理的桥梁,采取预防和疏导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个别咨询,辅导,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增强调节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六)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三生教育”最根本的就是要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让他们先学会做人,即按照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去为人处事,严于律己,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同时,为了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号召学生们相互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反映,让那些诸如抽烟、喝酒、打架斗殴、乱涂乱画等不良行为得到有效的遏制。强化“三生教育”,需要开展一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歌咏比赛,书法比赛,象棋比赛,篮球比赛等,进一步落实“三生教育”的课程化,丰富课程的形式和内容,形成“学生天天有活动,人人有特长”的良好局面。通过强化“三生教育”,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发生较大的转变,规范言行举止,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七)善于学习和借鉴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

善于学习和渐渐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在课堂内外开展一些探究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感悟,自我完善和提高,经常与其他学校的教师进行教学经验交流,虚心向他们学习和借鉴成功的教学经验,也是迅速提高教学技能的一种好办法。例如: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写遗书”的活动,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以轻生者的身份来给家人写一封“遗书”,尽量回想父母给自己倾注的关爱,想象“永别”之后给父母及其他亲人带来无尽的伤害和无法弥补的损失,从而在心灵上受到强烈的震撼,从中感受到生命的珍贵,感悟到一时轻生永世遗憾!这种特别的活动,不仅形式新颖,而且教育效果显著,真正能够震撼学生的心灵,让他们真切感受到轻生的可悲,死亡的可怕,懦弱的可耻!此外还可组织学生参与课外尝试活动,亲身体验,如:针刺疼痛的感觉;学踏板车摔倒了,自己站起来,不叫痛,继续滑等!(当然,危险动作是不能尝试的。)通过实践,才能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在活动中真正体验生活,磨练自己的意志。

四、结束语

“三生教育”是对学生养成教育的最佳途径,它能让学生更加珍爱生命,懂得生命的可贵与神圣,能让学生从小就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能让学生懂得什么是责任,什么是现实,能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因此,我们现在必须把“三生教育”放在首位。

“三生教育”是一个涉及多个教育主体,多种教育内容的系统工程,甚至还涉及到专业知识的教育,它表现为一种教育活动,而不是以一门课代表的单一的教学活动,还需要动员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积极支持,齐心协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生教育”是一项具有重大现实和历史意义的教育活动,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战略任务;是一项博大精深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为之付出艰辛的努力,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三生教育”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五、参考文献:

1、《生命、生存、生活》教育

2、《教育心理学》

3、《初中思想品德》

4、《初中汉语》

5、《务虚笔记》

6、《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新疆教育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罗崇敏 张大钧程应峰史铁生海 子 年版 年版2010年版2010年版2007年版年版

2008

1999

上一篇:说话是一门艺术作文下一篇:高考励志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