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法学练习题

2024-06-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卫生法学练习题

卫生法学练习题 篇1

(二)单项选择题

1、凡遇有下列情况必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有关规定作抗体筛选试验,除了___E___ A、交叉配血不合时 B、有输血史者 C、妊娠者

D、短期内需要接收多次输血者 E、急诊抢救患者紧急输血时

2、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 ~ 6℃冰箱中至少应保存___E_天 A、3 天 B、4 天 C、5 天 D、6 天 E、7 天

3、以下情形中,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是__D____ A、有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医疗机构中工作满三年 B、有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医疗机构中试用期满五年 C、有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医疗机构中工作满五年

D、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具有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医疗机构中工作满三年

E、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具有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医疗机构中工作满五年

4、构成医疗事故的要件之一是__B____ A、行为主体主观上是故意 B、行为主体主观上是过失

C、行为主体的行为造成了患者的损害 D、客观上实施了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E、客观上实施了医疗行为

5、未经批准擅自开办医疗机构行医的,承担以下法律责任,除了__A____ A、警告

B、没收其违法所得及其药品药械,处10 万元以下罚款 C、对医师吊销执业证书

D、给患者造成损害的,承担赔偿责任 E、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6、哪种情形医师注册后应当注销注册__E____ A、受罚款行政处罚 B、受警告行政处罚

C、受责令暂停六个月执业活动的行政处罚 D、中止医师执业活动3 年以上 E、受吊销执业证书行政处罚的

7、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经婚前医学检查,有哪种情形应当暂缓结婚__C____ A、患某种乙类传染病 B、患某种丙类传染病 C、患指定传染病在传染期内 D、患严重遗传性疾病 E、患有神经性疾病

8、受理执业医师注册申请的机构是___B___ A、户籍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

B、所在地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C、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D、执业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 E、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9、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医疗事故的__A____ A、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 B、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C、向所在地检察机关报告 D、向当地医师协会报告

E、向所在医疗机构负责人报告

10、医疗机构在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中对非卫生技术人员___C___ A、可以使用 B、尽量不用 C、不得使用

D、在次要的科室可以使用 E、一些特殊科室可以使用

11、下列哪类人员是传染病的责任报告人___B___ A、城乡居民 B、个体开业医生 C、公共场所服务人员 D、机关干部 E、停业执业医生

12、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乙类传染病必须及时向有关单位报告的时限是__B____ A、城市6 小时、农村12 小时 B、城市12 小时、农村24 小时 C、城市24 小时、农村36 小时 D、城市24 小时、农村48 小时 E、城市12 小时、农村18 小时

13、乙类传染病中下列疾病必要时采取强制性措施控制,除了__A____ A、伤寒 B、艾滋病 C、淋病 D、梅毒 E、炭疽

14、国家对传染病管理实行的方针是__B____ 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统一管理、健康教育、依靠群众 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划区管理、依靠科学、依靠教育 D、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片管理、健康教育、依靠群众 E、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层级管理、依靠科学、健康教育

15、孕产期保健服务在《母婴保健法》第14 条中不包括的内容是__E____ A、母婴保健指导B、孕妇、产妇保健C、新生儿保健D、胎儿保健E、幼儿保健

16、关于医疗机构的医疗收费下列表述最准确的是__E____ A、必须按照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收取医疗费用 B、必须按照物价部门的有关规定收取医疗费用

C、必须按照物价部门的有关规定收取医疗费用,并出具收据

D、必须按照物价部门的有关规定收取医疗费用,详列细项,并出具收据 E、必须按照人民政府或者物价部门的有关规定收取医疗费用,详列细项,并出具收据

17、《献血法》规定,献血者每次献血量为_C_____ A、一般为150ml,最多不超过250ml 2

B、一般为200ml,最多不超过300ml C、一般为200ml,最多不超过400ml D、一般为200ml,最多不超过500ml E、一般为250ml,最多不超过500ml

18、适合无偿献血的公民年龄是___C___周岁

A、16 ~ 60 B、18 ~ 60 C、18 ~ 55 D、20 ~ 50 E、20 ~ 55

19、有关献血者的献血量和频率错误的是___E___ A、每次采集血液量最多不能超过400ml B、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200ml C、两次采集间隔期不少于6 个月

D、严禁血站违反规定对献血者超量和频繁采血 E、每次采集血液量最少不能低于100ml 20、《献血法》的立法宗旨不包括__B____ A、发扬人道主义精神 B、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C、保障献血者与用血者身体健康

D、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 E、保证医疗临床用血需要与安全

21、按照母婴保健法的规定以下属于孕产期保健服务,除了__D____ A、母婴保健指导 B、孕妇、产妇保健 C、胎儿保健 D、胎儿性别鉴定 E、新生儿保健

22、执业医师注册申请的受理机构是__A____ A、所在地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B、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C、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D、所在地医师协会 E、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23、《母婴保健法》的实施起始时间是____D__ A、1989 年9 月1 日 B、1987 年4 月1 日 C、1999 年5 月1 日 D、1995 年6 月1 日 E、1987 年6 月29 日

24、输注浓缩红细胞时应做_B_____ A、血液凝集试验B、交叉配血试验C、抗体筛选试验D、溶血试验E、血培养

25、对医师的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状况,依法享有定期考核权的单位是__A____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B、医师所工作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

C、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机构或者组织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E、医师所在地的医学会或者医师协会

26、《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残疾生活补助费应根据伤残等级,自定残之日起最长赔偿__D____ A、15 年 B、10 年 C、5 年 D、30 年 E、20 年

27、李某因要报考研究生,欲向单位请假复习,遂找到其中学同学、县医院的执业医 3

师王某,请王某为其开具病假条。王某为李开出了”病毒性心肌炎,全休1 个月”的诊断证明书。对于王某的行为,县卫生局可以给予__C____ A、吊销其医师执业证书

B、警告或责令其暂停执业活动3 ~ 6 个月,并接受培训和继续教育 C、警告或责令其暂停执业活动6 个月至1 年 D、调离医师岗位

E、给予行政或纪律处分

28、从事家庭接生的人员,接生时出现婴儿死亡,应向__A____ A、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B、当地人民政府报告 C、当地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D、当地上一级医疗机构报告 E、当地法律机构报告

29、李某在H 医疗单位行医师注册后2 年多,始终没有上班工作。单位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注销注册。其理由是_E_____ A、终止医师执业活动满1 年

B、李某在缺勤时期内,没有向医院清假 C、李某缺勤时间较长,违反医院纪律 D、终止医师执业活动满半年 E、终止医师执业活动满2 年

30、某县从事母婴保健工作的医师胡某,违反《母婴保健法规定》,出具有关虚假医学证明而且情节严重。该县卫生局应依法给予胡某的处理是___C___ A、通报批评 B、警告 C、取消执业资格 D、罚款 E、降职降薪

3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传染病做到___D___ A、早报告、早观察、早治疗、早康复 B、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 C、早发现、早观察、早隔离、早治疗 D、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E、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康复

32、医疗机构配制制剂,应是本单位临床需要而市场上没有供应的品种,并须经所在地下列部门批准后方可配制__E____ A、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B、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C、省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D、地市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E、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33、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违反《献血法》规定,将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血液用于患者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的行政处罚是__D____ A、警告B、罚款C、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D、责令改正E、限期整顿 34、2003 年某县发生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当地有关部门采取了相应措施,其措施有效的是__D____ A、限制集市贸易 B、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C、封闭可能被污染的水源 D、限制人群聚集的活动 E、对病人污染的物品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

35、吴某患胆管癌,术中术者用手指钝性剥离胆总管而撕破静脉急性大出血,慌乱中用钳夹止血,造成门静脉完全离断,虽经吻合,病员终因急性肝功能衰竭而死亡。产生的后果属于___D___ 4

A、医疗意外 B、医疗差错 C、病情重笃而发生的难以避免的死亡 D、医疗事故 E、手术难以避免的并发症

36、注销注册、收回医师执业证书的情形不包括_C_____ A、死亡或宣告失踪 B、受刑事处罚 C、参加医师考核不合格 D、中止医师执业活动满2 年 E、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

37、以下行为中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是__D____ A、行政机关颁布的决定 B、行政机关制定的规划 C、行政机关的调查报告 D、行政机关的处理决定 E、行政机关的改进建议

38、《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是我国政府制定颁布的第一部专门的中医药___B___ A、法律 B、行政法规 C、部门规章 D、行政规章 E、卫生行政规章

39、我国卫生行政赔偿的法律依据是__E____ A、行政赔偿法B、行政诉讼法C、行政复议法D、行政诉讼法E、国家赔偿法 40、司法解释的解释形式分为__A____ A、解释、规定、批复 B、空间效力、时间效力、对人的效力

C、法律、法规、规章 D、复议、诉讼、赔偿 E、主体、客体、内容

41、对卫生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有权审理的是___D__ A、该行政工作人员

B、该行政工作人员所在的卫生行政机关

C、该行政工作人员所在的卫生行政机关所组织的复议机关 D、该行政工作人员所在的卫生行政机关的上一级卫生行政机关 E、以上均不是

42、我国最近制定实施的一部卫生法律文件是__C____ A、母婴保健法B、食品卫生法C、精神卫生法D、传染病防治法E、红十字法

43、以下行为中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是_D_____ A、行政机关颁布的决定 B、行政机关制定的规划 C、行政机关的调查报告 D、行政机关的处理决定 E、行政机关的改进建议

44、有关医师签署有关医学文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__A____ A、医师必须亲自诊查调查签署医学文件后方视为完成 B、医师不得隐匿伪造医学文书与有关资料

C、医师不得出具与自己执业范围无关的医学证明文件 D、医师不得出具与自己执业类别不相符的医学证明文件 E、医师不得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

45、下列哪类人员是传染病的责任报告人_B_____ A、城乡居民B、个体开业医生C、公共场所服务人员D、机关干部E、停业执业医生

46、关于医疗技术事故的处理错误的是__C____ A、医疗技术事故指因技术过失所致的事故

B、对直接责任人应责令其写出书面检查、吸取教训 C、直接责任人一般可被免除行政处分

D、对情节严重的直接责任人可酌情给予行政处分 E、对情节特别严重的直接责任人可追究刑事责任

47、我国的《传染病防治法》不适用于__A____ A、外国公民 B、我国境内的无国籍人员 C、我国境内的外国人 D、驻我国的外国使、领馆外交人员 E、我国公民

48、《执业医师法》填补了我国卫生法的空白___D___ A、是第一部关于医疗活动管理的法律 B、是第一部关于医师注册执业管理的法律 C、是第一部关于医师权利和义务的法律 D、是第一部关于卫生人员管理的法律 E、以上均不是

49、我国现行《药品管理法》修订的时间是__C____ A、1984 年9 月20 日 B、1994 年9 月20 日 C、2000 年2 月28 日 D、2001 年2 月28 日 E、2002 年2 月28 日

50、关于卫生法律文件的效力由高到低正确的是__E____ A、卫生法规、卫生法律、卫生规章 B、卫生规章、卫生法规、卫生法律 C、卫生法规、卫生规章、卫生法律 D、卫生法律、卫生规章、卫生法规 E、卫生法律、卫生法规、卫生规章

51、护士参与医疗卫生机构的民主管理,主要包括___B___ A、指导权和领导权 B、批评权和建议权 C、决策权和管理权 D、监督权和控诉权 E、各项均不是

52、护士在工作中面临的化学性危害因素主要包括 _C_____ A、血源性疾病病原体

B、乳胶手套引起的过敏反应 C、放射性药品产生的放射性伤害 D、长期站立导致的静脉曲张 E、以上均不是

53、申请护士执业注册应具备的条件有“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一般是指年龄在____B__ 以上的公民

A、16周岁 B、18周岁 C、20周岁 D、22周岁 E、40周岁

54、以下属于护士义务的是 ___C___ A、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取工资报酬、享受福利待遇、参加社会保险 B、获得与本人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C、参与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

D、对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主管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E、以上均不是

55、护士在执业活动中有以下情形之一,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可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但应除外____C__ A、发现患者病情危重未立即通知医师B、泄露患者隐私 C、发现医嘱违反诊疗技术规范的规定仍予执行

D、发生自然灾害等严重威胁公众生命健康的突发事件,不服从安排参加医疗救护 E、以上均不是

56、对于患职业病的护士,应享受以下权利,但除外 _D_____ A、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B、诊疗、康复费用,按照国家有关工伤社会保险的规定执行 C、被诊断患有职业病,但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的,其医疗的生活保障由用人单位承担

D、用人单位除负责患职业病护士的生活保障外,不负责其他经济损失,护士不得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E、以上均不是

5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从事下列活动,无需取得行政许可的事项是__A____ A、开办药物研究机构 B、开办药品零售企业 C、开办药品批发企业 D、开办药品生产企业 E、设立医疗机构制剂室

58、根据《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管理规定》,审批发放《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的部门是______ A、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B、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 C、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D、设区的市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E、卫生行政部门会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59、根据《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关于医疗机构使用医疗用毒性药品的说法,错误的是___D___ A、医疗机构供应和调配毒性药品,凭医师签名的正式处方 B、每次处方剂量不得超过二日极量

C、对处有未注明“生用”的毒性药品,应当付炮制品 D、药师发现处方有疑问,应当拒绝调配,并报告公安部门 E、处方一次有效,取药后处方保存二年备查

《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第九条:医疗单位供应和调配毒性药品,凭医生签名的正式处方。国营药店供应和调配毒性药品,凭盖有医生所在的医疗单位公章的正式处方。每次处方剂量不得超过二日极量。调配处方时,必须认真负责,计量准确,按医嘱注明要求,并由配方人员及具有药师以上技术职称的复核人员签名盖章后方可发出。对处方未注明“生用”的毒性中药,应当付炮制品。如发现处方有疑问时,须经原处方医生重新审定后再行调配。处方一次有效,取药后处方保存二年备查。

60、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关于处方权的说法,正确的是__C____ A、执业医师在合法医疗机构均有相应的处方权

B、经注册的执业助理医师在其执业的县级医院可取得相应的处方权

C、医师应当在注册的医疗机构签名留样或者专用印章备案后,方可开具处方

D、执业医师经考核合格取得麻醉药品处方权后,可按照规定为自己开具麻醉药品处方 E、进修医师在其进修的医疗机构直接拥有相应的处方权

《处方管理办法》第十条:医师应当在注册的医疗机构签名留样或者专用签章备案后,方可开具处方oB选项依照《处方管理办法》第九条:经注册的执业助理医师在乡、民族乡、镇、村的医疗机构独立从事一般的执业活动,可以在注册的执业地点取得相应的处方权。可以判断B项说法不准确。根据《处方管理办法》第十一条:医师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权后,方可在本机构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但不得为自己开具该类药品处方。因此,D项错误。根据《处方管理办法》第十三条:进修医师由接收进修的医疗机构对其胜任本专业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认定后授予相应的处方权。因此,E项也错误。

61、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不得限制门诊就诊人员持处方到零售药店购药的是___D___ A、麻醉药品处方B、精神药品处方C、医疗用毒性药品处方D、妇科处方E、儿科处方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第四十二条:除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和儿科处方外,医疗机构不得限制门诊就诊人员持处方到药品零售企业购药。

62、根据《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关于互联网药品交易的说法,错误的是__B____ A、对首次上网交易的药品经营企业,提供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的企业必须索取、审核该经营企业的资格证明文件并进行备案

B、药品批发企业通过自身网站可以为其他批发企业经营的药品提供互联网交易服务 C、向个人消费者提供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的企业只能在网上销售本企业经营非处方药 D、参与互联网药品交易的医疗机构只能购买药品,不得上网销售药品

E、擅自从事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的企业,情节严重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移交信息产业主管部门依法处罚

6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关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规定生产、销售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__A____ A、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 B、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C、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 D、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 E、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64、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___A___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

A、国务院卫生 B、卫生 C、国务院 D、国家 E、安全局

65、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目前我国职业病共分10大类___C___种。A、100 B、110 C、115 D、120 E、200 66、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因素的,应当及时、如实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___C___危害项目,接受监督。

A、申请 B、备案 C、申报 D、审查 E、各项均不是

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第16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因素的,应当及时、如实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危害项目,接受监督。

67、对放射工作场所和放射性同为素的运输、贮存,用人单位必须配置防护设备和报警装置,保证接触放射线的工作人员佩戴__B____ A、射线累积计量仪 B、个人剂量计 C、便携式射线报警仪 D、便携式放射线检测仪 E、各项均不是

68、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发现职业病病人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和__A____报告。确诊为职业病的,用人单位还应当向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部门应当依法作出处理。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劳动部门 C、公安部门 D、工会 E、妇联

69、药品进口、须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审查、经审查确认符合质量标准、安全有效的、可批准进口、并发给__C____ A、《进口许可证》 B、《进口药品许可证》 C、《进口药品注册证书》 D、《新药证书》 E、各项均不是

70、当事人对药品检验机构的检验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药品检验结果之日起几日内向有关单位申请复验___D___ A、四日 B、五日 C、六日 D、七日 E、十七日

71、医学技术鉴定实行回避制度,下列哪一类关系可不回避__D____ A、父母 B、岳父母 C、兄妹 D、同学 E、老师

72、已经办理人体器官移植诊疗科目登记的医疗机构不再具备规定条件的,应当停止从事人体器官移植,并向___D___ 报告。

A、省卫生厅 B、中华医学会 C、卫生部 D、原登记部门 E、党委 73、王某在某三级甲等医院接受器官移植手术,医院不得收取的费用是___A___ A、移植人体器官的费用

B、保存和运动人体器官的费用 C、摘取和植入人体器官的手术费

D、摘取、植入人体器官所发生的医用耗材费 E、摘取、植入人体器官所发生的药费、检验费

74、体器官移植诊疗科目登记和条件说法错误的是___D___ A、医疗机构从事人体器官移植,应当依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规定,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申请办理人体器官移植诊疗科目登记 B、医疗机构从事人体器官移植,应当有与从事人体器官移植相适应的执业医师和其他医务人员

C、医疗机构从事人体器官移植,应当有满足人体器官移植所需要的设备、设施 D、医疗机构从事人体器官移植,应当有由医学、法学、伦理学等方面专家组成的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与伦理委员会,该委员会中从事人体器官移植的医学专家不超过委员人数的1/3 9

E、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公布已经办理人体器官移植诊疗科目登记的医疗机构名单

75、关于公民捐献人体器官的说法,错误的是___E___ A、捐献人体器官的公民应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B、公民捐献其人体器官应当由书面形式的捐献意愿,对已经表示捐献其人体器官的意愿,有权予以撤销。

C、公民生前表示不同意捐献其人体器官的,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捐献、摘取该公民的人体器官。

D、公民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献其人体器官的,该公民死亡后,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可以以书面形式共同表示捐献该公民人体器官的意愿。

E、公民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献其人体器官的,该公民死亡后,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均可以以书面形式表示同意捐献该公民人体器官的意愿。

76、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在上岗工作前,应当取得什么证明___C___ A、身份证

B、驾驶证

C、健康证 D、居住证

E、均不是

77、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食品摊贩在进行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前必须先取得什么证明___A___ A、卫生许可证

B、完税证明

C、居住证明

D、均是 E、均不是 78、《食品卫生法》的行政执法主体是哪个部门___C___ A、工商行政部门 B、质量技术监督部门C、卫生行政部门D、行业主管部门 E、党委 79、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应立即向哪里报告__D____ A、人民政府 B、技术监督局 C、消费者协会 D、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E、以上均不是 80、全球首例发布艾滋病报告的国家或地区是_C_____ A、非洲 B、印度 C、美国 D、英国 E、中国 81、对艾滋病的歧视,其根本原则在于__B____ A、人们对艾滋病的无知 B、艾滋病被认为是与人们的不道德行为相联系的 C、艾滋病是传染性疾病 D、至今没有预防艾滋病的疫苗E、各项均不是 82、我国看望艾滋病患者的国家最高层领导人是__A____ A、习近平主席 B、温家宝总理 C、吴仪副总理 D、卫生部部长 E、省长 83、在世界范围内,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__A____ A、性接触 B、共用注射器吸毒 C、母婴传播 D、血液传播 E、饮食传播 84、我国艾滋病流行已经进入_A_____ A、快速增长期 B、全面爆发期 C、缓慢发展期 D、危险期 E、均不是

85、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二百克以上不满一千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一克以上不满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___C___ A、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B、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C、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D、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E、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86、患者不可自行使用,社会药店不可零售的是__A____ 10

A、一类精神药、麻醉药品、放射性药品、堕胎药米非司酮 B、注射用处方药 C、口服抗生素 D、甲类非处方药 E、乙类非处方药 87、必须具有《药品经营许可证》,并配备驻店执业药师或药学技术人员才能销售__A___ A、甲类OTC零售企业 B、零售乙类OTC普通商业企业 C、甲类OTC批发企业 D、乙类OTC批发企业 E、普通商业连锁超市销售乙类OTC 88、____C__参保人员持定点医疗机构处方,在定点零售药店购药的行为。A、定点零售药店是指 B、外配方必须由 C、处方外配是指 D、定点零售药店的处方外配服务和管理必须接受 E、定点零售药店外配处方管理工作要实行 89、__B____先由参保人员自付一定比例,再按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支付所发生的药品使用费。

A、使用“甲类目录”药品所发生的费用 B、使用“乙类目录”药品所发生的费用 C、使用中药饮片所发生的费用 D、急救、抢救期间所需药品 E、使用果味制剂所发生的费用

90、对定点医疗机构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进行检查、审核及结算的部门是__B____ A、统筹地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 B、社保经办机构 C、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 D、统筹地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E、统筹地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91、临床必需、使用广泛、效果好、价格低的是__D____ A、国家批准正式进口的药品

B、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药品

C、《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的西药和中成药 D、甲类目录药品 E、乙类目录药品

92、负责在取得定点资格的医疗机构中确定定点医疗机构的是_E_____ A、参保人员 B、统筹地区卫生行政部门 C、统筹地区社保经办机构 D、统筹地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E、统筹地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 93、__C____除基本医疗保险不予支付的药品外,均按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支付所发生的药品使用费。

A、使用“甲类目录”药品所发生的费用 B、使用“乙类目录”药品所发生的费用 C、使用中药饮片所发生的费用 D、急救、抢救期间所需药品 E、使用果味制剂所发生的费用 94、药品质量监督管理是指__B____ A、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法律授予的权力,对药品研制、生产的质量进行的监管 B、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法律授予的权力以及法定的药品标准、法规、制度、政策、对药品研制、生产、销售、使用的药品质量以及影响药品质量的工作质量进行的监督管理

C、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法律授予的权力对药品销售、使用的药品质量进行的监督管理 D、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法律授予的权力以及法定的药品标准、法规对药品质量进行的监督管理 E、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法律授予的权力以及法定的药品标准、法规对药品质量以及影响药品质量的工作质量进行的监督管理

95、非法从事血采集、供应、倒卖原料血浆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和从事活动的器材、设备,并处违法所得___D___的罚款。A、2倍以上5倍以下 B、3倍以上5倍以下 C、3倍以上10倍以下 D、5倍以上10倍以下 E、10倍以上20倍以下 96、《献血者体格检查标准》中血压规定__D____ A、12—20/8—12KPa 脉压差≥3KPa(千帕)B、12—20/9—12KPa 脉压差≥4KPa(千帕)C、10—20/8—12KPa 脉压差≥4KPa(千帕)D、12—20/8—12KPa 脉压差≥4KPa(千帕)D、12—20/8—12KPa 脉压差≥10KPa(千帕)E、以上均不是

97、哪些人不能献血__D____ A、半年内拔牙或其它小手术者 B、妇女月经前后三天 C、较大手术未满半年者 D、有自身免疫疾病及胶原性疾病 E、各项均不是

98、健康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甲型肝炎疫苗后多长时间可以献血___C___ A、一个月 B、三个月 C、不需推迟献血 D、两周 E、五年

99、青年李某,右下腹疼痛难忍,到医院就诊。经医师检查,检验,当即诊断为急性阑尾炎,遂对其施行阑尾切除术。手术情况正常,但拆线时发现伤口愈合欠佳,有蛋黄色液体渗出。手术医师告知,此系缝合切口的羊肠线不为李某人体组织吸收所致,在临床中少见。经过近1个月的继续治疗,李某获得痊愈。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李某被拖延近1个月后才得以痊愈这一客观后果,应当属于__D____ A、二级医疗事故 B、三级医疗事故 C、四级医疗事故

D、因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的医疗意外 E、因不可抗力而造成的不良后果

卫生法学练习题 篇2

一、卫生法学教学目的

卫生法学教学目的是通过卫生法学的学习, 学生能够掌握卫生法的基本原理与我国主要的卫生法律制度, 树立依法行医、规范行医的意识, 能够根据现行卫生法律、法规的要求有效预防医疗纠纷, 并能够依法恰当化解医疗实践中出现的医疗纠纷。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卫生法理念。学生要掌握卫生法的概念、特征、基本原则以及卫生法的基本作用, 培养学生对卫生法的基本理念。卫生法是实现人的生命健康权利的基本保障, 也是卫生监督管理制度的重要法律依据, 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国家通过卫生立法, 有效地保障我国卫生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同时, 卫生问题不仅仅是单纯的国内问题, 而且也是国际上跨国界的世界性问题。国际法原则特别是WTO规则原则也成为我国卫生行政立法、执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因此, 卫生法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 就是培养完整、系统和全方位的卫生法理念。

2.向学生传授卫生法学的基本知识。学生要掌握卫生法学医疗实践中执业医师、执业护士的权利与义务, 熟悉执业医师管理法律制度、执业护士管理法律制度、医疗机构管理法律制度、药品管理法律制度、职业病防治法律制度、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等, 能够根据卫生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医疗机构进行规范化管理、有效防治医疗纠纷、恰当处理医疗纠纷这些基本知识。但由于目前卫生法学的教材及相关资料在这些基本知识内容上非常缺失, 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往往会知其然, 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 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卫生法学的基本知识时, 应将具体卫生法律制度与立法背景相结合。由于时间、社会、历史、经济和文化等背景的不同, 法律的制定、颁布和实施都有其不同的特点。深入了解立法的不同背景,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卫生法学的法律内容和基本知识。

3.培养学生卫生法学研究方法的能力。如前所述, 卫生法学是一门由医学、卫生学和法学交叉的学科。卫生法既具有法律的一般属性, 应遵循法学研究方法的一般规律, 又有其特定的调整对象而有别于其他法律。因此, 对卫生法学的研究, 其方法不仅仅限于法学的一些基本方法, 还要结合其它学科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也就是说, 卫生法学研究方法也有其自身特点。卫生法作为一门社会法, 主要通过文献查阅、历史研究、法解释学、实证研究、社会学、比较研究, 以及经济学等方法进行研究。

二、卫生法学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方面, 卫生法学应着重处理好教材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实证材料、生动事例的补充和运用等问题。

1.教材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内容方面, 掌握好教材内容是非常重要的。而要掌握好教材内容, 首先要选一门好教材, 其次, 要熟练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做到“懂、透、化”。然而, 我国卫生法学理论基础研究总体上较为薄弱, 现有的教材及相关资料非常稀缺。目前, 卫生法学主要以我国现行与医疗机构关系密切的卫生法律制度为研究内容, 系统讲述执业医师法律制度、执业护士法律制度、医疗机构管理法律制度、药品管理法律制度、职业病防治法律制度、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国境卫生检疫检验法律制度、医学科研法律制度、医疗纠纷处理法律制度等。这些内容大多数从卫生法本身的角度去探讨和研究问题, 而很少看到从法理学及其他部门法学进行相互联系和相互探讨的角度去理解卫生法基本理论的内容。任何法律的制定都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等背景。在卫生法中对人们生命健康权利的保障这些基本理论同样也离不开立法者立法时的人文关怀。因此, 在卫生法理论教学中应当在全面考虑法理学的基本理论以及国内外现有学术观点的基础上, 全面透彻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卫生法的基础理论知识, 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与主张。

2.实证材料、生动事例的补充和运用。

如前所述, 卫生法是一门社会法, 是解决卫生方面社会问题的法学专业学科。马克思说:“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本的, 那是法学家的幻想。相反, 法律应以社会为基础。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 由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需要的表现, 而不是单个人的恣意横行。”法律的宗旨是真正解决社会问题, 必须要与社会问题紧密联系。而目前, 现有大部分教材中关于卫生法的内容仅限于基础知识为授课内容。在进行卫生法学的教学中, 仅仅传授理论基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卫生法的教学内容应更贴近社会现实和社会需求。因此, 在卫生法学教学过程中, 根据讲解的基础知识点加入相应的实证材料、生动事例进行补充和分析, 就显得极为必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卫生法的基础理论知识,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三、卫生法学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方面, 卫生法学应采用实践教学、案例教学、教师讲解和学生互动等多种方式相结合。

1.实践教学。

卫生法作为一门社会法, 实证研究方法是卫生法学重要的研究方法, 实践教学对卫生法学课程而言同样也是重要的辅助性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教学运用, 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在实地考察中探究事实、梳理认识的过程, 起到更直观和客观的效果。使其对卫生法学的知识了解得更为深入和透彻。毛主席曾经说过:“没有调查, 就没有发言权”。实践教学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做一些有关卫生法的社会调查研究, 针对卫生方面的某一事件、某一问题、某一情况, 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除此之外, 还可以参加卫生法案件庭审、参与卫生法科研项目以及参加一些卫生法律咨询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教学活动, 可充分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最早起源于19世纪20年代, 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 当时主要是用于商业管理。通过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而卫生法学案例教学法就是把案例教学运用到卫生法学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是教师以卫生法学领域的典型案例为基础, 通过案例教学的一系列活动, 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帮助学生达到特定学习目的的教学方法。

在法学课程教学方法中, 案例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辅助性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相比有其特有的优势。同样, 传统、单一、纯理论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卫生法学的教学发展, 而将案例教学引入到课堂教学中, 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提高学生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师讲解。

“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在卫生法学的教学过程中, 离不开教师的循循善导。通过教师的讲解, 可以使讲授的知识内容体系更为完整, 授课进程更易于把握。因此, 教师讲解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但是, 教师在讲解时要注意讲课形式和手段的多样化和丰富化。例如:使用漂亮的PPT课件、播放相关新闻、实例视频、使用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方式。

4.学生互动。

教学过程虽然是“教”与“学”的过程, 但同时, 也是“学”与“问”, “问”与“答”, 了解、掌握知识和探讨问题、启发思想的过程。因此, 老师提出问题与学生互动是卫生法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在学生互动过程中, 教师的角色已经不是一个操控者, 而是一个与学生平等探讨问题的学者。这样的过程, 不仅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而且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最重要的是, 激发出他们思想的火花。具体方式包括研讨式 (Seminar ) 的授课方法和苏格拉底式的授课方法等。

摘要:卫生法学是法学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卫生法学教学大纲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教学的目的方面, 通过卫生法学的学习, 学生能够掌握卫生法的基本原理与我国主要的卫生法律制度, 树立依法行医、规范行医的意识, 能够根据现行卫生法律、法规的要求有效预防医疗纠纷, 并能够依法恰当化解医疗实践中出现的医疗纠纷。在教学内容方面, 卫生法学应着重处理好教材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以及实证材料、生动事例的补充和运用等问题。在教学方法方面, 卫生法学应采用实践教学、案例教学、教师讲解和学生互动等多种方式相结合。

关键词:卫生法学,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六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1.291~292.

卫生法学练习题 篇3

关键词: 高职护理专业 卫生法学 教学方法

当前,医疗纠纷和医疗安全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之一。护士作为医疗关系的重要主体之一,规范其护理职业行为,加强护理队伍的法制建设,对于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卫生法学》课程是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法律法规知识的重要来源,该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很强,这些知识一般是以抽象的概念、原理、制度、规范等形式出现的,要使这些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笔者本着以研究学生怎么学为立足点,应充分考虑学生通过什么途径掌握知识、强化能力、提高素质的问题,开展《卫生法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一、高职《卫生法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基础差,教学难度高。

以我校为例,护理专业学生一般在第三至第四学期开设《卫生法学》课程。据调查学生除了在思政课中接触极少的法律基础知识外,并不了解法理理论和法律基本原理知识,对大多数法律专业术语绝大部分学生都不能认知和理解,这样对于本身没有基础的学生而言教学难度更高。

2.教学内容枯燥,对教学方法要求更高。

《卫生法学》课程内容一般以抽象的概念、原理、制度、规范等形式出现,表现为各种具体的单行法律如卫生行政执法、护士执业法律制度、医疗事故处理法律制度、药品管理法律制度、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法律制度等。以往传统教学中教师适应规范化教学的要求,采用传统的理论教授方式,很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在课堂上很少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学变成典型的“讲—听—记”模式。面对各种枯燥的法律条文,学生更加难以接受,如果采用传统死记硬背方式学习,学生就会缺乏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学生尽快适应枯燥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方式,已经成为授课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3.教学方法运用单一化,不利于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目前的卫生法学教学,主要是以教师和教材“填鸭式”的讲解为中心,教师通过法律概念的讲解,学生通过法律条文的死记硬背为主,整个学习通过老师一张嘴讲解的传统教学方式仍然为主要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尤其对于学生无法深化拓展的知识,授课教师可以精讲详析,但是对于学习能力偏弱的高职学生来说,这种单一、单向的授课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无助于学生学习能力、创造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高职护理专业卫生法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将真实事件作为案例以讨论形式运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和剖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教学法,比起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更生动有趣,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一堂成功的案例教学课是需要教师进行精心的设计和有效的组织的。只有注重并确保每一环节的有效实施才能保证案例教学法的成功。

案例教学法是卫生法学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在卫生法学的案例教学中,案例质量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对案例的选取是案例教学法实施的关键。案例教学法在《卫生法学》教学中的实施应当包括案例引入、案例分析讨论、案例总结三个环节,同时可以结合情境教学、讨论互动式教学、问题式教学、工作流程演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例如在医疗事故处理法律制度这一项目中,第一步通过一个热点医疗纠纷案件引导学生思考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法律关系,完成案例的导入环节,引入本项目的理论知识点,如医疗法律关系的概念和构成;第二步对该起医疗纠纷法律责任的追究进行讨论和分析,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患者和医护人员两种角度分析各自的行为,进而引入法律责任追究的原则(过错责任原则),通过对案件的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法律概念,引导学生分析医护人员的执业行为,增强学生的法律保护意识;第三步进行案例总结,总结案例与法律理论之间的关系,并完成知识的总结;第四步安排学生现场演示一场案情,组织其他学生观摩并就该事件的法律风险进行预测,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明白学习的意义,主动思考,自主学习,真正实现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

2.参与式教学。

采用项目制、团队化运作,教师主导控制学生充分参与。这是一种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亲自操作掌握教学内容的方法。参与式方法应当根据课程项目任务需要和客观条件灵活多变、适时选择的,只要能够达到教学目的,就应当促进参与。通常使用的方法有:头脑风暴启发式分组讨论、观看视频资料、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小组辩论、模拟法庭和针对教学内容设计的游戏、练习等。

以卫生行政复议的教学为例,我们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医护人员维权案例,对案例中涉及的角色进行分类,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分别扮演质医护人员(复议申请人)、医疗机构、复议机构三个角色,以辩论的方式各自维护合法权益,展开课堂的讨论—辩护—做出判决,教师通过观察各小组的辩论为各自小组成员给出平时成绩。通过参与式教学就能够使学生个体都参与到活动之中,与其他学生个体相互合作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当“演员”,教师当“导演”,起到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作用,最终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模拟教学。

在卫生法学课程教学中有许多模块是比较适合开展模拟教学的,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又能让学生灵活运用法律理论,很好地锻炼其运用能力。这样的教学法在构建能力培养教学体系中是十分合适的。

通过模拟实践教学,教师指导学生在虚拟的场景中,根据有关法律规范的要求,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进行法律事务和程序的操作展示学生法律方面的素质。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相关法律知识,使学生熟悉岗位要求、医疗文件书写要求等内容,并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让学生真正明白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教师为学生提供创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医院、社区、卫生行政机关和卫生监督部门中了解卫生法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恒,刘新研,樊立华,高蕾,李莉.医学院校卫生法学课程案例教学法的效果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02).

[2]马楠,贾长喜.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卫生法教育教学模式探索[J].法制与社会,2012(02).

[3]张靖.卫生法教学方式改革与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的引进[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00).

卫生法学练习题 篇4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家应具备以下基本要素:有定居的居民;有确定的领土以及()A.有武装力量 B.有与他国交往的能力 C.具有主权 D.具有国际法主体资格

2.下列不具备国际法主体资格的是()

A.跨国公司 B.国家 C.政府间国际组织 D.正在争取独立的民族

3.依我国批准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我国享有()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主权权利和管辖权。A.12 B.100 C.200 D.350

4.国家应具备以下基本要素:具有主权、有确定的领土、一定的政权组织以及()A.有定居的居民 B.有武装力量 C.有与他国交往的能力 D.具有国际法主体资格

5.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为()A.3海里 B.6海里 C.12海里 D.200海里

6.下列不属于国际法主体的是()A.国家 B.法人

C.政府间国际组织 D.正在争取独立的民族

7.国际法上将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洋底及其底土称为()A.大陆架 B.公海 C.国际海底区域 D.专属经济区

8.在国际法中,按照条约的法律性质,条约可以分为()A.双边条约和多边条约 B.造法性条约和契约性条约 C.单边条约和双边条约 D.公约性条约和契约性条约

二、多项选择题

1.国家承认主要有法律上承认和事实上承认的区别,事实上承认的效果包括()A.双方互派领事和商务代表 B.引起正式外交关系的建立 C.双方建立经济、贸易关系

D.双方缔结通商协定或者其它非政治性的协定 E.双方彼此承认对方国家财产的司法豁免权

三、简答题

1.条约

2.最惠国待遇

3.国际法

4.国家承认

5.国家继承

6.国家责任

7.国际损害责任

8.国籍

9.外国人

10.国民待遇

11.引渡

12.庇护

13.国家领土

14.领海

15.领海基线

16.公海

17.国际海底区域

18.领空

19.空中劫持

20.外层空间

21.外交机关

22.外交特权

23.领事关系

24.国际组织

四、综合题

1.国际法的主要渊源。

2.国际法的基本主体。

3.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4.国际法的基本特征。

5.现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6.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7.国家的基本要素。

8.国家承认的方式和法律效果。

9.国家责任的形式。

10.国家在国际法上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1.国籍的抵触。

12.国籍的取得和丧失。

13.我国现行国籍法所采取的立法原则。

14.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的比较。

15.国家领土的构成。

16.我国的领海制度。

17.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和国际海底区域的法律地位。

18.公海自由。

19.行使“无害通过权”的条件。

20.空气空间的法律地位。

21.有关“空中劫持”的国际公约。

22.外层空间的法律地位。

23.条约的概念和特征。

24.条约的缔结程序。

25.条约的效力,包括对第三国的效力。

26.条约的解释。

27.外交特权的主要内容。

28.联合国的主要机关。

29.《关于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协定》的主要内容。

30.国际组织在国际法上具有的特征。

31.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基本原则。

32.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答案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见教材479页。2.【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见教材476页。3.【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见教材493页。4.【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见教材479页。

5.【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见教材492页。6.【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见教材476页。7.【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见教材495页。8.【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见教材495页。

二、多项选择题 1.【正确答案】 ACD 【答案解析】 见教材482页。

三、简答题 1.【正确答案】 条约是国际法主体间依据国际法所缔结的据以确定其相互权利与义务的书面协议。2.【正确答案】 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给予另一国国民的待遇,不低于现时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国民的待遇。3.【正确答案】 国际法,即国际公法,旧称“万国公法”,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法律,即以国家之间的关系(包括国家与国际组织间关系)为主要调整对象的有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4.【正确答案】 国家承认是国际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在广义上讲,是现存国家以一定方式表示对新国家或新政府的存在的认可,从而表明愿意与之建立或保持正常关系的政治和法律行为,但是严格意义上的政府承认只指对于既存国家内部通过政变或革命产生出来的新政府的承认。5.【正确答案】 国家继承是指一国丧失其国际法律人格或者丧失一部分领土时,它的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转移给别国(一国或数国)的情况。6.【正确答案】 国家责任也称国家的国际责任,是指一国因违反国际法,侵害他国或国际社会的合法权益,从而构成国际不法行为而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7.【正确答案】 国际损害责任是指国际法主体在从事国际法不加禁止的活动造成损害应承担的国际责任。8.【正确答案】 国籍是一个人作为某一国家的国民的法律资格,是一个人同某一特定国家固定的法律联系,也是国家对一个人行使外交保护权的法律依据。9.【正确答案】 外国人是指在一国境内不具有所在国国籍而具有其他国籍的人。10.【正确答案】 国民待遇又称平等待遇,是指一国在民事法律关系方面给予外国人与本国国民同等的待遇。

11.【正确答案】 引渡是指一国把在该国境内而被他国追捕、通缉或判刑的人,根据有关国家的请求移交给请求国审判或处罚。12.【正确答案】 庇护是指国家对于因外国当局通缉或受迫害而来避难的外国人,准许其入境和居留,并给予保护。13.【正确答案】 国家领土是指处于国家主权支配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包括地下及上空。14.【正确答案】 在国际上,邻接一国陆地领土及其内水,并处于该国主权下的一定宽度的海域,称为领海。15.【正确答案】 领海基线是沿海国划定领海外部界限的一条起算线。16.【正确答案】 按照传统国际法,国家领海以外的海域通称为公海。17.【正确答案】 国际海底区域,简称“区域”,是海洋法上的一个新概念,指的是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洋底及其底土。区域内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物资源。18.【正确答案】 领陆和领水上面一定高度的空间,是国家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完全受国家主权的支配,称为领空。19.【正确答案】 所谓“空中劫持”,指的是在航空器内使用暴力或暴力威胁,非法干扰、劫持或以其他不正当方式控制飞行中的航空器或准备采取此类行为,以致危害航空器或其所载人员、财产的安全,或危害航空器上的良好秩序和纪律的行为。20.【正确答案】 外层空间是指大气层即空气空间以外的整个空间。21.【正确答案】 国家借以与其他国家保持外交关系的各种机关统称国家外交机关。22.【正确答案】 所谓外交特权与豁免,是指根据国际法或有关协议,在国家间互惠的基础上,为使一国外交代表在驻在国能够有效地执行职务,而由驻在国给予的特定权利和优遇。23.【正确答案】 一国官员根据协议在他国一定地区执行领事职务所形成的国家间的关系,称为领事关系。24.【正确答案】 国际组织在广义上包括政府间国际组织与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政府间国家组织是若干国家为了特定目的以条约形式建立的一种常设组织;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是不同国家的个人或民间团体组成的组织),在狭义上则仅指政府间国际组织。国际法所研究的主要是狭义的国际组织。

四、综合题 1.【正确答案】 国际法的渊源,主要是条约和习惯。

除了条约和习惯之外,各国法律体系中共有的一般法律原则,也被认为是国际法的渊源。此外,司法判例和权威国际法学家的学说可“构成确定法律原则的辅助资料。”

2.【正确答案】 一般认为,在当今国际社会,具有国际法的主体资格的有:国家、政府间的国际组织、正在争取独立的民族。但其中,国家是基本的主体。3.【正确答案】 所谓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指的是各国公认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并且构成国际法基础的法律原则。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具有如下三个要件:

第一,各国公认。第二,具有普遍意义。第三,构成国际法的基础。4.【正确答案】 国际法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第一,国际法所调整的不是个人之间或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而主要是国家之间的关系,故又称为国际公法。

第二,国际法是国家之间的法律,而不是国家之上的法律,是各国公认的法律,而不是由一个超国家的权力强加于国家的法律。

第三,国际法的强制实施不是依靠集中的、有组织的暴力机关,而是主要依靠国家本身。第四,国际法的渊源主要是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5.【正确答案】 现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1)国家主权平等原则。(2)不干涉内政原则,(3)禁止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原则。(4)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5)民族平等和自决原则。(6)善意履行国际义务原则。(7)国际合作原则。6.【正确答案】 国际法与国内法是法律的两个不同的体系,但是它们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互相渗透和互相补充,而不应该有谁属优先的问题,也不能说彼此是对立的。国内法的制定者是国家,而国际法也是国家参与制定的。在原则上,国家在制定国内法时应考虑到国际法的要求,而在参与制定国际法时也要考虑到国内法的立场。对一国有效的国际法规范,应由该国善意履行。所以,国际法要求各国的国内法应遵守和执行国际法的规定,即使发生冲突也应适用国际法的规定,但不干预国内法。如果国内法不执行国际法的规定,结果侵犯了他国或国际社会的利益,该国应负国际责任。7.【正确答案】 从国际法的观点看,构成一个国家,应具备四个要素,即:有定居的居民;有确定的领土;有一定的政权组织;具的主权。8.【正确答案】 承认有不同的方式,主要有法律上承认和事实上承认的区别。

法律上承认产生全面而广泛的法律效果,主要是:(1)可导致双方建立正式关系和领事关系;(2)双方可以缔结政治、经济、文化等关系的条约;(3)双方彼此承认对方法律的效力,并尊重对方的司法和行政权;(4)双方彼此承认对方国家财产的司法豁免权并有处理在外国的财产的权利。

事实上承认的法律效果不如法律上承认那样广泛,但仍有一些重要的法律效果,主要是:承认被承认的国家和政府的国内立法、司法权力和其他内部行政措施;被承认国家在承认国法院享有司法豁免权;双方可以建立经济、贸易关系,缔结通商协定或者其他非政治性的协定;互派领事和商务代表,等等。但事实上承认不引起正式外交关系的建立。9.【正确答案】 国家责任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下列四种:

(1)限制主权。(2)赔偿。(3)道歉。(4)对国际罪行的直接责任人进行国际审判,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德、日法西斯战争罪犯进行国际审判。10.【正确答案】 国家的基本权利主要包括:独立权、平等权、管辖权、自保权。

国家的权利与基本义务是相互统一的。任何国家在国法上都是既享有权利,又承担义务,而且一国的权利往往正是他国的义务,反之亦然。因此,一方面,国家享有上述各项基本权利,另一方面,也负有不侵犯他国基本权利的义务,尤其是不得以武力或武力威胁,侵害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11.【正确答案】 国籍的抵触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或者具有不止一个国籍,或者根本不具有任何国籍的法律状态。如果一个人同时具有两个国籍,他就是双重国籍人,如果同时具有三个国籍或更多的国籍,他就是多重国籍人。在一般使用上,“多重国籍”这个名词也包括双重国籍。一个人具有多重国籍的情况,称为国籍的积极抵触;一个人不具有任何国籍的情况,称为国籍的消极抵触。

国籍抵触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每个国家都有权按照自己的标准规定谁是它的国民,谁不是它的国民的缘故。国籍的积极抵触和消极抵触不论对个人、国家或国际关系都是有害的,国际社会一直在努力予以解决。12.【正确答案】 国籍的取得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因出生而取得一国国籍;另一种是因入籍而取得一国国籍。

国籍的丧失指一个丧失某一特定国家的国民身份。丧失国籍的原因分为自愿和非自愿的两类。丧失国籍的法律后果是当事人不再具有特定国家国民的资格,他与该国的权利义务关系亦随之解除。13.【正确答案】(1)在原始国籍的赋予上采取血统主义(双系血统主义)和出生在主义相结合的原则,改变了过去只采用血统主义的做法。(2)不承认双重国籍原则。

(3)努力消除和防止国籍抵触的原则。14.【正确答案】 国民待遇又称平等待遇,是指一国在民事法律关系方面给予外国人与本国国民同等的待遇。原则上,外国人不享有所在国国民所享有的某些特定的政治权利,如选举权和被选取举权,不得担任政府职务,相应地,也不承担服兵役的义务,但在民事权利义务方面,则大体上享受与所在国国民相同的待遇。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给予另一国国民的待遇,不低于现时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国民的待遇。最惠国待遇一般通过双边或多边条约或协定中的最惠国条款给予。15.【正确答案】 一国的领土由以下几部分构成:(1)领陆。(2)领水。(3)领空。16.【正确答案】 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为邻接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领土和内水的一带海域。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为12海里;领海基线采用直线基线法来划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领海的主权及于领海上空、领海的海床及底土。外国非军用船舶享有依法无害通过我国领海的权利。外国军用船舶进入我国领海,必须遵守我国法律、法规,并不得损害我国的和平、安全和良好的秩序。17.【正确答案】 沿海国有权在其领海以外划定一个从领海基线算起不超过200海里的区域,并对这个区域内的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养护等享有主权权利,对区域内的人工岛屿、设备和结构的建造和使用、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保护等享有专属管辖权。而其他国家在专属经济区内则享有航行和飞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权利。但在行使这种权利时,须遵守沿海国的有关法律和规章。由此可见,专属经济区的法律地位自成一类,不同于公海,也不同于领海。

大陆架的法律地位主要涉及沿海国对大陆架的权利。《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为勘探大陆架和开发其自然资源的目的,对大陆行使主权权利。”这种权利是专属的,任何人未经沿海国的明示同意,均不得从事勘探和开发大陆架的活动。沿海国对大陆架的权利也取决于有效或象征性的占领或任何明文公

告。沿海国有权在大陆架上建造人工岛屿、设施或其他结构,并享有专属管辖权。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国际海底区域及其资源是“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任何国家不应对“区域”的任何部分及其资源主张或者行使主权或主权权利。任何国家或自然人或法人,也不应将“区域”的任何部分据为己有。“区域”内资源的一切权利属于全人类,由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全人类行使其权利。国际海底管理局在不歧视的基础上公平分配从“区域”内活动取得的财政及其他经济利益。“区域”的法律地位不影响其上覆水域和上空的法律地位。18.【正确答案】 公海自由被看做是公海法律制度的基础。其内容最初意味着公海不属于任何国家,各国的船舶在公海上享有不受别国干扰的航行权,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人类对海洋的利用越来越广泛,公海自由也有了发展。1958年《公海公约》规定,公海自由包括:(1)航行自由;(2)捕鱼自由;(3)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自由;(4)公海上空飞行自由。上述各项自由就是传统国际法上所谓的“公海四大自由”。1982年《联合国海洋公约》为公海自由增加了两项新的内容,即建造国际法所准许的人工岛屿和其他设施的自由以及科学研究的自由。19.【正确答案】 外国船舶在一国领海享有“无害通过权”的条件是:(1)通过领海必须是无害的,即不损害沿岸国的和平、良好秩序和安全,也不违反国际法规则。(2)在通过一国领海时,应当遵守沿岸国的有关法令。(3)除意外情况外,通过领海必须是继续不停地迅速航行,中途不得停舶。20.【正确答案】 空气空间的法法律地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曾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1919年《巴黎航空公约》第1条规定:“缔约各国承认每一个国家对其领土上的空间具有完全的和排他的主权。”此后,各国的国内法和国际航空协定也普遍作了这样的规定,从而在国际法上确立了国家对其领空拥有绝对主权的原则,领空构成一国领土的一部分。我国1995年颁布的民用航空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陆和领水之上的空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空。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领空享有完全的、排他的主权。21.【正确答案】 20世纪60年代以来,空中劫持日益增加,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在联合国及其他组织和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下,先后制定了三个有关的国际公约,即1963年《关于制止在航空器内的犯罪和其他某些行为的公约》(《东京公约》)、1970年《关于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海牙公约》)、1971年《关于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器安全的非法行为的公约》(《蒙特利尔公约》)。批准或加入这些公约的国家已有一百多个。我国分别于1978年和1980年先后加入了上述三个公约。22.【正确答案】 1966年《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在内的外层空间活动原则的公约》(简称《外层空间条约》)规定,外层空间的利用应为全人类谋利益;外层空间和天体供一切国家在平等基础上自由探索和利用;任何国家不得将外层空间和天体据为己有;探测和利用外层空间应当遵守国际法和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禁止将载有核武器或其他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人造卫星或航天器放置于地球卫星轨道和外层空间。23.【正确答案】 条约是国际法主体间依据国际法所缔结的据以确定其相互权利与义务的书面协议。

条约具有如下特征:(1)缔结条约的主体只能是国际法主体。个人(自然人或法人)之间、国家与个人之间达成的协议,无论其内容或性质何等重要,均不是条约;(2)条约应以国际法为依据,否则就不能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3)条约规定国际法主体间在某一问题或某些问题上的权利和义务;(4)条约通常采用书面形式。24.【正确答案】 条约的缔结须经一定的程序,主要包括谈判、签署、批准、互换或交存批准书。

25.【正确答案】 在国际法上,一个条约只要是合法的,就对各当事方具有约束力,各当事方面必须善意履行。条约必须信守是国际法的一项重要的原则,是维持正常的国际关系的基础,也是维持国际法律秩序的基础。不过,对于“条约必须信守原则,”不应该绝对化,因为条约有合法的,有非法的;有平等的,有不平等的。非法的条约是无效的,当然不在应当履行之列。《维也纳条约法公约》规定:以下情况下缔结的条约应属无效:(1)对一国代表之强迫;(2)违反《联合国宪章》所含的国际法原则,以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而缔结者;(3)条约缔结时与一般国际法强制规则抵触者。除上述情形外,如条约系因另一缔约国之诈欺或贿赂其代表而缔结,或因重大错误而缔结,受害国得据此撤销其对该条约的同意。

一般说来,条约只对缔约国发生效力,不能拘束第三国。这是国际法上一项公认的原则。按照该公约的规定,条约非经第三国同意,不为该国创设义务或权利。26.【正确答案】 条约的解释涉及两个问题,即由谁解释和按照什么规章进行解释。条约在原则上应由缔约各方解释。如果缔约方在解释上发生分歧,一般应由各方通过友好协商、和平谈判加以解决。现代的一些国际公约多规定有条约解释的条款和因解释产生争端的解决程序。

《维也纳公约法公约》对条约解释提出了一些规则,其中包括:条约应依其用语,按照其上下文,并参照条约的目的及宗旨所具有的通常意义,善意地加以解释;应对整个条约及其附件全面加以研究;可以使用解释的补充资料;除另有规定者外,各种文字的文本同一作准,等等。27.【正确答案】 《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分别规定了对使馆和对外交代表的特权与豁免权。使馆的特权和豁免权主要包括:(1)使馆馆舍不可侵犯;(2)档案和文件不可侵犯;(3)通讯自由;(4)行动及旅行自由;(5)免除捐税,免除关税;(6)使馆及其馆长有权在使馆馆舍、使馆馆长的寓所和交通工具上使用派遣国国旗或国徽。外交代表的特权和豁免权主要包括:(1)人身不可侵犯;(2)寓所和财产不可侵犯;(3)对接受国的刑事、民事和行政管辖的豁免权;(4)免除捐税;(5)免纳关税;(6)行李免受检验。

除外交代表外,下列人员在不同程度上亦享有特权与豁免:(1)外交代表的同户家属;(2)使馆行政技术人员及其家属;(3)使馆服务人员(不是接受国国民并且不在该国永久居住的)。此外,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特别使团的团长(特使)及使团成员、途经或作短暂停留的驻第三国的外交人员、参加政府性国际会议的代表,也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28.【正确答案】 联合国设有下列6个主要机关:(1)大会。大会是联合国的主要审议机关。(2)安全理事会。安理会是联合国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负主要责任的机关。(3)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经社理事会是在联合国大会下负责协调联合国以及专门机构的经济及社会工作的机关,由联合国大会选出的54个理事国组成。(4)托管理事会。托管理事会是联合国负责监督托管领土行政管理的机关。(5)国际法院。国际法院是联合国的主要司法机构,由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分别投票选出的15个不同的国籍的独立法官组成。(6)秘书处。秘书处是联合国的常设行政机构,其任务是为联合国其他机关服务,并执行这些机关制定的计划和政策。29.【正确答案】 《关于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协定》包括序言、16条条文和4个附件。“协定”正文只就其职能、组织结构、成员资格、接受、加入和生效等作了原则性规定,而调整多边贸易关系的实质性规定包括在其4个附件中。30.【正确答案】 国际组织在国际法上具有下列特征:(1)国际组织是国家之间的组织,而不是凌驾于国家之上的组织,所以它不能违反国家主权原则而干涉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的任何事项,;(2)国际组织的参加者主要是国家;(3)国际组织最基本的原则是所有成员国主权平等,不得有任何歧视;(4)

国际组织是以国家间的多边条约为基础而建立的,国际组织的机构、职权范围、议事程序及成员国的权利义务,都应以这种创建文件为根据。31.【正确答案】 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建立一个完整的、更具活力的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系,来巩固原来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以往为贸易自由化所作的努力和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所有成果。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有:非歧视原则,这主要通过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和互惠待遇原则来实现;贸易自由化原则;透明度原则;允许例外和差别待遇原则;稳定贸易发展原则。32.【正确答案】 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促成国际合作;构成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

卫生法学论文 篇5

卫生法学是卫生法的荟萃和精华,是一门新兴的正在发展中的交叉学科。该课程是医学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通过卫生法学教学使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了解与医药卫生有关的法律制度,明确自己在医药卫生工作中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正确履行岗位职责,进行监督执法,同违法行为做斗争。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虽然说从建国开始就着手建设,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和改革开放初期人们更注重于发展经济,可以说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还是一个很低的水平。自从2003年SARS事件以来,我国逐步将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提上了正规,特别是对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理方面更是强力出击。但是时至今日,回顾将近十年的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我国做得还不够好,正如网上评论所说:“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是相对不成功的。”相对不成功,应该说还是有成功的方面,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改革中的不足。因此我们要推动卫生法学的发展,以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要推动卫生法学的发展。

一、我国现在的医患关系极其紧张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著名医史学家西格里斯曾经说过:“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当事人:医师和病员,或者更广泛地说,医学团体的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

目前的医生和患者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患者大部分认为,医患之间的沟通一般或基本上没有沟通;医护人员大部分认为,医患之间的沟通一般或基本上没有沟通。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医患之间缺乏基本的信任,医护人员未很好履行告知照顾义务,归结为双方信任度降低的主要原因。不论是患者还是医护人员都不同程度的认为医患关系不和谐。

医患关系不和谐,导致后果很多,例如经常媒体报道的患者袭击医生,患者破坏医院设备,最严重的将会导致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彻底失败。因此卫生法学就是为了改变这一严重的境况,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化,使改革走上正轨。

卫生法律体系对提高我国卫生工作水平、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卫生法制建设经过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艰苦努力,已基本形成一套符合国情的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体系,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卫生法制建设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有法不依、违法不究在一些地方还时有发生,卫生执法力度还不强。如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处理,药品生产、供应、销售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尚有待完善。加强卫生法制宣传教育,加快卫生法律法规的立法进程,改革卫生监督执法体制,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是当前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对解决医患冲突,改善医患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引导卫生服务是社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有自己的固有特点和规律,医学技术本身有很大的局限性,医学科学技术尚不能解决所有疾病的救治问题,这需要全社会的理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行政监督等是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方面,其中舆论监督尤其重要。正确的舆论导向,能促使群众客观地理解医学技术的特点,理解国家的卫生政策,理解卫生体制改革的内容、形式、方法和难点,同时也能促进医院改进工作,最终让病人得到更多的实惠,享受到更加完美的医疗服务。

二、我国现在对医疗产品管理的制度非常混乱

医疗产品是一个涉及面极为广泛的概念,从简单但必不可少的产品(如压舌板、轮椅)到复杂的高科技产品(如有源植入器械心脏起搏器),甚至是一般伤风感冒的药物都属于医疗产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报告,2001年约有500,000种不同的医疗产品投入市场,总价值为1,450亿美元;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创新,医疗产品行业是目前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预计2006年其全球市场总价值将超过2,600亿美元。当前,建立有效的医疗产品管理机制已被各国政府作为健康领域首要的工作之一。

目前我国的医疗产品管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很多医院使用一些来源不明的医疗器械,这些医疗器械没有经过相关安全部门的检测,没有合格证,对病人的生命存在极大隐患。另外就是药物的不规范使用,抗生素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中国的医生很喜欢用抗生素,因为使用抗生素后疗效好,疗程短,可以凸显医生技术的高明。但是随意乱用抗生素的后果就是产生耐药效果。抗生素用得越多,耐药效果越早越明显。很多专家表示,再如此乱用抗生素治疗,中国将很快回到以前没有抗生素治疗的时代,到时候很普通的一次感冒都可能导致严重感染而夺去一条宝贵的生命。

拿中国和美国或者欧洲等发达国家进行对比,就会发现我国很多地方还存在漏洞。

1、在产品责任主体方面,欧盟和美国在法规中明确规定,生产者是主要的责任主体,对其产品及因产品故障所致的一切后果负责;而在中国的法规中没有对此做出明确规定,因此政府承担着产品及使用的责任,成为一些冲突的根源。

2、在质量体系方面,美国对医疗产品的质量体系要求是单独立法,作为强制执行的要求。欧盟并没有独立的质量体系法规,而是将要求融入欧洲统一标准中,并在产品上市前审查环节加以体现。此外,在欧盟MDD已成功地将对质量体系的保证作为产品上市前控制的主要手段。而中国仍沿用最终产品审查作为产品控制的主要方式,并且割裂了产品控制和质量体系管理。

3、在上市前控制方面,上市前控制模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标准的应用、技术和专家的支持、对有效性的要求和产品审查的灵活性等方面。欧盟和美国将标准作为上市前控制的技术指标,由于充分意识到标准体系的重要性,政府十分关注标准体系的建设,并与国际化标准组织保持密切合作,以获得最新的标准知识和信息。欧盟在 医疗器械指令中确立了标准的法定地位,将标准的要求作为关键的安全审查依据。中国建立了自己的标准体系,但由于人力、物力的不足,目前的标准远远不能满足 产品发展的需求,国际标准的转化速度过慢成为最主要的问题。

4、在上市后控制方面,美国和欧盟都对上市后的医疗产品有严格要求,FDA的上市后监督主要通过GMP、医疗产品报告制度、医疗产品跟踪制度和医疗产品召回制度来实现;欧洲基本采纳了美国的经验,建立了类似的报告制度和上市后监管体系;目前,中国对上市后的管理制度正在建设之中,两年前开始法规的调研和起草工 作,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正在试行,但立法者和管理者对不良事件管理的方法学及上市后监管有效性的评价仍不甚理解。医疗产品对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卫生法律体系的完善,不仅对于医疗产品的管理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同样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三、我国在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尚未成熟

近十年我国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发生,给民众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如今,随着交通、通讯设施的高科技化发展和全球人口交往的日益频繁,我们的社会和生存环境更为复杂,传统的疾病预防控制的地域及空间发生了变化,发生各种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几率明显增加,处理的难度及复杂程度也进一步加大。仅从病原体之一的病毒看,在迄今发现的4000多种病毒中,有100多种可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而且,新的病原不断被发现。近20年世界上发现的32种新传染病,其中半数左右已经在我国出现。据统计,目前已登记的化学物总数达4100万种,我国农药产品有1.4万个,年产量100万吨,这都为化学中毒事件比以往更为频发创造了条件。严重急性呼吸合症(SARS)的爆发和扩散,更对我们的公共卫生应对体系提出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在全球化时代,由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的频繁,地方性事件都可以转变成为全球性危机。同时,在一个信息交流手段高度发达的社会环境中,关于危机事件信息的任何扭曲和遮掩都不可能持久,反倒可能会失去信息主动权,造成更大的混乱,加剧危机。SARS危机,幸亏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发现,果断决策,使危机事件的发展才出现转机。最重要的是,我们应当从此次SARS危机中吸取教训,尽快建立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与应急处理机制。

在SARS事件之前,由于我国尚没有作出突发事件发布的规定,尚没有因应变化了的新形势而建立起一套政府处理突发事件的运作机构,这容易影响对事件的及时有效处理。在对诸如传染病等疾病的预防控制方面,我国曾有以“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在法律规范方面,针对我地区发生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预见性差、病因复杂、传播迅速、危害严重的特点,我国先后制定了《传染病防治法》(1989年2月)、《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1991年10月)、《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001年9月)以及《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等部门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16号)、卫生部《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实施的若干意见》和《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卫办发[2001]112号)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特别的,与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比,我国对于传染病的控制最为成熟,《传染病防治法》及《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规定了有关应急措施:类似传染病(如炭疽)爆发时,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报经上一级地方政府决定,可以宣布疫区。此外,为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所需储备的经费及药品、运输、通讯等物资,各地方政府一般都根据中央政府文件规定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储备金制度,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经费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储备金,并规定相应的使用管理办法和制度,确保物资与资金的及时到位。

面对“非典”流行的突发事件,我国政府除采取一切可能采取的各项措施外,国务院还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连续采取了两项法律措施,首先是明令重新公布1989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紧接着又制定和公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这无疑是旗帜鲜明地表达了政府的态度和决心:要将防治“非典”工作纳入法治轨道,依靠科学和法治来最终战胜“非典”。实践了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所提出的依法行政将是新一届政府做好政府工作的三项基本准则之一的思想。

经过几年的发展后,我国在应对突发事件的法律方面,已有戒严法、国防法、防洪法、防震减灾法等一系列紧急状态法的单行法,其中针对公共卫生事件的《传染病防治法》,至今仍是抗击“非典”斗争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但是,“非典”是一种新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的传染病,需要有新的应对措施,需要完善相关立法;同时,《传染病防治法》的某些规定还比较原则,也需要进一步具体化;此外,在“非典”防治工作中暴露出一些薄弱环节,也亟需强化相关法律制度。为此,在抗击“非典”的关键时刻,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是当前最终战胜“非典”的现实需要,并且也为今后处理有关公共卫生的其他突发事件,提供了法律依据,完善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律体系。

因此,为了能更好地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我国关于这方面的卫生法律体系应该继续努力,进一步完善,以应对下一次可能更为严重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四、我国现在医疗保障制度有待完善

中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根据享受对象可以分为城市医疗保障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农村合作医疗,起源于40年代陕甘宁边区的“医疗合作社”,到1979年,全国90%以上的生产大队办起了合作医疗。其经费来源个人和社区集体共同负担。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化,合作医疗由于没有及时地进行改革和完善而跌入低谷。到1991年覆盖面占农村人口的10%。

虽然中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已经推行了很多年,但是实际收到的成效却是没有理想中好。很多人还是抱怨现行医疗体制不适应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主要反映在药价高、检查费用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非常复杂,有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发展严重滞后,有政府卫生投入不足,有医疗保险发展缓慢,有医药生产流通秩序混乱,有医

疗机构盲目追求经济利益,也有政府有关部门对医疗服务监管不力,一些医院也确实存在管理松弛、有章不循、纪律不严、作风不良等问题,加剧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多年来,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医院通过增加服务手段增加经济收益,以维护运行和发展。这种创收机制,导致政府投入比例逐年下降,群众负担逐年上升,医院公益性质淡化,形成恶性循环。医院隶属关系条块分割,不能实现卫生事业属地化全行业管理,难以对医疗资源实行合理配置,不利于政府部门监管。政府卫生部门对医院重扶持、轻监管,医院自身管理不严、缺乏纪律约束,部分医院背离服务方向,偏离社会公益性质,不能很好地承担应有的社会职责。

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障体系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及时跟上市场经济的步伐,全民医疗保险体制不健全, 是医患矛盾尖锐最根本的原因。资料显示, 许多国家由于有健全的全民医疗保险体制, 全民参加医疗保险,绝大部分的医疗费用都由保险公司来承担,很少有医患间的冲突。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尤其是经济落后的地区, 处于财政不足的状况之下, 一般只保证医疗机构的人员工资,甚至只是保证其人员一部分工资(差额拨款)。由此,医疗机构一方面要生存, 不得不挣钱来弥补财政工资的缺口,包括正式职工的差额工资以及所聘临时工的全额工资。另一方面医疗机构要发展。由于财政投入不足,医疗机构不得不采取以药养医等做法,将相关费用转嫁于患者, 无形中加重了患者的医药负担,这也是医患关系矛盾的一个方面。

卫生法学总结课稿 篇6

第一章 卫生法概述

卫生法:是调整在卫生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卫生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一,卫生保护原则 二,预防为主原则 三,公平原则

四,保护社会健康原则 五,患者自主原则

第二章 卫生法律关系

卫生法律关系的特征有哪些?

一,卫生法律关系是卫生法确认的具有特定范围的法律体系 二,卫生法律关系既有行政法律关系又有民事法律关系 三,卫生法律关系所体现的利益是个人和社会的健康利益

四,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机构是卫生法律关系中最主要的主体。卫生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主体(卫生行政部门、卫生机构、卫生人员、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等),客体(人的生命健康利益、物、行为、智力成果),内容(卫生权利、卫生义务)一切卫生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都是由一定的法律事实所引起的。

第五章 法律责任与法律救济 卫生民事责任的特点: 1,主要是财产责任;

2,是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的责任; 3,是补偿当事人的损失;

4,在法律允许的条件下,民事责任可以有当事人协商解决。卫生民事责任的构成:必须具备损害的事实存在,行为的违法性,行为人有过错,损害事实与行为人的过错有直接的因果关系等要件。

卫生法律的救济途径:卫生行政复议、卫生行政诉讼和卫生行政赔偿 卫生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卫生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条件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上一级卫生行政机关提出申请,受理的行政机关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并作出复议决定的活动。P49 卫生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卫生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下,审理和解决行政案件的活动。

卫生行政赔偿:是指卫生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由行政主体给予赔偿的法律制度。卫生行政诉讼的基本制度(判断、选择题):行政诉讼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被告负举证责任;不适用于调节;相对人选择复议

第六章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

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经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传染病的分类(选择题)甲类: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斯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医疗卫生人员在预防接种的责任是什么?

医疗卫生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受中者或者其监护人应当了解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并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医疗卫生人员应当对符合接种条件的受种者实施接种,并依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的规定,填写并保存接种记录;对于因有接种禁忌而不能接种的受种者,医疗卫生人员应当对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提出医学建议。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是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应做到一下要求: 1,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2,接种皮肤黏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3,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伤操作的医疗器具一用一灭菌。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是指根据国务院卫生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

病原携带者:是指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在治愈前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该如何做?

1,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2,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3,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对于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场所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医疗救治机构包括:急救中心、传染病医院、核准登记传染科的综合医院和为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经设区的市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临时指定的承担传染病医疗救治服务的其他医疗机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科,没有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传染病分诊点。

第十五章 药品法律制度

药品: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 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 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抗生素、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特征:

1、作用的双重性 预防性、治疗性+侵袭性、差异性;

2、使用的专门性 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

3、质量的严格性 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

4、鉴定的科学性 由专门技术人员和专门机构来鉴定

假药:指药品中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符,以及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类型:1,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2,依照《药品管理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法检验而未检验即销售的;3,变质的;4;被污染的;5,使用依照《药品管理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6,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

劣药:指药品成分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类型:1未标明有效期或者更改有效期的;2,不注明或者更改生产批号的;3,超过有效期的;4,直接接触药品的保准材料和容器未经批准的;5,擅自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及辅料的;6,其他不符合药品批准规定的

二、药品召回制度 药品召回:是指药品生产企业(包括进口药品的境外制药厂商)按照规定的程序收回已上市销售的存在安全隐患的药品。义务主体:药品生产企业 协助主体:药品经营企业、使用单位。这些单位发现药品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立即停止销售或者使用,通知药品生产企业或者供货商,并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方式 :主动召回:药品生产企业发现药品存在安全隐患,进 行召回——可减免行政处罚,但不免除其依法应当承 担的其他法律责任。

责令召回: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为存在安全隐患,而 药品生产企业应当召回药品却未主动召回的,责令其 召回——处应召回药品货值金额3倍的罚款 ,造成严 重后果者,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 药品召回分级

一级召回:使用该药品可能引起严重健康危害--24小时内 二级召回:使用该药品可能引起暂时的或者可逆的健康危害——48小时内

三级召回:使用该药品一般不会引起健康危害, 但由于其他原因需要收回的——72小时内

药品不良反应(ADR):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1)对人体有害的副作用 2)毒性反应 3)过敏反应4)其他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1,报告主体: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机构——法定义务, 2,报告对象: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 3,报告时间:1)新的或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于发现之日起15日内报告;2)死亡病例须及时报告 3)群体不良反应应及时报告 4)其他不良反应应在30日内报告

第十六章 医疗器械法律制度

医疗器械:指的是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 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 ,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医疗器械的分类

按照安全性来分类: 第一类:指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其安全 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械。eg.听诊器、手 术衣、病床等

第二类:指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 控制的医疗器械。eg.血压计、体温计 第三类:指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 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eg.心 脏起搏器 分类判定的依据

(1)结构特征a.有源医疗器械——任何依靠电能或者其他能源而不是直 接由人体或者重力产生的能源来发挥功能的医疗器械。b.无源医疗器械(2)使用形式:按预期目的来区分

(3)使用状况a.接触或进入人体器械:时限、接触部位、失控后损伤程度b.非接触人体器械:不直接或者间接接触人体的器械:对医疗效果的影响

分类原则: 1)按照分类判断表进行分类 2)依据是预期使用目的和作用3)联合使用的应分别分类;附件与主机分离的,附件单独分类4)作用于人体几个部位的,按风险高的使用形式、使 用状态分类5)软件与器械同一类别分类6)一个医疗器械使用两个分类,采用最高分类 7)监控或影响医疗器械主要功能产品,与该医疗器械分类一致 8)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根据需要调整分类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指获得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资格的医疗机构对申请注册的医 疗器械在正常使用的前提条件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按照规定进行试用或验证的过程.分类:1,医疗器械临床试用---指通过临床使用来验证该医疗 器械理论原理、基本结构、性能等要素能否保证安 全性有效性。范围:市场上尚未出现过,安全性、有效性有待确 认的医疗器械。2,医疗器械临床验证---指通过临床使用来验证该医疗 器械与已经上市产品的主要结构、性能等要素是否 实质性等同,是否具有同样的安全性、有效性。范围:同类产品已上市,其安全性、有效性需要进 一步确认的医疗器械。

第十七章 医疗机构法律制度 医疗机构:是指依法定程序和条件设立的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卫生机构的总称。熟悉医疗机构的类别(考哪个跟哪个不不是同一类,选择题或判断题)p220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是区域卫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医疗机构的依据。分三级。

申请设置医疗机构的条件:

1,经医师执业技术考核合格,取得《医师执业证书》;

2,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医师职称后,从事5年以上同一专业临床工作; 3,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和个人,不得申请设置医疗机构: 1,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单位;

2,正在服刑或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 3,医疗机构在职、因病退职或者停薪留职的医务人员; 4,发生二级以上医疗事故未满5年的医务人员;

5,因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已被吊销执业证书的医务人员;

6,被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等。申请医疗机构执业登记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登记: 1,不符合《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核准的事项; 2,不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3,投资不到位;

4,医疗机构用房不能满足诊疗服务功能;

5,通讯、供电、上下水道等公共设施不能满足医疗机构正常运转; 6,医疗机构规章制度不符合要求;

7,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等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现场抽查考核不合格; 8,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医疗机构对危重病人应当立即抢救。对限于设备或者技术不能诊治的病人,应当及时转诊。

P228熟悉知情同意权

医疗广告的表现不得含有以下情形:

1,设计医疗技术、诊疗方法、疾病名称、药物等; 2,保证治愈或者隐含保证治愈的; 3,宣传治愈率、有效率等诊疗效果; 4,淫秽、迷信、荒诞的; 5,贬低他人的;

6,利用患者、卫生技术人员、医学教育科研机构及人员以及其他社会社团、组织的名义、形象作证明的;

7使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名义的;

8,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情形。

第十八章 卫生技术人员法律制度

医师:是指取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专业机构中从业的卫生技术人员。

医师资格考试考试类别分为临床、中医(包括中医、民族医、中西医结合)、口腔、公共卫生4类。考试方式分为实践技能考试课医学综合笔试。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参加职业医师资格考试: 1,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正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1年;

2,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具有高等医学专科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2年;

3,具有中等专科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5年; 4,以师承方式学习传统医学满3年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行政部门确定的传统医学专业组织或者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考核合格并推荐;

5,在1998年6月26日前获得医学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后又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医士从业时间和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执业时间累积满5年; 6, 7年制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的临床硕士生和八年制毕业生在学习期间有相当于大学本科的1年生产实习和1年以上严格的临床实践训练,课在毕业当年参加医师资格考试。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师执业不予注册: 1,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2,因受刑事处罚,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至申请之日不满2年的;

3,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自处罚决定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不满2年的;

4,甲类、乙类传染病传染期、精神病发病期以及身体残疾等健康状况不适宜或者不能胜任医疗、预防’保健业务工作的;

5,重新申请注册,经卫生行政部门指定机构或组织考核不合格的;

6,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不宜从事医疗、预防、保健业务的其他情形的。对于执业范围,医师注册后又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超范围执业; 1,对病人实施紧急医疗救护的;

2,临床医师依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定》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等进行临床转科的;

3,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经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批准的卫生支农、会诊、进修、学术交流、承担政府交办的任务和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义诊等; 4,根据《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时规定》外出会诊的; 5,省级医生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章 母婴保健法律制度

婚前医学检查承办主体

A.县级以上妇幼保健院或经设区的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B.不宜生育的严重遗传性疾病的诊断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负责

有下列情形建议暂缓结婚:1,性病未治愈

2、精神病发作期间或病情尚未稳定

3、各种指定传染病在传染期内

4、主要脏器的功能不全

5、可矫治的生殖器严重畸形

6、体检或化验中发现异常尚未确诊前

有下列情形建议不宜结婚:

1、发现双方或一方患有重度、极重度智力低下,不具有 婚姻意识能力

2、重型精神病,在病情发作期有攻击危害行为

有下列情形建议不宜生育:发现医学上认为不宜生育的严重遗传性疾病或其他重要 脏器疾病,以及医学上认为不宜生育的疾病。

打击两非的规定 1,严禁非医学需要的医学鉴定 例外,对怀疑胎儿可能为伴性遗传病,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鉴定 2,严禁非医学需要的人工终止妊娠

终止妊娠药品:

1、不得零售

2、只能供给获批准实行终止妊娠手术的医疗或保健或计生机构。

产前诊断 :指对胎儿进行先天性缺陷和遗传性疾病的诊断。

目的:主要通过遗传学检测和影像学检查,对高风险胎儿进行明确诊断,通过对患胎的选择性流产达到胎儿选择的目的,从而降低出生缺陷率,提高优生质量和人口素质。

产前诊断与产前检查:对象不同 目的不同 内容不同 产前诊断对象:

1、羊水过多或者过少

2、胎儿发育异常或者胎儿有可疑畸形的

3、孕早期接触过可能导致胎儿先天缺陷的物质的

4、有遗传病家族史或者曾经分娩过先天性严重缺陷婴儿的

5、初产妇年龄超过35周岁的

第二十一章 精神卫生法律制度

严重精神障碍,是指疾病症状严重,导致患者社会 适应等功能严重损害、对自身健康状况或者客观现 实不能完整认识,或者不能处理自身事务的精神障 碍。eg 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等

精神障碍: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感知、情感和思维等精神活动的紊乱或者异常,导致患者明显的心理痛苦或者社会适应等功能损害。自愿住院治疗 可随时可以自愿出院。

非自愿住院治疗1,有自残危险 需监护人可以随时要求出院 2,有伤害他人危险 需医疗机构认为可以出院

了解 强制医疗原则的规定 从行政强制到司法决定适用条件:

1、实施了暴力,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

2、本应判刑,因为精神病不能判刑

3、有继续危害社会的可能

4、无暴力者不适用。

第二十二章

无偿献血:是指公民在无报酬的情况下,自愿捐献自身血液的行为。

血站:是指采集、提供临床用血的机构,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组织p307 患者自身储血时,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自身储血,动员家庭、亲友、所在单位以及社会互助献血。

临时采集血液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危及患者生命,急需输血;

2,所在地血站无法及时提供血液,且无法及时从其他医疗机构调剂血液而从其他医疗措施不能替代输血治疗;

3,具备开展交叉配血及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和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能力,; 4,遵守采供血相关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 5,医疗机构应当在临时采血厚10日内将情况报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血液制品:是指各种人血蛋白制品。

血液的采集管理;1,只能向一个血液制品单位供应;2,严禁将采集的原料血浆用于临床;3,严禁手工采集血浆,每次采集供血浆者的血浆量不得超过580毫升,两次供血浆时间间隔不得少于14天。

第二十三章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制度

生育权:是指公民享有生育子女及获得与此相关的信息和服务的权利。

内容:自由而负责任决定生育子女的时间、数量和间隔 的权利。我国公民生育权的行使应当符合我国法律、法规 的规定

2、公民有生育的权利,也有不生育的权利

3、夫妻双方在生育权问题上享有平等的权利

4、生殖健康权

生育义务的内容

1、依法决定生育子女的数量和间隔 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

2、依法自觉落实避孕节育措施

3、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 违反国家生育政策,不符合法律规定生育子女的公民, 应当缴纳社会抚养费 流动人口:指离开户籍所在地的县、市或者直辖区,以工作、生活为目的异地居住的成年育龄人员。

不包括:(了解)A 出差 就医 上学 旅游 探亲 访友等事由异地居住、预期 将返回户籍所在地居住的人员。B 在直辖市、设区的市行政区域内区域区之间异地居住的 人员

第二十四章 医疗损害责任法律制度

医疗损害责任:是指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因过 错,或者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无论有无过错,造成患者人身 损害或者其他损害,应当承担以损害赔偿为主要方式的侵权责任。构成要件:1主体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排除非法行医。

2、发生于医疗活动中 诊疗护理3,违法行为存在医疗过错;4客观上发生损害事实;5,损害事实与违法行为具有因果关系

免责条款 1,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

2、医疗机构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积 极情况下已经尽到合理诊疗义务,3、限于当时医疗水平难以诊疗 医疗事故鉴定:是指由医学会组织有关临床医学专家和法医学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运用医学、法医学等科学知识和技术,对涉及医疗事故行政处理的有关专门性问题进行检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结论的活动

1、申请主体:

1)卫生行政部门移交鉴定A、依职权主动提交(接到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报告之后)B、接到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时移交 2)医患双方共同委托鉴定

2、专家库人员组成:1)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a、良好的业务素质和执业品德;b、受聘于医疗卫生机构或者医学、科研机 构并担任相应专业高级技术职务3年以上;2)法医a、良好业务素质和执业品德 b、高级技术任职资格 抽取方式:a、随机抽取、单数、主要学科专家不得少于 1/2 b、法医有条件进入:死因、伤残鉴定 鉴定方式:合议制

限制:回避制度 1)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 2)与医疗事故争议有利害关系的 3)与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鉴定的

3、权利义务1)严格遵守时间限制2)提交相关鉴定所需材料3)配合鉴定工作,一方不予配合,影响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的,由不予配合一方承担责任4)不得干扰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不得威胁、利诱、辱 骂、殴打专家鉴定组成员

4、鉴定费用 属于医疗事故——医疗机构 不属于医疗事故——提出申请一方 争议解决途径

1、协商解决 :民事自主权 制作协议书;

2、调解解决: 卫生行政部门调解 制作调解书;(,协商解决和,调解解决不履行时,诉 讼解决)

卫生法学练习题 篇7

关键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特色专业课

随着我国公民权利意识的逐步增强和医疗机构改革的逐步深入,医患纠纷日益增多,如何解决医患纠纷已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绕不开的新课题。处理医患纠纷案件需要法律工作者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既要精通法律,还要熟知相关的医学知识,在此背景下,医学院开办法学专业应运而生。首都医科大学自2006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截止到目前已有一届毕业生。几年来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卫生法学人才。

培养目标的高低是否适当直接关系到学科教育的客观效果和社会效果。培养目标是学科教育的逻辑起点,即培养人才的标准及原则。首都医科大学设置卫生法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和未来发展需要,具有从事卫生法律工作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够较熟练地应用有关法律知识处理医药卫生领域相关法律事务;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医疗机构、医药卫生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实践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专门人才。然而如何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呢?即这一新型专业面临着一个非常困惑的问题——那就是学生怎样才能在4年的时间内学完既包括医学又包括法学的课程,而且获得良好的效果?要实现这一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所培养人才的质量。

1 卫生法学专业的课程设置现状

目前课程体系中主干学科为:法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法学课程又分为法学主干课和卫生法学特色课。其中法学主干课(包括教育部门要求设置的14门核心课程和7门非核心课程)共计990课时,卫生法学特色课(卫生法学概论、医事法学、药事法学、医疗纠纷法律实务、外国卫生法学、卫生监督学)225课时,比例为4.4∶1。基础医学科(形态学概论、机能学概论、病原学概论等7门课程)课时为273课时,临床医学课(诊断学基础、内、外、妇、儿、五官科学)课时为378课时。即法学主干课与卫生法学特色课共计1,215课时,医学课程共计651课时,比例为1.86∶1。

培养方式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础学习阶段。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人文社科知识,较系统的医学、自然学科基础,较扎实的法学基础理论、技术与方法,一定的公共卫生知识。第二阶段为专业实习阶段。其中专业课程教学约一年,临床医学见习和法学专业综合实习约一年。通过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 教学计划存在的不足

这样的教学计划经过一轮毕业生的实践,发现从课程设置的结构和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上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从而无法体现卫生法学专业的特色和医科大学的优势,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社会需要的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主要表现在:

2.1 生源作为理科生法学专业思想不稳定,人文素养不够

作为医学院开设的法学专业,大多是文理兼收,首都医科大学从2006-2010年的生源均是理科生,甚至有一部分学生是报考别的专业被调剂到法学专业的,所以他们面临一个问题就是专业思想不稳定,对学习法学课程积极性不高。而且任何一部法律制定都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相联系,任何一个法律时间的发生,也绝不仅仅是单纯的法律问题,它折射出社会发展中我们现实生活纷繁复杂的矛盾、冲突,所以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能更容易理解法律的真谛,并能很好地运用法律协调、解决社会的矛盾和冲突。然而我们的生源在人文素养底蕴相比文科生可能存在欠缺。

2.2 医学与法学不同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的方法上错乱

在医学教育模式下,设定的理论课,教师就得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讲授,对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重视不够,给予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机会甚少;此外,医学知识本身严谨,教师传授给学生的都是已成定论的、多为经典的内容,具有权威性,容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总想按照某种固定的思路去思考问题。相反,法学教育模式除了法律的教义分析,学者理论的阐述外,更加强调的是对于经典法学著作的研读,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模式的不同会使我们的学生感觉学习上的混淆、错乱,不知道如何安排学习时间,如何去学习法学和医学的课程,最终造成学生很疲倦而且教学效果也不佳。

2.3 特色课程不够突出、设置不够科学

为了体现卫生法学特色的专业方向,各个学校均设置了特色课程。首都医科大学设置了6门卫生法学的特色课程,然而就课程设置上,课时数以及教学内容、考核方式上都有一定的随意性,需要改进。比如现在的卫生法学概论开课时间为第六学期,课时数为54课时,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然而笔者认为:本课程内容主要是使得学生对于卫生法学的内容框架和知识体系有概览性的了解,为进一步学习《医事法学》、《药事法学》等课程做好知识预备。但是原先教学计划课时安排过多,使得本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内容重复、比例失调。而且概论课应当侧重理论性、思辨性和前沿性。为同学们提供思考卫生法律问题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考核方式也不宜安排卷面考试。

2.4 将司法考试作为法学教学的导向

由于就业形势的压力,如果法学专业毕业生想从事检察官、法官、律师职业就必须通过国家的司法考试。基于这样的需求,所以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均将司法考试模拟训练作为教学重点,甚至将司法考试培训机构的讲义作为授课的讲义。这样的导向可能使我们的高校教学沦为司法考试培训机构。这样的导向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只学会了一些法学的术语,但是却不能深刻体会其中的深层含义和价值取向,了解法律条文的规定,却不知怎样用这样的规定去解决实际中遇到的社会问题;缺乏分析、判断和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素质;不知用法律思维去思考问题,也不会用法律思维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3 课程设置改革设想

围绕卫生法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在法学专业课程的设置上,立足于三个方面的考虑[1]:第一,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法学本科教学课程设置的具体要求;第二,医学高等院校的办学特色。第三,处理好必修课与选修课、法学课与医学课、法学主干课与专业特色课的关系。

3.1 加强法学专业基础课教学,体现法学专业特点

应增强法学专业基础课时,比如法理学、宪法学、行政法、民法等。一方面作为法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夯实专业基础是必须的,另一方面从卫生法学的角度,也是亟需要加强的。目前卫生法律散在单行,缺乏一部较高层次带有全局指导意义的上位法。无统一的法典,大部分均为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形式出现。大量的规则散见于其他法律部门,如刑法、民法、诉讼法领域。比如作为卫生法研究的主要领域医患关系,虽然其性质存在争议,但是更多的学者将其界定为民事法律关系;卫生法调整的另一领域是卫生行政关系。这些内容都应该以法理学、民法学、行政法学为基础的。为了加强学生的法学素养,另外可以增设一些法学专业基础方面的相关选修课,比如西方法律思想史、西方宪政制度、法律社会学等课程。

3.2 发挥医学院的特色,加强医学课程的教学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医学课程的老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应该有别于医学专业的学生。加强医学课程教学非常有必要,比如公共卫生法的基础是公共卫生学,然而公共卫生学相关知识的学习又需要病原学的内容作为基础。另外作为一门界于法学与医学的边缘学科——卫生法的重要渊源,包括医疗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和卫生标准等。作为技术性法规,应该是很多以医学知识为基础。但是考虑到我们的学生毕竟不是学医的,所以我们的医学课程应该组织专人编写教材,避免过于专业的医学术语,这样对卫生法学专业而言更具有针对性,适应性。

3.3 取消有关课程设置,争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空间

从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具体方案的设计角度看,是否可以考虑取消理论性过强的非法学专业课程内容,如财政与税收、医院管理学以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负担。当然我们并不否认这些课程对学生能力培养具有的作用,但这些课程的理论性太强,缺乏与法学专业的直接结合性,对于卫生法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也缺乏直接的支撑力度。

3.4 科学设置卫生法学特色课程,加强特色课程教材建设,注重教学时间安排及教学方法

然而对于卫生法学特色课程的设置上,各个高校均处于摸索阶段。特色课程设置上参差不齐。比如长春中医药大学开设了卫生监督学、卫生法学基础、卫生资源法、卫生服务法、疾病预防与控制法、生命健康权益法、国际卫生法等;天津医科大学将卫生法学、医事法学、医事仲裁与诉讼等作为特色课程。笔者认为:设置特色课程必须先搞清楚什么是卫生法,以及卫生法体系。何谓卫生法,学者对其研究对象基本上从“卫生”一词出发来讨论的,有的认为卫生法学的研究对象是“卫生法律规范及其发展规律”,有的认为是“卫生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等。但何为“卫生”,“卫生”所指的范围迄今尚未对其展开全面深入研究。这使得我国的卫生法学尚处于体系原始、理论滞后的初始阶段。在这种背景下,卫生法学教育也几乎难免体系上各树一枳,理论上贫瘠混乱的境遇。根据美国天普大学法学院教授Scott Burris的观点[2],卫生法体系包括:公共卫生法、卫生保健法、生命伦理学。公共卫生法包括疾病控制、事故控制、有害产品控制、有害行为控制、食品安全;卫生保健法包括职业培训与执照办法、服务质量、医患保护、监管与财政、药品问题;生命伦理学包括对研究对象的尊重、新技术研发与应用、有关问题(安乐死、人工生殖等)。我校特色课程的设置就科目而言基本合理。卫生法学概论目的是使学生对于卫生法学的内容框架和知识体系有概览性的了解,侧重理论性、思辨性和前沿性。医事法学侧重于民事领域,主要涉及到的是医疗行为、医事法律关系等。卫生监督学(建议更名为公共卫生学)侧重于行政领域,主要包括公共卫生监督管理、疾病预防与控制、血液与血液相关产品、人口与生殖健康传统医疗管理等。药事法学主要从药的角度,比如药品注册管理、特殊药品管理、医疗器械管理的相关管理规定。医疗纠纷法律事务应该侧重于卫生程序法,医疗事故处理法律制度、卫生行政复议、卫生民事诉讼、卫生行政诉讼、卫生刑事诉讼以及医患纠纷的诉讼外解决机制(和解、调解、仲裁)等。需要改进的是各个科目设置要避免内容上的交叉,比如:医事法学的框架是主体、行为、责任。为了避免与医疗纠纷法律实务的重合,责任部分内容应该从简。

参考文献

[1]张新华.关于修订医事法学专业培养方案的思考[J].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08(2):130-131.

上一篇:肺结核的预防措施下一篇:班级常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