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专业英语翻译(共8篇)
1.The simple rhythm
The simple rhythm refers to the successive arrangement ofthe scenes repeating the same kind of elements in isometry.Such as the trees along the sidewalk with equal distance in between, the long corridors in the same height and distance, the mountain trails or the mountain climbing wall with same height and width.2.Alternative rhythm
Namely, the successive arrangement of the scenes repeating more than two kinds of elements by turn.3.Regular changed rhythm
Regular changed rhythm refers to rhythm arises from the gradual increase or decrease of the successively repeated parts of the design at certain aspect, the density of colors, the thickness of the materials ect.At same time,it usually reflects the gradual change of degrees and quanlity between the different components.3.See-saw rhythm
See-saw rhythm is brought about by one or more factors undulating regularly in appearance.The sky in wildwood area
adpots this kind of rhythm.4.Mimesis rhythm
The mimesis rhythm refers to the successive arrangement of the scenes with the composition of uniform and different elements.For instance, the shape of the parterres may be the same, while the species and arrangement of the flowers and grasses inside are different.5.Interlaced rhythm
建筑类相近专业本科生通常会在大三上学期修读与本专业相关的专业英语课, 课时为32 学时, 课程性质为专业限选课, 由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教师进行讲授, 主要培养学生对专业外文文献的阅读能力及翻译能力。因为本科生在大三上学期刚接触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知识背景还不具备, 专业术语掌握的不多, 进行段落翻译或阅读过程中存在较大困难。多数教师在讲授专业英语时, 重视课本内容轻视课外练习, 只提供正确的翻译结果, 不比较出现不同翻译结果的原因, 翻译技巧讲得多, 相关的专业背景讲的少, 还存在部分教师教学手段单一的现象, 这些现象都将造成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师生之间有效互动不多。
为了锻炼学生的翻译能力, 任课教师通常将翻译实践的环节集中在毕业设计环节英文摘要撰写以及一篇长度为2000字的英文科技英语翻译。多数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考虑到自身翻译能力太差, 选择互联网在线翻译结果来拼凑, 更有一些同学选择网上现有的中英文文章来应付了事, 这很容易造成本科生毕业论文 (设计) 重复率过高的现象。
近几年来, 笔者担任建筑类专业英语教学工作, 在翻译能力方面进行了课堂及课外的训练, 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科技论文标题翻译、规范及技术规程名称翻译、科技论文摘要翻译、科技论文段落翻译以及科技论文阅读中的科技术语、短句及长句翻译。发现学生在翻译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于:学生翻译标题时无法准确找出中心词;中文翻译过程中不调整不同的后置定语前后顺序, 直接按照英文中顺序罗列;标题不简洁, 出现“关于……的调查 (报告、研究、分析) ”等字样。例如:
Urban design to lower summertime outdoor temperatures: An empirical study on high-rise housing in Shanghai
错误翻译1:城市设计为降低夏季户外温度:在上海关于高层建筑的经验研究。
错误翻译2:夏季户外温度下的城市设计:一项关于上海高层建筑的实证研究
正确翻译:为降低夏季室外温度的城市设计:以上海高层建筑为实例。
在翻译规范及技术规程名称时, 不注重区分专业上对“规范”、“规程”、“标准”、“条例”“法规”这些术语在中文范畴中的差别, 一律翻译为“规范”。例如: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Welding of steel structure of build⁃ing
错误翻译: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说明 (规格、规范) 。
正确翻译: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nditions for water saving products and general regulation for management
错误翻译:节水型产品技术状况与管理条例。
正确翻译:节水型产品技术条件与管理通则。
在摘要及段落翻译过程中, 术语翻译有待斟酌, 多数不专业, 长句及复杂句不遵从通用的翻译技巧, 前后顺序混乱, 因果关系颠倒, 从属关系不清晰, 还有些人名翻译不规范。对部分一词多义的单词斟酌不够, 想当然地套用自己知道的单词含义, 使得词不达意, 文理不通。
Physically, the museum nestles comfortably against a residen⁃tial backdrop to the west, sharing its site and a central lobby with the Guthire Theater. Yet to the east it confronts 16 lanes of highspeed freeway traffic that sever it from downtown Minneapolis[1].
错误翻译:物理上, 博物馆舒适地依偎于一片住宅背景西面, 同格斯里电影院共用场地和中央大厅, 而东面博物馆面临与明尼阿波利斯市中心隔开的16车道的高速公路。
错误点评:“physically”翻译为“物理上”, 不通顺;“residen⁃tial backdrop”翻译为“住宅背景”, 理解起来困难;“Guthire Theater”翻译为格斯里电影院不规范, “格斯里剧院”与当地实际的建筑功能更相符;“high-speed freeway traffic”翻译为高速公路含义仍然不具体, 后面的freeway traffic没有译出, 翻译为“高速快车道”更好;因为对当地的建筑布局不清楚, 使得翻译方向时出错;定语从句太长, 将其放在先行词前翻译, 阅读起来过于繁复。
正确翻译:空间上, 博物馆舒适地依偎于西边的一片住宅群下, 同格斯里剧院共用场地和中央大厅;而东面, 博物馆面临的是16车道的高速快车道, 这将其与明尼阿波利斯相隔开来。
2 探索专业英语课堂教学及翻译实践的新模式
翻译能力是学生阅读国外科技文献的前提条件, 而大学英语课程在选取阅读材料时多为新闻性、科普性、趣味性强的阅读材料,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多注重学生对短语、短句的翻译, 对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并不明显, 这使得学生在阅读专业性强、句子长、成分多的科技文献时往往非常吃力, 从不同模块入手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很有必要。但是很多教师受制于自身英语水平、专业造诣、学时、阅读材料及教学手段等多方面因素, 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方面或者力不从心, 或者无从下手, 或者收效甚微。探讨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实践模式, 以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 是从事专业英语教学的老师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翻译能力是译者语言转换能力和信息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2], 翻译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分类定位能力 (要求译者将翻译材料准确归类于自己的专业范畴, 即能确定那些半科技词汇、缩略语、科技词汇、专业名人在专业框架下的准确含义) 、专业知识理解能力 (要求译者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较广的专业视野, 即能在母语背景下理解专业问题中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 、语言表达能力 (要求译者能熟练利用各种翻译技巧, 将翻译材料准确地表达出来) 、文章处理能力 (要求译者能熟知中英文文献在参考文献格式、文献引用格式、符号使用原则、文化及行业标准差异而对文献材料的再生成能力) 、语言推敲能力 (要求译者以美学原则对措辞、句法、篇章翻译反复推敲, 力求用词准确、逻辑缜密、行文活泼、文采丰富) 。
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教师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而学生能否开展有效的翻译实践则是至关重要的。翻译教学和翻译实践是两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翻译活动环节[3], 翻译实践得益于翻译教学, 但翻译教学的局限性显而易见, 它在有限的时间内, 以统一的翻译材料为解决对象, 往往出现照本宣科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如果以翻译理论为教学重点, 学生常会觉得理论过于“高大上”, 逐渐丧失翻译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如果以翻译材料为教学重点, 学生只能获取的都是些七零八碎的翻译技巧, 若没有及时归纳总结, 将会出现“两张皮”现象:对讲授过的翻译材料了然于胸, 对未接触的翻译材料总感觉无从下手, 了不可见。翻译课上的两难现象:“授之以渔还是授之以鱼”是每个讲授翻译课教师都会碰到的难题, 结合我在课堂上的教学效果及教学反思, 在“授鱼”过程中“授渔”, 学生注意力更集中, 更容易参与到教学互动中来。例如:
Over this simple structure is laid a traditional light aluminum and clear glass greenhouse skin . The symmetry of the garden plan is reiterated in the conservatory’s pair of low, 110-Foot-long side wings that flank a 62-foot-high central pavilion. While the long houses are familiar greenhouse forms, the pavilion is an exercise in pure geometry, composed of elemental Barnesian prime forms.
这段句子体现了专业英语的特点:多次使用被动句、单词“skin、wing、pavilion”前有较长的修饰成分、专业术语多、句式结构复杂 (有定语从句、状语从句。以“授鱼”为目标的教学过程是:查生词, 确定中文含义→分析句子成分 (主语、谓语、宾语及从句) →指定某位同学说出自己的翻译结果→教师对同学的翻译结果进行评价, 给出正确的翻译结果。这样的教学过程虽然强调了学生在翻译中的主动性 (查单词、找成分、试翻译) , 但学生的积极性没有更大程度地发挥, 因为学生在翻译过程中没有得到合理的引导, 出现翻译错误的概率较高;以“授渔”为目标的教学过程[4]大体按下面的顺序展开:被动句的翻译→形容词修饰名词的翻译→定语从句和过去分词作定语的翻译→状语从句的翻译→段落翻译讲解。如果学生注意力非常集中, 也许从讲解中掌握了一些翻译技巧, 但学生上课容易疲累, 且遗忘速度比较快;笔者在讲解这部分知识时, 不同于上面的“授鱼”教学和“授渔”教学, 在此定义为“职业学渔”教学。具体过程如下:图片展示该温室的建筑构造和建筑布局→图片展示建筑师爱德华·巴恩斯的代表性建筑 →指定某位同学说出温室的外部结构形式、巴恩斯的建筑风格→指定同学说出自己的翻译结果→介绍该段落的翻译特点、翻译技巧及学生容易出错的翻译内容。通过对比, 可以清晰地发现:“授渔”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句式结构、掌握翻译技巧, 更侧重于语言教学, 容易束缚学生在翻译实践中的创造性;“职业学渔”教学侧重于让学生了解专业背景知识, 进而学会用自己的职业语言来表达翻译内容, 专业背景知识打破了学生在母语和外语交流中的屏障, 克服了学生的畏惧心理, 更容易提高学生在翻译实践中的能动性。
翻译实践能力的提高[5], 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在“职业学渔”教学中, 布置一定数量具有职业背景的课外翻译作业, 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常用的专业术语和句式结构, 也可以让学生打开专业视野, 阅读最新的科技信息。笔者布置的作业形式有:以小组为单位, 翻译施工图中的建筑设计总说明;在外文期刊网下载英文文章, 进行英文题目及摘要翻译;以小组为单位, 翻译建筑投标合同;推荐国外比较优秀的设计网站和设计师门户网站, 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撰写英文求职简历。翻译实践形式的多样性尽可能照顾到了学生的职业兴趣, 避免了学生应付完成作业的坏习惯。为了对照总结翻译实践成果, 需要实践小组附上自己遇到的专业术语, 并提出课堂教学中讲解的翻译技巧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通过实践总结, 学生认识到了理论学习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老师可以发现课堂教学中需要更新完善的理论知识。
3 问题及启示
现代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是难度高、规模大, 大型工程项目经常涉及国际招投标和工程设计问题, 而且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开展商业会晤、技术沟通等问题, 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建筑翻译需求的扩大, 建筑从业人员的翻译能力将提高其在工作应聘过程中的自由度。“职业学渔”的课堂教学模式及翻译实践模式,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英语教学的弊端。但是, 这种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也将遇到一些现实性问题:其一, 专业英语课往往没有后续课程, 多处于“盲肠”境地, 虽然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短时间内会有所变化, 但没有更多的时间和课程来巩固翻译能力;其二, 根据翻译小组提交的翻译成果无法判定每个组员的翻译能力, 个体的差异性人为地增加了翻译小组内的管理难度;其三, 搜集职业学渔的教学案例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仅仅依靠高校教师的个人力量是无法完成的, 若能成立专业英语教学小组, 搭建学院层次的职业学习平台, 将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参考文献
[1]蒋山, 应宜文.建筑学专业英语[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2]王树槐, 王若维.翻译能力的构成因素和发展层次研究[J].外语研究, 2008 (5) :80-88.
[3]曹明伦.从教学视角看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 (13) :1-8.
[4]王海峻.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翻译教学探索[J].山东外语教学, 2006 (5) :92-94.
关键词情景化 专业英语 建筑学
著名的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要求学校课程应以现存的社会生活情境为主要内容,而不是由学科知识组成的文理科目,教育就是学生生活本身,学生的课堂生活就是学生的成长,学生具有的交际、探究、制作和艺术的兴趣和本能的自然展现,就是学生生活,就是学生的教育生活或课堂生活。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指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学习不是知识由外到内的简单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由此可见,生活不直接等同于教育,但教育若是离开了生活,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专业英语是一门特殊的语言课程,学生活动的区域相对会受到限制,生活积累也相对较贫乏,教材因受篇幅、课时的影响,不能囊括生活及以后的专业技术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应以教材为中心、以学生为半径,改编教材,激活教材,超越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展,从生活工作的经验中补充素材,能使同学们获得经验、得到发展。
由此,我们认为,建筑学专业英语的课程教学关键任务之一是做好教学的“情景化”,要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工作背景中,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语境,将学生学校、社会的工作经历与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使他们能说感兴趣的话题,描述设计工作中遇到的具体事物,运用所学知识交流传递真实的信息。
一、利用角色扮演,模拟今后的工作场景进行语言实践
有人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已学到的语言材料”。例如,在教学中,将学生分组,分别扮演 “业主”和“设计方”,签订英文设计合同。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完成了英语学习,提高了语言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把学生带进实地去演练
例如,在讲授建构造时,把课堂搬到工地,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认识concrete mixer-truck(混凝土搅拌车),plumb line and plumb bob(铅垂线和垂球),latitudinal internal wall(内横墙)……学生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很容易就掌握了课本知识,抽象的教学内容一下子在这样的情景化课堂教学环境中就轻轻松松地掌握了。
三、利用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随着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多媒体也走进了英语课堂,它能使学生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幅视听立体英语画面,营造出各种不同的情境,模拟各种各样比较真实的情景。比如在讲授建筑装修(decorative works)时,我们从网上下载了一段工人师傅进行家装的过程视频,然后配上英文解说,放给同学们看、听,再要求他们重复。达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陶行知先生认为:“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就是这个道理。
现代人拥有两个生长家园:生活世界是人直接感知和面对的、是人正经历着的世界,是人生活于其中的、与人发生千丝万缕联系的、对人有价值和意义的世界。科学世界是人在生活世界的活动中衍生出来的特殊的理性视域,是人为了进一步把握生活世界各种现象间的关系,理解世界的本质,从而驾驭世界并运用理性逻辑过滤掉生活世界的偶然性和主观性,在抽象层面上描述的世界结构。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具有内在统一性:一方面,人在认识、探究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离不开间接经验的支持,人的直接经验的获得内在地融合了间接经验。离开了间接经验,人的直接经验会变得非常狭窄。另一方面,间接经验是基于直接经验和为了直接经验的,间接经验是无数直接经验整合的结果。只有当间接经验真正转化为学生的直接经验的时候,它才具有教育价值,才能成为人的发展价值。
参考文献:
[1]金岩,潘海鸥.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策略[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6).
[2]鲁淑, 欧阳鲜桃.浅议信息管理专业英语教学[J].中国科技信息,2005,(20).
地热源换热
什么是地热交换系统?
地热交换系统是以电力为动力,对内部空间作用的制冷系统。这个系统利用地球内部(或者池塘湖泊)作为热源或者冷源。这个系统由热泵,循环泵,地热交换器和支管系统组成。大多数地热交换系统用风道作为分配子系统,在地源侧用聚乙烯管进行热量交换。
什么是热泵?
热泵是以电为驱动力,将热量从一个区域传递到另一个区域的机械装置。典型的空调就是一种热泵,它将内部空间的热量裹挟到室外并释放到空气中。然而,不像典型的空调机,一个真正的热泵可以向任何一个方向运转,热泵可以将热量从空间带走,也可以将外部的热量送入室内。
什么是地源热泵
与空调机通过冷凝器(一个像盒子似的,放在室外,并且运行时会产生噪音的装备)向周围环境传递热量不同,地热交换热泵在制冷模式下将热量传递给土壤,在加热模式下从土壤中取出热量。地热交换热泵通常被称为地源热泵。
地源热泵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地源热泵系统,与普通的热泵系统和空调机类似,利用制冷剂将热量带入或者带出你的房间,地源热泵系统的制冷剂的作用应用到了热量传递的两个基本规则。
热量总是从温度较高的区域传向温度较低的区域。
两个相邻区域的温差越大,二者之间的热量传递效率越高。
冰箱,空调,和热泵都是在封闭的环路中通过压缩机制造出两个温差明显的低温区和高温区。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我们熟知的家用冰箱。在电冰箱中,风扇吹机壳内装满低温制冷剂的盘管(比较典型的是低于零度),热量从内部空气流向冷却器的制冷剂。之后制冷剂被蹦到暴露在室外的高温区域,由于制冷剂在这个区域比较热,所以在制冷剂流回低温区继续开始下一个循环之前将热量抛给温度较低的室内空气。地源热泵系统工作原理与之相似,除此之外还汲取屋子内或建筑物内部的热量并运输到建筑物外部空气中。传统的热泵加上一个转换的功能,冷源和热源就可以进行切换。随着冷热源的转换,系统可以实现从室外汲取热量并运输到室内的目的。当室外空气极其寒冷时,传统的(空气源)热泵不得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英语大作业
地下管路的长度由冷热负荷决定,冷热负荷又由你房间的设计施工方法,方位和居住地的气候条件觉得的。水平或竖直安装的地下管路是否能获得最大的有效容量,是由地表土的类型(岩层,砂土层或者黏土层等),所在区域的深层土的地质条件,以及地热的可利用性。通常水平安装管线的安装造价比较低,但是需要占用更大的面积。竖直安装管线需要更少的地表面积,而钻孔的造价更高。
另一个接地的方案,一个开式系统,牵涉到使用井来代替闭合的管线。在水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将水从井里抽出来,通入地热系统的换热器,然后再抽回到另一个井进行地下水回灌。由于水仅仅吸收或者放出热量,但是没有改变其他任何东西,这些水离开热泵的时候像进入热泵时一样纯净。
当拥有适当的型号时,这两种方案的任何一个都同样是该效率的。
而且,地下管线一旦安装,你几乎可以忘掉它。聚乙烯管在地下或者水的作用下不会降解,不会受侵蚀,也不会被折断,所以这个装置有望沿用五十年或者更长时间。
多余的热水
作为一个额外的收益,大多数地源热泵系统可以设计成在夏天可以在空调制冷的季节吸收室内的热空气的热量生产多余的热水。甚至在冬天,地源热泵系统的废热可以被转换到热水中以减小热水加热器的热量消耗。
结论
根据环境保护署的说法,地源热泵系统是最高效能的,清洁的,空间成本效益好的可利用的调节系统。美国环保署确认地源热泵系统优越的效率,发现即使在源燃料基础-会计为所有损失包括发电燃料循环电厂的平均提高——地源热泵机组的效率比空气源热泵机组高40%、比燃气加热炉效率高48%,比燃油炉效率高75%今天最先进的地源热泵系统在制冷循环中胜过最先进的燃气采暖系统,燃气热泵系统43%。
地源热泵系统利用地球的蓄热来加热冷却建筑物,并可以提供热水。地球是一个巨大的蓄能体,因为它吸收了太阳辐射能的47%——比人类每年对能量的需求高出五百倍——并为清洁可再生能源。在供暖季节,地源热泵系统取热的效率接近或超过百分之四百,并在制冷季节退还回去。
除运转费用方面的收益外,地源热泵系统可以提供: 不用化石燃料燃烧来加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零排放。增加安全指数。设计维护运转简单。夏天可以得到多余的热水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英语大作业
热水容器。在夏天,如果这些效能被用于给传统的燃气或者电加热器提供热水的话,效率将变得更高。在运行中的减温器的作用下,夏天产生的热水在热泵系统中变成多余的了。
地源热泵系统vs燃气炉系统
比较地源热泵系统和燃气炉的造价,很多原因都很难进行评估。首先是气和电价格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区域的巨大差别。从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收集的数据来看,在2000年,天然气价格从阿拉斯加州的3.57到夏威夷的21.87美元不等。忽略这两个州,仍然存在从密歇根州的5.17美元到康乃狄克州的11.29美元。试图定一个相同的电费标准也是同样的困难的。美国电子工业联合会提供的数据表明,2000年,电费价格从华盛顿的0.05美元到夏威夷的0.16美元不等。
另外,试图比较燃气炉和GHP,需要将季节性的价格波动考虑进去。通常,天然气价格在冬天比较高,而电价又是在夏天比较高。
根据这写些析,我们可以拿典型的高效率的燃气炉和地源热泵机组进行比较。燃气炉的效率为80%,COP值为3.5.计算表明,当电价等于天然气价格的0.15倍时将会出现均衡点。例如,如果燃气每CCF为一美元,达到效益平衡点时,耗电为0.15美元每千瓦。因此如果电费消耗每千瓦便宜0.75美元,这样得到的能效更经济。这项分析综合考虑了各州从1999-2000,和2000-2001年冬季的天然气和电价的平均值。我们还用到了在同一时期所有州居民平均用电量。自从2000-2001年,天然气价格喜剧性的急剧上涨,我们要总管两种情况。
1999-2000天然气平均价格是0.94/CCF,然而电价是8美分每千瓦。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他们的交点就是所谓的绿色区域。实际的计算显示,运行三吨的热泵机组,天然气机组每小时耗资31美元,GHP系统每小时23美元。这表明能源节约大约为26%。
2000-2001年天然气的平均价格为0.94美元/CCF,而当时的电费价格为8美分每千瓦。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他们的交点即为深绿色区域。实际计算显示,运行三吨的加热机组,对于天然气机组每小时为42美元,而对于GHP则为23美元。这代表在能源上节约45%。
地源热泵机组vs燃料油加热机组
类似于与天然气的比较,这二者之间的比较是很难进行评价的。燃油价格随着季节和原油价格波动比较频繁。
在这个分析中,我们将比较一个标准的燃油加热机组和地源热泵机组的效率。燃油加热机组的效率为80%,地源热泵机组的COP值为3.5。
计算表明当达到均衡点的时候,每千瓦的电价为每加仑汽油的0.107倍。例如,如果每加仑汽油的价格为1美元,那么GHP系统的电价就相当于10.7美分。因此当在这种情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英语大作业
Ground Source Heat Exchange What is a GeoExchange System? A geoexchange system is an electrically powered heating and cooling system for interior spaces.This system utilizes the earth(or a pond or lake)for both a heat source and a heat sink.Components of this system include a heat pump, a hydronic pump, a ground heat exchanger, and a distribution subsystem.Most geoexchange systems utilize air ducting for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polyethylene piping in the earth for the heat exchanger.What is a Heat Pump? A heat pump is an electrically powered mechanical device that takes heat from one location and moves it to another location.A typical air conditioner is a form of a heat pump in that it takes heat out of the interior space and then rejects that heat outdoors.However, a true heat pump can work in either direction, unlike a typical air conditioner.A heat pump can take heat out of an interior space, or it can put heat into an interior space.What is a GeoExchange Heat Pump? Unlike the air conditioner that rejects heat into the surrounding air through the condenser(which resembles a caged box, sits outside the house, and makes noise when it turns on), the geoexchange heat pump rejects heat into the earth during the cooling mode, and takes heat out of the earth while in the heating mode.GeoExchange Heat Pumps are more commonly referred to as Ground Source Heat Pumps.(See Notes)How GeoExchange Systems Work GeoExchange systems, like common heat pumps and air conditioners, make use of a refrigerant to help transfer(or pump)heat into and out of your home.The refrigerant helps the GeoExchange system take advantage of two primary principles of heat transfer: 1.Heat energy always flows from areas of higher temperature to areas of lower temperature.2.The greater the difference in temperature between two adjacent areas, the higher the rate of heat transfer between them.Refrigerators, air conditioners, and heat pumps all operate by pumping refrigerant through a closed loop in a way that creates two distinct temperature zones–a cold zone and a hot zone.The simplest example of such a system is the universally familiar home refrigerator.In a refrigerator, a fan blows the air inside the box over tubes containing refrigerant that is very cold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英语大作业
GeoExchange unit can extract heat from the earth that’s relatively warm compared to the cold outside air, and in the summer, it can discharge heat to the earth that is relatively cool, compared to the hot outside air.Sinc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efrigerant temperature and the ground temperature remains relatively high in both seasons, so do heat transfer rates.Consequently, the GeoExchange system operates at much higher year-round efficiencies than a standard heat pump.The Cleanliness of GeoExchange Systems Installing a GeoExchange system is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Since a GeoExchange system merely transfers heat from the ground into your home in winter, you don’t need to burn any fossil fuels to create a warm interior environment.The approach drastically reduces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a greenhouse gas)compared with the operation of other heating systems, and completely eliminates the heating system as a potential source of carbon monoxide fumes within your home – making the GeoExchange system a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s well as safe and healthy alternative to traditional oil and gas furnaces.Making The Ground(Earth)Connection The unique aspect of the GeoExchange system, and the key to its lengthy list of benefits, is the ―ground loop.‖ The ground loop provides the means of transferring heat to the earth in summer, and extracting heat from the earth in winter.There are ―closed loop‖ and ―open loop‖ systems.First, let’s look at typical closed loop systems that recycle the same water(the refridgerant)endlessly.Physically, the ground loop consists of several lengths of plastic pipe typically installed either in horizontal trenches or vertical holes that are subsequently covered with earth and landscaping of your choice.Water inside the ground loop piping is pumped through a heat exchanger in the GeoExchange unit.In the summer, it absorbs heat from the refrigerant hot zone and carries it to the ground through the ground loop piping.In winter, it absorbs heat from the earth through the ground loop, and then transfers that heat to the refrigerant cold zone.The length of the ground loop will be determined by the heating and cooling loads, which are determined in turn by the size of your home, its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its orientation, and the climate where you live.Whether the ground loop is most efficiently installed in horizontal trenches or in vertical boreholes depends on the type of soil near the surface(rocky, sandy, clay-laden, etc.), the geology of the deeper terrain in your area, and the amount of land available.Generally, horizontal loops are less expensive to install, but require more land area.Vertical holes require much less land area, but require the expense of drilling.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英语大作业
Increased safety
Simpler design, maintenance, and operation Free hot water in the summer
No unsightly/noisy air conditioning or air source heat pumps in the yard
Efficiency Ratings for a GeoExchange System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and the U.S.Department of Energy have both recognized geoexchange technology as the most efficient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home heating and cooling system available.According to studies by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GeoExchange systems achieved a 48% increase in efficiency over gas furnaces, a 75% increase in efficiency over oil furnaces, and 40% greater efficiency over air source heat pumps.This all sounds wonderful, but just how does this relate to the consumer in California where electricity costs are sky high, or to the homeowner in New England thinking about replacing an oil furnace? This analysis seeks to investigate the actual comparison costs of GeoExchange systems to other conventional HVAC systems.The emphasis here is to present real world cost comparisons to be used by consumers as a tool for determining expected operating expenses, and payout times for new and replacement installations.GeoExchange vs.Air Conditioning Nearly all conventional residential and light commercial buildings use refrigerant typ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for cooling the interior space.These units all have the familiar outdoor condenser units.Variations include packaged heating/cooling units and air source heat pumps.All use outside air to cool the refrigerant, while rejecting heat into the surrounding air.For the purposes of this discussion, all of these units will be referred to as ―air source‖ equipment.Comparisons between GeoExchange Heat Pumps(GHP)and conventional air source units are convoluted because of the sharp decrease in efficiency of air source equipment as a function of outside air temperature.Manufacturers of air source equipment are quick to post impressive EER and SEER numbers on their ―high efficiency‖ models, but a closer examination of the actual performance data shows that these lofty numbers do not correlate well under realistic installed conditions.A typical example of a 3-ton air source unit shows manufacturer’s SEER as 12.0.However, a closer look at performance values yields a calculated EER value of 10.5, at rated conditions(95° F entering condenser air, 67° F wet bulb evaporator).This would represent a daytime temperature of about 90° F.1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英语大作业
业务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设计部门从事设计工作,并具有多种职业适应能力的通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原理、建筑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受到建筑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项目策划、建筑设计方案和建筑施工图绘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l.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语言综合能力;
2.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独立进行建筑设计和用多种方式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以及具有初步的计算机文字、图形、数据的处理能力;
3.了解中外建筑历史的发展规律,掌握人的生理、心理、行为与建筑环境的关系,与建筑有关的经济知识、社会文化习俗、法律与法规的基本知识,以及建筑边缘学科与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
4.初步掌握建筑结构及建筑设备体系与建筑的安全、经济、适用、美观的关系的基本知识,建筑构造的原理与方法,常用建筑材料及新材料的性能。具有合理选用和一定的综合应用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多工种间组织协调能力;
5.具有项目前期策划、建筑设计方案和建筑施工图绘制的能力,具有建筑美学的修养。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建筑学
主要课程: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及原理、中外建筑历史、建筑结构与建筑力学、建筑构造。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美术实习、工地实习、建筑测绘实习、建筑认识实习、设计院生产实习,一般安排40周。
修业年限:四年或五年
授予学位:建筑学学士
时间过得飞快,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工作机会,新的挑战,该为自己写一份简历了哦。那么怎样写好简历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建筑学专业求职简历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姓名:黄先生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87-04-17
民族:汉族
身高:178cm
体重:65kg
籍贯:湖北省
目前所在地:福建省
学历:大专
政治面貌:其它
毕业院校:江西大宇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时间:20xx年6月
所学专业类别:土建类
专业名称:建筑工程技术
教育背景/培训经历
20xx年3月至20xx年6月江西大宇学院施工员上岗证书
专业情况及特长:
外语语种:英语
外语水平:良好
计算机能力:省一级
普通话程度:一般
专业介绍及其他专长
在校期间所学课程有建筑力学、建筑材料、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物业管理、电工技术基础、物业管理信息系统、房屋建筑学、建筑工程概预算、建筑工程监理、房屋管理与维修、钢结构、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测量,施工组织设计。
个人实践、工作经验
累了宝贵的现场施工管理经验。
20xx年6月-20xx年8月在上海绿地集团山水无限装饰公司见习施工员一职了解装饰工程基本施工程序,懂报价。
20xx年3-20xx年12月在武汉祁旦科技有限公司从事钢结构施工详图设计,熟练使用autocad,对钢结构现场施工有一定的了解,能看懂土建及钢结构工程施工图纸。
求职意向
求职类型:全职
月薪要求:面议
希望应聘的.岗位:建筑/结构工程师应聘的其它岗位:请在以下列表中选择希望工作地点:福建省其它工作
地点:
自我评价
许意味着欠缺经验,但是年轻也意味着热情和活力,我自信能凭自己的能力和学识在毕业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和追求的目标。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强调学生在真实情景的任务驱动下,在探索任务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环境下,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有效学习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它以任务为核心单位计划和组织语言教学途径,强调“做中学”、“学中做”。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的角色是学习情景的创设者、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教师以任务方式引导学生边学边做, 独立或协作完成相应学习任务,并进行有效评价,实现“学中做”、“做中学”,以达到学生真正掌握知识与技能的目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励学生实现专业英语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英语综合素养,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一、高职高专建筑建设类专业英语课教学实际
高职高专建筑建设类(建筑工程技术、道路交通工程、给排水工程、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等)专业英语课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必修课,其目的是强化基础英语,并扩展专业英语技能,使学生熟练阅读国外相关专业文献, 掌握国内外本专业发展前沿的最新动态, 获取相关专业信息和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素养。然而,目前,许多高职高专建筑建设类院校仍过分重视基础英语教学, 对专业英语课教学在学生素质教育及毕业后工作学习和研究中的作用认识不够, 与建筑建设行业特点结合不够;大多还是以传统“填鸭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只强调语言基本知识的讲授,不重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授课内容与专业岗位应用能力培养的相关性较差,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好;再加上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大部分英语基础较差,底子较薄,对专业英语学习产生畏惧和抵触情绪,课堂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意识较差, 极大地影响专业英语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专业技能及未来专业岗位竞争力的提高。因此,高职高专建筑建设类专业英语课“任务驱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建筑建设类专业英语课“任务驱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高职高专建筑建设类专业英语课“任务驱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以高职高专建筑建设类专业英语课课程教学为依托,在专业英语课教学中进行“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改革和研究,旨在适应高职教育要求,改进建筑建设类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增强专业英语教学的实效性、趣味性、岗位性。
1.密切结合建筑 建设类专业岗位技能 , 推行 “ 任务驱动 ”型课程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法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教学理念;教师根据建筑建设类专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设置相关任务,通过典型任务进行师生互动,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 , 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处于积极学习状态 , 自主学习,遇到问题寻求帮助;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创造能力。
2. 实 现教学内容 “ 任务化 ”
在教学内容安排上,结合建筑建设类行业特点,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及信息时代的需求,改用以“任务”为线索、以“子任务”为模块 , 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 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强调所学知识与时代同步。同时,选用能全面满足建筑建设类专业学生岗位能力培养要求,满足任务驱动教学要求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并加大校本教材开发,编写适合本校本专业教学需要,具有专业特色、行业企业文化特色的校本教材。
3.构 建 “任务驱动型 ”课堂教学体系
课堂教学活动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基本组成部分。根据任务设计合理组织课堂,是完成任务的关键。建筑建设类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应构建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体系。以《新职业英语土建英语》第一单元Feasibility Study为例,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如下教学模式。
(1)创设情境———介绍土建工程中的可行性研究 。
在课堂教学之处,向学生介绍土建施工中的最初环节,对工程进行可行性研究。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课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可行性研究的意义、过程、必要性等,使学生对此形成初步印象。
(2)提出任务———通过预习,了解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上述情境下, 导入课前设计好的与可行性研究主题密切相关的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教师要根据建筑建设类工程专业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学生特点、专业特点等提出相关“任务”。任务应具体、明确,具有明显的岗位性、专业性、可行性和开放性。
(3)自主学习———了解可行性研究中的关键细节。
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成本分析、研究内容、研究报告形式等),大胆放手并鼓励学生去想,注重搭建学生个性化学习平台, 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优势获取更多相关知识,并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
(4)分析任务———引导学生掌握课文中可行性研究成本类型。
教师应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 对提出的任务进行重点、难点分析,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导学生找到完成任务的途径。
(5)解决任务———解决文本中出现的与可行性研究相关的细节
任务驱动教学强调的是学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的能力和策略的培养,重视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参与和交流活动。因此,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互相讨论,形成互动解决问题的方式,共同完成任务。
(6)检验与评价———作业和练习环节
评价是实现学习目标的主要手段, 教师应对任务学习的结果和过程进行客观的评价,两者相互结合、互有侧重。同时,特别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4.改革教学手段 。
(1)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 ,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建筑建设类专业场景,使学生在丰富的图片、文字、声音等多媒体的刺激下,接收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2)借助新媒体技术 ,查阅所需资料 ,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动态,把专业英语教学同专业需求相结合。
(3)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的结合。
5.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 。
高职英语教师大多是英语专业出身,没有专业实践背景,对学生的未来目标岗位和专业发展了解不够, 很大程度上影响专业英语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提高自身语言教学理论水平的同时,要坚持下企业工厂和生产管理服务一线进行实践锻炼,了解建筑建设类工程专业的发展趋势,提高“双师”素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为目的,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和推广任务驱动教学法和教学模式,提高职业素质。
三、结语
[关键词] 建筑美术色彩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TU-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2-0115-02
建筑教育美术基础课的色彩教学是建筑学专业主要的必修课之一。色彩是绘画中十分重要而富有魅力的艺术语言。色彩是建筑形态的另一重要表现特征,它作为感知要素很容易被人感觉。有分析认为,人在空间中首先感觉到的是色彩,其次才意识到形。因此,在建筑美术色彩课的教学中,就如何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色彩的能力,笔者根据教学经验,结合建筑美术色彩教学实践,谈一些个人体会。
一、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认知
在建筑美术色彩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色彩构成在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色彩构成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发挥创造力,创作出独具个性的作品。色彩认知可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的服饰搭配,家居装饰中去观察和联想,如:色彩在服饰的运用上,常由于性别、年龄、身份不同,身材、肤色、性格差异以及环境与气候的因素而存在着区别。一般的习惯性应用原则是男性一般喜欢冷色系,而女性多喜欢暖色系,女装配色比男装配色的范围要广,同时色泽艳丽是女性的普遍追求。不同的年龄结构在择色上也有区别,如:纯色活泼、跳跃感强的色调适合儿童视觉心理;而中、老年则普遍喜欢素雅平和的色调。色彩的选择还要考虑到身材和肤色。较胖的人适合穿冷色或深色调的服饰。较瘦的人宜穿暖色系或浅色的服饰。皮肤白的人穿粉色色彩特别好看,皮肤棕黑色的人适宜对比强烈、纯度高的色彩。考虑环境与气候因素,如:外出、工作、郊游,穿着需轻松,用色宜朴素;而喜庆宴会,则以华丽色彩的服饰为宜等等。还有家居的装饰色彩的运用,如:书房的设计采用深色调的家具、地板和装饰窗帘,书香扑鼻,木色盎然,显示出浓郁庄重、简约典雅的风格。又如:儿童用房的设计,蓝色的主色调,简洁明快,象征着青春的活力,显示出儿童居室独特的个性,同时宁静悦目的蓝白色调不仅创造了空间的气氛,而且开展或充实了空间的感觉。
二、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观察与分析
刚进学校的部分学生,学习色彩课时只知道多练,往往忽视了对理论的学习(色彩知识、色彩心理、色彩调配),不知道好色彩的标准。在色彩教学中展示生活当中采用色彩构成形式设计的作品,引导学生了解色彩构成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引起学生的兴趣,明确学习色彩构成的目的和意义,欣赏范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让他们分析画面中色彩变化的规律,总结特点,有针对性地结合色彩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讲解。在色彩教学中运用分析的方法,让学生多看一些色彩绘画的作品,如:宋朝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整幅画笔法精密,色彩强烈,景致开阔,内容丰富。特别是此图在青山绿水中体现光的方面有独到之处,画家通过色调的浓淡虚实,表现山水的明灭隐现、景物的高低远近,而在统一的青绿色调中透出的一些赭(zhe)石色,互相对比,更加强了一种迷人的阳光扑面之感,使整个画面充满了朝气。西方印象派法国画家莫奈的《日出印象》的绘画作品,他们把色彩和光线作为主要课题进行研究,捕捉物体表面在自然光线照耀下,呈现出的微妙色彩变化,表现物体受一定环境的影响和在固定时间内给人的视觉感受。还有法国德拉克洛瓦的浪漫主义绘画作品《自由引导人民》,自由女神形象及背景的色彩是明显的暖色调,而战斗的人群却隐在浓重偏冷的色调中,还有自由女神与无畏战士形成的明暗对比,理想形象和现实形象形成的主次对比,也都使作品的形象更为鲜明,气氛得到强化。让学生从观察作品中学会独立思考、分析,并悟出其构图和色彩运用的技巧。
三、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觉
在建筑美术色彩教学中,小色稿训练是观察和表现自然界中色彩的整体关系最有效的途径。画小色稿时间很短,可以很快地捕捉学生的第一色彩感觉,快速准确地勾勒出画面,让学生学会整体的观察,学会画出大色彩关系,注意局部的刻画与概括地整体表现;画小色稿有利于捕捉转瞬即逝的色彩感觉能力的培养,是每个学生学习色彩绘画必经的基础阶段,它是快速掌握色彩绘画的一条捷径。学生在写生和创作前,先要有目的地准备练习画些小色稿,来进行色调、空间、构成和造型等方面的练习,从由简到繁,由浅入深,从分到合这一认知规律去练习,注重色彩训练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经过几次试画后便会从总体上增强对物象整体色彩的把握,从而使得学生能更好地驾驭画面的关系,如:范画的选择,画面物象不要过多,画面的关系也不要太复杂。若画面上有几个(或几种)静物,要做到突出画面主体;若有几种物品同时出现在画面上,就要在视觉上分清主要与次要。画小色稿纸张不宜过大,画幅也不要大,大了就会占去较多时间,一般以画一个半小时为宜。比如:主要的应放在前,次要的应放在后;主要的画面物象要大,次要的画面物象要小;画面物象要有高有低,有大有小,有明有暗。物与物之间的安排要做到密而不挤,疏而不散,疏密相间;物与物之间互相呼应,不要互不搭界。要画得明确、整体,不能面面俱到,注意颜色协调,做到简约、概括、准确(形体准、色彩关系准)。总之,画面结构既要集中统一协调和谐,又要变化多样。
四、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表现能力
建筑美术色彩教学是建筑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是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一个有效手段。在建筑设计快题里,快题图整幅图画面的色调统一是关键。作图时不论是局部上色还是整体上色,心中始终要有全局意识。在上色环节,用色不宜过多,而应注重色彩的搭配与呼应,用色过多时,图面易“花”、“碎”、“乱”和“脏”。在大面上不要选用较为“亮”和“艳”的纯色,而应用调和色或灰色系,即使是红和绿,也不要用大红或翠绿,在小色块上可用较为“亮”和“艳”的纯色增加对比,如:配景人的衣服或旗子等小色块部分,可用灰色系。在图面的整体冷暖色调上要有主次,要么以暖调为主,辅之以冷调用以对比,要么以冷调为主,辅之以暖调用以对比。在透视图的进深层次上,一般近处偏暖,远处偏冷,如:通常在表现远山时多用冷灰或青色系列。在建筑的一个面上,用色方面一般上部偏深,下部偏浅,中部靠下部位偏浅以及左右两侧偏重,中部靠右部位偏浅等处理,可看做是抽象的仿退晕效果。在墙面、玻璃窗、地面以及前景树等部位的上色可运用复色原理进行,即一个面上用同色系的深浅两种色绘制,先浅色后深色,且浅色面积需大于深色面积,另外注意深浅两色的差距不要太大,接近一些为妥。
五、加强师生交流、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建筑学专业学生对建筑教育美术课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应改变传统教学以书本为主、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法,而变为一种促进学生成为教学主体,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方式。学生是教学中真正的审美体验者,我们应该时刻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其学习兴趣,消除其依赖教师的心理,“授之以渔”。启发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思维。只有贴近学生和教学实际,与学生加强交流,相互尊重,了解他们的兴趣所在,有针对性地进行教与学,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才能增加学生对美术作品创作过程的了解,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学习美术课。因此,培养学生兴趣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首先,应该深入地了解对象。例如:借助实地参观和资料阅读等形式逐步认识和理解美术色彩,尤其是那些优秀绘画作品,了解它们的目的、意义,思想境界、艺术理念、构思意图,空间艺术和造型艺术,从而真切地为它们的魅力和价值所折服、所感动,激发起学习建筑、创作建筑的热情和渴望;其次,在设计实践中培养兴趣。通过参与具体的设计活动(包括课内、外多种设计实践形式),获得对建筑设计的生动体验和鲜活感受。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培养其艺术审美思维,又能使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并给予学生完善的指导。
六、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在建筑美术色彩教学中,只有加强美术审美方面的训练,上好美术欣赏课,了解美术史和一些画家及作品;多进行审美方面的活动,如:参观画展;加强提高审美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如:文学、音乐、绘画、书法和服饰等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学习;积极参与艺术活动,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觉能力、色彩造型能力以及对色彩美感的认识程度,不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七、结语
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训练学生对色彩的表现技能,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色彩规律,提高色彩修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将来从事建筑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美术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颀,陈静,梁雪.浅析旧建筑外部形态重构[J].新建筑,2006,(1).
[2]卢辅圣.美术欣赏[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
[3]周若兰,陈霆.中国美术史图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左芸]
【建筑学专业英语翻译】推荐阅读:
建筑学专业探索01-02
建筑学专业自我介绍09-17
建筑学专业导论论文10-28
建筑学专业简历范文04-12
建筑学专业简历自我评价05-24
建筑学专业学生自我评价07-14
建筑学专业09级实习指导书03-08
建筑专业实践总结07-14
建筑专业实践报告09-11
建筑力学专业简历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