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院校分析

2024-08-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三本院校分析(精选8篇)

三本院校分析 篇1

所谓三本高校,是指在高考录取时第三批录取的本科高校,包括:独立学院;部分公办、民办本科高校;部分中外合作高校的本科专业、本科高校的专本连读专业以及上述高校的普通体育和使用本省联合测试成绩的艺术专业。

笔者认为,投资者要在近年办民办三本院校,存在很大风险。主要有下面一些想法。

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生存状况并不像有些关起门来专门写论文的“学者”歌功颂德的那样,认为是前景光明,形势一片大好。2002年底,《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之后,5-6年时间全国民办高校在校生翻了10倍,高校数量增长了近5倍。但是,近几年,民办高校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寒流,面临生存的危险。截止2012年底,全国民办普通高校403所,比2009年的658所减少了255所,三、四年之内,数量几乎减少了三分之一。

就湖北省而言,现有武昌工学院、武昌理工学院、武汉长江工商学院、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汉口学院、武汉东湖学院、武汉工贸职业学院、长江职业学院、武汉科技职业学院、武昌职业学院、武汉商贸职业学院、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黄冈科技职业学院、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天门职业学院、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和湖北科技职业学院等17所民办高校。上述院校,除武昌工学院、武昌理工学院、武汉长江工商学院、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汉口学院和武汉东湖学院本科

面又私自将不少低分录取的生源,由学院自己加分对外公布,让社会上的人们都知道民办三本学院在录取生源上,投档分数仅次于二本投档录取线。民办三本学院多数是私人投资而办,就像现在的商品市场一样,有些私人投机商表面正当做生意买真货,实际上造假、贩假时常隐蔽运动,弄得消费者纷纷到公办承包大商场里选购商品及老牌信誉可靠的商场购物。民办三本学院所培养的学生是废料、还是正品,老百姓心里有一杆秤。三是收费普遍偏高,一个学生一年的学习和生活费用最少也得一万五千元到两万元,上四年学就要花费六万元到八万元左右,这对一个农村家庭来说的确是一笔很大的开销,也让老百姓产生民办三本院校就是“捞钱的篓子”的感觉。

总起来看,考生和家长所以“不大认三本”,基于几个现实的原因:第一,三本基本都是民办院校,目前品牌和美誉度不够;第二,三本文凭“含金量低”,毕业生持证找工作时遭遇歧视;第三,因为这部分学校都是以培养成本收费,年学费一般在一两万元区间,有的高达4 万元,而一本、二本院校学费多数也不过三四千元。这样算起来,不计时间成本,复读一年,费用最多也就 1.5万元,相当于三本院校一年的学费,但读完四年的三本,学生将来的前景又敢说怎样呢?

三、师资队伍成为制约民办三本院校生存发展的瓶颈

年轻的教师、有本事有学问的教师,即使以高薪引诱,也都不愿意到三本院校,因为他们认为到这些院校任教,缺乏稳定感、归属感,也感觉“低人一等、矮人三分”。因此三本的教师队伍非常缺乏、素

竞争更加激烈。二是民办高等教育的生源主要是高考的低分生,而公办普通院校特别是一本、二本的录取率提高,使得分数不怎么样的学生,也能够进这些院校,这对民办高校的招生无疑是一个致命打击。两头包夹,使民办高校处于夹缝中,招生极度困难,一些民办高校一成立就宣布倒闭。为什么要倒,就是招生少了,投入挺高,一开始招生需要广告费,需要建校舍,需要师资的酬金,成本付出很多,最后招生少了没有收入,国家不可能现在给这块增加投入的,因为民营的都是自己解决资金的问题,一旦资金链断裂,有很多学校不能承受的时候,只好倒闭,所以估计可能会倒下一批去,不会是少量。三是考生需求及选择层次上移,更看重名牌大学与理想专业。需求的强度降低。“90后”新一代在价值观念与追求、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上呈现新特点。“不走寻常路”,主动放弃高考者不在少数。2010年,全国大约有80万名学生弃考。近年,弃考人数以每年接近10万人的速度在增加,2013年,全国910万高中毕业生,弃考学生约为百万,弃考率在10%以上,这个比例已经成为常态。如果算上中途弃考和考完之后不填志愿的学生,人数可能还得增加几十万。其原因是大中城市一些学生高中毕业之后选择出国留学,不再走高考的“独木桥”,客观上减少了高考报名人数。更多的弃考学生直接选择了就业,农村孩子占了绝大多数。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考生需求的务实取向,近些年来,公众的高等教育需求得到充分释放,曾经狂热的学历文凭情结有所淡化,这是社会发展和竞争所引发的人才观的变化,折射出高等教育需求的务实取向。

三本高校,将会遭遇更严重的招生寒冬,甚至是破产倒闭。由于长期以来的高等教育资源紧缺,过去较长一段时间里,投资办大学基本上包赚不赔,似乎没有风险。然而,随着公立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程度越来越高,考生面临的不再是有没有大学读的问题,而是读什么样的大学的问题了。这个时候,再办民办三本院校,无疑是逆风而行。

三本院校分析 篇2

1 大学英语四级作文评分及写作流程

1.1 四级作文评分要点

1) 内容方面。英语注重形合而非意合, 所以四级写作中内容做到不偏题即可。切忌妄图在构思上出奇制胜。

2) 结构方面。英语文章段落结构一般由三部分构成:主题句+扩展句+结尾句。

3) 语言方面。语言往往会使评分产生重大的差异, 所以需要一定的模仿和包装。

1.2 写作流程及时间分配

1) 破题构思 (5分钟) 。写作之前一定要明确所写文体的类型, 议论文、应用文、图表或是其它文体。这样才能按照该文体的基本规律展开内容。

2) 挥毫创作 (20分钟) 。包括谴词、造句、组段、成篇。

3) 修改润色 (5分钟) 。主要检查以下几方面:

(1) 字母大小写及单词拼写是否正确

(2) 时态、主谓、人称是否一致

(3) 代词、冠词的用法是否正确

(4) 句子是否完整

(5) 标点符号是否正确

2 三本院校学生四级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整体英语基础差、词汇量小, 写作中词不达意

三本学生整体英语水平与一本、二本相差甚远, 普遍高中英语基础不牢固, 语法知识薄弱。基础知识的欠缺直接导致了四级写作中语言表达的欠缺。

2) 未形成英语思维模式, 写作中多中式英语

Robert Kaplan在对中国学生学习写作时难以达到连贯性的研究中提到,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英语的线性思维和汉语中典型的“螺旋形”思维的差异。很多英语基础不扎实的三本院校学生在写作时, 每句话都用汉语想好, 然后每字严格对译, 于是写作中多为中式英文。

3) 信心不足、自卑等因素导致学生不敢写

三本院校学生大多从初高中开始, 英语基础就相对薄弱, 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无语法意识”或是“语法意识淡漠”使学生产生了对英语的恐惧和自卑心理, 从而认为自己基础差, 不敢写。

4) 学习英语兴趣不浓, 有抵触心理以致不愿写

3 突破四级写作难关, 应坚持“一个中心, 三个基本点”

3.1 一个中心——消除对英语写作的恐惧, 叩开自主学习的大门

如果学生不敢写不愿写, 对于英语学习存在抵触心理, 那么, 再多的技巧, 再好的基础也都只会是徒劳。因此, 解决三本院校学生四级写作下笔难的问题, 首先应消除学生对英语的恐惧和自卑心理, 解决不敢写不愿写的问题。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分别做出以下努力。

教师方面:在平时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兴趣和信心的培养, 激发其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提升教师人格魅力, 注重情感交流

首先, 尽力记住学生的名字, 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 这是构建平等师生关系的第一步。老师的重视与鼓舞会让基础薄弱、自信不足的学生重拾自信。此外, 衷心的表扬和鼓励的力量也是无穷的, 不仅可以改变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 更可能是一种人生态度的改变。

其次, 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 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调查研究表明, 学生对于一门科目的喜欢与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这个老师的喜欢与否。

最后, 真诚的沟通, 能为学生扬起希望的风帆。课后多和学生沟通, 用真心去关心和爱护学生。如果教师不主动去沟通, 不去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 不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的话, 教与学就会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2) 因材施教, 以兴趣为导向、实践为目标

三本学院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征因材施教, 提高其学习的自信心。第一, 寻找学生自身兴趣和英语学习的结合点。例如安排课前3分钟演讲。每堂课请一个学生当小老师, 把他提前准备好的结合自身兴趣的英语相关内容, 如介绍足球比赛中的英语表达, 英语小笑话, 英文歌曲等等, 跟大家分享。第二, 融入生活, 体现英语学习的意义。结合三本院校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 可每学期给学生布置一个大课外实践作业, 如:真实环境下的英语对话, 英语话剧, 英文电影配音, 学唱英文歌曲, 写英语读书笔记等。此类实践作业比传统作业更受学生的喜欢, 学习的主动性。

3) 教学手段多样化, 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在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把枯燥的内容生动化形象化,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英语教学中可通过以下教学方法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从而消除对英语的恐惧与排斥心理: (1) 根据课文相关内容举行课中英语辩论; (2) 成立学习小组, 调动积极性; (3) 课文情景模拟; (4) 建立班级之间的互助互学; (5) 看电影写台词, 学英语等等。例如, 对于新入校又不敢写不愿说的学生, 可采用以下方法增进了解和认识:给每个同学发一张小纸片, 要求学生在纸片上用英语写下简洁的能描述自己特征的话, 再把所有纸条汇总, 然后请同学逐一读出大家写的纸条上的内容, 随机请人猜是谁, 猜错了则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这一方法不仅促进了大家相互的了解, 而且也练习了他们的英语写作和听力, 还展示了才艺, 增强了自信心。

学生方面:

首先, 学生应该增强学习过程中的主人翁意识, 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

其次, 学生应该夯实英语基础, 树立自信心, 及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勇于尝试, 敢于创新, 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来对待英语学习。

最后, 学生还应该发挥其主体作用, 挖掘自身的学习潜能。正确自我定位, 扬长避短。从心理上战胜自己, 不被四级写作这只“纸老虎”吓倒。

3.2 三个基本点——掌握必要的写作策略, 拥有成功的制胜法宝

1) 常考题型需熟知, 写作思路要牢记

四级考试体裁一般分为论说文、应用文及图表作文。其中复习重点为论说文。其写作思路大致如下:

Paragraph 1 (引) : (1)

(1) 概括性的引出所要评论的事物、观点 (general) ;

(2) 具体描述此事物或观点 (specific) 。

Paragraph 2 (论) : (1)

(1) 作者对该现象、问题的基本看法或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即文章的论点句) ;

(2) 支持性的细节分论点 (两到三点) ;

(3) 本段总结 (可以省略) 。

Paragraph 3 (结) :总结全文, 定下结论。

2) “三段论式”定乾坤, 精彩句型添异彩

首先, 牢记四级写作的“三段论”, 即:第一段提出论题 (开头段) , 第二段进行论证 (中间段或支持段) , 第三段给出结论 (结尾段) 。

其次, 多读、多背经典英文句型、表达和范文, 并举一反三, 灵活运用于写作中, 通过积累和模仿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组建自己独特的写作模板, 并将其灵活运用。以下四级写作中常用句型如需牢记。

开头段可用句型:

a.As everyone knows, No one can deny that… (名人名言式开头)

b.Recently the problem of……has been brought into focus.=Nowadays there is a growing concern over…… (最近……问题引起了关注)

c.A recent statistics shows that… (数字统计式开头)

d.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ore and more people believe that…… (万能式开头)

中间段可用句型:

a.表达不同观点有:

People's views on……vary from person to person.Some holdthat……However, others believe that…… (人们对……的观点因人而异, 有些人认为……然而其他人却认为……) b.

b.逻辑顺序连接词有:

To begin with, Furthermore, At last/To start with, In addition, Finally/First and foremost, Besides, Last but not least

结尾段可用句型:

a.It is high time that we put an end to the (trend) . (虚拟语气, 预测法结尾)

b.There is no doubt that enough concern must be paid to theproblem of…… (建议法结尾)

c.Hence/Therefore, we'd better come to the conclusionthat…… (总结法结尾) wbacks as

d.There is no doubt that (job-hopping) has its drawbacks aswell as merits. (重述法结尾)

3) 清晰明了是关键, 简单无误为原则

第一, 保持卷面整洁, 保证字迹清楚。写作为主观题, 判卷老师依据自己主观印象进行评判。卷面的好坏将直接决定作文分数的高低。

第二, 学会写主题段和主题句, 遵循英语的“线性思维模式”, 确保四级作文条理清晰、逻辑层次分明。

第三, 坚持“简单无误”为首要原则。四级作文考查的目标不是考生的思维水平或逻辑分析能力, 而是语言表达能力。所以, 在四级写作中尽量使用通顺的简单句, 避免蹩脚的“大词、长句”, 如遇到不会表达的句子, 可转换一种简单的表达方式。同时要避免写作中的“低级错误”。如:单复数、主谓一致、时态、搭配或单词拼写等错误。

4 结束语

对英语写作的检测即是对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考察。但对于基础薄弱的三本院校学生而言, 心理上的恐惧导致的不敢写和不愿写是其英语停滞不前, 英语写作难关难以突破的关键。因此, 首先应消除对英语学习的抵触心理, 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进而发挥主观能动性, 夯实英语基础, 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突破英语写作难关。与此同时, 必须加快英语教育改革的步伐, 从根本上提高三本院校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摘要:该文通过对大学英语四级作文教学的经验总结及评分要点的研究, 分析了三本院校学生在四级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浅析了几点四级写作的应对策略, 以期能够对其写作成绩的提高起到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英语四级,写作,三本院校,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许先文, 王苏春.论衔接与连贯性的明显性与隐含性[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1999 (2) .

[2]张杨.浅谈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作文备考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5) .

[3]何华清, 陈文存.大学英语写作中的词汇错误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8 (6) .

[4]邝丽蓉.英汉思维差异和大学英语写作[J].考试周刊, 2008 (6) .

三本院校分析 篇3

【关键词】 三本院校美学传统教学

一、 当前三本院校美学学科教学存在的困境

(一) 由美学学科本身的特性造成的困境

就学科归属而言,美学属于哲学的二级学科,由此赋予了它高度的抽象性,同时,美学与其他学科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决定了其知识的广博性,具体体现为:

一是抽象性。抽象性和思辨性是美学学科最显著的特点。美学的母体是哲学,对它的认识需要人用纯精神的力去把捉。以西方美学为例,它一直被包裹在“爱智慧”的哲学氛围中。因为大多数美学家是哲学家,他们通过对知识的演绎获得一种由抽象思维构建的精神世界所带来的快乐,从而也播洒下美学的种子,由此彰显出西方思辨和逻辑演绎的血统。而现在的美学教学沿袭传统,基本上是对形而上学理论的思辨,很少关注当前的文化现象和社会的实际需要。所以,在工具理性盛行的当下,美学学科高度的抽象性让学生们望“美”生畏,给他们太虚幻无用之感。

二是知识的广博性。除此之外,美学和其他学科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涉及面非常广,可见美学所涉知识的广博性。朱光潜先生很早就指出,研究美学的人如果不学一点文学、艺术、心理学、历史和哲学,那会是一个更大的欠缺。如果缺乏这些学科的基本知识,那么美学的学习则如飘浮的空气,始终落不到实地,摸不着美学的门。而现实却是,多数三本学生都存在偏科的状况,且缺乏知识的迁移能力。因此,美学知识的广博性让很多学生望“美”莫及,最后放弃美学。

由此亦可见,美学的这种双重特性使多数美学爱好者经历了“爱美—畏美—弃美”这样一个心路历程,这是造成当前三本院校美学教学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学学科的教学困境存在其特定的客观性,但是,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媒介——教材的相对滞后性则是造成美学教学困境的另一重要原因。

(二) 美学教材相对滞后性造成的困境

自美学引入我国以来,我国出版的美学教材已不下20种。这些教材大都偏重对抽象理论的书写,没有及时把握到时代的脉搏,呈现出相对滞后性。这是导致美学教学困境不可忽略的原因。虽然对纯理论的书写有利于将美学的思想内核传承下去,但是美学自诞生以来,其学科形态的基本格局,大多是从哲学高度对美的本质和艺术本质的形而上的诠释,尽管这种诠释往往支配和决定着整个美学领域各种问题的发生和发展,但由于过分偏爱理论思辨的功能,直接影响了美学和人类生存实践的广泛联系。以杨春时先生所著的美学教材为例,他的著作主要以纯理论来阐述自己的思想,而没有抓住当前的文化主流和学生的兴奋点所在,如果作为一般院校的教材则太艰深。

(三) 学生知识水平相对较低造成的困境

除了以上两个因素之外,学生的实际水平相对来说较低是造成三本院校美学学科教学的困境的另一个外在因素。根据中国教育在线高考频道2008年高考文科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的统计表显示,在安徽、重庆、四川、辽宁、吉林等省市的文科招生中,第一批次和第三批次的录取分数线相差很大。差距最小的是安徽省差53分,差距最大的吉林省差162分,而重庆市则相差110分,与2007年该市两个批次的分差104 分相比,则属正常状态。学生的知识水平如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想把美学课上好绝非易事。

二、 对策分析

针对以上的困境,笔者认为,应立足于当前的文化现象,从教材的选用和关注学生的兴奋点上入手。

(一) 选用合适的教材

优秀的教材应该既能抓住该学科的思想内核,又不失其时代性。随着科技的发展,“读图”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如果美学教材能把美学的内核与读图完美地结合起来,那么美学教学就不会那么困窘。而把这一点融入美学教材里的,最早的应该是杨辛和甘霖。他们编写的《美学原理》加入了一定的图片资料说明抽象的理论,在当时起到较好的阐释作用。其后李泽厚的《美的历程》和《华夏美学》亦如是。到2007年上海远东出版社又推出了一本图文并茂的《文艺美学》。这些图文结合的教材从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美学学科的抽象性,使学生能借助直观的图像理解艰深的知识,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 抓住学生的兴奋点

作为施教者,教师把握教学对象的兴奋点至关重要。正如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所言,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历史,相应地,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兴奋点。就美学而言,从总体上说,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美学兴奋点在于对西方美学理论的痴迷。李泽厚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一批美学译文丛书的序言中写道:现在有许多爱好美学的青年人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苦思冥想创造庞大的体系,可是连基本的美学知识也没有。因此他们的体系或文章经常是空中楼阁,缺乏学术价值。但是随着等价交换的市场经济原则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原则,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民众亦必然越来越多地伸张自己的主体自由性:个体得到高度尊重。就审美活动的目的而言,从过去的“寓教于乐”、强调教育作用和认识作用转向以审美为主、强调休闲作用和娱乐作用。”因此,上世纪90年代以后,多数青年的审美兴奋点已发生转向。他们在多元的文化中找寻着契合自己内心诉求、张扬独特个性的审美文化。在网络、报刊、杂志、影视等传媒手段的推动下,大众的娱乐消费成为当下的意识形态。

三、 结 语

由上可知,只要选用合适的教材、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教师再辅以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将美学的思想内核和当前多元的文化联系起来,化抽象为具象,美学教学就应该能从传统的纯理论的思辨中走出来,达到美学的无功利的功利性,从而展现出美学学科独特的魅力,那么,三本院校的美学教学将走向新天地。

【参考文献】

[1] 朱光潜.谈美书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2]李西建.审美文化与美学学科的当代转型[J].浙江学刊,1998(1)

[3]陈伟.当代文化美学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M].学术月刊,2005(6)

【作者简介】吴道兰(1979-),女,重庆大足人,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浅析三本院校就业形势 篇4

三本院校就业现状:三本院校毕业生需求量很高

三本院校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为85.3%,但有五六所好的三本院校校一次性就业率达到了90%以上。

面对人才市场上,三本院校“旺需”与高校三本院校人才“滞销”之间的矛盾,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上看,教育是十分需要的。三本院校毕业生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他们在相应的岗位上,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强,他们比较安心于基层工作,有吃苦精神。经过努力,会得到社会的理解、认同,成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

以下是高就业率的三本院校院校共同的成功之路:

第一:办三本院校始终瞄准市场“缺口”。专业设置不赶时髦,不搞“本科压缩版”,为老专业更新、新专业设置出谋划策。此外,专业设置要跟着“未来的市场”转。

第二:人才培养“适销对路”。企业需要怎样的三本院校人才?有突出实践能力的人才。

第三:多途径探讨三本院校求职就业之路,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三本院校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是社会上普遍存在对三本院校生的误解,很多人以为“三本院校”就是“职高”,其实三本院校生是实用型高级技术人才,既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又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所以不少单位普遍反映“三本院校生好用,而且比较踏实”。

二是学生和家长对就业期望值太高、不切实际。

三是现在的各种人才招聘会几乎没有三本院校生的专门“领地”和信息。

四是三本院校教育的改革本身还不到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某些专业设置、基础理论还达不到三本院校教育的要求,作为学校要努力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五是用人单位的用人误区。认为招聘高学历人才的相对收益高,更划算。用人单位应避免“人才高消费”,做到“人尽其才”。

三本院校英语听力教学论文 篇5

摘要:语言学家的研究表明,语言使用者大脑中储存了大量整体记忆的语块,这些语块既可起到提示作。又便于记忆编码和提取使用,语言交际中的绝大部分是通过语块来实现的。三本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普遍不够理想,应该重视语块的习得与积累,因此文章旨在探讨语块理论对中国三本院校学生听力习得的教学启示。

关键词:听力教学;听力理解能力;语块

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表明,英语中存在着一种成串的语言结构。对于这样的语言结构,学者们采用了不同的术语对这种语言现象加以界定,比较被大家广泛接受的说法是:语块是一种兼具有词汇和语法特征的语言结构,一般为多词单位,具有特定的话语功能。

听力教学侧重的是学生对英语声音材料理解能力的培养,而三本院校的学生入学时英语基础不是很好,特别是普遍存在着英语听力薄弱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传统的英语教学过于注重语法规则,而忽略了语言作为交际手段这一根本目的,于是形成了“聋子英语”,另一重要原因是学生对地道的预制语块积累不够。他们注重的一般是单词的记忆,而不是语块的记忆和积累,因此造成他们在听力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语块理论,从一个崭新的角度阐述了语言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从根本上提出了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的应对办法,为三本院校英语听力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视角。

1、英语语块理论

1.1语料库语言学基础

语料库语言学家经过电脑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在自然语言中存在着数量庞大、出现频率高、不同程度词汇化的词串,即语块,它们构成了英语中基本的语言单位。Altenb的研究发现,大约70%的日常口语都是由预制语块组成的。Bo~nger也有相同的认识,他说语言已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预制语块,因此我们说话时不必从“木材、钉子和蓝图”起开始构建。

1.2认知心理语言学基础

1950年,美国心理学家GeorgeMiUer提出了组块理论(chunking),他指出短时记忆的容量大概是7+/-2个“块”。而“块”(chunks)最早是由心理学家Miller和Self-ridge提出,记忆对于信息的加工过程的结果就是块。人们可以凭借自己已有知识和经历对接触到的信息进行组块和储存,以便于日后整体检索和提取。

认知心理学家Sinclair则认为,人类的语言习得可以分为两大体系:其一是以语法规则为基础的分析性体系;其二是以记忆为基础的套语体系。在分析性体系中,记忆所占的空间虽然小但强度却相当大,因此即时交际难以较好地实现。套语体系包括数量可观的语块,在进行交际时,说话人易于从记忆中提取,便于准确、流利表达。虽然语法规则给我们提供了构成无数个句子的可能,但实际交际中,可能性中的绝大多数被忽视掉了。值得注意的是,某些特定的词汇组合却不断地被重复使用。因而Sinclair进一步归纳出语言加工过程通常遵循的两条原则,即习语原则和自由选择原则。前者是指使用大量现成的预制语块来组装语句:而后者则是选择合适的语法和词汇一点点逐步“搭建”语句。Sinclair主张,习语原则在这两个原则中地位优先。

1.3语言习得研究基础

大量关于儿童母语习得,即一语习得的研究发现,儿童是通过习得语块而后习得整个语言的,特别是早期阶段的语块学习和记忆。比如,当儿童使用“I’dlike„”时,这3个词语可能被他们当作一个不可拆分的单位来记忆和使用的。或者可以说,在儿童的心理词典中,这3个词是一个词条。在反复练习和成功使用了某些相同的模式之后,儿童就自然而然地从中概括出一些语块的构造规则,并将他们习得的语块作为整体存储在心理词库中。语言学家在二语习得的研究中也得出相近的结果,实践证实大量语块存在于二语学习者的口头交际中。

在一语和二语习得研究的基础上,Natfinger和DeCarrico指出,一种语言的正确使用过程不外乎是“对这些预制语块进行选择,然后将这些语块串联起来的过程”。因为预制语块其实被使用者按不同的语用功能分类存储在一起,使用者根据交际语境的需要,对其整体提取使用,这样便达到了语言表达正确性和流利性的统一。

2、语块在三本学生英语听力提高中的作用

Lewis(1997)等学者提倡在课堂上直接进行语块的教授,而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也意识到了预制语块对二语习得的作用,认为语块不仅能提高中国学生口语交际的流利性,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笔者认为,除了口语表达,语块教学对三本学生英语听力习得是非常有效的,具体表现在:

2.1有利于提高预测信息的能力

预制语块往往带有情境性,具有非常重要的语篇信息组织功能,它的使用并不是随意的。对大量语料的研究显示,预制语块在自然语篇中起着诸如组织语篇结构、连接信息和预示下文的重要作用。许多形式和功能属于固定或半固定性质的语块在语篇中不可或缺的衔接手段,读者把握住这些语块,也就掌握了文章的宏观结构以及段落问的关系,达到理解文章的效果。同样,在听英语材料时,学生可以充分利用那些组篇功能语块,结合自己已掌握的相关图式和背景知识,积极主动地获取信息、预测信息,从而为其进一步赢得处理信息和反应的时间。例如,当学生听到“Mypointsareasfollows,Firstly„scondly„finally„”,就会预先知道说话者谈话的内容。

2.2有利于提高对听力材料的理解效率

“语言不是由传统语法和词汇构成的,而常常是由多词的、预制的语块构成的”(Lewis1997)。正因为预制语块是语言使用者所熟悉的语言形式,因而听者对听到的信息不陌生,从而缩短了正常语言交际时大脑压缩处理语言信息所需的时间,大大缓解了由于即时分析和处理听到的信息的压力。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要受说话者语速的控制,因为听力材料包含的语音信息稍纵即逝,所以平时要多加练习听力,特别是要有意识地积累语音形式的语块量。如果听力基础薄弱的学生以语音形式储存的语块量不足,便无法便捷地对话语中占有很大比例的固定和半固定短语进行整体认知,并直接提取语义,其结果是把它们当作按语法规则组合起来的一个个单词,只能通过单词识别,词义匹配的方式提取语义,获得信息。

2.3有利于克服听力材料中噪音及音变的影响

在多数情况下,英语录音资料往往伴有其他声音,这种干扰声会降低话语的清晰度,阻碍英语学习者获取信息。另一方面,音变现象,如弱读、连读、吞音等语音现象会造成某些单词听不清楚或听不到。令人欣慰的是,语块由于在语言中被高频使用,具备着语境依附特征和语境效应优势,因此语块可以提供重要的语境信息,这样能大大弥补噪音干扰或音变导致的听觉信息的缺失,比如Thetruthis,I’vebroken(up)withhim„中的up听不清楚时,熟悉这个语块的听者能根据语境判断出该单词。此外,预制语块还具有可以帮助听者根据上下文,辨识说话者身份的作用。

3、语块理论对三本学生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针对三本学生英语学习中一些不恰当的认识与学习方法,以及听力基础薄弱的特点,语块研究为我们提出以下教学启示:

3.1提供相关语块

向学生提供语块来练习听力的好处主要有两方面:首先是课堂时间有限,向学生提供并讲解语块,可以节省时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加速语块的习得过程;其次是讲解听力材料中的相关语块,可使讲授的聚焦范围变小,却不失语块要求的微型语境从而大大提高了英语学习和记忆的效果。

针对语块集形式和意义于一身,可作为整体语言单位存储和提取的特点,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首先列出并且讲解那些结构容易出错、语义难懂却地道的语块,备课要做到向学生提供语言生动、内容丰富的例句,便于学生记忆,并在课堂上开展以语块为单位的形式多样的练习。

3.2培养语块意识

既然语块是理想的教学单位,教师在平时授课时就不能孤立的去讲某个单词,而要在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注意单词的具体使用语境,从目标词与其周围其他单词或短语的搭配关系去关注和识记语块,增强语块意识,最终达到使语块在学生语言能力培养中发挥出最大作用的目的。因此,教师可以在讲课文时组织学生分小组就自己认定的语块进行讨论,或在日常的教学中提醒学生对听力资料以及阅读材料中出现的固定和半固定的语言结构进行归纳总结和记录。

3.3加强语块输出训练

听力理解是语言输入的主要渠道之一,而语言输入的同时是—个理解和产出的过程,因此要求教师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段计灵活多样的练习,反复练习,以尽可能地缩短外语学习者语言理解所需的时间,并进而过度到扩大产出的练习中。

在理解信息时,听者往往不需要对所输入语言中的句法进行分析,而语言输出却使学习者注意表达意义的语言形式,这样可以有效加强学生对语块的习得。因此教师要注意多给予学生输出语块的机会,加强语块输出训练,如语块改错、语块造句、语块填空、语块翻译、整合语篇等。这样的操练将预制语块学习和语言技能的习得完美结合在一起,既强化了语块意识,又使语块在反复运用中逐渐变成学生的“自然语言”。可见,以输入促进输出,而好的输出能力势必加快对输入信息的听力理解能力。

4、结束语

三本院校大学生养成教育研究论文 篇6

摘要:笔者从三本院校辅导员的角度,从多年工作经验出发,提出鉴于三本院校生源特点,从三本院校养成教育的必要性、问题表现和解决途径三个方面阐述,加强大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

关键词:养成教育;问题表现;途径

一、养成教育的内涵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人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既包括语言习惯也包括思维习惯的培养。

二、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养成教育是以高校为主,在家庭、全社会的配合下,按照大学生的身心形成和发展的规律,通过运用各种途径与方法,对大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养成教育训练,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为走入社会岗位,成为优秀人才打下基础。大学生是我们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不仅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良好的文明习惯以及健全的人格,养成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打造日趋完善的人格,因此,大学生的养成教育成为了重中之重。

三、三本院校生源特点和养成教育问题表现

(一)三本院校生源特点

三本院校鉴于学生生源相对一本、二本院校学生文化基础差、自我规范和约束能力不强,大多数学生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所以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平时表现上都会出现方方面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背后主要是作为教育者的学校方面对养成教育的认识不够和管理缺失造成的,所以,对于三本院校的学生而言,养成教育是生源质量提高的关键点。

(二)问题表现

1、思想道德方面大学四年是大学生思想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网络和媒体的传播,使一些负面的思想很容易入侵正在成长中的大学生,因为他们没有太多的社会经验,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一些错误的思想理论思潮很容易对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为人处世方面起到不好的影响和导向作用,使其偏离正确的轨道。

2、心理方面大学时期是大学生的“心理断奶”期,没有父母和家人的陪伴,他们需要独立构建自己的心理世界。在这一过程中,种种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当他们不能及时得到家长或老师的疏导时,就会慢慢在心里留下阴影,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比如学业、恋爱受挫或家庭变故导致的心理疾病等。在每学期进行的心理普查结果显示,有心理障碍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多。

3、学习方面首先,考上大学后,大部分学生在思想上开始松懈,以及初涉社会的新鲜感,就会经常出现旷课、泡吧、游戏、恋爱等不良现象。

四、三本院校开展养成教育的主要途径

在三本院校,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机会最多,关系也最密切,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主要工作者,因此作为一名三本院校的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思想教育正确引导

辅导员进行养成教育最重要的是思想教育和正确引导,学生只有具备了正确的思想认识,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辅导员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调动他们的学习激情,养成勤奋刻苦的学习习惯,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水平。

(二)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和班级要制定严格的规章管理制度来进行养成教育。在一年级时,辅导员要严格按照校规校纪以管理者的角色对学生严格要求,使学生尽早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在二、三年级时,辅导员角色要转换成学生的良师益友,除了严格的纪律约束外,还要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加以引导,使养成教育由自发转为自觉,让学生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在四年级时要建立导师制,由导师指导学生实习就业和毕业论文的设计、撰写等,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由毕业向就业的过渡。

(三)开展养成教育主题活动

新生刚入学时,思想状态各方面都不太稳定,辅导员可开展主题班会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学习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养成教育,另外还要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和学习方法的介绍,学习目标和学业规划等方面的引导。学校也可通过开展各种专家讲座、院系活动,举办各种有关养成教育方面的活动或者比赛教育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使他们受益终身。

(四)榜样熏陶和环境影响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专业水平和人格魅力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作为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良好的道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也要贯穿始终。另外,高雅清洁的校园环境也有利于高尚品格的形成。学校要共创文明、和谐校园,大力倡导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等,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感染。最后,还要加强学校宣传平台的宣传作用,利用校报,宣传栏,校园网络等舆论导向为大学生的养成教育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五)理论学习结合社会实践

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很多大学生除了具备一些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之外,在社会实践上有严重的缺失,导致就业困难。加强社会实践,使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认识自己的不足,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技能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石晓娟.大学生养成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杨敏.高校养成教育及其实施途径[J].合作经济与科技,,20.

三本院校《国际贸易》教改初探 篇7

在现代综合性的大学中,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可谓是热门专业。对于办学历史不长的独立院校与民办大学来说更是学生趋之若鹜的专业之一。但是, “盛极而衰”, 这一自然生存法则, 使独立院校和民办院校 (本文统称为三本院校) 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都面临着这一生死攸关的课题。对于没什么历史积淀并且办学条件不怎么优越的独立院校和民办院校来说, 如果效仿国内名牌大学来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本人认为那无异于是“东施效颦”, 路将越走越窄。

独立院校和民办院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相比有着天生的不足。教师短缺且配置不合理 (哑铃型) , 师资力量薄弱, 任课教师年轻居多且没有外贸实践经验, 只能从书本的理论讲到课堂上的理论。教授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老师大都是从学校刚毕业就到学校任教, 没有外贸实践经验。这就导致他们在讲这门课程的外贸实践环节时力不从心。学生的学习素质也有着鲜明的特点。虽文化课功底比较薄弱, 但他们充满好奇;虽不喜欢沉醉于经典的经济学理论中刻苦专研, 但他们喜欢独立思考且勇于实践, 动手能力较强。所以我们的老师不应该用传统的考试方法来评价他们, 不要用习惯的教学方法去培养他们。他们是一群有些叛逆, 但从不缺少创造力, 是一群好动而耐不住寂寞的青年。他们乐意接受和探索摸得着的、生动的、实用的、具有操作性的事物。

学校条件的制约, 师资的短缺, 学生的特质, 激烈竞争的压力挤压着独立院校和民办院校办学空间, 也使我们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苦苦的探求一条生存与发展之路。我们学校是近千所独立院校和民办院校的一员, 我们需想尽办法与一本、二本的大学去竞争, 我们还得与三本兄弟院校去竞争。通过走差异化道路, 创建一门具有我院特色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 对于提高我院国际贸易专业的竞争力至关重要。经过近五年的跨越式发展, 我院的《新国际贸易实务》课程 (具有我校特色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被称为《新国际贸易实务》) 已初具特色, 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

二、《新国际贸易实务》是相关课程整合、融合和理念创新的结晶

《新国际贸易实务》是我院培养国际贸易实用型人才的核心课程, 对国贸人才的培养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在相关课程的整合过程中, 我们努力践行学院“学生走进校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把握“2+2”教学模式的精髓, 以进出口贸易需要的技术和实务能力为核心, 重视学生全面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以期培养出能真正参与国际贸易的实用性人才。

该课程包括六个子课程: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谈判、外贸函电、国际结算、国际贸易单证操作实务、国际贸易模拟与实务操作。其要内容以国际贸易具体流程为主线, 系统的贯穿了国际贸易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 涵盖了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法、保险、运输、金融、商品学与报关报检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其讲授分阶段进行, 延伸五个学期。

为了建设出能够反映我院教学理念, 具有业界竞争力的特色课程, 我们在课程整合和融合上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 成立专门机构研究和组织课程创新和改革

在机构组织方面, 我们成立了《新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组, 以教学副院长为课程组长, 以国贸系主任为副组长, 以各子课程的教师为主体, 配上分院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分院教务秘书的科研和教学团队。

在课程创新和改革方面, 课程组教学团队做出以下努力:1.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和引导, 激发潜能, 培育学生的问题导向的思维方式, 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2.团队集体讨论课程的规划和教学进程安排;3.负责编制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和编排教学内容。4.团队负责建立教师工作所需能力的考核标准, 考核评价目标落实情况, 订立学生每学期需达到的教育目标。5.课程组长负责组织每月两次集体备课。备课研讨中对课程教案进行设计与研究, 研究各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及时总结经验, 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6.在教学团队的建设上, 我们配备有责任心, 乐于创新的精干的教师, 特别是双师型的教师和教学骨干进入课程组, 保证课程改革高效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向前推进。7.在课程的实践环节上, 我们在课程组的领导下, 建立以实训为中心的教学团队, 完善专业教学计划, 使课程与实训衔接合理, 实训课时安排恰当。

(二) 结合国际经贸发展和学院的特色调整教学内容

我们以能力培养为导向, 改变重结论、轻过程, 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重学科专业知识体系的完整、轻问题解决与探讨, 重共性教育、轻个性发展的传统教育思想观念。一切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学习兴趣, 拓展视野与想象力出发, 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 摒弃陈旧的内容, 将业界的新理论、新技术、繁杂的内容有机组合在一起, 紧跟业界的发展趋势。在集体备课和讨论教案中, 老师们删去各子课程之间的重复的部分, 压缩专业理论课程中的纯理论部分。对教材的内容在遵循大纲的基础上, 进行有机的调整, 作适当的增减, 分清理论层次和轻重缓急。

(三) 把实践与实用的理念融合到课程中去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们对相关课程的授课教师在上岗之前都会进行集中培训。让教师们首先熟练掌握课程内在的基本实践技能, 然后在教学的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软件模拟和基地顶岗实习, 使学生对国际贸易的全过程和现代国际贸易方式有全方位的认识、了解和把握。通过这样的授课方式, 学生对《新国际贸易实务》的实用知识, 如外贸成本核算、外贸谈判、外贸函电、国际市场营销等课程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对贸易合同条款及后续的法律知识, 外贸业务操作和各种国际贸易业务单据的填制、审核、修改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进行重点培训锻炼, 提高了学生正确履行外贸业务的能力, 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现代化的国际贸易环境。

三、《新国际贸易实务》是新的教学方法集中实践的平台

根据独立院校和民办院校办学的特色, 以及学生自身的特点与要求, 我们《新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组认为, 必须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指向性、明确性的教学方法, 提倡互动式、启发式、讨论式、散发式的新型的教学方法,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根据《新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本身的要求, 我们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方法改革。

(一) 实施双语教学, 让学生尽可能体会真实的国际贸易的语言环境、工作环境、贸易环境, 并把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作为课程目标之一来实施细化评价。

在当今国际经贸活动中, 绝大多数的商务接洽、交易磋商、合同订立、商务文件都是用英语完成的, 加强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新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的教学中, 通过灌输专业名词、增加英文资料阅读量, 通过课堂英文情景设置, 让学生在国际贸易的氛围中互动。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 潜移默化地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 既锻炼了英文听、说、读、写的能力, 又提高了国际商务的实际操作能力。我们的具体尝试如下:

1.情景设置专业化。双语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专题讨论、小组学习、辩论会、模拟试验、角色扮演等形式活泼的活动。例如, 在国际贸易磋商中, 扮演进出口商的学生运用英文模拟进出口谈判;在国际结算中学生扮演银行角色, 处理信用证的有关开立信用证, 审证、改证事项;在进出口合同的履行中让学生扮演政府部门、船货代、海关商检、保险公司等处理托运、报关报检、投保索赔事项。

2.考核制度的人性化。考核成绩应以学生平时参与双语教学活动的表现为主要依据, 其评定标准应包括学生发言的积极程度、查找资料的丰富程度、团队的合作性、作业展示的逻辑性、外语的流利程度、交流的技巧和平时的学习态度等。如:要求学生全部采用英文发布产品广告, 进行书信往来和贸易磋商;要求学生用英文来书写实验报告, 教师采用英语来书写评语。对学生的业务实际英语应用能力实行量化考核。

3.双语教学手段多样化,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利用原始物品, 增加教学的真实感。如提供正本提单、保险单、汇票和信用证等国际贸易文件, 和图章、电传稿等往来国际函件等物品, 让学生感到所学东西与国际商务实践紧密联系。使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录音、录像等设备将教学内容图文并茂、声形俱备地传输给学生, 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和专业知识的积极性。

(二) 鼓励案例教学, 让学生体会国际贸易的真实性、艰巨性、复杂性和生动性。

我们的案例教学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通过在课堂中尝试角色扮演, 参与处理实务, 加深对国际贸易知识的理解, 提高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把案例贯穿于课程的每一个章节, 实施全课堂渗透式案例分析。具有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的特点。并将提问贯穿于课堂教学中, 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对问题的思考, 积极参与课堂, 体现了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模式。

《新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案例教学设计与安排是课程组经过研讨而定夺, 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的教学案例实施过程如下:

1.做好准备阶段功课。

(1) 根据每章节和课程总的教学目标编制案例教学计划, 明确案例教学目标和内容; (2) 精心选择案例, 选择的案例既要与特定的教学内容相结合, 又要与特定的教学环节很好地结合, 又具有一定程度的疑难性和一定的趣味性。好的案例能给学生开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 使其能够运用国际贸易专业知识深入分析并解决问题; (3) 做好教师备课和学生案例预习。一方面, 教师要事先熟悉案例, 备好案例课, 包括任务布置、时间控制、提示的信息和对案例的评析的预案设置等;另一方面, 学生事先进行案例预习, 熟悉案例, 并预先有思考, 留有问题, 以便参与课上的讨论。

2.课堂实施阶段。

(1) 教师案例推出的环节要“恰到好处”, 既要选准切入口, 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又要向学生指出案例中的要点, 把握讨论的难度, 要达到预设的目标; (2) 教师要做好主持人或导演的角色。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讨论中, 教师应善于主持, 学生是演员是主角。导演重在把握好讨论的“火候”, 导演好讨论的进程。应允许有不同观点的同学进行辩驳, 这样才能深入挖掘, 达到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升华, 同时锻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当然, 在讨论脱离了主题时, 或是在一些细节上纠缠不清时, 主持人要把讨论引回到正题上。设法启发学生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引发大家的深入探讨。也可以存有问题, 留有空间, 课后思考, 后续课继续面对。

3.总结述评。

这是案例教学的最后环节, 可由教师总结, 也可由学生总结, 教师补充。总结中要注意不要简单对案例做出结论, 也不单就某人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做出评价, 但要对整个讨论情况做述评, 指出讨论中的优点和不足。对案例涉及的理论问题、关键问题, 给予澄清, 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不提倡答案和结论的惟一性、统一性, 提倡多种、多元、有效的思维途径。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三) 重视其它新兴教学方法的尝试。

主要尝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模拟教学法、示范教学法、综合设计法、实践教学法、导学式教学法等。有时课堂教学内容不一定刻意地突出重点难点, 提倡多种、多元、有效的思维途径。旨在建立新型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相长、互相尊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形成一个学术互相交流、观点激烈争论、心灵沟通交融、问题有效解决的课程氛围。我们在此简单介绍一下我们正在实施的“项目教学法”和“导学式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 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通过“项目任务”这一主题, 以实际的任务来驱动学生的学习, 通过完成活动, 达到掌握新知识和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例如, 教师首先设立一个有形商品的交易内容, 学生自愿组合进出口交易伙伴, 以英语方式开展谈判、订立进出口合同、履行该商品的进出口合同。最终我们对“项目任务”——也就是该商品进出口结果进行评估, 打出分数。这样学生既可将国际贸易基础知识、国际贸易法律规则、外贸谈判、外贸函电等课程知识融会贯通, 又能较好的完成一项进出口合同交易。学生在项目教学法中还深深体会到:沟通与协调能力的锻炼、创新性的开展工作、培养工作中高度的责任感、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诚信意识在外贸业务中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们还经常运用“导学式教学法”等。任课老师经常运用网络等资源, 丰富最新国际贸易领域进展与热点问题及有关信息, 保持教学内容与时代发展同步。另外, 对于某些不方便现场考察的知识, 如通关过程、国际商务谈判过程等内容, 可以通过网上下载的图片或光盘等手段传送给学生。引导学生利用网络, 如浏览WTO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官方网站等了解最近经贸动态, 还可以通过阿里巴巴网站主动寻找客户学以致用, 登陆专业网站与外贸人员共同探讨贸易难题也是新的探索。

四、提高实践教学的含金量,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新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职业性和岗位的目标性。引导、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增强学生对于职业岗位能力的自信、兴趣、自觉。学生的职业能力是通过《新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校内模拟实践和校外实习实践来逐渐培养的。

(一) 校内模拟实践, 是通过学校的模拟实验室平台, 按照《新国际贸易实务》的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实施的。我们的实验室是海南省经济学科重点示范实验室, 设施比较先进。我们在模拟实验室, 对《新国际贸易实务》的实践倾注了大量的人力与财力。课程采取全真的国际贸易模拟实践, 在SIMTRADE软件平台中进行。实践以交易的基本过程为主线, 以具体的出口商品交易为背景, 利用现有的国际贸易软件创造一个模拟的国际贸易环境, 模拟较真实的国际贸易谈判和磋商的环节, 使学生掌握如何利用商务信函建立商业联系。实践教学针对业务函电的草拟, 商品价格核算、交易条件磋商、买卖合同签订、信用证审核与修改、出口货物订舱、报验、通关、投保, 以及贸易单据制作及审核等主要的业务板块, 通过生动的案例、详尽的操作指南、案例评析和具体的图表实例以及大量的操作练习,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相互连贯的案例分析, 是了解和掌握交易基本程序和主要操作技能的有效途径。

《新国际贸易实务》的课程教学的计划中, 实训模拟教学课程的比例, 占课程总课时的三分之一。我们这些年都较好的执行了教学计划。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实训模拟教学被适时地穿插在教学的进程中。另外, 我们还集中在大一、大二、大三的三个暑假里, 分别实施为期半个月的实训模拟教学。

(二) 校外实习实践。利用我们与三亚海关、商检、港务局、省中行国际结算部、东方船货代理、中海油富岛化肥进出口有限公司紧密合作的优势, 集中在大一、大二、大三的三个暑假里, 实施另半个月的校外实习实践。学生通过校外实习, 把所学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真正体验到实际的外贸业务操作过程和技巧, 体会到外贸政策如何在实际业务中运用。使学生在走入社会之前就能亲身去体验社会。校外实习也是《新国际贸易实务》的课程组践行学院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

五、结论

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 《新国际贸易实务》的课程组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采用现代教育方法, 完善教学内容, 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课程的建设特点可以概括为十二个字, “理论够用, 精于技能, 重在实践”。课程组教师正在致力于建设新型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相长、互相尊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形成一个师生学术互相交流、观点激烈争论、心灵沟通交融、问题有效解决的课程氛围。师生共同努力建设和谐、交流、动态、多元的教学状态。课程改革的任务, 就是致力于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使其具备善于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个人的素质与品格, 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廖万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模式探讨[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增刊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240-241.

[2]赵立华, 徐争辉.《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的实施与思考[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1) :118.

[3]陈原.《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实践与思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2004, (6) :47.

[4]林静.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中的应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院报, 2007, (6) :24.

[5]罗郑胜.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本科) 培养目标及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12) :86.

三本院校——本科的最后一道防线 篇8

当你的档案来到这里的时候,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要上本科你已经无处可退,因为后面就是高职高专。”

三本院校从出生到现在一直争议颇多,但就目前而言,不失为一种镀上本科烙印的选择。

以前报考三本院校的考生很大程度上是看中其所颁发的母体院校的毕业证或学位证。但是从2003年开始,三本院校不再发放校本部的毕业证书,改发本学院的毕业证书。到了2008年,甚至连学位证都是三本院校自己的了。这样的改变也促使报考三本院校的考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上。在教育部2008年颁发的“26号令”中,对已经设立的三百多所三本院校提出了一个5年的考察验收期。在此期间,三本院校将面临五种选择:或者以独立学院的形式继续办学,或者“回归”申办普通高校,或者转设为民办普通高校,或者并入其他民办院校,或者被终止办学资格。其中,对于那些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三本院校,教育部将推动其逐步转设为独立建制的民办普通高校。今后学校的出路如何,这是报考独立学院的考生们需要注意的。

此外,选择三本院校还要注意几个考察参数。

首先就是看三本独立学院的母体院校,虽然根据有关规定,独立学院必须真正具有独立性,但是,“独立”并不意味着与“母体”毫无关联,“母体”的办学实力、师资水平等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所独立学院的高度。由于三本院校在学科专业设置上以“克隆”母体院校为主,所以母体院校的优势学科、特色专业也是考察范围。而且“母体”的校园文化、办学风格等也比较容易对独立学院产生影响。对于已经转制了的独立学院,则可以追溯其前身的“母体”院校。

其次看学校实力与声誉,我国的三本院校总体发展水平尚不平衡。有的学院有号称亚洲最美的山谷大学校园,而有的学院的校园甚至不如一所省重点高中;有的学院录取分数高于二本线几十分,有的学院却连年落到征集志愿。考生在填报志愿前,应作充分了解,然后再决定是否报考。

再次看毕业生就业情况,一所三本院校的学科越完善、专业覆盖面越广,那么考生选择专业、成为优秀人才的空间也就越大。同时,学校所处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将会直接影响到考生将来的就业前景。因此,三本院校自身的学科结构、知名度和所处地域是考生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接着是看自身家庭经济能力,三本院校是按教育成本收取学费,每年的学费较高,但毕业后至少是本科学历,在招聘录用、考研、公务员报考及其他方面待遇等均与其他公办本科完全相同,有时往往本科这条线就帮你“卡”死一批大专生。所以建议有经济条件的学生可以优先考虑,经济条件不是太好的同学如果要报考,一定要争取通过奖学金、助学贷款来完成学业。

上一篇:模范人物的事迹材料下一篇:中考语文分类复习消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