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读书笔记

2024-09-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读书笔记(精选11篇)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读书笔记 篇1

这本书讲述了哈利波特11岁那年,知道了自己父母惨死于伏地魔之手,并且由海格带他进入了霍格沃茨魔法学院。到了学校,他还认识了两个好朋友,一个是傻里傻气的罗恩,另一个是品学兼优的赫敏。他们一起努力救了魔法石,与伏地魔顽强抗争,最后捣毁了伏地魔的美梦,获得了大家的尊敬。

这本书让我明白:生活当中遇到困难,是必然的,而我们应该向哈利波特学习,不但不低头,反而勇敢地抬起头去面对困难、迎战困难。哈利波特也是个正义的使者,正是有了这些正义的使者,我们的社会才有了进步。我希望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身边的一切都充满生机与活力。

假期《爱的教育》读书笔记800字范文

在这个充满欢快与喜气的寒假里,我在大大的书柜里找到了一本书,名叫:《爱的教育》。或许她的封面并不怎么引人注意,但是里面的内容却深深吸引住了我。当我读到里面的一篇文章:《佛罗伦萨的少年抄写者》时,觉得吉利欧非常关心自己的爸爸。

这个故事讲了一个名叫吉利欧的青少年,他是铁路工人的孩子,家里并不怎么富裕。父亲什么事情都可以对自己的孩子宽容,但只要一提起学习要求一向都非常严肃。爸爸为了贴补家用,每天要抄500多封信但也只能挣3个里拉,儿子吉利欧看爸爸太辛苦了,晚上等爸爸睡觉偷偷去帮爸爸抄信。好景不长,由于吉利欧白天要上学,晚上又偷偷替爸爸抄信,他不关已经疲惫不堪,而且学习成绩也因此下降了,爸爸看见吉利欧的不爱学习对他非常失望。直到一天晚上,爸爸才知道了真相,他知道自己错怪了儿子吉利欧,心里感到十分内疚。

读到这里,我的心中像是吃了蜜糖一样甜,因为故事中的爸爸知道错怪了自己的儿子。我想吉利欧一定会很高兴的,因为爸爸会因此夸他。和吉利欧相比,我的家庭条件比他好得多。要什么有什么,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的生活。学习成绩也非常好,通常考班里的第一名。

记得一次,爸爸说要带我和姐姐、弟弟出去玩的时候,我活蹦乱跳,高兴极了。而当我痛痛快快的玩好回到家中时,妈妈叫我去写篇作文。

因为是放假,而且有出去玩的痛痛快快的,就不想写作文。我皱着眉头,心里有一百个不情愿,还沉浸在刚才的快乐中的我嘟着嘴赌气地说:我不写。

每天只顾着玩,叫你玩高兴的不得了,叫你学习就不高兴。妈妈十分生气。

一听妈妈骂我,我眼泪刷刷地就下来了。妈妈看到我这副模样,就缓和了口气,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妈妈并不是有意责备你,爱之深才会责之切,妈妈只想让你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培养认真专注的做事态度。

我点了点头,用手背擦去眼泪,忽然吉利欧的身影仿佛在我眼前出现,我坚定了信心骄傲的对妈妈说道,我这就去写作文。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读书笔记 篇2

例 (1) (1) he Gryffindor first years followed Percy through the chattering crowds, out of the Great Hall, and up the marble staircase....

(2) They climbed more staircases, yawning and dragging their feet, and Harry was just wondering how much farther they had to go when they came to to a sudden halt.

(3) A bundle of walking sticks was floating in midair ahead of them, and as Percy took a step toward them they started throwing themselves at him.

“Peeves, ”Percy whispered to the first years.“A poltergeist.”He raised his voice, “Peeves———show yourself.”

...There was a pop, and a little man with wicked, dark eyes and a wide mouth appeared, floating cross-legged in the air, clutching the walking sticks. (P103, 本文中所引例子皆出自J·K罗琳的Harry Por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及苏农所译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译文) (原译) 格兰芬多的一年级新生跟着帕西, 穿过嘈杂的人群, 走出餐厅, 登上大理石楼梯。……他们哈欠连天, 拖着沉重的脚步又爬了许多楼梯。哈利正在纳闷, 不知他们还要走多久, 这时, 前边的人突然停了下来。

在他们前面, 一捆手杖在半空中飘荡, 帕西距后边的人仅一步之遥, 于是后面的人都纷纷朝他扑倒下去。

“是皮皮鬼, ”帕西小声对一年级新生说, “一个专门喜欢恶作剧的幽灵。”又抢高嗓门说:“皮皮鬼———显形吧。”

……噗的一声, 突然冒出一个小矮人, 一对邪恶的黑眼睛, 一张大嘴, 盘腿在半空中飘荡, 双手牢牢抓着那捆手杖。

第一段中, 有四个人称代词, 三个“they”, 一个“their”, 它们指“Gryffindor first years”和“Percy”。通过上下语境, 我们很容易知道第三个人称代词指代的内容。然而, 第二段中的人称代词指代的内容不清晰。

第二段中, 主语是“a bundle of walking sticks”, 第一句话中, “them”是宾语, 指的是“Gryffindor first years”和“Percy”, 前后两个句子由“and”连接。根据语境, 我们知道, Percy向着拐杖的方向迈出一步, 而拐杖由Peeves控制, Percy向前时, Peeves将拐杖扔向了他。因此, “they”和“themselves”指的是拐杖。最后一个人称代词“him”指Percy, 译者对“took a step”理解错误, 将“them”, “they”, “themselves”译为“后面的人了”。这一失误使得读者不能正确地理解原文, 也使得上下译文不能衔接。

1. 第三人称代词的回指

回指 (anaphora) 一词源于古希腊语, 是指如下的一种语言现象, 即一个 (往往是简略的) 语言表达式用来指代同一篇章中 (通常是上文已出现过的, 但也不排除是下文中的) 另一个语言表达式所表达的事物或意义。前一个语言表达式称为回指语, 后一个语言表达式称为先行语。

例 (2) Mr.Dursley was the director of a firm called Grunnings, which made drills.He was a big, beefy man with hardly any neck, although he did have a very large mustache. (P1)

(译文) 弗农·德思礼先生在一家名叫格朗宁的公司做主管, 公司生产钻机。他高大魁梧, 胖得几乎连脖子都没有了, 却蓄着一脸大胡子。 (P1)

此句为典型的回指句。本句为描写句, 句子的开始, 作者介绍了主人此句的主人公德思礼。第二句中, 作者对该人物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这句话里, 作者用“他”而非“德思礼”。“德思礼”这个词已在第一句中介绍过, 读者便知第二句中的“he”所指代的内容是德思礼, 为了避免重复, 作者用了“他”。

然而, 在译文中, 译者并未省译第二句中的“he”。尽管英汉两种语言有很多不同, 它们也有相同之处。汉语中的主语有时不能省略。此例中的第一句和第二句由句号分开, 它们是两个独立的句子, 应该有自己的主语。

2. 第三人称代词的下指

除了回指, 第三人称代词还用于下指。下指是相对于回指而言的。它前指后面出现的成分, 所指和被指之间在结构上没有联系。准确地说, 人称代词仅在以下结构框架内下指, 它不影响文章的衔接。

例 (3) Nothing like this man had ever been seen on Privet Drive.He was tall, thin, and very old, judging by the silver of his hair and beard, ...He was wearing long robes, a purple cloak that...His blue eyes were light, bright, and sparkling behind half-moon spectacles and his nose was very long and crooked, ...This man’s name was Albus Dumbledore. (P6)

(译文) 女贞路上从来没有见过这个男人。他个子瘦高, 银发和银须长到都能够塞到腰带里了, ……他穿一件长袍, 披一件拖到地的紫色斗蓬, ……半月形的眼镜后边一对湛蓝湛蓝的明亮眼睛闪闪放光, ……他的名字叫阿不思·邓不利多。 (P5)

当我们读此段落时, 从上下文中便知道“this man”在上一段中已出现过。英语版本中, 作者用“a man”作主语, 男子的名字在段落的开头并未出现。作者对男子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从他的身高到服装、面貌。因此, 我们便在脑海里有一个鲜明的印象。描写之后, 作者告诉了我们此人的名字———阿不思·邓不利多。尽管阿不思·邓不利多不是本小说的男一号, 但他为主角哈利的出场奠定了基础。从技术层面上来说, 此例属下指。

3. 结语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读后感 篇3

本文是一篇读后感。这篇行云流水的感想不仅充满了欢乐、神奇的气氛,还笔酣墨饱地赞扬了充满正能量的友情!这不仅是童真童趣的真实反映,更是对美好的诠释!

这个假期,我迷上了罗琳女士写的《哈利·波特》系列图书,我最喜欢的一本是《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这本书里,我认识了本书主人公哈利·波特、他的好朋友罗恩、赫敏、危险的伏地魔、可爱的纳威、哈利·波特那些没有人情味的麻瓜亲戚弗农一家……

罗琳女士真是想像力丰富,在她的书中,没有电脑、电视、可口可乐,但是却有和我年龄相仿的小巫师骑着飞天扫帚(zhou)在天空飞来飞去,玩起了魁地奇比赛。他们穿的是巫师长袍,送信的是猫头鹰,在霍格沃兹钻研魔法,学的是魔药课、变形术课、黑魔法防御术课,城堡里到处充满了魔法带来的惊喜和快乐。

在书中,我最难忘的是哈利·波特和罗恩、赫敏之间的友情,他们3个好朋友为了保护“魔法石”不被邪恶的伏地魔得到,勇敢地克服种种魔法机关,他们齐心协力下了一盘“真人巫师棋”,在棋局的最后,罗恩在棋盘上冲锋陷阵,可是他们3个中一定要有一个被“白王后”吃掉,棋局才能胜利并且通过关卡。在这个生死关头,罗恩做出了决定,他说:“只有这个办法了,我必须被吃掉。”“不行!”哈利·波特和赫敏同时喊道。“总是需要做出一些牺牲的。”罗恩厉声地说,他脸色苍白,但神情却十分坚定。我的泪水都要涌出来了,罗恩为了朋友,为了保护魔法石,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朋友之间的友情真是可贵啊!好在书的结局3个朋友全部安然无恙(yàng)。

读完这本书,我多么希望自己也能收到霍格沃兹的录取信。我也能挥舞着魔杖,对着妈妈念魔咒,妈妈就可以少做些家务;对着作业本一挥,作业上就写好工整的答案。每天早上可以睡得晚些,骑着飞天扫帚“嗖”的一声就来到教室。我也希望有罗恩和赫敏这样的好朋友,遇到任何困难都能一起面对。

作者系福建省福州市

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

六(5)班学生

教师点评

文章布局合理,叙述生动。从书中内容联想到生活中的愿望,可见作者用心读书,善于思考。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读书笔记 篇4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是“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一本。哈利·波特是一位孤儿,他的爸爸妈妈被伏地魔杀死了,小哈利只得寄住在德思礼夫妇家。在11岁生日时,哈利·波特被邀请到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学习魔法。在那里,他结识了罗恩、赫敏等好朋友,并学到了魔法,还知道了他自己的身世和魔法石。他和好朋友们一起保护魔法石,打败了伏地魔和奇洛,拯救了世界。

我印象最深的情节是哈利·波特大战奇洛与伏地魔。奇洛和伏地魔一碰到哈利·波特就会痛,因此奇洛和伏地魔大败而归。我想,应该是母亲赐予哈利·波特的特殊力量——爱,才使得哈利取得了胜利。这是母亲用生命给予的护身符,给予的强大力量,给予的强大的爱。这种力量能打败一切,哪怕是穷凶极恶的伏地魔也只能落荒而逃。

合上书,一幕幕画面涌上眼前,哈利·波特夜晚偷偷站在厄里斯魔镜前思念父母,终于在镜子里看到了妈妈。尽管妈妈没有开口说话,但妈妈与小哈利之间的眼神交流也让他感受到了强大的力量,这就是母亲的牵挂。邓布利多校长告诉他:“沉湎于虚幻的梦想是毫无益处的。”哈利·波特学会了把对父母的思念成为自己强大的力量。

的确,母亲的爱有着神奇的力量。我的妈妈常常接送我上学、放学,经常陪我度过愉快的周末。虽然这些举动很日常,甚至被视为是理所当然,但是每一个细微的举动都饱含着妈妈对我浓浓的爱意。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读书心得体会 篇5

哈利波特是本书的主人公,他在德斯礼家度过了十年光阴,饱受了各种嘲笑和讽刺。后来他被一名叫海格的巨人带到了一座名叫霍格沃茨的魔法学校。这时他才恍然大悟,他是个巫师。他在学校里努力学习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在最后在好朋友罗恩和赫敏的帮助下拿到了魔法石打败了神秘人伏地魔赫奇洛教授,受到了校长阿不思·邓不利多的嘉奖。

我最喜欢主人公哈利波特了。他有些弱不禁风的样子,但他勇敢坚强地战胜了敌人。他用自己无人能比的智慧和取得了魔法石。当他受到别人的嘲笑和讽刺时,他从不会与那人为敌,并追究自己的责任,宽恕别人,从而,他变成了学校里好人人人喜爱的孩子。

看过后我很是内疚,因为我正是与哈利波特相反的人,从来不能让别人说我一句坏话,那时我总觉得有人怀疑我。妈妈说:“你就像满身长刺的刺猬,稍有刺激就炸着刺。”这种脾气,害得我人缘有些不好。所以我要向哈利波特学习尽量说话温柔些,脾气压低些。

读《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有感 篇6

实验小学四(7)班朱学子

鼻梁上挂着一对大大的眼镜,长着一头棕色头发,而且整天沉迷在虚幻中的小男孩,他是谁?那就是--哈利·波特!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被哈利·波特的勇敢、正义和善良所深深的打动,读《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有感。记得有一次,他发现了伏地魔在作恶,害了许多无辜的生命,于是哈利·波特为了捍卫正义,恢复魔法学院的名誉,奋不顾身,与伏地魔展开了生死搏斗…最终,哈利胜利了!

其实,我们的世界还有许多像哈利·波特这样勇敢的人呢!如:警察叔叔,他们无时无刻不在保卫着我们的生命和财产,维护着社会的治安。例如遇到交通事故和命案,他们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有时甚至还付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读后感《读《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有感》。例如韩志坚叔叔,在2001年的一天夜里,他在追一名歹徒时,歹徒突然从身上拿出一把匕首向韩叔叔刺去,因躲闪不及,韩叔叔被匕首刺中腹部,顿时血流不止!但韩叔叔并没有因此停下脚步,他继续追击歹徒,直至二十米开外,韩叔叔才慢慢的倒在了血泊之中。韩叔叔永远的走了…他是多么勇敢的人啊!

在现实的生活中,就连一些平民百姓都能做出一些惊天动地的事情呢!例如冯东川,一名普通的医生,为了孩子的健康,不畏惧贪婪黑心的商人,决定以实名向国家质检总局举报“三鹿奶粉”事件,三鹿奶粉随后成了全国的焦点事件,得到了彻查。作为一个普通人,他拿起了法治的武器,保护了更多孩子的健康。他是多么正直啊!

我们,作为孩子,虽然不生活在魔幻世界,但我们照样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见到坏人要报警,见到老爷爷老奶奶过马路要主动搀扶,见到垃圾要赶紧捡起…

读《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有感 篇7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作者j.k.罗琳出生于英国,从小喜爱写作,当过短时间的教师与秘书。24岁那年,她在前往伦敦的火车上,萌生了创作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念头。7年后,《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就新鲜出炉了。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主人公是11岁的哈利,他在一点也不喜欢她的德思礼夫妇(哈利的舅妈)和他们那令人讨厌的儿子达力家生活了十年。你问他的父母哪去了,嘘!他们都是巫师,并在十年前被神秘人,也就是伏地魔杀死,而且,在哈利的头上留下了一块闪电形的伤疤。

十一岁生日那天,哈里收到了一封猫头鹰送来的信――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这是哈利无比震惊,随着巨人海格的到来,哈利开始了他的奇幻之旅。

去巫师银行取父母留下的一大笔遗产;去对角巷买巫师长袍;从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坐着特快列车前往魔法学校;把分院帽戴在头上;骑着光轮20xx(一种型号特别好的飞天扫帚)打魁地奇球;在厄斯里魔镜前重又见到父母;甚至,再墨汁一样黑的夜晚与一生中最好的两个朋友前往四楼走廊的禁区,与杀死父母的罪魁祸首――伏地魔来一个正面较量……一切一切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却在哈利身上一一实现。

在这本小说中,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校长――阿不思・邓布利多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沉湎于虚幻的梦想,从而忘记现实的生活,这是毫无益处的,千万记住。”当哈利对厄斯里魔境里的虚幻父母犹豫不决而耽搁了魔法学校的学习时,是这句话点醒了哈利;而当我沉湎于游戏当中时,也是这句话点醒了我。

为了阻止神秘人偷走魔法石,哈利,赫敏和罗恩决定深夜前往四楼走廊的尽头,在铁门后,他们遇见了三个头的大狗,是赫敏吹笛子将它骗睡;在密道里,是罗恩念咒语吓退了缠住哈利的

藤蔓;在密道的大铁门外,是哈利抓住了飞在天上的钥匙;在巨型棋盘阵中,是罗恩指挥棋子作战,自己却被白棋子打晕,为哈利赢得了胜利;在一大堆瓶瓶罐罐面前,适赫敏谨慎的推理,才帮哈利找到了前往密道尽头的药水,自己却要原路返回;在密道尽头,哈利终于见到了伏地魔,滔天的恨意席卷而来,促使着他与伏地魔拼死一战,力量悬殊太大,在哈利快要坚持不住时,幸好阿不斯・邓布利多及时赶来,才救了他一命。

看到这,我便想起我因为天黑而不敢去买一瓶酱油的那次,真是羞愧得无地自容,和哈利一比较,我是多么胆小啊。

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可贵的品质,罗恩是好奇,赫敏是智慧,而哈利,他身上所具备的,则是勇敢。当好奇加上智慧加上勇气,就是哈利他们打败伏地魔的核心力量,这种力量,是伏地魔这类恶人永远不会懂得的。

读《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有感 篇8

大家都知道哈利波特吧,他出自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笔下,罗琳自小就爱写作,当过老师和秘书。这本书是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一本,讲述了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第一年的学习生涯以及他与伏地魔争抢魔法石的故事。

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哈利的勇敢和处事冷静。他与他的两个伙伴――罗恩和赫敏再得知有关魔法石的线索后十分有条理地去图书馆查找资料。在万圣节营救赫敏的过程中,他们三人都充分体现了他们具备的勇气。巨怪袭击同学,大家都在逃命,谁能想到这一点呢?在去夺取魔法石的时候,哈利更是体现了他的冷静。面对重重困难,他指挥三人过路威,取钥匙,过毒藤……并最终赶上了伏地魔。但这些还不算,他在面对伏地魔的时候,及时想到了让魔法石显现的办法,把伏地魔赶走了。看到这里,我不禁联想到我们自己要是碰上这些怎么办?是不是只顾逃命,不顾别人?是不是把去探索的想法当作多管闲事?我们真是不能和哈利比……这本书并将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得一清二楚。使我一翻开就不想合上,最后一口气看完了它。它使我大笑,使我流泪,让我不禁爱上它,让我回味无穷……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读后感 篇9

一个名叫哈利波特的男孩,在11岁前一直住在楼梯下的储物间,与不友善的德思礼夫妇生活在一起。但在11岁生日那天,一个叫海格的巨人找到了他,给了他一封霍格沃茨的信。他第一次接触到了魔法,并于九月一日登上了开往霍格沃茨的火车。在学校,他遇到了一生当中最好的朋友——罗恩和赫敏。他不仅学到了魔法,还体验了骑着飞天扫帚打魁地奇。在学期即将结束时,他和朋友们与伏地魔顽强斗争,最终摧毁了伏地魔的计划,并且获得了学院杯。

哈利的形象深深刻在我脑海里,他的忠诚、勇敢、对正义和真理的追求,和那百折不挠的精神,清楚的回荡在我的思想中。可曾想过,一个十几岁的男孩,要承担拯救巫师世界的责任,要面对死亡,要忍受巨大的痛苦和委屈,我是否可以做到?孩子一向被认为是幼稚的代名词,但哈利告诉他们,孩子也可以担当起重大的责任。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读后感 篇10

哈利·波特,是一个不平凡的男孩,他一出生脑门上便有一道闪电形伤疤,这注定他要与坏蛋伏地魔作斗争。哈利在一岁时,父母被邪恶巫师伏地魔杀害,他被姨夫姨妈一家收养。在姨夫家,哈利被他们一家视作“另类” ,受尽欺辱,度过了一个很屈辱的童年。11岁时,哈利到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学习魔法,开始了新的人生。他和赫敏、罗恩一起努力救了魔法石,与伏地魔顽强抗争,最后捣毁了伏地魔的美梦,获得了大家的尊敬。

这部电影最让我感动的是哈利面对困难不低头, 而是昂起头勇敢地去面对困难,征服困难。在姨夫家,哈利虽然受尽欺辱,但他不抱怨;在学校里,哈利虽然受到马尔福的嘲笑,但他不在意;在与伏地魔的斗争中,虽然遭遇重重困难,但他毫不气馁,迎难而上,最终战胜了伏地魔。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观后感 篇11

“这镜子能看到将来吗?”罗恩兴奋地问哈利。“当然不,我父母都已经死了。”哈利黯然地说。

这是一面厄里斯魔镜(THE MIRROR OF ERISED),在它面前看到的只是我们内心深处最强烈的渴望(It shows us nothing more or less than the deepest,most desperate desire of our hearts.)。

哈利为这面镜子着迷了,常常违规来到镜子前面,享受与父母共渡的美好时光。因为只有在这里,他才能见到朝思暮想的父母,才能体会被父母关爱的幸福尽管那种爱只是表现在镜中的父母对镜中的他的抚爱和微笑。

刚开始时,哈利会不时的回过头来,看看父母是否真站在身后,而后来便只是席地坐在镜子跟前,呆呆的看着。他明明知道镜中的那个哈利并不是自己,但是他却无法不为之沉醉。

这时,阿不思邓不利多教授出现了。他告诫哈利:“这面镜子既不告诉我们真相,又不增长我们的知识。人们在它的面前变得很脆弱,沉迷于他们所见到的,甚至变疯了,但不知他们所看见的是真还是假。”

只有世上最快乐的人,才能在镜中看到真实的自己。然而每个人都有欲望。我们向往快乐,但却会为了各种事情而不快乐。在真实世界中难以实现的欲望就希望在虚拟世界中得以满足,在自己身上没有达成的目标就寄托在子女身上,利用常规手段难以企及的财富就投注于彩票上。因为这样,有的人会网络成瘾,有的人会恨铁不成钢,有的人会嗜赌如命。然而,不论是通过虚拟世界,还是子女,或是妄想实现欲望的那个“我”,都不是真实的我。

上一篇:父亲70大寿儿子致辞下一篇:教学活动指导意见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