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

2024-10-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

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 篇1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3年,在县委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稳中提质”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调结构、促转型、扩总量、增效益、惠民生、转作风等各项工作,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县发展转型期所面临的各类挑战,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39亿元,同比增长12.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6.6亿元,同比增长24.3%。预计固定资产投资373.3亿元,同比增长2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4亿元,同比增长13.3%。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5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3亿美元,同比增长19.5%。二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91%,比去年提高1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40.6%,比去年提高1.8个百分点。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30.1%,比去年提升2.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44.9%,比去年提升3.7个百分点。全年全社会研发投入支出占GDP比重2.33%,比去年提升0.09个百分点。城镇化率达52%,比去年增加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82元,同比增长10.9%。农民人均纯收入14119元,同比增长11.5%。城镇登记失业率2.6%,达到计划目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为3.8%,完成市下达任务。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均完成市下达任务。

(二)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1.经济运行稳中有升。工业经济难中有为。完成开票销售(全口径)763.8亿元,增长18.3%;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6亿元,增长14%;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510亿元,增长19.6%;完成全部工业用电量33.8亿千瓦时,增长8.3%。建筑产业实力凸显。预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00多亿元。农业生产稳步增长。成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全年粮食总产64.1万吨。生猪养殖136.9万头,增8.6%;山羊饲养103.3万只,增4.5%;家禽饲养3609万羽;蔬菜产量 57万吨,增4.3%;水产品产量可望达到3.3万吨,增3.1%,渔业总产值可望实现7亿元;蚕茧生产1.1万吨,产值5.14亿元。服务业量质并升。增加值占比达40.6%,比去年提升1.8个百分点。服务业应税销售实现543.1亿元,增长40.2%。完成服务业规模以上投资额127亿元,增长43.6%。

2.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加速。“枢纽海安,物流天下”内涵进一步深化,影响进一步提升。商贸物流集聚区成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商贸物流产业园和重点物流基地。围绕“长三角北翼重要的物流多式联运中心和苏中地区核心货运物流枢纽”目标,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两箱两库”、物流信息平台等载体进展有序,已落户亿元物流项目7个。完成商贸物流业开票销售 212.9亿元,增长32.3%,占服务业开票销售达42%。产业集群培育加深。邀请国内顶尖行业协会来我县举办活动28次,实地指导产业发展;举办产学研活动30多次,建成联发集团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鑫缘集团国家桑蚕茧丝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招引25个产业项目落户,不断丰富我县特色产业链。创新能力显著加强。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鑫缘集团丝胶回收与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高新技术企业达74家,新增省级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点1家、省企业重点实验室1家、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10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2000万元以上工业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和产学研合作覆盖率均达90%以上,省定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100%。有效发明专利总量达到696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8.04件。节能降耗推进加快。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8%,规模工业万元产值能耗下降9%;高耗能行业占比同比下降0.4%;七大高耗能行业产值占比下降0.4%;实施节能与循环经济项目56项。

“两免一补”政策的执行情况调研 篇2

关键词 两免一补 政策 执行情况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识码:A

平南县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资源丰富的西部结合部,是大西南东向出海的最便捷通道,地理位置优越。全县的综合实力在广西较为突出,教育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全县有高中8所,在校高中生11000多人;师范学校1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所,在校生700多人;初中80所,在校学生70000多人;小学277所,在校学生148000多人;特教学校1所,在校学生40人;幼儿园67所,在园幼儿4000多人。全县公办学校教职工11123人。在“两免一补”政策实施后,该县“两基”不断取得了新成就,办学条件得到了改善,成为贵港市率先普及实验教学的一个县市。与此同时,民办教育也得到了健康发展,目前,全县有民办学校31所。

该县自从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以来,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让更多的贫穷家庭的孩子享受到了国家政策的恩惠,使得他们上得起学, 能够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取得的成绩:

(1)学校提供了更好的环境。随着公用经费的逐年增加,大部分学校对原本破旧的宿舍楼、教学楼、食堂、校门与围墙等进行了翻修,有的学校还建了新楼房,配备了独立的实验教室。这些都得益于公用经费的增加,使学校能够更好地加强基础建设。

(2)民办学校的发展。据教育部的明文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不分公立和私立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内的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政策的惠泽。在平南县,私立学校发展得很好,有一所私立学校在贵港市甚至是整个广西都很有名。通过调研发现,这一切都离不开国家《民办教育法》的颁布,使得包括该校在内的所有民办学校都获得了与公办学校同等的“两免一补”政策,这当然更离不开学校的有效管理和所有教师员工的不断努力。最显著的成效是,家长们不再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私立学校,提高了私立学校的政治地位,社会也逐步认可民办学校。

虽然该县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后义务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调研中发现了不少问题:

(1)公用经费不足。大多数学校的公用经费基本上用于办公、水电费、维修、教师培训、校园绿化与美化等。公用经费用于以上支出后已所剩无几,并且每学期的公用经费发放不够及时与充足,使得学校的教学设备添置与更好地改善教学环境就难上加难,每个学校都会精打细算,把钱用在刀刃上。

(2)生活补助发放不及时。每个学校的生活补助都是严格按照国家政策,坚持公正公开原则发放的。但据老师们反映,补助的受惠面太小,除了极个别特别困难的,老师很难甄别家庭条件相当的贫困学生。更令老师们担心的是,得了补助的往往是那些家庭困难又不愿学习的。那些成绩特别好,家庭虽困难但又不是特别困难的往往又得不到。所以,生活补助起不到激励的作用。并且,发放不够及时的生活补助使得其失去了原有的补助意义。这些钱打到学生银行卡里后,有些学生就会拿钱去上网、吃饭、买衣服和鞋子,就不交伙食费,使学校很难正常地开展工作。

(3)优秀教师稀缺。该县大多数学校,外来教师较多,本地教师较少。教师资源短缺,有些科目的教师特别少,甚至出现断层。所以该县出现了一种特别的现象:请“停岗”教师前来任教。老师缺少和教学质量不高就导致了学生外流(向该县发达乡镇或县城或贵港市就读)。此外,学科分配不平衡,如音乐,美术、信息等科目无专业教师。因为教师待遇低,经济条件差,晋升空间小,难以实现自身价值等原因,年轻的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去贫穷落后的地区“扎根”,而学校的大部分老师又逐步步入中老年,这就导致了十分严峻的学校教师断层现象。

(4)学生管理难度大。现在农村的绝大多数学生为寄宿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有些家里可能还会有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料。因此,这些孩子很早熟,很有自己的想法,不会受别人太多的约束,也不会太听老师的话。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和社会的关注,年纪越大越难管教,这也加大了学校管理的难度。

(5)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自尊和隐私的保护。现在的学生自尊心较强,爱面子,受不得半点委屈。生活补助的申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有些家里特别穷的学生宁愿穷些也不愿意去申请,因为按照生活补助的申请程序,必须在班委会和班上进行讨论,最后还要进行公示。有些学生受不了同学们拿着自己的家境讨论来讨论去,觉得自己家里条件不好很丢人,也不愿意同学们知道自己家境不好,宁愿不得钱,自己也得硬撑着。这就需要学校在给这些贫困生经济补助的同时,要充分考虑保护他们的自尊和隐私。也不宜大张旗鼓地要求他们感恩,不要让他们背负太多压力。

(6)伙食费不足。大部分农村的学生读的都是寄宿学校,吃在学校住在学校,用学校的水电,住学校提供的带有厕所的宿舍,这些都可以从公用经费中解决。但是,伙食费学校真的免不了,也不属于免的范围。学校尽自己最大的可能提供给孩子们好点的伙食,又不得不把价格压到最低,以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吃饱吃好,但即使是这样,还是有学生交不起伙食费,即使生活补助发下来后填补还是有差额。而农村家庭的孩子较多,困难的家庭实在是供不起几个孩子同时读书,即使几个孩子都享受了生活补助也跟不上物价上涨的步伐。而生活补助又不能及时发放,也不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所上涨。所以,很多老师建议把伙食费也免了。这样既解决了学生的吃饭问题,也保障了学校的正常运转。

有问题就会有相应的解决策略,下面就调研中所发现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1)改进生活补助的发放工作。补助既然用来解决贫困生的生活问题,如果发放太晚,没有及时补贴学生的伙食费,也就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因此,必须加快生活补助金的发放速度,让每个受补助的学生尽早领到钱,切实解决其实际困难。其次,对于生活补助的发放,可采取等级发放的形式。因为在得补助的同学中,家庭条件有好有差,对那些特别贫困的学生可以多补些,那些条件相对而言好些的学生可以少补些。这样会更加注重对特困生的资助,对贫困学生更有激励作用。另外,可以考虑把生活补助打在学生的饭卡上:既然是对贫困生的生活补助,就得切实解决学生的生活难题。避免出现在学校吃了一学期的饭,但伙食费只交了一半,甚至分文未交的现象。老师催促多了,不仅使学生自尊心受到损伤,甚至还会导致有些学生萌发退学的念头。

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 篇3

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

——二○一二年二月九日在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陈震宁

一、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1年,全省上下紧紧围绕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落实“六个注重”,实施“八项工程”,稳增长、转方式、抓创新、控物价、惠民生、促和谐,经济社会发展“运行平稳、转型加快、质量提升、效益较好、民生改善”,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十二五”开局良好。地区生产总值48604亿元,增长11%,高于预期目标1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14129.6亿元(原口径),增长20.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147.9亿元,增长26.2%,高于预期目标16.2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投入107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2%,达到预期目标。固定资产投资26299.4亿元,增长21.5%,高于预期目标3.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42亿元,增长17.5%,高于预期目标0.5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总额5397.6亿美元,增长15.9%,高于预期目标7.9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10805元,增长1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41元,增长14.8%。居民消费价格涨幅5.3%,超过预期目标1.3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2.2%,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1.5%,氨氮排放量削减1.9%,氮氧化物排放量实现零增长,均完成预期目标(四项减排指标系初步统计数,实际完成数尚待国家核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尚待国家核算。城镇登记失业率3.22%,控制在4%的预期目标内。人口自然增长率2.61%。,控制在4%。的预期目标内。

2011年主要工作:

(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逐季保持在17%以上。重点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和民生等的投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59个月稳定在20%以上。200个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850亿元。平抑市场物价,发放物价补贴4.4亿元。促进银企对接,全省中小企业新增贷款超3000亿元,担保机构在保金额超2700亿元。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5791.6亿元。中小企业新增贷款超过3000亿元。

(二)更大力度促进转型升级。制定“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兴产业销售收入超过2.61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84万亿元。服务业全年增加值突破2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0.7万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超1000亿元。加强节能减排。全年关停小化工企业696家,发展循环经济,太湖治理项目加快实施,林木覆盖率达21.2%。

(三)更高层次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全年粮食总产3307.8万吨,实现“八连增”。城市化率61.9%。启动实施美好乡村行动计划。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实施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加大对苏北发展的支持,苏北发展内生动力增强。支持苏中江海联动发展、跨江合作开发。苏南加大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力度,加快转型升级。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做好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援建项目圆满完成。

(四)深化改革开放。省直管县改革试点、20个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顺利。民间投资增长25.8%。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调整外贸出口结构,外贸出口增长15.6%,服务贸易增幅高于货物贸易增幅34.6%,私营企业出口增长33.5%。实际利用外资321亿美元,全国领先。对外投资中方协议额36亿美元。

(五)抓好民生改善。突出“四个群体”增收。农民人均纯收入过万。新增城镇就业134.6万人,高校毕业生年末总体就业率超90%。实现社保五个“全覆盖”。新建4773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45.3万套(户)。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5%。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98%。平安江苏、法治江苏建设顺利。

二、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初步安排和主要任务

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0%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节能减排确保完成目标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左右。

今年着力抓八方面工作:

(一)扩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促进消费增长。培育新消费热点,鼓励多样化服务消费和产品消费,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政府采购加大对节能、节水、环保产品消费的政策激励。降低商贸物流成本,健全现代营销、信用体系。加强消费市场可溯体系建设,专项整治预付式消费。

2、努力扩大有效投入。引导投资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等倾斜,加强“三农”、民生、社会事业投入。今年安排省级重大项目220个,计划投资4450亿元。

3、加强运行调节。减免企业规费,力争社会融资规模增长15%左右。提升省内用地供给和调剂能力,缓解企业用工矛盾。加强煤电油气运等组织调度。提高江苏产品市场占有率。加大中小企业服务力度。

(二)推动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

1、确保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2.3%。提高授权专利转化率,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6%。建设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发展创业投资。实施“十大人才工程”,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2、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0%以上。重点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等10大产业发展。培育一批占据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的创新型企业。

3、确保服务业占GDP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发展金融、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40%。提升现有100家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层次。重点培育省级现代服务业示范区。

4、运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在钢铁、石化等行业打造国家级重点产业基地,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等行业建设国家重要生产基地。力争技改投资增长17%以上。提高传统产业先进产能和品牌经济比重。推进100个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三)抓好“三农”工作,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1、发展现代农业。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增加高效设施农业面积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加强农产品品牌、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强化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解决221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

3、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均衡配置城乡公共资源,促进生产要素城乡自由流动。加快城市群建设,发展中小城市,实施美好城乡建设行动。

(四)着力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不断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

1、保出口稳定增长。重点推进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产品和服务出口。帮助企业应对贸易摩擦。扩大先进技术、关键零部件等进口。

2、力争利用外资规模全国领先。注重引进国际高端产业、智力、人才和技术装备。鼓励外资在江苏设立功能性机构。支持以跨国并购、引入海外各类基金等方式利用外资,鼓励内外资企业在境内外上市。推动开发园区“二次创业”。

3、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优势企业有序赴境外投资。

(五)统筹区域发展,提高协调发展水平

1、实施沿海开发战略。积极发展临港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支持沿海产业园区提档升级。突出沿海交通大通道、主枢纽建设和公铁水空管综合交通网配套衔接。

2、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对苏北扶持。推进江海联动开发和跨江合作开发,实现与苏南联动融合。推进苏南率先发展。

3、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加快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继续做好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

(六)推进节能减排,提高生态环境建设水平

1、强化政策引导与目标责任。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制定一批严于国家要求的地方节能减排标准,淘汰落后产能。支持新技术运用。加强对地方评价考核。

2、狠抓重点工程与重点领域。实施五大节能重点工程。打造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企业。

3、加强环境整治与生态建设。加强水污染防治及城市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加强化工污染专项治理和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林木覆盖率达到21.5%。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水域和滩涂保护,开展生态创建活动。

(七)优化体制机制,坚定不移深化改革

1、开展省直管县(市)体制改革试点及20个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健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鼓励民间投资进入铁路、市政等领域。

2、巩固和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提高医保人均最低筹资标准,调整完善基本医保报销范围。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以全科医生为重点培养基层卫生人才队伍。

3、推进苏州城乡发展一体化改革试点。继续推进南京国家科技体制、无锡“两型”社会、宿迁区域协调发展等改革试点。

(八)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切实加强社会建设

1、实施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拓宽增收渠道。确保新增城镇就业100万人以上,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5万人以上,高校毕业生年末总体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2、社保主要险种覆盖率保持95%以上。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实行城乡保障制度接轨。城镇居民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稳定在70%以上。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36万套(户),竣工保障性住房13万套(户)。

3、推进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工程,提升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水平。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8%。培训6万名农村中小学教师,加固改造、重建、新建农村校舍776万平方米,实施农村校车安全工程。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覆盖率89.7%。普遍免费开放公共文化设施。强化基层医疗卫生建设,基本实现医疗卫生机构都有一名全科医生。

学校课程计划执行情况自查报告 篇4

根据上级有关部门关于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实施的要求及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实施方案(修订)的通知》(川教〔2009〕81号),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初中阶段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表》(2013年修订)和我校实际情况,就执行课程计划的情况进行了自查,现汇报如下:

一、课程开设情况

1、开齐开足学科课程

在市、区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的指引下,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了学科课程方案,具体做法是,每学期开学前由学校教学部门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拟定课程计划,由校行政会讨论研究,形成课程方案、教师分工、学校课程总表、班级课表和教师课程表,为学期开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在学科课程的开设中,我校能严格执行《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计划》中的相关规定,本着既要开足课时,又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原则,科学地安排各学科课程。对于新课改中的科学、生命、生活与安全、品德与生活(社会)、书法、劳动与技术等课程,除开足课时之外,还安排专业的人员执教。加强各学科组的建设,从人员配备、教学设施,实验场地等都给予了相应的政策倾斜,学校教学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学科的教学指导工作。

2、强化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是我校的传统课程,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项目上已经初步形成特色,因此我校在加强基础学科的课程建设同时,重视特色课程的开设。本学期,我校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利用地方与学校课程的课时,开设了众多的活动课程。

特别是根据教材内容在一、二年级设置了英语活动课(每周2节),使学生在课程中体验英语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英语文化环境和语言环境,采用听、做、说、唱、玩、演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和表达水平,从而促使其各方面素质得到和谐发展。

3、努力开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设和建立是学校创建特色的需要,根据学校发展规划,我校结合实际以前开设的国学课,初步拟定中华经典诵读的校本课程内容,本学期利用地方和校本课时在每周开设一节中华经典诵读课程。

4、严格控制课时量和教学进度

在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中,我校严格按《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中的要求落实工作,一、二年级周课时26节、三—六年级周课时30节,七—九年级周课时34节,坚持不增加课时,不组织补课,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不增加学生教辅资料的征订,不增加学生在校时间,不增加学生课后作业量的原则,做到执行规定不含糊,同时教务处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统一把握教学进度,定期检查,做好教学过程的管理。

5、确保体育活动锻炼时间

阳光体育是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鼓励学生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它能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形成健康体魄,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根据课程计划标准,一、二年级每周开设4节体育课,三----九年级每周开设3节体育课,每天上午安排25分钟固定时间进行两操训练,确保了学生每个学习日有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在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中,个别学科师资不配套,没有专职教师,只能是由其他科任教师兼任(如科学、品德、生命、劳动与技术等),导致教师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有待提高。

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 篇5

.市赵集中心学校

根据县教育局的通知精神,我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逐条进行了自评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具体工作

(一)确立科学理念,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德育

我校确立了“为了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帮助和服务的办学理念,提出了”营造安稳、温馨的氛围,铸造敬业奉献的师魂,塑造好学、文明的童心“的办学目标,这里推进绿色、生态校园建设,努力使校园更美观、更安宁、更规范。为规范学校德育工作,在学校工作的整体思路下,专门制订并逐步 德育工作计划。

学校倡导先进的德育理念,确定优化德育工作队伍。注重与人环境,注重德育功效,抓学生行为常规,抓计划落实贯彻,抓教育思想解放和思路创新,加强学生自主管理,加强德育工作网络,加强改进想和生综合评价机制,加强德育科研和校本课程建设,加强绿色校园和生态校园建设。

(二)健全领导机制,完善德育工作网络。

德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灵魂与核心,为加强德育工作,我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以校长负总责,副校长分管,教导处牵头,班主任、科任教师全员参与,社会及家长多方面配合的立体化管理模式。学校聘请了赵建华任法制副校长,成立了家长学校,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管理网络。学校还实行班主任责任制,班主任、科任老师密切配合,共同管理教育学生。努力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

学校把德育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将德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德育研讨会。确立了“把学校办成一所高质量、有特色、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办学目标。坚持“教师为主、全员参与;教学为主,全面渗透;学校为主,全方配合”的工作原则,秉承“好学、文明、活泼、创新”的校训。扎实开展科学、生动、有序、有效的德育工作。

(三)重视制度建设,落实德育工作措施。

学校强化了德育常规管理,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了各类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建立了教育教学量化考核制度、检查评比制度、表彰奖励制度、工作例会制度等,形成了德育管理的整体效应,保证了德育工作有章可循。近年来,我校先后制订了《赵集中心学校班主任岗位职责》、《班主任量化考核条例》《赵集中心学校创建平安班级》、《学校自治自理评比条例》、《赵集中心学校“行为规范达标班”考核细则则》

等规章制度,使我校的德育工作走上了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与此同时,学校特别注意制度的实施,要求做到“三保证、三落实”,即保证人员、保证内容、保证时间;落实计划、落实考核、落实奖

惩。

(四)抓好师德建设,强化德育意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业,教师为本”。教师的职业道德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有创新精神,能适应新课改要求的学习型师资队伍,学校以校本培训为抓手,以班主任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培养学习型团队为目标,着力打造特色学校为契机,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学校以办“人民满意学校”为目标,坚持把师德工作落实到学校的每一个岗位,每一个时间。对照《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找不足找差距,制定了《教师个人信用承诺十项规定》、《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准则》、《师德公约》、《教职工劳动纪律》、《文明办公室要求》、《教师忌语(20条)》、《教师服务承诺》。对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办公纪律、个人修养、教育教学业务和管理能力的提高等问题,经常在每周例会和政治学习上加以强调和教育,及时纠正教师的错误行为。教师能积极发扬“无私奉献、敬业爱岗、爱生如子”的精神,受到了广大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好评,为学校各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发挥班主任作用,建设优秀班集体。学校一直特别重视班主任队伍的建设,从班主任的选拔到任用、培养和指导、培训和进修、考核和奖惩,都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班主任能严格规范班级管理,经常组织开展班集体活动,班级文化富有特色。他们采用多种方法与家长密切联系,耐心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收到较好的效果。因此,绝大部分班主任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具有较高的威望。

3、强调学科渗透,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育人作用。强调在学科教学中加强德育的渗透,要求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情感意志方面的教育,特别是充分发挥品德与社会和语文学科中的资源优势,进行道德观念、法制意识、爱国主义的教育。

(五)重视环境熏陶,培养一代新人。

学校把“更美观、更安宁、更规范”当作学校落实育人目标,贯彻办学理念,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途径。德育的任务是要影响人格,形成美德,而美德的培养不能靠说教,必须靠感染,靠“晓理”、“导行”、“动情”。学校领导和老师设计能触动学生心灵的人文教育环境,营造和谐温馨的人际氛围,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在“动情”中养成性情、在“晓理”中明智、在“导行”中规范、在“动情”中成习惯。一是校园校园文化建设,巧妙设计德育环境,处处育人,尽量让校园内的每件事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创设内容丰富的德育长廊,通过橱窗、板报、广播台等媒介让好的思想和行为影响学生。二是引导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参加主题班队会、十分钟晨会、手抄报、黑板报、主持.广播站,参加科技、体育等活动,参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责任心、爱心、自主能力、创新精神。重视班

级文化建设,坚持每学期的开门红竞赛和班集体的考核制度。学生在接受管理的同时,也参与学校管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育的能力。学校设立监督员、卫生监督员,安全监督员,对他们每月进行一次岗位培训,让学生在自我约束、互相监督中受到教育,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素质

(六)加强基础教育,培养规范学生。

养成教育是初中德育工作的基础工程,学校始终把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通过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训练活动,使学生人人举止文明,个个行为规范。

为确保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效,学校在始终坚持组织学生学习《初中生守则》和《初中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制定《赵集中心学校安全、卫生每周一练》、《赵集中心学校学生在校一日细则》,从学生的上学、放学,在家庭,在社会规范学生的一言一行,做到周周有训练重点,天天有检查,天天有反馈。结合实际,设立每周一次的突击检查制度,有侧重地制定养成教育训练目标,强化对学生一日生活常规的严格指导。充分发挥.监督岗和文明监督员的作用,检查学生佩戴.、仪容着装、迟到早退及环境保洁等行为规范执行情况,检查学生日常行为、环境保洁。通过自治,严格的管理和有序的引导,使我校学生的自主意识大大增强,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争创“安全文明班”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在贯彻落实德育工作计划时,始终做到公平、公开、公正,严格按照制度对班级进行考评,每天将三项竞赛评比扣分加分情况反馈在评比栏上,每周将典型情况反馈到班主任手中,帮助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处理问题。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要做到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如今,校园环境整洁、教学工作有序,学校整体文明上了一个新台阶。

(七)以学生为主体,抓好每月主题教育。我校始终坚持每月一个德育主题活动(如:养成好习惯、文明礼貌、弘扬革命传统、安全教育、禁毒教育、行为规范、爱祖国、法制宣传、关爱生命等),将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常规工作中,确保月月有主题、周周有安排,并利用国旗下讲话、.广播、主题班会与队会、纪念日、主题实践活动等多种渠道落实和开展主题教育,大大提高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坚持周一 “国旗下讲话” 活动,规范升旗仪式,落实国旗下讲话制度,做到有计划、有主讲、有内容、有记录。坚持每日“.广播“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讲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助人为乐等多方面的教育。利用“消防安全日”、“禁毒日”、“法制宣传日”让学生了解消防安全知识,了解毒品的危害,做一个学法、知法、守法的好学生。利用“世界环境日”开展环保主题活动,促进绿色学校、生态学校建设。目前,学校已成为.市绿色学校,正在为成为生态学校而努力。利用建国60周年之际,开展了“祖国发展我成长”系列活动。利用建党九十周年之际,开展了“党啊,伟大的母亲建党九十周年系列活动”。利用主题班队活动加强教育。每学期举行主题班会观摩。通过讲故事、颂经典、观影片、唱红歌等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培养学生奋发向上、开拓创新精神,促进校园文化健康和谐发展。

(八)重视家庭教育,发挥家长主体作用

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未成年人教育的第一任教师,作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家长对待家庭成员的态度和家教水平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为此,我校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构建“家庭与学校”、“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合作体系,成立了赵集中心学校家长委员会,进一步完善了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还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处主任、心理辅导教师、家长代表为组员的家庭教育指导队伍,形成家庭教育指导系列,提高家长育人的水平。

为了使德育工作顺利开展,一方面学校每学期都通过召开家长学校、家长会,利用校讯通等形式,加强家校联系,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另一方面各班主任,科任教师利用电话与家长沟通,学校通过校讯通短信的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和人才观,起到了很好的沟通效果。

(九)加强.建设,创新活动特色。

学校始终把.工作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坚持加强.员思想道德建设。结合学校实际以及各期工作特点,开展“祖国发展我成长”系列活动。“党啊,伟大的母亲建党九十周年系列活动”和安全手抄报比赛等。结合传统节日开展“感恩行动”,实践每日为父母做件事,及时感谢别人的帮助等,使队员们敬重父母,关爱别人,能够常怀感恩之心。体验自理、孝敬、付出等快乐。韩嘉滢被评为市十佳小孝星。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利用下午上课前的时间对各级管理干部进行培训工作,让他们都参与自主管理,当家作主。近年来,学校.以开展好“雏鹰争章”活动为重点,以实践体验活动为基本途径,以训练技能为基本内容,以雏鹰奖章为激励措施,激发全体队员参与“雏鹰行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在训练中增长才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拓宽德育途径。

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升学主义的压力,离婚家庭的增多,外来民工子女的日益增多以及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使当今学生出现的心理困扰比以往更多突出。即使在初中阶段,心理问题也比较突出,如:经不起挫折,以我为中心、独立能力差、厌学、易患网瘾、离家出走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我校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着重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为了提高辅导质量,学校安排教师进行心理培训活动,提高了心理辅导教师的自身素质。使持证上岗人数不断增多。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积极进行预防、矫治,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并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立了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档案。加强与三困生结对的力度,资助贫困生,帮扶学困生,矫正的困生。

(十一)开展法制、安全教育活动。为打造“平安校园”,我们始终将法制安全工作当作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实抓好。每学期初聘请法制副校长为师生们进行法制知识讲座,让师生学习《教师职责道德规范》、《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通过与班主任签订“安全责任书”、发《告家长书》,把法制安全

教育职责落实到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家长,实施每周一个教育主题,开展法制安全主题班会、主题黑板报、知识竞赛等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的防范知识教育和技能培养。同时,学校将安全教育结合了日常教学之中,做到安全教育,警钟长鸣。活动的开展,制度的实施,学生的安全意识、法制意识得以明显提高,学校师生无安全事故、违法事件发生。

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 篇6

摘 要:随着审判任务的日益繁重,调解这一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手段越发受到重视,调解工作的方式、方法和要求进一步明确化、规范化、有效地推动了法院的调解工作开展,案件调解率大大提高,大量的诉讼纠纷被化解,社会矛盾被钝化,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调解已经成为化解矛盾纠纷,提升审判效率,减轻当事人讼累的重要手段。但也有不好的现象,应当引起重视。

关键词:民事调解;申请执行;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9-0123-02

一、民事调解案件申请执行基本情况

通过调研发现调解案件进入执行程序数占申请执行案件总数的比例和调解案件申请执行率迅速提升,且与案件调解率成正比,调解申请执行案件类型比较集中,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难度加大。

(一)案件类型比较集中

申请强制执行的调解案件多集中在涉及债权债务合同、侵权纠纷和劳动争议等具有财产给付内容的案件。其中以债权债务合同纠纷最多,其次是侵权纠纷和涉及婚姻家庭的财产类纠纷。

(二)执行难度相对加大

法院调解是当事人在自愿的基础上互谅互让达成的协议,当事人在签订协议过程中,应考虑到自己的履行能力,在协议生效后自觉履行,但从调研情况看,许多调解案件在进入执行程序后,义务人仍会采取各种方式逃避和规避执行,从而使自己的诉讼利益最大化。另外,相比较判决案件,调解案件在诉讼阶段采取保全措施的比较少,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难度更大。

(三)当事人情绪激动,矛盾激化风险加剧

调解案件的申请执行人对执行结果的心理预期比判决案件要高,特别是有些案件在调解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基于对法官、法院以及对方当事人的信任,已经做出较大让步,一旦不能自动履行难免会有情绪,在执行中常常会指责法院办案不力,甚至认为法院调解不当或调解有误,进而引起信访、申诉,使当事人之间普通的民事纠纷演变成当事人和法院之间的矛盾。

二、民商事调解案件不能履行的影响

(一)债权人权益难以保障

在审判实践中,调解协议是双方当事人相互妥协、让步的产物。一般来说权利人之所以愿意让步、同意调解,是不希望调解案件进入执行程序,以缩短办案周期,尽快实现自己的权益。但调解协议如果得不到自动履行,那么权利人在调解过程中所做出的让步,不仅不会在执行程序中得到恢复,还将面临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的风险,甚至在执行中有的权利人不得不再一次让步,显然这违背了权利人进行调解时的初衷,使权利人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二)执行难问题不断涌现

民商事调解案件大量涌进执行程序,使原本就不堪重负的法院执行工作更加雪上加霜,使一直以来困扰着法院的“执行难”问题更加突出。从理论上讲,双方当事人在法院的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表明双方实现合意最大化,义务人应当自动履行义务,不应有过多案件进入执行程序,但司法实践中却出现了调解申请执行案件占执行案件比例升高,调解案件申请执行率升高,执行难度增大的“两高一难”现象。

(三)司法资源造成浪费

调解协议的达成、调解书的制作只能代表“案结”,并不能代表“事了”。只有调解协议执行完毕,因纠纷而损害的社会关系才会真正得到平复,法院的工作才真正结束。调解案件从法律本意上来讲是应当由当事人自行完成的行为,现在却由法院强制执行来完成,这是对司法资源的一种浪费,也是对法律确立调解制度一种歪曲,同时也助长了某些债务人利用法律规避义务的邪气。

(四)调解功能无法体现

调解案件与判决案件同样进入执行程序,使快捷化解当事人之间纠纷的立法本意弱化,作为原告的一方以让步自身利益为代价达成调解协议,主要目的就是想尽快实现利益,但调解后案件长期得不到执行,当事人的预期愿望没能实现,使当事人对法律丧失信心,造成对法官不应有的误解,执行中法官与当事人之间的思想更加难以沟通,不利于案件的执行。

(五)涉诉信访压力进一步加剧

部分当事人因调解协议得不到及时履行,进而对法院、对法官产生不信任,甚至迁怒于法院和法官。当法院经过强制执行程序,仍然无法实现当事人的权益时,不少当事人选择上访的方式,向法院施加压力,以使自己的权益得到实现,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法院涉诉信访的压力。

三、民事调解案件申请执行率高原因分析

(一)当事人层面因素

部分调解案件的当事人缺乏诚信意识,无视法律规定和生效裁判的权威性,挖空心思逃避债务,采取能逃则逃,能躲则躲,能赖则赖的消极态度抗拒执行。恶意调解,逃避债务,一些当事人把调解当作拖延债务履行,减轻债务履行义务的一种手段,在案件的调解过程中存有恶意,企图通过调解拖延时间使权利人放弃部分实体权利,更有甚者企图通过执行阶段的执行和解逼迫权利人进一步让渡权利以获得更大的利益,当事人在调解过程中的不良动机导致调解协议难以自动履行,同时也导致调解案件的权利人对法院意见加大,双方当事人矛盾加剧,执行难度增加的不利局面。此外,当事人无履行能力也是部分调解案件进入执行程序的原因。

(二)机制上因素

当前调解率高低成为考核法院、法官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调解原则也由原来的“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变为“调解优先,调判结合”重视调解并没有什么,但过分强调调解率,忽视调解案件的自动履行率这一不合理的考评机制导致案件调解过程中存在过于强调调解的表面形式而忽视案件实际问题解决的现象,部分案件虽以调解方式结案,但矛盾并未真正化解,进而进入执行程序。另一方面,调解和执行工作衔接机制不顺畅也是导致案件进入执行程序的重要因素,审执分离使得司法工作在各个阶段更加专业化,规制了司法权的滥用,但审执过度分离而缺少衔接则影响了审判和执行的质量,受考评机制和业务量的影响,部分法官在办案过程中不关注调解案件的履行问题,单纯为提高调解率而调解,导致调解质量不高,调解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增多。

(三)法官层面因素

在审判实践中,受证据因素和考核目标的影响,部分法官为迅速提升案件调解率,规避办案风险,降低改判、发回重审率,在办案中存在“和稀泥”的现象,在没有查清案件事实和适用法律的情况下匆忙主持调解,有的甚至强迫或变相强迫当事人进行调解,结果造成了当事人对调解工作不满,调解申请执行率上升的现象。调解协议不完善,也是导致调解案件申请执行率高的原因之一。一方面,部分法官在调解协议的内容表述上不够清晰,致使当事人因履行问题发生分歧而申请执行;另一方面,多数调解书中确定的履行制约措施不足,当事人违约履行成本不高,致使当事人容易对生效的调解协议反悔,进而进入执行程序。

四、降低民事调解案件申请执行率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调解原则,更新调解理念

在案件的调解工作中需要进一步重申自愿、合法、公平、公正的调解原则,强化对这一调解原则重要性的认识,做到依法调解、公正调解;要更新调解理念,树立案件调解率和调解案件自动履行率兼顾的调解理念,在案件调解过程住兼顾执行,能当庭履行的案件督促当事人尽快履行,不能当庭履行的案件要制定惩治失信的措施,督促当事人自动履行。

(二)健全考评机制,细化调解结案考核标准

矛盾的化解并不是通过单一的案件调解率能够反映出来的,对于调解案件的考核不能仅看调解协议是否达成,调解率是否提升等。应进一步细化调解结案的考评标准,建立调解案件当庭履行率、调解案件自动履行率、调解案件申请执行率、财产保全率、债务担保率等综合考量的考评机制。

(三)建立审判法官协助执行制度

审执分离是为了加大执行力度,提升执行效率,防止司法腐败,但并不是将审判执行截然分开。法官不能就案办案,而应考虑办案效果,兼顾审判执行,应当建立审判法官协助执行制度,在调解结案后,审判法官应及时对当事人进行答疑解惑,并对案件进行跟踪管理,通过电话督促提醒义务人尽快履行义务,延伸调解工作,必要时审判法官也可直接参与到调解案件的执行程序中。

(四)建立财产申报和担保履行制度

在调解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债务人在达成调解协议时对自己履行债务的能力做出说明,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如财产的数量、处所、银行账户等等,使其对财产的真实性负责,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这样,即使义务人不自动履行协议导致调解案件进入执行程序,执行法官也能依据申报尽快查找到被执行人财产,减少执行难度,提升执行效率。同时,对于不能当庭履行的调解案件可以根据需要在调解协议和补充协议上设立担保履行条款,要求债务人或债务人选择的第三人提供相当于债务数额的财产作为抵押或者质押担保,如到期不能履行调解书确定的义务,执行人员可以直接对担保财产采取查封、扣押、拍卖等执行措施,也可以直接对担保人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以保证调解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能够尽快执结。

(五)完善立法修订,将拒不执行调解书纳入刑罚惩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97条之规定,调解书经当事人签收后,具有法律效力。调解是人民法院对审理的民事案件依法进行的一种审判活动,调解书的性质是在法院诉讼活动中进行的、经法院确认、以人民法院名义发出的、具有法律效力和强制执行效力的一种司法文书。它与判决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建议修改刑法第313条,改为“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调解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使对那些拒不执行调解书的行为进行追究有法可依。实现对拒不执行调解书的当事人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当事人同等的打击力度。

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 篇7

根据上级有关部门关于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实施的要求及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通知》(穗教发„2008‟33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广州市义务教育课程计划》(2008年4月)和我校实际情况,就执行课程计划的情况进行了自查,现汇报如下:

一、课程开设情况

1、开齐开足学科课程

在市、区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的指引下,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了学科课程方案,具体做法是,每学期开学前由学校教学部门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拟定课程计划,由校行政会讨论研究,形成课程方案、教师分工、学校课程总表、班级课表和教师课程表,为学期开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在学科课程的开设中,我校能严格执行《广州市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中的相关规定,本着既要开足课时,又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原则,科学地安排各学科课程。对于新课改中的科学、综合实践、品德与生活(社会)等课程,除开足课时之外,还安排专业的人员执教。加强各学科组的建设,从人员配备、教学设施,实验场地等都给予了相应的政策倾斜,并设立了学科的分管校长(行政),具体负责各学科的教学指导工作。

2、强化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是我校的传统课程,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项目上已经初步形成特色,因此我校在加强基础学科的课程建设同时,重视特色课程的开设。本学期,我校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利用地方与学校课程的课时,开设了以下活动课程:

(1)根据教材内容在一、二年级设置了数学活动课(每周1节),使学生在课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感受数学的应用,从而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动手能力、加强对数学的理解,拓展数学知识,渗透数学思想。

(2)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小学英语教学要创建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相关精神,我们在一、二年级开设英语口语课(每周2节),在三、四、五、六年级增设了英语活动课(每周1—2节),由英语科组统一要求,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英语文化环境和语言环境,采用听、做、说、唱、玩、演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和表达水平,从而促使其各方面素质得到和谐发展。

(3)信息技术具有知识新、发展快、应用范围广的特点,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是广东省第三批现

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根据实际需要,除在四、五年级每周开设一节信息技术课之外,还在三、六年级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每周1节)。

3、努力开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设和建立是学校创建特色的需要,根据学校发展规划,我校结合实际初步拟定“硬笔书法”的校本课程内容,本学期利用地方和校本课时在一、二、三年级每周开设一节“硬笔书法”课程。

4、严格控制课时量和教学进度

在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中,我校严格按《广州市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中的要求落实工作,一、二年级周课时27节、三—六年级周课时30节,坚持不增加课时,不组织补课,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不增加学生教辅资料的征订,不增加学生在校时间,不增加学生课后作业量的原则,做到执行规定不含糊,同时教导处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统一把握教学进度,定期检查,做好教学过程的管理。

5、确保体育活动锻炼时间

阳光体育是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鼓励学生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它能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形成健康体魄,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有效提升学

生的综合素质。我校根据《广州市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一、二年级每周开设4节体育课,三----六年级每周开设3节体育课,每天上午安排25分钟固定时间进行两操训练,确保了学生每个学习日有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在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中,个别学科师资不配套,没有专职教师,只能是由其他科任教师兼任(如科学、品德、综合实践等),导致教师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有待提高。

2、由于受到人员编制、岗位设置和教师工作量不均衡等种种特殊原因的影响,个别学科课时量受到一定的影响。

对于自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我校积极寻求整改措施,力求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市区各级学科培训、大力开展校本教研,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并抓住人事制度改革的契机,调整教师结构,配置好学科教学人员,保证课程计划的落实,争取能在短时间内达到与标准严格相符,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学校办学水平做出努力。

上一篇:水稻机械化生产系统下一篇:特别哀伤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