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感受数学的好玩

2024-10-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让孩子感受数学的好玩(精选11篇)

让孩子感受数学的好玩 篇1

孩子天生就爱玩,甚至可以说,我们根本不用给孩子买太多玩具,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我们身边随便拿一个石头、木棍都是孩子的玩具。而且,孩子对生活中各种图形的理解也是靠是摸出来的,因为孩子的思维源于动作。触摸得到的经验叫直接经验,看到的听到的都属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更有助于孩子的理解。在教学中发现,数学成绩特别弱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特点,手的动作不够精细,动作笨拙,原因多是因为家长包办太多。学长常常嫌孩子动作慢,就给孩子喂饭、穿衣,甚至刷牙;怕脏,就限制孩子玩,甚至不让孩子拿钱,这样就变相地剥夺了孩子自我发展的权力,结果孩子直接经验少,理解力差,听不懂别人在说什么。经常不活动,孩子逐渐失去了探索的兴趣。手的精细动作发展不足,又导致孩子动作不协调、动作慢、注意力不集中、自信不足等问题。所以,让孩子多玩,不但能玩出乐趣,还能玩出聪明与自信。下面,我们就说说怎样让孩子玩。

搭:孩子总喜欢搭积木,孩子在搭积木的过程中感受图形的形状及空间关系,发展孩子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

描:让孩子使用立体图形的面去画个漂亮的圆或方,从中感受方圆的特点,并体会到利用工具的神奇力量。

捏:让孩子用橡皮泥、用面团捏糖葫芦、饺子、小人等,让小手的肌肉更灵活,发展手眼及双手协调能力,不但培养孩子的空间想像能力,还能培养注意力。

切:把苹果横着切开和竖着切开,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切面完全不同,横着切开,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漂亮的五角星,用不同的切法会发现不同的图形,激发孩子多角度的观察与思考。同样,我们让孩子观察多角度切黄瓜、切莲藕、切西瓜等。还有用刀等分蛋糕、分饼等,让孩子学习到从中心点等分图形的学问。

折:就是折纸。折纸需要点、线、面等几何图形要多种形式的切割与组合,在这种图形的变化中去体会各种图形的特点,比如,正方形可以等分为四个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不断地再分成两个同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折纸不但能锻炼孩子手的精细动作,培养专注力与动手能力,还能让孩子感受到数学的美与神奇。

钻:孩子总喜欢到处钻洞。喜欢钻在桌子下面,喜欢钻到盒子里。这很好,只要安全,多让孩子玩玩吧,让孩子在钻的活动中体验空间感觉,从中还可以锻炼身体的灵活性。

画:多让孩子画画吧,画画本来就是图形的组合。我们还可以让孩子通过有机玻璃板去画图形,就是隔空描图形,是透视画的本源。隔空描画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立体图形被画成平面图形的感觉,从中感受立体图形与所画的图形之间的对应能力(注意,画的立体图形也还是平面图形)。当然,我还多了一个副产品——观察能力。我们还可以让孩子或用头顶书包,或用手端盆水,从中体会水的重量,让孩子快跑与慢跑体会速度,跑步时再给孩子记个时间,体会速度、距离与时间的关系,我们还可以陪孩子拍球、跳绳,并记录个数„„

我们生活中数的世界中,我们也可以说“万物皆数”,我们生活中图形的世界中,也可以说“万物皆形”,我们生活着,陪孩子玩着,玩就是在体验数学,玩就是在学习数学。

(二)让孩子感受数学有用

数学是什么。告诉孩子数学是什么?我们看到的大大小小的数字是数学,你想吃个大点的水果,大小是数学。我们想吃个长长的水果,长短是数学。过几天就是宝宝的生日,早晨八点起床等,时间是数学。桌子是圆的,椅子面是方的,图形是数学。我们要出去玩,得知道方向,方向是数学。买东西要算帐,算帐是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问孩子你能找到不是数学的东西吗?

1、让孩子猜想没有数学会怎样

我们可以让孩子想像,如果没有数字宝宝会怎么样?孩子可能会说,如果没有数字宝宝,看钟表也不知道是几点,不知道什么时候过生日,也不知道自己有几岁,出门也不会做公共汽车,因为汽车没有号码了„„

也可以让孩子思考如果不懂图形会怎样?如果我们不懂图形的特点,桌子做成球形的,车轮做成正方形的,房子做成三角形的结果会怎样?这些搞笑的设想,一定会能激发无尽的想象。

让孩子感受数学的好玩 篇2

关键词:数学日记,朗读,感受

如何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如何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体验数学世界,如何让学生会发现数学、用数学?所以我尝试用“数学日记”带领孩子们慢慢走进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

一、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其实“数学”并不远

在平时布置作业时,我开始了数学日记的尝试。首先,我花了一节课的时间给学生简单的介绍了数学日记是记什么:可以写与爸爸妈妈一起去购物,可以写过年的花销等等,只要写跟数学有关的就可以。我还请部分优秀同学做简单的讲解,确保大多数同学能明白数学日记是什么?学生兴趣也比较大,作业布置后,部分同学还是能认真地完成作业,所写的内容基本与数学或者数字有关。

二、阅读数学日记,建立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2.1 数学其实很贴近我们的生活,可以帮忙算账

赖金容同学在《买衣服、鞋子》的数学日记写到:

今天晚上,妈妈带我去买衣服和鞋子,我和妈妈刚刚进了一家卖衣服的店里,我就跟妈妈说“:我要那红色的长裙。”妈妈就问老板娘这裙子的价格。老板娘回答这裙子要298元。可是妈妈觉得太贵了,所以叫老板娘少一点,少一点,最后老板娘说188元。最后妈妈拿了200元给了老板娘,老板娘找了12元给妈妈。后来妈妈又带我去买鞋子。我看中了贝比豆儿牌的鞋子,这运动鞋标价198元,可是现在店刚开张,所以全场打8.8折,我算了下得174.24元,妈妈也觉得这鞋子价格合理又比较好看,耐脏,所以妈妈就拿出200元给老板,我算了算老板得找回25.76元给妈妈。可是老板很大方,找了26元给妈妈。最后我算了算今天总花了188+174=362元,这对我们家来说也算一大笔支出。以后等我工作要好好赚钱,也给妈妈买衣服!

在数学日记中,我发现了很多学生写了关于购物的有关的日记,比如买早餐,买香蕉,去超市购物,如何使用零花钱等等。因为购物时生活中最常见、最贴近学生的事情。如果没有让他们写数学日记,与家长购物的孩子怎么会有意识地去了解和记录这些?他们眼中多是新奇、有趣和好吃好玩的,至于价格,从来不需要他们关心,有的甚至连文具的价格都不了解!特别低年段的孩子还在父母创造的应有尽有的呵护中的生活呢!但是现在在数学日记的指引下,孩子们开始走进数学中了!

2.2数学其实很贴近我们的生活,可以记录玩、吃

李本谋同学在《游中央首府》中这样写:今天元旦节,我们一家人去仙降的中央首府玩。

从家出发,我发现街道两旁有一排的路灯,爸爸说,这路灯两个之间大概有20米呢!然后我引着路边数边走,走到中央首府,我发现了,一共有21盏路灯,我突然想到,这好像数学中的“植树问题”,根据植树问题,我可以马上计算出,家到中央首府的距离。21盏路灯有20个间隔,每个间隔20米,马上可以计算出总长是400米!嘿嘿,爸爸妈妈夸我真聪明!来到首府,我瞧了瞧,有很多小朋友玩玩的,其中充气房屋里有5个城堡,每个高约有5米。跷跷板乐园里有15个跷跷板,里面人很多,所以我就没进去! 还有呢,沙球世界里,我发现了,有个标牌上提示:小的沙球重20克,大的沙球重50克。小朋友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沙球去玩哦!更有趣的是,真人棋盘,它一共有54个格子,每个格子可以站两个人,可以24人同时玩。我跟爸爸最喜欢玩这个了……

如果没有数学日记,学生就单纯地外出玩或者玩了吃了,就忘记了,现在通过数学日记,学生可以真正做到将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真正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让学生通过生活来体会数学。

2.3数学其实很贴近我们的生活,可以解决琐事

还有徐浩同学的《期末考试》:期末考试就要到了,老师让我们准备考试用品包括铅笔、橡皮、削笔刀、一把尺子,还安排了考试座位,我是班级第19号,在五(1)班教室考试,我的前面是我们班长研祥,后面是刘丽丽。老师还让我们抄了考试时间安排。(上午语文8:30-10:10,科学10:30-11:30,下午数学1:30-2:50,英语3:10-4:00)

虽然这些同学写的比较简短,有些学生甚至词不达意,有些甚至只能写三言两语,但是通过这简短的数学日记也让学生亲身体会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琐碎的事情,让学生自己体会数学也可以有血有肉,体会数学的重要性,孩子们也变得乐于留心生活。

三、“数学日记”是师生的沟通的桥梁,我将会把它进行到底

在坚持了一个月写数学日记的过程中,我不仅仅教会学生如何写日记,还让学生自己朗读自己的数学日记,从中体会数学的重要性。最后在批阅中,我对于每篇都会写下自己的真实评价———“是呀,时间很宝贵,希望你好好珍惜呢!”“哈哈,你真是个合格的小会计。“”你真是好设计师!“”愿你学好数学,小算盘打得更准。“”你真是优秀的导游,下次老师去你的家乡,请你做我的导游吧!”这些评语可以是我与孩子交流的桥梁,当中渗透了习惯的培养、方法的学习、情感的传递。孩子看到这样的评语,对于写数学日记兴趣大大增强,渐渐地对学数学的兴趣也大幅度提升。原来数学可以这么有趣,数学离我们这么近啊!

让孩子感受数学的好玩 篇3

关键词:乐趣;制造悬念;情境

在教书育人方面,古今中外学者都有着共同的认识,春秋时代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爱因斯坦也曾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和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力。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看,相比于语文、英语学科,数学的抽象性较强,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学习的难度较大。对此,更要合理使用各种工具手段来活化课堂氛围,化平淡为神奇,使孩子们充满期待,充满向往。借此,对该课程教学提出如下探索。

一、制造悬念,诱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应积极探索并利用好这一理念,切不可一味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合理设置问题来循循善诱,主要引导学生去积极探索,创造悬念,为学生知识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认知起点,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培养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以讲解“能被3整除的特征”为例,先通过“能被2整除”为基础加以循循善诱,让孩子们先温习奇数偶数的区别,提供一些数字通过比赛的形式让大家看看谁能最先判断可以被3整除,接着引导学生探索分析这些数字各位数字之和除以3的结果,通过孩子们自己的探索发现,原来结果如此奇妙,数学规律如此美妙,通过反复验证,归纳总结得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各位数字之和也能被3整除。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课程标准注重强调通过创设情境来培养提升孩子们的兴趣,以具体情境来推动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吸收和理解,加强课本基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为学生们创设生动活泼的直观形象,使孩子们乐于参与其中。以多媒体工具使用为例,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对不同年级的学生也有不同使用特点,针对低年级孩子而言,可以多设置一些充满色彩的图像,辅以富有启发趣味的谈话来激发孩子的兴趣,必要时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展开教学,将课本知识点融入故事情境中。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如一些几何图象的学习以及诸如植树问题的讲解,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工具来呈现,拓宽孩子们思维空间的,同时更能激发提升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当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激发孩子们学习兴趣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本文着重探讨了外因的影响因素,着重从教学课程活动开展的角度展开探讨,通过合理设置问题和创设情境来启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当然,我们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在动因,如表扬鼓励、激励竞争以及成立数学兴趣小组等等,本文对此展开初步探索,旨在促进相关教学工作的更好开展。

参考文献:

[1]潘婷.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激发兴趣的策略[J].科学大众,2012(12):100.

[2]杨瑞真.利用多媒体激发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9):88-89.

(作者单位 吉林省大安市海坨乡学校)

如何让孩子感受到健康的父爱 篇4

一般父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种现象:无论是打骂或是严厉的苛责后,都会在冷静下来后悔,于是采取种种方式加以弥补,比如给孩子买东西,或是带孩子看电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但大多数父亲都宁肯用行动表示内疚,而不会亲口向孩子道歉。

或许父亲们都怕在孩子面前失去尊严吧?总之,许多人认为认错或道歉是一种示弱的表现,因此孩子,特别是儿子也会从父亲那里得出“决不认错”的经验。

当然,我们不好去让父亲们一定低下头来忏悔,本性难移,宁可身受苦,不让脸发烧,这些都是千古教条,不易改变。

不过我本人却是个例外,从儿子生下来到现在(8岁),我已经正式向他作过不下五次道歉。那的确是因为我的过失,因我的情绪失控而让他受了委屈,或是因我的不小心而让他摔了跟头……,我为我的过失诚恳地向儿子道歉,但事实证明,我并没失去什么,相反,我受到儿子和妻子的尊重,因为我也会向妻子道歉。

向亲人道歉算不上美德,倒应该是一种常态。比如当我和妻子吵嘴的时候,如果她有一句话说中了我的要害,真的让我感到那就是我的问题所在,我会当即止住情绪,让自己静止片刻,然后对她说:“你说的有道理,我的确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一般情况是:当即,我们的发作会止住,就算妻子的余怒未消,可能继续唠叨几句,但战争即会终止,大家不会再怄气——即使是当着孩子的面,也会如此。问题是,我不觉得我丢了面子,因为对方不是外人,是把生命托付给我的人,在他们面前,又有什么可保留的呢?

重要的是孩子看到这一切后,不单会生出“向爸爸学习”的心,还会传递给他一种“变通”和“调整”的智慧。

为什么?因为孩子眼中看到的和大人不同,当他看到父母吵嘴或对他严厉时,感受到的是气氛的紧张,以及由此带来的恐惧感,他怕局面失控,因为失控就是暴力或分裂,那对他来说才是真正可怕的结果。因此,通过道歉(或示弱)便可化解气氛,在他看来,这是一种“调节气候”的方法,是控制局面的手段,是让大家休战、平和的技巧,就像一个有经验的司机,当汽车失控的时候,会冷静地采取措施,让一切转危为安。

因此,道歉有时候是一种智慧,特别是对孩子。但一味地示弱就会变成没有界限,有时候还会为孩子留下一个“阴盛阳衰”的经验。那么,他们也会记住这个经验,将来成家时,同样会如此。

所以,父亲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有分寸,一般而言,有如下几点——

一、严厉而不镇压

特别是当孩子因得意忘形而失控的时候,有时候会惹祸,此时,父亲一定不能真的发作情绪,要知道,惹祸也是成长的一部分,是暂时性的,连大人都有失误的时候,就更别说一个孩子。那么此时,表演一下权威性是可取的,不是苛责和打骂,而是表情严厉一些,采取审视和注目,有点像首长下命令时的状态。但一定要把握一个“别真正吓坏他(她)”的分寸。

比如我的儿子期末考试的语文成绩是99分,因一个字的小马虎,显然那是不该错的。当他告诉我时,我们正在吃饭。听到后,我的语言和表情不再在丰富,保持了几分钟的沉默,这时儿子会有感觉,于是他非常老实地吃着饭,话也不再多。

气氛酿成后,不要急于说教,因为儿子正感受着恐惧,一个不安的人不会冷静地听取意见,进而,如果经常在吃饭时令他恐惧,他的胃肠道还有可能出问题。但沉默本身一定会有一个效果——他会安静地吃完饭,而且比平时吃的干净,还会主动去洗碗、漱口。

我儿子就是这样,之后他静静地回到自己房间,大声读起课文(以取悦我),此时,我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而且一定要装作“领他的情”。于是我的目光变得温和,点头夸他的课文读的好——但错误的做法是:剥夺他吃饭的权利,骂他或打他,或命令他站在一边反省(体罚)。要知道,孩子在长身体的时候,不管犯了什么错误,都不要破坏他的身心健康,即不要破坏其正常的生活习惯,更不能发作时不顾一个孩子的承受能力而羞辱他或以各种形式情绪化,比如哀声叹气、摔东西或摔门就走,也不能把战火引到爱人身上,什么“都是你平时娇惯的结果”,或“你怎么把孩子教成这样”,这会让孩子感到自己的过失十分严重,自己导致了家庭战争和家庭分裂,自责感会引发罪恶感,从而形成刺激,导致如考试怯场、厌学等,甚至有可能引发抑郁。

二、行动而少唠叨

这是父亲的专利,严格上说,孩子并不太在乎母亲的唠叨,因为女人唠叨属常态,孩子再烦也不会过于恐惧。而父亲一但唠叨起来,那就是要比严厉的训斥更令孩子胆怯了。

为什么?因为一般母亲唠叨的时候会从生气变成伤心,伤心时就会软下来,孩子只要去哄便可化解。但父亲唠叨时一般会越说越气,然后会演变为动手,就像一头咆哮的狮子不断地吼叫,然后上前扑咬……,试问,有哪个孩子在这头雄狮面前不会肾虚?!

因此,父亲最好尽快采取行动,表达方式,首先是问为什么会犯错,一定要让孩子诚实表达,而且父亲要接纳孩子所有的想法,不横加指责或不屑一顾,而是要静静听完,然后分享自己当年同样或类似的经验。

采取行动当然最好不以打骂呈现,而是随着孩子的状态调整(不是任自己发作而不可收拾)。因为父亲再生气,有一点一定要知道,他是孩子,是自己的骨肉,是弱者,因不懂而犯下过失,其中主要责任在父亲自己(养不教,父之过),是自己平时没有防患于未然,现在父亲只是在补救,而不是让孩子全部负责。

那么,行动当以“阴转多云”,再“多云渐晴”为宜,这是一个自然的转化过程,孩子不会感到突然,这会教孩子一个适应过程,不让他“生吞”,或从父亲那里学会急于给自己或某人下结论。最主要的,还传递给孩子,特别是儿子一个重要技巧:调节关系。试想,当他长大成人后,在一家单位也许会因某事惹领导或同事不悦,就像童年在家的感觉。那么父亲一旦教会了他如是转化,他也会将此带到以后的工作环境中,如果夫妻之间有这种转化,那么孩子将来的夫妻关系也不会太成问题。

三、引导而不指责

当我儿子不爱写作业时,我一般会以游戏的方式将他引入学习范围。比如加减法混乱时,我会跟他玩买卖东西的游戏,那么付钱与找钱,就会把加减法放进去,实践结合理论,激发其兴趣,以后买东西时也会多了份经验。

语文的功夫不是作业,而是平时,比如我会跟他一起分享图画书,有时候给他念,也请他给我念,例如他对动物感兴趣,那么我就请他念有关老虎的一段,他边念,我边装作惊讶,他感到我的反应,会更加起劲,不会的字也会记得清楚,这是为了满足他的成就感,一旦有了成就感,无论多大的男人,都会激发出创造力。

可一旦说:“你怎么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字都写错”,“你怎么这么马虎,脑袋里进水啦?”或“连这么简单的东西都背不下来,将来还能干什么大事?”,这些指责好比魔咒,孩子听到时,不仅感到羞辱(自卑的前提),还会十分“听话”,无形中履行这些指责内容,长大后真有可能成为你说的那种人。这个过程中,教他知道吸取教训,主动改正错误,而且不放过自己的马虎。

四、决不可打骂

当“打是疼,骂是爱”成为孩子与家长的互动方式时,孩子就会接纳这个程序,那么他也会在生活中加以执行。

因为爱就是打骂,而打骂意味着皮肉之苦和羞辱感,这些会令一个人恐惧和愤怒,所以当他也对某人产生好感时,就不会离他(她)太近(以免受苦)。这,就是分裂,就没有真正的信任与和谐。

当一个人处于分裂状态时,就不会完整,不完整的人不仅无法良好地完成团队配合的项目,例如足球,也不会与领导产生实质的和谐关系,甚至会波及到配偶及同事,及其子女——因为亲近(爱)意味着羞辱与打骂,所以还是离得远一点为好,这也许就是“距离产生美”的道理吧?

正确的程序是“爱是安全,是尊重,是拥抱,是接纳”,让爱就是爱本身,而不是暴力,这才是逻辑中的正比关系。比如美国总统华盛顿与罗斯福,都是因为父爱而造就出他们的博爱之心,父亲是教人“立业”的,而立业主要就是人缘,人缘不好,任你再好的本事也不能施展。好的人缘不可能呈现为“打骂是爱”,因此,为了孩子将来能有一个比较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夫妻关系,一句话,为了孩子将来能有一个比较高的生活质量,父母都不可再打骂他们了。

五、再忙也要陪孩子

让老人替自己代孩子不可说是一种错误,但后果往往是:你的孩子也许适应了老人的生活习惯而令你苦恼。除此之外,孩子也会因适应老人而比较懦弱或过于放纵。那么,这究竟又是孰之过呢?

你可以说,是因为太忙而无暇兼顾。可孩子的成长可不看这些,他们也不可能理解这些,如果理解了,那么小大人就会出现,力不从心就会等着他(她),到时候会更加麻烦。

我有一天晚上12点多才到家,第二天上午10点还要去电视台做节目,于是次日醒来,先跟儿子一起洗漱,吃早点,然后让他坐在我的二等自行车上出去买菜,这一切完成后,我就出发了。虽然比较累,但相信天下的父亲都有一个定论:我们活着干吗呀,还不是为了他们健康成长?!

为此,让孩子感受到你心里有他(她),关注着他(她),并与他们有所互动,抓紧时间交流,再忙,父爱也跟上了,我们也不会有所遗憾。

因此,高质量的陪伴一定要跟上,就算时间较短,也一定要让儿子跟着爸爸玩几次,较量几个回合,感受一下父亲的力度及保护,这样,儿子也会从中学会作一个男人。女儿呢?则更不能没有爸爸的拥抱和关注,这至少会直接影响到她将来怎样判断男友。

用爱心让孩子感受温暖 篇5

摘要:幼儿教育相对来说比较特殊,接受教育的群体在年龄、智力和心理感知等多个方面处于塑造期,做好这一时期的幼儿教育对整个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使得幼儿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用爱心去教育每一个孩子,关注幼儿成长的每一环节,帮助幼儿接触新鲜事物的同时,感受到班级教育带来的乐趣。

关键词:幼儿;关爱;教育

幼儿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需要教育者从教学实际出发,不断调整教育方法,满足幼儿实际需求。在教育中用爱心感受每一个孩子,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是幼儿教师最为重要的教学目标。1.欣赏每一个幼儿

在教学中要树立这样一种观点,就是孩子不论大小,都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人格,与孩子平等相待,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用欣赏的眼光,鼓励性的话语去真诚而积极地评价孩子,孩子对老师的关注是十分第感的。在日常教育中发现,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个眼神都会对幼儿产生一定的暗示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多创造机会启发并引导幼儿参与讨论,让幼儿自己思考、判断,逐步形成自我评价的能力。为了提升实际教学效果,教师对幼儿的评价要客观、公正,关以正面激励为主,尽可能的避免消极的谴责性的评价,以免对幼儿造成压力,使幼儿产生不良情绪,导到不良心理,从欣赏的角度出发进行教育活动,可以让幼儿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通过学习可以提升人格品质,这对幼儿的成长发展是非常重要的。2.从不同的角度去关爱幼儿

教育孩子首先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忒点,幼儿受到各方面因素大的影响,不同于成人的接受能力和认识特点,当在孩子身上发生一些事情时,我们要换位思考,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一想,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声音,拉近与孩子的距离,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让他们觉得幼儿园这个集体是温暖、安全、老师是可以信赖的。在实际生活中,伙伴间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产生同伴间的冲突。一本好看的绘本只有一本,可是三四个孩子都想看,于是就争抢起来。这时的我们要适时地选择地适宜策略帮助幼儿要懂得分享,谦让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引导中让孩子把它当作一种有用的经验积累起来运用到以后的交往过程中去,我们要尽量不以老师的角色去评判谁对谁错,要相信孩子有解决他们自己问题的办法。3.教育的实时性

幼儿教育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实物性,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从常规教育入手,针对幼儿接触过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我们要将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中,使幼儿在具体的行为中,逐渐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诚实、勇敢、好问、友好、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活泼开朗的性格,真正为幼儿的良好品行打下坚实的基础。借助教育中的日常事物对幼儿进行教育,这样教学效果非常好,而且可以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受到实际的关爱,学习的积极性会不断增加。

幼儿对实际的实物充满兴趣,而且能够形成一种良好的认识,丰富多彩的范例可以使幼儿充分感受到美,也有助于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进行选择制作,幼儿完成的作品各具特色,玩起来也特别开心。在教授幼儿画“花”时,就把菊花、月季或者是牵牛花等多种花标本带进教室,创设艺术气息浓厚的活动环境,让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边作画、边欣赏,寓教于乐,有效促进幼儿绘画智能的开发。4.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使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内容,通过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来进行。感恩来自心理的满足,来自于对人对事的宽容和理解,来自于能够促进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利于良好的人际关系,才会对生活对人生充满希望才会幸福。教师是孩子眼中无所不知的圣人,教师的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得作用,因此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时刻关心幼儿,对于幼儿表现的关爱行为,应该不吝惜地说声:“谢谢。”幼儿天性爱模仿,当我们经常对幼儿说:“我爱你们”,“谢谢”,“请”,“对不起”。幼儿也经常会用礼貌用语。现在听人都在议论:“现在的人变得越来越自私,只为自己着想一点也没有想到别人。特别是孩子认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结语

幼儿园是幼儿的摇篮,是幼儿活动的另一片天地,是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场所。幼儿园是为人的一生打基础的教育。幼儿小时所受的影响,哪怕极小极小,小到无法觉察出来,但对日后都有极大深深的作用,这正如江河的源头一样,水性极柔,一丁点人力就可以使它的方向发生根本的改变,正由于从源头上的一丁点引导河流便有不同的流向。最后流到十分遥远的地方,所以更需要老师给予正确引导和教育使之受之不尽成为有用之才。用心教育儿童,让幼儿在学习中感受到爱,这样才能帮助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教育笔记-让孩子感受老师爱 篇6

教育笔记-让孩子感受老师爱

每天早上接待的第一个小朋友总是婷婷,她长得圆圆的脑袋,大眼睛很漂亮。见到我总是会甜甜地叫一声:“老师早”

可是婷婷不是个一般的孩子,她很顽皮,性格倔强,还特别好动,平时总喜欢在走廊里溜达,我每天要无数次从走廊带回教室,她爱说话,尤其是老师讲课的时候,老师讲的什么她满不在意,总是在下面有说有笑或是到处溜达,她还喜欢抢东西,经常会为一个玩具,或是一把椅子和小朋友闹起来,也正因为这样她经常受到我的批评,可批评过后她还是像以前那样,我真拿她没办法,慢慢的我对婷婷有一些疏远,对她的话也不上心,这件事情一直在苦恼着我,我一直在反思是不是我教育方法问题,我该怎样教育婷婷这个孩子?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截然不同的个性特点、行为方式、正是这些不同之处才组成了形形色色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群体,我们要学会赏识孩子、尊重孩子,我不应该疏远冷漠婷婷,我决定换一种教育方式,我要用爱来感动她。

这天,别的孩子都在玩玩具,不知为什么婷婷却冷落在一旁。我觉得这恰好是一个教育的大好机会,我主动地走到她面前对她说:“老师和你玩搭陀螺的游戏好吗?”她爽快地答应了,婷婷高兴地跳了起来。“我一定赢你!”她自信地说,我和她很快摆开阵势,她的玩具插的飞快,不一会就把我落下了一大截,她高兴得手舞足蹈,我不禁急了起来。这样反倒增长了她的士气,虽然我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是她的脱落差的的确比我快,也比我好。“我赢了”,她高声欢呼,老师咱们再来一局,我还要赢你。

看着她兴奋地劲头,我的眼睛湿润了说,我们要收玩具啦,等下次在陪你玩好吗?她大大的眼睛顿时失去了光彩,沮丧地趴在桌上嘟囔着说“真没劲”。

让孩子感受选择的快乐 篇7

天冷了。我和妻子一起去给儿子选购外套,为了让选购来的衣服更符合儿子的“身架”,我们决定带儿子一起去商场。

儿子一听说要去给自己买新衣服兴高采烈,兴冲冲地随我们去购物。我们在儿童服装区逛了很长一段时间以后,妻子才发现一款儿童外套很适合儿子,于是就停下来与老板商讨价格。不一会儿,价格就谈妥了。

妻子要了一件黄色的让儿子试穿。 儿子说:“妈妈,我不要黄色的,我要蓝色的。”

面对儿子的选择,妻子表示反对:“蓝色的冷眼,黄色的看着鲜亮。要黄色的!”——其实,黄色是妻子喜欢的颜色。

儿子还是坚持要选蓝色的。坚决拒绝试穿黄色的。

妻子非常不高兴:“你这孩子,是大人给你买衣服,又不是你自己买衣服。大人给你选什么颜色的你要什么颜色的就是了,不准多言。”

儿子倔强地说:“不,我就要穿蓝色的。”——其实,蓝色是儿子喜欢的颜色。蓝色是大海的颜色,儿子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水手。在广阔的大海上航行。

于是,就为了这外套的颜色,儿子和妻子争执不下,最终伤了和气。前来购衣服本来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现在却因为“选择权”的争执变成了一件让人非常生气的事。

儿子当然斗不过妈妈,最终只好买下了黄色的外套。儿子穿上没有一点儿高兴的样子。

事后,我在想:应该把选择颜色的权利交给儿子才对,因为小孩子总归应该拥有自己的情趣意志,如果这样的情趣意志是正常而且是正当的,大人就不能用自己的喜好和专制剥夺孩子的选择权。剥夺了孩子正当的选择权。其实就剥夺了孩子的快乐。

想虽然是这样想。但是当真正要给予儿子选择权的时候。并不是非常容易就可以做出决定的——

儿子放学的时候告诉我:“爸爸,我们班里重新选班干部了。”

儿子一直是班里的“学习委员”。他在学校里有这样的“职务”,我感到很自豪。

我跟儿子说:“不论你们班如何重新选班干部,你只安心当好自己的学习委员就可以了。”

谁知儿子却说:“我这回不当学习委员了,而是新任劳动委员了。”

我心惊了一下,问儿子:“是因为学习落后了,学习委员被老师给撤职了?”

儿子解释说:“不是,我学习成绩好着呢。”

“那为什么不当学习委员,而换成劳动委员了?”我疑惑不解。在我心中“学习委员”是个“地位”高、体面的“白领”职位,而劳动委员是“出力流汗”的“蓝领”职位。儿子的职位由“白领”转换为“蓝领”,当然让我不理解。

儿子轻松地说:“学习委员当得时间长了,我想体验—下劳动委员的乐趣。”

乐趣?当劳动委员有什么乐趣!只有“累趣”呀。我想立即否定儿子当“劳动委员”的选择。开导他继续当学习委员。但前些天,妻子和儿子买衣服时发生的不快一下子浮现在我的眼前——如果现在我否定了儿子的自主选择,硬是让儿子当学习委员,不让他当劳动委员,儿子岂不是一样要陷入不快乐的氛围之中吗?

难道,要支持儿子去当要天天出力气流汗水的“劳动委员”吗?是支持儿子的选择?还是反对儿子的选择?我正处于两难之间。这时儿子兴奋地告诉我:“爸爸,我当了劳动委员之后。会带着同学们把教室门前的花园弄成春有花,夏有草。秋有果,冬有绿的超级花园。到那时,我请你去参观我的劳动成果。怎么样?”

看着儿子兴奋的面孔,我—下子从两难的境地中走了出来。呵,儿子选择当劳动委员。原来是胸怀“理想”的,他想利用自己手中新的“职权”,创造一个更加漂亮的花园。儿子的选择是多么美好呀!

我很感动。坚定地跟儿子说:“嗯!既然你选择了当劳动委员,就要做好自己的工作,争取在你的任期内实现自己的目标。到时。爸爸一定会去看你们的新花园。”

“爸爸,你同意我当劳动委员呀?”看来,儿子开始也是害怕我反对他的新选择。

“同意,非常同意。”我明确表达出我支持的态度。

“太好了,我当劳动委员的事不但同学们支持,老师支持,现在爸爸也支持了。”儿子高兴地跳起来——当一个孩子正当的选择权得到支持和肯定的时候,一定会有一种无与伦比的幸福涌上心头。

还有许多父母总是愿意以这样的专制方式与孩子交流:孩子,你今天必需如何,不要如何……在家长与孩子的这种交流方式中,孩子完全享受不到选择的权利。所以他们觉得生活在父母的跟前就特别不快乐。

让孩子感受数学的好玩 篇8

[摘 要] 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存在着学校的体育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相脱离的现象。学生的体育环境除了学校的体育教学之外,家庭体育、社会体育被忽略了。小学生是一个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我们除了要抓好孩子在校的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外,对家庭、社会体育也应以重视,这样不仅可巩固学校体育的成果,还能使孩子们快乐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并从中享受体育所带来的乐趣。

[关键词]体育兴趣习惯体育教学

引言

“早操、体育课、下午课外活动”,是以往各中小学采用的最主要的体育锻炼组织形式。有老师感叹,体育锻炼三部曲,已经延续了好多年,基本上是学生厌老师烦,没有针对性。我们的体育活动真正应该培养的是孩子的体育习惯,让体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让学生锻炼身体的同时享受到体育带来的乐趣。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存在着学校的体育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相脱离的现象。学生的体育环境除了学校的体育教学之外,家庭体育、社会体育被忽略了。同时学校的体育教学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教学误区。导致出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反而下降的趋势。小学生是一个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我们除了要抓好孩子在校的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外,对家庭、社会体育也应以重视,这样不仅可巩固学校体育的成果,还能使孩子们快乐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并从中享受体育所带来的乐趣。

一、学校体育活动

传统的体育课教学大多采用你教我学,我说你听,我做你练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只重视学生的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而忽视了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严重阻碍了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与全面推行体育新课程要求的指导思想相矛盾,也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厌学体育。主要表现在: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畏难情绪较大,借故请假较多,完成任务勉强,考核只求及格,课外活动较少参加,没有喜爱的活动项目,怕出汗等。学生能否快乐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先行设计。如:高年级学生都有不同程度地受到来自文化学科的压力,相比之下,体育课的压力就小得多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何设计能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中获得快乐,使学生有更大的优势从中

得到乐趣,同时,也获得参与的满足感,学生就将在文化课的压力能在体育课中得到释放,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在设计这环节更有必要加强的一方面,才能产生更积极的作用。比如:每次观看体育比赛时能让众多体育爱好者欣喜若狂。喜欢篮球,喜欢它在竞赛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腾飞、旋转、冲撞、追逐,这些动作技巧总能让人在紧张之余,感受到生命的智慧与柔韧。喜欢乒乓球。因它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单挑,意志坚定并实力强大的人会觉得很简单,无非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淹。而实力不强的人却像在面对自己的命运一样,无法逃遁,也无法交给他人,是挨打还是有意外的收获,都要一个人默默承受。有时很为自己的国人感到骄傲,就那么一只小球,也能玩得那么出神入化,让人觉得生活真的是处处充满了神奇的力量。参与到比赛之中所感受到的乐趣,一切均发自肺腑之言,不需要规定,更不需要强制,情感与运动的交融,参与的满足就足够了。如果体育教师能使学生在多年的体育学习中找到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不管现在学生有没有意识到体育对他个人成长的真正意义,就已经不知不觉地接受体育。那么,我们体育课的教学设计就应该让体育课成为学生们渴望参与其中的空间,成为孩子们运动的乐园,多增设一些体育比赛氛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这样,学生们亲身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逐渐把教师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运动习惯。

二、家庭体育活动

人的本性是爱动的,一般来说自幼就爱“玩”。那么从小培养幼儿、儿童、少年和青年爱“玩”,会“玩”的习惯,加以正确引导,鞭策与鼓励其成效也就愈大。家庭是其成员生活方式的主要载体,是社会构成中最基本的细胞,是现代社会人们活动(包括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单位。家庭体育的教育功能表现为长辈对未成年后代身体锻炼的引导、熏陶、影响、矫正,以及传授一般的体育运动方面的知识、技术、技能和体育的价值观念,有助于培养下一代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养成体育活动的习惯。有利于下一代形成正确的姿态,正确掌握基本活动技能,为青少年的身心协调发展打好基础。

学生的家庭体育活动,是学生在家庭中,在父母或其他亲人的指导、参与下,开展的有益身心的体育活动。家庭成员间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父母与子女的情感联系最为密切而持久。这种家庭温馨气氛是带孩子活动的极好条件。父母在孩子心目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在活动中父母的建议易被学生接受,同时,家庭中各个成员朝夕相处,父母对子女观察细致,了解充分,能够有针对性的和孩子一起活动,促进孩子各方面活动技能的发展。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只为孩子提供活动器材,不重视参与,而许多学生在没有运动的氛围中,他也没有活动的欲望。因此,就出现许多家长所说的孩子一回到家就围着电视机,让孩子出去他

也不出去。其实孩子都是好动、好玩的,父母要以游戏的角色与孩子共同游戏,积极参加。在游戏中,家长以角色的身份去引导和启发孩子怎么做,不能按成人的思维去规定孩子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支持孩子与同伴一起玩。有的家长怕学生在一起吵架,便强制孩子在家看电视、练写字。这时孩子心理肯定是一百个不愿意。他们喜欢玩,喜欢和同学玩。其实,几个孩子在一起玩,不仅能培养他们的合作、友好的精神,还有利于体育活动的开展。

三、社会体育活动

加强对校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引导,使体育健身活动成为学生的闲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养成自觉锻炼的健身习惯,使体育成为生活的需要,逐步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我们可以通过班级、假日小队等组织的影响,加强学生闲暇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引导,并通过体育活动或班队活动等形式,开展一些专题性的辅导,提高学生自我组织活动的能力。鼓励参加校外各种培训班,组织学生参加包括游泳、棋类、武术、跆拳道等培训班。节假日开放学校的体育活动场地。学校落实值班教师,建立学生组织,进行管理和服务。如举行春季踏青、远足活动,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格,鼓励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如爬山、郊游、游泳等。

培养和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学习的主体积极性,是让学生在学生时代学会有“一技之长”,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体育,体育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我们要以“强健孩子的体魄、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为目标,使每位学生做到每日活动1小时,掌握日常锻炼的运动技术技能,获得体育健康知识,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学校体育教学探索》 曲宗湖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

2、曲宗湖等编著 《学校体育教学探索》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版

让孩子感受数学的好玩 篇9

小学生的兴趣是在活动中形成的,也通过活动得到发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营造愉快的、充满趣味性的教学过剩不,学生受到合乎规律的轻松愉快的影响,学习兴趣倍增,这样才可以达到学习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去探讨音乐的奥秘,培养创新精神。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生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应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儿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觉、视觉、触觉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让小学数学课堂变得好玩 篇10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 好玩 学习兴趣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在这个人手一部手机、平板电脑的电子时代,学生对于世界的了解已经不单单是通过书本这个途径,他们可以通过广阔的互联网的云技术,只要动动手指就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因此数学课堂只有变得好玩,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玩的冲动是与生俱来的,正如卡尔·古斯塔夫·荣格所说:“实现创新,不是靠智力,而是靠玩耍的本能。”那样,把数学课堂变得好玩,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而这就要求当代数学教师付出更多心思在课堂教学中。

加入视听感官体验,让数学课堂变得好玩。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开始时以视频、音乐等学生喜欢的媒介快速吸引学生的眼球,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觉得这节课很符合他们的“胃口”。现阶段的数学教材都是一个小故事或者几幅主题图导入新课,光靠这些图片,学生是不感兴趣的,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缓慢,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可以在课前导入适当加入一些生动的视频或动漫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数学好玩”这一单元,其中《奥运中的数学》这一节课,教材上提供的是一些图片和一些表格,学生面对这一组组数据是毫无兴趣的,甚至会觉得厌烦。可以尝试在教学开始时加入“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宣传片”,让学生在观看时,找出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很自然导入到奥运这个主线上。在低年段可以用一些学生喜欢的动漫导入,在高年段可以用学生喜欢的运动明星和运动项目导入,这样能够很快速让学生进入本节课的情境中,让学生对接下来的本节课的学习充满期望。一个成功的导入,效果可以事半功倍。

用知识链,让数学课堂变得好玩。抓住教材,以一条线为主题贯穿一节课。随着年级的不断提升,学生所面对的一节课的数学知识也会逐渐增多,有时一堂课会出现很多知识点,面对分散的知识点,学生往往都是迷惘的,一节课结束,也记不住几个要点。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前找出本节课所教授内容的一条“知识链”,把这条“知识链”穿插在这节课中。例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数学好玩”这一单元,其中《数图形的学问》这一节课,以鼹鼠为导游,经历端点从四到五,到六依次不断增加,而两点之间的线段也会有规律地增加,教学中让学生明白无论是鼹鼠打洞,还是车票问题,都能把它们转换到端点这个知识点上,从而让学生整节课跟随小鼹鼠逐步找到其中的规律,这样学生课后会很好地回忆整节课学到了什么,条理清晰了,也有便于学生记忆其中的规律。知识链这种种思维方法,可以在不同知识点,通过知识的相关、相似性进行链接,帮助思维进行推进与跨越,帮助学生提高思考能力,从而提高解题能力与处理实际生活中新问题的能力。

加入幽默的语言,让数学课堂变得好玩。在面对枯燥的数字和纷繁复杂的公式时,学生往往是毫无兴趣的,如何把公式和数字变得简单有趣,需要数学教师在语言上注重艺术性和时代感。教师在讲授知识要点时语言要简练,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呈现出这个知识点是什么,而在与学生交流时语言要幽默有趣,用轻松愉快的语言让学生觉得你是在和他交流,而不是他要被迫回答老师的问题。教学时可以尝试用一些现在流行的语言,例如在强调知识点的重要性时,可以用“重要的事说三遍”这句流行语,既能让学生知道此处知识点很重要,加深学生印象,又能让学生觉得老师也是很幽默的。在学生很精彩地回答出一个问题或者很完整地叙述出一个知识点时,可以用“完美”这个词,这比一句“你答得很好”这样的评语要更生动、更有趣。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数学看上去是枯燥的,它需要数学教师不断发现它好玩的地方,再用上幽默的、生动的语言把它呈现出来,这样就会变得好玩、有趣了。

走进学生中,让数学课堂变得好玩。教师如果只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而平时缺少交流,学生在课堂中会觉得受到束缚,不敢真实表达出内心的想法,即使对知识点存在疑问也不敢大胆说出来,这将导致学生把课堂学生当做任务去完成。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走入到学生中,应该多一些学校的日常交流。在课间,可以与学生一起踢踢足球,打打篮球,跳跳绳等,如果教师不喜欢运动,还可以给一场比赛当裁判;在活动中,与学生一起劳动;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让学生觉得老师都会站在他的后面给他帮助。用心去沟通,才会成为学生的好朋友,这样学生才会在数学课堂上放下压力,思维才会放开,才会敢于发言,从而真正走进一节数学课中。

让小学数学课变得好玩,教师应该多一些关爱学生的真挚,多一些热爱这份职业的热情,多一些平时细心的观察,多付出一些汗水,让数学课堂好玩起来,学生真正喜欢上了数学,这才是数学教师的莫大欣慰与荣耀。

参考文献: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卡尔·古斯塔夫·荣格.荣格文集:心理类型[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1.

[3]陶行知.中国大众教育问题[M].上海:上海大众文化社,1936.

让孩子感受数学的好玩 篇11

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河北省大名县孙甘店乡中学 宋增田

【摘要】数学教学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体验数学,感受到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变学数学枯燥的感受为生动好奇。

【关键词】数学;体验;生动;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26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04-0013-01

受应试教育影响,长期以来,数学留在很多学生心里的强烈印象,就是枯燥的计算、刻板的公式、远离现实生活的应用题,初中生学习数学是脱离于生活的一种纯符号的逻辑演绎,学生怕学,甚至厌学。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学生怕学数学,认为数学太抽象,不易理解。而面对新课程的改革的大潮中,被传统教材培养长大,已经非常习惯了传统教材的我,一度也很迷茫,如何才能有效的实施课堂教学?如何让学生从怕学、厌学到不怕,甚至喜欢数学?如何使数学课堂能够充满活力呢?以下是我对这一问题的初探。

一、创设有效情景,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我在教数学代数式是我采用了如下方法:测量自己未来身高,首先我先问我的学生想知道自己的未来身高吗?他们听后一起说:“想”。我就在黑板上写下了两个公式,男孩成人身高:(X+Y)/2*1.08, 女孩成人身高:(0.923X+Y)/2。其中X 表示父亲的身高,Y 表示母亲的身高。学生都怀着极高的兴趣,以极快的速度计算着,很快,每个学生的预测身高都出来了,他们兴奋地互相报着,带着惊奇的表情,有个男生脱口而出:“哇!我能长到一米八五!”此时,我不失时机地讲着:“每位同学求出的这个数值,就叫做这个代数式的值,刚才大家用自己的父母身高代替x、y 计算的过程就是求代数式的值。”学生恍然,而且印象深刻。这样的例子能举很多,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数学并不是遥不可及、枯燥无味的`知识,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二、在课堂教学中,多开展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之中去发展智力,提高数学能力

《整式的乘法》是七年级上的重要内容,它是初中阶段数学运算的重要基础,其中包括的基本运算很多,如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在此阶段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当然直接告诉学生运算法则,然后死记硬背也能让学生开展计算,这样的教学也容易简单的多,但是这样的教学效果是暂时的,不持久的。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通过观察一系列的式子,让学生猜测其中可能包含怎样的运算法则,然后再验证同学所作的猜测,整个过程始终让学生交流,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对于知识的把握有实际理解何感受,由于这样的授课方式,在我讲到《积的乘方》这一节课时,学生已经学会了“观察――猜测――验证”这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通过这些数学活动,学生对知识的产生有一个直观、清醒的知识体验过程,虽然我从没让学生默写背诵过这些公式,但是这些公式却在学生心里扎下了根。

三、创设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直观的数学感受

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搭建活动、操作的平台,具体做法是,把数学问题设计成“动手操作题”。我在教学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一课时,先设疑:同学们把准备好的一副三角尺拿出来,利用一副三角尺上的一对直角,能否拼成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有的学生拼出了同位角,有的学生拼出了内错角,还有的学生拼出了同旁内角,这时就可以给出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这种方法会让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在讲解《对长方体的再认识》这一章内容时,由于是立体的几何图形,我用一个具体长方体的盒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实践证明,学生对长方体知识的掌握非常好,在期末考试中只有1 名同学在一道关于长方体的选择题上出错。借助于这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换位思考,体验学生的思考方式,让学生在感受中明白自己思维的误区,从而强化对正确数学知识的理解我想无论采取哪种教学方式,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总会与教师的愿望有所偏差,那么我们不妨反其道而行之,顺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自己体会与感悟,从而选择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式。例如:我在上《分组分解法因式分解》时,我想让同学理解,判断正确分组的依据是:产生新的公因式或能继续用其他方法分解下去,但是同学的理解却不是这样,比如分解因式6k2+9km―6mn―4kn,我想教会学生此题的分组方法可以是一、二项一组,三、四项一组,或者一、四项一组,二、三项一组,但是此时有部分同学有不同意见,他们认为一、三项一组,二、四项一组也行,我这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这样的分组方式不好,而是顺着学生的思维,板演了他们的做法,当要继续往下分解时,学生却发现不能分解了,我马上抓住这个机会,纠正了学生的思维错误的同时,让学生总结正确分组的依据,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掌握就是牢靠的。

上一篇:管理制度内容下一篇:纪律卫生强化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