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第一课时教学反思(推荐12篇)
自读课文,勾勾画画,自学生字词环节的 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字词的学习、掌握还需教师在课堂上进一步引导,要留给学生充足的学习字词的时间,适时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兴趣,才能让学生扎扎实实地把字词学好学会。为理解课文内容打基础。
读通课文环节的设计意图:在学会字词,扫清文字障碍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读通读熟课文很有必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课文,可以为下一环节的品读感悟做好准备。
指导看图时教师提示:注意一下,你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
体会体会第一小节最后一句话在小节中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说“凑”成了?
设计意图:教师指点:羽毛是美的,翅膀是美的,尾巴又是美的,合起来就组成了小燕子完整的美的形象。这一句在小节中起了一个概括的作用,朗读时,音调可提高些,“小燕子”的“小”要轻些,突出“小”,以突出它的可爱。
师:同学们, 你们喜欢读书吗?
生:喜欢。
师:曾经都在哪里读过书啊?有什么感觉?
生:我在家读, 写完作业妈妈就允许我读书。
生:我在学校里自习课上读书, 老师让我们多读课外书。
生:我有时候去图书馆读, 选好自己喜欢的书, 找个位置坐下就能读。
……
师:哦, 你们想在哪儿读就在哪儿读, 想读多长时间就读多长时间, 那可真是随心所欲啊!可是有这样一位女作家, 她小时候读书就没你们那么幸运了, 她就是林海音。了解林海音吗? (出示林海音的照片) 这就是林海音, 她出生在1918年。在她小时候那个年代, 读书是有钱人的享受, 尽管她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但是经济状况还是无法满足她那颗渴望读书的心。那她是怎样读完一本又一本心爱的书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的一篇文章, 齐读课题———
生:《窃读记》。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遍课文。读准字音, 读顺句子, 想一想林海音童年是怎么读书的。
(生自由读)
师:课文预习了, 又读了一遍, 看看这些字词你是否掌握了。谁愿意来读一读?
(出示。生读。)
师:预习得不错, 字音都掌握了, 那这些词义呢?
(出示)
腋下 踮起脚尖 饥肠辘辘
师:腋下, 在哪里?
(生指部位)
师:“踮起脚尖”是什么意思?
生:用脚尖走路。
师:找找这两个词在课文的哪句话里, 读一读。知道林海音在书店里是怎么找书的吗?谁来说说看?
生:林海音是踮起脚尖, 从大人的胳膊底下钻进去找书的。
师:你看多不容易啊, 为了看书还得从腋下钻进去呢!
师:“饥肠辘辘”是什么意思?
生:非常饿。
师:饿到什么程度?
生:肚子咕咕叫。
师:“辘辘”就是车轱辘滚动的声音, 所以这个“辘”字是车字旁。猜猜看, “湿漉漉”的“漉”是什么旁?
生:三点水。
师:为什么?
生:跟水有关。
师:真聪明!这就是汉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特点。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就可以猜测字的读音, 推想词的意思。
师:接下来还有两个字的笔画比较多, 在书写的时候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出示)
檐碗
生:我想提醒大家“檐”字的上半部分里面撇捺不要丢了。
师:看清楚, 这两笔是什么?
生:撇、点。
师:和老师一起书空这个字。
(师生书空)
生:“碗”字我要提醒大家右半部分上面是一个点。
师:看老师写这个字, 最后一笔竖弯钩要写得舒展些。打开书, 把这两个字认认真真地各写一个。
(生写字, 师巡视指导。)
师: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左窄右宽, 结构才比较协调。
师:读了课文, 你知道童年的林海音是怎样读书的吗?
生:她是在书店里读书的, 而且是悄悄地读, 不能被书店老板发现。
师:所以这篇文章的题目是《窃读记》。那么窃读是怎样一番滋味呢?大家快速地浏览课文, 找出最直接写作者窃读滋味的一句话。
(生读文, 找句子, 批画。)
师:你找的是哪一句?
生: (读) 我很快乐, 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师:大家都同意吗?
生:同意。
师:把这句话画上。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生读, 师板书:快乐惧怕)
三、精读批画, 品味窃读
师:此时此刻, 我们无法亲身感受到作者既快乐又惧怕的窃读滋味, 但是, 她笔下的文字会告诉我们她当时的心情。请同学们默读1到4自然段, 批画出能表现作者窃读滋味的语句, 在旁边简单写写你的体会。
(生默读批画)
师:建议大家关注描写作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看看能感受到什么。批画好了把相关的句子读读, 再体会体会。
师:谁先来交流?
生:请大家看第3自然段:“我跨进店门, 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 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 把短发弄乱了, 没关系, 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作者窃读时的快乐。
师:哪个词让你感受到了作者的快乐?
生:“暗喜”告诉我们作者当时很快乐。
师:这时候的她因为什么而快乐呢?
生:作者因为自己溜进店门没被发现而高兴, 因为她可以快乐地寻找她想看的书了。
师:接着交流这一段的内容。
生:从“哟, 把短发弄乱了, 没关系”我体会到了作者已经顾不上去理头发了, 一般情况下, 女孩子很注意自己的形象, 而她却不在乎这些了。
师:为了读书都不顾自己的个人形象了, 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生读, 读得速度很快。)
师:除了能读出这种急切, 还能读出什么味道?谁来读?
(生读, 读得很平淡。)
(师范读)
师:什么味道?是不是有点不容易, 有点暗暗庆幸啊?自己再读读。
(生读)
师:味道越来越浓了。老师还想提醒你关注这几句话里出现的一些动词, 把这些动词圈画下来, 出声读一读。从这一系列动词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生:跨、踮、钻、挤、寻找, 我感觉作者特别迫切地想早点读到书。
师:看来你读懂了。我们平时读书的时候就应该抓住重点词细细地品味、咀嚼, 才能读出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生练读。指名读。)
师:接着交流。
生:我从“啊!它在这里, 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感受到了作者的快乐。“啊”字一下子就写出了作者的惊喜!
师:你真是慧眼识珠啊!一个简简单单的感叹词让你读出了背后的惊喜, 太棒了!把这种惊喜读出来。
(生读)
师:第3自然段作者就是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和心理活动把自己跨进店门的暗喜和找到书后的惊喜细致地描写出来的。把第3自然段完整地读一读, 体会一下作者的心理变化。
(指名读)
师:1到4自然段中还有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作者窃读的滋味?
生:请大家看第4自然段:“急忙打开书, 一页, 两页, 我像一匹饿狼, 贪婪地读着。”我从这句话感受到了作者读书的快乐。
生:我从“像一匹饿狼”和“贪婪”感受到作者读书的急切, 她带着快乐的心情读到了这本书。
师:对, 就这样抓关键词来体会作者的情感。不仅是狼, 还是一匹饿狼, 想象一下一匹几天几夜没吃到食物的饿狼, 见到食物会有怎样的表现?
生:会猛扑过去, 一下子咬住猎物。
生:会两眼放光, 张开血盆大口, 冲过去, 撕咬食物。
师:林海音见到书时就是这样的迫不及待, 就是这样的贪婪!我们一起感受一下!齐读!
(生读)
师:这匹“狼”好像对面前的食物不感兴趣, 再来!
(生再读)
四、读中感悟, 再品窃读
师:那么窃读还是一番怎样的滋味呢?请大家自由朗读第缘耀苑自然段, 好好地体会一下。
(生自由读)
师:把你喜欢的段落再读一遍, 边读边想象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边读边想象)
师:真投入, 再读一遍, 入情入境地读。
(生再读)
师:喜欢哪段就读哪段, 其他同学用心听, 看看他的朗读能不能给我们带来一种画面感。
(一生读第7自然段)
师:这画面太生动了, 太清晰了。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林海音面露难色, 好像在埋怨天气不好, 实际上心里高兴得很。
师:你看, 读书的时候, 一边读一边想画面, 把自己当成主人公, 和她一起去经历, 去体验, 去感受, 你就会快乐着她的快乐, 惧怕着她的惧怕。请大家把第7自然段再入情入境地读一读, 体验窃读的快乐。
(生再读第7自然段)
师:还有喜欢其他段落的吗?
(生读第5自然段, 读得有声有色。)
师:窃读的经历让“我”学会了察言观色。
(生读第6自然段, 读得少些情趣。)
师:哪像一个小妹妹、小女儿啊?就像一个不相干的人, 能把这种故作亲密的感觉读出来吗?“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谁来读?
(一生声情并茂地读)
师:你看隐藏得多巧妙, 多自然。为了读书还要有表演的天赋呢!
师:林海音童年读书的经历是坎坷的, 尽管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或者要把自己隐藏起来窃读, 甚至外面瓢泼大雨却故作为难地读, 但只要看到那本自己喜爱的书, 她就会——— (出示:急忙打开书, 一页, 两页, 我像一匹饿狼, 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 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生齐读)
五、联系实际, 感悟内涵
师:同学们, 可以说“窃读记”三个字中充满了作者读书的乐趣, 也饱含着作者童年时代的辛酸。那么是什么在支撑着作者窃读完一本又一本书呢?请同学们浏览全文, 找一找。
生:我觉得是国文老师说过的一句话:“记住, 你们是吃饭长大的, 也是读书长大的!”
师:同意吗?把它画出来。像这样短小精悍富有内涵的语言我们应该积累下来。
(生练背)
师:读懂了吗?谁来说说?
生:吃饭长的是身体, 读书让我们开阔了视野。
生:我们的成长既需要吃饭, 更需要读书, 既有身体的成长, 更有思想的发展。
师:说得多好!你平时喜欢读什么书?读书让你有了哪些成长?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生:我喜欢读校园儿童小说, 因为我觉得它写的都是同龄人的事, 而且特别有趣。它让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生:我喜欢读历史故事。从历史故事中我了解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 还知道了历史名人。
……
师:的确, 我们身体的成长需要营养, 心灵和思想的成熟则需要读书, 书能丰富我们的视野, 也能丰盈我们的内心世界。所以我们也要不忘国文老师的这句话:“你们是吃饭长大的, 也是读书长大的!” (师生齐读)
师:回去之后继续读课文, 感受作者快乐又惧怕的窃读滋味, 积累文中描写生动的语句, 练习本课的生字词, 下节课我们来检测。
【课后反思】
《窃读记》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课文语言朴实, 感情真挚, 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淤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 体会作者窃读的复杂滋味, 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于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 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盂受到读书的感染, 激发阅读的兴趣。
第一课时, 我主要是完成第一个教学目标。作者将自己窃读的复杂滋味贯穿在整篇文章中, 如果课堂上任由学生满篇地找、画、悟, 文章就会支离破碎, 课堂就会成为学生漫谈的聊天室。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我采用了两种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重点。
1. 品。
抓重点词句, 品出窃读滋味。我引导学生围绕着“我很快乐, 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一主线, 让学生默读第1耀4自然段, 画出写作者窃读滋味的句子, 并简单批注。文章的第3自然段作者将跨进店门的暗喜到找到书后的惊喜写得淋漓尽致, 既有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 又有生动传神的心理描写, 我把它作为体会作者窃读滋味的重点段落进行详细处理。课堂上, 我引导学生抓住“跨、踮、挤”“暗喜、啊”这样的关键词句读、悟、品、思, 让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到作者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 然后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感悟表达出来, 并在读中领悟作者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
2. 读。
关键词:拼音教学;反思;形式;情况
《ɑo ou iu》是复韵母教学中的第2课,前一课是《ɑi ei ui》。现我将《ɑo ou iu》这节课上好之后的所得所思写下来。
一、教学中的优势
1.采用多种激发学生兴趣的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整堂课的设计中为了让孩子有兴趣参与到拼音的学习中来,分成了红、黄、蓝、绿四队进行比赛。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又设计了快乐大转盘、超市购物等环节。同时,课间准备了《声母歌》,调节孩子疲惫的神经。
2.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时刻注重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多次的开火车读、男女生读等形式,让每个孩子都发出声音来读。其中一些简单的问题,多留给学困生回答的机会,从回答问题中找到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使之较好地掌握。
二、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教学时教学重点有点把握不当,有些环节可简单化处理
在本堂课之前,已经学过《ɑi ei ui》,学生对复韵母的发音方法也基本有所了解和初步的掌握,而我在上本课时,仍把太多的时间放在ɑo ou iu的指导朗读上,其实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说一说发音的方法,让能干的学生来教一教,这样课堂也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学生学起来也比较感兴趣。之后又让学生来说一说选择其中四声中的一个音来说一个词语或句子,这就更显得脱离教学目标,学生词汇量不大,说起来非常吃力,学生说句子更是捉襟见肘,浪费了大量时间,把本应声母和ɑo ou iu拼读的教学时间大量地挤掉了,以至于后面精心设计的超市购物没有时间呈现。学生在这一环节中也兴趣不大。我反思:教学重点一定要明确,课堂的环节要围绕本课教学重点展开,当发现其中的教学环节学生缺乏兴趣时,对教学重点的达成并没有很大的作用时,应该做相应的调整,而不是照着原来教案中的预设,教案是死的,课堂是活的。如,让学生选择ɑo ou iu四声中的一个音说一个词或句子,学生说不出时,完全可以老师自己直接告知学生,目的是一样的,让学生记住这个复韵母的四声。
2.没有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进行教学内容的传授时,课前准备的小红花以及小组比赛等基本上忘记了,特别是发现时间掌握失控之后,急着教内容,学生的有意注意也基本消失了,处于非常疲倦时,没有及时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只是为教而教,不顾学生是否掌握。如,在教学拼音的书写时,看到时间不够了,强行让学生放下笔,拿了一本写得较好的拼音本在投影仪下走程序式地让学生看了一下,流于形式地点评了一下,至于这环节有多大作用,实在不敢想象。我反思:不管时间把握是否得当,课堂是为学生而教,当学生没有兴趣时,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不是一味地赶着把内容教完。学生在没有兴趣的状态下学知识,教得再多有何意义,完成预设的教学内容又有何意义。
3.细节还需多注意
在进行大转盘教学时,学生兴趣大大提升,不过大转盘中的声调有点凌乱,对学习有点困难的学生来说要看懂可能是有点吃力的,有的学生本来就对拼音学习感到枯燥无味,看到凌乱的声调更是无法提起学习的兴趣。还有学生回答问题时,应注意学生的语言表达是否准确,学生回答完后,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而不是回答完后就坐下,对学生没有及时到位的反馈。我反思:教学来不得半点马虎,每个细节都非常重要,细节决定成败。备课的时候要细心,而上课时对学生细节的关注更需要平时自己多看书、多锤炼,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这堂课给我的感受是要多多学习,急需提高课堂的应变能力,提高教学能力。课前一定要充分地备好课,想好课堂中生成会和预设的差别,做好相应的调整。
设计理念
教学的本质是“复杂的会话”,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与文本、老师、同学及环境的对话过程。本设计试图变传统语文教学片面强调教师、课文的单因素为强调教师、学生、课本、环境四因素的整合,使语文教学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使课文的教育性、审美性在学生完全自觉的情形下产生。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10个生字的音、形,并能正确朗读课文。
2感悟燕子过海的辛苦和艰难,对燕子产生喜爱、敬佩之情。
课前准备
1用powerpoint制成的有关燕子的各种图片、文学作品、生活习性介绍等内容的多媒体课件一。
2用authorware制成的有关大海及表现燕子过海辛苦、艰难的多媒体课件二。
教学过程
课前
播放课件一。
评点课前休息时间内播放课件一,让学生在轻松、随意的浏览过程中,捕捉有关燕子的背景知识,酝酿对燕子的喜爱之情,为下面的学习做认识、态度、情感上的铺垫。
一、谈话揭题(略)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词语。
2把你认为最难记住的一个词语在本子上写二遍。
3练习。(选自学生预习作业)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练习,并由出题者批改。
4读课文。(学生自由选择段落朗读)
评点有效的预习过程应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因此预习应具有开放性,学生预习时设计的字词练习,既是对学生自主预习能力的充分肯定,更是体现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互动的过程。
三、整体感知课文
听课文录音,交流:你觉得燕子过海____________。(辛苦、艰难)(板书)
四、学习第一、二段
(一)理解燕子过海的艰辛。
1燕子过海为什么那样辛苦、艰难呢?读课文的第一、二段,找原因。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3学生自由发言,集体交流。
板块一:诵读“海有多大,天边水,水边天,望也望不到边。”
(1)体会并读出海的大。
(2)领悟通过对大海的描写,反映燕子过海的艰辛。
板块二:诵读“他们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去,在海上不分昼夜地飞呀飞。”
(1)领悟并读出句中蕴涵着的燕子过海时气候之复杂、路程之遥远、时间之漫长的艰辛。
(2)借助个人经验及课件二,想像燕子过海可能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带着想像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困难继续诵读句子。
评点诵读是达成“对话”的一种途径。因此,这里安排了板块式而非线性教学,同时十分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课文上有的,引导学生读深读透,读出自己的理解;课文上没有的,鼓励学生调动原有经验大胆想像,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感知“燕子过海是那样辛苦、艰难”。
(二)体会燕子过海的艰辛。
1你愿意自己也成为一只坚强、勇敢的小燕子,在海上不停地飞呀飞吗?
师:秋天来了,天气凉了,小燕子依依不舍地向我们告别,勇敢地起飞了。(学生表演)(演示课件二)2表演中,师生对话,老师追问燕子飞越海上时的感受,并及时鼓励。
如:“啊,海上所有的小燕子,请你们来告诉老师:海上没有休息的地方,你们害怕吗?”
3表演后,交流体会:现在你们对小燕子除了喜爱,还多了些什么呢?
4让我们怀着敬佩之情,一起来读课文第一、二段。
评点在特定情境中表演,在表演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本环节通过教师动情的语言,学生真实的表演,感人的音乐、画面等情境的创设,把课本上的平面、一维的语言变成一种“立体的交响”,从而使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其中隐含的生命价值。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课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想想你了解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特别是有关燕子的资料),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教学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交流“我知道的春天”,导入课题
1.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春天的图片并用优美词句描述给大家听。
2.师小结导入:从同学们介绍的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我们感受到春天已经来临了,特别是小燕子,更是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
教师念儿歌《春天多美好》:小燕子,真灵巧,拖着一把小剪刀。剪彩云,彩云飞,剪柳条,柳条摇。一幅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
2、读题:(板书“燕子”)
(1)、指导“燕”的结构: “燕”是个象形字,“廿”是燕子的头,“口”是燕子的身子,“北”是燕子的翅膀,四点底是摊子的尾巴。
在写“燕”的时候各部分要紧凑。(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渎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划出不理解的词、句。(2)、检查:
A、小黑板出示字词:自由读——指名纠正读——齐读 B、读课文:(分段指名读)看谁读得又准确又流利。(教师评)
2、理清课文层次
(1)、自由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那些内容?(小组讨论)(2)、指名回答
(相机板书:外形,春天赶来,飞行,休息)。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理解内容
默读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一起回答:外形)
作者是抓住它的什么特点来写的?(相机板书:羽毛——乌黑光亮;翅膀——俊俏轻快;尾巴——剪刀似的)
2、进行“画图、说话”训练,深入体会。
①我们能不能把郑振铎写的燕子画下来?我请一个同学读第一段,咱们一起画,怎么样?不过读的时候,要慢一点。
②同桌的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燕子。③谁愿意到前边来把自己画的燕子向介绍一下? ④大家注意没有,作者怎么没写眼睛、嘴,是疏忽了吗? ⑤这告诉我们,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色的地方写。
3、指导朗读
(1)、情感准备:既然燕子是这样的漂亮、机灵,大家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喜爱、欢快„„的语气)(2)、练读。
(3)、指名读——男生女生比赛读——齐读
4、指导背诵
(1)、思路:课文是怎样写燕子的外形的?(指板书:羽毛——翅膀——尾巴、指图)(2)、请学生自己试着把这一段背给同桌听。(提示:可看板书或看图)(3)、看板书,分一二排、三四排背。(4)、齐背。
四、布置作业
1、习字册
2、抄写词语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东环小学 周少妮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会认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蔬菜水果形状)、贴图、多媒体课件
(课前播放《小燕子》歌曲:同学们让我们随着这优美的音乐旋律想唱就唱,想跳就跳吧)教学过程 :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上课前周老师放了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歌曲,谁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小燕子)
师:是的!美丽的春天来了,你看,屋檐下,燕子妈妈正在吩咐小燕子做什么事呢?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它们俩的故事。请打开课本55页,看到《燕子妈妈笑了》。
2、板书课题,读题。
师:同学们,请齐读课题:13 燕子妈妈笑了(板书课题)
二、学习生字
(一)字音学习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边读边完成下面的任务: PPT:自读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把生字(会认字)连词圈出来 2.标出自然段序号。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边读边完成下面的任务:1.边读边把生字(会认字)连词圈出来。2.标出自然段序号。
孩子们,明白要求了吗?(手势)开始读吧!(自由读课文2分钟)
2、自己拼一拼
师:圈完的同学请示意!(PPT2)周老师也把生字词找出来了,看看你找的和我的一样吗?请大家自己拼一拼,连着词语读一读,和生字宝宝交朋友吧!。
3、同桌互检
师:同桌两个互相检查,看看你的同桌交上了几个生字朋友?开始吧!(同桌互帮读准生字。)
4、开火车抽查
师:看到大家玩得这么开心,老师也想加入你们了,我们大家一起来玩个小游戏吧!——开火车拼读生字。火车火车哪里开?(火车火车这里开)
预设:把同学们不会读的,读错的连词直接写在黑板上,加强拼读(做到学生会的老师不教,不会的才教。)(师:刚才有同学没说对这些生字宝宝的名字,他们说:读对了他们的名字,他们才成为我们的朋友。)
(1)小老师领
师:哪个勇敢的孩子愿意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领读)(2)指名读(请你读读他们的名字,请你„„ 太好了!所有生字宝宝的名字都读对了)
5、游戏检测生字学习情况(1)摘桃子游戏
师:不过,这是一群调皮的宝宝,他们一下子又躲到了桃树上,而且还摘掉了拼音帽子,看看现在你还认识他吗?谁认识就大声地喊出他的名字!(齐读)
(2)抽奖游戏
老师:你们太棒了!作为奖励,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抽奖,只要你读对了词语,奖品就是你的了(奖品:写有生字词的水果或者蔬菜卡片)
(二)字义学习
1、师:同学们真会学习,你们这么厉害!能给生字词语开花吗?好,请同学们组成四人小组,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PPT:4人小组学习:
(1)、在小组内给红色的生字另外组两个词语。(2)、用其中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2、指名两名同学汇报。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来和大家分享你们组的词语。(指名)你能用其中一个词语来说一句话吗?
3、同学们真会运用词语。我们休息一下,来玩个游戏吧!请看:读读课文中的这句话,然后根据它的意思贴图片。
3.1全班读句子:菜园里,冬瓜躺在地上,茄子挂在枝上。3.2请一个同学上前贴图。3.3师精讲补讲
师:你为什么这么贴?所以躺的意思是: 挂的意思是: 3.4拓展:看来刚才的贴图太简单了,我们来玩个难的。菜园里,西瓜躺在地上,黄瓜挂在枝上。(师:这次应该怎么贴呢?)
(三)字形学习
师:同学们,我们会读了生字,还理解了躺和挂的意思,可是这里还有一个很难的字,看看这个 “燕”字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吗?
师:不懂没关系,我们可以用一句歌谣记住它:“‘廿’字头,‘口’字腰,‘北’字两边来保镖,四只小燕向上瞧。请跟我再说一次”
除了这个燕字,后面的字可简单了,用我们平时学过的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来记就行了。
三、整体感知
1、记住了生字,我们把生字宝宝放回课文中,请同学们放声齐读,看看能不能把字读对。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说
3、表扬。
四、指导写字
1、同学们,下节课我们再和小燕子看看冬瓜和茄子的不同之处,接下来我们先来观察会写字是怎样正确的进行书写的呢!
2、请同学们观察会写字,找出一个最容易写错的字和一个最难写的字。
3、指名两名同学回答。(根据结构和书写时有什么要注意的两方面说)
4、范写瓜和笑。(瓜,注意对比爪;笑,注意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注意竹字头的书写。)
5、生写
6、展示
7、点评
五、布置作业
1、写字作业
1.认识11个生字, 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等词语, 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 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 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经历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的过程, 学习、体验识字、理解课文内容及语言表达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人们对燕子的博大爱心, 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人们对燕子的博大爱心, 增强保护环境, 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明确目标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你都知道了什么?
2.明确本课探究的重点。
二、精读理解, 体会感悟
1.自由读文, 勾划重点词句, 体会感悟人们对燕子的关爱。
2.组内交流后全班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说理解, 谈感悟, 并相机指导朗读。朗读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 读出体验, 读出感悟。)
交流的要点:
(1) 政府方面对燕子的关爱。1) 引导学生抓住题目“燕子专列”及“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 决定用火车把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这句话, 体会政府方面对燕子的关爱:作为动物的燕子都坐上了专列。引导学生体会政府决定的难能可贵。2) “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车正准备起程, 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A.引导学生抓住“漂亮舒适”“空调车”“站满”“送行”等词, 体会政府的重视, 对燕子的高级待遇, 从而感受政府对燕子的关爱。B.相机指导学生朗读。3) “政府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 寻找燕子, 把它们送到火车站。”引导学生透过政府的做法体会政府的关爱之情。
(2) 人们对燕子的关爱。1) 课件出示:“听到消息后, 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 冒着料峭的春寒, 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 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 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A.引导学生抓住“纷纷”“冒着”“顶着”“踏着”“四处”这些词语, 体会人们了解燕子的危险境况后内心的焦急之情, 以及人们不畏恶劣天气拯救燕子的高贵品质。 (教师相机渗透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 B.练读, 指读, 齐读。2) 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A.引导学生抓住“通红”“僵硬”“一点也不在乎”等词, 体会小姑娘对燕子的博爱之心, 并相机指导朗读, 加深理解, 体会情感。B.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 透过当时的环境及贝蒂的姿势、动作、神态, 体会小姑娘的关爱之心。 (课件出示插图) C.由贝蒂拓展到更多人, 进一步体会人们保护动物、维护生态环境的博大爱心。D.指导感情朗读, 读出小姑娘关爱燕子之情。3) “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他们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
引导学生抓住“站满”“送行”这些词, 体会人们没有将燕子作为动物来对待, 而是将它们当作了富有人性化的客人, 更深一层地体会人与动物是朋友, 应该和谐相处。
3.自由读课文, 思考:作者是怎样将人们对燕子的关爱写出来的?
4.全班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并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说一说)
A.既写了政府的呼吁, 又写了居民们是怎样做的, 在概括地写了居民们的做法之后, 又具体地写了一位小姑娘是怎样做的。B.先写了人们到车站送燕子专列, 然后才叙述事件的经过, 采用了倒叙的写法。 (引导学生加以体会) C.采用了衬托的方法。描写了恶劣气候与环境, 实际是反衬出人们对燕子的关爱之心。D.用词准确。引导学生结合“温暖舒适”“站满”“送行”“纷纷”“冒着”“顶着”“踏着”“四处”等词具体讲一讲表达效果。
5.指名朗读全文。
三、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想对贝蒂说的话写下来。
师:同学们,大家喜欢做游戏吗?这个游戏叫“快速反应”,比如我说“胖”,大家说“瘦”,和我反着说,我们开始吧。
师:高。
生:矮。
师:晴朗。
生:阴暗。
师:我站着讲课。
生:我坐着听课。
师:我面朝东。
生:我面朝西。(板书“东西”)
师:两个字合起来变成了一个新词,读“东西”,“西”变成了轻声。
师:(手拿粉笔)这是什么东西?
生:粉笔。
师:“东西”在这里指物。你一回到家,小狗亲昵地扑到你身上,你会说:小东西,一边去。这里“东西”这个词指什么呢?
生:小狗。
师:“东西”这里指动物。家里刚出生的小妹妹十分可爱,我们会亲切地说:小东西真惹人喜爱。这里“小东西”是指?
生:小妹妹。
师:“东西”这里指人。“东”“西”原本各指方向,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了有另外意思的词语。汉字真奇妙,这一类的词语还有很多,愿不愿意再来看一个。
师:(板书“斟”)这个字读什么?
生:斟。
师:大家看,我左手拿酒杯,右手拿酒壶。(做倒酒的动作)我在做什么?
生:倒酒。
师:“斟”也就是往容器里倒酒的意思。(板书“酌”)
师:李白有句诗是“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饮酒,这“酌”是什么意思呢?
生:喝酒,饮酒。
师:两个字都和酒有关,那组合在一起是“斟酌”,还是“喝酒、饮酒”的意思吗?
生:“斟酌”是指仔细思考事情,文字是否适合或者可行。
师:两个各有意义的字组合在一起组成新词之后,意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引出课题
师:想不想再看一个?(板书“推”)
师:这个字读“推”,左边是提手旁,和手有关,我们来用手做做“推”的动作。(板书“敲”)
师:谁来表演敲门?(指名一位学生来表演)
师:大家真是有礼貌的人。请大家打开课本,看课后田字格里的“敲”字,描红三遍。
(学生描红,老师提醒注意写字姿势)
师:“推”和“敲”两个都是表示动作的字,合在一起变成了一个新词,我们一起读。
生:推敲。
师:“推敲”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这个词语什么意思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到写“推敲”意思的段落)(学生读课文,找到了第8自然段)
师:(出示: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让我们一起读,了解“推敲”的意思。
(学生齐读)
三、品味“早年”,推想故事
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推敲”这个词语还有一个小故事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谁来读第1自然段?从中你看出贾岛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贾岛是唐朝的一位诗人。
生:贾岛因家境贫寒,出家当了和尚。
师:贾岛一生都是和尚吗?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生:贾岛因家境贫寒,早年当了和尚,后来就不是和尚了。从“早年”看出来的。
师:带着你的理解来朗读课文。
(指名读)
四、“幽”字入手,为后文铺垫
师:从“早年”这个词推想文章内容,是一件什么事改变了贾岛的命运,让他还俗了呢?请大家自由读第2自然段。
(学生读书)
师:贾岛根据访友的经历,写了一首诗,叫做什么?
生:《题李凝幽居》
师:(板书《题李凝幽居》)“幽居”是怎样的居所呢?请你再读课文,标出有关“幽居”的句子。
(学生读书,标画句子)
生: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说明李凝的家很偏僻,不好找,可能在大山深处。
生: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说明周围很静。
师:贾岛敲朋友的家门会怎样敲?小鸟睡得如何啊?你又体会到什么?
生:轻轻的敲门声就能惊醒睡得很沉、很香的小鸟,说明周围的环境十分安静。
师:我们从《题李凝幽居》的第一句诗来看一看。(出示:闲居少邻并,草径人荒原。)这就是李凝家的周围环境,请你读一读,有什么体会?
生:李凝家周围邻居很少,很荒凉。
生:去李凝家的路上长满了草,说明很少有人走动。
师:这样一个偏僻的,宁静的地方就被称为“幽居”。《题李凝幽居》这首诗题目的意思,就是写李凝幽静的居所。现在你能不能把自己的理解、体会融入到读书中去呢?请自由练习。
(生自由练,指名读)
五、融情入境,表演感悟
师:贾岛访友不遇,触景生情,即兴写成了一首小诗,在返回长安城的路上,又发生了什么呢?请大家自由读第3自然段。
师:(出示: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请大家读读这句话,体会贾岛此时的心情。
生:贾岛心里犹豫不决,不知道用哪个字好。
生:贾岛苦苦思索。
师:你能读出贾岛犹豫不决的心情吗?(生读)
师:如果你写完文章,交给老师后,还想着文章中的词句吗?
生:想的时候不多。
师:贾岛却反复思考,斟酌诗中的一个字眼,你从这个地方看出贾岛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贾岛是一个精益求精的人。
生:贾岛是一个治学严谨的人。
生:贾岛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
师:我们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这句话。(生齐读)
师:能把诗写得押韵合辙就已经不错了,却还要为一个字苦苦思索。他是怎样思考的呢?请你找到句子读一读。
师:谁来演一演贾岛。
(一位学生走上讲台,眯着眼,做着“推敲”的动作)
师:大家看他有没有把“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演出来呢?
生:他做了推敲的动作,但是没有“吟哦”。
师:你能来演一演吗?
(这位学生一边做着推敲的动作,一边念着“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走来)
师:你的声音很洪亮,同学们注意,贾岛在“吟哦”,声音能不能这样大呢?请你再演一演。
(学生这次声音低下来,表演得逐渐到位)
师:大家想不想演一演?那大家来演长安城的人。大家看到这比比划划、念念有词的贾岛,你会怎么做呢?
(生做笑状)
师:(对演贾岛的同学)贾岛,你已经进长安城了,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长安城的人都笑话你呢,你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你怎么都不知道呢?
生:我在专心想着诗里的一个字,其他的我都没注意。
师:谢谢你,请回。请大家也回到现实中来,作为学习这篇课文的学生,你们笑话贾岛吗?
生:我们不会笑话他,反而应该佩服他。
师:你们佩服他什么呢?
生:他学习很专注,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
生:他写文章很认真,一点不满意的地方都反复思考。
师:请大家带着佩服的感情再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师:贾岛就是这样一个在治学上严肃认真,专注沉迷,精益求精的人,所以人们称他为“苦吟诗人”。他不是一次作诗一丝不苟,而是一生如此啊。
刘妙霞
10月22日下午第二节,我上了《猫》第一课时。上这节课,我主要是学习吉春亚老师“巧设阶梯,步步达标”。
首先,我根据本单元和本课的特点以及学生实际,课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贪玩、尽职、抓痒、稿纸、咕噜、屏息凝神、梅花、遭殃、彼此、任凭、逐渐、无忧无虑、性格、古怪、粗细各异、温柔可亲、变化多端、枝折花落、生气勃勃、天真可爱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3、了解课文用具体事例生动地叙述了大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的淘气可爱,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在出示猫图片,创设情境,引言入课之后,通过检查预习的形式,让学生开火车读,齐读,以读准这些生字:性 格 凭 贪 职 痒 稿 踩 梅 蛇 跌 撞 辟和“贪玩、尽职”等词语,并让学生说这些字中有哪些难记或难写,在堂上重点指导了性、凭、痒、撞几个后鼻音和多音字“屏、折”的读音和“凭”的写法。落实了第一个教学目标。
接着,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并在课文中找出能概括猫的性格特点的句子(各找一句话来形容大猫和小猫)。让学生找到了课文第一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和4段第一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再让他们读这两句,分别找出关键词:古怪、淘气,再用这两个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给他们“抓中心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学习方法。
然后,让学生分别找出猫的古怪表现在哪些方面(也是先找关键词)。然后在品句过程中(如:①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②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以及对比句子: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几个脏脚印。)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同时领悟作者“用具体的事实写出动物特点”的表达方法。与此同时,引导学生用“任凭”“非„„不可”说话,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这是这样,给孩子们搭了一个个的阶梯,一步步落实了第二、三个目标。
一位外国作家说过:“每个儿童都是一名诗人。”对这句话我深有同感,儿童极具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他们的心灵里,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天马行空般的奇思妙想,有着成人遥不可及的奇幻。他们在诗歌创作方面具备天资。所以在学习这篇诗歌的时候,我抓住课后那个带给人无限遐想空间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想画什么?”没想到此时的课堂沸腾了,小手举得像一片树林,学生们的回答非常精彩: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想在蓝蓝的天空中,再画一个地球,让越来越多的人住到另一个地球上;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想给没钱上学的小朋友画一座美丽的学校,让他们不用花钱就能快乐地上学;我想画一个绿色的家园,没有污染,让我们生活在蓝天白云下,呼吸新鲜空气;我想为盲人画一双明亮的眼睛,让他们都能看到美丽的世界;我想为庄稼画一只吃害虫的神鸟,保护庄稼;我想为没有水的地方画上一条河流,让人们都能喝到甜甜的水;我想为每个人都画上一双翅膀,让人们都能在蓝天上自由自在的飞翔;我想画一艘宇宙飞船,让我们到太空去探索宇宙的奥秘;我会给我们的学校画许多绿绿的树,五颜六色的花,使我们的校园像花园一样美;我要给孤单的小朋友画个小伙伴,让他们快快乐乐的生活 ……
孩子们的脑子里充满了无穷的想象力,孩子们的心灵里有着炽热的真情,孩子们的心里装着无数美好的愿望,孩子们的心最纯最美!美好的种子已在学生心中播下,我想不久一定有收获的。
【感知层次】
1.了解作者作品;
2.通过节选内容,简要了解湘西的风土人情。
【感受层次】
1.阅读作品,认识湘西的风景美、风俗美、人物美;
2.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感悟层次】
1.结合文本内容,赏析翠翠人物形象特点;
2.运用比较鉴赏的方法,加深对人物性格的理解。
教学重点
感受边城的风景美、风俗美和人物美,赏析翠翠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对沈从文先生的小说主旨的理解。
教学设想
教具:多媒体教学;
教学法:讨论法、点拨法与研究性阅读相结合;
教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听歌曲《等等等等》,感受情境。
【感知层次】
作者作品简介
沈从文(1902~1988年),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原名沈岳焕,湖南风凰县人。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蜜柑》、《八骏图》、《雨后及其他》、《月下小景》、《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篇小说集和《边城》、《阿丽思中国游记》、《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他的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与温爱。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性的精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
中篇小说《边城》完成于1939年,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代表作。《边城》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过湘西儿女翠翠与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人民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剧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个人的隐痛。故事发生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那里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70,仍很健壮,孙女翠翠15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感受层次】
一、感受湘西的风景美、风俗美和人物美
1.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投示风景图片。概括湘西风光的特点。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不仅为我们展示出一幅幅湘西边陲特有的清新秀丽的自然风光。
小结:清新秀丽的自然风光。
2.阅读文本,概括边城的民风民俗。
投示民风民俗图片。
小说中描绘了赛龙舟和舞狮子两件民俗,生动细致,动人心弦。
小结:淳朴美好的人文风情。
3.阅读文本,理解湘西的人物美。
投示图片。
小结:
天真纯洁的少女;
饱经沧桑的老人;
真挚善良的少年;
纯真善良的湘西人民。
二、理解小说主题
1.投示: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沈从文
2.分析:
(1)别人眼里的《边城》。
湘西世界是作者理想人生的缩影,是他现实与梦幻的交织。这梦幻难免与现实持有距离,但作者的目的似乎是从人性道德的视角,去透视一个民族可能的生存状态及未来走向。他是具有现代意识的作家,他在思索湘西常态的一面的同时,也在反思变动的一面。他一方面试图在文本中挽留湘西的神话,另一方面在作品中已经预见到“湘西世界”无可挽回的历史命运。 小说结尾写小城示范场的白塔在祖父死去的那个夜晚轰然倒塌。白塔显然不仅关系着小城的风水,而且已成为湘西世界的一个象征。塔的倒掉由此预示了一个田园牧歌神话的必然终结。在暴风雨之夜猝然倒掉又重修的白塔,象征着一个原始而古老的湘西世界的终结,和对重造湘西未来的渴望。
(2)作者心中的《边城》
对于农人与兵士,怀了不可言说的温爱,这点感情在我一切作品中,随处都可以看出。我从不隐讳这点感情。我生长于作品中所写到的那类小乡城,我的祖父,父亲,以及兄弟,全列身军籍;死去的莫不在职务上死去,不死的也必然的将在职务上终其一生。就我所接触的世界一面,来叙述他们的爱憎与哀乐,即或这枝笔如何笨拙,或尚不至于离题太远。因为他们是正直的,诚实的,生活有些方面极其伟大,有些方面又极其平凡,性情有些方面极其美丽,有些方面又极其琐碎——我动手写他们时,为了使其更有人性,更近人情,自然便老老实实地写下去。但因此一来,这作品或者便不免成为一种无益之业了。因为它对于在都市中生长教育的读书人说来,似乎相去太远了。
【感悟层次】
一、阅读第四章,投示相关语段,赏析人物形象。
1.翠翠一面注意划船,一面心想“过不久祖父总会找来的”。但过了许久,祖父还不来,翠翠便稍稍有点儿着慌了。
思考、明确:心理描写;表明翠翠对爷爷的信任和依恋,仿佛一离开了爷爷便不知何去何从,写出了一个娇羞可爱的小女孩形象。
2.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黄昏把河面装饰了一层薄雾。翠翠望到这个景致,忽然起了一个怕人的想头,她想:“假若爷爷死了?”
思考、明确: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这是翠翠的心事与惧怕,反衬着她对爷爷深深依恋。
3.老船夫即刻把船拉过来,一面拉船一面哑声儿喊问:“翠翠,翠翠,是不是你?” 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的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
思考、明确:语言描写;显示出翠翠调皮、活泼的一面。她不是真的生爷爷的气,只是表现出小女孩特有的娇气和顽皮,让人忍俊不禁。
二、拓展延伸:试把翠翠心理与以下诗歌的主人公心理相比较。
《诗经·郑凤·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汉乐府·上邪》
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和,乃敢与君绝!
赏析示例:
翠翠和以上两位女子相比,显得含蓄、羞涩,翠翠内心萌动的感情始终没有直接外露,连她最深爱、最依恋的爷爷也没有启齿。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和感情变化展示了翠翠微妙而复杂的内心世界。
【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边城》全文。
2.预习第二单元。
【板书设计】
边城
沈从文
清新秀丽的自然风光
淳朴美好的人文风情
纯真善良的湘西人民
主题: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作者单位:安徽省无为襄安中学)
一、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出了什么问题
1.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模糊。在我们在观摩各种级别的展示课、观摩课和优质课时, 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是这样一番景象:既有字词的学习也有全文的初步感知, 既有把课文读通读顺的要求也有对全文的深度解读, 一节课把全部课文上完了。在会场我们经常会情不自禁发出这样疑问:这是第一课时还是第二课时教学?这样设计小学生能消化得了吗?这样教学效果肯定是字词掌握不了, 课文也理解不透……一线教师百思不得其解, 于是出现了“乱花迷眼”的局面, 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相对固化。为了改变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定位模糊的局面, 有的学校和地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采取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化”, 教学模式相对“固定化”, 只解决了一些共性问题, 忽视了阅读教学中的个性问题。
二、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确立教学目标需要遵循什么规律
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的确立需要尊重学生实际, 遵循实际的生长规律和读书学习的规律。
1.要深刻认识到小学生的“小”字。我们小学语文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 他们学习语文的规律基本是按照“字——词——句——段——篇”的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进行的, 而且随着年级和年龄的增加, 对段、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逐渐增强。所以, 在阅读教学要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 遵循他们语文学习规律, 恰当定位阅读教学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2.要清楚认识到深度阅读的规律。我们读书一般可以分为如下有三个步骤, 一是读通、读顺句子。二是初步感知文章。三是细读理解。只有这样, 才能把文章学好, 记牢。我们的阅读教学就是引导学生深度阅读, 那么我们小学的阅读教学难道不应该遵循这样的学习规律吗?
三、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的如何确立
第一课时教学的有效实施应该有其合理的路径, 其首要问题就是要解决教学内容的确定问题。具体来说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的确立应该走好以下几步:第一步, 清晰第一课时的目标定位;第二步, 确定不同选文的第一课时教学价值;第三步, 明确“这一篇”第一课时的可为之处。以上三步走通, 才可能据此设计该文第一课时的抓手和路径, 即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三个步骤可以分别简称“定位”“定值”“定法”。教学策略的选择一方面依赖于教学内容的确定, 另一方面也制约着教学内容的实施。教学中, 不同年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文本特性也是教学策略选择的重要依据。
四、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教学应该做些什么
1.导入新课, 读题质疑。第一课时主要是帮助学生在扫清阅读障碍的同时, 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要向我们传达的心声、文意。从这个角度来看, 第一课时教学就是要解决初读和识字正音的问题, 解决怎样让学生一步步读出兴趣, 读出疑问的问题。中高年级的学生应当初步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 第一课时教学时需要对预习进行检查、反馈。同时, 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建构阅读话题, 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文本进行碰撞, 引发他们的疑问与猜测, 形成强烈的阅读期待。
2.初读感知, 学习字词。首先放手让学生试读,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从整体的形式入手的, 然后再到关系和结构的认识, 并逐渐逼近事物的本质。在初读的过程中, 我们一定要依据学生实际情况, 有目的地进行字词学法的指导,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还要抓住关键词句学习, 让初读扎实有效。
3.梳理脉络, 理清思路。阅读教学中“复述”和整体概括目标的落实尤为重要。在课文读通读熟的基础上, 教学的重点要放在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在读通读顺文章的基础上进行篇章的教学引入上, 通过给课文分段、概括大意, 来梳理文章脉络, 理清思路。针对不同的文本特点要有的放矢。同时, 还要抓住课始激起的阅读期望, 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内容, 解决一部分可以通过初读解答的问题。
4.写字教学, 强化练习。第一课时的识字写字中, 要重点指导难写、易错的字, 注重书写姿势和习惯的巩固和行款格式。指导书写时, 可以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忆生字的字形,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生字的间架结构再添资格中的位置安排, 要求写正确、写美观。当然, 在具体应用的时候应当根据教材、教者、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的变通。
【燕子第一课时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燕子专列(第一课时)教案09-25
小学《燕子》教学反思06-03
《桥》第一课时教学反思07-24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反思11-03
假如第一课时的教学反思10-24
雾在哪里第一课时的教学反思06-04
一年级《语文园地一》第一课时教学反思07-19
《燕子专列》反思07-22
三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燕子》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