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价格分析

2024-10-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蔬菜价格分析(精选8篇)

蔬菜价格分析 篇1

一、分析

入春以来,气候变化无常,对第一季度来说我市场蔬菜交易日渐活跃,呈 现供销两旺的景象,我市场信息部监测的60种蔬菜来看平均价涨幅度总体比去年同期上涨1.13%左右。

蔬菜价格下降反映比较明显,环比下降幅度较大的有:白菜35.7%、白萝卜20%,莲花白41.7%、大葱40%、蒜薹22.39%、花生23.08%、老姜32.26%、仔姜42.11%、三月瓜59.26%、泡椒21.57%、冬瓜29.03%、苦瓜53.33%、四季豆41.18%、毛豆角36.17%等。

上涨幅度较大有:莴笋166.7%、蒜苗26.3%、芹菜100%、红薯85.71%、土豆76.47%、香菇81.82%、西兰花32.2%等。

蔬菜同比总平均价上涨1.13%。去年蔬菜价格一直高位运行,今年初春蔬菜价格就高于去年同期,同比上涨较大的有:莴笋166.7%、蒜苗26.3%、芹菜100%、红薯85.71%、土豆76.47%、香菇81.82%、西兰花32.2%等。

下降幅度较大的有:白菜35.7%、白萝卜20%,莲花白41.7%、大葱40%、蒜薹22.39%、花生23.08%、老姜32.26%、仔姜42.11%、三月瓜59.26%、泡椒21.57%、冬瓜29.03%、苦瓜53.33%、四季豆41.18%、毛豆角36.17%等。

蔬菜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我省部分大棚蔬菜上市,货源比较充足。而部分蔬菜上涨的原因是:据了解由于春季我省部分蔬菜还未上市,现阶段我市场主要以外地蔬菜为主。而气候的变化影响了蔬菜的产量如云南今年气候就是一早一晚气温低,而中午的温度较高导致了温差的极大变化影响了蔬菜的生长周期部分蔬菜减产,这样当地收购价也就随着涨了起来。另外是由于自然灾害的影响如云南的旱灾,运输等经营环节成本增加是导致部分蔬菜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二、预测

蔬菜价格分析 篇2

一是适合种蔬菜的江河流域中冲积土壤减少。随着城市建设和房地产业的兴起,原涪江冲积土壤近333.33 hm2在5年间锐减到不足33.33 hm2,周边乡镇同样如此。沿江谷地带上万年冲积形成的优质沙土,具有土层深厚导致通气透水、降解土传病菌等优良特性,这些土地在呈几何积数地减少,迫使蔬菜向不适宜生长的丘区、山区转移,致使品种单一、产量低下、总量减少、品质不佳,土传病害严重,即使这样,菜价仍居高不下,小枧沟镇原来上千亩远销重庆、汉中的大葱地,在短短5年内荡然无存。

二是劳动力成本上升,种植人员技术水平低下。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青壮劳动力在农村短缺,种菜的劳动力成本80~100元/天,80%的种菜人凭感觉种菜,只种植常规的小白菜、莴笋、四季豆、葱、蒜等品种,品种单一,应市能力差。

三是农资上涨,成本增加,病虫防治难度大。现在肥料价格上涨,复合肥到户价3 888~4 300元/t,农膜14元/kg,杀虫剂、杀菌剂价格上涨。因为种植蔬菜的土地向丘区、山区转移,土壤通透性差,倒茬换茬困难,土传病害严重,农药杀菌剂施用量大增;由于丘区地域广阔,害虫寄主范围太大,防治困难,杀虫剂用量大增;加之运距偏远,增加了蔬菜的种植成本。

四是农超对接难度大、成本高,入超市难。根据调查和走访,农户生产出来的蔬菜要进入超市第一关是农残和食用安全,90%散户生产的蔬菜均无法承诺农残不超标,第二关是超市要交13%的商品增值税,第三关是要求长期供货,第四关是蔬菜保质期的风险由超市承担。现在应市时间、保质期偏长的品种如番茄、莲藕、瓜类、块茎类受超市欢迎。

五是蔬菜批发商和小贩操控蔬菜市场价格、涨价的随意性大。以尖椒为例,农户入市0.6元/kg,到批发商手中0.8元/kg。从小贩手中到百姓餐桌上就变成了1.6元/kg,种植几个月,不如小贩卖一夜。

六是外运蔬菜因运输油价上涨,距离偏远,运输费使蔬菜上涨15%~20%。

控制菜价主要有以下对策。

在城市规划建设的同时,把蔬菜基地列入规划中,而且是适合种植蔬菜的冲积土壤,从土地源头上严格控制过渡地向丘区等不适合种植的土壤转移,避免只有水泥森林的城市,而没有蔬菜基地配套。

选育保质期、应市期长的优良品种,如浆果、瓜类、块茎类易保鲜、耐运输的品种。倡导市民改变蔬菜的消费习惯,合理搭配,保证维生素和粗纤维的正常摄入。

城市土地价格与房产价格关系分析 篇3

[关键词]城市 土地 房产 价格 关系分析

The urban land price and real estate price relationship analysis

BaoXin Shanghai "yuan engineering investment consulting co., LTD.,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and price and house price relationship. Influence of house prices reasons are varied, the land price is only part of the costs of the price of real estate, the two really are closely linked, but not so simple as people imagine.

[key words] urban land real estate price relationship analysis

当前房价的极速上涨已经成为媒体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关于土地价格与房产价格的关系有多种观点,房产价格的迅速攀升,以及频频出现高达几十亿元土地出让金的“地王”事件,这些看似紧密相连的现象,使许多相当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都将房价上涨的情况与不断攀升的土地价格联系到一起。然而不动产业内人士却持有不同的看法,影响房价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土地的价格仅仅是房产价格成本的一部分,二者的确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么单纯。

那么什么是土地价格和房产价格呢?城市的土地价格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城市基准地价和宗地价格。城市基准地价是平均价格,用来反映城市某种用地类型的土地平均价格水平,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宗地价格是指某一时点某宗不动产交易达成的成交价格,受城市土地微观因素影响。本文分析的与房价相关的土地价格主要是指宗地价格,即开发商得到土地而付给政府的土地价格,也可以说是土地成交价。房产价格比较容易理解,本文所指房产价格是指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交易的商品房价格,但不包括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工业厂房等供需受到政府严格控制的房产价格。

另外,多数学者普遍认为影响城市土地价格的因素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因素。宏观因素对城市土地价格有普遍性、一般性、共同性的影响,简单说宏观因素包括政府的政策法规、经济发展水平、GDP、银行利率、城市规模等,其中政府的政策法规对城市土地价格的影响最重要。微观因素主要指土地个别因素、临近土地因素和区位因素。外国学者利用回归分析法对这三项因素进行分析的结果是三项之和可以在近80%的程度上解释城市土地价格的变化。

经我们对西方国家的调查,我们看到在大多数西方国家中,土地的所有权是与房屋所有权紧密相连的,即土地转让的同时地上房屋也一起转让,因此若地上房屋处于优良状态,可以卖很好的价格,那么一定影响土地的转让价格,这与我国的土地出让价格有很大的不同。我国的土地出让价格,也就是土地在招牌挂交易过程中形成的价格是由竞买方即开发商决定的,开发商的出价只要不低于政府的底价,且高于其他开发商出价,就可以该价格获取土地,所以在现行的土地招牌挂交易过程中,交易价格的主动权通常不掌握在政府手中。即使现在也存在政府通过评审开发商的详细开发规划,人为决定中标者,并不以出价最高者获取土地的现象,但是对多数依靠土地财政运作的地方政府来说,价高者竞得的规则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依旧不会改变。

从理论上讲,根据不动产估价的原理,具有投资开发或在开发的不动产估价适用于假设开发法。开发商以这样的原则确定拍卖出价。基本公式为:

开发完成后的不动产价值=待开发不动产价值+开发成本+管理费用+投资利息+销售税费+开发利润+购买待开发不动产应负担的税费。

根据市场需要,大多城市地方政府已经设立土地储备交易中心,因此开发商通过招牌挂形式得到的土地大部分已具有“七通一平”的条件,上述公式可以写成:

房产价值=成交土地价值+土建成本价+公司管理费用+投资利息+销售税费+开发利润+配套费+土地以及配套费应负担的契税。

熟地价值即开发商估算的扣除利润、销售费用、资本成本后成交一宗地出的价格,可以看到,在这个公式中,不动产价值基本由不动产开发完成后出租出售的获利状况来决定,估算时取决于开发商对未来市场的预测和信心;开发成本、投资利息、销售费用、销售税费基本上属于已知部分;而销售利润则取决于开发商的要求,简单来说越是大型地产公司,越是大宗土地出让交易,开发商预期的利润就越高,因为公司对自已的成片开发运作能力已经有了足够的信心,且大宗土地的交易也容易开发为高端的不同类型的不动产组合,例如大型居住社区,或者综合商业用地,而这些都要比未形成规模的单一的楼盘获利能力高许多。

近几年中国的经济高速运行,国内地产商争先恐后上市融资,扩大企业规模,资金实力日益雄厚,以土地为题材的上市公司一旦获取某热点地区的“地王”,便迅速出现光环效应,狂热的股民便会孤注一掷,再次抬高公司身价。这使公司再次增发、扩股,高达30倍甚至50倍的市盈率使股价也迅速上涨,转眼间公司就可以付清高额拿地的费用。所以,开发商之所以在土地交易市场上一再抬高对土地的出价,增加开发成本,根本原因在于公司的股东对未来市场形式的看好,即使是在土地拍卖交易中楼面价格已经远远高于周边已建成的房屋单价的情况下,人们仍然愿意相信中国经济的增长可以推动房价的不断上涨,总有人为虚高的房价买单,相信自己可以从中获取更多的利益。也就是说,现在房地产开发商的游戏规则已经发生了改变,过去的出价是根据单个项目投资回报率来决定,而现在又加上了对未来房价的预期,更多的是对风险的测算。当宏观经济形势给开发商暗示,只要有地就会带来超额利润的时候,那么土地就不再是普通的成本的一部分,而是公司运转的基础,是股东利益的根本,因此土地价格的急剧上涨也不再能用一般的成本理论来分析。用高价拿来的土地只能用于开发更高级的房屋,对周边房屋价格也产生了带动作用,人们往往看到的是地价房价不断循环上涨。

地价和房价的关系看似简单的成本价格与产品价格的关系,然而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却是严格的土地垄断,开发市场充分竞争,作为土地供应垄断方的政府只能限制最低价,却没有定价的权利,只能根据开发商的报价来出让土地。而流动性过剩的经济现实让众多的投资热钱涌入房地产行业,对房地产开发的获利普遍看涨,刺激了作为利润来源的土地价格的上涨。

总而言之,房屋的保值增值能力使日益富裕起来并热衷于投资的人们,将房屋视为了投资的第一要选。大中城市的不断扩张和中小城市的极速城镇化进程导致住房总体上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两种因素的综合导致房价还在迅速上涨,而土地作为房屋的承载物和存在的前提,同时又具有区位上的不可复制性和稀缺性,导致价格上涨的速度甚至超过房价也就不足为奇。

焦炭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篇4

焦煤价格波动的基本因素是市场供求关系,其他因素都是通过影响供求关系来影响价格的。

市场供求关系

焦炭是煤炭加工的产成品,也是钢铁生产的原材料,三者构成了一个紧密相连的产业链。其中,煤炭市场是焦炭生产的原材料供应方,钢铁市场是焦炭产品的需求方。作为链接上游煤炭市场与下游钢铁市场的纽带和桥梁,焦炭市场既受到上下游产品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上下游市场。焦炭的上游产业主要有煤炭企业和焦炭冶炼企业,下游产业除钢铁生产企业外还包括有色金属冶炼企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化工企业等等。

焦化行业属于传统的资源依赖型行业,和煤炭、钢铁行业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关系到能源生产,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环境保护、资源浪费问题突出,因而该行业经常和煤炭、钢铁行业一起受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管制。中国的炼焦煤市场与焦炭、钢铁等市场有着高度的正相关关系,即钢铁市场兴旺则焦炭和炼焦煤市场火热,钢铁市场低迷则焦炭和炼焦煤市场冷清。人们从炼焦煤价格、焦炭价格和钢材价格三者之间的关系不难发现“水涨船高”的正相关性。在供应量偏紧而需求量大增时,钢材价格上涨必然带来焦炭价格上涨,焦炭价格上涨必然带来炼焦煤价格上涨,反之亦然。

我国焦炭的供应方主要集中在上游产品煤炭的生产区。需求方主要为钢铁企业的聚集地,焦炭生产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其上下游产业的分布特点。在我国的煤炭主产区如山西、陕西、河南、河北、黑龙江等省集中着大量的焦炭生产企业,这些省份也是我国焦炭流出量最大的地区。我国产钢最多的省份是河北、江苏、辽宁和湖南,这些省份同时也是焦炭的主要消费区和净流入区。

焦炭库存

库存状况是供求关系分析的一个重要指标。生产、贸易、消费者主要是根据焦炭价格的变化和自身的库存能力来调整库存。库存是分析焦炭价格趋势的重要指标。比如,占全国焦炭出口80%的天津港,已成为中国出口焦炭价格的风向标。

焦炭进出口

分析焦炭供求关系,要关注中国焦炭的进出口情况。由于焦炭出口价格基本上与国内价格联动,同时配额数量也起到关键作用。

国家政策变化

国家政策对价格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政府关闭了很多小煤窑,煤炭供应依然会偏紧,所以煤价还会涨,煤价的上涨必然推动焦炭价格的上涨。国家进出口政策,尤其是关税政策是通过调整商品的进出口成本从而控制某一商品的进出口量来平衡国内供求状况的重要手段。此外,山西省大规模整合煤炭产业、国家调整出口关税税率都是推动焦炭涨价的因素。各省加快淘汰焦化落后产能也会使供应趋紧。

宏观经济形势

焦炭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其需求量与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经济增长时,焦炭需求增加从而带动焦炭价格上升,经济萧条时,焦炭需求萎缩从而促使焦炭价格下跌。在分析宏观经济时,有两个指标是很重要的,一是经济增长率,或者说是GDP 增长率,另一个是工业生产增长率。宏观经济的发展周期、景气状况,经济发展趋势、汇率变动等,对于焦炭价格变化,也是需要了解的背景资料。

市场心理波动

如何做钢材价格分析 篇5

分析好市场必须要对市场主体理清关系,同时深入细致的分析好影响市场的宏观、微观因素及市场内在运行的价值规律。

(一)、市场主体:钢厂、钢材经销商、钢材终端用户

1、钢厂:地理位置、影响地区、年产量、主要产品、主要运输渠道(原材料、成品)、营销网络(联系方式)。钢厂自营渠道的形式主要有:销售办事处、销售分公司、商家参股经营、独立子公司等几种。

2、钢材经销商:(建材类、板材类、型材类、管材类、优特钢)代理产品、营销网络(分支机构)、联系方式、主要联系人。中间商渠道的发展经历的阶段主要有:代销与联销、质押代理、代理商制、厂家合资经营等等。

3、钢材终端用户:建筑商(项目部)、房产开发商(项目部)、机械制造厂、拔丝厂、电缆厂、钢绞线厂、市政工程公司加工厂、铁路轨枕加工厂、各单位基建处、造船厂、汽车制造厂、锅炉厂、重型机械厂、桥梁厂(名称、电话、联系人)。直供用户一直倍受钢厂青睐。各钢厂不惜九牛二虎之力,不断提高直供用户的比例。在对直供用户的服务模式上也不断改进,如建立配送中心,执行适时供货等等,有的钢厂还直接成为重要直供用户的参股股东。

(二)、市场分析步骤:确定目标市场、确定市场主体、确定影响市场的宏观、微观因素及相关行业变化。

(三)、目标市场的分析:分类、定位、影响

分类:按批发层次分:一级批发市场主要集中在钢厂所在地、省会城市主要的储运仓库、沿海重要港口城市;二级市场主要集中在公路、铁路交通枢纽、省界交通便利的城市;三级市场主要指小的具有专项影响力的服务当地的市场。

(四)、影响该市场的钢厂

西安:酒钢 首钢 龙钢 海鑫 八钢 邯钢 安钢 太钢 包钢

北京:首钢 唐钢包钢邯钢 天钢 承钢 宣钢 新兴铸管敬业 本钢 太钢上海:宝钢 沙钢 武钢唐钢 梅钢 沪宝 济钢 马钢 萍钢 鞍钢 本钢 上钢一厂 海鑫 信钢南钢

(五)、影响市场因素:

1、宏观因素: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兼并重组、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淘汰落后)、环保政策、钢材生产的上游(水、电、煤)、运输政策、下游产品标准、产品新要求

2、微观因素:市场库存、钢厂调价、钢厂检修、资金、心理预期、运费调整、天气变化、周边动态。

3、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是在分析钢材价格走势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供需关系一定的情况下,钢厂、经销商、终端用户的心理预期与相互博弈决定着钢价的走势,这如同股市,追求的是利好和利空因素,当市场利好因素多时,钢价会呈现上扬趋势,钢材市场处于盘整期时就是在积累上涨动力,待利好因素多时再度破发。反之,当钢材市场上的利空因素多,也就是说有太多的不利因素,则会呈现下跌趋势。“买涨不买落、追涨杀跌”是心理因素的主要体现。

4、突发因素:在分析中还应多关注一些突发性事件,突发事件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说去年的姜家营变电站事故,南方的“冰灾”,四川“震灾”(山西“黑砖窑”)等事件,这些不可抗力因素会造成市场的供需关系的变化,从而影响钢价走势。

5、信息化加快因素: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加强,信息行业对钢市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占有一定的份额。钢铁信息行业通过发布相关信息来影响着经销商的心态,进而影响其决策。当钢材市场走强的时候,信息业的推波助澜,会使钢市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

(六)、市场分析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 供需关系是分析中的最基本的因素。货少价扬,物以稀为贵,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懂的道理。钢价上涨有两种形态,一种是成本推动型的上涨,一种是需求拉动型的上涨。成本推动型的上涨,是一种被动的上涨,由于成本的增加,如铁矿石价格的暴涨,煤电供给的紧张,以及自然灾害方面的影响,使得钢厂与经销商不得不通过提高价格来转嫁成本。而需求拉动型的上涨才是价格上涨的最好形态,如西部大开发,铁路高速路房地产等,需求的旺盛才能保持钢价的高位走稳。

(七)、钢厂调价与市场价格的关系:

一般的,在钢材市场上,理论上讲:钢厂调价与市场价格是联动的,钢厂调价与市场价调整的幅度是一致的;但是实际上市场价格与钢厂调价是不一致的。钢厂调价与市场价一致的前提是假设市场上只有钢厂与一批代理商,钢厂的产品供不应求,在钢厂大门口,钢材经销商就卖给钢材终端用户;这种假设的前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是不存在的,因为钢厂、经销商是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竞争合作关系,都是利益的主体,经销商有时代理不是一家产品,钢厂又是在一个地方不是只有唯一的代理商,同时钢厂与钢厂、经销商与经销商之间的竞争,导致钢厂与经销商的在特定的市场会采取不同的营销组合,每个经销商的实力与库存多少不一样,这样从供应链上讲钢厂调价与市场价的调整幅度就不一样;

当然,由于钢材价格受钢材价值的决定,并受市场供求的影响,市场价格走势就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市场库存少,需求增大时,开始市场开始涨价--钢厂涨价--经销商涨价--钢厂在涨---市场供大于求时--市场价格稳定(不涨就开始降)--经销商开始降价---钢厂降价---市场再降---市场供应小于需求--市场价格就稳定--等周而复始,这只是简单的模式,市场是多变的,市场信息是不对称的,钢厂、经销商的实力与库存不一样、各个销售区域的销售政策也各不相同,等等因素导致,钢厂调价与市场价格调整的幅度不一致:涨价开始时钢厂价格调整幅度要小于市场上涨的幅度,涨到一定的程度,钢厂涨价市场不涨价,市场价格开始有回落。

绿色农产品价格分析 篇6

21世纪,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面临资源与环境的严峻挑战。一方面,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少。另一方面,资源使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加剧。实现无公害、高质量为目标的绿色农业经济将成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价格杠杆在经济杠杆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同样绿色农产品价格问题是绿色农业经济的核心问题,是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

一、绿色农产品价格的构成分析

(一)绿色农产品的含义。绿色农产品指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无公害农产品为基础,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为发展方向,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农产品。它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绿色农产品必须出自优良生态环境,即产地经监测,其土壤、大气、水质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要求;二是绿色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必须执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即生产过程的投入品(农药、兽药、肥料、饲料、食品添加剂等)符合绿色食品相关生产资料使用准则规定,生产操作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要求;三是绿色农产品必须经绿色食品定点检测机构检验,其感官、理化(重金属、农药残留等)和微生物学指标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四是绿色农产品包装必须符合《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要求,并按相关规定在包装上使用绿色食品标志。

(二)根据定义对绿色农产品价格构成进行分析。绿色农产品价格要求企业在定价时把资源本身的价值作为价格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比传统农产品多考虑了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因此一般说来绿色农产品价格高于一般农产品价格,其主要构成为:

1、由于绿色农产品在生产开发中注意到其外部性问题,因此其价格包括在产品的开发生产过程中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而增加的生产环境成本。在产品开发中,因增加或改善环保功能而支付的研制费用;在产品制造中,因研制对环境和人体无污染的绿色农产品而增加的工艺成本或引进环保设备的成本。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企业往往由于成本太高面临停产或减少污染物排放两种选择,一般企业只要有可能就不会选择停产,这时企业就必须对原有的生产工艺或设备进行改造以减少污染物排放或引进先进设备,总之都会使企业增加生产成本。

2、使用新的绿色原料、辅料而可能增加的资源成本。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消费目标不在只是生存,而是健康、安全、舒适及和谐发展,消费者更乐于使用天然的不含添加剂和化学污染物的产品以及在生产和使用中不会给环境带来不良影响的产品,而生产者生产的目的就是满足需求,这样它就必须减少使用可能造成污染的原料或使用新的绿色原料、辅料等。从而造成其生产的产品的成本的增加。如那些按照绿色蔬菜生产标准生产的蔬菜产量明显比在按照无公害标准生产的蔬菜产量低。

3、使用绿色认证绿色标志而造成的费用。许多企业把使用绿色标志作为扩大销路的手段,以此向消费者表明该产品或服务从研制、开发、使用到回收利用等整个过程均符合环保要求。而绿色标志的使用要付使用费用并且要有严格的要求和审查程序,这些都将提高产品成本,如绿色食品追求天然品质,都需要经过多重机械加工和理化检验,拿蔬菜来说,至少要经过检验、净菜、选择、包装等多道工序;而大米,至少要经过除杂、除石、除糠、色选等八九道工序。

4、从销售环境来看,由于使用绿色包装进行绿色市场营销而增加的费用。绿色农产品在销售过程中,必须进行绿色包装,在经认证的绿色市场上销售,考虑销售环境的外部性,同时开展宣传活动,提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要花费大部分费用。

二、绿色农产品价格实现条件及障碍

绿色农产品价格的形成是在市场中形成,在市场中得到检验和修正。下面从正负两方面来分析我国绿色农产品价格的实现问题。

(一)实现绿色农产品价格的有利条件

1、绿色农产品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国内看为了实现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农业,要求企业生产绿色农产品。

2、生产绿色农产品是各国进口的要求。据美国“商务报社”报道,环保市场将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结构调整后的四大市场之一。绿色农产品在未来世界市场上具极大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其中绿色食品的开发前景尤为广阔。发达国家消费的绿色食品大部分依赖进口,所以绿色食品成为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德国、荷兰、英国每年进口的绿色食品分别占其自己食品消费总量的60%、60%、70%。价格比常规食品高20%~30%。而我国目前绿色农产品远远不能满足国外市场的需求,因此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农产品可满足人们多功能的消费。绿色农产品具有较大的需求收入弹性,这意味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增长,绿色农产品的需求量将会有明显的提高。据欧共体1992年的调查,82%的德国人和62%的荷兰人在超市购物时都会考虑环保问题;66%英国消费者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来购买绿色商品;84%的美国消费者愿意购买用环保农业生产方式生产的蔬菜和水果。多种统计数据表明,世界需求正向环境友善产品(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不产生污染或产品进入消费过程后不对环境污染和破坏)加速转移。由于绿色农产品不仅能满足人们物质需求,还能满足人类精神和内在生态方面的需求,因此其需求潜力很大。

(二)绿色农产品价格实现的主要障碍分析

1、绿色农产品由于要改善环境,同时受到小生产者的约束,费用高于一般农产品成本。目前我国绿色农产品生产者的环境投入不仅包括改进自己的生产开发的环境成本,还包括改善他人对自己生产造成的不利环境成本。即企业由于引入新的原材料、购买清污设备用于清洁加工和清洁技术的投入而增加的成本,由于取得绿色认证和为打击假冒伪劣的绿色农产品而进行的销售环境成本等,必然加大绿色农产品的价格。如普通大白菜0.42元/公斤,绿色大白菜5.8元/公斤,绿色香菜7.8元/公斤,普通香菜1.9元/公斤,与普通“裸菜”相比价格高出3-4倍,是无公害类农产品的1-2倍。如果绿色农产品价格小于这些生产成本,这些生产成本就得不到补偿,企业的再生产无法进行下去,消费者的需求就无法满足。

2、市场准入及其监管成本高。据预测,绿色产品在未来十年将主导世界主要工业市场。绿色产业是21世纪最具有魅力的“朝阳产业”,发达国家一般占2%,而我国绿色市场仅占市场的0.1%,我国绿色市场还有待于发展。我国加入WTO后不断受到绿色壁垒的影响,2000年7月欧盟提高了茶叶的检测标准,从原来的26种农药检测标准增加到62种,部分农药残留标准提高了100倍以上。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也提高了对我国茶叶的检测标准,受此影响广东省茶叶 出口大幅度下降。2002年1~4月茶叶出口数量为7111吨,金额为1065万元,同比下降14.25%和11.44%,日本将从中国进口的大米的农药残留量从原来的56项增加到104项。绿色农产品的价格比一般农产品的价格高,利润大,我国对绿色产品的宣传不够,消费者很难辨别真假绿色农产品,一些不法分子制造假绿色农产品,谋取暴利,再加上目前我国对绿色产品的法制不完备,从而使治理很难,需花费的成本很大。

3、绿色农产品的消费不仅受到信息的影响,还受到消费能力的限制。在我国,消费者绿色意识尚属初级阶段,调查显示,消费者对“绿色商品”的概念认识上,选择“绿色商品”就是“无损害身体健康”的是选择“无损环境”的1.2倍,是选择“能耗低”的1.8倍。同时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部分还不是很高,再加上人们的消费习惯不是一时就能改变的,因此存在一定的难度。

4、政府支持力度不足。在我国现阶段,政府在政策、法律、法规上对提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政府应为绿色价格的顺利进行在税收、价格等方面给予优惠鼓励等,同时政府的引导作用及加大环保与治理力度等都对绿色价格有很大的影响作用。而政府在以上这些方面支持的力度不够。

三、保护绿色农产品价格正常进行的对策

实现我国绿色农产品价格面临着一系列的障碍,那么如何保证绿色农产品价格正常进行,则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企业要转变观念,从小生产转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从而减少环境成本。从传统营销观念转换到绿色营销观念是关键,坚持“污染者付费”和“资源有偿使用”的原则,增强环保意识,坚持长远观念,培育环保市场。企业必须改变以往小生产者的地位,联合起来进行规模化生产,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性能,尽可能降低产品成本,使绿色农产品价格在市场上正常进行。

(二)政府要加大绿色市场建设,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降低市场监管成本。比如制定许多环境标准、法律等,缩小绿色价格与非绿色价格之间的成本和价格差距,使市场上价格竞争由绿色价格与非绿色价格竞争转变为绿色价格之间竞争。限制不合理的过高价和过低价,打击假冒伪劣的绿色农产品,同时大力宣传,发挥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体作用,对污染者予以监督,以保护消费者利益,防止恶性竞争。目前尽管人们的环境意识在增强,但总体来看无论企业还是消费者都不能适应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的需要。政府要加强宣传和立法力度,维持绿色市场的秩序,使绿色农产品价格最终得以实现。

(三)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提高人们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能力。目前最重要的是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生产力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富裕了,才能追求更高的消费。否则即使人们意识到要消费绿色产品,但其消费能力达不到,还会消费比较便宜的一般农产品。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自觉消费绿色农产品,改变以往的消费习惯。

蔬菜价格分析 篇7

城市居民刚经历完春节期间的蔬菜价格暴涨, 正感叹豆角、青椒居然能涨到每斤8元的时候, 新闻媒体却突然曝出河南、山东、山西等蔬菜种植基地的多种蔬菜价格陡降到每斤0.1元以下, 而且大量滞销的新闻。随着这一新闻的报道, 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 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去缓解菜贱伤农和菜贵伤民的措施。央视的《经济半小时》栏目组也将目光对准了蔬菜物流成本顽症, 认为造成蔬菜零售价格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就是物流成本过高造成的。个人认为这只是其中一方面, 因为既然是物流顽症, 说明这些物流成本这么多年一直就存在, 最近一年除了油价突破历史高位之外, 其他并无变化, 所以造成目前这种蔬菜产地价格陡降滞销和城市蔬菜零食价格居高不下同时并存的主要原因还是最近几年的房地产价格暴涨造成的恶果。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推动了社会价格体系的全面上升, 导致了蔬菜零售价格居高不下。

(一) 土地价格大幅上涨, 使城市近郊的蔬菜种植机会成本上升

近几年随着房地产价格的暴涨, 城市近郊的土地价格也上涨到了一定的高位。以北京六环附近的昌平、顺义、房山三个适合蔬菜种植区县的土地价格为例 (见表1) , 每亩卖地平均收入均在220万以上。如果同样的土地用来种卷心菜, 每亩产量8000斤, 每斤按零售价1元来计算产值, 从播种到成熟周期最短为133天计算, 每年能种两茬, 这样一年种卷心菜每亩地年产值为1.6万元, 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70年的总产值为112万元, 只有房地产开发的50%。另外, 种菜的利润率比房地产的利润率低很多, 而且种菜的农业税为零, 房地产开发的综合税率在30%以上。在这样的巨额利益驱动下, 地方政府和土地使用权所有者都有很强的房地产开发冲动, 必然选择将大量的城市近郊菜地变为商业地产。据央视去年调查显示, 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大型蔬菜批发市场中本地菜的供应量占每天销售量的15%以下, 并且呈下降趋势。蔬菜种植已经转移到更偏远的地方, 这样必然加大了蔬菜的物流量, 使城市蔬菜消费价格中包含的的物流成本上升。

注:该表数据是根据北京市土地储备中心公布的土地市场成交一览表计算得来。

(二) 住房价格上涨, 使蔬菜经营者的劳动力成本上升

目前, 中国的蔬菜零售模式还是以大量的小商小贩经营模式为主, 并且大多数的零售经营者都是外地务工人员, 受卖菜零售地点和经营时间限制, 都要居住在城中心地区。2000年北京市4环附近的最低房价为3000元, 如果购买一套60平米的房子的总价款为18万元, 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情况下, 70年的平均每月住房消费为214元, 租一套同样面积的住房月租金为800元。2010年, 四环的房价已经上涨到最低28000元每平米, 如果购买一套60平米的住房需要168万元, 在不考虑贷款利息和资金时间价值的情况下, 每月的住房支出为2000元, 与2000年比上涨了8.35倍, 如果是租住同样面积的住房是3000元每月, 比2000年上涨了2.75倍。在外地卖菜经营者中购房的比较少, 租房的多, 这样每月多出的2200元的房租就意味着要摊销到每月的卖菜成本中, 假如每天销售100斤菜, 每月按30天算, 每月销售3000斤菜, 每斤菜的成本上升了0.73元。这一结果已从房租越贵的中心城区菜价越贵的现象中得到印证。

(三) 商铺 (零售摊位) 租金上涨, 使蔬菜经营者的固定成本大幅上升

随着房地产价格的暴涨, 位于城市社区附近的原有农贸市场土地已经逐渐转变为商业地产, 剩下的农贸市场即使没有改变用途, 但摊位费的租金也是一直在上涨。原宣武区某大型菜市场在2007年市场改造前, 摊位租金大约是600元/月, 但在改造后, 月摊位费超过了千元。摊主不得不提高蔬菜价格, 以应对增加的经营成本。仍然按照1000元的月摊位费计算, 每月销售3000斤蔬菜的平均成本为0.33元/斤。

(四) 蔬菜经营固定成本的上升导致经营者选择经营品种时“弃贱选贵”, 出现了菜贱滞销

由于住房成本和摊位租金成本的上升, 使蔬菜零售经营者的固定成本大幅上升, 而这些零售的蔬菜还需要大量从距离遥远的外地运入, 蔬菜物流的成本一直就居高不下, 这样蔬菜零售商和蔬菜物流经营者都面临很高的固定成本, 因此必然逼迫蔬菜经营者在选择经营品种时出现了“弃贱选贵”的趋势。先来分析蔬菜零售商, 按照前面假设, 每月销售3000斤蔬菜, 由于居民消费蔬菜数量的固定性, 这样的销售量基本上是每日保持稳定的, 假设销售蔬菜的平均利润率为10%, 其每月销售单价为0.50元、1.00元、1.50元、2.00元、3.00元蔬菜的利润分别为150、300、450、600、900元, 可见在销量固定的情况下, 经营越贵的菜, 经营的利润越高, 才有可能赚回每月的房租和摊位费。再来说蔬菜物流经营者, 用卡车运输一车卷心菜按最高的20000斤计算, 收购价格0.10元, 这样一车的采购成本为2000元, 按照400%的价格, 即0.40元/斤在销地批发, 按10%的利润率, 其利润总额为800元;如果他去运输比较贵的青椒, 收购价格为1.00元每斤, 到销地后按1.5元的批发价格销售, 加成率为50%, 仍然按10%的利润率计算, 其利润为3000元, 如果收购价格是2.00元斤, 按2.50元批发, 加成率为25%, 但其利润为5000元。可见菜价越高, 蔬菜物流经营者同样时间内运输一次的利润越高, 这就必然出现了, 哪里的菜越便宜, 蔬菜物流经营者和零售者都放弃经营, 该品种产地就越滞销, 而城市居民的餐桌上总见不着廉价菜和产地的滞销菜。相反越贵的反而经营者越有积极性。

二、加强房地产价格调控, 切实降低蔬菜经营者的经营成本以降低菜价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真正让菜价在最后一公里高涨的主要原因不是物流成本而是房地产价格暴涨造成的, 因此首先要想办法降低蔬菜经营者的住房价格和摊位租金。一方面是政府必须下决心, 将房地产的调控目标由稳定调整到降价中来, 其次是严格执行每次的调控措施, 避免出现越调越高的现象。但考虑到土地的稀缺性, 房地产价格长远来说肯定是上升的, 因此当前及以后的房价水平, 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切实降低菜价:

1.将城市社区附近的蔬菜销售用房纳入到社区公共用地规划中, 实行低租金或零租金使用。新建小区要求开发商如同物业和居委会用房一样必须建设小区配套的蔬菜销售用房, 建成后移交给居委会或业主委员会管理;对于已建成小区, 可以采用政府收购或配建模式来提供社区蔬菜销售用房, 该房屋可以纳入到廉租房进行管理, 或者交由居委会管理。

2.从社区低保户或廉租房住户中选择有一定经营能力的居民来经营社区蔬菜销售。经营资格需要在社区中进行公示。接受社区居民监督。如果本社区无人愿意经营, 则从外招商, 招商时遵循蔬菜批发价格加成率低者得之的原则, 招商者可以租住廉租房。

3.蔬菜零售价格实行最高限价销售, 同时要限定经营品种必须以大众菜为主。根据社区距离蔬菜批发市场的距离和销售量来确定加成率, 销售价格=每日蔬菜批发市场发布的批发价× (1+加成率) 。每年年底根据社区居民对经营质量的满意程度和周边蔬菜价格的比较来考核经营者, 决定是否续签合同。

4.政府可以从税收减免方面来扶持蔬菜经营者开展蔬菜的集中配送和社区直营模式。这种社区直营可以成为农超对接模式的延续, 但不能像目前一样大力倡导农超对接, 超市经营蔬菜的成本并不低, 同时如果大范围实行农超对接后, 蔬菜经营反而从现在的完全竞争走向垄断经营, 必然带来低效益, 价格是稳定了, 但不是稳中有降而是稳中见升。

三、合理规划用地, 增加蔬菜种植面积, 降低蔬菜的物流量

(一) 对城市郊区的产业重新布局, 增加城市郊区蔬菜种植面积

遵循以城市为中心的农业生产环状布局规律,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 大中型城市周边郊区要划定一定区域的一环来种植蔬菜, 以叶采和浆果类为主;二环以瓜果类蔬菜和奶牛养殖为主;三环以外以块根类蔬菜、水果为主, 偏远山区以干果为主。改变目前以城市为中心摊大饼, 主要布局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的都市扩张模式。应将工业发展和城市人口规模及土地面积结合起来综合考虑, 在一个城市周围留足一定比例的农业用地。通过建设卫星城的模式来解决工业用地需求, 在卫星城周边同样要遵循以卫星城为中心的农业生产环状布局规律。但让这样做的前提是改变对地方政府领导的考核指标体系, 注重地方发展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 实行屋顶改造农田, 种植蔬菜, 增加蔬菜种植面积

几年前国内兴起了城市屋顶绿化, 但实施进程缓慢, 究其原因, 主要是屋顶绿化主要是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差, 也很少有居民到屋顶去观光。但如果将屋顶改为菜地, 低价租赁给居民种菜, 必然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仅低成本地就近解决了一部分家庭的蔬菜供应, 同时还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应和满足城市居民在自家楼顶过田园生活的需求, 从而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因此对于新建建筑, 施工前必须将建筑用地的表层土壤先收集起来, 等建筑完成后, 屋顶必须有给排水和棚架设施, 并进行相应的防渗和防风处理, 同时将原来的表层土壤运送到楼顶, 屋顶的蔬菜大棚和房屋一起验收交付业主。对于已建成建筑则在政府补贴下鼓励企业进行改造, 前提是政府要让科研单位先做实验, 制定出可行方案后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程萱.衢江区农业产业布局初探[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09期

[2]詹国枢“菜贱伤农”咋变“菜贵伤民”了呢人民网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4654151.html.

蔬菜价格分析 篇8

摘 要 以大豆、玉米、小麦和早籼稻4种常见的农产品为例,通过相关性分析、基差分析、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研究我国农产品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动态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4种农产品的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具有高度相关性,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起到了降低波动和稳定价格的调整作用;大豆和玉米具有长期均衡的关系,而小麦和早籼稻没有,但是短期均不存在着协整关系。期货与现货价格相互作用、影响,大豆、玉米和早籼稻的合约表现均为期货价引导现货价,只有小麦的期货价与现货价之间不存在因果引导关系。

关键词:农产品;期货价格;现货价格;动态关联

中图分类号:F224;F323.7;F724.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1--03

近年来,农产品价格在全球范围内波动严重,主要表现为波动幅度大、波动时间长、涉及面广,从而引起了世界各国纷纷的关注。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和抵御风险的功能,因此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存在对农产品价格的波动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1]。1990年,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的建立,这是我国第一个期货市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期货市场逐渐趋于稳定和完善。

将期货市场的功能进行有效的发挥可以规避市场风险,并且提高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核心竞争力,本文选取我国主要的4种农产品,分别是大豆、玉米、小麦和早籼稻,利用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分析了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关联性,在实证分析中,主要探讨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探究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检验4种农产品的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是否存在着长期均衡、短期动态关系;二是探究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检验4种农产品的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是否存在着因果关系。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运行机制的对策和建议[2]。

1 样本数据选取与实证分析方法

1.1 样本数据选取

本文选取了大连商品交易所(DCE)2009年8月27日-2014年10月31日,大豆和玉米的期货、现货指数日数据;郑州商品交易所(CZCE)2009年8月26日-2014年10月31日,小麦的期货、现货指数日数据;郑州商品交易所(CZCE)2009年4月20日-2014年10月31日,早籼稻的期货、现货指数日数据(以上数据均来源于中华粮网数据中心)。

1.2 实证分析方法

为了全面地探究4种农产品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的变动关系,本文首先对各序列进行描述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基差分析,探究期货与现货之间的相关程度,接着进行ADF检验以进一步确认序列的平稳性;然后,利用var模型的Johansen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检验了农产品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关系,以判断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最后,利用Granger因果分析检验了4种农产品期货价与现货价之间的因果引导关系,以判断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3-6]。

2 实证结果分析

2.1 变量的基本描述与平稳性检验

分别对4组样本数据序列的描述性统计量进行汇总之后发现,4种农产品中大豆的期货和现货的平均价格均最大,玉米的的期货和现货的平均价格均最小,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农产品中大豆的价格较高,玉米的价格相对较低。而4种农产品的平均期货价格均高于平均现货价格,说明了国内的农产品金融市场较为所被看好。从标准差可以看出,期货价格中大豆的波动性最大,小麦的波动性最小,现货价格中大豆的波动性最大,玉米的波动性最小。由偏度系数可以看出,大豆和小麦的现货价格出现正偏态,其他的期货、现货价格都是负偏态,且偏斜程度最大的是大豆期货价格,即我国大豆期货市场价格的偏斜程度最大。由峰度值可以看出三市场的峰度值均小于3,都属于平顶分布,分布特点略平坦。

2.2 农产品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价格的相关性分析

利用相关系数计算公式进一步测算表明,玉米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838 5,4种农产品的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值(t检验概率值)均为0.000 0,表明4种农产品的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在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可见,4种农产品的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相关性很高,期货能较好地发现真实有效的价格[7]。

2.3 我国粮食的期货基差分析

根据我国粮食的期货基差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玉米、小麦、早籼稻的基差的标准差都小于其现货价格的标准差,说明我国大豆、玉米、小麦、早籼稻的期货基差风险小于现货价格波动的风险。换句话说,在我国粮食期货价格的导向和调整下,相对应的现货价格逐渐收敛于期货价格,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起到了降低波动和稳定价格的调整作用。此外,根据市场基差标准差可以看出,市场基差风险的从高到低依次为大豆、早灿稻、小麦、玉米。

2.4 价格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协整分析是建立在平稳序列的基础之上的,若序列不平稳,则会出现伪回归的现象。为了减缓价格时间序列的波动性,首先对4种农产品的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取对数,得到处理后的2个序列,即LNF和LNS,并對其进行ADF检验。又因为进行协整检验需要随机变量具有相同的单位根阶数,故而继续对LNF和LNS进行差分处理,进一步得到序列ΔLNF和ΔLNS,对这些序列进行ADF单位根检验。

由检测结果可知,在进行差分处理后,各农产品的日收盘价序列在0.05和0.01的显著性水平下,均不存在单位根,因此认为序列是平稳的,故可验证序列已满足进行协整分析的条件。

2.5 基于VAR模型的Johansen协整检验

2.5.1 VAR模型估计和平稳性检验

Johansen协整检验是借助VAR模型来完成的。因此,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合适的VAR模型,再根据所建立的VAR模型,确定合理的滞后阶数。对一阶单整序列LNFUTURES和LNSPOT进行VAR模型的拟合,由拟合结果表明SC指标均指向1为最优滞后阶数,因此,确定最优的滞后阶数为1。

在得到确定的VAR模型之后,进一步作出AR特征多项式的单位根表格和单位圆图形来对VAR模型进行平稳性检验。经过检验后发现,该模型的根都有2个,模均小于1,并且都是实数[8];同时,每个模型的两个根均在单位圆之内,对应的特征多项式的根的倒数也都在在单位圆之内。由此可以判断,VAR模型是稳定的。

在得到稳定的VAR模型的基础上,将进一步进行Johansen协整分析。

2.5.2 Johansen协整检验

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的目的,在于检验各农产品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之间有没有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基于前面所建立的VAR模型,对序列LNF和LNS的VAR模型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

对大豆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原假设“r=0”表示“存在零个协整关系”,对应的迹统计量为18.93709,在0.05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因此至少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原假设“r=1”表示“至多存在1个协整关系”,对应的迹统计量为3.841466,在0.05显著性水平下,接受原假设,因此认为存在1个协整关系。最大特征值检验结果与迹统计量结果是一致的。因此可以得到,大豆的期货价格序列与现货价格序列之间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1个协整关系。

同理可得玉米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也存在1个协整关系,小麦和早籼稻则不存在协整关系。

2.6 误差修正模型

由于只有大豆与玉米期货与现货价格指数存在一个协整关系,而小麦与早籼稻则不存在协整关系。因此,本模型只针对大豆和玉米期货建立误差修正(VEC)模型。对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大豆、玉米期货现货价格的误差修正项系数分别为-0.005 8、0.006 464、-0.010 67和-0.005 82,在5%的显著水平下具有显著性意义,说明我国大豆、玉米的期货、现货市场发生变化时,在短期可以恢复长期均衡的作用。然而其误差修正项系数都偏小,说明我国大豆、玉米的期货、现货市场价缺乏传递效率,其不存在短期的协整关系。

2.7 Granger因果检验

对大豆、小麦、玉米和早籼稻的期货、现货价格指数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在5%显著水平下,大豆、玉米和早籼稻的合约表现均为期货价引导现货价,只有小麦的期货价与现货价之间不存在因果引导关系。

3 结语

本文针对农产品期货、现货市场价格关联关系,对我国市场的大豆、小麦、玉米、早籼稻农产品期货市场价格与现货市场价格的进行实证分析,所得结论如下。

从现货与期货价格相关性,我国大豆、小麦、玉米以及早籼稻期现货价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91、0.683、0.839、0.741。其中,玉米的期现货价格相关程度最高;而小麦期现货价格的相关程度最低,但各农产品的期货现货价格都表现有较强的相关性。

从期货市场的有效性上来看,首先,我国大豆、玉米的期现货价格之间均存在一个协整关系,然而小麦和早灿稻不存在协整关系。当价格偏离均衡状态时,大豆、小麦期货价格均能在短期内恢复到均衡状态。

从引导关系上分析,除了小麦农产品不存在因果关系外,大豆、玉米以及水灿稻都仅体现出期货价格引导现货价格的单向引导关系。

从基差风险分析,大豆、玉米、小麦、早籼稻的基差的标准差都小于其现货价格的标准差,说明我国市场大豆、玉米、小麦以及水灿稻的现货价格逐渐收敛于期货价格,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起到了降低波动和稳定价格的调整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川.我国粮食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价格关系的研究[J].农业信息研究所,2009(6).

[2]邰银平.大豆期货价格与国产大豆现货价格动态关系研究[J].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3).

[3]陈刚,唐衍伟.期货市场价格波动与市场弱有效性的检验与分析[J].系统工程,2004(5).

[4]胡宇,周宏.中國小麦期货市场期现货价格关系研究[J].金融经济,2006(8).

[5]华仁海,仲伟俊.对我国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实证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02(5).

[6]华仁海.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之间的动态关系:基于上海期货交易所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2005(8).

[7]贾月梅.影响期货价格波动的基本因素[J].价格月刊,1993(1).

[8]荆林波.现货市场发育与期货市场发展的相关性——中国农产品期货发展有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农村经济,1999(6).

上一篇:前厅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下一篇:沙井镇小河学校购置课桌凳的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