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汇报-4季度(精选7篇)
敬爱的党组织:
朗朗乾坤,堂堂中华,高龄百万岁,繁衍百亿人,铁肩挑五岳,巨手开三峡,腰环万里长城,脚跨九曲黄河,高攀文明圣火,穿越世纪风云。我们伟大的母亲“祖国”迎来了她62周岁的生日。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山河壮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国家。她像一位巨人,屹立在世界东方。我们热爱祖国,如同热爱我们的母亲,因为母亲是我们的心灵、身体的来源与归宿。祖国的甘泉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儿女。
我们的祖国走到今天经历了多少艰难的历程!谁会忘记悲壮的甲午战争?谁会忘记圆明园燃起的冲天大火?谁会忘记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为了洗雪国耻,为了拯救危亡,多少中华儿女前仆后继。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经历了九十年的风风雨雨。今天,他依然坚定的驾驶着“南湖船”,迎风搏浪,向着社会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奋勇前进!我们伟大的共和国已经是62华诞了。62年前,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古老国家获得了新的生命力。62年的风雨中,中华巨龙不断崛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这种氛围里展望未来,谁的激情不在诗人的笔端喷涌?谁的血液不在人民的动脉流淌?谁的探索不在艰难中跋涉?谁的意志不在痛苦中磨练?谁的遐想不在欢愉中沉思?谁的拼搏不再追求中进取„„我国的钢产量、煤产量世界第一;我国粮食产量世界第一;体育健儿为祖国捧回了一个又一个各种体育比赛不同项目的第一。身为
炎黄子孙,谁能不为祖国而骄傲,不为祖国而欢呼呢?
我爱我们的祖国,而爱国主义,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今天,它主要表现为亿万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献身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中,那么我们就应该用我们的青春吸收和给予。吸收是指吸收知识和本领,是为了将个人的力量最大化,不断地完善自己,把自己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人才,用来实现建设祖国的梦想。给予是指发扬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默默的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为我们青年一代提供了用武之地,“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可以在企业的发展建设中充分运用自己的本领和才学。
深深地祝福我们的祖国。
报告人:
2009年,国民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货币信贷快速增长,在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萎缩、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的情况下,为在短期内扭转我国经济增速下滑趋势实现回升,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一、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
2009年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60.6万亿元,同比增长27.7%,增速比上年高10.0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2.0万亿元,同比增长32.4%,增速比上年高23.3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3.8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比上年低0.9个百分点。全年现金净投放4027亿元,同比少投放71亿元。
货币总量增长较快,货币流动性不断增强。去年前11个月,M2和Ml增速总体呈上升势头,其中上半年加速态势更为明显。12月末,两者增速均有所回落,但仍保持较高水平,这与上年同期基数较高也有一定关系。去年年初,M1增速相对较低,1月末仅为6.7%,比同期M2增速低12.1个百分点。此后Ml增速明显加快,年中已恢复至危机前水平,9月份后,M1增速开始高于M2,第四季度持续维持30%以上。
二、金融机构存款增长较快,活期化态势明显
2009年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含外资金融机构,下同)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61.2万亿元,同比增长27.7%,增速比上年高8.4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3.2万亿元,同比多增5.4万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59.8万亿元,同比增长28.2%,增速比上年高8.5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3.1万亿元,同比多增5.4万亿元;外汇存款余额为2089亿美元,同比增长8.4%,增速比上年低3.6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62亿美元,同比少增157亿美元。
从人民币存款的部门分布和期限看,非金融性公司存款增长明显快于居民户存款,存款呈活期化态势。受经济逐步回升、资本市场活跃等因素影响,居民个人用于生产经营投资的资金增多,居民户存款增长明显放缓。年末金融机构居民户人民币存款余额为26.5万亿元,同比增长19.3%,增速比上年低7.0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4.3万亿元,同比少增3290亿元。非金融性公司存款全年加速增长态势较为明显,5月份后增速持续高于居民户存款。年末,非金融性公司人民币存款余额为29.8万亿元,同比增长37.2%,增速比上年提高22.0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8.1万亿元,同比多增5.2万亿元。其中,企业存款增长较快,企业总体支付能力显著增强。年末,企业存款比年初增加6.6万亿元,同比多增4.2万亿元。活期存款多增较多,企业活期存款同比多增3.1万亿元,居民户活期存款同比多增1.1万亿元。年末,财政存款余额为2.2万亿元,同比增长24.2%,比年初增加4368亿元,同比多增4098亿元。
三、金融机构贷款快速增长,中长期贷款增加较多
2009年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42.6万亿元,同比增长33.0%,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5.1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0.5万亿元,同比多增5.5万亿元。本外币中长期贷款主要投向基础设施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制造业。2009年,主要金融机构(包括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投向这四个行业的本外币中长期贷款分别为2.5万亿元、6404亿元、6013亿元和5025亿元,占全部产业新增中长期贷款的比重分别为50.0%、13.1%、12.3%和10.2%。
人民币贷款保持较快增长。年末余额为40.0万亿元,同比增长31.7%,增速比上年高13.0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9.6万亿元,同比多增4.7万亿元。分机构看,2009年全国性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新增贷款的比重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商业银行提升幅度较大,为6个百分点;地方金融机构信贷份额总体有所下降。从部门分布看,居民户贷款增长逐步加快,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保持较快增长。年末居民户贷款同比增长43.3%,增速比上年高29.6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2.5万亿元,同比多增1.8万亿元。其中主要是居民户消费性贷款,特别是个人住房贷款同比大幅增多。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同比增长29.1%,增速比上年高9.1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7.1万亿元,同比多增2.9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长较快,比年初增加5.0万亿元,同比多增2.9万亿元。票据融资比年初增加4563亿元,同比少增1898亿元,全年呈现上半年大幅增加、下半年持续下降态势。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2009年我国银行业机构中小企业人民币贷款(含票据贴现)全年新增3.4万亿元,年末同比增长30.1%,增速比年初高16.6个百分点。其中,小企业贷款同比增长41.4%,增速比年初高34.23个百分点。(见表一)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金融市场受到巨大冲击,金融机构出于风险控制及增加收益的考虑将境外资产调回境内,在外汇贷款需求快速增长且外汇存款增长有限的情况下,支持了外汇贷款的发放。2009年年末,外汇贷款余额为3 7 9 9亿美元,同比增长56.0%,增速比上年提高44.1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362亿美元。同比多增1105亿美元,其中第四季度同比大幅多增600亿美元,主要与我国进出口逐步回暖、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等因素有关。从投向上看,进出口贸易融资和中长期贷款增加较多,2009年分别新增579.7亿美元和589.4亿美元,同比分别多增582.8亿美元和211.2亿美元。由于境外流动性头寸减持空间有限,年末外汇贷款增速有所放缓。
四、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
2009年年末,基础货币余额为14.7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8万亿元,同比增长14.1%。年末货币乘数为4.11,较年内8月末的高点下降0.53,但比上年末高0.43,货币扩张能力总体较强。年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3.13%。其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1.72%,股份制商业银行为3.13%,农村信用社为8.78%。
五、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先降后升,整体比上年下降
2009年前三季度,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利率水平回落后保持低位平稳运行。截至9月份,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05%,比年初下降0.51个百分点。进入第四季度后,受市场环境变化影响,利率小幅回升。去年12月份,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达到5.25%,但仍比年初下降0.31个百分点。其中,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88%,比年初下降0.35个百分点;票据融资加权平均利率为2.74%,比年初下降0.15个百分点。12月份,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42%。
注:①政策性银行包括: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其中,国家开发银行已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正处于过渡期,统计上仍纳入政策性银行。②国有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③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包括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从利率浮动情况看,执行下浮和基准利率的贷款占比增加。去年12月份,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般贷款实行下浮和基准利率的占比分别为33.19%和30.26%,比年初分别上升7.63个和0.13个百分点;实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为36.55%,比年初下降7.76个百分点。
受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波动和境内资金供求变化影响,境内外币利率总体呈下行走势。12月份,3个月以内、3 (含3个月)~6个月美元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1.59%和1.66%,比年初分别下降2.06个和2.36个百分点。活期、3个月以内大额美元存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0.17%和0.46%,比年初分别下降0.68个和0.76个百分点。
2008年末至2009年上半年,部分金融机构多次自主下调了本行小额外币存款利率,1年期小额美元存款利率由3%下调至0.8%左右。为增加外币资金来源,2009年9月份部分金融机构小幅上调了本行小额外币存款利率,调整后的1年期美元存款利率为1%左右。(见表2、3)
六、人民币汇率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2009年以来,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人民币汇率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去年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8282元,比上年末升值64个基点,升值幅度为0.09%,人民币对欧元、日元汇率中间价分别为1欧元兑9.7971元人民币、100日元兑7.3782元人民币,分别较上年末贬值1.41%和升值2.53%。汇改以来至2009年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21.21%,对欧元汇率累计升值2.21%,对日元汇率累计贬值0.98%。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计算,汇改以来至2009年12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12.7%,实际有效汇率升值16.3%。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2009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最高为6.8201元,最低为6.8399元,最大单日升值和贬值幅度均为0.07%(50个基点),244个交易日中129个交易日升值、1个交易日持平和114个交易日贬值,2009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保持稳定,基本上在6.81~6.85元的区间内运行,人民币汇率预期相对平稳。
第二部分货币政策操作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认真贯彻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优化信贷结构,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总体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得到了有效传导,对扩张总需求、支持经济回升、遏制年初的通货紧缩预期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十分重视信贷平稳可持续增长和防范金融风险,前瞻、灵活地调整政策重点、力度和节奏。经过努力,三、四季度信贷增长比上半年有所放缓,节奏更趋平稳,有利于防范和化解可能影响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风险。
一、适时适度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从2009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按照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求,密切监测经济金融新形势及市场环境新变化,进一步加强对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的预测分析,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促进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和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一是针对不同时期流动性形势变化,合理把握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和频率,灵活适度加强流动性管理。
全年累计发行中央银行票据4.0万亿元,开展正回购操作4.2万亿元;截至2009年年末,中央银行票据余额为4.2万亿元。二是科学设计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组合。视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情况,去年上半年以3个月内短期操作为主,7月初恢复了1年期中央银行票据发行,适当延长了流动性冻结时间。同时,灵活调整3个月以内的短期正回购操作期限结构,与中央银行票据在期限上形成互补,增强了流动性管理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三是适当提高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弹性。上半年保持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大体平稳,下半年随着经济企稳回升趋势的进一步确立,顺应新股IPO重启后市场利率波动上升的走势变化,及时增强了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弹性,操作利率由小步上行到逐步企稳,有助于促进货币市场利率合理回升,发挥市场利率调节资金供求关系的作用。截至2009年年末,28天期正回购和3个月期中央银行票据操作利率分别为1.18%和1.3280%,较年初分别上升28个和36个基点;1年期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利率为1.7605%,自重启以来累计上升近26个基点。四是及时开展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业务。加强与积极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逐步提高了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业务的操作频率及规模,操作品种也进一步丰富。全年共开展11期业务,操作规模共计3100亿元,年末余额为1200亿元。
二、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优化信贷结构
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央投资项目的配套贷款投放,做好“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金融配套服务;按照“有保有控”的原则,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西部大开发、节能减排、就业、助学、灾后重建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发放的贷款。改进和完善再贴现管理方式,优先为涉农票据、县域企业及中小金融机构签发、承兑、持有的票据办理再贴现,对于促进扩大涉农行业和中小企业融资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同时,密切监测地方投融资平台贷款可能潜藏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督促商业银行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进度,正确处理金融支持经济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关系,执行好资本充足率、贷款集中度、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最低资本金等监管指标要求,确保自身健康和维护整体金融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稳定存贷款基准利率
在2008年9月份以来五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基础上,2009年利率政策保持稳定。其中,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维持在2.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维持在5.31%。同时,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继续积极培育货币市场基准利率,指导金融机构完善利率定价机制。
四、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危机应对合作,稳步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中国人民银行积极呼应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需求,先后与韩国、香港、马来西亚、印尼、白俄罗斯和阿根廷货币当局签署了6份总规模为650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积极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债融资,在积极参与并充分考虑自身情况的前提下,与IMF签署了购买不超过500亿美元IMF债券的协议。积极推动包括清迈倡议多边化在内的区域货币金融合作,2009年12月24日,东盟10+3以及中国香港正式签署了总额为1200亿美元的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为了促进贸易发展,积极参与了国际金融公司贸易融资计划以及泛美开发银行贸易融资计划。
积极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顺利展开。经国务院批准,2009年7月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东莞市的365家企业开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减少汇兑损失,推动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关系发展。试点以来,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稳定,人民币账户融资、跨境项目融资、人民币购售等相关业务有序进行。人民币结算、出口退(免)税及进出口报关政策清晰明确、操作流程便利,人民币资金跨境清算渠道便捷、顺畅,企业在进行人民币报关、结算和出口退税不用提交核销单、出口收入也不用先进待核查账户,简化了试点企业的办事手续,缩短了资金到账时间,有利于节约交易费用。
截至2009年年末,银行累计为企业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409笔,金额为35.8亿元。境内代理银行为境外参加银行共开立160个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账户余额6.9亿元;中银香港为境外参加银行开立53个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账户余额486.2亿元。
五、稳步推进金融机构改革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四家已改制上市的大型国家控股商业银行改革继续深化,经营业绩和服务效能不断提高。中国农业银行2009年1月16日股份公司挂牌以来,现代公司治理架构初步建立,内部改革和经营机制转换工作稳步推进,“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试点取得了一定成效,并向全国推开。国家开发银行加快商业化转型步伐,强化风险管理和内控建设。2009年8月末,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国家开发银行在传统业务基础上通过该公司大力发展股权投资业务。同时,继续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根据国务院要求,200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单位和部门,成立了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改革工作小组,围绕政策性功能定位、业务范围、国家注资、公司治理和内部改革、章程修订、外部监管、协调机制、配套改革措施等问题,重点研究论证改革实施总体方案及章程修订工作。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也不断深化内部改革,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机制建设,稳步开展新业务,为全面改革创造条件。(见表4)
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资金支持政策实施进展顺利,对支持和推进改革发挥了重要的正向激励作用,农村信用社资产质量明显提高。截至2009年年末,已累计向2340个县(市)农村信用社兑付专项票据1641亿元,兑付进度达到97%以上;发放专项借款21亿元。2009年年末,按贷款四级分类口径统计,全国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分别为3490亿元和7.4%,比2002年末分别下降1657亿元和30个百分点。资金实力显著增强,支农服务力度明显加大。2009年年末,全国农村信用社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7万亿元和4.7万亿元。各项贷款余额占全国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为12%,比2002年末提高了1.4个百分点。农业贷款余额2.1万亿元,占其各项贷款和全国金融机构农业贷款的比例分别为44%和95%,比2002年末分别提高4个和14个百分点。产权改革进展顺利,法人治理架构初步建立。截至2009年年末,全国共组建以县(市)为单位的统一法人农村信用社2054家,农村商业银行43家,农村合作银行195家。部分农村信用社在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应着力解决当前改革发展中存在的机制体制问题,促进建立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坚持服务“三农”原则,督促和引导农村信用社始终坚持支农服务方向不动摇;坚持重点突破原则,明晰产权关系、改革产权制度务必取得实质性进展;坚持市场化原则,鼓励农村信用社自主选择产权组织形式,总体保持县(市)法人地位稳定;坚持适度竞争原则,建立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强化外部约束;坚持商业可持续原则,着力构建系统性、制度性农村金融政策扶持体系。
数据来源: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2009年三季报。
六、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适时调整外汇管理的方向和重点,出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多项措施,支持涉外经济稳步发展。改进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管理,提高预收货款和延期付款等基础比例;将2009年度调增的金融机构短期外债指标全部用于支持企业贸易融资。
继续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提升外汇管理服务经济发展的功能。简化服务外包企业外汇收支审核手续,对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给予账户开立、资金汇兑等政策便利;将境外投资外汇资金来源审核和资金汇出核准调整为登记管理,在汇兑环节上对境外直接投资给予便利。将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扩至13个省市自治区和4个计划单列市,进一步满足国际旅游中心、部分涉外经济发达地区的个人兑换需求。完善QFII和QDII外汇管理,扩大QDII投资额度,全面公布合格机构投资者投资额度审批情况,提高行政许可的透明度。截至2009年年末,累计批准83家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额度为165亿美元;批准65家商业银行、基金公司和保险公司等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投资额度为633亿美元。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监管,防范异常跨境资本流动风险。规范个人结售汇监管,堵塞个人以分拆等方式规避管理,规范个人手持外币现钞结汇行为。修订《银行执行外汇管理规定情况考核办法》,提高银行外汇业务合规性管理。打击“地下钱庄”等违法违规外汇交易活动。
七.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继续按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发挥市场供求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第三部分金融市场分析
2009年,我国金融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市场交易活跃,利率从低位有所回升;债券收益率曲线总体逐步上移,债券发行规模快速增加;股票交易量明显放大,股票指数大幅上扬。
2009年国内非金融机构部门(包括住户、企业和政府部门)融资总量快速增加,全年累计融资1.31万亿元,同比增长1.2倍。从融资结构看,贷款仍然是主要融资方式,但占比有所下降;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国债融资规模大幅增加,占比明显上升;股票及企业债券融资量均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占比则略有下降。(见表5)
一、金融市场运行分析
(一)货币市场交易活跃,利率从低位有所回升
2009年,货币市场回购、拆借交易量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回购累计成交70.3万亿元,日均成交2812亿元,同比增长21.4%;同业拆借累计成交19.4万亿元,日均成交774亿元,同比增长29.1%。回购、拆借交易均主要集中于隔夜品种,其交易份额分别为77.7%和83.6%,同比分别上升14.0个和12.8个百分点。交易所市场国债回购累计成交3.6万亿元,同比增长46.2%。
从货币市场融资结构看,融资主体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保持充裕,资金供给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二是受货币市场融资收益相对较低及资产配置策略影响,其他商业银行资金净融出规模同比明显减少;三是受股票市场震荡上行、下半年新股密集发行等因素影响,证券、基金及保险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融资需求大幅上升;四是外资金融机构资产扩张放缓,融资需求有所减弱。(见表6)
注:①本表贷款融资为本外币贷款融资。②本表股票融资包括可转债融资,不包括金融机构上市融资额。③2009年国债数包含了财政部代理发行的地方政府债。④包括企业债、公司债券、可分离债、集合票据、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注:本表其他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农信社联社、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及基金公司;负号表示净融出,正号表示净融入。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利率衍生产品市场运行平稳。债券远期交易相对活跃,成交量同比增长31.1%,其中2~7天品种占总交易量的63.4%;利率互换交易量稳步增加,成交量同比增长12%。其中1年期及1年期以下品种占成交总额的56.5%。远期利率协议交易较为清淡,名义本金额同比有所减少。Shibor在利率衍生产品交易定价中的作用不断加强,2009年,以Shibor为基准的利率互换占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总量的28%,远期利率协议全部以Shibor为基准。(见表7)
货币市场利率整体较上年下降,但下半年较上半年有所提高。随着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充裕,加之受2008年末超额准备金利率有所下调影响,2009年上半年,质押式回购和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基本稳定在0.85%左右的历史较低水平;下半年,随着宏观经济企稳向好,受新股密集发行及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利率有所上行等因素影响,货币市场利率从低位有所回升。12月份,质押式回购和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1.26%和1.25%,分别比6月份上升35个和34个基点。截至2009年年末,隔夜、7天期Shibor分别为1.1467%和1.5650%,分别较6月末上升6个和36个基点;3个月和1年期Shibor分别为1.8319%和2.2502%,分别较6月末上升51个和38个基点。
(二)债券收益率曲线总体有所上移,债券发行规模快速增加
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活跃。2009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成交47.3万亿元,日均成交1891亿元,同比增长27.9%。从交易主体看,国有商业银行是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主要净买入方,全年净买入债券12423亿元;其他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分别净卖出债券10864亿元和1559亿元。交易所国债市场现券成交2085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指数有所下行。2009年,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财富指数由年初的132.11点降至年底的130.23点,跌幅1.42%;净价指数由年初的105.25点降至年底的101.13点,跌幅3.92%。银行间债券收益率曲线总体逐步上移。2009年,在经济形势总体向好、债券发行规模增加以及市场预期有所波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银行间债券收益率曲线总体逐步有所上移,并呈陡峭化上行走势。银行间市场国债收益率曲线整体上行幅度明显,其中5~10年中期国债的收益率全年涨幅超过100个基点。(见图1)
债券市场发行规模快速增加。2009年累计发行各类债券(不含中1财富指数是以债券全价计算的指数值,并将付息日利息再投资计入指数之中;净价指数是以债券净价计算的指数值,未考虑应计利息和利息再投资因素,更能客观反映债券收益率的变化情况),4.9万亿元,同比增长64.3%,其中,国债、银行次级债、中期票据及公司债券发行量同比增幅均超过100%,为促进我国经济企稳向好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2009年年末,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债券托管量余额为17.5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0%。债券发行利率持续走高,10年期记账式附息国债发行利率由3月份的3.05%上升至11月份的3.68%,累计上升63个基点。
数据来源: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债券发行有所创新。为弥补中央项目配套资金需要,国家财政部首次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全年累计发行2000亿元。2009年11月,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成功发行,开辟了中小企业新的融资渠道。此外还推出中期票据的含权产品及美元中期票据等创新品种,满足了市场多样化融资需求。(见表8)
Shibor对债券定价的指导作用有所增强。2009年企业债发行全部参照Shibor定价,全年共发行190只,发行总量4252亿元,较上年增长80%;参照Shibor定价的短期融资券共发行1272亿元,占该类债券发行总量的28%;以Shibor为基准的政策性银行浮动利率债券共发行728亿元,占该类债券发行总量的19%。
(三)票据融资增长较快
票据融资总体增长较快,波动较大。2009年,企业累计签发商业汇票10.3万亿元,同比增长45.0%,累计贴现23.2万亿元,同比增长71.4%;累计办理再贴现248.8亿元,同比增长126.8%。期末商业汇票未到期金额4.1万亿元,同比增长29.4%;贴现余额2.4万亿元,同比增长23.7%;再贴现余额181.2亿元,同比增长684.8%。去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大力拓展票据业务,票据融资快速增长,增速快于同期贷款增速。截至6月末,票据承兑余额超过5万亿元、贴现余额超过3.6万亿元,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去年下半年,商业银行调整资产结构,票据承兑和贴现余额逐月下降,年末票据承兑、贴现余额分别比6月份最高峰下降0.9万亿元和1.2万亿元。
票据市场利率先抑后扬,总体水平较上年下降。随着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的实施,年初票据市场利率大幅下降,并在历史低位徘徊;去年6月以来,受经济企稳向好、IPO重启及货币市场利率有所上升等因素影响,票据市场利率逐步回升,并于年末处于年内相对高位平稳运行。
(四)股票市场交易量明显放大,股指大幅上涨
受国民经济企稳向好、市场资金充裕及上市公司利润回升等多种因素影响,股票市场交易量明显放大,股票指数在波动中大幅上涨。
2009年,沪、深股市累计成交53.6万亿元,同比多成交26.9万亿元;日均成交2197亿元,同比增长100.7%。年末上证、深证综合指数分别收于3277点和1201点,分别比上年末上涨80.0%和117.1%。截至2009年年末,股票市场流通市值为15.1万亿元,同比增长2.3倍。沪、深两市A股平均市盈率分别从上年末的15倍和17倍,回升到2009年年末的29倍和47倍。
股票市场筹资额明显增加。2009年各类企业在境内外股票市场上通过首次发行、再融资和可转债方式累计筹资6084亿元,筹资额同比增加2423亿元。其中,下半年筹资5030亿元,占全年筹资额的82.7%。经多方精心筹备,10月份创业板市场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国境内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初步形成。截至2009年年末,共有36家公司在创业板上市,累计筹资204亿元,占全年股票市场筹资总额的3.4%;市价总值1610亿元,占沪深两市总市值的0.7%。
(五)保险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保费收入首次突破万亿元。2009年,保险需求稳定增长,全年保险业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1万亿元,同比增长13.8%,其中财产险收入增长23.1%,人身险收入增长10.9%。全年保险业累计赔款、给付3125亿元,同比增长5.2%。
保险业总资产增速稳步回升。2009年年末,保险总资产4.1万亿元,同比增长21.6%,增速比上年末上升6.4个百分点。从资产配置结构看,年末银行存款在总资产中的占比为25.9%,比上年末上升1.7个百分点投资类资产占比为66.2%,比上年末下降1.0个百分点。(见表9)
注:①国债含财政部代理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2000亿元;②包括企业债、公司债券、可分离债、集合票据、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数据来源: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六)外汇市场运行平稳
外汇市场保持平稳运行。人民币外汇掉期在规避汇率风险中作用明显增强,全年累计成交8018亿美元,同比增长82.1%,增幅比上年提高42.5个百分点;其中美元仍是主要的交易货币,交易短期化趋势有所上升,全年隔夜人民币对美元外汇掉期成交量占掉期成交总量的64.8%,同比上升21个百分点。人民币外汇即期交易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询价仍然是市场的主要交易方式。人民币外汇远期市场累计成交98亿美元,同比下降43.8%。“外币对”市场累计成交折合407亿美元,同比下降35.8%,成交主要品种为美元/港币和欧元/美元,合计成交量占总成交量的78.8%;“外币对”远期和掉期分别成交20亿美元和3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8倍和4倍。
(七)黄金价格震荡上行
上海黄金交易所交易量稳步增加。2009年,黄金交易累计成交4710.8吨,同比增长5.5%;成交金额10288.8亿元,同比增长18.3%;日均成交19.3吨,同比增长6.3%。白银累计成交16247.8吨,同比增长267.6%;成交金额586.6亿元,同比增长296.1%;日均成交66.6吨,同比增长270.6%。铂金累计成交56.7吨,首次超过50吨,同比增长29.5%;成交金额155.3亿元,同比增长2.6%;日均成交0.23吨,同比增长30.5%。
黄金价格震荡上行。2009年国际市场黄金价格创历史新高,连续突破每盎司1000美元和1100美元,并于11月份创历史最高价1 183美元。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价格也呈上涨态势,并创每克269元历史最高价;年末收盘价245元,比年初上涨27.0%;全年加权平均价215元,比上年提高18元。
二、金融市场制度性建设
(一)加强银行间债券市场制度性建设
一是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金融债券发行管理,提高金融债券发行审核的透明度,健全市场约束与风险分担机制。规范与细化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信息披露操作相关行为,促进提高市场透明度。规范债券登记、托管和结算业务,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防范相关业务风险。同时,取消债券发行规模须超过5亿元才可交易流通的限制条件,为中小企业通过发债进行小额融资创造了较好的政策条件。
二是丰富债券品种及发行主体。2009年11月,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中小非金融企业集合票据业务。集合票据是首个根据中小企业融资需求量身定做的规范化产品,不仅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开辟了新的渠道,也丰富了银行间市场的投资产品。此外,允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稳步扩大金融债券发行主体的范围。
三是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11月28日,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挂牌成立,向市场参与者提供本外币交易及衍生产品交易清算服务,有利于提高清算效率、降低清算成本、提高市场透明度、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银行间市场新一代本币交易系统于2009年6月正式上线。2009年10月,在总结前期试点经验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转贴现标准合同文本。同时,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上线运行,标志着我国商业汇票业务进入电子化时代。
(二)完善证券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
一是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于2009年6月发布《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就完善询价和申购机制、优化网上发行制度、重视中小投资者参与意愿、加强风险提示、推动市场参与主体归位尽责等方面提出进一步改革措施。
二是加强证券公司监管。2009年,中国证监会出台《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和《关于加强上市证券公司监管的规定》等法律法规,促进证券公司持续规范发展,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三是推动基金业规范化运作。2009年11月,中国证监会发布《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规范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业务,引导长期投资理念,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去年12月,发布《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规范基金销售市场秩序,完善基金销售费用结构和水平,促进基金业健康发展。
四是完善期货市场制度建设。2009年9月,《期货公司分类监管规定(试行)》开始实施,对于强化期货公司合规经营意识、促进期货行业稳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此外,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市场正式推出。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和股指期货已获原则同意。
(三)加强对保险机构投资债券的管理,推进商业银行投资保险公司股权试点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对保险机构投资债券的管理,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9年9月发布《关于债券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对保险机构投资企业(公司)债券的比例、债券发行人资质等规定进行了调整;并于2009年12月正式允许保险机构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无担保企业债券,同时还明确了无担保债券的条件、信用级别、发行方式及保险机构的投资比例。
此外,为有序推动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开展相互投资试点,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9年11月26日发布了《商业银行投资保险公司股权试点管理办法》,内容涉及商业银行准入、风险管理等多方面,并明确规定现阶段每家商业银行只能投资一家保险公司,且原则上应选择现有保险公司。该办法将对规范和引导当前商业银行投资保险公司股权试点工作起到指导作用,有利于防范风险跨行业传递,推动银保深层次合作顺利开展。
第四部分宏观经济分析
一、世界经济金融形势
2009年,在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的作用下,世界经济出现企稳回升态势,但基础尚不稳固。美国、欧元区、日本复苏缓慢,失业率处于历史高位。新兴市场经济体,特别是亚洲经济体,则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恢复性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0年1月26日宣布,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0.8%,比2008年下降3.8个百分点。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部分国家债务负担过大,财政可持续性堪忧;资金快速流入新兴市场经济体,推动局部地区资产价格过快上涨;发达经济体需求下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展望2010年,世界经济有望延续复苏的趋势,但是各经济体调整经济刺激计划的可能性加大、部分国家主权债务风险上升、局部地区通货膨胀上升,经济复苏不排除出现反复的可能。
(一)主要经济体经济状况
美国经济显现复苏迹象,但复苏内在动力不足,就业形势尚未好转。2009年美国GDP增长-2.4%,而2008年为0.4%,各季GDP增速经季节调整后折年率分别为-6.4%、-0.7%、2.2%和5.7%,增速逐季攀升。全年季节调整后的失业率为9.3%,其中12月份为10%,比上年同期上升2.6个百分点,创17年来新高。对外贸易总量萎缩,贸易逆差收窄。全年贸易总量为34868亿美元,占GDP比重为24.5%,比上年减少5.6个百分点;贸易逆差为3807亿美元,占GDP比重为2.7%,比上年减少2.1个百分点。受经济放缓和大规模财政计划影响,联邦政府财政赤字大幅攀升。在2009年,联邦财政赤字创下1.42万亿美元新高,占GDP的比重达到10%,是二战以来最高纪录。CPI持续小幅上涨,但长期通货膨胀预期稳定。2009年全年CPI涨幅为-0.4%,比2008年回落4.2个百分点。12月份同比CPI为2.7%。各季CPI环比经季节调整后折年率分别为2.2%、3.3%、2.5%和3.3%。
欧元区经济缓慢复苏。2009年前三季度各季GDP增长经季节调整后折年率分别为-9.6%、-0.4%、1.7%,从第三季度开始转正。就业形势逐月恶化,12月份季节调整后的失业率已达10%,比上年同期上升1.8个百分点。对外贸易总量大幅缩减,但由于出口降幅小于进口降幅,贸易差额从逆差转为顺差,1~11月份贸易总额同比下降21.5%,
贸易顺差达到1 860亿欧元,而上年同期为逆差5310亿欧元。欧元区各国政府在财政刺激计划和银行救助上投入大量资金,公共领域债务和赤字问题严重。2009年欧元区预算赤字占GDP的比重达到6.4%,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几家国际评级公司已经下调了希腊和西班牙的主权债务评级。通胀出现回升态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2009年全年综合消费价格指数(HICP)上涨0.3%,比上年回落3个百分点,同比涨幅从年初的1.1%降至7月的-0.7%,之后逐步上升,12月升至0.9%。
日本经济依然疲弱,处于通缩状态。2009年前三季度各季GDP增长经季节调整后折年率分别为-11.9%、2.7%、1.3%。就业形势不容乐观,11月份季节调整后的失业率为5.7%,比上年同期上升1.7个百分点。对外贸易总量大幅缩减,但受外需增长拉动,出口持续回升,尽管全年贸易总额同比下降34%,贸易顺差仍达到2.8万亿日元,同比增长36%。新财年预算、债务创纪录,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2010财年的财政支出计划达到92万亿日元,而税收仅为37万亿日元,公共债务余额预计将达到973万亿日元。通货紧缩重现,2009年全年CPI下降1.4%,比上年回落2.8个百分点,其中2月份以后同比CPI已连续11个月负增长,12月份为-1.7%。
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复苏喜忧参半。亚洲新兴经济体由于财政和国际收支状况较好,外债负担较轻,复苏势头明显。中东地区由于经济结构相对单一,经济复苏一波三折。2009年11月25日迪拜债务事件爆发,引起全球市场动荡,并直接波及到希腊、西班牙、波罗的海三国等地。拉美地区经济出现分化。墨西哥经济继续下滑,巴西和阿根廷则逐步摆脱了危机影响,经济快速恢复。东欧一些经济体由于政府财政负担过重,金融系统脆弱,对外资吸引力下降,其经济回升势头相对缓慢。
(二)国际金融市场概况
2009年,主要货币间汇率宽幅波动,美元汇率在震荡中总体贬值态势,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年初,受避险需求上升影响,美元对欧元、日元等货币延续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升值态势。3月后,随着金融危机影响减弱及其后经济复苏,国际外汇市场避险情绪由强减弱,并逐渐转为风险偏好,加上美国利率持续保持历史低位推动出现大量借入美元买其他货币的套利交易,美元对欧元、日元汇率持续回落。去年12月份,市场开始关注部分国家主权违约风险和财政可持续状况,促使美元低位反弹。年末,美元兑欧元汇率为1.4332美元/欧元,较上年末贬值2.9%;美元兑日元汇率为93.08日元/美元,较上年末升值2.5%;美联储公布的美元广义名义贸易加权指数全年累计贬值4.6%。
主要货币市场利率低位下行。伦敦同业拆借市场美元Libor震荡下行。受联邦基金利率处于历史低位影响,美元Libor总体保持下行走势。2009年12月31日,1年期美元Libor降至0.98%,比年初下降1.02个百分点;欧元区同业拆借利率Euribor亦维持低位。2009年12月31日,1年期Euribor为1.248%,比年初下降1.801个百分点。
主要经济体国债收益率大幅波动。2009年全球金融市场延续动荡,国债收益率先呈逐步走高态势,后小幅回落。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复苏,通胀水平保持低位,目前主要国债收益率基本保持平稳。2009年年末,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收于3.793%、3.381%和1.291%,较年初分别上升了1.732个百分点、下降0.437个和下降0.123个百分点。
全球主要股市大幅反弹。自2009年2月中旬起,随着各经济体政府频繁推出大力度、非常规危机救助举措,市场信心有所提振,全球股市大幅回升。去年11月25日爆发的迪拜债务事件曾令全球主要股市一度下挫,但很快恢复并继续反弹。年末,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纳斯达克指数、欧元区STOXX50指数和日经225指数分别收于10549点、2291点、2579点和10638点,较年初分别上涨16.7%、40.0%、20.8%和17.6%。
(三)主要经济体房地产市场走势
美国房地产市场继续下滑,但跌速已趋缓。美国全国房价指数在2009年跌幅进一步扩大,前三季度各季同比分别下降3.37%、3.99%和4.08%。2009年新房开工数量和新房销售数量月均分别为55.4万户和37.4万户,分别比上年下跌38.8%和22.9%,降幅在缩小。随着经济的缓慢复苏,投资者信心有所恢复,部分城市房价在第四季度出现小幅回升。
欧洲房地产继续疲弱。2009年各季度,欧洲中央银行统计的住房类商品价格指数同比涨幅分别为2.0%、2.1%、2.0%和1.9%。英国房价探底回升。Halifax房价指数经季节调整后的环比涨幅在2 0 0 9年2月达到本年最低的-2.2%后逐步回升,7月后持续为正,12月为0.8%。法国房地产2009年上半年延续2008年的跌势,但在经济刺激计划作用下,下半年也出现了恢复性上涨。自去年第二季度末,新房销售和新房开工数逐步回升。西班牙、爱尔兰、德国房价也出现止跌企稳的迹象。但是由于欧洲复苏基础不牢,失业率高企,欧洲房地产业短期内将继续承压。
日本房地产业未见起色。2009年以来,由于居民收入下降,经济陷入通货紧缩,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新屋开工数同比连续下跌12个月。2009年第四季度,六大城市地价指数同比下跌10.8%,未来形势不容乐观。
二、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2009年中国经济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面对极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国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2009年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2009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33.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7%,增速比上年低0.9个百分点,经济增速逐季加快。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52.5%、92.3%和-44.8%。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下降0.7%,较上年低6.6个百分点。贸易顺差196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020亿美元。
(一)国内需求稳定增长.国外需求有所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有所增加,实际消费平稳增长,居民消费意愿平稳回升。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增速比上年高1.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5%,增速比上年高0.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以及一系列包括家电下乡、家电汽车以旧换新等刺激消费政策措施的实施,对扩大居民消费产生了明显的积极作用。居民消费意愿平稳回升,中国人民银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去年第四季度38.0%的居民认为本季消费支出较上季增加,已连续三个季度平稳增长。2009年全年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5.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9%,实际增速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8.5万亿元,增长15.5%,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4.0万亿元,增长15.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分别增长17.0%和16.9%,分别比上年高1.3个和3.8个百分点。
投资快速增长。在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的带动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快速回升。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5万亿元,增长30.1%,增速比上年加快4.6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5.2%,比上年高17.1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4万亿元,增长30.5%。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万亿元,增长27.5%。当前,企业投资意愿正在进一步恢复。中国人民银行5000户企业调查显示,第四季度企业固定资产、设备和土建投资指数,分别为51.2%、50.5%和48.1%,分别比上季回升0.8个、0.7个和0.4个百分点。
进出口温和回升,贸易顺差收窄。2009年12月份出口增速由负转正,同比增长17.7%;进口同比增幅连续12个月为负后,11月份增长26.7%,年内首次实现正增长,12月份快速攀升至55.9%,国内需求增长强劲。2009年全年累计,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2万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3.9%,降幅比上半年缩小9.6个百分点,比上年低31.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2万亿美元,下降16.0%,降幅比上半年缩小5.8个百分点,比上年低33.2个百分点进口1.0万亿美元,下降11.2%,降幅比上半年缩小14.2个百分点,比上年低29.7个百分点;贸易顺差196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020亿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900亿美元,下降2.8%,增幅比上年低20.8个百分点。
(二)农业继续稳定发展,工业生产逐季回升
2009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5万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7万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3万亿元,增长8.9%。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粮食连续增产。2009年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3亿吨,比上年增长0.4%,连续六年增产。肉类产量保持稳定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7642万吨,增长5.0%。
工业生产逐季回升,工业企业利润由负增长转为正增长。工业增加值增速由2009年第一季度5.1%的最低点平稳回升到第二季度的9.1%,第三季度快速攀升到12.4%,第四季度进一步上升到18%。2009年1~11月份,经历了长达10个月负增长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实现正增长,同比增长7.8%,增幅较前8个月高18.4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高2.9个百分点。中国人民银行5000户企业调查显示,第四季度企业盈利指数为55.6%,较上季度上升1.9个百分点,已连续三个季度回升。
(三)主要价格指标全年下降,年底出现上升
2009年我国价格形势经历了从下跌到回升的过程。2008年9月份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影响,主要价格指标急剧回落。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分别于2009年2月和2008年12月步入同比负增长,在2009年7月达到本轮低点。此后,随着我国经济企稳复苏态势逐渐明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负翘尾因素影响逐渐减弱,主要价格指标开始回升。CPI于2009年11月结束了连续9个月的同比负增长,同比上涨0.6%;工业品出厂价格于2009年12月结束了连续12个月的同比负增长,同比上涨1.7%。
居民消费价格全年下降,年底出现上升。2009年CPI同比下降0.7%,比上年回落6.6个百分点。CPI全年各季度同比涨幅分别为-0.6%、-1.5%、-1.3%和0.7%。从食品和非食品分类看,食品价格上涨0.8%,涨幅比上年回落13.8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下降1.4%,比上年回落2.9个百分点。从消费品和服务分类看,消费品价格下降0.6%,比上年回落8.0个百分点;服务价格下降1.1%,比上年回落2.4个百分点。
工业品价格前期跌幅不断扩大,后期回升较快。2009年,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4%,比上年回落12.3个百分点;各季度同比分别下降4.6%、7.2%、7.7%和2.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下降7.9%,比上年回落18.4个百分点;各季度同比分别下降7.1%、10.4%、11.1%和3.0%,
农产品生产价格全年降幅略低于生产资料价格降幅,去年第四季度出现上涨。农产品生产价格(指农产品生产者直接出售其产品时的价格)全年下降2.4%,比上年回落16.5个百分点,其中前三个季度各季分别下降5.9%、6.6%和2.7%,第四季度上涨3.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全年下降2.5%,比上年回落22.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季度同比上涨5.9%,后三个季度各季分别下降3.7%、7.3%和4.0%。
进口价格降幅大于出口价格。2009年,进口价格同比下降13.3%,比上年回落28.1个百分点;各季度分别同比下降15.6%、18.6%、17.5%和1.7%。出口价格同比下降6.0%,比上年回落14.7个百分点;各季度分别同比下降1.9%、7.0%、8.5%和6.6%。进口价格同比降幅快速缩小,主要是受第二季度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2009年第二季度至第四季度,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当季平均价格分别环比上涨38.1%、14.1%和11.6%,累计上涨75.8%;伦敦金属交易所铜现货当季平均价格分别环比上涨35.8%、25.2%和13.7%,累计上涨93.3%;伦敦金属交易所铝现货当季平均价格分别环比上涨9.3%、21.6%和10.8%,累计上涨47.3%。
劳动报酬同比继续增长。去年前三季度,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2475元,同比增长12.9%。其中,城镇国有经济单位为2662元,增长14.2%;城镇集体经济单位为1543元,增长15.8%;城镇其他经济类型单位为2353元,增长10.4%。
GDP缩减指数降幅继续缩小。2009年我国GDP为33.5万亿元,增长8.7%,GDP缩减指数(按当年价格计算的GDP与按固定价格计算的GDP的比率)变动率为-1.8%,比上年回落13.1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缩小1.0个百分点。
资源价格改革继续推进。2009年以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根据完善后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并结合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先2008年GDP数据使用了国家统计局根据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修订后的数据。后九次调整成品油价格。去年7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明确了水价调整的总体要求,提出要建立有利于促进节约用水、合理配置水资源和提高用水效率为核心的水价形成机制,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1月份,国家出台了电价调整方案,自2009年11月20日起将全国销售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2.8分钱。适当调整资源价格,有利于增加资源供给和抑制不合理需求,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未来应在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的情况下,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价格改革,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四)财政收入逐月回升,财政支出保持较快增长
2009年,财政支出一直保持较高增长,财政收入随着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好转逐步回升,年初较大的财政压力在下半年得到逐步缓解。
2009年以来,随着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好转,财政收入同比增速基本呈现逐步回升的态势。全国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增速从1月的-17.1%振荡攀升至12月的55.8%,全年累计,全国财政收入执行初步统计数为68477亿元,增长11.7%。其中,中央本级收入35896亿元,增长9.8%,地方本级收入32581亿元,增长13.7%。全国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59515亿元,增长9.8%;非税收入8962亿元,增长26.1%。
2009年以来,财政支出一直保持较高增速,尤其是前三个月经济表现低迷时,为了促进经济回暖,去年1~3月财政支出同比增速分别达到32.5%、42.0%和31.4%。其后随着经济整体表现的走强,以及上年同期基数较大的因素,财政支出的同比增速有所减缓,但总体仍保持在不低的水平。全年累计,全国财政支出执行初步统计数为75874亿元,增长21.2%,增速比上年低4.5个百分点。其中,中央本级支出15280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的20.1%,同比增长14.5%,增速比上年降低2.1个百分点;地方本级支出60594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的79.9%,同比增长23%,增速比上年下降5.4个百分点。
(五)国际收支保持双顺差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受国内外经济基本面变化影响,我国国际收支有所波动。总体看,2009年呈现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初步数据,2009年经常项目顺差2841亿美元,较上年下降35%,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含净误差与遗漏)1091亿美元。年末,外汇储备达23992亿美元,较2008年末增加4531亿美元。
外债规模总体下降。截至2009年9月末,我国外债余额为3868亿美元,同比下降12.5%。其中,登记外债余额为2543亿美元,同比下降11.8%;占外债余额的65.7%;短期外债余额为2220亿美元,同比下降20.7%,占外债余额的57.4%。
(六)行业分析
2009年,工业生产增速逐季加快,工业利润自第二季度起持续改善。39个工业大类中,38个行业1~11月利润同比增长或降幅缩小。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总体实施效果良好,汽车、钢铁、造船、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行业扭转了生产大幅下滑局面。汽车业产销增长均超过四成,石化、装备制造、轻工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超过10%,纺织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达9.5%,电子信息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煤电运输生产继续回升,原油供应基本平稳。2009年,原煤产量、发电量和货运量分别为29.6亿吨、36506亿千瓦时和274.4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2.7%、7.0%和7.5%;原油产量1.9亿吨,同比下降0.4%。
1. 房地产行业
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对提振信心、活跃市场、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促进住房消费和投资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以来,商品房销售面积增幅持续增加,房价同比涨幅自6月份开始上涨后不断走高。部分城市商品房销售猛增、价格上涨的特点表现得更为明显。
受市场变化影响,全国房地产信贷也出现较快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稳步回升。2009年全国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6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年内各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增速不断回升,但仍处于200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其中,商品住宅投资2.5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70.7%。2009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31.96亿平方米,比2008年增长12.8%;房屋新开工面积11.54亿平方米,增长12.5%;房屋竣工面积7.02亿平方米,增长5.5%。其中,住宅竣工面积5.77亿平方米,增长6.2%。2009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土地购置面积3.19亿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8.9%。
商品房销售快速回升。2009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9.37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2.1%,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增长43.9%;商品房销售额4.4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5.5%,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增长80.0%。商品房销售快速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家实施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等行业外部因素,也有2008年房价下跌、购房推迟等行业自身因素。由于比较基期(2008年)销售同比负增长,使得2009年销售增长幅度显得较为突出。
房屋销售价格同比涨幅自2009年6月份开始转正后持续走高。12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7.8%;环比上涨1.5%,环比涨幅比11月份扩大0.3个百分点。其中,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9.1%,环比上涨1.9%;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6.8%,环比上涨1.0%。70个大中城市中,房屋销售价格同比涨幅超过10%的城市分别为深圳(18.9%)、温州(14.5%)、金华(12.0%)、杭州(11.5%)、湛江(11.0%)和南京(10.4%)。2009年第四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租赁价格与2008年同期持平;土地交易价格同比上涨13.8%,其中住宅用地交易价格同比上涨19.4%。
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快速增长,但增长结构存在差异。截至2009年年末,主要金融机构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为7.33万亿元,同比增长38.1%,增速比上年同期高27.7个百分点,超过同期各项贷款增速6.7个百分点。其中,地产开发贷款超高速增长,年末地产开发贷款余额6678亿元,同比增长104.1%,比上年末高98.4个百分点;房产开发贷款回升相对缓慢,年末房产开发贷款余额1.86万亿元,同比增长15.8%,增速比上年末高4.6个百分点;个人购房贷款持续回升,特别是下半年增速明显加快,年末个人购房贷款余额4.76万亿元,同比增长43.1%,比上年末高33.3个百分点,其中新建房贷款和再交易房贷款增速分别达40%和79%。截至2009年年末房地产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19.2%,占比较上年末高1个百分点。
2009年新增房地产贷款2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新增额的21.9%,占比比上年提高11.1个百分点,同比多增1.5万亿元。其中,个人购房贷款新增1.4万亿元,约为2008年的5倍,为2007年的2倍。从新建房贷款新增额与新建住宅销售额的比例关系来看,2009年为26.3%,分别比2008年和2007年提高16个和4个百分点。
2. 煤炭行业
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和制造业原材料。随着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和世界经济企稳回升,煤炭产量和价格上升。火电、钢铁等下游行业对煤炭需求的大幅增加,为行业景气进一步回升奠定基础,也对能源运输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
煤炭生产稳步回升,煤炭价格打破平稳态势开始上涨。2009年2月以来,在西部省份原煤产量快速增长的带动下,全国原煤产量逐月提高,全年累计生产原煤29.6亿吨,同比增长12.7%。去年前三季度,煤炭价格基本平稳;第四季度,受经济增速加快、国际煤炭价格和货运价格迅速上涨以及入冬以来大范围剧烈降温天气的共同影响,主要港口煤炭库存下降,国内煤炭价格大幅上涨。年末,秦皇岛港存煤536万吨,直供电厂存煤2147万吨,同比分别减少38万吨和2185万吨;秦皇岛港各类动力煤平仓价比9月末上涨30%左右,比年初上涨31%~40%。由于国际煤价低于国内煤价,煤炭出口转内销倾向明显。2009年,出口煤炭2240万吨,同比下降50.7%;进口煤炭12583万吨,同比增长211.9%;我国首次出现全年煤炭净进口。
煤炭行业转变发展方式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全国煤炭产能以整合为主、新建为辅。通过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加快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煤炭行业集中度持续提高。目前,山西煤炭资源整合也已基本完成。截至2009年年末,全国累计淘汰焦炭落后产能8254万吨,超额完成淘汰任务254万吨,提前实现“十一五”淘汰焦炭落后产能目标。
理顺煤电价格形成机制是改善电煤供求关系,解决“煤荒”和“电荒”的治本之策。去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完善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政府退出煤电谈判标志着煤炭市场化改革迈出重要步伐。煤炭订货会制度取消后,将加快建立以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为主体,以区域市场为补充,以网络技术为平台,有利于政府宏观调控、市场主体自主交易的现代化煤炭交易体系;建立和完善我国电煤市场价格指数,为供需企业协商价格提供参考依据,引导生产和消费。
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较长时期内仍将持续,要实现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和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的目标,任重道远。需要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稳妥发展现代煤化工项目,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更加注重节能降耗,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建立节能考核制度。
第五部分货币政策趋势
一、我国宏观经济展望
2010年我国经济面临的有利因素较多,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基本态势。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最为严重的阶段已经过去,全球经济正在缓慢复苏,虽然还有不确定因素,但总体看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好转。世界银行等机构普遍认为2010年净出口将恢复对我国GDP增长的正向贡献。中国人民银行5000户企业调查也显示,第四季度出口订单指数已达49.2%,比上季度上升1.8个百分点,比最低时的第一季度上升8.1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国内经济活力和信心也逐步增强,地方加快发展和扩大投资的热情较高,投资扩张动力较大。2009年,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32.3%,增速比上年提高12.4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67.2%,增速比上年提高61.8个百分点。城镇化和消费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有望进一步增强。我国城镇化尚有较大发展空间,将拉动一系列相关产业持续发展。城市消费逐步进入更新换代期,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农村消费也将跃上新的台阶。特别是国家较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增加农业补贴,实施了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加之经济回升、企业效益改善、就业状况好转,都有利于提升居民收入和消费倾向,促进消费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2009年第四季度居民未来收入信心指数连续两个季度回升,39.3%的居民预期下季消费支出增加,比上季提升7.9个百分点。就业状况指数也较上季提高,自年初以来持续好转。第四季度企业家问卷调查显示,宏观经济热度预期指数较上季上升2.4个百分点,市场需求、企业销售以及盈利状况也均有好转。银行家问卷调查显示,宏观经济预期指数较上季上升4.0个百分点。
不过也要看到,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也存在不少困难,面临国内外复杂局面的挑战。一方面,尽管世界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增多,但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尚不明朗,主要经济体继续加大刺激政策的空间有限,贸易摩擦加剧及刺激政策退出等不确定因素也会对国际经济和我国外部发展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目前内需回升的基础还不平衡,民间投资和内生增长动力尚待强化,持续扩大居民消费、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的任务还很艰巨。同时,要关注价格走势,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必须把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为长远发展营造良好条件有机结合起来,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未来价格走势尚有不确定性。当前外需总体还较疲弱,国内粮食连续多年丰收,工业产能较为充裕,有利于稳定价格。但在全球货币条件较为宽松的大背景下,伴随经济持续回升,市场信心逐步增强,存在价格走势趋升的可能性。此外,美元和初级产品价格走势、国内资源价格调整等也都增加了价格变化的不确定性,总体看价格稳定的潜在风险有所加大。中国人民银行2009年第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未来物价预期指数为73.4%,较上季提高6.6个百分点,年内持续走高。
二、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
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国务院统一部署,坚持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有机结合,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维护金融体系健康稳定运行。2010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预期增长17%左右。
一是加强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外汇流动的变化情况,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安排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期限结构和操作力度,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促进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切实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使贷款保持均衡,防止季度、月度间过大波动。
二是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继续落实“有保有控”的信贷政策,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加大信贷政策对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就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支持,有效缓解农业和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保证重点建设项目贷款,严格控制对“两高”行业、产能过剩行业以及新开工项目的贷款。加强对金融机构的风险提示,借鉴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等提出的监管改革思路,并结合我国国情,探索建立和完善宏观审慎管理的制度框架,发挥其跨周期的逆风向调节功能,保持金融体系稳健,增强金融持续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
三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继续推进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科学定价能力,发挥利率调节作用。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继续推动外汇市场发展,丰富汇率风险管理工具。继续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四是加快金融市场产品创新,推动金融市场健康发展。进一步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丰富金融机构发债主体类型,稳步扩大在境内发债的境外主体范围。加快债券市场发展,丰富金融衍生产品。继续推动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创新,在现有债务融资工具基础上,继续扩大市场规模,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集合中期票据的发行,研究中小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务融资工具的可行性,研究并推动企业发行资产支持票据。
五是继续深化金融企业改革。继续深化已改制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加快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促进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继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与风险控制体系,加快做实“三农”事业部。推动国家开发银行继续完善金融服务组织体系。指导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稳步实施改革方案。指导和支持农业发展银行继续深化内部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推进重点地区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
此外,要进一步加强财政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保持投资适度增长,进一步发挥财政政策在优化结构、改善民生等方面的作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关键领域改革,增强民营经济的活力,更大程度发挥市场机制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通过转型和调整提升经济增长潜力,形成新的内生增长动力。
专栏1、把握好货币信贷增速和节奏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009年货币信贷支持经济发展力度很大,且随着形势变化信贷投放的波动性也比较大。2010年要更加注重根据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均衡把握信贷投放节奏,改善信贷服务,着力优化信贷结构。
一、2009年货币信贷增速、节奏和结构的基本情况
2009年货币信贷总量较快增长。年末M2和M1分别增长27.7%和32.4%,分别为1996年和1993年以来最高。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9.59万亿元,同比多增达4.69万亿元,增速为31.7%,为1985年以来最高,信贷支持经济发展力度很大。
分季度看,上半年尤其一季度贷款投放较为集中,四个季度新增贷款分别为4.58万亿元、2.79万亿元、1.30万亿元和0.93万亿元。这一方面是年初反危机特殊时期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受到金融机构早投放早收益经营观念的影响。票据融资和短期贷款波动较大,中长期贷款季度波动相对缓和,四个季度分别新增1.86万亿元、1.91万亿元、1.69万亿元和1.23万亿元。
从投向看,项目贷款投放较多,消费贷款增速持续加快,票据融资前增后降,对“三农”和小企业等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较强。扣除消费贷款的中长期贷款全年新增5.15万亿元,同比多增2.99万亿元,有力支持了4万亿投资计划的实施。个人消费贷款全年新增1.80万亿元,同比多增1.30万亿元,其中上半年增加6508亿元,下半年增加1.15万亿元,加速增长态势明显。新增个人消费贷款中75%左右为个人住房贷款,主要与住房消费有关。票据融资第一、二季度分别增加1.48万亿元和2248亿元,第三、四季度分别下降8262亿元和4240亿元。涉农贷款和小企业贷款全年分别增加2.36万亿元和1.41万亿元,占同期新增各项贷款的比重分别为22.4%和24.8%,占比均呈明显上升态势。
二、中国人民银行采取多项措施引导信贷合理増长
在引导金融结构加大对经济发展支持力度的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十分重视信贷平稳可持续增长、信贷结构优化和金融风险防范,前瞻、灵活地调整政策重点、力度和节奏。2009年4、5月份连续对商业银行进行“窗口指导”,要求商业银行成为“稳定器”而不是“放大器”,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进度,正确处理金融支持经济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关系。2009年年中以来,随着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加强窗口指导,提示金融机构加强对已发放贷款的风险评估。公开市场操作力度逐步加大并引导利率适当上行,7月初重启1年期央票发行,流动性回收力度增大,逐步从少量净投放过渡为持续净回笼,并对部分贷款增长过快的银行通过发行定向央票引导其注重贷款平稳适度增长。指导金融机构按照“有保有控”的原则,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灾后重建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的贷款,密切监测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可能潜藏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在多项措施的综合作用下,经过努力,三、四季度信贷增长比上半年有所放缓,从全年的分布情况看,贷款增速较高,但增势趋稳。
三、2010年要力争实现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均衡、结构优化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统一部署,201 0年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就要求结合2010年经济增长实际需求、物价变动并综合考虑国内和国际市场流动性状况等因素,合理引导货币条件逐步从反危机状态回归常态水平。金融机构要切实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使贷款保持均衡,防止季度、月度间过大波动。
同时,要着力优化信贷结构,落实有保有控的信贷政策,使贷款真正用于实体经济,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一是信贷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在建项目,严格控制新上项目贷款。新增中长期项目贷款额中用于新、老项目的比例按2/8开~3/7开安排。二是优化贷款期限结构。新增中长期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重应较2009年有所回落,掌握在正常年份的平均水平。三是继续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春耕在即,涉农贷款增速原则上不应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四是大力增加对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争小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全部企业贷款增速,新增小企业贷款占新增企业贷款的比重有所提高。五是继续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促进消费。
专栏2、Shibor的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地位逐步夯实
2007年1月,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正式发布,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培育工作全面启动。三年来,Shibor的定价机制不断完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基准性地位进一步夯实。
Shibor在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地位逐步确立。通常情况下,Shibor是信用等级较高的商业银行从市场上获得资金的一般性价格,体现了报价行对资金成本、市场资金供求及货币政策预期等因素的综合考虑,对货币市场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从三年来Shibor走势看,3个月以内Shibor有货币市场交易支持,与拆借、回购实际交易利率走势一致,主要反映市场资金供求变动;3个月以上Shibor则更多反映了报价行的政策预期及对资金成本的考虑,通常与中央银行票据、国债等关键市场利率保持较为合理的利差。从交易基础看,Shibor报价行是货币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对于活跃市场交易发挥了积极作用。2009年,货币市场交易共成交89.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3%,较2006年增长212%,其中有报价行参与的交易占80%。
Shibor为金融市场产品定价提供了基准。一是Shibor在债券定价中的指导作用逐步增强。从浮动利率产品来看,自2007年6月第一只Shibor浮息债面世至今,共发行以Shibor为基准的浮息债23只,总发行量为1860亿元。发行主体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企业,发行范围涵盖内地和香港。从固定利率产品来看,2007年4月以来,企业债全部参照Shibor定价,截至2009年年末累计发行逾8千亿元;参照Shibor定价的短期融资券累计发行逾4千亿元,约占总发行量的3 7%。二是以Shibor为基准的衍生品市场不断深化。截至2009年年末,以Shibor为基准的利率互换累计成交2501亿元,约占全部交易量的22%。远期利率协议成交1 84.1亿元,全部以Shibor为基准。此外,2008年10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与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的中央银行签署了6500亿元货币互换协议,全部采用Shibor为基准利率。
Shibor在商业银行内外部定价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是Shibor为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提供了定价基准。目前,16家报价行的FTP价格已不同程度地与Shibor结合。一方面,商业银行在Shibor基础上加点生成回购、拆借及票据等业务的FTP价格;另一方面,报价行还采用市场化产品的FTP价格作为Shibor报价的基础,Shibor与FTP价格之间实现了较好的互动。二是Shibor促进贴现利率定价机制不断完善。Shibor推出后,报价行每日通过票据网对以Shibor为基准的票据转贴现进行双边报价。在此基础上,多家报价行先后建立了贴现利率参照Shibor的定价机制。此外,2009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上线,其中票据业务利率采取参照Shibor的方式,在完善贴现利率形成机制的同时,也有助于提高3个月以上Shibor的基准性。三是Shibor推动了同业存款业务的科学定价。同业存款为金融机构间的资金互存,其利率本质上与Shibor类似。目前,大部分报价行的同业存款均已不同程度地参照Shibor定价。2009年,我国同业定期存款发生额约为4万亿元。同业存款参照Shibor定价对于理顺利率传导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专栏3、金融危机下非常规政策调整的最新动向
金融危机以来,相关经济体政府出台经济刺激政策促进经济复苏的同时,其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超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助长了资产价格泡沫,增大了通货膨胀压力,同时也增加了部分国家主权债务风险。因此,如何调整现有的经济刺激计划,已成为当前各主要经济体面临的现实选择。
非常规政策在危机救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发达经济体是本次危机的发源地,受危机冲击最重,经济下滑程度也最大。新兴经济体虽未直接受到危机影响,但因外部市场萎缩,经济也出现了严重的下滑。为抗击危机,促进经济增长,相关经济体纷纷采取了规模空前的非常规经济刺激政策。各主要央行大幅降息,并向金融市场注入大量额外的流动性。各经济体政府也加大了财政支出,并对受危机影响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和企业给予了大量财政支持。在非常规经济政策的作用下,2009年以来,全球经济出现探底企稳迹象,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开始复苏。
非常规政策在恢复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新风险。首先,非常规政策对全球通货膨胀构成了压力。全球多数经济体还未出现通货膨胀,但是通货膨胀预期已逐步显现。2009年1 1月份以来,多数发达经济体通胀率同比转正。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则出现了明显的物价上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断走高,2009年CRB指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上涨了23.5%。国际原油价格从年初47美元/桶上涨至77美元/桶,涨幅达63.8%。其次,非常规政策增加了全球流动性,推高了新兴市场的资产价格。2009年以来,巴西BOVESPA指数、俄罗斯RIS指数、印度孟买SENSEX指数分别上涨了140%、129%、80%,亚洲房地产市场也出现较大涨幅。再次,非常规政策还加大了部分经济体债务负担。为救助危机和刺激经济,各经济体政府动用了大量财政资金,大量私人亏损转化为公共债务负担,这使得相当一部分经济体债务负担过重。目前,希腊、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和爱尔兰等国债务问题严重。各经济体面临及时减少负债的挑战。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多数金融危机时期实施的非常规措施将逐步终止。如果维持零利率政策过久,那么未来经济不稳定的程度有可能比近期金融危机严重得多,代价也更高。部分国家已经开始逐步终止非常规货币或财政措施。美国、欧盟、墨西哥陆续终止了部分按约定到期或无必要延续的非常规政策。2009年底美国终止了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roubled Asset Relief Program,TARP)中向银行注资的资本购买计划、资本支持计划以及特定投资项目三项措施。英格兰银行于2009年12月31日按照约定期限终止信用担保安排。欧洲中央银行在2009年12月3日决定,于201 0年3月结束目前执行中的半年期低息融资计划。多数国家还将按照明确的到期日终止临时性存款保险措施。
由于担心各经济体无序退出经济刺激政策而带来负外部效应,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金融稳定理事会(FSB)为首的国际组织均强调退出政策的灵活性、透明度、可信性、引入市场机制的必要性以及国际协作。IMF和FSB鼓励各经济体通过运用价格杠杆等基本的市场机制,增加市场主体接受支持的成本,使其有动力在市场趋于正常的情况下主动减少对支持措施的使用,从而实现循序渐进的市场化退出。由于一国退出战略的实施可能对其他经济体产生溢出效应,一国就某项政策的单独退出还可能引致市场套利行为,因此各经济体在制定和实施退出战略时要加强国际协作与跨境合作,这有利于世界各经济体的经济恢复与增长。但并不意味着同时退出。
相比新兴市场经济体,主要发达经济体由于经济总量大,其政策变动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更为明显,因此全球更应关注主要发达经济体的退出政策。在主要发达经济体未完全退出非常规政策之前,预计全球市场流动性还将保持充裕态势,并继续推高资产价格。而一旦主要发达经济体开始了“退出”行动,全球资本流动将有可能出现逆转,全球资产价格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体资产价格可能出现波动。
专栏4、加快节能减排,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规划提出节能减排的约束性目标后,我国节能减排力度明显加大,通过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两高一资)行业和鼓励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淘汰落后产能等途径,我国单位GDP能耗和排放量逐渐下降。2006年到2008年,单位GDP能耗分别下降1.79%、4.04%、4.59%,累计降低10.7%。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累计分别下降了8.95%和6.61%。2009年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又下降了3.35%,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了5.4%,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2.46%。从能源供应结构看,2008年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达到9%,2009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中水电、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占32.3%,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到2009年底,一些原材料和能源行业的落后产能被逐渐淘汰,关闭小火电机组6000万千瓦,煤矿个数下降到1.5万个。淘汰落后产能有效降低了这些行业的能耗水平,2009年上半年煤炭、钢铁、建材、电力行业的单位增加值能耗水平分别下降了3.83%、8.43%、9.03%、9.51%。
尽管我国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但单位GDP能耗和排放的绝对水平仍然较高,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资源和环境瓶颈也日益突出。从发展趋势看,一方面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能源需求和排放压力逐渐增大;另一方面,在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较高的背景下,能源资源等初级产品进口增多、国际市场价格上升过快会加大国内生产成本,国际上对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能耗和排放标准提高的压力也日益增大。
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近期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都进一步强调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紧迫性,深刻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和系统工程,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从推进节能减排入手促进产业和经济结构调整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建立有利于加快推进节能减排的外部约束机制、价格形成机制和市场交易机制,能够推动形成合理的能源资源价格和环境消耗成本,限制两高一低行业发展,并有助于提升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以及促进制造业结构优化。从更广泛的经济结构优化目标看,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增加服务消费,制造业结构优化也有助于减少初级产品进口和提升出口附加值,促使整个经济结构更为平衡,提升经济增长效率。
订单相对稳定
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产品订单量相对稳定。3季度,有80.6%的工业企业接到的产品订货量比2季度增长或持平,比重比2季度略降1个百分点。从主要行业看,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品订货量比2季度增长或持平的企业占同行业比重分别为81.1%、82.8%,均高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比2季度分别提高3.7个和1.1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领域订单仍显不足。通用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分别为73%和77.1%,均低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医药制造业91.6%,高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
出口订单稳中趋缓。3季度,在有出口经营活动的企业中,出口订货量比2季度增加的企业所占比重为16.2%,比2季度降低3.3个百分点;持平的企业为64.1%,提高1个百分点;减少的企业为19.7%,提高2.3个百分点。
八成企业产能正常发挥
3季度,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和设备利用效率小幅提高,平均产能利用率为76.5%,比2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调查显示,80.2%的工业企业正常发挥了生产能力或高于正常水平,比2季度降低0.7个百分点。其中,59.5%的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利用率达到80%以上,比2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19.8%的企业认为生产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低于正常水平。产能发挥不足的原因主要是产品需求减少(见下表)。
出现资金缺口的企业增多
3季度,有24.4%的企业出现流动资金缺口,比2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75.6%的企业流动资金情况基本正常或流动资金充裕,比2季度降低0.7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出现缺口的企业普遍反映资金紧张的主要原因:一是原材料成本上升,占43.9%;二是企业用工成本上升,占38.8%;三是货款回收慢,应收账款占用上升,占37.8%。
从行业看,纺织服装服饰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资金紧张程度较高,认为资金紧张的企业占同行业的比重分别为31.3%、42.4%、27.4%和38.8%,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从资金占用上看,多数企业“产成品库存”和“应收账款”两项资金占用情况较为稳定。其中,有88.3%的企业认为产成品库存处于正常水平,与2季度基本持平;83.5%的企业认为应收账款处于正常水平,比2季度降低1.2个百分点。
用工难日益显著
近几年,北京工业企业用工需求增长与工人供给减少的矛盾日益显著。企业用工凸显三个困难:一是企业员工的流动性较大。3季度,在用工短缺的企业中,认为员工离职较多是造成用工紧张的主要因素占39.2%,为各影响因素之首。当前人才市场的竞争愈来愈激烈,加剧企业员工的流动,从而影响企业生产计划的安排,同时增加了企业对员工培训的负担。二是企业招工难。特别是企业中一线岗位上的专业工人、技术工人、熟练工人十分紧缺。有些企业甚至因为生产员工不足而不敢承接新订单,导致产值产量的下降。调查显示,3季度北京市规模以上工业招工缺口率为16.6%,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劳动力缺口超过1.7万人。三是企业用工成本上升。随着北京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价格也同步上升。2010年以来,全市工业企业职工薪酬支出保持快速增长。今年1~8月应付职工薪酬同比增速为11.7%,增幅虽然比前两年有所收窄,但依然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水平。劳动力成本的上涨,进一步加重了企业经营负担。3季度,在用工紧张的企业中,有32.5%的企业认为当前用工成本上升过快,企业没有能力再提高报酬招募工人。
企业预期谨慎乐观
1~3季度,北京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6.2%,工业生产延续温和回升的趋势。但由于市场疲弱态势全面改观尚需时日,企业信心的提振也需要一段时间,调查显示,当前企业普遍对4季度的预期较为谨慎。
从行业景气程度看,有27.7%的工业企业预计4季度行业总体运行状况较为“乐观”,比2季度降低2.5个百分点;60.9%的工业企业预计“一般”,提高0.8个百分点;11.4%的工业企业预计“不乐观”,提高1.7个百分点。
从增长预期看,有17.7%的工业企业认为4季度生产增幅将进一步加快;65.6%的企业认为将持平;16.7%的企业认为将减缓。其中,认为增幅将减缓的企业比重比2季度和上年同期分别提高3.7个和1个百分点。
从用工需求看,4季度,企业用工需求将稳中趋弱。有9.9%的企业预计4季度用工计划将比3季度增加,比2季度降低3.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降低4.7个百分点;认为持平的企业占76.7%,比2季度降低0.2个百分点,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认为减少的企业占13.4%,分别比2季度和上年同期提高3.6个和0.9个百分点。
敬爱的党组织:
首先感谢党组织接收我为“入党积极分子”。在今后的一年里,我一定更加认真地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更加细致地了解国内外发生的社会事件、政治时事,并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客观地去作分析、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不随波逐流,以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信念来作评论与宣传;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关注需要帮助的人群,体现出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更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工作、学习不辍,稳步提高自身价值,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作出更多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12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其中一个重要的功能是提供公共讨论的民主平台,集合代表委员及公众的智慧,探求当下中国各领域问题的解决之道。“两会”代表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及整理,传达给党中央,“两会”代表是 代表着广大选民的一种利益的,代表着选民在召开两会期间,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选民们自己的意见和要求。两会期间,来自全国的 5000多名代表、委员怀揣议案、提案聚集首都,在短短的十几天时间里盘点过去,勾画未来。代表、委员们应是代言民意的化身,议案、提案中也应饱蘸民生问 题,在老百姓眼里,两会承载着老百姓的民生期待与厚望。每个人都知道中国的成长进步是中国领导人和中国公众一同努力的结果。两会不仅是讨论国家成长政策的平台,同时也是倾听普通公众诉求的重要渠道。
两会期间热议的话题,不外乎房价、教育、物价、看病等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话题。从各网站的调查看,广大网友无不以超越以往 的关注民生姿态期待两会召开。这种期待发自内心,两会必然关注。“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是温总理和网友对话时说 的话,生活得有尊严就要让普通民众免于生活窘迫的决心,要过得幸福、享受尊严,就必须出台更多的政策和措施,从制度层面着手改善民生,通过制度的完善以靠近关怀冷暖的目标,这显然是当今两会承载的重要使命。
对于我本身,在思想上,我将继续不断加强思想政治修养锻炼。除了自觉学习邓领航人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外,我计划经常阅读有关党 建、党史及党员先进事迹的书籍和报刊等,不断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和理解。使本人在工作上有更大的精神动力,做到学以致用,而不盲目;使自己能 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能鉴定好与坏、甄别正与邪;自觉抵制腐朽思想和不正之风的侵蚀,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生活上,我将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坚定信念时刻鞭策、鼓励自己,使自己对工作始终保持信心和干劲。我 工作在一个非常平凡的岗位上,不可能象许多着名的企业家、政治家那样轰轰烈烈的干一番大事业,但我坚持认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一个平凡的人,照样可以 一样能发光、发热。凡事预则立,因此,能否实现自己的理想,关键就在于我们个人是否能够始终如一地坚持信念,是否能够满怀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都要有着深刻而又清醒的认识:这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要让中国这艘轮沿着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航道前进,我们一定要大力学习党的理论来武装自己,并努力把它们付之于实践,那么我们美好的前途就不在离我们遥远了。
汇报人: 日期:
2013年第二季度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时光荏苒,马上就要到党的92年华诞了。回顾这92年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写下了彪炳千秋的光辉诗篇。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改变了旧中国的贫穷落后面貌,走上了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开创了亘古未有的宏图伟业。历史充分证明,我们的党是富于创新精神,不断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党,是经得起各种考验,勇于在困难和挫折中奋进的党,是忠实实践“三个代表”,脚踏实地为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奋斗不息的党。92年来,我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历经风风雨雨,饱尝千辛万苦,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的92年,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而不断追求真理、开拓创新的92年,是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断艰苦奋斗、发奋图强的92年,是为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而不断接受考验、不断发展壮大、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拥护和信赖的92年。我深深地为我们的党感到光荣和自豪。
总结回顾我党92多年的曲折历程和辉煌成就,可以给我们很多经验和启示:
启示之一:92年的历史,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的92年。我们党是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92年的建党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充满蓬勃朝气的政治力量。从党的“八大”探索性地提出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全面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从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通过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的决议到1962年召开的七千人大会对“大跃进”的客观总结,从延安整风到“三讲”和“先进性教育”,无一不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胸怀坦荡、实事求是的政党,是一个能正视自己、修复自己、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政党。
启示之二:92年的历史,是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的92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92年来,我们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归根到底都离不开人民群众这个坚实的基础。正是因为我们党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渡过一个个难关,赢得一个个胜利。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人民是我们永远不竭的力量源泉。
启示之三:92年的历史,是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92年。毛泽东同志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实现了建党历史上的第一次飞跃。邓小平同志总结了中国革命建设的经验,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实现了第二次飞跃。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既是对中国近代史的总结,也是我党正反经验的总结。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我党永葆先进性确立了目标。从“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我党的指导思想,到“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我党的指导思想,再到“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定为我党的指导思想,一步一步地显现了我党理论上的成熟、思想上的成熟和政治上的成熟。
最后祝愿我们的党永远繁荣昌盛。
汇报人: 日期:
2013年第三季度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近段时间,我又重温了《党章》。通过学习,我对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入党的意义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面,谈谈自己学习《党章》的一些心得体会。
《党章》第一章第二条明确了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提出了三项最根本的要求,这是党员必须具备的根本条件:第一,共产党员必须是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这一规定,反映了党员条件的本质,明确规定了党员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具备共产主义觉悟,是党员思想入党的集中表现,也是与一般群众区别的重要标志。共产主义觉悟,主要体现在对工人阶级的地位、根本利益和历史使命有正确的认识,有为共产主义事业而献身的精神。要具有共产主义觉悟,我们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树立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第二,共产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共产党员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表现。因此每个党员在终身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过程中,是要在思想上想着人民,在政治上代表人民,在行动上为了人民,真正做人民的忠实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就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关系,在面临困难和危险的时候,要把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奋不顾身,挺身而出,甚至牺牲个人的生命。在物质利益面前,要做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公私分明,克已奉公,把方便让给群众,把困难留给自己;第三,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这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这决定了共产党必须对共产主义事业无限忠诚,乐于吃苦在前,冲锋在前,乐于承担艰巨任务,乐于在改革开放中开拓奋进,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在群众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共产党员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特权,要永远保持劳动人民普通一员的本色。就是说,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无论地位、条件、环境怎样变化,都要保持普通劳动者的本色,同周围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党章,就是要更好地保持党员先进性,树立党员意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是要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确保在理想信念上不犹疑、不含糊、不动摇,要把坚定的理想信念化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行动。要有大局观念、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思想上要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在行为上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在工作上要有强烈的进取精神。总之,学习让我懂得:一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深刻理解共产党员是一个崇高的称号。这个称号凝聚了无数革命先烈鲜血和理想。作为争取入党的一分子,我一定认真学习、牢记党章要求,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汇报人:
日期:
2013年第四季度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支部:
时间过得真快,从我被接纳为入党积极分子已近一年了。一年来,在组织的关怀和老党员的熏陶下,我的思想不断的得到了磨练和提高,现向组织汇报一下这一年来的情况。
在思想政治方面,我继续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断加强自己的思想政治修养。通过学习,我进一步提高了对党指导思想的认识,深刻的领会了将三个代表作为指导思想的重要意义。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作为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牢记邓小平同志的告诫:坚持党的优良作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的党是一个执政党,共产党员要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始终保持先进性,才能胜利完成我们的使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因此,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通过步步深入的学习,我进一步明确了入党的基本条件和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的重要性。对入党要求的认识渐渐从朦胧走向清晰,明白了不仅要在学习中创造入党条件,更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进步,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发展对象。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入党动机,才能具有持久不衰的动力,刻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并将其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更加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把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起来,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积极作出贡献;才能够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尽力摆正党和人民的利益同个人利益的关系,逐步培养和树立起甘愿吃亏、不怕吃苦、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人生价值观;才能够正确对待争取入党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同时,也真正认识到只有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崇高理想作为入党的唯一动机,才能在入党的道路上越走越近,越走越快,才能真正领悟和实践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
我认为,作为新时期的先进青年,我们应该在生活上克勤克俭,严格要求;在工作中身先士卒,勤勤恳恳,不断增强贯彻党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在学习上,不断增加新的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我政治理论修养,努力争取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建功立业。这不仅是一种政治责任,也是一种精神追求,是实现个人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的最高理想。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感到一定要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来衡量自己,以一名党员的条件严格要求自己,在周围同事当中时时处处体现出先锋模范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有资格加入这个光荣而先进的组织。请党支部继续培养和考察我,我将会以实际行动来接受党组织的挑选,积极主动地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争取早日成为一名正式合格的共产党员。
以上是我在思想、工作、学习方面的汇报,在新的一年来临之际,我要总结工作和生活中的经验和教训,认真履行党章上所要求的一切,严格要求自己,接受党组织和同志们的监督,严于律己、勤奋进取,努力作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汇报人:
一, 情况汇总
通过随机抽取第三季度的100张处方进行点评,现将基本情况汇总如下: 1.用药品种数为360种,平均每张处方的用药品种数为3.6种,符合《处方管理办法》中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2.抗菌药物的使用比例为45%,超过了卫生部要求的50%以下的标准,为防止滥用抗菌药物,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生,降低药品不良反应,这个月相比上个月抗生素使用比例有所增加,应当加以注意。查找原因。3.注射剂的使用比例为0.9%,根据WHO制定的标准,发展中国家平均处方注射剂使用率应为13.4%~24.1%,我院的使用情况符合这个标准。药物的使用则是能口服的尽量口服,特别是抗菌药物的使用,要严格控制静脉给药的形式,频繁的使用注射剂会增加感染和不良反应的几率。现国家规定56种疾病不能输液,我们院对照国家规定的不能输液的也严格控制。从这几个月来我院对门诊控制输液的结果还是有效的。4.国家基本药品的使用比例为95.3%,国家对基层医疗机构使用基药的比例规定为90%以上,我院的使用情况符合要求,基本药物目录是按照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的原则遴选的,我们应大力提倡和使用基本药物。5.6.通用名称的使用率为100%,因我院已全面实施电子处方。
门诊处方的人均费用为42.09元,符合新农合的规定费用,自推行新农合以来,已大大的降低了老百姓看病的费用,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逐步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7.合理处方的比例为92%,加强管理有效。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门诊处方的抽查点评,发现还存在不少问题:
1.处方没有医师签字,这个问题多次提到,但还有有医生会偶尔把这个事一忙给忘记了,也许认为签字是小事。老生常谈。2.诊断与用药不相符,不完整。
如许彬,处方诊断为急性胃肠炎,用药却是抗生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加氨溴索针及炎琥宁抗病毒药,明显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但此处方明显抗生素用法错误,一,头孢哌酮舒巴坦针主要用于敏感肠杆菌科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所致严重感染,如下呼吸道感染,血流感染,腹腔感染,肾孟肾炎和复杂性尿路感染,盆腔炎性病,骨关节感染,复杂性皮肤及软组织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上呼吸道感染如需选用头孢类,第一代头孢菌素可以了。
如蒋金相,处方诊断为坐骨神经痛,冠心病,用药却有普乐安胶囊,普乐安胶囊明显用于前列腺肥大,处方诊断不完整。3.处方药种多于5种。
如蒋金相,处方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急性胃肠炎,处方超过5种。3.选用药物及药物剂量与浓度没达到。以至于导致杀菌浓度不够,会产生细菌耐药性。如蒋金相,处方诊断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用药为头孢西丁0.5g,gd,vigtt.氨茶碱0.05g.gd,vigtt.氨溴索15mg,gd,vigtt.选药的合理应用不合理,青霉素类药物对主要致病菌具有抗菌作用,为首选,可以选用青霉素或口服阿莫西林,青霉素过敏者可口服红霉素,阿奇霉素,地红霉素,克拉霉素等等大环内酯类药物,其它在可选用口服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如头孢氨苄,头饱呋辛酯,左氧氟沙星,此处方选用头孢西丁药物,不是太合理,另头孢西丁药物他的用法也不合理,头饱西丁类药物为浓度杀菌剂,gd用药显然浓度不够,达不到疗效。
一、宏观调控政策效果显著
(一) 国民经济由加速增长转为稳定增长, 增长结构有所优化
受世界经济快速增长和国内需求旺盛的拉动, 2007年上半年我国经济从偏热转向过热的势头比较明显。GDP增速由2006年的11.1%提高到2007年二季度的11.9%。针对这些情况, 中央加大了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力度, 10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5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和发行特别国债, 取消或降低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和反征出口关税、扩大加工贸易限制列产品目录等, 这些政策措施对抑制经济从偏热转向过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季度GDP增长速度下降到11.5%, 四季度增幅进一步回落到11.2%。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46619亿元, 比上年增长11.4%, 加快0.3个百分点, 连续五年增速达到或超过10%。分产业看, 第一产业增加值28910亿元, 增长3.7%, 回落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21381亿元, 增长13.4%, 加快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96328亿元, 增长11.4%, 加快0.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较, 第三产业增速提升最快, 符合我国控制工业高污染、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结构调控方向, 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有所提高。
农业生产继续稳定发展, 粮食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0150万吨, 比上年增产350万吨, 增长0.7%, 成为历史上第4个高产年, 这是1985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首次实现连续4年增产。其中, 夏粮产量11534万吨, 比上年增长1.3%;早稻3196万吨, 与上年基本持平;秋粮35420万吨, 比上年增长0.6%。工业生产增长平稳回落。去年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3%, 二季度进一步提高到18.7%, 随着宏观调控政策力度的加强, 工业增加值增速呈现平稳回落态势, 10、11、12月增速均保持在1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5%, 加快1.9个百分点。其中,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3.8%;集体企业增长11.5%;股份制企业增长20.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7.5%。重工业增长19.6%, 轻工业增长16.3%。在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 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国家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政策效果逐步显现, 粗钢、水泥、电石、铁合金等产品产量增幅有不同程度的回落。淘汰落后稳步推进。工业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新型干法水泥比重提高到55%以上。煤炭、有色、建材、汽车等行业资源整合力度加大, 产业集中度继续提高。
(二) 消费价格、房屋价格上涨较快, 通胀压力增大
2007年, 主要受食品价格上涨推动,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逐月提高, 从3月份开始持续超过3%的年度调控目标, 7、8月份连续突破公认的可承受通货膨胀率界限值5%, 11月份达到全年最高的6.9%。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8%, 涨幅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 其中, 城市上涨4.5%, 农村上涨5.4%。。分类别看, 食品价格上涨12.3%, 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4.0个百分点;居住价格上涨4.5%, 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0.6个百分点。在食品价格中, 粮食上涨6.3%, 肉禽及其制品上涨31.7%, 蛋上涨21.8%, 其余商品价格有涨有落。继居民消费价格自年初以来保持加速上涨态势, 工业品出厂价格也在8月进入了上行通道, 11、12月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分别高涨4.6%、5.3%。全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4%;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1%。此外, 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去年1~4季度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分别上涨5.6%、6.3%、8.2%、10.2%。全年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上涨7.6%, 涨幅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总体而言, 当前的物价波动仍然属于农产品局部供求不平衡引发的结构性物价上涨性质。虽然我国商品市场供求基本平衡的总体格局没有改变, 但受生猪、油料产能恢复的周期性影响, 食品价格上涨对居民消费价格的上拉作用, 将持续一段时间。而且在消费价格加快上涨的同时, 工业品出厂价格和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开始提高, 房价涨幅居高不下, 上游产品向下游产品传导的涨价压力有所加大。下半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稳定物价的政策措施, 对稳定价格预期、控制物价进一步上涨将起到一定作用;但货币流动性过剩的局面没有改观, 通货膨胀的货币条件客观存在, 居民和企业通胀预期走高, 新涨价因素的影响程度较难确定, 对控制物价十分不利。
(三) 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在宏观经济持续高涨的带动及国家积极就业政策的引导下, 2007年我国就业形势进一步好转,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04万人, 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34%;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15万人, 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3%, 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53万人, 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53%;2007年底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 比2006年底下降0.1个百分点。2008年我国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000万人,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人, 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00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加强工作协调, 确保完成全年就业再就业的各项目标任务。
(四) 国际收支失衡持续加剧
为了改善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 去年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 我国出台了多项调整外贸进出口的政策, 其力度之大、频次之多可谓前所未有。即便如此, 我国外贸顺差的增速仍然达到47.7%, 是造成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再者, 根据目前外汇储备增长情况, 资本项目下仍然有大量盈余。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大规模“双顺差”使得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依然较为严重。2007年12月末, 国家外汇储备余额1.53万亿美元, 同比增长43.32%, 新增4619亿美元, 同比多增2144亿美元。外汇储备规模持续大幅增加, 国家在收购外汇的同时, 央行向市场投放了相应的基础货币, 再通过货币乘数作用, 造成货币供应量大幅增长, 使国内流动性过剩问题日趋严重。同时, 国际收支盈余失衡加剧导致人民币汇率升值速度加快, 全年累计升值6.59%, 12月末为1美元兑7.3046元人民币。
二、三大需求保持快速增长
2007年, 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出口保持快速增长, 消费对GDP的贡献7年来首次超过投资。初步估计, 在11.4%的GDP增长中, 消费、投资、净出口分别拉动4.4、4.3、2.7个百分点。长期以来, 投资率过高、消费率过低的结构失衡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经济, 今年这一结构性变化, 可能意味着经济增长方式开始出现“拐点”。
(一) 市场销售增长较快, 增速逐季走高
2007年以来, 在国民经济持续高增长、收入水平不断增加和消费环境日趋改善等有利因素推动下, 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呈现出本轮经济周期以来最强劲的增长势头, 增速逐季走高。消费品零售额4个季度分别增长14.9%、15.6%、16.8%、19.1%,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210亿元, 比上年增长16.8%, 提高3.1个百分点。分城乡看, 城市消费品零售额60411亿元, 增长17.2%, 加快2.9个百分点;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8799亿元, 增长15.8%, 加快3.2个百分点。分行业看, 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6.7%, 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9.4%。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大类商品零售中, 石油及制品类、汽车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家具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化妆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均增长20%以上。以住和行为热点的消费结构升级, 成为带动消费品市场活跃的主要动力。
(二) 投资增幅略有回落, 存在高位反弹压力
2007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239亿元, 比上年增长24.8%, 加快0.9个百分点。分季度来看,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3、4季度增速分别为23.7%、27%、25.4%、23%, 呈现冲高回落态势缓慢回落。其中,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17414亿元, 增长25.8%, 加快1.5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9825亿元, 增长19.2%。在城镇投资中, 分产业看, 第一产业投资1466亿元, 比上年增长31.1%;第二产业51020亿元, 增长29.0%;第三产业64928亿元, 增长23.2%。分地区看, 东、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速, 分别比上年增长21.0%、34.0%、28.2%, 增幅分别上升0.4、0.9和2.3个百分点, 呈现东部发达地区低、中西部发展地区高的良好特征, 有利于下一阶段国民经济的梯度发展, 缩小地区差距。尽管目前投资增幅呈现回落态势, 但反弹压力依然存在。
首先, 房地产投资、新开工项目以及地方项目投资的加快, 使得2008年投资增长仍有较强的惯性。2007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5280亿元, 比上年增长30.2%, 加快8.4个百分点;全年全国城镇新开工项目231894个, 同比增加27931个, 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86258亿元, 同比增长28.7%, 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3.1个百分点, 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占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的比重为33%, 比上年同期上升2.1个百分点。其次,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企业自筹资金增速呈逐渐上升之势, 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有所下降, 将导致“紧信贷”政策效力弱化。2007年前11个月, 企业自筹资金增速为33.6%, 比1季度末、上半年末和三季度末分别增加11.8、3.4和1.4个百分点;第三, 贷款中长期化势头明显和中长期贷款增速持续高于贷款总量增速的因素, 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助推投资增长;总之, 考虑到年全社会资金流动性过剩、企业效益持续高增长、政府换届等多重因素, 未来投资反弹压力不容低估。
(三) 出口增速回落, 进口增速加快, 贸易顺差增速减缓
2007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1738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23.5%, 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 出口12180亿美元, 增长25.7%, 回落1.5个百分点;进口9558亿美元, 增长20.8%, 加快0.8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 贸易顺差2622亿美元, 比上年增加847亿美元, 国际收支失衡问题改善不明显。为了改善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 去年我国出台政策力度之大、频次之多均超过前几年。在上半年贸易顺差增长过快的形势下, 7月1日起我国对2831项商品 (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 调低了出口退税率, 并进一步改进了加工贸易台帐保证金管理办法。宏观调控措施的效果初显, 进入2007年下半年, 我国出口增速逐步放缓, 进口增速加快, 贸易顺差迅速扩大的势头得到有效抑制。全年1、2、3、4季度当季出口增长速度分别为27.8%、27.4%、26.3%、22.2%;进口增长速度分别为18.2%、18.2%、20.6%、25.5%, , 进口增速明显快于出口增速, 导致贸易顺差增长速度持续放缓, 1、2、3、4季度当季增速分别99.4%、75%、50.3%、12.9%, 回落态势尤其是第4季度十分明显。
三、政府、企业和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 分享经济发展成果
在经济增速明显加快的同时, 企业经济效益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较快, 再加上物价上涨和税收征管水平不断提高等因素, 2007年国家财政收入在近年高增长的基础上, 出现了进一步加快的势头。1~11月份, 全国财政收入 (不含债务收入) 48177.12亿元, 增长33.5%, 较上年同期增速高出8.8个百分点, 完成年度预算的109.3%。全年全国税收收入 (不包括关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 未扣减出口退税) 累计完成49449亿元, 比上年增收11813亿元, 增长31.4%, 大大超过经济增长。企业实现利润继续大幅增长。1~11月份,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22951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36.7%, 增幅同比上升6.0个百分点。39个工业行业全部实现盈利。其中,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68.7%, 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61.4%, 化工行业增长51.5%, 煤炭行业增长49.1%, 钢铁行业增长47.2%, 电力行业增长39.0%。由于就业状况好、新增就业人数多, 各地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 企业效益好转使企业职工工资水平提高, 农产品涨价使农民普遍受益, 城乡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 广大居民从经济增长中得到的实惠增多。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 比上年增长17.2%, 扣除价格因素, 实际增长12.2%, 加快1.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 比上年增长15.4%, 扣除价格因素, 实际增长9.5%, 加快2.1个百分点。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2534亿元, 比上年末增加10967亿元。
四、货币信贷增速仍然较快, 流动性过剩依然突出
去年以来, 虽然银行连续10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5次提高存贷款利率, 多次发行央行票据, 回笼货币, 货币信贷紧缩程度已与历史最紧时期相当, 但货币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去年12月末, 广义货币供应量 (M2) 余额40.34万亿元, 同比增长16.72%, 增幅比上年末低0.2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 (M1) 余额15.25万亿元, 同比增长21.01%, 增幅比上年末高3.53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 (M0) 余额3.03万亿元, 同比增长12.05%。全年累计净投放现金3303亿元, 同比多投放262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36323亿元, 比上年多增4482亿元。各项存款比年初增加53878亿元, 比上年多增4599亿元。全年投放现金3262亿元, 比上年多投放221亿元。货币政策在2007年中期以前过于倚重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数量型手段, 利率、汇率等价格型手段力度不足。从出台时机和力度来看, 提高利率的时机有些偏晚, 并且调整力度偏小, 调整幅度跟不上价格上涨幅度的变化, 不足以及时扭转实际利率为负的局面。由于实际利率严重偏低, 导致货币流通速度相对加快, 抵消了控制货币供应量增长的效果, 未能通过有效调节资金的使用成本来抑制投资过热, 客观上也助长了经济趋热和资产价格过快上涨。实际有效汇率升值过慢, 对出口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这是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不断加剧的原因之一。
从目前形势看, 单纯的货币政策难以解决流动性过剩的问题, 需要财政、外汇等其它政策的配合, 效果才能更为显著。股票指数创历史新高后在高位震荡调整, 股票市场交易量增加。2007年年初, 上证指数持续上行。在连续突破3000点、4000点两个关口后, 去年5月29日上证指数报收于4334.92点, 创历史新高。5月30日上调印花税税率至3‰, 受此影响, 沪深股市放量下跌, 上证指数当日收于4053.09点, 下跌6.50%。此后近两个月, 股票市场呈现宽幅震荡调整走势。8月初, 股票市场开始新一轮的上扬, 股指快速上行, 10月16日上证指数收于6092.06点, 为历史最高点, 此后, 上证指数冲高回落, 大幅回调至5000点附近后再次宽幅震荡调整。年末上证指数收于5261.56点, 较年初上涨2545.84点, 涨幅为93.74%。随着股票市场发展, 大盘新股如交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远洋、中石油等持续发行, 股票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进一步提升。
第二部分
2007年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及问题
从近几年宏观调控的实践看, 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和贸易顺差过大等已经由短期矛盾演变为中期问题, 在“三过”矛盾没有有效解决的同时, 经济运行中又出现许多新矛盾、新问题。
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际操作偏松, 经济长期在偏快与过热的边缘运行
财政政策在执行上过于宽松, 一是目前我国处于经济周期中的繁荣阶段, 经济运行的自发扩张动能强劲, 从刺激经济的角度看, 目前已经不需要实行赤字财政来刺激社会总需求, 但中央财政在连续多年超收规模较大的情况下, 仍然保留赤字财政安排。二是各级财政在超收规模较大的情况下, 基本上都超收超支, 地方政府甚至用超收资金和土地储备资金“四两拨千斤”橇动银行信贷资金用于刺激投资, 地方财政“赤字”规模惊人。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中同样存在稳健不足问题。实际有效汇率升值过慢, 对出口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这是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不断加剧的原因之一。
二、资源类价格和税费改革相对滞后, 节能减排形势仍然严峻
近年来, 尽管有关部门意识到资源类价格调整和税费改革的重要性, 也有相关的政策预案, 但必要的政策迟迟未能出台, 多次错过价格调整和税费改革的有利时机, 从而导致能耗过高、环境压力增大的局面没有改观。例如, 在国际市场油价和国内居民消费物价相对较低时错过了燃油税出台的时机, 国内成品油、电力价格调整力度不够, 对节能减排工作顺利推进不利;资源税税率和矿产资源补偿费上调幅度有限, 导致资源开采企业存在巨大的盈利空间, 出现资源开采领域过度投资, 也间接导致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投资出现较快增长。2007年工业生产增速比前四年的平均水平高1.8个百分点, 其中主要是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增长偏快。高耗能行业投资和工业生产增速双双反弹, 给节能减排造成很大压力。2007年前3季度, 单位GDP能耗较上年同期下降3%, 与4%的计划目标仍有一定差距, 特别是电力消耗增长明显快于上年同期, 以及重化工业投资仍快速增长的趋势, 显示下一阶段节能减排的压力仍然很大。但在目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较快时期, 进行大幅度价格调整的难度加大。
三、资产价格上涨呈现泡沫增大现象, 财富再分配扩大收入分配差距
不可否认, 近年来股指、房价快速上行局面的出现, 有诸多因素的支撑:我国宏观经济多年持续健康较快发展, 上市公司业绩大幅增长, 股权分置改革等各项市场制度进一步完善, 大股东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的步伐加快, 企业和家庭资金充裕, 人民币升值预期持续存在, 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这些因素为我国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发展提供了机遇, 但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非理性现象。股票和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繁荣呈现泡沫增大现象, 这种有钱人通过股票和房地产市场使财富迅速升值的强者恒强“马太效应”明显扩大了收入分配差距, 部分城市过高的房价挫伤了多数依靠劳动收入购房人的信心, 望房兴叹中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成效普遍存在意见。同时, 资产价格上涨也加大了通胀预期, 增加经济运行向过热转化的压力。虽然在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下, 2007年年末境内资产价格涨势总体放缓, 但未来进一步快速上涨的风险仍然较大。
第三部分2008年经济发展形势预测
一、国际经济环境
2008年国际经济环境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首要因素是美国次债危机究竟会对美国和世界经济产生多大影响?我们认为, 次级债危机的爆发使美国经济的潜在风险加大, 但不会严重危及世界经济。如果全部经济损失由美国承担, 会使美国经济降低1个百分点左右。如果经济损失由美国、欧洲、日本等共同承担, 会使世界经济降低0.3个百分点左右。其次是国际油价上涨对世界经济的不利影响增大。石油价格过快上涨总体上是不利于我国经济和出口的增长。此外, 全球经济发展失衡的问题依然存在, 贸易保护主义依然盛行等问题也会威胁世界经济。
2008年世界经济发展虽然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但总体上看有利因素仍然较多。首先, 支撑新一轮世界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性条件没有变化。从2003年起的这一轮世界经济高速增长, 主要源于支撑增长基础条件不断改善, 以信息通讯技术为核心的技术进步提高了世界经济的增长潜力。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出现了“双赢”的局面, 这是新一轮世界经济强劲增长的根本因素。2008年这一基本格局不仅不会逆转, 反而会进一步加强。其次, 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长强劲, 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火车头。2007年, 中国、印度和俄罗斯三国贡献了全球经济增长率的一半。2007年俄罗斯经济增长率在7.2%以上, 连续4年保持在7%左右。印度经济在2006财政年度达到了过去18年来的最高增速, 增长了9.4%, 2007年增长率将在8.5%左右。不同于以往几次金融动荡, 新兴市场经济体在次级债危机中没有受到明显波及, 经济运行较为稳定。
总体来看, 虽然次级债危机的爆发增大了世界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 但2008年支撑世界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仍将强于不利因素, 因此世界经济稳定较快增长的基本因素没有变。预计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4.8%, 与2007年大体持平, 而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大约为1.8%, 2.3%和1.8%。预计2008年印度和俄罗斯经济增速在8%和7%左右, 新兴市场国家会继续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动力。世界贸易组织WTO预测2007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长率将由2006年的9%下降到7%左右, 2008年世界贸易增速与2007年基本持平。
二、国内经济环境
2008年国内体制政策环境、生产要素供给条件等因素, 有利于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党的“十七大”将指导我国经济体制进一步朝着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方向深化改革, 经济发展的体制条件进一步优化。
2007年出台的宏观调控措施在2008年将更加显现积极的政策效果, 有利于缓解国内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消除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连续几年经济和投资增长保持高位将使经济运行保持较快的增长惯性。近5年固定资产投资高潮形成的生产能力2008年将大量投产达产, 这将大大增强我国经济增长的供给保障能力。以能源为例, 2003年至2006年共新增原煤开采能力63908万吨/年, 天然原油开采8174万吨/年, 天然气开采373亿立方米/年, 新增发电机组容量2.5亿千瓦。2007年1~10月发电量增长16.2%, 原煤产量增长10.2%, 能源生产总量增长10.0%, 煤电运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国内劳动力供给充分、储蓄率保持高位、科技进步加快。充裕的国家外汇储备增强了我国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的回旋余地,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升, 经济增长的潜在能力有所增强, 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有望继续保持基本平衡状况。
当然, 2008年国内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 一是粮食连续四年丰收增产后进一步增产难度加大, 农产品价格走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二是连年货币流动性过剩, 通货膨胀所需的货币条件早已客观存在, 居民和企业对价格上涨形成一定预期, 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新涨价因素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三是证券市场已经积累了较大风险, 市场整体估值水平超过历史高位和海外绝大多数市场, 一定程度透支业绩预期, 下一阶段可能发生较大震荡甚至持续调整, 如何在化解证券市场风险的同时减少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不利影响, 将是宏观调控面临的严峻考验;四是出口减速可能造成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显性化, 对新增就业、企业效益和财政收入都有不利影响。
三、2008年经济走势预测
在国内外较为有利的发展环境中, 2008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 经济增长率高位趋稳、小幅回落, 物价总水平涨幅趋缓, 就业状况持续好转, 外汇储备增长速度有所减缓。
(一) 经济增长稳中趋缓
中央明确提出, 2008年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即“双防”宏观调控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基调做好宏观调控工作, 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在宏观调控政策趋紧的同时, 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可能对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石油价格过快上涨总体上不利于我国经济和出口增长, 全球经济发展失衡的问题依然存在, 贸易保护主义依然盛行等问题也会威胁世界经济。在政策因素和国际市场因素的共同影响下, 2008年, 我国社会总需求的强劲自发扩张势头有所减弱, 国民经济运行将由过去五年的加速增长态势转为高位趋稳、小幅回落的态势。
预计2008年全年GDP增速将从2007年的增长11.4%回落到10.8%, 下降0.6个百分点左右。其中, 第一产业增长4%, 增幅与2007年基本持平;第二产业增长12.6%, 增幅比2007年下降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11%, 增幅比2007年下降0.5个百分点。如果美国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低于目前估计, 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不够明显, 2008年经济运行将继续保持高涨的态势, GDP增速为11.3%, 基本与2007年持平。如果美国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影响超出目前的估计, 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非常显著, 2008年经济增速将下降到10.3%左右。
(二) 消费品市场延续偏旺增长态势
连续多年宏观经济景气较旺, 新增就业人数增加较多, 居民收入增长较快, 消费结构升级对消费仍然会保持较强的促进作用, 这些基本因素决定了2008年我国消费品市场销售增长率仍将保持高位。此外, 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举行, 也将会对国内市场销售产生“奥运景气”推动作用。我们开发的消费品零售额先行指数在2006~2007年持续小幅走高, 根据先行指数领先于消费品零售额一年左右的经验, 可以初步判断2008年消费品零售额可以保持较快增长。根据我们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潜在增长率研究, 与10%左右GDP增长率相匹配的消费品零售额潜在增长率大体在12%左右, 2006~2007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率已经超过12%, 2008年进一步提速的可能性不大。2008年商品零售价格涨幅降低对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有一定影响, 名义增长率可能稍低于2007年, 预计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16%, 比2007年低0.6个百分点左右, 但实际增长为12.5%左右, 基本与2007年实际增长率持平, 仍为正常偏旺。
(三)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小幅回落
我国这一轮固定资产投资高潮在20%以上运行已经6年多, 目前尚未显示出疲态迹象。2008年, 促使我国投资保持较高增速的基本因素依然存在。在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增长加快的情况下, 企业投资的积极性较高;同时, 企业自有资金增长较快, 为企业扩大投资提供了资金保障;2007年新开工项目数量和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额呈现逐月提高的势头, 为2008年投资提供了增长惯性。
从国家调控政策方面来看, 为了淘汰落后产能, 加快产业结构技术升级和节能减排, 需要加大对先进产能和节能减排设施的投资。2007以来, 国家对房地产价格的调控从以需求侧调控为主转向增加供给、改善供给结构, 加大了对经济适用房建设的支持, 2008年小户型、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项目增加较多, 房地产投资成为带动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是, 2008年投资增长也面临一些限制因素。由于近期中央银行频频提高利率, 实际利率水平上升对企业的投资行为将起到抑制作用。由于房地产市场积累了一定风险, 加之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对我国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银监会等管理部门已经加大了对房地产贷款的审查力度, 提高第二套住房贷款首付比例和其它审慎贷款政策将对开发商和购房者的资金来源产生一定限制。同时, 高耗能产品出口限制政策可能使这些行业供求和价格形势发生变化, 不少行业投资回报预期降低。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 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将在偏快区间运行, 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依然是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之一。
预计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22.5%, 比2007年下降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23.5%, 比上年下降2.3个百分点, 实际增幅下降0.8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名义增长26%, 比上年下降4.5个百分点, 实际增幅基本与上年持平。
(四) 对外贸易顺差增速明显下降
2008年我国出口将呈减速态势, 一是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 针对中国贸易摩擦增多, 特别是炒作中国产品质量问题, 对2008年的出口负面影响较大。二是美国经济不确定性增大, 次级贷款危机造成美国金融机构惜贷现象可能影响到消费信贷资金, 房地产的财富效应减弱也降低消费者信心, 多年来建立在信用经济和财富效应两大基石上的美国居民消费快速增长可能减速;由于我国对美国出口主要以消费品为主, 美国消费减速将对我国出口不利。三是国内2007年密集出台的控制出口过快增长和调整外贸结构的政策效果, 在2008年进一步明确显现, 人民币升值步伐有所加快, 各方面生产要素成本逐步提高。
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 将使得2008年我国出口增速下降。相反, 由于国内需求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人民币升值和进口关税逐渐下调使国内外比价关系变化的调节作用逐渐显现, 加上国家其它鼓励进口政策, 2008年进口增速将基本保持稳定。如果目前国际石油价格和其它矿产资源价格上涨的态势延续到明年, 这些产品的进口额受价格上涨的影响也将呈现加快上涨的情况。初步估计, 2008年我国出口增长19%, 进口增长18%, 贸易顺差规模大约为3284亿美元, 比2007年增加604亿美元, 贸易顺差的增幅由2007年的47.7%明显下降为22.5%。
(五) 物价涨幅趋稳
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成为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政府将采取有力措施抑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 货币政策从紧操作将使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局面有所改观。2007年世界粮食已经获得丰收。
根据国际粮农组织初步预测, 2007年世界粮食产量增长4.8%, 2008年世界粮价进一步上涨的空间不大, 有可能出现高位趋稳甚至小幅回落的态势, 这将有利于我国消费价格稳定。但我国粮食连续四年丰收增产后进一步增产难度加大, 去冬全国出现多条大江大河流域严重干旱偏枯气候条件, 可能对2008年夏粮增产构成较大不利影响, 国内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求依然保持紧平衡状态, 农产品价格走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根据近十年来的经验, 我国食品价格上涨存在大约三年左右的短周期, 国内农副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将引导农民和企业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和生产。
据此估计, 2007年三、四季度是食品价格上涨的高峰期, 年底之后开始回落, 2008年将延续下行走势, 消费价格涨幅呈现前高后低、小幅回落趋势。但国际市场能源原材料和农产品等初级产品价格目前处于高位, 再考虑到我国资源类价格改革的迫切性和2007年下半年严格控制出台政府调价措施的后续影响, 2008年下半年有条件和需要出台的政府调价项目较多。
综合考虑国际市场趋势、国内控制物价的综合性政策措施影响、物价的翘尾因素、成本推动和需求拉动造成的新涨价因素、政府对资源类产品调价的合理幅度等, 初步测算, 2008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将回落到4.6%左右, 大约比2007年下降0.2个百分点。国内资源类产品价格与其它产品比价关系的变化, 要求我国加快资源类产品价格调整步伐, 这将对2008年生产资料价格走势产生影响, 使得生产资料购进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幅度有所提高。
第四部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政策的建议
为了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 实现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协调发展, 2008年, 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战略部署和总体要求的基础上, 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指导思想, 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着力促进结构调整, 加快推进改革开放, 力争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财政政策稳健操作, 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调整
2008年经济增长速度将小幅回落, 企业收入增速将难以保持2007年的高增长, 再加上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并轨, 企业所得税增幅将会有所下降;增值税改革试点将进一步扩大范围, 增值税收入增长将受到一定影响;进出口贸易增速也会有所回落, 进口环节税收增速会出现回落;证券交易印花税将难以保持2007年的高增长。
考虑以上这些减收因素, 并结合数量模型测算, 初步预测, 2008年财政收入将增长20%左右, 比2007年增收10000亿元左右。2008年为了避免经济从偏快转向过热, 同时为了给将来财政政策再度扩张留下空间, 财政政策应该真正回到稳健的轨道上来, 建议不再安排预算赤字, 实现财政收支当年平衡。根据我们初步测算, 2008年财政支出只要控制在18%之内, 就可以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2008年为了避免经济从偏快转向过热, 同时为了给将来财政政策再度扩张留下空间, 财政政策应该真正回到稳健的轨道上来, 建议不再安排预算赤字, 实现财政收支当年平衡。财政建设投资支出要严格控制新上项目, 重点支持在建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发挥效益和一些已批准的建设规划重大项目, 特别要从严控制各级政府楼堂馆所项目重新抬头。应出台严厉政策控制地方财政实际上的“赤字”规模, 对政府负债经营城市建设的做法加以规范管理, 控制政府投资扩张势头。
二、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 更加灵活运用价格型政策工具
从防止经济运行从偏快转向过热和防范通货膨胀、资产价格泡沫等金融风险的角度出发, 要采取多种手段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要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流动性管理, 加强对金融机构的指导, 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 同时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 加大对“三农”、就业、助学、中小企业、消费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要合理运用利率杠杆, 注重引导公众预期。要继续大力推进金融改革和创新, 提高金融机构竞争力和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在利率调控上, 将从国内经济运行需要出发, 不能囿于中美利差的限制, 必要时选择自主加息来消除负利率, 使利率水平不断趋近均衡利率。为防止贷款利率过高对实体经济增长产生冲击, 可选择不对称加息, 即暂时维持贷款利率不动, 仅提高存款基准利率, 实现存款实际基准利率由“负”转“正”。
三、引导人民币一揽子货币实际有效汇率小幅升值, 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
在当前形势下,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利大于弊, 对外可以降低进口成本, 促进国内企业更多利用国外技术设备、资源和加快“走出去”步伐, 对内可以提高出口门槛, 压缩国内落后产能通过出口继续生存的空间, 加大推进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优化升级。
2008年应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适度扩大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区间, 不仅要实现人民币对美元升值, 更要引导人民币一揽子货币实际有效汇率实现小幅升值。为了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 要扩大人民币贸易结算范围, 尝试人民币境外融资。扩大国外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的机构范围, 允许人民币出境使用, 必要时, 可允许发行人民币商业票据。尝试允许境外企业在境内直接上市, 使人民币融资逐步国际化。
坚持资本项下不可自由兑换, 加强对短期国际资本的监控。加强对外汇资金流入和结汇的检查, 加强对企业和金融机构短期外债的管理, 严格控制短期外债规模, 控制短期外债的结汇。建立健全对境外资金流入国内股市、房市的监测监控体系。
人民银行、外管局、证监会、建设部等职能部门应加强政策协调和信息共享, 摸清境外资金流入国内股市、房市的渠道、方式和规模, 及时制定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 防范投机资本的冲击。
四、多管齐下抑制物价上涨, 防止通货膨胀的长期化
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成为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一要加大对农业、畜牧业生产政策支持力度, 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 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 力争粮食稳产增产。
二要充分利用国家储备吞吐量调控农产品市场, 积极增加货源, 保证市场供应, 维护食品价格稳定。
三要全面研究农产品价格稳定机制, 从生产、流通、储备、进出口等多个环节建立健全信息收集反馈共享机制、应急反应处置机制, 增加财政对农产品价格稳定基金投入。
四要大力维护市场秩序, 加强价格监测, 加强市场监管, 及时完善和落实因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众的补助办法;
五要打破垄断, 在一些垄断性行业, 积极引入竞争因素, 迫使垄断价格下降。
五、综合运用税收和价格等经济手段, 控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
继续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 采取更有力措施, 抓出更大成效。
一是全面落实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三个体系, 加快制定出台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配套政策。加强对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督促检查, 加大环保监控和执法力度;
二是综合运用税收和价格等经济手段, 控制高耗能产业发展。应加快资源税改革的实施步伐, 不应因担心资源税改革措施的推出会推动价格的上涨而推迟, 应该认识到资源税改革的主要作用是调整资源的配置和使用状况, 尽管此举会对部分产品的价格产生一定压力, 但这是资源税改革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价格总水平的调控应交给财政和货币等总量政策去调节。
三是加快资源价格改革和调整的力度, 在调整成品油价格的同时, 应该综合考虑成品油与电、汽、天然气等价格的比例关系, 避免因成品油单方面调价造成其它产品供应紧张。 (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提供)
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局副局长王玲介绍,第一季度全国发现违法用地行为9462件,涉及土地面积4.8万亩(耕地1.7万亩),同比分别下降3.7%、35.0%(35.6%)。立案查处违法用地案件3864件,涉及土地面积3.9万亩(耕地1.3万亩),同比分别上升2.9%、下降28.7%(下降18.5%)。立案查处矿产资源领域违法案件772件,同比下降3.5%。依法拆除违法构建物108.7万平方米,没收构建物62.2万平方米,收回土地853.7亩(耕地376.8亩),罚没款1.3亿元。14名责任人受到党纪处分,5名责任人受到政纪处分,7名责任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王玲指出,虽然第一季度全国发现的违法违规用地、用矿总体下降。但国土资源供需矛盾仍然突出,一些地方扩张用地冲动强劲,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形势依然严峻,第一季度全国违法用地面积呈逐月上升态势,违法违规用地反弹压力加大。
王玲表示,从第二季度开始,各地逐渐进入施工旺季,大批在建续建项目用地需求强劲,执法监管压力增大。国土部将推动建立健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共同负责新格局,一是抓节约集约,加快建设体系完备、措施有力、切实可行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二是抓规范管理,加快制度供给,规范和引导合理用地,同时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为发挥查处典型案件的警示和震慑作用,国土部决定向社会公布5起国土资源领域违法违规案件的查处结果。这5起案件是:河南省郑州市西南绕城公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违法占地案,北京市延庆县张山镇上郝庄村委会违法占地案,陕西省榆林市美好置业有限公司违法占地案,山西省蒲县成南岭煤业有限公司越界采矿案,贵州省开阳县双山坪磷化工有限公司越界采矿案。目前,行政处罚和对相关责任人的党纪政纪处理均已落实。其中,北京延庆上郝庄村一案中,经查2010年5月,北京延庆上郝庄村委会与北京广泽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合作,在未取得任何批准情况下,违法占地动工建设,共违法占地113.63亩,被处罚款227万元,上郝庄村村支书已被撤职。
同时,为加大对违法用地和违法采矿等国土资源领域违法违规案件的查处力度,国土部决定挂牌督办4起典型案件。这4起案件是: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政府骗取批地案,云南省永仁县云南电网建设分公司违法占地案,广东省新丰县违法盗采稀土矿案,河北省迁安市信益铁矿越界采矿案。
【思想汇报-4季度】推荐阅读:
思想汇报季度05-31
入党思想季度汇报01-04
季度预备党员思想汇报09-09
思想汇报4-6月份12-08
09年第2季度思想汇报07-02
四季度入党思想汇报09-11
2024年第3季度思想汇报10-16
思想汇报第三季度12-09
第四季度思想汇报格式05-24
18年第四季度思想汇报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