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趋势(通用8篇)
2008-01-1
1目前,纺织产业集群化发展进入了更高阶段,各产业集群也在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与支撑体系建设、区域品牌建设和产业园区建设方面投入了更大的资金和管理力度。其中,构建专业市场体系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使专业市场日益成为促进产业集群地发展的原材料、产品交易的物流中心和品牌展示中心、信息交换中心。
集群创平台,推进市场升级改造
据了解,产业集群地政府一方面正抓紧规划建设配套的专业市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运输业,另一方面也在促进原有的专业市场的升级改造。
全球规模最大、经营品种最多、成交额最高的纺织品专业市场——浙江绍兴中国轻纺城市场,拟投资30亿元进行升级改造工程。其中,斥资12亿元打造的联合市场是一个极具现代风格的新生代市场,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营业房1600多间。它将是轻纺城内单体面积最大的市场。其设计充分吸收了国际大型商业中心的先进理念,按照现代商贸需求的模式进行建造。浙江桐乡濮院羊毛衫市场也在原有基础上建设了国际贸易区,并于2007年末建成,对外营业。濮院羊毛衫市场管理委员会负责人表示:政府在引导企业品牌化发展的同时,还期望借专业
市场的平台建设,搭建对外贸易的窗口,开拓企业的视野,“内外兼修”,让濮院的优秀品牌企业,不仅做好内贸市场,同时拓展外贸销售。
市场重功能,提高企业反应速度
专业市场已经成为产业集群地企业的销售前沿,很多企业都已经把自己的销售中心设在了专业市场之中,形成了新时期的“前店后厂”营销方式。从当前集群地的专业市场建设来看,市场本身也已越来越重视市场的功能建设,以满足当前企业订单式交易、电子商务以及小批量多品牌的采购变化。
在义乌,不仅有纺织品博览会,同时设有义乌“中国数字城”,满足了全球商家的采购需求。在义乌小商品城的现场,有全球采购服务中心,掌握全部的供应商分类名录,可随时为采购商提供咨询服务。同时,运行多时的“义乌小商品价格指数”已经成为全球采购的风向标。
绍兴轻纺城和盛泽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均正在全力打造以其核心产品为代表的“产品价格指数”,以期指导市场交易;叠石桥国际家纺城推出了设计保护服务,凡在管理中心注册登记的产品开发信息,在其市场内将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因此,当前的专业市场中的企业不仅是卖产品,还可以卖设计、图样、研发专利成果,研发本身也可以从市场上获得更多的价值。
区域创品牌,全方位入手
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建设是战略化的发展目标,更是特色化的发展模式。在各集群地政府的倡导下,产业集群地正以特色产品为依托,以生产企业、专业市场、品牌产品为核心共同打造区域品牌。
北京CHIC2007上,虎门以纯、依米奴、温纯、伊韵儿、依索等几家大品牌悉数出场。尽管这些品牌参展全部是由企业自己申报、宣传形式也由企业自己定、费用自己出,但虎门镇政府仍然进行鼓励和支持,并在布展方面进行整体规划,既突出企业品牌个性,又体现虎门服装名镇的整体优势与形象。因此,人们看到这些品牌,就会想到虎门,同时感受到虎门的整体形象。
而在虎门的富民时装城、黄河时装城、大莹女装城等一批市场品牌,也早已蜚声海内外,与虎门的服装产业一起,成为虎门这个集群品牌当中的一部分。
纺织服装行业以中小企业为主,遍布于各产业集群地的中小企业占规模以上企业的一半左右,而规模以下企业占全行业的三分之一左右,但是出口产品中有70%以上是小企业生产的产品。从这些原因来看,我们更需要产业集群与市场的协调发展,形成产销联动、国内市场国外市场联动的发展态势,促进产业集群地企业从单纯的加工贸易转向一般贸
(一)高校服装设计工作室。高校服装设计工作室在这里指的是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们在学校进行服装制作与设计的一个专业的空间环境。在高校服装设计这一领域中,服装设计工作室要具备学生可以学习的工具和素材,虽然服装设计这是中国的重点支柱产业之一,但是中国的品牌服装并没有在国际上享有自己的一席之位。如果中国的服装产业想要顺利地迈出国门,我们就要改变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服装设计专业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起步较晚,高校中对于高素质、高创造性的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开始重视。大致为两方面:第一是服装设计人才,第二则是技术管理人才。纵观国内诸多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育培训中心,服装设计培训中都包括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的研究,仅仅在课堂的最后一小阶段会为学生们留一点空间进行实践,这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增加实践操作,才能有效地保证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及实践能力。
(二)自主品牌的研发。近几年,出现了好多与高校合租的服装设计工作室,政府搭建、服装企业与学校合作等等,基本都是导师与专家合作而成立的富有研究性功能的服装设计工作室,同时它也是导师进行服装教学的一个扩展与延伸内容,也是服装设计领域中教学模式的创新体现之一。
随着现代服装设计行业的稳步发展,高校中的服装设计工作室逐渐开始追求并且开创属于自己的自主服装品牌。成就自己的一个服装品牌不仅能够提高知名度,还能够更加吻合中国服装设计产业的发展现状。自主品牌的创立必须要有创新、代表性,才能在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品牌的力量必然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其占领市场的一个有力保证。
二、高校服装设计自主品牌的发展趋势
高校服装设计自主品牌的发展应以服装设计行业中的产业需求为目标,进而进行实践教学意义上的变革与创新,构建一个比较完整的具有实践教学意义的“服装设计工作室项目”。
(一)实战与教学相结合。高校中的“服装设计工作室项目”中的具体功能就是将“教学、研发、实践”这三者融为一体,但是完全不同于服装设计的教育体系,从而将教学实践的空间进行扩大了。课堂中的实践教学大多以课上的练习为主要实践部分,缺点是缺少与企业及厂家之间的联系,并且缺乏对服装品牌的了解,也就难以适应现代社会服装行业发展的需求。然而,高校中的“服装设计工作室项目”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从构思到设计,以及制版到成衣整个运转过程。通过对工作室中实战与教学结合的深度学习,加强了学生专业的实力,又为企业储备了刚需人才。
(二)产学研相结合。服装设计行业的蓬勃发展必定少不了学生与导师之间的配合,在此方面,一定要注意科学技术与审美艺术之间的融合,并且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中,也要注重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
在做工作室中的项目设计时,要尽量与企业的实际项目作为设计的对象,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服装设计能力,同时也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及个人审美能力。“产学研”相结合制度的学校主张将综合应用能力与设计创新能力进行一定程度的融合,从而满足学校提倡的“产学研合作”的双向制服装设计生产模式,学生在参考整个设计的过程中,也实现了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接触。
现阶段,在面对非常低迷的海外服装消费市场时,我们要坚定地走我国自己的内销之路,将我们的内销市场充分地利用起来,这是中国服装自主品牌想要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总体来看,即使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经过了多次的宏观调控,但是我国的自主品牌服装的发展前景依然一片良好,仍然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各大服装品牌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也正是市场竞争才产生了品牌运营模式的一种变化,无形当中推动了我国服装自助品牌的自动转型与升级。
三、总结
高校服装设计中自主品牌的发展趋势在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中逐渐向前发展,高校服装设计工作室与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一种结合,要以促进服装产业向前发展的前提下而成立,将高校服装设计工作室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以这样的模式发展下去,必定会迎来服装产业的大好前程。
参考文献
[1]韩福华.高校服装科研工作模式探索[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2001(1).
1、服装面料的干爽舒适性
服装面料的干爽舒适性可为近年来的一种“时髦”特性,它是指纺织物不粘搭、不滞湿、不平滑、具有舒适的干触手感。由于人体不停地进行新陈代谢,尤其是夏季人体不停地放出汗汽,这就需要服装具有较好的吸湿能力,从而消除由于人体与服装之间的空气层过分潮湿而带来的不舒适感。水分在织物中的传递是复杂的。人们的汗液蒸发成水汽,一部分水汽通过织物中纤维对水分子的吸收,再经过纤维内部扩散而达到织物的另一面向大气散逸;另一部分水汽则通过织物中纤维与纤维之间,纱线与纱线之间的通道或空隙,包括毛细管作用,向大气散逸。由此可见,服装面料的干爽与否主要取决于构成面料的纤维的吸湿性、导湿性和放湿性的大小。对于服装面料的干爽舒适性来说,构成面料的纤维的吸湿性、导湿性、防湿性三者之间是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首先吸湿性的大小直接影响导湿性和放湿性的作用程度,而导湿性能又影响和制约着放湿性能的发挥,同时也影响到纤维的吸湿性是否达到饱和、是否能够继续吸收人体的汗液,放湿作用约束吸湿和导湿的持续进行。因此,构成面料的纤维之间是有机联系的,他们构成了人体与环境微气候之间的循环体系,它们之间的协调作用是服装面料保持干爽,人体保持舒适的必要条件。
2、干爽舒适面料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随着全球气候的转暖,人们已经注重干爽面料的开发,日本利用亲水性纤维制成了多种干爽舒适的复合织物旭化成公司研制出由铜氨、吸水聚酰胺和弹性体等3种材料构成的具有3层结构的织物。该织物与皮肤接触的一侧为吸水性的聚酰胺,中间层是铜氨长丝,外侧的弹性纤维使复合织物具有较好的伸缩性。当皮肤出汗时,被吸水性聚酰胺纤维吸附,经过铜氨及弹性纤维的向外扩散并放湿,使皮肤不产生冰凉或者濡湿感。尤尼吉卡公司的吸汗织物“丝派西”也含有3层结构,第一层用于吸附和传输汗水,第二层可以防止汗水逆向迁移,第三层结构起放湿的作用。另外,由于与皮肤接触的一侧为亲水性纤维,这也有助于改进织物的抗静电性,防污性和染色性等,能够满足人们对衣着材料舒适性、卫生性等方面的要求。随后,国内有了纯疏水性纤维制成的高透湿单面织物。在穿着时,虽然织物贴身面的汗水不易挥发,但是该纤维本身是疏水性的,织物外表面水分容易挥发到大气中。当织物外表面水分挥发后,与织物贴身面形成干湿差异,即织物贴身表面有汗水而外表面相对干燥,此时毛细管作用就会将汗水吸到织物外表面,如此连续循环形成高透湿快干效应,而且其散湿效果明显优于多层织物。
随着精细化工的发展及其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进一步推动了服装面料向更广阔的空间发展。用酶对毛织物进行处理,使纤维变细、表面光滑。打破了人们认为毛织物只可以用做保暖性织物的传统观念,从而扩大了毛织物的应用范围,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高档的干爽舒适面料。还可以用吸湿性聚合物处理纤维,使其既能吸收水分又能放出水分,由此种纤维制成的面料具有干爽感和舒适感,因为这种面料能够迅速吸收汗液,并使其迅速蒸发,可以用来做夏季服装。另外用由包在有机树脂中的清凉剂处理纤维,使清凉剂黏附在织物上得到有清凉感的织物。高科技已经日益融入到纺织工业中,传统的纺织品通过新型技术加工可以获得崭新的效果。大家知道丙纶吸湿性最差,但是丙纶在细旦化后,织物表面立起的细纤维形成无数个微细的凹凸结构,相当于形成无数个毛细管,因此织物毛细芯吸效应明显增加,能起到传递水分子的作用,大大改善了织物的吸湿性、透气性,输水导汗性能大大增强。
近年来开发的高透湿涤纶,其特点是纤维采用了异形结构。例如美国杜邦公司的COOLMAX纤维呈“弓”字形,具有4条排汗管道,增强了排汗导湿功能,同时也增强了透气性能。其织物具有接触舒适、活动舒适而车工难为干爽舒适面料。另外COOLPLUS和COOLNIC纤维也是利用纤维表面的微细沟槽,使肌肤表层排出的汗水与湿汽经芯吸、扩散、传导作用瞬间排出,使肌肤保持干爽舒适。日本东洋纺公司的TRIACTOR纤维呈“Y”字形,这种纤维的纱线无论在织物中增样弯曲和挤压,都留有细密的空隙,形成良好的毛细效应,是最佳的导湿纤维。
3、存在问题
从以上不难看出,干爽面料的开发偏重于纤维原料和功能整理方面的较多,而与纱线结构,织物结构方面结合的相对较少,如纱线的捻度变化,经纬纱捻向的变化、纱支的变化、变纤、异纤以及织物结构本身的变化等。因此,可以采用纱罗、网眼、蜂巢、绉地等组织的复合,使表面有立体感和机理变化效果,同时也可以采用异原料、异支、异捻、异形结构纱线交替使用,相互融合于一块面料中,不仅结构新颖,而且也提高了产品档次。
对于具有吸湿膨胀性的纤维,虽然可以制造出悬垂性极佳且不贴身的面料,但是同时也应注意到纤维膨润后,纱线之间的空隙量将减少,会影响到汗液直接向大气的散逸。为了提高舒适性,可以选择不同膨润性的纱线或者是相同膨润性的纱线,在吸湿膨胀后仍能使纱线之间留有足够的空隙量,使汗液能直接向大气扩散。另外,还应该注意人体需要连续排汗,那么织物在湿态下的透湿性能是决定织物干爽舒适性的主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对织物湿态下的透湿性能进行研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有的干爽舒适面料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的物质需求,如何提高服装面料的干爽舒适性已经成为科研单位研究的重点,企业关注的焦点。各种旨在提高面料干爽舒适性从而提高其科技附加值的研究工作正方兴未艾,众多新型纤维的研制开发及其在服装上的应用便应运而生。但是这些纤维的性能单一,往往不能兼顾纤维的吸湿、导湿、放湿三项性能,使织物的导湿快干受到制约。而能够满足这三项性能的三层结构织物又未免太笨重,与人们希冀的轻薄化织物相背离,因而也就决定了它与高档次乏缘。
因此使用一种纤维同时兼具这三项性能是提高织物干爽舒适性的有效途径。例如使一根纤维由3种不同的高聚物在横向有序排列而成,3种高聚物不同的物化性能便可分别满足要求的独特性状。另外,将MODAL纤维、SOPHISTA纤维、大豆纤维等吸湿性能优良的纤维制成的纱线也是提高织物干爽舒适性的有效途径。
2007中国服装产业的纵深发展将为中国服装产业格局、竞争力格局变化奠定基础。国内企业成熟壮大、国际名牌蜂拥而入,更多海外品牌对中国市场跃跃欲试,国内中小企业在夹缝中找寻生存之道,未来的中国服装市场新一轮“洗牌”时代已经到来。2007中国服装市场必然好戏连台,机遇和挑战并存。
一、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特点
(一)产业资源重新配置,市场竟争模式逐步转变。
1.梯度转移初见端倪,省内流动仍是主流。我国主要服装产区仍然集中在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山东等沿海地区。近年来,一些沿海城市的人均GDP快速提高、土地资源紧缺,用地成本飞涨、人力资源匮乏、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水电供给不足、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困难重重,产业区域性和企业的梯度转移已见端倪。然而目前的梯度转移主流仍然是“省内流动”。苏南企业到苏北开发、粤南地区产业慢慢向粤北和东西两翼发展、福建、浙江一些产业集群也向周边扩散,省内的“内陆”地区成为我国服装产业梯度转移的第一站。企业对于生产转移通常持审慎态度,“异乡”办厂的前期通常会“水土不服”,地方的政策和观念意识往往成为转移胜败的决定性因素。也就是说,企业在生产转移的过程中承担着较难预测的风险成本,企业势必权衡投资成本与投资风险来进行目标地的选择。
2.集群专业化发展,区域交叉合作广泛。我国的服装产业集聚地大多是以单一品种或专业服装生产为特点,各区域有自身特有的优势。目前,企业已不再盲目扩张,而是力求将区域和企业优势作强,在优势较弱或不具备生产能力的领域理智地寻求合作。区域交叉合作应运而生。例如,温州企业为泉州企业加工西服,泉州企业为温州企业加工茄克。专业化激发了区域交叉合作,区域交叉合作促进了专业化,专业化和区域交叉合作把我国服装产业集群发展带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即:网络化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恰恰是“专业”和“合作”。区域的网络化发展成为企业的发展壮大的一大加速器,也为跨区域企业乃至跨国企业的诞生打下基础。
区域内已形成联动关系,小企业最终放弃创品牌的混战,为大品牌贴牌加工,区域内品牌集中度逐步提高。
3.市场竞争模式从数量、价格向技术、品牌转变。2006年,规模以上企业的产量增幅明显回落,预示着数量竞争时代接近尾声。大企业已经蓄积了大量资金和技术力量,以产品创新和渠道掌控能力为基础的品牌竞争力大大提升。“数量”和“价格”竞争模式逐渐远去,“科技创新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的意识和自觉行动,在服装行业日益盛行。在产量平稳增长甚至维持原状的同时,企业效益明显提高。目前,企业用于衡量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已经从生产规模转向设计研发投入比重、设计研发人员比重、高学历职工比重、生产自动化信息化程度、营销网络规模质量、品牌覆盖率、单位面积销售收入等。协会也已将“销售利润率”作为“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之后对企业进行考评的又一重要指标。
(二)人民币升值、配额政策,行业发展负重前行。
2006年,受人民币升值、配额政策波动、土地资源成本飙升、人力资源持续匮乏,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服装行业可谓负担累累。
由于企业对人民币升值都有较为正确的预期,议价能力较强的企业已经在签订外贸合同
过程中能够与海外客户共同分担升值的时间差损失。人民币升值6%,将挤占到普通的外贸加工型企业30%~50%的利润,对于议价能力较差的企业,几乎无利润可言。2007年,人民币继续升值,企业通过客户分担升值损失的可能性也随之降低。人民币升值对行业发展也有一定正面作用,企业正在适应开放的汇率制度,尽管行业总体国际价格竞争力下降,但升值也无情地淘汰了一些不规范和抗风险能力低下的小企业,使国内竞争相对趋于公平。同时,人民币升值刺激了我国服装行业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2006年上半年的配额分配机制不配套,导致配额市场混乱、配额价格大起大落,大量配额的浪费,严重影响了配额的使用效率和企业利益。去年下半年,政府调整政策,协议招标替代公开招标等措施较为有效地避免了浪费和投机,配额市场逐步规范,配额使用情况有所好转。但一年多的动荡也导致了一部份订单流失。
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成本不断攀升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2006年服装行业的发展步伐。
(三)服装价格指数回升,服装市场全面提升
1998年开始衣着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服装鞋帽类商品零售价格指数都跌至100以下并在100以内徘徊了8年之久。2006年10月,月度统计两项指数均重回100以上。这正是我国服装市场全面提升的直接体现。
根据对代表高档、中高档服装消费的大型零售商业统计显示,近两年的服装销售单价一直呈上升趋势。城市消费都在向高一层次消费模式挺进,以产品现货交易为核心的批发市场已现颓势。目前各级服装市场均呈现品牌更迭加速、新品牌层出不穷、营销模式分化、注重渠道建设终端管理等态势。新一轮“洗牌”已开始,服装市场已经进入新的品牌循环期。
(四)外贸增长方式正在转变
2005~2006年,我国服装出口面临贸易摩擦、配额制度、人民币升值、竞争国崛起等多方面外部环境的压力,加上近年来经济发展,我国服装加工的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削弱,普通产品出口价格透明等内部因素,出口贴牌的大路产品已经不可能获得理想的利润空间。多年外贸贴牌经验的积累,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也是行业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1.OEM向ODM转变。目前,世界各服装出口竞争国的外贸加工价格都已经相当透明,加上我国服装生产受到人力、土地、能源等因素影响,加工成本一再升高,继续走单纯贴牌加工路线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多年来外贸加工经验的积累和设计力量的不断发展壮大,使得我国一部分服装企业具备了由OEM向ODM转变的实力。越来越多的出口企业加入到ODM队伍中来。2006年CHIC展中ODM参展商明显增多就可见一斑。ODM与OEM最根本的区别是ODM是加入了“自主研发”过程的产品加工,这一关键环节中,科技创新不仅仅创造了利润还牢牢掌握住资源,为客户提供的不仅仅是产品,还有核心技术和超值服务,有效避免了客户流失。从“E”到“D”改变了我国服装行业的竞争力构成,“技术”实实在在地成为了竞争核心。目前,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服装产业大省中ODM已经十分普遍,大大提高了这些地区的国际竞争力,进而改变了我国乃至国际服装贸易竞争的格局。
2.“品牌走出去”步伐加快。2005~2006年,我国服装“品牌走出去”步伐正在加速,越来越多的品牌在海外寻求市场。在中东、东南亚、俄罗斯、澳新开设专卖店的品牌个数不断增多。一些品牌已经初步打开了通往欧、美、日等服装发达地区市场的通路。
2006年10月,中国服装协会带领设计师谢锋和其品牌“吉芬”走上了国际顶尖设计舞台——巴黎时装周进行品牌发布,成为中国第一个真正走向国际的服装设计师品牌。2007年
趋势
8月30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召开2012年纺织行业第三次经济运行发布会,副秘书长兼新闻中心主任孙淮滨向媒体介绍了2012年上半年纺织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并指出今年纺织全行业面临严峻形势。在京各大媒体及行业媒体记者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2012年以来,受外需不振、内需趋缓及国内外棉花价差不断拉大等因素影响,纺织工业延续了去年以来的经济增长减速态势,生产、出口、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持续放缓,效益有所下滑。当前,全行业继续通过深化结构调整、加强行业自律等措施积极应对外部风险,也期望国家相关政策支持,帮助纺织行业尽快回复到平稳、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
一、当前纺织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1.生产减速。2012年以来,纺织行业生产增速持续放缓,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7月全国3.7万户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1467.1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8.8个百分点,较今年一季度下降3.8个百分点。主要大类产品中,上游产品产量增速下降较为明显,1~7月规模以上企业化纤、布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2.4%和10.8%,较上年同期下降3.8和3.5个百分点,较今年一季度下降1.1和5.4个百分点;纱产量同比增长12.9%,较
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较今年一季度下降0.2个百分点。终端产品产量增速则有所回升,1~7月服装产量同比增长11.8%,较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较今年一季度提高3.9个百分点。
2.内销回落。受国内宏观经济增速趋缓及物价水平持续高位等因素影响,2012年以来,我国纺织品服装内需消费增速有所回落。1~7月,全国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7%,低于上年同期7.2个百分点;如扣除价格因素,零售额实际增速为13%,低于上年同期5.7个百分点。1~7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内销产值为25770.3亿元,同比增长12.5%,较上年同期下降20.3个百分点,较今年一季度下降3.8个百分点。
3.出口压力大。受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国内外棉花价差持续拉大及企业生产成本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2012年以来,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压力明显加大。根据海关统计数据,1~7月我国共出口纺织品服装1415.8亿美元,同比仅增长0.3%,较上年同期下降25个百分点,较今年一季度下降3.1个百分点。如扣除价格上涨因素,纺织行业实际出口数量负增长,1~7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价格同比提高2.9%,出口数量同比减少2.5%,较上年同期下降5个百分点。
4.投资趋缓。受行业经济增速放缓影响,纺织企业投资信心有所下降,投资增速趋缓,新开工项目减少。根据国家统
计局数据,2012年1~7月,纺织行业累计完成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164亿元,同比增长16.9%,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9.5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7945个,同比减少9.4%,较上年同期下降6.3个百分点。尽管全行业投资增速趋缓,中、西部地区新增投资仍保持较快增长,1~7月中部地区纺织行业投资额同比增长18.7%,占全国的比重达到30.5%,较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额同比增长19.7%,占全国的比重达到8%,较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
5.效益下滑。2012年以来,纺织行业生产效率继续提升,1~6月规模以上企业劳动生产率同比提高12.7%,为化解各种风险提供支撑。但是由于外部不利因素作用集中,企业发展压力过大,行业效益较上年同期有所下滑。1~6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利润总额达到1147.9亿元,同比下降1.9%,增速低于上年同期43.2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为4.5%,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为18.4%,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加124.1%。各分行业中,棉纺、化纤受原料价格波动影响突出,行业利润均呈负增长态势,1~6月化纤行业下降52.3%,105家棉纺织骨干企业利润下降52.1%。
二、2012年纺织工业运行趋势
1.内需增速有望提升
2012年以来,受国内宏观经济增长减速影响,纺织品服
装内需增速较上年同期有所放缓。但目前城乡居民收入仍保持稳定增长,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速分别达到9.7%和12.4%,为内需增长提供了根本动力,坚持扩大内需也仍然是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出发点。近期,国内货币政策有所放松,物价也逐步平稳回落,随着效果进一步显现,将对内需消费增长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总体上看,尽管全年衣着类内需消费增速仍将低于上年水平,但将呈现增速逐步提升的趋势,对纺织行业的拉动作用也将逐步增强。
2.国际市场总体低迷
外需下降导致出口企业订单不足是当前影响纺织行业运行的重要因素。根据相关统计数据,2012年上半年,欧盟从全球进口纺织品服装的总金额同比下降6.9%,美国纺织品服装进口总额接近零增长,日本纺织品服装进口额同比仅增长2.2%,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0.8个百分点,国际市场需求总体低迷。受欧债危机持续恶化影响,目前国际市场复苏仍面临较高风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7月中旬最新发布的预测中将2012年全球经济增速下调0.1个百分点至3.5%,表明全球经济复苏前景并不乐观。预计2012年,国际市场总体将持续低迷,纺织行业出口仍然缺乏企稳向好的市场动力。
3.棉价问题仍然突出
2012年以来,国内棉花价格始终高于国际市场,且价差
不断拉大,截至8月中旬,国内棉价比国际市场每吨已高出5000多元,价差较年初扩大67%,造成我国棉纺产业链竞争力严重下降,企业效益恶化。根据市场供需情况预计,近期国内外棉花价差难以通过市场调节明显缩小,加之国内新一轮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即将启动,内外棉价差问题仍将存在,仍然是影响纺织行业运行的首要因素。
4.风险因素依然较多,加快自身调整仍是重要任务当前,各种近年来一直影响行业发展的压力因素仍然存在。纺织企业用工等生产要素成本持续提高,根据调研情况,上半年纺织行业人均工资同比提升约15%;统计数据显示,1~7月国内燃料动力价格同比提高3%。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未彻底解决,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上半年规模以上企业利息支出同比增长29.5%,高于同期主营业务收入增速19.8个百分点。加上外需持续低迷、原料价格波动等因素,总体上看,当前行业经济运行仍然面临诸多风险,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从根源上化解各种外在风险,仍是全行业面临的根本任务。
5.行业经济增速仍将继续回落,但回落幅度将逐步减缓
在内需市场支撑下,全年行业主要产销指标仍将实现增长。但在国际市场需求难以明显好转、国内生产成本持续上涨以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预计行业出口压力仍然
教学内容: 目录
第一讲 流行的概念和产生及发展演变(2课时)
第二讲 服装流行的影响因素特征与传播方式及中国现代流行时尚的发展(2课时)第三讲
流行趋势的概念及现代流行趋势的形成与发展(2课时)
第四讲 流行趋势常见的流行风格及流行的类型和流行服饰的分类(2课时)第五讲 服装流行趋势预测(7课时)第六讲 服装流行趋势的调查与分析(5课时)
第七讲 流行趋势预测的实施与操作及考查结题(2课时)
第一讲
流行的概念和产生及发展演变(2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让学生了解流行的基本概念,给予学生一定的理论指导,为其观察今后的服装流行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2)、使学生掌握流行拭目以待概念;掌握现代流行的形成与发展演变。(3)、图形释义、图形的起源的发展及图形的传达优势
一、重点
使学生了解流行的基本概念,掌握现代流行的形成与发展演变。
二、难点
使学生了解流行的基本概念,掌握现代流行的形成与发展演变。
第一讲
流行的概念和产生及发展演变
第一节 了解流行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掌握现代流行的形成与发展演变
第一讲作业:资料收集
要求:查询资料,了解19~20世纪各时期的艺术风格。
第二讲 服装流行的影响因素特征与传播方式 及中国现代流行时尚的发展(2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通过资料检索以及归纳分析,掌握现代流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动因;(2)、了解我国现代流行的发展过程。
一、重点
通过资料检索以及归纳分析,掌握现代流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动因;了解我国现代流行的发展过程。
二、难点
通过资料检索以及归纳分析,掌握现代流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动因;了解我国现代流行的发展过程。
第二讲
服装流行的影响因素特征与传播方式
及中国现代流行时尚的发展
第一节
通过资料检索以及归纳分析,掌握现代流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动因 第二节
了解我国现代流行的发展过程。
第二讲作业:资料收集
要求学生查询资料,了解20世纪各时期的主要设计师及作品。
第三讲
流行趋势的概念及现代流行趋势的形成与发展(2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让学生了解流行趋势的概念,掌握当前流行趋势的特点以及观察流行趋势的方法。(2)、让学生掌握流行趋势的概念;掌握当前流行趋势的特点。
一、重点
掌握当前流行趋势的特点;通过画面表达的实践操作,理解各种流行风格
二、难点
掌握当前流行趋势的特点;通过画面表达的实践操作,理解各种流行风格
第三讲 流行趋势的概念及现代流行趋势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了解流行趋势的概念,掌握当前流行趋势的特点以及观察流行趋势的方法 第二节
通过画面表达的实践操作,理解各种流行风格
第三讲作业:回形针创意图形
流行风格训练(寻找一种服饰风格,运用适当的图片、关键词来描述。
第四讲
流行趋势常见的流行风格及流行的类型
和流行服饰的分类(2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对各种流行风格的表达。
通过画面表达的实践操作,理解各种流行风格。对练习进行讲评。
一、重点
过画面表达的实践操作,理解各种流行风格。对练习进行讲评。
二、难点
过画面表达的实践操作,理解各种流行风格。对练习进行讲评。
第四讲
流行趋势常见的流行风格 及流行的类型和流行服饰的分类
第一节
学习对各种流行风格的表达。第二节
通过画面表达的实践操作,理解各种流行风格。对练习进行讲评。第四讲作业:资料查询,归纳风格特点。
第五讲 服装流行趋势预测(7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流行趋势预测的内容,掌握流行趋势预测的形式;
(2)、掌握流行趋势预测的概念;掌握流行趋势预测的内容与发布形式;通过色彩主题的表达进行实践操作,理解如何进行流行趋势的发布;作业讲评。
一、重点
掌握流行趋势预测的概念;掌握流行趋势预测的内容与发布形式;通过色彩主题的表达进行实践操作,理解如何进行流行趋势的发布
二、难点
掌握流行趋势预测的概念;掌握流行趋势预测的内容与发布形式;通过色彩主题的表达进行实践操作,理解如何进行流行趋势的发布
第五讲
服装流行趋势预测
第一节
服装流行趋势预测的概念与目的
第二节
服装流行趋势预测按时间与内容划分的类型 第三节
色彩预测及纤维面料预测 第四节
款式预测与零售业预测 第五节
流行色发布
第六节
纤维及面料、款式的发布形式
第七节
流行趋势预测体系及国际流行预测机构
第五讲作业:
1、按色彩、材料、款式分类收集近几季国内外流行趋势的发布资料
2、色彩及款式主题趋势的练习(要求包括主题名称、主题故事叙述、主题画面、色卡、款式与款式细节、款式描述与关键词)
第六讲 服装流行趋势的调查与分析(5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过滤游行信息的能力。
2、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服装流行市场的行业构成;掌握流行信息的来源;通过调查实践掌握与了解流行市场、观察流行市场以及预测流行市场的方法。
一、重点
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过滤游行信息的能力
二、难点
了解并掌握服装流行市场的行业构成;掌握流行信息的来源;通过调查实践掌握与了解流行市场、观察流行市场以及预测流行市场的方法
第六讲
服装流行趋势的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一、二、三级结构
第二节
服饰流行行业信息采集;消费者、媒体信息收集;区域文化的观察。第三节
流行趋势预测的信息分析与提炼(定性内容、定量内容)
第四节
流行趋势的调查报告(各种市场流行特点与浒程度的报告内容、产品开发过程中的相关流行报告)
第五节
参与浒预测的角色与工作内容及流行的技术手段
第六讲作业:
讨论掌握收集到的信息资料。
第七讲 流行趋势预测的实施与操作及考查结题(2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考查对流行趋势预测相关知识及预测方法掌握情况
第七讲
流行趋势预测的实施与操作及考查结题
第一节
调查与预测报告点评 第二节
调查与预测报告点评
完成一份《2013年秋冬服装流行趋势调查与预测报告》。要求:
关键词:服装,服装结构制图,日本文化原型
一、服装企业结构制图的趋势
(一) 服装企业结构制图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的服装企业在过去一直采用比例法制图。因为这是由当时的中国服装企业结构设计师的培养方式决定的, 他们的结构制图方式都是师傅传授的, 这决定了他们只能学习比例法。比例法是当时中国服装企业普遍使用的一种结构制图方式, 它极大的推动了中国服装行业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 服装企业的竞争也不断加剧, 比例法也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第一, 比例法结构制图不够精确, 成衣与人体结构的吻合度不高。而且缺少对人体结构数据原理的归纳总结, 计算公式复杂、繁琐, 制作过程必须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第二, 比例法结构制图不够直观, 它对设计师实践经验的依赖性非常高, 缺乏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支撑, 无法直观的阐述服装结构与人体体型之间的关系。因此很难制作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品质的服装, 提升不了服装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第三, 比例法结构制图原理因其不太注重人体结构, 制图方法无法把握服装的省道变化, 无法满足当代服装款式时尚性和流行性的要求。因此, 它不具备适应性、时尚性、流行性等元素。第四, 服装企业的结构制版根据自身的品牌风格、产品定位以及消费群体的社会背景、年龄阶段、体型特征以及服装流行趋势的变化等因素, 具有很大的继承性和创新性。而比例法僵化、呆板的制图理念无法继承服装企业的结构制版, 更无法在服装结构制版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二) 文化式原型在服装企业应用的必然趋势
1.文化式原型是未来中国服装产业发展趋势的呼唤
中国服装业在之前的20余年的发展中一直都是世界服装生产、加工的基地。虽然有很多服装行业的从业人员都在为中国服装走向世界而努力, 但效果不佳。而且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 一方面, 我的的服装出口市场受到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蚕食。另一方面, 我国的国内市场受到一些服装强国的品牌冲击。在内外夹击的形势下, 想要提高我国服装业的生产水平和档次, 必须要像欧美、日本这些服装强国学习。想要使我国的服装结构制版更加科学、更加高效的关键是掌握科学、合理的制版方法和工艺。由于日本的人体体型特征与我国的人体体型特征比较相近, 而且日本在世界上又属于服装发达国家。因此我国就要深入分析、准确的了解日本的服装代表性原型——日本文化式原型。深入了解分析文化式原型的特点, 总结其变化发展的规律, 这是解决我国服装行业问题的重要基础, 这也使日本文化原型在我国服装企业应用推广成为必然趋势。
2.在企业运用文化式女装原型制版的优势
第一;通过不断的修改来顺应时装界的潮流趋势
20世纪20年代, 夏奈尔设计的直腰身套装以及低腰管状造型的服装成为当时的主流趋势。初创的日本文化式原型随之进行了修改, 把领围变小、胸宽变窄、并且不再设置省道, 以此来顺应国际时装潮流的变化。
20世纪40年代, 在女装的设计中开始广泛的运用男装中的垫肩元素, 为了迎合风靡巴黎女装界的中性化潮流。日本文化式原型进行了又一次修改, 将肩线造型由过去的较低造型调整成较高的符合流行趋势的肩线造型, 使原型的前肩线与后肩线基本持平。
20世纪50年代, 法国时装大师迪奥为了强调运动女性的优美曲线外观, 创立了“新外观”造型, 引领了当时时装界的流行风尚。为了顺应这股潮流, 日本文化式原型再一次进行了修改, 用收胸省的结构处理方式解决了女装胸省的问题, 突出女性的曲线美。
20世纪70年代, 当时的国际时装界开始盛行运动套装, 这种套装对服装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不仅追求优美的外观造型, 而且还要具备优良的运动机能性。为了顺应世界时装潮流的变化, 日本文化式原型再一次进行了修改, 把背宽加宽、领围加大、袖窿加深等等。
20世纪90年代, 日本的妇女开始走向社会, 参加社会工作并且参与各种体育运动。日本文化式原型为了顺应这种社会变化再一次进行了修改, 为了进一步提高了服装的功能性和运动性, 把服装的袖窿弧线高度降低。
2000年至今, 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饮食医疗卫生的优化、塑身内衣的出现等等因素导致了人体体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女性胸围不断变大。日本文化式原型为了顺应这种变化进行了第八次的修改, 加大了胸省量并且把胸省量全部转移到袖窿处, 使前后衣身原型处于一条水平线上。
由此可见, 日本文化式原型的每次修改都是有的放矢的, 并且具有非常合理的科学性、与时俱进。它的每次修改都融入了时代的进步、人类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时装潮流发展趋势的变化等多种因素。
第二, 日本文化式原型运用剪开平移、剪开拉展的处理方法顺应时装款式变化
运用日本文化式原型法进行结构制图时, 需要根据具体的服装款式, 将原型纸样运用剪开平移或者剪开拉展的方法, 重新绘制新的结构造型, 如羊腿袖、灯笼袖、木耳边、喇叭袖、荷叶领等等。只要是在原型的基础上需要变化的部位, 都可以运用剪开拉展的方法进行处理。剪展法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结构设计方式, 它是一种以平面展开的方式解决服装立体结构造型的方法。在运用剪展法进行服装结构图时, 不需要任何计算公式, 也不需要过多的经验基础, 只需要在剪展的量上多进行几次试验就能达到设计的目的。毋庸置疑, 日本文化式原型中的剪开平移、剪开拉展的方法是最为理想的服装结构设计方法之一, 它能充分且直观的体现设计师的设计构思。
第三, 日本文化式原型以多样化的设计顺应服装业的发展需求
日本文化式原型为了顺应服装行业的发展需求, 分别根据不同的性别和年龄设计了女装原型、男装原型和童装原型等多种原型。而且还增加了裤子原型、裙子原型等多样化的设计。并且随着日本服装行业的不断发展, 服装原型也不断的多样化起来, 在日本文化式原型后, 相继出现了伊东式原型、登丽美式原型、田中式原型等等。
二、服装教育行业结构制图的趋势
(一) 服装教育行业结构制图的现状及问题
1.虽然, 从引入到现在, 日本文化式原型在我国服装企业中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应用。但是日本文化式原型在我国服装教育领域中并没有被广泛采用, 特别是在中等职业服装院校中, 由于其信息的滞后、人才的匮乏, 严重阻碍了日本文化式原型的引用学习。
2.比例法的计算公式繁多, 而且过于依赖实践经验。不同的服装款式有不同的计算公式, 同一个服装款式也有不同的计算公式。并且所有的计算公式都没有相应的理论支撑, 因而严重影响初学者的理解、学习和记忆。其呆板僵化的教学方式也严重制约了初学者的设计思维。
比例法的结构制图理念割裂人体结构与服装制图的关系, 在理论基础上误导了学生, 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比例法以设计者的经验作为制版的依据, 这对于没有经验的学生来说, 难度非常大, 容易使学生在结构制版的过程中遇到很多的问题。特别是在绘制结构比较复杂的服装款式时, 更不知道如何入手, 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服装结构制版在教育事业的发展, 特别是在中等职业院校中的发展。
(二) 文化式原型在服装教育行业应用的必然趋势
1.日本文化式原型制图工具简单, 制图过程简单易学, 通俗易懂, 并且所需要的人体数据较少, 使用的计算公式较少, 不需要大量的数据换算, 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层次。
2.日本文化式原型的结构制图方法是以人为本的, 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而且使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拥有了职业发展的空间。
3.日本文化式原型的综合性能与国内现行的各种服装结构设计方法相比都比较优越, 它的制图过程不需要过多的依赖经验基础, 只需要将原型拷贝到纸上, 然后根据服装款式特点进行修改即可。它是服装结构设计中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有效工具, 也是服装结构设计中制作复杂款式的理想技术平台。
三、小结
一、消费品市场基本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7.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3%) 其中三季度增长17.4%,增速快于一季度1.1个百分点,快于二季度0.1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18.5%的增速相差1.1个百分点。
1-11月份物价涨幅达到5.5%
1-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5%,食品涨幅贡献大;其中,11月份同比上涨4.2%,增速自8月份以来连续四个月放缓。 其中,1-11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2.1%,11月份涨幅为8.8%;非食品价格涨幅2.7%,11月份涨幅为2.2%。
今年消费实际增速明显回落,前三季度,我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7.0%,低于去年同期1.3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3%,低于去年同期3.7个百分点。今年前11月消费累计增速17%,扣除物价后11.4%,是2005年以来最低的一年。2010年增长14.8%,2009年增长15.5%。
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主任王耀在2011年《时尚北京》理事会上以《中国服装行业近期发展特点及未来趋势》为主题发表了精彩的演讲,让在座的企业家们受益良多。王会长首先讲到,今年的服装行业大家普遍感觉到10月11月不太好,最大的问题就是天气该冷的时候不冷,而消费不该冷的时候却冷了。究其原因,无论是天气还是人为,我们都不愿意把责任归结到自己身上。很多服装企业都在试图用固守的一些思路去做现在消费者喜欢的东西,但是你会发现消费者都在改变,每个人都希望与众不同,而生产企业却一款服装生产几十万件,市场的多元需求我们没能提供。所以说与其怨天尤人还不如反思一下自己,是否有勇气让我们的设计师、老总也创造出一些让消费者不同的东西,来吸引他们,这就是所谓的创意。下面通过对市场的分析看中国服装行业近期发展特点及未来趋势。
一、消费品市场基本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7.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3%) 其中三季度增长17.4%,增速快于一季度1.1个百分点,快于二季度0.1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18.5%的增速相差1.1个百分点。
1-11月份物价涨幅达到5.5%
1-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5%,食品涨幅贡献大;其中,11月份同比上涨4.2%,增速自8月份以来连续四个月放缓。 其中,1-11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2.1%,11月份涨幅为8.8%;非食品价格涨幅2.7%,11月份涨幅为2.2%。
今年消费实际增速明显回落,前三季度,我國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7.0%,低于去年同期1.3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3%,低于去年同期3.7个百分点。今年前11月消费累计增速17%,扣除物价后11.4%,是2005年以来最低的一年。2010年增长14.8%,2009年增长15.5%。
从2006年以来的销售情况来看,服装类、食品类和金银珠宝类在零售额中所占的比重有所提升,而家用电器类明显下降。
2010年主要服装商品前十品牌中内外资品牌市场综合占有率%
进入2011年服装价格呈现明显上升趋势,10月份居民服装消费价格指数为103.7,是2001年以来各月服装消费价格指数的最高值。
主要品类服装销售特点:
1、男装:销售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单价涨幅较为平稳;
2011年前三季度,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男装类商品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零售额同比增长25.87%,略高于整体水平;主要男装商品零售量增速也快于整体水平;前三季度,男装单价涨幅和上年相比基本持平,略低于整体水平。10月份销售20.5%,累计25.16%。
2、女装:销售增速不及上年同期,单价涨幅超上年水平;
2011年1-9月份,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女装销售增速不及上年同期,其中零售额增速下滑3.68个百分点,零售量增速下滑幅度更大,为7.01个百分点;10月份增长20.63%,累计26.28%。
而相比较之下,单价涨幅则比上年同期高4.13个百分点,为18.3%。
3、童装:销售保持快速增长
2011年前三季度,全国百家大型零售企业童装零售额增速虽然不及上年同期,但依旧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增速为29.93%;
10月份增速16.25%,累计28.32%
前三季零售量增速同比放缓明显,相比零售额的快速增长,零售量增速相比上年则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下滑,下滑幅度为6.94个百分点,增速仅为4.63%;
10月份量增速-1.92%,累计:4.06%
零售额持续高增长,零售量增速明显放缓,由此可以看出,今年前三季度童装平均单价涨幅较高,根据计算,前三季度,童装平均单价涨幅超过20%,为24.2%,高于上年水平。
成为LANDMARK-标志性的文化产品
时尚固然是当前消费者所热衷的,但同时,时尚也是最难把握的,消费者对时尚的认识也是存在差异,并且善变的,因此,企业持续快速发展必须有标志性的文化和经典的产品作为支撑。
下表是2010年-2010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可比店铺)运动鞋服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变化情况,从数据中可以看出,2011年标志性文化相对较强的nike和converse明显比追求时尚的kappa的增速要好很多。
三、2012年市场分析
1、出口不乐观
2、汽车住房市场与今年类似
3、物价将维持在3.5%以上的高位
4、电子商务将快速发展
【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趋势】推荐阅读:
郑州纺织服装产业园现状12-13
纺织服装概论论文06-22
服装专业发展规划05-28
服装制造业市场发展10-29
纺织企业口号05-29
纺织品06-16
纺织公司09-17
纺织律动教案11-10
纺织技术实习报告11-03
武汉纺织大学教师工资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