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体系培训心得体会

2025-01-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体系培训心得体会(共8篇)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体系培训心得体会 篇1

2014年12月13日公司在金总的组织下,开展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体系标准>>培训;经过此次培训,让我对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管理体系有了全新的认识。

首先是管理指组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对管理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控制、监督协调和反馈,从而达到效率与效益开展的活动,企业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争取最大的利润空间;体系则是为了完成某种功能,各要素相互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管理体系是以方针为核心,实现一定目标,相互关联或作用的各要素有机组合一起,形成一种结构化、系统化、文件化的整体。

ISO成立于1947年2月,是世界上最大的非政府国际标准化机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是以过程为控制点,以产品合格,顾客满意为控制目的,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是以重要环境因素为控制点,以避免重大环境影响为控制目的;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以危险源为控制点,以减小风险为控制目的。

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帮助组织增强顾客满意。

顾客要求产品具有满足其需求和期望的特性,这些需求和期望在产品规范中表述,并集中归结为顾客要求。顾客要求可以由顾客以合同方式规定或组织自己确定。在任一情况下,产品是否可接受最终由顾客确定。因为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以及竞争的压力和技术的发展,这些都促使组织持续地改进产品和过程。

质量管理体系方法鼓励组织分析顾客要求,规定相关的过程,并使其持续受控,以实现顾客能接受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能提供持续改进的框架,以增加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的机会。质量管理体系还就组织能够提供持续满足要求的产品,向组织及其顾客提供信任。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关注的主要环境因素包括:a)向大气的排放;b)向水体的排放;c)向土地的排放d)废弃物管理;e)土地污染;f)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能源有使用;g)能源的释放(如热、辐射、振动等).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则是以预防这些危险源为关注焦点。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体系培训心得体会 篇2

1 量力而行

所有企业都不是很容易就能掌控审核认证的, 一定的管理以及经济实力是必须要具备的条件。部分企业参与贯标认证为了得到认证证书, 最后还是功亏一篑, 非但没有达到证书, 还造成了人力和物力的亏损, 最后得不偿失;也会有一些企业只是为了拿到证书, 虽然通过了认证, 但是不会规范管理, 进而增大企业内耗, 使员工和领导对认证体系产生顾虑甚至抵触情绪, 证书进而变成了一纸空文。公司与工厂需要大力支持规范管理与国际接轨, 假如企业的规章制度基本健全, 每个部门组织机构以及管理职责就已经完备。通过最高管理者的讨论决定便可以正式进行贯标认证。

2 领导作用

公司、工厂的领导对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和贯标工作的观念以及态度直接影响着贯标工作的进程, 这就是说一个企业体系建立、维持并规范运行的垫脚石与后盾是领导的重视。贯标工作初期, 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应该万分留意, 将贯标工作列为全年工作计划的头等大事, 并需要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深度理解体系文件, 以身作则, 同时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 将企业员工融入积极的贯标氛围中。

3 全员参与

其实管理层的重视仅仅是贯标工作的基本, 全体员工的参与和支持才是关键, 假如体系建设光有领导的重视, 缺失基层人员的严格执行, 那么体系便是形同虚设。怎样加强企业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及合作性是体系是否正常运行的关键。企业各部门和各级人员需要同心协力, 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 特别是在不合格项控制与纠正预防措施控制上, 运用符合GB/T19001、GB/T28001、GB/T24001标准要求的管理程序, 使运作程序规范、合理、可操作。

4 重在贯彻落实

文件好编执行难, 许多通过认证的企业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我们一直特别关注程序文件的可操作性, 较为客观的界定了可执行性文件, 对于企业内控标准等每个类型文件做了重新修订, 为在操作过程中便于执行, 采用表格形式记录文件, 关于设计表格, 主要突出重点, 不遗漏, 无多项。以上方面确保了体系在贯彻落实中的便捷、易行。我们还在“三标一体”体系培训的基础上加强管理力度, 严格要求企业各级人员按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标准执行, 对于那些违令的或是不遵循操作规程的将给予严惩, 从另一方面确保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体系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

5 对企业的促进作用

经过体系的建设、运行以及认证, 不仅完善了各岗位的职、责、权而且组建了互相关联的网络, 所有的工作、责任和相互关系都是用文件形式确定下来, 其标准化程度是前所未有的, 质量、职业健康安全以及环境保证形成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切实展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统一, 规范与操作的一致。产品质量可以起到有效的追溯, 每一件不合格品都会非常方便的追溯到责任人, 调查处不合格的原因, 做到分工明确。

6 企业通过认证后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认证只证明企业的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体系符合标准, 而如何保证体系能够持续有效的运行是企业认证的根本。以下就从三个方面予以简述;

6.1 持续有效地开展体系审核

实践证明, 即便是企业通过了三标一体的认证,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 还是会出现各种问题。假若没有具备一个持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且不断改善和不断改进的机制, 影响体系运行的问题将会比比皆是, 慢慢阻挡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体系运行, 结果致使体系名存实亡。所以, 为了避免认证后管理松懈, 企业应需要强调内部体系审核与管理评审等文件化体系。对现有的不合格以及潜在的不合格, 予以纠正、预防, 不断有效地开展内审, 领导重视是关键, 全员参与是基础, 内审员是机制改进的保障。

1) 发展一支高素质的内审员队伍, 给予其相当的权限, 而且对内审员的工作成果做到充分肯定, 鼓励内审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 管理者代表、各厂分代表应该亲自询问审核工作、审批体系以及审核计划, 协助解决审核期间出现的重大问题, 监督并提醒其认真落实纠正措施, 重点提出审核的重要性与实效性。

3) 有关体系检查的方法上, 将定期审核和日常监督审核相结合、专业体系审核和部门自查相结合。以上方法的结合完善了体系检查的内容与范围, 使其更广泛更有代表性, 将审核真正做到横到边、纵到底。

4) 如果质量、安全、环境问题不能在措施上得到落实, 长此以往审核就成了走过场, 贯标成果会不容易巩固, 企业管理便会走向下坡路, 相继内审员的业务能力也不会得到提升, 自我完善、自我改进的机制也会减弱。一方面, 将审核的结果与部门经济责任挂钩, 奖惩兑现, 我们将定期审核、日常监督审核、专业审核、管理评审等分别列入考核, 对不合格或纠正措施的实施整改情况, 由体系办安排专人负责跟踪到底, 问题如若没有落实、没有有效整改决不放弃, 并向管理者代表直接汇报问题的整改情况, 对责任人进行处罚和教育。另一方面, 注意内审员业务能力的提升和考核。要求内审员注重自身业务能力的培养。假如一位内审员对专业知识部认真研究, 不能准确掌握内审的最佳方法, 不了解体系管理的新要求, 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审核任务。因此, 在内审员参加公司其他工厂的审核, 或接受其他工厂人员的审核时, 要求其要广泛交流和学习, 并且, 我们多次为内审员提供对外学习的机会, 在年底, 内审员将会进行自评和互评, 其中表现突出将予以一定的奖励。

6.2 注重内部沟通

体系运行过程中, 对各部门、员工之间存在的问题, 工厂组织召开每季度一次体系分析会进行讨论解决, 并坚持做到服务督察与服务沟通分开进行, 使服务督察组成员有更多的时间帮助基层诊断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为进一步提高基层管理水平、夯实基层管理基础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消除了部门壁垒和责任推诿, 使体系的自我改进机制不断得到加强。

取得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审核认证只是提高管理水平迈出的第一步。将“卓越领导、顾客导向、不断改进及全员参与”的先进管理理念贯穿在体系运行的各个过程中, 使体系融进了新思想、新文化, 使体系更具企业自己的特色, 运行更具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才能长久地发挥体系作用, 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S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体系培训心得体会 篇3

关键词:管理体系:标准:整合

近年来一些企业纷纷宣称建立了“三标一体整合型管理体系”,但由于缺乏在标准层面的统一规范,各个企业在整合的过程中往往漏洞百出。相当一部分只是将EMS和OHSMS整合在一起,有的甚至只是三个体系文件的合订本。也有的企业以卓越绩效等模式为统领来整合三个标准体系,有的根据三个标准体系的条款对应关系进行合并同类项。我国如能在这方面取得突破,在国际上率先推出三标一体的国家标准,必将大大增强我国在国际标准化工作中的话语权,这也是我国实施国家标准化战略在管理领域的重要内容。

一、三个体系标准整合是标准发展的趋势

体系标准整合是21世纪管理标准化发展的基本趋势。这是降低组织贯标成本,实现不同管理体系有机整合,提高组织运行效率的内在要求。而OMS、EMS、OHSMS这三个目前被各类组织广泛应用并纳入第三方认证,影响最大的管理体系标准的整合更是当务之急。

实际上,三个标准的一体化整合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一直鼓励的管理体系标准设计和建设思想,并贯穿在三个标准制订的过程中。ISO9000:2000的2.11条指出:“一个组织的管理体系的各个部分,连同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合成一个整体,从而形成使用共有要素的单一的管理体系。这将有利于策划、资源配置、确定互补的目标并评价组织的整体有效性”;国际标准化组织环境战略咨询组(ISO/SAGE)早在起草ISO14000标准之前,就对国际标准化组织建议:“考虑到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均是组织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尽管分别建立体系,最终还会融合在一起,可能会更有效率。因此制订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时。应与ISO9000标准保持协调和相似”:而OHSMS18001与ISO14001基本上采取了同样的管理体系思想、方法和结构。

近年来,国际上许多国家和组织纷纷加强了对三个标准整合的研究。2003年以来,欧洲标准化协会提出了“一体化管理体系大纲”:英国提出了“一体化管理体系框架”;日本提出了“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架构及应用”:我国一些研究团队也提出了“一体化管理体系方案”。而到目前为止,研究比较多的还只是对组织在建立标准体系时如何将三个体系加以整合。其中有代表性的,国际上如国际标准化组织推动,由法国、荷兰、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和比利时等7个国家组成的一个专题研究小组,课题的名称为《管理体系标准的一体化实施》(Integrated Use of Managementsvstem Standards)。国内一些贯标实践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也在这方面做了许多经验探讨,如吴庆善(2002)、陈宁娜(2006)等。

纵观前人的研究,对标准本身一体化的研究大多只是在结构、框架上进行比较、整合,而缺乏从内在机理上加以剖析。这也正是到目前为止没能提出一套完整的三标一体标准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对三个标准的内在联系进行剖析,从标准设计和建设的内在机理出发,提出整合的基本思路。

二、三个标准具有一定的整合基础

也许正是基于在标准制订时对管理标准一体化整合趋势的认识。目前QMS、EMS、OHSMS这三个标准之间存在着较好的内在联系,具有较强的兼容性。

1基本思想相同。三个标准制定的基本逻辑思路一致,采用相同的管理体系思想和方法。其核心内容都是根据管理学原理,为组织建立一个动态循环的管理框架,以持续改进的思想指导组织系统地实现其既定的目标。三个标准的内容都体现了“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互利的供方关系”等管理原则。

2运作模式相同。三个标准都采取系统的方法,建立一个完整、有效、文件化的管理体系。并都采用基于PDCA的过程方法,通过识别影响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计划和管理方案,实施运行控制,并采取必要的监视和测量,发现问题,实施改进,实现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

3框架结构相似。三个标准的管理性要求有很多相似的部分。条款具有一定对应关系。如“文件控制”、“记录控制”、“方针目标”、“组织结构和职责”、“培训、意识和能力”、“资源管理”、“法律法规要求”、“交流与沟通”、“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

三、三个标准整合的基本思路

三个标准的整合必须是有机的整合。整合应考虑的基本原则:一是必须覆盖OMS、EMS、OHSMS三个标准的全部要求:二是在体系结构中,要保持原三种标准要求和运行模式的完整性,不因整合而使某个体系的运行模式和各项要求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受到破坏和肢解;三是要充分考虑与现有的以及可预见的其他国际标准(如SAS000、清沽生产)之间的协调,留有接口。

1以质量管理体系为轴心。标准整合一般应以包含范围广的体系标准为基准。OMS的关注对象是顾客,强调组织对顾客的质量承诺。EMS的关注对象是相关方。但仅强调组织对社会环境的承诺。OHSMS的关注对象是员工,强调组织对员工职业健康安全的承诺。尽管三者关注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我们注意到。如果把顾客的概念拓展,让其具有相关方的含义,则可以包容三个体系标准所关注的对象。因此,三个标准的整合可以以OMS标准为轴心,EMS和OHSMS两个标准向OMS标准靠拢。

实际上,早在1996版ISO14001就指出“组织可选取一个与ISO9000系统相符的现行管理体系,作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

2以满足需求为导向。三个体系标准的管理对象各不相同。0MS管理的对象是产品;EMS管理的对象是环境因素;OHSMS管理的对象是危险源。虽然三者不尽相同,但都可看作是各个相关方对组织提出的需求。因此,三个标准整合可从组织相关方对组织的需求出发,驱动体系各个过程围绕三个标准的要求而展开。以采购过程为例:该过程既需要考虑质量管理体系对质量方面的要求,又涉及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两个体系对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识别、控制的要求。对该过程的整合,在确定需求、制订目标、采取措施的各个环节,均可从各个相关方的需求出发加以考虑。

3以过程管理为框架。三个标准都强调运用过程方法。这是三者的共同点,也是三个标准整合时可以采用的重要基准。整合后一体化标准的基本过程雏形如图3所示。

在三个标准整合的过程中,立足三个标准关注对象、管理对象,从需求出发,按照“需求——管理方针、目标——管理职责、资源——策划和要求——监视和测量——改进”的思路,充分考虑各个过程的输入、输出(包括涉及相关方的所有期望输出和非期望输出),确定过程的适用程序,并对其影响输出的元素确定监视和测量要求。这样,既能保证全面覆盖三个标准的要求,又能实现三个标准要求在每个过程的有机融合。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体系培训心得体会 篇4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1、目的

对不合格品进行有效控制,防止其非预期使用或交付,确保最终产品达到规定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物资、施工过程、施工工序和最终产品的不合格品的控制。

3、职责 3.1工程部

⑴负责检查工程项目部不合格品控制情况; ⑵组织严重不合格品处置工作。3.2材料管理中心

负责构成工程主体的不合格物资的处置。3.3工程项目部

⑴负责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⑵负责不合格物资的判定和处置工作。⑶负责不合格品的判定和处置工作。

4、术语和定义

引用公司《管理手册》中的有关术语和定义。

5、工作程序 5.1不合格品的分类 不合格品分为:不合格采购产品、中间产品、工序、最终产品,工程交付后或开始使用,在保修期内发现的不合格部位。5.1.1不合格采购产品

⑴材料品种、规格、尺寸、公差、质量证明文件等项不符合标准或采购合同规定。⑵受潮、受损、变质及过期的产品。⑶采购产品的技术指标不符合标准规定。5.1.2不合格中间产品、工序

⑴轻微不合格品:指施工过程中不合格工序,经作业班组及时 修整后,通过验收达到质量评定标准要求的产品。

⑵一般不合格品:指工程质量未达到质量评定合格标准,但不涉及工程主体结构安全,经过修整返工处置后,可达到质量评定合格标准要求,不影响使用功能的产品。

⑶严重不合格品:涉及主体结构安全、造成永久性缺陷、严重影响使用功能的不合格品。5.1.3不合格最终产品:不符合验收标准,经甲方监理及监督部门验定为不合格的单位工程。5.1.4工程交付后或开始使用或发现的不合格部位。5.2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

5.2.1不合格物资标识、隔离、记录

工程项目部/分公司材料人员对已进厂的物资,发现不合格时,应用红色“不合格”标牌进行标识,必须与合格品隔离码放。5.2.2不合格品的标识

⑴工程项目部/分公司质检人员对发生的轻微不合格品的标识,填写《工序质量评定记录》。⑵在质量检查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时,应在不合格品周围做出明显的标志,如:在其两侧标上桩号等,通知工程项目部/分公司技术负责人和工号负责人。并填写《不合格评审处置记录》中不合格事实一栏。5.3不合格品的评审

5.3.1轻微不合格品:由工程项目部/分公司相关人员进行纠正,质检员进行复查,填写《工序质量评定记录》。

5.3.2一般不合格品:由工程项目部/分公司自行评审,确定处置方案,制定纠正措施,并填写《不合格评审处置记录》,报公司工程部,工程部进行核实。

5.3.3严重不合格品:由工程项目部/分公司技术负责人制定处置方案,填写《不合格评审处置记录》,报公司工程部。由工程部组织有关部门人员参加,进行评审,处置方案由公司总工程师审批。工程项目部/分公司实施。5.4不合格品的处置和验证 5.4.1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 ⑴进行返工,以达到规定的要求。

⑵经有关授权人批准,合同规定时经顾客批准,让步使用、放行或接受不合格品。⑶改变使用方式和用途(如降级使用或报废)5.4.2不合格物资的处置

⑴进入现场的物资,经验证或复检不合格时,现场材料管理人员应立即对不合格物资进行标识、隔离码放,以防误用。

⑵材料管理中心采购的构成工程主体的物资出现不合格时,现场材料员应立即通知材料管理中心采购员,材料管理中心针对不合格物资进行处置。⑶工程项目部/分公司自行采购的物资出现不合格时,工程项目部/分公司的采购员负责和供方联系,采取退货或更换。

5.4.3轻微不合格或一般不合格品,均应返工,使其满足规定的要求。5.4.4让步接受

产品不符合规定要求,但能满足预期的使用功能,工程项目部与顾客、监理、设计单位、质量监督部门协商,在共同认可的情况下,可按让步接受处理。5.4.5经过返工的产品,必须重新进行检验和试验。

5.4.6工程交付后,在保修期内,工程质量发现不合格时,工程部及时与顾客协商解决并进行组织维修,保证满足顾客的要求。

5.4.7对不合格品处置中形成的记录,按《记录控制程序》有关规定予以保持。

6、相关文件

6.1《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6.2《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6.3《北京市市政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标准》

7、质量记录

7.1不合格品评审处置记录;

(十七)-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1、目的 针对生产过程和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体系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事故、事件、不符合,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防止不合格、不符合的再发生。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生产过程,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不符合的控制。本程序包括GB/T19001-2000 8.5.2条款;GB/T24001-1996 4.5.2条款;GB/T28001-2001 4.5.2条款;

3、职责 3.1工程部

检查工程质量、施工环境的不合格、不符合,并跟踪验证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3.2发展部

检查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体系不合格项,并跟踪验证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3.3材料管理中心

检查物资采购、运输、贮存工作及供方的服务质量和环境因素的不合格项,并跟踪验证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3.4安保部

检查公司安全工作中的事故、事件不符合,跟踪验证安全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3.4行政部

检查公司办公区、施工现场生活区环境不符合,检查防疫/职业 健康 管理工作的不符合,跟踪验证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3.5工程项目部/分公司/相关部室

针对本单位/部门出现的不合格、不符合制定纠正措施并实施。3.6管理者代表

负责监督协调各单位/部门纠正措施的实施。

4、术语和定义

引用公司《管理手册》中的有关术语和定义。

5、工作程序 5.1识别不合格

5.1.1对于存在的不合格、不符合应采取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再发生,纠正措施应与所遇到的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5.1.2采取纠正措施的时机

⑴产品实现过程中出现质量不合格品并重复发生;

⑵走访或与甲方、工程监理座谈,结果对工程质量不满意,并有具体事例比较严重时; ⑶收到工程监理反馈的质量不合格的记录; ⑷顾客的投诉或顾客对同类问题连续提出抱怨;

⑸出现重大环境污染或环境事故;相关方对环境表现投诉时; ⑹出现安全、职业健康事故、事件、不符合时; ⑺供方的产品或服务出现严重不合格;

⑻内审和外审发现的不符合项;管理评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

⑼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运行管理工作中,出现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时; ⑽其它。

5.1.3公司相关部门、工程项目部/分公司应对以上不合格项进 行监控。5.1.4当出现5.1.2中⑴、⑵、⑶、⑷、⑸、⑺、⑼项时,公司工程部填写《纠正措施实施记录表》中“不合格事实”一栏,确认责任单位。由责任单位填写“原因分析栏”,同时制定纠正措施,经工程部审批后实施,工程部负责跟踪验证。

5.1.5当出现5.1.2中第⑸、⑼项时,公司控制重要环境因素的部门填写《纠正措施实施记录表》中“不合格事实”一栏,确认责任单位。由责任单位填写“原因分析栏”,同时制定纠正措施,经公司控制重要环境因素的部门审批后实施,并负责跟踪验证。

5.1.6当出现5.1.2中第⑺、⑼项时,材料管理中心填写《纠正措施实施记录表》中“不合格事实”一栏,同时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并实施。

5.1.7当出现5.1.2中第⑹、⑼项时,公司安保部、行政部填写《纠正措施实施记录表》中“不合格事实”一栏,确认责任单位。由责任单位填写“原因分析栏”,同时制定纠正措施,经安保部、行政部审批后实施,安保部、行政部负责跟踪验证。

5.1.8当出现5.1.2中第⑻项时,由审核组填写不符合报告,执行《内部审核程序》。5.1.9工程项目部/分公司在生产过程、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过程中,检查发现有5.1.2中各项情况时,应填写《纠正措施实施记录表》,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并实施,应对实施结果进行验证。同时,报公司相关主管部门备案。5.2原因分析

5.2.1不合格品(项)、事故、事件的责任部门针对不合格事 实,组织人员对产生不合格品(项)、事故、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

⑴未执行公司《管理手册》《程序文件》、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标准; ⑵现有的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规定的不恰当或无规定; ⑶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内容不全面或不正确; ⑷工序控制不当; ⑸施工、环境、安全设备不能满足要求; ⑹人员不具备相应的能力; ⑺缺少人员培训; ⑻生产作业环境不良;

⑼质量、环境、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 ⑽责任分工不明确; ⑾责任心不强; ⑿其他原因。

5.2.2不合格原因的分析要具体到可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的程度,填入《纠正措施实施记录表》中“不合格原因分析”一栏。

5.3研究为防止不合格再发生应采取的措施,确定并实施。

经过不合格原因分析和评价后,责任部门尽快根据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纠正措施的内容应包括:实施部门(人员)、工作内容、完成日期、单位/部门负责人签字。

工程项目部/分公司制定的纠正措施,由工程项目部/分公司主管质量、环境、安全工作的经理审批,针对内审外审中产生的不符合制定的纠正措施由管理者代表审批。5.4纠正措施的验证

纠正措施实施后必须跟踪验证,落实纠正措施是否真正执行,并记录纠正措施实施后所达到的效果,责任部门应提供达到效果的证据。对于执行纠正措施效果不明确的,验证部门应要求责任部门进一步的分析和改进。

5.5由纠正措施实施引起的体系文件的任何更改,执行《文件控制程序》。5.6重要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应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6、相关文件 6.1《文件控制程序》

7、记录

7.1纠正措施实施记录

(十八)-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1、目的

消除潜在的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发生。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施工过程及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预防措施的控制。

本程序包括GB/T19001—2000 8.5.3条款;GB/T24001—1996 4.5.2条款;GB/T28001—2001 4.5.2条款。

3、职责 3.1工程部

负责工程质量、施工环境因素预防措施的审核并监督实施。3.2发展部

负责公司管理体系预防措施实施的跟踪验证。3.4安保部

负责公司安全管理预防措施的审批并跟踪验证。3.5行政部

负责公司办公区、施工现场生活区环境预防措施和职业健康预防措施的审批并跟踪验证。3.6工程项目部/分公司/相关部室

针对本单位/部门出现的潜在的不合格原因,制定预防措施并实施。

4、术语和定义

引用公司《管理手册》中的有关术语和定义。

5、工作程序

5.1识别潜在的不合格

5.1.1公司应识别潜在的不合格,采取预防措施,以消除潜在的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5.1.2潜在不合格、不符合的信息来源: ⑴质量、环境、安全管理监督部门; ⑵社会相关部门;

⑶顾客的需求、期望、意见和满意度; ⑷审核报告、管理评审的输出; ⑸数据分析的输出; ⑹过程和产品测量的结果;

⑺关于产品质量、环境、安全管理的建议;

工程项目部/分公司/公司各相关部室应及时了解体系运行过程的有效性,了解过程、产品质量、环境、安全等趋势及顾客和相关方的要求和期望,在日常对体系运行的检查和监督过程中,及时收集以上各方面反馈的信息。5.1.3确定潜在不合格、不符合原因

工程项目部/分公司/相关部室,应对发现可能影响工程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潜在不合格、不符合进行原因分析。5.1.4工程项目部/分公司每季度召开一次技术、质量、环境、安全工作会,分析施工中的质量变化情况,安全工作情况及施工对环境因素的影响,发现潜在不合格并分析原因。5.2预防措施的制定和评审

5.2.1预防措施的制定,以利于体系的持续改进和提高顾客和相关方满意度为目的。

5.2.2工程项目部/分公司/公司相关部室针对潜在不合格、不符合的原因,在权衡风险、利益和成本的基础上,制定适当的预防措施。

5.2.3有关工程质量、施工现场环境因素控制的预防措施,报公司工程部审核,公司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5.2.4有关安全的预防措施,报公司安保部审批后实施。

5.2.5有关办公区域、现场生活环境控制、职业健康的预防措施,报公司行政部审批后实施。5.2.6与体系运行有关的预防措施,报公司发展部,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实施。

5.2.7当潜在的不合格原因是由于管理体系的有关文件不完善所致时,应对修改相关文件的必要性进行评审,执行《文件控制程序》。5.3预防措施的实施

5.3.1负责审核、审批预防措施的公司相关部门,应在“预防措施实施记录表”上签名确认。5.3.2制定预防措施的单位/部门具体实施,负责审核、审批预防措施的公司相关部门监督实施,记录实施效果。

5.3.3工程项目部/分公司/相关部室,应记录本部门/单位各次措施发出的时间、责任部门、完成时间及验证效果。逾期未能完成者,报告管理者代表,组织责任部门进行原因分析,再次限期完成。

5.3.4管理者代表在预防措施实施的过程中,负责配备必要的资源并监督实施过程。5.4重要的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应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6、相关文件

6.1《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6.2《文件控制程序》

7、记录

7.1预防措施实施记录表

(十九)-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

1、目的

最大限度的识别公司在活动、产品、服务中能够控制或可望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评价并及时更新重要环境因素,实现对环境的污染预防和有效控制。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活动、产品、全过程中的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更新。本程序包括GB/T24001—1996 4.3.1条款。

3、职责 3.1发展部

负责组织编制本程序 3.2工程部

⑴组织公司各部门/单位对环境因素进行初步识别; ⑵组织对环境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清单。3.3工程项目部/分公司/相关部室 负责本部门环境因素的初步识别与评价。3.4管理者代表 审批重要环境因素。

4、术语和定义

引用公司《管理手册》中的有关术语和定义。

5、工作程序 5.1环境因素的识别

5.1.1对公司的生产、活动和服务过程中已经或可能对环境造

成影响的因素进行充分的识别确认,在进行环境因素识别时,应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以及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种时态。三种状态:

a.正常状态:指正常活动的。

b.异常状态:指关闭、启动、检修或可合理预见的,对环境造成的影响。c.紧急状态:不可预见何时发生对环境造成较大影的。三种时态:

a.过去:以往遗留的环境问题。

b.现在:现场的、现有的污染及环境问题。

c.将来:原材料的来源与生产过程,考虑到产品实现以后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以及将来潜在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还有计划中的活动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5.1.2环境因素的识别以污染预防的思想为指导,通过分析施工过程对公司涉及到的全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找出有关大气、水体的排放、土地污染、噪音污染、废弃物、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对社区环境的影响等环境因素及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5.2环境因素的识别方法

5.2.1每年一季度或工程开工前,工程部组织相关部门/单位参加,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工作。5.2.2工程部将《环境因素调查表》发至相关部门/单位,各单位/部门根据本部门工作范围、生产过程、活动和生产现场的具体情况,填写《环境因素调查表》。5.2.3进行环境因素调查时,应注意到物资供方、工程分包 方、劳务供方等相关方。

5.2.4工程部根据公司活动、产品、服务的具体变化和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变化修改补充公司环境因素调查表。

5.2.5工程部组织对汇总的环境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判定重要环境因素。5.3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

5.3.1对有关大气、水体、土地污染、噪音、固体废弃物等环境因素采用以下评价方法: A、影响范围:

⑴全球范围5分;⑵周围社区4分;⑶场界内3分; ⑷员工10人内2分;⑸操作者本人1分。B、影响程度:

⑴环境影响严重5分;⑵环境影响较重3分;⑶环境影响一般1分。C、发生频次:

⑴经常发生5分;⑵不经常发生3分;⑶偶尔发生1分。D、持续时间:

⑴持续不间断5分;⑵有明显的间歇3分;⑶影响时间短1分。E、相关方抱怨:

⑴抱怨很多5分;⑵抱怨较多3分;⑶很少有抱怨1分。F、可改进程度

⑴加强管理见效5分;⑵改进工艺见效3分;⑶较难节约1分。5.3.2对资源能源类环境因素采用以下评价方法: A、消耗利用频率

⑴每天发生5分;⑵每周发生4分;⑶每月发生3分;⑷每季发生2分;⑸半年以上发生1分。B、消耗规模

⑴很多5分;⑵较多4分;⑶一般3分;⑷较少2分; C、管控状况

⑴无管理措施,浪费严重5分;⑵有效管理,符合自定指标3分;⑶较难改进1分。5.4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5.4.1采用5.3.1评分法,当A、B、C、D、E、F任何一项为5分或总分∑=A+B+C+D+E+F≥15分时,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5.4.2采用资源能源类环境因素评价方法,当A、B、C总分∑=A+B+C≥10分时,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5.4.3公司的环境因素若出现影响全球范围、社区强烈关注、客户的合理抱怨、对公司整体形象有影响、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

和行业规定等任一方面时,都要将其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5.4.4工程部根据评价结果,填写公司“重要环境因素清单”,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发至有关部门。

5.5环境因素的更新

5.5.1一般情况下,每年初由工程部组织,对环境因素重新识别和评价。5.5.2当发生下述情况时,应及时对环境因素进行评价和更新: ⑴与公司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发生变化时; ⑵公司活动、产品、服务发生较大变化时; ⑶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时; ⑷发生重大环境事故后; ⑸环境因素识别有遗漏时; ⑹管理评审要求时; ⑺发生其他变化时。

5.5.3环境因素的重新识别与评价按上述相关步骤进行。

6、相关文件

6.1《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控制程序》

7、记录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体系培训心得体会 篇5

31一、目的和意义

塑件化工厂的生产活动涉及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财务管理等方方面面,单纯采用一种管理模式必然难以满足客观需要。随着ISO9000认证、ISO14000认证和OHSAS18000认证的迅速发

展,为了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企业可能需要多种管理体系的认证,由于QMS、EMS、OHSMS三个体系在管理目的、对象的不同,三个标准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由于我厂负责质量、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的是两个部门,三个体系自成系统,我厂在实施时采用了各自独立的体系,出现了文件大量重复、争资源、政令不统一、信息不能共享、导致企业管理效率降低、相同的工作重复且难以控制和实施。ISO9000、ISO14000、OHSAS18000管理体系具有兼容性,在标准的思想、标准要素等内容上有很强的关联性,在体系的运行模式、文件的架构上也是基本相同的,在文件、记录、内审、管理评审等管理要素可以实行共享。就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的性质而言关联性也是很明显的,如果质量控制不好,就要多出废品、浪费能源和原材料,废品处理也可能带来污染;由于环境污染的受害者往往首先是企业职工,就同时产生了职业健康和安全问题。特别在我们化工等高风险行业这种关联性更加明显,如火灾和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事故一旦发生,既是质量事故,又是环境灾难,也同时会有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所以需要采取综合的措施,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一起考虑,实施一体化管理,从而使各管理领域优势互补降低管理费用、减少管理上的不协调、提供整体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管理效率,解决管理体系运行中的问题。

在今年的QHSE体系认证工作中,在认证公司咨询组的协助下,通过提供相关培训及咨询指导,达到以下目标:[文章-http:///]

1、依据中国**HSE管理体系标准(Q/SHS0001.1—2001)和国际互认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GB/T19001—2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GB/T24001-200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GB/T28001--2001)的要求,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使塑件化工厂的QHSE管理体系与国际国内的先进管理模式保持一致。

2、完成环境管理体系换版转换工作,保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连续性。

3、通过提供各种HSE培训,使相关人员能够掌握QHSE管理知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环境因素识别/环境影响评价方法,HSE运行控制和产品实现过程控制知识,确保所建立的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能得到有效实施、保持并实现持续改进。

4、强化产品实现过程控制,实现产品质量的最优化,满足顾客期望;系统并有效地识别与生产、活动、服务及其他业务活动有关的危害/环境因素和事故隐患,采取适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消除或降低事故发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依据标准

塑件化工厂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将同时满足下述四个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

Q/SHS0001.1-2001《中国**集团公司安全、环境与(HSE)管理体系》

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三、资源准备

1、领导决策

高层管理者确立企业统一的宗旨及方向,应当创造并保持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企业目标的内部环境,建立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是高层管理者的英明决策,高层管理者应为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强有力的领导和承诺,提供人财物等资源的支持,亲自参与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活动,对资源、职责和其他问题实施决策,提供必需的支持。

我厂厂长袁立明任命副厂长周宝刚为管理者代表,全权负责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

2、组建工作组

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实施是我厂各部门的工作,齐抓共管是体系成功的关键,工作组的建立极其重要。我厂决定以质量技术部、安全环保部为主,各主要职能管理部门选派人员参加。

3、组建内审员队伍

管理部门应至少有一人参加,基层单位应至少有二人及以上参加。

4、全员动员

为便于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有效开展,计划进行一些宣传活动,让职工了解实施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5、时间保证

工作组和内审员在体系建立阶段有大量工作要做,应给予充分的时间保证。

6、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的时间安排

我厂的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咨询工作自2006年4月开始至2007年8月结束,其中2006年7月底前完成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确保2006年10月进行环境管理体系换版认证审核。

四、整合计划及工作内容

体系整合工作共分六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体系知识和标准宣贯培训、第二阶段

初始QHSE管理评审、第三阶段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策划、第四阶段文件化体系的建立、第五阶段一体化管理体系试运行、第六阶段监视测量、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第一阶段:体系知识和标准宣贯培训

体系知识和标准要求宣贯培训的目的是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和推广培训提高全员的QHSE意识和规则意识。特别是领导作用、全员参与、持续改进、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和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与供方互利的关系等管理原则的了解和标准的理解掌握。领导作用的充分发挥是建立和实施有效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先决条件,全员的参与是建立和实施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基础。深入学习理解四个体系标准的要求,切实掌握Q/SHS0001.1-2001、GB/T19001-2000、GB/T28001-2001、GB/T24001-2004四个标准的基础要求,分析评估四个体系标准的异同点。

第二阶段:初始QHSE管理状态评审

做好初始QHSE管理评审是提出有挑战性方针目标、建立适合的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前提,因此在策划管理体系时,应通过初始评审了解质量环境健康安全管理的特色、差距和努力达到的方向。初始QHSE管理评审包括:

质量管理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识别和控制现状分析;

我厂范围内的危害因素/我厂能够控制和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重要因素确定和控制策划;

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情况分析和控制策划,识别出包括质量方面法律、技术规范、行业标准,适用于组织环境因素与职业健康安全的法律法规标准,以及相关方的质量环境和安全方面的要求;

历史上曾经发生的事件、事故情况调查分析等等。

第三阶段: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策划

依据初始QHSE管理评审的结果,结合实际由最高管理者批准组织在质量环境健康安全管理方面的承诺、方针目标作为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和保持的基础。

确定我厂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运作的范围。

确定我厂开展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最终组织机构,明确作用、职责和权限并予以沟通。

针对重大HSE因素制定目标指标和旨在实现目标指标的管理方案。

确定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实施要素及保障要素的开展方式。

确定体系文件的架构和层次。

第四阶段:文件化体系的建立

文件是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外在表现,应能反映出整个体系的全部要求,符合四个标准和企业的质量、环境、健康安全管理实际。

建立/完善一体化的管理手册和必需的程序文件,程序至少应包含(但不限于):文件与记录控制程序,内部审核管理程序,不合格/不符合处理程序,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环境安全因素管理程序,法律法规管理程序,人力资源/培训管理程序,信息交流咨询管理程序,应急准备响应程序,监测与测量管理程序等;

完善为控制过程、环境因素、风险所需要的其他文件/规范/要求;

合理安排为证实体系有效运转和用于追溯的记录;

识别外来文件的控制要求并保持。

第五阶段:一体化管理体系试运行

按照文件的规定和策划的结果实施管理,对识别出的过程/重要环境因素/重要危险因素进行控制,执行旨在实现目标的管理方案,包括对应急情况的管理、对相关方施加影响等以及安排所需的支持性的培训、交流等活动。保存所需的各种实施记录并妥善管理。有效实施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是体系成败的关键,各部门应严格按照体系文件的规定要求去做。分层次对体系文件进行大规模培训,重点是领导层和重点岗位员工。各部门按相关文件规定进行实施。各部门对实施的情况进行记录。修改完善体系文件,满足可操作性要求。

第六阶段: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监视测量、内部审核及管理评审

实施过程/体系的监控,包括顾客满意、产品/过程质量、遵守相关法规要求情况、环境/安全绩效/表现等,所需监视测量仪器管理。对监控中出现的问题采取适当的措施,以持续改进整个管理体系。体系试运行1-2个月后进行一次一体化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由管理者代表亲自负责组织该项工作,对体系的运行情况作全面检查,判定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收集目标指标完成情况、守法情况、内审情况等资料准备管理评审,最高管理者主持管理评审,以确保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保存整个监控过程和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的记录,为监视测量的符合性提供证据。提交管理体系认证申请。

附件:进度表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体系培训心得体会 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同事们:

按照年初工作部署,xx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编写工作业已完成,并将于今天正式发布,受公司最高管理者周呈强总经理的委托,下面我就公司推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总体情况向大会作介绍说明。

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这三个管理体系是国际上公认的比较先进、有效的系统化管理方法,它们主要通过建立系统、完善的体系并有效实施运行,使各部门职责明确,部门之间接口关系顺畅,各项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和标准化。推行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标准,有利于企业推进规范化建设,增强管理水平,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也有利于员工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自身竞争力,xx公司今年正式转入营运,规范化管理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因此,年初,公司新的经营班子一致决定,在公司范围内推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随后,我们邀请广州xx管理顾问公司的有关人员前来我司调研。

公司的三大体系认证工作得到了xx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x书记多次了解有关情况并作指示,营运部x经理派人送来了资料,并对公司在调研阶段应注意的问题和顾问公司的选择等多方面提出了很好的意见。

在xx公司的高度重视和指导下,公司与xxxx管理顾问公司达成了辅导协议,于3月12日成立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推行领导小组,由最高管理者xxx担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iso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2004年3月23日,xx公司召开了三大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动员大会,正式吹响了向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进军的号角。

为加快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进程,公司于3月24日与广州xx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达成辅导认证的协议。

从3月―5月,xx顾问公司的老师先后在我司举办了四期有关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公司员工对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了初步的认识,为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深入开展铺平了道路。

第二季度,公司在继续推进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培训的基础上,成立了由专人负责的文件编写小组,编写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从2004年6月初开始着手编写,经历了将近4个月的时间,经过编写人员深入调查,认真编写,历经三次会审,今天,文件终于得以完成发布。在这里我深深感谢顾问公司以及全体编写人员的辛勤劳作与和通力配合。

我们公司文件的编写,在形式上是采用先编管理手册后写程序文件;在步骤上是先调研再编写然后会审,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文件的连贯性。目前,我们共有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手册1套,程序文件26个以及一批工作文件和表单。

体系文件的建立是为了完善我们的管理,使我们的日常工作有章可循。随着体系文件的发布,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也将由此进入试运行阶段。当然,推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工作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下一步工作需要我们按着文件要求进行运作,发现不足之处及时修改。在此,结合公司当前工作的实际,我就公司下一步推行认证工作提几点要求:

★ 质量安全工期承诺书

★ 质量发言稿

★ 财政三抓一促活动总结

★ 机关三抓一促活动方案

★ 质量分析会发言稿

★ 安全质量标语大全

★ 安全质量工作计划范文

★ 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 安全质量承诺书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体系培训心得体会 篇7

1 建立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时代背景

西方发达国家认为, 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活动越来越多的参与, 使得发达国家在成本价格和贸易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在环境与职业安全卫生条件改善方面的投入不足才使其生产成本降低, 这种“不公平”是发达国家所不能接受的。他们已经开始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 对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和采取限制措施, 明确提出要把人权、环境保护和劳动条件纳入国际贸易范畴, 将劳动者权益与安全卫生状况和经济问题挂钩[2]。

随着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外贸出口经营与到国外兴办各类贸易和制造企业的步伐逐渐加快, 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已成为不可逾越的门槛[2]。为了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增强国际竞争力, 贯彻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OHSAS1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三大国际标准, 加快质量、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进程, 是一个需要从战略上不断探索、实践上不断推进的重大课题, 也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4]。

向更高的层次、更深的领域、更广的范围求得生存与发展, 占有更多的国际市场, 是金川集团公司做大做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只有从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高度出发, 加快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设, 整体优化企业管理, 才能不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将金川集团公司打造成为世界级的高品质供应商[5]。

2 建立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意义

2.1 树立企业品质和形象, 提高市场竞争力

建立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有助于改善企业的安全管理, 降低职业安全健康风险, 从长远来看还可以减少企业在事故处理上的预期投入, 在社会公众中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5]。企业的长远发展取决于市场, 开拓市场的最主要条件就是资本、技术创新、市场服务和企业综合实力, 这些构成了企业的能力和品质。而社会参与、环境保护与职业安全健康则是反映企业品质的重要指标, 一个现代化企业除了自身的经济实力和技术能力外, 最重要的还要有强烈的社会关注力和责任感、优秀的环境保护业绩和保证职工安全与健康的良好记录。这些品质正是优秀的现代化企业与普通企业的主要差距。

2.2 帮助企业建立一个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事故的发生不仅给当事者本人及其家庭带来无可挽回的伤害, 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严重毁坏企业的声誉与形象。推行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就是要为企业建立一个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采用系统管理的方法, 首先全面辨识、评价企业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 然后根据评价出的重大危险、危害因素制定管理方案, 明确实现危害控制的方法和时间表, 采取运行控制、应急响应等手段, 控制与危险因素有关的各种运行活动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使这些活动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7,8,9,10]。最后, 通过监督和测量评价体系的实施效果, 及时纠正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为企业控制危险、危害因素和化解职业风险建立一个有效的运行和监控机制, 使企业达到最佳的安全状态。

2.3 确保企业安全工作与国际惯例接轨

在世界知名企业将“全球责任”视为企业经营与发展的首要问题的同时, 国际经贸组织也把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与国际贸易进行挂钩, 以此作为衡量国际贸易的安全标准, 并阻止非安全达标企业和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国际劳工组织 (ILO) 所制定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 为各类组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安全管理体系提供了坚实、灵活和合理的指导。我国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框架、工作机制和相关文件是参照ILO导则制定而成的, 因此可确保与国际惯例接轨[2]。

2.4 提供企业可持续发展动力, 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

全球经济一体化, 势必要求企业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 使包括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在内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科学化、规范化, 以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 这是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应运而生的重要外部环境。建立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可以提高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质量, 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提升企业在社会公众中的品质、形象和安全信任度[10]。

美国GE公司将环境保护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条款纳入其合作合同, 荷兰PHILIPS公司在其“健康、安全、环境”计划中明确提出:“在本公司, 对任何人来说安全都是第一位的, 员工的健康安全是公司的中心价值, 对我们事业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都表明现代企业的竞争已不再是资本和技术的竞争, 更重要的是品质的竞争[10]。

一个现代化企业必须建立系统、开放、高效的管理体系, 企业的每一项工作都要纳入大的管理体系当中, 这是现代生产集约化的需要, 也是企业运行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 也必须纳入企业管理的大系统中, 以促进企业大系统的完善和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2.5 加速经济转型进程, 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建立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可以产生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从眼前看, 加大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经济技术投入可能会增加一些生产成本, 但从长远和全局的观点来看, 它可以对企业的生产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 通过建立与实施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可以明显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 并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类事故及职业病的发生;另一方面, 由于作业条件的改善, 增强了劳动者身心健康, 还可以明显提高劳动效率, 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9]。

3 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建设宗旨与基础性工作

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的宗旨是改善环境绩效, 减少环境影响, 切实保障员工职业安全健康的权利。环境管理体系的宗旨是预防污染、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改善环境绩效;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宗旨是预防各种事故与事件的发生、提高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水平、改善作业条件[11]。

“环境因素”与“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和危险控制计划”要素是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主控要素, 对他们的识别与评价是建立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础性工作。对环境因素与危险源的过去状态、现场存在物、预期变化进行动态识别, 不断丰富危险辨识的内容, 最终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与危险源, 并对其予以有效控制, 以实现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的持续改进, 使企业在生产活动中更加全面、有的放矢地控制各种危害, 达到超前防范、实现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之目的[8]。

4 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问题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 一方面, 企业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千方百计降低生产成本, 减少环境保护与职业安全健康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 普遍存在着的劳动者文化素质低下和社会上功利思想对职工队伍的消极影响, 导致违章违纪、野蛮作业屡禁不止, 使安全生产管理难度加大;同时, 我国在技术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相去甚远, 环保产业的发展也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三个方面的因素, 使得国内众多企业在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上存在许多客观与主观问题。

客观上企业只顾眼前利益, 忽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人体健康等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加强, 国外有毒有害的落后技术和工艺进入国内, 造成环境 (职业、自然、生态、生活) 污染, 导致职业病、地方病和公害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甚至严重影响职业人群及其后代的发育健康。

主观上企业普遍缺乏对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重要性的认识, 过分注重经济效益, 忽视环境保护与职业健康防护。环保与职业健康工作没有纳入生产成本, 缺少资金投入。对高新技术和工艺环境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不善, 致使新的职业危害和潜在的职业危害 (致癌、生殖/发育毒物、致突变物等) 明显增加。在技术转让和引进过程中, 忽视对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的危害, 形成有害因素向国内转移, 城市向郊区和农村转移, 东部地区向西部边远地区转移的特点。

5 金川集团公司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现状

金川集团公司于2001年8月顺利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管理的不断加强与完善, 集团公司先后制订下发了环境管理、安全生产管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员工健康监护管理等规章制度100余项, 形成了浓厚的企业环境与职业安全文化氛围。从最高层管理者、专兼职管理人员到生产班组、普通员工都建立起了分级安全目标责任制、隐患整改反馈和责任追究机制, 每年的“安全生产月”、全员参与的“安全在我心中”演讲等活动, 使企业在良好的安全氛围中平稳运行, 实现了安全生产的良性循环;以人为本、健康至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关注生命、爱护环境等标语口号, 无形中蕴含着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的管理理念, 使员工受到了熏陶, 接受新生事物、新的管理方法的能力日渐提高。

6 加快体系整合, 实现一体化管理

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认证和持续改进, 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水平和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特别是我国入世后, 企业能否在全球经贸活动中生存与发展, 质量、环境及职业安全健康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难点问题, 也是必须克服的重要障碍。

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采用相同的PDCA循环模式, 具有统一的基本思想、方法、体系原则和审核标准, 三者具有较好的兼容性, 在企业实施一体化管理是有据可依的, 也是切实可行的。国内外的众多企业已广泛应用, 特别是那些大型知名企业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金川集团公司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在实践中应用较早, 已总结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体系建立程序和方法;多年来的环境、职业卫生工作发展与成效, 为实施三大体系的一体化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 以质量管理ISO9000标准为基础工作, 综合考虑环境管理ISO14000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OSHAS18000标准的要求和特点, 不失为建立一体化管理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7 积极开展卫生研究工作, 加快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建设步伐

纵观国际大环境和国内日益增长的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需求, 我们必须客观面对机遇与挑战。积极开展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方面的医学研究, 以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并尽快建立和实施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7.1 开展有针对性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通过对职业群体进行回顾性或前瞻性流行病学调查, 分析企业或行业的相关疾病发病率、死亡率与环境污染、职业危害的关系, 阐明环境污染物、职业危害对从业人员健康的影响。重点是研究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 如肿瘤、心血管疾病等的流行特点和规律, 弄清发病机制和对相关人员的危害程度, 为找出某些疾病的环境与职业危害病因提供线索或建立假说, 以便进一步深入研究。

7.2 开展环境与职业危害因素的致病机理研究

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研究各种危害物的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包括致畸、致突变和致癌作用的实验与鉴定;研究致畸作用的机理, 完善致突变作用的试验方法和找出致癌作用与致突变作用的确切关系;研究环境污染物及其在环境中的降解和转化产物对机体造成的损害和作用机理, 包括对低浓度和长期作用的毒物的毒性及其联合作用的研究;积极开展环境污染物毒性及其致畸、致突变和致癌作用快速筛选的方法学研究, 并充分吸收分子生物学的最新成果, 使环境与职业毒理学的研究由细胞水平提高到分子水平。

探讨多种环境污染物同时对机体产生的相加、协同或拮抗等联合作用;研究多种毒物的联合毒性作用;探索有害物质的单一接触限值;研究并整理有害物的理化特性、动物实验及临床毒理学资料、现场职业卫生学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积极研究有害物作用的特点、剂量-反应关系和合适的浓度范围。为制定卫生标准、环境质量标准以及预防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提供毒理学依据。

7.3 开展环境与职业危害的医学监测研究

通过对人体生物材料 (血、尿、粪、头发和唾液等) 中危害物及其代谢产物浓度的测定, 研究人群体内污染物负荷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对环境质量和作业环境进行医学评价。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等的理论和方法, 寻找最灵敏的探测手段, 发现危害物作用于机体后最初出现的生物学变化及其引起的亚临床变化, 检出高危险人群, 为健康预报和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及早发现亚临床变化并保护高危险人群。

7.4 开展职业病和公害病的防保研究

综合应用临床医学、毒理学和流行病学的方法, 研究职业病和公害病的病因、致病条件和对健康损害的早期表现及其临床特征与转归, 为防治职业病、公害病提供医学依据, 并提出早期诊断和预防性措施。

7.5 参与环境与职业卫生标准的研究工作

标准是进行卫生监督、卫生评价和卫生管理的重要法定依据。应用毒理学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 按照最敏感的原则, 研究和制订环境卫生标准具有重要的卫生学意义。制定化学毒物接触限值, 一般是从毒理实验开始, 取得毒性的基本资料, 如生产方式途径、急性吸入的允许范围以及有无致畸、致突变、致癌及迟发性毒性作用等。通过吸入染毒实验确定慢性毒性作用的浓度范围, 选定安全系数, 提出一个初步限值, 作为试行标准。再根据现场的卫生学调查及接触者健康状况的动态观察, 验证所提标准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最终确定一个安全合理、切实可行的接触限值。

摘要:目的通过对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论述, 明确提出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是金川集团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应实现持续改进与提高。方法历史回顾、体系要素分析并结合现状进行论述。结果以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 融入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实施一体化管理模式。结论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一体化管理对体现“以人为本”理念、树立企业形象、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极具现实意义。

关键词:环境,职业,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山西绿维环境保护咨询有限公司专家技术委员会.企业同时建立环境与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探讨.中国ISO14000认证, 2001, 3:25-27.

[2]凤文.职业安全挑战国际经贸“安全壁垒”———对接国际惯例创新企业安全管理与安全文化.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2, 16 (9) :31-32.

[3]姜耀俭, 范慎荣.关于石油管道企业HSE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整合探讨和建议.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2, 12 (4) :1-4.

[4]曾进康.优化管理强化创新追求卓越———大型企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ISO14000认证, 2005, 2:47-50.

[5]曾进康.贯彻国际管理标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攀钢冶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成功实施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体系管理的实践与探索.中国城市经济, 2005, 4:40-44.

[6]黄宏章, 胡宝继.参与国际竞争需要“第三张通行证”--我国推行OSHMS认证状况述评.中国检验检疫, 2003, 10:41-43.

[7]齐国华.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北京水利, 2005, B06:16-17, 38.

[8]易光旺.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广东安全生产, 2004, 2:46-47.

[9]张韶红, 彭丽云, 杨爱红.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4, 15 (9) :31-33.

[10]王长安, 任勇利.以人为本规范安全管理转变观念参与国际竞争.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 2002, 3:37-39.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体系培训心得体会 篇8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

管理者代表:***

2011年10月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报告

公司自建立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至今,始终保持着有效的运行状态,其产品、活动及服务实现过程中,环境因素及危险源均得到有效辨识与控制,各项管理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基本满足公司持续发展需求。现将体系运行情况及改进方面向评审组作如下汇报,并为管理评审决策输入可靠依据。

一、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建立情况 公司年初开始筹划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5月完成了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的初稿,并于5月31日经总经理批准。共建立了Q/TEG6800-2011《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汇编》和30项作业文件。

在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的编制中,按照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和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对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要求进行了描述,规定了各部门的职责及各个过程的控制。在后续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运行过程中,本着持续改进的原则,对文件进一步完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使得公司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得到稳步提高。

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的贯彻执行情况 公司的环境和职业健康方针是经过多方征求意见(包括员工代表),并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的,体现了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三个承诺:一是满足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承诺;二是持续改进体系有效性的承诺,三是做到预防污染的承诺,并且为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的制定提供了框架。方针突出了安全、环保、遵规守法重要性,体现了企业的宗旨,融入了公司的“十二五”发展规划。

从体系运行的情况来看,我公司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比较适宜。

三、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的实现情况

今年公司共制定环境目标7个,职业健康安全目标4个,其中:

环境目标:公司废水、噪音、粉尘排放符合国家排放标准,危险废物交由具有资质的厂商定期集中处置。对于办公类能源消耗方面,由于改建扩等原因,正常的生产与办公水电消耗暂时无法统计、分析。

职业健康安全目标:1-9月份公司无死亡、重伤事故发生,无火灾事故发生,新增职业病人数为零,发生轻伤事故1起,安全事件8起,刑事、治安案件1起。

通过以上数据,说明环境方面关于能源消耗方面缺失统计,职业健康安全方面关于刑事、治安目标未完成,年轻伤人数虽控制在1人以内,但安全事件发生较多。公司将对明年能源消耗方面的目标重新调整并加强统计,对职业健康安全运行过程加强控制,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生产现场的安全检查以及对违章行为的处罚力度。

四、内部审核情况

内部审核的有效实施,是评价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最佳途径,也是自我修正、自我完善的必要手段。公司依据各体系覆盖部门所承担的条款要素,组织3个审核小组,于2011年9月22日至23日分别对公司高层领导和13个部门实施内部审核。

此次内部审核共开具一般不符合项11项,涉及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标准要素6项。提出34项改进项,并对上述不符合及改进项提出整改要求,截止10月10日,所有的不符合项已全部关闭。

通过审核收集的证据表明,公司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基本持续有效。其审核过程,进一步加深了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对体系文件和标准的理解,也同时提高了公司内审人员审核水平与技能。

五、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 通过今年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公司的安全环保管理在以下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1、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体系不断完善 公司今年成立了双体系认证工作组,发布了《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汇编》,质量安全部在年初安全责任书的基础上,制定了《2011年公司及各部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运行当中,质量安全部对各部门的实施情况进行严格监督,确保了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基本完成。

2、人力资源控制方面

目前,在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受控范围内共配置管理人员138人、工程技术人员148人,其中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共8人。公司加强员工技能鉴定、生产工人与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员工的实际岗位操作技能和理论水平,2011年1月份以来累计252人全部经过岗位能力评定,其中绝大部分满足了任职岗位能力要求并予以任职。2011年截止9月份累计共完成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内部培训17期,培训人数479人次。完成外部培训7期,培训人数50人次。通过培训有效满足了生产经营对员工素质不断提高的要求。

3、职业健康控制方面

今年9月份公司发布了《关于规范职业危害作业人员上岗前及离岗时体检工作的通知》,截止9月底,已对2人进行了岗前职业危害健康体检。9月1日,质量安全部共组织对75名职业危害作业人员进行了2011年职业危害在岗体检。通过职业健康体检,确保公司员工无职业禁忌症或疑似职业病人。

4、环境安全技改措施控制方面

2011年公司根据铁路工程机械供需市场发展需要,总投资98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518万元,对公司生产基础设施实施改建扩能项目。其中:公司投资450万元建成规范的底漆腻子室和整车喷漆房,投资35万元建成小件喷漆室,从根本上解决了过去漆雾粉尘满天飞的现象,使作业环境得到很大地改善,并且这些设备都已经通过地方政府环保部门的环评;投资48万元新购4台10立方米先进螺杆数控空压机,该机特点节能、噪声低,而且在厂房外都设置了单独的空压机房,阻止了噪声对厂房工作场地的危害;过去各个车间使用老式无除尘装置的砂轮机没有粉尘回收装置,粉尘直接排放,公司把所有的老式除尘机全部拆除报废,投资3.7万元购9台环保型除尘砂轮机,等等。通过这些新项目的实施,体现了“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清洁生产思想,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采取了有效治理措施,使其能达标排放。

5、环境控制方面

为了更好验证其环境绩效,今年5月份公司委托宝鸡市环境监测中心对废水、噪音的排放进行环境监测,通过监测结果表明,公司工业废水和噪音排放达到了国家标准要求,多年来公司未接到相关方投诉和市环保部门处罚。在废弃物综合利用方面,公司继续采用集中存放,统一处理的方式,避免二次扬散和资源浪费。在危险废物的处置方面,公司于9月份联系具有《陕西省废物经营许可证》的陕西宝润环保有限公司,对公司的废油桶、废油、废油漆桶等定期集中处置回收。

6、测量分析和改进

测量分析和改进是保证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公司采用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日常监督和检查等方式。公司建立了三级安全督导检查机制,即公司月度、季度安全大检查、车间周安全检查、班组日常自查。1-9月份公司共开展综合、专项安全大检查共计8次,1-9月份公司共对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奖励共计1800元,对违章部门和个人处罚15550元。今年公司启动了质量安全年活动,并通过下达《宝鸡时代2011年安全年活动方案的通知》和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的认证,提高、完善了各环节的工作质量,使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目前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基本持续有效。特提请管理评审。

对照GB/T24001-2004和GB/T28001-2001,以及从历次安全检查和内部审核来看,目前我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薄弱环节在于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运行控制以及员工的培训和意识控制。

六、提出几点建议

1、全面强化各级领导积极参与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工作。在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使其充分理解体系运行的真正意义,提升其使命感和责任感。建立完善奖惩机制,促使全体职工自觉参与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避免出现人为的执行偏差;

2、大力开展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宣传和教育。真正将公司体系化管理意识和观念灌输到每一名职工头脑中去,并自觉按照管理体系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最终形成一种习惯;

3、进一步强化基层员工的技能培训和行为训练。使其主动运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程序控制风险,避免事故的发生,从而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4、加强动力、能源的管理和控制。基建设备部结合公司生产和能源消耗实际情况,制定公司能源消耗指标,并将指标分解到各部门,检查各部门能源消耗记录、台账,对各部门指标逐月统计、分析,确保国家及公司节能减排要求落到实处;

5、进一步强化作业现场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运行控制管理。今后应重点突出以下几点工作:

a)进一步强化现场作业风险意识管理,根据风险程度的大小采取适当的风险控制措施,如现场控制、管理控制、人员控制等,最大限度地减少作业风险,保障作业活动的可靠运行;

上一篇: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题下一篇:办公楼翻新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