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急诊退药管理制度

2024-12-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门急诊退药管理制度

门急诊退药管理制度 篇1

【关键词】门急诊药房 退药 理由 策略

我国卫生部早在就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颁布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其中明确规定只要不是因为药品质量理由,药品发出以后不能进行退换,进而有效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但是,在实际的门急诊药房工作中,常常会遇到患者因为各种理由来药房退药的理由。出现这类理由不仅会为医院门急诊药房的药品管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更为严重的是会给患者带来用药方面的安全隐患。下面我们以某医院门急诊患者近半年来的退药记录为基础,分析具体的退药理由,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1 某医院下半年门急诊退药记录统计

我们将医院20下半年所有的门急诊退药记录单据集合到一起,按照具体的退药理由分类统计数量,得出具体的结果,如表1所示。

门急诊退药管理制度 篇2

关键词:门急诊,药房,处方,退药分析

退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国家、社会和医务人员等需要共同努力来降低退药率。医生要“以患者为中心”, 树立真诚服务的理念, 在开写处方前应仔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和过敏史等, 对于老年人应做好耐心解释工作, 充分考虑患者的生理病理、经济情况等, 选用恰当药物, 并尽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1]。患者一方面应加强科学用药的常识, 减少用药疑虑;另一方面, 在医生问诊时, 应主动、详细地告知自身的用药史和过敏史等, 这样有助于医生使用最恰当的药物。那么在实际工作中, 到底哪些情况可以退药, 哪些情况不能退药呢?确实需医务人员深思。实际执行这条规定门急诊药房遇到的阻力大, 目前我院退药频率依然居高不下, 这不但给药品安全管理带来潜在隐患, 而且增加了药师的工作量, 为遏制退药的随意性, 为此, 我院专门制定了退药制度与程序, 以备处理特殊情况下的药品退回, 进一步完善医院药事管理制度, 为建立规范的退药制度提供依据, 以供其他医疗机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收集我院门急诊药房2011年7-12月份的退药单1 082张。

1.2 方法

按退药时间发生率, 退药原因等做分析统计。

1.2.1 退药处方发生率。1 082张退药单各时间段发生情况, 见表1。

1.2.2 退药原因。1 082张退药单退药原因的发生情况, 见表2。

1.2.3 不良反应的退药发生率。1 082张退药单中不同类别药物引起不良反应退药占24.12% (261/1 082) , 而261张不良反应退药单在不同药物中发生情况, 见表3。

2 结果

表2显示12种退药原因中, 由于药物使用过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导致患者终止用药, 此类退药占24.12% (261/1 082) ;而出现不良反应退药中, 以抗感染药物退药比例最大, 占58.24% (152/261) (见表3) 。这是由于门诊患者的特点导致抗感染药物在门诊使用;另一方面, 医师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也导致了许多不良反应的发生。其中氟喹诺酮类药物退药最为常见, 该类药因其抗菌谱广等优点而被临床广泛使用, 但使用剂量普遍高且有重度用药现象。另外, 头孢类抗菌药物近年来由于投标采购等因素, 药品的零售价大幅下降, 临床医师几乎用之取代青霉素, 一有感染就用头孢类抗菌药物, 导致耐药性与不良反应比例增加[2]。而输液未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使用 (如滴速过快、剂量过大等) 也是造成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因药品引起不良反应的退药情况, 应当由相关科室确诊, 医师和药师及时询问患者, 如实地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 以利于对上市药品信息的收集、评价, 为今后的安全用药提供有价值的资料。表2显示门急诊患者住院退药, 占退药比例的8.96% (97/1 082) 。由于当天在门急诊开输液3d量患者第2天住院治疗, 在门急诊开的药品住院部医生不给患者用也是造成退药一大原因。药品数量太多, 患者不能承受, 占退药比例的7.86% (85/1 082) 。由于某些患者同一天内在不同科室就诊, 医生开具相同的药品, 重复用药而导致退药处理。

我院门急诊医生工作站相继开通实行电子处方后, 退药现象也日益增多, 这是由工作站开通时间尚短, 信息系统的不完善, 医务人员电脑操作不熟悉等因素造成处方信息错误, 其中表现在药名信息与药品数量及药品同名不同规格等出错等;患者挂号个人信息录入等错误信息, 由此造成退药比例占7.12% (77/1 082) (见表2) , 这一现象应引起医院各科室重视, 电子处方开出后, 医生应认真审核, 特别学生开出电子处方, 带教老师一定要审核后方交给患者, 防止开错或吃错药物。应加强信息管理及医务人员电脑操作技能的培训, 真正体现电子处方的优越性。

表2中6、11项的退药情况, 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医师的责任心问题[3], 就诊时疏导不够, 造成诊断后患者用药无依从性。此外, 由于新药的不断推出, 临床医师给患者治疗时用新药品, 而忽略其用药的相关禁忌证, 如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如给青霉素过敏者用头孢类抗生素,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用于磺胺过敏的患者;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片等喹诺酮类药物用于16岁以下患者等。当然其中也有来自患者的心理压力而造成的退药[4], 如皮肤科用白芍总苷胶囊, 用于调节免疫, 治疗皮肤过敏, 患者阅读明书后不愿使用而退药。

3 讨论

3.1 减少退药的建议

医院要参照药品管理有关规定, 制定退药管理制度。笔者认为, 医疗机构要处理好患者退药的问题, 仅靠一两个规定是不够的, 必须从医院的管理入手, 减少退药现象的发生。一方面, 加强医院内部管理, 提高诊疗质量, 规范处方书写, 杜绝“大处方” (特别急诊患者) ;减少处方录入错误, 避免由于医务人员自身差错造成的退药。另一方面, 加强药学服务, 履行告知义务, 通过药物咨询窗口, 主动为患者提供用药咨询服务, 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尽量减少退药[5]。如果由于医务人员工作缺陷, 应无条件退药, 且追究当事人责任;如果患者用药后, 发生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 且药物包装完好, 应办理退药。如果是医院没有过错责任, 患者不愿使用或未能用完的药物, 不予退药。

3.2 把好处方关

药师发药要把好药品处方质量关,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处方管理制度, 加强发药四查十对, 确保发出药品准确、无误。发出药品应注明患者姓名、用法、用量, 并交代其使用注意事项。开展临床药学工作, 完善药品信息;药师要与临床科室密切联系, 及时沟通药品信息, 利用医院HIS系统向临床提供药品剂量、规格、配伍信息、不良反应、相互作用、药品价格及医保等药品信息, 使医生在书写录入处方时对药品更有具体的掌握, 避免开错处方, 遏制退药的随意性。

参考文献

[1]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解放军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指导原则 (S) .2004.

[2]刘学理.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调查分析 (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5, 25 (11) :1059-1060.

[3]周清武.正确对待医院门诊的退药问题 (J) .中国药业, 2006, 15 (2) :60.

[4]周好田, 任敏.药剂人员行为对病人用药的影响 (J)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04, 4 (3) :1289.

门急诊退药管理制度 篇3

为完善医院药品质量管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根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三甲”评审标准的相关要求,并结合本院实际工作需要制定本制度。

1.一般情况药品一经发出,如无质量问题,一律不得退换。

2.住院病人如停止医嘱、转科、转院、死亡等特殊情况,不再使用某种药品,或病人使用过程中发生相关不良反应,不能继续使用该药品时,科室可到药房办理退药手续。

3.退回的药品要保证包装完好、无污染,已拆封或标签脱落、包装破损、变形污染的药品不得退回。

4.冷藏保存的药品如必需退回时,可以记账,但不得收回实物。

5.拆零的口服药一律不退。

6.退回药品必须是我院药房发出的,其批号要与药房现存药品或最近一批药品的批号一致。

7.退药必须由主管医师填写退药申请单,说明退药原因,由科主任审核签字,交病区药房确认后方可进入退药流程,超过3天以上的医嘱不予以退药。

8.退药必须由本院医务人员到药房办理,禁止病人或病人家属到药房办理退药手续。

上一篇:关于兔的成语和歇后语下一篇:你给的信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