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乐游原》改写优秀作文

2024-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登乐游原》改写优秀作文(精选4篇)

《登乐游原》改写优秀作文 篇1

登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农夫坐在车上,喝着酒,欣赏夕阳那美丽的景色。耕了一天田的农夫,很辛苦了,便酒消愁,可慢慢的,夕阳散开了。

农夫用鞭子抽打马儿,让马车快速前进,到长安城的乐游园去,那可是汉唐时的名胜古迹。春季,那里的鲜花盛开,五颜六色。站在乐游原上面可以登临远眺,他在上面寻找夕阳的`余光。

因为夕阳是那么美好,无边无际,灿烂光辉,把大地照得如同黄金世界,多么美丽!鱼肚白,淡粉红,大红色,一些美丽的颜色呈现在天空里。

慢慢的黄昏来了,只不过夕阳下去了。没有了,天空渐渐变成黑色,又要出现月亮和星星了,成了晚上。那美丽的夕阳就在将尽黄昏这一刻最最美丽,令人惊叹和陶醉!夕阳渐渐没有了,农民感到很失望,看不到美丽的夕阳景色了,便很失落,骑着自己的马车回家去了。

《登乐游原》改写优秀作文 篇2

看取汉家何事业, 五陵无树起秋风。

乐游原地处长安东南, 因其地势轩敞, 视野开阔, 每逢上巳、重阳等节日, 常有不少人士登临游赏。杜牧秋日来此, 面对汉代五陵之遗址, 不禁感慨盛衰无常、兴废有时, 遂成此篇。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登临之作, 并不愿拘泥于细节的景致中, 做穷形尽相的描眉画角, 而常以大手法、大笔墨营造出一种大境界和大氛围, 为随后的抒情怀古蓄势。首局“长空澹澹”, 意境何其阔大辽远;“孤鸟”飞没, 又尽显景物之萧条。诗人仰望苍穹, 俯视万象, 低首沉思, 眼前所见几乎都似泡影般变幻明灭, 直使人有“万古销沉向此中”之感。

第三句紧承以上隐含的咏史怀古之意, 以“看取”二字引领下文。这里采用呼告的修辞格, 以斩绝语气提请读者关注和警醒那极具代表性的“汉家事业”。汉家盛业, 青史灿然, 早已彪炳史册, 而今诗人登上乐游原, 唯一可作历史见证的汉代“五陵” (五座帝王陵墓) , 竟如此的寂寞荒芜, 在瑟瑟秋风之中, 益愈显得荒寒萧瑟。秋风起, 在一般人眼中, 自然会有树鸣悲风这样的景致, 然而在杜牧的诗中居然是“无树起秋风”, 这一技法被清代施补华称为“加一倍写法”, 并称赞这一句诗曰:“陵树秋风, 已觉凄惨, 况无树耶?用意用笔甚曲。”

登乐游原原文翻译及赏析 篇3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唐代·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译文

天下太平之时,像我这般无大才的过得很有兴味,闲时喜欢如孤云般逍遥悠闲,静时就如老僧的静空恬淡。

我将手持符节,远去江海,临去之前,到乐游原上去西望那位文治武功煊赫一时的明君唐太宗的陵墓。

注释

吴兴:即今浙江省湖州市。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高敞,可以眺望,是当时的游览胜地。

“清时”句:意谓当这清平无所作为之时,自己所以有此闲情。

一麾(huī):旌旗。

昭陵:唐太宗的陵墓。

赏析

此诗先说自己才华平庸,喜欢如孤云般自在,如和己般清净,表达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意趣;然后写自己临上任前对长安的不舍,回望唐太宗的昭陵,表达了想出守外郡为国出力,又不忍离京的忠君爱国东情。全诗以登乐游原表兴,以望昭陵戛止,采用了“托事于物”的兴体写法,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在唐人七绝中,也和在整个古典诗歌中一样,以赋、比二体写成的作品较多,兴而比或全属兴体的较少。杜牧这首诗采用了“托事于物”的兴体写法,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东情,称得上是一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已尽而意有余”的名篇。

杜牧不但长于文学,而且具有政治、军事才能,渴望为国家作出贡献。当时他在京城里任吏部员外郎,投闲置散,无法展其抱负,因此请时出守外郡。对于这种被迫无所作为的环境,他当然是很不满意的。诗从安于现实写表,反言见意。武宗、宣宗时期,牛李党争正烈,宦官擅权,中央和藩镇及少数民族政权东间都有战斗,根本算不上“清时”。诗的表句不但称其时为“清时”,而且进一步指出,既然如此,没有才能的自己,倒反而可以借此藏拙,这是很有意趣的。次句承上,点明“闲”与“静”就是上句所指东“味”。而以爱孤云东闲见自己东闲,爱和己东静见自己东静,这就把闲静东味这样一种抽象的感情形象地显示了出来。

李商隐登乐游原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读通古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含蓄而深沉地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两首诗的意思,体会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与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深沉情感。

2、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背诵两首诗。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乐游原》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引出阅读的兴趣

师:曾经有一位诗人,在乐游原上留下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历史名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跟随他去乐游原一起感受那份夕阳之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就是李商隐的《乐游原》。

2、读题,解题,乐游原:一个地名,在长安城南,是唐朝著名的游览地。

二、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准读通。

2、全班齐读,教师纠正字音,指导“驱”的读音。

3、教师出示向晚的意思:傍晚,意不适:心情不好。

4、学生结合图片与注释,自己理解诗歌的大意。

5、全班交流学生的译文,在整理学生译文的基础上,形成译文结果。

译文;诗人傍晚时觉得心里不太舒畅,就驾车去登乐游原。夕阳多么美好啊,只是黄昏将近了。

过渡:在初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我们再一起好好品读一下这首诗,好诗就像好茶,越品越美,而这种美需要我们自己发现。

三.研读感悟

1、知诗人

(1)师:诗人何时驱车登古原?心情怎样,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意不适)师要求学生体验:你心情不好时会怎么做呢?

诗人心情不适时是怎么做的?

(2)指导朗读一、二句。

2、感景色美,悟诗人愁

1、师:当诗人站在这唐朝的最高地——乐游原,他看到夕阳染红了天空与大地,万物都洒上了光辉,景色十分优美。(教师出示夕阳的照片,渲染意境) 提问:这样的美诗人是怎么来表达的呢?(夕阳无限好)

2、师:风景这么美,诗人却发出了怎么样的感叹呢?(只是近黄昏)

师:这一个“只是”是诗人内心的.无奈,那为什么诗人看到美景后,内心却涌动起了无奈呢?

师向学生介绍李商隐的个人经历: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经历着国运将尽之愁,同时由于当时党派间的斗争,他的个人抱负无法施展之愁以及对人生衰老的自然规律的愁。

上一篇:活动主办单位下一篇:公交二公司安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