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摘录

2024-08-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摘录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摘录 篇1

北师大肖川教授以《教育的理想和信念》、《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教育的使命和责任》三本随笔集风靡教育界。我曾读过他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报告,他认为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必须“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并送给教师六句话:快乐是一种美德、微笑是一种力量、优秀是一种习惯、成功是一种心态、歌唱是心灵的阳光、幸福是灵魂的香味。这些忠告对一线教师的幸福人生和专业成长很有帮助。

最近,读了他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更加钦佩他对教育的执着和真心关心、推动教育事业的信念和真情。他在书中写道:“没有智慧,我们就缺乏透过琐屑和繁杂洞察精深和微妙的能力,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这段话,它让我对教育有了新的思考。

在《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中,肖川教授用自由的文体和通俗易懂的文字,言说着人性化教育所应有的理性智慧与率性真情。他从“教育的方向”、“教育的意义”、“教学的智慧”、“教师的解放”、“文明的星空”、“语言的世界”、“心灵的阳光”、“自由的言说”、“书的芳香”等九个主题述说着一种对教育生活,对教师,对教育中的生命个体的发自内心的深情眷顾。让人感到一种难以抗拒的吸引力,感受到一种无法拒绝的儒雅的睿智、随意的情怀和真实的趣味。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字里行间流露、挥洒着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炼就的教育学问。肖川先生感慨,“对于人生来说,有什么比受过良好的教育更重要的呢”,因此,整本书字里行间无一不折射出作者之于教育、之于生活的智慧与理性之光,无一不散发出涌自作者心田的真情呼唤,真的是以智慧启迪智慧、以真情呼唤真情。书中的每一个文字,无不在表达着这样一个内容:“成为有思想的教师”。

我最欣赏“教师的解放”这一编,最深的感受是他为我们解决了人生中和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惑。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首先,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要乐于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方法是阅读别人的书籍,尤其是名师的书籍,让阅读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其次,要做有思想的教师,关键是要在反思中进步。最后,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还要敢于释放思想,因而更需要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书中这样写道:“作为教师,只有学而不厌,才能保持内心的开放和鲜活,才会有不断增长的与人分享的内在需要。”只有教师本身的成长才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教师需要通过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使自己更具文化眼光才能。只有多读,多想,多交流,多实践才能丰富自身底蕴。这是一个需要持之以恒的学习之道,因为丰厚的底蕴是靠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个人素养。大量的阅读是我们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在阅读中不断思考才能将知识化为己有;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别人交流探讨,是对自己的又一次提升;最后把知识运用到实践

中,传播给我们的学生。这便是真正意义上教学!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教师的重要品质。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摘录 篇2

全国政协常委、 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潘云鹤院士围绕 “ 互联网+产业创新发展”论坛主题,作了“中国城市基础设施的挑战”专题报告。潘院士分析了中国城市基础设施所面临的城市交通、城市环境污染、 城市面貌、城市就业等方面的挑战,并从发展智能物流、建设传感器网、传承与创新城市文化、发展城市经济等方面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副局长张望作了“智慧城市创新发展的新动向新理念”的主题报告,从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发展新动向、发展新理念等方面,对智慧城市创新发展的新理念新方向进行了论述。

阿里巴巴副总裁刘冰先生、腾讯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刘勇先生分别就 “智慧城市未来生活”、“‘互联网+’时代的智慧城市”专题进行了精彩的演讲。

专家学者篇

P69中国城市基础设施的挑战

P70智慧城市创新发展的新动向、新理念

BAT篇

P72智慧城市未来生活

洞察真情,智慧断案 篇3

(东汉周纡任博平令时)廷掾惮纡严明,欲损其威,乃晨取死人断手足,立寺门。纡闻,便往至死人边。若与死人共语状。阴察视口眼有稻芒,乃密问守门人曰:“悉谁载篙入城者?”门者对:“唯有廷掾耳。”又问铃下:“外颇有疑吾与死人语者否?”对日:“廷掾疑君。”乃收廷掾考问,具服:“不杀人,取道边死人。”后人莫敢欺者。(《后汉书·酷吏列传》)

(李惠為雍州刺史,)人有自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惠遣争者出,顾州纲纪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成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日:“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北史·外戚传》)

[参考答案]

1张举为吴国人,是句章县官。该县有一女子杀丈夫,再放火烧毁自家房屋,谎称丈夫是被大火烧死。夫家的人感到怀疑,将女人诉讼到张举这里。女人不服罪。于是张举牵来两头猪,一头是当场杀死的,一头是活的,均用材火焚烧。活活烧死的猪口里有灰,杀死再烧的口里无灰。接着将女人丈夫尸体检验。口里果然没有灰,断定是先杀死再焚尸。女人只好俯首服罪。

2周纡任博平令时,廷掾都害怕周纡的严明,想挫他的威严,就在清晨时把一个死人斩断手足,放在衙门口。周纡知道后立即前往,走到死人身边,好像和死人讲话,暗地观察死人,结果在口眼处发现稻芒。就秘密问守门人说:“昨晚有谁载干草人城的?”守门人说:“只有廷掾。”又问随从的士兵:“外面有谁怀疑我和死人说话?”士兵回答说:“廷掾怀疑您。”周纡于是就收押廷掾拷问。廷掾只好一一招认,说:“我没有杀人,是在路边找来的一具尸体。”从此没有人敢再欺瞒周纾了。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书笔记 篇4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字里行间流露、挥洒着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炼就的教育学问。“对于人生来说,有什么比受过良好的教育更重要的呢”,因此,整本书字里行间无一不折射出作者之于教育、之于生活的智慧与理性之光,无一不散发出涌自作者心田的真情呼唤。

这本书体现的是一种对社会,对时代的深深的思考。这是非常令人警醒的,如今的许多教育方式所培养出来的很大部分是只会读、写、算的学习机器,而要出些人才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状元”很多,然而其未必是“人才”,但是状元的出现,很有可能埋没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可塑之人才,因为大家的目光都被状元所吸引了。这是在现行教育制度下所不可避免的事实。人人呼吁改革,但是又没有人知道该由谁来改革。其实能改变这些现状的,只有我们这些教师——最基层的教育工作者。

作者的目光是犀利的,他能洞察到本质,他认为眼界决定境界,方向决定方法,方向对了,路就在脚下,决定教育方向的是教师。我们的教师更关注方法,好的方法可以收到立竿见影、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方向正确与否,难以检测,很难凸现,因此,我们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再加上我们的教师长期忙于事务性的工作,被大量的琐事遮蔽了眼光,被俗务消磨了高远的追求。于是,他迫切地呼吁,要唤醒和强化教师的方向意识。

作为教师,首先是个教育工作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教师。每一门课程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人,一个具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的心态的人,一个友善、宽容和积极介入社会合作的人。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 篇5

读了肖川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这本书,受益匪浅,感受到了教育的智慧——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真理;有了爱,也不等于有了教育,这也是真理。前者告诉我们,教育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对孩子的爱;后者提醒我们,教育仅仅靠爱是远远不够的,教育还需要智慧。在任何时代,人们强调的,总是当时所缺乏或者被忽略的。当教育之爱失落时,我们强调爱心;当绝大多数教师并不缺少爱心而缺少智慧时,我们渴望智慧。

感受教育的真情——教师以真实的感情爱护学生,帮助教育学生,以真实的感情感染学生,会使学生增强承受压力、耐受作者的能力,会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造性,在适应环境的同时进一步去改变环境。教育需要真情已经成为我们无数的教育工作者从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真理。无数教育方面的事实都充分证明,那些矫揉造作的东西,那些虚假的东西,那些流于形式的东西必须淘汰。

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心得体会 篇6

肖瑾

很喜欢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这是一部启迪心智、陶冶性情的美文,它让我激动而生反复阅读的冲动,心就这样被牢牢地拽住.我读了《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本书是一部启迪心智、陶冶性情的美文。作者自序中道:为教师而写作。读完此书,我想与其说是在为教师而写作,不如说是为所有身在教育、心系教育、执著于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乃至探求人生真谛、追寻幸福人生的人而写作,其实还可以包括我们的家长和我们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因为我们向往智慧、我们呼唤真情;因为我们更渴望智慧之光沐浴灵府、渴望在真诚的言说里与伟大心灵的对话。此书的意蕴也在于此吧:以智慧启迪智慧、以真情呼唤真情。

肖川教授在《感悟人生》中所言:心比天高的人,往往命比纸薄.‘不欲其所无,穷尽其所有’,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并努力发现其价值,这大概就是人生的高贵之所在.很认同他的人生感言,珍爱学生,珍爱家人,珍爱自己,尽自己的努力从事自己的工作,真正做到问心无愧,我想,即使自己做的不够理想,也无需自责了.教师要学会解放自己,淡定,从容地面对生活的种种压力,才是真正的善待自己,善待生命.魏老师说,一个人的乐观取决于内心深处的达观,不去关注失去的,只关注自己内心坚守的部分,牢牢地守住自己的阵地,不进行盲目的攀比,于是心中就有一种占便宜的感觉.全心全意地爱自己所拥有的,全身心地和它绑在一起时,每时每刻每处都能生活在快乐之中.肖川教授也在书中诠释幸福,真正的幸福,是我们对于自己充实、丰富、纯洁、高尚的精神生活的体验.当我们用真诚的言论和行动去振奋别人的同时,也振奋了自己;当我们用广博的爱心去温暖别人的同时,也温暖了我们自己.是啊,三尺讲台是我们播洒理想的舞台,每当我们看到学生在自己营造的一个又一个个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快乐地学习,自由地畅谈,激烈地争辩,大声地欢笑.这种幸福又怎能用言语来表达呢? 作为教师,首先是个教育工作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教师。每一门课程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人,一个具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的心态的人,一个友善、宽容和积极介入社会合作的人。念肖川的话: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

用智慧和真情打造人格魅力 篇7

杨明国,1963年出生于湖北恩施,中国商业道德委员会会员,武汉大贵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经营专家。由他开发的《杨明国总裁训练营》教程具有学之能用、用之能赚、赚之能发展的特点,为华联集团、香港新一步等企业解决了发展中遇到的许多经营难题。

今年50岁的杨明国回忆起过去三十年的人生历程,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我不是天才,也不是伟人,但我愿意忍受成为天才和伟人前的那份孤独和苦难。”三十年间,他分别在中学任教十年,经营实践十年,企业培训十年。三十年的人生积淀,成就了他睿智和谦逊的独特魅力。

从教师到经营实践者

做教师的十年,是杨明国感觉最充实和最快乐的十年,因为那十年,他与学生们在一起,陪伴着一批又一批学生成长。就如一棵棵小树苗,经过自己辛勤的浇水、施肥,然后,看着他们一天天长成大树。那种感觉,不止是“满足”和“幸福”这些词语可以形容。

然而,在陪伴学生成长中获得极大的满足和欣慰之余,杨明国也常常在思考如何才能为自己家人创造更优质的生活,如何才能使自己的事业获得更大的提升。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在报纸上登出,杨明国反复阅读那篇讲话稿,从中,他敏锐地意识到南方将是获得发展的理想之地。经过慎重考虑,他放弃了虽然深爱但是仅能维持基本生活的教师工作,只身前往深圳这个充满希望、充满竞争的城市寻找发展机遇。

初到深圳这个陌生的城市,举目无亲,杨明国怀揣着仅有的600元积蓄,每天奔波在求职的道路上,饿了吃个馒头,渴了,喝点自来水。虽然节约了再节约,两个星期后,600元还是用得所剩无几。工作无着落,钱也没有了。杨明国更加焦虑地奔走在求职的路途中。当他身上只剩下25元钱的时候,终于有一家公司通知他去上班。可是,如果去上班,起码先要保证有一个月生活费。这一个月生活费从哪里来?总不能刚去上班就同公司申请预支工资。

怎么办?现在要解决的不是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也不是学生提出的英语问题,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生存问题,但同时也是一个经营问题,如何从25元开始,实现在深圳的生存保障?

杨明国揣着仅有的25元钱来到沙头角,看见了一个可爱的玩具,当时批发价只要0.45元一个。杨明国从这个玩具中看见了商机,他毫不迟疑地批发了50个玩具,步行到香密湖广场去卖。当天晚上,杨明国回到住处清理自己口袋的钱,发现已经从早上的25元变成了96元。初试成功,第二天、第三天杨明国批发了更多玩具,继续沿街叫卖。

就这样,杨明国坚持卖小玩具,三个月后,他一共挣了10000元。

杨明国拿着这10000元租了一个小门面,与一个大型装饰公司合作,以这个公司的名义去拉业务。两个月不辞辛苦地奔波,他幸运地接到了第一个大单:一个24万元的业务,从中赚得9万元。这笔业务给了杨明国更大的信心,他开始更加辛勤地工作。他的真诚、踏实和锲而不舍赢得了更多客户的信赖,使他获得了更多业务。一年过去,杨明国便赚得了100多万元。

当杨明国想继续在这一行深入发展时,却发现一个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那就是三角债,装修行业的三角债问题使得杨明国的经营难以为继。经过考察,杨明国发现广州的餐饮比较好赚钱,关键是没有赊帐现象。因此,杨明国又改行做餐饮。1997年,杨明国的餐厅在广州白云区开业,由于周边工厂工人多,人气旺,因此生意很不错。可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餐厅周围的工厂因为经济危机而纷纷人去楼空,生意一下子降到零点。杨明国只好忍痛割爱,将餐厅转让出去。

这次让杨明国尝到了经营亏损的滋味。

经营是什么?三角债不能化解吗?有没有方法可以让我们经营长兴不衰?有没有一个经营之道让我们永续繁荣?杨明国陷入深深地思索中……。

从经营实践者到经营问题研究者

杨明国的困惑不是一个人的困惑,而是身边许许多多经营者的困惑。比如娃哈哈为什么能长兴不减?三株为什么突然倒下?海尔为什么能重振雄风?爱多为什么昙花一现?这些问题反复出现在杨明国的脑海中,他想得到答案。

当杨明国学完哈佛MBA课程,觉得没有解开心中的疑惑;他又去华中科技大学听老师讲解企业管理课程,可当他学完了所有的管理课程,还是觉得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

答案在哪里?杨明国开始了调研企业的长途旅行……

杨明国每天走一栋写字楼,与企业家交朋友,与企业家谈心,向企业家请教——您觉得自己经营最成功的地方在哪?您觉得自己为什么会成功?您是如何成功的?如果有了资金,您将如何使用这些资金?……

就这样,杨明国坚持从一栋写字楼到另一栋写字楼,从一家公司到另一家公司,当杨明国拜访完1083家企业之后,从这一千多家或成功或失败的企业中,杨明国终于总结出了经营成功的奥妙。

杨明国说,全中国都在教企业家学习管理,但事实上,他们要的不仅是管理,更重要的是经营。如果你将管理学院所有的课程学完了,你就是“总监”,人力资源总监、财务总监、营销总监、生产总监、项目总监等。换句话说,这些课程都是让老板学完之后变成总监,而不是成为一个真正的经营者。其实,这些企业老板要学的是如何经营。

“把钱经营好,可以做买卖;把事经营好,可以做生意;把人经营好,可以做事业。”这是杨明国的经营感悟,“没有意识,经营不会成立;没有方法,经营不会成长;没有能力,经营不会成功;没有思想,经营不会成熟。”经营需要从理论到实践,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明白了经营的道理,经营的奥秘,杨明国便开始以自身行动,针对中国的特色,开发出经营类的学习课程和学习方法,从而让企业家们有一个正确的经营心态,一个高水平的经营技能,一个高标准的经营思想。

从经营问题研究者到经营培训专家

杨明国潜心整理出自己的一套经营培训课程后,开始在大学里开展培训。他希望把自己的经营思想推广出去,帮助更多的大学生创业者盈利。一位大学刚毕业的学生王钊,学完杨明国的课程后投资两千元,在杨明国的指导下,完成了三年内从两千元到五百万的跨越。接着,杨明国又到企业去做经营咨询和企业内训,华联集团、沃尔玛、香港新一步等大型企业都是杨明国培训咨询的对象。搜狐、佳众联、爱慕等都成了杨明国服务的客户。

几年间,累计有三百多家企业接受过杨明国的培训和咨询,十万多人次聆听过杨明国的经营演讲。杨明国以一个传播者的身份宣传自己的研究成果,以一个责任人做着企业经营的传道者。杨明国的行为吸引了许多媒体的关注:《武汉晚报》、《武汉晨报》、《商道》杂志对他做了专访,湖北经视直播也对他的培训现场作过现场直播……

一年年积累,一天天成长,一步步研究,杨明国开发的经营培训课程不断完善,不断完备,其实用性、实战性、实效性也明显体现出来。很多企业家在接受过杨明国经营培训课程的指导之后,解决了企业中遇到的诸多经营难题,使企业获得了很好的发展。

现在,杨明国作为武汉大贵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经营专家,通常情况下就客户对企业经营的困惑描述进行分析。首先从中抽取问题,将问题一个个摆出来;其次核对是不是这些问题;再次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最后才做方案,用方案来解决问题,从而解除了客户的经营困惑。这也是杨明国多年来摸索出的咨询式培训四步曲。

这四步曲让一个个学员从中享受到学习的回报,一家家企业从中找到经营的奥妙。当杨明国看着自己培训、咨询过的企业重新兴旺或者更加兴旺的时候,当杨明国看到自己的学员经营成功的时候,杨明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是什么成就了杨明国?是什么使杨明国让更多企业获得成功?

有人说是杨明国对经营的智慧,有人说是杨明国对学员的真情。也许,正是他身上所具有的智慧和真情打造出的人格魅力。

用真情谱写智慧的教育 篇8

——读肖川《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有感

肖川先生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共分九个部分。第一部分《教育的方向》,阐明了教育的方向与方法,指出我们的教育要为幸福人生奠基,为自由社会培养人,造就自主发展的人。第二部分《教育的真义》,肖川先生认为,教育的真义是“建基于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相统一的教育,从学生成长的过程来说,是精神的唤醒,潜能的显发,内心的敞亮,主体性的弘扬与独特性的彰显;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来说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第三部分《教育的智慧》,主要写了什么是开放的课堂?“建构知识”的意含是什么?“学贵有思”的精髓有哪些?自主学习的要义是什么?第四部分《教师的解放》,作者用独特的视角观察教育,教师的解放,名师不可仿,写作与教学等。第五部分《文明的星空》,谈了学者的品格,我们为何如此平庸,如何培养民族精神等。第六部分《语言的世界》,主要阐述了写作的意义,学问与人生,为教师而写作等。第七部分《心灵的阳光》,是对成功进行诠释,阐述幸福的意蕴,感悟人生等。第八部分《自由的言说》,作者从一介平民的角度阐述期盼的未来、大学的真相与真义。第九部分是《书的芳香》,主要写的是读书之乐,课程的改革需要理论导航。该书言语间倾诉着教育之灼见,字里行间溶渗着理想、信念、智慧、真情、情趣与艺术六大元素,这也就是辉煌灿烂的教育大厦和幸福美好人生的六大基石。作为一名教师,如何用智慧和爱引导教育学生,建造辉煌灿烂的教育幸福大厦,是我们肩负的重任。

一、用智慧浸染教育

“没有智慧,我们就缺乏透过琐屑和繁杂洞察精深和微妙的能力,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这是肖川先生的教育随笔《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封面上的一段话。它不由得让我们教师深思:建造辉煌灿烂的教育大厦,需要智慧的教育与真情。

“教育的方向不是由政府文件决定的,也不是由课程标准决定的,更不是由教科书和学生决定的,而是由教师决定。”作为一个教师,在你的教学中,你把什么样的内容带进课堂,带入学生的精神生活,取决于你的文化底蕴、你的文化眼光,取决于你的价值追求,故有诗云:“功夫在诗外。”这功夫,就是教育的智慧。作为教师,我们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人,一个具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的心态的人,一个友善、宽容和积极合作的人。

眼界决定境界,方向决定方法。我们用智慧的教育,大力推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方向就是要培养孩子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孩子的自主发展。肖川先生书中有一句非常令人警醒的话“如果我们没有教孩子们任何她真正需要知道的东西,譬如:如何快乐的活着,如何与不同的人相处,如何面对冲突和挫折,如何有个人价值感和自尊心,而单纯教给她如何读、写、算,那又有多少意义?”培养能写会算的机器容易,但培养出真正的人才,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用教育的智慧,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让他们自主和谐地发展,就是我们这些教师——最基层的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知识改变的将是整个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改变的将是我们所有的人的生活品质。教育是一个价值引导的过程,一个引领学生成为我们所希望成为的人——人才的过程。我们的教育要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真正地培植起信念、理想、爱心与希望。用良好教育成就光明的未来,这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责任。从对课程内容的发掘,到教学策略的选择;从对问题的设计,到课堂气氛的营造,甚至用什么语言,背后都蕴藏着教师的教学智慧。课堂上,教师要用自己的智慧,机智地处理课堂上的随机事件,把这些突发的事件,当成是课堂上随机生成的教学资源。教师智慧地利用好这些教学资源,会使

我们的课堂变得鲜活起来。因为教师的智慧,会让优异的学生变得更灵活,会让那些学习吃力的学生,在知难而上后,感悟到思考的神奇,一步步地走向成功。所以,只有用教育的智慧才能成就光辉灿烂的未来。

二、用爱浇灌学生。

肖川先生认为:爱,就是在别人需要时,看到自己的责任;爱,就是恒久的忍耐,且有恩慈。与爱相伴而生的当是感恩。我们的教育不仅要让学生理解爱,并且要让他们学会爱,那就是感恩。感恩于我们拥有的一切,感恩于生活中拥有的阳光、微笑、歌声与鲜花,感恩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顾城),感恩于人类文化养育出我们追求美好的永恒冲动。教学过程不只是一个认知性地掌握知识——发展潜能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完整的人的成长与形成的过程,是学生个体生命潜能多方位地得以彰显、深发、丰富的过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学习更多的教育理论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认准教育的方向,不但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还要重视学习策略和思考策略的发展,关注孩子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成长的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就要倾注真情去关爱学生。

关爱学生,就是要充分理解和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不简单地按学业成绩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不态度粗暴和恶劣地当面大声训斥学生,尽量避免对学生极端的批评;对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对学生的肯定与否定不是敷衍;当学生表现优秀或者出错的时候,能帮助学生从因果关系上展开分析;课堂上,做到与学生之间的自然真诚的交往,有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热爱、信任与宽容;当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有理解与宽容„„要知道,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关爱每一个学生,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责任。

爱学生,还要会赞美学生。赞美学生,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尊重。“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幽默良药不苦口,含蓄忠言不逆耳。赞美学生,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教师对他的关注和关怀;赞美学生,还可以帮助教师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赞美是一种赏识教育,是一种感情投资,是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爱”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以造就一个天才,也可以毁灭一个天才”。唯有赞美,才可以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使其扬起自信的风帆。

爱学生,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其自己的天赋、才能、兴趣和力量,要相信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愿意接受美好的事物,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老师的关怀教育下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换发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学生,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丰富多彩、千差万别的个性世界。爱学生,还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走进他们独特的个性世界,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爱的阳光雨露,在爱的阳光中茁壮成长。“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石头,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教师要像慈母一样关爱每一位孩子,无论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应一视同仁,公平厚爱。阳光属于每一个孩子,无论他们是贫穷还是富有,是聪明还是智障。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平等、自由、充分地参与教育的全过程,都应该在教育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幸福和快乐。如果是泥土,可把它烧成砖瓦;如果是铁石,就将它百炼成钢;如果是黄金,就要让它放出光彩!

爱学生,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负责,更要为学生一生的未来负责。作为教师,我们不但要带给学生希望、力量,还要带给学生对于自我、对于生活、对于未来的自信。教师要从孩子的自身出发,尊重孩子的自我主见,不能泯灭孩子的天性。“学校作为孩子学习成长的主要环境,也要给学生提供一种良好的校园生活,创造一个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做到‘宽松、宽厚、宽容;温情、温暖、温馨;自主、自由、自信;成长、成功、成人’。要让学生在这里感受到最美好的东西,给他们欣赏与鼓励、宽容与信任。假如能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存在于人身上的人性的光辉的话,他就能够真正深刻地被感动,在他的心中就会建立起道德底线,这就是教育的力量。”

“教育是一个激荡心智、沐浴灵府、贞立人格、彰显个性的活动。”关注学生精神成长的教育一定包含着爱。课堂上的互动生成,基于师生之间的爱。缺少了这些爱,我们的课堂依旧是枯燥乏味的。教育智慧的形成固然是不断思考不断积累的过程。但光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对教育的追求必须充满真情。没有真情,没有爱的教育追求,只能是一种敷衍。有了爱,生活变得更充实;有了爱,追求变得更美好;有了爱,教育会充满阳光。

《班主任的真情与智慧》读后感 篇9

书中谈到“身教胜于言教”。这一观点我特别认同,并且一直在教育工作中实践着。书中还说到“学生是人,需要尊重,更需要爱。现在的教育需要教师必须重视自己的位置。教师要成为学生群体中的一员。老师的模范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这比老师一味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事实证明,老师高高在上只能拉大与学生的距离,而转换角色,就会使自己融入集体中,创设一种和谐平等的氛围,使学生心服口服,自然而然的受到熏陶,受到教育。”是的,小学生善于模仿,在学校里,他们接触最多的人就是班主任老师。班主任的一举一动将成为学生模仿的内容。一些学生甚至把在家长面前模仿老师讲课、发火等当成一种游戏。由此,我想到加里宁说过的一句话“教师必须好好检点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于最严格的监督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种严格的监督。”教师无法选择学生,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教育方式。把平凡的事务转化为精彩,把烦恼的事情转化为快乐。除此而外,我们还要正确处理好与班科任老师的关系,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对学生的教育,单靠我们班主任是不够的,我们也要有团队精神,处理好与同事,任课老师在工作上生活上的关系,有益于更愉悦的工作。随着家长教育意识的提高,我们应该利用家长这个群体,让他们配合我们一起来培养教育学生。让家长,老师,学生明白: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重要的教会学生学会在社会中生存。“成人比成功更重要,成长比成绩更重要,付出比结果更重要”。

有人说:“不变的老师,流水的学生。”走过了多年的教学生涯,我要说:“老师也要变,老师和学生一起成长才是真正的教学相长。”让我们用心思考,用心感悟。让教育智慧升华,炼就一双慧眼,发现学生“那一点点光。”总会有那一瞬间,一颗流星、一点流萤,在广袤的夜空,都是亮丽的风景,让我们感受到每一个鲜活生命的独一无二和与众不同。

班主任工作是琐碎的,但意义却很重大。新的时代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向我们提出了新的理念。我们要用真心、动真情、做真行,做好班主任工作。真正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有魅力的人,一个新型魅力班主任。

《班主任的真情与智慧》读后感2

许多人谈到做班主任工作时,都离不开一个字——爱,是不是只要有了爱就能解决一切教育问题?我以为并非如此。22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教育并不仅仅需要爱;没有爱是苍白的教育,而没有智慧则是愚昧的教育。就如溺爱孩子的父母,收获的却是苦果。缺少了智慧,往往事倍功半,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我认为,爱是教育的前提和贯穿始终的催化剂,但绝不是教育的全部。爱心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及其所存在问题采取欣赏和包容的态度,而智慧则直指问题的解决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教育的艺术就于将问题转化为机会。学生出现问题时,恰恰是教育、帮助学生的良机,也是教师不断修正自我、不断进步的契机。而如何抓住这些契机,实现教育目的,光有爱心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教师敏锐地观察、灵活地分析、机智地处理、耐心地巩固。

班主任工作需要爱心,但更需要一颗智慧的爱心。

高尔基说过,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的本领,而教育孩子则是件大事。很明显,爱孩子是教育者首要的素质,是做好班主任的前提。没有了爱,教育将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机和意义。但是,作为教师,光有爱是远远不够的。教育孩子,不能乱爱,需要方法、技巧。试想,有哪一个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可是越是被溺爱的孩子,越难以管教,成长越容易出现问题。因为他们的爱缺少智慧,缺少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赞可夫说过:“不能把教师对儿童的爱,仅仅设想为用慈祥的、关注的态度对待他们。”理智的爱应该是深刻的,不仅关注其智力、习惯,更关注其情感;不仅关注其表面行为,更关注其内心所想;不仅关注学生的今天,更关注他们的明天。这种深刻的爱,来自教育者深厚的教育思想。教师应该像淘金者一样有信心,有耐心,不为表面的沙砾困扰,慢慢地去除沙砾,最终才能看见闪光的金子。

对班主任而言,爱心是工作的基础,但更需要一颗智慧的爱心。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需要引导、帮助的孩子,没有爱心,就不能承担工作,而只有爱心,不求方法、策略、技巧、规律,就难以开展工作。相信每个班级里或多或少都会有几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常常把他们作为重点关注对象,上课提醒他们听课,有时间便给予个别辅导,发现有点进步便鼓励,但是一学期下来,我们往往发现这些学生大都未能从根本上改变,有的甚至收效甚微。原因何在?爱心不能包治百病,爱心更不能解决所有的学生教育问题。

爱心不是班主任的专利,对解决教育问囊起决定作用的是班主任的专业能力。

解决教育中各方面的问题,教师的爱心固然重要,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教师的专业能力。在日常教育中,班主任最重要的任务是在全面接纳、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具体地分析,使他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智力类型、思维方式等有比较清楚的了解,然后帮助他找出困难所在,制定补救和突破的措施、方法,进而一步步建立自信,走向成功。其中所体现出的教育智慧,是班主任能否走向优秀的关键。比如,学生在一起相处久了。难免产生矛盾。有两个同学因为一点小事情发生了冲突,争吵了起来,甚至拳脚相加。这种情形,相信很多班主任都不陌生,但是仅凭对弱者的关爱、强者的宽容能解决问题吗?当然不能,因为这样做并没有教给学生处理矛盾的方法。有时,我们对弱者的关爱甚至会演变为一种依赖,最后异化成一种伤害。班主任对学生的关爱,归根到底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感动层面。这里的“爱”,是心灵对接的“触发点”,后面有效的措施和持续的行动,才是真正促成学生正视问题、认识错误、自我转化的“良药”。

教育智慧,并非单纯的管理技巧,更包含民主的管理思想和科学的问题研究意识及解决途径。我认为,班级管理既要有管,更要有理,“管”是要求、规范、约束、评判、督促;“理”是思考、研究、引导,进而升华为感染、熏陶、激励、唤醒、鼓舞。“管”体现着班主任的执行力,决定着工作的广度和宽度;而“理”的核心就是班主任的智慧和能力,体现着班主任的领导力,决定着工作的深度和高度。

现在许多年轻班主任一遇到问题,就翻什么兵法,找什么技巧,却忽视了自我身心的修养和自身专业能力的提高。其实,再好的技巧,再强的妙招,离开了犹如深厚内功的教育智慧就无法施展。比如,尊重学生的理念、多种方案的预设、妥协多赢的策略等,都能体现班主任的教育智慧,是一个班主任走向优秀乃至卓越的必然选择。这些策略、技巧都需要以教育智慧为前提,对班级问题进行科学的研究、反思、总结,富有创造性地加以实施,才能发挥最佳的育人效果。

教育本质上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解读和唤醒。因此,对教育者而言,尊重学生要比热爱学生更为重要。只有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到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到自尊的存在,才能找到在班集体中生活的意义。一旦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因此,当学生有过错或问题时,教师要以宽容的心态表示充分的同情和谅解。对某些学生身上的一些行为,我们要分别对待,看是否能够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使之改变;而对于已经根深蒂固、不能轻易改变的行为,我们要采取包容、悦纳的态度,积极干预、耐心化解,不能武断地处理。

优秀的班主任都善于用心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自主的学习和生活空间,放手让学生做一些自己喜欢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平常的班级管理中,我留心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和个性特点,设计一系列的文体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得到感悟和提高。我把班级的管理权交给学生,班级实行小团队综合评价制度,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班级民主管理中,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学生都成了我的助手,班主任做得轻松洒脱。充分了解学生,坚持读书学习。不断地在实践中反思,是教育智慧产生的重要源泉。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班主任只有在对学生有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因材施教、个性培养;只有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也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才可以帮助和引导学生自己从里面打开改变之门。

人生智慧格言之真情真意 篇10

八个真情真意

1、真情义:贵时不浓贱时不淡,

2、真诚信:富时不重贫时不轻。

3、真厚道:顺时不骄逆时不妄,

4、真正直:升时不狂降时不敛。

5、真涵养:面上不急心上不缓。

6、真善良:予时不限取时不忍。

7、真幸福:节日不大平日不小。

8、真祝愿:言语不长意味不短。

★ 格列夫游记读书笔记

★ 人间失格经典语录

★ 个人购房协议格

★ 格列夫游记读后感

★ 格斯拉颁奖词

★ 逼格高的座右铭

★ 煤矿安全格尽职守警示语

★ 格桑老师博客读后感

★ 关于时间的读书名言格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摘录 篇11

2014-04-02

摘要: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也是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近年来,我国以数字校园为核心的数字教育建设与应用水平逐年提升。随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不断深入,智慧教育的新走向引起大家的重视和青睐,并在很多地方开始付诸实施。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同阶段的产物,对数字教育与智慧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形成完整科学的智慧教育概念,成为开创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数字教育,智慧教育

一、引言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也是教育信息化的时代。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当前国内外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经过10多年的建设,我国教育信息化已经在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应用、资源建设、标准化建设、法律法规建设和相应的管理等方面取得快速发[1]展。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或标志着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而且人们也自觉不自觉地以数字化校园的数量和质量,来衡量一个区域和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的能力和水平。

伴随教育的改革深入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带动教育变革的趋势指向教育的全面信息化和智能交互式应用。随之而来,智慧教育映入人们的视线,即通过构建高速互联的网络、优质共享的数字资源、泛在个性的学习环境,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同阶段的产物,对数字教育与智慧教育本质内涵及其间的区别与联系存在或多或少的迷惑,给智慧教育建设推进及其效益发挥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本文综合国内数字教育和智慧教育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对二者及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以便教育信息化工作者加深认识,形成智慧教育建设基本的概念与思路,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提升发展。

二、数字教育与智慧教育及其关系

1.数字教育(Digital Education)

随着20世纪90年代末期全球数字化浪潮的兴起,教育信息化建设随之进入数字化时代,即数字教育阶段。数字教育就是以计算机来辅助教育及计算机科学教育和计算机技术应用的现代教育。它同时也包括对现代信息社会数字化理念的适应和对其它领域数字化技术的掌握和了解。数字化的本质是采用即时而廉价的电子数据传输方式,打破时空限制,打造虚拟现实,创造逼真的工作学习场景,把工作学习带入一个特性沉浸、交互和构想、更生动和更具参与性的新时代。数字教育其实就是现实教育的数字化、虚拟化模拟和表达,就是借助于数字化传输方式,把实体鲜活的教育,搬到一个虚拟的空间里,创造逼真的教育教学场景,更有效地实施教育教学和精细化管理。数字化教育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教育资源、科学配置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

[3]培养和提高学习者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数字教育带给人们的是资源的数字化和工作的流程化,也逐渐形成了基于数字化特点的教育文化和观念。[2]

2.智慧教育(Education for Wisdom)

21世纪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等技术兴起和快速发展,为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注入新的推动力,教育进入智能化时代,即智慧教育阶段。关于智慧教育国内外尚未形成广泛认可的科学定义,祝智庭教授在综合了国内外对智慧教育的系统研究之后,提出了信息时代的智慧教育是一种最直接的、帮助人们建立完整智慧体系的教育方式,其教育宗旨在于,引导你发现自己的智慧,协助你发展自己的智慧,指导你应用自己的[4]智慧,培养你创造自己的智慧的见解,对智慧教育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趋势性定义。我们认为,智慧教育就是依托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先进技术和先进的云端设备,整合亟待建设和提升的各种应用支撑系统与服务资源,构建现代智慧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通过智能化、智慧化管理和服务环境,推动建立最直接、最完整体系的智慧教育方式,协助学生发现智慧、发展智慧、应用智慧、创造智慧,从而促进学生智慧类型优化发展。智慧教育最重要的是围绕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教与学的方式重塑教育管理过程,围绕教育系统中学生和教师这两个关键因素来重塑学习过程。

3.二者之间的关系

数字教育是基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量爆炸性膨胀而产生发展的,以教育环境、教学资源、教育管理、教学应用全面数字化,实现教育管理、教育内容、教学组织与手段现代化。其核心是现代信息技术环境资源和现代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共享,同时起到优化教育过程、提高学习者的信息能力和素养的目的。因此,数字化教育的重要之处在于使学习者具备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生成信息、创造信息、发挥信息效益、信息协作和信[3]息免疫的能力。

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基本内涵是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Smart Learning Environments)、运用智慧教学法(Smart Pedagogy),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Smart Learning),从而提升成才期望,即培养具有高智能(High—Intelligence)和创造力(Productivity)的人,利用适当的技术智慧地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并不断地创造价值,实现

[4]对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灵巧机敏的适应、塑造和选择。其核心特征:一是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实现资源的互联和人的互动协作;二是基于智能推送选择的学习、教学和生活方式;三是基于大数据及分析技术优化学习过程、教学干预和管理服务。因此,智慧教育重在各类各级教育应用系统(平台)智能提升与整合、教育大数据的建立与挖掘,其出发点和归宿是发展学习者的智慧。同时通过构建智能汇聚、共享泛在的交互式教学环境,提升以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校园和智慧课堂为核心的数字化、智慧化应用,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新诉求,是数字教育的发展与提升,二者统一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整合应用,均是基于三种主要技术——作为现代技术手段的物化现代媒体技术、作为媒传教学法的智能现代传媒技术和作为优化教学过程的泛在教学系统设计技术;智慧教育是现代教育理念的结合与延伸,是数字教育理念的深化与优化,二者同样贯穿现代教育的四种主流理念:一是素质教育观,以促进学习者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为目标;二是终身教育观,以持续教育为根基和发展方向;三是双主体教育观,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施教过程统领;四是创新教育观,以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人才培养基点。

二者之间关系同样密切。作为基础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数字化教育在如何克服信息技术应用的表面现象,实现真正的应用普及与提高;如何找出制约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因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提高应用效益,从而引导、监督和推动教育信息

[5]化的持续发展等方面存在难以突破的瓶颈和限制。而新一轮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将不再单纯是技术上的建设与应用,将更多地倾向教育技术与“人”的关系,构建教育信息化生态系统,[1]促进技术、人、社会的和谐发展,建设具有创新意义的信息化教育文化。由此,智慧教育衍生于数字教育,更加突出“赋物以智、赋人以慧”的融合与智慧,为教育教学和管理决策提供“随时随地、随心所欲”的数字化、智能化的支撑和服务。

三、从数字教育向智慧教育深化的必要性

脱离教育自身需求,围绕教育信息化而谈教育信息化是没有意义的,衡量教育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唯一标准就是应用效益。正是基于此种考虑,国家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总体战略,并提出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以使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发展产生革命性影响。正因如此,加快智慧教育的建设与发展也就具备了急迫的发展内在需求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1.国家教育政策催生智慧教育

2012年3月,教育部颁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对未来10年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整体设计、全面部署;同年9月,教育部召开全国第一次全口径的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刘延东国务委员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强调要深刻把握新形势新要求,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的战略重点优先部署,并进一步明确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目标、任务、思路和重点;同年10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具体部署了以“三通两平台”建设为核心的七项重点工作。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而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体现,也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目标实现的重要支撑,同时还是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重要举措。教育信息化在迎来又一个春天的同时,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面临着更大的建设力度和更高的发展要求。在这一大背景下,要求我们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的全方位创新,智慧教育当仁不让地理应成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支撑和保障。

2.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成智慧教育

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开始,全球教育信息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推动教育信息化步入新阶段主要有两大契机:一是学习科学的新研究。“提高人类个性化的自学能力”被列为21世纪面临的14项科技挑战之一,如何应用信息技术与科研成果来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体制,以形成基于信息时代的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成为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亟待破解的难题。二是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如何借助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创造智慧个性化学习环境、智能汇集推送的学习资源,做主动发展的学习者,成为推进教育优质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事实证明,有效利用信息化可以使人类与生俱来的生理智慧得以延伸;推进智慧教育,能够满足学生更具智慧的发展需求。

3.现代人才培养目标迫切呼唤智慧教育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特征愈发凸显。在这种背景和形式下,智慧资本已然成为新经济形态的灵魂。从社会的发展来看,世界正进入智慧型人才为主流的社会,而持续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的培养,正是智慧教育本质耐寒的具体表现。智慧教育是经济全球化、技术变革和知识爆炸的产物,是教育良好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水平状态的具体体现,基本特征是能够满足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普及化、终身化、个性化、国际化、信息化。因此,智慧教育是当代教育的必然走向,是人类主体性和自我超越性的实践活动不断发展的必然反映;是人类步入智慧化时代的需要;是当代教育观念的整体转变,关乎千家万户,关乎千秋万代,关乎民生发展。

四、智慧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智慧教育自产生以来,多处在商业概念炒作阶段。目前有所提及并付诸具体实施的主要是马来西亚、韩国、澳大利亚等亚洲国家,西方发达国家很少讨论,国际学界尚未深入研究。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国内对智慧教育重视程度比较明显,相关建设和研究都取得初步进展。比如,上海在制定颁布的《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6]中将智慧教育落脚在“数字教育工程”;佛山市在“智慧佛山”建设中制定了《佛山市智[7][8]能教育工程实施方案》,推进“智能教育”工程建设;广东提出“发展智慧人文教育”;

[9]宁波市则提出以智慧教育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等等。这些城市或者将智慧教育纳入智慧城市建设,或者单独制定智慧教育相关的方案或意见,大多提出要构建教育公共服务管理平台,整合各类教育应用服务管理软件,实现教育基础数据共建共享等等,建设重点放在智慧校园的建设,以及“智慧课堂”、“电子书包”和“云计算”辅助教学等方面。总体来讲,这些地方的智慧教育建设仍处在探索阶段,虽然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和建设概念、目标与标准,但是这种勇于创新的理念和对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的把握和探索,符合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内在规律和需要,必将极大地促进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有利于教育信息化整体推进和带动教育现代化发展。

温州教育信息化工作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全市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达标创建工程(2008-2011年)的圆满完成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深入推进(2010年启动实施),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广阔的提升空间。2012年上半年温州提出智慧教育城建设整体思路,经过一年的研究论证,《关于推进温州智慧教育城建设的实施意见》已于近日出台,提出立足“智能环境、智慧教育”的主旨,建设“温州智慧教育城”的目标,强调重点加强智慧教育基础环境建设、云应用服务平台建设、教育教学智慧服务体系建设三大核心工程建设,并力图在系统整合与大数据建设方面有所突破。目前,《温州智慧教育城项目实施方案》已经专家论证通过,并在进一步修改、完善之后提出完整科学的推进方案,其骨干核心内容已经在实际工作中付诸实施。

结合以往教育信息化建设经验和近期对智慧教育城建设谋划思考,我们认为,智慧教育与数字教育的主要区别和智慧教育建设的重点与核心就是信息化与教育的系统融合与智慧应用。所谓“系统融合”,就是如何更好地将新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新技术三者有机整合,就是将更多系统和数据与教育教学结合优化,为教育提供更加真实可靠、强而有力的基础支持;所谓“智慧应用”,就是要处理好“技术与人”的关系,构建良好的教育信息化生态系统。而要实现融合智慧,首要解决的是各应用系统的全局性整合与教育大数据的建立与挖掘,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着力加强:

1.坚持应用驱动,整体构架

从整体上分析和梳理教育领域急需信息化支持解决的重点问题,从重视硬件建设转向重视系统、软件智能化程度的提升。基于目标构建综合应用平台,基于任务强化部门分工协作,以“数据、服务、决策”为核心,统一布局设计、统一系统建设、统一数据管理,建设覆盖全区域更大范围的智慧教育云应用服务体系和教育大数据体系,建设便捷畅通的智慧流程、智慧管理、智慧决策等服务环境。

2.坚持深度融合,内涵发展

在深化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应用的同时,师生要有意识地转变观念,从重视信息化建设转向重视教育教学融合应用;要切实关注师生个体需求,围绕着有利于促进学习者学习和身心发展,助力解决师生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要最大程度地满足师生个性化定制服务,实现资源的互联和人的互动协作常态化,促进师生健康、自主、智慧发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习方式改变,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自身效益。

3.回归教育本位,落脚课堂

智慧教育城建设的核心与落脚点是对传统教学的改造,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环境建设的关键在于泛在网络技术应用,实现设备之间的无缝链接和互动,提供满足学习者主体需求的个性化资源和服务。并通过政策完善和活动引导,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在教学空间设计、课堂技术选用与整合,以及教学策略选择和过程实施上,必须充分关注课堂主体的实际需要,实现人、技术、环境、资源等诸要素和谐共存。

*本文系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专项课题“区域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编号:122830911)子课题“温州智慧教育城建设政策保障的研究”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上一篇:格言警句:子女篇下一篇:奥巴马演讲稿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