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报告 - 浦发银行(精选7篇)
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专项报告
安永大华业字(2005)第0159号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我们接受委托,审核了贵公司截至2004年12月31日止的前次募集资金投入情况。贵公司董事会的责任是提供真实、合法、完整的实物证据、原始书面材料、副本材料、口头证言以及我们认为必要的其他证据。我们的责任是对这些材料和证据发表审核意见。我们的审核是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的。在审核过程中,我们结合贵公司的具体情况实施了包括调查、取证等我们认为必要的审核程序。现将审核情况报告如下:
一、前次募集资金的数额和资金到位时间
1、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的数额和资金到位时间
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证监发行字[1999]第127号文批准,贵公司于1999年9月23日发行新股,发行股份4亿股,发行价人民币10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4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人民币0.45亿元后实际募集资金数额为人民币39.55亿元。资金到位时间为1999年9月29日,业经大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以华业字(1999)第1108号验资报告验证。
2、增发募集资金的数额和资金到位时间
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证监发行字[2002]135号文核准,贵公司于2003年1月3日发行新股,发行股份3亿股,发行价人民币8.45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25.35亿元,扣除发行费用人民币0.41亿元后实际募集资金数额为人民币24.94亿元。资金到位时间为2003年1月13日,业经安永大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以安永大华业字(2003)第016号验资报告验证。
二、前次募集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
(一)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银复[1998]202号文《关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上市问题的批复》规定,“发行股票所筹资金全额用于扩充资本”。截至2004年12月31日止,贵公司前次募集资金人民币39.55亿元已全部用于充实银行资本金,提高了公司抗风险能力,为公司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本基础。前次募集资金与公司其他资金一并投入运营,使公司规模、效益大幅增长。根据《招股说明书》中关于募集资金使用情况的安排,贵公司已用人民币3,473万元收购兼并银行同业。
(二)增发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贵公司增发募集资金到位后,已全部用于充实银行资本金,并与贵公司其他资金一并投入运营。
1、截至2004年12月31日止,前次募集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说明:
货币单位:人民币千元
项目名称 充实资本金
实际投资金额
实际投入时间 2003年
完工程度 100%
2、截至2004年12月31日止,前次募集资金实际使用情况与招股说明书承诺的对照说明:
货币单位:人民币千元
项目名称 充实资本金
实际投资金额
招股承诺金额
注:招股说明书承诺募集资金约人民币50亿元,全部用于充实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率。后实际募集资金为人民币24.94亿元。
3、截至2004年12月31日止,上述募集资金实际使用情况与2004年度报告
和其他信息披露文件披露的金额的对照说明如下:
货币单位:人民币千元
项目名称
2003年度 实际投资金额
2004年度报告和其他 信息披露文件披露金额
充实资本金已完成4、前次募集资金实际投资金额与董事会《关于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的说明》披露金额的对照情况:
货币单位:人民币千元
项目名称 充实资本金
实际投资金额
董事会《关于前次募集资金使
用情况的说明》披露金额
我们认为,贵公司董事会说明、有关信息披露文件中关于公司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的披露与实际使用情况基本相符。
本专项报告仅供贵公司本次发行新股之目的使用,不得用作任何其他目的。我们同意将本专项报告作为贵公司申请发行新股所必备的文件,随其他申报材料一起上报。
安永大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注册会计师
《评估报告》客观地评价了中国会计准则的有效实施。报告指出:2007年1月1日,1 570家上市公司被首次强制采用企业会计准则编制其财务报表。财政部协同相关监管机构,提供了支持上市公司实施企业会计准则的指南和监督机制。财政部会计司撰写并公布了一份《中国上市公司2007年执行新会计准则情况分析报告》。2008年再次公布了一份类似的研究报告。这些报告以大量事实论证了企业会计准则持续平稳的执行状况,并最终得出结论,公司的财务报表显示了对适用会计准则和报告规定的高度遵循,这是世界银行对中国会计准则实施情况的充分肯定。
《评估报告》也指出了我国会计准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税收规则倾向于影响一般目的财务报表的编制。为了满足税务机关确认应税收入和可抵扣费用的要求,一般目的财务报表的编制者通常倾向于遵循税务规定。二是公司及其审计师在实施中国会计准则时面临一些实际的限制。一些企业会计和审计师在执行适用准则时对于公允价值和减值损失概念的应用面临困难。三是考虑到中国的经济规模,专家对不动产、厂场和设备进行估值仍存不足。四是在银行一般目的财务报表中,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提取主要基于审慎规定。银行一般以中国银监会批准的准备金提取模型为基础来计算贷款无担保部分的减值。该方法可能会产生与遵循会计准则所不一致的结果。五是未决赔偿的技术准备金的折现方法有别于国际公认原则。保险公司需要遵循中国保监会发布的关于技术准备金计量的规定,其具有固定的模式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采取的计量原则有差别。
(四)第四部分——审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本部分主要描述了中国审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情况。《评估报告》肯定了我国审计准则建设的成果,指出:中国审计准则的运用要求审计师对风险和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形成一个包括系统、交易和余额测试的审计战略和计划,可以使审计师获得足够的审计证据以表达对财务报表的审计意见。
《评估报告》指出了在审计准则实施中不同事务所之间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一般而言,对适用审计准则的遵循水平在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存在差异。相对于中小型事务所,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师一般显得更倾向于有效地遵循审计准则。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将受益于审计实务的进一步改进。
(五)第五部分——对财务报告质量的观察。本部分对中国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进行了评估,目的在于通过对企业财务报告进行分析,反映实务中具体准则的执行情况以及财务报告提供有效信息的数量和有用性。
《评估报告》充分肯定了企业会计准则对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促进作用。报告指出:中国的财务报表使用者似乎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比较满意。与银行、信用评级机构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代表的访谈也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即上市主体(包括上市银行和保险公司)提供的财务信息满足了他们的需要和期望。这可以广泛归因于公开交易的企业在运用中国企业准则后质量的改进,并且经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公司拥有高质量的财务信息,其财务报表得到高度信赖。
《评估报告》指出了我国企业财务报告质量各地区参差不齐的不足:企业财务报告质量在中国各地不完全相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财务报表编制者和审计师在恰当处理复杂会计和审计问题上能力相对薄弱。
(六)第六部分——政策建议。本部分在充分肯定中国会计审计改革的成就和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系列政策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改进制度性框架以扩大准则执行范围。报告建议:1.当审计中涉及公共利益(无论该主体的法律形式)时,要求对法律主体的财务报表或合并财务报表进行审计。通常情况下,这些主体应包括上市公司、银行、保险公司、投资基金、养老基金以及其他大型主体,其中包括一定规模的国有企业(可通过其收入金额或拥有的资产量或雇员数量来确定)。2.要求公共利益主体(不仅是目前的上市公司)向公众提供经审计的财务报表及其附注。3.银监会和保监会监管范围内的银行及类似金融机构的财务报表均应经过财政部和证监会批准的审计师进行审计。
二是加强各相关部门机构的能力建设以提高监管效能。报告建议:1.财政部继续努力保持其工作人员的高水平技能,以确保中国高质量的企业财务报告。2.证监会应聘用更多专业合格的且有经验的会计师,并对现有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以进一步加强未来对财务报表和审计执业检查的有效性。3.银监会、保监会应当建立一个核心团队,并进行补充培训,以发现银行和保险公司财务报表中的会计和审计违法行为。4.中注协需要更多合格的人员,包括内部人员和外部人员,以开展审计实务检查。
三是改进监督和强制执行以提高企业管理者对会计和财务报告工作的重视。报告建议:1.审计师应当揭示关于适用标准的违法行为,以引起法定监管部门的关注,为银监会和保监会履行其职能的能力提供补充。2.履行告知程序以提高对财务报告规定的遵循程度。相关监管机构应当持续激励公司主体的最高管理层遵循会计和财务报告准则。财政部可为全国各地的企业财务主管和会计人员引进推广课程,以传播会计和财务报告准则和实务的最新进展等方面知识。
四是加强学术和职业教育及培训。报告建议:1.应当检查大学水平的会计课程以确保中国大学遵循一致的方法。2.监管机构的工作人员应按国际先进实务接受更多会计和审计规定的实践培训。3.鼓励和说服国有企业会计人员参加新会计技能的培训项目;公司也应该持同样的态度支持员工的培训和学习,以取得会计专业技术资格。4.财政部应当制定进一步的指南,以安排提供有关会计和审计准则以及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实际执行方面的高质量培训项目。5.中注协应当更新其职业会计师的执业培训要求。6.财政部和中注协应强调职业后续教育的重要性,以确保满足其会员提升职业知识的要求。7.应当鼓励财务报告过程的实务参与者参加教育和培训,使之有效地履行其职业职责。这一建议涵盖了企业会计师、监管者、审计师和税务官员。
三、关于世界银行《评估报告》的发布及各方评价
《中国会计审计评估报告》完成后,世界银行与财政部2009年10月29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发布会。世界银行副行长佩内洛普·布鲁克、首席财务管理官兼财务管理局局长托尼·赫加蒂、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主席罗伯特·邦特宁、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理事杨·安格斯通、亚太地区会计师联合会主席卡姆莱什·维卡塞等来自世界银行和20多个国外会计执业组织、监管机构的80多位国外代表,以及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国资委、国家税务总局、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国家会计学院等单位的40多位国内代表参加了发布会。
财政部李勇副部长出席发布会,并在开幕致辞中高度评价世行评估项目。李勇副部长指出,G20和FSB高度重视财务报告在维护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稳定中的作用,并倡议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加强各国对国际公认的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的遵守。世界银行对中国会计审计准则建设及实施的评估,既是落实G20和FSB倡议及其工作计划的重要举措,也是支持和帮助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参与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的重要尝试。李勇副部长感谢世界银行长期以来对我国会计审计改革的支持,并表示“中国典范”的总结是对我国会计审计准则建设和实施成果的充分肯定。财政部王军副部长在发布会前一天会见了布鲁克副行长一行,就世界银行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技援项目、ROSC中国会计审计评估工作以及进一步加强双方在会计审计领域的合作问题交换了意见。王军副部长表示,我国会计审计改革取得的成绩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和广大中国会计审计人员的共同参与,世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等国际组织给予的支持。
世界银行佩内洛普·布鲁克副行长、中蒙局刘晓芸局长,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理事杨·安格斯通,以及英格兰及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印度尼西亚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泰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等都对我国在会计和审计领域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和赞赏。新华社、国务院门户网站、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网、中国证券报、中国会计报等媒体在报道发布会时一致评论,“世界银行报告充分肯定了中国会计审计准则建设和实施以及相关法律、市场环境建设所取得的成绩”。
本人代表财政部会计司在发布会上做了总结,对于世行的《评估报告》发表如下意见:
(一)世行《评估报告》对中国会计审计的评估结论的评价是客观的、恰如其分的。
世行《评估报告》充分肯定了中国会计审计改革的成就,同时也客观地指出了一些不足。总体而言,《评估报告》对中国会计审计评价报告的结论是客观的、恰如其分的。《评估报告》的结论也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欧盟和香港有关方面对中国会计审计准则及其实施的评价基本一致。
(二)世行《评估报告》是对中国财政部、其他监管部门及公司会计和独立审计师、会计学术界等有关各方共同努力工作的褒奖。
财政部、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部门高度重视世行此次评估,积极协助世行评估项目组高质量地完成评估工作。中国会计审计准则建设和实施所取得的成就,是与上述部门等各方面的积极配合与大力支持分不开的。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采用与国际准则趋同的会计审计准则确实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需要齐心协力、齐抓共管,才能取得实际效果。
(三)世行《评估报告》所反映的我国会计审计改革的成就,得益于世界银行和相关国际组织的帮助。
需要强调的是,在中国会计审计改革过程中,离不开世界银行技援项目的支持,更离不开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国际审计鉴证准则理事会和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等相关国际组织所给予的技术支持。上述有关方面为中国会计审计改革取得的成就做出了贡献。
四、世界银行中国会计审计评估项目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各国落实G20倡议和FSB工作计划。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社会正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强化国际金融体系是其中重要工作之一。在这一过程中,有关各方认识到,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对于维护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稳定至关重要,实现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必须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并严格执行。G20和FSB要求各国加快推进会计国际趋同,以实现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的目标,并高度关注各国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等市场经济基础性规则和制度的遵循情况。世界银行的评估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国际审计准则为基准,要求各国缩小其与国际准则的差距并提供改进路径和时间表。在这一背景下,世界银行经过一年的努力,论证了中国会计审计准则已经实现了国际趋同,并将进一步与其实现持续全面趋同。可以说,中国响应G20倡议和FSB工作计划,已经为应对金融危机在会计审计方面做出了贡献。
(二)有利于我国顺利通过FSAP评估。
目前,金融稳定理事会(FSB)正着手对其成员进行金融部门评估规划项目(FSAP)。我国的FSAP评估已于2009年9月启动,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ROSC项目对会计和审计的评估是FASP一个组成部分。《评估报告》的发布意味着ROSC中国会计审计评估比中国FSAP整体项目提前了一年。同时,在整个世界银行评估项目的进行过程中,财政部作为牵头部门,有效地组织协调了各利益相关方,其中包括政府机构(财政部、审计署、国资委)、监管机构(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会计职业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银行、保险公司、国有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企业会计人员和学术界等,最终协助世行成功完成了最终报告。在此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对FASP其他方面的评估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三)有利于提升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认可程度和参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的影响力。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成果得到了世界银行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高度认可,夯实了中国会计审计准则趋同和有效实施的基础,从而大大地提升了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认可度和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影响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响应G20和FSB的倡议和承诺,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我们面临着新的挑战也是新的机遇。随着中国准则制定水平的加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提高,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已根据中国的准则,对《国际会计准则第24号——关联方披露》进行了修订。2009年4月,中国还倡导成立了亚洲-大洋洲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组(AOSSG)会议机制。11月马来西亚第一次会议的成功举办,预示着亚太地区将成为继美国、欧洲之后主导国际准则制定的第三极,中国将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我们将根据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路线图的要求和工作时间表,积极投身到新一轮改革之中,进一步完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建立全球高质量会计准则做出贡献。
五、高度重视《评估报告》,努力改进和强化相关工作
世行的评估报告在充分肯定我国会计审计改革取得成就的同时,也指出了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提出了系列政策建议。我们认为,世行指出的不足是中肯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一)尽快发布持续全面趋同路线图,修订完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
我们将根据《评估报告》提出的各项意见,以及国内外各界对持续全面趋同路线图征求意见稿的反馈,修改并尽快正式发布持续全面趋同路线图,并根据路线图的要求和工作时间表,进一步推进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全面趋同,在建设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的进程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以此为基础,结合我国实际,修订完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持续提高我国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
(二)继续扩大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范围,促进非上市的国有企业提升财务报告的透明度。
截至目前,我国已有35个省(区、市)的大中企业执行了企业会计准则,我们将积极促进剩余地区尽早实施会计准则,从而实现在2011年前我国所有大中企业全面实施企业会计准则,为建立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奠定扎实基础。与此同时,积极探索涉及公共利益的非上市企业向公众提供经审计的财务报表问题。
(三)持续加强监管部门的能力建设。
《评估报告》对于加强各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的能力建设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就财政部会计司而言,在世行支援项目的资金支持下,多次派送专业人员出国学习。2005年全面启动了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建设,并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会计司专业团队由40人组成,其中多数成员有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世界银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工作至少1年及以上的经历,对提高这些人员的专业能力、外语功底和综合素质具有很大帮助,这对中国会计准则建设、国际趋同与等效以及有效实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希望,今后能够与世行继续加强合作,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打造一支有实力、高质量的专业团队。
(四)切实改进会计教育和职业培训。
[关键词]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问题优势
风险管理起源于20世纪60、70年代,20世纪80年代在金融、保险、制造业等行业的大企业有了发展,从风险管理内容的规范性来看当属银行和保险业。风险管理审计是在20世纪末2l世纪初,随着风险管理导向内部控制时代的来临,风险管理成为内部审计关注的重点。它不仅关注传统的内部控制,更加关注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当前的风险分析确保其审计计划与经营计划相一致。风险管理成为组织中的关键流程,促使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不仅是测评控制,而且包括确认风险及测试管理风险的方法,风险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发展的新阶段。
一、银行风险的界定及类型
1.银行风险的界定
关于银行风险现有两种说法。一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而招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二是指在货币经营和信用活动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有蒙受经济损失或获得额外收益的双重机会和可能。本人同意第二个观点。
银行风险存在于银行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可以说,银行自成立之日起就是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谋取收益的。对银行风险的正确理解须注意以下几点:(1)银行风险不等于银行损失。风险指的是发生不利或有利事件的可能性;而损失是消耗或丧失的东西,是原来不确定事件形成的一种事实。两者的着眼点不同,风险着眼于未来,损失着眼于现在和过去。(2)风险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机遇,它具有双重性。(3)它包含多层次风险内容且有动态性的范畴。多层次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政策风险、决策风险和操作风险等。(4)商业银行风险更多的是经济运行中风险的反映,与经济主体的行为目标、决策方式和经济环境相联系,并不单纯是银行自身的问题。
2.银行风险的类型
我国银监会制定并于2005年2月1日起实施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指出,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含利率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以及声誉风险等。
从实践来看,对于银行影响比较大的风险主要有四种: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二、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定位、职责与作用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与咨询活动,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拥有一定的优势。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熟悉本单位情况,对单位面临的风险更了解;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是组织内部成员,其利益同组织发展、兴衰密切相关,对防范各种风险、实现经营目标有着更强烈的责任感;内部审计部门不同于其他部门,不从事具体业务,其职能独立于业务管理部门,可以跳出业务各环节的圈子,从全局出发、综合、客观地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价,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
1.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定位
现在我们所说的风险管理越来越趋向于广义的概念,公司治理也好、内部控制也好,实际上都属于风险管理的范畴,只是风险管理所涉及的层次有所不同,而内部审计一直都担任着重要的角色。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萨班斯一奥克斯法案》指出,董事会、高层管理者、外部审计师与内部审计师作为有效公司治理的基石,成为开展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必须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扮演的角色对组织机构整体风险控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的定位应该是参与者、协作者和监管者。
2.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责任
风险管理是内部审计的一条主线。因此,内部审计应当也必须参与风险管理。随着风险管理导向内部控制时代的来临,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也发生了变化,现代内部审计除了关注传统的内部控制之外,更加关注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但内部审计不等同于风险管理。IIA指出,内部审计师在建立和管理风险过程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有别于“风险所有者”的作用。为了避免起到“风险所有者”的作用,内部审计师应该要求管理层证实其在确定、防范、监测风险以及风险“所有者”的责任。2004年9月,IIA针对COSO委员会新发布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以《全面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角色》为题发表了一份职位说明书,指出,内部审计的核心职能有五项:为风险管理流程提供保证、确保风险得到正确评价、评估风险管理流程、评估关键风险的报告体系以及审核关键风险的管理活动。其次,职位说明书对内部审计在风险防范方面的职责也进行详细的描述:协助识别和评价风险、培训管群层如何应对风险、协调全面风险管理活动、完善风险报告体系、维护开发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支持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为决策层拟定风险管理战略。最后,也明确内部审计不应承担以下责任:(1)设定风险额度;(2)强加风险管理流程;(3)向管理层提供风险保证;(4)做出风险应对决策;(5)以管理者名义执行风险应对方案;(6)风险管理的受托责任。
3.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国内外企业,特别是世界知名企业,如杜邦公司和微软公司的风险管理体系都比较完善,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风险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管理责任。要实现其业务目标,管理层应该保证拥有健全的风险管理过程,并能发挥作用。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应该在确定组织是否建立恰当的风险管理过程以及这些程序适当有效地运作等方面起监督作用。内部审计师应该通过检查、评价、报告风险管理过程的适当性和有效性并提出改进建议来协助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的工作。还需要指出的是,内部审计部门在组织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可以随着时问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并可能有不同的作用:即从无任何作用,到作为内部审计工作计划的一部分对风险管理过程进行审计,到积极持续地支持并参与风险管理过程,到管理和协调对风险的管理过程。
总的来说,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检查与评价,内部审计部门运用审计手段对银行风险管理體系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二是管理与协调,内部审计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参与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对各种风险要素进行识别、分析、协调、管理,并提出控制风险的有效建议;三是顾问与咨询,内部审计师以咨询顾问身份协助企业确定针对风险进行管理的方法和控制措施,并评价其合理性与有效性;四是报告与防范,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及时传递并督促落实风险审计的成果,使各类风险因素得到有效的控制和防范。
三、银行风险管理审计存在的问题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都有针对性地组织了风险管理与审计等课题的研究。但是银行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还存着以下问题:
1.内部审计理念落后
相对于一般的工商业企业来说,银行风险管理在其价值链中占有重要位置,是银行成立以来一直倍受关注的问题。因此,其风险管理相对比较好,这就使得业内外的一些认为银行风险管理是完善的,这也造成了内部审计对风险管理认识的不充分,内审人员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关注风险,制约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2.内部审计方法手段不能适应银行风险管理的需求
我国银行内部审计尚处于查错防弊、开展合规性审计阶段,局限于对经营部门及营业机构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事后审计上,主要进行的还是现场审计,非现场审计开展不够。而银行风险管理系统要求进行系统的、全面的风险管理,不仅要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管理,还要进行信息处理,大力开展非现场审计。
3.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明确
商业银行对风险的管理分为风险管理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负责总的风险管理,内部审计部门根据风险管理部门的风险评价结果实施内部审计。而实际上风险管理部门与内部审计部门的关系并未得以明确。
4.风险审计开展力度不够
内部审计部门有责任对业务主管部门所面临的外部和内部风险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并向高级管理层提交风险分析报告,为高级管理层的经营决策提供参考。而现在的审计工作基本上是根据总、省行的工作部署来展开,独立开展审计工作不充分,对风险的规避效果不佳。
四、银行风险管理审计的优势
银行风险管理审计是建立在全面风险管理基础之上的一种内部审计技术方法,这种方法作为成功的全面风险管理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加关注企业的经营目标、管理层的风险承受、关键风险衡量指标等。目前银行风险管理审计还具有以下优势:
1.有利于内部审计从全局角度评价风险管理
由于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的金融企业,决定了银行业务流程上的任一环节都有风险因素存在,并且由于风险具有感染性、传染性、不对称性等特征,链上某一主体造成的风险或疏于风险管理带来的后果有时并不是由其直接承担,而是会通过一定的联系传递到其他主体,最终会导致银行陷入困境。内部审计,可以将每一个环节及周围环境来的风险因素考虑在内,有利于从战略高度全面评价银行风险管理。
2.有利于加强银行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审计作为风险管理的组成部分,都是为了实现组织战略目标、实现银行增加价值的目的。但是,二者的责任并不相同。风险管理需要对风险管理的措施和方法进行设计并负责执行,而风险管理审计则是负责对风险管理设计与执行情况进行测试、评价,并为管理层提供有关风险管理信息适度确认的责任。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风险管理审汁是更高层次的风险管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风险管理审计可以从“局外人”的角度,跳出风险管理来对价值实现过程中的风险管理过程进行系统地、客观地评价,有利于银行加强风险管理。
3.更加有利于实现审计的价值
风险管理和风险管理审计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战略目标,实现银行价值增加。风险管理审计侧重于风险管理过程的评价,通过评价风险管理过程来减少由于风险造成的经营成本的增加,并且风险管理审汁作为一种内部审计,并不局限于风险管理的审计,因此通过对业务流程及周围环境分析,不仅可以提供一些经营管理等其他方面的建议,起到一举多效的作用,而且也有利于實现内部审计的价值。
4.有利于信息沟通,树立银行风险管理文化
银行内部各部门之间需要及时的信息沟通,才能有效地、及时地解决银行面临的风险问题。但是,各部门之间有时是不能做到这一点的。内部审计的独立地位使得内部审计需要了解所有部门的信息,通过询问、观察、调查问卷等审计技术综合掌握银行信息资料,将信息在不同部门传递、沟通,从而加深了各部门之间的相互了解,有利于各部门从全局角度考虑风险问题,树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
受中国农业银行广市分行的委托,驻广元审计办事处于20xx年11月1至11日,对你行副行长***同志任职期间(20xx年11月至20xx年9月)的责任履行情况进行了现场审计。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审计范围
一、抽查机构本次审计严格按照《中国农业银行行长责任稽核操作规程》进行。审计小组抽查了支行资金财务部、信贷管理部、客户经理部、人事监保部、资产风险经营部等业务部门,并依据该行所辖经营机构的具体状况抽查了支行营业部、***分理处、***、***营业所4个营业机构。
二、业务范围
审计时限为20xx年11月至20xx年9月,本次重点审计了20xx年1月至20xx年9月,该行在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完成上级行下达的各项经营指标方面的情况,并按照审计内容和要求,采取召开支行机关中层干部和部分职工代表会议、发出审计问卷调查、进行部分员工座谈、开展现场审计等方式,对有关账、表、簿、传票、信贷档案资料和贷审会记录、执行授权等情况进行了抽样检查和审计认定。
基本情况
一、个人简历
***,男,20xx年3月出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经济师,20xx年6月参加工作,20xx年6月至20xx年12月在*****营业所、***支行工作;20xx年12月至20xx年5月在******工作;20xx年5月至20xx年10月在****工作;20xx年11月至20xx年10月任***;20xx年11月至今任***。
二、人员机构情况
该行机关下设办公室、资金财务部、信贷管理部、客户经理部、人事监保部、资产风险经营部等业务经营管理部门。
截止20xx年9月末,全行现有对外营业网点1xxxx;现有职工12xxxx,其中:长期合同工9xxxx、储蓄合同工2xxxx;中层以上干部2xxxx。
三、主要经营业绩
(一)树立存款是“第一要务”的理念,促进筹资工作跨越式发展。20xx年11月***农行各项存款余额为5343xxxx元,其中储蓄余额4584xxxx元,截至20xx年9月末,全行各项存款余额已达8506xxxx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达7772xxxx元。分别增加了3163xxxx元,增长59.2;增加3188xxxx元,增长69.53。实现了筹资工作跨越式大发展,县支行多次被评省市分行组织资金工作的先进单位。
(二)求真务实,狠抓风险资产经营管理工作。两年来,全行共清收不良贷款131xxxx元,其中本金102xxxx元,利息29xxxx元;盘活不良贷款21xxxx元,保全不良贷款88xxxx元,处置抵贷资产5xxxx元,执行未结案件1xxxx,金额52xxxx元。全面完成了市分行下达的各项风险资产经营指标,有效的提高了全行的信贷资产质量。20xx***支行被市分行评为清收不良贷款先进集体。
(三)大力开展中间业务,有效拓展财务收入来源。提高认识,充分发挥中间业务的增收作用。努力拓展全行的业务增收来源。加大中间业务的宣传力度,提高客户对金穗系列卡的市场认知度,以银行卡收费新规定为契机,逐步提高卡质量,努力营造更良好的用卡环境。几年来,全行累计发卡134914张,卡存款余额1503xxxx元,新增发卡63823张,新增卡存款626xxxx元。实现中间业务收入34xxxx元,增加28xxxx元。
四、主要管理措施
(一)找准工作切入点,全力宣传和营销农行金融产品。一是狠抓形象工程,采取“定期宣传与常年宣传,门柜阵地宣传与媒体宣传”相结合的办法,结合各类客户听得懂、看得懂的宣传资料和标语以及提升改造部份营业网点等方式,大力提升农业银行品牌。二是充分利用农行形式多样的金融产品,以满足不同客户的所需。今年,还开办了银证通、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新业务产品,极大地满足了客户需求。三是由被动营销变主动营销,全县1xxxx营业网点,纷纷走出柜台,抓住时节,深入乡村、集镇、车站码头等地方,去营销我们的产品,极大方便了客户。
(二)努力清收盘活不良贷款,不断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一是
落实责任,全员参与清收盘活不良贷款。推行3个清收责任制,即:领导“1n”清收责任制,科室、所部分清收责任制,清收任务到人责任制,做到了中层干部人人有任务,个个有实效。二是依法维权,打击制止逃、废银行债务。加大了法人客户的清收力度,在获悉***县种子公司、高观乡农技站、植物油厂等企业逃废我行债务时,通
过依法向法院提出强制申请,查封财产58xxxx万元,收回贷款20xxxx元,保全资产17xxxx万元,三是加大处置资产力度,千方百计盘活不良贷款,活化农行信贷资产。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公开进行拍卖等形式有效的对抵债资产进行了处置,达到盘活和提升目的。
(三)紧紧依托银行品牌效应,加强代理保险业务管理和发展。一是提高认识,增强全行对发展代理保险业务的重要性认识。二是紧紧依托信贷资源,切实搞好信贷客户保险代理工作。三是调整代理品种,提高寿险代理质量。几年来全行实现保费收入50xxxx元,手续费收入2xxxx元。
(四)强化信贷管理,防范业务风险。为了有效的促进业务发展,切实防范信贷风险。一是进1步明确信贷新规则的相关规定,规范了信贷决策程序。二是组织实施“3个一”工程。三是进1步强化贷后管理,明确环节和要点。四是确保在上级行业务检查中不出问题。采取“二个集中”,“4个统一”和“5个一样的办法”,整理完善了信贷档案,并得到市分行好评。五是加强对信贷业务的督促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在几年的自律监管检查中,发出整改通知书21份,并罚1xxxx次。有力地促进了信贷工作健康发展。先后收回各项贷款310xxxx万元,潜在风险贷款160xxxx万元,收回利息30xxxx万元。
(五)加强后勤管理,切实搞好后勤保障工作。在分管办室工作的过程中,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一是加强了文秘信息调研工作,公文的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在金融科研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二是财务费用管理方面出台一系列管理,节约各项费用支出3xxxx万元,达到了增收节支的目的;三是规范车辆使用管理,严格执行“派车单”制度,使车辆使用有序;四是建立了大宗物品集中采购制度,减少了不必要浪费;五是改变文印方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质量。
审计结果
一、主要问题
1.未严格落实支行审查、审批要求2笔,金额17xxxx元。分别是:20xx年12月28日,***营业所向***中学校发放流动资金一笔,期限3年,金额17xxxx元。未按支行审查、审批要求落实开立3个账户(基本账户、收费权质押专用账户和偿债资金专户);20xx年4月4日***营业所向杨玉军发放住房装修贷款1笔,金额xxxx元,期限3年。支行审查、审批客户应按月还款,但营业所与客户制定的还款计划为按年还款。
2.抵押登记不规范9笔,金额56.6xxxx元。一是***营业所20xx年12月14日,向那天俊发放生产经营贷款1xxxx元,期限3年,用途为转债承接。抵押担保物为张啟良房屋两套,但土地他项权证仅1个,未注明以两套房屋土地做抵押登记。二是营业所20xx年6月10日,向袁国超发放最高额生产经营贷款1笔,金额xxxx元;20xx年5月29日,向高小军发放最高额生产经营贷款1笔,金额6.6xxxx元;20xx年6月15日,向李庭禄发放最高额生产经营贷款1笔,金额xxxx元。20xx年6月11日,向张继雄发放最高额生产经营贷款1笔,金额xxxx元;20xx年8月30日,向邓六生发放最高额生产经营贷款1笔,金额xxxx元;20xx年6月20日,向高新文发放最高额生产经营贷款1笔,金额xxxx元;20xx年6月16日,向王玉雄发放住房装修贷款1笔,金额xxxx元,土地性质为划拨;20xx年6月16日,向高勇生发放住房装修贷款1笔,金额xxxx元,土地性质为划拨。以上借款共计8笔,抵押物土地均未办理抵押登记。
3.合同填写不规范4笔,金额1xxxx元。分别是:20xx年6月16日,***营业所向王玉雄发放住房装修贷款1笔,金额xxxx元,向高勇生发放住房装修贷款1笔,金额xxxx元。借款合同未编号,合同无贷款负责人印章;20xx年6月20日***营业所向扈春华发放生产经营贷款1笔,金额xxxx元,期限1年,合同内容填写不完整;20xx年4月4日***营业所向帖东阁发放住房装修贷款1笔,金额xxxx元,期限3年,合同内容填写不完整。
4.借款人资料不全8笔,金额45.xxxx元。分别是:20xx年4月5日,***营业所向徐光友发放住房装修贷款4.xxxx元,20xx年4月4日,***营业所向帖东阁发放住房装修贷款xxxx元,无配偶个人情况证明、户籍证明,无担保人个人情况证明;20xx年6月16日,***营业所向李碧海发放住房装修贷款xxxx元,抵押物清单中抵押权人未盖章;20xx年4月4日,***营业所向杨玉军发放住房装修贷款xxxx元,划款扣款委托书未加盖支行印章;20xx年6月16日,***营业所向王玉雄发放住房装修贷款金额xxxx元;20xx年6月16日,***营业所向高勇生发放住房装修贷款xxxx元。上6笔借款资料中住房装修合同无装修总造价;20xx年12月14日,***营业所向那天俊发放生产经营贷款1xxxx元。抵押担保人张启良和房屋所有权人张啟良无有权证明机关证明为同一人;20xx年4月14日,***营业所向何菊芳发放个人生产经营贷款8.xxxx元,期限1年。其划款扣款账户为借款人配偶黄海泉,划款扣款账户为黄海泉签字,无借款人签字。
5.贷后管理不规范xxxx,金额1373xxxx元。分别是:20xx年12月28日,***营业所向***白龙中学校发放流动资金一笔,期限3年,金额17xxxx元,现余额16xxxx元。3季度贷后管理报告无管户经理签字;20xx年营业部向***县医药有限公司发放借新还旧贷款1笔,期限1年,金额2xxxx元无3季度贷后检查报告;20xx年向***土地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发放贷款1.2亿,现余额1064xxxx元。20xx年10月、11月、12月无贷后定期检查表。***县交通局贷款37xxxx元无20xx年3季度定期检查表;20xx年向***县人民医院发放借新还旧贷款11xxxx元,期限1年。***县电力有限责任公司贷款2笔,余额181xxxx元;20xx-20xx年,分3笔共向***县星王巾被有限责任公司发放贷款3笔,共计金额60xxxx元。以上xxxx贷后管理均未按期进行信用等级测评。
6.未按规定对不良贷款及时进行催收。支行资产经营部未按规定对***星王巾被有限责任公司、王大国、陶伟、何波海的不良贷款及时发出催收通知进行催收。
二、成因及责任认定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现根据问题存在的不同情况,经审计工作组的审计、调查和分析后认为:其客观原因主要是:经办人员的在业务水平不高,对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不够造成的。主观原因是:各业务部门的自律监管处罚不到位,工作的责任心不强形成的,***同志应负一定的领导责任。
三、总体评价
本次审计共发出审计调查问卷16份,收回16份。其中认为***同志履行副行长职责为优秀的1xxxx,称职的xxxx。通过调查问卷和与部分员工座谈,总体评价情况是:***支行副行长***同志在任职期间组织制定了《中国农业银行***支行费用管理实施细则》《、支行不良贷款控制办法》、《cms系统维护管理办法》、《贷后管理责任制》、《资产部绩效考核办法》等内部管理制度和办法,对业务经营、防范风险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员工关心的热点是资产质量差、员工收入低、不良贷款占比高的问题等;职工对行长最满意的是:具有开拓精神,业务能力较强,工作踏实,平易近人。
一、代序
为什么决定着手写银行审计的相关东西呢?转所手续办理正在进行中,我想利用这段空闲好好整理一下过去的一些执业经验,旨在为今后的业务发展提供有用的借鉴。
1998年毕业后的头两年,我所接触的业务基本都是金融业务,包括配合监管部门的检查、年度审计以及清产核资等,很幸运地的发展的头两年时间里遇到了一些良师好友,他们的一些执业理念和学习态度深深影响着我,促使我自己去思索、去积累、去沉淀。其后的四年执业里,银行的审计只是我日常审计的小部分,更多是对其他企业的审计,这也是一种很有益的执业体验,我常常将银行审计与其他企业审计交织一起思索。一方面,通过对其他企业审计中现金流以及经营状况的了解进一步去分析比较贷款户的风险分类;另一方面,通过银行内部控制的书面较严谨性来看待企业内部控制的完整性。这是一种相得益彰的思索,正是这种思索让自己在执业之外去查阅一些银行或者企业经营管理、财务分析以及物权法和合同法等相关的书籍资料,增强自己的基础知识面,以更好思考审计这种较为特殊的服务。毕竟个人的学习过于松散且无序,很难上升到一个系统的高度,这让自己颇感遗憾,在考虑到这份总结的构架上就颇费心血,怎么才能让自己的业务总结更有血有肉、更富有借鉴性和讨论性。限于自己的能力,并没有将这份总结上升到银行审计某种通用性的表述,于是就用一种较为局部的标题,并拟从内控综述、信贷业务审计、存款审计以及其他项目审计四个方面着手,以免题大误人。
二、内控综述
控制制度是管理学理性化发展的精华所在,使得管理的几何效应更加得以体现,而银行的控制制度说起来更像是案件汇编,常常一项控制就对应一些或者许多相关的案例与之配套,也就是说制度总是在自己或者别人亡羊的基础上建立的,但是这些制度并不能消除金融行业固有的事件风险概率,在补牢的同时,也有恰当性的前瞻去设计或规避未来可能会出现的一些圈套。
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严谨体现在其完全的书面化,口头约束在最终提升到法律层次时总显得有些苍白,而诉诸于法律则是保障银行利益的最后关卡,这是一条不能突破的底线,在执业过程中,我总是喜欢这点,也喜欢强调这点,这符合我们审计证据的原则,证据的有效性体现在民法、合同法以及基于一种常识性交易的习惯,这些习惯让自己在分析和判断赖以支持自己审计结论的审计证据时,显得异常合乎交流双方的立场,从而建立起有效的信赖,以减少不必要的审计沟通冲突。
有效的内部控制首先得合乎法律的要求,这种要求并不单纯指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指引,法律的要求是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从宏观上避免银行的不正当竞争引起经济环境的风险过大,另一方面是从银行的微观管理方面提供一些建议,诸如授权、分工合作、风险提示、责任界定等等这属于后者,在银行审计开始的前期我们总得搜集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白其约束目的及内容,从而更有效制订我们的审计计划和审计程序,在将要展开的各个具体项目审计时会涉及具体各项控制的意义以及审计程序。
三、信贷业务审计
分业经营情况下,信贷业务是银行最主要的表内资产业务,在执业中,我总是习惯将应收利息、抵债资产和利息收入等三个表内项目以及银行承兑汇票这一表外项目结合在信贷业务审计中一并进行测试,本文将沿续这一习惯;同时,笔者将对信贷业务审计分解成两部分:管理建议书和审计报告及附注中应关注的两部分内容进行具体阐述,目的是更符合执业习惯,以便更好的抛砖引玉。
(一)管理建议书
在银行审计中,审计报告的有效性常让人怀疑。由于银行本身固有风险的存在,且受限于审计人员以及银行本身规模因素,检查风险难以控制到极低的水平以消除总体的审计风险,因此,即便是适当的保留意见类型的报告从事实上都难以让人觉得信服。更何况银行业本身是一个较为敏感的、特殊的主体,不干净的审计报告无疑会加大银行的流动风险,从而可能导致支付危机,引发经济环境的**,在这点问题上,区域性银行和全国性银行在其经营区域的影响是一致的。
同时,基于外部审计师的成本效率原则,当抽样误差超过可接受水平时,扩大样本甚至进入全查对于外部审计师是无法承受之费用(不仅时间不允许,人员以及作为客户的银行也不允许如此)。因此,当一些控制薄弱点可能会影响会计报表的准确性,也仅仅在管理建议书中提及,并不作为一种调整事项加以调整或审计报告中加以保留,这种做法有利于监管部门以及符合银行自身管理的需要,得到了监管部门和银行董事会的默许,从根本上也更符合银行股东的利益,避免由于不确定性因素而引起局部审计范围受限制,改变了审计意见类型,从而引发银行危机,使得银行股东价值产生不必要的波动。
综上所述,同一般的工商企业审计不一样,银行的管理建议书并非审计的延伸服务,实质上是银行审计的重点,其意义和作用并不亚于审计报告,笔者将从审计实务中审计程序开展的顺序以及具体的一些控制点来总结银行外勤审计应考虑的内容:
1、信贷书面记录的管理、控制
贷款台账、信贷报表、审贷会记录以及信贷档案,这四方面内容构成信贷书面记录的主要部分,当然,书面记录还包括发放的传票、会计的分户账等,这将在下述的交易的会计核算控制中再加以说明。
(1)贷款台账
不管是采用电子数据,还是手工记录,贷款台账的主要要素都不应当改变,因为贷款台账的内容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贷款户最基本的管理。以下是自己曾经写过管理建议书的一部分:
“我们发现,贵行仅用简单的、某一时点的贷款清单记录来代替贷款台账,相关的贷款清单反映了贷款的累计欠息、收息、贷款截止日等主要信贷信息。但是,由于贷款清单只是一种时点数的存在情况,无法序时且详细记载贷款户的发生信贷业务以来相关交易的各次情况,当存在信贷人员轮岗变动时,可能会因为对历史记录的疏忽没能及时关注到贷款户的不良变化,加大了信贷管理风险。
因此,我们建议,建立序时、完整的贷款台账记录,以准确、清晰反映贷款的还本付息及转化贷款记录,是恰当的。有利于贷款的控制,且能够恰当避免人员轮岗引发不必要的交接风险。”
从这段内容可以看到贷款台账的作用,对贷款户还款意愿、还款记录的判断大都来源于贷款台账,要查阅贷款台账记录还能从中发现借新还旧、展期存在利息是否即时清偿的问题,是否属于不符合规定的借新还旧及违规展期等(强调这是属于调整事项)。如果时间允许,查阅贷款台账的记录应该和查阅贷款户的存款分户一并进行,以便合理判断贷款的去向以及还本付息的资金来源,以判断贷款户的现金流转情况。
(2)信贷报表和审贷会会议记录
信贷报表是银行基于自身管理以及监管需要编报的一些统计表,包括贷款投向表、表内外应收利息分析表、贷款分类表以及其他相关的报表;而审贷会会议记录更是银行基于内部管理需要的议事纪要,里面记录了发放贷款时各方人员对待贷款的意见,否定或者同意的理由。
查阅这些书面资料,去判断存量以及增量贷款情况,具体做法是:比较分析上年与本期信贷报表中的投向、分类等,并通过查阅重大贷款的审贷会记录了解银行管理局对于贷款本
期投向的一种动态,以判断银行管理层对待贷款风险态度是否激进,过于追求合理任期的利益最大化,即短期效应。
这些查阅的内容并不足构成充分的审计证据,但是通过这种查阅,可以了解银行对待某种类别贷款户的政策导向,从而提高审计效率,为进一步判定信贷资产风险控制以及利息收入的确认是否符合谨慎性原则提供了方向。
(3)信贷档案
贷款卷宗通常有一个目录,但目录并不能简化对其相关内容的阅读。与信贷报表和审贷会记录不同,信贷档案的内容与贷款台账的内容都可以直接成为审计证据,因此,对档案内容完整性以及合理性都是审计应该关注的,当然,以下几点只是针对信贷档案的通用内容进行说明,涉及到贷款发放的内部控制书面记录将在交易的控制中进行阐述。
①用途。如同审计证据一样,信贷档案的搜集并非全无用处,即便是最简单的客户章程、营业执照等,部分严格意义上的贷款户法人资格证明资料的缺失,有时会将贷款合同的纠纷从民事上升到刑事上的诈骗等经济犯罪,这样就更加不利于贷款的及时偿还。
“我们发现,贵行有些贷款户的章程规定筹资的审批决定权属于股东大会,但贵行的信贷档案中,里面仅有该部分贷款户董事会同意贷款的会议纪要,并没有将相关贷款事项提交贷款户股东会进行表决,对该事项的疏忽可能会因为贷款户的股东会的异议,而导致还款意愿的不正当恶化,最终会影响贷款的偿还或者贷款户的长期合作关系。
我们建议,在取得相关章程和营业执照的同时,应该就相关资料中与贷款有关的内容提请信贷人员注意,而且按照贷款户的内部权限来提请他们合理申报贷款的申请资料,以降低不必要的还款风险。”
②可信度。从审计证据的可靠性来看,内部证据不如外部证据可靠;证据来源渠道经多方验证,其可信度就越高;这些也是一种常识性的惯例,同样适用于贷款资料。
在查阅贷款资料中,我们强调信贷人员并不一定要像报表审计一样,去搜集合理、充分的审计证据去验证报表的公允性;但是,在审计报告的可信度倍受挑战的经济环境中,单一的审计报告证据难以证实其报表的公允性,信贷人员应当更加谨慎去证实盈利能力、资产状况以及负债状况。比如,通过索取纳税完税凭单(包括所得税和流转税)、基本户银行的对账单、资产的产权证明、即时的贷款卡查询记录等来进一步证实会计报表,以免高估了一颗经过包装烂苹果的食用价值,从而引起消化不良。
③充分性。在刚开始从事银行审计时,由于当时银行经营压力并没有现在这么大,我们审计过程中始终有相关的信贷人员配合,和信贷人员的沟通常常在查阅每笔贷款档案记录过程中完成,因此形成一种“活看贷款档案” 的习惯,也就是说,查阅的贷款档案是经过信贷人员详细说明或者补充说明过的资料,更像是有人引导的展示会,这也是一种有益的体验,去易位思索信贷人员心中之重与心中之轻。这里始终得有个误区:钱是借给老板个人,而不是借给法人。去阐述法人是否有完整的民事行为人格抑或法人与股东个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这份总结要体现的内容,1998年我在做某市城市信用社清产核资时,听说过近乎专业笑话的一个临终嘱托:孩子,这辈子欠银行的钱怎么还也还不完了;孩子,这辈子的钱怎么花也花不完了。
在信用体制不健全的氛围中,合理约束是贷款方愿意也能够接受的,而个人财产的证实很难找到有效的书面证据。除非交易双方在交易时各存与交易标的不直接相关的其他动机,否则对一个法人财务状况的证据搜集是较为容易操作的。
强调贷款档案的充分性还有一个不能遗漏的关注点是非首笔贷款资料的充分性,尤其是对借新还旧和展期的贷款,年检后的新营业执照或者变更后的章程可能会使得贷款户“整容得改头换面”而债权人却全然不知,这也是一种的风险。
2、交易的控制
(1)授权、合理分工以及审批
合理的授权和分工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由于企业实物的控制管理还存在识别、变现流转过程,各企业在实施和制定自己的控制制度都结合其业务特点,具有一定的行业特色。但是,与企业不同,银行经营内容的主体——货币具有最不具明显标识、方便流通的特征,这就要求银行的授权和分工的体系必需要相对完整,因此,银行的控制都有相应的书面记录来保障其制度的执行,各项业务的审批表就是这些授权和分工控制行为的书面载体。
从“一枝笔审批”到审贷会的“集体审批”,贷款控制的这种限制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自我交易,当然,这种限制程度和银行的组织架构形式和审贷会成员构成状况决定,扁平式和垂直管理两种方式对各业务职能部门权力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也决定了审贷会集体表决中各个独立个体的“独立性”,这些都是在审计中应当关注的,其目的也是防止通过对交易主体进行安排而形成自我交易,从而使得银行资金流失。
在判断一项控制是否有效时,除了关注签字成员构成以及相关人员的权责、独立情况外,还有另一要点在于日期的签署,在审计中常发现日期签署的倒挂或者相差较长,这可能有两种情况,出差在外电话审批、书面后补和程序走过场的形式作用,不论是哪一种,行为本身就是对控制行为的忽视,这种忽视可能源于制度的缺陷(关键控制人员的交叉分工缺失),也可能是因为对某种交易的故意不为或者适时存在未消除的疑虑。在查阅相关审批表时要特别注意这些,同时如有必要,需要进一步的书面证据验证其相关解释,以免因为对一些重要细节的疏忽而造成审计程序不足。
(2)贷款方式的风险控制
这里所说的贷款方式是指信用贷款、个人消费贷款、按揭贷款、担保和抵质押等贷款形态分类。除了类似典当业务的足值、有效的质押贷款外,其他贷款方式中对贷款主体的调查都必需是严格的,而不能因为其他的还款保证渠道而抹杀贷款主体的还款能力调查。这在国内是有诉讼先例的,如银行联合贷款户恶意骗取担保;又如汽车消费贷款(注:由于作为消费对象的标的物本身流动性太大,在这一两年案子是层出不穷,其控制缺陷之一也是因为对主体的贷款调查不足)。以下拟对主要的抵质押贷款和担保贷款这两种主要的贷款方式来分析其控制点:
①抵质押贷款。在贷款方式风险控制时,抵押、质押以及按揭贷款中,标的物的变现价值、产权归属以及实物状况都是信贷员应重点关注并且做出有效的书面记录的。
价值关注过程中,评估报告的合理性需要适当的证据加以证明,这点同审计报告一样,我们要求信贷人员合理读懂评估报告中评估假设以及评估方法,从而避免价值高估导致还款屏障失去了保护作用。
产权归属中“权属瑕疵”这个名词常常被引用,这主要涉及留置权和法律限定不能用于担保的财产。合同法中留置权优先于其他债权,是基于一种标的物本身实物形态建造或转移的直接债权,因此,不论是房产,还是存货抵押贷款,是否支付相关款项的结算情况可能会导致权属瑕疵,这点也要求信贷人员通过建造商或销售方合适的保证函或者付款回单证明加以消除瑕疵(还有一种做法是用信贷资金支付相关款项,以取得合理的留置替代权);担保法里面规定了一些单位的财产,如政府、学校等单位的公益财产是不能用于抵押的,这些财产的公益性对于贷款双方而言,其变现过程中要考虑公益道德风险,这也是一种权属瑕疵。实物状况的了解对于信贷人员而言尤为重要,实地察看目的不仅关注资产的外观,还应调查资产现有的使用状况以及周边资产状况,以避免出现对资产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存有异议的第三方,消除抵押物变现的阻力。
②保证贷款。担保方与贷款方在信贷各方关系中的重要程度是一致的,这种一致体现在对贷款方的资料搜集以及相关控制的完整性、有效性均适用于担保方。交叉担保(互保或连环保)和集团内部关联担保,这两种保证方式均可以借鉴集团授信管理方法,从整体上去判
断其还款能力以及还款意愿,而不是简单对单个法人主体进行判断。
关键词:风险导向,评估,技术,管理
银行是高风险行业, 在银行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不仅是必要的、迫切的, 也是可行的, 不仅有利于提高银行审计的效率与效果, 而且有利于强化银行的风险管理。通过分析、判断被审计单位的风险所在及其风险程度, 把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 针对不同风险因素状况、程度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 加强对高风险点的实质性测试, 将内部审计的剩余风险降低到最低水平。
1 审计风险因素及开展风险审计的必要性
1.1 审计风险因素构成
审计风险通常被定义为“当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人员发表不适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是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的综合风险, 即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 而未能被实质性测试发现的可能性。在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中, 重大错报风险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是否存在、是否有效执行等有关, 而与审计人员本身无关, 审计人员对此无能为力。审计人员无法通过自己的工作来降低这种风险, 只能通过必要的审计程序来分析和判断他们的风险水平, 以便合理地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进而将检查风险以及总体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检查风险是指审计人员运用审计程序或方法未能检查出会计报表中某一项目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审计风险要素中唯一可以通过审计人员进行控制的风险要素。它独立地存在于整个审计过程中, 不受重大错报风险的影响, 但检查风险与审计人员工作直接相关, 它直接影响最终的审计风险。
1.2 开展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
战略管理思想在银行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 并开始渗透到银行管理的各个方面。在这种情况下,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所赖以存在的基础 (内部控制) , 正在被战略管理及其蕴含的风险管理所替代。
战略管理最根本的着眼点就是分析银行所面临的风险, 以及找出化解风险的对策。会计报表的风险, 说到底实际上是银行战略风险及相关经营环节风险的副产品。所以要充分把握审计风险, 必须要理解银行发展所依存的内外部环境、基于这些环境而制定的发展战略及相关风险与控制, 从而理解内外部战略风险对于会计报表认定的影响。只有这样, 审计人员才能对会计报表认定做出合理的专业判断。
缺乏风险管理意识的内部审计模式难以保证银行目标的实现。采用传统的审计技术与方法, 审计目标和方法缺乏针对性, 根本无法反映银行的经营风险和问题, 更不能有效地为组织增加价值, 减少损失。银行必须在战略目标、重大投资决策、日常经营活动和绩效评估等各方面高度关注风险因素。所以, 无论从内部审计的自身发展需要, 还是从帮助银行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生存的角度而言, 都需要引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
倡导风险导向审计, 内部审计人员不但能够科学地解决业务数据的问题, 而且在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经营目标实施过程的情况及风险状况基础上, 以全面评估风险为基础, 采用科学的分析、评估和测试等方法, 在保证审计效果的同时, 克服了账项基础审计单纯以交易测试和余额测试为主, 从重要风险点入手, 审计资源按风险程度级次进行分配与使用, 对高风险的业务及内容加大审计力度, 追加审计程序, 扩大审计范围, 提高审计质量。
2 风险导向审计技术运用方法
2.1 按照银行目标全面评估风险
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下, 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研究管理层和决策者的业务发展规划上, 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经营目标实施过程中的审计领域和相关风险因素。结合被审单位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将具有代表性的相关风险因素整理归档, 形成规范化的数据库, 运用审计模型, 在全面评估风险的基础上, 查找高风险点的业务领域和产品。
2.2 确认和判断剩余风险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 风险是客观存在且不能完全消除的, 且风险有时也可以给银行创造盈利机会, 这就需要内部审计对剩余风险进行分析和判断。在充分鉴别风险的基础上, 内部审计人员要测试被审计单位现有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以确定哪些风险在现有控制框架下无法得到防范和控制, 哪些风险是在可控的前提下能够承受的。在银行业务经营环境中, 当某种风险不能避免或冒此风险可获厚利时, 审计部门可建议被审计单位选择风险保留, 否则, 应进一步确定剩余风险的程度。
2.3 制定合理的风险审计计划
完善的风险审计计划, 应该包括年度审计计划、项目审计计划、审计方案三个层次。年度审计计划应当具有一定的柔性, 以满足随时可能出现的战略需求。项目审计计划是对具有风险业务、项目或因素实施审计的全过程所做的综合安排。审计方案是指导现场审计达到审计目标的一套具体行动措施。风险审计计划的三个层次应与可用审计资源对接, 以保证资源的最优配置。
审计项目计划是审计机构根据银行战略和年度工作目标, 在充分考虑银行重大的风险因素以及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需要的基础上, 统筹审计资源, 对一个年度拟开展的审计项目进行的事先部署和安排。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根据审计客体的风险排序结果, 综合考虑审计人员、审计工时、审计预算、审计方法和审计工具等可支配审计资源, 结合上次审计时间间隔, 提出计划期内的备选审计项目。
逐步完善基于风险评估的审计计划体系, 合理规划全面审计、专项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评价等项目, 有效配置审计资源, 提高审计计划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
2.4 加强后续审计追踪
后续审计是指在审计报告发出后, 内部审计人员仍要对报告中所涉及的审计结果和审计建议进行跟踪, 以审查和监督被审计单位是否采取了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后续审计必须进行具体详细的跟踪记录, 为验证被审计单位整改的有效性, 可采取延伸审计方法, 即对原有问题扩大审计期间, 从而准确评价整改的有效性, 加强后续审计追踪也是评价剩余风险的一项主要措施。
3 实施风险导向审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应用在我国银行业务领域还仅是一种尝试, 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本身也存在较多的不足, 因此, 为发挥风险导向审计在银行业务审计中的作用, 笔者以为:
3.1 始终树立风险管理意识
经济的发展、金融体制改革和银行的迅速扩展, 使得银行所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要顺应环境的变化, 正视风险的存在, 对银行而言, 界定风险范围、理顺风险责任、风险模型和风险防范机制, 这就要靠实施风险导向审计走出一条迎接风险、化解风险之路。当然, 风险导向的理念应该在内部审计人员中得到树立和贯彻, 要更大程度上降低银行风险, 还要求广大员工都应懂得风险语言, 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技能, 全体人员对风险的敏感度, 只有这样才能使风险导向审计的效益得到最大发挥。
3.2 提高内审人员综合素质
风险导向审计需要内审人员熟知被审计单位各项业务, 掌握现代内部审计理论与方法和计算机知识。只有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 才能促进审计质量的不断提高。由于银行业务的创新性, 金融市场上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的层出不穷, 以及金融工具、技术管理方法的不断更新, 审计人员要对各类业务的风险进行识别、监测、度量就必须掌握更多与之有关的金融、数理统计、数据分析等知识。
3.3 风险导向审计并不取代制度导向审计
风险导向虽然代表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 应用价值较大, 但它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须正确认识和运用。银行业务风险的产生与其内部控制不规范、不健全是分不开的, 要有效防范风险, 内部控制仍然是基础。在金融领域大案要案频发的形势下, 还需要制度导向审计把关堵口。因此, 审计人员宜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巧妙的将两者结合起来。
3.4 实现计算机辅助审计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通信技术、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系统软件等都已在商业银行中得到了应用。为积极应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银行业务风险导向审计工作, 内部审计部门应继续推行计算机信息技术审计, 不断开发专门针对银行业务的计算机审计软件和审计模型;探索建立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非现场内部审计监督体系, 实现大量数据的筛选、判断, 提高审计的重要性水平, 逐步实现各银行分支机构之间以及同级被监督对象之间非现场监管资料收集和报送的网络化和自动化等。
3.5 建立审计知识库, 实现审计资源共享
银行内部审计机构遍及全国各地, 应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人力资源与审计知识的共享, 把以往的审计发现以案例形式撰写出来, 将好的审计方案和日常的审计依据建立审计知识库, 采取专人维护的方式, 实现审计信息的电子化并在一定范围内共享, 为其它审计人员提供审计检查参考, 为刚刚踏入审计队伍人员提供审计检查的思路, 便于审计人员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被审计单位的主要风险。
参考文献
[1]《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审计》.
[2]《非现场审计技术与方法》.
关键词:银行;理财业务;内部审计;工作
一、引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正在不断蓬勃的发展起来。而在我国金融业逐步开放的新形势下,外资银行也逐步进入我国市场,国内的商业银行面临着非常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
二、银行理财业务内部审计的创新
1.加大对银行理财产品及理财服务的内部审计力度,加强银行理财业务风险管理 ,促进银行理财业务的健康、持续发展。
随着国内银行业务发展模式的不断变革及2007年中国银行业的对外全面开放,国内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传统业务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利润越来越小,为寻求和扩大盈利空间,各家商业银行纷纷把目光投向理财业务。经过几年的短暂发展,理财业务已逐步成为国内商业银行的一大利润增长点。但是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必然会带来新的风险隐患。例如,为了争夺客户资源,银行违背银监会的相关规定,承诺保底收益;销售人员不向客户提示风险违规销售等。
为有效防范风险,促进银行理财业务的健康发展,进而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应加大对银行理财产品及理财服务的内部审计力度,加强银行理财业务风险监督。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将理财业务纳入专项的审计检查范围,采取更加完备的对理财业务的审计检查手段,有效地对个人理财业务进行审计监督。
2.提升银行理财业务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面对持续低迷的股市,很多“受了伤”的股民和基民都把目光投向了“风险较低,收益稳定”的银行理财产品,但是并非所有银行理财产品都是低风险稳定收益的,也有高风险,收益可能为负的产品。中国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要求,商业银行应按规定对理财产品进行风险评级,对客户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按照风险匹配原则,将适合的产品卖给适合的客户。销售人员如果误导客户,产品一旦出现损失,银行就不能免责。理财业务不只在销售环节存在风险,需要合规控制,从产品创新研发的源头就存在着风险。银行理财产品种类繁多,有涉及票据、债券市场的,有与利率、外汇挂钩的,有自主研发的、也有从海外投行处购买的,在这些产品设计过程中,对产品风险收益评估的合理性、市场、信用、财务等风险判断的准确性,都会影响产品研发及后续环节的成败。
银行理财业务面对的风险很多,要有效监督、评估各个环节存在的风险,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掌握审计专业所需知识及技能,还要具备较高层次的理财知识,能够判断理财规划等是否适合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及偏好;了解经济金融投资、保险税收等专业知识,能够根据市场信息把握当前金融投资形势;同时掌握回归分析法、统计抽样法等专业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运用量化的方法对效益进行监测评估。由于种种客观原因,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普遍存在内部审计人员数量不足,审计力量薄弱的现象,各行内部审计部门应加大资源投入,加强培训,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只有培养出既精通审计专业知识,又掌握相关理财知识,具备综合调查、研究、判断、协调能力的复合型内部审计人才,才能适应新形势下银行理财业务不断创新发展的内部审计需要。
3.开发和利用银行理财业务内部审计软件。
为进一步做好银行理财业务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开发和利用银行理财业务内部审计软件,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更加准确地审查银行理财业务的财务报表并做出科学的监管。具体来说,对于理财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是否与持有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匹配、产品收益率计算是否准确等,都可以借助于先进的银行理财业务内部审计软件来进行科学有效的监测,对于银行理财业务的风险问题进行综合的评估,并且进行风险预警,提出科学可行的风险控制建议,从而推动银行理财业务的良性发展。
此外,为实现银行理财业务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弥补理财人员业务和素质方面的差异,各行相继开发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或理财服务支持系统,实现了收集和管理优质客戶资产信息、对优质客户理财需求和交易行为进行分析以及理财产品销售等功能;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将内部审计系统与此类系统对接起来,借助业务系统中的详尽数据信息对理财业务的合规性、效益性进行分析、评估,实现高质高效的无纸化审计与自动化审计。
三、结束语
我国银行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是大势所趋,在今后的工作中,在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新形势下,有必要深入探索银行理财业务内部审计工作的新方法、新渠道、新思路,切实有效地防范我国银行理财业务的风险,推动我国银行理财业务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永平:简议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法律性质[J].东方企业文化,2011,(14).
[2]韩光红:浅析银行理财产品的法律问题与对策[J].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0,(12).
[3]陈学文:理财产品的法律关系分析及监管建议[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审计报告 - 浦发银行】推荐阅读:
银行贷款审计报告07-07
离任审计述职报告银行10-07
清算审计审计报告09-07
审计研究报告-四川审计厅11-14
审计报告格式06-01
审计整改报告06-10
结算审计报告07-16
财政审计报告11-05
上市审计报告11-14
审计报告查询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