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2024-07-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民办培训机构管理办法(共8篇)

民办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篇1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管理,切实维护举办者和受培训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办学秩序,提高培训质量,促进民办职业培训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以职业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培训、技能等级培训和劳动就业培训及其他适应性培训的教育培训机构。

第三条 民办职业培训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应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照本办法负责其职责范围内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管理工作。

(一)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职责:负责管理全省民办职业培训工作,制定全省民办职业培训发展规划、政策及管理规定,对全省民办职业培训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审批以培训高级技能水平劳动者为主要任务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和面向全省招生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并颁发办学许可证;负责对本级批准成立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招生广告和简章等有关备案事项的管理,进行教育行政管理和教学业务指导;负责统一印制全省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有关证书。

(二)市、州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职责:管理本地民办职业培训工作,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制定本地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管理办法;审批本区域内以培训中级职业技能为主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颁发办学许可证,并报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对所批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进行教育行政管理和教学业务指导;负责对本级批准成立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招生广告和简章等有关备案事项的管理。

(三)县(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职责:管理本区域内民办职业培训工作;审批本区域内以培训初级职业技能为主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颁发办学许可证,并报上一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对所批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进行教育行政管理和教学业务指导;负责对本级批准成立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招生广告和简章等有关备案事项的管理。

第二章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设立

第五条 申请筹设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办理。

第六条 申请正式设立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申请设立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单位,应当具有法人资格;申请设立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个人,应当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应配备专职校长。校长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及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三级以上国家职业资格,有2年以上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经历,熟悉国家职业培训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三)应配备专职教学管理人员。专职教学管理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及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高级工职业资格,有2年以上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经历,具有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

(四)应配备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专职教师一般不少于教师总数的1/4,每个专业(按教学班)至少配备2名以上专业理论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其中理论教师应具有与其教学岗位相应的教师上岗资格条件,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应具备与其教学岗位相应的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中级以上相关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五)应有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场所和实验设施设备。有办公用房;理论课教学场所应达到300平米以上,无危房,有良好的照明、通风条件,桌椅、讲台和黑板设施齐全;有满足实习教学需要的操作场所,符合环保、劳保、安全、消防、卫生等有关规定及相关工种的安全规程。其中,租赁的场地和设备要有合法有效的租赁合同,租赁期不少于三年。实习、实验设施和设备、实习工位能基本满足教学和技能训练。

招收住宿学生,其食宿场所应符合环保、安全、消防、卫生等有关规定。

(六)应具有与专业设臵相对应的教学计划、大纲和教材。职业资格培训的教学计划、大纲和教材应符合国家职业标准。自编的教学计划、大纲和教材应经过审批机关审核备案。

(七)应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包括办学章程与发展规划、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财务及卫生安全管理、设备管理等项制度。

(八)应有稳定、可靠的经费来源。固定资产应达到20万元以上,注册资金10万元以上。

申请成立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应当向审批机关提供单位担保或者是一定数额的固定资产或资金担保,以备用于因培训机构责任造成培训对象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的赔偿及支付罚款、罚金。担保的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九)基本办学规模不低于200人。

第七条 申请正式设立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应向审批机关提交下列有关材料:

(一)申办报告。主要内容应当包括:举办者、培养目标、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形式、办学条件、内部管理体制、经费筹措与管理使用等筹备情况。

(二)办学章程及其它规章制度。办学章程应当规定下列主要事项:学校名称、地址,办学宗旨、规模、层次、形式等,学校资产的数额、来源、性质等,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决策机构的产生方法、人员构成、任期、议事规则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出资人是否要求取得合理回报,学校自行终止的事由,章程修改程序。

(三)举办者或决策机构组成人员名单、住址,拟任校长和主要管理人员以及拟聘教师、财会人员的资格证明文件。

(四)资产来源、资金数额及有效证明文件,并载明产权。属于捐赠性质的校产须提交捐赠协议,载明捐赠人的姓名、所捐资产的数额、用途和管理方法及相关有效证明文件。

第八条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名称应统一规范。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名称应当明确表示其所在区域、办学层次、类别,并符合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关于职业培训机构名称的有关规定,不得冠以“中华”、“中国”、“全国”等字样。

第三章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审批

第九条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实行行政许可制度。对批准设立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颁发《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并予以公告。

《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应放臵在培训机构办公场所显著之处。

第十条 以举办者按规定提交申报材料并填报《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审批表》之日起为受理日期。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举办者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进行核实评估,并填写《评估意见书》。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在三个月内依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及有关规定和评估小组提交的《评估意见书》,以书面形式给予答复。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批机关不予批准设立:

(一)举办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或者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转为民办学校的;

(二)向学生、学生家长筹集资金举办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或者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举办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

(三)不具备相应的办学条件、未达到相应的设臵标准的;

(四)章程不符合本条例规定要求,经告知仍不修改的;

(五)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决策机构的人员构成不符合法定要求,或者学校校长、教师、财会人员不具备法定资格,经告知仍不改正的。

(六)在申请设立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情形的。

第四章 教学活动与教师管理

第十二条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主要行政负责人全面负责各项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接受审批机关的管理和培训考核。

第十三条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必须接受审批机关的教学管理和指导,审批机关应当定期督导检查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履行职责情况。

(一)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学员学籍管理档案,学员报到时填写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学员入学注册登记表》,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参照技工学校学生注册办法办理学员入学注册手续。

(二)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应当按照招生简章或者与受教育者签订的协议,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开设相应课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学员培训期满,考试成绩合格,由所在培训机构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统一核发《湖北省职业培训结业证书》,并组织参加劳动保障部门统一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取得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第十四条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聘任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应当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第十五条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依法自主制定教师、职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分配制度和福利待遇,并予以保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教师、职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教职工在业务培训、职务聘任、职称和技能等级评定、教龄和工龄计算、表彰和奖励、社会活动等方面,依法享有公办教育机构教职工同等权利。

第五章 财务与收费管理

第十六条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对举办者投入的资产、受赠的资产以及办学积累享有法人财产权。存续期间,所有资产由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依法管理和使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

第十七条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可以根据核算的办学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确定收费的项目和标准,依法报审批机关、物价等部门备案。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应将报经价格主管部门和审批机关备案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在招生简章或者招生广告中公示。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收取的费用应当主要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和改善办学条件。

第十八条 出资人根据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章程的规定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可以在每个会计结束时,从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办学结余中按一定比例取得回报。出资人取得合理回报的决定必须报审批机关备案。

第十九条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资产的使用和财务管理,受审批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的监督。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应当在会计结束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委托会计师事务所依法进行审计,并报审批机关、物价行政部门备案。

第六章 变更与解散

第二十条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分立、合并,在进行财务清算后,由学校理事会或者董事会报审批机关批准。举办者的变更,须由举办者提出,在进行财务清算后,经学校理事会或者董事会同意,报审批机关核准。学校名称、层次、类别的变更,由学校理事会或者董事会报审批机关批准。

第二十一条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申请解散或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予以撤销:

(一)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校董事会或举办者自行要求解散的;

(二)一年之内不能面向社会正常开展培训活动的;

(三)与其他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合并的。

第二十二条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申请解散须报审批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核准,办理注销手续,交回办学许可证及有关印章。

第二十三条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解散需向审批机关提交以下材料:

(一)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行政负责人签署的机构解散申请报告;

(二)审计部门出具的财产审计报告;

(三)善后工作安排;

(四)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求提交的其他有关材料。

第二十四条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解散时,应当按规定妥善做好在校学生和教职工安臵及各项善后工作。

第二十五条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解散应依法进行财产清算。

第二十六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批准解散或撤销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应当予以公告。

第七章 年检和评估制度

第二十七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每年对已审批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进行一次检查登记(以下简称年检)。

第二十八条 年检的基本程序:

(一)每年年终至次年1月30日,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对全年工作进行总结后,持《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副本和工作总结、财务会计报表、教学方案、招生计划、学籍管理记录、招生简章和广告样本等资料到审批机关接受年检。

(二)审批机关审核上报材料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审查意见。对年检不合格的,提出整改意见,经整改合格后予以登记。

第二十九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定期进行质量评估。评估工作的基本程序:

(一)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检查自评。对照评估标准,确定等次;

(二)审批机关评估验收。审批机关组织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评估小组对培训机构进行评估验收。

(三)评估合格的,换发《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不合格的收回《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取消办学资格。

第三十条 检查评估的主要内容:

(一)遵守国家和省有关职业培训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情况;

(二)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及执行情况;

(三)办学场所及设备、设施的改善情况;

(四)培训教材的使用情况及教学质量;

(五)收费及财务管理;

(六)社会信誉及群众反映。

第八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一条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在职业培训活动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二条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审批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警告;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招生,吊销办学许可证;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一)提交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骗取办学许可证的;

(二)擅自分立、合并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

(三)擅自改变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名称、层次、类别和举办者的;

(四)伪造、变造、买卖、出租、出借办学许可证的;

(五)发布虚假招生简章或者广告的;

(六)非法颁发或者伪造学历证书、结业证书、培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

(七)超过备案项目和标准滥收费用谋取暴利的;

(八)学校财务、资产管理混乱,培训质量低下,造成恶劣影响的;

(九)侵犯教职员工和受教育者合法权益的。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吊销办学许可证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依法组织听证。

第三十三条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审批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警告。

(一)未及时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学员入学注册和结业手续的;

(二)未及时提供有效担保的;

(三)无故不参加年检登记或评估的。

第三十四条 对未经批准擅自举办的非法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应严厉打击、依法取缔,维护民办职业培训秩序。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以下证书和表格由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统一印制:

(一)《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申报表》;

(二)《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

(三)《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学员入学注册登记表》;

(四)《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办学招生广告备案表》;

(五)《湖北省职业培训结业证书》。

第三十六条 批准正式设立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应抄送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同时按规定办理有关登记手续。

民办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篇2

一、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存在营利性现象

根据我们对宜兴市部分民办养老院的调查, 有一家民办养老机构提供服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达88%, 有的只占总收入的10%以内, 有的甚至没有这部分收入来源。在大多数机构的资产变动额为负的情况下, 该家养老机构当年的净资产变动额为370000元。民办养老机构作为民间非营利组织, 是可以有盈利的部分, 但不能以营利为目标。虽然我们无从得知该机构是否以营利为目标, 但是放在大环境下, 该机构提供服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太高。

(二) 缺乏民间资金的投入

接受社会的捐赠和资助, 是民办养老机构筹集经费的重要方式, 也是社会财力和物力的一种再分配形式。在我们调查的10家宜兴市民办养老机构中, 仅有2家是有接受捐赠的收入来源, 其捐赠收入也仅分别占总收入的1%和11%。他们大部分的资金来源于提供服务收入和政府补助收入。

(三) 资产列支科目不一致

在民办养老机构这个行业中, 资产的使用支出核算不一致, 就会导致同行业间缺少可比性。根据我们调查, 有不少家机构“业务活动成本”一栏为0, 这是否意味着没有发生和业务相关的任何费用。我们也咨询了相关工作人员, 发现机构并不是没有业务活动支出, 而是不少会计人员将其与“管理费用”混淆。比如人员的工资福利费, 有的单位放在了“业务活动成本”明细中, 有的放在“管理费用”科目下, 虽然都是属于费用的支出, 但是其核算缺乏规范性。没有严格按照《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进行核算。

二、资产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机构非营利性不明确

民办养老机构的“非营利性”决定了机构目标的特殊性。民办养老机构日益发展为国家养老服务业中不可或缺的社会力量, 其运营的目标不是营利, 而是致力于公益事业。民办养老机构存在的目的, 是为了向公众提供服务, 并且为了成功的达到这个目的, 必须在财务上创造盈利, 否则就难以为继。换而言之, 创造财务上的利润其实是一种手段。其可以通过提供有偿服务来增加收入, 可以有盈利的部分, 但是盈利也只能继续用来发展公益事业。

(二) 政府缺乏有效监督

针对民办养老机构微利经营的现状, 政府也有相应的补助措施。政府对民办护理型的养老机构择优进行床位补助。补助标准为苏北地区0.5万元/床、苏中地区0.4万元/床、苏南地区0.3万元/床。根据有关工作人员表示, 由于政府的补助是根据养老机构的床位数确定的, 也就是说, 养老机构当年护理型床位越多, 其能够获得的补助也就越多。这也就使得一些机构有机可乘, 在当年增加床位, 而在政府结算之后撤销床位, 或者将床位提供给不需要护理的老人。而政府不能有效监督, 也就导致政府补助未尽其用。

(三) 财会人员素质不高

资产能否有效管理, 也取决于财务人员的预决算。但我们发现, 民办养老机构盈利甚微, 其业务活动也比较单一, 所以对聘请的财会人员要求也较低, 低学历、兼职的现象十分常见。由于财会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缺少对民办养老机构的相关制度政策的学习, 只是记死账, 不能向管理者提供有效的信息, 导致资产管理效率低下。

三、资产管理问题的建议

(一) 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政策的调节, 以房地产推进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 提高投资者的积极性。具体思路为:政府批给房地产开发商的土地, 其中一部分用于建设养老机构, 以此作为房地产投资商对社会的捐赠, 用于形成集养老和社区医疗为一体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政府可以将该部分公办公营、公办民营或直接出租给符合条件的组织或个人创办民办养老机构。[2]通过这种大力度的政府扶持, 使得民办养老机构的创办者可以无后顾之忧, 将更多的流动资金投入到民办养老服务业务中。

(二) 加强创办者投入的资产管理

民办养老机构作为一种社会力量参与我国的养老服务行业, 创办者投入的资产必须, 与其机构规模和业务量相适应, 资金数额也必须达到民办非企业单位所要求的最低限额。无论是资金投入还是固定资产投入, 都需要经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 以保证投入的资产与实际相符。民办养老机构是属于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一类, 其资产的管理与核算需要严格遵守《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保证资产核算的合法性、准确性、完整性和真实性。由于其“非营利”的特殊性, 创办者投入的资产都应归组织所有, 而不再属于个人。民办养老机构也应该切实加强资产的保全。

(三) 加强提供服务收入的管理

提供服务收入是指根据其章程等的规定向其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取得的收入, 比如医疗费收入、护工费等。对于养老机构提供服务收入这一块的不统一, 其相应的资产管理也就应当引起重视。有偿服务的收费标准必须经省级以上物价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准, 不得随意乱收费。收费票据作为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 其领购、使用、保管都应按民办非企业单位收费票据的规定管理。

(四) 拓宽筹资渠道

当下, 民办养老机构大多数会通过提供有偿服务来增加自己的收入, 但是社会捐赠这个渠道却越来越闭塞。人们愿意捐赠的原因, 很重要是因为他们确定自己的爱心会传递给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所以养老机构可以通过宣传沟通以及完善的资产披露机制, 与社会公众建立信任的桥梁, 在公众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 体现机构的非营利性。机构接受了社会的捐赠和资助, 就需要了解捐赠人和资助人发展某项公益事业的愿望和要求。捐赠人和资助人存在着捐赠和资助意愿的不同, 因此, 民办养老机构要按照捐赠者和资助者的意愿和业务范围将捐赠分门别类, 使捐赠资产的使用尽量契合捐助者的初衷, 提高捐赠和资助资产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2014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报告.

民办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篇3

【关键词】民办教育;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预算管理;信息系统

民办教育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领域最重要的制度创新。随着教育体制改革逐渐深入,政府管理权利下放,对民办教育的政策逐步放宽,使得很多民办教育机构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这种学校规模日益扩大,资源也日益增加的背景下,如何加强民办培训学校的财务管理,对学校财务管理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培养更多的社会人才,以满足社会对教育大众化的需求,已经成为各民办培训学校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财务管理在民办培训学校发展中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通过加强财务管理,有利于企业合理有效地利用资金,降低成本费用,并能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减少企业财物损失,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长远稳定的发展。

近几年,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发展迅速,随着政府对教育的扶持力度加大,越来越多的培训学校应运而生。由于这些培训学校大多是民办机构,很难得到来自政府的财政支持,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开办资金的投入和学生的学费,导致办学资金紧张,使得很多民办培训学校不得不通过融资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而融资的前提是投资方首先要了解企业的财务信息,这就需要学校向投资方提供准确、真实的信息。而这些信息需要通过会计核算与财务分析等一系列财务管理环节才能完成。

培训学校较之实体企业,基本没有应收账款,也不存在存货跌价的风险,通常都是先收取学费之后才提供教学服务,所以表面上看现金流比较充裕。但是由于学费都是以预收款的形式收取的,即先交费后上课会,导致学校形成较大金额的负债,所以收费管理、收入确认及后期对学员消费过程的管理等便成了民办培训学校普遍面临的重要问题。这些都离不开科学完善的财务管理。

二、民办培训学校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民办培训学校财务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各种民办培训机构发展旺盛,在整个社会教育资源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使用。但是这类机构在办学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不同于公办教育学校的问题,比如有些民办培训学校为了增加收入,会盲目进行扩张,在没有报批或备案的情况下增设教学点,致使投入资金大大增加,再加上生源、师资等问题,最终都会集中体现在财务管理方面,从而导致民办培训学校的财务管理比较混乱。

由于民办培训学校大都是民办机构,是由个人或合伙人创办成立的,其管理层(如校区校长)大部分是由基层销售人员发展而来,而这部分人普遍文化素质偏低,管理观念淡薄,几乎没有成本控制的概念。在校区管理过程中,只注重销售业绩,甚至为了冲剌业绩不计成本。忽略校区的成本费用控制,并且在对校区的日常财务管理中表现出很强的随意性。导致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管理制度缺失或缺乏执行力,将校区管理演变成一个大销售团队的管理。

2.民办培训学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不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大部分民办培训学校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财务操作与日常运营支出的标准均掌握在举办者手中。由于内部控制环境的不支持和财务管理制度的缺失,使会计监督形同虚设。有些培训学校由于规模小,通常不设置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和专业的财务人员,不执行岗位回避制度,学校的财务工作实际上处于无人监管的混乱状态。

民办培训学校目前财务管理的现状是仅仅停留在财务数据的核算层面,财务工作流程上侧重于事后监督,财务工作范畴仍然局限于记账、算账,对内、对外只能提供有关的历史数据。学校融资筹资能力、办学成本测算等财务信息没有相关资料可依,不利于管理层运用财务信息进行重大事项的决策。

民办学校的财务管理之所以如此薄弱, 最主要是因为财务内部控制环境不佳,缺乏必要的权利制衡, 如管理层意识不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家长制管理模式以及内部机构设置混乱、职责划分不清、信息沟通不畅等等。有些民办培训学校根本没有内部控制或内部控制范围不全面,内部控制的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虽然有内部控制制度,但也形同虚设,实际上并没有严格执行。

(2)预算管理体制不健全

预算是财务工作的指挥棒,民办培训学校的各项费用支出都应该参照预算来执行。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民办培训学校没有树立起科学的预算管理理念,重预算编制、轻预算执行,预算项目无法做到尽量细化,预算支出没有科学的定额和标准,所以预算经常会失控。在资金使用上,有些管理层未按预算安排使用资金,预算执行刚性不强。

同时,由于预算编制时间较短、透明度不高、部门沟通不畅等原因,可能会导致预算数据不准确,内容不全面,不能客观地反映学校财务收支全貌。有些培训学校管理层在预算资金的使用上表现得过于随意,预算变更频繁,甚至每个月都要进行预算更新,导致预算执行的刚性不强,失去了预算编制的真正意义,违背了预算编制的初衷。有些部门负责人缺乏大局观念,对于补助标准、提成方案等完全从本部门的情况考虑,不按要求使用预算资金。比如市场推广部门,利用学校领导普遍重视业绩的心理,随意提高市场销售人员的提成比例及各种补贴,增加市场推广费用的支出,经常出现超预算使用资金的情况,大大降低了市场推广的投入产出比。

(3)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有待更加完善

在当前环境下,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同时也给财务管理提出了挑战,以信息化带动财务管理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财务人员工作强度。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培训机构的财务管理基础相对薄弱,缺乏财务信息化管理的专业人才,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也差强人意。虽然有些学校已经实施了财务信息化管理,但财务信息的存储介质比较混乱,安全性也相对较差。

还有些培训学校的管理层安于现状,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也没有看到财务管理信息化给学校管理带来的便利与效率。

由于财务、业务数据的汇总核算、分析等工作量比较大,而财务信息化程度达不到要求,不能在短期内形成有效数据提供给管理层参考,致使管理层在制定决策时,得不到及时的数据信息支持,从而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营。

三、加强民办学校财务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1.建立财务内部控制环境,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对民办培训学校而言,内部控制环境主要包括管理层态度、组织架构和会计信息系统等。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态度是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键因素。管理层必须对此持肯定态度, 并且给予强有力的支持, 并把这种支持贯彻到整个经营过程中。通过明确学校内部的岗位职责权限,遵守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如出纳与会计必须分设,所有经济业务的审批与执行、执行与记录必须由不同人员担任等等。

应依法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及其他相应管理制度及流程。并通过这些制度、流程的实施,正确处理经营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学校经营活动可以有序进行。具体来说应建立财务收支审批制度、预算管理体系、财务核算管理体系等。

应加强财务收支环节的控制。通过建立收费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强对学费收入环节的控制,防止收费人员舞弊,确保学校的收入完整,降低学校财物损失。费用支付方面,必须在管理层按相应权限审批后才能支付。

加强会计核算和资金安全的监督及控制。加强对学员消费支出的核算,及时、准确地反映学员消费过程中费用支出的变动情况并进行分析,以降低课程交付成本,提高学校经营利润和运营效率。

完善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财务监督功能,找出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发现学校经营过程中的漏洞和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上报管理层,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与对策。

2.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加强预算管理效率

首先,应建立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由于预算涉及业务开展的全过程,并对业务收支各方面的目标都进行了明确规定。为了有效提高预算执行效果,必须对预算、执行、监督等各项流程进行完善,避免由于预算失误而造成的资金浪费。

其次,在预算管理过程中,要对学校日常运营所需的人工、设备以及市场推广费用等进行全面的预算管理。在管理过程中,按照项目进行申报,并由财务部门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判断后将其列入年度预算。并定期总结和分析各部门的费用使用情况,依据预算执行情况对部门负责人进行责任考核 。

再次,要把握好财务预算的执行和控制环节。严格依照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事后分析的原则进行预算管理。年度结束后及时对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出现偏离预算等问题的原因,并形成预算执行分析报告,提交管理层进行讨论并作为新年度的预算管理参考。

3.完善财务信息化管理,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财务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财务信息系统以会计为主,提供相关的财务信息;而管理信息系统则主要提供非财务信息,如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主要记录学生的缴费情况和课程学习进度。而教师管理系统则是对于教师课程交付管理、学员满意度等信息的记载,方便学校核算教师课时费,并根据学员满意度等信息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从而降低退费率,同时增加学员续费,形成二次销售的可能性。

管理层要重视和支持信息化管理的建设工作。管理层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提高管理效益和资金使用效率、降低经营管理风险。同时各部门之间要相互协调配合,完善监督,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按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和内部牵制原则,设立相互稽核、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的机制,保障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加强信息系统安全控制,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任何一个单位提高竞争力的关键。但是安全性对于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财务数据安全风险、道德风险等。所以必须建立科学严格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从组织架构设置到人员管理,从系统操作到文档管理,都要做到分工明确,权责清晰。同时应提高自身操作水平和运用技能,并在网络安全部门的协助下,运用防火墙、身份认证等网络安全技术,以防控网络病毒,确保财务信息安全。

综上所述,目前中国教育培训行业保持着迅猛的发展速度,是我国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但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而在这些问题中间,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急待解决。财务管理工作急待完善和健全,财务管理水平急待提高,以提高整体的经营水平,期待着我国民办培训学校的蓬勃崛起,成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进程中的一支生力军。

参考文献:

[1] 肖良材,曾玉华.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财务管理规律初探[C].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 第1期

[2] 丁宇.民营学校财务风险及其防范机制的研究[N].工业技术经济,2009年1月

[3] 吴立旭.加强教育机构财务管理的思考[N].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年第12卷第5期

民办培训学校管理制度 篇4

教师主要职责:

1、教师应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

2、教师应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教学风尚进行教学,要求教师要爱岗敬业,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关心爱护。做到言传身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3、教师应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要积极参加学校教研室组织的政治、业务学习和集体活动,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种教学文件,遵守教学纪律,做到治学严谨,教风端正。

4、教师应积极参加学校的教学基本建设工作,特别是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工作,并努力在本专业、本课程的研究或教学上有所创新。

云南省民办教育机构管理办法精讲 篇5

《云南省民办教育机构管理办法》于2011年6月13日云南省教育厅第8次厅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民办教育机构的管理,规范民办教育机构的办学行为,保障举办者和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民办教育机构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和《云南省教育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民办教育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民办教育机构,是指国家教育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学历、非学历)教育机构。

第三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依法认真履行民办教育机构的设置审批、管理和指导职责,坚持“谁审批、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积极支持民办教育事业,维护学校和广大师生的合法权益,保护办学者的积极性。

第二章

审批管理

第四条

各级各类公办学校在校外举办的各类非学历教育和培训,应当经学校同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到举办非学历教育和培训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申请办学许可,日常教学工作纳入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

第五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范围和条件负责对民办教育机构的审批、管理和指导工作。具体规定如下:

(一)本科学校(院)、特殊类高等专科学校(师范、医药)和成人高等学校由省教育行政部门初审,省人民政府审定后报教育部审批。

(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由省教育行政部门初审,报省人民政府审批,报教育部备案。

(三)中等专业学校(普通中专和成人中专)、自考助学机构、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以及冠名“云南”、“云南省”或“学院”的教育机构,由省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四)普通高级中学、职业高级中学,成人高中学校,冠名“××州、市”的其他教育机构,由州、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批,报省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五)初等教育及以下教育机构、各类非学历教育机构,由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批,报省、州(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六)申请设置多种办学层次的学校,按最先、最高层次审批权限审批。

(七)审批权限下放的,由被授权的教育行政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审批。

第六条

设立民办教育机构应当符合所在地教育发展的规划,布局合理。幼儿园在400米、中小学在800米范围内不重复审批设置。

民办教育机构的设置标准参照《云南省民办教育机构设置指导标准》(以下简称“设置标准”)执行。

第七条

申请举办民办教育机构的社会组织应当具有法人资格。申请举办民办教育机构的公民个人应当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八条

达到设置标准要求的民办教育机构,举办者可以直接申请正式设立。未达到设置标准要求的,可以申请筹设。筹建期一般不得超过3年,超过3年的,举办者应当重新申报,不申报者,自动终止。

申请筹设、设置民办教育机构,申办者应当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报送以下材料:

(一)申办报告和申请表(一式三份)。申办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举办者、可行性分析、培养目标、办学内容、办学层次和规模、办学形式、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内部管理体制、经费来源与管理使用和发展规划等。

(二)举办者的基本情况资料及有效证明文件。单位申办应当提供单位法人资格证明及复印件。公民个人申办应当提供申请人户籍证明、身份证及复印件,以及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证明。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在职人员申请办学,需提供单位证明。

(三)拟办民办教育机构的章程。办学章程内容应当包括学校名称、注册地址、办学地址、学校法人代表;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办学层次、组织机构、办学规模、办学形式、办学条件、管理制度、招生对象与规模;学校资产数额、来源和性质,股东股份比例及收益分配;董事会(理事会)的产生方式、人员构成、任职期限和议事规则;章程修改、学校终止处理等。

(四)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

(五)拟任校长和聘任教师的身份证、学历证书、职业技术等级或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及复印件,以及从事教育工作经验的证明。拟聘财会人员的身份证、会计资格证书及复印件。

(六)合法使用有关办公、教学和实训场地的证明以及校舍安全、消防、卫生合格证明,其中自有场地的应出具场地产权证明,租赁或者借用场地的应当出具所有人产权证,营业执照和租赁合同等有效文件。

(七)拟办民办教育机构的资产及经费来源的证明文件。其中资产证明应当提交符合法定要求的验资报告。属捐赠性质的校产应当提交捐赠协议,载明捐赠人的姓名、所捐资产的数额、用途和管理方法及相关的有效证明文件。

(八)联合举办的,应当提交经公证的联合办学合同或者协议。

(九)其他有关材料。

第九条 申办单位或者公民应当向教育行政部门报送申办报告,填写申请登记表。教育行政部门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审核,并在7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受理决定。

第十条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申请受理后及时召开民办教育机构设置专家委员会会议或者委托教育评估机构,对申办者的申办材料进行审核,对办学条件进行实地考察和评估,提出设置评估意见。学历教育60日内、非学历教育20日内以书面形式做出是否同意或者上报的决定,并送达申请人。

同意设立或者筹设的民办教育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向社会公示,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或者筹设申请书;对不同意设立的,应当说明理由。

民办教育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买卖、变造、出租、出借办学许可证。

第十一条

民办教育机构名称应当规范,并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第十二条

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的民办教育机构应当依法进行登记,到相关部门办理《法人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基本银行账号、刻制印章。印章样式和银行账号应当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

民办教育机构应当在审批教育行政部门所辖行政区域内办学,严禁民办学校擅自开设教学班(点)。事业发展需要设立教学班(点)的,应当到原审批教育行政部门和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办理备案手续。跨行政区域设立教学班(点)的,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到所在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备案程序如下:

(一)民办教育机构向原审批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增设教学点的管理方案;

(二)原审批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者委托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对教学班(点)进行检查,对符合办学条件的教学班(点)予以备案;

(三)增设后的教学班(点)应当接受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和管理。

第十四条 3家以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民办教育机构,经所属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组建教育集团或者教育联合体。

第三章 办学管理

第十五条

民办教育机构应当依法实行董事会或者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董事会或者理事会成员应当符合法定要求。民办教育机构应当根据《董事会章程》或者《学校章程》进行管理。

第十六条

民办教育机构的校长或者负责人应符合相应的任职条件,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者经过岗前培训,持证上岗,并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

民办学历教育机构、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可以根据教育培训需要,聘请技师、高级技师及具有特殊技能的人员任教。

民办教育机构应当与教师签订劳动合同,建立教师业务考核档案,定期对教师进行业务考核。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支持并定期组织民办教育机构的举办者、校长、教师开展岗位、业务培训、职称评定及各类教研、进修活动,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第十八条 民办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或者经批准的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不得随意减少课程和课时。确需修改教学计划的,应当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九条

民办教育机构应当按照批准的层次、专业、范围进行招生,招生简章和广告应当真实、准确。招生简章应当载明民办教育机构的名称、办学许可证编号、专业或者培训项目、办学地址、修学年限、收费标准、证书发放等事项。

民办教育机构的招生简章和广告应当在发布前向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备案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办学许可证副本或者批准办学文件的复印件;

(二)《办学招生广告备案表》;

(三)广告样稿;

(四)物价部门核准的收费许可材料;

(五)省外办学机构应当出具原审批教育行政部门同意跨地区招生的书面证明材料复印件。

民办教育机构发布的招生简章和广告应当与备案的材料一致,未经备案发布或发布虚假招生简章和广告的,由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理。举办者未能履行招生简章和广告的有关承诺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第二十条 民办教育机构在招生时,应当按照价格主管部门核准或者备案的内容向社会公布收费项目、收费标准。

民办教育机构收取费用后,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出具收费票据。

第二十一条

民办教育机构的资产应当与举办者的资产相分离,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资金和财产管理制度。民办教育机构应当在每个会计结束时制作财务会计报告。教育行政部门可委托会计师事务所依法进行审计,并公布审计结果。民办教育机构有虚假出资、抽逃办学资金、财务管理混乱的,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审计结果依法处理。

第四章

年检评估

第二十二条

教育行政部门对批准设立的民办教育机构进行年检。

第二十三条

年检按照“谁审批、谁年检”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进行,管理权限下放的,由实施管理的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年检。

第二十四条

年检标准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执行。

第二十五条

年检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学校自查。民办教育机构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年检标准和要求,逐项自查自评,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发展目标,撰写自查报告,于每年3月1日前将上一的自查报告报教育行政部门或者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质量评估认证机构。

(二)教育行政部门或者质量评估认证机构根据相关标准和程序,组成年检评估工作组,于每年4月30日前,组织完成对上一的检查评估工作。

(三)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检查评估情况,做出年检评估结论,发布年检评估通报,并在办学许可证副本上加盖年检结论印章。各州(市)、县(市、区)的年检评估汇总情况及总结于每年的4月30日前,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第二十六条 民办教育机构年检评估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民办教育机构年检登记表;

(二)自查报告;

(三)教育行政部门或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的教育质量认证评估机构的评估报告;

(四)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财务审计报告;

(五)办学许可证正、副本;

(六)其他材料。

第二十七条 年检结果运用:

(一)年检评估结论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

(二)对基本合格的民办教育机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整改,并限制招生。

(三)对不合格的民办教育机构,暂停当年招生并进行整改,次年仍不合格的,教育行政部门在进行财务清算后,依法予以处理。

(四)年检评估结果作为政府奖励和资金扶持、增加招生计划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二十八条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建立民办教育机构的评估认证制度,组织或委托教育中介机构对民办学校进行质量评估认证。

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民办教育质量评估、认证和评比的各类机构,应当依法按程序到相应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备案。民办学校参加未经本省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的机构组织的质量评比认证结果,教育行政部门不予认可。

第五章 变更管理

第二十九条 民办教育机构在原审批教育行政部门所辖行政区域内变更办学地点的,应当向原审批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原审批教育行政部门核准后方可在变更后的办学地开展办学活动。民办教育机构跨原审批教育行政部门所辖行政区域变更办学地点的,按审批权限申请变更。

第三十条 民办学历教育机构办学层次、类型等发生变更的,应当参照本办法第二章相应的规定办理。非学历教育机构培训项目变更的,需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三十一条

民办教育机构拟变更名称、举办者、法定代表人、校长或者发生分立、开办资金、业务范围、合并等情况的,应当报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和备案,并根据变更要求提供下列材料:

(一)变更事项申请报告;

(二)新老董事会(理事会)成员签字的变更决议;

(三)《财务审计报告》或者《资产清算报告》;

(四)在校学生安置方案;

(五)拟任举办者(法人、校长)资格证明文件;

(六)原举办者(法人)与拟任举办者(法人)变更协议书;

(七)拟任举办者(法人)出资方式、数额及验资报告;

(八)修改后的学校章程、拟成立新的学校理事会或者其他决策机构组成人员名单、简历及相关证明文件(包括决策机构聘书、身份证、学历证书、职称证书);

(九)办学许可证正、副本。

变更举办者、法定代表人或者发生分离、合并,应当提供以上九项材料;变更校长应当提供第(一)、(二)、(五)、(九)项材料;变更名称、业务范围应当提供第(一)、(八)、(九)项材料;变更开办资金应当提供第(一)、(二)、(七)、(八)、(九)项材料。第三十二条 民办学校的变更事项经教育行政部门核准后,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到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第六章 办学终止与机构注销

第三十三条

民办教育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终止办学:

(一)根据《学校章程》或者举办者的股份协议规定应予终止,并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

(二)被吊销办学许可证的;

(三)资不抵债无法继续办学的。

第三十四条

学生安置与资产处理:

(一)民办教育机构终止时,应当妥善安置在校学生,依法进行财务审计和清算。

(二)民办教育机构清算后的财产按下列顺序偿付: 1.退还学生的学杂费及其他费用;

2.支付教职工的工资及应缴纳的社会保障费用; 3.偿还有关债务。

民办教育机构偿付上述费用后的剩余财产,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三)终止办学的民办教育机构,由教育行政部门收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和销毁印章。同时将处理结果报送相关部门备案,并向社会公告。

第三十五条

终止办学的民办教育机构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应当自收到审批机关准予终止办学的批准决定书后的15个工作日内,向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

第七章

其他

第三十六条

民办教育机构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依照相关规定由相关的部门予以处罚。违反本办法的,由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相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云南省社会力量办学审批和管理暂行规定》(云教职[2001]9号)同时废止。

附件:

1.云南省民办学前教育机构设置指导标准 2.云南省民办普通中小学校设置指导标准 3.云南省民办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指导标准 4.云南省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设置指导标准

附件1 云南省民办学前教育机构设置指导标准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包括托儿所、亲子园、幼儿园)的管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其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和《幼儿园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

本标准所称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指符合法定条件的单位或者公民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面向社会招收6岁以下婴幼儿,对其进行保育和教育活动的教育机构。第三条 设置学前教育机构应当符合所在地教育发展的规划,布局合理,避免重复设置。严禁在污染区和危险区内设置学前教育机构。

第四条

设置学前教育机构应当配备负责人(园长),负责人(园长)任职条件应当具有中专及其以上学历,并持有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任职资格证书或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年龄不超过70岁。负责人(园长)任职、变更应当报审批机关核准。

第五条

教师队伍与办学规模相适应,按照省定生师比配置教师,教师应具有中专及其以上学历,身体健康,并具有教师资格证书。0~3岁托儿所、亲子教育机构的教师除具备上述条件外,还应具有育婴师职业资格证书。第六条

配备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专职或者兼职医务人员。医师应当具有医学院校本科及以上学历,医士和护士应当具有中等卫生学校学历,取得卫生行政部门的资格认可。

第七条

学前教育机构应当具有与保育、教育要求相适应,符合国家的卫生标准和安全标准的,相对独立的园舍和设施。产权证(租赁合同)、食品卫生许可证、消防验收合格证等证照齐全。租赁场地办学的,需出具有效期在2个办学周期(6年)以上的租赁合同。

第八条

幼儿园应达3个班以上的办园规模,并按幼儿年龄段合理分班。班额符合国家规定。

第九条

学前教育机构人均活动室面积不少于2.5平方米(幼儿园户外活动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寄宿制学前教育机构建筑面积应不少于1000平方米。

第十条

学前教育机构应当根据需要设保卫室、活动室、寝室、盥洗室、单独儿童厕所、保健室、隔离室、办公用房和厨房等设施,并符合安全、卫生要求。供餐的学前教育机构,厨房应符合卫生标准。寄宿制学前教育机构还应设浴室、洗衣间和教职工值班室等。

第十一条 配备适合学前年龄特点的桌椅,并应符合国家质检总局2002年颁布的《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标准》的要求。

配备必要的教具、玩具、图书、乐器、体育器材,并符合原国家教委1992年颁布的《幼儿园玩教具配备目录》的安全、卫生要求。幼儿读物人均5册以上,并适时更换。有满足需要的保健医疗卫生器械。

第十二条

学前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等相关规定和要求开展保教活动。第十三条 有稳定的办园经费来源。城镇学前教育机构应当有不低于50万元的注册资金,农村山区乡镇应当有不低于20万元的注册资金。

附件2 云南省民办普通中小学校设置指导标准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民办普通中小学的审批管理,保证民办普通中小学校的教育质量,促进其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

本标准所称民办普通中小学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公民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小学、初级中学、普通高中。

第三条

设置民办普通中小学,应当配备校长,校长的任职条件是:具有5年以上教育工作经历,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和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任职资格证书或者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年龄不超过70周岁。民办普通小学的校长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民办普通初中、高中的校长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校长任职应当经审批机关核准。第四条

民办普通中小学应当依法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和教职工聘用制度。建立与其办学层次、开设课程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民办学校聘任的专任教师不得低于教师总数的70%。教师和工作人员的配备数量,参照公办中小学的标准执行。

第五条 设置民办普通中小学应当有稳定的经费来源。民办普通中小学校的开办注册资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不少100万元,普通高中学校不少于200万元。

第六条

设置民办普通小学应达到6个班,270人以上办学规模。设置民办普通中学应达到3个班,150人以上办学规模。

第七条

民办普通中小学应当有独立、固定的、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办学场地和校舍。寄宿制学校应当有符合规定标准的集体宿舍及食堂等。

小学生均占地面积8平方米以上,生均建筑面积3平方米以上,生均绿化面积0.4平方米以上。

初中生均占地面积10平方米以上,生均建筑面积4平方米以上,生均绿化面积0.4平方米以上。

高中生均占地面积12平方米以上,生均建筑面积5平方米以上,生均绿化面积0.5平方米以上。

新审批学校各类用房标准和建设用地、生均用地、运动场地、绿化用地等标准应在5年内基本达到《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和《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的有关规定。

新建校舍应经验收合格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后方可投入使用;租赁场地办学的,需出具有效期在2个办学周期(小学12年、中学6年)以上的租赁合同。

第八条

民办普通中小学的教学和教学辅助用房以及行政用房应当按办学层次基本配套。学校应当按照办学层次分别配备有理科实验室、科学(小学自然)实验室、仪器保管室、图书阅览室、音乐教室、美术活动室、体育器械室、劳技室、计算机室、卫生室、保卫室。

第九条

民办普通中小学应当有满足学生体育课教学的体育活动场地。

第十条

民办普通中小学应当配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

附件3 云南省民办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指导标准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的管理,促进学校建设,保证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和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

申请举办中等职业学校的组织应当具有法人资格,申请举办中等职业学校的公民,应当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三条

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应当有学校章程和必须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等工作机构,依法办学。

第四条

设置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应当配备熟悉职业教育的专职领导班子。校长应当具有任职资格证书或者岗位培训合格证书,从事3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的经历,年龄应不超过70岁,能坚持在校日常工作。校长及教学副校长应当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其他校级领导应当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校长变更应当报经审批机关核准。

第五条

设置民办中等职业学校,须有与学校办学规模相适应、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师生比达到1:20,专业课教师数应不低于本校专任教师数的50%。每个专业至少应配备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2人。双师型教师比例应不少于30%。专任教师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取得教师资格证书。

第六条

设置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的基本条件,参照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执行。

第七条

在本省边远贫困地区设置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规模和相应办学条件可适当放宽,但办学规模不得低于600人,专任教师不得少于30人,校园占地面积不得少于20000平方米,学校建筑规划面积不得少于12000平方米,适用印刷图书生均不得少于20册,报刊种类在50种以上。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不得少于2000元。

第八条

申请设置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基本条件尚未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但高于第七条标准要求的教育机构,可申办中职班,符合国家规定条件后,再申请设置民办中等职业学校。

第九条

设置民办中等职业学校所需基本建设投资和正常教学等各项工作所需的经费,须有稳定、可靠的来源和切实的保证。注册资金不少于500万元。

第十条

申请经评估暂不具备设置标准的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可有1~3年筹建期。在筹建期间,不得招生。第十一条 本标准为设置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的最低标准,经批准设置的中等职业学校5年内应基本达到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

附件4 云南省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设置指导标准

第一条 为了规范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的设置审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机构以外的符合法定条件的社会组织或者公民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继续教育、教育类培训、教育中介服务等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的审批设置。

第三条

设置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应当配备专职校长(负责人),校长(负责人)应具有5年以上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经历,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身体健康,能坚持在校正常工作,年龄一般不超过70岁。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的校长(负责人)应当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校长(负责人)任职应报经审批机关核准。

第四条

设置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应当至少配备1名专职副校长,协助校长工作。其中,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负责教学的副校长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5年以上教育工作经历,熟悉教学管理工作。第五条

设置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应当有专兼职结合、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教师人数应当与学校的专业设置、在校学生人数相适应。建校初期,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和教师资格的专任教师省级审批的应当不少于20人,州(市)级审批的应当不少于15人,县级审批的应当不少于10人。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教师人数应当不少于本校专任教师总数的15%。

第六条

设置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应当有专职行政、财务、教务、学生管理人员,其中财务管理人员应具有会计岗位资格证书。

第七条

设置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应当有一定的招生规模。

省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民办教育机构首次招生专业应在3个以上,2年后在校生规模应不少于500人。建校3年后,招生专业应不少于5个,在校生规模应不少于800人。州(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首次招生专业应在2个以上,2年后在校生规模应不少于300人。建校3年后,招生专业应不少于3个,在校生规模应不少于500人。

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首次招生专业应在1个以上,2年后在校生规模应不少于200人。建校3年后,招生专业应不少于2个,在校生规模应不少于300人。

第八条 设置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应当具有与学校专业设置、学生规模相适应的、固定的、独立的校园和校舍。

省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教室、图书室、学校行政用房及其他用房总使用面积不低于2000平方米,教育中介机构办公用房不得少于300平方米。州(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教室、图书室、学校行政用房及其它用房总使用面积不低于500平方米,教育中介机构办公用房不得少于200平方米。

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教室、图书室、学校行政用房及其它用房总使用面积不低于250平方米,教育中介机构办公用房不得少于100平方米。

租赁的校园和校舍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租用的校园和校舍必须配套,并办理具有法律效力的租用协议,能保证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运动以及实验、实训等各方面的需要,其面积不得低于上述标准要求;

(二)租用期限不得少于5年;

(三)租赁校舍要符合国家有关校舍安全、卫生、消防等相关规定。

第九条

设置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应当配备与学校专业设置相适应的必要的教学、实验、实训场所,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

第十条

民办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篇6

武教发[2008]31号

各区教育局: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我市中等及以下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规定,现将《武汉市中等及以下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设置和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给我局发展规划处。

武汉市中等及以下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设置和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行为和教育审批机关的管理行为,维护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市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中等及以下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以下简称教育培训机构),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在我市面向社会举办的中等及以下不具备颁发学历证书资格且由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审批和管理的培训机构。

第三条 设置教育培训机构应适应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布局状况和实际需求。

第四条 教育培训机构应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循教育规律,不得开展军事、警察、宗教、政治培训,不得从事迷信、赌博等宣传及培训活动。

第五条 各区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依法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教育培训机构。

第二章 设置与审批

第六条 举办教育培训机构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申请举办教育培训机构的单位(社会组织)应当具有法人资格,无不良诚信记录;申请举办教育培训机构的个人,应当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无违法犯罪记录,热心教育事业。在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申请办学。

(二)设立理事会、董事会或其他形式的决策机构(组成人数应为不少于5人的单数),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董事或者理事应当具有5年以上的教育教学经验。

(三)拟任教育培训机构的负责人(校长或主任,下同)应当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有5年以上的教龄或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5年以上,具有与所办教育培训机构的类型相应的学识水平、专业技术职务和教育教学能力与管理能力,年龄不超过70周岁,身体健康,能专职主持日常工作。个人不得同时兼任两个及以上教育培训机构负责人。

(四)具有稳定的办学经费来源,一般教育培训机构的开办资金不少于50万元,高考复读学校的开办资金不少于150万元。

(五)具有能够满足教学需要的相对稳定、集中的办学场地和教学用房,校舍建筑面积不低于500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面积不少于80%。房屋土地证、房产证两证齐全,产权清楚,租用期或使用期限不低于3年,适合办学,无安全隐患。不得使用简易建筑、居民住宅、危房、地下室和其他不适于教育培训活动的房屋作为校舍。

除艺术类教育培训机构外,其他针对中小学生的教育培训机构不得租用公办学校作为办学场地。

(六)具有能够满足办学规模和培训内容需要的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等。

(七)具有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专职、兼职教职工队伍。专职教师最低不少于3人,且不得少于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所聘教师与所设专业相适应,具备国家规定的任教资格。不能聘任我市公办中小学、职业学校的在职教职工,聘任其他单位在职人员的,须经所在单位书面同意。聘请外籍教师应具备有关部门的准入和资格认定手续证件。有2名以上专职行政管理人员。有2名以上具有从业资格证的财务人员。

第七条 申请举办教育培训机构,由申办者向拟设地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由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第八条 申请举办教育培训机构应提交的材料包括:申办报告,举办者的资格证明文件,办学场地证明,资产来源、资金数额及有效证明文件(载明产权),章程,决策机构首届会议决议,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理事会(董事会)成员的基本信息,教职工的基本信息,教学计划,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清单等。联合出资举办教育培训机构的应提交经过公证的联合办学协议,并写明出资数额、方式和各自权利、义务、争议调解解决方式等。

本条所涉及的各类证照、文件,均应提供原件和复印件。对不宜留作档案的原件,可在审批机关核对后予以退还。所有复印件均应由原件所有者签字或盖章,并注明用途。

第九条 对申请筹设教育培训机构的,由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自申请受理之日起(以提交材料齐备之日为受理日期,下同)30个工作日内给予是否同意的答复,同意筹设的下发筹设批准书。筹设期不得超过3年,超过3年的,举办者须重新申报。筹设期间不得招生。

第十条 对申请正式设立教育培训机构、申报材料齐全的,可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考察和集中评议,区教育行政部门自受理之日起3个月内以书面形式作出是否同意决定。对考察达不到设立标准的不予设立,并说明理由;对具备办学条件、达到设立标准的,由审批机关颁发《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并报市教育局备案。

第十一条 教育培训机构只能有一个名称,并应符合国家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名称由所在行政区划名、特色字号、培训范围、机构组织形式等基本信息组成。

对于办学规模大、开办资金在500万元以上教育培训机构,可以向市教育局申请直接冠名“武汉市”。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十二条 各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教育培训机构纳入常规管理,实行日常监督和年检相结合的制度。各区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有关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教育培训机构进行检查、督导、评估,加强对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监督。每年十二月至次年二月为年检时间,对当年年检不合格或连续两年基本合格的,由审批机关收回办学许可证。未按要求参加年检的视同不合格处理。年检结论应在办学许可证上予以记录,并向社会公告。

第十三条 教育培训机构应按照审批机关核准的章程,建立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内部管理,确保教育教学质量,按照批准的培训范围依法开展活动。

第十四条 教育培训机构领取《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后,需到有关部门办理并取得法人登记证、机构代码证、收费许可证、税务登记证,开设银行账号。刻制印章的式样、开户银行及账号应报审批机关备案。

第十五条 教育培训机构必须亮证办学,应在招生办学的显著位置展示办学许可证。办学许可证遗失,举办者应通过媒体进行公告声明,公告期(不少于1个月)满后持媒体公告件向审批机关申请补办。公告和补办期间不得招生。

第十六条 教育培训机构的招生、宣传行为须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招生简章和广告内容要真实,并报区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凡教育培训机构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发布或自主散发的招生简章、广告、宣传材料等都属于备案范围。

第十七条 教育培训机构可以面向全市招生,但不得设立分支机构,且不得在审批机关批准的区域以外增设教学地点。在审批机关批准的区域内增设教学地点的,应当报审批机关备案。

第十八条 教育培训机构设置审批机关应当严格审定教育培训机构的招生资格,定期向社会公布具有招生资格的教育培训机构名单、办学情况、变更情况以及其他有关信息。

第十九条 教育培训机构的收费项目和标准由教育培训机构制定,报物价部门备案,并予以公示。第二十条 经过审批、登记的教育培训机构享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存续期间所有资产由教育培训机构依法管理和使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不得有抽逃资金等违法行为。

第二十一条 教育培训机构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在每个会计结束时制作财务会计报告,委托会计师事务所依法进行审计,公布审计结果,并将审计报告报区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 教育培训机构必须按提留发展基金。提留办法、标准和用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三条 教育培训机构应建立风险保证金制度,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十四条 教育培训机构应当建立学生注册登记制度和学生学业成绩档案。

第二十五条 教育培训机构负责人须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落实安全防范措施,杜绝各类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第二十六条 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与税务、物价、公安、消防、工商、劳动保障等部门的协作,配合有关部门依法开展管理工作。对社会组织和个人擅自举办的教育培训机构,区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配合区人民政府有关执法部门予以取缔。

第二十七条 教育培训机构如需分立、合并,变更举办者、名称、性质、类别、层次、校址、负责人等应报区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或核准。教育培训机构修改章程、变更理事会(董事会)或其他形式决策机构人员,应报审批机关备案。其中,教育培训机构分立、合并、变更举办者,应当进行财产清查和财务结算,并妥善安置原在校学生。教育培训机构因故无法开展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的,举办者或理事会(董事会)根据章程规定要求停办的,应当依法进行财产审计和清算,在妥善安置在校学生后,审批机关可同意解散或停办。教育培训机构终止时,应由审批机关收回办学许可证和销毁印章,并办理注销登记。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原《武汉市民办非学历高中阶段及以下教育机构设置审批标准(试行)》同时废止。

民办养老机构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篇7

一、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存在的困境

1、融资约束

一是前期投入面临融资困难。融资难是民办养老机构面临的普遍性问题, 加大了机构的运营成本和开办风险。养老机构的投资一般先期投入较多, 利润较低, 周期较长。民办养老机构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 虽然可以享受土地划拨、资金补助等优惠政策, 却不能分红, 资产也不能抽回, 土地、房产不能用来抵押贷款。商业银行一般不愿意提供贷款, 启动资金只能通过自有资金或者民间借贷方式筹措, 很多民办机构由于后续资金跟不上而面临生存危机。二是运营期间入不敷出。目前我国民办养老机构运营期间主要收入来源为入住老人的费用及政府相关补贴, 以杭州为例, 民办养老机构的老人一个月花费在2000-3000元左右。按浙江省政府的扶持政策, 新建民办机构每床位给予6000元的一次性补助, 加上当地政府的补助, 宁波最高为2万元/张, 杭州为1.8万元/张, 而每张床位的建设成本在20万—25万, 这依然是杯水车薪, 这两项收入难以维持民办养老机构正常运营。经营者受资金困扰, 无力添置与维修设施和设备, 降低了吸引力与竞争力, 难以良性循环。

2、政策偏差

民办养老机构作为新兴的非营利组织, 是在我国养老体制尚不健全的大背景下产生的, 政策环境并不成熟, 产业发展所必备的要素还需培育和完善。尽管政府有不少宏观政策鼓励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 优惠政策在很多地方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民办养老机构得到的实惠有限。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19号文件《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出台了社会力量举办社会福利机构在税收、土地、水费、电费等方面的具体规定。我们在对杭州市民办养老机构的调查中发现, 2014年以前, 除免税优惠外, 其余几乎没有。我国对营利性民办养老机构和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机构采用不同的政策, 尤其在税收政策方面, 对前者虽然减免了营业税, 但土地税、房产税、企业所得税等并未减免。民办养老机构成立之初就在盈利和公益之间徘徊, 合理回报与资本增值的诉求难以满足, 产权制度的模糊导致其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

3、功能不全

目前, 绝大部分民办养老机构的服务内容主要是日常护理、家庭服务, 医疗保健、精神慰藉较少涉及, 针对失能老人的医疗护理型养老机构更少, 总体上民办养老机构的服务功能不全。一是服务项目单一, 只能满足低端需求。许多养老服务机构仅限于吃、住等基本生活服务, 缺乏特色和个性化的服务, 而对有些老人的心理和精神需求难以满足。二是以老人为本观念不强。一些养老机构服务硬件设施和服务不能以老人为本, 而是以方便机构管理为目标, 管理多于服务。三是专业化、规范化程度低。如护理员与老人配备比例不匹配, 难以保证服务的科学性和稳定性。

4、专业人员短缺

通过调研发现, 目前民营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大都是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下岗职工, 几乎所有的民办养老机构护理人员都存在年龄偏大、专业知识不足、护理技能不过硬、工作满意度不高的问题。由于工资低、工作又累又脏、劳动强度大, 队伍不稳定, 人员流动太大。她们为老人提供的服务也仅限于低附加值的工作, 老人的心理慰藉难以承担, 整体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难以满足老人们的特殊要求。

二、对策建议

1、落实扶持政策, 加大扶持力度

在融资支持方面, 应鼓励商业银行开展产品创新, 对民办养老机构提供低息贷款, 政府对贷款的民办养老机构实行贴息政策, 同时针对民办养老机构的贷款建立信用担保制度或贷款保证保险制度, 以分散贷款风险。完善针对营利性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税收优惠政策, 创办后在一定年限内予以税收减免;为养老产业提供信贷支持的金融机构可一并纳入税收优惠范围等。

在土地支持方面, 可以采用公建民营方式, 由政府负责建设养老机构的基础设施, 或将废弃的学校、废旧的工业厂房、闲置的政府办公楼等进行改造, 由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 交由民营企业运营, 以此缓解用地难题。为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应该成为对地方政府考核的指标之一。建议在建设用地指标审批时, 必须保证一定比例的养老服务设施用地, 将养老用地供应比例纳入用地总体规划, 条件成熟时可以设立养老产业专项用地类别, 对养老用地供应方式和产权持有方式进行创新, 在农村可以开展宅基地换养老模式。

在此基础上, 各级政府要落实其他扶持政策, 各地出台的政策很多, 但是落到实处的少。要加大对民办养老机构的补贴支持力度, 如营运费用补贴、新增床位补贴、意外伤害投保补贴、专业人才培训费补贴等要落到实处, 以推动社会投资, 提高供给能力。由于各地财政状况不同, 区域差异明显, 相关补贴费用建议由省级财政统筹安排。在税收、水电、煤气、数字电视、电信业务收费标准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做到明确化、机制化, 并加大督察力度, 确保有关优惠政策能得到落实。为提高让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热情, 要使他们也能享受这一领域的投资回报。

2、转变政府职能, 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

现代社会存在的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契约失灵、志愿失灵等现象影响了社会各组成部分机制的运行, 使市场、政府和社会民间组织这三种制度通过互补实现整合具有了可能性。政府购买民办养老机构服务就是政府和民间组织为实现共同目标而相互协作提供养老服务的过程。这就要求政府转变观念, 积极培育民间组织, 加大初期的财政投入, 以保证民办养老服务业的顺利发展并使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合作实现良性循环。我国公办养老机构长期以来承担着机构养老的主要任务, 履行着福利养老功能, 起到了特定的历史作用, 但难以适应随着环境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公办养老机构覆盖的对象有特定性, 主要为“三无”老人、低收入的失能和半失能老人, 切实承担着政府的最基本责任, 为民办养老机构发展提供了空间。因此,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可以推进公办养老机构转制, 降低运营成本, 营造与民办养老机构均等的市场环境, 体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乃至决定性作用。

3、转变思想观念, 促进产业化快速发展

正确处理政府责任和市场发展的关系, 加大培育养老产业的力度, 促进养老市场的繁荣, 以养老产业发展推动养老事业发展, 实现养老服务事业和养老服务产业的协调发展。以前, 国家把养老服务视为事业, 但养老服务是事业也是产业, 可以说是潜力很大的产业。一是可以拉动投资。大型养老机构, 像大型保险公司和知名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的养老机构, 投资额达数亿元甚至几十亿元, 对相关投资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二是促进消费。数量庞大的老年人口以及由此形成的老年服务的需求, 标志着我国养老服务产业正逐步迈入历史机遇期, 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护理服务、老年产品用品的开发等行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对扩大我国内需、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具有重要意义。三是促进就业。养老产业尤其是养老服务业, 可以容纳大量的就业者。养老产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养老产业在提高社会整体就业水平方面的作用巨大。此外养老产业还能带动商业、娱乐、旅游、理财、保险等方面的就业。

4、加强法律规制建设, 强化行业监管

目前, 我国多数民办养老机构采用的是家庭式的管理方式与粗放的服务模式, 管理与服务的层次低。根据《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和《养老机构管理办法》, 应强化准入、运营、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的监管, 启动第三方评估机制, 构建以老人和社会满意度为评价指标的养老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一是要加强对法律执行的监督, 严格执法标准, 依法追究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的责任。目前, 一些民办养老机构人员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 入院合同不规范, 矛盾纠纷时有出现。因此, 应逐步建立完善的老年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的组织网络, 设立法律服务点和老年人维权岗位, 保证老年人能够就地、就近、及时地享有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二是要加强民办养老机构行业协会的建设, 制定行业规制, 规范行业行为, 强化行业监督, 维护行业利益。行业协会要在技术水平、服务标准、收费标准等方面组织第三方评估, 促进行业自律, 引导行业发展。

5、加强队伍建设, 提供人才保障

在人才建设方面, 一是加快人才培养。建立各级培训体系, 将民办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培训纳入农民工、家政服务业人员和城市再就业人员培训范畴。相关部门要出台政策支持和鼓励职业院校利用自身资源优势, 增设养老管理与服务、老年护理等专业, 加快培养老年医学、营养、康复等人才, 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养老服务行业, 鼓励毕业生在民办养老机构从事老年护理服务方面的实习和就业, 对接收毕业生的民办养老机构进行补贴和奖励。二是加强在职培训。与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行业协会或科研机构开展合作, 设立培训基地, 强化培训工作, 不断提高现有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服务意识和业务技能。

参考文献

[1]徐祖荣.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问题表达与策略选择[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6) .

民办教育机构的发展研究 篇8

【关键词】民办 教育机构 发展

【中图分类号】G52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246-01

1.坚持自我定位

制约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生存和发展的因素,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自我定位是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内部诸因素中最根本的因素。所谓“自我定位”,就是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在教育大舞台上所充当的角色。角色定位准确,就能遵循教育规律和符合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特点,规范办学行为,形成学校特色,夯实发展基础。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角色定位,要求民办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解决角色转换和适应的问题。教师要树立事业发展观念,借助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灵活的机制,追求事业上的成就,实现人生的价值。观念更新了,民办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能充分发挥出来。

2.坚持以人为本

学校教育必须以人为本,这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以人为本”包含“育人”和“办学”两个方面。一方面, “育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学工作、后勤工作等,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充分发展,使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另一方面, “办学”要以教师为主体,以人才为本,校长、教师的聘用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办学过程中依靠广大教师,实行民主决策。同时,要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让名校长、名教师脱颖而出,为民办教育的发展贡献他们的智慧和才华。

3.适应市场竞争

教育的产业属性,决定着教育市场的客观存在,决定着教育要在教育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这种产业属性更为突出。因此,民办教育工作者树立市场竞争观念,不仅要了解教育市场、研究教育市场,而且要根据教育市场的需要制定办学目标、招生计划、课程设置和管理制度等。还要随着教育市场的不断变化,调整办学计划,采取应对措施。只有这样,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才能遵循市场规律,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经受优胜劣汰的考验,立于不败之地。

4.不断注入优质教育

实施优质教育,需要优质的条件。一方面要积极利用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另一方面要实施先进的教育理念;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坚持教育的人本性,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5.政府要予以扶持

政府对于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规范是前提,但扶持应成为未来政策制定的目标。政策规范的目的是为了使教育培训机构有序、健康的发展。但政策的“规范”应按照培训机构自身的特点、规律进行规范和管理,而不是简单套用或照搬公办学校的管理机制。在教育培训市场中,政府应该思考的问题是:政府应该管什么,政府应该怎么管?是管理学校还是管理市场,是管办学主体还是管办学行为,是各审批管理部门各自管理下属培训机构,还是遵循教育培训市场的规律,采用统一的市场管理原则和市场管理机制进行分工合作管理?公办性质的教育培训机构与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运行机制不同,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中职业技能类培训机构与文化教育类培训机构培训服务的群体、培训的内容也不相同。因此,如何促进我国教育培训市场中各类培训机构的有序、健康发展,形成公平、有序的教育培训市场规则还需要进一步在理论上加以研究,在实践中进行探索。

在教育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的基础上,如何促进和扶持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发展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索的问题。全日制学校、社区学校等公办教育培训机构在教育培训市场中应体现政府办学的非营利性,优先向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教育培训服务。对于这些公办教育培训机构政府应给予常规的、长效性质的公共财政补贴;对于在教育培训市场中满足公众个性化的、可选择性教育需求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则应视其提供的教育培训服务的正外部性、重要性等因素通过多种方式扶持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

6.总结

教育培训机构正在成为满足社会公众选择性教育需求的重要力量,已初步形成机构类型多元、培训内容丰富、培训方式多样的教育培训市场。但目前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教育培训市场的格局还没有完全理顺,对教育培训行业的认识与定位还不清晰等成为制约教育培训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在未来,应在规范并扶持的政策目标下促进教育培训行业的发展,通过多种政策措施扶持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培训行业组织的管理与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周海涛,钟秉林著.中国民办教育发展报告2012[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4.107

[2]李宣海,高德毅主编.上海民办教育发展报告(2005-2012)[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79

上一篇:小学班干竞选演讲稿下一篇:三年级语文质量检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