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如何成功择业(精选14篇)
□艺苑
又到了一年一度大学毕业生择业的时候了。随着政府机构的精简、国企大量的裁员及大学毕业生的逐年增多,毕业生的择业压力也越来越大。作为一名大学毕业生,怎样才能成功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只要干得了不必惜专业大学生就业通常应专业对口,这种对口当然是对的。但事实上,大学生进入社会时,未必能按自身的意愿发展。当许多毕业生抱着一大堆资料前去应聘时,往往是问贵单位是否要某某专业的人才,而一旦被否定,往往不加多问掉头就走。正确的做法是:应该先问这家单位需要什么人才,如果单位要的是自己所学的专业,那当然好。即使要的不是自己所学的专业,不要马上打退堂鼓,可掂量自己是否能干好这一工作,并作出选择。这一大胆放弃自己专业的做法,将使自己从狭窄领域中走出来,获得更广阔的发展机会。事实上,大学生在学校里虽然分了专业,但同时进行了相关综合技能的学习,除了一些特殊专业缺乏相通之外,绝大部分专业有相通之处,譬如学政教的与学中文的;学中文的与学新闻的……当我们将专业的外延扩大后,大学生的择业面会更广,机遇会更多。
谈待遇要价莫太高当一批批新的毕业生即将走入社会时,一批早已毕业的大学生依然待字闺中,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原因是什么呢?与普通的下岗工人和农民相比,大学生拥有知识优势,但在一些下岗工人和农民能寻到岗位的今天,一些大学生却找不到工作,原因在于大学生选择就业时,在待遇的要求上定位太高。一些调查表明,一些大学生自恃知识优势,对工作环境和薪酬等都有较高的要求,结果使他们失去了许多好机会。其实,高定位是一种错误,一个人对岗位的初步选择只是一个起点。如果你有真才实学,起点低又何妨,凭着出众的才华可以得到发挥。正如希望集团老总刘永好所说:“大学毕业生要想成功就业,首先要立足当工人,而不是当老板。”
选单位不必分公私对老一辈的人而言,分到国家政府机关和国有大型企业是最理想的去处,因为有保障,这种思想也深深地影响了如今的绝大多数大学生。而近年来,政府机关、国有企业不断精简人员,如何能为这么多大学生腾出岗位呢?而且许多私营企业、集体企业像盼甘霖一样盼大学生,却难以如愿。因此,对今天的大学生而言,择单位已不必看公、私了。因为随着近年来改革的不断深入,公、私的差别已经大大缩小,有的方面,甚至公不如私。这几年,国家加快了人事住房、医疗、养老体制改革的进程,而且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在国有单位,端的已不再是铁饭碗。如一些私营企业开始引进人才的新机制,只要干得好,一切待遇都优于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业。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校扩招的开展。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步完成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过渡。就业现状也由曾经的国家分配转变为自主就业。随之而来的是应届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现状异常严峻。在此背景下,应届毕业生的择业过程选择就尤为重要。选择适合的、科学的择业过程,有助于提升就业几率,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职场竞争中占得先机。无疑,梳理好适合的择业过程,将对促进、缓解大学生择业就业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二、我国应届毕业生择业过程现状
择业选择是广大莘莘学子从校门迈向社会路上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它决定了一个学生到一个社会人的蜕变。但必须正视的是,有很大一部分的应届毕业生在择业面前迷茫,从众,自身的择业观与现实情况相矛盾,从而选择了效率低下的择业方式,不但不适合自己,而且从结果上看,失望而归或委曲求全的占大多数[1]。
现阶段我国应届毕业生的择业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招聘网站投递简历
这是应届毕业生群体中最为常见,也广泛使用的一种择业方法。通过网上投递简历,预约面试,从而走向职场。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信息获得简单,成本较低,方便了广大经济承担能力较弱的大学生。
2.校园宣讲会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了科技创新、行业转型的道路。对高精尖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国内外知名企业都不约而同的将招聘工作瞄准了高校毕业生。每年春秋两季,国内的本科大学都会吸引一批企业来校做宣讲会,同时服务学生接触企业,迈向职场。
3.亲戚朋友介绍入职
每年应届大学毕业生中,总有少部分的学生,家中亲戚朋友为其安排好了工作。相对于其他学生,这类应届毕业生的择业成本较低,可靠度也较高。
但我们必须认识到的是,在形形色色的就业渠道下,仍有一部分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准备不足,最终甚至未能如愿迈进职场。据资料显示,2015年高校本科毕业生的待业率逼近三成,为27.4%。落实率方面,根据2015年的数据显示,专科生的落实率最高,均为87.4%;其次是硕士生,为84.5%;第三是本科生,为81.5%;博士生的落实率最低,为81.3%[2]。严峻的就业形势造就了越来越多的待业应届毕业生,他们其中有些人甚至误入歧途,被传销等不法机构控制,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三、就业案例问题分析
解决好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进一步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进而缓解严峻的就业压力[3]。应届毕业生就业困难,与择业渠道选择不佳有很大关系,下面根据具体案例,具体问题人员类型,利用逻辑推证法,对大学生的种种就业选择作出分析。
1.准备不足型
此类大学生在就业准备的前期未能打好基础,或过度自信,或不以为然。邻近毕业,企业招聘大规模开展的时候,因准备不充足,四处碰壁。不难想象,在各方的压力和自身的懊悔中,这部分学生此后的就业渠道选择一定不会精挑细选,慎之又慎。他们会选择最快捷的求职方式———网上大量投递招聘简历。如此一来选到适合自己,待遇又高的企业的几率大大减少,并会产生两个后果———①拿到的offer不适合自己,干不长久。②仓促选择,准备不足,最后未能如愿就业。而我们都知道,现如今网上的招聘信息良莠不齐,背后有很多传销和诈骗陷阱。准备不足型的应届毕业生往往沉不住气,不会加以辨别筛选,从而受其所害。网上申请途径,或者说复杂的招聘网站信息,是这类学生最大的敌人。
2.目标单一型
这一类的大学生往往只心仪某一家企业,前期做了大量的关于该企业招聘的工作。他们择业途径的选择往往是宣讲会。追随某一企业的招聘路线,极少关注其他招聘信息。这样,就会自己将自己的就业渠道变窄。此类应届毕业生的问题根源是对自己的能力没有全面的认识,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又缺乏就业培训和开阔的视野,导致在就业失败时不知变通,错失良机。
3.规划混乱型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口的流动性不断加大。企业为了更好的挑选人才,会面向全国进行招聘。部分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在择业选择没有进行清晰的梳理,主要在时间和经济上的规划混乱。例如,现如今可以很容易的看到不少大学生长途跋涉,跨市甚至跨省参加面试,由此可以推断他们身上所负担的经济压力比其他择业者要高出许多。而这类毕业生面试周期长是其另一大特征,远距离的奔波使其无法在时间上与其他择业者匹配,不难推论出,当其他应届毕业生有多次选择机会时,这类学生还在面试的道路上。久而久之,这类学生面临的局面就是时间和经济成本的堆积,最终难受其负,择业成功的不占多数。
以上仅列举了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业问题,其实应届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的问题有很多。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选择科学的,适合自己的就业渠道,才会增大就业的几率,而拓宽就业渠道,完善自身就业素质,是广大高校和每一个应届毕业生共同需要关注的。
四、毕业生择业过程优化
造成以上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国家政策、社会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也有高校毕业生自身的原因。毕业生本身来看,在优化毕业生就业渠道上存在的问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信息来源,合理搜寻机遇
大多数学生社会阅历比较浅,眼光亦不长远。为使同学们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学习掌握有关的知识,以便更好地在毕业生时实现其人生理想,高校应建立就业指导服务体系,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开展多种内容的就业指导。拓宽学生的眼界,使大学生具备甄别虚假信息、合理选择网络应聘途径的能力。
其次,精心组织多次校园招聘会,积极培育校内就业市场。校园招聘会上,来的用人单位招聘的就是应届毕业生,招聘目标明确,毕业生也避免遍地撒网,亦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校园招聘会环境宽松,可以增进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沟通和了解。
作为学生,选择网上投递简历是最普遍的求职方式。我们要对搜集来的信息加以筛选,不可轻易相信种种诱惑。利用自身的知识或者请教老师、同学或专业的机构帮助自己,剔除虚假信息、诈骗信息。保证了求职信息的真实、可靠,也就能保证求职的旅途顺利开展。
2.提前准备,合理规划
应届毕业生应该转变“毕了业才找工作”的不良观念。虽然毕业季应聘工作才逐渐开展,但自身积累和规划可以提前进行。积极参加每一学期的就业讲座,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如辅导员、学长学姐、就业指导手册等武装自己,开阔眼界,积极准备自身的就业规划。
在做就业规划时,一定要做到“理论结合实际”。每个单独的个体情况是不同的,自身所面临的情况更是复杂纷繁。结合自身条件,合理把控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尽量选取成本低、效果好的就业渠道。如企业在本校举办的招聘会,各个学校组织的宣讲会,优质企业的网上应聘申请通道等等。切勿攀比或从众,将自己放到不切合实际的择业路径上。
3.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参加实习
实习是大学生利用自身所学,对自己未来职业的一种尝试,亲身经历后方能更好的了解自身职业规划,高校毕业生实习是实现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最佳途径。校企合作,使企业有了高校这样一个人才培养基地。校企之间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就是让企业成为高校的学生实习基地和毕业生就业基地,对培训学生、建立稳定的供求关系大有帮助。学校在保证毕业生的质量的前提下,优先向合作单位推荐毕业生,优先向合作单位转让技术支持或提供才人培训等。在加强校企合作基础上,拓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促进毕业生就业,实现校企共赢的局面[4]。
五、总结
做好择业工作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每一位莘莘学子迈入社会实现梦想的必经之路。高校应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毕业生工作的新方法和新措施,不断拓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不断推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发展,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社会问题,进促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同时,应届毕业生也要做好坚实的准备,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择业,用科学的方法选择就业信息,从而达到优化择业路径,顺利进入职场的目的。
摘要:本文瞄准应届大学毕业生择业的种种现状,从对信息搜寻、路径选择和求职成本三个维度优化的角度出发,对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梳理,为广大应届毕业生的择业选择做出分析建议。
关键词:信息搜寻,路径选择,求职成本
参考文献
[1]易贤,郭莉敏.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问题分析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01:84-86.
[2]夏星.大学生就业市场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
然而,他等来的却是一纸因体检不合格被取消录取资格的通知书。愤怒中的周某丧失了理智。4月3日下午,他带上一把水果刀和一把菜刀来到该区政府办公室,找到了人事劳动保障局公务员管理科科长干某询问公务员招收的录用情况。在得到自己并没被录用的明确答复后,周某跑到洗手间拿出了藏在包中的水果刀,返回办公室,一言不发对准干某拔刀就刺。在同一个办公室上班的人力资源开发科科长张某见状上前劝阻,却被已丧失理智的周某猛刺10刀,送到医院后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身亡。干某则身中7刀,经抢救后脱离危险。
——摘编自2003年4月6日《中国青年报》
今年,我国将有212万名大学毕业生走向就业市场——与去年的145万相比猛增了67万,增幅为46.2%。2003年4月6日来自《中国青年报》的这一条消息,再一次引发了社会各界人士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问题的讨论。大学生因为择业产生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经过分析发现,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产生的一些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
紧张不安——兴奋激动
这是绝大多数学生毕业前常见的心理问题。由于大学毕业后实行社会招聘,双向选择,选择什么单位至关重要,但是你想去的,对方不一定接收,而招聘的单位,你又不一定满意,择业就在反复的选择、失望、比较及等待中进行,逐渐引起紧张和不安。其中一部分学生终于找到了基本满意的工作而如释重负,于是兴奋,激动,请客庆贺,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财富,构筑自己美好的未来。
焦虑不安——失望
有一些学生,在毕业前一年甚至更长就开始满怀信心地找工作。然而却多次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几次“碰壁”后就产生了紧张不安的心理。心烦意乱,越来越感到择业的困难,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大失所望,越来越怀疑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在大多数同学都有了工作单位,而自己却毫无音信多次落聘的时候,他们的自信心会受到极大伤害,对前途产生了怀疑,觉得不如其他人,对不起父母的培育,自卑,忧愁,兴趣缺乏,失眠,不愿意与同学和家人交谈,变得很孤独。由于自信心的损害,可以引起社交能力减退,沉默寡言。
嫉妒——抑郁
部分学生在看到别人找到了好工作,而自己没有找到或工作单位不如别人时,就产生了嫉妒心。他会把已找到工作单位的同学及其单位说得一无是处,说“那单位小,没有前途”,“与专业不对口是浪费知识”等等;对自己找不到工作自圆其说,“他们硬要我去,我觉得待遇太低”,“我肯定会找到比你们更好的单位”云云。既不失面子和风度,又可以掩饰自己的情绪。但是,毕业后,这些学生往往因找不到工作而更加焦虑紧张、失望,甚至抑郁。
如何防止这些问题的发生呢?
首先要平静地面对择业。社会招聘,双向选择有利于招聘者与求聘者之间有一个自愿的基础,也体现了公平竞争,有利于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做到人尽其才,同时又是培养锻炼大学生的好机会。因此,应保持一种稳定的心态,把它看成是人生必然经过的路,每次招聘或竞聘后就应该总结分析,从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到下一次注意起来,虽然有紧张烦恼,但是你却在进步和提高,得到了锻炼,也为你今后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要始终相信,就业可以有先后,自信心不能垮。
一旦出现焦虑、紧张、失眠等情绪问题不要害怕,首先应该进行心理调整,例如参加一些娱乐、体育、旅游等活动放松自己,一般在几周内会好转;如果情绪问题影响到学习或生活,就应该求助于心理医生,请他们指导帮助,可以用心理治疗辅助药物治疗帮你排忧解难。
谢谢主席,在场各位评委,观众
大家好!刚才正方的立论我方并不苟同,我方观点为应届大学生毕业生应以择业为先。择业就是指求职者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能力选择职业的过程,择业不光是找到工作,而是要在众多的就业机会里选择某个适合自己的、长远来看能够获得更好的成功的职业,总而言之
“远见”的,为了避免盲
目就业,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工作。现在,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我方观点:
首先,择业是从个人需求和兴趣出发,为了自身的理想和发展。目前,很多大型企业都在精简岗位,部分职员在调整的过程中陷入迷茫,不懂如何选择,这正是因为他们就业前没有恰当地择业。只有根据自身理想,个人和企业需求出发,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为实现个人理想奠下良好的基础。而不是盲目就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其次,择业是从对国家和社会负责的角度出发。应届大学毕业生,是国家与社会新生的主力军,应届大学生学以致用,尽显其才是对国家和社会负责的体现。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极其开放的社会,开放社会既为应届大学毕业生提供了选择的机会,也确立了择业是他们走向社会的第一步。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开放深化的重大时期。因此,应届大学毕业生正确地择业是社会发展和国家富强的有力保障。
最后,在思想上,学校一直通过各种方式培养我们择业观,教导应届大学毕业生在面对就业时要具有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心理学认为,动机是推动人去从事某种活动的力量,择业观中择业动机越强就越能使择业者以饱满的热情去追求理想的择业目标,人生理想就越容易实现。相反,如果就业前不进行择业而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地盲目就业就会使自己的人生上道路更加崎岖这无疑是作茧自缚。
Directions: For this part, you are allowed 30 minutes to write a composition on the topic: What Jobs Do College Graduates Want to Take? 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120 words following the outline given below in Chinese:
1、目前大学毕业生的择业情况
2、男、女学生就业选择的区别
3、我的观点
大学毕业生择业
What Jobs Do College Graduates Want to Take?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college students have a clear idea about their future occupation、Boys are to some extent different from girls in their choices as is seen from the table.
According to the table, the most striking contrast is in the occupation of teaching: 45% of girl students would like to become teachers after graduation whereas only 5% of boys would、What boys like to do most is to become managers and the second largest group is to be businessmen 、Girls also like to pursue these two professions, with a percentage of 15% and 25% respectively choosing these two jobs、15% of boys want to become lawyers while 10% of girls prefer this profession.
It can be easily proved that teaching is preferred by females as it provides a more steady life、Women’s patience also fits the job well、Boys consider working as managers, businessmen and lawyers more demanding and exciting、It is true that more boys want to show their talents in these fields、One thing noteworthy is that the number of girls who want to do business is not small、This shows that girls want to take challenging and exciting jobs, too.
Nevertheless, no matter what job you choose, it could be a challenge、As for me, I lik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转眼间已到大三的尽头,看着大四的毕业了,读研的读研,就业的就业,似乎这一切还离我们很远,可是这一切已经到来。择业是每个大学生所面对的人生选择,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一问题解决得是否科学合理,将影响其知识的发挥乃至日后事业基础的奠定。因此,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恰当地确定择业目标,对大学生顺利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实现自身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的就业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全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性进一步加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更加突出。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所形成的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大学生在就业中必会遇到诸多理想和现实不能一致的问题。这就需要大学生能正确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转换观念、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正确地求职择业,迈好人生道路上重要的一步。
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要处理好各种关系
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无论是人的自我意识的成长与成熟,还是人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一个最基本的关系和矛盾,这就是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人类生存的本性就是社会生存,孤立的个人在现实中是根本不存在的。同样,脱离个人的社会亦不可想象。因此,个人与社会息息相关,相互影响,互相制约,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关系。大学生在择业时,能否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2、愿望与现实的关系
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我,有效地把握自我,对人生态度、兴趣和成功的理想有充分的认识。兴趣可以弥补能力和知识的欠缺。因而,把兴趣和职业方向联系起来至关重要,千万不可因经济实惠的利益而抹杀自己的兴趣。对成功的理解是确定职业的重要砝码。“高薪水、高品位、高自由度、高个性化的工作”,这是传统的中庸的成功思想。自我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自我的满足和承认,才是成功的本质。
其次,要正确地对知识、能力、个性、特长等方面进行分析,确定自己最适合干的事。知识确定了专业背景,能力决定了职业素质,个性关系到发展前景,特长影响成功。尽管你对某一职业感兴趣,也拥有相应的知识,但如果你的个性和能力表明你不适合从事这项职业,固执地选择,只会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
3、主动与被动的关系
大学生想择业顺利,就得主动出击,积极参与,不能消极被动地等待,并靠自己的才华和良好的素质去争得一份比较理想的职业。要主动收集需求的信息和了解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由于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股份制的建立,行政机关机构的改革和精简及市场、效益等观念的作用,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选择更加注重质量、能力和素质,即发生由量向质的转化。具体表现在:(1)把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放在首位,而不是完全强调专业对口;(2)把要求大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作为考察的重点;
(3)把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一定的公关社交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也作为考察的一个重要方面。
要分析自身条件和社会要求的差距,主动完善自己,及时调整择业期望值。部分大学生对当代择业、就业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过去传统的观念上,认为上了大学,就理所当然地有了一份工作。因而在择业过程中,不是主动参与,而是被动等待用人单位上门或等待学校推荐。这种观念和做法是不正确的。
4、竞争和风险的关系
有竞争就有风险。参与竞争就难免要受到挫折。大学生应对择业中的挫折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把挫折看成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要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择业目标,鼓足勇气,争取新的机会。绝不能因此而灰心丧气,一蹶不振。
当代大学生应树立的就业观
①树立能上能下的就业思想。不要人为地认定某些职业才是大学生干的工作,某些职业不是大学生干的工作。打破这些职业框框,对于活跃大学生就业市场,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②树立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甚至跨国界的全方位的就业思想。大学生要转变思想观念,把职业视作基本的谋生手段,只要职业合适,并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为社会发出一份光和热,行业、体制、区域都可以跨越。
③树立先就业再择业、流动就业的思想,打破一步到位、从一而终的就业观。现代社会为人们提供了独立发展的空间,市场经济配置劳动力资源的特征是人才流动。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方式是合理流动。社会不再要从一而终的职业。因此,大学生不必急于在短时间内找到一个固定的“铁饭碗”,要学会在流动中求生存求发展。随着人事代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为大学生的流动就业创造了条件。
④树立创造性就业的思想。职业受市场经济左右,他不仅具有竞争性,而且具有创造性。因为多层次的市场需求导致了顺应需求的各种行业的产生和发展,使就业机遇增多。只要大学生留意观察,具有创造性,择业就业的渠道就会很广。
⑤树立竞争就业思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特别是“竞争上岗”的推广和实行,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因此,大学生要树立就业竞争,上岗靠本事的思想,打破“等、靠、要”的消极的就业观念,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不断提高自身饿素质,把自己培养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1. 对工作地选择不同
美国的大学生倾向于就近就业, 而中国的大学生则倾向于到大城市工作。这主要是由于当前我国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较大, 大城市的生活水平相对较高, 发展机会相对较多, 对大学生吸引力较大。但大城市本来毕业生就多, 各方毕业生都想方设法涌到大城市, 不仅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 同时进一步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度。
2. 对职业的看法存在差异
美国某大学生就业服务网站进行的一次民调发现, 80%的受访者认为:“首先是要有活可干”“找工作应该是有活就干”。即便暂时找不到自己有兴趣的工作, 他们也会做一些兼职, 直到找到全职工作为止。美国大学生一进校门都有长远打算, 早早就为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这主要表现为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及早规划, 培养能力;二是不急于求成, 不企求一步到位。他们即便找到工作以后, 跳槽率也很高, 对于他们, 第一份工作更主要的是积累社会经验而非薪水和福利。然而中国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往往更注重物质利益, 在选择上过分强调经济条件、生活环境、工资福利, 对职业的选择首先考虑的不是是否符合自己的专业, 而是职业的附属物如工资、住房、福利等因素, 要求一步到位。所以, 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是大学生就业的热门选择。中国大学生普遍不愿意到中小企业、私营企业工作, 主要原因是嫌工资太低, 工作太累, 环境不好、工作不稳定等。
3. 素质教育与学习思路不同
中美两国大学生在教育学习观念上存在很大差异, 与美国大学生相比, 中国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 他们过多地依赖体制、学校、老师和家长。正是独立意识的缺乏, 使中国学生在学习态度上表现得比较被动。在许多中国高校, 大学生上大学只是为了混一个毕业证, 找一个报酬丰厚的工作, 满足自己的高级物质生活享受。素质教育在中国提出已有多年, 但是不少学生还缺乏必备的内在素质, 内在素质包括很多方面, 比如学习能力、工作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等, 而这些内在素质往往是在大学阶段形成的。
在美国大学图书馆里, 课余时间基本上都有很多人在看书, 做作业, 复习功课, 因为在美国大学里平时作业、小测验、课程小组讨论很多, 这在客观上也促进他们平时好好学习。美国学生认为成绩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是想继续深造的学生。美国学生也热衷于师生交流, 学生们不仅会问一些上课没听懂的问题, 还会告诉教授自己的人生打算和找工作时遇到的问题, 教授们都很乐意帮助学生。
4. 任课教师 (教授) 的推荐方式不同
美国学生找工作有点像申请北美研究生 (论坛) , 需要推荐信。推荐信是由教授写的关于对该学生的客观评价, 所以学生在校的表现显得特别重要。美国教授评价学生好坏很客观, 不好就会写不好。
美国企业也比较看重教授的推荐信, 当一个企业打算雇佣该校的学生时, 他会打电话给学生所在系的老师, 咨询那个学生的情况。教授也是非常客观地回答关于该学生的问题, 不会胡编乱造。推荐信能够促使学生在大学期间不断提高自我素质, 是展现一个学生价值的可靠工具, 方便企业根据它来择优选择人才。
在中国, 老师们可能为了提高该校的就业率更倾向于着重强调学生的优点, 而往往忽视学生的不足, 这样会让企业怀疑推荐信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也就起不到推荐信的作用。
5. 学校方面提供的服务不同
美国大学有专门的网站给学生提供一些关于企业招聘的信息, 网站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
(1) J ob s e a rc h works hop (找工作的研讨会) 。里面是一些关于找工作的讲座。比如某某时间、某个地点有关于如何写简历的讲座。这些讲座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在面试时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2) Re s ume Re vie ws (简历的修订) 。这里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合适的环境去提高修改、润色学生的简历, 针对学生的简历提出切实的意见, 让简历趋于完美。
(3) Moc k Inte rvie ws (一种模拟招聘会) 。这种招聘会以真实招聘会为背景, 需要学生认真对待。学生如正规面试一样, 携带简历, 穿正式职业服装。在面试前有些小提示, 如保持安静、手机需关机, 要学生学会用眼睛与招聘人交流, 不要出现胆怯的想法。这种模拟招聘会由学校组织, 仿真现实招聘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去发现自己在面试过程中的不足, 积累更多经验。
虽然中国的大学 (如暨南大学等) 也有类似的模拟招聘会, 但由于是学生社团组织的, 宣传力度不够, 参与率也较低。
6. 曲线就业——创业
信息能力概念长久以来经历了错综复杂的发展过程。通信科学、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脑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都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对信息能力概念进行了不同角度和层次的解读。目前我国学者对于信息能力的定义是“信息能力指人们所具有的信息意识、信息处理的各种能力和技能,包括信息搜集(开发)、鉴别、综合分析的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以及积极的信息心理和良好的信息道德。”可见,信息能力不仅包括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获取和识别信息,分析与评价信息,传递与创造信息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包括以独立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将已获得的信息用于问题的解决和进行创新性思维的综合信息能力。
大学生择业过程中信息能力的运用
对大学毕业生而言,在择业过程中对就业信息的获取越全面、评价越准确、运用越适当,就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抢占先机,锁定目标,成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因此大学毕业生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和运用自身的信息能力。
(一)全面有效地获取就业信息
就业信息从广义来理解包括两个方面:求职者的个人信息和职业的相关信息。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这两方面信息的收集都是相当重要的。
要全面地获取就业信息,应重视就业信息的来源,以及收集信息的途径和方法。对个人信息来说,主要是日常对个体有关信息进行有意识的收集。对毕业生来说,可以通过政策文本了解有关就业的相关政策与制度,通过包括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和网络等媒体获取就业信息,通过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中心等社会中介机构获取就业信息。另外大学毕业生还应当重视利用包括亲属、朋友等社会关系网络来收集相关的信息。总之要尽可能全面准确地收集到就业信息,毕业生应懂得利用较多的信息来源渠道和方法。
为了增强就业信息收集的有效性,大学毕业生应把握几个原则。一是及时性原则,为了在众多的竞争者中更早地获得就业信息,毕业生应积极主动,勤动脑、多跑腿、早准备,尽可能地抢占先机。二是全面性原则。大学毕业生不能只根据自己预先设定的目标收集特定地区、行业和单位的就业信息,应注意收集各个方面、不同层次的就业信息。全面性还体现在除了单位和行业的信息外,毕业生还应收集涉及社会发展和就业趋势的全局性、整体性发展信息,用以对自己的择业方向作参考。
(二)客观批判性地处理就业信息
初步收集到的就业信息,由于考虑到收集的全面性、及时性和信息获取途径的广泛性,往往处于最原始的状态,种类繁多,杂乱无章。要从这些就业信息中捕捉到对毕业生自己有价值的信息,就需要对信息进行恰当的处理,包括整理、分析和评价。
就业信息整理是指对收集到的就业信息按性质或内容加以归类整理,使之条理化方便毕业生筛选、存储和使用。对毕业生个人信息,可以按照个体体征、社会背景、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等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对于职业信息,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整理,可以根据求职意向的地域范围整理信息、根据招聘信息时效的先后整理信息、根据自己的兴趣与求职成功可能性大小整理信息。
就业信息分析就是对收集整理出来的信息进行理解和判断的过程。只有彻底理解信息才能确定哪些信息有用哪些信息没用,才能筛选出对毕业生自己有价值的信息。因此,毕业生在进行信息分析时,要将与自己的专业及兴趣有关的信息提取出来,将与专业和兴趣无关和关系不大的排除在外。对提取出来的信息,也要分清主次,要按信息的重要性程度进行分类,对重点信息要重点把握,对一般信息则作为参考。
就业信息评价,主要是结合毕业生对自我的认识与评价,遵循“人-职”匹配的原则,通过对收集到的就业信息的整理,以及信度和效度的分析,确定适合自身择业目标的就业信息的过程。对就业信息的评价可以在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后进行,也可以在信息收集的过程就通过评价判断,选择性地收集适合自己的就业信息。这样更有助于提高信息收集的效率,但是对毕业生自身能力的要求也相对较高。
(三)灵活创造性地使用就业信息
毕业生通过整理分析确定了适合自身择业的就业信息后,还应对这些就业信息善加利用,充分发挥这些信息的功用。尤其是灵活地、创造性地利用这些信息的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就业信息的直接价值,就是指这些信息本身提供的岗位和职业信息。毕业生对自己需求的信息一旦选定,就要及时主动地与用人单位进行联系,并进一步询问了解更详细的信息,比如应试的方式、时间、地点和要求,并积极做好准备。对就业信息要及时地作出反应,一旦过了信息的时限,该条就业信息就没有利用价值了,对毕业生来说就少了一个成功的机会和可能性。就业信息的潜在价值或附加价值,就是指就业信息不但能提供明确的岗位信息,其对招聘人员的要求对毕业生完善自身职业素质,提升职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不论毕业生是否求职成功,都能够通过筛选出来的就业信息了解到该职业或岗位对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从而对照检查自己存在的不足,并据此及时调整自己个人的知识结构,加强个人能力的培养,并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训练与学习,弥补不足。
大学生择业过程中信息能力运用的辅助措施
为了配合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更顺利地运用信息能力,可以利用一些措施加以辅助。
一是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借助日益发展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建立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供需双方求职信息、就业预警、信息分析、信息传递、信息交流和反馈的网络平台。通过提供强大的信息收集、处理,就业模式与职业需求分析与预测等服务,拉近供需双方之间的距离,提高大学生毕业生就业信息的传递、利用效率,节省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信息搜索、交流的成本。
二是进一步规范社会就业服务体系。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作为社会就业大军中的一员,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将更加依赖社会服务体系。进一步规范社会就业服务体系,尤其是加强对这些服务机构提供的就业信息流通的监管,将为大学生择业提供规范标准的信息平台,缩小毕业生就业信息收集的范围和周期,提高信息的信度和效度。
以胜任这职位。因此,对一般求职者来说,专业技能水平不高,即使专业对口用人单位也难聘用你的。大多数求职者并不具备专业技能。正确的做法是,在求职前就必须抓紧时间“充充电”尽快掌握或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才会被用人单位相中。
做好应聘前的准备工作。俗话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作为一个有理智的求职者,在得到招聘信息后,应当仔细分析,研究自己的条件是否符合招聘要求,专业是否对口,用人单位对这个职位还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分析之后,便要考虑去应聘时,需要哪些有效证件及证明自己工作能力的相关材料,并作好面试的技能准备。求职者只有充分做好求职前的准备工作,才能稳操胜券。
做个诚实的求职者。求职者往往都有这样的体验,一些用人单位工作环境优越,待遇也不错,但应聘的条件也相应要求较高,有的求职者面对用人单位(例如:学历、年龄、技能等)要求不太适合的条件时,便采取购买假文凭、虚报年龄、编写假材料等手法来骗取用人单位的信任,结果往往弄巧成拙。正确的做法是在应聘时不被文凭、年龄所累,实事求是向用人单位充分地展示你的长处,因为文凭并不代表水平,经验也很重要,年龄稍稍超出不重要,只要其它条件符合,用人单位是不会斤斤计较的。只要你做个诚实的求职者,成功就在前面等着你。
沈阳市就业服务局高级职业指导师高凤翔说,择己所爱是设计自己职业生涯的基础。兴趣与成功呈明显的正相关性,兴趣是成功的原动力。择业时不要被自己的所学专业所束缚,与自己兴趣相符的职业来临之时,不妨一试。
择己所长是设计职业生涯的关键。高凤翔说,求职中扬长避短是非常重要的。尽量选择自己拿手,别人却感到棘手的工作;在求职中要尽量表现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以前是“英雄所见略同”,现在要求“英雄所见不同”,自己必须有与众不同的东西。
择世所需时设计职业生涯的保证。毕业生要观察社会的发展动态,留心社会的需求变化。高凤翔说,过去小车司机、打字员都是一种职业,而现在它们的职业特点就退化成为一种基本技能。求职一定要注意自己选择的岗位或职业是否能够“与时俱进”,为社会所需要。
择己所利是设计职业生涯的动力。职业是谋生的手段,在实现自己理想的同时,不要忽略收益的最大化问题。
高凤翔说,大学生择业时最好把自己的特长、追求、性格与现状结合起来,通盘考虑,多听些就业讲座和学习一些求职知识,避免盲目性,做到理性择业。
“金三银四”的招聘高峰时段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半,应届毕业生们捧着简历,辗转在各个招聘会、宣讲会上,进行最后的搏杀。昨日,智联招聘结合百度数据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报告》,对应届生就业问题进行了全盘分析与解读。报告显示,20的应届生求职市场中,各个行业、职位在供需上出现了“冷热不均”,毕业生扎堆儿某些领域择业导致了所谓的“就业难”。
求职要么轻松要么“高大上”
在北京大学生就业之家一场例行的招聘会上,出现了这样的场景:每个招聘公司都会拿出市场销售、技术开发、后勤等不同的职位,但却出现了同样的“热点”――人力资源岗位,即使招聘人员表示名额有限,建议求职者进行多重选择,前来投送简历的求职者依旧络绎不绝。
小钟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息专业的一名大四学生,在场的一家公司对她表示了浓厚的兴趣,热情邀请她参与技术岗位的面试,但小钟却坚定表示,自己只想当人力专员,对专业对口岗位毫无兴趣。“做技术据说经常要加班,做人力轻松多了。”小钟这样解释自己的求职意向。
“一上午,就收了四十多份投人力岗的,可是我们只招一个,还是想要有过实习经验、真正专业对口的,让他们多试试别的,可是很少有人听。”一家贸易公司的招聘人员小邓告诉记者,这些求职者的专业出身五花八门,对这一岗位工作职责真正了解的也是少数,有些人甚至“一问三不知”,坦言“自己只为求个清闲”。
记者走访后发现,对于求职者来说,“轻松”并不是唯一左右他们就业选择的因素, “高大上”的岗位也成了简历投放“重镇”,在农业展览馆的招聘会上,“高级管理者,年薪25万,有提成”、“公司管理人员,月薪2万,年终有奖金”的纸牌下人头攒动,而急需销售人员的公司只能“下场拉人”才能收到少量回应。
智联招聘应届生数据库显示,人力资源、财务等“轻松岗位”与贸易、高级管理这样“高大上”的职位受到了应届生的青睐,在根据简历投递数/职位数计算的竞争指数上,人力资源、贸易、高级管理的得分分别为142、132与189,财务岗位甚至高达330,而需求不断增加的服务类、销售类的得分甚至没能过百。
“求稳”与“求薪”成共识
“左手求稳定,右手求高薪。”北京大学历史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小张这样概括自己和同学们的择业取向。所谓的“左手”是国企、事业单位,“右手”是外企与上市公司。在各个招聘会上,只要打出“国企”旗号的公司,基本上都会成为大焦点,而知名外企到各大高校宣讲时,也会经常出现“一座难求”的景观。
北京语言大学经济学专业的小霍,手中已经有了一家民营公司的工作机会。虽然公司一再催促,他仍然下不了签约的决心,“再等等,万一有国企要补招呢。家里人都告诉我,小公司不稳定,还是要慎重些。”
“求稳”与“求薪”二者至少择一已经成为了求职者的共识,智联招聘数据显示,按照企业性质划分,外企、国企、事业单位等“精英”企业的竞争指数分别为64、57、57,而市场需求量大的民营企业得分仅有41。
即使在同一性质的企业中,按照“朝阳产业”(IT、电子、贸易)与“传统产业”(医药、制造、加工)的划分,也出现了明显差异。按照智联招聘统计,年应届生竞争最激烈的十大行业分别为网络游戏、电子技术、航空航天、工业自动化、贸易、计算机软件、电力、通信、银行、大型设备,以高薪、高职、明星人物频出为优势的IT、信息、电子等行业,近年来受到了广大求职者的广泛追捧。
但是所谓的“精英行业”是否真的意味着更加优厚的待遇?数据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从至2014年的薪酬趋势来看,朝阳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月平均薪酬20为3225元与2923元,在之后的三年内差距不断缩小,2014年已经发展为6965元与6905元,相差不到百元。而“IT民工”、“码农”等名词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这些求职热门行业内人才过剩、压力大的特点。
新闻延伸
解决就业难还需转变观念
2014年“最难就业季”的概念已经流传甚广,但从具体数据来看,这种“就业难”并不是难在岗位的缺乏上:2014年面向毕业生的职位发布量比去年增长10.14%,增幅高于毕业生增长量(从的699万增加到2014年的727万)。从总体上看,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激烈程度反而有所下降。
智联招聘人力资源专家郝健认为,毕业生扎堆儿择业导致了就业难,这种“一窝蜂”现象背后是求职者本人理性的分析与规划的匮乏。所谓“轻松”的岗位不一定意味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人力、财会这种职能型的岗位往往上升通道短,有一定的职位“天花板”,而刚出校门的应届生也很难立刻胜任“高大上”的管理岗位。而看似低端的业务、销售类岗位机会多、能够帮助个人综合能力快速提高、职位发展也相对宽广。
从企业性质来看,民营企业并非是传统观念中的“草台班子”,经过多年发展,多数民营企业已经走过了创业阶段,资本积累和业务基础都在不断的提高,面对人才荒的瓶颈,企业也在不断提升自身管理组织水平及薪酬福利待遇,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是一片广阔的“蓝海”。从行业划分上,朝阳产业的薪酬优势不断丧失的同时,企业淘汰率高、人员流动过快的不安定因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应届生个人的职业发展。反观医药、制造、加工等传统行业出现技术、生产人才的巨大缺口,反而成为了高薪人才的摇篮。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毕业生放弃在竞争激烈的大城市找工作,选择到基层去开拓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在29日于长春举行的东北地区高师院校届毕业生联合供需洽谈会上,记者看到,一些县市级单位的基层单位的招聘展位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投递简历和询问的.学生络绎不绝。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大城市的高校由于门槛较高,场面并不如县市级学校火暴。
牡丹江师范学院历史系2009级毕业生邵玲在这次招聘会上投出了约十份简历,
她的目标很明确:在县级市的初中或高中学校找历史教师类的工作。“我比较倾向于到县里的初中或者高中,现在很多中学也要研究生,这对我们本科生形成了巨大的压力。从现在的就业形势来看,到基层县市工作,自我发展的空间要相对大一些。”她说。
对于毕业生去基层工作的需求和意向,高校也充分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和鼓励他们前往基层就业。今年,东北师范大学集中邀请了基层百县参会,专门举办了“东北高师与基层百县对接洽谈会”。为了让同学了解基层,消除顾虑,还开展了一系列让免费师范生与基层提前“培养感情”活动。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5-000-02
摘 要 本文以呼伦贝尔学院2013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其就业意向进行调查分析,明确了毕业生择业的意向,以便让学生们认清目前就业形势,同时为今后开展就业辅导工作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数据参考。
关键词 择业意向 就业 体育专业毕业生
一、前言
就业是大学生人生中一次重要的选择,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在社会上能有一个合适的位置,实现自身价值,因此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的择业意向。择业意向顾名思义,是给人选择职业的自主意向,它代表着一个人的求职方向。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而就业市场需求有限,特别是体育专业毕业生由于专业的局限性,就业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压力。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访谈等研究方法,随机抽取呼伦贝尔学院体育学院2013届毕业生30人进行了择业意向的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其中问卷发放了30份,回收30份,有效问卷30份。
三、分析与讨论
(一)毕业生对职业生涯的规划
对于一名即将步入社会的毕业生来讲,一个实际可行的职业规划是今后择业就业工作中的第一步。对体育专业毕业生大学期间是否规划过职业目标的调查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没有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过实际可行的职业规划。
(二)毕业生选择毕业后直接工作的原因
通过调查,有29名学生认为毕业后应直接参与就业,在选择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原因的调查中认为实现人生目标和为生存需要而选择就业的人数占了较大比例,为社会发展做贡献人数3,百分比10.0;为实现人生目标人数8,百分比26.7;为建设家庭奠定基础人数5,百分比16.7;为生存的需要人数9,百分比30.0;其他人5,百分比16.6,可见毕业生们已经对当前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有所认识,并且对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后可能面临的压力有所准备。
(三)毕业生对就业区域的选择意向
就业区域的选择是毕业生就业前面临的重大问题,调查中绝大多数的毕业生选择在户籍所在地工作,其次选择在乡镇等边远区域工作,大多数的选择在户籍所在地工作的主要原因是有较大的发展机会,回到家乡就业更有利于自己人际关系的发展,减少不必要的压力。
根据对体育专业毕业生对工作地点选择的原因调查统计,工作待遇好、收入可观人数6,百分比20.0;与国际接轨人数0,百分比0;生活条件好人数4,百分比13.3;在熟悉的地方,有较大的发展机会人数12,百分比40.0;看中创业环节数5,百分比16.7;回报家乡人数3,百分比10.0。
(四)毕业生对工作领域的选择意向
在工作领域选择上的意向调查结果中表明,呼伦贝尔学院体育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领域的选择问题上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之间存在差异。认为从事教师行业的毕业生比例不足半数,经过访谈了解,部分学生认为教师行业虽然好,但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教师行业入门难,尤其体育教师,需求量较低。
(五)工作待遇上的期望
最近几年,“毕业即失业”已经成为广大学子经常挂在嘴边调侃的话题,事实上“就业难”也已经成为近几年困扰毕业生们的主要问题。而根据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中心近期发布的大学生收入报告,2011年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平均初始工资为2719元,具体来看,69%毕业生起薪不到2000元,最低为500元,最高达10万元,起薪为5000元以上的毕业生仅占3%。通过调查,呼伦贝尔学院体育专业毕业生对工作后第一份工作的起薪预期大多数在于1000-3000之间,其中多数在2000以上,基本符合当前毕业生的平均工薪水平。
(六)体育专业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分析
(七)体育专业毕业生对就业政策和信息的了解
通过调查,体育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前的择业、就业准备不充分,只是空泛的意识到社会就业压力,但没有具体的研究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经访谈了解到,毕业生群体对人才市场的功能作用不是十分了解,同时也没有经历去顾忌过多的方面。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影响呼伦贝尔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同时也是比较复杂的,其中关键的是毕业生的择业意向。在毕业前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在工作领域的选择上与呼伦贝尔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有所偏离,对各种就业政策和信息的了解不及时。
(二)建议
学校方面,加强就业指导课的建设,让学生正视自身条件,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符合社会需求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引导学生根据所指定的规划付诸行动,以增强竞争力。在应用型教师培养的基础上,广开渠道,多方培养,满足学生的各类就业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提供全面的就业信息服务,搜集各类就业政策法规,为学生提供便利的查阅条件,从而促进学生就业选择。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增加实践方式,延长实践时间,使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能够有机会并且更好的与实践相结合。
在学校给与最大程度上的帮助的同时,建议体育专业的毕业生能够做到自信、自力、自强,找出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树立良好的职业目标,并为之付出努力。努力做到夯实基础,丰富经验,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从而为今后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浅析高职院校毕业生择业心理问题现状及其应对策略
高职毕业生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心理冲突.择业心理危机已成为影响高职学生成才和家庭、高校、社会稳定的突出因素.文中在分析高职院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新形势、全球性金融危机和毕业生择业心理问题的基础上,从社会、学校、父母及毕业生自身四个方面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毕业生择业心理引导的策略.
作 者:凌宇平许均锐 LING Yu-ping XU Jun-rui 作者单位: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650刊 名: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DONG COMMUNICATIONS POLYTECHNIC年,卷(期):8(4)分类号:G444关键词:高职院校 毕业生 择业心理问题 对策
【大学毕业生如何成功择业】推荐阅读:
大学毕业应届生如何制作优秀的简历09-21
大学生求职择业07-16
大学毕业生感言07-18
关于大学生择业观的调查报告07-25
关于大学生求职择业取向的调查报告10-24
大学毕业毕业留言09-25
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06-24
大学毕业生安全教育07-04
大学应届毕业生实习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