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进展情况总结

2024-10-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项目进展情况总结(精选8篇)

项目进展情况总结 篇1

一、固定资产及重点项目推进情况

1-6月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5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9亿的17.6%。

(一)市政基础设施

1、凤凰大道改造升级工程。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

目前,已按市委、县委、县政府要求,完成绿化、亮化方案和前期准备工作,此项目现已提前开工建设,但需政府常务会议审批。目前完成投资1100万元,计划9月完工并投入使用。

2、县城供水管网改扩建工程。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747万元,年内完成投资2000万元,计划一季度完成投资750万元;二季度完成投资320;三季度投资450万元;四季度完成投资477万元。目前,完成供水管网改扩建13条,总长度15818.9米,累计完成投资1900万元,预计9月竣工。

3、县城燃气管网建设。该项目今年计划完成投资2000万元,主要是做好中心气站建设。目前完成投资1600万元,完成年初计划的80%。

4、文笔公园一期建设。该项目总投资2亿元,2011年计划完成投资4000万元。规划总面积168.67公顷。目前,招商工作已完成,BT开发合同已签订,土地置换资金2760万元已就位,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和入口建筑物设计等工作,7月底可开工建设。

5、通源大街北段建设工程:对通源大街北段(3公里的延长线)进行绿化、亮化建设,工程计划投资200万元。目前,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

(二)保障性住房建设

2011年师宗县下达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10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87亿元。其中廉租住房8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2万平方米。目前,累计完成投资3800万元,政府统建的廉租房和公租房建设地点已确定,正开展土地征收工作;编制初设、申报计划、可研、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融资工作正有序进行,近期各项目正陆续开工建设。

(三)房地产建设项目

今年我县房地产建设项目7个,拟建6个,续建1个,分别是:汇达花园(交通小区)、金穗园(粮贸公司)、宏强宛小区、龙凤庄园、二期水务花园、漾月社区小区,续建项目(润森花园),计划完成投资6.51亿元。

目前,各项目正在进行项目审查中,累计完成投资8100万元。汇达花园、水务花园、宏强宛小区、龙凤庄园二期、漾月社区正在进行图纸设计,金穗园(粮贸公司)正在进行房屋拆迁。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征地难。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严格控制土地审批的调控政策,对各项工程的顺利实施造成了很大影响。

2、拆迁安置难。今年许多重点项目建设都涉及到大量拆迁工作,由于县城土地面积的减少、历史沉积的多种因素、各种社会矛盾的聚焦、拆迁氛围差、市民不合作的影响,拆迁安置工作难度和矛盾较为突出。

3、建设资金紧张。由于地方财力有限,难于足额匹配建设资金,加之一些政策性项目资金未下达,致使工程建设进度和前期工程进度受到一定影响。

三、下步工作打算

1、加强重点工程建设,强化检查督促。今年1至6月,我局固定资产投资虽然保持平稳,但完成投资与全年目标任务相比差距还较大,要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工作还十分艰巨。我局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组织人员定期和不定期的深入重点工程建设工地进行检查督促,及时通报工程建设进展情况,研究、分析预测建设中不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2、积极加大争取项目和资金的力度,缓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较大难题。

3、要加强协调配合意识。我局将加强与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力度,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审批环节,从而提高服务效率,全力支持项目建设。

4、要强化责任促进度。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亲力亲为,经常深入项目一线,做到在一线掌握情况,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督促进度。要不断创新项目推进机制,以新办法、新举措解决项目建设中的新困难、新问题。要进一步增强攻坚意识,以强烈的责任心,以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精神状态推进项目建设。

项目进展情况总结 篇2

2015 年有很多新的医学发现和创新。引起了我们关注的是在生活习惯、药物和食品领域的进展。哈佛健康通讯的主编安东尼·科马罗夫博士说:“几十年前我们就已经知道,某些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减少患各种疾病的风险。在2015 年的一些研究支持了这些信息,并表明了可能有多少好处”。

生活方式

发表于2015 年的一项大型研究结果发现,有不吸烟、经常锻炼身体、健康饮食、保持正常体重、每天饮酒不超过一杯酒精饮料和每星期看电视少于七小时这六个健康的生活习惯的女性比那些没有这些生活习惯的女性进展为心脏疾病的可能性要小92%。

对九项研究结果的分析发现,既使每周锻炼少于推荐的150 分钟的老年人,其死亡率也比那些根本不参与锻炼的人低22% 。 科马罗夫博士说:“ 就是说,你不必像建议里说的那样的锻炼质量和规律以获得极大的健康效益,但是你锻炼的越多越好”。

两个著名的研究发现,地中海饮食可改善认知功能,并延缓老化过程。而另一项大型的研究发现,进食坚果较多的人(地中海饮食的组成部分) 比那些不吃坚果的人患心脏疾病和过早死亡的比率要低。

药物研发情况

2015 年有两种药物被誉为“第一”,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批准。一个是第一个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的用于改善绝经前妇女性功能的药物氟班色林。

另一种新药是一类被认为是PCSK9 抑制剂的最主要的新型降胆固醇治疗药物alirocumab。另一种这样的药物evolocumab也已被批准。

对如布洛芬等非类固醇抗炎药的警示做出强调是一个重要的变化。长期使用非类固醇抗炎药与心脏病发作和其他疾病风险的增加相关。在2015 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进一步警告说,即使短期使用非类固醇抗炎药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机会也增加。

膳食脂肪:官方与健康信息的结论相符

在多年的阅读中你已熟知并非所有的膳食脂肪都对我们有害。事实上,一些脂肪(单不饱和与多不饱和脂肪) 对我们是有好处的。我们已经知道,反式脂肪和饱和脂肪对人是有害的,而且大多数人并不需要限制他们饮食中的胆固醇。

项目进展情况总结 篇3

1.完成情况

截止到2013年11月21日,市阳光办组织全市5个培训基地共培训阳光工程学员3350人,占全年任务的100%,其中,农业职业技能培训1300人(国家和省级专业合作社农机维修员50人,购机户农机操作手150人,美丽乡村农村沼气使用与维修100人,农村骨干信息员100人,农机驾驶员800人,肥料配方员100人),占应培训任务100%;专项技术培训2000人(高产创建方1500人,肉牛育肥100人,生猪养殖100人,食用菌栽培200人,晒烟栽培50人,平欧榛子栽培50人),占应培训任务100%;创业培训50人,占全年任务100%。

2.主要措施

2.1严格基地认定根据培训基地认定办法,在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审核认定上,不但要求培训机构具备较强的专业化师资队伍,而且要具有开展农民培训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不但注重培训机构过去工作开展情况,同时又考虑到广大农民对专业技能的实际需求。2013年桦甸市新增农村新能源发展服务中心培训机构作为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全市培训基地达到5个。基地认定后,将培训基地名称、培训专业、培训补助标准、培训时间在市农网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2.2突出专业特色按照注重素质提高,带动产业升级、培养致富带头人的总体工作要求,在阳光工程培训专业的选择上,做到了“三个结合”,即培训内容与当前开展重点工作、农业项目相结合,开设了美丽乡村农村沼气使用与维修专业;与当地重点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开设了肉牛育肥、晒烟栽培等专业;与农民实际需求相结合,开设了平欧榛子、食用菌栽培等专业。并充分利用阳光工程培训资金,促进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深入开展,使广大农民科技素质和职业技能得到全面提升,对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实现农民创业带动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2.3明晰职责分工为确保阳光工程项目扎实有效开展,防止因疏忽管理出现问题,对全年的阳光工程培训工作加强了监督管理,并进行了明确分工。市阳光办负责培训任务指标落实、培训基地认定、项目进展信息录入及每个培训基地办班监管核查;财政部门负责对培训专项资金、项目工作经费使用进行监管;培训基地负责培训招生、课程安排、师资建立、班级管理及培训质量保障等。阳光办、培训基地和财政部门之间做到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年终由市阳光办与财政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阳光工程工作进行统一检查验收。

2.4注重办班实效本着方便农民原则,培训基地在培训班举办地点选择上不力求统一式模式。一是采取集中办班培训。凡是在市区周边乡(镇)招收的学员,培训基地办班时全部将学员集中到培训机构进行培训;二是采取分散办班培训。针对部分乡(镇)招收学员较多、距离市区较远的实际,由培训基地将培训班办到村社;三是采取划区办班培训。对于每个乡(镇)学员招收都不多的实际情况,采取划区域培训的方式,将周边乡(镇)学员统一集中到某一乡(镇)进行培训。灵活多样的办班形式既保证了农民的积极参予,而且培训效果大为提高。

3.取得的成效

3.1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农民科技素质和实践技能显

著提升特别在农业专项技术培训中,由于改变了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在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通过组织广大农民到田间地头观察病虫害症状及手把手现场演示、操作,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3.2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农业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近两年来,依托阳光工程项目开展,在注重粮食生产技能培训的同时,不断加大对地方特色产业的培训力度,通过扩大培训规模,两年来,通过阳光工程共培养特产种植户1000余户。通过科技示范户和典型户的辐射带动,全市特色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林下参、食用菌、林蛙、育肥牛等特产业种养殖规模分别比2011年增长了21%、42%和11%。2013年全市特产业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了34.1%,比2011年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

卫生改厕工作进展情况总结 篇4

我高渡镇,现有人口33343余人,由134个村民小组组成,户口注册9344户。从新农村建设以来,各组都以党和政府关心群众的“民心工程”出发点,把农村的改厕工作作为农村卫生工作的重点和实事来抓,全镇上下密切配合,通过改厕改变我镇村民的传统观念和和落后的思想,从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我镇今后造福子孙后代,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我镇改厕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

我镇农村改厕工作做到党政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建立了农村改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村(居)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1-2名村级干部专人抓改厕工作,村民小组配备了1名改厕专管员负责指导督促各农户的改厕工作,从上到下建立了农村改厕一条线领导管理体系,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改厕工作,及时解决具体问题,领导经常下村现场办公督促指导。

二、把握标准,全面铺开

农村的改厕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在改厕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以点带面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教育引导与行政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统一

标准,严格把好验收关。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抓住关键,重点解决资金不足的矛盾,采取了镇、村、农户三结合的筹资办法,即三个一点点,政府贴一点、村里出一点、农户负担一点。为确保改厕的质量标准,我们还制定了四个统一,即:统一规格,按照省市县爱卫办提供的三格式化粪池图纸,严格要求不走样;统一规划放样,对水管排污道主线路由村里统一测定,村民小组定位定点再行施工,力求做到科学合理;统一施工队伍,施工队人员要经过集中培训,明确具体做法和标准要求;统一组织验收,施工结束后,由镇爱卫办会同村干部对改厕农户进行质量验收,对不合格的要返工改建,直到达标为止。另外,我们还经常深入农户督促指导做好使用管理工作,不图形式,确保实效。在改厕的同时,我们还贯彻建房的有关规定,在审批建房的同时把建卫生户厕作为审批建房的要求之一,对改厕的用地面积实行优惠政策,优先安排,确保解决。

我们在开展农村改厕工作中,重点在户厕的配套上下功夫,村(居)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一定的制约措施,督促农户在建立三格式化粪池的同志要安装卫生设备,特别是要求镇村干部、事业单位人员要带头完成改厕配套任务。目前农村取缔了露天粪坑,化粪得到了无害化处理,大大改变了农村露天粪坑不卫生的旧风陋习。

三、职责分明,成效显著

人员到位,职责分明是农村改厕工作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因此我们在改厕工作中做到了行动快、措施实,从镇到村民小组实行三级管理,建立了一支强有力的改厕施工管理队伍。我们根据制订的农村改厕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要求,下达改厕任务,定期组织验收、考核,并把改厕工作列入年终评比的条件之一。因此,近年来我镇农村改厕工作不断深化,无害化卫生户厕不断增加,质量标准不断提高,成效显著,改厕普及率逐年大幅度提高。

校内实践基地项目经营情况总结 篇5

经过一学期的紧张与忙碌,机械加工专业如期完成了本期的教学计划,达到了预计的教学目的,取得了较好的实训效果。机械加工专业正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学校专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认真总结。回顾已经过去的2011的一年里,在学校班子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生产为中心,克服诸多困难因素,不断强化车间基础管理工作,狠抓落实,经过全体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车间的综合管理工作一直处于正轨。在车间员工和班组长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圆满完成下达的生产任务,并且在这生产过程中我们取得了较好的业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需要我们在以后工作中注意的问题。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必须保持在2011年已经取得的业绩,使各方面工作能得到进一步完善,在执行2011年生产任务过程中,很多方面反映出车间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人员管理 , 生产安排, 成本控制

1、人员管理: 车间制定了车间的各项管理制度,依照厂级文件的规定和要求,对车间制定的管理制度进行了认真梳理和进一步完善,制定了个车间管理制度和员工考核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协助人事部门完成了车间的定员工作,明确了各岗位的要求、职责,健全了各级管理组织体系以及各项工作的管理规章制度。通过健全科学全面规范的管理制度,使车间的各项工作更加完善,车间的综合生产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2、在成本控制方面在成本管理上,在零件加工前认真做好成本预算,在加工中对成本管理实施动态监控管理,使工程成本始终在有序可控的管理体系下运行。实际加工中禁止出现大数量的返工现象,合理用料,利旧利废,做到了工程投入量最小,同时加强机床及工具管理,定期进行检查,搞好维护保养,提高综合利用率,保证了长周期正常运行。

二、加强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综合素质 车间在组织架构下开展工作,对车间的安全教育、操作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车间按照要求,车间组织培训,涵盖了车间质量管理、安全生产、消防知识、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并结合车间实际,按照车间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了车间培训工作。

1、安全生产培训

车间组织职工在影视和课堂讲解等方面的安全知识培训,整个培训过程轻松有序,培训内容通俗易懂。通过此次培训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消防知识。让很多对安全意识淡薄的员工意识到了“安全第一”的重要性,为车间的安全管理工作起到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在强化安全管理上针对全年加工作业时间长、复杂零件技工环境相对复杂,立体交叉作业频繁等特点,加强加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强化加工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坚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加强全员的安全、防火教育,树立人人管安全,人人执行贯彻安全防火规定,做到天天讲安全,天天贯彻安全,天天检查安全隐患,确保全年安全加工。

2、加强技能培训

随着今年市场需求的影响新产品的种类迅速增加,生产的难度也随之而来,为确保生产形势的需要,车间高度重视,各环节具体分工负责的方式,对容易出问题的产品、工作技能、安全生产知识等进行了岗位操作培训和现场跟踪指导。使得操作工自身技能和知识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也使新产品的制作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全面强化技能实训,切实提高学生技能操作水平。由于专业设备的限制,学生理论听的多,动手时间少,这成了机械专业发展的瓶颈。对此,学校领导、教务处高度重视,大胆调整课时结构,强化车工、钳工、焊工、数控四门主要专业课集中开课,设备同时运转,同时实训。学生学习激情高涨,实习时间大大加强,操作水平突飞猛进,技能要点训练到位,收效显著。

3、质量知识培训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下料车间自成立之日起便将产品质量作为车间最为重要的管理工作来抓。使车间的质量管理水平再上一个台阶。在质量管理上我把加强质量终身责任制的管理,明确责任,强化管理责任卡做为工程中的重点,这样保证了完成各道工序质量合格,同时加大对质量的日常管理工作,做到本道工序不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保证每道工序受控。同时加强了加工前的技术交底、方案的编制和执行监督工作。加工中严格执行各类标准,根据机床实际情况预算各个加工环节的参数,加强了过程质量控制,力求加工零件零废品,提高工人的积极性,保证工人在精神状态良好的情况下施工,保证零件的加工高质量完成

三、加强车间产品质量管理工作,确保品牌生产质量

为确保车间正常运行,确保保质保量地完成生产计划,车间确定了一切工作围绕“提质、降耗、增效”的工作方针,质量管理工作主要做了:

1、制定了质量管理和质控方法方面的规定和制度,并对品牌质量标准做了宣贯。

2、产品质量只有依靠全员质量管理才能得到有效保证,车间通过强制管理制度和组织学习加强全员在线产品质量控制,促进“人人都是质检员”得以逐步落实,所以出现质量问题的处理与落实到个人达到了99%以上。

3、实行质量缺陷分析整改制度和即刻整改制度,通过对质量缺陷的分析不断查找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存在的不足,提出整改措施,有效促进了全员质量管理。(1.注重表现在中挖下料中,如所有左右件配对排版改进,完全解决了左右尺寸不配对的问题。2.实施了定机定程序下料方法,解决了一程序多机用,所导致的尺寸偏差问题等。)

4、开展“质量月评比”等活动,促进质量管理工作稳定提高。通过以上方面的工作,顺利完成了生产任务,质量指标达到考核要求。

四、加强车间安全管理工作,强化职工安全意识,根据“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车间在搞好职工安全培训的基础上,组织修订完善了各项安全规章管理制度。一年来,车间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重点工作。车间确定了安全小组人员对车间的安全工作进行管理,并完成了车间环境因素、危险源的识别工作;组织人员定期对车间安全消防设施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同时,车间不断加强对设备安全操作的监督检查工作。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职工的安全意识、操作技能、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普遍提高和增强,无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无重大设备事故。

五、加强车间现场管理工作,使职工有一个身心愉悦的工作环境

现场作业作为车间生产的后勤保障部门,班组人员本着一切服务于生产的宗旨,认真地做好每项工作。一是车间结合现场人员的文化程度、工作能力等作出相应的分工。并结合实际工作,充分调动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每个人的工作积极性,以利于在人手不够等情况下也能很好地展开工作。二是现场组人员按照工作标准要求认真开展工作:随时巡查车间地面,清洁打扫机台周边环境,不漏过死角,确保地面干净整洁;每天定时擦拭车间现场窗玻璃及检查保养车间消防器材;及时清洁卫生,保证了机台现场环境井然有序。经过现场组人员的共同努力,车间现场整洁干净,窗明几净,为车间创造出良好的工作环境。

六、加强车间基础管理工作,积极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

1、加强班组团结,不断增强广大员工凝聚力,车间班子成员之间能够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真正做到思想上统一,步调上一致,工作中互相配合,互相补台而不是拆台,拾遗补缺,真正发挥了班子的领头带动作用,职工的凝聚力空前增强,为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2、加强班组管理。在日常的工作中,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召开工作例会,及时掌握班组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对一些班组中存在的好做法向其他班组中进行推广,从而提高班组的整体水平。

七、工作中的不足 与 工作计划(1)工作中的不足 :

1.现场与精细化管理还需要进一步严抓。

2.应该继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企业管理能力,以便于能更好的开展工作。3.成本节约方面还需进一步的发掘与控制。(2)工作计划

1.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公司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要求,努力完成好公司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加强自身思想建设,积极为员工起模范带头作用。2.根据生产任务量尽快将人员调配到位。3.进一步加大成本节约与控制的力度。4.加大下料质量的进一步改善力度。

5.认真做好下一年的安全生产的部署工作。

6.抓好节能降耗, 成本核算和设备检查保养工作。7.加强班组管理,不断提高班组管理水平。

项目进展情况总结 篇6

“中德合作四川造林与自然保护项目”是中德财政林业发展合作项目之一,由德国复兴银行(KfW)代表德国政府资助,目标是恢复我省北部广元地区生态环境和改善项目区贫困农户生活条件。项目总投资约1.3亿元人民币。其中德方无偿援助1700万马克(合869万欧元,折合人民币8480万元);中方配套4521万元。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造林、节能灶、野生动植物管理,以及后续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项目。其中最重要的是造林,达到1236万马克(合632万欧元)。该项目于1998年正式启动,计划至2008年底结束。

一、项目区

项目区幅员面积1.63万平方公里,包括四川省广元市所辖的七个县区,含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四川盆地北部山区,覆盖长江重要支流嘉陵江中上游流域,因此是维系嘉陵江流域生态平衡的核心区域。林业行业的发展和山区退化林地的生态恢复,对于四川省的流域治理具有战略性意义,项目在生态和经济方面的影响远在项目区范围之外。项目区全部为国家和省级贫困县,人口300万,80%以上为农业人口,水土流失严重(目前已得到治理),农户贫困且收入和生活上严重依赖于农耕。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川县境内,面积达40000公顷,是大熊猫、金丝猴和其它濒危动物的重要栖息地。

二、项目目标

(一)通过营造林和封山育林建设,稳定和恢复四川广元地区嘉陵江上游的生态系统,提高该地区的森林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

(二)通过营林抚育劳务报酬、庭院林业建设、节能灶建设和将来收获的林木资源增加当地农户收入,减轻贫困。

(三)通过野生动物监测和管理,减轻野生动物对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周边农作物与村民的危害。

三、主要建设内容

(一)营造林40400公顷,其中:用防林17500公顷,经济林5900公顷(含庭院林200公顷),封山育林15000公顷,封育补植2000公顷;

(二)建造节能灶11000个;

(三)修建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监测巡护道路128.5公里,以及开展相应的野生动物监测和巡护。

四、项目总体建设情况

在中德两国政府、德国复兴银行、国家林业局的大力关心、支持和指导下,以及一支经验丰富的国际、国内咨询专家队伍的协助下,9年来四川省项目实施进展顺利,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至2004年,已全面完成原计划项目建设任务,总结如下:

1、通过参与式规划设计,共有182个乡镇、185个村、2,782个组、41,987户、142,736人参与项目。项目县(区)PLUP共培训8,720人次,完成2,071张图,47,164份农户意愿单;农户与政府部门间签订了3,427份合同,涉及4,542个小班,规划面积达42885公顷;

2、完成新造林和封山育林任务41136.6公顷,为计划面积40400公顷的102%;

3、为贫困农户修建节能灶11000个,占计划的100%;

4、在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内修建野生动物监测巡护道路128.5公里,占计划的100%,并开展了相应的野生动物监测和巡护;

5、完成项目培训和推广任务,累计培训林业技术人员和农户35863人次(其中女性占34%)。

国际质量监测专家的连续检查结果显示,四川德援项目造林成活和保存合格率不断提高,见下表:

年度 成活率 保存率

2003 96% 77%

2004 100% 90%

2005 100% 100%

2006 100% 100%

至2006年,已累计完成项目投资10881万元(其中造林部分完成8841万元),使用并完成报账提款764万欧元,占总援助资金的89%。

——从2005年开始,项目按计划全面转入后期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阶段。

五、后续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项目执行情况

编制后续项目建议书

按照2004年3月KfW 检查组意见,省林业厅组织相关部门专家以通过技术创新,促使项目区森林价值增加,推动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为目标,编制了“中德合作四川造林与自然保护项目后续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项目建议书”。主要内容包括:以人工林间伐、建立林业经营与市场营销协会、编制村级社区森林经营方案为主的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项目造林的抚育和管护;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管理和社区共管;技术培训与推广。该建议书于2005年5月9日获KfW 正式批准,目前实施工作正在进行。

后续项目进展情况

1、抚育除草。为进一步提高项目营造林保存率,巩固项目成效,在各县区共完成4790公顷额外抚育除草工作,占计划任务的100%。

2、人工林间伐试点。2006年完成人工林间伐任务646.4公顷,为今后森林经营的有效开展积累了经验,并获得了关于间伐成本方面的新信息。

3、村级社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2006年6—8月,通过项目人员、咨询专家、冠京村村委会及社区村民共同努力,制定了“剑阁县下寺镇冠京村社区森林经营方案”。

4、林业协会。自2006年4月开始,在朝天区、元坝区、旺苍县建立了三个社区林业经营和市场营销协会。

5、唐家河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管理。

(1)在原有的对以扭角羚、黑熊和野猪为主的野生动物的种群密度、活动区域、农作物危害程度、危害季节等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监测、数据采集和巡护力度,制定了生物多样性监测及分析指南。

(2)进行了保护区周边环境教育,开发制作了环境教育讲解牌和宣传手册、简介材料及VCD。

(3)2005年下半年开始,为保护区周边社区5个村的贫困农户新建了500个节能灶;为缓冲区2个村的农户安装了小型供水系统;

(4)为了提高监测巡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野外安全条件,在保护区内高海拔区修建了3处棚屋,按计划本年度将完成一个保护站的建设工作。

(5)对巡护道路和桥梁的维护建设工作正在进行。

(6)建立了保护区双语网站并持续进行维护。

6、考察学习。自2005年6月开始,省项目办组织了1次赴德国际考察和5次国内考察培训。通过考察,项目管理和技术人员学习到了先进的可持续森林经营管理理念和技术经验,能力显著提高。

六、项目实施经验

(一)项目机构及管理职责

为保证中德合作四川造林与自然保护项目的顺利实施,在项目启动初期(1998年),建立了省、市、县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管理办公室,建立了一支稳定的项目管理队伍,形成了强有力的组织管理体系。并制定了详细的组织管理职责,促进和保证了项目顺利实施和有效运行。

(二)项目管理

1、项目可行性研究

我省按照参与式工作方法组织完成的《中德合作四川省嘉陵江上游防护林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德国财政援助我国林业生态项目建设以来,第一次由中方专家独立编制的可研报告。

2、项目管理办法

按照项目“财务协议”的要求,省项目办根据四川项目实际,于1998年制定了项目管理、组织、财务、会计核算、档案5个方面的管理办法,有效地指导了项目实施和管理。

(三)高标准、严要求

加强施工指导,严把质量关,保证项目建设成效。在所有施工环节中坚持严格的检查验收制度,从苗木培育、出圃分级,到整地、栽植、管护和环境保护方面认真把关,保障了项目造林成效。

(四)加强乡镇林业工作站建设和技术培训

(五)项目财务管理

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保证项目配套资金及时到位,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制定项目资金管理和财务核算办法,单独建立帐目,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

(六)监测与评估

按要求在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建立“项目监测中心”,对项目活动进行连续的质量监测与评估。项目数据库的开发与应用进一步提高了项目的管理水平。

项目成效和影响

1、加速广元地区绿化进程,取得明显生态效益

项目建设使广元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提高了2.5个百分点,嘉陵江中上游流域的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功能显著增强。减少了森林资源消耗,野生动植物栖息地范围扩大,质量大幅度提高。

2、扶助了农户,增加了农户经济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德援项目的实施提高了项目区广大农户的农村民主、法律、环保意识。更重要的是,它为农户提供了参与当地决策的机会,并使其掌握了高质量造林和管护方面的知识及技能。

——项目营建的用防林、封山育林和经济林已保存成功,对项目区当前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形成了有益的补充。

——增加农户经济收入,改善生活质量。项目累计参与农户达41,987个,获得劳务补助3000多万元;项目共建11000个节柴灶,每年可节柴约3万吨,减少约30万个工(主要是妇女)。项目营造的经济林和用防林为农户将来增收打下了基础。

——项目建立的林业协会是对社区林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与长效管理机制的一种探索。然而,目前对这种新方法所产生的影响做出确定性结论还为时尚早。协会为分散经营的农户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合作平台,使大家能够共同寻求技术支持和市场应对,增强抗御风险的能力,从而增加经济收入。

3、社会效益显著

项目区全社会生态意识增强,环境观念改变,并逐渐推动农村土地利用和生活方式改变;农户的自治、自立意识和综合能力增强。

4、引进了先进理念,推动了林业的改革

项目引进了一系列宝贵的现代林业项目管理理念,“参与式”和“开放式”的指导思想贯彻了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推行了报账制、合同制、设备采购和工程施工的招标制、咨询专家的监理制、严格的质量监测评估和财务审计等科学机制,从而大大促进了四川林业的改革。

5、引进了技术,提高了经营水平

德援项目实施引进了大量的国际先进技术,提高了林业科技含量,为国内林业项目实施和管理起到了示范,提供了经验,加速了我省林业与国际林业接轨的进程,培养了大批林业管理和技术人才。德援项目运作模式和管理经验已成功推广应用到我省退耕还林、天保工程及中欧天然林保护等国际国内项目中。

6、增进了中德人民的友谊和合作

八、新项目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态工程建设成效明显,近几年实施的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等重点工程的进展顺利,部分地区的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尤其在南方,森林资源总量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还非常脆弱,亟需对森林进行科学、合理、可持续地多目标经营。目前存在的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是: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不合理,林业可持续发展受到阻碍。目前对现有林的管理仅限于管护,没有开展其它经营活动。

经济发展带来的木材产品需求与现有的森林资源保护目标相冲突。间伐商品材产出有限,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林业建设基础设施、科技、信息服务落后。

林业产品市场开发力度不够,缺乏管理型人才。

在中德合作造林十余年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我们深感引进国外先进森林经营理念和技术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因此,迫切希望与德方进一步合作,在四川北部和西北部秦岭-大巴山区域开展新的中德合作四川森林资源经营管理项目。我们希望在新项目中引入新的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技术和模式、森林分类经营的理念、FCS森林认证体系和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为:

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可持续经营(间伐、低产林改造、经济林等)

森林碳汇研究

大径级材培育

珍稀树种的保护和培育

短周期工业原料林(新造林、低产林改造与人工林间伐)

相应的能力建设

欧洲石墨烯研究项目情况分析 篇7

为了推动石墨烯研究尽快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实现石墨烯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欧盟以发起“欧盟石墨烯旗舰计划”、通过“欧盟第七框架计划”(简称FP7)支持等方式,促进石墨烯研究和产业化。本文对欧盟石墨烯旗舰计划、FP7 支持的石墨烯项目以及英国主要石墨烯项目的研发课题、研发目标、项目单位及项目单位的技术优势进行了挖掘。

1 欧盟石墨烯旗舰计划(Graphene Flagship Program)

1.1 欧盟石墨烯旗舰计划

2013 年1 月,欧盟委员会宣布石墨烯研究入选“未来新兴旗舰技术项目”,并设立专项研发计划。该计划将在未来10 年内获得10 亿欧元的经费,是目前欧洲最大的石墨烯研发计划之一。截至目前,共有来自23 个国家的140 多家机构参与该项目。石墨烯旗舰计划由16 个项目包组成,其中11 个项目包为特定的科研主题,5 个项目包涉及旗舰计划的运营管理。

项目包1:材料。

此项目重点解决制备大面积石墨烯基产品的2个主要挑战:批量制备高质量均匀石墨烯;按需定制石墨烯性能。在实现石墨烯的大规模生产前,项目组应先开发出实验室级、具有特定目标性能的石墨烯合成方法,还将研究如何把石墨烯与其他材料结合成异质结构。所有这些工作,对于证实石墨烯可作为真实器件的颠覆性纳米技术平台,起到关键性作用。项目正、负领导:西班牙CSIC国家研究委员会Mar Garcia Hernandez教授;爱尔兰都柏林三一学院Jonathan Coleman教授。

项目包2:健康与环境。

该项目负责纳米技术的安全研究。具有独特性能、微小尺寸的石墨烯,有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鉴别并解决任何可能的安全和毒性问题,不仅对于材料应用于信息和通讯、复合材料等应用领域意义重大,而且对于材料可能的生物医药应用,例如与组织和细胞直接进行互动的纳米器件,具有重要意义。项目正、副领导者:意大利里雅斯特大学Maurizio Prato教授;法国国家物理研究中心Alberto Bianco教授。

项目包3:基础科学。

本项目具有双重目标:进行石墨烯及其互补性二维材料的基础研究和无须考虑未来用途的理论研究。团队将研究并确定有可能限制石墨烯电子和光电应用潜能的基本机制,并研发新一代石墨烯基纳米结构,以便用于超越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场效应晶体管的电子器件。对石墨烯以外的其他二维材料的研究,有助于将石墨烯与其他二维晶体单层结构相结合,制成超级结构,用来提升石墨烯性能。这将有助于拓展石墨烯的功能应用范围,并进行后—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post-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电子器件的研发。项目正、副领导者:英国兰卡斯特大学Vladimir Falko教授;瑞士日内瓦大学Alberto Morpurgo博士。

项目包4:高频电子。

此项目的目标是创建能够显著超越现有最先进技术的石墨烯基高频电子技术,并在此基础上,为下一代高性能石墨烯电子器件的研发制定一个清晰、详尽的路线图。项目正、副领导者:德国AMO Gmb H公司Daniel Neumaier博士;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Herbert Zirath教授。

项目包5:光电。

项目目标是通过石墨烯基电子和光电部件相结合,创建一个石墨烯光电新领域,该领域包括激光器、光开关和波导、光学频率转换器、放大器、共振腔、调制器、光电探测器、纳米光子部件、超材料和太阳能电池。石墨烯独特的光学性能将有助于研发其他现有材料无法做到的新功能。项目组希望将创新技术应用带到以下领域:远程光通讯、芯片内和芯片间光学互联、无线通讯、安全和监视应用、环境监测和能量捕获。项目正、副领导者:英国剑桥大学Andrea Ferrari教授;西班牙光子科学研究所Frank Koppens教授。

项目包6:自旋电子。

项目目标是:充分挖掘石墨烯用于自旋电子器件的潜能,侧重高效的室温自旋注入和检测的研发,以及石墨烯自旋电子器件中自旋控制研究。团队将利用不同材料,探索石墨烯器件中的自旋输运机理,并通过将相关结构与现实的理论模拟相比较,争取制备新型功能性石墨烯自旋器件的演示品。项目正、副领导者:荷兰格罗宁根大学Bart van Wees教授;西班牙ICN加泰罗尼亚纳米技术研究院Stephan Roche教授。

项目包7:传感器。

项目目标是:探索利用不同的互补性方法,为传感器的多种应用进行理论验证。这些应用分别为:压力传感器和麦克风、质量和力传感器、微波传感器、单分子生物传感器。项目的起始阶段,研发重点为悬浮石墨烯薄膜。在这些自由悬浮的薄膜中,电子和机械的自由度紧密结合,为具有独特机械性的石墨烯传感器的应用提供了独特的机会。项目正、副领导者: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Herre van der Zant教授;芬兰阿尔托大学Pertti Hakonen教授。

项目包8:柔性电子。

柔性电子在未来的电子行业中将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新平台。在不远的将来,将有可能实现保形、可靠,甚至是透明的电子应用。由于兼具超薄、超强柔性、强度和导电性,石墨烯将是柔性电子系统最为天然的选择。石墨烯将以与现有硅技术相似或互补的方式,成为多种电子应用的支持平台。研发重点是商业应用的开发。参与该项目的单位研发目标涉及面广泛,涉及从包括基础材料(例如,各类墨水和石墨烯基体)在内的整个供应链到部件研发,最终到整个柔性系统的集成。项目正、副领导者:英国诺基亚研发中心Jani Kivioja博士;意大利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Sebastiano Ravesi博士。

项目包9:能源。

项目组将利用旗舰团队各种可获得的石墨烯优势,对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能源应用进行评估。项目重点关注的应用包括,诸如光伏、储能、燃料电池和储氢。项目团队将把他们在石墨烯方面的技术和专长与能量转换、储存器件设计师和开发商的技术相对接,以便探索新型石墨烯基材料的研发路径,更好地满足未来能源的应用需求。项目正、副领导者:法国新能源与原子能委员会Etienne Quesnel博士;意大利理工学院IIT石墨烯实验室Vittorio Pellegrini博士。

项目包10:纳米复合材料。

项目组面临的挑战源于一个简单而根本性的理念:石墨烯出色性能通常是指的是单独的、无缺陷片层。石墨烯片层通常采用机械剥离法获得并予以悬浮,以避免来自任何基底的影响。但在许多应用中,不得不使用性能并非完美的石墨烯片层,为了打造能够为社会带来深远影响的应用,需将石墨烯薄片的理想性能从原子级转移放大到中观、宏观层面(形成连续薄膜或大宗材料)。项目正、副领导者:意大利CNR国家研究委员会Vincenzo Palermo博士;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Xinliang Feng博士。

项目包11:生产。

项目组有3 个主要目标:提供石墨烯样品、建立与欧洲国民生产净值计划相关的联系、提供标准化。该研究团队的主要目标是:实施石墨烯生长技术,在设备和材料层面,实现量产石墨烯和石墨烯薄膜的商业化探索,并对生成可放大性、再现性和生产/拥有成本进行评估。该项目将与受欧盟第七框架计划下的“纳米科学、纳米技术、材料与新制造技术”(NMP)主题研究领域,在其最新工作计划上相对接。项目正、副领导者:爱思强英国公司Ken Teo博士;爱思强英国公司Nalin Rupesinghe博士。

项目包12:创新。

项目组的目标是对相关创新工艺和活动进行管理、协调和支持,其中包括4 个方面的主要活动:

(1)就旗舰计划项目中产生的发明披露、专利申请和专利授权方面的信息进行收集、建档和沟通。

(2)寻求并保持与中小企业的联系。

(3)寻求并保持与风投企业的联系,以促进对石墨烯发明和企业的资金投入。

(4)推进并实施旗舰计划“地平线2020”阶段知识产权管理和创业管理。

项目正、副领导者:瑞典查尔莫斯工业技术大学Fredrik Ho··rstedt博士;瑞典查尔莫斯工业技术大学Helena Theander博士。

项目包13:信息传播。

该项目组具有以下职责:

(1)在项目成员间,建立起一个沟通平台,确保所有项目包在实施过程中的有效合作。

(2)传播石墨烯知识和理念,促进相关项目与世界上其他科研—产业群体的合作,以提升旗舰项目的影响力和项目参与团队的适应能力。

(3)向相关国家和欧盟的决策者通报项目进展情况、面临的挑战和获得的机遇。

(4)向大众宣称石墨烯及其项目对欧盟的好处。

(5)举办世界范围的活动,为石墨烯科学和技术提供关注点和平台,例如,举办“石墨烯周活动”。

项目正、副领导者:瑞典查尔莫斯工业技术大学Elena Novoselova;瑞典查尔莫斯工业技术大学Christophe Eléhn。

项目包14:管理。

项目组的目标是确保石墨烯旗舰计划的有效运行,符合项目拨款协议和相关工作说明。团队负责石墨烯旗舰计划的管理,涉及全面的法务、道德、财务和行政管理,以及对合作协议的维护和对相关发起竞标项目的实施。项目正、副领导:瑞典查尔莫斯工业技术大学Jari Kinaret教授;瑞典查尔莫斯工业技术大学Mikael Fogelstro··m教授。

项目包15:科研管理。

该项目包涉及石墨烯旗舰项目的科研管理,项目的协调负责人将对所有项目包的研发进展进行监控、管理;出席相关项目会议和有助于研发工作有效开展的各类国际会议。项目正、副领导:瑞典查尔莫斯工业技术大学Katarina Boustedt博士;瑞典查尔莫斯工业技术大学Mikael Fogelstro··m博士。

项目包16:衔接。

项目职责是负责石墨烯旗舰计划与其他国家级或欧洲级石墨烯相关材料的科研项目或计划之间的协调和衔接。项目目标是对整个科研基金在欧洲的运用进行监控,促进有助于石墨烯旗舰计划实现其目标的其他举措和合作机制,并作为与主要利益攸关方的联络平台,他们包括来自各个国家的资金拨款机构和项目的合作方。项目正、副领导:欧洲科学基金法国Ana Helman博士;欧洲科学基金Ana-Maria Ciubotaru博士。

1.2 i GCAuto项目:用于汽车的石墨烯基聚合物复合材料

i GCAuto项目是欧盟石墨烯旗舰计划第10 个项目包(WP10)的一部分,致力于石墨烯在纳米复合材料材料和汽车领域的研究,以期生产出更为安全、环保、节能的汽车。该项目也受欧盟第七框架计划支持项目。项目中,研发人员将对一种新型石墨烯基聚合物材料进行相关建模、设计和研究,以便在保持安全性的同时,提高汽车和乘坐者的安全性。该项目的参与单位如表1 所示。

2 欧盟第七框架计划支持的石墨烯项目

欧盟自1984 年开始实施“研究、技术开发及示范框架计划”,简称“欧盟框架计划”,是欧盟成员国和联系国共同参与的中期重大科技计划。欧盟第七框架计划(7th Framework Programme,简称FP7),是欧盟委员会于2007 年1 月1 日启动的计划(实施年度为2007-2013),也是欧盟投资最多的全球性科技开发计划,总预算为505.21 亿欧元。FP7 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官方重大科技合作计划,其研究以国际前沿和竞争性科技难点为主要内容,具有研究水平高、涉及领域广、投资力度大、参与国家多等特点。FP7 支持的石墨烯项目有:Poly Graph、Plas Carb、Electro Graph、GRAFOL等。

2.1 Poly Graph ———石墨烯增强型热固性聚合物

热固性聚合物用途相当广泛,可用于航空结构件、涂层、汽车部件、粘合剂和电子部件等。然而,很多上述应用受限于当前树脂材料的性能缺陷。该项目重点是开发2 条工业化量产石墨烯增强型热固性聚合物材料的新路径,2 种新路径均采用价格相对便宜的膨胀石墨作为起始材料。项目将优化生产工艺,以确保在新型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粘合剂和涂层的生产过程中,石墨烯的分散良好,从而使得这类石墨烯增强型材料立即应用于相关行业中。为了证实新技术,项目团队将制备用于目标行业的演示部件,例如航空和汽车行业。

第一条生产路径采用新的机械—化学方法片状剥离膨胀石墨制备石墨烯。项目中,研究人员将致力于相关设备和技术的研发,以便以均匀、始终如一、可量产的方式,将石墨烯分散到低粘度聚合树脂中。

第二条生产路径将对相关设备和技术进行进一步研发,以便能够实现膨胀石墨的原位剥离,并采用单一工序,将制备而成的石墨烯直接分散到低粘度热固性聚合树脂中。项目的参与单位如表2 所示。

2.2 Plas Carb项目——— 将餐厨垃圾变废为宝

项目期限为2013 年12 月-2016 年11 月30 日。研究团队将采用低能量的微波等离子工艺,把食物残渣厌氧消化产生的生物气体(甲烷),分裂成高价值的石墨碳和可再生氢。随后,再采用先进的研究和工业过程,使得获取的石墨碳和可再生氢的质量和经济价值得以优化。项目后期,欧盟环境技术验证机构将对项目的可持续性进行论证,以确保相关技术向市场转移的适宜性。与此同时,还将对市场机遇进行评估和认证。对生产工艺的验证将通过当地中小企业与其相关合作伙伴完成,这些合作伙伴应在废物管理、财务风险管理和将使新技术在欧洲传播方面具有专业知识。项目的参与单位如表3所示。

2.3 Electro Graph项目———用于超级电容器中的石墨烯基电极

超级电容器是储电领域的创新技术之一。项目通过综合性技术手段的应用,提高超级电容器的整体性能,开发电极材料和适宜的电解质。为此,研究团队将采用石墨烯和石墨烯基材料作为电极材料,并采用室温的离子液体作为电解液,以实现研发目标。项目后期,团队将利用这些新材料,用于制备超级电容器的功能模型。

项目的技术目标:

(1)量产石墨烯,并使石墨烯性能满足新型电极/超级电容器的需要。

(2)在材料性能和设计参数方面建立一个反馈机制。

(3)优化超级电容器整体性能。

(4)制备超级电容器功能模型。

(5)对石墨烯材料接触危害及其生命周期的影响进行评估。

(6)对石墨烯电极的价值恢复进行评估。

项目战略目标:

(1)使欧洲成为石墨烯合成、加工和工业应用方面的世界领军者。

(2)向行业证明石墨烯在性能提高和成本效益方面的优势。

(3)为欧洲建立创新纳米技术行业做出贡献。

(4)促进现有行业对纳米技术的利用,使欧洲在超级电容器/储能市场找到市场定位。项目的参与单位如表4 所示。

2.4 GRAFOL———卷对卷石墨烯制备及相关器件的应用研究

项目目标:

(1)在柔性基体上,卷—对—卷生产300mm的带状石墨烯。

(2)研究CVD工艺制备条件/方法。

(3)借助原位光电子能谱和透射电子显微方法,确定工艺条件。

(4)晶粒尺寸>50μm。

(5)转移工艺。

多种应用研究:

(1)3D互联技术的构建模块(CEA,Intel,CAM)。

(2)自旋电子(TRT,CNRS)。

(3)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互联线(IMEC,UCAM)。

(4)高频光电器件(AMO,TRT)。

(5)氮化镓发光二极管透明电极(Phil)。

(6)传感器(CCS)。

项目的参与单位如表5 所示。

3 英国重要的石墨烯研究项目

3.1 Graphated项目———用于热电器件的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

项目始于2015 年1 月,项目期限为1 年,旨在为汽车尾气废热回收器件及其他高温能量捕获应用,研发改良型电热材料,以便显著提高能量恢复效率和成本效益。曼彻斯特的研究团队具有多个石墨烯材料专利,这些材料在广泛的温度范围内,都具有显著提高的热电性能。该项目把曼彻斯特大学的石墨烯技术应用到热电材料,并最终形成产品。

项目目标:

(1)研制一种具有较高成本效益,性能稳定、可规模化的热电材料,并使材料在50℃~500℃温度范围内,具有更好的ZT平均值。

(2)将新热电材料新能,转化为更好性能热电演示件。

项目参与单位如表6 所示。

3.2 国家航天技术探索计划———NATEP

英国国家航天技术计划(NATEP)是一个总额为4000 万英镑的技术发展计划,旨在协助英国供应链企业100 项新技术的研发。NATEP将提供15 万英镑的资金支持,支持防止雷击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研发,项目期限为18 个月。

项目目标为:

(1)研发并评估可显著提升机身、机翼表面抗雷击性能的石墨烯复合材料。

(2)将功能化的石墨烯纳米粒子集成于环氧树脂,以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

(3)摆脱目前寄生金属网状导体的使用,以减轻机身重量。

项目的参与单位如表7 所示。

4 结语

项目进展情况总结 篇8

在中国,已经通过SA8000认证的企业,多数是被动而为,如已经通过SA8000认证的40多家企业,大都不是自发的,而是外国企业推动的,这些企业多数是南方的鞋业和服装制造企业。

但不管怎么说,对SA8000的认识和认证,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从观望走向行动。

《深圳特区报》2004年4月5日报道:近来,一个新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标准体系——社会责任标准(SA8000)引起了深圳市政府及企业界的关注。在得知欧美国家可能强制推广该标准体系,并对深圳市相关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产生影响时,省委常委、市长李鸿忠当即批示,该标准“值得高度关注,需通过适当方式广而告之我市相关企业”。据报道,深圳市已经举办了首场SA8000专题报告会。专题报告会后,市WTO事务中心还根据企业的需求继续做好SA8000的研究工作,联合有关机构开展相关知识的咨询和认证工作。深圳市外经贸局正加紧研究由政府资助企业、单位认证工作的可行性。

《东南早报》2004年4月9日报道晋江市政府对该市一批先进企业奖励时,首次出台了SA8000社会责任标准认证奖,这项奖励,在福建省也尚属首次。泉州市人民政府对获得SA8000社会标准认证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余姚市人民政府通过SA8000社会责任标准认证活动,引导服务业加强管理,规范经营,并对新通过sA8000系列认证的服务企业,每家奖励3万元。

上一篇:浅说中国的酒文化下一篇:践行孝道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