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赏兰亭集序书法

2024-09-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欣赏兰亭集序书法(精选7篇)

如何欣赏兰亭集序书法 篇1

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临沂),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因王羲之曾任右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书《兰亭集序》等。是东晋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与儿子王献之合称“二王”

《兰亭》书法与中国文化 篇2

一、《兰亭》:飘逸多情的审美旨归

我给《兰亭》定位是飘逸多情的审美旨归。标法,晋人字最高成就的是二王,王羲之留下的传世代表应是《兰亭序》。《兰亭序》里面有句话:“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一个人不可能在原地踏进同一条河流,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今天我们讲《兰亭》讲什么呢?从远的讲,《兰亭》应从秦始皇开始谈,秦以前还可以追溯的,秦汉嘛,汉以后东汉时代末年到三国,应该讲魏晋风流,魏是一个关键,魏的关键人物是曹氏父子,建安七子,下面竹林七贤,晋代有三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书法家二王,留下来的《兰亭序》,还有王献之的《玉版十三行》,《玉版十三行》(图1)写的是曹子建的《洛神赋》一段,《洛神赋》大概是中古时期的“少年维特之烦恼”,陶渊明有两句诗“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我认为魏晋文化的序幕由曹孟德《短歌行》揭开,就像秦汉之际,项羽的《垓下歌》送走了旧历史;刘邦的《大风歌》,迎来了新朝代。

由此我想到了三国时的赤壁之战,曹操带领人马要统一中国,即将胜利时的英雄人物唱起了悲歌,他想到了没有什么人可以理解他,包括他的下属等等,真正理解他的人只有一个,这个人是他的敌人——刘备。他早就看出这个人不是个好东西,是他的对手,所以在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时候,曹操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吓一跳,匙箸掉了,正好打了一个雷,刘备说,我从小就怕打雷,所以匙箸掉地下,曹操放松警惕,后来刘备就跑了。现在刘各就在江的对面,马上曹操就要统一中国了,刘备不在话下,消灭了刘备,英雄把对手消灭了,实际上他已经没有对手了,所以我对《短歌行》有我自己的看法——《短歌行》是曹操在想念刘各,消灭了刘各自己后就没事情可干了。(唱)“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故”,字去声回绕,“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你想一想,这是什么味道?

现在就来我们想一想,来看一看《兰亭序》。“二王”,最了不起的是什么东西啊?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这是毛泽东的“奇谈怪论”,他忘记了中国还有书法。中国的书法是不得了的。书法是有生命、有感情的。说到底,艺术离不开生命,艺术是发扬生命的。死神所在的地方是没有艺术的。

所以,我在给一部关于《兰亭序》的书写序时用了这样一个题目,叫“飘逸多情的审美旨归”。

中国从前有两个时代很奇怪,一个是战国时候,一个是魏晋南北朝,社会动乱,思想反而很活跃。统一以后要求有统一的思想。很奇怪,统一以后思想没有那么活跃。从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到魏晋南北朝,你可以看看那个时候的文人生活,鲁迅先生写《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那是中古时候另外一个活跃的时代。每一次讲演我常以文章开始,因为我怕我跑远了——我一讲问题就容易越讲越远——那么现在我请大家拿着这个文章看看,这是我为《兰亭序集字对联大观》一书写的一篇序。

二、秦汉的一统

我每一次展观秦篆李斯的《峄山碑》,《峄山碑》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的。假定没有秦始皇的统一,那么就不能建立大秦帝国,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那么就出现七国甚至更多的国家了。从帝国到中国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现代中国恐怕就不是一个这么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假定秦始皇没有把中国统一的话,现代中国这个地方可能跟欧洲差不多。所以每一次看到《峄山碑》(图2),《峄山碑》是统一文字的东西,就是按照秦始皇的要求写一个标准的法书。对以前有成就,有个性的人它不怕。我最喜欢的一个是《石鼓文》,一个是《诅楚文》(图3),这两者我都很喜欢。但是各写各的,你奏你的乐,我奏我的乐。这个度量衡,你有你的度量衡,我有我的度量衡,你跑到美国去开车,如果你跑120码,警察就抓你,因为它是英里,不是公里,它里程表不一样。比如说我,人家问我今年多大,我说我四十多公岁,还没到五十公岁,用公岁就整个不一样,度量衡不一样。再好的东西它也需要有一个统一的范围,统一起来文字才能流行。所以每一次对着这个东西我就心生感激,肃然起敬。下面一段文章我认为很重要:

“我们反对暴政、集权,文化垄断的专制;但我们不能不赞叹‘车同轨、书同文’对于历史所产生的积极意义,但这二者往往难以分割。是故,秦始皇的功罪,千古难以评说。”也无劳评说,如强为评说,我不揣浅陋,斗胆赠始皇帝一联日:“上联是‘平平仄仄’,下联是‘仄仄平平’,上联是‘功勋盖世’,下联是‘罪恶滔天’。”看来,如果没有滔天的罪恶,很难建立盖世的功勋!是故,祖龙之后的历代开国之君,莫不可以此八言概括之,虽然规模有所不同。一直到蒋介石都是如此,没有一个例外,都是秦始皇的具体而为。所以这里有一个规模的问题。一个统治者如果死了多少人,那不算死。贪污也有规模的,贪污一百万,枪毙你,贪污一千万,假如有个人贪污一千万万美元,不会枪毙你,到哪个国家都走红地毯,你信不信?你说那些大富豪,把他的财产整个清理一下,每个钱来得都很正当?没有逃税漏税?……什么事情都凭良心?讲本图利,是一个正常的商人?他发那么大的财,那鬼才相信呢!那么,问题是他看的那一个限度。“汉承秦制,秦砖汉瓦一脉相承。大汉的丰碑和以司马相如为代表的汉赋其建造的气象就是宏伟。”你看汉朝的砖都不一样,司马相如的赋也厉害,这个大建筑,俱反映了大汉帝国的典范性。一个国家统一以后它要典范,要搞专制,你要反对我,我就消灭你。“如果汉高祖是个“无赖”,汉武帝是个伟大的“奴隶主”,司马迁则是一个懂得反抗的最最伟大的‘奴隶”’。而司马相如不仅善于逢迎。而且实在非同等闲。我称他为文采斐然,才高千古的“文学奴才”。这是两个东西,从汉朝开始,或者以前也可以追溯。统治阶级下面有两个东西,搞文学的,一个是奴隶,一个是奴才。什么叫奴隶啊,我们有两个歌来写这个问题,一个叫《国际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我们有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奴隶大家都不愿意做,奴隶并不愿意做奴隶,他要反抗。西方的斯巴达克斯,那是奴隶,奴隶要起义,奴隶要造反的。还有一个叫奴才,奴才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我们现在看晚清的电影,你看看,“老佛爷,奴才不

敢……喳……”,这就是奴才,每一朝每一代都需要他,而且奴才有他的档次。主子身上有土,一个小奴才上去给掸土,拍马屁。老奴才马上发脾气,你靠边站吧,难道主子身上的土是你可以去伺候的吗?你靠边去吧。你只配拍我的马屁。那主子的马屁是我拍的,你的身份不够拍主子的马屁。你们看过《红楼梦》,是晴雯还是谁的,去赌钱回来看到别的丫头,好像是小红,在伺候宝玉,倒茶递水。马上大发脾气,二爷是我们伺候的?你算什么?你是应该伺候我们的!大家记得吧?《红楼梦》有这个段戏。奴才是心甘情愿伺候主子的。因此汉朝是两个大文学家,一个是奴才文学家,一个是奴隶文学家。“文章西汉两司马”,一刚、一柔,一“奴隶”、一“奴才”,一“疏荡”、一“绚丽”;“疏荡”是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在《上枢密使韩太尉书》中称赞司马迁说“其为文疏荡,颇有奇气”,共证大汉帝国的兼容气象。一个伟大的时代它必须要容纳两个,既有一套奴才班子,也允许包容一些和它对立的东西,但是,是有限度的,用它来证明我的兼容,我的民主气象。所以五十年代我曾经写过一句“留一狂夫天意厚”给聂绀弩,后来又被他收录在自己的诗中“留一狂夫天意厚,白双老眼帽檐斜”回赠给我,留一狂夫是说明老天爷的宽宏。

三、魏晋的离乱

下一段,“通过东汉末的离乱洗礼,继之以魏晋南北朝,士大夫们叹人生之虚妄”。哪是个什么时代啊?“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就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写照,生离死别。两个东西最痛苦嘛,一个是生离,一个是死别。江文通,江淹,写过两篇赋,一个叫《别赋》,一个叫《恨赋》,《别赋》是开头两句最出名,“黯然销魂者”,讲“别”是讲这两个,因为大家现在看到这两个词已经没有什么词感,没有什么感动了,已经讲油了。但是你仔细想一想什么叫“黯然”,“黯”是“声音的音”加上“黑颜色的黑”,是声音进入到黑暗里面去了,声音泯灭在灵魂的黑暗处,然后灵魂就像在炼钢的铁水里面消掉了,这种感觉,“黯然销魂者”非常的形象。“唯别而已矣”,这是江淹《别赋》的前两句。另外他写了一篇《恨赋》,最后两句,讲“自古皆有死”,但是有一个共同点,“莫不饮恨而吞声”,这是什么味道,恨化成水喝下去,“而吞声”,最后一句话说不出来,都是流着眼泪走的。不知道大家观察过人死的时候没有,有个共同点,都在留恋生命。人有两个时候哭,一个是来的时候,小孩生下来,在屁股上打一下,哇的一声哭出来,别人便会恭喜,人是带着眼泪来的。另一个就是临终对生命的留恋,一个是“饮恨”,一个是“吞声”。一个人最可怕的是什么?连痛苦也不会有了。生命没有这个感觉就不行,痛苦既是生命的证据,也是热爱生命的表现。我这个人怕两个东西,一个怕死,一个怕疼,但疼得最厉害的时候我特别高兴,说明我很敏感,我是活着的,假定我死了,死猪不怕开水烫。疼,的确痛苦,但是疼的时候我就忍受着,我可以忍受,我的忍受能力很强,就看我究竟能不能忍受这个痛苦!

在动乱的年代,就像我们现在讲的写《兰亭序》的时代,王羲之生的年代很好记,是321年,属蛇的,鲁迅也属蛇,1881年,毛泽东也属蛇,1893年。王羲之这个蛇也是灵蛇,了不起,死的年代也好记,379年,79,喝酒啊。一共活了58岁。最近有个书法家去世了,大家说他是短命而死,他是68岁,比王羲之大概高了10年。那么你就觉得王羲之的寿命太短了,才58岁。他写《兰亭序》的时候才32岁,他生在晋武帝时期,晋武帝一共活了19岁。他再往上推有三个皇帝,明帝,成帝,康帝,晋明帝活了27岁。晋成帝活了22岁。晋康帝活了23岁。最小的武帝才活了19岁。作了17年皇帝。那么他的下一代叫晋哀帝,晋哀帝活了25岁。那个时代你就可以看到,这里面一个是动乱的年代——变化大。另一个特点可以参阅鲁迅先生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就是及时行乐,觉得生命非常快就过去,如何去把握有限的时间?如何度过自己感到痛苦的时间?痛苦使很短的时间感到很长——“度日如年”,怎么去沉醉去?所以这个时候,就找到了酒。现在有人提倡两个文化,一个是酒文化,一个是茶文化,我是主张茶文化的,因为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因为喝酒差点死掉了,醉了三天,人事不知,腿也断了,后来就移情在茶上。王羲之那个时候的背景时代是东晋(图4)的动乱时代,“通过东汉末的离乱洗礼,继之于魏晋南北朝士大夫们叹人生之虚妄,但整个中古时代,至少是魏晋时代,是整个中国摆脱两汉思想束缚后境界全新的时代。”

四、汉唐文化的世界性影响

两汉一方面是大统一,东汉末年不算,就是讲它鼎盛的时期,它是继承的前人。中国有两个短暂的朝代为下一代制定了蓝图。一个是秦汉的秦,秦砖汉瓦是一脉相承盹一个是隋唐的隋,两个时代都很短。汉唐都是非

《兰亭集序》教学欣赏 篇3

《兰亭集序》是文采、书艺双绝的传世名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关于这篇文章的教学和欣赏,笔者从文化接受层面上谈一些认识和理解。

书法美学层面。《兰亭集序》彰显于世,首先是其书艺的超绝无双。晋人的书法,唐人的诗,宋人的词,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值得称颂的艺术瑰宝。晋人的书法又以尚韵而著称,这尚韵的特征既是书法美学的,也是人格气质的。《兰亭集序》不仅仅是一般的书法佳作,同时集中而艺术地展现了魏晋时期特有的时代风貌和时人风气。所以,教学和欣赏该文应该首先展示它的书法原貌,领略这些勾勾画画、点横撇捺的线条艺术所呈现出的生命姿态和精神张扬。书法艺术实际上是一个人的才情、气质和性格的流露和暗示。当我们沉潜内心细细品位,这些流淌于点划勾捺之间的活力和内蕴,就会那样真切地复活出整个魏晋时代的精神风貌。书法理论告诉我们,行草是体现一个人内在自由精神的最佳表现形式。

书圣王羲之将这一书艺创造性的发挥到了极致,把那种一气呵成、自如挥洒的气质,张扬得淋漓尽致、浑然天成。当然,向学生传达这种意味时,要先让他们投入其中,反复把玩、触摸这些线条组合呈现出的气韵。王羲之博采众优,尤其吸取了前代书法名家的书法优点,形成了笔画均匀、线条曲折、体式纵长的书法艺术,充分显示其自然朴素的妍美特色。在用笔的处理上,欲断还连,以侧取妍。笔与笔之间,有俯仰,有牵丝,有顾盼,有回折,有弛张,显示了纯熟的笔法和清丽的笔调。其笔锋缓前急后,字体形势,状如龙蛇,相钩连不断,在视觉上形成一种生动、活泼、优美的艺术效果。

文本接受层面。《兰亭集序》是一篇书序,乃为诗歌唱和集子而作。书序的文体,决定了其必须具备一般书序的特点。文章先叙兰亭修禊事,因修禊而群贤毕至,实际上是说明作诗写序的缘由。又用一觞一咏,亦足畅叙幽情,描写了作诗时的情形,指明了《兰亭集序》是一部游宴诗集,有众多的作者,诗乃即席之作。结尾以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说明成书的过程,又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指出本书的意义。这些内容都是根据书序体裁的要求来写的,只是作者含而不露罢了。一般来说,为诗歌唱和的集子所作的序言,抒情的成分是比较多的,而本文又自然地融合了叙事和议论,整散结合,有整齐的韵律美、如画的风景美,就像其书法作品一样,行文如行云流水,结构却浑然一体。欣赏《兰亭集序》,如沐春风,心旷神怡;夏饮甘泉,神清气爽;秋日登高,天晴气朗;严冬围炉,温暖如春。是一种享受,是一次心灵与精神之旅。在时间的长廊里,钦羡先人的群贤修禊的雅事;在空间的视野里,注目山清水秀的兰亭美景;在一觞一咏的畅叙中,仰观宇宙,品察万类,感悟人生与时事。这是一次现实人生的乐事,也是一次人格与精神境界的升华!就文章章法而言,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实写兰亭宴集情景,以乐为基调,兰亭宴集,可谓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齐具,但作者乐而不淫,以淡雅为色调。后半部分虚写,抒发宴集后的感慨,以悲字为基调,在深沉的慨叹中,隐含着作者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对生命的思考和珍视,从而与前半部分的乐生之旨相契合。

晋人的自然观。有人说,自然是心灵的风景,书法是心灵的艺术。自然是人的心灵的外化,诗人和艺术家笔下的风景,往往不是纯粹的客观外在物,而是贯注了诗人和艺术家心情的情致化之景,即是主观交融的产物。中国传统美学和哲学都特别强调天人和一,天人感应,相互交流与相互共鸣。自然的存在与人类息息相关,它体现人的精神生活,展示人的精神品格。魏晋时期被鲁迅称为人的觉醒和文化的觉醒的时代。东晋士人对自然的观赏明显带有哲学意识,他们自觉的脱身于名利场外,发现、理解和尊重自然美,并从中汲取生命的能量和生气。置身其中,人似乎忘却了自我,与物同化,生命意识渗透在深邃的自然宇宙之中。嵇康有诗云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反观之,如果作者缺乏宽厚博大的情怀,缺乏自由活泼的心灵,是否会有如此动人精微的感受呢?我想,没有主体能动多情的参与,再好的美景也是虚设。《兰亭集》中收录了王羲之的兰亭诗二首,其一云:仰视碧天际,俯瞰渌水滨。寂阒无涯观,寓目理自陈。大哉造化工,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对照着阅读,我们或许能更深刻地感知晋人对山水美的发现,以及他们的艺术心灵。那种虚灵的`胸襟,玄学的意味和表里澄澈的通明,是颇能令人感动的。崇尚自然,不拘名教,宅心玄远,寄情希夷,或归隐于田园,乐山乐水;或致力于诗文,以抒胸臆;或醉心于玄思,以探求人生、社会、自然之真谛。这种时风,在陶渊明、谢灵运等诗人的作品中有充分而生动的表现。

晋人的生死观。作为一篇书序,本文是极其特殊的,作者在完成了一般所必要的交代后,独出机杼地作了借题发挥,道出了俯仰一世之间的人生感怀。在本文中,这一点的阐发是最为重要的,它也是文章论述的主旨所在。钱钟书说过:目光放远,万事且悲。《兰亭集序》中一再喟叹─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这个痛字凝聚了王羲之深沉的人生忧患意识和对生命局限性的深刻洞察。所以,从自然中得到了人生的愉悦,信可乐也。又能从自然中感受到了生命的悲哀,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自然是自在、自足无外求的,而人生需要外在的事物来满足。自然是永恒的,人生却如此短暂且欲望无止尽,而更多时候是心想而事不成,这样人生的矛盾又是绵绵无尽的。有人分析说,在《兰亭集序》中作者借题发挥,阐明了他的生死观,是其旷达性格使然。但是,他毕竟生活在国势日衰的东晋前朝,士大夫们大多意志消沉,不谋求进取,对他也不能说毫无影响。因此,文中出现了低沉的调子,例如以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说死,这是难以苛求的。对此,笔者以为值得商榷,这并非难以苛求的问题,说东晋士人意志消沉,不讲求进取,也是不合那个时代之事实的。这在《世说新语》中是多有记述的。魏晋时代,由于社会的黑暗,现实的残酷,人们便转向内心世界和精神层面。

王羲之书法兰亭序 篇4

王羲之的书法是非常的`出名的,而他的书法作品《兰亭序》更是让人连声称道。

王羲之行书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公元353年,即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与一群文人雅士会于绍兴兰亭,饮酒赋诗中趁兴写下《兰亭序》。全序二十八行,共324字。情文并茂,心手合一,气韵生动,被历代学书者奉为学习行书的典范。唐太宗李世民视《兰亭序》为至宝,命人摹临了许多副本分赐给近臣,最后成了他的殉葬品。较好的摹本有唐冯素双钩摹本,叫《神龙本兰亭》。因为钩摹较能保持真实面目。其他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的临本,则多少掺杂了各人自己的笔墨。与原迹精神难免有差异。

《兰亭序》具有很强的艺术特色。其突出之处就是章法自然,气韵生动。通观全文,从容不迫,得心应手,使艺术风格同文字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表现了王羲之与朋友聚会时。流觞曲水,怏然自足之情怀。

如何欣赏兰亭集序书法 篇5

★ 主办单位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理工学院兰亭书法协会

★ 承办单位 : 兰亭书法协会各部门

☆ 大赛的指导思想

为促进文人与墨客的关系、弘扬国粹、改善学校的文化氛围,提高同学们的审美素养能力,发觉同学们的潜能,培养同学们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鼓励同学们将有限的课余时间投入到更加积极有益的兴趣爱好中来,建设学校的优良学风,本社团特举办本次对联大赛,为同学们展现自我水平提供一个平台。

☆ 大赛的整体设计

一.活动宗旨:

发挥特长、展现自我、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人文素质养。

二.活动目的:

挖掘大学生艺术潜力、扩展高校社团活动影响力、丰富高校校园生活、加强高校间的艺术交流、为高校艺术群体提供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舞台、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成长、推出艺术新人形成优势循环、用笔体现出大学生的潜在内涵和艺术造诣。

三、参赛人员: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全体学生

四、作品要求:

主题: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

1要按照对联要求来写:

2、要能分别变出上下联(比如上联最后一字一般是仄声:也就是三四声;下联一般是平声:也就是一二声)详情请登陆http://ligonglantingshufa.blog.163.com 的日记(对联上下联之分)

3、要有横批(横批一般四个字)

4、内容要积极健康,与国家兴旺发达有关(如国逢盛世宏图展;民步小康笑颜开)

五、大赛具体流程

1、参赛方式:(1)将所有参赛人员作品统一上交(到时宣传板里会写出作品征集的起止时间、地点联系方式)

如果作品数量和质量达到一定标准,书法协会将统公开展出。

2、地点:文化长廊。

3、时间: xx.4.月。

六、评选作品

评委组

组长:周林旺(老师)吴晗(老师)

副组长:罗烨 周文杰 胡圣民

成员: 胡媛 刘洋 孙伟培 马杰

何东君书法作品欣赏 篇6

何东君的童年时光是在江山度过的。“那时候的须江江面十分开阔,在阳光下波光粼粼,帆影点点,是一幅绝妙的山水画……”许多年过去,童年的岁月依然烙在何东君的记忆深处。

以后,他在宁波、建德等地求学。大学毕业后,他先后在宁夏、甘肃、内蒙、四川、北京等地工作。数十载的记者生涯,丰富了阅历,开阔了视野,更锻造了性格中的豪爽与率性,也在江南人的细腻中糅出了执着和坚韧。

何东君的执着诚如他对书法艺术的追求。从少年习字到老年持笔,他从未放下酷爱的书法。何东君认为,书法不仅仅是写字,而是身体与精神的修养,是思想的追求,是对国学的学习和重温。

文如其人,字如其人。何东君将他的豪情与真情,都写进了他酣畅淋漓自成一体的草书作品里。在他眼中,草书是中国书法的最高境界,它最见功底,最有趣味,最显性情。

高远作品简介及其书法作品欣赏 篇7

高远,本名高业兴,男,1967年生,吉林省人。自幼酷爱书画,1983年考入师范学校,开始正规学习书画。1986年拜著名书画家辛守庆先生为师。1987年毕业从教,开始重点研习郑板桥书法和毛泽东书法。1999年开始专攻毛泽东书法,把弘扬毛泽东书法作为人生的一大重任。

其毛泽东书法和郑板桥书法作品已达到了形神兼备、几近乱真之境地。特别是毛体书法临摹性创作被称为“特型毛泽东书法”,是特型毛泽东书法的创建人,并被业界誉为“毛泽东书法第一人”。毛体书法作品及其艺术简介被辑入《百年抚松,翰墨参乡——书画艺术作品集》、《当代书画》、《艺术主流》、《全国毛体书法精品集》、《看万山红遍,诺德杯,毛体书法,中国民族文化书画展,中国行作品集》、《纪念毛泽东诞辰117周年“廊坊杯”全国书画展大赛作品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综合信息手册》等书刊。作品曾参加过“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六十周年‘毛体书法,中国民族文化书画展中国行’”、“隆重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纪念毛泽东诞辰117周年-中华山东东岳书画院,全国书画名人名家作品邀请展”、“纪念毛泽东诞辰117周年‘廊坊杯’全国书画展大赛”、“‘将军杯’全国书画精品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毛体书法中国行,捐资助学活动”、“纪念毛泽东同志逝世三十五周年,全国毛体书画名家作品联展”、“纪念乌兰夫诞辰105周年,全国书画展”等大型展览,并数次在国家级大赛和大展中获得奖项。曾应邀为河北电视台“岁月如歌”栏目题写栏目名,为华夏书画院题写院名等。其作品深受人们喜爱,并被海内外人士收藏。

高远现为吉林省白山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毛体书法家协会理事,大中华毛泽东书法研究会会长。

联系方式:

地址:吉林省抚松县东岗镇小山希望学校 邮编:134500;手机:18743985232

新浪博客:高远毛体书法http://blog.sina.com.cn/shufa1967

上一篇:大班逛超市下一篇:咖啡馆众筹商业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