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有关的高中作文素材

2024-08-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诸葛亮有关的高中作文素材(推荐16篇)

诸葛亮有关的高中作文素材 篇1

人们都说诸葛亮很聪明,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他一个人的智慧需要3个人相加,足见他的聪明非凡。睿智的他不仅发明了木牛流马,还发明了孔明灯等许多物品。可那一天,他丢失了自己的经典代表物——白色鹅毛扇。那时,诸葛亮正带兵伐魏,一不小心打开了传说中的“月光宝盒”,他顺着时光隧道窜到我家。当时的我正在电脑桌前玩游戏,忽然见到羽扇纶巾的诸葛亮竟然出现在我面前,与曾经幻想中的他简直一模一样。我吓得差点魂飞魄散,一下子从椅子上蹦了起来,指着他的鼻尖,结巴地说:“你……你不是……诸葛亮吗?怎么……跑到我家来了?哇!鬼呀!”我一边叫这一边向后退,没想到他一个箭步奔到我面前,愤怒地说:“吾带兵伐魏,不知为何一道白光将吾带到这里。是不是你个小子干的好事?”我稍稍安抚了一下情绪,仔细想了想,意识到原来诸葛亮穿越到了现代社会,就冷静下来了,对他说:“我与你往日无仇,近日无冤,为何要加害于你,我看这是魏兵的诡计,让蜀兵没了头目,然后蜀国大乱,好乘此机会灭了蜀国,所以他们想办法把你带到了我这里。”诸葛亮一手扇着鹅毛扇,一手扶了下帽子,说:“怕事如此,既然吾已来到此处,我们何不举酒畅谈,暂时忘却打仗的烦恼。”“我不会喝酒,怎么办呀?”我在心里苦叫着,“有法子了。”我又在心里高呼着,以去拿酒为借口,在自己的酒瓶里灌了我最爱喝的饮料,在他的酒瓶里灌满了白酒,回到桌前与他“痛饮”。我们俩越谈越激动,我热得打开了电风扇。诸葛亮看了这个家伙吓了一跳:“你要做甚?那会转动的是什么?”“是电——”我刚开口突然想到电风扇这个高科技对他来说太遥远了,一时也解释不通,于是我换了个词,“是出风的三叶扇。”“哦……”诸葛亮若有所思地点了下头,说:“比我这扇子好多了,不仅吹出来的风很大,而且能吹到全身,更主要的是不用花力气,真是宝扇啊!”我想难得见上鼎鼎大名的诸葛亮一面,想法子让他留点礼物给我吧!于是我说:“诸葛先生伐魏已经很辛苦,我看就用我的三叶扇换您的鹅毛扇,免了您扇扇子的气力吧!”诸葛亮听了我的建议爽快地答应了。突然,亮光一闪,“轰”——诸葛亮又消失了。我正欣赏着他的鹅毛扇,突然想到三国那时还没电啊!我用手拍了下脑门连连懊悔。这可怎么办呀……

诸葛亮有关的高中作文素材 篇2

我认为,对于写作来说,积累素材尤为重要,只有通过阅读积累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新课程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读物,并加以量化:“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书读得多了,视野也会随之开阔,在写作时,学生就会有巧妙的构思,就能自如地遣词造句,语言也会如泉水般汩汩而出。

那么,如何积累素材呢?

积累素材从写周记开始

学生的生活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而家庭和学校是重心。作文的素材大部分来源于这两方面。好的作文是从生活的一点一滴中体味出来的情感凝聚,即使语言质朴无华,只要有真实的情感在内,就会让人动容。积累素材的好办法是坚持写周记,把生活中亲身经历的小事都写下来,到写作文时就会轻松很多。每一年接高一的课,我都会把这个任务布置下去,让他们坚持写一年的周记。当然,周记的内容还可以从阅读中取材。平时,我积极引导学生去读好书。高一的学生还不知道该读哪些书,于是我给全班同学买了一本《中学生必读的60本书》,同时也指导他们课下多看一些有益的杂志、报纸,去积累材料,如《智慧背囊》《读者》《意林》等。慢慢地,同学们爱上了读书,不仅仅在周记中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而且已有了向别人讲述的欲望,这就顺理成章地过渡到了下一个阶段:同学们介绍自己读过的作品,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读书成果。

“读书课”给同学们提供了展示风采的舞台

经过一年的积累,同学们阅读了很多有益的书籍,他们已经有了要倾诉的愿望,所以我就把每周五的两节自习课设计成读书课,在课上同学们自行介绍读过的作品,可以口述,也可以通过课件展示,形式不限。读书课上,在“师生交流”这一过程中,我还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为学生展现丰富的文化内涵。山水怡养人文,人文驻颜山水,一地一风流,一人一个性,课上我通过课件展示《玉树印象》,让学生体会风景之后的文化底蕴;播放影音资料诗文朗诵,如《2009年新年新诗会》;了解余秋雨和他的《文化苦旅》,引导同学们欣赏并记住一些诗句如“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等等,让同学们沉浸在古今诗歌的诗意中,让他们学会诗意地生活。还有很多方面比如散文欣赏、典故积累、成语接龙、电影鉴赏等等,尽量多方面地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品味生活,提高了阅读理解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动手的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真正理解了阅读。

通过组织丰富的语文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的培养要坚持。每节课课前,我都抽出5分钟时间进行话题演讲,内容可以是社会热点或者是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讲完后,学生当即点评、打分,老师也参与点评,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这样的实践真正展示了他们的才华,提升了他们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爱上了语文,不再害怕上语文课,而是期盼着上语文课。

摘抄背诵经典美文,丰富自己的作文素材库

多读、多背历来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一。读和背是一种积累,对人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但语言积累不止是对语言博闻强识,它一般要经历理解、感悟、鉴赏、记忆的复杂过程。除了对课内典范语言的积累外,我还让学生广泛涉猎语言材料、语言的范例,要求学生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背下来,并且要写下读书心得,即评析性的文字,同时要求一篇文章至少要有五位同学的评析文字。这样,学生既欣赏了美文也锻炼了自己的思辨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就得心应手了。

增加作文次数,在写作中积累语言

语文教学的弊端之一是:读写分离,重理解轻表达,作文数量太少。所以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大了作文训练的力度,增加作文次数,每月作文训练至少四次,每次要求学生要保证作文的质量,通过不同形式去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如续写故事,写随笔,话题作文等,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其写作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高中生作文素材的积累 篇3

我认为,对于写作来说,积累素材尤为重要,只有通过阅读积累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新课程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读物,并加以量化:“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书读得多了,视野也会随之开阔,在写作时,学生就会有巧妙的构思。就能自如地遣词造句,语言也会如泉水般汩汩而出。

那么,如何积累素材呢?

积累素材从写周记开始

学生的生活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而家庭和学校是重心。作文的素材大部分来源于这两方面。好的作文是从生活的一点一滴中体味出来的情感凝聚,即使语言质朴无华,只要有真实的情感在内,就会让人动容。积累素材的好办法是坚持写周记,把生活中亲身经历的小事都写下来,到写作文时就会轻松很多。每一年接高一的课,我都会把这个任务布置下去,让他们坚持写一年的周记。当然,周记的内容还可以从阅读中取材。平时,我积极引导学生去读好书。高一的学生还不知道该读哪些书,于是我给全班同学买了一本《中学生必读的60本书》,同时也指导他们课下多看一些有益的杂志、报纸,去积累材料,如《智慧背囊》《读者》《意林》等。慢慢地,同学们爱上了读书,不仅仅在周记中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而且已有了向别人讲述的欲望,这就顺理成章地过渡到了下—个阶段:同学们介绍自己读过的作品,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读书成果。

“读书课”给同学们提供了展示风采的舞台

经过一年的积累,同学们阅读了很多有益的书籍,他们已经有了要倾诉的愿望,所以我就把每周五的两节自习课设计成读书课,在课上同学们自行介绍读过的作品,可以口述,也可以通过课件展示,形式不限。读书课上,在“师生交流”这一过程中,我还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为学生展现丰富的文化内涵。山水怡养人文,人文驻颜山水,一地一风流,一人一个性,课上我通过课件展示《玉树印象》,让学生体会风景之后的文化底蕴;播放影音资料诗文朗诵。如《2009年新年新诗会》;了解余秋雨和他的《文化苦旅》,引导同学们欣赏并记住一些诗句如“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等等,让同学们沉浸在古今诗歌的诗意中,让他们学会诗意地生活。还有很多方面比如散文欣赏、典故积累、成语接龙、电影鉴赏等等,尽量多方面地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品味生活,提高了阅读理解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动手的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真正理解了阅读。

通过组织丰富的语文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的培养要坚持。每节课课前,我都抽出5分钟时间进行话题演讲,内容可以是社会热点或者是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讲完后,学生当即点评、打分,老师也参与点评,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这样的实践真正展示了他们的才华,提升了他们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爱上了语文,不再害怕上语文课,而是期盼着上语文课。

摘抄背诵经典美文,丰富自己的作文素材库

多读、多背历来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一。读和背是一种积累,对人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但语言积累不止是对语言博闻强识,它一般要经历理解、感悟、鉴赏、记忆的复杂过程。除了对课内典范语言的积累外,我还让学生广泛涉猎语言材料、语言的范例,要求学生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背下来,并且要写下读书心得,即评析性的文字,同时要求一篇文章至少要有五位同学的评析文字。这样,学生既欣赏了美文也锻炼了自己的思辨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就得心应手了。

增加作文次数,在写作中积累语言

语文教学的弊端之一是:读写分离,重理解轻表达,作文数量太少。所以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大了作文训练的力度,增加作文次数,每月作文训练至少四次,每次要求学生要保证作文的质量,通过不同形式去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如续写故事,写随笔,话题作文等,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其写作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诸葛亮有关的高中作文素材 篇4

自由就是做法律许可范围内的事情的权利。——西塞罗

有理智的人在一般法律体系中生活比在无拘无束的孤独中更为自由。

——斯宾诺莎

法不阿贵,绳不绕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能争。刑过不避大夫,赏罚不遗匹夫。——韩非子(强调法的重要性)

优秀语段:

你从荆棘中绽放,你从崎岖中走来,我们的法制进程。

你束起凌乱的长发,披上遮体裘衣;结绳以记事,刻骨以铭文,铸鼎而铭记。终有那世袭替代禅让,高低贵贱始有分别,赢得泱泱大国“礼仪之邦”的赞誉。然“对‘太阳’之咒骂,对酒池肉林的痛恨,烽火戏诸侯的儿戏中”,国之厦为之倾斜。“窃钩者盗,窃国者诸侯”各地诸侯历新法强国力,秦盛商鞅裂,吴兴李悝亡。

素材:

(1.)新加进坡法治严厉

在新加坡,一只上架销售的手提包,如果不明码标价,要被处以5200元(相当于人民币2万多元)罚款。1994年,美国青年费依,酒后在新加坡闹事——把油漆倒在别人的汽车上。新加坡地方法院依法判处他抽打6鞭和监禁4个月,并罚款3500新元。美国总统克林顿亲自为他求情兔除鞭刑;费依的母亲拿着数千名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签名的请愿书,以求免刑;美国舆论界更是大加干涉;面对种种压力,新加坡态度十分坚决:“新加坡有自己的道德规范和社会秩序,任何人都必须受同一部法律的约束。”高级法院维持原判,用藤鞭教训了这位破坏社会公共秩序的洋人。(2.)自觉守法的德国警察

一位出访德国的官员回国后发表了他的访德观感。他说:在德国,警察都能自觉遵纪守法。他们在访德期间,受到了很高的礼遇,外出的时候,都是前有警车开路,后有警车护卫。但是,这些警车并不是可以在马路上横冲直撞的,他们只亮警灯,不鸣警笛,而且在遇到行人横过马路的时候,都会主动停车避让。一路上,他们的警车都严格地遵守交通规则。的确,执法者自觉守法,才能用法律的准绳去要求别人,否则,法律就失去了它那应有的尊严。

我心中的诸葛亮高中作文 篇5

此人“心悬八阵图,目击三分鼎”。是的,诸葛孔明,正是这个人。当今,用来形容孔明的词汇实在太多了。我们已经不能用“英名”、“伟大”来形容孔明了。在众人心中,孔明就像是一个神。

还记得他在隆中的高谈论阔,还记得他草船借箭的智慧,还记得他巧使空城计,还记得他舌战群儒时的自信,还记得他“两表”只为酬三顾的忠义,还记得他临死前的感慨!

这一幕幕,道出了他的智慧,演绎着他的神话般的人生。

孔明舌战群儒时,面对群儒的伶牙俐齿,唇枪舌剑,频频发难,孔明则以不卑不亢,用容大度的自信态度对之。可谓是“无故加之而不怒,骤然临之而不迫的高度自信,使群儒从“咄咄逼人”态度化作唯唯诺诺一副狼狈不堪的丑态。在这种“万箭齐发”的舌战中,心虚会被人乘虚而入,自卑恰恰会中人下怀,动怒则会乱了自己的分寸,重要的是机智中见沉稳,潇洒中见庄重,灵活中见自信。舌战群儒,与其说是舌战,实际上是一场心理战,孔明的能言善辩和自信挫败了东吴主降派的锐气。

由此可见,孔明是外交的楷模,智慧的化身。另外,他还是十分忠义的。

为了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他辅佐后主刘禅,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收山川,取四蜀,定南蛮,六出祈山,七擒孟获……

论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我欣赏他,但我更有属于我自己的人生。

诸葛亮人物评价高中作文800字 篇6

在梦里,我见到了诸葛亮来到我家,爸爸妈妈正在和他讲话。我赶忙笔和本子跑过去对诸葛亮说:“爷爷,您真是闻名天下,请您给我签个名作记念吧!”诸葛亮见了说:“好吧,我给你签名,但是以后千万别说我闻名天下。”我想:诸葛亮这么神通广大,还这么谦虚,真是了不起!我一定向他学习。我让诸葛亮签过名后,便对诸葛亮说:“爷爷,到我家来,是想看看我们家的房子吧?”诸葛亮说:“是的!”我便带他从客厅参观到了花园。

参观完毕后,我便坐下和诸葛亮说话,爸爸妈妈去做饭。我问诸葛亮:“爷爷,您当年用草船借箭时,您怎么知道三天内必有大雾呢?”说完后,诸葛亮笑起来,如果现在把苹果塞在他嘴里,他也不感觉到苹果在他口里。一阵大笑后,诸葛亮说:“那时呀,要知道得多,我当年每天都要看书,写文章,什么书都要看,我就是看了气象类的书,太阳系的书……才会知道三天内有大雾。你们现在是知识时代,一定要多读书,要知识面广。”我点点头接着说道:“爷爷,我现在就是不会写作文,不知道要写什么,不要写什么。”诸葛亮说道:“孩子,要仔细观察才能写出好文章。我以前也是不会写文章,就是多练多观察才会的。”诸葛亮教我就像老师在教学生一样。这时,诸葛亮从他那长袖里拿出一个圆卷卷的东西,并说:“这是我的一篇文章。”原来是文章,古人都是用这种木头写文章呀!这时我一下子明白了许多。我打开了那卷文章,上面用刀刻着字,不过是繁体字,幸亏我学过书法,还认得些繁体字。诸葛亮文章写得真好,我真觉得诸葛亮了不起,难怪周瑜不能不服他。我说:“爷爷,您想知道未来是什么样的吗?我给您看一本书。”说着,我便跑到书柜上找《小灵通漫游未来》我把书给诸葛亮看后,诸葛亮说:“能借我吗?”我答应了。

诸葛亮有关的高中作文素材 篇7

下面我想结合十几年来的一线教学经验, 从学生三个生活层面:学习生活、阅读生活、社会生活, 探讨研究在作文素材积累方面的可操作性的做法。

一、扬起学习生活之帆, 积极启发, 感悟学习生活

学习生活, 正如有些学生将写不好作文简单地归因于学习生活的单调与枯燥, 每天“三点一线”式的生活, 不可能写出生动的内容来。当然, 生活丰富多彩, 自然有助于写作。但也不等于说, 生活越丰富, 写作水平越高。写作水平的高低最终取决于心灵表达的深浅与厚薄。所以要想真正提高写作水平, 对大家生活的关注与感悟远远超越了生活本身。那么是我们没有感悟吗?不是, 是我们没有引导感悟的机会。“三点一线”式的枯燥乏味, 学习任务的繁重, 让学生失去了思考, 失去了学习生活素材的积极感悟, 生活的感悟能力就越见低下。在生活的面前变得麻木不仁。其实我们的高中生活大有可感悟的地方对于高中生活, 有一位同学则这样开头:一支笔, 一本厚厚的习题, 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 一个埋头苦读的学生。这样的画面, 是进入高中以来最常见的了。文章别开生面, 不选择常规的全景式的视角, 而是从一个“特写镜头”喝咖啡切入, 表现高中生活的紧张与忙碌, 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这些枯燥的三点一线的生活, 因为作者的感悟而变得生动, 因为思考而变得丰富。因此丰富的内心世界就是丰富的学习生活。

二、扬起阅读生活之帆, 积极引导, 转换阅读材料

高中生的阅读量应该不会少了, 是我们没能有效的激活他们的阅读积累。学生阅读材料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角度概述, 这样就能学有所获。我注重方向的引导。比如从高一下开始到高二下的议论文写作, 我每次都布置好作文, 再给他们几个材料, 有事例和名人名言材料, 要他们自己根据文章论点, 选择好角度概括陈述, 为我所用, 为我所有。有时我还直接从某本杂志上提供人物故事, 要学生写进自己的作文里。比如, 在写作一篇如何成才的材料作文时, 一个学生问我有什么材料, 我刚好在看《环球》, 其中介绍了17岁英籍澳大利亚少年尼克.达洛西:3月25日, 美国雅虎公司宣布收购他开发的移动阅读应用程序summly, 交易价值约为3000万美元。这笔交易让他一夜成名, 并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富豪。我就叫这位学生自己将这个材料概括, 剪裁, 变成自己的论证材料。这位学生通过阅读, 概括为:全球最年轻的富豪, 因为痴迷智能手机, 他自学编程, 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学习, 凭着一份韧劲, 他将我们常人遇到的困难或麻烦的事情, 开发成产品, 帮助我们浓缩总结了网络搜索中纷繁复杂的内容, 成为雅虎最年轻的工程师。达洛西的成功, 将鼓舞我们投身科学的年轻人, 在科学的面前, 没有年龄的限制, 只要我们有梦想, 能抓住机会, 大胆想象, 勇于实践, 定能成为像达洛西一样的成功人士。

三、扬起社会生活之帆, 积极摘录, 理解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是学生陌生而又熟悉的生活, 他们每天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 他们每天都和小社会的同学、家长、老师生活学习, 因此社会生活与同学们息息相关。并且时下各种互联网网络传媒的高度发展, 学生和社会的联系越来越近, 越来越密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 正确理解社会问题, 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人生观十分重要。如果我们的课堂没有社会的元素, 学生的作文就会幼稚而缺乏深度。我想课堂的社会元素, 并不是介绍一下时事政治就可以了。我和许多语文老师都有同样的感触, 要增加社会元素, 主要来自学生自己的关注和积累, 因此我在平时的作业中, 要求学生摘抄时事评论的论述语段, 提高学生认识社会, 理解社会, 评价社会的能力和提升思维的水平,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论述水平。要求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人和事, 可能的时候就写入自己的文章中。记得2012届高二时有一个学生, 我布置了一道作文题, 他写了一篇《栀子花开》, 设想了一年之后的大学生活, 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农村学子和一个高干女子之间在充满浪漫的大学校园里, 因为热衷文学的我和喜欢文学的她像久违的好友般, 一相逢就相爱的一段爱情情节, 故事最后因为女友到他老家, 不能忍受乡下的鸟鸣和虫子的叮咬而分手。作者将女友的爱情看成是追求玫瑰与牡丹的爱情, 将自己看成是栀子树般的淳朴, 领悟出爱情本身并没有错, 错的是我们处在太大差异的环境中, 不能从一个完整的角度去认识对方。我问他:你怎么会选择这种素材呢?他说我是在听了家人说起同村的一对恋人, 因为来自不同的地方, 女方对男方家庭情况不了解, 女方到他家上门后, 回去就与男方分手的故事。正好你布置的作文可以写记叙文, 我就在周末, 利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写完了。这说明, 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引导, 可以让学生领悟并准确地理解社会生活, 化成自己的素材, 这样的作文会获得老师认可的。参加完高考后, 他的语文考了125分, 因为他用这个素材来表达“感情的亲疏与认识的深浅”的材料作文, 文体不限。这说明积极的指导感悟社会生活的方法, 教会学生正确的方向, 是提高学生理解感悟社会生活的关键。

荀子有一句话“不闻不若闻之, 闻之不若见之, 见之不若知之, 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方法就是将素材“内化”, 素材“内化”的手段就是实践, 就是自己感悟学习生活, 就是自己转换阅读材料, 就是自己理解社会生活。

参考文献

[1]欧阳凯.作文备考不能忽视日常工夫[J].语文教学通讯, 2007 (2) .

[2]刘德海.写作素材重在“内化”[J].语文教学通讯, 2007.

诸葛亮有关的高中作文素材 篇8

一、高中作文素材积累和运用中常见的问题及原因探析

(一)缺乏积累素材的恒心和细心,素材来源相对单一、陈旧。

学生在高考升学压力下,大多存在“功利性”选择,更倾向于快速直接转化为分数的知识点学习方式,而阅读、写作等对提高个人素养大有裨益,但相对耗时费力的内容不太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更多的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写作练习。一些学生的个人活动、课余生活贫乏,在阅读量上不能充分保证,生活范围相对狭小,决定了其所掌握的写作素材比较单一陈旧,甚至仅靠几本作文素材汇编应对各种写作。

(二)缺乏分析素材的眼光和能力,不善于裁剪素材。

高考作文要求语言表达要简明、连贯、得体,从某种程度上就是对学生分析、运用素材并将其巧妙表达出来的能力的考查,经常看到不同学生在同题作文训练中使用相同的素材,但由于学生对素材剪裁处理的方式不同,表达效果相差较大。这种素材处理上的差异,成为学生作文表述水平形成较大差距的重要原因。

(三)对素材的分析和运用停留在表象,缺乏深度。

在一味追求信息“快捷”传播的时代,学习生活中充斥大量“碎片化”、“泡沫化”信息,很多人往往只关注各种“终端”信息,并不追究其来源,更无心考证其是否正确、属实。加之高中阶段学生本身在各学科知识领域存在较多自区,一些学生引用的素材不够准确或分析仅停留在表象,缺乏深度。虽“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

二、高中作文教学中积累写作素材的途径

(一)博览群书,开卷有益。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些都强调多读的重要性。阅读是积累作文素材的最重要方法,也是作文的基础。因此,在日常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将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博览群书中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使学生作文时有东西可写。首先,应引导学生在多读课文的基础上广泛涉猎一些与课文有关的精品散文、美文、小说等,并从中撷取一些精彩语句。其次,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选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列出的一系列经典作品,如《西游记》、《骆驼祥子》、《格列佛游记》、《名人传》等。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可以周为单位为学生布置一定的阅读量,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最后,鼓励学生多背诵。作文素材的积累不仅要讲求数量,还要保障质量。如果学生只是走马观花式阅读,而没有记住和理解阅读的内容,那这样的阅读是无效的,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没有任何帮助。因此,应鼓励学生对积累的素材,尤其是古诗文中的名篇、名言警句等,做到熟练背诵。如果学生能对古今中外的名篇美文出口成诵,作文时自然会文思泉涌、下笔成文。

(二)回归教材、回归生活。

其实高中作文教学中,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已经具备了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功能。同时,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生活中随处都能找到语文的影子,因此,学生生活中充满丰富的写作素材。所以,在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时候,要积极引导学生回归教材、回归生活。但是回归教材、回归生活要使素材有新意,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避免学生一味收集陈旧、老套的素材,如刻苦的爱迪生、李白、苏轼、李清照等。这些毫无新意的素材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没有新意。在当前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别具一格的经典人物,包括贝多芬、余光中、梅兰芳等都可以作为联系生活的经典素材,文中更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至理名言。这些素材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想象力,从而熟练掌握素材。除此之外,学生生活中也有可收集的素材,如广告语、店名及家电的宣传口号等,都是最直接、最健康有效的素材。

(三)模仿造篇,增加积累。

学完教材课文之后,可以让学生就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思想感情、语言或写法特点谈谈自己的感受认识,这是思想情感积累、写法积累的要求。这里自己的认识及感想应由文中的人物形象、思想感情引,是课文内容的巩固与延伸。而在语言文字上,为了增加学生的积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要求学生运用本课或本单元课文中学到的生字、词语,进而用文中的佳旬,不怕出错,不怕多,只要敢于运用。

(四)精心设计活动,组织学生接触社会。

鲁迅先生说:“对于任何事物,必定要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学生写的作文之所以会显得空洞和幼稚,根本原因还是没有能充分接触、观察社会。平时,我们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有意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并养成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好习惯。当然,学生的任务是在学校好好学习,不能把学生放到社会中。不能因为这样就堵塞学生和社会接触的途径,因为学生是生活在社会中的,有权利认识和感知这个实实在在的社会。考虑到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设计一些活动,使在校学生真实接触这个社会。比如,曾经设计一期活动,要求学生到自己家附近的小区调查分析最近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及大家应对物价上涨想出来的办法。结果学生写出来的社情调查都很贴近生活,都很生动,还有一些学生因此而感受到父母为生活付出了多少艰辛。接触社会的活动形式是多样的,学生通过对社会的观摩实践才能写出更真实和生动的作文。

(五)记练结合,强化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大量阅读、积累素材、记录自身生活感悟的同时,还应该为学生展示自己的积累成果提供广阔的平台,如素材积累展示活动或比赛等,用以全面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营造和谐的学习风气。同时,教师还需结合学生的积累成果,并对其加以指导,定期举办专题写作训练等活动,学以致用,让学生将积累到的众多素材应用到作文中,以此不断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有关家风的作文素材 篇9

“知道了,妈妈”我说。妈妈接着又说:“做人要问心无愧,知恩图报。帮助别人,不图回报,别人的帮助要记在心里。”

听了妈妈的讲述,我才知道了外公的好些事情。外公年幼时就失去了父母,正是靠着亲戚乡邻的帮助才度过了最困难的日子。他也没有忘记别人的恩情,有了能力就开始回报他们。在妈妈的记忆中,外公会给远在外地的亲戚寄去家里的土特产。外公的村子不大,在外公的那个年代,读过书的不多,但外公算是文化人,毛笔字写的不错,平常会帮乡亲们写信,过年帮他们写对联。

妈妈受外公的影响,也是对别人很好,经常去帮助别人,看望亲友。

浅谈高中作文素材积累方法 篇10

关键词:高中作文;素材;积累

当前,高中生在作文时常常面临无米下锅的困境,写作素材的匮乏成为他们普遍惧怕作文的致因。如何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不仅是高中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更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有了丰富而系统的素材,学生作文时自然会得心应手。高中作文素材积累的方法有很多,现主要介绍以下几种。

一、博览群书,开卷有益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些都强调了多读的重要性。阅读是积累作文素材的最重要的方法,也是作文的基础。因此,在日常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将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博览群书中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从而使学生在作文时有东西可写。首先,我们应引导学生在多读课文的基础上广泛涉猎一些与课文有关的精品散文、美文、小说等,并从中撷取一些精彩的语句。其次,语文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选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列出的一系列经典作品,如《西游记》《骆驼祥子》《格列佛游记》《名人传》等。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可以周为单位为学生布置一定的阅读量,并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监督。同时,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暑假、寒假等假期来阅读这些文学名著,并为学生布置读后感、读书笔记等写作任务。这样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积累量,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又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最后,我们要鼓励学生多背诵。作文素材的积累不仅要讲求数量,还要保障质量。如果学生只是走马观花地阅读,而没有记住和理解所阅读的内容,那这样的阅读是无效的,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也没有任何帮助。因此,我们应鼓励学生对所积累的素材,尤其是古诗文中的名篇、名言警句等,必须做到熟练背诵。如果学生能够对古今中外的名篇美文出口成诵,作文时自然会文思泉涌,下笔成文。

二、归纳整理,学以致用

高中语文考试题量大,时间紧,加上考场上情绪紧张等原因,很多学生在作文时都很难及时调出日常积累的作文素材,这是导致许多学生语文考试失利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考生想在考场上顺利调出所需要的素材,那么他们的大脑中就必须储存有一个系统的素材库,而素材库的形成则依赖于平时的积累。学生平时所积累的作文素材内容繁杂,但语文考试要求学生的素材库必须清晰、简洁、条理性强,这就要求学生要对日常积累的作文素材进行归纳整理。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如下方法对已积累的素材进行归纳整理。首先学生可以从题材方面对素材加以整理,如道德修养、人生感悟、成长奋斗、处世为人、情感志趣等。其次,学生也要对与典型人物有关的作文素材进行系统的整理。例如,学生都很熟悉的宋代文豪苏轼,在烟瘴四布的密州仍然“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体现了他的洒脱;在凄风苦雨的黄州仍然“何妨吟啸且徐行”“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体现了他的超然;独处荒僻的琼州仍执着地吟唱“九死南荒吾不恨,慈游奇绝冠平生”体现了他的乐观。这些均是学生应重点把握的素材,如果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定能为文章增色不少。

三、回归教材,回归生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要想写出一篇好的文章,就必须掌握丰富的作文素材,而作文素材的源头活水就是我们的教材,就是我们的生活。因此,作文素材的积累要回归教材,回归生活。现在的高中生历经十几年的语文学习,名人事迹了解不少,名句名篇背了很多,课外书读的也不少,但每次写作时仍然觉得无素材可用,常用的还是李白、苏轼、李清照、爱迪生等陈旧的素材,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也没有新意。“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学生也常常为此而苦恼,越写越缺乏自信,那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其实如果仅仅就高中三年语文教材中的作文素材和学生生活中的作文素材来说就已经相当可观了。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古今中外的经典人物和经典事例都可以作为优秀的作文素材,如鲁教版第一册教材中就有荀子、贝多芬、梅兰芳、余光中等十几位经典人物,更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等至理名言。同时,教材中的内容是学生最熟悉的,因而学生运用教材中的作文素材进行写作也就更加得心应手。因此,我们不能忽视教材这一身边的作文素材的宝库,要对其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系统的整理。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时时现生活。只要学生在作文时不急不慌,灵活运用、合理调度平时积累的生活中的作文素材,就一定能够写出内容充实、情真意切的文章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和语文打交道,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关注生活中的语文现象和语文事件,如精彩的店名、广告词、对联及宣传标语等,这些都是可以运用到作文中的有效素材。总之,回归教材是最便捷的积累作文素材的方法,而回归生活是积累作文素材的不竭源泉。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文素材的积累是作文的基础。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素材积累的重要性,并对学生进行素材积累方法的指导。以上笔者结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总结、分析了几种常见的作文素材积累的方法。积累作文素材的方法、途径虽多,但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作文素材的积累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学生要想有所收获,就必须从现在开始狠下工夫,这有这样才能积累更多的作文素材,形成一个丰富而系统的作文素材库,从而为写好作文带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锐.拾得金粉 铸成蔷薇——谈高中作文素材来源及应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03).

2.邱春岚.善用素材 争当“巧妇”——从高考阅卷看高中作文素材训练的几个误区[J].语文教学通讯,2009(28).

3.范蓓蓓.以专业精神引领高中生积累写作素材[J].吉林教育,2012(32).

高中议论文写作素材积累的途径 篇11

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相对应的是,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江苏卷) 说明》从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个层次对议论文写作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首先, 在基础等级层次上, 要求议论文写作“内容充实”, 即要求议论文说理充分, 论据充足。其次, 在发展等级层次上, 要求“丰富”, 即材料丰富、论据充实, 要求议论性文章有理有据, 引证丰富, 确切有力。

由此可见, 不论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还是《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江苏卷) 说明》都对议论文写作素材的积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的确, 一篇优秀的议论文内容应是充实的, 材料应是丰富的, 论据应是充足的, 只有这样才能使议论文有理有据, 说理充分有力, 透彻深刻, 充分显现文章背后隐藏的严密的逻辑性和深刻的思辨性。据此, 议论文写作素材的积累是议论文写作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及有针对性的指导。

一立足教材, 跳出教材

高中阶段的学生首先要学会立足教材, 从教材中汲取养料, 给自己的议论文写作做好素材的铺垫。《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将高中语文课程分成必修和选修两个板块, 必修板块包括5个系列, 还有选读教材;选修板块包括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5个系列。这些教材中的内容不仅基本涵盖了各种体裁、题材, 而且撷取了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 所以这些教材就组成了一个面广量大, 资源丰富的素材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个现有的素材库, 让学生通过高中学段的日积月累, 将这些优质的资源纳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去, 进一步内化吸收, 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当然, 立足教材只是议论文写作素材积累的第一步, 如果仅仅止步于教材, 那么议论文写作就可能会陷入题材“撞车”的困境, 素材雷同, 缺乏新鲜感, 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教材作为一个知识的节点, 由此发散出去, 跳出教材, 进一步扩大充实自己的素材库, 力争建立具有个性特点的素材库。在学习必修与选修教材时, 学生会接触到大量优秀的作品, 教师也会在教授新课时对相关作者做一个简单的有选择性的介绍, 以便学生对该作者有大致地了解, 以便学生能够相对较好地去阅读文本并进行相应的鉴赏。但是由于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与课堂时间的限制, 教师不可能对每一位作者都进行详尽地介绍, 不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手段对相关作者以及其他的作品进行更加详细、深入的了解, 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 了解作者的个性与创作风格, 了解作者的其他作品, 了解作者所属的创作流派, 并且对属于同一流派的作者进行检索、了解, 并且要重点关注这些教材之外的内容, 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对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归纳, 将这些经过个性化处理的内容纳入到自己的素材库中去, 这样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题材的“撞车”, 而且给议论文的素材使用增添新鲜感, 也会为个性化的表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立足试卷, 归纳整合

在高中学段的三年中, 学生会做大量的试卷, 相对而言, 这些试卷都是经过出题者精心筛选与编排的, 所以这些试卷的质量相对较高, 也是相对优质的资源。不过, 在教学过程中, 诸多学生可能只会把试卷看做是巩固与检测所学知识的一个有效的手段, 自己做过的、老师讲评过的试卷往往会被束之高阁或直接被丢弃, 而不太会从议论文写作素材积累的角度去充分利用好每一份试卷, 其实这是议论文写作教学中优质资源的极大浪费, 教师可以从写作的角度去对学生加以引导, 让学生温故而知新。

如字音字形题中包含着许多新鲜的词语, 从议论文写作角度去看, 如果这些词语能够被运用到作文中, 那么可以有力地增强文章语言的表现力。成语题中包含着大量的成语, 成语自身的特点是言简意赅、历史悠久, 而且有些成语背后都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极具故事性, 这些都是成语的优势。如果在议论文写作中能熟练地运用成语, 那么不仅可以使文章语言简洁有力, 而且可以增强文章论证说理的力度。语言运用题题型多样, 每一种题型都值得关注, 因为许多语言运用题的题干本身就是非常好的议论文写作的素材, 完全可以直接“拿来主义”, 充当议论文中的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其中仿写句子这种题型值得重点关注, 这种题型要求较高, 不仅要形似, 而且要神似, 有些句子还包含比喻或排比的修辞手法, 所以题干和参考答案本身甚至是部分学生的答案都是非常整齐、优美的句子。如果这些优美的语句能运用到议论文写作中去, 那么同样可以增强议论文语言的表现力, 使议论文的句式充满变化与活力, 或具有参差美, 或具有整齐美, 朗朗上口, 充满文学味。

文言文阅读材料以人物传记为主, 这些阅读材料都经过了筛选, 不仅与高中学段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相适应, 而且最能集中体现人物的个性特点。这些阅读材料中的人物类型多样, 个性特点也非常鲜明, 而且是瑕瑜互见, 这既为学生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提供了典型事例, 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论据。与文言文阅读类似, 实用类文本中的人物传记同样值得关注。文言文阅读材料主要关注古代人物及其鲜明的个性, 而实用类文本中的人物传记则主要关注现当代人物及其个性, 这些材料恰好可以与文言文阅读材料形成互补, 不仅纵贯古今, 而且包括天文、地理、数学、绘画、音乐等诸多领域。如果如此丰富多彩的素材仅仅被看作是对知识点的检测材料, 而忽视其在议论文写作中作为优质素材的重要作用, 这实在是可惜。

试卷中作文题同样是素材积累的重要途径。在作文题中, 题干往往会有一段导语, 这些导语或是名人名言, 或是事实性材料、评论性材料, 或是一段排比句、比喻句, 或是一段富有哲理的话, 形式多样灵活, 内容广泛, 思想深刻。这些材料无论是从同一个角度对文题进行解读, 还是从不同角度对文题进行解读, 本身都是文质兼美的写作素材, 可以作为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来积累。

三立足杂志报纸, 有所选择

作为高中学段的学生,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喜爱的一份杂志报刊。如《读者》《青年博览》《南方周末》等都是学生比较喜爱的杂志, 这些杂志各有所长, 不过基本都是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 纵贯古今中外, 包罗世界万象, 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加以选择, 但是一定要坚持深度阅读, 而不能是快餐式阅读。在深度阅读过程中, 力争对古今中外的美文进行有选择性地摘抄与点评, 对社会万象形成自己的认识、思考与评判, 这样不仅能保证阅读的质量, 为灵活运用所积累的素材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且能不断提升自己思维的品质, 保证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这样才能保证议论文富有个性色彩。

有关诸葛亮的演讲稿3分钟 篇12

他是谁?让刘备三顾茅庐的卧龙,让刘备白帝城托孤的心腹,那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智多星――诸葛孔明。蜀魏交兵,司马懿统领魏军兵至祁山,他料定魏军必夺汉中咽喉要地街亭,选将防守;马谡请令前往;行前,他再三嘱咐,切须慎选营地,勿有疏虞,并命王平同往相佐。马谡刚愎自用,不听王平谏言,扎营山顶,致遭魏军围攻,街亭失守。随后司马懿乘胜直取西城,蜀军兵将俱被调遣在外,西城空虚。

燃眉之急下,他登场城楼,命人大开城门。端坐城楼之上,抚琴饮酒,焚香高歌,淡定自如。那一次,他只凭一张瑶琴,便解了围城之困。身后是空荡荡无兵可用的城池,身前是敌军精悍的千军万马。若不成功便是血流成河。他的内心怎么能不忐忑,想他的手心定早已沁出汗水,淡定自如的笑容下是只有他自己才知道的慌张。

后来,斩马谡。他是最坚决却也是最痛苦的,一面是军令如山,一面是出生入死情同手足的兄弟。世人说,他是不败化身。料事如神,谋定乾坤。但从马谡失街亭到用空城妙计化解危机再到遵军令斩马谡。这些坊间陌巷中世人津津乐道的话本,背后的英雄却是多么无奈与孤独。

他本是山中不愿入尘世的卧龙,而一出世便注定撼动山河。烛光渐暗,戏台上诸葛孔明看着台下空空如也的客席。泪缓缓从眼角流下,模糊了戏妆。所谓战无不胜的半世纵横,所谓未卜先知的通天之能。最后都不过是也孑然一身的无力。“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凭阴阳如反掌博古通今。先帝爷下南阳御驾三请,料定了汉家业鼎足三分。官封到武乡侯执掌帅印,东西征南北剿保定乾坤。

周文王访姜尚周室大振,汉诸葛怎比得前辈的先生。闲无事在敌楼我亮一亮琴音,我面前缺少个知音的人。”开口唱的是空城计,却无三军也无琴。投注的感情里,显露得更多的却是悲痛。

有关初心的初三作文素材 篇13

幼时的努力,似乎只因母亲节的承诺和满分的奖励,初心?升入六年级,又为何而奋斗?考好的初中,大学,找好的工作?可什么是所谓的“好”?高薪?还是自由?最初的梦想我们是否还紧握手中?幼时的承诺是否已被现实大海冷冷拍下?长大以后,我只能奔跑,多害怕黑暗中跌倒。我们现在是否含着泪微笑?是否哭却又笑着奔跑?

风儿吹过左边,裙摆摆动昨天,不知道天涯海角还有多远。曾经年少的我们,曾经轻狂的我们,曾经冲动,任性的我们满腔热血的做过多少失败却不后悔的事。而如今的我们,却如“囚”,就算有人将囚禁我们的门打开,我们却还踌躇不前。现在的我们,成功率或许比以前高,可我们却多少次追悔莫及。昔日的较真一扫而光,那是的满腔热血也没了踪影。

现在的我们在煎熬,成长路上的折磨,失败的痛楚都是我们狼狈不堪,换作曾经的我们,一定笑着面对,可现在呢?不止一次想过放弃,好在,还有微笑可以宽慰彼此,可真正的历练才刚刚开始。

如果让我们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分数,有谁能说出100?虽然我们都不一样,可我们又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我们不能做到,甚至不敢说出呢?

一次次受伤复原,一次次跌倒站起,甚至无数次的想要放弃,可又为何依旧坚持?为了成绩?范馨予,是否依记你最初梦想?呵,貌似当时单纯的世界里无邪的自己是想做个歌手吧,唱好多好多可以带给人欢乐,拂去悲伤的歌,转好多好多,至少可以让爱的人过上“好日子”的钱……

初心,为何物?试问君初心依旧?初心何在?一切寂如晚秋,不言不语。陌路辗转,现已残春,疏雨一声依旧,可改了沧海桑田?最初的梦想,最初的愿望,最初的崇拜,最初的喜爱,最初的信念……

问时间初心为何物,只叫人一生迷茫。

浅谈高中写作素材的积累 篇14

一、生活

记叙文写作强调的是有“真情实感”。我们作为个体的“人”存在于这个社会之中,很多“小我”的感情是可以诉诸笔端,反映在写作中的。比如:亲情、友情、思乡之情、怀念童年之情等等。这些素材都直接来源于生活,需要我们用一颗敏感的心去观察、体会和记录。现实中,很多学生埋怨自己的生活圈子狭小,生活经历有限,写记叙文时往往不从生活入手,而是生编硬造一些脱离现实的故事,或是搬来一个名人的故事稍作加工。殊不知,这样写出的文章,因为素材的假、远,很难打动阅卷老师。在平淡的生活中,要保有一颗敏感的心,保持精神世界的丰盈。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素材,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和思考生活。例如学生以“故乡”为题,写自己生活的城市:

文段一:

小时候,虽然知道自己住的地方叫邳州,但也仅仅是知道,并不理解这两个字背后更大的两个字——故乡。那时候,呆在她的手掌上,未曾想过这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并且,由于人小,走动的范围也小,竟连它的掌纹也不熟悉。

文段二:

徐州的古旧大半都在这院子里。早间五点就有人搭了炉子烙烙馍,中午就着阳光做针线。上了年纪的人口中的徐州话即使是土生土长在徐州的我也只能听个大概。外婆的院子是老纺织厂的宿舍,曾经年轻的女工现在围在一起拉高了嗓子回忆曾经的苦日子。

文段三:

六年,那条奎河边上不足三米宽的马路,我从小心翼翼走到欢呼雀跃;经过小卖部,因那五角一块的支出,我从节衣缩食到满不在乎;当我发现,自己不再是蹦蹦跳跳地爬到四楼,我便发现,我是真的,走过了六年。

我的初中,是大学的附属中学,因为地理位置的缘故,我很少出矿大校园。这三年,西门的玉兰代替梧桐,成了记忆的坐标。我甚至记不清它是什么季节开花。却记得当时微凉的风吹来,拂过我半透明的长袖,将那一树浅粉的烟云吹动,再转个弯,带回扑面的香和颊上淡淡的粉色。可那棵树不在我上学的必经路上,我不是每年都能看到这种景象。有时,迟到的目光里只有满地落花而已。

如果说郁郁的梧桐给了我最初的关爱,这花期颇短的玉兰便教给我美和遗憾。

高中是个地处偏僻的寄宿学校,而我,正在努力去够大学的门槛。如此说来,我对徐州了解太局部,一点也不像个徐州人。老徐州的标志性地点,我没什么具体印象。徐州人引以为傲的小吃,我也只能数得出寥寥几种。更没有老舍对北平的刻骨,连胡同儿根的花草都记得清楚。

这些文章中所描写的生活场景,是大多数学生的共同经历。这几位同学,虽然语言表达能力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特点:抓住了生活中真实细腻而又往往容易被人忽视的东西,以此来做文章,写出了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而从亲情、友情等平凡人共有的感情中也可以进一步提炼出包容、理解、感恩、奉献等不同的主题。

二、社会

社会这个大舞台给我们提供了太多具有思考价值、思考空间的史实和现实事件。我们关注社会、历史、民生等等问题,可以扩大视野、提高精神境界,逐渐拥有一种“大我的情怀”,如爱国之情、对于自由民主的追求、对于国民性的剖析等等。这种“大我的情怀”不是简单的喊几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要展现一种独特深刻的思考。例如学生以“听话”为题,剖析一些社会问题:

自从我们有了更先进的传媒产业,有了人们喜闻乐见的百姓讲坛,有了文化的传播者于丹、易中天,我们欣喜地发现,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倾听老祖先的声音。我们热热闹闹地看着电视,翻开各种《心得》,试图从中找出一些实用的待人接物的技巧。

然而,有多少人真正听懂了祖先在说什么?

易中天和于丹是谦虚的,并不敢说自己参透了这些文化的精髓。他们只是文化的“传话者”,试图用一种百姓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蠡测先贤的思想,引发我们的兴趣。于丹被称为“文化奶妈”,用她干瘪的乳房哺育着精神极度匮乏的儿女。因此,这种“传话”难免增加了些断章取义的嫌疑,增加了些传媒的噱头。今天,我们热闹喧嚣地追捧“国学”,又有多少人连《庄子》原著都没读呢却领悟了“消极避世”的精髓?

“听话”这个作文题,写作的范围比较广,可以写倾听自然的话语、聆听家人的声音,也可以将视野放向社会,剖析官场上的“阳奉阴违”,或“一味服从”。上面语段的作者,选择了目前社会上的一种现象:国人用一种浮躁而不沉静的心去“听古人的话”,实际并没有理解贤者思想的精髓。这种选材与立意只有那些关注社会、懂得思考的学生才能驾驭,这是关注社会、关注民生、思考历史与现实的“大我”情怀的体现。

需要说明的是,“小我”的情感与“大我”的情怀,从感情表达的角度来说,并没有优劣高低之分。写作时真实地展现了“小我的情感”,能够打动读者照样得高分。写“大我的情怀”如果空洞虚伪照样不行。所以,“大小”不是判断优劣的标准,“真假”才是标准。

三、书籍

读是一种吸收,写是一种输出,一种表达。只有这两种行为都成为一个人自觉、自主、喜爱的行为,都是出自一个人真实的欲望,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快乐。

但现状是,很多学生不爱读书,或者是没有时间读书,或者是只读一些文摘性读物,文学价值不高,或者是浮光掠影,草草应付。而社会的喧嚣、浮躁,过多的诱惑也使人心神不宁,使静心阅读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从写作、考试的角度而言,读书是积累素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从人的发展角度而言,读书是丰富人的内心、提升人的思想境界的最有效途径。温家宝总理曾说,“书籍本身不可能改变世界,但是读书可以改变人生,人可以改变世界。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高中语文课程对高中生的阅读也有明确的量和质的要求。因此,对于高中生而言,必须首先从思想上重视阅读,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其次,还应该明确阅读的要求。阅读,是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文学作品,是指有实质内容、深刻思想,能引人共鸣、悦人性情、给人美感、发人深思的作品。它能让人在获得知识、开拓眼界的同时,获得精神上的享受。这是一种获得性阅读。而阅读一般的快餐文化、文摘漫画等读物,则是只考虑感觉、兴趣,不考虑思想价值、艺术价值的消遣性阅读。

学生进行获得性阅读,可以首先从教材入手。教材中的文章多为文质兼备的名家名篇,可以按照主题进行素材的积累。以下是近十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可对应的苏教版课本相关专题或版块:

课本以外的文学名著、名家名篇也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资源。例如,学生以“家园”为题写作:

在精神的家园中,《庄子》是慈祥的老人,童心未泯。他笑着指给你看在河边喝水的鼹鼠,怒气冲冲挡在车轮前的螳螂,在芦苇丛中窜上窜下洋洋得意的蝉。脸上满是稚气,眼中却是沧桑的犀利,他说着不着边际的话,让你在今后的人生中慢慢体味;在精神的家园中,《论语》是父亲,他会教你“割不正不食”等小事,也会由此教育你以礼立身的做人准则。他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处世之道。他偶尔也会放松下来,开一句“惶惶乎如丧家之犬”的小玩笑;在精神的家园中,《孟子》是兄长。他总是思想敏锐,言辞慷慨激昂。或许他少了点慈爱,但你不得不敬佩他的思想敏锐激烈,言论气势磅礴,学识浩浩汤汤;在精神的家园中,《唐诗》、《宋词》则如邻家姑娘,风情万种,仪态万千。既有风花雪月之景,又有治国立身之理,包罗万象,气象万千,值得品读一生。

偶尔你也可以串门作客,到《茶馆》里读取人生百态,在《红楼》中静观家族兴亡;回到《九三年》品味历史,来到《双城计》重温昨日;八十三天环游地球,两万里海底历险;和鲁滨逊流落荒岛,和福尔摩斯一同探案;邀简爱共舞,请安娜作伴……

这里所涉及到的例子,都是学生通过平时的大量阅读积累起来的。

生活、社会和书籍,给我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甘甜活水,需要我们用心去感悟、用头脑去思考、用情感去阅读。只有“源头活水来”,才有“渠水清如许。”

参考文献:

[1]夏丏尊,叶圣陶.跟大师学语文:文章讲话[M].北京:中华书局,2013.

[2]王德勋,史晖.“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学习叶圣陶作文教学札记[J].教育探索,2002,(3).

[3]叶圣陶.文章例话[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13.

有关苏轼的高考作文素材 篇15

苏轼婚后不久,应邀去黄庭坚家作客,才到那里,仆人就赶来请他马上回去,说夫人有急事。黄庭坚有心讽刺,吟道:“幸早里(杏、枣、李),且从容(苁蓉为一味中药)。”这句里含三种果名,一种药名。苏轼头也不回,蹬上马鞍就走,边走边说:“奈这事(柰,苹果之属、蔗、柿)须当归(当归为中药名)。”叹,东坡居士的才思实在令人拜服。

高风亮节

作为文人,难免就喜欢在政治上豪不避讳的抒发己见。几乎就是才华同义词的苏轼也不例外,作为保守派的苏轼对王安石的变法维新更是狂炮猛轰。北宋神宗元丰二年,变法推行的第十个年头,面对苏轼犀利的批判,王安石终于坐不住了。苏轼因此被贬湖州,接着又逮捕,送到汴梁受审。史称乌台诗案的文字狱开始,大量跟苏轼有交往的文人墨客都受到株连,就连已经逝去的苏轼老师欧阳修及家人也未幸免。苏轼本人更是遭受一百天的牢狱之苦。后来王安石变法失败辞世后,宋哲宗昭命苏轼代拟敕书,苏轼丝毫不以政见不同而在敕书里公报私仇,反倒是高度评价了他的这位政敌,文中有一段曰:“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这个给予王安石的评价,苏轼自己也是当之无愧的。东坡居士的这种高风亮节、大公无私的精神实在令后人感动。

高考作文素材:写苏轼的作文

苏轼,我想对你说

流转的时光,褪色的过往,有言,欲与君。——题记

欧阳修一时的多虑将你判为第二,而你,只是淡然的笑了;朝中无人同你一样看透朝政,你毅然请求外调,离开时,不舍的笑了;被人冤枉,差点送命,再次出京,你依旧是笑,无奈的笑了。你,竟如此爱笑么?本属于你的东西没了,本可保住的官职丢了,本子虚乌有的事情将你闭上绝路。但你,却还能如此释怀的去面对生活,依旧高唱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爱国之歌,依旧感慨出“物与我皆无尽”的人生哲理。是你的性格使然,让你如此乐观。还是被一次又一次重创的你,已无力去品味悲伤?

自古文人大都是不愿涉足政坛的。但你,却总怀揣着治理国家的志向。纵使被伤害,甚至赔上性命。你还是不放弃,是你不知道腐败的官场很难去改变么?我想,你是知道的。但在左边胸膛跳动的那颗爱民之心,是不允许你独自离开,置百姓与不顾的。

谁说一进入官场,心就会如岩石般坚硬、冰冷?你还是那么多愁善感。与兄弟的离别内心很难受吧?七年未见,其实很挂念他吧?为什么一直忍着不说呢?是怕自己的思念会使弟弟的生活受到影响,还是要证明自己的坚强?七年了,七年,喝的大醉之时,才敢吐露真言,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话来安慰自己。与妻子的分离内心很痛苦吧?刹那间,那样深爱过并承诺要厮守一生的人,就这么远去了。这痛苦,你怎能忍受十年?这十年中,你的内心承受着多大的煎熬?白天与他人吟诗作赋,在寂静无人的黑夜,恐怕只有你一人在偷偷落泪吧?末了,只可诵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样悲伤的词句来表达深情。你啊,面对这亲情与爱情,你的直率又跑到哪里去了呢?

跌宕起伏的人生,连绵不断的情缘,塑造了怎样的一个你啊!你这一生确像词中所写“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无论时光怎样流转,无论岁月怎样变迁,每一次回首和凝望,清晰在记忆里的,总是你荡气回肠的诗篇。曾经江山已经改变,曾经沧海已经桑田,任历史的潮涨潮落,始终不变的,是你心中永远的那片天。

读懂苏轼

在险峻陡峭的石壁下,在奔腾怒吼的大江边,一个人在捋着胡须,昂首挺胸,眺望着那江水与天的边际。他在想些什么呢?

每当我看见这幅名为《赤壁赋》的国画时,心中就有种想读懂苏轼的欲望。

苏轼,这位不羁的东坡居士,他的经历是很苦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他被贬黄州,来到这个叫“赤鼻矶”的地方,开始了他曲折的经历。诚然,正是他的不平经历,才促使他写下一系列被称作“铁板铜琶”的豪放派诗词。

读苏轼,首先要读他的胸襟。要遣出心中的郁闷,自然要饮酒,于是有了“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酒酣胸胆尚开张”。苏轼的饮酒是遣怀,并非消沉。“寄浮liuxue86.com游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就是在赤壁这里写下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好一个“天涯何处无芳草”!我苏轼才高八斗,“厚积薄发”,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一句一句,字里行间不都透露出他的志存高远,他的豁达胸襟吗?所以,我常常想起苏轼把酒临江的这一幕,这是一种豪迈气概,是豪放派的力量!

读苏轼,不能不读他的多情。《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里有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流传千古;《念奴娇·赤壁怀古》里有一句“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脍炙人口;他思念亡妻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更是感人肺腑。文人便是多情,寄情于文,才使文学作品有生命、有活力,活到现在,活到永远!

读苏轼,更要读他的爱国。尽管他被贬,但这丝毫没有削弱他的精忠报国之心,反而激起了他的报国激情。在他想起周瑜当年“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飒爽英姿时,多么渴望自己能够像他那样为国家建立奇功呀。只可惜,报国无门!在他官场失意、心中的压抑再度被触动了的时候,又回到现实中来了。他是一个无处施展能力的人,只能“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做我傲霜挺立的苏轼;“莫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喝我的酒,作我的诗,趁着年轻气盛的时候。

诸葛亮有关的高中作文素材 篇16

三顾茅庐(37、38 回)

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火烧博望坡(39 回)

一天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

草船借箭(46 回)

七星坛上卧龙登,一夜东风江水腾。不是孔明施妙计,周郎安得逞才能?

七星坛祭风(49 回)

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

智取华容(50 回)

周瑜决策取荆州,诸葛先知第一筹。指望长江香饵稳,不知暗里钓鱼钩。

三气周公瑾(51、55、56 回)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巧布八阵图(84 回)

羽扇纶巾拥碧幢,七擒妙策制蛮王。至今溪洞传威德,为选高原立庙堂。

七擒孟获(90 回)

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

空城计(95 回)

失守街亭罪不轻,堪嗟马谡枉谈兵。辕门斩首严军法,拭泪犹思先帝明。

挥泪斩马谡(96 回)

剑关险峻驱流马,斜谷崎岖驾木牛。后世若能行此法,输将安得使人愁?

造木牛流马(102 回)

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

上方谷困司马(103 回)

长星半夜落天枢,奔走还疑亮未殂。关外至今人冷笑,头颅犹问有和无!

死诸葛走活仲达(104 回)

诸葛先机识魏延,已知日后反西川。锦囊遗计人难料,却见成功在马前。

预伏锦囊计(105 回)

董卓专权肆不仁,侍中何自竟亡身!当时诸葛隆中卧,安肯轻身事乱臣。

(9回 192年诸葛亮才十余岁,还没到“隆中卧”,这首诗不通)

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

(38回)

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38回,这首写得不错)

高皇手提三尺雪,芒砀白蛇夜流血;平秦灭楚入咸阳,二百年前几断绝。大哉光武兴洛阳,传至桓灵又崩裂;献帝迁都幸许昌,纷纷四海生豪杰:曹操专权得天时,江东孙氏开鸿业;孤穷玄德走天下,独居新野愁民厄。南阳卧龙有大志,腹内雄兵分正奇;只因徐庶临行语,茅庐三顾心相知。先生尔时年三九,收拾琴书离陇亩;先取荆州后取川,大展经纶补天手;纵横舌上鼓风雷,谈笑胸中换星斗;龙骧虎视安乾坤,万古千秋名不朽!

(38回)

数万阴兵绕定军,致令钟会拜灵神。生能决策扶刘氏,死尚遗言保蜀民。

【诸葛亮有关的高中作文素材】推荐阅读:

与诸葛亮有关的歇后语05-31

诸葛亮的演讲稿600字06-10

我的朋友“小诸葛”-小学生议论文06-27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工作计划下一篇:江油一中语文备课组工作总结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