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诵读享受经典(精选11篇)
在小学阶段,经典学习不仅能让小学生为获取优异的学习成绩积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能让他们广泛接触具有高度素养的人类智慧结晶,进入文化广阔深邃的天地,汲取文化营养,温润心灵,丰富情感,滋养精神,使他们的成长不仅有知识技能武装,更有人文精神支撑。
现在有不少语文教师对学生诵读关注太少,不重视诵读,认为诵读会影响教师的讲解分析,浪费教学时间。教学中,这些教师往往把注意力放在对一篇篇文章的分解和剖析上,以讲代读、以问代读。“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充斥着课堂。学生远离文本,缺乏对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文本的感悟、文本对学生的陶冶更无从谈起。学生没有广泛的阅读兴趣,没能积淀出应有的文化底蕴以及鉴赏文学作品的创造能力,甚至没有建立起应有的语文知识框架。这样的教学,稍不注意,就会抹杀学生的主体地位,扼杀学生的灵性。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就没有语文素养的提高。诵读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在反复诵读中,字词句段篇就会源源不断地进入大脑仓库,久而久之,大脑仓库中的语言材料就会不断地丰盈起来。学生的语言丰富了,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自然随之提高。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历史上所公认的经典。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千古流传的经典著作。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都浓缩于这些经典之中,记载和传承着中华文化。它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历经千年淘洗,仍放射着璀璨夺目的思想光辉。那深刻的语言和厚重的内容凝聚着作者的情感体验和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深度思考。学生在记忆力最佳的年龄阶段,诵读经典,烂熟于胸,会让他们在今后的成长历程中,渐渐得到文化智慧的滋养,获得心灵的美化和情感的升华。因此,我们要充分把握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小学生智能发展的关键期,使其在学习中华文化经典(如《诗经》《论语》《庄子》《孟子》《孝经》《弟子规》等)的同时,汲取世界文化精华(如《莎士比亚文选》《经典童话》等),用优质的文化信息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达到智能锻炼的目的。
为了让学生以享受的态度诵读经典,我只要求学生熟读,不强求背诵;只求诵读,不强求理解;只求全面体验,不为短期功利,让学生充分体验经典,体验经典诵读,享受读书的趣味。
校园里有一面艺术墙,墙壁上是各时期的人物及名人名言,我常带学生去这面墙前凝望及诵读。这些积淀着智慧结晶和人格光辉的经典名言,洗礼着学生的心灵,滋润着学生的心田。让学生时时处处浸润在经典的世界里,感受经典的存在,感悟经典的力量,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熏陶。同时,引导学生以具体事例和经典语句理解当前内容,加深理解,加强知识的碰撞和链接,并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延伸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以语文教材或经典读本的某一内容为主,搜集更多的相关资料加以阅读,加深对经典文本的理解和感悟。通过这种开放的过程,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储量,以期对语文素养的形成起到积极作用。经典教育中,着重引导学生进行补充性延伸和迁移性延伸,以拓展更大的学习空间。
熟读是记诵的基础,学生在一次次诵读中,经典自然而然地进入记忆,不用绞尽脑汁死记硬背。我只要求有能力的家长及学生每天拿出10分钟时间,一起学习经典。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及时鼓励他们,让他们有学习经典的成就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诵读经典的兴趣,他们就会读得越好越
喜欢读,背得越多越喜欢背。即使有些学生还没达到背诵的程度,给他们鼓励,他们也能因得到鼓励而有所进步。不把经典学习作为考核学生的指标,也不把背诵经典作为衡量学生智能高低的尺度。这样学生对诵读经典会兴致高昂,乐此不疲,信心十足。学生在良好的经典诵读氛围中潜移默化,日有所读、日有所记、日有所悟。语言材料日积月累,积少成多,诵读兴趣日渐浓厚,诵读习惯渐渐养成,不知不觉,语感得到培养,语文素养慢慢提升。经典学习使学生时时以圣贤教诲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指引自己人生的方向盘,如当拖延作业时,“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就在耳边响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会让他们改掉傲慢独行的毛病;“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更是让他们知守信的重要„„这就是经典教育带来的快乐。让学习变成快乐,让学生享受学习。这种情感感受是学生心灵与经典“悠然心会”的审美体验,此体验是心领神会、不可言说的精神享受。因此,学生遨游于经典的海洋,会不断探索着、收获着、快乐着、享受着。
那么, 何谓经典?准确地说就是涵蕴常理常道, 教导人生常则常行的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人的生命有限, 读一些经典书籍, 可以直探人性本源, 吸取人生智慧, 启迪自己的人生理性。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 素质教育的优势日益凸现。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是当代中国未成年人精神世界的主流。早在10年前, 中国儿童教育专家孙云晓同志发表通讯《夏令营中的较量》, 提出中国少年儿童在野外生存中不如日本孩子的严肃话题, 曾引起国人的震动。10多年过去了, 我们的孩子又能否在类似的夏令营中反败为胜呢?由于受到传统文化与国际思潮的多重影响, 学生素质发展并不一帆风顺, 挑战多多, 难题不少。
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 青少年价值观上出现“迷茫”。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的调查显示, 当前青少年价值定位不很清晰, 有52.4%的学生不同意“挣钱越多, 人生的价值就越大”的观点, 但也有33.6%的学生对此表示认同;58%的学生认同“人生的最高目标和理想应该是过得开心”;15.8%的学生感到“富足的生活”才是“人生的最高目标”。
中小学生道德发展中出现了虚拟化、时尚化倾向。以英雄、模范为榜样主导中小学生道德发展的格局被打破, “偶像崇拜”“流行文化”“娱乐化倾向”等对中小学生的影响日益增强。据上海市少年儿童研究中心的调查 (2005) 显示, 学生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首选动画片 (42.2%) , 纪实类节目均不超过10%。学生收看动画片主要以日本、欧美、韩国的作品为主, 约占75%。经抽样调查, 学生最喜欢的动画片依次为《名侦探柯南》 (29%) 、《多啦A梦》 (28%) 、《火影忍者》 (26%) 。关于中小学生崇拜的偶像, 英雄让位于明星, 刘翔、乔丹、周杰伦、刘若英等均高居前列。道德教育如何应对时尚影响, 应是一个重要课题。
另外, 网络在给中小学生成长带来益处的同时, 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很大负面影响。甚至使中小学生沉溺网络的现象呈上升状。
阳光明媚,绿树成荫,在环境优雅的操场上,在优美舒缓的旋律下,姚家园校区的同学们带着金黄色的安全帽,穿着整洁的、蓝白相间的校服,佩戴者鲜艳的红领巾,一边诵读着古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边随着节拍,做着国学韵律操。无论是远观,还是近看都会感到整齐漂亮,积极向上。无论是演员还是观众,都会充分感受到音乐、传统文化给我们的心灵带来的愉悦;享受到运动给予人们的快乐。这是我校开展国学诵读活动以来,开发的“诵读经典,文化健身”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之一----师生共做《国学韵律操》的场景。同学们在展现着生命的美好,体会着运动的快乐。
与传统体操相比,这种韵律操更加优美。它包含了国学经典,将小学生的活力注入古典深厚的国学文化中。为了充实大课间活动内容,我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又认真编排了《三字经》武术操,《诵读<弟子规>,高低传排球》活动。既丰富了运动形式,还增添了运动的乐趣。成了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运动形式,我也感到无比的高兴,也享受到了工作给我带来的无比的快乐。现将本次活动开展的的一点做法和感受与大家分享。
一、确定主题,选择活动内容。----------------------------
二、利用一切资源,加强训练。(------------------------------)
三、初见成效,体验快乐。
——罗源凤山小学“中华诵·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方案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源远流长。它积淀着智慧的结晶,映射着理性的光辉,对于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组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师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高师生人文素养和用语用字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做好“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活动目标
(一)抓住学生的最佳记忆期,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学生诵读诗文经典,培养学生博览群书的良好习惯,在校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营造勤奋读书、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
(二)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在阅读中开阔视野,提高兴趣,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促进学生更新知识,活跃思维,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二、活动要求
(一)广泛宣传经典诵读的目的意义,不给家长增加经济负担,取得社会、家长的支持。
(二)各班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抓好过程管理。
(三)保护学生的诵读兴趣,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积极创设良好的诵读氛围和环境,提倡通过经常的、轻松的诵读,自然成诵。不定诵读指标,以保护学生的诵读兴趣。
(四)各班要结合课外阅读活动,结合评选诵读小能手活动和诵读经典竞赛等,使“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不断深化。
(五)各班要充分利用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多种形势,发挥多种功能,让孩子在活动中诵读。
三、诵读内容
主要诵读内容为《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篇目、课内或课外的经典诵读内容及《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百家姓》等,具体篇目和朗读形式自定,朗读时间限定在6分钟以内,比赛时要求脱稿。
四、组织开展全校“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一)参赛对象
全校1----6年级学生
(二)比赛程序
1.初赛
各班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此基础上,定于12月20日至21日组织进行初赛,利用校内语文活动课或班会课分小组进行选拔,指导学生做好充分准备,确定决赛参加对象。
2.决赛
决赛由学校统一组织进行,时间初定为2012年元旦前。地点在四层会议室。
(三)比赛规则
1.抽签决定出场顺序。
2.诵读作品自选,但必须是中华经典诵读篇目。
3.参赛班级必须脱稿朗诵。诵读时可加音乐伴奏,伴奏音源由选手自备。
4.参赛班级比赛时间限制在8分钟以内。(超时将酌情扣分)
5.评分标准:
比赛采取100分制,其中:
a.作品内容(15分):选材内容符合比赛要求,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b.节目形式(15分):形式灵活新颖,令人耳目一新。如有配乐,配乐与所朗诵篇章意境吻合,节奏和谐;
c.语言技巧(40分):普通话标准,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嗓音条件较好,声音圆润悦耳,语言流畅,语速得当;
d.临场表现(30分):衣着得体,体态语适当,表演到位,台风大方,感情充沛,感染力强,现场效果好。
五、奖项设置
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
总之,我校将以这次比赛活动为契机,在师生中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全校掀起中华经典诵读的热潮,真正让广大师生阅读经典,亲近经典,热爱经典。
六、凤山小学“中华经典朗读比赛”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陈增兴校长
副组长:卓诒恭副校长、肖应强副校长
成 员:教导处、德育处、教研组组长、各班语文教师、班主任(负责本班的具体参赛选手的选拔、培训和指导及各班的安全)
凤山小学“中华经典朗读比赛”活动评审委员会:
评委:各位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
凤山小学
开展“祖国好·家乡美” 传统经典红色经典诵读大赛
活动方案
开展“祖国好、家乡美”主题实践活动是推动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向纵深发展,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大举措。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提高我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让学生在本次活动中提升自己的道德情操,特拟定此活动方案。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吴天刚
副组长:贺顺平周愚宿清明
成员:语文教研组全体成员
二、活动安排
1、时间:2011年4月25日
2、参赛对象:全校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组织选取学生参加。
3、参赛内容及形式
(1)内容:可从《诗经》、《论语》、《唐诗三百首》、《宋词
三百首》、《元曲三百首》、《三字经》、《弟子规》、《中华传统美德读本》等传统经典名著、红色经典作品中选择思想健康、艺术性强、活泼生动的内容进行诵读,并积极组织排练参赛,也可根据参赛者个人爱好、兴趣,选
取其他经典名篇名著,诗歌、散文,体裁不限。
(2)形式:各班组织1——2个参赛节目。参赛节目可以是
个人独诵,也可以是集体合诵,合诵节目可由多名学生合演。朗诵时间不超过5分钟。各参赛节目要充分考虑舞台艺术效果,适当配以服装、音乐、舞蹈等艺术表现手法,增强朗诵作品的世术感染力和舞台表现力。
(3)评分:比赛按照背诵熟练10%、普通话标准20%、朗
诵技巧30%、节目整体效果及现场感染力20%、服装10%、舞蹈及配乐等其他艺术配合10%的评分标准来进行评定。
4、奖项设置
活动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三、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冯三镇第一中学
人生在世,可以享受的有很多,而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享受生活的乐趣。
生活像一道菜,你就是厨师,酸甜苦辣都由你自己去添加,但最多的,希望是浓浓的甜。
生活像一本书,让人百看不厌,从中,也学会了许多。
享受生活,分享快乐。
若没有生活,就难以感到亲情的可贵,爱情的伟大,友情的仗义,恩情的感动。
一个个故事曾告诉我们:生活有多广阔,一个个案例告诉我们:生活有多可贵。
生活,也许有苦有甜,但永不要放弃生活的希望。
我庆幸,我能够享受生活的乐趣。听到鸟语,嗅到花香,我能看见高山流水,奔腾不息。我能行走在天地间,行侠仗义,生活的乐趣有许多,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受人帮助亦是一种快乐。与人交流是一种快乐,回报社会亦是一种乐趣。
品尝到大千美食或饱览世间万象这都是一种快乐不断尝试乃至成功或永不放弃,梦想成真这都是快乐。既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也能享受到失败的无奈也是一种难得的快乐。
当你饥饿是,有人会为你做饭。当你生病是,有人会为你着急。当天气转凉时,有人会提醒你加衣。当你遭遇困难时,有人能为你献上一份力。这都是生活中的乐趣。
哭时,有人会为你细心的擦眼泪,笑时,有人能陪伴你左右。
我喜欢能在行云流水间感到生活的魅力。我喜欢在电视前,被别人的悲欢离合而牵动心灵。我喜欢有人能在不经意间触动我的心灵。
这都是生活的乐趣,他林林种种,难以数清。
虽然有时生活会像一杯白开水。但你一定要相信,是杯中的沉成入了水底,你一定会越品越甜。
虽然生活有时会像一杯苦涩的咖啡。但你一定要相信,怀着欣赏的心态去品,你一定会越品越香。
虽然生活有时会遭遇挫折,但你一定要相信,只是天使绽时离开,你一定会成功的。
永远不要放弃生的希望,享受生活的乐趣!
我是一名语文老师,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曾遇到这样的情况:问到课文作者的有关情况,同学们一无所知,问到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品,更是一篇茫然,孩子们爱看的是连环画、漫画,当然还有电视,他们熟悉的是“喜洋洋”“奥特曼”,却不知道老舍还有哪些作品,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有些什么,分不清天文、地理、历史„„
细究原因,我想是阅读面太过狭窄所至。“语文学习,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是啊,我们仔细算一算,每学期学生才阅读二三十篇文章,一年也不过五六十篇,即使篇篇读得滚瓜烂熟,所得又有多少?
在这些年的课程改革中,我校,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在学生中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读书、用书活动以及有效的导读工作,引导学生走进阅读的空天阔海,让他们在书中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从而打下厚重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使他们增智、明理,学做人。让学生阅读经典作品,感悟人生。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在校园内营造出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文化氛围。课外阅读为孩子们打开一扇扇窗,开启一道道门,丰富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真正使他们体验到:我读书,我快乐!现在就结合这节课的设计理念与做法来说说我对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粗浅的认识。
一、阅读主题设计理念
学生应“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我将这节阅读指导课定位于“学会阅读,阅读经典,感悟人生”,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品味经典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环节设计理念
(一)读书要有选择
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选择读物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教师不能放任自流,而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优秀课外读物。因此在上课初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了解学生都爱读那些书。与学生进行了谈话交流,简单的了解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并强调指出:恰当地选择阅读书籍,才能使自己受益终身。希望学生明白:书籍除了丰富的知识外,最重要的是让心灵和思想得到成长。
(二)读书要讲方法
我非常欣赏一句话,就是:“课内精耕细作,课外跃马平川。”因此在本节阅读指导课上,我力求要抓住要点,传授方法,并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进行有计划的大范围阅读,希望真正收获实效,达到课内得法,课外活用。
怎样读好每一个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读中增知,读中悟理,有所收获呢,这可以说是每节阅读课上要解决的重点内容。不同的书籍,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读。针对《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历史故事类书籍,我给学生提炼出的读书方法是以诗歌的形式出现的,“文章内容应理解,读书感受能标注,好词佳句常积累,历史知识要记牢。”总之,伴随着思考的读书,才能真正收到实效。让学生在阅读中记清所读书籍的书名、主要内容、相关知识,摘录重要词、句、段,写出自己的感悟、收获,这样把读书和生活结合起来。
任何一本课外读物,对于小学生来说,都不需要面面俱到,只字不漏地阅读。这就需要相应的阅读方法,来读好整本书。想要形成这样的阅读能力,非一朝一夕能做到的。
(三)读书要成习惯
新教育实验的倡导者朱永新教授也曾说过:“理想的教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实施有效的人文教育,一定要让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
可见书籍除了丰富的知识外,最重要的是让心灵和思想得到成长,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可以这样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发动学生创造性地开展读书活动,努力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亲近书本,喜爱读书,学会读书,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这才是我们课外阅读指导课开设的真正目的所在。
(四)爱上阅读
我一直在思考:如果一个孩子热爱读书,那么他一定会从书本中得到心灵的慰藉,寻找生活的榜样,净化自己的心灵。如果通过阅读活动的开展,使每个学生喜欢好书,学会读书,通过读书反省自我、提升自我,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这不就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一直孜孜以求的人文教育的内涵吗?
因此在这节课即将结束之时,我送给学生一首诗歌,希望学生爱上阅读。
三、反思得失
由于我个人的局限性,又由于这本书的版本非常多,所以,在学生自主阅读时,教师没有提出更具体的阅读要求,可能使学生自主阅读时缺少明确的阅读指向,形式上仅仅停留在读故事、概述故事内容、写批注、想读后感这一简单的层面,而没有上升到更高的高度。我设想,如果在这节课的基础上,再进行阅读指导的话,就可以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作品的文学价值、人物形象分析、优美句段的赏析等。
但如果说这节课有没有什么收获?答案是肯定的。学生的收获多,教师的收获也多。
先说学生吧。如果说课堂上的收获是一份,那么课后的收获就会有十份,甚至更多。他们不仅系统了解了读书的方法,更由于教师的引导,形成的良好的阅读兴趣,会将这本《中华上下五千年》坚持读完,作出许多读书笔记,写出一篇篇有价值的读后感。
再说教师本人的收获吧。为上好这节阅读课,我不仅查阅了许多资料,学到了许多阅读课的指导方法,而且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学到了许多知识。真是亦教亦学、教学相长啊!
课外阅读扩展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同学们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广泛而大量的吸收各种知识,知识面宽了。同时,大量的阅读也促进了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领悟和运用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书香飘溢,人文教育,学校一定有内涵,有发展。
敏而好学,与书相伴,人生一定有质量,有生机;
我们会一直沿着这条路行动着,反思着,不断前行!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好书,像长者,谆谆教导;似导师,循循善诱;如朋友,心心相印。积累语言,丰富知识,而且能陶冶情操,受益终生。”我们学校长期以来,坚持开展 “亲近经典,承续传统,提高人文素养”的读书活动。让全体师生亲近书本,喜爱读书,学会读书,逐渐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文化底蕴,有力地促进了和谐班集体的建设,营造了书香校园,达到了活动的目的。
一、文化长廊 重在熏陶
阅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学习,我们追求一种无处不在的阅读状态,让每一堵墙都会说话,每一块砖都有文字,每一处景都是文化。走进校园,面对一幢幢教学楼,迎面扑来的是一条条富有特色的读书、文化长廊。
德化县地处福建省中部,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中国三大瓷都,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享有“中国陶瓷之乡”、“中国民间陶瓷艺术之乡”、“中国瓷都.德化”之美誉。学校按照“美的规律造型”,在新教学楼楼道转角处设置了陶瓷德育墙,内容分为“源远流长、瓷都古韵、薪火相传、名家辈出”四大版块,让会说话的墙壁阐述德化陶瓷的传承与复兴,点亮瓷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催生校园文化的生命与力量。只要在这里走上一遭,无疑会深深喜欢上德化这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学生在这样的走廊前驻足时,那种强烈的爱乡之情油然而生,这不仅是文化的熏陶,更是思想的教育,使学生在无意识的阅读中得到了精神的提升、思想的进化。
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现在的孩子不仅要学好现代汉语,更要继承古典文化,让他们在这些蒙学典藉中陶冶情操,深化文学功底。在旧教学的走廊,您可以看到经典文化介绍,有的是经典语句,有的是内容介绍、阅读指引,有的是全文展示,唐诗宋词字字句句历历在目,《弟子规》、《论语》名句可读可诵又有解释。这些曲折的长廊上的文字,一路赏去,就如走在我国古代文化的历史长河中,让人不觉沐浴其中,为祖国文字的优美畅达、深远博大而叹为观止。
二、班级图书 室内“悦”读
对于班级里的学生来说,最方便的阅读还是在教室里可以随时取阅。我们主张班班有图书角,室室有读书点。走到班级里去走一走、瞧一瞧,您可以看到每个班的书架上琳琅满目地摆放着同学们的各类书藉。这些书大多是学生自己的藏书,自己看过了觉得不错的,就拿到班级里与大家分享,还有的自己还没看过就已经放在这里与大家快乐分享了。往往每个学生都会带十本以上的书来,自己想看自己的书时,取阅非常方便,甚至有些工具类的大部头书也都摆上了书架,方便了大家的查阅。
为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读书空间,丰富课余生活,学校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开拓空间,在楼道上设置4个自助式“书吧”。该书吧采用年级负责,学生管理、完全开放模式,内设科普、文学、童话、历史、传记等各类书籍500余册,供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时阅读。特别制定“书吧”管理细则,对书吧的图书拥有量、图书内容、读阅更新、读书活动、特色布置等五方面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定,并安排专门管理员对书吧的环境和书籍借阅进行日常管理,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类书籍,所有学生在任何时段都可以在书吧借阅书籍,真正成为学生阅读活动平台。自书吧开放以来,学生们都会在运动、学习之余来书吧静静地看会书,在校园内掀起了一股“书吧热”,学生的阅读兴趣被进一步激发,阅读效率也进一步提升。
有些老师经常说学生难管,有了书的陪伴,这些学生好管多了,他们常常足不出“户”在里面看书,甚至看得废寝忘食的。班级在鼓励学生多看书的同时,也积极提倡看好书,由兴趣指引向内容延伸发展,再作重点转移,让学生逐渐积深加厚自己的阅读功力。
三、同伴同进 师生共读
阅读需要时间和环境,把课外阅读完全寄托在学生课余时间的自觉阅读上,是无法保证的。学生的阅读不可盲目,不仅需要兴趣的指引,更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帮助。我校推进师生互助式阅读,则更体现了校园阅读的整体性、广泛性和互助性。专门开设“阅读课”,让语文老师带着学生到阅读室共同阅读,形成一种“你读,他读,我也读”的氛围,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当学生看到老师手里和自己手里读着同一本书的时候,心
理上的暗示与接近,会让他读起来更带劲。
学校的每位教师每学期都会与几名学生结伴读书,他们制定相应的阅读计划,按时阅读相关书藉,及时交流读书体会,互相讲述故事情节,评论书中人物事件,聊聊作者和社会背景。有了老师的“陪读”,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很多原本读书很被动的学生,在老师一帮一的辅导下,产生了对阅读的浓厚兴趣,每次与老师交流时显得那么激动。
师生共读一本书,读出了书的味道,也读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让和谐的校园氛围更加深入人心,让百年的校园文化绽放光彩。
四、传递书香 精彩阅读
1、经典名句,激活传统。
我们在教室的黑板上开辟“每周一诗、每日一句”版块,让孩子们徜佯在经典诗文的海洋中,融会经典中的智慧、胸怀,滋养童年。随着诵读活动的持续开展,它已经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阅读活动,精彩纷呈。
(1)每天1:40至2:10为 “经典诵读”展示时间,利用校园广播室,各班轮流推选三至五名学生向全校同学诵读,营造校园经典诵读氛围。
(2)建立学生读书卡,记录学生的读书格言、以及本学期的读书目标等。
(3)建立学生阅读登记,各班将学生分成小组,由教师或学生对学生阅读完的书籍进行测试,合格后进行登记。并注明书名、字数和证明人。
(4)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重在摘记,加强对读书笔记的管理,实行两级展评,即班级展评和学校展评。每两周举行一次,评出优秀读书笔记,进行鼓励。
(5)教室内设立精品集粹栏目,将学生优秀作品定期进行展示。学校每月举行一次优秀作品展评。评出优秀作品由教师和学校统一向报刊或媒体发送,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6)实行星级展示。为提高学生阅读写作兴趣,让学生一步步体验快乐与成功,学校在各班设立四个等级即“读书小书童、读书小学士、读书小硕士、读书小博士”。学校统一印制级别卡,由班主任发到学生手中。并在教室进行星级
展示。各班根据学生的阅读量、读书笔记字数和作文入选篇数制定了本班细则。如六年级,阅读量、读书摘记达到5000字可定为小书童;阅读量、读书摘记达到8000字,有2篇文章入选班级优秀作文库的可晋升为小学士;阅读课外书这到15本、读书摘记达到15000字,有5篇文章入选班级优秀作文库或1篇入选学校优秀作文库的可晋升为小硕士;阅读课外书这到20本、读书摘记达到20000字的并有5篇文章入选班级优秀作文库或3篇文章入选学校优秀作文或1篇文章发表获奖的可晋升为小博士。
(7)举办读书节。每年举办一次“读书节”,在读书节中,开展系列读书活动。
1、成语接龙擂台赛;
2、讲故事比赛;
3、现场作文竞赛;
4、演讲比赛;
5、读书知识竞赛;
6、手抄报比赛;
7、读书笔记展评;
8、古诗文诵读比赛;
9、“校园经典诵读小明星”评选;
10、“书香班级”评选。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展现自己对经典的解读,与先贤哲人对话。
五、网络互动 升级阅读
阅读不仅是书面的,更是网络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博客、学生博客、心情日记、网络作文„„遍地开花,学生家庭里几乎家家都有了电脑,学生可以完全地足不出户而遍览天下文章了,不仅电子书藉给他们提供了广阔的阅读空间,同学、师生之间的网络互动更让阅读更为了一种快乐。如教师的博客,常常成为学生光顾的场所,他们看到了老师们的精彩文笔和真实心情,并进行及时留言和点评,这样的阅读更是提升到了一种心灵的交流,在感受教师优美文笔的同时,他们也能感受到教师的一片赤心。学生的网络作文也成了他们乐于阅读的对象,平日里看不到彼此的文章,而在网络作文本里,他们可以细细阅读同龄人的情感和生活,品味身边的快乐和烦恼,并积极将自己的感悟融入到自己的文章中,阅读已经与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将写作也拖入“水”中。
长江是欢乐的,因为它享受着奔腾;泰山是欢乐的,因为它享受着峻拔。
人生在世须尽欢,暂时忘却那一份忧愁与烦恼,忘却那一份辛酸与苦恼,忘却一切的不快,让我们欢乐地享受生活,感悟生命。
也许你只是一支残缺的花,一片熬过旱季的叶子,只是时间长河中一个匆匆过客,或许是一张简单的空白的纸,不会引起别人的半点目光和惊叹,但只要拥有一双手,就能为自我鼓掌,欢乐地享受着自我的那份精彩。因为,享受是我们自我欢乐的精神。
享受是李白那种“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豪爽,享受是陶渊明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闲适,享受是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舒畅。相反,在赖昌星远华走私集团的“红楼”里醉生梦死的高官并没有得到享受人生真谛,吸毒上瘾倾家荡产寻求快感的“烟鬼”不可能感悟生命的完美,因为他们的享受是建立在自我、他人的痛苦之上的。
所以进取欢乐地享受能促使人进取,消极庸俗地享受则使人腐化堕落。
原国家跳水运动员田亮,少年时就获得悉尼奥运会10米跳台单人冠军和双人10米跳台冠军。这是他进取追求,享受为国争光的欢乐促成的。之后,他却不听从教练的管理,多次违反团队纪律,沉迷于媒体,最终被驱除国家队,这难道不是消极享受的恶果吗?
对船来说,欢乐地享受不是随波逐流,而是高扬风帆在天风海雨中搏击;对水来说,欢乐地享受不是故步自封,而是化做奔腾的活水;对我们弄潮儿来说,欢乐地享受,不是睡好吃好玩好,而是披星戴月感悟充实。
——题记
严复在《救亡决论》中曾说:“人不知书,其去禽兽也,仅及半耳。”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不学习的话,那么他距离禽兽也只有一半了。我认为,如果一个人不读书,虽然没有称之为禽兽的如此严重的程度,但是如果在这个信息量如此发达的互联网时代,不读书,不思考,很快就会让人从这个社会里面脱节。成为社会淘汰的产物。
而对于我来说,读书不仅是为了跟上时代的潮流,更重要的是,每当我读了一本书,就像对生活打开了一扇窗户。每翻开一本书,就像闯进了一个充满新奇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我所不知道的人生,有我未曾体会过的经历,有时,也许还能找到共同的心灵共鸣。甚至还能生出一种生不逢时,没有与作者结交好友的遗憾。
因为喜爱读书,很多年前我从书中看到这样一句话:“人人都喜欢看电视剧,但你不要看,那并不是你的生活。”在这个ip改编剧充斥着视觉的时代,人们闲暇之余,恐怕最喜爱的做的事便是打开电视,瘫在沙发上追剧。人们都被电视剧中的男女主人公所吸引,从而产生了不少的追星族。小时候我也很喜欢看电视剧,但是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比起画面鲜艳的电视化剧,那一本本古朴质厚的书籍,更能吸引我的眼球。因为我一直觉得,电视剧只是由一句一句台词对白堆砌而成。如果除去演员们在剧中的浓墨重彩,那么恐怕只剩下空虚了。电视剧只能带给我们一时的快感,而书中的一些词句却将会伴随我们一生,还能为我们找到许多的心灵挚友。
可惜,也许是因为时代的节奏太快,我们从读书的象牙塔出去之后,便很少看到有成人再继续捧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了。而据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xx年我国人均读书仅为4。3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更别提犹太人的64本了,中国是世界人均读书最少的国家之一。而且据新闻报道,在法国的地铁里常常看到人手一本书籍在阅读,而在中国的地铁上,看到的却是一个个拿着手机在刷朋友圈。
名人的话深刻,老百姓的话也深邃着呢!“人生在世,高薪不如高位,高位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这话藏玄机,有意思吧。一个人每天都能高高兴兴、快快乐乐的,那真的是难得的幸福。可是怎样才能获得快乐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私下以为,一个人拥有了世上的真情,又能为真情付出自己的心血,他就获得了无尽的快乐。这真情包括人们常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
几年前,一首《常回家看看》唱遍大江南北,令许多人柔肠百转;记者侯波追踪父母拍就的“我的父亲母亲”摄影展,虽是寻常事情,却感动得广大观众潸然泪下,它们的魅力就在于诠释了亲情的可贵。仔细想想,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父母付出了多少辛劳。所有的茹苦含辛,所有的忍辱负重,只有无私无悔的父母能做到!如今,多少养儿方知父母恩的儿女们争当“孝星”,又有多少早逝父母的人感叹:子欲孝时亲不在!
“好书悟后三更月,良友来时四座春”。世间最美好的东西,又莫过于有几个赤诚正直有思想的朋友。“君子与君子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同利为朋。”有人看看朋友很多,其实没有友谊可言,只有利益驱动,只有相互利用,一有风吹草动,必作鸟兽散。一死一生,乃知交心;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乃知交情。生活告诫我们,交结朋友往往就是交付命运。《菜根谭》曰:“为人须存一颗素心,交友要有三分侠气。”真正的友情是精神的融合,心灵的联姻,道德的纽结。没有友情,生命之树就会在时间的涛声中枯萎;心灵之壤就会在季节的变奏里荒芜。友情使我们领略到了生命的意义,我们无法不为这份真情好好工作、好好生活,使朋友为拥有我们而骄傲。
爱情是一种心灵的照耀,是人类生命永恒的主题:纯洁,不掺杂一丝市侩功利,挚诚,不索取一点回扣回报。的确,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偏偏我俩走到了一起,而且要相扶、相伴一生。从“人生匆匆一见面,前世多少香火缘”的前提算起,这缘就广厚了。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爱情使世界转动,如果把它拿走,我们的地球就变成一座坟墓。爱情不仅是鲜花、微笑、亲吻和春风,它更是严寒时的青松、昏夜中的火花、跋涉中的搀扶。“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用一千年的时间,换来几十年的相濡以沫,是何等的不易。尽管如今在有些人的心目中,这个高尚的字眼,日渐被现代文明的垃圾所污染,爱情成了金钱的幌子,成了换取地位的托词,成了肮脏交易的资本,成了功名利禄的台阶,爱情正被偷情、外遇、猎艳、离婚、虚伪重重包围,但心若在,情还在,世上毕竟多真情。“万里千愁南共北,两心哪论生和死”,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那份真感情。如果在冥冥中,我们拥有了这份问心无愧、当之无愧的情,那么我们还有什么不满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