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的方法建议

2024-06-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的方法建议(精选12篇)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的方法建议 篇1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做题质量的高低,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以及做题速度的快慢。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听力、阅读、写作是冲刺复习阶段的主线。所以考生要坚持多读多用。一模以后无论考生复习的理想与否,都应坚持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适应性训练和模拟,使自己保持良好的语言感觉和做题的敏锐思维。

1、听力部分,英语听力是高考英语的第一部分,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听力考试是心理素质影响的一道题,所以考前除坚持每天泛听外,应至少一周进行一次听力实战训练,模拟时一定要进入状态,不能过于放松。在练习中培养全神贯注、沉着冷静的心理素。

2、单项选择题要以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以及动词为核心。要总结自己常常出错的地方,做到整体上分类过关。应特别关注动词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用法、动词短语、形容词比较级和级、副词、常用句型等等这些高考重点考查项目。

3、做完形填空题要先快后慢,先易后难,利用排除法等答题技巧,选项时一定要瞻前顾后,充分利用前后的暗示信息,最后还要通读看是否有前后矛盾或表达不够完美之处。人教学习网的老师提醒大家在做完形填空题时,先用1到2分钟将全文通读一遍,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思想和观点,不会犯以部分代替整体的错误,而且通过读文章,考生可能会发现有的答案就在下文里面。做完完形之后,考生还应再复读一遍,发现简单的错误。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的方法建议 篇2

一、大胆取舍,重点突破

学生经过第一轮复习后,已经掌握各部分的基础知识,对一些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也已基本了解.因此,第二轮复习时切忌“炒冷饭”,应该大胆取舍.对历年高考中出现频率低,甚至根本没有出现过的内容在第二轮复习时最好不要涉及或少涉及,比如:数学归纳法,计算机语言等.对三选一(22题,23题.24题)题应重点落实一个,不要三个题目的内容都练习.

二、知识专题,构框架、织网络、建系统

对任何一个内容,应构建知识框架、编织知识网络、建立知识系统.让学生能清楚的回忆出这部分知识的主要内容.明晰它与其他知识的联系,抓住知识节点,建立完整的高中数学知识体系.

1.模块式复习将高中数学知识分成几个模块(如:函数与数列、函数与导数、向量与三角、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统计与概率、向量与解析几何等),将相关内容放在一起编织知识网络,寻找知识节点.

例1(2010重庆卷10)到两互相垂直的异面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过其中一条直线且平行于另一条直线的平面内的轨迹是().

A.直线B.椭圆

C.抛物线D.双曲线

该题是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相结合的典型题,单独靠立体几何或解析几何的知识都无法解决它,如能将他们有机的结合,作出下面的图形,问题会迎刃而解.

解如图,设AD,C1D1间的距离为d,P(x,y).则由PM=PN得:x2=y2+d2.所以P点轨迹为双曲线.答案:D.再比如,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问题是历年高考重点考查内容,通过知识专题的复习使学生对圆锥曲线有一个总体的认识,知道解这类问题所用的韦达定理2.讲、练、评有机结合以具体问题为例,经过:1知识再现(解决这类问题所用的知识),2方法应用(解决这类问题所用的方法和手段),3高考链接(近些年高考中出现的此类问题举例),4反馈检测(利用各地模拟试题,前些年的高考试题进行检测,并认真批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一步一个脚印的落实),5课后巩固(针对所复习内容,采取每日一题的形式,让学生巩固知识,熟练方法,反思不足).

三、方法专题,注重通法、渗透

“巧解”高考数学中的许多问题都具有一般性的解法,在复习中应重点落实通法,在通法掌握的基础上适当渗透“巧解”.

例2如图所示,在多面体ABCDEF中,已知面ABCD是边长为3的正方形,EF与面AC的距离为2,则该多面体的体积是().

该问题属于立体几何中,求不规则几何体体积问题.通常的方法是“割补求积法”.教师应讲清楚“割补求积法”的实质,让学生学会这种方法.同时渗透“巧解”.其实,本题除用“割补求积法”外,更有“巧解”:VABCDEF>VF-ABCD=6,而选项中只有D选项的值比6大,因此,D选项正确.“巧解”,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功底,需要临场的“灵机一动”.学生们的程度不同,知识功底不同,考场上又不可能总是灵光闪现.因此,必须先教会通法,再渗透“巧解”.

四、题型专题,规范训练

话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篇3

我们在认真研究近几年的江苏高考试卷,对照考试大纲,结合高考试题的有关评价报告时,不难发现,江苏高考语文试题具有如下特点:1. 重视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考查;2. 客观题的分值减少,主观题的分值增加;3. 增强了文化内涵;4. 试题的形式变化不大;5.作文命题相对较稳定,作文的批阅取消了切入分,拉大了作文得分的距离。鉴于以上情况,我提出以下建议,供同学们及家长在二轮复习中参考。

一、 认识自我,查漏补缺

回顾教师所讲,明白要求,记住要诀,强化训练,及时归纳,找出良策,二次巩固提高。同学们自己准备一本“错题集”,将自己平时容易混淆甚至不能识记的字音、字形、词语、成语、文学常识、默写等相关知识点分类归纳,进行滚动练习。家长也可帮助同学们对历次考试的错题进行重新整理,放到同学们的“错题集”中。“错题集”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复习,效果是最好的。

二、 构建体系,探求规律

同学们只有将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建立起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逻辑关系严密的知识体系,才能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语文学科体系的整体框架。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善于分析试题的出题思路,找出一些共性的东西,构建这一类题型的基本解题方法、步骤,摸清答题的要点,形成快捷的、准确的解题技能,以应对各种试题,临阵不乱,稳操胜券。

三、 精选试题,强化训练

同学们要充分利用好历年的高考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研究命题角度、走向。平时复习,同学们特别要强化快速解读文本能力的训练,理清文本思路,准确把握文本的主旨和表达特色。当然阅读鉴赏的能力非短时间就能形成的,语文学科的“补短”还要看一看自己的实际状况,如果语文基础题失分较多的话,那强化语文基础题训练的效果要比提高阅读鉴赏能力的效果好得多,各考生还要把握好时间与效率的关系。

四、 备足素材,模拟演练

高考作文被称为天下第一大题,占分70,是高考语文成败的关键,不容忽视。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出自己的特色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1.梳理积累材料;2.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几个不同的话题,运用材料写出一些不同类型的文章,力求写出自己的特色,熟化已占有的材料;3.锤炼几篇成功的范文。根据人类、社会、自然、文化四大主题各写一篇,精心打磨,反复修改,做好备战的准备。要求记叙文写三篇,议论文写两篇,散文写一篇;4.注意对审题能力的培养。审清题意后,在选材上进行思考,原来准备的材料能否用得上,千万不要生搬硬套,有的稍加改造,有的要大加改造,有的就要重新构思。

五、 注重表达,规范答题

在高考语文考试中,读题、审题、思维角度的确定、组织语言、书面表达、答后的审读等,一切都要按规范操作,要有强烈的得分意识,立足考点,抓住采分点作答; 作答规范,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便于阅卷老师评判。平时抽出时间将2009年、2010年、2011年的江苏卷限时做一遍,对照评分标准,自己批阅,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的方法建议 篇4

1、看淡分数

分数是很重要,但是过分的看重分数会增大你的学习压力,不要管别人考试成绩好不好,你成绩不好反而能暴露出你的学习问题,能通过试卷来看出你存在哪些知识漏洞,这样就能更好的去解决漏洞了。

2、抓紧考纲

高考是有考纲的,考纲列举了高考会考的知识点,所以我们复习要依据考纲的内容,回归课本,注意抓紧基础知识,这样学习更有目的性。

3、明确复习重点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作业12 篇5

(十二)(时间:45分钟

总分:49分)

一、基础巩固(9分,每小题3分)

1.(2014·天津)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文人对审美具有________的感知力,他们可以在安然怡悦中________鸟翼几乎无声的扑动,还有花瓣簌簌飘落的声音。他们喜爱“________”那种让静寂更显清幽的氛围。A.精细

用心倾听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B.精细

凝神谛听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精确

凝神谛听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D.精确

用心倾听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答案

B 解析

“精细”指精密细致,精明细心,侧重于“细致”;“精确”指非常准确,非常正确,侧重于“准确”。“感知力”,用“精细”更贴切。“倾听”指细心地听取,多用于上对下;“谛听”指仔细地听。“鸟翼几乎无声的扑动”,用“谛听”更贴切。“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描绘壮观的场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摹写自然景色的清幽静谧。“那种让静寂更显清幽的氛围”,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更贴切。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悉,一种新型的袖珍电脑将亮相本届科博会,它采用语音输入、太阳能供电,具有高雅、时尚、方便、环保的功能和作用。

B.依据欧洲银行已完成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各国接受测试的91家大小银行,只有7家未能符合规定的6%的一级资本比率。

C.老北京四合院处于皇城天子脚下,受到等级制度的严格约束,在形制、格局方面难免会有些千篇一律,显得呆板而缺乏创意。D.大型情景音舞诗画《天安门》,一开场就采用“幻影成像”与舞台真人的互动,营造出远古“北京人”穿越时空向人们跑来。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搭配不当,“高雅、时尚、方便”不属于“功能和作用”。B项,句式杂糅,“依据……结果”或“……结果显示”,保留一个即可。D项,成分残缺,“营造”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跑来”后加“的场景”。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②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③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④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⑤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⑥“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A.①③④⑥②⑤

B.①⑥②⑤③④ C.④⑥①③②⑤

D.④⑥③①②⑤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段文字讲的是读书在于书选得好,读得精,也就存在少读与多读的比较,④是总起句,应放在最前面;⑥还是说读好书,应放在④后;③是对①的解说,因此要排在①后;②是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⑤则紧接其后,指出这种读 1 书态度不可取。所以选C。

二、文字运用(15分)

4.下面是诗歌《水乡行》的前四句,请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诗歌的前两句扩写成一段描述性的文字,60字左右。(4分)水乡的路,水云铺; 进庄出庄,一把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水乡的路,是一片茫茫碧水,朵朵白云倒映水中,水和云铺成了路。云的倒影在水面上缓缓移动,偶尔拂过一尾游鱼、几点荷花,更增添了云的灵动。

解析

解答该题时,首先,要审清题目要求,题目所给句子中的“水乡的路,水云铺”就是扩展的中心。其次,通过联想和想象进行扩写。要紧扣“水”“路”“云”三个字展开。“水”到处都是,出门便是水,“路”在水上,“云”倒映在水中,水天相接。最后,对照要求查看,手法的运用是否恰当合理,是否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字数是否符合要求等。5.阅读下面的语段,概括出“打碗碗花”的特点。不超过45字。(5分)

在我的老家,有一种野花叫打碗碗花。每当盛夏,在崖根、田间地埂、房前屋后,到处都是,像藤蔓似的花茎缠绕在矮墙和灌木丛上。小花有粉色、白色、蓝色,一串串、一簇簇。它的花瓣很薄,薄如蝉翼,花开时却朴实、清丽。清风吹来,花瓣卷成小喇叭状,晃来晃去,有种要被风吹走的样子。雨水袭来,花瓣一缩,垂下头去,我担心它会被雨水淋走。此时的我,总是想伸手去护着,但不敢触碰它。因为我怕一旦触碰了它,回到家里,就会打破碗。每次跟着母亲行走在崖根、地埂上,看到或多或少的打碗碗花时,母亲就不住地唠叨,打碗碗花逗不得啊!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打碗碗花”不择生长环境,盛夏成簇开放,花如喇叭,颜色多样,花瓣薄,花茎像藤蔓似的缠绕在其他事物上。

解析

解答该题,要注重筛选信息和关键点的语言转化等问题。文段共有九句话:第一句,介绍家乡有一种野花叫“打碗碗花”。第二句,写“打碗碗花”开放的时间、生长的环境以及花茎的形态。第三句,写花的颜色和开放的状态。第四、五句,写花瓣的特点。第六、七句,写花在下雨时的情况以及“我”对花的怜爱之情。第八、九句,写家乡的传说。从分析可以看出,描写“打碗碗花”特点的语句集中在语段的第二、三、四、五句,概括这种花的特点,就可以从“打碗碗花”生长的环境、开放的时间、开放的状态、花的特点以及花茎的特点等角度进行。

6.阅读下面的漫画,仿照示例再写一首打油诗,表达对环卫工人的赞美之情。(6分)

示例:长街夜静无人知,环卫工人已早起。

夏热冬冷不惧怕,只为城市更美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月儿弯弯挂天空,街上只有环卫工。夜深人静仍工作,誓把城市变卫生。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7-10题。电

①钱,钱,都是钱把乡情扯薄了。何山老爹喝着闷酒,愤愤地想。②儿子何旺下晌勾来个放电影的,破天荒愣把银幕挂在自家院中,涎着脸子拿村子的喇叭喊:“村民们,今晚请到何旺院里看最新香港武打片儿《猎狐》,大人三块,小孩一块。”这声音像一股冷风,吹寒了靠山屯村民的心。村民们那鄙薄的目光,让何山老爹不寒而栗。

③“你给我拔啦,甭遭人恨!”何山老爹指着银幕声嘶力竭地喊,脑瓜门儿上青筋蹦起老高。④“咋遭人恨,眼下搞市场经济,租片儿雇人放映,收费理所应当,俺这是开辟山村文化市场!”儿子噎得老子直翻白眼儿。

⑤为挡住院外的视线,何旺在院里拜了四方,银幕从东墙挪到西墙,那儿有棵老槐树好做遮挡。放映前,为招引观众。何旺爬上院外东头的一棵老榆树,把一只硕大的音箱卡在了树杈上。

⑥老槐树的枝子把一勾新月挑出云彩缝。何山老爹醉意朦胧地走出堂屋。院中仅有的七八个村童仰着小脑瓜看电影。老爹很凄凉,为了何旺的刻薄,他无颜见村中父老,披了件黑衣趁夜色走上街。

⑦村里街上极冷清,眼下村领导都在抓经济,很难顾得上给乡亲们放场电影了。村民们万人空巷挤在街筒子看电影的情形早已像风儿一样在老爹记忆中飘散。老爹惆怅地望着失落的乡村。

⑧蓦然,老爹惊讶地抬头环视四周,四孔板垛、小拱桥、东河堤、西边小学屋顶埋伏着无数观影的乡亲。在老头看来,村民的目光恰似万箭穿心般地俯射向何宅。最让何山老爹刺痛心肺的是十几棵小树上,猴一般落着十几个村娃。他的心头一颤,不能让何家子孙把村娃逼得上树,这更坏了何家祖传的厚道!⑨“娃儿,下吧,院里去看。”

⑩“俺不,你家何旺把门儿,俺没钱,不栽他手里!”

“爷给你一块不就进去啦?”

于是,一个黑影便猴似的溜下树来,奔向何家。两个、三个……七个、八个……何山老爹换了二十块零钱,口干舌燥,醉醺醺地把“猴”们一个一个地劝下树来,奔向何宅。

最后,何山老爹发现东头那棵老榆树上还有个黑影儿,他便一步三摇地朝榆树扑过去。他醉得很深。

“娃儿,下吧,下吧,院里去瞅。” 树上无声。

“爷给你一块不就进去啦。”

树上仍无声。何山老爹想,这准是村上的哑娃。

“不下,爷就摇啦!” 树上的黑影团缩在树冠里,固执地不肯动弹。何山老爹醉得很深,他想把哑娃吓下树来,就摇了树,不下,还摇……忽然,一只硕大的音箱从树杈上落下,重重地砸在何山老爹的头上……

弥留之际,何山老爹断断续续地说:“哑娃摔了没,电影,让他进院瞅……电影……” 7.下列对作品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品开头写人物“喝着闷酒”,后文又不断强化他的“醉意”。酒,为情节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B.第⑤段中的“音箱”,为情节发展到高潮部分作了铺垫,它使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C.作品通过村娃与老爹的对话,塑造了一群猴一般狡猾顽劣的孩子形象,自然有趣且生动传神。D.“老槐树的枝子把一勾新月挑出云彩缝”一句,既有生动的画面感,又交代了时间的推移。E.小说通过传统的乡村民风对现代电影的抵触,说明文化艺术产品走进农村还需要一个接受过程。答案

CE 解析

C项,“猴一般狡猾顽劣”定位不准确,文中的村娃是何山老爹疼爱的对象而非作者讽刺、批评的对象。E项,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不正确,村民抵触、不接受的不是电影,而是放电影收钱。

8.阅读第⑦段,回答下面问题。(5分)

(1)根据文意,说说在何山老爹眼中,乡村缘何“失落”。(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上下文,说说这一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要点一:乡村文化精神生活的匮乏。要点二:群聚观影记忆的飘散。要点三:搞市场经济,钱把乡情扯薄了。要点四:为了赚钱不怕遭人恨,以何旺为代表的新一代的变化令老人感到凄凉。

(2)承上启下:承接上文,补充说明眼下村民看不上电影的原因;开启下文,“望着”这一动作为下文写何山老爹“环视四周”发现人们埋伏观影进而“资助”孩子们钱作铺垫。解析

(1)虽然题干说“阅读第⑦段”,但第⑦段只是出题的“点”,答题时不能只看这一段,还要结合上下文概括原因。(2)不能只说“承上启下”,还要结合上下文,讲出“上承”的内容和“下启”的内容。9.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何山老爹这一人物形象。(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何山老爹在村中父老面前要面子,他对乡情的看重胜于金钱,儿子收钱放电影让他感到愤怒。他尽力助人,他关心村里人的文化生活,维护着祖传的厚道;他疼爱孩子,慈祥善良,自己掏钱让孩子到自己家里看电影。有悲悯之心,临死还关心着被他摇下树的“哑娃”。

解析

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主要有“要面子”“重乡情”“为人厚道”“爱孩子”“有悲悯之心”5个要点。回答时,既要说出人物形象的特点(答出任意3点即可),又要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10.阅读延伸题:在改革的背景下,该村不同的人对“电影”有着不同的表现。请分别概括村干部、何旺、村民的表现,并针对其中某一类人的表现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200字)(10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村领导都在抓经济,很难顾得上给乡亲们放场电影了。”年轻人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开辟山村文化市场。村民渴望看电影,却鄙薄何旺收费。我觉得在当前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何旺的做法是可取的。因为问题的实质是村民没有电影可看,而何旺的做法正解决了村民无电影可看的现状。从长远看,只有收费才能保证村民长期能看上电影,才能使农村文化生活变得丰富。这也是市场经济下提高农村文化生活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何旺所追求的私利其实是一个社会最好的利益。所以何旺放电影并收取微薄的费用是合乎市场经济规律的,是值得提倡的。这种新观念往往与旧的思想产生矛盾,何旺父子之间的矛盾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所以在新旧思想产生矛盾的情况下,旧观念、旧思想要及时转变,以适应新的社会形势,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

解析

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建议 篇6

理清考试内容

首先要把2006年的高考试题认真做一遍,对其中规律性的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整个试卷的结构要了然于胸。高考语文含五大块内容: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在第一学期全面复习的前提下,按照高考《考试说明》的要求,要做好思路整理,建立高考的整体框架,认真归纳整理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复习做到有的放矢。

一、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的内容包括有语音认读、汉字识记、词语选用(近义词、关联词)、成语或熟语运用、病句辨析、语句衔接几个主要知识点。下面逐一提出复习步骤及策略。

1.语音认读、汉字识记两题要注意训练的数量,只要量的积累到位,解决此问题不难。

2.词语选用(近义词、关联词)题就需要一些答题技巧(语境的提示作用,辨析语素以及词语的语义轻重,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的搭配)。

3.成语一般来说更依赖学生自身平时的积累,但不要学生背成语的意思,而是在运用中明确它的用法,当然,大量做题也可以取得一定效果。

4.病句一项,要熟记六种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每年高考都不会超出这六种类型。如果不能记熟的话,可以采用背诵例句的方式。

5.语句衔接一项,在注意保持话题一致,层次清楚,句序合理,音节和谐,语气协调的同时,也要注意所涉及材料的语体特点(描写性语段、记序性语段、说明性语段、议论性语段),依据语段的特点来答题。总之,要继续积累,重在落实。

二、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的材料大都是人物传记,有人物,有情节,也会有议论,这种趋势在今年的高考中不会变,同学们应多注意。文言文的复习首先要做好课本实词、虚词、古今异义、固定格式包括使动、意动、为动等用法的一些归纳梳理。重点掌握一些在传纪文章中使用频率高的文言实词。做好考试大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整理工作。要以近两年的高考题为本,除了弄懂词义、会翻译句子外,还要能分析文言文的内容,并能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这就需要把握文章脉络。此能力的培养需要多做题,培养语感,总结其规律。

三、诗歌鉴赏 理解古典诗歌的特点

首先把握古代诗歌的特点,了解古人写诗的语言习惯。诗歌语言以简约取胜,跳跃性强,隐含意义多,想象空间大。和文言文一样,诗歌语言也会出现词类活动,倒装语序的现象,而且会涉及到古代人名、地名、官职名,专有名词等。诗歌尚简,主语变换是诗歌的特点之一,主语变换不作交代,会凭意会,不知此,便会误读。例如2004年浙江高考卷“平林漠漠烟如织”一词主语变化,表达的意思就有不同。此外古诗省略成分较多,需要适当补充才能理解。这些现象常常会对学生的理解造成困难。例如有些古诗意在言外,诗人常常不直说自己的想法,而是用委婉曲折的话,把要表达的意思藏在文字背后。这就要求我们要设法读出其言外之意,听出其弦外之音。如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表面上谴责歌女,其实是把批判矛头直指国难当头还在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另外运用象征手法,通过言物而及人、及情。如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就是此类的代表,这就要求我们独处其隐含意义。还有就是时空跳跃,在诗歌创作中也是常用的。如杜甫“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一句,不理解时空跳跃的特点,就不能深切理解诗句所表现的控诉力量。也有些诗歌打乱语序,因为追求平仄和谐。鉴赏时必须理解语言顺序。如苏轼词“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就属此例。

明确考试大纲要求

要明确考纲要求,2005年高考对诗歌考查的目的是“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高考也从这些角度设题。如考查诗歌的内容、技巧、炼字、情与景的关系等。

建立框架,按步答题

明确考试说明中考查的要求,拿到一首诗应按一下几步完成鉴赏:读、辨、析、答。

读什么:题目、作者、题材、体裁和注释

1、题目:交代写作时间、背景、地点、缘由、情感等,是解题的关键。题目就是引发作者情思的端点,展开诗歌内容的引子。标题往往能揭示诗歌的内容与情感,提示诗歌的类别。

2、作者:作者的经历、艺术创作特点常是解题的关键,我们要学会知人论世。

3、题材:常见的诗歌题材主要有:山水田园诗、咏物诗、怀古咏史诗、边塞诗,哲理诗、羁旅诗、奢侈享乐;或表达对官场的厌恶;或反映战乱造成的民生疾苦;或陈述对国家前途的担忧;或抒写寄情山水的闲适,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或流露青春易逝年华老去的伤感。分类复习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和主旨。

4、体裁:主要包括诗、词、曲,诗又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主要是指唐代以前的诗,从《诗经》、楚辞、汉乐府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都属于古体诗的范围,近体诗则是南北朝以后出现、唐代成熟的讲究格律的诗歌,包括律诗和绝句。诗歌从字数上又分为七言、五言、四言、六言、杂言。特别要注意的是唐代以后诗歌也有模仿乐府的拟乐府,一般把它归为古体诗。词主要是宋词,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曲主要是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又包括小令和套曲。

5、注释:考题的注释会交代人物,时代,解释典故,从而暗示文章的主旨、表达的情感。

评价古诗词要读懂作品。一定要学会利用已有的信息,如标题、注释、作者生平经历等来理解诗歌。我们必须学会透过语言、形象去揭示作品的内容以及作者所持的观点态度。

辨什么:辨别意象、诗眼、基调、风格流派

1、意象:古代诗歌中的意象数不胜数,学生要熟悉常见意象的一般象征意义,如折柳代表离别,落花伤春、望月怀远、秋风萧瑟、松柏延年、归雁思乡、梅兰竹菊喻君子……这些内容要注意在平时积累。

2、诗眼:全诗的主旨所在,如杜甫的《江村》一诗中,一个“幽”就领起了全诗。

3、基调:即诗人在作品中借助意象表达的喜、怒、哀、乐感情。对此把握不准会影响对全诗的主旨的理解。如杜甫的《旅夜书怀》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景象壮阔,但全诗表达的是诗人漂泊无依的孤独之情,其基调是悲凉的此联恰为以乐景衬哀情。

4、风格流派:诗歌风格是指诗人作品中呈现的艺术特点,如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辛”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约,杜牧的俊爽等。不同风格的诗人在创造中选取的意象不同,写作的内容也不同。

析什么:主要指分析技巧。如抒情方式、修辞方式、写作手法。

1、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即直接抒情,就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杨炯的《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就是直接抒发了参军杀敌报国的愿望。间接抒情则包括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寓情于事等。写景、抒情诗古代诗歌中最普遍的表现内容,古人的送别诗、闺怨诗、羁旅诗、田园诗中都有大量的景物描写,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总是寄托了作者的情感,所以首先要能够区别诗中的写景和抒情,在古典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比较复杂,而诗人处理情景关系是创造意境的关键。2005年高考全国卷中考到此知识点。

情与景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情随景生(触景生情):2002年高考《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诗人由外界景物触发浓浓的思乡之情。

移情入境:《春望》《蜀相》中诗人带着强烈的主管感情接触外界的物镜,将自己的感情融注其中,借对景物的描写抒发出来。

物我融情:《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景有请,人亦有情。山水草木也有性格、感情,情景交融。

④以景衬情:《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以乐景衬哀情或反之。

⑤寓情于景:《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通篇写景,望断碧山,目送归帆,行人已去,长江自流,景物可画,离情难谴。通篇写景,情寓于景中。

2、修辞方法:主要有比喻、对偶、夸张、借代、互文、用典。诗文中运用修辞方法,大体和现代汉语中修辞的作用一样。要在辨析方法的同时落实修辞的表达作用的把握。例如比喻使想象更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反问是为了强调表达的情感(廉颇老矣,尚能饭够)。夸张是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为楼高百尺),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练(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3、写作手法:诗歌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简单说来有:渲染(《孔雀东南飞》“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一段从正面描写刘兰芝的沉着、美丽、冷静)、烘托(《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从侧面表现音乐的艺术魅力)、对比(《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虚实结合(《梦游天姥吟留别》“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就是想象中美好的仙境。)、动静结合(“吵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托物言志(《题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象征(《咏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藕秋风”)、以小见大(《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答什么:整理好答题思路。

首先逐字逐句读透文本,搜寻意象,再用自己的语言翻译诗句,最后依据题目要求从手法、作用、主旨、情感的角度来组织语言答题。

四、现代文阅读 社科文或科技文阅读

要想做好现代文阅读题,首先要在思想上正确认识词类文章的特点。词类文章内容涉及广泛,思想容量大,专业性极强,学生在这类文章面前有些望而却步,担心没有“背景知识”,看不懂。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词类文章主要是考查阅读能力,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的知识。基于此,我们必须清除心理障碍。相信凭借选文提供的信息完全可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也就是说,没有相关的“背景知识”,借助阅读技巧,也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那么,怎样阅读文章呢?多读必不可少,在学生大量练习的基础上,注重归纳题目设置迷惑点的方式,二者缺一不可。设置迷惑点的方式,主要有程度深浅、范围大小的有意混淆,偶然、必然的有意混淆,已然、未然的有意混淆,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因果颠倒,误划类别,无中生有,偷换概念,指代不明等。阅读答题应该是三个步骤:

理解文章内容是阅读社科文的关键。第一步,通读全文。只有这样,才能总体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才不会在做题时犯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的错误。第二步,针对试题,尤其是选项,到原文中找相关语句。这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切不可忽视。第三步,把选项和在原文中找到的相关信息进行一对一的比较,作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

文学作品阅读

1、把握文体特点,抓住主要矛盾

散文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聚,文章描写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主要情节或主要场景和画面等就是我们要把握的主要矛盾:围绕主要矛盾的其他人、事、物或细节。都应该附属于主要矛盾,二者是主从关系,凡是好的文章,无不讲究巧妙的主从关系,围绕主要矛盾的其他人、事、物或细节,或为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主要情节或主要场景和画面作铺垫,或为之作烘托,或与之形成鲜明的艺术对比。其次散文抒情一般都是委婉含蓄的,这就促使作家在创作时运用呼应与衔接的艺术手法。呼应就是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前有原因,后有结果。凡是优秀的文章,一定是有思路可循的,我们要重视这种艺术组合技巧的运用。在阅读活动中,对这种组合技巧的分析,我们应该从以下两种具体方法入手:首先是内容上的前后照应。也就是文章前面提到的人、事、景、物,后面就有交代;而文章后面出现的人、事、景、物,有前面的具体依据。再有散文还具有卒章显志的艺术特点(高考常会选取这一类的作品)文章结尾要点题,点题不是主旨在结尾处的重复,而是采取多种方式,或推演、或深化、或升华,总之,是把主旨显现出来,给读者留下更深的印象。

2、答题思路:第一步揣摩题干,有备而读。拿到一篇陌生的文章,第一步是研读题干,看看命题人问的是什么?问了哪些方面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读文本,这样,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步品读题目,文章题目,往往是一篇文章中的精华。它最先告诉人们作品内容是什么,要歌颂什么,反对什么,宣扬什么,揭露什么。第三步浏览首句,略知梗概。一般散文,都是由若干自然段组成的。每一段都有一个主要意思。首句往往与本段内容密切相关。如果我们把各段的首句抽调出来进行整合性联读,就会发现作者写作的思路。整合首句,能使阅读者迅速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第四步通读全文,圈点勾画。抓住一些标志语,准确圈定答题区域,思考问题要瞻前顾后。第五步是深思熟虑,精确表达。

要整合筛选重要信息:还要剔除可有可无的字句。惟其如此,散文阅读才能画上一个较为完美的句号。

五、语言表达(主观题)

高考“语言表达”主要从四个方面检测:语言简明、连贯、得体;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运用修辞。这里重点谈一下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问题,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1、扩展语句

准确理解语句、语段的含义是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的基础。准确理解包括把握语句、语段的全部意思,能准确提炼出语句、语段的全部要点,并能分清这些要点的主次。

扩展语句和压缩语段的试题都用主观题形式测试。扩展语段的题目关键在把握好所给词语或语句表达的情景,扩展时,要设定合理的情境。首先要做到合理,然后再追求语言的表现力。

2、压缩语段

压缩语段的题目关键在准确概括出所给语段的全部要点,并能分清这些要点的主次。考查的要点比较全面,要求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注意所给语段的文体特点,抓住不同文体的特点来进行概括。例如不同类型的语段概括的要求就不同。

例如:压缩成新闻标题:什么人+什么事

压缩成一句话新闻: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

概括新闻要点,就要把主要内容表现出来(或概括主要事件)。

概括信息:所有的以往出现的事物和知道的情况都不要,提取刚刚出现的,或者即将出现的。

概括主要内容:按照层次抓住要点,概括意思。

平时在这些方面要加强训练。做题时要认真审题,看清要求(尤其是字数的限制),组织出的答案一定要语句通顺。

3、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复习,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实用内容的积累。要在平时多读一些精炼优美的小诗以丰富自己的语言,为考试时准备好语言材料。(例如冰心的《春水》《繁星》席慕蓉、汪国真的小诗)。

六、作文的训练

这里重点谈谈议论文的写作。

作文的训练要对自己擅长的文体进行集中突破,不怕只写一种文体,只要能把这种文体打磨的非常成熟,虽然对自己是千篇一律,但是在高考那么多的考生中,学生日常形成的风格就是唯一,就是独特的。写议论文主要解决的是观点明确、思路清晰地问题,学生的作文要把思路练好是首要目标,之后再提出语言上的要求。其次要力争多积累。积累的功夫要下在平时。积累要立足教材。粗略估计一下,初、高中12册书,有大量基本篇目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过的,我们可以从中获取大量的信息。一般地说,这些课文应比中学生在课外泛读的材料更有益于作文。另外,也要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例如2006年感动中国的人物评选,就是很好的写作材料。

综上所述,在一模考试之前的复习中,除了大量练习之外,更要注意方法的积累,力争在复习过程中提高效率。

增强历史高考二轮复习效果 篇7

一、认真研究课标、考试大纲和各省的《考试说明》

二轮复习的目的在于在一轮“模块加专题”模式的基础上, 通过科学、合理划分中外各个历史时期, 横向整合三个必修模块中各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使之融会贯通, 形成系统化、网络化的阶段通史知识体系, 进而揭示三个模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总结出各个阶段的历史特征及历史发展规律。教师加强对课标、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分析和解读, 并加以利用, 在复习中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于《考试说明》, 重点是研究高考历史考什么? 即“考试内容与范围”, 从而较准确地把握历史高考的知识要点, 对教材内容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复习。由于近年来高校教师逐渐成为高考历史命题的主导者, 高考教师希望回归考试大纲及课标对高考相对笼统要求, 我们要研读考试大纲及课标, 适当拓展《考试说明》中的考点要求。

研究《考试说明》中的高考试题, 即“题型示例”。要研究《考试说明》中的样题, 如为什么要选这些样题;样题在题型与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样题在命题立意上有什么侧重;样题所涉及知识在教材中处于什么地位。《考试说明》的样题中, 各种解题技能都有所体现。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这些样题, 了解这些样题重点考查的能力, 总结规律, 并通过适应性训练, 掌握解题技巧, 力求做到《考试说明》与高考试题、教材、课堂教学、练习相结合。

二、注重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的教材编写是按《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专题体例进行中外历史分编的, 导致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内容被人为割裂, 破坏了历史的内在逻辑关系, 打乱了历史的整体性, 造成了时序上的混乱, 不利于学生形成立体完整的历史知识, 也不利于揭示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和规律。而历史高考试卷的命题则采用通史的思路及编排体例。

新课程历史高考试题, 从试题命制的指导思想方面看, 从一元史观发展到多元史观, 即从革命史观发展到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和全球化史观;从能力来看, 能力要求很高。突出考查了学生的材料处理能力, 通篇都是“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 知识依托进一步淡化, 新课标的能力要求特征进一步凸显。

新课程历史教材的编写及高考历史试卷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我们在二轮复习中要重视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 有效整合通史专题, 重新构建历史知识“通史”和“专题”体系, 使历史学习由“模块加专题”模式向“通史加专题”模式过渡。二轮复习要进行通史加专题的复习, 既要着眼于通史知识体系的构建, 又要巩固各时段的专题知识体系, 二者相互穿插、整合, 从而理清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 建立合理通达的学科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

(二) 重视阶段特征归纳, 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考试说明》中“考试范围”内容是按通史体例罗列的, 这就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打通各模块内容之间的联系, 适度深化对有关内容的处理, 建立通史基础上的专题知识体系。在明确中外历史划分的基础上, 按历史阶段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对历史知识进行归纳、概括, 形成阶段通史体系。通过适度补充阶段特征等知识, 帮助学生掌握历史阶段变化, 把握人类文明演进进程。 (1) 通过复习掌握各个阶段的历史主干知识, 准确把握各个历史阶段的阶段特征。 (2) 注意分析阶段历史中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模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3) 加强同时期中外历史联系, 揭示中外历史间的内在联系。

三、运用多元史观指导历史复习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历史三个必修模块, 都突出体现了唯物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等史学观点。从近两年的高考命题情况看, 体现和涉及这些方面的试题不少。因此, 在复习指导时, 要以新的史学观点与方法开阔学生视野, 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评价古今中外的历史事物与现象。文明史观, 即从文明演进角度理解阐释历史, 分析文明的演进与交融。现代化史观, 即以现代化史观认识归纳近代发展历程。全球史观, 即以整体史观整合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社会生活史观, 也可以理解为非英雄史观, 从社会多层次演进与变迁认识历史的演变。 (1) 运用不同史观评价同一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如运用多元史观解读工业革命:从革命史观看, 导致社会关系的剧烈变化,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激化, 社会主义运动兴起;从现代史观看, 推动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从文明史观看, 工业成为主要生产部门, 人类从农耕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社会史观看, 改变了人类的出行方式、生活习惯、思想观念;从全球史观看, 密切世界各地联系, 世界市场形成。这样尝试用各种历史观去分析、研究同一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 培养学生多角度地看待历史的思想意识和思维能力, 明确多种历史观的共同价值追求, 理解人类文明的成果及走向未来的启示。 (2) 运用同一史观评价不同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高中历史新课程教科书叙述了古代希腊文明、古代罗马文明、古代中华文明、西方工业文明等, 通过学习和总结, 我们知道文明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在发展变化中表现出阶段性, 各种文明都具有同等价值, 无优劣之分;不同文明之间有矛盾和碰撞、冲突, 但和平共存、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交融互动是常态和主流;对待文明的态度有三种:积极接受各种挑战;被动应付各种挑战;闭关自守, 盲目排外。其结果也有三种:新的文明产生;同化其他文明的要素, 并使其融入自己的文明之中;阻碍其他文明的传入或入侵。这样通过运用同一史观评价不同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 认识历史发展规律。

四、加强解题训练, 提高解题能力

在二轮复习中要注意讲练结合, 每天精选大约8~10道选择题和1道材料解析题。每天做到定时、定量完成练习, 并要求材料解析题让学生先做完, 后对答案, 教师及时讲评、学生及时反思, 总结解题技巧、规律。对于客观题, 要让学生懂得分清材料型、陈述型、原因型、比较型、程度型、变换叙述型、评价型、理论型等题型, 对于主观题分清原因类、过程类、特点类、实质类、内容类、结果类、影响类、论证类、看法启示类题型。介绍一些解题的技巧, 如解答选择题的排除法、辨优法、求同存异法、逆推法等。主观题要注意以下环节: (1) 先阅读问题的题目, 大体了解考查的内容。 (2) 带着问题阅读材料。 (3) 注意限制性关键词:在设问中, 往往有限制性词语对问题回答作出限制, 如:“不得摘抄原材料”、“依据材料……”、“评价材料的观点”、“比较材料”及时间、空间限制等。 (4) 注意第一问的解答。一般情况下, 一个材料解析题不是一个问题, 而设问大都是相互联系的。 (5) 解答完整而有层次, 解答问题要注意答案的合理分配, 注意“问什么答什么”。 (6) 注意运用史观, 坚持论从史出。 (7) 答题要简明、直观, 争取做到“序号化、段落化、标题化、要点化”。

五、多关注史学研究动态, 为历史教学服务

高考二轮复习技法指导 篇8

【关键词】高考 二轮复习 获取信息 解读信息 应试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1-0032-01

一、试题信息呈现的形式和特点

(一)情境文字类

这是高考政治试题提供信息的最基本方式。

(二)漫画类

以漫画或图文结合的内容来批评生活中一些错误思想或行为的形式。

(三)数据图表类

是用一定的文字、数据等作为背景,让学生辩证地分析概括其中的现象、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建议等的形式。

二、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思路和方法

准确把握信息的性质是获取和解读的前提.现以2014年高考全国卷38题为例进行分析。

例: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是新一届政府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材料一:

2013年3月,十二后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明确提出,要减少和下放投资、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5月13日,李克强总理强调,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必须把政府的作用与市场和社会的力量结合起来,增加服务供给,满足社会需求。

2013年,国务院分批取消和下放了416项行政审批等事项,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推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

材料二:

2014年2月,国务院批准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该方案明确了放宽市场准入规则的总体思路,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放松市场主体准入管制,降低准入门槛;实行注册资本认证登记制;改革年检制度和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等。

(一)结合材料一

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12分)

(二)结合材料二

政府放宽市场准入规则会增加市场活力,最终使消费者受益。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放宽市场准入规则是如何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消费者受益的。(14分)

1.从文字背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高考试题所提供的文字背景材料都是经过仔细筛选的。解题时一定要对背景材料进行认真的研读,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取出关键词句,这将直接影响考生解题的思路和速度。

从例题材料一中能够获取的信息是:《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已经通过并付诸实施,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达到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依法行政、创新管理方式的目的。政府措施行为能够涉及的政治生活知识就是政府职能、依法行政建设管理型政府和树立政府权威等知识点。从材料中可以获取这些信息从而作为我答题的方向。

2.从试题的设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有效信息不仅包括在试题的背景材料中,而且也体现在试题的设问中。从设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来把握:

第一,明确“知识限定”“主体限定”“客体限定”。例题中第一问的“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第二问中“所学经济知识”做为知识限定给我们答题提出了答题范围。第一问中“我国政府”即为主体限定,要求我们从政府角度出发来回答问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即为客体限定。准确把握设问对客体的限定,解答时避免答案“跑题”的现象。

第二,明确“对材料的要求”和“设问指向”。一般情况下,主观题的设问中包含对背景材料的要求和设问的指向。

(1)对材料的具体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结合”材料。这种要求相对比较灵活,主要要求在解答问题时,除了用材料所涉及的知识点外,也可以用该材料中虽未涉及但对解决材料所体现的问题有作用的知识点。②“根据”“依据”材料。解答该问题时,所用知识点必须是材料体现和涉及的,不能超出材料本身。③“材料体现、反映或说明了……”。只能回答材料本身反映、体现或说明的的现象、道理或问题。④“上述几组材料分别体现了……”要对每一组材料所反映、体现或说明的现象、道理或者问题分别进行回答。⑤“上述几组材料共同体现了……”需要回答所有材料共同反映、体现或说明的现象、道理或者问题。

(2)明确设问的指向。设问指向主要指从哪个角度或者解决说明问题,即“具体问题”和“角度”的要求。角度一般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

例题中第一问“结合材料一”明确了对材料一的要求;“说明说明我国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明确了设问指向为“意义”属于“为什么”的范畴。例题第二问“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限定了对材料二以及对知识主题的要求。“分析放宽市场准入规则是如何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消费者受益的”问题中的“如何”明确设问指向。

三、扎实的知识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基础

扎实的知识功底是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的基础。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答案绝大部分是所学过的基础知识。文化知识基础愈深厚,对信息的感受愈敏锐,对事物的判断则愈准确。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的方法建议 篇9

第二讲)语句的连贯与得体

(对应学生用书4~6页)

1.理清语段的整体思路,弄清各句之间的逻辑关系。2.进一步让语句符合内外部语境的要求。

●重点字音

濡染(rú)

三匝(zā)

侘傺(chà chì)铩羽(shā)

寥落(liáo)

缔造(dì)欷歔(xī xū)

慰藉(jiè)发轫(rèn)惬意(qiè)

饿殍(piǎo)甬道(yǒnɡ)曝背(pù)

绿林(lù)

远阜(fù)怆然(chuàng)

麾下(huī)

迸发(bèng)恣意(zì)

谛听(dì)

丰腴(yú)翘首(qiáo)

桑梓(zǐ)蕞尔(zuì)褪色(tuì shǎi)田塍(chénɡ)

慰藉(jiè)●分辨敬辞谦辞

谦敬辞可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外人”一句话,意思即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除“家”“舍”“令”外,谦辞还有“小”(小女,称自己的女儿)、“拙”(拙见,称自己的见解)、“鄙”(鄙见,称自己的意见)、“寒”(寒舍,称自己的家)等。常见的敬辞还有“贵”(贵庚,称别人年龄)、“大”(大作,称对方的作品)、“高”(高见,称对方的见解)、“拜”(拜托,托人办事)等。●近义词辨析(二)1.“启动”、“启用”与“起用”

启动:开始工作。启用:开始使用,其对象通常是指物,如“启用印章”“启用新域名”“铁路已建成启用”。起用:古代多指官员遭遇父母丧葬,按守制尚未满期而应召任职;也指重新任用已经退职或罢免的官员;还可泛指提拔使用。2.“伺候”与“侍候”

“伺候”和“侍候”都有服侍、供人使唤的意思,但语体色彩不同。“伺候”是口头语,“侍候”是书面语。

3.“曼延”与“蔓延”

曼延:连绵不断地向远处延伸,多指山脉、水流、道路等。蔓延:蔓草一类的植物不断向周围扩展、延伸;比喻事物像蔓草一样向四周延伸、扩展。4.“不止”与“不只”

8.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9.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有关“对联”的知识(二)对联,就上联和下联在意义上的联系可大致分为正对、反对、串对三种。1.正对

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关的关系,在内容上是相互补充的,以并列关系的复句为表现形式。

例如:①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②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理解:例①的上联描绘自然界的风声雨声和读书声交织在一起的情景,下联说读书人要关心国家大事,表明了作者顾宪成(明代东林党首领)在政治上的抱负。例②从两个方面说明一个道理:铁棒磨成针,功到自然成。2.反对

上下联表示一般的相反关系和矛盾对立关系,即上下联从新与旧、好与坏、美与丑、正与反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通过正反对照、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本质。

例如:① 斧头劈翻旧世界;镰刀割出新乾坤。② 理想,生活的旗帜;实干,成功的途径。理解:例①用新与旧对比的方法,概括地描绘了革命者的大任,形象具体,气壮山河。例②从相对的方面,说明了理想和实干的辩证关系。3.串对

上下联内容从事物的发展过程或因果、条件、假设等方面相关联,两联连接成句,一顺而下,也叫“流水对”。

例如:①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② 吃过黄连苦,方知蜜糖甜。③ 漫道古稀加十岁,还将余勇写千篇。

理解:例①的上联表原因,下联表结果。例②的上联表条件,下联表结果。例③的上下联表示事物间的转折关系。上下联内容衔接紧密,串成一个句子,显得十分顺畅紧凑。●诗歌赏读 悬崖边的树 曾 卓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岩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 而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鉴赏点睛】诗歌借一棵“即将倾跌进深谷的树”来托物寄兴,塑造了一位遭狂风袭击,临近悬崖而顽强生活着的不屈的战士形象。这棵悬崖边的树尽管被“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吹到了“临近深谷的悬崖上”,它的身体也弯曲成了“风的形状”,孤寂而痛苦,但它却仍像是“要

【答案】 D 【解析】 语句排序遵循一个逻辑原则,即是“先言其物而后可言也”,比如④句中首次提到“箕顶”,那么才有后文对“箕顶”的描述,所以②应在④后;空格后的“我在那个遗址上发掘了……”句中提到的“遗址”,显然是在告知其前应是③。再用排除法就很容易确定正确的选项。典例2(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依次填入下面语段空缺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借助算盘和口诀,通过人手指拨动算珠,就可以完成高难度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① 即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熟练掌握 ② 珠算算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③ 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 ④ 蕴含了坐标几何的原理

⑤ 用珠算运算,无论速度还是准确率都可以跟电子计算器媲美 ⑥ 珠算口诀则是一套完整的韵味诗歌 A.②③⑥④⑤①

B.②④⑥③①⑤

C.⑤①②⑥③④

D.⑤②③⑥④① 【答案】 B 【解析】 从前文的句子“借助算盘和口诀”可看出,下文应是对“算盘”和“口诀”的对应解释,②④主要说明算盘的结构及原理,⑥③①是对“珠算口诀”的解释,⑤是算盘和口诀融合运算的效果,放在最后。, 二)根据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做好得体题

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辞、谦辞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典例3(2014·江苏卷)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A.涂鸦之作,不足当先生一哂,如蒙赐正,小子不胜感激!B.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C.吉日良辰,花好月圆,恭祝一对璧人并蒂同心、白首偕老!D.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答案】 B 【解析】 从四个选项上看,此题的交际用语主要考查谦敬之分别。从B项来看,当为说话人面对其校友而言。校友之间称自己的学校,怎能说是“敝校”呢?应将“敝校”改为“母校”,但不能改为“贵校”。如果向非校友介绍自己的学校,可用“敝校”,以示谦虚。典例4(2014·湖北卷)高一年级将举办“读《论语》,谈交友”读书交流会,拟向参会者赠送纪念书签。请写一则赠言,用以印制书签。要求:① 紧扣活动主题;② 必须原创;③ 语言表达简明、得体;④ 不超过30字。

【答案】(示例)读《论语》辨损益悟先贤睿智,借慧眼识真伪觅交友良方。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的方法建议 篇10

2014年高考文综复习将要进入第二轮,考生要根据复习进度,适当制定高三文综二轮复习计划,高考冲刺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考名师分享的2014年高考文综二轮复习必备的方法,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针对文综学科的特点,西安市第三十中学任艳萍老师给学生们提出了高考文综二轮复习建议。

1、做好两个阶段复习的衔接。

依据考纲要求,对第一阶段基础知识的复习状况进行一个回忆,深化现有的知识结构,对掌握不全面、识记不牢固、理解不深入的重、难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将一轮复习中的遗留问题予以解决。

2、实现深入复习阶段的提升。

一要明确第二阶段复习任务,重新构建知识体系,突出学科的主干知识,重点把握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重视分析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强调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二要积极认真对待专题专项训练、定时限时检测,将其作为查找知识和能力不足的途径,客观分析卷面信息,进行总结反思;

三要重视不同学科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积累,在不断训练过程中提高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四要根据专题内容,将近三年高考真题作为典型题例进行分析、研究和训练,举一反三,探究高考命题的方式和角度,同时注意考纲中“删”与不“删”的内容及关系,准确把握考纲内容和要求,明确考查方向;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浅谈 篇11

关键词: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主导作用;以生为本;回归课本

众所周知,高考对于寒窗苦读的莘莘学子来说尤为重要,而高考前的复习工作更为关键。高考数学复习一般分为三轮:单元复习、专题复习、综合复习。第一轮单元复习是以复习资料、课本为主的全面复习,目标是基础知识过关。第二轮是专题复习阶段,一般是在第二学期开始,到四月中旬结束,老师将以方法、技巧为主线,主要研究数学思想方法。老师的复习,不再重视知识结构的先后次序,而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为目的,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用“配方法、待定系数法、换元法、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方法解决一类问题、一系列问题,主要目标是突破高考解答题。第三轮主要是综合练习、讲评,进行查漏补缺,将问题解决在考前。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突出重点,构建知识体系

考试大纲明确指出:“对数学知识的考查,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交汇处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因此,二轮复习除了要巩固一轮复习的成果外,还要着力突出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在知识的交叉点和结合点设置专题,帮助学生构建高中数学知识体系。

2.教师要过题海关,替学生分担任务

题海虽然能提高学生成绩,但对学生能力没多大发展,还会使学生后继学习遇到障碍,使学生疲惫不堪,失去学习兴趣。笔者认为,教师若能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便可减轻学生负担:(1)在第二轮复习前教师应做完当年全国各省市高考题三十多套。教师做了高考题,对高考所考数学知识的内容、思想、方法就有所感悟,选题就更科学、更有针对性、更有思想性。(2)给学生印发的练习题,是自己亲自做过并精选的题目。教师给学生的练习题如果自己先做过,就知道每题的训练价值、练习时间,重复的题目、意义不大的题目,偏难、偏繁的题目就不会出现,就不会浪费学生的时间,同时给其他科目让出时间,从而提高各科的复习质量。

二、以生为本,注重实效

复习时,不能单纯关注解题数量,不能将复习提高的过程异化为解题多少的问题。而应将适度的解题训练与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确立数学内在逻辑体系结合起来,保证解题的质量。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做呢?笔者认为,必须在题目的选取、解题的分析、解后的反思上多花力气,让题目为复习服务,切实提高复习的效率。

教师在编选题目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我这节课要复习哪些知识点,训练哪种数学思想方法(通性通法),考纲中对应部分要求考到什么程度,往年高考有何相关考查,我的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如何等。教师在示范解题和指导学生解题时,要善于引导学生阅读题目,分析已知是什么,可以把条件等价转化成什么,欲求解的是什么,缺何条件,到达目标还差多远距离。这样训练的目的,是要学生在准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迅速提取有效信息,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整合,包括知识的迁移、转化等,构成新的知识系统,并经过判断、分析和评价等一系列思维过程,完成对问题的解答。

三、回归课本

在求活、求新、求变的命题的指导思想下,高考数学试题虽不会考查课本上的原题,但对高考数学试卷进行分析就不难发现,许多题目都能在课本上找到“影子”“原形”,不少高考题就是对课本原题的变形、改造及综合。回归课本,不是强记题型,死背结论,而是抓纲悟本,对着课本目录回忆和梳理知识,把重点放在掌握例题涵盖的知识和解题方法上,充分以课本中的例题、习题为素材,通过变形、引申、发散等方式形成典型的例题,构建知识块,提炼通性通法。

四、抓落实

数学教育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主要不是靠老师讲出来的,而是靠学生做出来,并在做中悟出来的。数学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模式,一种思想。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是数学学科的灵魂,它反映在数学教学内容里面,体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它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

高三备考是个系统工程,到了后期,可配给学生的资料有“考前知识点80问”“易错、易忘、易混问题备忘录”“应试技巧”等,同时还要配合班主任做好考前心理辅导,争取做到“气定神闲,沉着冷静”。总之,通过以上方法及措施才能使高考复习在抓基础、抓重点、抓落实上卓见成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浅析高考数学二轮备考复习策略 篇12

一、以纲为纲, 明晰考试要求

所谓“纲”, 主要指《考试说明》和《教学大纲》。简单地说, 《考试说明》就是对考什么、考多难、怎样考这三个问题的具体规定和解说。我们可以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和《教学大纲》, 并结合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情况, 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 发现命题的变化规律。经过一轮的复习, 知识点已经具备。那么在二轮复习当中, 更应夯实基础知识, 把握纵横联系, 构建知识网络, 揭示普遍规律, 同时寻求知识网络的交叉点, 加大交叉点的知识整合, 是提高复习效率的重要方法。如:三角与向量交融, 解析几何与向量交融, 数列与不等式交融, 函数导数与不等式交融等都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二、以本为本, 抓好专题复习

第一轮复习重在基础, 指导思想是全面、系统、灵活, 初步建立明晰的知识网络。第二轮复习则重在知识和方法专题的复习, 是在第一轮的基础上, 对知识进行巩固和强化, 是数学解题能力大幅度提高的阶段, 高考数学能否考高分, 关键在于第二轮专题复习效果的好坏, 对此同学们要高度重视, 切不可掉以轻心。第二轮专题复习主要有以下三类:

1. 围绕知识点交汇的专题复习。

在这一阶段, 主要是加强各知识板块的综合, 对知识的交*点和结合点进行必要的针对性专题复习。例如, 以函数为主干, 不等式、导数、方程、数列与函数的综合;再如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 平向向量与解析几何的综合等。

2. 有关于数学思想和方法的专题复习。

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 (1) 函数思想方法:根据问题的特点构建函数将所要研究的问题, 转化为对构建函数的性质牗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最值、对称性、范围和图像的交点个数等牘的研究; (2) 方程思想方法:通过列方程 (组) 建立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的关系, 通过解方程 (组) 实现化未知为已知, 从而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 (3数形结合的思想:它可以把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图形相对应, 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 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抽象问题具体化。比如点M (x, y) 到点A (a, b) 距离的平方, 点M与点A (a, b) 两点间直线的斜率。但此方法主要运用于解选择题和填空题, 在解答题中要使用慎重。 (4) 分类讨论的思想:此思想方法在解答题中越来越体现出其重要地位, 在解题中应明确分类原则:标准要统一;不重不漏;不主动先讨论, 尽量推迟讨论。此外在解题过程中, 尽可能地简化分类讨论, 常可采取: (1) 消去参数; (2) 整体换元; (3) 变换主元; (4) 考虑反面; (5) 整体变形; (6) 数形结合。

3. 有关于三种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 的解法的专题复习。

三、以练代练, 提升数学运算能力

想要真正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勤练习才是王道。想要熟练唯有通过不断的机械练习, 这是学数学最痛苦的一段过程, 但这也是每个高分取得者的必经之路。

1. 要侧重于训练客观题和中档题, 训练速度和正确率, 也要适量做一些综合题, 提高解题思维能力。

并及时总结、记忆, 内化提高。

2. 要强化技能的形成。

技能包括:计算、推理、画图、语言表达, 这些必须做得非常规范, 非常熟练, 做的时候要再现数学思想, 也就是要明白每一步为什么要这么做。

四、以考学考, 提高应试技巧

考试是一门学问, 高考要想取得好成绩, 不仅取决于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过硬的解题能力, 而且取决于临场的发挥。我们要把平常的考试看成是积累考试经验的重要途径, 把平时考试当做高考, 从心理调节、时间分配、节奏的掌握以及整个考试的运筹诸方面不断调试, 逐步适应。

平时考试的试题要精选, 要注意试题的新颖性、典型性, 难度、梯度和计算量适中。一般说来, 考试时首先要调整好心态, 不能让试题的难度、分量、熟悉程度影响自己的情绪, 力争让会做的题不扣分, 不会做的题尽量得分。然后认真、仔细读题、审题, 细心算题, 规范答题。其次, 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讲究快速、准确。平时做题应做到:想明白、说清楚、算准确, 即注意思路的清晰性、思维的严密性、叙述的条理性、结果的准确性。当然应试的策略要因人而异, 比如基础好的学生做填空、选择题可以控制在45分钟左右, 基础较差的可能需要一小时, 主要是看怎样处理效果最好。每次考完后都应认真总结。

总之, 高三复习夯实基础是根本, 掌握规律是方向, 提升能力是关键。我们必须“以纲为纲”, 明晰考试要求, 从复习备考策略上多下功夫。以不变应万变, 才可能利用有限时间, 取得最佳效果。

摘要:高三复习夯实基础是根本, 掌握规律是方向, 提高能力是关键。复习中要引导学生搞清基本原理, 体验知识形成过程以及对知识本质意义的理解与感悟。因此我们在复习中要“以纲为纲”, 明晰考试要求, 从复习备考策略上多下功夫。

上一篇:赵丽优秀团干事迹材料下一篇:辅导员嘉年华(趣味运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