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残联工作情况报告

2024-07-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社区残联工作情况报告

社区残联工作情况报告 篇1

一、在市残联和镇残联的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目标。

二、密切联系残疾人,及时向上级领导反映残疾人的需求和意愿。深入辖区残疾人家中进行详细摸底调查,了解残疾人生活情况,目前辖区共有残人41人,(其中:肢体残疾27 人,智力残疾 6人,视力残疾 2人,听力残疾2 人。)精神残疾 4 人。首先为他们建立了残疾人档案。制定了残疾人工作计划和制度,及时为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使残疾人生活得到保障。

不定期的到残疾人家中进行走访慰问,了解他们的疾苦,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进行广泛宣传,提供法律援助,提高残疾人工作者和广大残疾人的法律素质。通过开展系列活动,不仅要宣传正式实施的《残疾人保障法》,也为建立平等,互助的社区氛围,维护残疾人合法权利,发展残疾人事业、构建和谐社区打下坚实基础。

三、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文体活动,多组织残疾人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利用“助残日、精神残疾日” 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把欢乐与喜庆传递到每一个残疾人的心中,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提高残疾人的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

四、特别要关注残疾儿童和较贫困的残疾人家庭,纳入进入更深层扶助。

五、为社区残疾人及家属进行宣传,鼓励和帮助残疾人树立康复信心。

社区残联工作情况报告 篇2

1 健全社区组织,明确社区职责

近年来,五一农场经济不断发展,小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随着人口增加,难题也接踵而来。对离退休老同志、老党员管理乏力;流动人口混居、散居造成居民区环境脏、乱、差,综合治理和社会治安状况也不容乐观;对上千名已婚育龄妇女难以严格管理,计划生育工作遇到了新挑战;对老、弱、病、残的服务跟不上,存在上访倾向。为解决这些难题,在学习借鉴W市社区治理经验的基础上,团场明确通过社区进行治理和提供服务。

团场社区自成立以来,就成立了社区党支部。每个社区先选配党支部书记兼社区主任1名、计生专干1人、联防队员1人。下设老干部领导小组、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环境治理达标领导小组、人民调解领导小组等组织机构,从而保证社区各项工作有组织和专人负责,然后明确职责。为了确保责任到人和工作有效开展,先后制定了《支部工作制度》《老干工作制度》《计划生育工作制度》《综合治理工作制度》《治安保卫工作职责》《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卫生费用收取标准》等二十八项制度、办法和工作职责。为加强对全团场社区的统一管理,成立了团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社区指导办牵头、各方协调、社会广泛参与的运行机制。

2 把握管理重点,找准服务抓手

2.1 加强社区党员教育

社区党支部始终将党员学习教育工作作为重点,坚持党员学习日制度、老干部学习日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和党员文化活动日等,注重学习质量和效果,理论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对党员进行教育。同时,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为老党员订阅了《老年康乐报》《人民日报》等十多种杂志和二十多份报纸,供党员学习。

2.2 提升社区公共服务能力

由党支部牵头,建立以社区服务站、家政服务中心的社区服务体系,为社区居民提供管道维修、房屋出租、婚姻介绍、陪护、保洁清运、职业介绍等服务,逐步改善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在服务社区居民中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认可。

2.3 提高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以W市X医院为中心,建立社区医疗服务站,在社区开展疾病预防、医疗、保健服务,并建立了计生保障体系,利用晚上时间,对辖区内流动人员、外来人员逐一登记造册,及时了解情况,防止超计划生育现象发生,在提高社区服务水平的同时加强管理。

2.4 丰富社区文化

近年来,五一农场增加文化设施投入,为居民提供了文化活动场所,社区党支部积极组织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组建了以老年舞蹈队、老年腰鼓队和老年体育健身队为主的群众文化组织,促进了社区文化建设和发展,提高了居民的整体素质。几年来,团场社区文化建设多次受到上级的表扬,曾获自治区、兵团、市及沙区等各级各类奖励达二十余次。

2.5 优化美化社区环境

一是组织人力、物力翻新居民公厕,修建垃圾堆放池和垃圾堆放点,及时清运垃圾污物;二是通过各种宣传来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充分发挥老党员的作用,逐步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运行机制;三是结合“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增强居民参与环境治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6 改善社区治安状况

为加强社区治安工作,建立了以团场保卫部门、社区联防队员为主,集民事调解、综合治理、外来人口管理、公私房出租管理为一体的工作体系:一是坚持不懈地对社区居民开展普法知识教育,增强居民的法制意识;二是对社区内的居住人口进行登记造册,本着“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与居民签订责任书,增强居民自我管理的自觉性;三是成立社区民事调解小组,对吵嘴打架、离婚等上百起民事案件进行及时调解,化解矛盾。

3 对团场社区建设的基本认识

3.1 团场党委重视是做好社区工作的前提

团场党委对于社区的建立非常重视。团场办社会的负担本来很重,建立社区又加大了资金支出。在这种情况下,团场党委从团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依然做出决定全面负责社区的管理工作。团场领导经常深入社区进行调研,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并派社区工作人员到外地进行学习,学习外地社区工作的先进经验。同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从工作人员的待遇到办公室的建设,都逐一进行落实;加大对社区环境的改造与建设力度,为社区新铺了柏油路面、人行道花砖,安装了铁艺休闲椅等,极大地改善了社区人居环境。

3.2 工作人员认真负责是做好社区工作的基础

社区建立伊始,党支部为了尽快摸清社区人员状况,白天走家串户,晚上加班进行统计,对辖区所有住户人口、外来人员、已婚妇女等情况进行登记。为了加强管理,社区工作人员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将每家每户的具体数据绘制成网络图,贴于墙上,做到对辖区情况了如指掌,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工作人员能够很快地找到住户的具体位置,查到具体数据。

3.3 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是社区工作的重点

社区党支部根据支部工作条例,结合老党员实际情况,加强老同志党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制定了党员学习制度。党支部以关心老党员生活为突破口,走家串户为老同志讲解党的方针、政策,积极解决老同志生活中的困难,使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组织上的关心,组织观念、集体观念日益增强。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在社区内、社区与社区间开展积极健康的群众活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丰富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社区根据自身条件,发挥离退休党员的积极带头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社区建设过程中,党员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为社区稳定、团场经济发展奉献余热。

3.4 以群众关心的问题为突破口,增进居民的理解与支持

社区成立初期,各社区党支部多次召开居民动员会和座谈会,走家串户广泛宣传成立社区的意义、目的和任务。集中整治社区较突出的环境脏、乱、差问题,各社区在缺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情况下,支部书记带头义务劳动,加班加点清运垃圾,使社区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得到了广大居民的信赖。社区党支部从关心居民疾苦的暖心工程着手,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各社区党支部经常看望年老多病的同志和有困难的家庭,与他们交流、座谈,及时了解居民的思想状况、身体状况和生活状况,切实解决居民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通过这些工作,使辖区内的居民真正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增进了广大居民对社区工作的理解与支持,社区党组织凝聚力得以明显增强。

4 进一步加强五一农场社区建设的对策

4.1 建立健全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

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组织协调作用,按照社区党建“五个好”(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目标要求,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推进团场“三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4.2 积极探索团场社区有限自治的途径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社区居民委员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与各基层职能部门以及社区指导办之间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由于种种条件的影响和制约,社区居委会的法定地位与现实功能不相适应,这是团场社区建设中需要重点理顺的问题。逐步推进社区居民自治和基层社区民主,强化社区自治功能,建立健全社区居民民主选举制度,不断扩大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的覆盖面。按照“权力下放、重心下移”的原则向社区转变职能,各社区要明确职责,实行“权随责走,事随责移”,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构筑社情民意的收集、反映和解决、反馈渠道,进一步加强社区与居民之间的联系。

4.3 加大团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建立和完善各类公益性基础设施,合理配置社区服务资源,将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和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团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做到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与各团场小城镇建设同步实施、同步建设。今后如有新开发的小区,团场应与开发商进行协商、沟通,对社区办公、服务用房进行统一规划,以解决新建社区无办公场所的问题。落实社区服务人员和经费,尤其要落实社区硬件投入的专项经费,有效整合各类社区信息资源,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开展各种便民、利民、志愿者服务等活动。

4.4 繁荣团场社区文化,改善人居环境

培育和壮大团场社区文艺组织和文化辅导员队伍,广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打造社区文化品牌,使居民享受现代文化生活,增强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以改善社区居民社区意识淡漠的问题,进一步增强团场社区对居民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4.5 深入开展示范社区创建活动

把在内容形式上有特色,工作上有创新,有自己的品牌活动,在服务居民方面有实效,居民认可度强的具有特色的社区向全团场推广,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作用。由于各社区情况不尽相同,起点也不一样,有必要从实际出发对示范社区建设分别做出规划,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付诸实施,既要积极创办,又要稳步推进,讲求实效。

4.6 加强团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社区残联工作情况报告 篇3

一、课题提出背景

江苏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明确提出“五严”规范,利剑出鞘,直指当前教育两大积弊:一是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二是学校办学行为不规范。“五严”规范重典治乱,针对教育的环境污染集中整治,减负增效,学生得到了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各方面的能力和兴趣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自主能力得到提高,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毫无疑问,这对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是大有裨益。

但是,毋庸置疑,由于受种种条件的制约,农村初中学生校外自主学习的现状不容乐观,摆在面前的问题其实相当严峻。据对本施教区家庭调查,课外时间尤其是双休日、节假日,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推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占我们家访的49%,而这些老人的素质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和孩子成长的要求;学生学习基本处于放流状态、无人监护的,占家访的35%,这类学生父母或者上班、打工,忙于事业无暇顾及,或者沉迷于娱乐休闲,甩手不管。真正能够关心孩子学习、成长的,少之又少,令人担忧。

如何布好课外自主学习局?怎样盘活家校联系棋?我们认为,建设和发展初中生社区学习共同体,将同一社区或相邻社区的学生有序组织起来,让他们在校外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有其积极的意义。

基于以上考虑和认识,学校于2011年5月向江苏省教育学会申报《初中生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二、立足实践,完善调整,推进课题研究的有效发展

自课题立项以来,长寿中学积极谋划学生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积极开展学生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发展,取得以下成果:

(一)创建了“学校为主,依托社区,家庭为辅”闲暇日三结合活动模式

1.积极整合校园教育资源,拓展延伸,才艺双修。首先,学校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闲暇日活动观,具体细致地向学生讲述闲暇教育的知识,帮助、指导学生学会娱乐、休闲。其次,学校积极介入社区中心,与社区密切联系,广泛建立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社区文体活动基地,为学生提供闲暇日活动的平台;积极开放图书馆、阅览室,尽可能给学生提供闲暇活动的场地、器材,使社区设备、场地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另外,学校千方百计组织各类活动,为学生创设参与学习展示的平台,对闲暇日社区艺术培养、才艺展示、文学社读书社等活动成果进行展示、竞赛,激发学生社区活动、学习的积极性,拓展技能,发展能力。

2.充分依托社会活动资源,资源共享,活动联办。江阴市各乡镇社会资源丰富,既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又有发达的工商经济资源,更有浓厚的文化资源。学校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与社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学生实践基地和文体活动基地,让学生走向社会,依托活动基地,当一天农家书屋管理员、小区卫生巡视员,过一把社区小管家的瘾,参加读书分享、趣味科学实验、创意手工制作,开展调查研究、社会公益活动,利用社区设施开展文体活动等。社区成立“青少年校外活动站”,组织学生读书、看报、观影,写读书体会、观后感,并评奖,还可开展棋类和球类比赛。这样不但丰富了农村中小学生的双休日生活,还可以丰富村民的生活。

3.不断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家校互动,同育英才。把闲暇日教育活动延续到家庭中,建立完善的家长培训机制和激励机制,定期对家长进行培训,与家长达成共识,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创建学习型家庭;采取不同形式对学生的活动情况向家长反馈,使家庭学校教育紧密结合。如召开“家校联谊会”,定期邀请家长到学校进行讨论交流,对学校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学校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开展“素质教育开放周”活动,让学生家长走进学生活动场所实地察看学生学习、养成及各方面发展情况,营造“家校互动、同育英才”的育人环境;开展“亲子共行动”、“亲子共成长”活动,让有条件的家长到学校和孩子一起活动或在家庭中开展各类活动,如让孩子学会一项技能,亲子共同参加体育竞赛活动、才艺展示等。

(二)创立了“活动中心-教师志愿者-活动小组” 闲暇日三级有效指导体系

1.成立完善的社区活动指导机构。社区活动中心组建了由学校、政府(社区)、家长委员会组成的社区活动指导机构,负责制定闲暇日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活动计划,具体组织和安排活动内容、时间、地点、成员、任务,对学生闲暇日学习生活活动情况、家长反馈等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并给予指导性意见。每月召开一次研讨会,总结研究情况,分析解决发现的问题,确保共同体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组建有志、有识、有智者组成的教师志愿者团队。社区活动的正常、有效开展,有赖于教师志愿者团队的无私奉献,所以,志愿参加社区义教的老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志于社区辅导的热心人。其次,他(她)应该是一个有识之士,必须对所指导的学习共同体活动安排进行全程指导,负责设计活动快餐、确定活动时间、统计活动情况、评价反馈活动情况、必要时要亲自参加到小组的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对学生进行亲情化、个性化指导,使指导工作做得深入、充分、全面,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再次,他(她)还是一个智者,在他(她)的指导和引领下,孩子们的闲暇生活才是快乐的,充实的,有意义的,社区学习共同体才是富有魅力、卓有成效的。

3.以班级和社区两结合建立活动小组。作为学生活动的基本组织,活动小组以自愿、互助、人员固定但活动形式相对灵活的原则组建。小组一般由8-10名学生组成,施行共同体成员轮值管理制度。每月末或每学期末各小组通过协商讨论制定出闲暇日学习共同体的活动计划,具体安排活动内容、时间、地点、成员、任务等。小组活动内容丰富,形式灵活,不但有共同的文化学习、实践探究,也有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还可以根据个人需要自修特长。轮值组长每周一次就本小组的活动情况向教师志愿者汇报或提出修改意见。

(三)创设了“自主型、实践创新型、开放型”闲暇日“三型”活动内容

设计高效、丰富多彩的闲暇日学习生活内容,既能强化学生对所学文化知识的巩固,又能激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延伸实践,给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搭建平台。闲暇日社区学习共同体有以下类型:

1.自主型活动内容。教师提供学生闲暇日在家复习或者社区中心学习选用的练习题库,即学习快餐(练习题形式多样,富有层次性,数量比较充足,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学生自主选择使用。回校后要进行交流、评价。这样,把学校监督变成家长或学习共同体成员监督,把老师布置作业,变为学生自己选择作业。在较长的节假日中,教师设计预习或复习提纲,引导孩子自主进行预习或复习。

2.实践创新型活动内容。社区学习共同体要将学生学习与生活密切联系,让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这样的社区学习共同体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科技制作、分组调研、亲身体验等;同时鼓励孩子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和公益活动,培养孩子对社会的责任感。如适当安排一些参观旅游活动,要求学生建立实践活动记录本,写出活动感受、收获等。家长对活动写出反馈意见,教师对活动作出总结性评价。

3.开放型活动内容。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或通过调查生活事例为下周学习知识做准备;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上网查询、到图书馆、新华书店等查询、询问家长朋友、走向社会搞调查研究等方式完成。如利用走亲访友等机会,通过游记方式,结合各地特点,征集有关材料(如图片、影像等),写出感受、收获,开展征文、演讲等活动;调查研究每个民族传统节日的由来,并加入新的元素:对其进行诠释,对比中外传统节日的优缺点,以符合现代人民生活和思想意识为目的,提出合理化建议;在较长假期,教师可推荐几本中外名著,拓展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按照学生的不同情况布置适当的古诗文诵读任务,以帮助完成初中阶段背诵600首古诗的任务和弟子规、三字经等古诗文背诵任务。

(四)创新“学生、教师、班级”闲暇日三元评价、反馈机制

社区学习共同体的顺利、有效开展,有赖于闲暇日学生学习生活指导评价、反馈机制的建立。

1.对学生的评价。一是社区教师志愿者对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全程跟踪指导,为学生设计闲暇日社区学习生活自我评价表,从学习、实践探究活动、课外阅读、习惯养成、兴趣爱好等方面,让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进行总体评价,每周教师进行一次抽查,了解学生闲暇日社区学习生活情况,作为制定下一周指导方案的依据;二是设计闲暇日社区学习生活情况奖惩制度,定时对学生闲暇日社区学习生活情况开展评比活动,通过评比,选出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根据奖惩制度进行奖励。同时通过组织评比,学习共同体间观摩交流,以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效果;三是定期开展成果展示活动,对学生的闲暇日社区学习生活活动成果进行展示,对开展活动好的共同体和学生个体评出星级小组和星级少年,根据奖惩制度进行奖励,并把表彰情况通报学生家长。

2.对教师的评价。学校制定对教师志愿者的奖惩制度。学校对参与社区义教的教师实行特殊的评价政策,如学校为每名承担闲暇日学习、生活、活动指导的教师按规定多加工作量,优先安排教师志愿者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学习、业务理论培训、教学研讨、进修考察等;对指导的学生在某个方面取得了成绩的,给予该教师相应的奖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社区学习共同体专题优质课、优秀教育论文、优秀教案、反思专题、金点子等评选活动,并根据奖惩制度对学校和个人进行奖励。

3.对班级的评价。学校制定实验班奖励制度。对社区学习共同体开展得好的班级给予奖励。如通过评选“活动优胜班级”、“成果展示获胜团体”等活动对获胜班级进行奖励,累积总分作为班级评优的依据,对班级进行有效评价。

学校要对学生闲暇日社区学习生活活动情况和取得的成果采取不同形式反馈给家长和社区,如通过定期举行家长会、家校联谊会、家访、家长开放日、素质教育开放周或通过学生表现反馈卡、家校联系卡、校信通、小组互助反馈卡、给家长或给社区一封信、通过报纸电视新闻媒体做专题节目等形式,加大反馈宣传力度,加强与家庭、社会沟通。

三、正视问题,总结反思,争取课题研究最大成效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总结前一阶段研究成果的同时,课题组成员深刻地认识到研究工作才刚刚开始,所以对本课题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1.理论素养不够丰富。课题组成员在专家的指导下,阅读了一些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书籍,丰富了自身的理论素养,但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感觉到理论知识的缺乏。部分课题组成员缺少将实践中的某些现象、想法、感受提炼并上升到理论层面的能力,对个案的理解不全面,实践中存在应付思想,缺少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科研精神。

2.课题组研究人员比较少,单纯依靠这些老师来开展课题研究力量太小,而非实验的老师又认为课题研究是课题组的事情与己无关。那么,学校应以何种方式来调动更多老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对积极参与研究的非课题组老师,又该如何进行评价,尚待进一步探索。

3.家校联动的乏力和无奈。学生的家庭形形色色,学生的家长各不相同。特别是少数一些长期在外而无暇顾及孩子闲暇生活的家庭,寻求联动就变得苍白和疲软,如何对这些家庭的学生施加特定的变量,也是需要继续思考和研究的内容之一。

社区残联工作总结 篇4

保障广大残疾人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应该是残疾人工作者的天职。为确保把这项工作准确无误地履行好,今年,街区残疾人工作者要有计划地进行专业的法律知识学习,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增加自身的法律意识,加大残疾人的维权力度。充分利用维权示范岗的职能,切实维护好广大残疾人朋友的根本利益。

一年来,在街道党工委及妇联组织的正确领导下,社区妇联围绕社区发展大局,充分发挥巾帼妇女风采,在社区的发展建设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工作上创新意识不够,社区妇女工作的力度还有待于加强,各项工作发展还不够平衡等,这些都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不断改进。

丰富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充分体现改革成果让残疾人共享。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加快区、街镇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把中心建设成为具有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就业、扶贫、文化、体育、维权等全方位多层次服务功能的残疾人之家。另一方面要为他们统筹安排并实施融培训、教育、康复、就业服务、娱乐等为一体的活动,丰富残疾人的物质文化生活,让残疾人充分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XX社区今年来一直重视综治基层基础建设,建设了综治服务工作站(综治办公室、警务室、监控室、调解室),配齐了专职保安,有一定的红袖标人员,并逐步完善配套设施。下半年,我社区将配备监控室的显示屏设备,实现有科技含量的数字化监控设备。

20xx年我社区残联在区残联和街道残联的正确指导下,围绕上级有关政策文件精神,开展残疾人事业,为构建和谐社区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我社区残联工作始终以关爱社会弱势群体为工作出发点,在党和政府及街办的关怀下,在社区辖区内营造“关心残疾人,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氛围,社区经常出黑板报进行宣传,让大家都来关心残疾人事业。同时,我们还经常为残疾人办事实做好事。我社区残疾孤儿乔云云年仅13岁,小小的她便及早尝到了生活的艰辛,收养她的爷爷奶奶年高体弱多病,家庭经济拮据,生活十分困难,为了能让她无忧无虑的健康成长,在“两节”来临之际我们社区代表上级给予她500元救助金,社区干部还给她送去御寒衣物,使她的学习和生活都有了保障;为牛凤仙、廉卫红送去300元慰问金;为白晓冰、秦健、陈变兰、乔云云、王福星等送去面粉、大米、被褥等慰问物品;“端午节”为李丽、王银星、廉卫红、石广民等送去江米;“中秋节”为廉卫红、石广民等送去米、面、油慰问物……另,社区还为李丽送去轮椅;为王清和、韩静川、吴培元、韩振华等送去手杖等用品用具,体现了党的好政策。再则,我们也鼓励残疾人树立自强不息的信念,激发他们生活的勇气,为他们创造就业机会,多次组织李彩云、廉卫红、王继红、邢俊华、郝庆文等参加了电脑等创业培训;为了丰富残疾人的文化生活,社区在“助残日”举办了联欢会,组织残疾人员参加了街办开展的“特奥”体育活动,激发他们参与社会的积极性,看到他们自我价值有所体现,我们全体社区干部甚感欣慰。

综上所述,残联工作是社区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今后的各项工作中,我们要扬长避短,保质保量完成上级领导交给的任务外,还要群策群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平安社区尽己所能。

为了推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切实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4月14日市残联召开了第二代残疾人证换发城市社区培训班,系统学习了中国残联《关于制发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大家要严格按照文件、规定换发第二代残疾人证.我社区也于五月十八日起,为我社区的残疾人登记,填表,为第二代残疾人换证工作做好第一站.

在上半年的采购工作中,提高采购的.计划性,基本完成各部门的采购工作,及时核价。虚心向业务部门学习商品知识,在大批量不确定质量价格的采购中,联合业务部门的主管及材料部同时到采购市场定品质及价格标准。完成了上半年工程物料供应商评估,并根据业务部门的推荐,采用了新的物料供应商,在价格上有所降低。

社区残联工作总结计划 篇5

在区残联、街道残联的正确领导下,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计划,现将20xx年工作做一总结。

一、领导重视、工作上水平。

社区20xx年底开办了针对智力、精神残疾和其他重度残疾人的辅助就业托养机构—阳光家园,?阳光家园设有工疗区、健身康复区、阅览区、休息区、展示区、烘焙区、心理区7大功能区,配备1名专职管理员、2名兼职管理员及5名阳光志愿者,助残爱心企事业单位5家。以“爱洒阳光、助翼飞翔”为服务宗旨,以“日托+工疗”的新型服务模式,为辖区在劳动就业年龄段的智力和重度残疾人提供来料加工、生活照料、健身康复、职业技能培训、心理咨询、文化娱乐等多元化庇护服务。

在20xx年针对阳光家园的运营管理进行了全面提升,申请将2星级进行3星级的提升。

二、以认为本工作重实效,主动解决残疾人的实际困难

在20xx年社区残协共接待了16名残疾人来访,其中居民单阿菊女儿来社区咨询眼睛看不见怎么办,社区积极引导单阿姨办理残疾证申请事宜,因单阿姨原来是靠遗嘱劳保生活,属于低保边缘家庭,后来残疾证办下来了,是视力2级,属于重度残疾,又可以从低保边缘家庭升级为低保家庭,低保补助每月990元,又申请了残疾人护理补贴和困难生活补贴,大大的帮助了单阿姨的.生活现状,使居民感受到了社会温暖。

三、组织残疾人参加丰富多彩活动

组织辖区残疾人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社区每周一次美食制作、每两周一次手工制作、每月一次广场便民活动,国庆节大型广场文化盛宴,通过举办这些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把欢乐与喜庆传递到每一个残疾人的心中,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提高残疾人的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

虽然我社区在20xx年中做了一些工作,在工作中我们发现了许多的不足,我们会在今后的工作力求创新、有针对性开展公益性活动为残疾人服务,开展残疾人就业培训等工作。从而更好形成具有本社区特色的残疾人服务网络,社区志愿者服务队。

20xx年工作计划:

1、针对阳光家园残疾人,寻找引进更多的手工制作产品,开拓残疾人的动手能力。

2、开展更丰富的文化活动,增进残疾人的文化素养。

社区服务站残联工作总结 篇6

过去的半年,社区残协在社区党委、社区服务站的正确领导下、在地区残联指导和各级领导的支持关怀下、在实现残疾人“

十一、五”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同时,社区残协以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争创文明城区,迎候中残联的审评验收中更加细致的完成了半各项任务。现将201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新年新春加强走访慰问了解残疾人需求

社区残协把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爱充分体现落实到残疾人身上,2010年1月15日残协为有需求的60岁以上老年残疾人,免费发放助行器6套、同时为两名重度肢体残疾人赠送了轮椅。走访慰问低保边缘、一户多残及老残一体的残疾人11人,送去了现金、粮油每人600元标准。残协协同社保走访慰问社会化退休残疾人8人每人300元标准、结合民政走访慰问了无保障老年残疾人3人每户送去500元。在此期间与重残无业未享受城市低保17名残疾人及家属举行座谈为每人发放现金600元及赠送地区庙会文化节购物券100元。

二、积极落实政府及残联优惠残疾人各项政策做好转介

服务:

办理重残无业及老年退休重度残疾人享受助残券41人其中外区3人,转出一人。办理精残入住康复机构享受减免

1人、办理新增需求享受精神免费用药4人。达到了享受免费服药需求人的数百分之百。为3名自上三险残疾人办理享受补贴服务,为4名为享受任何保险的残疾人办理了医疗救助。为新申请办理残疾证7人进行初审转介服务,同时协助地区残联带领新办证者到指定医院进行级别鉴定。接待转入残疾人3人、转出2人、办理残疾人申请电子“小帮手”3人。办理丢失残疾证补办2人,为更好管理残疾人的残疾档案、特到区残联整理了三天,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

三、推进帮扶残疾人就业:

2010年2月在开展残疾人援助就业活动中,社区残协积极响应,在社区服务站的支持下组织残疾人参加市、区及地区残联举办的招聘会。半年来共计有残疾人36人次参加招聘活动。结合北京市残联开办的;残疾人口腔义齿技工培训招生,进行积极宣传为四个居民工作组发放宣传海报。在小区宣传栏及居民过往密集地进行粘贴海报,希望残疾人掌握一门技术。

四、残疾人康复服务:

保持残疾人在社区康复站康复训练,根据残疾人的需求每星期二、四全天开放。3月3日爱耳日以板报的形式开展宣传活动,结合爱耳日的主题“人工耳蜗—重建听的希望”发放宣传材料30份左右。3月8日社区服务站在小区健身广场举行庆三、八,宣传活动中残协也积极参加关注残疾妇女。

同时发放,残疾人康复宣传材料60余份,5月助残日期间残协积极落实地区残联的指示精神,走访慰问5户低保边缘残疾人、为他们送了米面及现金100元。同时向社区所有的残疾人发放区残联致残疾人的一封信、向残疾人介绍了,残疾人可以在社区的康复服务内容。5月16日残协组织各类残疾人15人到北海公园开展一日游娱疗活动,社区服务站派出工作人员积极协助配合。残疾人兴致勃勃,5月的北海鲜花盛开,白塔在阳光的照耀下越发美丽。残疾人一会欣赏着美丽的鲜花、湖景、一会坐凉亭休息,一会有分组乘坐了脚踏船。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6月6日全国第十五“爱眼日”社区残协走进居民区,针对眼睛常见的疾病及白内障手术复明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在康复服务中残协鼓励残疾人参加各项康复活动4月7日社区选出代表参加区特奥运动会并且取得不错的成绩。

五、加强精神康复指导做到定期走访:

社区残协加强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防医生密切配合,定期走访精神残疾人家庭,随时掌握了解病人情况。入户讲解精神康复知识指导服药。确保两会安全残协与监护人签订责任书。3月28日又特别组织4名残疾人及家属到朝阳三院听取专家讲解精神卫生知识。上半年重点走访25家,五月按照上级指示精神:加强小学校、幼儿园200米内精神残疾人监护防控,残协与精防医生每月按照奥运期间精神病人管

理工作要求、为每位残疾人进行打分超出重点分数的及时与管片民警联系。

2010年社区残协将接受中残联的审评验收,在接受区及地区档案自查工作中我们的取得不错的成绩。总结上半年工作下半年残协在社区服务站的领导下,在创建文明城区形势下会更加努

社区诊断报告 篇7

1 资料来源

(1) 社区基本资料:由社区居民委员会, 新建街道办事处提供。 (2) 患病资料:来源于本社区门诊、居民免费体检、居民健康档案、定性资料调查。 (3) 死亡资料:来自本社区的统计和新建街道派出所。 (4) 居民危险因素和不良习惯:来源于对社区居民的随访和健康档案资料。

2 辖区基本情况

2.1 辖区特点

新建街道隶属昌邑区辖区, 位于昌邑辖区西北角6.5公里处, 南与哈达湾街相接, 西面与虹园开发区相接, 北面与幸福开发区七家子村相接, 东面是松花江市区下游岸段, 隔江与龙潭区辖区相望, 属城乡结合部。所辖地域面积为5.73平方公里, 全街辖三个社区, 分为新邑东区、新邑西区和新邑北区。社区总户数5990户 (东区1887;西区2638;北区1465) , 服务人口15521人, 60岁以上人口2064人, 育龄妇女4403人, 已婚妇女3101人。居民多为中钢吉铁和联营公司职工及家属。属城乡结合部。

辖区内的商业网点有新邑街商业一条街, 街内有百货日杂, 五金交电, 饭店, 粮店, 副食, 浴池等大小139个单位;街办综合市场一处。街道辖区内文教、卫生医疗方面, 辖区内有小学1所 (迎宾路小学) , 幼儿园4个 (私立)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 个体诊所3个, 药房5个;铁合金厂文化宫1处;社区内还有健身馆等文体活动阵地。

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由原吉林市和平医院 (二级乙等医院) 转型后成立的, 现仍属中钢吉林铁合金股份有限公司管理。我中心设有内科、外科、全科诊室、妇科、中医科、口腔科、康复科、电诊科、放射线科、检验科、药剂等科室, 共有医护人员40人, 其中副主任医师5人, 可承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

2.2 社区人口学特征

见表1~表7。

2.3 社区低保、残疾情况

新建街现有低保户578户, 1049人。其中东区174户, 326人;西区264户, 471人;北区140户, 252人。

新建街现有残疾人228人, 其中智残39人, 肢残91人, 视残33人, 听残20人, 精神残45人。虽然人数占总人口比例不多, 但因为大多属于劳动能力丧失者, 对家庭的生活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这些人是社区康复的主要对象。

2.4 收入状况

辖区整体经济水平在吉林市位于低水平, 退休者收入中低位, 人口平均收入约1000元。

2.5 居住情况

居住平房385户, 楼房5605户。

2.6 饮用水情况:均用自来水。

2.7 家庭卫生状况:卫生普遍好。

2.8 改厕情况:除1-4栋三家共用一个卫生间外, 其余家庭均独立卫生间。

2.9 卫生管理情况:辖区配有公共厕所2座, 无垃圾箱, 垃圾日产日清, 卫生保洁员67人。

3 疾病谱特点

3.1 社区人群死因情况

见表8。

3.2 社区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病死率情况:

2010年社区人口出生率2.6%, 病死率6.8%, 人口自然增长率-4.1%。说明人口老龄化趋势。

3.3 社区人群主要疾病患病顺位

见表9。

4 影响居民健康的行为危险因素

见表10。

5 定性资料调查结果

5.1 主要的健康问题

召开社区医务人员座谈会, 认为影响社区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是高血压、冠心病和结石。其病因可能和不良生活方式有关。

5.2 需要的主要卫生服务

社区医务者任务, 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健康水平, 最主要的是加强宣教, 定期健康体检, 早发现, 早治疗, 提高居民自我管理水平。

6 卫生政策情况

积极落实省、市卫生局社区办下达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政府加大对社区医务人员的培训力度。

7 社区主要的卫生问题

(1) 社区人口文化程度偏低。 (2) 人口老龄化趋势。 (3) 社区位于老工业区, 普通工人、离退休人员及无业人员多, 经济收入位于全市低水平。 (4) 调查社区35~60岁人群中, 高血压、脂肪肝、心电图改变占前三位。 (5) 2010年居民死因顺位, 前三位分别是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 (6) 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有缺乏体育锻炼、生活无规律、吸烟、饮酒、超重、口味重、生活压力大等。其中缺少体育锻炼、吸烟是主要的不良因素。

8 社区优先干预内容

从统计情况分析, 影响社区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是高血压, 其病因可能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 高血压又是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因此对高血压的干预是工作的重点。优先干预的危险因素依次为不锻炼、吸烟、饮酒、超重或肥胖、口味重。

9 实施措施

我们利用多种方式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知识讲座、疾病预防宣传、发放各种宣传单以及门诊“一对一”的健康教育等向居民宣传健康卫生知识, 提高居民健康卫生知识水平, 逐渐改变不良生活行为, 减少健康危险因素对居民的影响。重点是慢性病人群, 具体措施如下:

9.1 加强社区健康教育

广泛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 提高社区居民自我保健知识, 引起社会对高血压防治的关注;倡导“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 提高社区人群及其并发症防治的知识和技能, 树立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可以预防和控制的信念鼓励社区居民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 减少高血压危险因素的流行, 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发生, 改善社区居民生活质量, 提高健康水平。

9.2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级管理

对社区内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评估, 根据危险分层纳入不同的管理级别。将低危、中危、高危患者分为一、二、三级管理。根据不同级别, 定期进行随访和监测。

10 总结

新建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 交通不便。社区人口老龄化, 文化程度偏低, 社区居民对基本卫生知识了解不多, 不能充分认识危险因素对健康的严重影响, 缺乏健康保健、疾病的诊治常识, 人均收入低于全市最低收入标准, 以上种种原因导致社区居民就医和遵医行为不足, 有病不能及时得到医疗。由于生活环境处在吉林市重污染区, 使居民慢性病、恶性肿瘤发病率高, 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生活不规律、高盐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行为较多所谓积习难返, 种种不利健康的因素不是几天几个月能改善和纠正的, 需要全体居民、我们医辽疗卫生服务人员及各级政府部门的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行。社区内残疾人是弱势群体, 我们要加强对残疾人的康复治疗工作, 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能力, 使他们逐步回归社会。社区慢性病人群中高血压居首位, 是我们重点解决的卫生问题。

由于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隶属吉林铁合金股份有限公司的吉林市和平医院 (二级乙等医院) 转型后成立的。长时期资金投入不足, 造成医疗设备陈旧, 医护人员少。目前还不能完全满足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我们要不断更新设备,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 不断提高对居民的管理和疾病的治疗水平, 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 改善不良生活行为, 降低危险因素, 减少慢性病的发生, 以达到全民健康的目的。

社区残联工作情况报告 篇8

关键词:时间银行;养老模式;循环互助;社区养老

中图分类号: C9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2-111-2

0 引言

调查分析显示,十堰城区老年人口在2030年将增长至40.7万人,因而十堰市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本项目通过社区实地调查,在掌握了十堰市居民养老方式和特点的基础上,调查居民对时间银行社区循环互助养老模式的认识,对这种养老模式在我市开展,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为时间银行养老模式在十堰市养老工作的开展和完善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1 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本项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十堰市区5个小区和3个人口集中场所中年龄在20岁以上的市民。5个小区和3个人口集中地分别是:三堰燕林社区、二堰富康小区、52厂小区路北社区、太和小区、吉祥小区和火车站广场、赛武当广场、六堰人商广场。由于“时间银行社区循环互助养老模式”是一个新的概念,在问卷调查之前,我们团队首先在小区内进行了相关的宣传,通过团队成员认真细心的讲解宣传后,多数居民表示对这种养老模式十分期待,从而使我们的问卷调查开展得更有意义。

2 调查内容与结果

2.1 被调查居民的一般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的男女比例各占一半,性别比例客观全面。被调查人群的年龄分布为:25-45岁人口占34.40%,46-60岁人口占26.32%,60岁以上人口占27.63%,调查主体为正在面临养老或考虑自身、家人养老问题的人群,符合问卷调查的主要群体。被调查人群的受教育程度大专以下的占83.00%,被调查群体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对这种新的养老模式认识和接受以及固有观念的转变比较困难。被调查主体的职业分布为:机关企业单位人员占24.56%,专业技术人员占19.41%,商业、服务人员占18.42%,其他21.49%。职业分布较全面。被调查人群的年收入普遍集中在3万以上,达到十堰市平均收入水平,基本的生产、生活、医疗等得到保证,使居民能更好地参与到时间银行养老模式中,从而推动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的发展。

2.2 居民参加时间银行社区循环互助养老模式的意愿

2.2.1 居民参加志愿活动的意愿调查

在被调查的人群中,愿意参加志愿活动的有160人,占70.18%。调查显示大多数居民都乐于去帮助身边的人,尤其是正在走向老龄化的群体,希望从众创、众帮、众扶、众筹的过程中收获快乐和满足。显现了十堰市民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优秀美德。不愿参加志愿者活动的68人,占29.82%,主要原因一是工作和家庭负担较重,没有时间参与。二是部分被调查者因为自身身体状态差而没有能力去帮助别人,但这部分人群中大多数人还是表示有帮助身边人的意愿。

2.2.2 居民参加时间银行社区循环互助养老模式的意愿调查

性别与意愿呈正相关,男性比女性更愿意参与到时间银行养老新模式中来。究其原因,一是从社会学角色理论来看,我国的男性传统上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社会责任,是强者和社会家庭的支撑者,对社会公益服务义不容辞;二是我国家庭结构运行传统上是男主外,女主内。男性在退休后主事业告一段落,如果身体状况良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继续投入到社会活动中来。

2.3 居民养老方式调查

目前在十堰市居民的养老方式中,家庭养老模式占63%,社区养老模式占24.56%,养老院模式占12.28%。这应该是目前中国养老形式的缩影。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观念是“养儿防老”、“百善孝为先”,敬老养老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也逐渐形成了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因此,目前中国的家庭养老出现问题。需要有新的养老方式进行补充。

2.4 居民对时间银行社区循环互助养老模式的认知

2.4.1 居民对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的知晓程度调查

83.3%社区居民表示没听说过此种养老模式,15.79%表示了解一点,仅有0.91(2人)表示比较了解。了解较多的人群集中在25-45岁年龄段。针对年龄与了解程度两个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得出:r=0.320, p= 0.000 (P<0.05)。表明年龄与了解程度的呈正相关。不同性别的调查对象对这一模式的了解程度没有明显差别,但不同职业、年收入,尤其是不同年龄的受调查对象对这一种模式的了解程度有一定的差异。

2.4.2 居民对时间银行社区循环互助养老模式可行性的认知

居民普遍认为,这种模式主要有助于志愿服务精神的传播、影响青年人养成独立的个性和人格品质、利于邻里关系的发展。调查结果显示,选择问卷设计的4个选项的比重均相差不大,可见“时间银行”养老模式从全面的角度阐释了实行这种模式对全社会影响程度远大于它解决养老问题的本身,是一种比较有意义、有价值的社会养老服务模式,群众对它的期望较高。

关于“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的缺陷”,26.05%认为“参与人数少,普及程度不高”,21.63% 认为“存在管理的随意和无序现象”,18.60%认为“兑换方式困难,无法实质运行”。可见,加强对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的宣传、加大法律保障力度、完善管理方式和存储方式是推行这种模式运行的主要解决的办法。

2.5 居民对时间银行社区循环互助养老模式运行主体的认识

调查显示,居民认为时间银行社区循环互助养老模式运行主体应是政府的占71.05%、民间公益机构的占20.61%、企业主的占8.33%。不同性别、年龄、职业以及收入的受调查对象对这一问题的认知差异不明显。绝大多数受调查对象认为政府应是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的运行主体,说明民众仍然认为养老问题是政府的主要责任;接近1/4受调查对象认为该模式由民间公益机构运行,是因为时间银行的性质是互帮互助的公益服务,由民间公益机构开展能更好地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少数受调查对象认为企业主应是该模式的运行主体,体现的则是健全、高质量的第三产业性質完善的养老服务的重要性。综合分析,居民普遍希望时间银行是依托政府主导,社区开展,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性养老服务机构。

3 分析

3.1 加强宣传,转变社会观念,促进时间银行社区循环互助养老模式的推行

调查显示,由于“时间银行”是个引进概念,国内对于时间银行的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多数研究集中在时间银行的观念分析和理论阐述,缺乏对具体实施时间银行的实践指导。很多居民对这种养老服务模式的理念认识存在偏差,观念仅停留在“帮扶老人”这个层面,忽视了志愿服务需求和供给主体的多样化。此外,我国志愿服务队伍的构成局限于少数几个群体中,而且志愿服务对象也只是简单地定义为弱势群体,这种对供需多样化的忽视抑制了中国式“时间银行”的全面、健康发展。建议加大宣传,开展试点,探索建设中国特色“时间银行”,一方面从志愿服务资源供给角度考虑,鼓励各阶层的公众参与到志愿服务事业中。另一方面从志愿服务资源需求角度考虑,了解并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阶层对志愿服务的需求。

3.2 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明确运行主体,保障时间银行社区循环互助养老模式的运行

养老保障服务是政府社会保障的重要工作内容。一是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激励志愿者参与时间银行的政策措施,保证志愿者能够得到相应的奖励或优待政策。二是加大法律法规的建设。三是增加政府的财政投入。

3.3 健全完善时间银行社区循环互助养老模式运行的体系和管理机制

3.3.1 时间银行志愿服务循环互助养老模式的注册管理方式

①量化方式

劳动不分贵贱,劳动让生活更有价值,每个人的工作价值都是平等的。所以以时间为单位量化志愿服务的价值(1T=1H 注:T表示time H表示 hour)。以时间币的形式储存在“时间银行存储卡”。“时间银行存储卡”里面有储户姓名、签发日期、单位、服务时间、存入支出等,志愿者每次参加完公益活动或志愿服务经核实后由管理人员签名认可,将服务时间(1Time=1Hour)存入服务者的时间银行账户上。

②兑换方式

用时间币的形式进行交换,储户可以采用“时间币”积分形式。积分5分息的形式计算,志愿服务或公益服务越多,积分越多。储户也可以到相关的服务机构或公益机构进行积分兑换。

③激励制度

根据志愿者个人“时间银行”记录和志愿者服务组织的业绩,用志愿服务的积分来进行会员级别的划分。共设置5个星级,分别以200T、500T、1000T、1500T、3000T的标准来进行年度评奖,先从社区再到乡镇、县机构、省国家依次评奖,颁奖。另一方面志愿服务激励机制还必须考虑到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复杂动机,根据志愿者的实际需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以鼓励各年龄阶段的志愿者都能积极参与公益服务,从而保证志愿服务的持续供给。

3.3.2 时间银行志愿服务循环互助养老模式的管理机制

要制定时间银行的服务流程、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及服务反馈等管理制度,统一标准。同时,要加强硬件建设,提高社区养老服务管理信息化程度。因为时间银行志愿服务循环互助养老模式是建立在会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服务委托和接收任务信息的基础上,因此,要建设一个便捷化、大众化、及时化的信息系统平台,这样会员的时间存取活动才能打破社区的局限。

4 调研总结

关注社会,发现问题,探索创新是新时期大学生的责任。作为管理专业的学生,我们开展此项调查,目的是在学习的同时关注时事,理论联系实际,学有所用。养老是每个人都关心的问题,也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新形势下,面对如此庞大的老年人群,稀少的养老资源,传统的养老模式已不能满足我国社会的需要,探索寻求新的养老模式已迫在眉睫。时间银行的新兴的养老模式在美国以及我国的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已取得成功,能否将此种方式在全国推广,需要更多的调查研究。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和暑期,查阅资料,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调查,收获颇丰。一是了解社会,二是对这样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进行了宣传,三是思考了如何更有效的在我国城市开展此种运行方式。无论是研究本身还是自我提高都是很有益的。但由于知识结构和研究水平的限制,研究还存在着缺陷,我们小组的全体成员将继续关注这一问题。

参 考 文 献

[1] 王晓文.“农村公益养老时间银行”系统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50-51.

上一篇:校园篮球赛新闻稿范文下一篇:莫言经典励志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