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推荐书目

2024-08-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古代文学推荐书目(共4篇)

古代文学推荐书目 篇1

1、《诗经注析》程俊英 中华书局1996

2、《屈原集校注》金开诚 中华书局1996

3、《论语译注》杨伯峻 中华书局1958

4、《孟子译注》杨伯峻 中华书局1960

5、《老子注译及评价》 陈鼓应 中华书局

6、《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 中华书局1983

7、《四书章句集注:新编诸子集成》(繁体竖排版)中华书局(2012-02出版

8、《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

9、《全汉赋》费振刚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10、《乐府诗集》郭茂倩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11、《史记》司马迁 中华书局1959

12、《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罗宗强 中华书局1996

13、《八代诗史》葛晓音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

14、《文心雕龙今译》周振甫 中华书局(1986-12出版)

15、《世说新语笺疏》 刘义庆、刘孝标、余嘉锡 中华书局(2011-03出版)

16、《唐宋诗举要》、《唐宋文举要》高步瀛 上海古籍出版社

17、《唐诗选》余冠英等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18、《李太白全集》(繁体竖排版)李白、王琦 中华书局(1977-09出版)

19、《杜诗镜铨》(上下)[唐]杜 甫 著 [清]杨 伦 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03出版)20、《宋词选》胡云翼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

21、《唐宋词格律》龙榆生 上海古籍1978

22、《宋词三百首笺注》唐圭璋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

23、《宋诗选注》钱钟书 三联2002

24、《唐宋词十七讲》叶嘉莹 河北教育2000

25、《宋元戏曲史疏证》王国维著,马美信疏,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6《中国戏剧史长编》周贻白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

27、《元人杂剧选》顾学颉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28、《西厢记》王实甫著,王季思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29、《牡丹亭》 徐朔方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 30、《长生殿》

徐朔方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31、《桃花扇》孔尚任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32《 红楼梦》 曹雪芹、无名氏、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07出版)

33、《三国演义》(上下)罗贯中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1出版)

34、《西游记》(上下册)吴承恩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04出版)

35《儒林外史》 吴敬梓、张慧剑 人民文学(2007-04出版)

36、《聊斋志异》 蒲松龄 中华书局(2009-01出版)

37、《王国维人间词话》 王国维、徐调孚 中华书局(2009-05出版)

38、《中国小说史略》,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39、《国史大纲》(套装全2册)钱穆 商务印书馆(1996-06出版)

现当代文学:

40、《鲁迅全集》2005(套装共18卷)鲁迅 人民文学(2005-11出版)

41、《家》 巴金 人民文学(2006-10出版)

42、《子夜》 茅盾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04出版)

43、《骆驼祥子》 老舍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11出版)

44、《雷雨 日出》 曹禺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01出版)

45、《呼兰河传》 萧红 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09出版)

46、《围城》钱钟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02出版)

47、《我们仨》 杨绛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09出版)

48、《倾城之恋》 张爱玲 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06出版)

49、《边城》(增订版)沈从文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07出版)50、《长恨歌》王安忆 南海出版公司(2003-08出版)

51、《红高粱家族:文学类》 莫言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09出版)

52、《蛙》 莫言 作家出版社(2012-10出版)

53、《白鹿原》 陈忠实 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8-05出版)

54、《活着》 余华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01出版)

55、《穆斯林的葬礼》 霍达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01出版)

56、《徐志摩集》 徐志摩 花城(2006-06出版)

57、《望舒草》 戴望舒 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10.1)

58、《穆旦诗集》 穆旦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01出版)

59、《北岛作品精选》 北岛 湖北长江出版集团,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01出版)60、《海子诗全集》 海子、西川 作家出版社(2009-03出版)61、《沧浪之水》 阎真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10出版)61、《因为女人》 阎真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12出版)62、《香草山》(修订版)余杰 珠海出版社(2006-08出版)63、《平凡的世界》路遥 人民文学出版社 外国文学史

64、《荷马史诗•伊利亚特》 荷马、罗念生、王焕生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11出版)65、《荷马史诗•奥德赛(精华版)》 荷马、王焕生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06出版)66、《希腊神话》 尼·库恩、朱志顺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08出版)67、《莎士比亚戏剧集》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付雅丽、诸葛英良、张艳霞 中国出版集团,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0-04出版)68、《欧也妮•葛朗台》 巴尔扎克、张冠尧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01出版)69、《悲惨世界》雨果、郑克鲁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08出版)70、《巴黎圣母院》 雨果、李玉民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01出版)71、《老人与海》 海明威 上海译文(2006-08出版)72、《红与黑》司汤达(Stendhal)、郝运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08出版)73、《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范晔 南海出版公司(2011-06出版)74、《变形记》 卡夫卡(Kafka F.)、熊亮 作家出版社(2004-08出版)75、《安娜•卡列尼娜》(上下册)列夫·托尔斯泰、草婴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08出版)

哲学、美学和其他 76、《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涂又光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08出版)77、《中国哲学史》 张岱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01出版)78、《中国艺术精神》徐复观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79、《中国哲学的特质》牟宗三 上海古籍出版社 80、《中国思想史》(新校本)钱穆 九州出版社(2011-05出版)81、《中国通史》(全12册)范文澜、蔡美彪 人民出版社(2008-05出版)82、《中华文化史》冯天瑜、何晓明等 上海人民出版社

83、《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7版修订版)(中文版)(上下册)斯塔夫里阿诺斯(Leften Stavros Stavrianos)、吴象婴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01出版)84、《世界文明史》(第4版•精装本)丹尼斯•舍曼、A•汤姆•格伦费尔德、杰拉尔德•马科维茨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01出版)85、《理想国》 柏拉图(Plato)、郭斌和、张竹明 商务印书馆(1986-01出版)86、《诗学》 亚里士多德 陈中梅 商务印书馆(1996-07出版)87、《伦理学》 斯宾诺莎 贺麟 商务印书馆(1983-03出版)88、《悲剧的诞生》 弗里德里希•尼采(Nietzsche.F.)周国平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11-08出版)89、《普通语言学教程》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岑麒祥、叶蜚声、高名凯 商务印书馆(1980-11出版)90、《文学理论》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Austin Warren)、刘象愚、邢培明 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09出版)91、《美学》(第1卷)黑格尔、朱光潜 商务印书馆(1996-11出版)92、《存在与时间》海德格尔著 陈嘉映译 三联书店;

93、《西方美学史》 朱光潜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01出版)94、《美学散步》 宗白华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06出版)95、《中国美学史大纲》 叶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11出版)96、《读书的启示》 杨义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12出版)97、《追忆逝水年华》(精华本)普鲁斯特、沈志明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05出版)98、《国富论》 亚当斯密 中华书局有译本

99、《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米兰·昆德拉(Kundera.M.)、许钧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07出版)

100、《傲慢与偏见》(英文版)简·奥斯汀(Jane Austen)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09出版)

新闻传播学推荐书目

1、罗杰斯《传播学史》之第五章“芝加哥学派”,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

2、切特罗姆著《传播媒介与美国人的思想》曹静生、黄艾禾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

3、于海《西方社会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或[法]库隆著《芝加哥学派》,郑文彬译,商务印书馆(2000)

4、米德著《心灵、自我与社会》,赵月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

5、库利著《社会过程》,洪小良等译,华夏出版社(2000)

6、陆扬、王毅《大众文化与传媒》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

7、《媒介研究的进路:经典文献读本》新华出版社,2004年。

8、《文化与公共性》,汪晖、陈燕谷主编,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

9、张锦华《传播批判理论》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93年。

10、[德]哈贝马斯(1999),《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

11、《话语与社会变迁》,费尔克拉夫著,殷晓蓉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批判方法)

12、《作为话语的新闻》,梵迪克,曾庆香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非批判方法)

港台文学推荐书目 篇2

台湾文学

乡土文学:

赖和:《一杆称仔》、《丰作》

吴浊流:《先生妈》、《亚细亚的孤儿》

钟肇政:《鲁冰花》、《浊流三部曲》、《台湾人》

陈映真:《面摊》、《我的弟弟康雄》、《将军族》、《唐倩的喜剧》、《第一件差事》、《夜行货车》、《万商帝君》、《铃铛花》、《赵南栋》

黄春明:《青番公的故事》、《溺死一只老猫》、《看海的日子》、《鱼》、《儿子的大玩偶》、《苹果的滋味》、《我爱玛莉》

杨云萍:《光临》

朱点人:《脱颖》

杨逵:《送报夫》、《模范村》

钟理和:《笠山农场》

杨守愚:《过年》

现代主义诗歌:

纪弦:《易士诗集》、《半岛之歌》、《不朽的肖像》、《狼之独步》、《四十的狂徒》 郑愁予:《如起雾时》、《归航曲》、《山外书》、《错误》

覃子豪:《追求》、《黑水仙》

余光中:《舟子的悲歌》、《莲的联想》、《白玉苦瓜》

痖弦:《上校》、《弃妇》、《盐》

洛夫:《灵河》、《无岸之河》、《酿酒的石头》、《雪落无声》

现代主义小说:

白先勇:《金大奶奶》、《玉卿嫂》、《游园惊梦》、《纽约客》、《孽子》 王文兴:《家变》、《最快乐的事》

林海音《城南旧事》

旅外作家和留学生文学:

聂华苓:《台湾轶事》、《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珊珊,你在哪儿?》

於梨华:《梦回青河》、《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陈若曦:《突围》、《远见》

丛甦:《盲猎》、《自由人》

香港文学

南来作家:

徐速:《星星·月亮·太阳》、《樱子姑娘》

李辉英:《苦雨春雨》、《名流》

陶然:《与你同行》、《一样的天空》

犁青:《踏浪归来》、《情深处处》、《犁青山水》

本土作家:

黄谷柳:《虾球传》

侣伦:《穷巷》

舒巷城:《鲤鱼门的雾》、《太阳下山了》

夏易:《少女的心声》

西西:《像我这样一个女子》、《我城》

也斯:《记忆的城市 虚构的城市》、《剪纸》

黄碧云:《爱在纽约》

刘以鬯:《酒徒》

新派武侠小说:

金庸武侠系列;

梁羽生武侠系列;

温瑞安:“四大名捕”系列

都市言情小说:

琼瑶:《窗外》、《彩云飞》、《浪花》、《心有千千结》„„

亦舒:《玫瑰的故事》、《燕妮的爱》、《喜宝》、《朝花夕拾》„„

梁凤仪:《豪门惊梦》、《九重恩怨》、《花帜》、《醉红尘》„„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梦里花落知多少》、《雨季不再来》、《稻草人手记》、《哭泣的骆驼》、《倾城》、《闹学记》、《滚滚红尘》„„

张爱玲:《倾城之恋》、《金锁记》、《半生缘》„„

北大-复旦比较文学推荐书目 篇3

陈跃红•“比较诗学”课程

1.Chinese Theories of Literature , James J.Y.Liu ,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1975.Π中译 本:《中国文学理论》,刘若愚著 ,台湾联经出版公司1985 年。(周敏注:这本书7、80年代在大陆以及台湾有好几个译本,但唯一被刘若愚承认、授权并作序的就是这本台湾联经版,由他的学生杜国清教授翻译。2002年凤凰出版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引进了杜译的版本,收在李欧梵、刘象愚、季进主编的“西方现代批评经典译丛”里。)

2.《比较诗学》,叶维廉著,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88 年。(周敏注:此书大陆也有两个版本,分别是1996年北京三联书店的初版和200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增订版。)

3.《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张法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年。

4.《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余虹著 ,三联书店 1999 年。

5.《谈艺录》,钱钟书著 ,中华书局1984 年。

6.The Tao and the Logos : Literary Hermeneutics , East and West , Zhang Longxi , Durham &London : Duke University Press , 1992.Π中译本:《道与逻各斯》,张隆溪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 年。(周敏注:四川人民这一版现在已经很少见了,但是凤凰出版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重新初版,由冯川翻译。)

7.Comparative Poetics : An Intercultural Essay on Theories of Literature , Earl Miner.Princeton University , Princeton , New Jersey 1990.Π中译本:《比较诗学》, 美]厄尔•迈 纳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年。

8.Readings in Chinese Literary Thought , Stephen Owen ,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1992.(周敏注:Stephen Owen的中文名字就是宇文所安)

9.Poetics : East and West , Edited by Milena Dolezelova2Velingerova , University of Toron2 to , Toronto Semiotic Circle , Victoria College in 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 , Monograph Series of TSC , Number 4 , 1988 89 , ISSN 0838 5858.10.Wahrheit und Methode , Han2Georg Gadamer , Tuebingen 1960.(Truth and Method , re2 vised translation by Joel Weinsheimer and Donald G Marshall.NEW York : Seabury Press , 1989.)Π中译本:《真理与方法》, 德]加达默尔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2年。11.《世界诗学大辞典》,乐黛云、叶朗、倪培耕主编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3 年。

“比较诗学”作为比较文学专业研究生的必修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有关比较诗学学科产生的学术语境、学术史源流、基本概念、入思路径、理论方法和既有研究范式的教学,使同学对该学科的一般知识、基本研究方法以及学术价值取向等 ,有较为系统的了解 ,从而为进一步的深入学习和可能的研究实践打下基础。

鉴于既有的比较诗学著述甚多,这里只是教师个人在北大开课时所列学生参考书目的简化必读部分。其重心放在有关对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做跨文化研究的相关著述方面,这是由教师开课的学术取向所决定的,并不涵盖作为学科的比较诗学的所有方面。同学可以由此出发,根据需要去扩大阅读范围。其中之所以选择了《真理与方法》,是考虑到它在理论和方法意义上对于当下比较诗学学科的影响;而选择《世界诗学大辞典》,则是为了系统地给同学提供一个较完整的相关术语概念的知识基础。尽管所列的多数西文著述都已经有了中译本,但对于本专业的同学,课程要求以原著的内容 包括术语、概念的翻译问题 为报告和考察的材料,至于其它专业,我们也建议同学尽可能地阅读西文原著。

华•“形象学理论与方法论”课程

1.《比较文学形象学》,孟华主编 ,北大出版社2001 年。

(以下按作者姓名首字母排序)2.Les idées reues , Sémiologie du stéréotype , Ruth Amossy , Nathan , 1991.3.《文学社会学》, [法]罗•埃斯卡皮著,于沛选编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年。

4.《符号学原理》, [法]罗兰•巴尔特著,王东亮等译 ,三联书店 1999 年。

5.《法国史学对史学理论的贡献》, [法]保•利科著 ,王建华译 ,上海社科出版社1992 年。

6.《影象论》Imagination ,[法]萨特著 ,魏金声译 ,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6 年。7.《想象心理学》Psychologie ph énoménologique de lπimagination , [法]萨特著 ,储朔 维译,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8 年。

8.《东方学》,[美]爱德华•W •萨义德著,王宇根译 ,三联书店 1999 年。

9.《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姚斯等著 ,周宁等译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7 年。

10.The Image of Westerners in literature of China and Japan , Meng Hua & Sukehiro Hirakawa(ed.), Amsterdam : Rodopi B.V., 2000.11.LπImage du tiers mond dans le roman fran ais contemporain , J.M.Moura , P.U.F., 1992.本书目以我授课使用的“参考书目”为基础 ,经筛选而成。《比较文学形象学》是目前国内仅有的论述形象学理论与方法论的论文集 ,其中收有法国学者巴柔及其弟子莫哈全部相关的重要论文 ,可视作本课程的必读书。

本书目收录的其他论著大致涉及以下两个方面: 1.西方20 世纪诸多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论: 在形象研究体系化过程中 ,诸多学科都起到过一定的作用。首先 ,其研究视域的转变直接受到了西方哲学中想象理论演化的影响 ,故本书目收录了萨特两本相关专著的中译本,以帮助学生在知识谱系上更好地理解和定位利科的论述 注意:两书均为 80 年代从英文译出的译本 ,实属“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建议最好直接读法文原著或英文译著 ———出版情况详见中译本

其次 ,形象学在方法论方面大量借用了法国年鉴史学派、新史学倡导的各项原则,它在巴柔的学术建构中甚至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 ,要了解当代形象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论,不能不读年鉴史学派与新史学的主要论著。鉴于国内相关译介甚少, 以及本书目面对的主要是比较文学专业的学生 ,故本书目仅选择了利科的一篇总结性讲演。尽管此文篇幅不长 ,且从历史哲学的角度切入 ,但对方法论有简明、扼要、精到的介绍,是一本相当不错的入门读物,有兴趣者可由此了解相关论著 , 自行研习。

第三 ,便是众所周知的符号学与接受美学。在符号学方面 ,本书目除巴尔特那本著名的《原理》外,还选了以色列学者 Ruth Amossy 的Les 2004 idées reues , Sémiologie du stéréotype ,这是本从符号学及文化批评的角度论述套话的好书 ,惜无中译本 ,只得将法文原文列上。关于接受美学, 所选译本亦是 80 年代出版的英文转译本 ,并不理想,建议学生尽量读德文原著或英、法译本;鉴于在接受问题上国内的介绍有哲学化之倾向,本书目特别列入了法国著名比较文学家罗•埃斯卡皮的《文学社会学》一书 ,希图起到某些综合平衡之效 更何况文学社会学是比较学者不可忽视的领域。

第四 ,是后殖民理论 ———这对莫哈的影响显而易见,故也选择了一本“经典”之作:《东方学》。

2.研究实践

相关的研究论著多为西文 ,又鲜有涉及中国者 ,再三挑选 ,仅列入两本:

一为莫哈的 LπImagedu tiers monde dans le roman fran ais contemporain 《法国当代小说中的第三世界形象》,法文,原为作者博士论文的一部分;

另一为国际比较文学学会莱顿年会圆桌讨论论文集,题为 The Image of Westerners in literature of China and Japan《中日文学中的西方人形象》,英文,内中文章虽良莠不齐,但毕竟大量涉及到中国文学 ,对初学者或可起到一定的启迪作用。

最后 ,是对课程本身的几点说明: 1.从总体而言 ,形象学研究的内容属于比较文学“国际文学关系研究”的大范畴 相关论述请参阅《比较文学形象学》代序;

2.形象学是一个正在形成的分支学科 ,因而有其不完善、待发展的部分;

3.况且每一种理论和方法论都是在某一特定历史文化氛围中、针对某一特殊问题、特殊现象而产生的 ,学习和使用者均需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经验给予验证、校订或补充 由于读者的介入,一切理论都可被视作现在进行时的。

以上这些问题,均需引起我们的重视 ,在学习和研究中应提倡一种

批评精神 ———思考、质疑一切现有的理论 ———既可提高同学们对理论的认识,又有助于训练大家的问题意识 ,这是提高大家研究能力与水平的绝好方法。严绍璗•“中日文学关系发生学 ”研究

一、基本文本:

1.《日本古典文学大系》102 卷 , 日本岩波书店刊行,1958 —1974 年;

二、学者群综合研究成果:

2.《和汉比较文学丛书》18 卷 , 日本汲古书院刊行,1987 —1994 年;

3.《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10 卷 ,中文版: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5 —1996 年;日文版: 日本勉诚社1994 —1995 年;

三、学者个人研究成果:

4.《上代日本文学 と中国文学 ———出典论 を中心 とする比较文学的考察》3 卷, 日 小岛宪之著, 日本 出版社1962 —1965 年;

6.《万叶集 の比较文学的研究》3 卷 , 日] 中西进著, 日本 枫社 1972 年;7.《中日古代文学关系史稿》,严绍璗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1986 年;

8.《中日近代文学关系史稿》,王晓平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1987 年;

9.《中国文化在日本》,严绍璗著 ,新华出版社 1992 年;

10.《汉籍在日本流布的研究》,严绍璗著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2 年;

11.《日本中国学史》第一卷 ,严绍璗著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2 年;

12.《中国与东北亚文化交流志》,严绍璗、刘渤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年;

13.《近代日本 における外国文学 の受容》,日]川本皓嗣等著, 日]放送大学教育振兴会2003 年。

中日文学关系的研究,作为全面解析东西文明构成的一个重要领域 , 目前其前沿性研究已从一般意义的“传播”与“影响”的层面,推进到了在“文学发生学”的层面上展开。它以文本为原话语, 以多元文化语境为基点 ,通过对文本的内在结构的解析 ,以阐明组成文本的各种文化因素原始的文化价值及意识特征,从而致力于阐述各种文本内涵的多元特征,以及综合组成的各个“文本”的文学性差异的源由。在这一研究过程中 ,“文本”作为“原话语”,是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提供日本古代文学的集成《日本古典文学大系》,并不要求研究者通读全套 102 卷 ,而是提示文本的出处和根据 ,未列入“必读书目”的文本集成,还有中国文学的各种大系 ,最便利的用书是《四库全书》及其《补编》。研究者自当熟悉这些文本的基本存在状况。先辈学者在这一领域已有许多研究 ,不能尽列。此目所列出的两种“学者群研究成果”,第一种为日本学者组织的世界各国各地区学者就中日文学关系所作的研究;第二种为中日两国学者共同主编的关于共同主题的研究。就群体而言 , 目前还未有超过上述两种集成的研究,为入门者所必读之书。

从事中日文学关系研究的学者不少 ,成果也很丰厚。但就入门者而言 ,若能进一步阅读日本小岛宪之、中西进、川本皓嗣的著作 ,并同时阅读中国严绍璗和王晓平的著作,可以体味当今为学坛所认可的这一领域的学者个人研究的风格、研究的思路、方法论及其表现特征等 ,从而多少能启示进入这一研究的通道。

中日文学关系在发生学层面上展开,涉及文学理论和文化理论的许多问题 ,本目没有列举相关书目 ,是考虑到“比较诗学”已经列出了“必读书”,同时也是意识到理论建构的复杂性。本人在北京大学开设“比较文化论”与“比较的理念与方法论”课程,就是为了阐明本人在这一领域的主张的。

车槿山•“20 世纪中法文学关系”课程

1.《法国作家与中国》,钱林森著 ,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5 年。

.《法国文化史》,罗、冯棠、孟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年。

3.《20 世纪法国文学史》,张泽乾、周家树、车槿山著 ,青岛出版社 1998 年

4.《法国当代中国学》, 法]戴仁著 ,耿升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年。

5.《东方学》, 美]萨义德著 ,王宇根译 ,北京三联书店 1999 年。

本课程将研读法国20 世纪文学史、文化史上与中国相关的主要著作,重点是梳理中国思想文化对法国文学的影响 ,进而对 20 世纪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东学西渐”现象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课程主要涉及以下内容和作家、理论家、学者的相关著作:

一、中法文学、文化关系史概述

二、小说与中国洛蒂 P.Loti、尤斯纳尔 M.Yourcenar、马尔罗 A.Malraux、杜拉斯 M.Duras、雷米 P.2J.Remy

三、诗歌与中国

克洛代尔 P.Claudel、谢阁兰 V.Segalen、圣 —琼•佩斯 Saint John Perse、米肖 H.Michaux

四、理论与中国

巴尔特 R.Barthes、福科M.Foucault、德里达 J.Derrida、索莱尔斯 P.Sollers、克里斯特瓦 J.Kristeva

五、法国汉学

艾田蒲 R.Etiemble、程抱一 F.Cheng、于连 F.Julien

六、中国对法国文学的接受张 辉•“西方文论经典:翻译与导读”课程

1.Die Geburt der Tragoedie , Friedrich Nietzsche , KSA Band 1 , Herausgegeben von Giorgio Colli und Mazzino Montinari , Berlin , de Gruyter , 1999.2.The Birth of Tragedy , Friedrich Nietzsche , translated by Ronald Speirs , Cambridg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1999.3.The Birth of Tragedy , Friedrich Nietzsche , translated by Walter Kaufmann , New York : The Modern Library , 1968.4.《悲剧的诞生》,尼采著 ,赵登荣译 ,漓江出版社2000 年。

5.《悲剧的诞生》,尼采著 ,周国平译 ,见《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北京三联书1986 年。

6.《悲剧的诞生》,尼采著 ,缪灵珠译 ,见《缪灵珠美学译文集》,章安祺编订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年。

7.《悲剧心理学》,朱光潜著 ,中英文合本,张隆溪译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89 年。

8.Ein Kommentar zu Friedrich Nietzsche , Barbara von Reibnitz , Die Geburt der Tragoedie aus dem Geiste der Musik , Stuttgart , Metzler , 1992.9.Nietzsche on Tragedy , M.Silk and J.P.Stern , Cambridg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1.课程主要选择西方文论史上有代表性的作品 , 以讨论其汉译和注解的方式 ,帮助同学掌握西方文论的基本概念、范畴和问题。通过文本实证 ,进行比较诗学意义上的翻译研究。为培养学生细读的基本功, 同时达到熟悉一部经典并能逐步举一反三的目的,每学期仅讲授一部作品。这里提供的是尼采《悲剧的诞生》一书的最主要参考书目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其一是尼采的原著。尼采作品的版本种类繁多 ,有些并不可信 ,而()学习版 KSA 是最权威、最通行的。实际阅读中还需要参考这个版本(的第7 卷 ,即尼采 1869 —1874 年的笔记 《悲剧的诞生》就写作于这个)时期 ,借此提醒同学们重视经典作品的版本问题。

其二是尼采作品的翻译。主要选择了两个得到公认的英文译

及三个中文译本。1999 年的英译本 ,列入“剑桥哲学史文献系列”,注释简洁明了 ,且附有关键词汇德英对照表和非常有用的参考书目。其中附录的《狄俄尼索斯的世界观》等两则相关文献,对理解《悲剧的诞

-----------------------页面 10-----------------------

中国比较文学 2004 年第2 期

总第55 期 生》很有裨益。德裔美国人考夫曼生前是英语世界中尼采研究执牛耳者 ,他翻译的尼采非常讲究用词 ,对重要问题的注解也常常切中肯綮。对读两个英译本将有利于我们更准确地解读尼采的原文。而阅读三个()中译本,不仅可以使我们看到周译与缪译 缪译在先 之间的内在联系 , 也为我们讨论西方文论的翻译问题、美学问题等提供了可资对勘的第一手材料。现在看来 ,后出的赵译 ,更符合现代汉语习惯也更忠实于原文。通过对比各种译本乃至自己尝试进行翻译 ,无疑是研读西文经典文本的重要手段。

其三是研究材料。《悲剧心理学》是朱光潜先生的博士论文 ,也是其处女作。通过阅读该书 ,可以对西方悲剧理论有一个宏观了解。原书用英文写成,但这里所列出的版本提供了张隆溪的译文。一方面 ,张译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范例;另一方面,同学也可以借此了解一系列西方概念的中英文表达。另外两本书 ,第一本是严格意义上的评注 ,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中国儒家经典的义疏。第二本则在较全面地提供《悲剧的诞生》产生的知识背景的基础上,对全书进行了疏解。其中对该书成书过程的论述,尤其值得玩味。不仅学会读原文和译文 ,而且学会阅读经典文本的注解 ,也是本课程的题中应有之义。

东•作为比较文学来阅读的汉学著作

1.《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 美]本杰明•史华兹著,收入《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年。

先秦是中国思想史上群星灿烂的时期 ,它奠定了文化的基本性格和此后发展的基本格局 ,并因此成为世界性的永恒研究焦点。作者史华兹教授为欧美中国研究界的一代大师。他既渊博、敏锐又灵动 ,从不随波追逐任何成见或时髦,被学界誉为柏林式的“反潮流”人物。在这部集晚年功力之大成的著作中 ,作者从中西比较的研究视角 ,对先秦的思想世界进行了分析性重建。作者坚信人类思想可以通过文化符号系统进行交流沟通 ,并以此项研究挑战了当代文化人类学的相对主义倾向及其相关预设。本Phi Beta Kappa 的Ralph Waldo Emerson Award ,和美国历史学会的James Henry Breasted 奖。2.《孔子哲学思微》, 美]郝大维、安乐哲著,李志林译,收入《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6 年。

在中西思想对话的基础上,本书不仅给出了孔子哲学的新解,还提供了比较哲学的范本。这种大跨度多层面的对话,由哲学家郝大维和汉学家安乐哲通力完成,故而既展开于哲学思辨传统与汉学考辨传统之间,间接地表现为中西圣哲的恳谈,又展开于古代经典文本与现代阐释话语之间,鲜明地表现为古今心音的交响。它令人信服地证明,鉴于长期以来的文明碰撞和思想混杂造成了难以自拔的禅释迷宫,所以倘要澄清对中国精神的某些不自觉误解,往往有赖于加深对西方精神的批判性理解。3.《他山的石头记》, 美]宇文所安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年。《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本书是汉学名家宇文所安的自选集 ,收录了 17 篇文章 ,论述范围从上古文本如《诗经》、《左传》延伸到“五四”时期对文学史的重写以及代的全球主义,就如何理解中国文学和文化史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在宇文所安的笔下 ,认知历史和文明变成了侦探事业 ,充满了紧张、惊险和意外,饶有趣味。无论是提出的论题 ,还是作者的学术分析 ,对当前的中国学术研究来说 ,都不失为一种学术规范。

4.《中国诗歌写作》, 法]程抱一著, 即将收入《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年。(周敏注:后来正式出版的名称应该是《中国诗画语言研究》)

该书借助符号学和结构分析的方法 ,以唐代诗歌为范本,从中国表意文字的特点出发 ,以构成诗歌语言基础的宇宙论的三个中轴 ———虚实、阴阳和天地人之间的关系为依据,从词汇和句法、格律、意象三个层面展现这一符号系统在对文字符号的探索中如何进行自我构成。在词汇和句法层面 ,着重探讨虚词与实词之间的微妙游戏;在格律层面 ,揭示声调对位和对仗的诗句所体现的阴阳辨证关系 , 以及在上述两个层面所导向的更高和更深的象征层面 ,显示诗人们如何借助“比”和“兴”的手法 ———类似于西方修辞学中的隐喻和换喻 ———组织意象之间的关系,以实现主体与客体互相交融,并充分发掘人地天三元关系。

5.《礼乐之邦———中国美学问题》, 美]苏源熙著,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93 年,即将收入《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年。

研究中国艺术理论大抵从《诗经》和诗大序开始。这部诗歌集提供了早期中国关于美的想法的许多证据,诗大序则树立了一种艺术的道德理论 ,主张诗的本质在于“志”———一种语言之外的意图或目的 ,它使艺术朝向好的或坏的目标。注释是为了恢复“志”,或者使其重新朝向美好的期望:如《礼记》所言 ,这就是为何“声音之道 ,与政通矣”。在世界的另一边 ,欧洲人对中国哲学、道德、宗教和政治的看法从17 世纪以来就被从艺术中抽出的范畴奇怪地影响着。“中国美学”一词被用来称赞或是谴责中国的社会或知识结构。《中国美学问题》将上述两种背景结合起来,重新讨论了中国“抒情美学”,展示出抒情最核心的是正常语言和描述语言之间的裂缝,是据说发生的和本该发生的之间的裂缝。中国诗歌理论是为弥合这裂缝而构造的。欧洲的中国文化理论也以同样的方式构造于一种裂缝:将中国概念或制度绘制在欧洲的谱系之上这一败笔。本书论证了一种更富成效的比较文学研究模式,即从这些裂缝开始,对它们进行逻辑的和修辞的批评。结果便是作者所谓“比较的比较文学”———对比较模式的一种历史质询。

陈思和•中外文学关系

一、本方向基本史料 自编,未出版

1.《外来思潮、流派、理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影响资料集》,贾植芳、陈思和主编。该书包含 100 万字的原始资料和 10 万字的《中国现代文学外来影响大事记》,以及翻译著作书目等一整套研究文献。因为未能正式出版 ,只是作为自编教材供研究生学习参考 ,是目前研究生教学的主要教材。硕士生、博士生通用。

2.《世纪的回响•第三辑•外来思潮卷》, 陈思和、李子云、赵长天主编。该丛书共 10 卷 ,分别为《尼采在中国》、《易卜生在中国》、《弗洛伊德在中国》、《托尔斯泰在中国》、《泰戈尔在中国》、《达尔文在中国》、《杜威在中国》、《罗素在中国》、《克鲁泡特金在中国》、《白璧德在中国》。汇集了数百万字的中外文学关系的原始资料。这套丛书已经列入珠海出版社出版计划。硕士生、博士生通用。

二、理论教材 出版物 ★复旦推荐书目

3.《比较文学史》, 法]洛里哀著,傅东华译,上海书店 1989 年影印;

《什么是比较文学》, 法] 布吕奈尔等著,葛雷等译,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丛书之一,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年;《比较文学研究译文集》,干永昌等编选,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5 年。

以上几种都是西方比较文学的早期论著,如果在本科阶段没有听过比较文学概论课程的学生不妨一阅。相关的译著也可以参照阅读, 以求大致了解比较文学发展的几个阶段和相关文献。但要提醒学生的是,这些文献反映了西方国家在特定历史地位和背景下逐渐形成的理论观点 ,在今天的东方国家里 ,尤其是在中国的读者来看 ,许多理论和方法早已过时了。适合给硕士生阅读。

4.“关于20 世纪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的专栏文章,陈思和、谢天振等,载《中国比较文学》2000 年第 1 期—2001 年第4 期。

关于“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是为了补救中外文学关系研究中的影响研究的缺陷而提出来的方法论,涉及到比较文学理论的一系列领域 ,该专栏所发表的一组文章从各个方面来讨论或阐述这一研究思路和方法。可供研究这一方向的学生作参考。硕士生、博士生通用。

三、具体研究成果参考 出版物

5.《马克思和世界文学》, 英]柏拉威尔著,梅绍武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0年。

这是一本经典的考察作家与文学影响之间的关系的学术论著 ,作者按照马克思不同时期的言论 ,系统阐述马克思的美学观点的形成和发展 ,以及文学作品对伟大人格的影响。资料理论的搜集和理论的分析 ,都值得今天作影响研究的学生认真学习和仿效。硕士生阅读。

6.《中国现代作家的浪漫一代》,李欧梵著 The Romantic Generation of Modern Chinese Writers , Leo Oufan Lee , Harvard University RESS , 1973)。

李欧梵教授的这本早期著作似乎没有中译本,但英文相当流畅,方法也很平实。作者用历史传记的方法研究中国现代的浪漫作家,背景是19 世纪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对中国现代作家的影响,具体讨论则是中国作家如何“浪漫”。书中讨论林纾、苏曼殊、郁达夫、郭沫若、徐志摩、蒋光慈、萧军7 个中国作家的各不相同的浪漫经历,其经验和特征都是中国本土的,以中国本土经验来充实和丰富世界性的浪漫主义的内涵,以构成一个“中国—西方”的平等对话的学术平台。这正是中外文学关系研究中的世界性因素所追求的目标。所以 ,在这部方法和观点上略嫌陈旧的著作里,我们仍然能够读出很有价值的意义。硕士生阅读。

7.《20 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张新颖著,北京三联书店2001 年。

这本学术著作正是立足于中国文学的研究,以世界性因素为着眼点和方法,讨论了中国在20 世纪上半期如何形成和产生现代意识及其文学创作,使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对话的关系。本书在方法上与前一本著作可以作为互补阅读,以进一步掌握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的方法和理论。可供学习本专业的学生参考。硕士生、博士生通用。

四、相关研究成果参考 出版物 8.《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郭延礼著,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8 年。

中外文学关系与文学翻译密切相关,不了解近代和现代翻译文学的基本状况即无法真正研究中外文学关系。本书只是近代文学部分的概说 ,但这一时期是中国接受世界文学最初也是最重要的阶段。本专业学生应当很好地掌握 ,并进一步学习和掌握现代文学部分的翻译文学的状况。相关参考资料有施蛰存主编的《中国近代文学大系•翻译文学集》三卷 ,上海书店 1990 年版。硕士生、博士生通用。9.《中国文化西传欧洲史》,法 安田朴著 LπEurope Chinoise , Etiemble , 商耿译,商务印书馆海外汉译书系,商务印书馆2000 年。广义地说 ,中外文学关系也包括中国文化、文学向外输出和影响的课题。这部著作就是法国汉学家讨论中学西渐的历史,相当有趣,也有助于本专业方向的学生开阔思路和丰富知识。硕士生、博士生通用。

五、基础理论 出版物

10.《管锥编》,钱钟书著,中华书局多次印刷修订,有不同卷数和版本,均可用。

我一直认为中国的比较文学学科之不畅达 ,是与缺乏属于本学科的基本的理论著作和研究方法有关。比较文学不是一门外来的、与中国无关的学科,正相反 ,它是与中国的学术传统以及文学经验、研究方法密切相关的 ,如果研究者对这一点缺乏深刻认同 ,仅仅满足于西方一些理论、观点甚至片言只语作为指导 ,那么 , 比较文学永远不可能成为一门中国的、独立的学科。要寻找自己的理论和学术传统自然有多种方法与途径。我是认定钱钟书先生的《管锥编》为中国比较文学不朽之基石 ,只是其所包蕴的知识丰富博大 ,我辈攀登乏术 ,入门即难。但真正的科学和求知本来就是在艰难攀登中获得进步的,浮躁、取巧,不读书 ,走捷径 ,哗众取宠,本来就是欺世盗名之良友,深研学术之大敌。《管锥编》应该成为不论哪个方向的比较文学学生的必修教材。但不一定逐字逐篇地读 ,可以有选择地阅读 ,也可以泛读。张文江的《管锥编读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年版 可以作为参考读物。博士生阅读。

王宏图•中外文学关系

1.《陈思和自选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年。

2.《走向世界文学 ———中国现代作家与外国文学》,曾小逸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 年。

3.《摹仿论》,埃里希•奥尔巴赫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 年版;英文译本Auerbach , Erich ,Mimesis , Princeton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1953.4.《近代文学批评史》1 —5 卷 ,雷纳•威勒克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 —2002 年。

5.《拯救与逍遥》,刘小枫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8 年;上海三联书店 2001 年新版。(周敏注:此书上海三联出的是修订版,2007年华东师大出版社又新出了修订二版。改动较大)6.《俄国思想家》,以赛亚•伯林著,译林出版社2001 年。

要从事中外文学关系研究 ,首先必须对近现代中国和外国的文学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威勒克的多卷本《近代文学批评史》素有体大思精之称 ,它对两百年来西方文学的一系列重要的批评现象作了独到的剖析 ,其分析给人非常多的启示 ,实非一般迂腐的教科书能比。奥尔巴赫的《摹仿论》对两千余年中西方文学对现实的表现方式作了高屋建瓴的描述。平心而论,这不是完整全面的文学史著作 ,但它通过对一系列个案文本的剖析 ,清晰地展现出西方文学的发展脉络。它远比那些面面俱到的文学史著作精彩 ,你从中汲取到的不仅仅是知识, 更是充满灵性的洞见。建议读英语译本 ,汉语译本虽从德文原本译出, 但译者由于缺乏起码的文学素养 ,错误百出 ,最典型的例子是将 19 世纪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 Comte 译为伯爵。20 年来 ,陈思和先生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提出了诸多富于独创性的命题 ,如中国新文学的整体性、战争文化心理、民间文化等。通过阅读其论著 ,可对 20 世纪中国文学有崭新的理解。

曾小逸主编的《走向世界文学 ———中国现代作家与外国文学》,问世于上世纪80 年代中期,讨论了30 位中国作家与外国文学的关系。虽然它的研究有不少粗漏之处,思维框架显得陈旧,但对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的拓展功不可没。

刘小枫的《拯救与逍遥》堪称一部奇书。它从基督教的立场出发 , 以“拯救”与“逍遥”概括中西文化不同的价值立场,并联系大量文本,作出了不同凡响的阐释。其中谈论鲁迅的章节,可谓惊世骇俗。他在后记中曾说 ,乐黛云老师对他如此评论鲁迅感到愤怒。当年李泽厚在谈到这部书时曾说,他并不在意有“黑马”之称的刘晓波的责难 ,但刘小枫的著作对他的理论构成了真正的挑战。

伯林的《俄国思想家》是一部思想史著作 ,他幼年的俄国生活经历 ,对各种价值不可调和的悲剧性冲突的深切体悟 ,对屠格涅夫、托尔斯泰、赫尔岑等人精神世界和作品的透彻阐释 ,使这部书成为了解俄国和西方近代思潮的绝佳向导。而这些思潮在20 世纪中国的思想文化史和文学史上也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邵毅平•东亚文学关系

1.《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日]铃木修次著 ,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文学研究室译 ,海峡文艺出版社 1989 年。

2.《中国文学在日本》,严绍、王晓平著 ,花城出版社 1990 年。3.《中日文学关系论集》,邵毅平著 ,韩国大邱晓星 CATHOLIC 大学校出版部 1998 年。4.《日中文化交流史》, 日]木宫泰彦著 ,胡锡年译,商务印书馆 1980 年。

5.《中国文学在朝鲜》,韦旭升著 ,花城出版社 1990 年。

6.《中韩文学关系史论》,李岩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年。

7.《韩国的智慧:地缘文化的命运与挑战》,邵毅平著 ,台北国际村文库书店 1996年;台北林郁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0 年。

8.《黄海余晖:中华文化在朝鲜半岛及韩国》,邵毅平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 年。

9.《中国文学在东南亚》,饶 子主编 ,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9 年。

10.《中国传统小说在亚洲》, 法]克劳婷•苏尔梦编 ,颜保等译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 年。

11.《汉文古小说论衡》, 俄]李福清著 ,陈周昌选编,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2 年。

12.《中国文化对日韩越的影响》, 台]朱云影著 ,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1 年。东亚文学关系研究本来应首重通观性的研究论著,但遗憾的是目前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论著还很少见 ,所以本书目暂时仍以双边文学关系方面的研究论著为主。不过在海外的汉学界或比较文学界 ,却有几种研究论著具有较宽阔的视野,如上引俄国学者李福清一书 ,法国学者克劳婷•苏尔梦一书, 所以我们也把它们列入了本书目。

关于中日文学关系 ,研究论著相对较多。这里日本方面姑举铃木修次一书 ,以见日本学者思路之一斑;中国方面举严绍 和王晓平一书为例,而以拙著一种相配合 ,也是“尝鼎一脔”之意。关于中韩文学关系 , 目前研究论著尚不多,但研究态势日趋活跃, 有后来居上之势。其中韦旭升一书为草创者 ,可以作为入门的基础;李岩一书为较新成果 ,唯偏重于高丽以前。越南在地理上属于东南亚,但中外学界公认,其在文化上属于东亚汉文化圈 ,所以也列入本研究方向。不过关于中越文学关系,研究论著还不是很多 ,这里仅列举《中国文学在东南亚》一书 ,其中一章介绍了越南的有关情况。

由于文学关系的研究需要以文化关系的研究作为基础,所以本书 目中也列入了几种文化关系方面的研究论著。其中台湾学者朱云影一书,难得地同时涉及到了日、韩、越三国;日本学者木宫泰彦一书,是世界较早期的名著;而拙著二种 ,则分别从两个侧面接近韩国文化的本质 ,给开拓中的中韩文学关系研究提供宏观背景。

东亚文学关系研究不应是中日、中韩、中越等双边文学关系研究的简单相加,而应是以所有这些相关国家为对象的多边、综合和“总体文学”的研究。为此需要在深入研究和长期积累的基础上 ,撰写出名副其实的通观性的东亚文学关系研究论著。

谢天振•比较文学概论和译介学导论

一、“比较文学概论”部分:

1.《比较文学》, 法]马•法•基亚著,颜保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3 年。

2.《什么是比较文学,法]布吕奈尔等著 ,葛雷等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 年。

3.《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美]乌尔利希•韦斯坦因著 ,刘象愚译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7 年。

4.《比较文学导论》,美]弗•约斯特著,廖鸿钧等译 ,湖南文艺出版社 1988 年。

5.《比较文学引论》,罗]亚•迪马著 ,谢天振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1 年。

6.《比较文学研究译文集》,干永昌等编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5 年。

7.《比较文学》,陈、孙景尧、谢天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年。

8.Comparative Literature : The Early Years.H.J.Schulz and P.H.Rhein(ed.)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 1973.9.Comparative Literature :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 Bassnett , Susan , Oxford and Cambridge , Blackwell Publishers , 1993.10.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 the Age of Multiculturalism , Bernhaimer , Charles(ed.),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 1995.二、“译介学导论”部分:

11.《译介学》,谢天振著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年。

12.《翻译研究新视野》,谢天振著 ,青岛出版社2003 年。

13.《西方翻译理论精选》,陈德鸿、张南峰编,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00 年。

14.《当代英国翻译理论》,廖七一等编著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年。

15.《当代美国翻译理论》,郭建中编著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年。

16.《语言与翻译的政治》,许宝强、袁伟选编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年。

17.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 Gentzler , Edwin , Routledge , 1993.18.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 , Venuty , Lawrence ed., Routledge , 2000.以上推荐书目分为两块,是针对两门课提出的 ,一门是“比较文学概论”,另一门是“译介学导论”。第一块的9 本书 ,在某些执教比较文学概论课的教师眼中 ,也许显得有些过于“传统”,甚至可能讥之为“过于保守”。但是我总觉得 ,开设“比较文学概论”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比较文学学科的基本理论 ,而为此目的就有必要让学生从比较文学的学科理论“原点”,也即从最初歌德提出“世界文学”的概念开始 ,然后沿着波斯奈特、梵•第根等人的比较文学论著的线索 ,了解比较文学学科理论思想演变、发展的全过程。Comparative Literature : The Early Years早期比较文学论文选》一书收集了自歌德七则有关“世界文学”的论述(1827)起至克罗齐的《论比较文学》(1903)止的 13 位作家、学者的论文或片断, 比较全面地展示了比较文学学科形成之初的理论思想。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克罗齐的《论比较文学》一文,它从另一个角度对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提出质疑 ,于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去理解、认识比较文学学科的性质大有裨益。之所以推荐干永昌等编的《比较文学研究译文集》,而不推荐张隆溪选编的《比较文学译文集》,是因为前者所收论文与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关系更为直接 ,也更全面 ,它不仅收入了巴登斯贝格、梵•第根、韦勒克、雷马克等人的论文,还收入了6 篇苏联的比较文学论文,从而更有助于学生了解国外比较文学研究历史的全貌。但是论文集对学科理论的阐述终究不够深入,所以我又推荐了从基亚到迪马的4 部比较文学专著的译作和中国比较文学学者通力协作编写的《比较文学》教材。这样, 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就可点面结合,打下较为扎实的学科理论基础。为了让学生能了解比较文学学科在当代国际上的最新的进展,我这里推荐了Susan Bassnett 的 Comparative Literature : A Critical Introduction和Charles Bernhaimer 选编的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 the Age of Multiculturalism 两本书。前者是一部专著 ,其最后一章“从比较文学到翻译学”反映了作者对比较文学所持的独特立场;后者是一部论文集 ,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北美比较文学界围绕着在当前全球化语境下比较文学的走向的争论 ,两本书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第二块 8 本书主要供译介学方向和对翻译研究感兴趣的比较文学研究生参考阅读。译介学研究既可以说是一种从比较文学立场出发进行的一种翻译研究 ,对非比较文学研究者来说 ,也可以简单地说成一种文化层面上的翻译研究。两种说法 ,貌似不同 ,实质是一回事。因此,从事译介学研究 ,既需要扎实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基础,还需要有开阔的当代翻译理论视野。我推荐学生阅读《西方翻译理论精选》、《当代英国翻译理论》、《当代美国翻译理论》和 Gentzler 的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 目的是让学生对当代西方的翻译理论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许宝强、袁伟选编的《语言与翻译的政治》和当代美籍意裔翻译理论家Venuty 编选的 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 ,前者是西方当代最新的翻译理论论著的译作选集,内容涉及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等等 ,后者则是西方整个20 世纪最有代表性的翻译研究论文的汇编。这几本书合在一起读 ,基本上可以把握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研究的最新走向了。拙著《译介学》和《翻译研究新视野》是在中国文化语境中对译介学理论的一种探索 ,提出了几个展现译介学研究领域的概念术语 ,诸如“创造性叛逆”、“翻译文学”、“翻译文学史”等 ,同时还对如何把阐释学理论、解构主义理论等当代文化理论应用于中国的翻译研究实际进行了尝试。这些研究当然远非成熟 ,但正因为它们不够成熟、有些观点甚至很富争议性,所以更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梁永安•比较文学专业研究生阅读书目

1.《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 美]乌•韦斯坦因著 ,刘象愚译 ,辽宁人民出版社1982年。

2.《什么是比较文学》, 法]布吕奈尔等著 ,葛雷等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 年。

3.《比较文学》,陈惇、孙景尧、谢天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年。

4.《管锥编》,钱钟书著 ,中华书局1979 年。

5.《西方文化与中国1793 —2000》,沈福伟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年。

6.《批评的诸种概念》, 美]韦勒克著 ,丁泓等译 ,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 年。

7.《中国文化在启蒙时期的英国》,范存忠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1 年。

8.《法国作家与中国》,钱林森著 ,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5 年。

9.《中外文学交流史》,周发祥、李岫主编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9 年。

10.《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美]詹明信著 ,张旭东等编译 ,三联书店 1997 年。

11.《后现代的状况》, 美]戴维•哈维著 ,阎嘉译,商务印书馆2003 年。

12.《文明史纲》, 法]布罗代尔著 , 肖昶等译,广西师大出版社2003 年。

13.《美国当代文学》, 美]丹尼尔•霍夫曼主编 ,王逢振等译 ,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4 年。

14.《文化模式与传播方式》, 美]萨默瓦、波特主编 ,麻争旗等译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年。

一、比较文学研究具有深层的历史文化逻辑。所以 ,在书目中强调了对于社会史、文明史、文化史的阅读 ,以利于学生拓展视野,对比较文学历史环境的“上下左右”要素有清楚的领悟。

二、突出中外文化交流史方面的阅读。主要是近代以来中国与西方文化的互动关系。由于目前全球化进程加速 ,在书目中选择了有关后现代文化问题的论著。《文化模式与传播方式》一书的传播学视野及其提炼问题的角度 ,有助于学生提高多向思维能力 ,并学习将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问题化”的思维方式。

三、《中国文化在启蒙时期的英国》、《法国作家与中国》等书籍 ,突出文学交流的历史过程,使研究生在现象描述、范畴梳理和材料分析上有所启示。

四、《管锥编》尽管篇幅较大,但在比较诗学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因为目前的学术语言基本上是西方范式,中国文学理论的历史特性难以阐释。《管锥编》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与理论的对比性研究有较大意义。

静•比较文学专业研究生推荐书目 1.《盛成文集》,盛成著 ,许宗元编 ,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9 年。

2.《迦陵著作集》,叶嘉莹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年。

3.《道家美学与西方文化》,叶维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年。

4.《寻求跨中西文化的共同规律》,叶维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7 年。

5.《比较诗学》,叶维廉著,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3 年。

6.Vide et Plein , par Franois Cheng , Editions du Seuil , 1979.7.Lπécriture poétique chinoise , par Franois Cheng , Editions du Seuil , 1977.8.Le dialogue , par Franois Cheng , Desclée de Brouwer , 2002.9.Eloge de lafadeur , par Franois Julien , Editions Philippe Picquier , 1991.10.《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伍蠡甫、胡经之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5 年。11.《伍蠡甫艺术美学文集》,伍蠡甫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86 年。12.《中国历代文论选》,郭绍虞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年。

13.《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宇文所安著,王柏华、陶庆梅译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年。

14.Lettres curieuses et édifiantes des J ésuites en Chine , Noel2Etienne SENS , Imprimeur2Lib , Auguste Gaude , Libraire , 1811.15.Le voyage en Chine , par Ninette Boothroy , Muriel Détrie , Editions Robert Laffont , 1992.16.“走向世界丛书”,钟叔和主编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0 —1983 年;岳麓书社1985 —1986 年。

关于比较文学的推荐书目 ,各位学者已经做了不少工作。我们主要就海外华人学者的著作、中西方文论、西方人的中国视野及中国人的西方视野等方面提一点建议。

近年来 ,有不少海外华人学者声誉鹊起 ,如叶嘉莹、叶维廉、程抱一等。他们在海外受到西方受众的欢迎不是偶然的 ,这跟西方文化的发展趋势有关 ,这也是他们几十年在海外生活奋斗的结果。这一代海外学者大都在国内扎实地打下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基础 ,继而又在此基础上吸取了西方文化的精华 ,他们著作中的字字句句都透露出中西文化比较的心得和体会 ,进而又上升到理论的层面 ,它们是中西文化融合的结晶 ,阅读他们的著作有助于我们抓住中西方文化实质性的东西。有些老一辈学者如盛成等 ,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功底,又在海外生活多年后回国工作,他们的著译也同样是对中西文化融会贯通后的结晶,对我们进行比较文学和比较文化的思索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近年来 ,中国传统文论正越来越受到西方学术界的关注,西方现代文论提出的一些新观点中 ,有和我们传统文论相似的东西 ,但相似并不等于相同 ,这其中存在着很大的时空距离 ,这正是我们比较文学研究的课题之一。

古代文学推荐书目 篇4

小学儿童文学课外阅读书目推荐及指导初探

【内容摘要】儿童文学以其独特的存在方式成为最适合于儿童阅读的文学形式,当前小学儿童文学的课外阅读状况令人堪忧,需大力加强推荐、指导工作。结合新大纲要求,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推荐大量适合其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并运用多种指导方法,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同时,也给教师推荐一定的阅读书目。

前言

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要求,显然让学生只局限于课本的浸染过于狭窄,而进行一些课外的优秀文学作品(特别是更符合儿童心理的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不失为良策。英国首位开办儿童文学课的儿童文学专家Peter Hunt说:“ 儿童文学是重要的。小朋友很喜欢有趣、好玩的儿童文学作品。他们会兴致勃勃地阅读这些作品,并从中得到无比的快乐。他们还能够通过这些作品来认识世界。” 但是,当前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因为种种原因还不能进入儿童的阅读视野,造成了一种表面的匮乏以及其他形形色色作品的泛滥,使得学生们无从选择;虽然已有一些阅读指导方法,但没有一个实际的、有价值的、可供教师参考的书目范围,使得教师“难为无米之炊”。因此,笔者想就这几方面初步尝试进行儿童文学课外阅读的优秀作品推荐和教师指导方法研究。

一、儿童文学存在的价值和作用

上笙一郎在他的《儿童文学引论》中说:“所谓儿童文学,是以通过其作品的文学价值将儿童培育引导成为健全的社会一员为最终目的,是成年人适应儿童读者的发育阶段而创造的文学。”儿童文学曾被人们认为是“小儿科”,但现在当它绚烂地走进儿童生活并占据当今小学语文教材80%以上课文,成为儿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就已经肯定了儿童文学的重要地位和存在意义。

(一)丰富知识,开启心智

儿童文学首先是文学。它具有文学的一般特性,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包含丰富的思想内容以及自然、历史、地理等科学知识。正如巴金所说:“文学的目的就是使人变得更加美好,文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唤起人们对未知世界的一种向往,一种想象力,一种浪漫主义精神,给人以精神的底子。”儿童的求知欲旺盛,接受能力强,渴望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世界,而儿童文学以更贴近儿童的语言、美丽的故事抓住了儿童的眼球。“它既能把孩子引向他们幼小足迹难以到达的遥远国度,使之增加见闻、开阔眼界(如冰心的《三寄小读者》);又能促进他们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使之懂得应怎样对待社会和人生(如《严文井童话寓言集》);更能激励他们对社会以及整个大千世界的热情关注,以加深他们对生活的了解和认识。”①

(二)爱的感受,美的熏陶

儿童文学最基本的一条爱孩子、爱生活不会变。曹文轩的《草房子》、《红瓦》、《根鸟》等小说里一直回荡着“悲悯”情怀。曹文轩认为:“美感与思想具有同等的力量。”他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不遗余力地浇灌出一朵朵善之花,用它们的美慰藉人们的心灵。金波的组诗《色彩交响十四行》中的《蓝萤火》就是一首意境优美、情趣盎然的小诗:“那时每一个夏夜凉爽如水/常常会飞来一只只萤火虫/那幽幽蓝光很美很美/映照着我第一个童话梦我拥坐在外祖母身边/她的故事像一支谣曲/说用萤火虫穿一串项链/佩带在我胸前最美丽那一夜我走进了童话世界/梦见我的萤火项链闪着光/梦醒了,窗外挂一轮圆月/正从远天向我张望胸前虽不见了那串蓝莹火/天上却多了几颗星光闪烁。”儿童文学把幻想、纯净的本质还给儿童,给当代儿童一个唯美而充满了爱的审美世界。

(三)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高尔基说过:“我的一切优点,都是书给我的。”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陈子典也说:“儿童文学作品,就如其他文学作品一样,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儿童阅读多了,就会潜移默化渐渐地吸取了作品中所包含的人生道理。”儿童文学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陪伴着儿童的成长。意大利的卡洛·科洛迪在《木偶奇遇记》中塑造的“皮诺乔”形象,留给孩子们的不仅是对一个神奇木偶的记忆更是如何成为一个真正长大的孩子的启示;《野天鹅》中的艾丽莎冒着一切危险和困难,忍受着一切诽谤,以最大的毅力和坚韧的精神使得她的哥哥们获救„„就像格林兄弟在解释《儿童和家庭童话》这个书名时所说的:“这些给儿童的故事能以它们的纯洁和温柔去唤起孩子对生活的向往,在人生之初就培养起一种美好的思想和感情。”②当然,“我们不可能要求少年儿童立刻接受完整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或者政治经济学的整套道理,或者系统的共产主义道德观念等等,但一步步地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勇敢精神、是非观念、邪正观念等等,由浅入深,由笼统而逐渐具体,却是完全可以做到的。随着少年儿童年龄渐渐增大和学识日益丰富,这些思想的‘种子’就会抽芽发叶,在他们脑子里深深地扎下根来。人在少年儿童时期形成的是非、邪正观念,也就往往足以影响他的一生。”③

(四)丰富词汇,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大凡优秀儿童文学作品通常运用规范、简洁的文字,是“孩子的语言”,“用不多的词儿,短短的句子,而把事物巧妙地、有趣地述说出来,恰足以使孩子们爱听”(老舍语)。像郭风的《豌豆花·蝴蝶》:“豌豆花问蝴蝶:你是一朵飞起来的花吗?”既符合儿童的天真口吻,又规范优美;像安徒生的《海的女儿》中的描写语言,则是优美到神秘的经典样板,对儿童具有永久的魅力。这些优秀的作品语言对儿童语言的积累和文字表达能力都会起到非常好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也正适应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的要求。

(五)快乐文学,快乐儿童

孩子的天性是追求快乐,“让孩子快乐,让孩子玩”是儿童文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哈里·波特》一书的作者罗琳女士的一席话颇为耐人寻味:“儿童读物不是教科书,其目的不是要教会孩子们什么特定事物。这不是文学的特性。人们确实能从文学中得到一些东西,但可能只是教你如何开怀大笑,而并非每次都像打你一个耳光一样让你吸取教训。孩子们肯定能从《哈里·波特》里学到一些东西,但我害怕看到这样的情形:孩子们看了两三章就掩卷沉思:‘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东西呀。’”④

英国儿童文学家达顿说:“儿童读物是为了给儿童获得内心的快乐而推出的印刷品。”别林斯基也曾呼唤儿童文学应给孩子以欢娱,“给他们快乐,而不是沉闷,给他们故事,而不是说教。”⑤被尊称为“笑的大师”的张天翼的作品《大林和小林》就写得十分幽默,富于乐趣,令小读者捧腹大笑,深受小读者欢迎;郑渊洁的一些童话、任溶溶、柯岩的一些儿童诗也都充溢着欢乐„„

小学儿童文学课外阅读书目推荐及指导初探(下)

二、儿童文学课外阅读现状及原因分析

儿童文学有着如此特殊的魅力,但对于这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是否真正走进儿童课外的阅读空间,起到其“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笔者带着一丝疑虑对实习所在地太仓市某小学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做了初步分析。

(一)教辅、优秀作文及暴力、漫画书等占据课外阅读重要地位,儿童文学优秀作品被搁置一旁

调查中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书架上还摆有几本童话之类的儿童文学作品,而到了中高年级由于作文课的开设和课业负担的加重,充斥在他们周围的不是教辅材料就是优秀作文书,学生书包里没有一本儿童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件值得奇怪的事,而学生书包内有两三本习题册反而是那样的司空见惯。另外,由于学生的学习压力较重,他们往往选择一些刺激的暴力、漫画书作为消遣,虽然几乎每一本引导孩子们阅读的书,都把正在阅读市场上泛滥的日本、韩国的卡通漫画视为“洪水猛兽”,告诫孩子们远离那些肤浅的“刺激品”,可是如果我们瞪大眼睛,就会发现,随着人们物质水平日渐提高,这类图书并没有听从大人的“劝告” 而被抑制住,反而蔓延到更深更广的角落。这些书虽没有合法地位放到新华书店书架上,但它们就蹲在城市的报亭里,孩子们的书包里或口袋里。它们的“发行量” 让号称畅销的合法出版物的出版者都感到汗颜。

分析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①教辅、优秀作文书的畅销是受应试教育影响,仍有部分领导和教师只重视学生的分数,认为考试内容与课外读物无关,因此教学只抓课本,而提高学生分数的最好办法是做习题,特别越到中高年级课业负担越重;当今社会许多家长一定要培养孩子上大学,而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以高分作保障,必须多做题,他们给孩子买书很功利,经常是辅导材料一大堆,而忽视了儿童在精神、人格上的修养。有的家长阅读意识淡薄,认为阅读文学书籍一般不能一下子显出效果,既然无法“立竿见影”,那么就找能“立竿见影”的,什么能呢?教学参考书、作文书。②现在的很多出版社、作家、“名家”们都急功近利,哪个能赚钱他们就投资哪个,往哪个方向发展,结果必然导致一些读物的泛滥,影响了读者的选择和阅读。在新华书店,笔者发现里面的书多是为考试服务的习题集、《作文指南》之类,并且这些书非常畅销,相比之下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就有些相形见绌了。③从学生本身来讲,许多学生由于学习压力过重,只能埋头于枯燥的辅导书,偶尔闲暇有些学生也就选择以消遣和刺激为主的读物,于是,教辅书、暴力书泛滥,成为他们的主要“精神食粮”,那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也就无人问津、不为所知,孤独地被搁置在一旁,即使有些学生想阅读一些儿童文学作品也因不知如何在此铺天盖地的图书中选择而却步了。现在的儿童喜欢读书,但是他们很难读到好书。事实上,他们又渴望能读到好的作品。

一位儿童文学作家曾作过一个生动的比喻,她认为作文辅导书仅仅是工具书,它教给孩子的只相当于“切”蛋糕,而阅读就像“做”蛋糕,粗俗的作品只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而通过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了解世界、了解他人,知道什么是宽容、什么是狭隘,什么是高贵、什么是卑贱„„这些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作为一个人的底蕴就是在阅读好的文学作品中形成的,否则他的精神世界将是苍白的。

(二)传统名著居多,现当代优秀作品甚少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学生们即使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也都是一些耳熟能详的传统名著,例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就是高年级学生熟知的作家也就是安徒生、格林兄弟、高尔基等,对于中国作家的了解也只停留在张天翼、冰心少数作家身上,几乎不知道秦文君、曹文轩、梅子涵。

名著是经典是基础但不应该成为封闭我们的城堡。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很多家长对于儿童文学的了解少之又少,无法给予孩子正确而符合时代步伐的阅读指导,就只能保守地让孩子读那些经过了时间考验的优秀作品;其次,现在很多教师对于儿童文学作品的了解也比较匮乏,无法站在儿童文学发展的前沿来向学生们介绍当前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再者,社会各界对于儿童文学还不够重视,缺乏一定的儿童文学创作群,许多创作者带有太强的“功利性”,这就必然导致现当代优秀作品的相对匮乏,并且,即使近几年涌现出来的一些好的作品,得不到一定的宣传、推广,也就无法被学生们所了解,走进学生的阅读世界。所以,加强推荐和宣传现当代的优秀作品,满足学生的“现代化”阅读需要很有必要。

(三)童话阅读居多,儿童诗、寓言、儿童故事倍受冷落

当笔者问及“你平时最喜欢看什么内容的书?”时,几乎90%以上学生回答童话。显然,童话作为“儿童文学中历史最悠久的体裁之一,也是最富儿童特点,最受小读者——特别是十岁以下的孩子——欢迎的传统形式。它在儿童文学史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⑥毋庸质疑,童话这一文学样式极其符合儿童的心理,容易渗透进他们幼小的心灵,为他们所接受,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但是我们不应该让孩子们过早的患上“偏食症”,儿童诗、寓言、儿童故事都有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存在的必然,都是启迪儿童心灵,使他们获得美的熏染和享受的重要文学样式,当然,高年级学生的阅读面还可以更广一些,可以尝试涉及一些长篇小说或大部头的科幻作品。

但是,正是由于童话与各文学样式的不同特点,一方面在历史条件下,体裁发展的不均衡也是一个时期以来儿童文学发展中的弊端,一直以来作家们对于童话的创作热情总是最饱满的,可以说世界上有成就的儿童文学作家,有一大部分是童话作家;世界上成功的儿童文学作品,大都是童话作品,也就是因为这样童话作品占据了市场的最大份额,占据了孩子们阅读的最大空间;另一方面,现在我们的儿童文学作家似乎也患了偏食症,很少去涉及儿童诗歌、故事等的创作,教师、家长对于儿童诗歌、儿童故事、寓言等也有些“不屑一顾”,认为那是“简单文学”,以至于这些作品形式严重滞后、倍受冷落。但我们应该让孩子“均衡营养”才能健康发展。

(四)儿童文学课外阅读重视不够,缺乏指导,令人堪忧

从上述现状我们就可以看出,之所以学生迷恋暴力、漫画书籍,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也只是以传统名著和童话为主,正是由于缺乏教师、家长及社会等一定的推荐、导向作用,使得他们不知道如何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文学作品。

调查中当问到:“你所看的书一般是由谁推荐的?”,回答几乎都是“自己”。这也就不得不令人紧张,我们的老师呢?家长呢?媒体呢?

首先,在应试教育影响下教师阅读意识淡薄,大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只要把“一本教材”弄懂弄会了任务就完成了,信奉教材,并甘做教材的“奴隶”。因此教师就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这一本书”的指导上,在课堂重讲轻读,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不厌其烦地对课文进行分析、讲解、面面俱到,分数至上,表现出一种功利化的教学行为,而对于课外阅读许多教师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读课外书没用,与考试成绩不会有太大关系。同时,有些教师自身的文学修养和素质较低,无法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科学的指导。在这样大环境的冲击下家长和媒体的导向当然不会倾向儿童文学。因此,学生缺乏明确的阅读目标,缺乏鉴别、分析能力,更不善于根据个人文化程度来选择深浅适宜的课外读物,往往采取‘拿来主义’。

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因此,帮助学生选择有益的课外读物非常重要。然而我们已“窥一斑而见全豹”,当前小学儿童文学课外阅读、指导现状令人堪忧!鉴于此,我们虽然无法改变一些深隐的教育弊端,但面对此年龄阶段学生极强的求知欲,我们想尽所能地满足他们的阅读需要,就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做一些儿童文学的书目介绍、推广和阅读指导工作,抛砖引玉,以带领儿童走进儿童文学的百花园,使生命之初的内蕴丰盈、美丽。

三、让儿童文学充分滋养儿童的心灵

(一)儿童阅读书目的推荐原则

1、教育与趣味并存,细致与全面兼顾

儿童文学的教育作用在于帮助儿童健康成长,使儿童在阅读、欣赏儿童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方面的启发和教育,以及情感、情操境界等方面的感染和影响。凡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都具有强大的教育感染力量。别林斯基说过:“文学有巨大的意义,它是社会的家庭教师。”(《别林斯基选集》第二卷)潜水艇的创造者西蒙·莱克在自传中所写的第一句话是:“儒勒·凡尔纳是我一生事业的总指导。”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那个一心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坚强不息的革命战士保尔·柯察金这个艺术形象,就曾鼓舞和教育了我国整整几代人,还必将影响和教育后来人。这是儿童文学的目的。

儿童文学的娱乐作用又是和教育作用有机结合并统一于作品之中的,并非独立存在。儿童文学读者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娱乐性而且读者的年龄愈小,相应的作品的娱乐性愈强。因此,富有儿童情趣,也是儿童文学各种文体的普遍要求。儿童文学的情趣,也称儿童文学趣味性。它是儿童文学作品在形象的反映生活、体现儿童独有的某种特点时,从儿童的审美需要出发,通过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表现出来的情调趣味。儿童通过阅读这样的儿童文学作品,不仅会接受作品中所传达出的情趣,而且能激发生成新的情趣,使儿童心领神会地走进作品的艺术境界,获得真正的美感。

因此,我们认为阅读的教育性依然存在,只是教育的内容含量和形式应该得到改善,所以我们的选目更注重教育和趣味并存,例如:儿童诗《下巴上的洞洞》既是一首充满趣味,琅琅上口的小诗,又以其独特的方式让孩子从小就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世界儿童文学中娱乐主义鼻祖卡罗尔(英国)的童话名著《艾丽丝漫游奇境记》,隐藏在表面的荒诞不经的滑稽热闹下面的是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广泛的社会透视。由此可见,儿童文学的娱乐作用也绝非纯粹的逗乐凑趣,而是作家所开掘的内涵丰富的儿童生活的情趣和意蕴的物化形式,是作家通过艺术创造给儿童以欢乐,并使他们在欢乐中感悟人生的一种作用。

总体来讲,我们的体裁涉及较广,较全面。寓言、科学文艺等使人明智,童话、小说等又充满幻想和童趣,以各种方式感动我们的当今小读者。并且,我们推荐的作品风格多样,或细致优美,或严谨朴实,或风趣幽默,或深邃含蓄,《快乐王子》优美中透出人性的善良;《我的土壤妈妈》简洁、生动又严谨、科学„„

2、传统与现代并举,名家与新人并重

现当代作品的匮乏只是给人的一种表象,那是因为人们还没有了解和熟知它们。因此,考虑到学生的阅读也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我们着力推荐了秦文君、黄蓓佳、杨红樱、曹文轩、孙幼军等创作的优秀作品,也借此促进儿童文学创作的繁荣。当然,有一些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名家,如安徒生等,我们就不做推荐,因为这些伴随我们几代人的作品,大家已经作为习惯的阅读品种,是不需要推荐的。而一些新的作品被引进了我们的推荐书目,甚至还包括了一些刚刚获得儿童文学类奖项的作品。我们认为这些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说,更接近当今孩子的生活和心灵,更可以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也更能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比如“小布老虎丛书”、台湾管家琪的“少男少女系列”,还有刚刚获奖的《中国兔子德国草》等。

3、略读与精读共有,整体性与阶段性兼顾

在推荐书目中我们把精读篇目或者说是重点篇目用“★”做了强调,让学生能有所侧重的安排时间和精力阅读,另外,在最后的附录中增加了更为广泛的阅读篇目推荐,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从整体上来讲,我们考虑了一至六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遵循作品的深度和广度都略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以求学生“跳一跳”、“够一够”能达到一个更高的阅读水平。同时,针对不同年龄阶段我们的体裁侧重也不尽相同,低年级侧重短小易懂的儿童诗、童话,而没有安排篇幅较长的儿童小说;中年级开始涉及小说、散文及科学文艺;至于高年级则以长篇小说和科学文艺为重,作品较之低中年级更有深度。

(二)儿童阅读篇目推荐及指导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由于思维发展的不同对于作品的兴趣和需求也是不同的:

1、1~2年级

这一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认知水平较低,识字也较少,因此我们推荐的书目以短小凝练的儿童诗、注音童话和卡通等图文并茂的书籍为重;同时,他们开始分辨现实与幻想的不同,对是非善恶也有自己粗浅的认识,他们喜欢和小伙伴一起,模仿大人的样子进行一些社会模拟活动,因此模拟社会生活和动物世界的故事书、寓言等趣味性强、篇幅短小、通俗易懂的书籍也成为我们推荐的重点。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这一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我们提供的参考书目阅读总量远远超过了这个要求。具体来讲,我们主要要解决的还是“读什么”与“怎样读”的问题:

①、“读什么”(带“★”的为重点篇目或精读篇目)

儿童诗:

《摇头·点头》高洪波

★《豌豆花·蝴蝶》郭风

《下巴上的洞洞》鲁兵选自《中国新时期儿童诗选》新蕾出版社1982《爸爸的老师》任溶溶选自《任溶溶作品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

★《帽子的秘密》柯岩选自《柯岩作品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中国当代儿童诗歌选》张继楼彭斯远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外国儿童诗选》文成英李融编选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7

寓言:

《骄傲的风筝》(樊发稼寓言精选)樊发稼

《船夫和他的孩子》金江

《乌鸦和猪的“谅解”》湛庐

儿童故事:

★《蓝色的树叶》瓦·奥谢叶娃(前苏联)选自《幼儿文学报》第2期1983年5月

《365夜故事》少年儿童出版社

《动物故事》

《科幻故事》

《益智故事》

《阿凡提的故事》赵世杰编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少年奇才故事》

《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注音彩绘版)韦苇汤素兰主编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一千零一夜》(古代阿拉伯著名民间故事集)江苏少儿、黑龙江少儿

童话:

《小青虫的梦》冰波

《狐狸打猎人的故事》金近选自《金近作品选》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0《神笔马良》洪汛涛选自《中国优秀童话选》中国少儿1983

《小猪唏哩呼噜》(小布头丛书)孙幼军春风文艺1900

★《小布头奇遇记》孙幼军中国少年

★《木偶奇遇记》科洛迪(意大利)杨建民译上海科技教育1996、辽宁少儿(小学生注音经典)、湖南少儿

《勇敢的小裁缝》格林(德国)

《狐狸和兔子》阿·托尔斯泰(俄国)

《狼和小山羊》阿·托尔斯泰(俄国)

★《格列佛游记》江奈生·斯威夫特(英)杨吴成译人教、译林版2003以及新蕾出版社

《小鹿班比》(世界儿童文学十大名著)费·察尔滕(奥)福建少儿1998

《穿长筒靴的猫》彩色世界经典童话全集佩罗中国少年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彩色世界经典童话全集佩罗中国少年

《为什么动物会有尾巴》(彩色注音版动物童话)纳塔·卡普托等(法)21世纪

②、“怎样读”

这一学段的孩子识字少,注意力集中不长久,自主阅读能力较差,但爱听有趣的故事,这期间,教师可采用为学生读故事,再让学生复述的方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尤其要强调的是,教师在为学生讲故事时,应让学生也尽可能地看文本,这样,可以让学生多认识汉字,刺激其阅读的欲望。并且,这一学段学生社会交往能力比学前儿童广泛,语言能力相对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能有条不紊地把自己的想法或听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是想象力发展的顶峰时期。因此,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活动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并使他们得到一定的锻炼,例如:“小小舞台”,可让学生边朗诵他们喜欢的诗歌、讲述他们听过的童话等边加上表情、动作表演,“寓检于乐”、“寓教于乐”;“好书交流”,让学生互相推荐自己的书,要求能讲出书名或用

一、两句连贯的话口述书的内容。

2、3~4年级

中年级学生思维由形象思维向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并存的阶段发展,社会性心理水平有所提高,这一阶段孩子的识字也有所增加,已经认识和掌握了大部分常用汉字,已能读懂短篇和中篇童话故事,注意力比第一学段时更持久,可以独自阅读较长的一段时间。然而,由于孩子的兴趣广泛,思想容易开小差,易受外界的干扰,因此,这一阶段我们重点向学生推荐和提供的是节奏感强,富有变化和趣味而较之低年级又有一定深度的儿童文学作品,如:优美的儿童诗、童话及儿童小说等。阅读总量也超过了课标要求的40万字。

①、“读什么”(带“★”的为重点篇目或精读篇目)

儿童诗:

★《蓝萤火》金波

《一片红枫叶》徐鲁

《地球的孩子早上好》邱易东

《水果们的晚会》杨唤

《小草的歌》诗琳通公主(泰国)王晔邢慧如译选自《儿童文学》1984年第7期

《我是一个可大可小的人》(中国幽默儿童文学创作丛书)任溶溶浙江少儿1998

寓言:

★《伊索寓言》伊索(古希腊)中国妇女出版社1997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邶笪钟编写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克雷洛夫寓言全集》克雷洛夫(俄国)裴家勤译译林出版社2000

《中国寓言精选》凡夫选编春风文艺出版社

《小蝴蝶花》申均之

儿童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宣仁选编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0

《外国民间故事》(上、下)伍钚编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成语故事365》帆女阿雪等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一千零一夜》(古代阿拉伯著名民间故事集)

《中外战争的故事》张鸿海等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中外艺术家的故事》江钥含编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

《汉字的故事》梅子涵著上海科普出版社

★《阿凡提的故事》赵世杰编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1

★《鲁天飞打赌》张明观

《鸡先生和鸡太太的故事》李嘉雯

神话:

《中国古代神话》

《中外神话传说》田新利选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古希腊罗马神话》托·布尔芬奇(美)李贞娇译作家出版社

童话:

《陈伯吹童话》陈伯吹

《严文井童话选》严文井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张天翼童话》张天翼

《郑渊洁童话》郑渊洁

《黑猫警长》诸志祥

《鸡毛鸭》周锐

★《怪老头儿》(小布老虎丛书)孙幼军春风文艺1998

《我和我的影子》(张之路非常可笑系列)张之路浙江少儿

《复制瞌睡羊》(管家琪幽默童话系列)管家琪浙江少儿

《捉拿古奇台风》(管家琪幽默童话系列)管家琪浙江少儿

《快乐小子丛书》(全6册)杨老黑周锐等中国少年

《小朵朵与半个巫婆》 汤素兰江苏少儿

《小老虎历险记》(月光岛丛书)汤素兰浙江少儿

★《快乐王子》王尔德(爱尔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艾丽丝漫游奇境记》刘易斯·卡洛尔(英)陈伯吹译上海科技教育版1996

《假话国历险记》姜尼·罗大里(意大利)

★《骑鹅旅行记》拉格格夫(瑞典)王泉根译北京少年儿童2001、高

子英李议等译人民文学1998

★《长袜子皮皮》林格伦(瑞典)中国少年

★《彼得潘》(世界经典童话系列丛书)詹姆斯·巴里(英)接力出版

★《柳林风声》(世界经典童话系列丛书)肯尼思格雷厄姆(英)接力出版、任溶溶译

上海译文2000

《吹牛大王历险记》拉斯伯(德)人民文学

儿童小说:

★《小香咕和她的表姐表妹》秦文君北京少儿

《谁是未来的中队长》王安忆选自《少年文艺》1979年第4期

《戴小桥和他的哥儿们》(我们的公虎队)梅子涵著沈苑苑画新蕾出版社200《纸灯笼》车培晶

★《金银岛》(又译《宝岛》、《荒岛探险记》)路易斯·斯蒂文森(英)单蓓蕾译北京出版社2001

《吹牛大王奇游记》埃·拉斯伯(德)刘浩译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

儿童散文:

《蝴蝶》佟希仁

《小松鼠,告诉我》韦苇

《金色花》泰戈尔(印度)

儿童科学文艺:

《7和8的故事》李毓敏

《森林,请开步走》张秋生

《大自然的语言》戴巴棣

★《上下五千年》林汉达曹余章著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

《科学家故事100个》叶永烈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

★《十万个为什么》卢嘉锡主编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

《科学王国里的故事》王会等主编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

★《尾巴》比安基(苏联)选自《比安基科学童话选》王汶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196儿童戏剧:

《妙乎回春》方圆

《马兰花》任德耀

《三个问题的答案》林焕彰

②、“怎样读”

第二学段的孩子随着识字量的增多,阅读能力有了提高,他们逐渐发现阅读是自己的一种享受,喜欢一个人静静地阅读,然后与别人交流、讨论。在这一阶段,教师应以学生个体阅读为主,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也可让学生在感触最深处进行圈点勾划,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真正做到读有所得。同时,教师应给予一定的激励评价,避免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往往过多注重于书中的故事情节而收效甚微的不良的读书方法,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性。指导阅读技巧,介绍并训练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跳读、略读、速读、精读。并组织各种读书比赛或故事演讲等,保持学生旺盛的课外阅读兴趣。同时,可设置专门的儿童文学班级书架,供同学阅读交流。

3、5~6年级

第三学段的儿童对世界的认识更加广泛,独立阅读能力已经形成,认知水平与社会性心理水平相对较高,他们开始对自己的发育、长相等感到好奇,有自我意识的追求,开始有自己崇拜的偶像,并且想象自己未来的职业。这一阶段的孩子开始懂得关心别人,同情弱者,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逐渐脱离绝对的自我中心,有了较明确的时空概念,能试着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因此,我们侧重为学生推荐表现神秘、玄奥、超自然的较有品位的科幻作品、富有哲理的历史故事或人物传记及长篇儿童小说和优美儿童散文等,增加符合这一時期儿童口味的现代、当代精典文学作品。正如中少社社长、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会长海飞先生所说: “中国的孩子总不能一代又一代只读安徒生等古典作品,他们需要阅读当代世界优秀儿童文学作品。”⑦这一阶段我们推荐的篇目阅读总量不仅达到了课标要求的 100万字,甚至远大于这个要求。

①、“读什么”(带“★”的为重点篇目或精读篇目)

儿童诗:

《寄给小城》邱易东

《地球的孩子早上好》邱易东

《时间雕刻刀》滕毓旭

《贝尔格莱得出了乱子》德拉干·鲁凯奇(南斯拉夫)

儿童故事:

《中国古代文学家的故事》

《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

《中国古代军事家的故事》

《中外名人故事》

《世界伟人故事》

《坎特伯雷故事》乔叟(美)

《圣经神话故事》陈静选编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

寓言: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邶笪钟编写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克雷洛夫寓言全集》克雷洛夫(俄国)裴家勤译译林出版社2000

《拉·封丹寓言》拉·封丹(法)倪海曙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中国寓言精选》凡夫选编春风文艺出版社

《科学家和定律》吴广孝选自《猫法官》少年儿童出版社198童话:

《哼哈二将》周锐安徽少儿

《鸟》安房直子(日)

★《绿野仙踪》鲍姆(美)上海译文出版社

★《小王子》圣埃克苏佩里(法)马振聘译人民文学2003

《普希金童话》普希金(俄)亢甫正成译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 《宫泽贤治童话》宫泽贤治(日)周龙梅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

《魔法师的帽子》杨松(芬)任溶溶译纺织工业出版社2001

儿童小说:

★《漂亮老师和坏小子》杨红樱作家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五·三班的坏小子》杨红樱作家出版社

《男生贾里全传》秦文君少年儿童1997

《女生贾梅全传》秦文君少年儿童1997

★《我要做好孩子》黄蓓佳江苏少儿

★《草房子》曹文轩江苏少儿1997

《山羊不吃天堂草》曹文轩江苏少儿

《根鸟》曹文轩江苏少儿2001、春风文艺1999

《红瓦》曹文轩江苏少儿

《中国兔子德国草》(小布老虎丛书)周锐周双宁春风文艺200《独船》常新港选自《少年文艺》1984年第11期

★《窗边的小豆豆》黑柳彻子(日)南海出版公司2003年1月第1版

《油纸伞》彭学军

《最晚的晚报》毕淑敏

《小兵张嘎》徐光耀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

《惊魂悬疑惊险小说系列》(全5册)葛冰中国少年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柯南道尔(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

《名侦探柯南》

《小红马》斯坦倍克(美)

《鹿苑长春》玛·金·罗琳斯(美)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马克·吐温(美)中国少年2000

★《汤姆·索耶历险记》马克·吐温(美)朱建迅郑康译译林出版社2001、张友松译福建少儿1998

《鲁滨逊漂流记》丹·笛福(英)王泉根译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0★《秘密花园》弗朗丝·哈德森·伯纳特(美)中国工人出版社200★《波丽安娜》波特(美)丁超季剑青译安徽文艺200儿童散文:

《星星们动也不动》秦文君选编江苏少儿

《这一切如此神奇》曹文轩选编江苏少儿

《我的心已经飞过》黄蓓佳选编江苏少儿

《红菰们的旅行》郭风

《冬阳童年骆驼队》林海音

《说几句爱海的孩子的话》冰心

★《小桔灯》冰心

《寄小读者·通讯十》冰心选自冰心《三寄小读者》中国少年儿童1981

《再寄小读者·通讯六》冰心选自冰心《三寄小读者》中国少年儿童1981

《三寄小读者·通讯七》冰心选自冰心《三寄小读者》中国少年儿童1981

《笑》冰心

《老师窗内的灯光》韩少华

《永远的女孩》谢华罗姗

《山野寻趣》刘先平中国青年

《还你一片蓝天》李凤杰湖北少儿

儿童科学文艺:

★《昆虫记》法布尔(法)言小山译人教社大百科全书2003

《奇妙的航程》阿西莫夫(美)

《高士其科普童话》高士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隐身人》伊林(前苏联)选自《在你周围的事物》中国青年

《科学五千年》

《中国古代科幻故事》(科幻故事大世界)杨鹏张润芳

《海底历险三十天》

《儿童科幻小说选》

★《哈利·波特》J·K·罗琳(英)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中外探险故事精选》伊明选编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

《科学家故事100个》叶永烈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

《中外经典科普故事》伍钚编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

《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路甬祥主编浙江少儿出版社2000

《科学的发现》郭正谊等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

★《海底两万里》儒勒·凡尔纳(法)北京教育出版社2002

《中国古代科幻故事集》杨鹏刘道远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

《从地球到月球》儒勒·凡尔纳(法)

《我的土壤妈妈》高士其选自《你们知道我是谁?》人民文学1978

《蜡烛的故事》麦克尔·法拉第(英)

《落潮先生和涨潮先生》陈伯吹选自《科学文艺作品选》(1949-1979)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时间机器》威尔斯(英)郑须弥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隐身人》威尔斯(英)郑须弥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原来如此的故事》吉卜林(英)希望出版社

儿童戏剧:

《草房子》(电影文学剧本)曹文轩

《临时爸爸》赵莎

②、“怎样读”

这一学段的孩子已开始学着以自己的观点去看待社会和人生,开始注重自我价值的体现,这期间,可以组织读书比赛、演讲比赛以及作文比赛等,给学生展示自己课外阅读成效的机会。同时,通过课外的专题研究活动,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学习内容自愿组成学习小组,共同探究,交流学习结果,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合作意识和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逐步形成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且,文学不只是用眼睛去阅读,由于高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表演、组织能力,可让他们自行组织一些儿童剧的表演。

另外,虽然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有不同的指导方法,但不可否认这之间也存在着指导的共性:①针对课堂上涉及的内容、篇目,可以推荐一些相关的儿童文学阅读篇目。譬如,当学到安徒生作品《皇帝的新装》时,可介绍安徒生的其他作品进行课外阅读;②寒暑假时可给学生建议一些阅读书目,开学过后进行一次读书笔记的展览交流,优秀者予以表扬奖励;③可以举行一些“亲子共读”活动,既融和了家庭感情也可很好地检测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④还可进行一些年级之间儿童文学课外阅读活动的渗透,让高年级学生给中低年级学生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以促进中低年级阅读热情,或者是让中低年级向高年级展示他们的成果,以激励高年级学生不甘落后、多读多看;⑤读小说可采用浏览故事情节,细读精彩片断,读诗歌重在浓情朗读,背诵品味,读散文则在体验语感,理解内在思想涵义;⑥指导中势必都应该注重“赏识”,让孩子愉快地阅读、积极地阅读。

(三)教师阅读篇目推荐

“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应该是源头活水。”“没有厚积,哪来薄发?”学生的发展是由不成熟到成熟,由不定型到定型,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实现和谐发展的,因此,需要有教师的指导。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将停止教学”。因此,从教不息,必须率先终身学而不厌,成为终身学习者。

进一步来说,教师阅读一些儿童文学作品也有助于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儿童的心理,也便于运用趣味、幽默、生动的教学手法来启迪学生的心灵。

那么,我们的教师究竟应该看些什么儿童文学作品呢?毋庸置疑,学生阅读的教师都应该基本涉及。此外,我们还重点推荐以下若干篇目,点滴建议,仅供参考:

小说:如《一个女孩的心灵史》秦文君江苏文艺

《我要做好孩子》黄蓓佳江苏少儿

《象冢》沈石溪

《中国兔子德国草》周锐周双宁江苏少儿

《爱的教育》德·亚米契斯(意大利)夏丏尊译译林出版社

《童年》高尔基(俄)上海译文出版社

《窗边的小豆豆》黑柳彻子(日)南海出版公司2003年1月第1版

童话:如《稻草人》和其他童话叶圣陶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79

《宝葫芦的秘密》张天翼农村读物出版社2002

《小王子》圣埃克苏佩里(法)马振聘译人民文学200《彼得潘》(世界经典童话系列丛书)詹姆斯·巴里(英)

《柳林风声》(世界经典童话系列丛书)肯尼思·格雷厄姆(英)

传记文学:如

《鞋匠的儿子》叶君健

结语

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50万字。其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而为学生打下“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我们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对于各学段的阅读总量的要求;根据各年龄阶段儿童的阅读心理差异,推荐了这个书目,并提出了一些操作性较强的指导方法,当然,还有不完善的地方,这是我们今后继续努力的重点。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存在着很多弊端的教育背景下,我们提供的指导性建议是有限的、微弱的,还需要学校、教师、家长以及社会等各方面的支持,共同营造学生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轻松阅读、愉快阅读,徜徉文学的海洋,从文本的言语中倾听伟大心灵的搏动,感悟言语世界的奥秘,放眼世界文明的天光云影„„

注释:

①浦漫汀等.《儿童文学教程》.山东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第7页

②转引自叶君健等.《课外文学名著导读》.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③贺宜等.《儿童文学研究》.少年儿童出版社,1980年版第22页

④转引自黄越.《儿童文学须注重“儿童本位”——反思〈哈里·波特〉冲击波》(OL)

⑤转引自教材编写委员会.《儿童文学》.开明出版社,1998年5月第2版第28页

⑥浦漫汀等.《儿童文学教程》.山东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第59页

⑦转引自王泉根.《少儿读物十大现象》(OL)

参考文献:

[1] 浦漫汀等.儿童文学教程[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2] 浦漫汀等.中国儿童文学作品选[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1年1月版

[3] 浦漫汀等.外国儿童文学作品选[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1年1月版

[4] 贺宜等.儿童文学研究(第四辑)[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80年版

[5] 贺年.世界经典童话故事金榜[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版

[6] 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第2版

[7] 李广建.青少年阅读心理与读书方法[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年版

[8]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儿童文学教研室.儿童文学作品选[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9] 叶君健等.课外文学名著导读[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0] 黄云生.儿童文学概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

[11] 教材编写委员会.儿童文学作品选读[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8年5月第2版

[12] 教材编写委员会.儿童文学[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8年5月第2版

上一篇: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初探下一篇:长大二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