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与设计(精选8篇)
事实也正是如此,现在的室内设计已不仅仅是对建筑界面的美化,更多的是对于室内功能、空间形态的改善。从功能上说,建筑设计提供了一个既定的空间,此空间的功能要求可以是明确的,也可以是不明确的。对明确的空间,需要在微观方面进行再深化、完善,对不确定的空间则要先确定其功能,而后再深入细化设计。有些建筑虽然功能确定,但后来由于业主的更换或者经营内容,生活形态的变化,其功能也会发生很大的改变。比如办公楼变成娱乐场所或者餐饮场所,娱乐场所或餐饮场所改变成办公场所,像这种改造功能的情况,在室内设计中约占有一半以上的比重。就形态而言,室内设计对空间、色彩、材质、灯光以及陈设的要求与建筑设计都是大相径庭的。比如内墙和外墙的涂料有着不同的特性,应用起来有很大的差异;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灯光照明设计的侧重点又是不一样的。从表现内容上说,建筑设计是表现即将建成的建筑物的外部形象和空间状态,室内设计是在既定的空间内表现界面和环境的状况,它是对于原形态的深化、改善。
之所以说室内设计是对建筑设计的延续,主要有以下原因:
1.室内设计是在建筑设计基础上进行的延续创作,原有的建筑空间对室内设计的创作起到了制约作用。
2.室内设计所遵循的技术标准,大都是建筑设计的技术标准,比如说建筑设计规范、消防规范、卫生标准等等。
3.室内设计对建筑空间的改造、创造,都必须建立在对建筑知识的了解之上。一个对建筑知识贫乏的人很难创造出很好的空间形态来。在我最近编写的《室内设计师辞典》一书,共收集了将近6000条词条,涉及了建筑、工艺美术、家具、建筑物理等各个领域,其中有关建筑知识的词条大约占有2300多条。由此可见,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室内的大小、高低、色彩、质地、光影及其空间组合都影响着我们,我们讲宜居,室内设计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居者,有其屋,在住宅建筑的建设,国家花大气力,以解决人们的居住问题。居住又有低层、多层和高层之分,要适应每一家的要求,住宅的建设占建筑总量的70%,是个大头。我们讲医保,离不开医疗建筑,当然还包括疗养院,及老人休养所和各等级医疗机构,如社区医疗机构等。医疗建筑有门诊区、住房部,以及为之服务的科研、检查及后勤部门,而现代医疗器械也有很大的发展,因此医疗建筑可谓公共建筑中最复杂的类型之一。影剧院是复杂的,要有观众的大空间,有观众席,有舞台、包厢、后台,考虑到疏散,有楼座,及休息大厅、门厅,现又发展为有茶座。影剧院中要看的好,听得清,要有相对好的视线,设计者要考虑视觉和听觉的设计,厅堂内要有适当的隔音板。图书馆的设计解决藏、借、阅功能。藏包括图书和电子文件,借有开架和闭架,阅是让来图书馆的人群在相应的座位等等。
设计内部环境,同外部的造型大体类似,也是六个界面,四个墙面、上面的天花和下面的地面,关注他们的连接、交叉和连续性。内部空间设计同样有个程序问题(Sequence),程序,自门入室内有过渡的空间,有人流集中的地方,有动也有静,在有楼梯和电梯的地方要有明显的指示,有识别性,地面的划分要有停顿,有引导,在色彩上,地坪的材料拼缝中都要有节奏和暗示等等。
室内设计有些相关的名词。如室内装修,英文叫Interior Finishing,是在施工完后对墙面、天花、地面、照明、通风、材料构造进行工程处理的综合研究。室内装饰(InteriorOrnament),即在室内进行一些艺术装修,处理界面细部,如对不同界面细部作出纹样的处理,做壁画、雕刻等等。室内陈设,英文为Interior Furnishing,指室内的家具、窗幔,各种陈设如日用器皿和观赏植物的布置,用以满足室内生活要求和美化环境,阐明该室内的使用性质和质量。室内装潢,英文名为Interior Decoration,指室内装饰、装修、陈设的综合设计,偏重于室内的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有时也由建筑设计统一研究,使室内室外相互关联,也有专门进行室内设计的,室内设计中,如旅馆室内设计,其时段性相对要短一点,有的旅馆不过十年就重新做一次 更换。而Interior EnvironmentalDesign与室内设计大体相同,是一种综合设计,其中光、色彩、装饰、陈设等等。室内设计有专门的专业组织,如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和中国室内装饰协会,这个行业在建筑事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建筑的发展,建筑的面可以空透,可以半空透,加上隔断,大大丰富了建筑室内的空间处理。如伊朗德黑兰机场的商贸部就用大片幔布做吊顶,使空间贯通,苏1州丝绸博物馆的中央大厅,我们也是用幔布来垂挂(图1)。空间可以用一个实体贯通内外以延伸空间的内外,增加空间感,同样地面也可以自由伸展。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感觉,人触摸有不同的触感,再与色彩配合可丰富空间,加上新材料横向、竖向的连通,也使空间有变化。可以认为在室内,空间是核,界面是皮,物质是衣,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我们注重基本空间,由建筑构筑形成,再注重摆设、陈设,由家具等 ---- 等形成,再有墙可厚可薄,开的窗可以是变形的,窗的采光也因此变化,法国柯布西耶设计的朗香教堂,其开窗就如此,取得了一种教堂神圣之感,现代的又是传统的(图2)。我们先从过程来分析建筑室内的发展。
1. 苏州丝绸博物馆
2. 朗香教堂内景
西方古典时期,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大多为宫殿、市政厅和其他公共建筑。大多采用古典柱式的三段式,在室内也做出反应,如罗马浴室,罗马万神庙(Petheon),其室内也反应了室外的样式。从楼梯到天花等等都用同种样式。中世纪的教堂建筑,仍然是室内外映室外,天花顶是拱券,拱顶聚在十字形的交叉点上,是为“十字”交叉点,在大主教的讲台有大型木棚,庄严而严肃,两侧则有彩色玻璃玫瑰窗,使室内有闪闪发光的色彩阴影,增加了室内的氛围。巴洛克,洛可可时期,抹去了柱式的做法,而代之以卷草等自如的花纹,把室内样式推进了一步。巴黎建的凡尔赛宫是为豪华的宫殿,宴会大厅的壁画、雕刻、吊顶成为室内主要装饰品(图3),还有那巴黎大剧院(图4),是为后折中主义的古典派的代表,为最豪华的剧院,这都是传统的室内环境设计。
3. 凡尔赛宫镜厅室内
20世纪初新建筑兴起,1929年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的德国馆,由密斯·范德罗设计,建筑中柱子与墙板脱离,空间组合自由,空间组合的美替代了建筑的装饰美。明朗、开敞、空透、封闭组合得自然、生动(图5)。巴黎市郊的萨伏伊别墅由柯布西耶设计,一层柱廊空透,二楼为居住的地方,再上为屋顶花园,都自由隔断,着实以空间来表达室内的审美(图6)。之后在世界各地建设了一批批现代的城市和建筑群,中间还有许许多多的建筑流派。
4. 巴黎歌剧院室内
5. 密斯 . 凡 . 德 . 罗 设计的德国馆
1840年后,鸦片战争后,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的国家。在被殖民化的城市地区,城市的建筑都嵌上了外国建筑文化的烙印,青岛有德国式的建筑,如青岛的教堂和八大关的建筑。哈尔滨则表现为俄罗斯的建筑文化,还夹着新建筑文化“十年”的作品。上海则是万国建筑展览,有各国列强的银行,办公等建筑,沿着外滩展示出来,也夹着一些打着中国样式的现代建筑,而大多是折衷,新古典的建筑群。这都是历史的印记。在国民政府时期的南京首都,当时倡导“国粹精神”,建起了一批中国式的新古典和折衷主义建筑。如南京的中山陵园建筑,中央科学院,中华民国考试院和监察院等民国建筑,而在南方福建,广东一带则有大量归国华侨建设的住宅。遗憾的是现今由于开辟公路及交通,几乎已无存。各少数民族地区则有它的地方特色。中国的传统建筑如寺庙,民居也仍然在修建,这都反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风貌。在室内设计同样反映了那个时代各国当时的风格,同时又反映了中国传统建筑风貌,特别在福建、广东一带,地方的风格十分浓郁。这种混杂的风貌一直延续到解放之后。风格的混沌,我想是一种正常现象,只不过有主流和次流罢了。我们设想在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中各地区还是有不同风格的,西藏有藏族风格,新疆天山南北也有它自己的风格。即使在今天,我们也只能讲“多元化”而已。世界是混沌的,那么建筑的风格也只是世界的,地区的。这才是真实。我们一定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大趋势,在实践中去检验。
6. 柯布西耶设计的萨伏伊别墅
7. 人民大会堂福建厅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不可能大规模地建设,只能在恢复经济的前提下来修补。之后又遇上了抗美援朝的战争,1958年的“大跃进”,又来了三年自然灾害,国家经济实力决定我们的建设能力。1950年代的“学习苏联,一边倒”,当时随着苏联专家引进的156项建筑项目,除工业建筑外,还有一些大型公共建筑,如北京展览馆,武汉展览馆等,他们都带有苏联展览馆的风格。当时北京的八大学院,如钢铁学院(今科技大学),及清华大学主楼,都类似莫斯科大学,苏式新古典一时建起来了。在南京,我们的老师也不以为然,在设计南京航空学院(现为南京农业大学)的主楼时采用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新教学楼样式。1954年建设部批判梁思成的复古主义时,也建了简化的“民族旅馆”,还有戴念慈先生设计的中国美术馆,是为创新的中国新建筑。1959年建起了人们大会堂,中国革命和历史博物馆,都具有创新的特点,这也引起了新的室内设计手法,人民大会堂的福建厅,为最有特色的厅,是中央经常接待外宾的地方。可以说室内设计形成了有民族特色的新风格(图7)。
前述的室内设计介绍了国内外的发展趋向,在我国经济大大提升之后,室内设计将显得更为重要,现代的科技是支撑,审美时尚有时嵌入我们设计之中,我们要吸取一切优秀文化的源泉,转化为我们所用。室内环境由人创造,它又反过来影响人,当今走入工业化,我们要关注工业条件下对室内设计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各地还要有大批的公共建筑和住宅,及其他建筑兴建起来,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室内的各种要素及其构成。
界面是围合室内的面,是形成空间的主要要素。它表达了空间的形成,及其使用的性质。界面有实的,也有虚的,还有半实半虚的,它有一定的复杂性,如上实下虚或下实上虚,虚者可以贯通,如展览馆可以在下方用透光的玻璃,而上部为展览墙;也可以某一部分虚,使一个空间与另一空间贯通。界面有双向性,可以透过一层空间看到另一层的空间,存在就有界面,就有空间感。界面的色彩、质地、光影都影响了人们的视觉感。界面表达了人的行为空间,公开的和私密的,私密的是围合封闭,而公众活动则开敞的。视觉的冲击可以形成二维,也可以在稳定中表达三维。
表现的维度,古希腊、古罗马以柱式的雕塑表现,之后又用丰富的装饰物来表现,如中世纪教堂的玫瑰窗(Rose Window)。空间的转换可以由这一空间转至另一空间,也可由下转换至上,界面又可认作是“皮”,建筑师玩弄这张皮,可以让外墙面提升延伸,也可以让外墙面呈扭曲形,抛物线形。天花可以空透,光可以引进,如日本安藤忠雄设计的光的教堂,组成光的线性的界面空间(图8)。自古以来界面表达为“神”的界面和“人”的界面,环境中的环境,建筑中的建筑,它展出有限和无限的空间,有秩序,也无秩序。建筑师们在技术可能的条件下,玩弄手段,当然我们仍然以实用功能作为基本。虚的、空的、半虚的,用玻璃或其模式,我们还是要求实,去实用,“封”—“隔”—“透”—“挡”都是界面的手法。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罩、架也是隔断,也是半透,这都是人类共同的手法。当然自空中下吊,如教堂中的大吊灯也有一种隔的作用,关键是干什么用,谁去运用,它有什么艺术价值,又有什么使用价值。
再进一步探讨,如后现代主义企图使自然、传统、历史达到一种回归,但仍是一种现象,一种流派和表现。
界面是张皮,不论理论家、评论家怎么说,但要看这张皮贴在哪里,俗话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们要思考界面处在整体建筑的部位,及其所起的作用。
后现代的那种回归只是一种割断了的历史,而非真正的历史的延续,它是一种复制,而不是真正的传承和转化。说它复制也好,平面感也好,这只是一种说法。柯布西耶讲了表皮(Surface),把它纳入三要素体量、表皮、平面之一(Mass,Surface,Plan),这是很恰当的。
庄子语“既雕既琢,复归于外”,意即物体成器是要经过加工的。中国传统建筑的门和窗,可以开启也可关闭,还可以拿下来,可谓灵活运用。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设计的阿拉伯学院,其窗利用感应器,既可以开,也可以闭。皮的组合,各种建筑流派都可以自如的运用。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有多种形式,这里不一一枚举。皮不但可以用作一种符号,也可以认为是一种类型,表达某种意义,我们需要研究这一关系。
翻开一部现代建筑史,就会发现技术的进步推进了建筑业发展和进步。一位建筑史如不研究技术,就不能称为进步的建筑师。技术包括了结构、材料,他的耐久、防火、防灾的作用也应归纳在内。建筑史与技术史是息息相关的。传统的技术是人与手工相结合的,与人有亲近感,而现代的技术大多由工厂制作,所以就隔了一层,但是现代建筑的成就是新技术的创造,它创造了新的词汇,完全不同于历史性建筑的概念。它提出了新的理论,新的观念和新的做法,新的人文和伦理思想,新的造型也纷纷出现,它摆脱了沉重的、厚重的墙体,而以其自身成为建筑体型。技术的发展也促使出现了许许多多类型的建筑,如航空站、大型展览、飞机库、火车站、地铁站。高速动车、高铁,大大缩短人们的时空观念,改变了人们的情感和形式意义,也改变了人们室内外的心理和行为。一个时期旧的外表自觉不自觉地脱下它的外衣,从新组织空间,组合地上地下的关系。现代物质文明奠定了技术的社会地位。技术为建筑提供了全新的叙事方式,也将建筑师纳入技术的轨道。也表现为人们对技术形式的评价。
我们进一步深化对现代建筑和古典建筑的比较,以求获得对文明的认识。维特鲁威和阿尔伯特(L·B·Alert)的古典建筑的传统理论包含着两种技术内涵,一种是对应于技艺与材料的技术,一种是对应自然逻辑的技术,实践是相对于材料的使用,而理论相对于比例的应用,两者须相互配合。希腊的建筑文化,不只是“坚固”,还作为一种文明的象征。将建筑和自然相互沟通的工具,理论上是为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实际上人类有共通的审美准则,包括比例、尺度的关系,追求如帕提农神庙的美的原则。人类自古以来有一种共通的记忆原则。这种数字比例合乎人性的需求。
8. 安藤忠雄设计的教堂
9. 柯布西耶人体比例
10. 柯布西耶人体比例手稿
现代建筑师柯布西耶认为“建筑超越各类艺术,而达到这样一种状态——柏拉图式的伟大壮观、数学般的秩序,储藏着人类对和谐的感知,这就是建筑的目的。”建筑空间形式在技术逻辑上的密切关系,也就是人类追求的秩序。一种人类的生理本能,一种在于建筑的自然秩序。再就是建筑与环境的秩序。从数字关系研究建筑的空间与形式的关系,对于建筑的内部的秩序,是几何与比例,是设计空间平立面的依据,我们当今研究数字化技术也是提升建筑审美的又一层次。这也说明一种新的时间、空间的关系的提升,是一种巧合也是一种必然。我在美国西部参观过盖里的事务所,我看到用计算机来求得合理的结构数据。他设计的古根汉姆博物馆就是从计算的数据求得的。可以把无序变为有序,而进行推理。秩序是一种美的追求,一种新的回归,一种螺旋式的上升,一种重影。建筑材料中混凝土和钢结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材料,而前者有可塑性,且有石质的感觉,所以易得到人们的赞许。它被大量运用,如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拉图雷特修道院等,那真是混凝土时代,材料表述了一种空间语义,并赋予空间获得生命的机会,使之呈现一种抽象的美。它也可以使建筑内部获得组织自由的空间(柯布西耶推行新建筑的五点设计原则),表现在萨伏伊别墅上。混凝土材料在其表面可以拉毛,可以斩假石,可以磨光,材料使用处于完全不同的境地。多种感觉可以在不同空间中得以使用。
玻璃材料的运用对建筑造型有巨大的影响,可以将整个建筑套上玻璃,而闪闪发光,并倒映天上的云彩和相邻建筑的阴影。加拿大蒙特里安有一座高层建筑与一座相对应的教堂;教堂的光影映在高层的玻璃面,产生一种神奇之感,但大片的玻璃又遭到人们的质疑,被称为为光污染。
钢材料使建筑的骨架变轻,可以达到超高层,但难以防火,纽约世贸大厦为纽约的标志,“9-11”被撞毁后很快倒下,这也是个极大的教训,但钢结构仍然有大的发展前景,它可以使室内空间扩大,划分更自由,可以用填充材料以消声,新的材料和建筑给使用带来了随意性,这是现代建筑的绝对性,新技术的运用是新的文明的一部分。新的技术的运用带来两种可能,一是开始使用得不成熟,其二是造型不被人们认可。最后对于技术的进步,人们还是用“整体”观来看待,取得一种和谐。
技术与材料的发展与构成室内空间的基本实体要呼应,柯布西耶的人体比例(图9、图10)就说明了这一点。再而,技术被更多的人使用,得到人们的赞许。但怎样适配于地区又成为一个新的问题。
其它色彩、光、声,在室内的应用,要考虑怎样适应人体功能,包括自然光与人工光的关系、声的反射,特别在厅堂中,使人体工程及人的视觉、触觉,整体感觉达到适宜的程度。
关键词: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共性;差异性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都属于环境设计范畴,二者在建筑中一内一外、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密不可分,其中建筑设计是室内设计的基础、基本环境依据,对室内设计起着制约的作用,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环境和空间的再创造,确切地说,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在“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的继续和深化,无论是室内设计还是建筑设计都受环境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制约。如何充分发挥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将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为人们营造个性鲜明、舒适愉悦的居室空间成为当前设计师需要认真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
1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的概念
建筑设计是指运用各种建筑构件建造出满足人们对建筑物基本功能、经济和艺术需要的建筑空间。设计师在建筑物建造之前必须对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等做好设想和应对,由此可见,建筑设计对建筑实体的形成和产生具有指导作用。[1]室内设计是处理建筑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塑造整体建筑空间环境、改善人民生活居住质量的学科,是根据空间的使用性质、业主的经济能力和环境特点,运用技术手段、造型艺术和人体工程学等知识对具有视觉限定的人工环境进行功能、技术、艺术的综合设计,其目的在于满足人们的生理和精神需求,保障人們生活、生产的需要。室内设计不仅具有满足相应功能要求的使用价值,而且还具有反映历史文脉和建筑风格的艺术价值。
室内设计与建筑同步产生。当前的室内设计不仅是对建筑的美化,更是对室内功能和形态的改善,尤其是近年来建筑室内一体化跨界设计理念的盛行,更是将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建筑空间要想达到科学、合理的美化功能和使用功能就必须是“由内至外”的,是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的一体化。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具有相同之处,也有差异性,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共性
(1)二者设计的目的是相同的。建筑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对建筑物系统的整体设计,根据建筑物不同的使用功能对空间进行特殊处理,实现建筑的使用功能,使建筑具备整体感和美感,如对于一栋综合教学楼来说,在建筑设计上既要综合考虑普通教室、实验室、舞动室、音乐教师等不同的空间使用功能,同时还要根据教室的具体功能对建筑进行特殊处理;室内设计的目的也是为了实现空间特定的使用性质和功能,不仅要根据业主的需要对室内空间局部作设计创作,还要体现空间的使用价值、业主的爱好和品味。满足空间的使用性质和功能是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相同的目的。
(2)二者都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建筑设计不仅要考虑建筑物周围的地形条件、交通条件、绿化日照,建筑物的规模、位置、布局和朝向,还要考虑自然气候、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限制,如在设计小区主干道位置时,不仅要考虑小区周边的道路情况、建筑物之间的次要道路,还要考虑小区的车流、人流情况,既充分利用小区面积。室内设计主要受建筑环境、通风采光等小环境的影响,如果建筑周围环境优雅、阳光充沛、视野开阔,那么在做室内设计时可以利用窗口、阳台等将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相互交流,使室外环境点缀室内环境。
(3)二者都受物质投入的限制。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都需要通过建筑装饰材料来体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的建筑装饰材料会直接造成设计的艺术效果和使用效果的巨大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在室内设计中体现得尤为突出。由此可见,物质投入直接影响着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的质量和品位。
(4)二者都遵循整体设计思想的指导。在呈现大的设计宗旨时,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必须在整体设计思想指导下进行,二者相互协调、同步完善才能体现建筑物自身的特质,突出设计的个性。[2]优秀成功的室内设计不仅能够为建筑设计增光添彩,而且还能为建筑设计营造空间氛围,因而,在进行室内设计时,设计师必须把握大的整体设计思想,这样才能设计出与建筑物、外部环境相协调的空间氛围。
3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差异性
从广义上来说,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部分,与建筑设计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关系。好的建筑包括室内设计和室外设计(建筑设计)两部分,尽管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有许多共性,但二者之间也存在许多不同之处。
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建筑设计是建筑物设计需要做的全部工作,既包括建筑物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建筑物整体的风格和使用功能,还包括走道、楼梯、大堂等单个空间的使用功能,也就是说,建筑设计不仅要考虑整体风格、单个空间的使用功能,还要兼顾公共空间和单个空间的安全疏散问题。室内设计考虑的范围较小,只是在建筑设计的基础上对独立的使用空间进行适当地调整以体现业主的个性、空间划分的艺术性和合理性。对于不同的住宅用户来说,建筑的局部和整体无须统一;但对于使用功能明确的建筑物来说局部和整体风格就必须统一,如教学楼的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在风格上必须统一,都要体现简洁、大方,色彩运用要以温和的暖色调为主,夸张的、繁杂的色彩和繁复的设计不仅会分散师生的注意力,还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建筑设计制约着室内设计,室内设计则改变着建筑空间,室内设计是对空间的再创造。室内设计只能在特定的建筑物内部进行,因而,建筑的分割对室内设计起着直接的限制作用。当然,室内设计可以在合理的范围内对室内空间进行重新组合和调整,以弥补和改善建筑设计的不足和缺陷。此外,建筑设计着眼点是整体性的,它带给人的只是一个美好的视觉欣赏,对室内环境的设计缺乏细腻性和个性化;室内设计的着眼点是室内空间,它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设计完美的室内空间不仅能实现美学和功能上的协调统一,还能为业主创造一个美好、舒适、方便的使用空间。[3]
因此,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之间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离开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就会失去依据和标准;离开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将是不完美的,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为人们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居室环境。参考文献:
[1] 宋鸣笛.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理论结合的探析[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2] 马琪.谈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之联系[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
运动与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准备】有关图片,儿童车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人滑倒的图片和汽车打滑的图片,提问:这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
2、引导语:看来有些时候还需要摩擦力的帮忙,那么摩擦力社么时候是对我们有利的,什么时候又是有害的呢?
4、揭题:那么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减少摩擦力呢?板书:运动与设计
二、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什么?
3、追问:他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增大摩擦力或者减小摩擦力的?
(1)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把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
三、寻找自行车上的好设计
4、提问:这些地方分别是用什么方法增大摩擦力或减小摩擦力的?
(1)刹车:增加压力
(2)链条、轮胎: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
(3)车轴、方向轴、脚踏轴:滚珠轴承
四、小结
篇二:五年级科学《运动与设计》教学设计
五年级科学《运动与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有关图片,儿童车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人滑倒的图片和汽车打滑的图片,提问:这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
2、引导语:看来有些时候还需要摩擦力的帮忙,那么摩擦力社么时候是对我们有利的,什么时候又是有害的呢?
3、引导语:因此当摩擦力对我们有利的时候我们要适当增大摩
4、揭题:那么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减少摩擦力呢? 板书:运动与设计
二、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什么?
3、追问:他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增大摩擦力或者减小摩擦力的?(1)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把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
4、学生讨论交流
三、寻找自行车上的好设计
4、提问:这些地方分别是用什么方法增大摩擦力或减小摩擦力的?(1)刹车:增加压力(2)链条、轮胎: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3)车轴、方向轴、脚踏轴:滚珠轴承
四、小结
篇三: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科学运动与设计教案
五年级科学 运动与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摩擦力对我们有时是有用的,有时是有害的;在工作时有时需要增大
过程与方法:
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摩擦力有益还是有害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从不同方面分析一个问题时必要的;形成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
【教学准备】有关图片,自行车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运动与摩擦力,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
体表面运动时,总有摩擦力伴随,那么大家猜测一下,摩擦力对我们有利还是有害呢?
有同学说有利,还有同学说有害,到底答案是什么呢?我们先来看几
提问:这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我们走路、汽车行驶时摩擦力太小了
要打滑,这时候摩擦力是有利的,机器运转,部件相互摩擦而磨损,这里的摩擦力是有害的,小孩蹬滑板车玩,摩擦力对滑板车前进有阻碍作用,这里的摩擦力是有害的,但人能稳稳的站在滑板车上,靠的是鞋子和车板间的摩擦,这里的摩擦力又是有利的(摩擦力有时候对我们有利,有时候对我们有害)
总结:为了更好地运动,人们在制造有关物品时,都进行了精心的设
计。
引出揭题:那么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的设计
是需要减少摩擦力呢?板书:运动与设计
二、这样的设计为了什么
比如我们看,(出示课件)登山鞋的鞋底为什么设计成有花纹的?鞋底
做花纹,增大摩擦力。汽车轮胎为什么要做花纹,遇到雨雪结冰天气还要挂铁链?这样可以使运动物体接触面更粗糙,增大摩擦力。旱冰鞋上为什么要安滚轮?改滚动为滑动,可以减小摩擦力。
总结:刚才我们看的图片中,他们都是用什么方法来增大摩擦力或者
减小摩擦力的?(学生讨论)
(1)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把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
三、寻找自行车上的好设计
自行车有哪些与运动密切有关的部件?前、后轮子,后轮轴上的小齿
自行车上那些地方需要摩擦力?是用什么方法增加摩擦力的?
车把手、脚蹬子表面,做花纹的方法使表面粗糙;前后轮胎表面,做 自行车运动哪些地方不需要摩擦力?是用什么方法减小摩擦力?
手把转动轴、前轴、中轴、后轴、脚蹬子轴、大小齿轮与链条等,减
四、练习
1.摩擦力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是()
a.有害 b.有利 c.有时有利有时有害
3.连一连
锁不灵活了.往锁孔里加点油
摩擦力增大了 鞋子穿旧了容易打滑
摩擦力减小了 拉链不灵活了,涂点石蜡
足球鞋底部有鞋钉
拓展题
板书设计
运动与设计
需要摩擦力,就增大摩擦力,(1)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增加压力
篇四:大气运动教案设计
大气运动教案设计
【课标要求】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教材分析】
大气是地球自然环境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也就没有生物界,没有人类及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因此本单元教材紧密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这条主线。本节内容实用性强,通过学习大气运动可以理解风的形成,了解全球大气运动状况。本单元各部分内容联系紧密,既联系实际又有指导实际的作用。在教学时应指导学生注意前后连贯,联系实际,充分运用读图思考题。
1.理解大气运动最基本的形式——热力环流(及其形成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自探求地理问题的兴趣与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1.热力环流 2.三圈环流
【板书】
三、大气的运动
【故事导入】三国时期,诸葛亮于农历6月的一天,在葫芦谷设下伏兵,打算用火攻全歼司马懿。这一天,晴空万里暑热难耐,真乃火攻的良机。
气压: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空气柱的重量。
b a c b a c b a c 图1 图2 图3
(2)若a地受热(如图2),则:a地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密度减小,气压降低,b、c两地近地面空气相对冷却下沉,密度增大,气压升高,三地近地面处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a地较小,b、c两地较大,此时三地近地面的等压面不再是水平面,在气压较低的a处,等压面向下凸,在气压较高的b、c处,等压面往上凸;高空等压面相反。
(学生自主学习,得出结论)教师提供不同的局部热力环流情景,让学生上黑板动手画出完整的热力环流,通过多点气压值的比较得出结论:
①冷热不均是导致大气垂直运动的原因,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是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因。②由于冷热原因引起的近地面符合热低压、冷高压,高空气压值和近地面相反。
[知识运用] 解释司马懿逃生、诸葛亮
直接 大气运动最简单
形式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学生阅读教材“水平气压梯度力”示意图)引导学生阅读此图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含义以及绘制的方法。
【板书】
四、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
[导入新课]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从全球看获取太阳辐射能量最多和最少的地区各是哪里?
只考虑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大气运动的结果如何?三圈环流的作用是什么? [板书] 三圈环流
1.成因 2.高、中、低纬环流圈 3.三圈环流的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三圈环流模拟演示过程并思考)赤道地区空气上升,两极地区空气下沉,导致近地面的气压如何变化?副热带地区空气下沉,副极地地区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上升,导致近地面气压如何变化?比较赤道低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成因上的差异?比较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高压带在成因上的差异?由于近地面高低气压的分布极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会导致空气在水平方向如何运动?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是否不会改变?气压带和风带各有什么性质? [板书]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
[板书
篇五: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图形的运动
(一)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第1课时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28、29页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观察、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探究新知
教师小结并过渡:像这些物体,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对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着许多这样的物体,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下吧。
2、教学“对称”
(1)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老师这里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纸张,大家能够用剪刀试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码?
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
学生操作,判断。指名上台演示,说说判断的理由。
5、同桌之间互相找找剪出来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6、说一说,在我们的周围你能找出轴对称图形吗?
三、巩固训练
谈话:生活中还有很多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老师收集了一些图形,这里有轴对称图形吗?你是怎样确认的?
出示第1题的图形,让学生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指名汇报。
学生读题,说说下面的图案分别是从哪张对折后的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网页设计与制作》是当前热门课程,该课程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我们以一个学习任务为主线贯穿整个学习活动,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与之配套的实验教学,采取在机房上课、边讲边练的方式和案例教学法,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
作 者:安颖莲 李秀 姚瑞霞 田荣牌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刊 名: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CSSCI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FO 年,卷(期): “”(9) 分类号:G434 关键词:网页制作 课程设计 实验教学
人性化设计与绿色设计思想是21世纪设计的主题,设计承载了对人类精神和心灵慰籍的重任。年轻人购买商品是为了张扬个性和焕发蓬勃的青春活力,年壮者是为了填补青春已逝的失落和展示成熟与自我成就感 ;年老者则怀着一股怀旧感和饱经沧桑的平静感。所有设计其实都是以人为本,围绕人的需要展开的,平面设计也不例外,刺激消费的美学观念曾经成为现代平面设计唯一的评判标准,从而导致能源浪费,资源破坏,生态失调。工业文明带来的危机正在唤醒越来越多的人。
绿色设计需求给平面设计师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它强调在保护自然,生态,充分利用资源,以人为本,与环境为善。作为平面设计行业与其外沿,无论从意念到表现,都会给设计带来新的生命内涵,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设计作品一方面完善实用功能,从需求上获得满足,另一方面,顺现代审美潮流,追求美的情调。往常盲目的视觉刺激行为,往往造成视觉灾难。人类被围困在强烈的色彩,呆板的图形中。
因此,视觉上运用绿色设计观念,让平面设计维持合理的视觉秩序,制止视觉污染,完善设计作品与人类的协调非常必要,另一方面,通过传达对环境的关注与自然相关的图象以及单字,词组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平面设计专业语也已开始逐渐适应这些变化,设计师们开始意识到他们在纸张耗费与污染技术应用方面所扮演的主要决策人的角色。1996年,美国平面造型艺术学院出版了“平面设计中环境责任指南”。又为某纸张制造商起草“设计之生态学”手册,为美国设计师提供了关于减少对环境冲击的指导方针。在中国,人们也已逐渐意识到以人为本的绿色设计的重要性,以人为本的绿色设计将会是中国平面设计发展历程的长期需求。
一、关于“体验设计”和“设计体验”的概念
“体验设计”和“设计体验”两个词组虽然只是前后顺序颠倒了一下,其含义和所指则大不一样。
首先作一个界定,将“体验设计”和“设计体验”前面的两个字作为动词看待和理解,这样就使得它们分别具有了明确的针对性:前者针对消费者而言;后者则针对设计师而讲。
1. 体验设计
“体验设计”是指:消费者或观赏者以其自身的经验、知识、个性、需求等全方位来感受设计所表达的无声语言,做出心里及购买行为的判断。理解——感悟——共鸣——产生新的想象,是体验设计由初级向高级提升所历经的不同层次境界。延伸为两个方面:其一,体验设计师的设计意图;其二,切身体验设计师设计作品给自身带来的功能性、审美性和情感性的感受。
2. 设计体验
“设计体验”指的是:设计者关注设计对象(消费者)生理、心理对所设计产品功能、用途等的需求;关注设计出来的产品将给使用者带来的身心感受,让自己的设计在有的放矢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换句话说就是:将设计建立在对设计对象所思、所求、所望深入体验的基础之上。而这里所说的需求包括“实际需求”与“潜在需要”两个不同的层面。
二、消费者的体验设计
通过对设计的体验,受众(消费者)能够对其做出发自内心的反应和判断,这也表现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发生在间接感官体验上的,是通过视觉心理,调动受众以往经验和感受的体验后形成的判断,这样的判断往往是间接的,但是迅速的,有着明显倾向性的,能够促使一定的消费者,尤其是冲动型消费者发生购买行为。在此基础上,再有第二层体验,那就是对所设计产品亲身尝试的体验。这次的体验来得最直接,因此也最具有说服力,随之而来的判断也最坚决。当然,第一层体验的偏向性仍对此有所作用,但对于理智型的消费者来说,最终还是要通过实际切身体验,倾向性被证实了之后才能发生购买行为。不同的人对同样的设计会产生不同的体验,由此也会导致不同的判断结果。这里,虽然是受众处于被动的状态来体验设计师的创作意图和作品,但一旦体验发生共鸣后,所产生的则是一种欣赏感,一种认知后出现的酣畅淋漓的爽快感,在很多情况下,都会转化为主动的购买行为。受众的角色也是十分重要的,积极参与其中,直接对作品做出反映和判断。
我们把这两个层面对设计的体验概括为:(1)认读性的体验设计;(2)身临其境的体验设计。
三、设计师的设计体验
设计体验也分为两个层面,其一,是对消费者给予产品外观形象、实际功能需要所思、所想、所感的一个预估计,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去感受,去体验,并将这种体验凝练成设计的目标,去追求、去实现它。在此层面上的设计体验,往往来得真切,针对性强,能给予消费者以直接需要的满足,也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投其所需,投其所好。其二,是对消费者潜在的需求进行高瞻远瞩式地预感受和预体验;并将这种体验化作创新设计的目标,去追求,去实现它。处于此层面的设计体验虽有些间接,然而一旦被消费者所体验,随之产生的感受是深刻的,鲜活而生动的,持久的,其原创性相对也是更高的。
四、体验设计与设计体检两者间的互动关系
1. 体验是两者共同拥有的基本特征
“体验设计”和“设计体验”,两者处于不同的侧面却反映出双方共同拥有的主题——体验。这说明体验对设计的重要性,它是设计者与消费者彼此沟通的桥梁和基础。对于这一点,无可非议,对于搞创作要深入实际,体验生活的提法也并不陌生。而当下,将其提升为“体验式设计”,却有着它特殊的意义。其核心理念在于:(1)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2)超出以往感性设计的模式,主动挖掘先于设计的设计点;(3)追求尽可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受众的热情和对品牌产品的忠实度。
2. 两者间存在的互动关系
(1)当双向体验对位时,会在设计师与消费者之间产生一种共鸣的效果,这种共鸣,极有可能导致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这意味着设计的成功;
(2)当双向体验错位时,会出现两种情况:其一,设计师的体验过时或过于超前,不能与消费者产生共鸣,这意味着设计的失败;其二,体验式设计挖掘出的是消费者潜在的需求,这种需求存在,但不被消费者明显意识,而经对设计的体验式检验,消费者的认识体验提升后产生了共鸣,其结果是消费者欣然接受,主动购买,标志着设计的非常成功。
(3)在双向体验稍向前错位时,会产生向前的驱动力,使设计水平和认识水平均向前进步。
(4)体验设计和设计体验是人性化的深刻体现
3. 设计案例分析
案例一:多项式体验使“散利痛”广告取得了成功
该广告最大成功之处就是在于:作者在创作构思时,充分体验着患者在头疼时的感受,并将这种对感受的体验转化为“头痛愈裂”的概念,在这样的基础上,从“愈裂”的概念上做文章,将“愈裂”概念进行最大限度、最形象的演化和强调,从而引起受众对以往头痛感受从内心角度的再体验,这种发生在内心或精神层面的体验,来得更加深刻,更加持久。接下去就是对不同性别、年龄人头痛感受的联想性体验,找不同墙体断裂纹路与之相适配,使最终出来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案例二:实用功能外化的需求体验和情感功能内化的需求体验
图4-2(a、b)是一个富有情感化特征的情侣手套设计。设计师很好地体察到了情侣间在冬季手拉手需要手套护暖功能的需求,同时又深入到情感心理功能需求的层面,体验到情侣间隔着手套拉手妨碍感情交流,期望冲破这层隔离的内心感受,由此产生了该情侣手套创新设计灵感——将两副手套连体设计,即反映了实用功能外化需要的体验,又表达了情感功能内化的需求体验,新颖别致,营造出了一种恋人之间的浪漫欢快、温暖甜蜜、幸福美好气氛。设计师的设计体验与消费者的体验设计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案例三:强化体验
这幅广告设计作品具有相当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对观看者心灵的震颤力。设计师走进了心理疾病患者的内心世界,抓住了其孤独、绝望、恍惚所表现出的具有典型性的跳楼自杀反常行为,并以一个高层建筑边缘的视角,采用强烈的俯视透视线刺激着人们的视觉心理,让受众的心始终悬在哪儿,既调动了观看者由平日生活体验而生成的强烈感受,也调动了人类恐高症在此种情境下出现的心理感受。多重的深刻体验,以及强化体验的表达,使作品极富魅力。
计算机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286、386、486、586转变为奔腾,XP……的过程,前面推出的是电脑型号的演变;后面体现的是电脑速度,而后讲求的则是体验,是电脑给人类带来的奇妙感受(XP既是英文experience的缩写,即为体验)。艺术设计同样也经历了从追求外在形式的设计走向了深层的体验式设计,反映了设计理念的更新。体验设计也好,设计体验也罢,都是人性化的深刻体现!让我们用体验打开一扇扇设计师与消费者心灵沟通之窗,用人性化的设计营造美好与和谐!
参考文献
[1][美]DONALDA.NORMAN,付秋芳,程进三译.情感化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三次印刷.
关键词:室内设计 建筑设计 设计关系
1、建筑与室内的关系概述
建筑与室内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不同层面,建筑设计的目的和室内设计的目的是一致的,就是创造人们生活工作所需要的适当的空间,当然,建筑设计涵盖的空间既有建筑内部的,也有建筑外部的,如广场,街道,乃至城市设计等。室内设计则专注于在最近人的尺度上完成建筑的最终阶段。可以说,一栋建筑是否成功,只有室内设计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才能说具备了成功的基本条件。那么把室内设计当作建筑设计的最终阶段来认识是否正确呢?因为室内设计确实在大多数情况下对建筑起到了完善,美化,精雕细刻的作用,也确有许多室内设计工作是在建筑设计结束后才开始进行的。但是现在看来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甚至助长了建筑与室内设计脱节的趋势,是要认真反思与修正的。
室内设计,按照通行的定义:“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这一空间环境既具有使用价值,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历史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等精神因素。”可以说室内是“建筑的灵魂,是人与环境的联系,是人类艺术与物质文明的结合”。
建筑与室内的关系不同于建筑与结构,机电等相关专业的关系。结构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支撑同样的空间,机电专业可以在建筑初步定型后再进行设计,但是室内空间不能等到建筑确定之后再开始设计,建筑设计的同时就已经创造了室内空间。建筑与室内是与生俱来的共生关系,是从建筑设计之初就存在的关系,不是直到建筑设计的最终阶段才有室内设计的需要。建筑孕育了室内,有如人体整体与内脏的关系,人不能先长好外壳再塞进器官吧?没有单纯的室内也没有单纯的建筑。没有室内的建筑是纪念碑或者坟墓,没有建筑的室内是空中楼阁。因此,每个从事空间创造的设计师都应该明白建筑与室内的密切关系,不能生硬地割裂他们的与生俱来的联系。
现实中建筑与室内的分割是很严重的。但是我坚守这样的理想: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室内设计并不必然地一定由室内设计师来做,完全可以由有经验的建筑师来做,只是室内设计的后续阶段可以在建筑设计的思想框架下由室内设计师“二次”发挥和完善。这也许就是造成公众们认为建筑与室内的分离错觉的原因吧。
2、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延伸和深化
现在我们国内的设计师面对广大开发商及市场经济大潮,有时拿到项目时还不明白其使用功能。比如许多报批项目都叫“培训中心”,而造起来都是些宾馆、酒店、办公楼等。建筑盖起来与原定的使用功能并不合拍,这样就使大量的功能设计工作落到了室内设计师身上,即使在已定用途的空间内,我们也要进行更为细致深入的功能研究,也就是大空间里面功能分区的问题。因此说功能的延伸是室内设计师很重要的任务。功能延伸更重要的一点是精神功能的延续,这个问题在建筑设计中是很难体会到的。从我国室内设计行业发展几年来的大量作品看,并没有多少真正认识到室内设计的灵魂是空间。从业主要的效果图,到我们完成的六个面的图纸,常常被理解成了孤立的面。简单地理解成为实体形象,而很少从空间的角度去理解,去认识室内设计应是进行空间的再创造。
3、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不断完善
室内设计的风格和流派往往是和建筑乃至家具的风格流派紧密结合,有时也与相应时期的绘画、造型艺術,甚至文学、音乐等的风格和流派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如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中民族风格、构成主义、后现代风格、现代风格等等。实际工程中,室内设计对建筑空间的组织、调整和再创造。其要求室内设计师应掌握足够的建筑设计方面的知识。在实际工程中,室内设计师常遇到因建筑设计中或多或少存在的不利于室内设计或使用上不合理的地方,或是因业主的功能要求或个人喜好,提出对建筑内部空间重新分隔和改造,这就要求室内设计师应充分理解和掌握建筑设计方面的知识。
4、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联系
4.1从设计过程来看
在设计过程中,尤其是在室内设计阶段,由于对建筑设计部分缺乏修正,缺少沟通与了解,或因客观条件变化有了新的空间和功能要求,常常会对已形成的建筑实体进行大量的拆除、修复和补充,这都造成许多无谓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虽然业主在决策思路上是正确的,也具有较强的审美判断能力,但是对设计概念缺乏正确认识,不能宏观地把握设计的整体性,同时又参与到设计过程当中,“粗暴”干涉方案的设计,这就使设计师无法完全贯彻自己的设计意图,使设计方案缺乏一致性和连续性,造成整个设计方案的失败。目前我国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常规的实施程序为:建筑设计→建筑主体施工→室内设计→内部施工。这样一套程序使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完全割裂开,使二者产生严重的脱节。建筑设计师和室内设计师缺少交流甚至是没有交流,无法达成设计上的共识,使建筑内外风格不一致,最终造成貌合神离、不伦不类的作品。
4.2从方案实施过程来看
一方面,建筑主体施工与室内装饰施工作为先后的两个施工阶段共同构筑完成一个建筑整体,在建筑方案和室内方案实施过程中包含了许多工种、工序的环节。如果这些环节的衔接缺少严谨的组合秩序,必将带来建筑和室内装饰施工以及水电暖通等多工种施工的混乱,使各工序之间不能顺利地合理衔接,进而影响工程质量,延误工期,费工费料。因此在方案设计阶段应统筹考虑,注意协调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各工种、工序的衔接。另一方面,由于工作责权的限制,设计师不可能对方案执行的全过程实现控制。因此,建筑设计方案的意图应被有效地执行,而室内设计方案的执行则应在满足业主新需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忠于建筑设计方案的意图,与之保持一致。
5、结束语
【室内设计与设计】推荐阅读:
室内装饰材料设计与应用06-30
室内设计毕业设计总结06-03
室内设计文化06-28
室内设计教学12-03
室内设计报告12-12
室内设计专业01-08
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10-25
关于室内设计毕业设计开题报告11-08
室内设计材料教案06-04
室内设计常用尺寸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