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劳动合同书(共12篇)
编号____________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委托代理人________________
注册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姓名:____________性别居民身份证号
户口所在地_____省(市)____区(县)__ _____乡镇___________村 邮政编码__________
现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
为建立劳动关系,明确权利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有关规定,甲乙双方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本合同。
第一条、劳动合同期限
本合同期限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其中试用期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第二条、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甲方根据工作需要,安排乙方在___________________工作岗位,乙方的工作任务为,工作地点为。经双方协商同意,甲方可以调换乙方的工种或岗位。
乙方患有岗位工种及行业禁忌的疾病,应及时向甲方报告,并即时脱离工作岗位。
乙方应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服从管理,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乙方违反服务规范和劳动纪律,甲方可依据本单位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给予相应处理。
第三条、劳动报酬
乙方按甲方规定完成工作任务,甲方每月日支付工资,支付的劳动报酬为元/月或,其中试用期的劳动报酬为元/月。
第四条、工资时间和休息休假、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等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执行。
第五条、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双方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应按法定程序办理,甲方为乙方出具终止、解除劳动合同的通
知书或相关证明,符合国家规定的,支付乙方经济赔偿。
第六条、其他未尽事项按照国家及地方现行有关规定执行,或者通过协商以附件形式约定
第七条、本劳动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本劳动合同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签字(公 章)乙方签字(盖章)
去年我厂招了一批工人, 厂方与他们签订了为期一年的劳动合同, 现在劳动合同到期了, 这些工人还在厂里, 厂方想继续留他们在厂工作。厂方同意留, 他们要继续干, 是不是合同就自然延续, 不需要重新签劳动合同了?
春声
春声同志:
不是。《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明确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劳动合同终止: (一) 劳动合同期满的……”劳动合同期满, 劳动合同终止。其不能因为厂方同意留, 工人同意继续干, 工人与厂方的劳动合同就自然延续了。
关键词:解除劳动合同;预告期;违约金;竞业限制
自市场经济体系始建至今,附“城镇化”发展并行,劳资冲突伴随双方利益博弈而从未间断,使本可施以私法规范调整的劳资关系最终不得不以国家强制立法进行干预。根据《劳动合同法》分别赋予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权利、义务及目前审判实务来看,国家立法机关对劳动者采取了“倾斜式保护原则”,在合同期限、合同解除等方面均有体现。
一、基于具体制定劳动者单方解除的预告期
解除劳动合同,即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自用工之日起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在尚未全部履行完毕之前,由于法定解除事由的出现,或合同当事人单、双方以某种原因提前将合同关系归于灭失的法律行为。劳动合同一旦解除,即意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基于用工关系所建立的权利与义务法律关系归于消灭。于2008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情形分为下述两种:一是双方协议解除,即合同双方当事人就解除事宜协商一致而解除;二是单方提出解除,即享有单方解除权的当事人作出解除意思表示。针对上述两种情形,“双方协议解除”的法定解除条件即双方达成合意,对解除程序未作限制性规定。而关于“单方提出解除”则作出了进一步细分,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各自分别采取“即时解除劳动合同”与“附带预告期解除劳动合同”,并在此基础上划分为因用人单位或劳动者“过错性解除”或“非过错性解除”及用人单位“经济性裁员”。
二、明确劳动者单方解除权的适用不同期限
《劳动合同法》参照“倾斜式保护原则”,立法多以保护劳动者利益为出发点,赋予劳动者单方解除权的同时亦要求其遵守如下程序:试用期内劳动者需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试用期后则需提前三十天,以此便于用人单位有充足时间安排劳动者离职后的接替工作,确保劳动过程的连续性;应以书面形式提出解除。关于此项解除权的适用范围,除上述程序外,未再有其他法律约定或限制,均无区别的一律适用于所有劳动合同,且勿论是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抑或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纵观各国劳动法规则对此多有限制条件,如提前通知解除权仅适用于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对于明确约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不予适用,约定明确期限的劳动合同只可依正当法定事由方可解除。
三、增加用人单位过失性解除合同程序规定
现实中,针对用人单位法定可予解除的过错情形主要有下述几种:劳动者营私舞弊、被追究刑事责任、严重违反用人单位劳动纪律或规章制度等(详情参见《劳动合同法》第39条)。区分过错性或非过错性解除的意义在于是否需要预告期,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存在一定过错的情形下作出的解除行为,无须履行提前通知义务,即意味无法定解除程序。现行法规对此亦仅作略提:针对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工会组织认为不适当的,有权提出意见,如确认用人单位违法,工会有权要求重新处理;如劳动者诉诸司法部门,工会应予支持帮助。换言之,我国劳动法规制度对于过错性解除暂无必经程序的适用,用人单位既无提前通知义务,劳动者亦难寻自我申辩权,赋予工会组织的权益亦只是事后建议权,至于用人单位听从与否,法律无从过问。理论上看,工会是由广大职工组成的群众组织,是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但凡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事先将解除理由通知工会。上文提及到工会组织对于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负有支持与帮助义务,对用人单位亦有监督义务,但通常这些义务往往止步于书面,难以联系实际事例并在其中发挥法律本意赋予的职能作用。
四、完善合同违约金与竞业限制相关的规定
根据一般“禁止原则“,《劳动合同法》规定在一般情况下用人单位禁止设定违约金,除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况外,即仅可对“违反服务期约定”及“竞业限制约定”设定劳动者承担违约金。此处体现了法律对于一般劳动者劳动权的重视与保护,若对所有劳动者不加区分,也不曾考虑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所支出的费用而一概禁止约定违约金,那么必然致使一部分享有用人单位特殊待遇的劳动者可能在任何情况下任意提前解除劳动合同而无须承担违约责任,有失公允。而针对竞业限制的完善,可从以下方面考虑:有针对性的订立竞业限制条款,综合衡量各自的正当利益与地位的强弱势,明确用人单位支付竞业限制经济补偿金与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违约金的具体数额,且保持两者金额适当的平等与合理。
五、相关建议
綜上所述,在司法实践中,之所以常见理论与实践的脱轨,其原因大多还是受制于理论的可行性较差,比如某些用人单位根本不存在工会组织,或名为职工代表,实则由高层操控等;职工对此现象或不知情,或不知“痛”。为保障工会及其成员更好的履行职责,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关于在民事审判工作中适用中国工会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作出规定,工会成员因参加工会活动或履行工会法定职责而被解除劳动合同的,可判令用人单位恢复其工作并补发解除合同期间应得报酬等,以法律强制手段为职工集体事业保驾护航。、与此同时,要确保工会监督权的实现,亦有赖于制度的完善,笔者建议可尝试下述两个改善方案,藉此加强工会监督,使之权利真正付诸于实际:其一,建立劳动法律监督组织,即在工会编内设置劳动法律监督岗,对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安排工作时间、未成年工保护、社会保险福利等劳动法律执行情况进行内部监督;其二,设立劳动保护监督组织,即对用人单位发生的重大事故隐患、职业危害建档跟踪,制定群众举报细则,采取劳动保护工作责任制,督促企业落实法律赋予工会与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参考文献:
[1]徐昭.我国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经济补偿制度分析[J].职工法律天地:下,2015(11):203-204.
[2]何永强.劳动合同解除,程序也应合法[J].企业与法,2015(5):68-70.
(五)因甲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乙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经确认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乙方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甲方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乙方劳动的,或者甲方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乙方人身安全的,乙方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甲方。
十一、乙方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甲方,可以解除劳动合同。除乙方有本合同第十二条和第十三条第一项、第二项约定的情形外,甲方不得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
十二、乙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甲方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甲方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乙方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甲方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甲方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乙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甲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经确认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十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乙方或者额外支付乙方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乙方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甲方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乙方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双方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十四、甲方依法可对包括乙方在内的员工进行裁员。
十五、乙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不得依照本合同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乙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乙方为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十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一)劳动合同期满的;
(二)乙方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三)乙方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四)甲方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五)甲方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甲方决定提前解散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十七、本合同订明的补充件、附件和甲、乙双方协商一致的有关修改合同的文件以及双方订立的培训合同、保密合同、竞业限制合同是本合同的组成部份。
十八、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它事项:
十九、其它事项本合同没有订明的,按有关规定执行或双方协商解决。本合同订明的事项,与法律、法规有抵触的,按法律、法规执行。
二十、本合同签订后,报劳动部门备案、鉴证。本合同一式三份,甲方执二份(一份办理退工时存进乙方档案,另一份甲方须在和乙方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后,保存两年以上)乙方执一份。
甲方(盖章) 乙方 (签章)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委托代理人(签章)
解除劳动合同时,双方应按规定办理解除手
续.甲方应按规定将解除合同的情况报告有关机关核准.
第十三条 违约责任
〈一〉甲方无故辞退乙方,除应发给辞退补助费和路费外,应偿付给乙方违约金______元.
〈二〉甲方违反劳动安全和劳保规定,以致发生事故,损害乙方利益的,应补偿乙方的损失.
〈三〉乙方擅自解除合同,应赔偿甲方为其支付的职业技术培训费,并偿付给甲方违约金____元.
〈四〉乙方违反劳动纪律或操作规程,给甲方造成经济损失的,甲方有权按处理固定职工的规定予以处理.
第十四条 其他事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合同于一九____年____月____日起生效.甲乙双方不得擅自修改或解除合同.合同执行中如有未尽事宜,须经双方协商,作出补充规定.补充规定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合同执行中如发生纠纷,当事人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单位主管机关或劳动合同的管理机关请求处理,也可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本合同正本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合同副本一式____份,报主管机关,劳动合同管理机关(本合同如经公证,则应交公证处留存一份)……等单位各留存一份.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行政公章)
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盖章)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盖章)
非全日制用工简易劳动合同
甲方(用人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委托代理人-----------------------------注册地址-------------------------联系电话-------------------------
乙方(劳动者)姓名:----性别:------------------居民身份证号---------------------------
户口所在地----------------省(市)--------区(县)--------乡镇--------村 邮政编码----------------
现住址---------联系电话------------------------
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有关规定,甲乙双方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签订本合同。
第一条合同期限;甲乙双方可以随时终止本合同。第二条工作内容
乙方同意根据甲方工作需要,担任-----------------------工作。甲方根据工作要求对乙方进行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乙方应当努力提高职业技能,按岗位要求完成工作任务。第三条工作时间
乙方每周工作-----------日,分别为周-------------;每日工作不超过四 小时。
第四条劳动报酬
甲方按小时计酬方式支付乙方工资,标准为每小时--------元。
甲方向乙方支付工资形式为------------------------(直接发放/委托银行代发)。支付周期不得超过15日。经乙方同意,可以每月底一起支付当月的两次工资。
第五条社会保险
甲方支付的小时工资中已包含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乙方可依照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自主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
甲方依照国家和地方规定,为乙方办理工伤保险和缴纳工伤保险费,乙方在合同期内因工负伤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第六条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甲方根据生产岗位需要,按照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卫生规定对乙方进行安全卫生培训和职业培训,为乙方提供如下劳动保护条件和劳动防护用品
------------------------------。
第七条劳动争议处理
甲乙双方发生劳动争议,可以协商解决,也可以依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通过申请调解、仲裁和提起诉讼解决。
第八条 甲乙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第九条 本劳动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本劳动合同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公 章):乙方(签 字):
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委托代理人(签字或盖章)
1 劳动合同先合同义务的概念
1.1 先合同义务的概念
由于学界对先合同义务有着不同的界定, 相关法律也没有明确的规定, 因此, 本文作者必须先明确本文对于先合同义务的认定, 才能在此基础上继续讨论劳动合同先合同义务。
本文作者认为, 先合同义务是缔约人为了缔结合同而相互接触, 形成了一定的信赖关系, 根据诚实信用原则, 当事人双方为了确保合同生效, 为了维护对方当事人的给付利益以外的人身利益与财产利益所承担的义务。先合同义务是一种法定义务, 是法律强制附加于当事人的, 而不是当事人约定的义务。
对于有人提出先合同义务是一种附随义务的观点[2], 本文作者并不赞同, 本文作者认为先合同义务是一种独立的民事义务。首先, 合同法上的义务包括给付义务和给付义务以外的义务。给付义务以外的义务包括先合同义务、附随义务和后合同义务。其次, 本文作者之所以把先合同义务、附随义务和后合同义务置于并列地位谈论, 一方面, 是考虑到附随义务的用词让人感觉到此义务是依附于合同而存在的, 因此不依附于合同的先合同义务、后合同义务最好单独列出讨论。另一方面, 是因为先合同义务、附随义务和后合同义务在产生时间、目的、违反后果等方面还是有所区别的, 适宜分开考量。
关于先合同义务的起点, 很多人以要约生效为标准[3], 本文作者并不赞同这种看法。例如, 德国著名判例“香蕉皮案件”中, 联邦最高法院认为基于缔约上的过失所发生的损害赔偿请求权, 只要被害人以可能的顾客身份而进入交易场所, 即可成立。[4]因此, 本文作者认为, 先合同义务的起点并没有明确的标准, 需要法官根据诚实信用原则结合具体案例, 判定当事人是否产生了值得保护的信赖关系, 只要当事人之间产生了值得法律保护的信赖关系, 就产生了先合同义务。
关于先合同义务的终点, 有人认为是合同生效, 有人认为是合同成立。本文作者认为, 合同生效是先合同义务完结的标准。首先必须分清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各自的意义。当事人达成合意合同即成立, 此时产生合同的拘束力 (我国《合同法》称为“法律约束力”) , 是指除当事人同意或有解除原因外, 另一方不得任意反悔, 请求解除, 无故撤销。而合同生效是法律对成立了的合同的评价。合同生效就会产生合同效力, 即基于合同而产生的权利义务。由此可知, 合同成立到合同生效这一阶段还不属于合同权利义务的调整范围, 合同生效以后才会产生合同义务以及附随义务。如果先合同义务终止于合同成立, 那么合同成立到合同生效期间就没有明确的权利义务来调整, 就会形成法律上的空白。因此, 只有先合同义务延伸到合同生效, 才能周全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1.2 劳动合同先合同义务的概念
本文所讨论的劳动合同先合同义务可以理解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为了缔结劳动合同而进行接触, 形成了一定的信赖关系, 根据诚实信用原则,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为了确保合同生效, 为了维护对方当事人的给付利益以外的人身利益与财产利益所承担的义务。
2 劳动合同先合同义务的特点
与一般先合同义务相比, 劳动合同先合同义务具有不均衡性。
传统民法理论是建立在平等的理性人基础上的。参与民事活动的当事人在信息收集能力、判断决策能力等方面大体相同, 并且都会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进行活动。在此前提下, 双方当事人会形成基本对等的权利义务。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当事人的地位出现了不平等, 由于受教育程度、占有资源等方面的不同导致其收集信息、判断决策的能力有很大差别。单纯形式上的契约自由将会导致实质上的一方不自由, 因此需要对当事人采取一些“不平等的处理”, 比如赋予一方更多的权利, 另一方更多的义务, 以达到实质上的平等, 实现契约正义。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是形式上平等、实质上不平等的典型代表。对于大多数劳动者而言, 让渡劳动力获得报酬是其唯一的谋生手段。同时, “在具有人身性和隶属性的劳动关系中, 用人单位所支配和使用的劳动力, 承载着劳动者的生存权, 劳动力的消耗过程就是劳动者生命实现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 对劳动力的任何损害, 都直接危及劳动者的生存。”[5]
正是由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缔约时实质上的不平等, 并且劳动关系对劳动者的生存极其重要, 法律需对劳动者“倾斜保护”, 用人单位应当承担更多的劳动合同先合同义务, 在缔约阶段对劳动者的人身利益、财产利益给与更多的注意与照顾。
3 劳动合同先合同义务的内容
学界普遍认为先合同义务的内容包括告知、保护、保密等, 劳动合同先合同义务的内容也大致如此。但是, 劳动合同制度作为合同法和社会法结合的产物, 不仅要符合合同法的一般规律, 也应当体现社会法的特点。考虑到劳动合同先合同义务具有不均衡性, 我们在探讨劳动合同先合同义务的各项具体内容时, 也必须紧扣“倾斜保护”的原则, 这就可能导致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义务标准会有所不同。
3.1 告知和解释义务
告知和解释义务是指,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应当在缔约阶段, 如实告知对方当事人, 与劳动合同履行相关的事项。该项义务的关键点在于确定到底哪些事项属于告知和解释义务的范围。
对于用人单位的告知和解释义务, 很多国家的法律对此已经有了明文规定[6]。本文作者认为, 由于用人单位需要向劳动者告知解释的事项是比较明确和固定的, 因此立法可以采取列举加概括式的规定模式。一般情况下, 用人单位告知和解释的内容“应当包括劳动者的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及其预防、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 以及其他与劳动关系直接相关的情况。”
对于劳动者的告知和解释义务, 德国法中规定, 与劳动合同履行有实质联系的情况劳动者必须告知和解释, 其他事项是否需要告知, 需要法官权衡雇主和雇员的利益才能确定。因此, 告知和解释义务的范围仍然是不明确的。本文作者认为, 不同的工作对于劳动者有不同的要求, 因此需要劳动者告知的事项会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很难对劳动者必须告知的事项做出明确的要求, 只能设定一些概括性的原则:劳动者的告知和解释义务应当限定于履行劳动合同所必须知晓的事项中, 而且告知不得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 不得侵害劳动者的人格权。
3.2 注意和保护义务
注意和保护义务是指,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缔约的过程中, 都应当注意和保护对方的人身利益和财产利益。
本文作者认为, 可以借鉴民法上关于注意义务的相关理论。即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承担善良管理人的注意义务, 而劳动者仅要承担自己事务管理的注意义务即可。
3.3 保密义务
保密义务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缔约的过程中, 知悉对方的秘密, 不得利用或泄漏。
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所负的保密义务在很多国家已经法定化, 比如法国《劳动法典》第L121-7条。本文作者认为, 用人单位对于劳动者的保密义务不应当仅限于劳动者的隐私, 还应当包括劳动者的一般个人信息。
立法与实践中, 劳动者对用人单位所负的保密义务的范围是不明确的, 用人单位的哪些信息需要保密国内外的规定有很大差异。我国《合同法》第43条关于商业秘密的规定应当可以适用于劳动合同。因此, 在我国劳动者要对缔约过程中得知的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保密。
3.4 其他义务
当然, 劳动合同先合同义务还包含很多其他内容, 如不得恶意缔约、不得歧视等等。先合同义务的内容, 并不以法律明确规定为限, 而应当结合具体类型的合同, 结合缔约活动所进展的程度, 依照诚实信用原则具体确定。
4 结语
劳动合同先合同义务已经开始引起学界和立法者越来越多的关注。这既是社会现实的要求, 也是丰富劳动法理论、完善劳动法规定的重要举措。只有不断深入我国劳动合同先合同义务制度的研究, 同时以司法实践为基础, 才能促使我国劳动立法走向完善。
摘要:对于先合同义务学界和判例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 然而投向劳动合同先合同义务的关注却并不多。本文作者以先合同义务的相关理论为基础, 对劳动合同先合同义务的基础理论进行了较系统的探究。
关键词:先合同义务,劳动合同先合同义务
参考文献
[1]杜晓燕, 郭慧敏.劳动先合同义务的制度构建[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1 (30) :14~16.
[2]陈丽苹, 黄川.论先契约义务[J].中国法学, 1997, 4:43~45.
[3]崔建远.新合同法原理与案例评释[M].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5, 5:112.
[4]陈友坤.诚实信用原则在现代契约法中的地位[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1998, 9:7~9.
[5]马晓艳.我国劳动合同制度与《合同法》关系初探[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 6:81~83.
【关键词】劳动合同;雇佣合同;用工制度
一、劳动合同与雇佣合同存在差异性
我国《劳动法》第16条将劳动合同定义为:"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因此,劳动合同是确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的法律形式,是组织社会劳动、合理配制劳动力资源、稳定劳动关系,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手段。根据这一条款,劳动者成为用人单位的一员,有义务完成用人单位的生产任务、工作任务,并有义务遵守劳动纪律和内部规章制度;用人单位则有义务支付劳动报酬,提供劳动条件、劳动保护及保险、福利等待遇。雇佣合同即"雇佣契约",是当事人一方(受雇者)向对方(雇主)提供劳动力以从事某种工作、由对方提供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的协议(或契约)。由于劳动合同在表象上同雇佣合同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便为此合同与彼合同的正确界定增加了难度。因此,明确两者的具体差异性,无疑会对劳动者大有裨益。
二、劳动合同与雇佣合同差异性的具体体现
(1)合同双方的从属关系不同。我国《劳动法》上的劳动合同,则指双方当事人约定一方在对他方存有从属关系的前提下,向他方提供职业上的劳动力,而对方给付报酬的合同,其特点在于当事人双方存在着特殊的从属关系,即身份上的从属性。因此,劳动合同更强调一方的有偿劳务的给付是在服从另一方的情形下进行的,这种从属关系常因特殊的理由而成立。而雇佣合同是一方给付劳动,另一方给付报酬的合同。其纯为独立的两个经济者之间的经济价值的交换,雇主与雇员之间不存在从属关系,当事人之间是彼此独立的。(2)合同的主体不同。劳动合同的主体具有特定性,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是劳动者,根据有关劳动法规,用人单位包括中国境内的企业、中国境内的个体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雇佣合同的主体则主要为自然人。(3)合同调整的对象不同。劳动合同调整的是职业劳动关系,而雇佣合同调整的是非职业的劳动关系。正确区分劳动合同与雇佣合同,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而对当事人的保护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4)解决纠纷所适用的程序不同。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如果是因劳动合同的履行发生纠纷,当事人必须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不服的,一方可向人民法院起诉,就是说仲裁是人民法院受理劳动合同争议的前置程序,而当事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6个月。因雇佣合同的履行发生的纠纷,当事人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其权利受到保护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5)受国家干预的程度不同。劳动合同中,国家常以法律强制性规范规定劳动合同的某些条款,干预合同的内容的确定。而雇佣合同的当事人在合同条款的约定上具有较大的自由协商的余地,除非雇佣合同违反法律、法规的强行性规定,否则,当事人可基于合同自由原则对合同条款充分协商。(6)处理争议适用的法律不同。当事人因劳动合同的履行发生纠纷的,法院处理此类纠纷所适用的法律是《劳动法》,只有在《劳动法》对有关问题未规定的情况下,方可适用《民法通则》。而当事人因雇佣合同的履行发生纠纷的,法院处理此类纠纷所适用的法律是《民法通则》。(7)责任后果不同。因劳动合同不履行所产生的责任不仅有民事责任,还有行政责任。因雇佣合同不履行所产生的责任主要是民事责任、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8)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不同。劳动合同的履行体现着国家对合同的干预,为了保护劳动者,《劳动法》强加给用人单位以过多的义务:必须为劳动者缴纳养老保险、大病统筹、失业保险。这是用人单位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不得由当事人协商变更。而雇佣合同的雇主则无义务为雇员缴纳养老保险、大病统簿、失业保险。
三、签订劳动合同与雇佣合同应注意的事项
1.签订劳动合同应注意的事项。(1)签订合同要知法。劳动合同是约束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行为及处理今后纠纷的重要法律依据,劳动合同的每个环节,都需要劳动者有一定的法律常识,所以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下有哪些法律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2)合同形式、内容要合法。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劳动合同,首先签订合同的程序应符合法律规定,并且应当用书面的形式予以确认,合同至少应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求职者应妥善保管自己的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同的内容上,求职者一定要先确认自己签订的劳动合同是否具备产生法律约束力的条件,包括用人单位应是依法成立的劳动组织,能够依法支付工资、缴纳社会保险费、提供劳动保护条件,并能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等。(3)合同细节要审查。劳动合同主要应审查下列内容:一是劳动合同期限;二是工作内容;三是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四是劳动报酬;五是劳动纪律;六是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七是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要仔细阅读关于相关岗位的工作说明书、岗位责任制、劳动纪律、工资支付规定、绩效考核制度、劳动合同管理细则和有关规章制度,做到心中有数。
甲方姓名(出租方):__________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姓名(承租方):__________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双方协商甲方将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房屋出租给乙方居住使用。
一、租房从_____年___月___日起至______年___月___日止。
二、月租金为____元,缴租为______支付一次,人民币(大写)_________元(¥____元),以后应提前___天支付
三、约定事项
1、乙方入住时,应及时更换门锁若发生意外与甲方无关。因不慎或使用不当引起火灾、电、气灾害等非自然灾害所造成损失由乙方负责。
2、乙方无权转租、转借、转卖该房屋,及屋内家具家电,不得擅自改动房屋结构,爱护屋
内设施,如有人为原因造成破损丢失应维修完好,否则照价赔偿。并做好防火,防盗,防漏
水,和阳台摆放、花盆的安全工作,若造成损失责任自负。
3、乙方必须按时缴纳房租,否则视为乙方违约。协议终止。
4、乙方应遵守居住区内各项规章制度,按时缴纳水、电、气、光纤、电话、物业管理等费用。
乙方交保证金________元给甲方,乙方退房时交清水,电,气,光纤和物业管理等费用及屋
内设施家具、家电无损坏,下水管道,厕所无堵漏。甲方如数退还保证金。
5、甲方保证该房屋无产权纠纷。如遇拆迁,乙方无条件搬出,已交租金甲方按未满天数退还。
6、备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本合同一式两份,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承租方 :xx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就房屋租赁的有关事宜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条房屋基本情况该房屋坐落于北京市______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房屋为:楼房____室____厅____卫,平房____间,建筑面积______________平方米,使用面积____________平方
米,装修状况__________________,其他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
房屋 设定抵押。
第二条房屋权属状况
该房屋权属状况为第______种:
甲方对该房屋享有所有权的,甲方或其代理人应向乙方出示房屋所有权证,证书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方对该房屋享有转租权的,甲方或其代理人应向乙方出示房屋所有权人允许甲方转租该房屋的书面凭证,
该凭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条房屋用途该房屋用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保证,在租赁期内未征得甲方书面同意以及按
规定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前,不擅自改变该房屋的用途。
第四条交验身份
甲方应向乙方出示 及____________等真实有效的身份证明。
岁末年初,《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让经历了人民币升值、环保压力增加、出口退税调整、土地成本增加等一系列成本之重后的众多中小企业主再次绷紧了神经。
早在距新法实施不足3个月之时,华为的“7000名员工先辞职再竞争上岗”运动。被炒得沸沸扬扬。从央视大规模清退1800名“临时工”,沃尔玛中国公司、韩国LG等相继传出裁员消息到新法實施三天前,家乐福与中国4万职工重签合同……类似“辞职门”事件层出不穷。
顷刻间,“劳动合同法”成为继“牛市”以后最热门的词汇之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从来没有一部法律让中国的企业界,如此自上而下的集体恐慌。守法还是违法?规避还是执行?
无论是恐慌、欢呼、学习、争论还是抱怨,对绝大多数企业来说,完全按照《劳动合同法》去做,会面临许多现实的问题。面对刚性的法律条款,企业该如何寻找柔性的自我救赎。
近期我们走访了数十位中小企业主,一一解读他们最关注的问题。
1、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道“紧箍咒”该怎么解?
关联条款:
第十四条,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
(二)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
(三)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企业主说:我们将对“员工即将任职10年”和“员工第二次签订固定期限合同”这两个时点反复掂量,否则就得“永远把这个员工养起来。”我们做企业有个原则就是不请不能辞退的人,现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不是违背了这个原则吗?
对策:2008年1月1日新法实施后,第一次签订劳动合同最好以3年合同期为宜。因为按照新法规定,3年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为6个月,这样便于企业利用试用期充分考察劳动者,掌握主动,一旦不符合条件,可以在这期间解除合同;同时,如果该企业是一个集团公司,可以让下属多个子公司分别多次与劳动者订立有期限的劳动合同,就可以规避一个企业连续订立两次固定期限合同。
“续订劳动合同的”是指谁要求续订?法律条文指向不明确。如果是企业提出续订的意思表示才能够签无固定期限的话,那么,企业依然可以采取不同意续订方式而不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针对上述第(四)种情形和第八十二条的情况,企业应当改变观念,将上岗后再签合同转变为先签合同后上岗,规范管理。
2、如何更少的承担新法规定的试用期员工的未可知成本
关联条款:
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个月:三年以上固定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合同不得约定试用期和试用期不得单独约定,应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第二十条,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企业主说:对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的规定。我认为过于绝对,万一这个员工离职后再次被招用呢?难道就不需要试用期了吗?对于那些工资高的企业,新招的人还不知道能不能做事情,就在试用期同工同酬拿工资,企业的用工成本是不是太高了?
对策:这些规定,企业首先必须遵从,但可以选择签订三年以上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而充分行使六个月的试用期;
至于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同岗位工资百分之八十的问题,建议企业可以对岗位进行细化。制定出更加详细的职位等级和工资分级,并建议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基本工资,奖金和效益工资则约定应当经过对劳动者绩效考核按月或季度确定,这样就可以避免试用期工资过高产生的系列问题。
另外,在签订试用期合同时必须注意,劳动合同只约定试用期而没有约定合同期,则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就是合同期限,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均不能按照试用期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劳动报酬方面不能按照试用期的规定支付工资,只能按同工同酬的原则支付工资。
3、新法中违约金的价值到底怎么发挥?
关联条款: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二条,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企业主说:新法关于劳动者承担违约金的两种情况,是为了防止企业滥用违约金,但是对于碰到签订了合同又突然辞职的员工,对于一个正在进行的项目的影响是很大的。如果我们没有违约金作为底牌,岂不是很被动?
对策:新法已对违约金的支付做出了具体规定,其次有关商业秘密。商业秘密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未公开、保密性、实用性(具有经济利益)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劳动法》第二十二条、《劳动合同法》二十三条均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企业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
新法规定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终止后。一定期限内劳动者不得到
同行业、同类具有竞争关系的单位任职或自己开业生产或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但是,竞业限制必须要用人单位支付一定的补偿后。该条款才具有约束力,且应约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并不得超过2年。
企业为保护自身利益,应对高管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约定培训费、保守商业秘密和竞业限制承担违约金。并且,这些内容最好同时约定,以有利于收集证据。并且。如果劳动者侵犯企业商业秘密达到一定程度或获取巨大利益,就构成《刑法》上的“泄露商业秘密罪”,企业是可以动用国家公权力追究法律责任的。
4、关于企业劳动制度的民主和公开
关联条款: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对策:《劳动合同法》对企业的行政管理权限的程序性设计,而且这个程序是必须的,体现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利益这个核心。企业在新法规定下。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规章制度是否经过民主程序:
2、是否公示、告知:
3、是否依程序作出处理并依法送达:
4、劳动者是否有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事实:
5、注意保存相應的书面证据、规范处理程序。
可以预见,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后,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更多的将是对企业行政管理职权程序性的审查。所以企业必须重视对规章制度和行政管理程序性规范,做到通过民主程序制定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向劳动者公示,这样企业的劳动制度才能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
6、关于劳务派遣
关联条款:
第五十八条,……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年以上的回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
第六十三条,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企业主说:在我们单位,有些是正式工,有些是跟单位下属公司签合同,有些属于派遣工。如果所有人的工资都是一样的,那我使用派遣工还有什么意义呢?
对策:这些规定对于许多效益好发钱多的企业非常头痛,如果让劳务工与正式员工具有一样的收入,采用劳务派遣就没有实际意义,对于此。我们提出如何处理同工同酬的几点建议:
1、强调实际用工方与劳务人员之间没有劳动关系,劳务报酬由双方公司直接结算,再由劳务派遣公司支付劳动者;
2、实际用工方可以对劳务人员实施管理和处罚,但辞退应由劳务派遣公司出面处理;
3、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均约定应由劳务公司办理并承担责任,费用可由使用方直接结算给劳务公司;
4、形成劳动争议一般由劳务派遣方应诉。
5、细化岗位、职责;
6、调整薪酬制度(基本工资保持一致,拉大奖金、效益工资差距);
7、加强绩效考评;
8、增设职务和职务津贴。
链接
一、《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四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合法扣减职工工资。并明确扣减的额度限制。
1、职工因个人主观原因没有完成生产任务,并非身体问题等所致,单位可扣减其工资,扣后工资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2、职工违反劳动纪律并造成单位损失时,单位扣减工资每月扣减比例必须小于该职工月工资的20%。
3、职工请事假,按照缺勤一天扣一天的工资计算。
4、职工请病假,按照病假工资发放,可以扣减其绩效或生产性奖励等。
按照规定,每天加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3小时,每月不得超过36个小时。如果超时劳动,无论给多少加班费,用人单位都违法了。
二、单位“末位淘汰制”于法无据,《劳动合同法》并未规定。
现在不少企业乐于采用“末位淘汰制”。在《劳动合同法》中已删去了“双方当事人可约定劳动合同的终止条件”这一条。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只能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章列举的情形,其中并无“末位淘汰”一项。当然,如果员工完成不了考核,企业将其调换工作岗位,或者进行培训再上岗是可以的,
中华全国总工会法律工作部副部长谢良敏说,能否胜任工作应该以能否完成企业规定的劳动标准为依据,但同样的岗位在不同的企业其劳动标准是不同的,因此企业应该制订出相应岗位的劳动标准。当然这个标准应该是企业与劳动者共同商讨制订出来的,不能是企业说了算,把标准制订得高高的,故意让员工完不成。
编辑黄微
劳动者单方解除权是指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后, 尚未全部履行以前, 劳动者依法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无需用人单位同意便可终止劳动合同的权利。依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可将劳动者的单方解除权划分为以下几种形态:
(一) 劳动者的预告解除权。
劳动者的预告解除权是劳动者解除与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的通常情形, 根据劳动法的一般原理, 何时参加劳动, 为谁劳动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 劳动合同既然是劳动者自愿签订的, 自然也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即劳动者履行了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的要求, 届时便会发生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效果。应强调的是, 该30日的预告解除权是法定解除权, 不能以任何方式再行作出限制, 包括合同约定的方式。
(二) 劳动者单方即时解除权。
劳动者的即时解除权的本质是因用人单位的过错, 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维护劳动者利益, 《劳动合同法》赋予了劳动者可以不经提前通知而即时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该情形在大陆法系被称为被迫辞职, 在英美法系被称为推动解除。劳动者在即时解除劳动合同的同时, 还可以获得经济补偿金。
(三) 劳动者试用期内的任意解除权。
试用期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互相了解和适应的一段合理时期。在试用期内, 就劳动者而言, 其可以选择不同的用人单位, 可以不需要理由地直接提前3天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是劳动者的选择权, 用人单位无权单方就此作出任何限制。但是, 劳动者在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时也应配合用人单位完成相关手续和工作的交接。
二、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权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现行立法中,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权有预告解除权、即时解除权和试用期中的任意解除权三种情形。然而, 在适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 劳动者预告解除权的授权不明确。
劳动者的单方劳动合同解除权的设立宗旨在于保护劳动者的利益。通过对比我国《劳动合同法》第37条和《劳动法》第31条可以发现, 在表述上有不一致的地方。《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提前30日“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而《劳动法》规定“应当”提前30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从立法目的和宗旨来看, 《劳动法》第31条应是一个授权性条款, 但它含混的表述极易造成误解。是否可以用劳动合同约定的期限来对抗劳动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请求, 我国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或司法解释明确规定。
(二) 对所有劳动者设定统一的预告期不合理。
我国对劳动者行使单方解除权 (不包括试用期的情形) 统一规定了30日的预告期, 这是不合理的。现实中不同工作性质的劳动者可替代的程度是不同的。一个普通劳动者辞职, 用人单位很快就可以找到接替的人选, 而一些重要岗位上的劳动者跳槽, 却很难在30日内找到替代者, 尤其是企业中的管理者和技术人员, 他们在企业中的位置完全区别于普通劳动者, 这些人员的辞职, 对企业来说不仅是在财产上有重大的损失, 更甚者会导致企业的瘫痪或破产。
然而, 在我国未区别不同情况, 一律规定为30日, 面对纷繁复杂的劳动关系, 统一的规定缺乏灵活性, 在适用中免不了过于僵硬, 有时会损害用人单位利益。我国立法中, 可以确定预告期最长、最短的限度, 再由劳动合同当事人在此限度内根据行业习惯及具体情况协商决定预告期的制度。同时, 也要考虑劳动者的工作年限, 工作年限的长短对劳动者的熟练程度和能力有很大影响。当然, 依劳动者工作年限的不同而确定不同的预告期间的做法, 充分考虑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关系的紧密程度, 是世界各国劳动立法的惯例。
(三)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权的实施与合同必须信守原则之间存在冲突。
《劳动合同法》第37条规定:劳动者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在试用期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 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这一规定给予了劳动者极大的单方解除权, 目的是保护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的弱者地位, 维护劳动自主权利, 对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几乎没有设置什么障碍和条件。然而, 劳动者在任意行使此项权利时, 却极有可能在客观上损害了用人单位的利益, 此时这种权利的行使是以牺牲用人单位利益为代价的。可见, 劳动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权与信守原则之间存在严重的冲突。虽然劳动合同具有特殊性, 我国《合同法》也并未明确规定劳动合同属于合同法的调整范畴, 但作为受法律保护的一项权利义务之协议,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时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 其签订的劳动合同理应与合同法的基本原则相统一。
三、完善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权的建议
(一) 明确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权的适用范围。
对于劳动者提前30日通知即可解除劳动合同规定, 条件过于宽泛, 应当根据工作性质、岗位职责对此加以相对具体的规定;对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赔偿范围, 应在劳动关系法律、法规中加以明确, 以保护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纵观国外立法, 各国关于劳动合同的解除, 几乎都分为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解除和非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解除, 并且都对前者限制解除以维护合同效力, 约定期限的劳动合同都只能基于正当的法定事由或履行一定的期限后才能解除。
对此, 我国在立法过程中应予以借鉴, 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单方解除权适用于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法律应赋予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同等的法律地位, 同等的权利, 在劳动者履行了通知对方的义务后便可终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单方解除权适用于固定期限时, 对明确约定了期限的劳动合同中劳动者的单方解除权予以限制, 约定了明确期限的劳动合同只能基于正当的法定事由或履行一定的期限后解除。依据我国劳动力富足的现状, 建议在立法中对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规定履行期限, 这个履行期限可以维持在3~5年之间, 这样既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劳动合同的稳定性, 也可以均衡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利益。
(二) 加强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时对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保护。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有时会给用人单位造成难以计量的损失, 主要表现为对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侵犯, 其中有些损失是显性的, 可以直接计算出来, 用人单位可以依法要求劳动者进行赔偿, 而有些损失是隐性的, 是难以计量的。
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因其具有秘密性特征, 主要依靠“保密”来保护。一些劳动者 (中高级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在参与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中, 或多或少会掌握单位的一些商业秘密, 劳动者单方解除合同后就会直接侵犯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即使劳动合同中有保密条款, 但有时也是难以操作的。
保密条款和禁止同业竞争条款, 二者在我国都属于法定可备条款。保密条款即约定劳动者对用人单位商业秘密负保密义务的合同条款, 它包括对保密的内容、范围、期限和措施等的约定;禁止同业竞争条款即约定禁止劳动者参与或者从事与用人单位同业竞争以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合同条款, 它包括对禁止同业竞争的期限、范围和补偿等的约定。在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时, 要明确劳动者的保密义务和禁止同业竞争的义务, 避免给用人单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三) 完善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中有关服务期的规定。
用人单位出资培训劳动者是现代企业的普遍做法。为了保障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防止劳动者通过专门培训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后“跳槽”以获得更高的收入, 《劳动法》没有关于服务期的约定, 《劳动合同法》第22条第一次规定了服务期。服务期是指劳动者因接受用人单位给予的特殊待遇而承诺必须为用人单位服务的最短期限。只要用人单位出资培训劳动者, 受训劳动者就有义务为用人单位最少服务一定年限。所以, 劳动者接受用人单位付费在职培训后, 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约定接受专业技术培训以后的服务期。关于接受培训的职工签订服务期的年限, 《劳动合同法》没有具体规定, 应当理解为服务期的长短可以由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协议确定。但是, 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协议确定服务期年限时要遵守两点:第一, 要体现公平合理的原则, 不得滥用权利;第二, 需要注意的是,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服务期较长的,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间的劳动报酬。
根据1995年《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第4条的规定, 劳动者违法解除或违约解除劳动合同, 对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 应赔偿用人单位的招录费用、培训费用、直接经济损失以及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这样的规定显然过于笼统, 由于赔偿金的数额需要经用人单位的举证才能确认, 而很多损失的计算又缺乏明确的标准, 这就可能造成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用人单位的利益受损而得不到救济;另一种情况是赔偿金过高而超过劳动者的承受能力。因此, 立法应进一步明确赔偿的范围和计算方法。
四、结语
本文结合我国《劳动合同法》和《劳动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在深入研究劳动关系现存状况的基础上就劳动合同单方解除的相关问题作了简要的分析与阐述, 重点在于探讨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时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该权利所涉及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利益的平衡。劳动关系作为最基本的社会经济关系, 其稳定、有序、正常的运转, 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证, 也是加快建设和谐社会的体现。劳动立法的不断完善, 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劳动及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 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基本人权, 推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参考文献
[1]黎建飞.劳动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4.
[2]叶静漪.劳动合同法十二讲[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7.
[3]陈国柱译.日本民法典[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3.
[4]费安玲等译.意大利民法典[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
[5]戴继翔.论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权[J].经济问题, 2008.10.
[6]外国劳动法选 (第四辑) [M].北京:劳动人事出版社, 1989.
[7]冯彦君.论劳动法是保护人权之法[J].中央检察官管理学院学报, 19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