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信 历史

2024-11-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介绍信 历史(精选10篇)

介绍信 历史 篇1

——初二(5)毛译可

寒假里,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给一个好朋友叔叔拜年,我也借此机会,向他了解了一个他老家的历史故事。

叔叔的老家坐落在长江三峡地区巫山境内比邻瞿塘峡的长江南岸的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她四面环山,北临长江,山水秀丽宜人。她有一个美丽名字叫“错开峡”。“错开峡”,顾名思义就是错误的阴差阳错地打开、挖开、掘开的一条峡谷,这个美丽的峡谷,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远古时代,大庙龙骨坡地区龙洞内住着一条龙,有一天,它口渴了,要到长江里去饮水,它就腾出洞来,只见当时黑云翻滚,狂风大作,巨龙在洞前翻滚了两下,留下了两个巨大坑洞,就向前腾云驾雾而去。不知不觉间,这条龙迷路了,不知道到长江怎么走了,正在这时,他看到前方不远处有一个放牛娃正在用镰刀割草,他就腾到近前向那个放牛娃问路,放牛娃看到巨龙驾到,吓得说不出话来,只好用镰刀向前一指,于是乎巨龙就沿着镰刀所指方向腾云而去,只见顷刻间山崩地裂,电闪雷鸣,一条巨大的峡谷出现在人们的眼前,直通长江而去。放牛娃本来是想让它往东游去,而他在惊吓之下慌忙用镰刀一指,所以巨龙就朝镰刀弯曲所指方向向北游去,结果搞错了方向,错误的开了这条本来向东却向北的峡谷。故错开峡的名字由此而来。由于此龙错开了峡谷,故天神发怒将其斩了,一命呜呼。现在错开峡峡谷内还有人们传说中的斩龙台,锁龙柱,当地还有地名错开峡村,四弑龙村,龙头村,锁龙村等。

错开峡峡内有众多著名景点:观音岩,刘家洞,古栈洞,悬棺,牛鼻子洞,黄金洞,凉水沟,斩龙台,锁龙柱、牛肝马肺等等,个个景点美不胜收,引人入胜,令人陶醉、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关于刘家洞还有一个神奇的历史传说。据说清朝前期八大王血洗四川,包括巫山,当时方圆几百里的人们都被杀光了,只剩下错开峡内刘姓一家躲在一悬崖峭壁的山洞内,后人称之为刘家洞。八大王拿他们无可奈何,在洞下的峡谷内守了几个月,不见动静,最后看到洞内有人向外跑出谷物和鱼来,守洞的人顿时绝望了,以为洞内的人食物丰盛,再守下去也是徒劳,只好悻悻而去。据说现在峡谷山顶上住着的刘姓人家均是当时幸存下来的。

介绍信 历史 篇2

一、导读

这里的导读不仅仅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还包括课前预习、课堂自读和课后自学。课前预习就是要求学生在教师讲授新课前,自己先主动学习新知识,并做一定的预习笔记,如划出重难点、提出有疑惑的问题、解决书上的习题等。随后,带着预习结果听课。实践证明,有备而来的主动接受知识效果明显地优于没有预习的被动接受知识。我认为,学习是学以前不懂的东西,因而课堂上着重是解疑解惑,没必要把书上的东西一古脑全“灌”给学生。学生有准备地听课,在教师的帮助下,把疑惑解决了,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课前预习正是要学生先做好准备。课堂自读就是在教师讲课时,为了使学生迅速及进一步理解相关内容,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的一种重要方式。现在历史教材编写的一个优点是图文并茂、补充材料内容多,这些东西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一一讲述。这就要求学生自读这些东西,以加深对教师所讲述内容的理解。自读的方式有默读思考、朗读讲述和朗读记忆等。课后自学就是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发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或补充一些形式多样的问题,如写小论文、调查当地历史地理的变迁、收集历史老照片,上网查和课本内容相关的资料等。这样既能寓教于乐,又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和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导思

这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的有机统一。“主导作用的要害是启发性,即循循善诱;主体地位的核心是独立思考”。这一步可以说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头戏,它要求教师在备课上多下功夫,吃透理解教材,根据教学目标,针对每一课,提出一些层层推进、向教学目标靠近的诱导性问题。以历史人物的评价为例,在上完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这一课后,为了让学生掌握关于拿破仑的更多知识,便于给拿破仑一个客观的评价,我打破常规,把本册第23课《世界文化的杰作》的第一个内容“著名音乐家”提前上,让学生自学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并回答问题:这首交响曲是专门为谁而写的,后来贝多芬为什么把总谱扉页上写的“题献给拿破仑·波拿巴”改写成“为纪念一个伟大的人物而作的英雄交响曲”呢?而通过前后两课知识的学习,学生就能够比较客观地评价拿破仑了。然后引导学生得出评价历史人物的三个步骤:一是他是什么时候的人;二是他做了什么事;三是给他一个恰当的结论。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教学任务就在师生交融的氛围中愉快完成,“教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听”的旧有教学模式成为历史。

三、导议

这是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及将一节课推向高潮的关键。在诱导思考阶段,往往会出现教师在重点讲解、诱导学生向教学目标靠近时,同样的问题学生“横看成岭侧成峰”。对这种情况,教师切忌武断地一刀切,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也可以展开自由讨论、自由辩论等。一刀切既会伤害学生的感情,又会挫伤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对教师来说,这是水平和能力的检验,是贯彻素质教育,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关键环节。教师在学生讨论或辩论时,对学生的看法应及时引导其向正确的方向和最终的目标靠近。最后,教师对讨论的结果要给予画龙点睛式的总结,对学生的发言也要予以适当的鼓励性评价。这一步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认识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工作不断迈向新台阶。对学生而言,课堂讨论或辩论能调动其不断探索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学史的兴趣,锻炼其口才,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当然也能活跃课堂气氛。

四、导结

即教师简明扼要地引导学生将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像过电影一样过一遍。这一步要求教师语言精炼、引导合理、条理清晰、逻辑层次分明和重难点突出。方式可以是教师唱独角戏,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总结或提问学生回答等。以《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的《甲午中日战争》为例,我是这样唱“独角戏”的: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发动的一场侵略朝鲜和中国的战争(用彩色粉笔划出战争性质)。在战争过程中,虽然一批清军爱国将领,如邓世昌,以及爱国士兵的奋勇抵抗,但是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战败(划出重要历史人物)。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签订了丧国辱国的《马关条约》(划出战争结果)。由其四个内容我们可知条约给中国造成的巨大危害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划出《马关条约》的影响)。后来又是什么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呢?下一次课我们再了解(留下悬念,激起其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师总结时应以板书为基准,边总结边用彩色粉笔勾勒出应理解的、应记忆的知识点。这样做既能给学生直观的印象,又能使其理清知识间的因果、逻辑等联系,加深其对知识线索、内容的理解。

五、导练

这是巩固、强化知识的手段,也是检验学生对当堂所学知识能否灵活运用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设计训练时不应局限于课本上的练习题,更不能单一化,对各种训练要优化设计,综合运用,以作为对课堂的有益补充,并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我在教学中采用的优化训练方法主要有:选择;填空;连线;列举;列表填空;填图;了解图片上的历史;历史人名、地名猜谜;材料分析;问答描述等。实践证明,多种训练方法交叉进行,长期坚持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关于《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 篇3

(一)关于《左传》记事的起讫:

该书称“其记事上起鲁隐公元年(前七二二),下迄鲁悼公三年(前四六四),前后共计二百五十九年,比春秋多了十七年。”(上册《左传》介绍部分)案《左传》标年明记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前四六八),但在该年的载文中这样记道:“悼公四年(前四六三)晋荀瑶帅师围郑”。此处只云:“悼公四年”,并不曾有“悼公三年”的记载。且《左传》叙事最后载“知伯贪而愎,故韩魏反而丧之”。杜预注云:“鲁悼公之十四年(前四五三)知伯帅韩魏围赵襄子于晋阳,韩魏反与赵氏谋,杀知伯于晋阳之下,在《春秋》后甘七年。”可见《左传》实际记事讫于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四五三年)。

(二)关于《史记》的称谓:

该书称:“《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亦称《太史公记》,或《太史记》,魏晋之间始称《史记》。”(上册关于《史记》的介绍)《史记》始称于何时,其说非一:或称始于班彪父子,或称始于三国王肃,或称始于两晋,或称始于《隋书·经籍志》。其实以上诸说均未探得其源。陈直先生曾根据东汉碑刻等可靠的文献资料,列举十证,论证了《史记》始称于东汉桓帝之时,可视为定论。现仅举一证:《隶释》卷二“汉东海庙碑阴”云:“阙者秦始皇所立名之秦东阙,事在《史记》。”案《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五年“于是立石东海上朐界中以为秦东门”。碑文所谓“事在《史记》”,即指此事。东海庙碑为桓帝永寿元年立(一五九年),《史记》之名称,似当以此为最早。

(三)关于《汉书》介绍的语意:

该书称:“班固受明帝之命,继父遗业,历时二十五年(公元五十八至八十二年),大体完稿。”(上册《汉书》介绍)读此文易使读者产生这样的误解:好似班固一开始著史就是奉明帝之命。实则班固于永平元年(公元五十八年)始作《汉书》,五年后,有人上书明帝告他私改国史,因此被捕入狱。在此之前的五、六年中,非但不是奉命作史,反而是背君私纂。直至其弟班超上书为之辩白,明帝视其书稿后,才让他合法地撰写《汉书》。

(四)关于《后汉书》介绍:

该书在《后汉书》介绍中称范晔“在叙事中抑势利,薄公卿,褒党锢,尊独行”。(见上册)“党锢”向来被视作一种祸害,史称“党锢之祸”。《后汉书》列《党锢列传》,其意在表彰党人,抨击当时君主昏庸、宦官专权的黑暗朝政。范哗很明显是站在同情“党人”的立场上的,“褒党锢”似应改为“褒党人”。

(五)关于《明夷待访录》成书年代:

历史老师自我介绍 篇4

很高兴有机会参加这次面试。我叫xxx,20xx年毕业于xx大学的历史专业。大学的四年时光,我认真学习,积极进取,严格要求自己,曾多次获得过国家级助学金,和院级奖学金。为我以后的教育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毕业后,我光荣的、如愿以偿的当上了一名xx教师,从事历史教育工作,致力于中学历史实践并较有成效。在这一年多的教学工作中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和老教师的帮助,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师生相处和谐。“情知互动,寓教寓乐”的教学风格,依托共鸣的师生情感,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条件,采用自主学习模式来展现历史的独特魅力和特性,因此吸引、感染了学生,使学生自觉自愿、主动积极并富有创造性地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历史知识。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发挥潜能,更大程度的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使学生的历史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也受到了学校领导的一致好评。

李靖介绍及历史传说 篇5

李靖,又称李天王,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民俗神仙,也被国家祀典祭祀,儒释道尊奉,封号高上神霄托塔天王 、灵感天王 、毗沙门下李天王 、毗沙门天尊 、本土北方天王。其形象雅逸,持戟剑、托宝塔 。原本是财神,在藏传仍是财宝天王。在唐宋国家祀典里,被军方祭祀为护军神、战神 。也是护国神、行旅神、丝绸之路的神、城隍神。出现于《西游记》《南游记》《封神演义》等诸多古典文学与民间传说里。乃殷夫人之夫,是甘露太子金吒、惠岸尊者木吒(木叉)、中坛元帅哪吒、李贞英之父,地涌夫人(金鼻白老鼠精)的义父。 在《西游记》之中,领命讨伐孙悟空时被加封为“降魔大元帅”。手下神将为巨灵神、鱼肚将、药叉将、十万天兵等。之后还曾相助唐僧师徒大战过独角兕大王(太上老君的青牛坐骑),领兵捉拿牛魔王、地涌夫人等妖怪。在《封神演义》之中,是凡间陈塘关的镇关总兵,本是商朝纣王的四大关总兵之一,家住陈塘关李府,后反商伐纣,参与殷周大战,原为西昆仑度厄真人的弟子,后另拜燃灯道人为师,是阐教的老三代弟子。 修道成圣后,晋升仙班成为灵山护法神。府邸是天庭的云楼宫(出自《西游记》)和昆沙宫(出自《南游记》)。因其左手托有玲珑宝塔,故被称为“托塔天王”,为天庭三军总帅,与身边的幼子哪吒同为玉皇大帝座下的护驾大神、上阵父子兵。原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同名的唐朝名将李靖 ,和东方及西域崇拜的军神“毗沙门天王”。

二、李靖概述

李靖是天宫中的卫戍司令,所生三子一女及一义女,《西游记》认为长子金吒为灵山前部护法,二子木吒是南海观世音菩萨的首徒,三子哪吒在自己的帐下效力。早年因与三子哪吒反目,如来佛祖(封神一书中改成了燃灯道人)赐他一座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化解了父子前仇,所以称为托塔李天王,《封神演义》一书中提到,李靖肉身成圣后成为灵山护法神,并称为托塔天王。托塔天王李靖的原型有两个,其中一个是南亚、西域、中国神话中崇拜的护法军神“毗沙门天王”,另外一个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同名的唐朝名将结合演变而成的神话人物,传入中国之后受到中国文化和审美意识的影响而表现出了显著的中国文化特征:身穿铠甲,头戴金翅乌宝冠,左手托塔,右手持三叉戟。塔是佛教的象征,一般的寺院都有塔,是佛门安置经文、佛物和舍利子(得道高僧圆寂后火化的遗留物)的地方。唐僧经常训诫悟空说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浮屠”就是指塔。

三、李靖历史传说

两次平息孙悟空造反,都是任命他为降魔大元帅,手下的巨灵神、鱼肚将、哪吒三太子等十万神将天兵,均是天王所统率的精兵良将,在取经途中帮了唐僧四人渡过不少劫难。李靖还有一个义女地涌夫人乃是金鼻白毛鼠精,地涌夫人因在灵山偷食了如来佛祖的香花宝烛,修成人形,被李靖父子捉拿,当时饶了她性命,积此恩念,拜李靖为父,拜哪吒为兄,在下方供设牌位,侍奉香火。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介绍 篇6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成立于10月。下设3系、3所、3中心,即历史学系、世界史学系、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历史研究所、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古籍与文化研究所、日本史研究中心,美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拉丁美洲研究中心。系、所、中心之下又有若干个教研室、研究室。上述9个单位,皆与历史系有着渊源关系,脱胎于历史系。现任院长为江沛教授。

,按教育部规定,历史学一级学科分成中国史、世界史和考古学三个一级学科。本院三个一级学科均获得教育部认定。在和由教育部主持的学科评估活动中,历史学科均名列全国第二。

1952年院系调整时,由原中央大学历史学院、边疆政治系和金陵大学历史学院合并而成的南京大学历史学系。12月撤销历史学系建制,成立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下设中国历史系、世界历史系、考古文物系、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边政研究所。

百余年来,经过几代学者的辛勤努力,本院已形成较为完备的教学体系。全系设有历史学、考古学、考古学(文物鉴定)三本科生专业方向;以及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世界史、专门史、国际关系史、边疆学、考古学7个博士点;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国际关系、民族学7个硕士点。1995年,本院被确定为国家教育部直属的文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经国家人事部评审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并成为首批进入国家工程的单位。,本院经国务院学位办评审,获准按历史学一级学科招收博士生。本院世界史为国家重点学科,中国近现代史为江苏省重点学科,该专业科研教学团队被评为江苏省学科优秀梯队。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新近成立的国际关系研究院,也已开始招收研究生。

本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85人,专职教师73人,行政管理人员12人,其中教授39人(博士生导师34人),副教授24人,讲师4人,博士毕业待评职称4人,专职科研2人;博士后27人。教师中1人为美国杜客大学博士、1人为日本京都大学博士、1人为日本东京大学博士、2人为日本九州大学博士、1人为美国密歇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博士后。全系中青年教师有90%以上曾到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奥地利、意大利进行长期或短期访问。此外,本院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南大荣誉资深教授3人、南大特聘教授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者18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8人、江苏省“333”工程5人、江苏省“青蓝工程”6人。近几年来,本院教师在诸多研究领域取得突出成就:张宪文主编的“南京大屠杀史料集”获教育部第五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钱乘旦教授、陈晓律教授的《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获教育部首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张竹明教授的《古希腊悲剧喜剧全集(1—8)》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等重大奖项;刘迎胜教授的“《元史》会注考证”和范金民教授的“江南地域文化的历史演进”等分别获得国家社科重大研究项目。全系共有历史学、考古学和文物鉴定专业方向学生724人,其中博士生162人,硕士生305人,本科生257人;其中,文物鉴定方向将于毕业第一届本科生。

历史学院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历史学院现有的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和考古学三个一级学科。历史学院向来注重培养素质高、适应面广的复合型人才。本科生除学习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外,还选修了大量的文化素质课及应用型课程,西方文明史、中国文化史、港澳台问题研究、中国经济史、公文写作等课程深受学生欢迎。考古专业的师生长期参与田野考察和文物发掘与整理工作;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历史学院致力于加强与海内外的学术交流和合作,与欧美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大学、爱丁堡大学、巴黎大学、哈弗大学、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交流与合作关系;有数百位多名海外著名教授以及访问学者先后在此讲学交流、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或从事博士后阶段的研究工作;多次举办了中华民国史、英国史、中国社会史、当代台湾研究、欧洲问题研究等大型国际学术讨论会。

历史学院毕业生就业面较宽,在国家外交部、安全部、新闻机构、高校研究所、部队等单位,都可看到历史学院学生的身影,他们工作勤恳、认真踏实,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出现许多优秀人才和杰出校友。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竭诚欢迎海内外著名高校、研究机构和有识之士来南京大学访问、交流与合作!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历史楼冠名记

老鲍是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届校友,贺云翱教授的学生。曾参加过他们班的聚餐,贺老师说,这个班的学生很多已经是成功的老板,老鲍就是其中的一位。我当时礼节性地敬酒,说些“常回家看看”之类的客套话,没有想到,几年后,老鲍就决定给母校捐赠1000万元,用于历史学院新楼冠名,以志感恩之心。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历史学院新楼从此拥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大美楼”!

大美,是大美天第的缩用名。老鲍有浓厚的文化情结,他十分赞赏《庄子·知北游》中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愿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于是给公司取名大美天第。大美不言,应和了苏商的文化情趣和踏实做事、诚实为人的修养。

我在南大工作期间,有幸见证并参与了历史学院的建设与发展。读大学时,历史系办公地点在西南大楼二楼北半边。西南大楼始建于1952年,是建国后南京高校中最早建造的一座民族式大屋顶教学楼。在此楼办公的当时还有生物系等。由于用房紧张,生物系许多动植物标本只能放在一楼走廊两侧的简易玻璃柜子里。这座建筑的地下室也是教室,当时堆放了很多右侧带写字桌板的木椅。后历史系搬进大操场西边的文科楼。这栋楼面积只有7000多平方米,当年容纳的院系有哲学系、宗教学系、历史学系等5个院系。楼宇不大,云集这么多文科院系,真可谓“螺蛳壳里做道场”。

,南京大学开始了仙林校区建设,占地3000亩,定位为南京大学主校区。历史学院新楼正式动工,20底竣工,8月历史学院搬入新楼办公。新楼建筑面积过万,楼下还设计了6000平方米的人防工程,平时用作车库——这应该是亚洲最大的历史学院了。

新楼建好了,为彰显历史学院的文化内涵,我们改造原整体浇筑的水泥门楼为木结构的仿古建筑,上覆筒瓦,立柱及樑桁均选用碳化木色,保留古建筑元素,体现大学低调、内敛、稳健、奋进等特征。正匾“历史学院”几个字集柳诒徵先生书法作品《劬堂诗录》而成。柳诒徵先生是南京大学历史学科的开山鼻祖,同时也是一位书法家,他的书法师承两江师范学堂首任监督李瑞清先生,其书风雄浑圆健、儒雅惊绝,意趣深含,与历史学人的气质极为契合。然后我们集思广益,选用了“克明峻德”“格物致知”“任重道远”“茹古”“涵今”“尚德”“弘道”几幅匾文,多侧面彰显南大精神和历史学院百年治学传统及育人坚守。

接下来,如何借乔迁之喜,对接校友的捐赠感念之情呢?我们设计了许多捐赠项目,如“感恩基金”“历史楼冠名”等,首先给予大力支持的便是邱勉先生,为“感恩基金”注入百万元作为留本基金,接下来85级校友捐赠了两块巨石,巨石取自宜兴,屹立于新楼西南侧,其中一块上书“感念”二字,成为学院园林很有纪念意义的一处景观,再有南京出版社社长卢海鸣校友捐赠全套《金陵全书》等。元月我与老鲍聚会,贺云翱教授参与,话题很快聊到历史楼冠名一事。老鲍,名风林,我跟他半开玩笑地说,历史楼可以叫“风林楼”,老鲍知道我的用意,笑笑说,如果捐赠,我不会用个人名字的,企业是靠大家干出来的。疫情期间,通过几轮微信沟通,5月18日,捐赠协议形成,5月21日,大美首笔捐款到账。

学会“介绍”和“自我介绍” 篇7

一、 自我介绍

作自我介绍时要谦虚、大方、简要。常用句式为:“My name is ...”或“I’m...”。在介绍前可适当使用招呼

语或问候语。例如:

Hi! My name is Gao Hui. 你好!我的名字叫高慧。

Good morning! I’m a student. 早上好,我是一名学生。

中国人一般不先作自我介绍,而是先问对方“您是……?”,好让对方作自我介绍。而英美人则明了、直率,一般用“My name is...”或“I’m...”就可以了。

二、 介绍别人

介绍别人时,一般应先把男士介绍给女士,先把年幼者介绍给年长者,先把职位低的介绍给职位高的。有主宾的场合,应介绍宾客。常用句式为:“This is...”。例如:

This is my teacher, Miss Gao. 这是我的老师,高小姐。

This is my friend, Jim. 这是我的朋友,吉姆。

中国人在介绍别人时,常用“他是……”或“他们是……”,而英美人在介绍别人时,不用“He /She is...”或 “They are...”。

此外,在作自我介绍或被别人介绍后相互常用的客套话有“How do you do?(您好!)”、“Nice/ Glad to meet/ see you.(见到你很高兴。)”等,回答时,一般是重复原句。例如:

Li Lei: Hello. Wei Hua, this is Jim. Jim, this is Wei Hua.

Wei Hua: Hello, Jim! Nice to meet you.

秦朝历史人物故事介绍 篇8

周勃——汉高祖刘邦时期西汉开国功臣武威侯

周勃于秦二世元年(前2)随刘邦起兵反秦,以军功拜为将军,赐爵武威侯。在随刘邦由汉中进取关中时,击赵贲,败章平,围章邯,屡建战功。

楚汉成皋之战中周勃先留镇关(今陕西商县西北)重地,后率军投入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主要战场作战,与项羽正面对峙。先后攻取曲逆(今河北顺平县东南)等地,占领泗水、东海两郡(今皖北、苏北一带),凡得二十二县。

汉高祖六年(前2),受封绛侯。继因讨平韩信叛乱有功,升为太尉。刘邦死前预言“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

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吕后死后,周勃与陈平等合谋智夺吕禄军权,一举谋灭吕氏诸王,拥立文帝,后官至右丞相。汉文帝十一年去世,谥号为武侯。

周勃跟随刘邦几乎参加了秦末汉初的所有军事行动,灭秦、征项羽、平定内乱、防御匈奴。周勃的作战特点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冲锋狙”,在进攻下邑、啮桑、长社的时候,周勃首先登城,进攻槐里﹑好畤、咸阳、曲逆的时候,他荣立上等军功,以后又镇压燕王臧荼叛乱,镇压韩王信叛乱等。[5]

刘邦正是看到了周勃静若处子、动如脱兔的特点,认为他能够承担大事,在自己即将去世的时候,把樊哙手下的军队交给了周勃。吕后上台后,周勃隐忍以待。[5] 吕后曾以残忍的手段害死了戚夫人及其子赵王如意,惠帝惊恐而死。吕后遂立刘邦和宫人的幼子为帝,自己临朝称制。她又违背刘邦“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盟誓,封诸吕子弟为王,又令吕产、吕禄分领京师南北二军,控制了首都的警卫部队。还安插自己的亲信审食其为左丞相。公元前180年,吕后病死。相国吕产、上将军吕禄“矫制以令天下”,妄图篡夺汉室,齐王刘襄首先起兵讨伐诸吕。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用计夺取了吕氏军权,并与朱虚侯刘章共同谋划,一举诛杀二吕,族灭吕氏,立刘邦第四子代王刘恒为帝,为汉文帝。

秦朝历史人物故事(二)

韩广—秦末楚汉时期燕王

韩广(?-前2),秦朝末年人,原六国中赵国上谷小吏。陈胜吴广起义,天下大乱。张楚政权派赵人武臣经略赵地。武臣稳定赵地之后就派韩广安抚燕地,结果韩广一到燕地就很受欢迎,被当地贵族立为燕王(或说韩广自立为燕王)。公元前2,秦攻赵王歇,燕王韩广派臧荼率兵救赵。项羽为总盟主,破釜沉舟,大胜秦兵。前206年项羽分封天下时,不放心燕国,借口韩广手下大将臧荼功劳大,立臧荼为燕王,把韩广迁为辽东王,以无终(今天津蓟县)为都。韩广对此不服,不肯搬迁,结果于同年被臧荼击败及杀害,燕及辽东两地皆为臧荼所有。

前2,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天下大乱。陈吴政权取得初步胜利后,占领蕲东,铚,鄼,苦,柘及谯县,陈县,陈胜自立为张楚王;派赵人武臣经略赵地,韩广跟随。韩广随武臣从白马津渡河,攻占赵地,诸县响应,在张耳,陈余的劝说下,武臣自立为赵王;命韩广略燕,韩广一入燕境,各城望风归附,燕地大定。燕人且欲奉韩广为王,韩广也欲据燕称王;但因家属居赵,并有老母在堂,不忍致死,所以对众告辞,未敢相从。

燕人说道:“当今楚王最强,尚不敢害赵王(武臣)家属,赵王岂敢害将军老母?尽请放心,不妨自主。”韩广见燕人说得有理,便自称燕王。赵王武臣,得知此信,遂与张耳陈余商议,两人意见,以为杀一老妪,无甚益处,不如遣令归燕,示彼恩惠,然后乘他不防,再行攻燕未迟。武臣依议,遣人护送广母,并广妻子,一同赴燕。韩广得与骨肉相见,当然大喜,厚待赵使,遣令归谢。

秦朝历史人物故事(三)

后楚怀王——在秦末被拥立为楚怀王

袭号怀王:熊心是楚国王族,楚国被秦国灭亡后,熊心在乡间地方隐居,以牧羊为生。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于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县)起事反秦,夺取陈县后,遂立国号“张楚”,陈胜自称楚王。天下英雄响应,九月,楚人刘邦起兵家乡丰县(今江苏丰县),响应陈胜吴广起义,东攻沛县(今江苏沛县),被萧何等人拥立为沛公。同月,楚国名将项燕之后项梁、项羽叔侄起兵于会稽(今浙江绍兴),项梁自号武信君。十二月,陈胜被秦将章邯击败,下落不明。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六月,项梁获悉陈胜确已遇害的消息,于是召集刘邦等各路将领至薛县(今山东滕县)商议反秦大计。谋士范增献策说:““陈胜的失败是本来就应当的。秦朝灭亡六国,楚国最没有罪过。且自从怀王到秦国后一去不返,楚国人怀念他直至今日。因此楚南公说:‘楚国即便是只剩下三户人家,灭亡秦国的也必定是楚国。’如今陈胜首先起事反秦,不拥立楚王的后裔而自立为王,他的势力不能长久。现在您在江东起兵,楚地蜂拥而起的将领都争相归附您,正是因为您家世世代代是楚国的将领,故而能够重新拥立楚王后代的缘故啊!”

项梁采纳范增的建议,在民间寻找到楚怀王的孙子芈心,熊心这时正在为人家放羊;项梁拥立他为楚怀王,以顺从百姓的愿望。陈婴任楚国的上柱国,赐封五县,跟随怀王建都盱眙。项梁则自号为武信君。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九月,秦将章邯于定陶(今山东定陶县)击败楚军,项梁兵败丧命。此时,刘邦、项羽仍在攻打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而陈胜旧部吕臣驻守“张楚”旧都陈县(今河南淮阳),均位于定陶西南边,倘若秦军乘势南下,盱台危矣。刘邦、项羽为稳定军心,保卫怀王,抵御秦军,急移师东归,并请怀王北上迁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吕臣也觉形势严峻,弃守陈县,投奔怀王,驻军彭城东,与驻彭城西边的项羽,驻砀郡(今安徽砀山),刘邦彼此形成犄角,互为声援。而秦将章邯“已破项梁,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北击赵”。楚正面军事压力暂时消退,熊心开始着手整顿楚国政局。并亲理楚国军政事务,积极策划伐秦灭秦总的战略布置。

熊心将项羽、吕臣二支军队合并一处由自己直接统帅,开始掌统南方各路反秦义军。熊心破格提拔宋义为卿子冠军,确立自己亲信掌握兵权,率项羽、范增、英布等将北上救赵。同时发表了著名政治宣言,与诸将约定先破秦入咸阳者为王,并同意刘邦收集项梁、陈胜余部西行攻秦。但项羽不愿北上救赵,更愿与刘邦西行入关。熊心没有答应项羽要求,而只遣刘邦西行攻秦。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十月,沛公刘邦攻破咸阳,秦朝灭亡,同时,项羽于巨鹿大破秦军主力后拥兵四十万继刘邦之后入关。

秦朝历史人物故事(四)

冯劫——秦始皇时曾任御史大夫

人物介绍

前208年,大将军冯劫与其父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联合向秦二世进谏,请求停建阿房宫及减省戍役以减轻民困。二世不从,命人把三人治罪,冯去疾与冯劫不愿受辱,皆自杀死,李斯后来也被处死。文献记载《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王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异日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已而倍约,与赵、魏合从畔秦,故兴兵诛之,虏其王。寡人以为善,庶几息兵革。赵王使其相李牧来约盟,故归其质子。已而倍盟,反我太原,故兴兵诛之,得其王。赵公子嘉乃自立为代王,故举兵击灭之。魏王始约服入秦,已而与韩、赵谋袭秦,秦兵吏诛,遂破之。荆王献青阳以西,已而畔约,击我南郡,故发兵诛,得其王,遂定其荆地。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兵吏诛,灭其国。齐王用后胜计,绝秦使,欲为乱,兵吏诛,虏其王,平齐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後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後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二年冬,陈涉所遣周章等将西至戏,兵数十万。二世大惊,与群臣谋曰:“柰何?”少府章邯曰:“盗已至,众彊,今发近县不及矣。郦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二世乃大赦天下,使章邯将,击破周章军而走,遂杀章曹阳。二世益遣长史司马欣、董翳佐章邯击盗,杀陈胜城父,破项梁定陶,灭魏咎临济。楚地盗名将已死,章邯乃北渡河,击赵王歇等於钜鹿。赵高说二世曰:“先帝临制天下久,故群臣不敢为非,进邪说。今陛下富於春秋,初即位,柰何与公卿廷决事?事即有误,示群臣短也。天子称朕,固不闻声。”於是二世常居禁中,与高决诸事。其後公卿希得朝见,盗贼益多,而关中卒发东击盗者毋已。右丞相去疾、左丞相斯、将军冯劫进谏曰:“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诛击,所杀亡甚众,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戍漕转作事苦,赋税大也。请且止阿房宫作者,减省四边戍转。”二世曰:“吾闻之韩子曰:‘尧舜采椽不刮,茅茨不剪,饭土塯,啜土形,虽监门之养,不觳于此。禹凿龙门,通大夏,决河亭水,放之海,身自持筑臿,胫毋毛,臣虏之劳不烈于此矣。’凡所为贵有天下者,得肆意极欲,主重明法,下不敢为非,以制御海内矣。夫虞、夏之主,贵为天子,亲处穷苦之实,以徇百姓,尚何於法?朕尊万乘,毋其实,吾欲造千乘之驾,万乘之属,充吾号名。且先帝起诸侯,兼天下,天下已定,外攘四夷以安边竟,作宫室以章得意,而君观先帝功业有绪。今朕即位二年之间,群盗并起,君不能禁,又欲罢先帝之所为,是上毋以报先帝,次不为朕尽忠力,何以在位?”下去疾、斯、劫吏,案责他罪。去疾、劫曰:“将相不辱。”自杀。斯卒囚,就五刑。

秦朝历史人物故事(五)

魏王咎——战国时期魏国公子

魏咎本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公子,原在魏国时受封宁陵君。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国灭亡魏国,将魏咎放逐到外地,废黜为平民百姓。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起义称王,魏咎前往追随陈胜。同年九月,陈胜派魏国人周市带兵向北夺取魏国的土地。周市夺取魏地后,想要立魏咎为魏王。但魏咎恰巧在陈县陈胜那里,不能到魏地来,而魏地已经平定,诸侯们互相商量,便都想要拥立周市为魏王。周市说:“天下混乱,忠臣才能显现出来。如今天下共同反叛秦王朝,依此道义,必定要立故魏国国君的后裔才行。”齐国、赵国各派战车五十辆,坚持请求拥立周市为魏王,周市最终还是推辞不肯接受,派人前往陈县迎接魏咎,使者在陈县与魏地之间往返五次,于同年十二月,陈胜才答应将魏咎送还魏地,拥立魏咎为魏王,并让周市担任魏国国相。

高考历史大纲题型解题技巧介绍 篇9

1.叙述型

从历史的角度归纳和综合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过程(原因、经过、结果)或历史人物主要的活动。设问往往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或者是直接从材料中提炼论点回答。

题目中一般含有“简述”、“叙述”、“概述”、“试述”等提示语,回答时要紧紧围绕事件或者人物的主要活动,把散见于教材中的内容根据要求进行整理,注重考查对教材知识的再认再现和归纳总结。

2.综合型

把分散在教材不同章节、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但又有某种联系的历史内容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它既便于考查学科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又注重考查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从解答方法上看,多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答方法解题,是叙述、论证、分析、比较等的综合体。这种题型的突出特点是内容跨度大,能力要求高。

3.说明型

说明型是对事物的本质或者对事物(事件)进行分析说明。设问中往往包含有“试分析、试说明、表明、体现了、反映出”等词语。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的能力和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4.比较型

比较型是将有某种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现象、人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单项比较与综合比较、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求同比较与求异比较、定性比较与定量比较四大类。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5.评述型

评述型是对历史事件(现象)和历史人物,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阐释、评判和估价,得出符合实际的理性认识。这种题型的要求一般是对历史事件(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活动,进行综合归纳,概要叙述,再依据当时的具体条件,给予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

把不同要求的评述结合在一起,又可以分为:评价与叙述相结合成为评述型题;与论证相结合成为评论型题;与分析相结合形成评析型题。

题目的提示语一般有“评述”、“试评”、“评价”、“评论”、“评析”等。评述时要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实事求是。

6.开放型

开放型试题的答案是开放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价值取向做出自己的选择。

试题中一般有“你同意哪种观点(看法)”、“试谈谈……”、“你的认识(体会)是……”“你的认识”等。

返回目录

高考历史解题技巧

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

基本方法:

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

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

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2.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

基本方法:

注意四点:

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

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

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3.外显比较式问答题

基本方法:

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4.内隐比较式问答题

基本方法:

解答此类问答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

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

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5.比较项的确定方法

基本方法:

属于历史人物概念的可分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等要素。

属于历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空间、主体、经过、意义等要素。

属于历史现象概念的历史在诸因素与历史事件的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经过改为主要内容或主要表现。

属于历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制定者、主要内容、评价等因素。

属于历史革命的知识可分解为革命任务、组织与领导、斗争纲领、主力、方式、性质结果等因素。

属于历史革命结果及影响的知识结构有包括进步性、局限性等。

6.分析、评价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原因

基本方法:

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生产力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天文历法的进步,劳动力的投入等;

二是生产关系因素,包括新的生产方式的确立,土地政策的调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打击;

三是上层建筑的因素,包括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的保护与鼓励,宗教、文化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等;

四是看对外关系与民族关系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五是看社会环境因素,国家是否统一与安定;六是地理条件的因素等。

7.分析经济特征型问答题

基本方法:

分析经济特征要注意三点:

其一,从复杂的经济现象中去揭示基本特征;

其二,分析其特征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其三,揭示特征语言要精辟,高度概括,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8.历史问答题表述中的归纳概括方法

基本方法:

归纳和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是两种不同的历史思维能力。归纳指将众多或零散的或反复出现的历史史实,按其同类梳理,使之由繁杂到简约、由纷乱到条理、有个性到共性的认识;概括是把具有相同属性的历史事物联合起来,形成带有规律性的、普遍性的道理。归纳是概括的前提。

9.开放性问答题

基本方法:

解答开放性问答题必须明确:重要的不是持何种观点,而是能有理有据的论证自己的观点,即论证是否符合逻辑,是否严密,材料与观点是否统一,理由是否充足。

因此,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确定观点。其次,要通过对史实的概括提炼,来充分支持观点,尽量少漏观点支持点。第三,要做到史论结合,有论有据。第四,论述要全面,如该题在肯定积极作用的同时,要指出消极作用,切忌绝对化。

10.如何解答主观题中”说明了什么“类型的问题

基本方法:

回答说明了什么,实际上是考查把握历史本质,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回答是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

(1)这种斗争的目的是什么?有何进步或倒退的作用?

(2)这种斗争的失败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还是一种偶然?

(3)如果是偶然,说明斗争的曲折复杂,而且要进一步创造条件;如果是必然则说明这种斗争的根本无法实现,是空想。

11.分析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背景

基本方法:

历史背景是影响、预示事物发展趋向的客观条件,是对导致历史事件发生的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概括总结,这些因素可能是显现的,隐现的。

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历史因素方面:是否是历史发展的需要。现实因素:是否符合现实情况的需要。主观因素方面:是否是当事人主观愿望能够的需要。

12.论述题的解答和史论结合

基本方法:回答论述题一般有三个步骤。

第一,判断是非,表明自己的观点。

第二,列举史实,说明自己的观点。在这一步当中有注意将母观点(即总的观点)分解成若干个子观点,用所掌握的史实进行论证。观点的展开要有层次性,做到由表及里,有浅入深,环环相扣,逻辑严密。而每个观点都要有史实的支撑,做到史论严密结合。

第三,要适当小结,升华观点。

解题中的史论结合,主要是指要有适当的史实作为立论的基础,要有鲜明的观点作为立论的导向;坚持“从历史中来,到历史中去”的原则。“从历史在中来”,就是从史实中提炼观点,”到历史中去“就是由观点驾驭史实,做到观点与史实的统一。

13.评价历史人物

基本方法:评价历史人物,实际上就是要评价其一生的功过是非。要正确评价一个历史人物,首先,必须全面把握其历史活动;

其次,要按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把这些活动分为积极(或进步、功绩)和消极(或反动、过错)两方面,对于有些历史人物,其活动呈现明显阶段性,所以还要分阶段评价;

再者,评价的标准和原则有:

(1)生产力标准;

(2)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不同作用的唯物主义原则,不要夸大英雄人物的作;

(3)阶级的观点;

(4)时代的观点,即要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则肯定,反之则否定,同时注意不要用现代人的标准评价古人;

(5)不要以偏概全;

(6)客观公正,不要带感情色彩;

(7)注意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学会自主概括和归纳材料的能力。

返回目录

提高历史成绩的方法

1、首先要勤奋刻苦

历史是文科科目,几乎所有的内容都需要记忆,因此高三文科生想要学好历史,就得勤奋一些,把需要背的都背一下。除了历史背的东西多以外,政治、语文、英语也要大量的背知识点,所以文科生应该早起,充分利用最佳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多阅读

只局限于历史课本,还应该读一些课外书籍,了解历史事件的同时,达到提高历史成绩的目的。关于历史书目,高三学生可以看看《上下五千年》、《近距离看美国》、《欧洲历史十五讲》等,也可以去找历史老师,让老师推荐一些书目。

3、平时看电视的时候多看一些历史剧

这一点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可能有点难度,毕竟高三学习紧张,很少有时间去看电视剧。所以高三学生如果假期看影视剧的时候,最好是选择一些历史剧,休息的同时也能学习。在这里要注意一下,看影视剧的时候要看有史实根据的,以免被那些虚构的电视情节误导了。

返回目录

学好历史行之有效的办法

1.大量阅读

最扎实务实的一个办法就是看书,现在的试题越来越考察平时的积累,例如《明朝那些事》这本力荐是要看的,还有《近距离看美国》系列,《苦难辉煌》,《中国历史十五讲》,《欧洲历史十五讲》,《天朝的崩溃》,《我们台湾这些年》等都是很值得一看的书,这些书不是看看就行了,最好你边看边做笔记,例如明朝,7本下来前面的好多都忘得差不多了 ,再看一遍费时间,所以最好边看边整理下(不建议看《历史是个什么玩意》,我们老师说太不严谨,不利于卷面答题)。同时,你可以去寻求下老师的帮助,问问他什么样的书比较有好,请他推荐一下。平时的积累极为重要,特别是历史,考得范围很活而广,你要在脑海中构造一个历史框架,一步步细化,这样扎实地学才真正地达到来什么挡什么的境界。

2.相关影视资料

如果不是高三,可以抽空无看一些比较经典的历史记录片 例如《开国大典》《南京南京》《鸦片战争》《辛德勒名单》《建党伟业》等等比较真实的电影,空闲的时候也能休休脑子,中央电视台的一些纪录片也拍得相当好,比如《大国崛起》《华尔街》等等,这些都是精品啊!就是高三也要抽出上厕所的时间看两眼!这些电驴上都有的!看这些东西会使你的记忆更加形象,还可能了解的一些内幕和背景,很管用!

3.多做考题

这个比较郁闷了就,例如5.3系列的都很棒,效果奇佳,因为很多考题很诡异,你不刷下题就是知识体系再熟练都会掉坑里(估计同志你是深受毒害啊!),恩,其实找到一套经典的题,搞清楚一般出题人的思路,能够正确找到每题相应的知识点就行,不建议狂写。

4.多总结知识

老师给你总结和你自己总结下体系图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效果,自己整理的八辈子都忘不了,而且想问题会更透彻深入,你一旦深入了,那些要背的不背都会了,效率极高。不过整好了最好给老师看下。

5.答题技巧

这些老师到高三都会讲的,我怕说不好,你只要把基础知识学好了(如果背得好的话,估计你现在就是少点答题的逻辑性思维与技巧,文科生思维很重要啊!),找老师把技巧一点,成绩那是蹭蹭上去啊!最重要的还是基础知识啊!

高中历史教学经验介绍发言稿 篇10

精耕细作

历史组

尊敬的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要发言的题目是《以史为鉴.精耕细作》。首先感谢年级领导刘豫淮主任能给我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历史教学经验。说是经验也谈不上。“历史者,记往昔成败、载王朝兴替、录先贤往事,是描述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进程,总结人民生活经验与文明之学科 ”。本人教历史已有几年,深感教学事大,非朝夕所能成就。因此,我只能把自己对教学体会略作例举,希望能对各位同仁教学有点滴帮助。

在教学一个周期过去之后,我便拥有了自己的一段教学“小历史”。在这个“小历史”中,我也经历过很多的坎坷。在“以史为鉴”中,我渐渐摆渡了自己。

一、告别“闭门造车”积极融入团队

“闭门造车”其实是一种在教学经历了一段时间之后产生的一种惰性。觉得自己有一定经验便出现了简化备课、上课的方式,不积极去听课,教研这些现象等。曾经的我就是这样度过了一段时光。但结果只能造成自己的固步自封,原地踏步。看到这样的一个状态,组长张富体语重心长的给我谈话,勉励我要继续努力。在积极融入团队后,我们一起积极地做课题、教研、进行同课异构等让我受益匪浅。组内的李玲老师、段静云老师、杨兰老师、马晶莹老师、马一男老师,他们各有各的教学风格和特长,在教学中能够给我很多的帮助。今天

我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也有他们的一份功劳。

二、与时俱进、精耕细作

现在教育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很多新鲜的名词慢一步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比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极课等。这些做法及时学习后有不少可以借鉴使用,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作为教师的我们同时也要用心去改变长期形成的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现象,确立轻松和谐的教与学关系。有了这样的前提后,我们还需要在自己的“二亩三分地”里“精耕细作”。我的做法如下: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完成一件事物的重要前提和条件。高一年级学生年龄相对较小,稳定性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使学生对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对学习的兴趣,他们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那么,怎样才能使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呢?

首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授课,练习课更加讲究方法。新授课中,我们可以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地位,像朋友一样讨论教学内容,走进学生的心里,使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和压力,使“要我学”转变成为“我要学”。有一次,在讲生物进化论时,我自己也没太注意拉马克和达尔文在生物进化方面的深层次区别,被学生问到,也只能坦诚说我也不清楚。我鼓励大家一起动手查资料,一起分析。大家热情空前高涨,最终弄清楚了其中的区别,最重要的是还记得特别牢固。

其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创设问题情景是在教学中不断提出与新内容有关的情景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也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我在教学时因材施教,减少坡度,保持兴趣。减少坡度,这一点对差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差生就好象公路上的烂残车,不堪负重,如何使这部烂残车平稳地行使呢?就是让他们选择比较平坦的道路上行走,坡度大的路只能使这部“烂残车”抛锚,打击学习的信心,这一点作为教师是值得注意的。

2、优化课堂教学。

成功的教学都必须有学生积极的参与,只有教师的教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学生主动的学,有兴致地学,才能取得教学的成功。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努力创设机会,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数学走出书本,走近生活,使学生智力、能力得到协调的发展。

(1)大胆放手——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给学生多大胆,学生就有多大产。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去享受成功的喜悦。

(2)授之以渔——开启智慧的钥匙。教学关键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用所学的方法去举一反三,灵活应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魏书生说:“学习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点一滴做起,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在以后的教学中巩固强化,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要让学生参与活动

在历史教学当中,教师要让学生“唱戏”,翻开课本,不能一味地宣读,而是要让学生参与其中,激活课堂情绪,要保证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例如,在《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中,我问学生,为什么那个时代有八股文出现呢?请根据历史内容思考。在授课以前我让学生们上网查找资料,并鼓励他们去图书馆。由于准备充足,在上课中,学生们能够纷纷发言,陈说八股利弊。然后,我进一步提问:如果现在仍然是八股制度,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呢?留的作业就是让学生课下思考。这样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能够让学生深入当时的社会环境,并能理解八股取士的危害。

4、重视考试方式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要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考试作为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面临着大刀阔斧的改革,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在考试过程中要注意考试的方法、策略等,形成良好的考试习惯。

5、借历史之镜,不断自己

在1841年的鸦片战争中,一次清朝政府的军队偶然抓住了几个

英国兵,道光皇帝龙颜大悦,亲自审问说:“汝国其地几何?英吉利到我回疆有无旱路?”几个英俘面面相觑,啼笑皆非,无以言对。当时,清朝夜郎自大,自以为是“泱泱大国、煌煌天朝”,自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刚愎自用,不可一世,堪恨堪怜。道光帝的幼稚无知反映出来是什么?无非就是清王朝的妄自尊大。这种思想把国家和人民拖进了深渊,民族裹足不前,社会因循守旧,政府朝不保夕。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我们个人都需要“以史为鉴”,我也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往,写写反思笔记之类的,受益颇多。

我相信在自己的“二亩三分地”上能做到“以史为鉴、精耕细作”,定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上一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申报流程下一篇:广东中考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