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教案

2024-07-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八声甘州》教案(精选8篇)

《八声甘州》教案 篇1

[语文常识] 一 柳永,中国词史上第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婉约派词人的代表。

二 其词多写都市繁华景象及下层市民生活,尤其善于表达羁旅行役之苦,以铺叙见长,善用通俗语言传情状物。精通音律,大量制作慢词,对我国词体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分析] 一 上片:状写登高所见之景。

1.开头两句,以“对”字领起,总写暮秋傍晚雨景,清冷凄凉的悲秋,为铺叙景物抒发情思提供了广阔的背景。

2.接着三句,以“渐”字领起,具体写雨后暮景:秋风横扫关河,夕阳蚕残照小楼的悲凉

3.跌到眼前物华衰飒的近景:花叶凋零、众芳摇落

4.再宕开一笔,推出所见长江远景:江水无语东流,喻愁绪深远。

特点是借景抒情、情景相生:雨是暮雨,风是霜风,日是残照,再加上关河冷落,红衰翠减,一派凄凉;眼前景物层层铺叙,游子羁旅他乡,失意惆怅的情感亦步步加深,秋景烘托着离愁,隐蓄着凄清落寞,万端感伤。(思考题一、二)

二 下片:抒发羁旅思乡之情

1.“不忍”二字领起,直写思乡之情,是全篇的主旨所在。2.补写思乡之意出自羁旅之苦

3.转换角度,推己及人,以侧笔渲染羁旅之苦。

4.再归结到自己,以“倚阑干”遥应开头,以一个“愁”字倒贯全篇,打通情景。

[思考题] 一、二、上片写望中所见,融情入景,下片写望中所思,既景抒情。

在词的上片,词人以苍茫的暮色、萧萧的秋雨、凄紧的霜风、冷落的关河、西沉的落日、无语的流水、辽阔的江天等景色,为我们构成了一幅旷远、阴沉、凄寒、寂寥的图景,它寓含着主人公的愁思。也增添着主人公的愁思。特别是“无语东流”的长江水,它是萧瑟秋景中唯一富有生命力的东西,但江水东流,游子却不能东归。江水似也有情,为淹留异乡的游子黯然神伤,为秋天秋景、秋风秋雨的“无情”而默默无语。表现了词人浓重的感伤情结。

三 这是写景的句子,但“无语”二字又言外有意,景中寓情。古人每用流水来比喻时间的流失,和美好事物的消逝。江水本不能语,词人却故意责以“无语”,意思是时间悠悠,年华流逝,江水应为此而“语”,而感伤,如今却只是无语东流。因此,写江水无语,看似无理,却是有情——它表现了词人的思想感情,反映了词人因长年飘零、一事无成所酝酿而生的青春不再、人生如寄的感伤情绪。

《八声甘州》教案 篇2

忆畲田⑴久远, 刀耕火种, 广种薄收。

今已精耕细作, 复古怎无休?

屡禁仍难止, 危害堪忧。

环境健康受损, 易交通堵塞, 火险蒙羞。

叹高温土壤, 益物⑵岂能留?

可还田、秸秆成宝, 美乡村、利用⑶在冬秋。

宣传透、百方千计, 以免长愁!

注释

1⑴畲田:畲, 指焚烧田地里的草木, 用草木灰作肥料的操作方法, 是一种原始的耕作方式。这样耕种的田地叫畲田。

2⑵益物:指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焚烧秸秆使地面温度急剧升高, 能直接烧死、烫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 腐殖质、有机质易于被矿化, 影响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吸收, 直接影响农田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八声甘州》文本细读 篇3

这首词中有一句直抒胸臆的句子“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之情。以学生现有的能力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所以可以将本句作为突破口,让学生整体感知这首词的情感方向,此后再引导学生从细处体会作者的情感。

依据思维惯性的原则,学生会紧扣直抒胸臆的句子,将思维停留在下片。而下片直接描写思乡之人的思乡之举。通过人物的行为去揣摩人物的内心情感,这对学生来说也并非难事。学生会很自然地关注到“叹”“想”“倚阑干”及“凝愁”这些字眼。“叹”什么?也许是宦海浮沉,苦苦支撑;也许是前途无望、羞于还家;也许是连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的缘由,一个“叹”字表达了有家不能回的感伤,饱含着多少辛酸与无奈。进而又“想”到什么呢?他想象佳人站在妆楼上深情地凝望归舟盼望自己回家。刻画佳人时,用了三个非常传神的动词“望”“误”“识”,形象地描绘出了佳人盼望自己的情感变化。“望”写出了全神贯注盼望的焦急,“误”写出误认归舟的惊喜,“识”写出清醒之后发现误识的懊丧。这些动作细节表现了佳人对自己的思念之深。这时可设置稍难一点的问题:“为什么作者要如此细致地描写佳人的举动?”部分学生还是有能力回答这个问题的。明明是自己思乡,但作者偏偏要想象佳人在热切盼望自己回家,这种推己及人的写法将单向思念写为双向思念,将作者的思乡之情推向极致。再看“倚阑干”这一动作,可以提示学生拓展思维,回想学过的相似词句,如“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明月楼高休独倚”“独自莫凭阑”等,在这些词句中,词人们都用“倚阑干”的举动来表达内心的哀愁。最后分析“凝愁”,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凝”化抽象为具体,把忧愁写得凝结不解,形象可感,可见愁苦之深。

至此,再由情入景,把学生的目光牵引到词的上片。学生可以很容易看出作者是以凄凉的秋景抒发凄凉的思乡之情。可是如果再进一步提问:“凄凉的秋景怎样传达出凄凉的思乡之情?”恐怕就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无从入手了,这时要点拨学生从细处抓住每个景物的特点。首先是“暮雨”,深秋时节,傍晚的急雨使人倍感凄凉。其次是“江天”,“江天”本来给人以开阔之感,怎奈暮雨袭来,不由得空寂倍增。再次是“霜风”,用“凄惨”形容,颇有凉意。再次是“关河”,即关口和渡口,这里指江山,肃杀的江山更显人心之冷。关口也好,渡口也罢,都是回家的必经之途,此处用“冷落”二字道出,可见作者心境之冷。再次是“残照”,夕阳照在楼头,凄冷落寞,不禁使诗人有了人生迟暮之感,更生出还乡之意。再次是“红”与“翠”,以“红”代花,以“翠”代叶,一“衰”一“减”写出了众芳凋谢的萧瑟之景,更使作者产生人生易老的感叹。最后以“无语”的“长江水”结束上片,流水东逝喻时间的流逝,寄寓年华虚度、功名无就的痛苦,也暗示江水东流,山高路远,引发邈远的思乡怀人之情。此处有个难点,即如何理解“无语”一词。长江本就是“无语”的,作者用比拟的手法赋予长江以人的特征,从其内心来看,他多么渴望长江“能语”。他希望长江听到自己对人生迟暮的感叹,对功名无就的呐喊,对亲人家乡的呼唤。长江的确听到了,但它却对作者 “无语”, 报以冷漠,这对作者来说就是一种“无情”。这种借客观景物的反应来烘托人物主观情感的写法,正是为了深化感情。比如欧阳修的《蝶恋花》中“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一句就运用了同样的手法。

由此看来,让学生读懂一首诗词并不难,关键是要选好切入的角度。一般来讲,词大多是上片借景抒情,下片写人抒情。所以,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和人物的行为举动进行分析,相信学生会在诗词鉴赏上有所得的。

《八声甘州》教案 篇4

八声甘州近里有妄,八声甘州近里有妄梁寅,八声甘州近里有妄的意思,八声甘州近里有妄赏析 -诗词大全

八声甘州近里有妄

作者:梁寅朝代:元体裁:词 独守无妄,既历十五年,夫竟旅困羞归,而妻能洁以自守,独理其家,因记年时波荡两鸳鸯,雌雄各分流。恨郎情似水,妾心如石,此恨难休。自古恩深沧海,富贵等云浮。何忍轻离别,翻爱为仇。君看江头枯树,纵春风虚过,根干仍留。且牵萝空谷,蓬户自绸缪。想秋胡、未忘故态,怕无金、相赠却怀羞。归来日,郎嗔妾忿,都合冰消雾收。光绪十五年石门集刻本及朱氏强村丛书本校订

邓剡——《八声甘州》 篇5

还将寿花簪。

早风薰竹醉,松凉鹤健,午坐存庵。

三十六峰玉立,隔尘听玄谈。

何似人难老,三十才三。

闻得天边好语,第一流人物,偏重江南。

满玻璃春绿,十载爱棠甘。

青青鬓、尽堪图画,趁紫岩、年纪作枢参。

却归宴、瑶池未晚,荷日红酣。

作者:

八声甘州 柳永翻译及赏析 篇6

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词意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红衰翠减”,乃用玉溪人之语,倍觉风流蕴藉。“苒苒”,正与“渐”字相为呼应。一“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的是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这种直令千古词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无语”二字乃“无情”之意,此句蕴含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

“不忍”句点明背景是登高临远,云“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至此,词以写景为主,情寓景中。但下片妙处于词人善于推己及人,本是自己登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结句篇末点题。“倚阑干”,与“对”,与“当楼”,与“登高临远”,与“望”,与“叹”,与“想”,都相关联、相辉映。词中登高远眺之景,皆为“倚闺”时所见;思归之情又是从“凝愁”中生发;而“争知我”三字化实为虚,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更为曲折动人。

这首词章法结构细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以铺叙见长。词中思乡怀人之意绪,展衍尽致。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明白如话。

上片于壮丽的秋景之中含有凄凉伤感之柔情,下片于缠绵的离情中带有伤感之景,前后情景交相辉映

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 篇7

〖宋词〗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幻苍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时双鸳响,廊叶秋声。

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注释】

①灵岩:又名石鼓山,在苏州市西南的木渎镇西北。山顶有灵岩寺,相传为吴王夫差所建馆娃宫遗址。

②庾幕:幕府僚属的美称。此指苏州仓台幕府。

③名娃:指西施。

④残霸:指吴王夫差,他曾先后破越败齐,争霸中原,后为越王勾践所败,身死国灭,霸业有始无终。

⑤ 时(sǎ):拖鞋。在这里作动词用。

⑥双鸳:鸳鸯履,女鞋。

⑦五湖倦客:指范蠡。

⑧琴台:在灵岩山上。

【大意】

这首词是作者游苏州灵岩山时所作。开头紧贴“灵岩”之“灵”字,说此山是天上星星坠落而成。“幻”字续写灵岩云树贴天,吴王建宫馆于此的史实。“酸风射眼”转写怀古之情,昭示出吴王之所以败亡的根源。下阕第一句,承上将吴王失败的原因点明,认为范蠡是明智的“倦客”。“问苍波无语”呼应开头,唤起今世之忧。接着感叹自己壮志未酬的哀愁。

【简析】

这是一首怀古词。吴文英游灵岩山,见吴国遗迹想起了吴国兴衰的史实,联想到宋朝国事,抒发感慨而作此词。

这首词通过凭吊吴宫古迹,叙述吴越争霸往事,叹古今兴亡之感和白发无成之恨。上片怀古,下片伤今。吴与宋,时不同,事相似。一伤南宋偏安,恐蹈当年吴王夫差沉溺声色,先胜后败的覆辙。二伤一些仁人志士被迫引退。三伤作者自己,“问苍天无语,华发奈山青”。最后寓情于景,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

作者改变正常的思维方式,将常人眼中的`实景化为虚幻,将常人眼中的虚幻化为实景,通过奇特的艺术想象和联想,创造出如梦如幻的艺术境界。虚实相衬,沉郁苍凉,体现了作者在雕镂组绣以外的奇特才气。

【中心思想】

梦窗词人,南宋奇才,一生只曾是幕僚门客,其经纶抱负,一寄之于词曲,此已可哀,然即以词言,世人亦多以组绣雕镂之工下视梦窗,不能识其惊才绝艳,更无论其卓荦奇特之气,文人运厄,往往如斯,能不令人为之长叹!

本篇小题曰“陪庾幕诸公游灵岩”。庾幕是指提举常平仓的官衙中的幕友西宾,词人自家便是幕宾之一员。灵岩山,在苏州西面,颇有名胜,而以吴王夫差的遗迹为负盛名。

此词全篇以一“幻”字为眼目,而借吴越争霸的往事以写其满眼兴亡、一腔悲慨之感。幻,有数层涵义:幻,故奇而不平;幻,故虚以衬实;幻,故艳而不俗;幻,故悲而能壮。此幻字,在第一韵后,随即点出。全篇由此字生发,笔如波谲云诡,令人莫测神思;复如游龙夭矫,以常情俗致而绳其文采者,瞠目而称怪矣。

【赏析】

此词开端句法,选注家多点断为“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此乃拘于现代“语法”观念,而不解吾华汉文音律之浅见也。词为音乐文学,当时一篇脱手,立付歌坛,故以原谱音律节奏为最要之“句逗”,然长调长句中,又有一二处文义断连顿挫之点,原可适与律同,亦不妨小小变通旋斡,而非机械得如同读断“散文”“白话”一般。此种例句,俯拾而是。至于本篇开端启拍之长句,又不止于上述一义,其间妙理,更须指意。盖以世俗之“常识”而推,时、空二间,必待区分,不可混语。故“四远”为“渺空烟”之事,必属上连;而“何年”乃“坠长星”之事,允宜下缀也。殊不知在词人梦窗意念理路中,时之与空,本不须分,可以互喻换写,可以错综交织。如此处梦窗先则纵目空烟杳渺,环望无垠──此“四远”也,空间也,然而却又同时驰想:与如彼之遥远难名的空间相伴者,正是一种荒古难名的时间。此恰如今日天文学上以“光年”计距离,其空距即时距,二者一也,本不可分也。是以目见无边之空,即悟无始之古──于是乃设问云:此茫茫何处,渺渺何年,不知如何遂出此灵岩?莫非坠自青天之一巨星乎(此正似现代人所谓“巨大的陨石”了)?而由此坠星,遂幻出种种景象与事相;幻者,幻化而生之谓。灵岩山上,乃幻化出苍崖古木,以及云霭烟霞……乃更幻化出美人的“藏娇”之金屋,霸主的盘踞之宫城。主题至此托出,却从容自苍崖云树迤逦而递及之。笔似十分暇豫矣,然而主题一经引出,即便乘势而下,笔笔勾勒,笔笔皴染,亦即笔笔逼进,生出层层“幻”境,现于吾人之目前。

以下便以“采香泾”再展想象的历史之画图:采香泾乃吴王宫女采集香料之处,一水其直如箭,故又名箭泾,泾亦读去声,作“径”,形误。宫中脂粉,流出宫外,以至溪流皆为之“腻”,语意出自杜牧之《阿房宫赋》:“渭流涨腻,弃脂水也。”此系脱化古人,不足为奇,足以为奇者,箭泾而续之以酸风射眼(用李长吉“东关酸风射眸子”),腻水而系之以染花腥,遂将古史前尘,与目中实境(酸风,秋日凉冷之风也),幻而为一,不知其古耶今耶?抑古即今,今亦古耶?感慨系之。花腥二字尤奇,盖谓吴宫美女,脂粉成河,流出宫墙,使所浇溉之山花不独染着脂粉之香气,亦且带有人体之“腥”味。下此“腥”者,为复是美?为复是恶?诚恐一时难辨。而尔时词人鼻观中所闻,一似此种腥香特有之气味,犹为灵岩花木散发不尽!

再下,又以“响岳取敝故典增一层皴染。相传吴王筑此廊,令足底木空声彻,西施着木孕芯廊上,辄生妙响。词人身置廊间,妙响已杳,而廊前木叶,酸风吹之,飒飒然别是一番滋味──当日之“双鸳”(美人所着鸳裕,此时之万叶,不知何者为真,何者为幻?抑真者亦幻,幻者即真耶?又不禁感慨系之矣!幻笔无端,幻境丛叠,而上片至此一束。

过片便另换一番笔致,似议论而仍归感慨。其意若曰:吴越争雄,越王勾践为欲复仇,使美人之计,遣范蠡进西施于夫差,夫差惑之,其国遂亡,越仇得复。然而孰为范氏功成的真正原因?曰:吴王之沉醉是。倘彼能不耽沉醉,范氏焉得功成而遁归五湖,钓游以乐吴之覆亡乎?故非勾践范蠡之能,实夫差甘愿乐为之地耳!醒醒(平声如“星”),与“沉醉”对映。──为昏迷不国者下一当头棒喝。良可悲也。

古既往矣,今复何如?究谁使之?欲问苍波(太湖即五湖之一),而苍波无语。终谁答之?水似无情,山又何若?曰:山亦笑人──山之青永永,人之发斑斑矣。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欤?抑古往今来,山青水苍,人事自不改其覆辙乎?此疑又终莫能释。

望久,望久,沉思,沉思,倚危阑,眺澄景,见苍波巨浸,涵溶碧落──灵岩山旁有涵空洞,下瞰太湖,词人暗用之,──直到归鸦争树,斜照沉汀,一切幻境沉思,悉还现实,不禁憬然、然,百端交集。“送乱鸦斜日落渔汀”,真是好极!此方是一篇之警策,全幅之精神。一“送”字,尤为神笔!然而送有何好?学人当自求之,非讲说所能“包办”一切也。

至此,从“五湖”起,写“苍波”,写“山青”(山者,水之对也),写“渔汀”写“涵空”(空亦水之对也),笔笔皆在水上萦注,而校勘家竟改“问苍波”为“问苍天”,真是颠倒是非,不辨妍媸之至。“天”字与上片开端“青天”犯复,犹自可也,“问天”陈言落套,乃梦窗词笔所最不肯取之大忌,如何点金成铁?问苍波,何等味厚,何等意永,含咏不尽,岂容窜易为常言套语,甚矣此道之不易言也。

又有一义须明:乱鸦斜日,谓之为写实,是矣;然谓之为比兴,又觉相宜。大抵高手遣辞,皆手法超妙,涵义丰盈;“将活龙打做死蛇弄”,所失多矣。

《八声甘州》教案 篇8

原文:

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

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

译文:

淮河环绕着楚都寿春孤城,野草丛生,河岸迷蒙。当年南朝谢家子弟,意气风发,统领数万精兵。以逸待劳痛击前秦军,苻坚百万雄师如受惊的巨鲸,在淝水中溃奔。转眼间,建立起大功。

时隔千年,八公山的草木一如当年,簇拥着险峻的峦峰。而今山头云涛聚又散,昔日的豪杰杳无迹踪。劳累终生。古今往事俱成空。可笑我吊古伤今何必太多情。叹惜谢安晚年,遭疏远,不受重用。

注释:

1、寿阳楼:指寿春(今安徽寿县)的城楼,东晋改名寿阳。八公山在寿县北,淝水经此入淮。公元三八三年,东晋谢安、谢玄以八万精兵大败苻坚八十万众于此。

2、故都:指北宋都城汴京。作者写此词时,汴京已残破,所以用“故”。

3、长淮:淮河。当时宋、金以淮河为界。

4、孤城:指寿阳城。

5、乌衣:乌衣:巷名,故址在今南京市东南,是晋代王、谢等名门贵族之地。

6、年少:指谢安的子、侄一班在淝水之战中表现出色的年轻将领。

7、芝兰秀发:源于《世说新语》中谢玄的话:“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比喻年轻有为的子弟。

8、戈戟云横:一语双关,明喻晋军的武器像阵云一样横列开去,暗用《世说新语》中”见钟士季(会)如观武库,但睹戈戟”的典故,赞誉谢安等足智多谋,满腹韬略。

9、奔鲸:奔逃的鲸鱼,这里形容苻坚兵溃如鲸鲵之窜逃。

10、转盼:转眼之间。

11、草木:草木皆兵之意。《晋书·苻坚载记》:“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

12、峥嵘:形容山势险峻。

13、劳生:碌碌的人生。

14、怆:伤感。

15、遗情:指思念往事。曹植《洛神赋》:“遗情想象。”李善注:“思旧故而想象。”

16、东山老:指谢安,他曾隐居东山。

17、恒筝:桓伊善弹筝。曾抚筝而歌《怨歌》,以讽谏晋孝武帝猜忌谢安,不予重用。谢安听了“泣下沾襟”,孝武帝“甚有愧色”。事见《晋书·桓伊传》。

赏析:

此为怀古伤今之作,写于绍兴三年(1133)前后,是作者被排挤出朝后复杂心态的反映。词的上片是对淝水之战的回想,下片写作者的感慨。全词抒发了对时局的感慨以及深沉的爱国情怀。宋人关注称赞叶词“其词婉丽,绰有温、李之风。晚岁落其华而实之,能于简淡中出雄杰,合处不减靖节、东坡之妙。”(《题材词》)此词即是一首“简淡中出雄杰的作

品。”

上片追忆淝水之战。开头三句从眼前的城和水写起下一“迷”字,给全篇营造出深沉、苍凉的历史纵深感,并且预示了“物是人非”的主题。以下七句,集中写淝水之役。这几句,先用渲染法,塑造出谢家子弟的英武形象,然后用对比和反衬法表现东晋军队以少胜多、大胜异族的辉煌战绩。“乌衣”,巷名,故址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晋代曾是王、谢等名门贵族居住的地方。淝水之战中,谢安的弟弟谢石,侄儿谢玄,儿子谢琰等年轻将领显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所以词中说“乌衣年少”。“芝兰秀发”用《世说新语》中谢玄的话“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比喻年轻有为的子弟。“戈戟云横”,字面的意思是:戈戟等武器象阵云一样横列开去,在这里有双关作用,一是借指东晋部队的军容、军威,一是暗用《世说新语》中“见钟士季(会)如观武库,但睹戈戟”的典故,赞誉谢安等人满腹韬略、足智多谋。“骄兵”指苻坚的军队。“奔鲸”,谢朓《和王著作融八公山诗》:“长蛇固能剪,奔鲸自此曝。”《文选》李善注说:“奔鲸,喻坚也。”

下片用曲笔、逆笔抒写词人面对陈迹、回首往事而生发的`深深感慨。“千载”三句仍从眼前落墨,在上下两阕之间起着过渡作用:把这三句同“望长淮、依然绕孤城”对看,那么词人分明是在喟叹“山河依旧,古人不再”;把这几句同“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对看,则一说草木皆兵,一说朝中无人,作者怀古的用意差不多全在其中了。“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正面写对英雄的仰慕;“信劳生、空成今古”却从反面说谢氏子侄劳碌为国,也不过空成过去。“笑我来何事怆遗情”从反面说“我”不必为往事悲伤,好象是作者的自我否定;结拍三句,却又明明在诉说豪情受到冷落后的强烈不满(句中那个“独”字,反映了比与孝武帝“共”听桓筝的谢安更加寂寞的处境)。

词之下片,正说、反说、直笔、曲笔交替使用,将词意层层推进。这种写法,使词人的浩荡心事表达得回旋往复,委婉曲折。

“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写登山所见。词人眼中,有环绕“孤城”的“长淮”逝水,以及岸边的迷离衰草。“故都”与“依然”,表现出一种时空变换的沧桑感。“迷”与“孤”二字,则渲染了一种迷蒙、苍茫的历史厚重感,营造出怀古的感情基调。

“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用一个“想”字,引出对历史往事的回忆。当时谢安推荐自己的弟弟谢石和侄儿谢玄率军出战,因谢家居住在建康城中名门聚居的乌衣巷,而称谢家子弟为“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是作者赞扬他们少年有作为。“戈戟云横”表面写东晋军队武器齐整,兵容肃穆,实则暗指少年将领们带兵的魄力和谋略。

“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坐看”一词,颇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从容气概。当时,前秦皇帝因拥兵百万,曾说过“以吾之众旅,投鞭子江,足断其流”的话,态度骄狂。因此词人此处称之为“骄兵”。“沸浪骇奔鲸”描写苻坚的军队仓惶逃窜的景象,十分形象。

“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转盼”和“一顾”承接上句“坐看”,突出谢石、谢玄的才能和他们少年豪杰的风采,同时也表现出胜利者特有的淡定自若。“千载”接续“功成”,“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这些千年之后依然故在的景物,仿佛在向词人昭示往日的“峥嵘”,但是“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如今空有河山,豪杰却无处可寻了。感慨中隐约可见词人对当朝无人的失望。

叶梦得是南宋朝廷中坚决的主战派,但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却是主和派。他遭受排挤而离京,心中满是愤慨,面对淝水之战的战场故址,回想那段成功驱逐异族侵犯的战争,自然生出今昔对比之意。

“信劳生、空成今古”,谢氏子弟劳碌一生,他们建立的功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殒,如今只空余“孤城”、“长淮”、“八公山”,向人话说当年。一切终将成空,所以词人“笑我来、何事怆遗情”,以自嘲的口气笑自己太过执著纠结。

“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一句,暗含谢安晚年的一段历史典故。谢安年老时被晋孝武帝疏远,一次,在陪孝武帝喝酒时,当时的名士桓伊为他们弹筝助兴,歌曹植《怨歌行》日:“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声节悲慨,俯仰可观。孝武帝听完后,面有愧色。

上一篇:幼儿园感恩节经典诗歌朗诵稿下一篇:期中考试教师反思总结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