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说课稿

2024-06-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宏观经济学说课稿(推荐6篇)

宏观经济学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 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多种多样的植物》。

《多种多样的植物》是新教科版科学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的内容,从校园植物多样性的认识,拓展到对自然界植物多样性的认识。教科书以学生熟悉的植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类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建立植物多样性的认识,并且领悟到分类是研究植物多样性的基本方法。教材设计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给植物分类”让学生根据植物的特点,确定分类的标准。第二个活动是“观察不开花的植物”让学生认识不开花的植物。认识植物多样性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保护地球环境、保护地球珍稀的生物。相信通过这节课的研究学习,也是环保教育的很好契机,教育孩子友好的对待植物大家族中的每一个成员。

六年级的孩子已经学习了很多的植物,并且他们已经种植过植物。对于植物,他们有一定的认识,平时生活中接触得很多的是花、树、水果、蔬菜等这样一些植物,这节课让学生给植物分类,充分符合了学生的认知需求。但是对于不开花的植物,他们可能比较陌生。

鉴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对多种植物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教学难点:确定植物的分类标准。

教学目标是:

1、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2、用自己确定的标准给植物分类,认识到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3、能够欣赏并感受大自然因植物的多样而美丽。

4、养成认真细致,合作进行探究的品质。

突破重难点完成教学目标采取的策略与方法。教学目标能够顺利的达成,需要合理的科学的教学方法,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本课我采用“探究-研讨”法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具体方法如下:

一、自然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是学生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自主对某个事物进行观察,得出自己的看法。本课是让学生自主观察生活中的植物,并且能够对植物的特点进行描述。

二、合作-研讨法。

科学活动以小组的形式开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而且可以在活动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同伴之间进行互相交流,最终达成共识。下面我就从以下四个环节谈一谈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首先开展一个竞赛小游戏,让学生在两分钟内写出所知道的植物名称,谁写的最多谁就是今天的“植物之星”。

通过这个环节,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感受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植物的种类是多还是少。

紧接着出示一组精美的植物风景图片,其中包括几张校园中的美丽图片,比如我们校园中的白蜡树、银杏树、冬青树等。因为这些植物离学生生活非常近,而且非常美。再次让他们感受到植物带给大自然的美和植物的种类很多。教师相机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的科学教育要以探究为核心。为此我实施开放式教学,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诱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激发探究欲望,训练探究思维,从而充分开发学生的探究潜能。为达到这一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活动。

(一)给植物分类 课件出示有代表性的植物图片,教材75页中的11种植物图片。学生自己确定标准给植物分类。在给植物分类时,我预想学生对植物如小叶女贞、苦苣菜、海桐等的特点缺乏了解,特安排让学生在课前进行查阅资料的预习,为正确地进行木本植物、草本植物、水生植物、陆生植物分类作好铺垫。

(1)小组合作探究分类标准,填好分类记录表,组长负责给每位学生分工。

(2)小组汇报分类结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课件

出示常见的植物的分类方法。

根据植物生长环境不同,分为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

根据是否落叶分为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

根据茎的不同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根据有没有花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等。

对于分类标准学生对有没有花从图片上一目了然,对分类标准很容易确定,其它分类标准会存在难度,教师相机指导。

通过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观察,根据植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按照自己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通过小组探究活动解决知识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体现新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让学生愿意合作交流。

(3)根据植物有没有花的分类标准进行拓展。

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回忆,开花植物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鼓励学生说出有

多少种开花植物?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通过这一环节,不仅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而且能感受植物界的神奇与种类繁多。

(二)自学不开花植物

(1)学生阅读教材76页“观察不开花的植物”下面的文字和图片,交流汇报获得信息。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教师适当引导。使学生对不开花植物逐渐产生一些新的认识。如不开花植物有三大类:蕨类、藻类、苔藓类;不开花植物也可分成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每种植物根据不同特点,都可以进行再次分类„„

自学能力的培养对每个学生来说都很重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课标中对各年段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为了让学生对不开花植物有更多的了解,课件播放一段关于蕨类、藻类、苔藓类植物的视频资料。看完后请同学说感受。在谈感受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不开花植物的种类繁多,同时感受到不同种类的不开花植物的生长环境不同。

(3)最后教师介绍植物的光合作用,并说明我们周围的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即不论开花与不开花的植物都会进行光合作用,目的是通过光合作用提供本身生长所需要的养料,这些知识到初中以后还会学到。

三、师生共同整理总结

(一)学生谈学习本课的收获。

(二)面对这样一个美丽的植物世界,问学生有什么话想说。

设计本环节的目的是让孩子们面对这样的美丽世界,明白一个道理:爱护我们的家园,用美丽的绿色植物装扮我们的地球。交给孩子一个大的观念,不局限在生活的小圈子里,拓展孩子的想象和幻想的空间。

四、拓展延伸

(一)回家继续收集一些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特征。

(二)学生思考如果在校园再栽上一些其他植物,想一想应该栽些什么,要考虑这个植物是否适合在我们的校园里栽种,为什么?

让学生在本课学习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了解一些植物的特征,把对植物的兴趣学习变为知识的学习,体现本课的情感价值观教育。应该说对前面学习的几课起到了总结的作用。再给孩子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不是什么植物都能在我们北方栽种的,这样就促使孩子思考和了解植物的生长特征和植物生长的习性,也带动了地理方面的学习,植物的分布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不可分的关系。植物的生长又与气候有直接的关系,促使孩子思考和学习的范围应该说很广了。这就是我设计这个开放作业的目的!

这节课的板书为:(小黑板出示板书)

各位评委老师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板书设计:

生活环境 水生 陆生

是否落叶 常绿

多种多样的植物 落叶

养 茎的不同 草本

料 木本

光合作用 有没有花 开花

不开花篇二:植物生产说课稿

植物生产与环境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的内容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植物生产与环境》,主要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来展开,这三方面内容是教学的基石,说课标是明确教学的方向,说教材是明确教学的结构,说建议是教学具体实施的方式。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首先来看课程目标。总目标是:

培养学生刻苦勤奋、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学会关心、爱护、尊重病人,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通过任务驱动、服务驱动来展开知识、技能的教学活动,突出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植物生产活动,使学生能把植物生产的基础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生产中。

1.能力培养目标

(1)可运用所学知识来判断植物生产中常见的问题。(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中问题。

(3)通过实验,使学生熟练掌握实验常用的仪器使用方法,掌握基本操作技术。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正确处理和分析结果、撰写报告的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2.素质目标

(1)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刻苦勤奋、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树立种植专业人员良好的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内容标准

按照种植专业课程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课程内容。《植物生产与环境》依据基础种植专业课程优化组合的原则,将植物生产理论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努力实现教学内容动态化、教学模块实用化。在教学过程中紧密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内容不断更新,与时俱进,使该课程更加贴近生产实际需要,将理论与实际生产有机结合既提高了教学水平和质量。

说教材

接下来主要从教材的编写特点、课程定位、教材的内容结构以及立体式整合几方面来说教材。

一、编写特点

《植物生产与环境》由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植物生产与环境的关系两部分构成,植物生长发育主要介绍植物的细胞、组织、和器官。植物生产和环境之间主要介绍植物生产与土壤、植物生产与水分、植物生产与光合作用、植物生产与温度。《植物生产与环境》专业的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成起重要支撑及明显促进作用,且为后续课程衔接做好铺垫。

二、课程定位

学生在已在初中学习植物的基础上,通过《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学习,掌握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及植物生产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掌

握植物生产基本理论与应用,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同时《植物生产与环境》注重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为将来生产实践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设计以“贴近实际、服务实践”作为新型教学理念。本课程不管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验教学都努力做到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增强适应职业变化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三、内容结构

第一章植物生产与环境概述主要讲了植物生长与植物生产和植物生产的两大要素类。第二章植物的生长发育分为五节,第一节内容是植物细胞的结构和繁殖;第二节主要讲了植物的各种组织和作用。

第三节内容是植物的根、茎、叶营养器官的结构和作用。第四节主要是植物花、果实、种植生殖器官的结构和作用。第五节是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物质在生产中的应用。第三章植物生产与土壤培肥分为三节,内容比较多,第一节主要讲了土壤的基本组成;第二节的内容是土壤的基本性质。第三节主要讲述了植物营养与科学施肥。第四章植物生产与科学用水有两节,第一节是植物生产的水分条件。第二节是植物生产的水分调控。第五章植物生产与光能利用分为三节,第一是植物的新陈代谢;第二节植物生产的光照条件。第三节是植物生产的光环境调控。第六章植物生产与温度调控,第一节是植物生产的温度条件;第二节是植物生产的温度调控。第七章植物生产与农业气象。

接下来说建议:主要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实

验实训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几个方面来谈

(一)教学建议

1、课程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通过理论教学、多媒体、观看录像、个案分析等多种手段,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活动中完成植物生产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获得该课程所需的职业能力。

2、课程突出实践性、应用性。将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及新知识、新方法及时体现在课程内容中。课程应以学生为本,教学内容紧扣实践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引进新知识、新进展,使课程内容不断得到更新,保持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实用性,动态性。

3、教师必须更新观念、重视实践,探索具有特色的职业教育新模式,以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创新能力。

(二)考核评价建议

突出过程与阶段评价,结合课堂提问、技能操作、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评价。强调目标评价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强调课程综合能力评价,在考核中增加客观题量,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编写建议

根据专业培养计划、教学大纲等选用比较先进、针对性与适应性较强的教材,根据教学能力目标的确定,编写相对应的实训指导教材,并在此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再创作,编写好教案,完善课件制作。

(四)实验实训建议 进一步加强实验课程内容与条件建设,满足学生实验课的需要,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并注意职业能力的发展,使实验资源成为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 即观察标本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描述表达能力、镜下观察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等。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利用优质核心课程、校本教材、精品课程、网络资源,通过搭建多维、动态、活跃、模拟场景的课程训练平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积极的创造性等综合能力。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化,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社会就是一本大的教科书,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创造性的运用教材,要对现有教材进行挖掘,并根据学生情况填补教材,并适时的开展创造性的活动,要引导学生在身边学习,养成在身边找知识的好习惯。

生活本无意,只是有人发现了他,知识本无形,只是我们发掘了他。希望我们能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勇于发掘,让整个社会都成为知识的翱翔天地。希望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篇三:种子植物说课稿

《种子植物》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位置

七年级生物上册共有三个单元,其中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是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中的生物的具体体现,是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从微观到宏观不同角度的展示。生物圈中到处都有绿色植物,正如俄国著名植物生理学家季米里亚捷夫曾这样形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它是窃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它所获得的光和热,不仅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而且使巨大的涡轮机旋转,使诗人的笔挥舞”。可见,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怎样进行繁殖的呢?下面介绍的种子植物是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的四大类群之一。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引导学生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因为我们的学生居住在农村,因此他们基本上能认识一些种子,但对种子什么结构还不了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认识种子的基础上,能知道它的主要结构,以及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运用观察的方法认识种子的结构。(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更能确切了解和认识种子的结构)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结构,使学生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培养他们仔细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实验,使学生在增强感性认识的同时,提高其正确的操作实验能力。)3)、培养学生体验与人交流和合作(现在的中学生与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不是很强,一般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不善于与人交流、合作。通过这次参与收集种子和果实的活动,来进一步体验与人交流和合作的好处,从而提高与人合作、沟通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识种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学生在了解种子结构的同时,教师恰当地引导其多问几个为什么,使其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为以后学习“种子的萌发”打下基础。

3、重点和难点: 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4、课时分配: 1课时

三、说教法:引导、启发、讨论、实验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什么是种子植物、分析种子的主要

结构。启发学生根据已有的旧知识来渗透新知识。同学们通过自己亲自做实验,互相讨论交流,从而得出种子的正确结构以及能够区分除了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之外其他的种子结构的特点。)

四、|说学法: 观察、实验、讨论

(学生通过实验要了解观察生物体的基本步骤即:由表及里、先形态后结构、先宏观后微观的观察顺序。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能说出种子的基本结构以及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说教学过程 篇四:多种多样的植物说课稿

《多种多样的植物》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同学、老师:

大家好。我是30号陈佳佳。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各种各样的植物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说教材:

《多种多样的植物》是教科版科学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过,认识植物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为接下来学习给动物分类奠定基础。教材设计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给植物分类”让学生根据植物的特点,确定分类的标准。第二个活动是“观察不开花的植物”让学生认识不开花的植物。

说学情:

六年的孩子已经学习了很多的植物,对于植物,植物,这节课让学生给学生分类,但是对于不开花的植物,他们可能比较陌生。

鉴于以上的分析,对多种植物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

教学目标:

不开花植物包括蕨类、苔藓和藻类植物等。

2、过程与方法:

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用自己确定的标准给植物分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能够欣赏并感受大自然因植物的多样而美丽。

养成认真细致,合作进行探究的品质。

说教法学法:

教学目标能够顺利的大成,需要合理的科学的教学方法,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本课我采用“探究-研讨”法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具体方法如下:

一、自然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是学生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自主对某个事物进行观察,得出自己的看法。本课是让学生自主观察校园内外的植物,并且能够对植物的特点进行描述。

二、合作-研讨法。

,而且可以 说教学过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们就会产生学习的欲望并 察过植物,你能说说你都在哪些地方见过植物呢?

让学生知道本课学习的内容。

紧接着出示一组精美的植物风景图片(包括其中几张校园内植物的照片)让学生欣赏。使他们感受到植物带给大自然的美和植物的种类很多。

3、老师再出示一些图,里面有许多种植物并注名。分给每个小组,以一小组为单位看看有哪些植物?

通过小组成员阅读、交流卡片上的植物名称和特征。以及请小小讲解员用精炼的语言到展示台前来讲解卡片上的植物名称与特征。再次让学生感受植物种类的繁多。揭题并板书课题(多种多样的植物并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探究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的科学教育要以探究为核心。为此我实施开放教学,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诱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激发探究欲望,训练探究思维,从而充分开发学生的探究潜能。为达到这一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活动。

(一)如何认识这么多的植物

在图上的仅仅是植物王国中的一小点,这世界上的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我们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他们呢?让学生感觉到植物有不同的类别。引出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辨别和研究植物。

通过提问:我们如何给这些植物分类呢?学生思考分类方法,并指名回答。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新知。

(二)给植物分类

师:同学们认识的植物还蛮多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展示)1 温馨提示:但在不同标准下可以列入不同的类别。又是木本植物。但不能既是木本植物又是草本植物。

275页上的植物进行分类,并填好分类表。3 4些植物当中,哪些学校里有,叫什么?

5、小组合作给校园内植物分类。

6、汇报分类结果。

7、小结:通过共同探究,可把植物分为: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通过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观察,描述植物的特征,并且能根据特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按照自己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通过小组探究活动解决知识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体现新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让

学生愿意合作与交流。

(三)观察不开花的植物

1、师:在大家刚才的分类中有开花类的植物和不开花的植物,还记得我们三年级学过的凤仙花,它是开花还是不开花的植物呢?

生:是开花植物

师:像凤仙花这类开花的植物的身体都有哪几部分组成的呢?

生: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师:在我们地球上被人类发现的植物有30多万种,开花的约占了一半以上,剩余的就是不开花的了,不开花的植物中除了刚才大家在分类的时候说到的,还有哪些类呢?

3、自学76页不开花植物有哪些?

学生汇报。4它的繁殖是靠它的叶子,这些孢子 5 10厘苔藓植物体的形态、构造虽然简单,但具有似茎、6、取出一段海带,介绍藻类植物。

藻类原生生物界一类真核生物。主要水生,能进行光合作用。体型大小各异,藻类没有真正的根、茎、叶,藻类主要为水生,但无处不在,分布范围很广。某些可生活于土壤中,另一些生活於雪中,少数能在温泉中繁盛生长。

此环节既是本课的重点和又是难点,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突破重点的同时解决了难点。

三、课堂练习:

(1)填空。

(课件出示)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2)判断。

(课件出示)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四、质疑并总结:

师:还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呢?(学生汇报)

我们已经知道了世界上的植物可以分为有花植物和无花植物,也知道了这些植物是怎样进行分类的。自然界的多种多样的植物不仅给我们美的享受,而且他们在不断的制造氧气供给人们呼吸,我们应该爱护这些植物。解决疑难并对本节课加以总结。

五、拓展活动

比一比哪一组认识的植物多,样式奇特。

六、课外延伸 1 2(12)、名片3)、要尽可能的充实资料,给植物作介绍。

(4 3

4、老师将根据大家制作的名片,每一种植物选择3张,下节课的时候请大家把它挂到相应的植物上去。

给学生提供一个将我所学为我所用的辽阔空间,以此形成知识的拓展。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的基础,在于学生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时对校园植物的了解,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要让学生掌握运用“分类”的方法来研究植物。分类,首先要确定分类标准,而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又会有不同的结果。

进行分类研究的植物,教材中出示了11种,但有部分是校园中没有的。在篇五:种子植物说课稿

种子植物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

宏观经济学说课稿 篇2

1. 课程的定义及基本任务。

经济学说史 (history of economic doctrines) 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础性学科, 它有很多不同的名称:经济思想史 (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 、经济分析史 (history of economic analysis) 、经济理论和方法史 (history of economic theory and method) 等。但他们都有基本一致的主题:以经济学说或经济思想本身为研究对象, 专门研究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经济观点、经济思想和经济学说, 研究它们的产生和发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因此, 经济学说史可以简要地定义为:研究经济学说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其基本任务就是通过研究历史上各种经济学说的基本特征、主要内容、思想渊源揭示经济学说产生和发展的规律。

从本质上讲, 经济学说史是关于经济学说的历史, 是一门历史的科学。经济学说总是处在不断地发展和变革中, 它们不仅是时代的产物, 而且也是以前的经济思想和经济学说发展的继续。任何经济学说, 都有其渊源, 而不是凭空产生的。每一个时代的经济学家在认识和解决当前的社会问题时, 都要利用先前经济学家所创造的成果和遗留下来的思想资料。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位经济学家无视前人的研究成果而独立创造出一套经济理论体系来。正如凯恩斯在《通论》中指出的, 某位政治狂人, 实际上是某位已故经济学家的思想奴隶。由于经济学说和经济思想发展的这一特点, 就使以经济学说本身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说史有必要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来加以研究。

按照中国经济学学位点的设置, 经济学说史属于“理论经济学”这个经济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 与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经济史、世界经济以及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同属“理论经济学”的范畴。一般在经济学说史二级学科下, 又设有西方经济学说史、中国经济学说史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三个三级学科。由于在中国, 从意识形态上把经济学划分为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学, 因此, 西方经济学说史就是研究西方经济学说的历史。这样, 在讲授西方经济学说史时一般就不再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的内容。

2. 课程的性质。

从课程的性质来讲, 西方经济学说史是关于西方经济学的历史的学科, 因此就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庸俗性, 为资产阶级利益进行辩护的, 但在另一方面各种西方经济学说又是人类知识与智慧的结晶, 它又具有寻求经济规律的实证性和科学性, 特别是对市场经济规律相当成熟和完善的阐述和应用, 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3. 课程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从课程的地位来讲, 经济学说史是经济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它的开设可为学好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和其他应用性经济类课程奠定重要基础。

从课程的作用来讲, 首先, 经济学说史是经济学创新的灵感源泉。不理解经济学的历史, 就不知从何创新。正如奥地利学派对于拉赫曼有关经济思想史研究思想的重申:即不要将“先贤”们的理论作为最终定论, 也不要简单地认为他们的理论已经没有发展余地, 而要结合新的情况重新解读他们的理论, 挖掘他们的理论有助于阐明当前问题的新的含义, 而这种含义也许是他本人也未曾意识到的。然而, 在财经类专业存在一种普遍的情况, 即绝大多数学生不了解这个学科思想的历史, 只知道近几年的知识状态, 这已经严重地限制了学生们的思想和视野, 造成了很大的损害。正如有评论者所指出的, 许多学生对形式化的东西非常熟悉, 可惜思想及其肤浅, 这与忽视经济思想史和经济史有很大关系。从这个角度来看, 经济思想史课程远比学几门专业课重要得多 (贾根良, 2008) 。其次, 经济学说史可以提供以往经济学创新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霍奇逊指出:“一个全新的持久的理论建设可能最好以思想史为理论来源, 并运用现代社会哲学和自然科学提供的各种工具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整理。以这种方式运用方法论和思想史并无新意, 但可以建成一个坚固的理论大厦, 经得起未来的现实和概念不断变迁的洗礼与震荡。”

从课程的意义来讲, 学习和研究西方经济学说史, 能明了西方经济学说的发展和演化过程, 了解今天在西方流行的经济理论和政策的来龙去脉, 从而加深对今天西方流行的理论和政策的理解;学习经济学说史, 可以帮助我们总结过去经济学说的发展, 温故而知新, 吸收以往经济研究中的科学成果和经验教训, 创立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要求的新的经济学说并从中寻求对我们发展市场经济有借鉴意义、有启发的东西。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 当前我国各大综合院校及财经类高校的经济学专业广泛开设了经济学说史类的课程。并且其开设的历史长短、师资力量同该院校经济学专业的实力正相关。例如作为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重点学科的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和武汉大学在经济思想史课程上均有悠久的历史和雄厚的师资力量。其中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开设西方经济学说史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目前各高校多在本科第4、第5或第6学期开设该课程, 多为2~3个学分, 36~72个学时。教学大纲主要覆盖16世纪开始的重商主义前古典经济学至19世纪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 间或延伸到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因此, 作为一门知识量大、基础性强、理论性强、历史跨度大的课程, 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我校课程开设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课程开设现状。

我校经济系是于1987年从马列部独立出来的并于当年开始招收经济学专业本科生的。从1998年起经济系开始为经济学专业本科生开设西方经济学说史课程, 但一直未得到学校和系里的重视, 课程被边缘化了, 仅作为专业任选课, 在本科第5学期开设该课程, 为2学分, 36个学时。在笔者的积极呼吁和努力下, 直到2006年学校和系上才将此课程定为经济学专业本科生必修课, 仍在第5学期开设, 学分变为3个, 学时加到54个。

我校西方经济学说史课程从开设至今在任课教师的辛勤劳作下, 完成了课程大纲、教案、课件、习题集等初稿的写作和制作, 并于2009年批准为校级重点课程。

在搞好本科教学和课程建设的同时, 笔者积极进行“理论经济学”这个经济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经济思想史硕士学位点的申报并获得了成功, 于是从2007年起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目前已招收了3届6名学生, 毕业1人。

2. 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经过笔者多年的刻苦努力工作, 为课程的教学和建设做了一些事情, 但是, 目前课程的建设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一是师资严重缺乏。自从1998年起开始为经济学专业本科生开设西方经济学说史课程以来, 前后共有两位教师担任主讲, 从2001年起只有一位教师了 (即作者本人, 并且同时研究生的经济思想史课程和本科生的政治经济学课程的主讲) 。二是实施教学的一些基本硬件无法满足, 例如, 没有多媒体教室、与教学有关的视频资料缺乏。三是课程建设经费不足, 导致教师无法备足与课程建设有关的书籍、期刊等资料;无法走出去参加全国经济学说史或经济思想史方面的培训、学习和交流;无法将课件制作得更好更完善。

三、加强课程建设的建议

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在具体的实施中应该注重积累总结, 贵在坚持, 注重细节。现根据多年的教学和课程建设的实践, 对我校西方经济学说史课程的进一步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明确。

现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作为校级重点课程, 其建设必须以加强和完善为动力, 以提高教学水平为核心, 以增加投入为保证, 以提高质量为目的, 同时为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最终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 培养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创新精神的经济学专门人才。

2. 建设措施要落实。

课程建设是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中心, 以教学档案建设为依据, 以教学设备建设为保证, 以教学管理科学化为手段, 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一项系统工程。具体措施要求如下: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教学的主导, 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因此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打造一支人员稳定、素质优良、结构优化、高效精干、团结协作、充满活力的教学队伍是加强课程建设的首要任务。现在我校当务之急应是尽快引进本课程专任教师多名, 特别是高学历、高职称, 具有较丰富经验的教师。其次, 在课程建设中, 要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培养师资的形式,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 加强本课程主讲教师的对外交流, 学习兄弟学校经验, 进一步提高本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强化科研工作, 既为任课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大幅度增强课程信息量及教学深度提供基础, 也为学生结合课程内容、参与相关科研活动创造了条件。 (2) 大力改革、完善教学方法, 广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积极采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及其提供的资源开展教学和自学辅导, 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 努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对已有的课程大纲、教案、课件、习题集等初稿进行修改和完善, 在具体具备的时候编写一部适合我校学生使用的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4) 加大经费投入, 改善教学条件。希望学校、院、系多渠道筹措资金, 加大教学基本建设的投入, 优先改善课教学所需的多媒体教室、视频教学手段、图书期刊资料等教学条件。同时满足主讲教师的培训、学习和交流, 使其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总之, 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我们必须发扬求真务实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 切实把西方经济学说史课程建设抓出实效, 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以满足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新时期对经济学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

摘要:“西方经济学说史”是经济学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全面认识“西方经济学说史”课程的性质及地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加强“西方经济学说史”课程的建设是一项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性工程, 也是培养高素质经济人才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说史,课程建设,探讨

参考文献

[1]设有经济思想史专业研究生院:网易教育频道[EB/OL].http://education.163.com/edu2004/editor-2004/kaoy-an/040726/040726-147925.html.

[2]各大院校经济思想史课程介绍, 如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教研室简介”[EB/OL].http://e-con.pku.edu.cn/xszx/jingji05.htm;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全校、全院必修课程一览表”[EB/OL].http://econ.pku.edu.cn/un-dergraduate/class01.php.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2007年批准) .[EB/OL].http://www.moe.gov.cn/edoas/web-site18/level3.jsp?tablename=1299&infoid=35571.

[4]Peter Wynarczyk, “Austrian Ecnomics and the Post-Autstic Economics Challenge”, post-autistic eonomics review, issue no.18, Febrary4, 2003, article5. (http:www, btinter.com/-pae-news/review/issue18.htm.

宏观经济学说课稿 篇3

关键词:齐文化;鲁文化;儒家学说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01—0066—02

人们在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运时,总是无法回避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问题,尤其是儒家传统将如何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为了探讨这一问题,本文结合齐文化和鲁文化的差异,来分析以淄博等地为代表的齐文化圈和以曲阜所在地济宁为代表的鲁文化圈的经济差异,来探讨儒家学说如何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这一问题。

一、概述现代齐文化圈和鲁文化圈经济的差异

经济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本文主要从国内生产总值方面来分析。隶属于齐文化圈的胶东半岛地区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 923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31.6%,2005年胶东半岛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5 877.73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31.8%。鲁文化圈中心城市济宁200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 000亿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分别为145亿元、465亿元、390亿元。而齐文化圈的中心城市淄博200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为1 430.95亿元,明显比前者多。同时,它们在山东城市发展等级中所处的地位也是不同的。

因此就整体而言,两地经济存在较大差异,且齐文化圈属地经济相对于鲁文化圈属地经济较为发达。

二、齐文化与鲁文化

(一)齐文化

齐文化是产生于齐国一带的地域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表现为独特的文化模式、价值体系。

齐文化主要由先齐文化、齐国文化、齐地文化发展而来。先齐文化是齐文化的源头,东夷族创造的东夷文化是先齐文化的最高成就,进一步发展成为齐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齐国文化是齐国建立到灭亡这一阶段的文化。在这一历史阶段,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文化综合体,即通常所说的齐文化圈和齐文化。它主要吸收东夷文化和殷周文化,是春秋战国时期齐文化的主体,并与鲁文化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齐地文化主要泛指秦汉以后至今在原齐国之地长期形成的文化传统。

齐文化理论驳杂,各具特色,从姜尚、管仲、晏婴、孙子到黄老刑名、阴阳诸家,没有清晰的思想传承体系。

(二)鲁文化

鲁文化是产生于鲁国一带的一种地域文化,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模式和价值体系。

鲁文化主要由先鲁文化、鲁国文化、鲁地文化发展而来。先鲁文化主要是周代文化,伯禽到鲁之时基本沿用周朝的典章制度,周礼尽在鲁的说法便是体现。鲁国文化主要是从鲁国分封到楚国灭鲁这一历史阶段的文化,基本是周代社会文化形态的延续。鲁地文化指鲁国灭亡以后在原鲁国所在地区的文化,后与齐文化合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鲁国所在地也是东夷人原居住之地,因此鲁文化也有东夷文化的因素。

(三)齐文化与鲁文化的比较

这两种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别,而这种差别正是解释两种不同的文化圈内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重要原因。

1.两种文化都要求诚信、仁义、尊贤

这两种文化在讲仁、讲义、讲亲亲、讲尊贤等问题上,根本上是一致的。其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诚信、仁义、尊贤等思想,至今仍然影响着整个山东文化。山东经济行业及商人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更是主张诚信经营,讲求仁义,招贤纳才。但是由于内外、先后之别导致了鲁国的“王道”与齐国的“霸道”。

2.两种文化产生的地理背景不同。关于两种文化产生的地理背景,司马迁在《史记》中亦有论述,梁启超认为,齐国的地理环境与希腊相似,而鲁国的地理环境则与罗马相似。“吾迁齐,自泰山属之琅邪,北被于海,膏壤二千里。”(《史记·齐太公世家》),战国时齐国的疆界是:“南有泰山东有琅邪,西有清河,北有渤海” (《史记·齐太公世家》),“邹鲁滨洙泗” (《史记·货殖列传》)。由此可知,齐文化产生的地理环境较为开阔,以海洋为主,是海洋文化,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和变通性;而鲁文化的产生的地理环境则较为闭塞,以大陆为主,是内陆文化,具有较强的排他性和单一性。

3.两种文化产生的经济背景不同。齐国是沿海国家,主要发展沿海经济,有突出的商业性特征,其特点:“以其所有,易其所无。”(《管子·轻重己》)同时还采取“修道术,尊贤智,赏有功” (《汉书·地理志》) 的政策,使这种工业社会得以进一步繁荣和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齐文化,主要以促进经济发展为主要目的。“审国变,察其四时,而监其乡之资,以知其市之贾,负任担荷,服牛辂马,以周(游)四方。料多少,计贵贱,以其所有,易其所无,市贱鬻贵。是以羽旄不求而至,竹而有余于国,奇怪(罕见饬品)时来,珍异物聚。”(《管子·轻重己》)当今齐文化圈仍然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商品经济繁荣,农业逐步向大农业方向发展。烟台积极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尤其是果品方面。比如烟台以张裕为代表的葡萄酒生产企业,拉长了葡萄酒的产业链条,带动当地葡萄种植业的发展,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解决了劳动力转移问题,同时也拉近了农业与工业、第三产业的距离,加快其融合。

鲁国实行重农经济的政策,工商业经济极不发达。这主要是因为周国主要继承了周礼,而周又主要发展农业,因此鲁国在经济建设中特别重视农业生产农业生产工具较为发达。鲁国修建工程时主要考虑是否影响农时,并记载下水、旱、蛊、蝗等影响农业生产的灾害。同时鲁国境内多丘陵、平原、湖泊,适宜农业生产,鲁国亦很少参与争霸,在这种经济条件下产生的鲁文化,更适宜于农业生产。而当今中国社会要实现现代化与工业化,所以鲁文化应该与时俱进,以便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这种经济政策和经济理念在两个文化圈内分别产生了深刻的思想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4.民俗风情的不同。齐国的经济发达,人民生活较为富裕,而商业发达促进了民智的提高和夸诈之风的形成,鲁国人民则相对而言更加诚信、重礼。

由此可知,齐文化重视经济、重视改革、重视开放、重视科技,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并未被真正重视起来。

三、齐文化与鲁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这两种文化具有不同的特色,在其内部相互碰撞,但是随着这社会历史的发展,二者逐渐融合,在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完成。从此以后,二者共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但是二者的融合必定有一个为主、一个为辅的问题。鲁文化是一种农业型文化,相对而言较为保守,与中国当时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更加适应,是仁者型文化;而齐文化是一种商业型文化,具有强大的开放性与包容性,是一种海洋性文化,是智者型文化。二者相比较而言,以仁者型文化而著称的鲁文化更加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因此,以鲁文化为主,以齐文化为辅的融合格局逐渐形成,在以后社会发展中显得尤为明显,纵观整个儒家学说的内容体系亦是如此。

综上所述,我们对齐文化和鲁文化的内容得以大概的了解。其中,它们分属于不同的文化类型及其历史渊源也是解释当今社会两个文化圈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原因。智者型的齐文化具有开放性,重视经济发展商业,而仁者型的鲁文化更加重视道德,发展农业而非商业,这种观念在当今社会亦有表现。

四、儒家学说向现代化的转换及如何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齐文化和鲁文化共同构成了儒家学说的主体,要使儒家学说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就必须把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鲁文化在儒家学说中占主导地位,因此主要是解决鲁文化的现代化问题,来促进经济的发展。这一问题的解决,应该是不断反思自身传统体现时代精神的过程。那么,它将吸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去除其糟粕,并与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语境相融合,在完成文化的整合和认同的提升后获得新生。

1.儒家学说本身的需要。我国已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并且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因此,适应小农经济的鲁文化更应该适时的调整。儒学更加应该重视齐文化的积极作用,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积极贯彻科学发展观,使齐文化和鲁文化更好地融合起来。

齐文化是一种海洋文化,更具开放性,而鲁文化是一种大陆文化,具有保守性。而根据我国的地理环境,我国有辽阔的内陆国土,在一定程度上鲁文化适应了这种需要,而齐文化则相对是适应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但是内陆地区也需要发展工业,那么就需要这两种文化的结合。

常有如下疑问:为什么儒家学说能够在韩国等东亚国家成功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在中国就不那么成功呢?除了历史原因、国情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齐文化与鲁文化没能更好地结合起来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2.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当今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应该把鲁文化中的“诚信”、“克勤克俭”与齐文化中重视商业的精神结合起来,反对“为富不仁”。与此同时,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以此来实现鲁文化和儒学的现代转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3.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需要。反腐倡廉是当今中国绝大多数民众最为关心的事情之一,应切实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而此时儒学的“以政为德”、尊民、重民、爱民、亲民等观念应该可以被利用,建立各种监督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因此,我们应该使齐文化与鲁文化真正融会贯通,促进儒学的现代转化,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参考文献:

[1]刘宗贤.鲁文化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07.

[2]杨念群.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3]吕明灼,王钧林,张佩国,权锡鉴.儒学与近代以来中国政治[M].济南:齐鲁书社,2004:9.

[4]姜林祥.儒学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M].济南:齐鲁书社,2004:1.

[5]谢承仁.中华传统思想文化渊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9.

劝学说课稿 篇4

尊敬的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一班第一组的樊雯雯,我要说课的题目是《劝学》

一、说教材。

《劝学》这一篇文章选自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的第二个专题当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儒家代表之一的荀子,本文文质兼美,在写法上非常独特,比兴写法、比喻论证的方法,都是值得学习的,作者较系统的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其中不少观点对今人仍有教育意义,是对学生进行文言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情感教育,劝勉学生勤奋学习的好材料。给我们揭示了“学不可以已”这么一个深刻的道理,二、说目标。

高中语文新课标针对文言文教学提出要求:熟悉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一般用法,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而本文是一篇文言文阅读课文,故既要担负起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任务,又要把在精读课中学到的知识延伸,能力迁移,形成基本技能,做到举一反三。基于此,我得出本文的教学三维目标,具体如下: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掌握文章中的重点文言知识,重点字、词、句,积累文言词汇。实词如:劝、中、就、假、绝等等,虚词如:而、焉、以、其、之。

2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3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归纳的能力。

4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独立理解文章内容,养成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

5.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 问题探究 集体诵读等环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达成本次的教学研习。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名言名句中得到智慧的启迪。

2、通过了解荀子对学习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三、说重点、难点。重点:

(新课标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教师

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劝学》是新课标规定的诵读篇目之一。基于此以及上述的三维目标我将本文的教学重点设置为: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体现的热爱学习这样一种情感。)

并且通过诵读课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词句,把理解词句与理解理解文章统一起来。而本文的教学难点则在于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

(本文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最重要的是在于,它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句中,全文多达20个比喻句,运用比喻时手法极其灵活自然,生动鲜明而绝无枯燥的学究气。因此制定的难点为:)

理解文章中比喻的含义及其内在的联系。掌握全文以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

那么如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得以展现呢?

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慎重地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结合了语文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我将本文的教学过程设置为四个方面:情景导入,在本环节中我将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能过对多媒体中所展现的古今中外名家对于学习的名言进行感知,从而顺利导入新课。初读感知 本环节中采用启发式教学,贯穿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新思维。以学生自读为主,串讲为辅的教学方法,在学生自读过程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要求尽量用原文语句作答,译出较难的文言句子,改变教师串将到底的做法;以文章的脉络为基础,在自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每段中找出比喻句,并引导学生得出比喻的含义和他们的内在关系,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轻松转化成学生的认知结构。在学生的学法上我设定:

借助工具书、注释,充分做好预习。进行圈点、勾画、批注,熟读课文,做到句读准确,文本研习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在本环节中,要求学生运用归纳的方法,谈谈作者在文章中运用了那些写作手法,阐明自己的观点,作者的观点中哪些可以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哪些是能够让学生有特殊感触的语句。

4下面就是我教学环节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了,拓展延伸在本环节中我将引导学生进一步运用已经学习过的文言知识,在本环

节中我将采用问题探究和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牵引到自己的实际学习过程中来,内化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从而做到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过教师与学生日常的积累,举出一些历朝历代关于“劝学”的诗词进行赏析,加深同学对荀子关于学习的精神的领会。也是拓宽学生知识面的一种方法。

中医伤科学说课稿 篇5

各位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中医伤科学》这门课。下面我简要地说说这门课程的教学设计。

一、专业培养目标:

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我们的主要目标是为农村基层和城镇社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中医专门人才。希望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本专业学生掌握适应临床实际需要的中医伤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熟练运用于临床实践。

二、课程定位与性质:

《中医伤科学》是研究各种原因导致骨与关节及软组织的损伤以及人体气血、脏腑、经络受损的病因病理、诊断、辨证施治和预防的一门临床学科。既然是一门临床课程,要求我们在学习这门之前,必须很好的掌握中医基础理论、解剖学、诊断学、中药方剂等基础课程;同时中医伤科学是一门实践操作非常强的课程,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有条件的可以安排临床见习,这样才能很好学好这门课程。

三、课程教学目标:

由于时间的有限,我们只能选择性介绍临床上常见疾病。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临床上常见伤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2、具有初步的对这些常见疾病的进行诊断和处理的能力。

3、培养同学们具有严谨求实、勤奋好学、勇于实践的优良作风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的精神。

四、课程教学内容和设计

本课程分为概论、骨伤科基础、骨折、脱位、筋伤内伤、骨病六大部分。在课程设计上总的理念和思路就是突出执业能力的培养,积极与医院、社区门诊、乡镇卫生所合作,将本课程中的部分实践课程融入到行业中实施,中医伤科学是中医骨伤专业的一门突出实践能力的考试课程,中医伤科学的教学活动,应注重结合临床病例介绍教材内容,尽量讲的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应将文字、音像、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网络等多种媒体结合起来开展教学活动,教学中应 1

以文字教材为主媒体,其它教材为辅助媒体,各媒体之间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构建多层次、立体式中医伤科学教学支持体系,提供自主选择媒体学习的自由。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主要教学方法:

1.加强认识和专业思想教育,提高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学习阶段对骨伤专业特点并不了解,由于缺乏对中医骨伤专业的认识,他们并不知道对那些知识进行储备和学习。只是被动教师的教授和事先的安排,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针对这一特点,我校在学生入校之初,进行专业思想的教育,树立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同时有目的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也是提高学习积极性是有效地方法。

2.图示教学法

伤科疾病的发生与自身的解剖以及力学关系非常的密切,在讲解的过程中要画出简单的示意图,便于讲解和学生的理解,其效果非常的明显。

3.直观教学法

利用人体骨骼标本、脊柱模型、X光片、CT片等教学器具并结合多媒体课件中图片等直观的再现方法,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增强对临床实际的感性认识,学生普遍反映良好。

4.技能训练法

对于一些技能操作性很强的内容,应该在实验室中完成,例如神经系统检查法、特殊检查法、手法操作等这些内容,老师先示范,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分组操作,老师予以指导,并完成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案例教学法

学习完一个疾病后,可以安排一个适合本内容的病案,结合本案例由浅入深提出几个问题,要求学生下一次在上课之前做好案例讨论准备。老师也需要预先案例讨论准备,设想学生可能出现的思路方向,可能出现的疑难问题,做好解答疑难问题的资料准备。

6.情境教学

我们采用的是角色扮演式情境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让学生扮演病人或医生的角色,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习的趣味性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大为增强。担任医生的角色使学生能够尝试将在课堂和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担任病人的角色既能让学生对病症的临床表现和特点有深刻和直观的认识和感受,又能够对临床病人的心理状态有一定了解,加强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责任感。大多数学生对这样的情景教学模式多表示欢迎,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主要教学手段:

1.发挥多媒体的优势,积极推进中医学现代化教学的改革:

我们在中医伤科学的教学里广泛采应用了多媒体课件,大部分课程均制作了符合教学需要的多媒体课件和医学光盘并根据教学需要不断改进,用直观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习兴趣。

2.实施“问题导向学习法”,培养中医应用型人才:

在中医教学中,采用问题导向学习法,将病人所存在的问题,自动提升为学生认知中医的新学习议题,使学生有机会主动参与议题的讨论,并能从同学及老师的协助中,得到更多的中医学知识及学习成果。这种学习的方法与临床问题处理最为接近,不但可以让学生把所学转用在临床问题的解决,同时可以训练思考能力。培养学生“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适合中医师“终生学习”的需要,可以补足传统学习方法的不足,培养出中医应用型人才。

3、提倡以学为用

鼓励学生在平时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下乡社会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来治疗常见病,本服务经常受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同时也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学生中心地位

我们一直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我们根据中医伤科学特点和专科学生的需求进行总体的教学设计。而在教学方法的选择过程中,我们摒弃了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而是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合理运用启发式教学,角色扮演法,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另外,学生也是教学的参与者,这种参与不是被动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与学生交流教学与学习的心得体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教师更了解学生,为准确做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

七、课程资源建设:

中医伤科学的教学力量雄厚,现在专职教师6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2人,结构队伍合理,另外附属医院的临床医生加入,极大充实了教学队伍。在具体教学中采用分段式教学的方式,保证了教学质量。中医伤科学大部分教学内容均制作完成了多媒体课件和购买了配套的医学光盘,并且配备了专门的骨伤科实验室和模拟病房,保证了教学的需要。

八、课程教学改革与专业特色创新

(一)教学以培养执业助理中医师为导向执业助理中医师是每位学生必须具备的医疗技术能力的合法认证,故在校时必须加大对学生执业助理中医师学习与考核能力的培养。通过教材建设执业助理中医师考试大纲为蓝本;教学方向从理论授课到考试考格,全面模拟执业助理中医师方式完成各科的教学课程;利用附中医院是执业助理中医师实践考核单位的平台,培训学生的实践考核能力;以及将模拟助理执业中医师考核设为毕业考试等方式,使学生走出校门就具备执业助理中医师考核与行医能力,日后成功地晋升为名执业助理中医师。

(二)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主线,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本着知识实用够用、突出临床实践技能的原则,以务实的态度,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调整课程设置,让文化课、基础课、临床课之比达到2:3:5,压缩基础理论课,增加实验实训课,着重技能培训和技能考核。在具体调整方面,增加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时数,增设传染病、常用护理技术及常用检验技术等课程,在第三、四学期增加一定学时的临床见习,使教学计划调整更趋合理,适应基层医疗需要的骨伤科人才培养模式。

(三)改革考核体系在基础课考核中,改变过去单纯的理论考试评价模式,强调“脑手结合”,注重基础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技能考核。在临床课考核中,以测试学生采集病史、体征与实验室检查、初步诊治以及与患者交流等能力为考核单位,将笔试评价与实践考核比率设为1:1;形成笔试与操作相结合,机考与人考相结合虚拟与真实相结合,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系统化的临床综合能力考核评价体系。在毕业生毕业考核方面,以中医技能标准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核模式对中医骨伤专业毕业生进行毕业考核,采用多站式的形式考核学生的中医基本技能和骨伤临床综合技能。这种考试方法能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水平,达到以考促

教,以考促学,充分发挥毕业技能考核的杠杆作用,促进医学生中医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为以后中医临床助理医师考核打下基础。

九、小结

总之,中医伤科学是一门实践操作很强的课程,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服务社会,服务百姓,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外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基础的、发展的、甚至未来的展望的知识教给学生既是不可能的,也无必要。尤为重要的教会学生掌握如何学习、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勤于动手、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富于创新的新型时代人才,为将来成为合格的临床医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上是我对这门课程的教学设计,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生物化学说课稿 篇6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生物化学这门课程,首先,我对本门课程内容将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说大纲、教材;说学情;说教学计划;说教法与教学手段。

1.说大纲和教材

1.1说大纲:本门课程以护理学为例子,大纲要求护理学的学习要求为掌握一定的生化基础知识,基本能应用基础生化知识解释常见的遗传疾病、能看懂简单的检验术语及缩写词等作为教学的要求,培养的是高职高专技术型专门人才。

1.2说教材的地位

本门课程现在教材存在种类繁多,版本较多,良莠不齐,教师难以选择好教材,有的教材质量差,水平低等问题,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不便。因此选择陈明雄主编,我校教师参编的国家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为教学用书,以王镜岩主编的《生物化学》;贾宏褆主编的八年制临床教材《生物化学》等用书为教师参考的材料,作为总的用书。

1.3说教材的作用

生物化学是研究人体化学组成及其代谢以及化学成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为重要的基础学科,是所有医药类专业必修的课程之一,因此地位比较突出,该课程的作用表现在:阐明人体物质组成、分子结构及其功能,为临床实践操作提供理论指导依据,提高医药卫生人才理论和实践水平,为学生持续发展打牢基础。

1.4说培养目标

知识目标:课程内容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各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主要的代谢过程,相关的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能够解释常见的遗传病机制。

能力目标 :掌握重要的临床生化指标,具有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能运用生化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和解释各种实验现象及运用所学的知识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病因和发病机制。

素质目标: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树立牢固专业素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职业道德和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1.5说教材设计

《生物化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系我校教师参编的国家规划教材。编写思路以多年实践教学经验为指导,根据我校实际情况选择的符合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结构特点:继承并体现基本内容,具有适用性,重点难点分明,每章节增加趣味知识故事。

1.6课程时数时间分配与考核

理论教学时数为32学时,实验学时16学时,理论与实验比为2:1,理论考试占60%,实验占30%,平时成绩占10%。

2、说学情 2.1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3年制大专招收高中起点的学生,其中文科生缺乏化学知识,加之有些学生学习方法欠佳等,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学习。总体情况欠佳,学生绝大多数勤奋好学,但护理专业在课程设计时缺乏部分医学基础学科学习,导致本学科的学习难度增大。此外学科与专业的联系紧密度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2.2心理状态分析

部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对应激刺激不知所措,新到一所大学从各方面都不太适应,独立学习和生活能力还存在一些问题。而医学本身涉及生理卫生知识,故对学生应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与引导,培养其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

2.2护理专业学生特点

学生以女生为主,课堂纪律好,学习积极性高,态度端正,因此整体学习氛围好

3.说教学计划

3.1生物化学与其他专业课程关系

生物化学等基础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对学生以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3.2教学设计理念

紧扣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学习与实践结合为切入点,设计情景学习,以职业岗位应用为导向,调整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强化职业能力。最终目的是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

3.3教学设计思路

重点难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系统分类归纳 3.4表现形式

参编教材,自制教学PPT课件,自制题库和复习资料,申报示范性课程。

4、说教学方法

4.1多媒体教学方法,案例模式教学,增加实践教学,自学方式同步进行,灵活运用。

4.2辅助教学手段

对比教学方法,PBL教学方法,情景式教学方法,虚拟实验室教学方法,网络新媒体教学方法。

4.3重点难点剖析

各种大分子的代谢机制比较复杂,必须有较为扎实的化学基础,才易于理解,可采用Flash诠释DNA的复制、转录、翻译作用机制,效果比文字描述佳,讲授酶的抑制作用时,加入相关的致毒作用机制,加深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4教学模式设计与创新

以“培养实践技能型人才” 为指导思想,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分专业设计教学活动。教师为主导,学生分组学习讨论。

4.5改进之处

现代化教学手段、实验设备、考核系统需不断改进和提高。理论课内容多媒体课件还需要逐步完善,增加动画演示,增加病例分析比例,进一步体现出本课程的专业特色。逐步完善关于核酸内容的实验课的整合。护理程序与生物化学有机结合起来。5.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

上一篇:天天向上的开场白下一篇:小学消防安全工作方案